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5-22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一、引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现在的家庭中,孩子是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孩子的生命授之于父母,父母就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教育环境很重要,我觉得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培养孩子,要有平凡的意识,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儿童的天性,不要把孩子想像成“天才”、“状元”,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自由、自在的家庭教育氛围。因此,我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有47.5%;干部和工人有48.8%;个体户有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5.3%;中专文化占13.1%;初中占56%;小学文化占2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甚至未读初有一些没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工收入较低的有73.8%;收入较好的只有2.5%;经济困难的有22.5%;特别困难的有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有91.2%;再婚的有2.5%;单亲家庭有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有27.5%;指导孩子学习的约有33.75%。农村家庭没有什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能给孩子提供只是单独的学习场所(教室)、有桌椅、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

(二)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哪个方面是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关系是不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每次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会不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四、原因分析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

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2.粗暴。很多父母都将自己摆在家庭的绝对权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霆;一次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从调查中显示,有3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准到同学家去玩等。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粗暴无知,有的放弃了心爱的体育活动而埋头于书山题海,被迫“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很爱好画画,却被家长逼着告别了自己的兴趣„„这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训斥和逼迫孩子。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过错。为此,国家总督学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为了观察蚯蚓而换来家长一巴掌,我觉得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3.放任。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4.望子成龙。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

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

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

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五、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3、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3]李洪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张建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山东教育,2000,9

[5]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评论,2002,1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主营或兼营业务、注册与否都不作为限制条件的情况下,我省有24家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列入此次调研范围。按地域情况看,哈尔滨市6个,其他( 市) 地1 ~ 3个不等,还有两个市( 地) 没有调研到成型机构。按类型看,主营家庭教育的10家,其中,5家自创品牌家庭教育机构、1家家庭教育品牌代理机构、3家早期教育连锁机构、1家素质教育研究机构; 兼营家庭教育的共14家,有5家文化课补习机构、1家民办全日制学校,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心理研究咨询机构各2家,国学研究机构1家、社区自办民间组织1家。民间机构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我省还属于起步阶段,最早3家是90年代末建立的,2001 ~ 2010年间建起12家,2011 ~ 2013年间建起9家,除了主营家庭教育的机构,兼营家庭教育业务的机构多是机构创办一段时间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逐步在探索中前进发展。民间机构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主要业务或特色服务项目,是家庭教育事业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有益补充。

二、运营模式和特点

( 一) 运营模式

一是早教连锁机构或家庭教育品牌代理机构的相对成熟运营模式。这两类机构的共性特点是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相对成熟的品牌推广、一定的专家资源、多样可选的经营项目、后续的师资培训服务等,租用较好路段、较大面积的场所,统一研发的各类可选的课程、项目和服务基本满足大部分前来学习家庭的需求。在资金保障方面,主营家庭教育业务的,前来寻求服务的家长是接受家庭教育业务收费的; 兼营家庭教育业务的,自筹资金或就部分业务收费以开展公益家庭教育服务,对主营业务起到了宣传作用。二是本土萌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多头并进运营模式。这类机构执着于家庭教育理念、知识的宣传推广,他们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组织讲师讲座、开办热线、组织亲子活动和家长沙龙、创办网站、开发微信公共平台等多种方式服务广大家庭。优质机构可以做到网站、微信两三天内即更新,讲座、报纸、沙龙等常年坚持运行,也坚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自筹资金、以其他业务供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业务外,鹤岗耀世金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还通过爱心企业联盟赞助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 二) 共性特点

一是业务形式较为多样。专场讲座为各机构必备的指导服务方式,四分之三的机构能提供个案咨询服务,网校、网站、Q群、微信等现代网络指导方式因其便捷而被越来越多的机构使用,与报刊与热线之和持平,机构采用率均超过五分之二。二是覆盖一定目标人群。各机构主要因其业务范围内的儿童群体而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到其家长,早教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0 ~ 6岁儿童家长,幼儿园多是3 ~ 6岁儿童家长,其他机构则以中小学生为主。有的民间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堂,每月2 ~ 4期,许多家长成为机构的常客。有的机构负责人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年均在各地讲座至少十余场,突破地域限制,服务了更大范围的家长。三是较好满足家长个性需求。因该类机构服务的儿童多处于一个年龄区间段,重点问题相对较为集中,讲座一般具有较强针对性,也较多的使用当面咨询、热线答疑的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微信群采用了根据家长提出问题发布相关内容文章的做法,家长的需求一般都能够较好地满足,问卷显示,95% 的家长对机构的服务评价为好或非常好,近50% 的家长认为机构具备课程内容丰富可选、尊重家长和孩子的个性的优势,66% 的家长认为需求能得到满足,31% 的家长认为有所收获,55% 以上的家长表示会继续在机构学习并向其他人推荐该机构。四是公益指导服务占主流。这些机构的创办人对家庭教育事业有深厚的感情,除了家庭教育品牌代理和部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早教课程,95% 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是纯公益的,为了达到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最佳效果,即使场地、师资产生费用时,也另寻办法而避免由家长来承担。收取费用的机构也只是视情况部分业务收取较低费用,在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上仍会投放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 发展环境问题

社会关注有待提高。从家庭教育发展大的环境看,家庭教育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专项政策较少,机构配置不尽完善,政府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够,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理想格局未能很好的实现,多家负责家庭教育业务导致部分功能重复,也导致一些领域无人涉足、功能不足,比如家庭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学科发展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的全国统一资格认证方面仍是空白。政府对民间机构的管理制约存在一定困难,指导扶持力度也是有限的,对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的扶持力量更是单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家长更是只重视学校教育,没有真正从家庭教育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上认识其价值。

