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2024-09-11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共12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

此次教研课,我执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110~111页“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五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创设旅游的生活情境,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探索,建构新知,填写复式条形统计表,然后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后走进生活分析统计图,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基本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复式条件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达到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还有意识地渗透了一些文化地理、爱国主义等教育。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调查本班喜欢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四眼天鸡》三部动画片的人数并进行统计;分别填写本班男生、女生喜欢的动画片的统计表并现场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师: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 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以亲身经历现场统计过程并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为教学起点, 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教师演示PPT (上下页翻动) :同样是大家喜欢的动画片, 在同一张图上我们看到了男生的情况却看不到女生的信息;看到女生信息又看不到男生的信息。你有什么好办法使男生、女生喜欢的情况能在同一张图上一目了然?

(预设)

生1:可以把两张统计图放在同一页上。

师:这是一个办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可以制作成一张统计图。

师:很有创意的想法, 我们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深入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使整节课充满问题意识, 使新知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 学生讨论:怎样把两幅统计图合成一幅统计图呢?

(2) 汇报交流。

(3) 引导学生认识图例。

师:怎样区分图中哪个直条表示男生人数, 哪个直条表示女生人数?

(4) 学生四人一小组尝试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 反馈、评价。 (先让学生自己评价, 再互相说说怎样改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挑选几份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 一起交流和探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6) 师:现在, 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制作的统计图。 (课件演示规范的画图过程。)

小结:像这样能同时描述出男、女生分别喜欢什么数量的统计图, 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学习新知这个部分应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3.感受、理解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我们把制作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刚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 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简洁、容易比较, 这就是数学所要追求的。)

师:想一想, 在制作复式统计图时, 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从统计图中了解信息? (重点引导学生比较, 进行反馈。)

三、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1.当堂完成课本第99~100页例1。

根据自己的能力, 可以先做单式统计图, 也可以直接完成复式统计图。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101页的“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品, 互相评价。

3.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思考:如果你是超市经理, 应怎样进货?

教师小结:通过这张统计图我们了解了很多信息, 还能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 经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四年级每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应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这节课时, 要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例题与练习, 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学生统计班上男女同学喜欢观看三部动画片的人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使学习变得更生动。

2.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抓住教学中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在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认识到需要一种能够对同种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统计形式, 从而产生了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欲望。使学生在对单式、复式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 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实践基础, 强化了统计意识。

3.既体现自主探索又突出合作交流。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 并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想好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在与小组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想法, 使思维更加开阔, 个性得到发展。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endprint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endprint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选形象大使的活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过程与方法

1、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能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明年我们学校要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运动会,学校想在下面两位获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挑选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出示运动员田亮和李杰的相关图片),问:认识吗?

2、你希望谁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呢?

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到底该请谁?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渗透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一般方法。

二、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出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说说单式条形统计图由那些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名称

横轴

纵轴

直条

2、从这二幅图中同学们能够直观看出五年级各班同学更希望谁来做形象大使吗?

3、根据学生讨论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探究新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

1、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重点强调图例的作用。并板书:图例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1、那么究竟怎样制作这张图呢?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学生看课件演示,了解制图全过程。

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作图的顺序和方法。

(三)、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反馈练习。

1、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缺少图例。

学生从冬天取暖器卖得较多,并且随着气温的增高,销量逐渐减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台数,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

2、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情况统计图、没有涂色并缺少直条上的数据。

学生根据要求分析出那些直条代表甲品牌,那些直条代表乙品牌,然后在直条上添上数据,最后分析如果你是经理人,你今后会怎么办?

六、自己动手,按要求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本课主题图)这是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你能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2、学生绘制,师巡视。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4、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5、说说为什么纵轴0~8之间用折线?

