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修辞文生辉的论文

2024-09-10

妙用修辞文生辉的论文(精选3篇)

妙用修辞文生辉的论文 篇1

山东张淑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时巧妙地引用,把富有表现力的文句乃至蕴藏在文句中的情感、旋律。“嫁接”到作文中。成为文章“亮点”。可以使文章深刻鲜活起来。这样的”嫁接”有引用歌曲、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古诗文、广告语等多种形式,“手术”小。效果好。下面就谈谈“嫁接”的方法。

方法一:引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蕴含深刻的哲理,具有典型性、鼓动性和说服力。作文中巧用名言警旬,能够起到支撑观点,点明题旨,抒发感情等作用。

(一)用题记,点明题旨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追求什么,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题记

学生佳作《享受过程》,用题记形式点明本文主旨重在奋斗过程。言简意赅,很有警策作用。

(二)设文眼,定下全文中心

在李爷爷家中,一幅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学生佳作《奉献》中的片段,全文写一位退休教师,立志办好家庭图书室为少儿服务的故事。引用王勃的名句能表现人物坚定的志向、高三尚的情操,点出了此文的中心。

(三)作论据,支撑观点

兴趣,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学生佳作《兴趣之美》,运用名言作道理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诠释分论点。

(四)塑人物,反映其内心世界

面对祖母去世、父亲生意被骗、母亲生病住院的一连串打击,她没有流泪。她想起梁启超的那句著名的话:“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教学论文 )想到这些,她的心很坦然。

学生佳作《磨难》,把名言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塑造一个坚强、有丰富情感的人物形象。

(五)发号召,韵味无穷

亲爱的朋友啊!在这新一天来临的时候,请记住雪莱的一句话吧: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学生佳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名言结尾,戛然而止,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

方法二:巧借歌曲

嵌入歌曲,就会使视觉上的文字及蕴含的意义响起歌的旋律,起到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一)刻画人物

花开的时候,浓香四溢。姥姥搂着我,站在花枝下,哼着那首好听的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院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在唱结尾一句时,她总用那细长的中指轻轻地点我的鼻子,开心地笑着。

(作文《茉莉花开》)

这是回忆姥姥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特写镜头。以花写人,往事历历在目,关爱之情,铭刻心头。

(二)推动情节

“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

这歌声震撼着我的心。跑道两边变了形的脸和“加油”的喊声渐渐地又清晰起来,我的腿也仿佛轻了许多,我奋力地向前冲去。

(作文《体验》)

[NextPage]

写长跑比赛中受歌声鼓舞的情景。用歌曲推动情节发展,并升华主题。

(三)抒写情感

爸爸正切猪菜,妈妈围着灶台做饭。柜子上,那台满屏麻点的黑白电视机正吼着烦人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作文《渴望放飞》)

此段文字写自己在家里感到烦躁,以歌词反衬人物郁闷的心情,含蓄地点明了自己烦闷的原因。

(四)营造氛围

透过门缝,我们看见他正抱着一把吉他,用浑厚的嗓音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让我们猜想,他在大学时一定恋着一位姑娘,一定有个凄婉的故事。时隔好几年了,他那真情的歌唱,总萦绕在我耳边。

(作文《忘不了的实习老师》)

用这个细节写实习老师“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引用王洛宾的歌,营造了浪漫而凄婉的氛围。

方法三:用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作文中若能恰当引入,会使文章内容含蓄,主题深刻,韵味无穷,从而增添文章的美感。下面从引诗位置、作用方面谈谈常见的四种类型。

(一)引作题记,点明主题

美,不能造作,它自生

刻意追求,便消失

听其自然,它留存

美,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什么是美呢?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

作文《谈美》,引用艾米莉・迪金森的《美,不能造作,它自生》片段作题记,既概括了文章的题旨,又营造了诗意氛围。

(二)开头引诗,直入主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敬爱的`老师,在这遥远的地方,我只能用一节小诗来表达我对你的感谢。

作文《感谢》,写中学寄宿时,班主任老师不仅教授“我”知识,而且使“我”这个乡下孩子获得了尊严和信心。以汪国真的《感谢》开头,充满情感,直奔主题。

(三)用在文中为人物、情节、抒情服务

1.揭示人物性格

就是这位秃顶、大嘴的S先生,总爱用他那公鸭般的嗓门,诗人般地吟诵《相信未来》中的那节小诗: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作文《追求》,写一位失败但不懈追求的邻居。这节诗恰是邻居精神的写照,揭示了其自强不息的性格。

2.推动情节发展

那天,我翻看舅舅的笔记本,里面有一张纸条: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我一眼就认出这是常到姥姥家玩的燕子阿姨漂亮的字。这便是我后来叫她“木棉”的原因。

作文《爱是不能忘记的》,写舅舅舅妈开始相爱的细节。引用舒婷的《致橡树》,为以后写他们生活的波折与患难真情作铺垫,是情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激起感情的波澜啊,美丽的月湖,我来去匆匆,但都能在你温柔的怀中洗尽忧郁的色彩,享受宁静的快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作文《月湖美景》,对家乡月湖山水的描述,感情达到极致,引诗(徐志摩《再别康桥》)抒情,流畅明快。

(四)用在文尾,余音绕梁

我知道,奶奶去了,就这样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咫尺天涯的世界。

蓦然间,我想起了慧玮《怀念祖母》中的句子:

又是春天了,你的坟头

长满了青青的野草

奶奶,它们都是从你身上长出来的吗

我把脸贴着它,你能不能摸到我的眼泪。

作文《怀念奶奶》,写父母外出打工,“我”与奶奶相依为命,走过了艰辛而温暖的岁月。站在奶奶的坟头,难抑思念之情。升华情感,震撼人心。

妙用修辞文生辉的论文 篇2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由此观之, 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有重视修辞教学, 才能顺乎学术潮流,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 什么是修辞?吕叔湘先生在《漫谈语法研究》一文中说:“修辞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 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 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 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总之各有所宜。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换而言之, 修辞就是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 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得言语现象。修辞在我们的言语活动中普遍存在, 只要你写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 其中就像必定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一样, 也一定有修辞。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修辞教学, 让学生接受修辞的熏陶, 使之循序渐进地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 对修辞教学提出的目标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一句话非常明确地对修辞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修辞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中借鉴修辞学的分析手段, 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进入围观, 有利用学生提高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修辞教学中, 要注重修辞教学的系统性。一般语文教材中修辞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一般来说,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等的特点;再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修辞能力;还要注重修辞教学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修辞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启发学生赏析修辞的妙处, 体味修辞效果的有效方法。运用比较法, 我们就像建立了一个修辞实验室, 在各种表达方式的相互比较中, 通过词语、句子等各种语言材料的增、删、改、换灯, 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效果就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清晰而鲜明的印象。如《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一句, 可将“偷偷地”删去, 用“长”字来替换“钻”字, 通过比较, 让学生感受到原句更生动, “偷偷地”修饰“钻”, 表现小草不知不觉, 贪婪地享受春天的恩赐, 写出小草具有人的灵性。

二、切境法

语境是判断修辞效果好坏的主要依据和凭证, 语言材料选用得好与不好, 主要就是看选用的语言材料是不是切合于具体的语境,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从修辞的角度看, 语句无绝对的好坏之别, 一切决定于对象、场合、目的。”因此, 我们在修辞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来阅读理解语文的能力和依据语境遣词造句的能力。运用切境法进行修辞教学, 一方面, 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要讲解题旨情景是如何制约语言材料的选用和修辞手法的选择的。另一方面, 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讲解各种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法的选用事如何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 运用切境法进行修辞教学, 一定要注意语言形式是如何为思想内容服务的。特别是作家着意加工、匠心独运的地方, 正式表达思想内容的关键之处, 如果我们结合作品的题旨情景, 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明湖居听说》中“五脏六腑里, 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 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利用通感表现王小玉一开始演唱时那种“不甚大”的声音的甜润使人舒畅。这种通感的运用只有在这样的具体环境中才有这样的效果, 才能让人理解那种沁人心脾的美好感觉。

三、表情朗读法

经典作家作品的语言, 往往不但表意精确, 而且语言形式优美生动, 学生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反复诵读, 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发展语言的连贯性, 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性, 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这里溪流缓慢, 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红、黄、白、紫, 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 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 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 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 也显得格外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比喻, 写出了天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修辞分析的同时, 反复的吟诵, 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情趣;要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 让他们在表情朗读中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美的感染。

四、类比联想法

修辞教学时一个比较抽象的课题, 特别是对修辞效果和租用的讲解,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工具, 通过类比联想法来加深对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通过多媒体的播放, 引导学生分析排比的特点,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捕捉词中所描绘的美妙的境界,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那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野图。

要改变传统的初衷语文修辞教学的方法, 不仅要注重知识规则的传授,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自觉得运用;从动态的角度, 把修辞放到特定语境里去领会它的语用价值, 使修辞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使学生真正通过中学语文学习, 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的目的, 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妙用金钱文生辉 篇3

一、出现细节,突出性格

人物内心世界、性格表现,往往不在大段大段的抒情和议论上,而在某种细小的动作上。如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中抢夺梳妆匣事件,76岁的葛朗台发现金子,“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睡着的婴儿”。这一特写镜头,把葛朗台这个金子占有狂的丑恶嘴脸活灵活现地凸现出来。真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再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由第一次“排出九文大钱,”到后面的“摸出四文大钱”,前后反差极大。一“排”一“摸”,情态大变,一前一后,钱数锐减。这样的细节刻画,十分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二、形象鲜明,主题深刻

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毒害,在柳妈的善意劝说下,用自己省吃俭用的十二块鹰洋去庙里捐一门槛以“赎罪”,为的是能参加“祝福”,这一生动情节,在深刻揭露封建道德本质的同时,又剖析了国民的弱点。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对于勒有莫大的希望,之所以有朝思暮想、望眼欲穿、赞词满口,计划千般的戲剧性表演,主要原因就是于勒的来信——“福音书”中说于勒在美洲赚了钱,可以把他们一家人从贫困的境遇中拯救出来。这就直接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

三、刻画人物,形象鲜明

曹禺的戏剧《雷雨》中围绕一张五千元支票,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周朴园想用它收买侍萍,弥补自己的罪过,这就一下子撕开了周朴园层层伪善的面纱,使周朴园冷酷自私的丑恶性格暴露无遗;鲁侍萍断然撕毁支票,表现出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的骨气与尊严,体现了侍萍正直、善良、刚毅、顽强的性格特点。

鲁迅的小说《药》中,华老栓疼爱儿子,为了给儿子看病,他节衣缩食,拿出积攒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药,而当看到滴着血的“药”时,他却又不敢去接。他深信人血馒头能治好小栓的病,他为能买到这种药而感到爽快、幸福。这样,华老栓善良、胆小、老实、愚昧、不觉悟的性格特点,便跃然纸上。

四、推进情节,相辅相成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始终围绕其生活的三部曲:爱财——骗财——守财,有层次、全方位地揭示了葛朗台的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性格,推动情节向前稳步发展。如果没有“财”(金钱)这一推动作用,那么整个小说将索然无味。

小说《孔乙己》中,作者在末尾两段写道,再没有看到孔乙己,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掌柜才想到他。作品四次重复“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话,正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间接地交代了备受封建教育,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知识分子的悲惨结局。

上一篇:干部执行力问卷下一篇:游戏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