牵头部门有心无力。作为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很有限,能给予的扶持帮助多以宣传、合作为主,机构提出的高层次免费培训、提供办学场所、出台相关政策等建议都难以在短期内很好地解决,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失去影响力和感召力。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具备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的便利条件,本应是家庭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领域,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教育部门的家庭教育工作功能相对弱化,基本没有可能被列为硬性考核指标,基层工作推进随意性较强,家长学校多有名无实,家庭教育指导往往被列为家长会的附属品,一小部分有意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还都处于各自为战阶段。

( 二) 自身发展问题

公信力低。调研表明,公信力程度最高的民政部门注册的组织只有3家,有7家采取了工商注册方式,8家采取了民办教育( 研究) 注册方式,还有6家因注册条件受限等原因而没有注册,机构的特殊身份令受众疑惑,会影响其公信力。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特别是兼营业务的机构针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普遍没有专业教材,除几家连锁机构有部分总部统一的课程内容,各机构多借鉴知名专家课程或自行开发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随意性,且缺少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和管理,质量无法保证。有的机构与妇联组织、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合作,进入学校或者社区讲座,让家长了解民间家庭教育机构的服务项目,但提升公信力效果并不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受众还是更愿意接受占有较多专家资源的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的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资金困难。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机构家庭教育工作资金来源方式为自筹,也有几家机构用其他业务供养,他们开展的讲座、印发报刊、个案咨询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都是公益性的,存在一定资金困难。连锁早期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品牌代理机构因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员工支出、品牌推广等成本无法快速收回也易造成资金困难,家长在服务效果达不到期望或经济压力大也会对收费标准表示异议。机构举办人一方面能考虑到家庭教育业务对其他收费业务的宣传引带或提升功能,一方面也是因为热爱家庭教育工作,甘愿为之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家庭教育为主营业务的耀世金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因其资金依靠当地企业家赞助,业务的发展与企业家的赞助额度和连续性密切相关。

师资匮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面向家庭成员,对工作人员的亲和力、沟通能力、儿童身心发展和保育教育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民间家庭教育机构并不具备留住很多专业优秀人才的优势。根据调查,只有四个机构人员全部为专职人员,其他机构往往有较大比例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即便是主营家庭教育的机构还有3位负责人为兼职,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受系统的学习的人员达不到100% 。虽然90% 以上的机构表示有相当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人员,但是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存疑。家长问卷也显示,认为机构存在“师资数量和水平有限”问题的占到三分之一。

场地有限。各民间机构在家庭教育业务方面几乎不能提供较好的教学场所。他们经营用的场所往住都是临时租用,拿出较大面积来开展家庭教育业务不太现实。有的民间机构本身租用的地方就很有限,所有业务都是在重复使用可用空间。有的不在一楼门市,或以个人居家为阵地,办学规模不够,没有条件容纳更多的家长。早教机构的场所多适合亲子或孩子使用,成人座椅很少,开辟适合成人讲座的空间存在困难。由于基本没有相当的教学场所,在本阵地只能开展几十人的讲座,开展大型讲座往往由受众组织方提供场地,虽然缓解了临时性的场地难题,但是长久来看,没有固定的阵地会限制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 一) 创设民间机构发展规范的外部政策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进程中,要将发展规范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纳入工作日程,借鉴成型经验,加快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步伐,为民间机构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对民间机构登记放开不必要的限制,创造一定的方便条件,避免其因不注册或寻求工商注册等方式而产生身份及其他问题。对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民间机构建议实行税收惠免政策。二是为民间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如开展组织管理、政策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提供与国内外基金组织、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的机遇和平台,建立起民间机构开拓社会管理服务项目、财政预算资金承接成熟项目的机制,促其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妇联组织也要会同教育部门合力履行好家庭教育工作牵头职责,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整合好各类资源,在发放指导材料、培训和项目实施等工作中为民间机构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三是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必要监管制度,使民间家庭教育服务进入社会有标准、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者有资格,以民间机构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其生命力和成长空间。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家庭生涯教育;建议

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指导的重要场所。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并针对自我人格特质清晰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家长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对孩子生涯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早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日益增强,对成长与独立的渴望,正是其描摹、规划未来的大好时机,也是引导其发展、给予其方法指导的关键期。为了解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家庭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及实践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生涯教育,2014年9-10月间,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联合西城区妇女联合会,在区内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中开展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区内3所不同规模学校的小学5、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校下发并回收。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有效率93.4%。[1]我们还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与30余位家长进行了群体访谈,先后与参与调查学校的9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及访谈题目由专门从事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的人员设计,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施测,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父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设计。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度判断选择题及综合题。访谈题目与问卷内容相关,是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原因探析。

被调查的299名学生家长中,5年级学生家长184人,占61.5%;6年级学生家长115人,占38.5%。男生家长155人,占51.8%;女生家长144人,占48.2%。填答问卷者64.2%为学生的母亲,33.3%为学生的父亲。

[1]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使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超过60%的被调查家长拥有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父母的学历水平差别不显著(见图1)。被调查家长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见图2)。一半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在5000——12000元之间。贫困家庭占总数的5.1%。高收入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11.2%。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和三代及以上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主,两者的数据百分比分别为64.2%和25.1%,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背景家庭占10.7%。(见图3)对比以往调查数据形成的区域常模,学生家庭结构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与常模相近。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对于生涯和生涯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生涯

调查结果显示,将生涯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只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1%。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涯主要是指生活、生命、生存等,或指过什么样的生活。持这种主张的人多数认为生涯中包含职业生涯,但含义更广。例如,有的家长认为:“生涯真的是多方面的,生活,学习,工作无所不在。”生涯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涯包括职业生涯,主要指人生生涯,如何生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生涯就是过程,在过程中付出努力,赢得自信,获得收获。”这些对生涯的认知不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生涯的特征,也透射出一些对生涯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生涯教育