七、总结。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5

教学设计:李素莹

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生:13亿。

师:最近我国正在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示】例1复式统计表ppt 老师这里也有一张人口统计表,这是一张反映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提问】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生:描述表内数据信息。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统计的知识。【板书】 统计

师:要求学生拿出题卡 1 【提问】请你观察“某城镇人口统计图”,你能说说这张统计图中都有些什么吗? 生:(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师:【提问】统计图上已画出了1985年和1990年人口数的条形图,1995年的怎么画?你会吗?请你来试一试。生:画图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指导画法)心里将每个小格平均分成10份。例如在画24的时候找出一个标准35,34比35略低一点。现在你会画了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生:画图

【师生活动】 展示

交流

生说画法

二、新授

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两种量。如果要将这两种量的数据作对比,我们能不能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示这两个量。

师:【提问】那么,在一幅统计图中,怎样区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呢? 【出示】例1复式统计图(空图)ppt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说图例(一种图例代表一种事物)

师:【提问】观察这个复式统计图横轴上的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有两个小格,而单式统计图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只有一个小格。师:【提问】这两个小格是做什么用的呢?请大家同桌间交流一下,然后在题卡上尝试画出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同桌交流 画图

【师生活动】展示

交流

评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习的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

师:【提问】观察题卡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在一张统计图上表示两种事物,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两种事物

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师:【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ppt 师:【提问】观察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师:【提问】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有两个小格【师生活动】

师:【练习】P101做一做,题卡2。根据这张复式统计表告诉你的信息,给它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动】展示

交流

评价

解答(1)-(3)题

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制作统计图来对比我们收集和记录的数据。师:【练习】【出示】练习十九3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ppt 【提问】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从哪里看出来是复式统计图?

生:在一张统计图上表示两种事物,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师:【提问】图中是如何区别男生和女生的? 生:黄色代表男生,蓝色代表女生 师:【提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小结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在课题下板书 表示两种事物,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两种事物; 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条形统计图》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篇6

关键词:统计;条形统计图;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小学教学中“统计”的内容与目的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的活动。苏教版的统计类知识起始于二年级下学期,在六年十二册教学中一共出现了六次有关统计方法的知识。小学期间学习统计知识的目的在于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且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由于各种科学的研究结果大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而直接获得的数据纷乱无章,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经过整理分析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才能为我们所用。所以,统计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我一直想设计一堂有关统计的课,迫切地想对统计这部分进行探索和尝试。当然,除了想攻克这部分知识外,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我选择“统计”进行教学,那就是我觉得这一课中可以融入统计的目的和思想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找到一些可以解决统计事物的局限性或者缺陷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与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定位不应仅仅局限于“小学”的知识,笔者的目的是想让孩子能在本堂课中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并形成统计图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难点是需要对知识体系有连贯性认识并对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进行应用,特别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看待数学的应用,让孩子们学会理性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是一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承前启后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却大多局限于教材的“就事论事”,这种片面的学习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非常局限,更不用提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自觉性了。

三、设计与教学过程

1. 整体思路

我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进行教学。本课设定如下目标:一是统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统计价值;二是建立与二年级所学简单统计表的联系,使统计知识不产生断层;三是感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在我的思路中,本课不会让“条形统计图”单独呈现,它是统计的一部分,应融合在统计的过程中。整体思路为:图1是统计的第一步,利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图2是第二步,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并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第三步,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图中的变化趋势或占比,绘制条形、折线或扇形统计图。

我没有直接呈现条形统计图,而是展现了条形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构思往往有新意,但若真想落实在课堂中,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智慧。就像文中所说的,需要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数学教学,同时也需要其他教师在你的思路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去点拨。

2. 局部构思

可能是自己对于数学教学的认知不够抑或太想把自己的思想方法全部融入本堂课的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和试教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当然,这些问题在年级组老师的帮助下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下面笔者就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突破的点进行一一阐述。

(1)真实场景的设置

体现收集数据的过程,形成基本的直条图。我设置了如何购买午餐的场景,提出疑问:该怎样准备午餐的数量呢?学生会利用之前的知识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喜好准备”“投票”等。而这一环节就是收集数据的过程。

教学片断一:

师:学校计划组织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一日游活动,总务处的茅老师给大家设计了四款午餐,咱们来看一看。

出示:套餐A、B、C、D。

套餐A:鸡腿饭套餐;

套餐B:大排套餐;

套餐C:火腿套餐;

套餐D:鳗鱼饭套餐。

师:可是茅老师遇到一个难题。

(PPT出现茅老师的声音:“我该怎样准备这些午餐的数量呢?”)

师:谁来出出主意?

学生1:每种都准备些。

师:谁还有更好的建议?

学生2:根据大家的喜好准备。

师:好主意,怎样了解大家的喜好?