“听说过”生涯教育被调查者仅有68人,占23.5%;221人“没听说过”,占76.5%。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原助理署长沃兴顿( R. M. Worthington)在东京演说时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是改变所有教育系统,以求造福全民的革命,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预备,它通过改善职业选择的技巧与获得职业技能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功能,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1]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儿,多数家长“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

(二)对于生涯教育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1.家长更关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教育

问卷设定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认识自我的基本点,采用5等级“需要程度”选择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态度,结果显示,家长普遍重视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尤其重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见图表4)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比例达57.2%,另有38.7%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2.家长比较忽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和思考未来

问卷设计了一些关于关注社会及孩子未来发展的问题,除了“孩子需要参加职业体验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一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37.8%外,其他问题此选项的比例几乎都是所有问题中最低的。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经常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发展”的百分比为22.7%,而认为孩子“非常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效百分比为61.1%,两者相差近40.0%。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三)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长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百分比高达49.0%;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26.0%;而排在其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爱的能力”等选项的最高百分比仅为7.3%。(见图5)

在对培养孩子能力的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其次是与孩子自我发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与家庭生活及学生今后生活相关的能力,如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好地使用零花钱等,选择的比例则明显不高。

(四)家长的生涯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积极、正向

家长的生涯信念比较积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成绩和未来、目标和动力、社会关系和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半数家长不认为“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目标,学习就有动力了。”73.3%的家长不赞同“家里有关系,就能给孩子找到好工作”。84.2%的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到社会发展太快,现在的规划只能是个大致的方向。但是,调查也显示,多数家长担心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比例达到70.3%。因而,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在个人发展方面多听老师的意见,93.7%的家长会“指导孩子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您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了解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百分比最高的为“自己感兴趣”,达到74.9%,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3/4。其次依次为“稳定”、“收入高”和“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地位高”。(见图6)家长在“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比较集中在“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这些主观可控的因素,有1/3的人认为“社会环境”和“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表7)这些生涯价值观及生涯信念会对孩子发生影响。

(五)家庭生涯教育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1/3的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关注孩子品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比例较低(见图8)。有85.7%的家长引导孩子设想过未来,其中,有11.5% 的“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57.5%的“只有一个大致设想”,31.0%的“没有结果”;而认为“孩子太小,还用不着”和“社会变化太快,设想了也没用”的占12.3%。而在引导孩子设想未来时,家长主要思考的是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今后生活方面的引导,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爱人等方面则不关注。(见图表9)现实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了解、体检不同职业”的家庭为25.6%,乐于引导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比例为29.5%,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占45.1%。这些都是发展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比较随性,没有清晰、一贯的理念和思路。

三、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1.请问你家有()口人

2.在校就读的学生有()人,大学生()人,中小学生()人。

3.父母亲的职业是?(如果是工人在B选项后注明是什么工人)

A.农民B干部或工人 C个体工商户D其它

4.家长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及小学以下B.初中C.中专D大专及大专以上

5.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A.特别困难B困难C收入较低D.收入较好

6.你的家庭构成情况是?

A.原婚B再婚.C.重组家庭D.单亲家庭

7.你的父亲或母亲在家里会打你吗?

A.不会B.会

8.你在家有自己的卧室吗?

A有B没有

9你在家里有自己的书桌和书架吗?

A.有B.没有

10.你有的时候会对父亲母亲怨恨吗?

A.经常B.偶尔C.不会

11.你最喜欢的学科是?

A.数学B.英语C.语文D.其它()

12.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会觉着学习吃力吗?

A.经常B.偶尔C不会

13.你平时的学习成绩?

A.很差B.中等C.良好D.优秀

14.你觉着家庭作业量是

A.太大B.适中C.较小

15你最喜欢完成哪门学科的作业?(其它可多填)

A数学B语文C英语D其它(16.你觉着作业量的大小与学习成绩有关系吗?

A.有B.没有

17.你觉着老师应该给你们多布置作业吗?

A.不应该B.应该

18.你对老师多布置作业的态度是?

A.反对B.理解C支持

19.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A.自己独立完成B.在父母指导下完成C.与同学讨论完成20.平时父母会指导你完成作业或知道学习?

A.经常B.偶尔C.几乎不

21.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

22.你觉着学校应该开展兴趣教育吗?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报告书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王腊雪 20110513934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陈春娟 20110512069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刘云亭 20110513965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王倩 20110514050

所 在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2011级英语(师范)8班

指 导 教 师 李洪淑

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报告书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教育和人才的投入逐渐增多,然而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大学生的各项补助政策还不够完善。大学教育是一个家庭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家庭情况从而完善我国的补助机制,我们进行了这项调查工作。在此调查期间我们组员积极配合,尽力弥补一些客观上的不足,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完成了这份问卷。我们设计了包含11个问题的问卷,发放并回收统计,用我们实践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就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城市的家庭经济情况也只限于一般,但是中国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正逐渐增强,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走理性消费路线。就此我们提出了4条对于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财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把校风建设与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情况,经济负担

国家采取的措施使家庭贫困的孩子实现了求学梦,但是现在大学里能享受到助学贷款的人并不多,政府政策有待完善,同时助学金申请的有些是胡乱挂名,评判草率,依据单一,使得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这一项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的调查,发现并总结了一些结论,希望可以让公众对于该话题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有助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真正开始实行。距今已有28年,国家采取的措施使家庭贫困的孩子实现了求学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飞速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仅仅有初中或者高中文凭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大学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家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着扩招,扩招圆了广大学子的大学梦,也对青年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国家的长足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学费问题而错失了进入大学的机会,国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不让人才流失,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在教育事业这块加大了投资力度,诸如生源地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各种各样的政策。但是政策总是有指标限制的,使得现在大学里能享受到助学贷款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家庭还是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而大学教育是家庭消费中一笔不菲的开支。再有因为信用机制不健全,导致还款率差,所以很多银行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又由于我国贷款机制还不完善,助学金申请的有些是胡乱挂名,评判草率,依据单一,使得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因此,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我们组决定着手做一份调研问卷,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合理的消费观念,学会使用正确的理财手段,避免因为经济负担而耽误学习与生活,且更好地为家庭减轻负担。

(二)调查内容: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

(三)调研的地点和方法:

为了让此次调查取得相对理想的成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消费状况。我们社会实践队于2013年9月10到27号分别在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校图书馆,自习室,校园休息区等不同地点共计发出180份调查问卷,并尽量收回,作为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来源。另外我们还在网上发布了问卷调查,再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并查阅相关资料,为了让调查结果更有说服性,我们还进行了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调查,完成本次调查报告。

(四)调研过程:

2013.6.14确定实践主题和内容,初步安排实践日程 2013.9.9设计调查问卷并打印

2013.9.10在重庆师范大学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 2013.9.11在重庆大学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 2013.9.12-14网上发布调查问卷 2012.9.15整理调查问卷,做数据统计 2012.9.20分析数据,写总结报告

(五)调研时间:2013.9.9——2013.9.20

(六)调研结果

注释:问卷调查共发放330份,回收330份,网上调查收到回复150份,纸质问卷180份

1.您的性别:()A.男

B.女

表3-1 2.目前您每月的生活费为:()A.1000以内

B.1000-1500

C.1500以上

表3-2

3.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可多选)

A.父母

B.自己兼职

C.其他

表3-3 4.请问您的家庭所在地为()A.城市

B.乡

C

5.您父母人均月收入为:()

A.5000以内

B.5000-8000

C.8000以上

表3-4

6.您有几个兄弟姐妹(包括你):()

A.一个

B.两个

C.两个以上

表3-5

7.您的家庭是否是有抚养老人的负担:()

A.较轻

C.一般

C.较重

表3-6

8.您家庭经济总体情况:()

A.贫困

B.一般

C.富足

表3-7 9.目前您家庭是否有外债等其他经济负担:()没有

B.较轻

C.较重

表3-8

10.您有没有申请助学贷款()

A.有

B.没有

表3-9

11.您有过在大学期间自己兼职挣钱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想法吗?()

A.有并实践了

B.有过但没有实践

C.没有,认为不必要

D.没有,认为挣钱是以后的事,现在的重心是学习

1.从问卷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人口规模,组成 47%的人是独生子女,39%的人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只占14%,一半左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家庭基本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人口数目不是太多,相对于人口密集的家庭来说,生活宽裕点,经济压力要小些。究其原因是因为计划生育的开展,每个家庭抚养的孩子很少了,从各方面来说孩子上学的机会和条件都是非常成熟的,从而使得现在大学生家庭压力不像以前那么的大,小规模的家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有力作用。

2.家庭类型,基本经济情况

调查的330份问卷中,其中37%的是农村家庭,10%的人来自乡镇,多数的53%是城市家庭。城市家庭的调查中占绝大多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一般的占70%,富足的家庭很少,而贫困的家庭也是挺多的,占调查中的26%。说明了处于农村的大学生,家庭情况比较贫困,处于城市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小康,也没有达到富足的程度。农村的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多事体力活,工资很低,省吃俭用,为孩子上学一点点积攒费用。城市的家庭也多是工薪阶层,城市的工资高于农村,但相应地开销也比农村高,例如水电费、小区管理费,食物、衣服等等,付过孩子的教育费用,所剩也已无多,因此城市的家庭经济情况也只限于一般。

3.父母收入、学生每月生活费

在父母人均月收入的统计中,收入在5000以下的家庭为76%,5000-8000的为21%,8000以上的为3%,高于8000的高收入家庭很少,大多数家庭处于5000以下,不是特别富足,只能维持家庭基本开支,但是一般家庭没有外债或外债较轻,没有外债占42%,外债较轻39%。在学生生活费来源的调查中,83%学生主要靠父母解决,也有少部分学生有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的意识,通过兼职和父母的支助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大学的生活,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完全是兼职来供给自己的非常之少,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能付得起学生在学校的开销。大约65%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以内,30%的学生在1000-1500,只有5%的学生生活费在1500以上。

4.学生帮助父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意识

从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没有申请助学金,28%的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在助学金名额 有指标限制的情况下,还有28%的学生申请助学金,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情况一般,但是学生都想通过这一方式减轻父母的负担。有93%的学生有过通过自己兼职挣钱减轻家庭负担的想法,61%把它付诸实践,32%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没有付诸实践,但是他们都有过这一想法就是值得赞赏的。在调查结果中,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就是认为兼职没必要的学生没有一个,这说明中国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正逐渐增强。

2.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走理性消费路线

大学生现在还是消费者,还没有足够能力脱离父母的支助,独自在社会生活,所以大多数学生选择走理性消费,这样既可以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也节省了开支,为父母减轻了负担。在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时,大部分的学生主张先计划后消费。绝大数学生多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养成独立自强的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大部分同学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出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从父母得来,但是也渐渐有一部分同学的生活费不是全向家里要,自己做兼职以补贴零用。而且,在调查中没有一个学生觉得兼职是没有必要的,大部分同学有兼职的意识,并很多学生已付诸实践,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不完全依靠父母的意识,这也是我们成长的表现,不同于高中时代。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过程以及调查结果分析中,我小组发现诸多问题和需改善的地方,其中对调查结果和意义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点。

(一)调查范围的局限性。由于该项调查任务的紧迫性,又因为作为学生无法去全国各地高校区进行调查,因此调查人员仅仅只是在本校和邻校发放了问卷,虽然选择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密集的地方,范围显然不够全面。对于现场采访部分,受可利用资源不足因素的影响,调查人员仅仅在学生宿舍,图书馆随 机采访同学,同样存在局限性。

(二)调查对象的不协调性。虽然调查问卷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的,但由于我们调查人员所在的是师范大学,女生居多,于这一客观因素,首先在调查性别上便存在不协调性,这在最初研究这个时我组已预料过这项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此外,受调查范围的影响,调查对象响应的不够全面,如选择师范院校的学生,有一定原因是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决定的,因此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三)问卷设计的片面性。出现这一不足的原因是由于最初考虑问卷调查的特点,即简洁,明了。以此做为出发点,小组人员在设计问题时。思维受到一定限制,导致问题设计的不够鲜明,有代表性。如问题三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与大学生家庭情况无直接联系。问题七大学生家庭是否有抚养老人负担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这一问题是由我小组主观因素引起的。

(四)小组成员缺乏协调性。我小组总共四位成员,在最初四位成员通过讨论确立了研究主题,并安排了调查过程和步骤,分配了个成员的任务。但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单独完成任务,缺乏相互讨论和交流,以至于问卷分析花费了较长时间,导致后期写调查报告时整体思路不够清晰。小组立即发现问题,再次进行讨论,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并对本次调查目的过程进行再梳理,为此问题得到解决。该问题的出现是由成员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引起的。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基于在调查中和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小组成员做了深刻的思考,对于可解救的问题,成员在后期做了改正。但有的问题在后期阶段只能尽力弥补,因此,对以上出现的四点问题和不足,我小组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建议。

(一)避免以偏概全。由于调查范围的局限性和调查对象的不平衡性,导致调查得到的数据与常规结果有差入。因此后期小组在写报告时,所用语言应实事求是,避免为达到论文预期效果而对过于果断下结论,并且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来解释得到的数据,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是真实可信的。

(二)准备工作应充分。本次调研出现的一个问题是问卷设计的不够全面,问题散乱,缺乏逻辑学,导致在结果分析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分析思路。对于这点失误,归根结底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彻底。要想后期工作高效顺利,在前期就必须有整体思路和清晰的框架。准备做得了好就等于成功一半,由此可见做一件事情开头的重要性。

(三)团队合作占优势。小组的工作在后期出现脱节问题是由于成员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本次调查活动是一项团队合作活动,所以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好在组长及时发现问题,成员立即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各项工作一一核对。保证了后期工作的高校顺利。所以这此的经验对我们以后做事也是一次经验的吸取。

四、结语

经过我组组员共同合作,努力调研,历时半个月终于完成了社会实践之大学生经济负担状况调研报告书。在我国日渐富强,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学生的升学比例日渐攀升,作为社会一大群体和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更加值得仔细探讨。因而我组抓住“分析事物,从源头着手”的理论以及运用“内外因相结合”的手段从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方面着手调研,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定位和消费观。

我组利用纸质问卷,网络调查和面谈调查对重庆大学城周边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统计数据,了解到以下现象:现代家庭结构日益精简,经济状况日渐提升;70%的大学生家庭情况一般,除此以外情况困难者占少数,家庭富裕者最少;超过80%学生经济主要依靠父母,少部分学生有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的意识,通过兼职和父母的支助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大学的生活,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由以上数据得到结论: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走理性消费路线,且已经养成独立自强的意识,但是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导致原因来自于家庭和学校方面。针对这种现象,我组提出的建议主要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深入:在家庭里,家长应正确提供金钱,舍弃溺爱;在学校里,老师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财观念,从主观和客观上培养学生的正确金钱观和担当能力。由于调查对象,调查地区和调查方式的局限性,我组的调研报告并不能做到精确无误,绝对正确。但所收集的数据大致上能够具有代表性,继而完成我组的调研报告书。

参考文献

[1] 陈现威.冯建波.郭金花 对高校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4 [2] 王艳春.董莉萍.杜瑞红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 ]2005(2):1-5 [3] 刘尧 我国教育公平的反思与展望[J]商场现代化-2009(6):1-5 [5] 赵东坡 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进化轨迹与成长趋向[J]-商场现代化-2009(19):9-10

附录一:

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现需要了解一下的您的相关信息。本调查不会作为任何商业用途,您的隐私将受到保护,请放心填写。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目前您每月的生活费为:()

A.1000以内 B.1000-1500 C.1500以上 3.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可多选)A.父母 B.自己兼职 C.其他 4.请问您的家庭所在地为()A.城市

B.乡镇

C 农村 5.您父母人均月收入为:()

A.5000以内 B.5000-8000 C.8000以上 6.您有几个兄弟姐妹(包括你):()

A.一个 B.两个 C.两个以上 7.您的家庭是否是有抚养老人的负担:()A.较轻 C.一般 C.较重 8.您家庭经济情况总体情况:()

A.贫困 B.一般 C.富足 9.目前您家庭是否有外债等其他经济负担:()A.没有 B.较轻 C.较重 10.您有没有申请助学贷款()

A.有

B.没有

11.您有过在大学期间自己兼职挣钱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想法吗?(15)A.有并实践了 B.有过但没有实践 C.没有,认为不必要 D.没有,认为挣钱是以后的事,现在的重心是学习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6

摘要: 义务教育即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

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关键字:义务教育普及调查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在河北省河间市米格庄镇进行了这次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的调查。通过这不间断的七天调查,我们走访了六所中学,八所小学,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学校教务领导,并走访四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调查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得到了大 真实情况。

1、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

虽然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家长反应,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还有家长告知我们,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

损坏现象严重。

学校收费情况看法

2、教研经费不能合理利用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设备、办公用品,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

通过调查,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

3、教师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家长态度

实际受教育情况

虽然大家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但是还是有很高的辍学率。

6、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

二、应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

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纸质报刊,习惯,取向,需求

尽管纸质报刊凭借其内容深刻、购买方便、接触容易、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网络与新媒介蒸蒸日上的今天, 依然占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但是数字媒介带来的冲击使包括纸质报刊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出路。“大众传媒小众化”, 受众市场的细分化是其中一条必然的出路。大学生作为一个具备较高知识的知性群体, 对于各类信息有较高的求知欲, 大学生及其相关群体——“准大学生”与“后大学生”, 尽管还不是媒介的主体接收对象, 但无疑是媒介的高接触者, 而且是未来的媒介主体受众。另外, 大学时代的阅读习惯往往能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对于媒体来说, 谁能把握住大学生受众市场, 谁就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欲了解传统纸质报刊未来的生命张力,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选择西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是因为西安地区有五十余所高校, 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西安地区却没有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受众的正式商业报刊, 甚至没有一份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报刊。这究竟是巨大的受众市场资源的浪费, 还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悲哀?本项调查主要针对西安地区在校本科大学生, 宏观把握其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以此分析纸质媒介在西安大学生市场的潜力, 为媒体对大学生读者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性意见, 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安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一、调查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历时6个月, 分前、中、后三期进行, 是课题小组四人在学业与考试之外,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整理、调查、统计、分析、报告等工作。调查以纸问卷的方式为主进行, 面向陕西师范大学 (雁塔、长安两校区) 、西安交通大学 (本部) 、西北工业大学 (南校区) 、长安大学 (渭水校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长安校区) 、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发放, 基本覆盖西安市各大方向 (高校较集中的雁塔、长安、碑林区较多) , 一、二、三类本科, 公办与民办高校。调查对象涉及文史类、理工类、社科类、经管类、体艺类及其他类专业。共发放纸质问卷1800份, 收回1583份, 有效1286份;网络问卷200份, 收回8份, 有效8份。在共计1294份有效问卷中, 男生填写662份, 女生填写632份。

在调查问卷之外, 我们还选择了较近的一些调查对象进行反馈访谈, 验证问卷的可信度, 同时又对问卷上未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认识、了解。

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我们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结果, 保证选项的总和为100%。单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的选择人数/本题的有效答题人数;多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被选择数/所有选项被选择数的总和。

二、调查结果汇报与分析

(一) 阅读与购买习惯方面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的受欢迎范围广泛, 在128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84.14%的人非常或是有点喜欢阅读报刊。而其又以满足爱好休闲为最广泛目的, 其次是为了关注新闻时事、掌握各方面的讯息。约60.43%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报刊的时间不超过3.5小时 (平均每天半小时) , 近九成的大学生每月在报刊上的花费不超过10元, 占其课余时间与生活费的很小比重。在针对陕西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所做的预调查中, 有近35%的人上大学之后花费在阅读报刊上的时间与金钱反而比高中时少了。而在购买习惯方面, 不管是否有固定的阅读种类, 逾3/4的大学生都不再经常购买纸质报刊。

(二) 阅读取向方面

在读报方式上, “上网”超过“零售点购买”与“图书馆借阅”的形式, 成为最多人经常选择的方式, 手机报 (短信形式) 随后, 位列第四大途径。其他途径诸如邮政订阅、公共报刊栏阅读、消费场所的免费供读等, 并不多见。由此可见, 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 网络与手机媒介凭借其高端性、便利性、海量信息量、互动性等优势, 吸引走大多数的大学生读者, 使得大学生纸媒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但是据访谈得知,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阅读报刊的首要途径, 但是他们在上网的时候很少专门去寻找报刊的门户网站, 而多是在QQ等的新闻弹出窗口, 或者是在微博中得知某些消息信息。如果不再通过搜索引擎对消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大学生通过网络所获知的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与阅读纸质报刊相比差很多。

另外, 逾1/5的受访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优势去借阅报刊。这样, 高校可以在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尤其是纸质媒介素养的教育, 纸质报刊也可以借助大学图书馆, 以捐赠、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销。

1. 阅读内容取向

由上图可以看出, 西安大学生在阅读报刊时关注的内容类别依次是:时事政治类、生活娱乐类、文学影视类、时尚旅行类、人物访谈类、体育健康类、经济金融类、学术科研类、考研考证类、其他类 (军事、艺术、心理学等方面) 。

2. 西安大学生最喜欢看的纸质报刊

依据调查问卷的填写, 结合我们在大学附近的报刊销售点了解到的情况, 我们得知, 下列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最为热销:《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看天下》等。此外, 许多男生偏好《篮球先锋报》、《电脑报》、《航空知识》等与体育、电脑、军事有关的报刊;许多女生喜欢《瑞丽》、《女友》、《米娜》、《萌芽》、《最小说》等贴近时尚娱乐与青春文学性的报刊。同是纸质媒介, 杂志比报纸更受西安大学生的喜爱。

另外, 西安地区的本地纸媒, 如《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 虽略有提及, 但是所占比重极小。而本题答案中出现了《大河报》、《兰州日报》、《洛阳晚报》等非陕西籍的地方区域性纸媒。我们应该认识到,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也有其复杂性。不仅是学科专业背景的杂多, 还有生源地的多样, 外地生源极多的情况下, 媒介想要以“地理”或者“心理”接近本地大学生读者, 还是很难的。然而反过来想, 如果我们能够方便传达给大学生他们所关注的地方 (家乡) 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轻易地把握住心理上的“接近性”。

3.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或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自己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按其广泛性与重要性依次是:信息取向、时效性、信息量、知名度、文字风格、价格、装帧设计、印刷质量、其他等。

决定一份报纸是否畅销的因素有很多, 但却并不是所有报纸都能兼顾得到的。“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功能最终归结于信息的传播上, 征服受众最有利武器还是好的内容。信息取向、信息量、文字风格与时效性等都是内容因素。如何在内容的设置投受众所好?由图示比例可知:首先必须要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取向;其次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再次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即对受众而言的新鲜性;最后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字风格, 因为文字始终是报刊传播信息的第一重要符号。

另外, 知名度是大学生选择报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上整理“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发现, 获此殊荣的时政财经类报刊与文化综合类报刊, 大都在大学生中备受欢迎。“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知名度是一种多年赞誉的积累, 每份报刊都有一定的历史, 它们在现今的纸质媒体格局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地位。要推出一份纸质分众窄媒, 依托于这些品牌报社进行推广与发行, 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有另外一种知名度的构建, 是如《最小说》、《独唱团》、《仙度瑞拉》等文学杂志这样, 由时下知名的青年作家或者畅销小说家推出, 以其粉丝读者为基本支持力量发行。然而这类报刊往往能一时轰动, 却难以收获长远稳定的赞誉。

报刊的印刷质量与装帧设计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大学生对报刊装帧的审美要求是:简洁而不刻板, 灵动而不花哨。编辑大学生报刊要特别注意协调文字与图片、内容与广告等的比例。

4. 校园刊物

校园刊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 应该是最具“地理接近性”的刊物。对于校园刊物, 我们设置了一道填空题, 请调查对象写出个人觉得最好的校园刊物。这道题的答复率很低, 仅有18%左右, 还有一部分人回答“没有关注过”、“没有好的”等等, 结合访谈可知, 西安的高校刊物存在极大的认可危机。

(三) 关于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需求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 在所调查西安大学生中, 65.70%的人认为西安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25.30%的人认为可有可无, 9.00%的人认为不需要。

对于认为需要的西安大学生来说, 这份报刊最佳的周期是月刊, 最受期待的价格为2.5—3.5元, 45.88%的人非常或比较愿意为这份报刊服务。此外, 一般大学生需要, 而从周边的纸质报刊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信息。但是据《报署2009年陕西省报刊年检汇总表1》显示, 西安地区有近200家合法注册的报刊为学报学刊, 信息主要涉及学术科研类。可见, 不是此类信息匮乏, 而是此类报刊的营销传播途径不对。

而认为不需要或者可有可无的同学所持的理由主要有:

1. 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 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报刊很难兼顾;

2.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质量很好的报刊, 适合大学生阅读;

3. 大学生大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用于网络, 而没有过多时间读报;

4. 现在用手机和电脑上网查找各类消息与信息很方便;

5. 学生自己办报没有文化大背景, 办出来也是一份“假报纸”, 且西安高校没有特色;

6. 纸质媒体时效性较差, 生产周期长;

7. 成本高, 价值低;

……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 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数据结果所得, 65%的人认为西安地区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纸质报刊, 仅9%的人认为不需要。由此可见, 在西安地区, 以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的区域性纸质报刊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性。如果有这样一份报刊, 西安大学生对其价格期待不高, 一般认为不要超过5元。但对其刊期要求也并不短, 月刊就得到广泛认定。

对西安大学生需求定位可以看到, 他们需要而从周边媒体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 其次为考研考证类。在如今纸质报刊媒介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之际, 这也许就是大学生受众市场的最易突破的机遇。

三、结论与思考

(一) 大学生纸质报刊市场的格局分析

大学生的纸质报刊阅读环境主要包括市场发行的有偿报刊与校内流通的无偿的校报校刊。而西安高校的校报校刊获得的接触率与赞誉度极低, 其所承担的传播功能的刻板性决定了其信息传播难以广泛以及征服大学生。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而娱乐的“低端”并非是“低俗”, 它是相对于深刻性新闻而言。不论是社会思考还是娱乐休闲, 大学生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种“有品质”的阅读追求。而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通常是在中低价位中选择高端产品。在此范畴之内的纸质报刊, 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一定历史与高知名度的报刊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针对大学生为受众的报刊如《大学生》、《校园》等虽占有一定市场占有率, 但却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二) 网络媒介冲击下报刊的尝试

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说过:“一种传播媒介的长期使用, 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被传播的知识的特性, 并且认为, 它的普及性影响终将创造一种文明, 在这种文明中, 生活及其变动性将变得非常难以维持, 一种新媒介的优势终将成为导致一种新文明诞生的力量。”[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无一不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数字时代”来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亿, 手机网民规模更达2.77亿。而几乎每一个大学生, 都是“网民”。

网络越来越高的普及率, 尤其伴随着门户网站的兴起与完善, 夺走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受众。传统媒体在惊慌之余寻求着如何与作为竞争对手的数字媒介达到双赢的收获, 于是媒介融合就成了一条必须之路。许多报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报刊形式、电子媒介的数字报刊 (即电子报刊) , 也成了这些网站运营的一个主要内容。

此外, 纸质报纸还寻求在自身媒介形式不变的情况之下的创新之路。2010年被称作“纸媒的3D元年”, 比利时报纸《最后一点钟报》于2010年3月9日推出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份3D报纸, 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所谓3D报刊, 就是运用3D技术将平面图象立体化, 戴上特殊的红蓝眼镜之后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图象。迄今为止推出的3D报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但是关于其前景如何则是众说纷纭。

(三) 对创办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建议

“媒体处处是博弈,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2]纸媒的博弈对手, 除了纸媒, 尤其是具有重叠覆盖率的纸媒, 还有新兴的数字媒介。当今时代, 媒介发展追求市场细分化 (主要包括区域细分与受众细分) , 即“大众传播小众化”, 要在西安地区创办一份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权衡与考量。但是最重要的建设必须着落于报刊内容构建与发行营销机制两大方面。

1. 内容是王道“填空”与“选择”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内容是媒介的生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在现有媒体环境中寻求出路, 就必须做好“填空”与“选择”。所谓填空就是要寻求媒介信息覆盖中的薄弱之处, 从此处下手, 填补缝隙。但是“缝隙”之所以薄弱, 便是因为对它们的需求并不强烈, 这些方面信息可以作为报刊内容特色, 却不能成为主体内容, 这样就需要做好“选择”, 从需求高同时也覆盖多的信息类别中选择对报刊定位有价值的信息, 权衡与“填空”信息的多少、轻重等方面的比例。对于创办西安大学生报刊来说, 学术科研与考研考证、校际活动、大型比赛、就业指导等方面信息以及全国各地重要新闻, 就是“填空”的方向, 但是这些只能作为报刊的特色栏目, 却不能作为主体内容。

另外, 大学生阅读追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即既要有社会意义上的深度思考和学业相关的诸多实用信息, 又要有迎合年轻人心理的时尚与娱乐资讯, 而且无论是高端追求还是低端需要, 大学生都希望获得最有品质的信息。麦克卢汉指出“报纸延伸了人类想的功能”[3], 可见办好报刊, 必须要在各类信息上挖掘“想”的深度。

2. 整合发行营销机制

西安大学生报刊的发行, 可以寻求两条依托之路:一、依托当地有实力的报社或者报业集团;二、依托聚拢着大量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可以采取现有纸媒的运作方式, 在发行纸质报刊的同时运营网站, 电子报刊比纸质报刊晚一期发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 直接建立专门的网站, 只发行电子报刊, 待此报刊形成气候之后, 再发行纸质版。

在营销渠道方面, 我们建议:

(1) 先要在各高校做好宣传, 同时要在校内报刊零售点建立发行销售网;

(2) 与各高校网站建立相互链接, 在达到宣传的同时方便了解高校动态;

(3) 将一定数目的过期报刊捐赠给高校图书馆, 提高报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4) 为大学生提供在报刊工作的机会, 吸收大学生意见的同时获得关注;

(5) 主办或者承办一些校际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赵保全, 王青.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孙光海, 陈立生.传媒博弈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0.

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报告

G623.8

近年来,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断地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按理说,现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应该非常充分,他们的课外活动应该比较丰富才是。但是,我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调查了解,却发现结果和我们所期望的不太一样。为此,我对我们当前在小学开展的课外活动情况作了一个调查报告如下: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主要有思想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形式主要有群众性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个人课外活动等。课外活动的组织,可以是由学校组织,也可以是由校外机构组织。但是,不管是何种机构组织,何种内容,何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都必须围绕“全面发展、发展特长”这一课外活动的主旨来开展。

二、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外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一种,它对主要的教育途径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在组织课外活动时,除了要看到它对学生起到的“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直接作用之外,还应看到它对课堂教学的间接影响。就是它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和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他们不仅巩固和加深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会获得许多新鲜的知识,从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就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无形当中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靠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养成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出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外,学校或社会组织了适合学生的多种活动,开始会有一些学生处于好奇会踊跃参加,那么另外一些喜欢赶热闹的学生也会跟进来,这时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与适当鼓励,那么这些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他们所参加的活动。当他们完全融入到这个学习的集体的时候,学习就成了一种习惯,这个集体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3.增进了解,促进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想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光靠在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课堂教学本身非常具有局限性,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本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才会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时候你才会有机会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他们。从而对他们分别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措施。

4.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的养成

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书法比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激烈的比赛中体会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得不断的去努力、不停的相互学习,这样才会有机会。通过这些,学生在无形之中就慢慢的养成了学习、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5.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通过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让他们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放松,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愉快。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更健康。

三、当前多数学校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作为一名十年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以及交流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下:

1.活动次数少。

好多学校一个学期下来最多开展一两次课外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连一次都没有开展。

2.活动种类单一。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都比较单一,参加的学生人数也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3.虎头蛇尾,没有持续性。

所有的学校的课外活动计划和目标都是很好的,活动刚开始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活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能够善始善终坚持开展的不多。

4.走形式,不讲效果。

不可否认,形式主义仍是当前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不良现象。有的学校为了收集资料应付检查,花在资料收集整理上的精力不比花在实际开展课外活动的精力少,这样还谈什么活动效果呢!

四、制约课外活动开展的因素

1.安全。

安全是所有事情都必须考虑的重点。无论你是多好的活动,多好的出发点,只要出了安全事故,这件事都会变成了坏事。所有的事故责任都会压得你抬不起头,而且还不容你分辩,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不出一点事故,人们还常说:马也会有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是一帮活泼好动的孩子呢!所以,大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选择了尽量少开展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2.师资配备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充实教师队伍,学校里的老师渐渐多了起来,上语文、数学等主科的老师也基本够用,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在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上的老师仍然比较少,而且这些老师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身兼多科,不可能再奢望他们在忙了一天的课堂教学之后,还有更多的精力去组织一帮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去参加课外活动。

3.课堂教材内容过多,课时安排过紧。

在这里我可以拿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材来作个例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册的教学课时安排为:102—110課时,这还不包括每个单元一次的测试及订正所需的4个课时,如果把这一项也算上的话,那么要完成这一册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用134—142个课时。但是现在国家规定小学每个学期只有20周左右的教学时间,再除去一周多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最后剩下的教学时间还不到19周,而且每周五年级只安排有6节语文课,那么算下来一个学期五年级只有114节语文课可用。这远远满足不了教材的教学所需时间,这样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有各出奇招了,占用课外活动时间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4.家长及社会的支持不够。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文化熏陶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喜欢什么好的活动,但是得不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孩子们也是很难坚持的。另外,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他们很容易被迷惑。如果不特意地去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我想这会对他们参加良好的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教师激励机制缺乏。

上一篇: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高中800字下一篇:环协演讲演讲稿,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