生:可以投票选一选……

师:大家接受他的建议吗?下面我们就用投票的方法来了解我们三(7)班同学的喜好情况。先来看看投票要求:①当音乐声起,从第一大排开始有序投票;②投完票后回到位置端正坐好,等待投票结束。

师:听明白的同学坐正,好,开始投票。

播放音乐,投票开始。

自然引出要用投票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这是统计的第一步——“收集数据”,也是积累原始数据的过程。

(2)图尺的生成:“横轴”

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直条,背面附有吸铁石,学生在投票时可以吸在黑板上。为了让学生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在投票过程中,学生所贴的小直条并不整齐,于是顺水推舟引入了“横轴”的概念。

教学片断二:

第一大排投票完成。

师:你们觉得黑板上这些直条的摆放需要调整吗?

生:要把票排直。

师:对,这样看起来比较美观,而且便于比较,谁来调整?(学生调整)可以了吗?接下来投票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继续投票,直至投票结束。

师:现在有需要调整的吗?除了要排直,还有其他需要调整的地方吗?

此时黑板上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况:

师:那么,邵老师有一点建议,同学们的投票有多有少,为了正确清楚地比较,我们最好从同一起点开始贴。以这根横着的线为起点,我们通常叫它“横轴”。

通过投票,为方便比较长短出现了一根横着的箭头,自然引出了“横轴”的概念,这样不仅介绍了横轴,也体现出横轴在条形统计图中的作用。

(3)图尺的生成:“纵轴”

待学生投票完成,并且“横轴”生成结束后,就遇到了本堂课设计的难点——“纵轴”的生成。纵轴上有数据,我一直想不出该用何种方式引出“纵轴”。想直接出示,又和本堂课设计的出发点相违背,我实在不想放弃这次的探索机会,最终的设计不尽完美,稍有遗憾。

教学片断三:

师:现在你们知道选择套餐A、B、C、D的都有多少人吗?

此时有学生建议数一数黑板上的小直条,当然几十根小直条数起来必然麻烦,这时候教者就可从旁点播……

师:如果我们有一把这样的刻度尺,看看找起来会不会方便一点?这根刻度尺与横轴相接的地方代表起点,用刻度0来表示。这里的每一格代表两人,标注数字2,那2格代表几人呢?3格呢?(依次标)这根刻度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纵轴”,这里的0、2、4、6、8表示的都是人数,所以要写上单位“人”。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选择套餐A、B、C、D的分别有多少人?(用长米尺比画标上数字)。

这里的纵轴上的刻度特地做成了每格2人,目的是当遇到如“13人”这种特殊数字时,米尺指向12和14之间,这个知识点在本课中也尤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纵轴在整个条形统计图的布局中起着“尺子”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遇到单数可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进行知识进一步强化。

(4)其他要素的生成

统计图中还有一些其他要素,如绘图时间、图题等,都可以在讲解图尺时适时出现。

如:这根刻度尺,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纵轴”,这里的0、2、4、6、8都表示人数,所以要写上单位“人”。

又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投票结果形成了一张统计图。怎样让大家知道这张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生:加一个题目!

师:对!我们可以给它加一个标题。“某某班级午餐选择情况统计图”。

所有的统计要素是因为需要才出现,并不是直接机械化地呈现给学生,直接呈现的知识内容只会成为孩子知识体系中的结节,而我们的知识是一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成为孩子之后创造的资源。

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篇7

教学目标: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二、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1、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项目人数性别文字处理绘画上网编程其他男     女

2、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4、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三、  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1、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2、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3、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4、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5、分析比较:(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3)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6、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四、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题: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教材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认识条形统计图在小学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将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在问题解决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情境教学法、猜测法、小组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精打细算》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猜想。如何验证。

上课伊始,我先用班班通设备播放课前录制的五一班同学玩投球游戏的视频短片,停在主题情境的画面。提出问题: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大家猜一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验证的要求,进入第二环节教学。

设计意图:由于5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视频的直观形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课件呈现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先让学生观察数据,说说哪种方式投得远?学生会发现表格中的数据不大好观察。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格中的两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并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埋下伏笔。

3、说一说,下面的图是怎么得到的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与教材上提供的统计图比较,想一想:怎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我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4、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小组交流:到底是哪种方式投得远?说说你的思考过程?与你的猜测是否一致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练习巩固、扩展应用

要达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深化,还要辅以多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教材83页1、2、3题。1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2题是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3题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9——P100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材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亿人口吗?那么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亿人口吗?很多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埃及身负人口增加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举个例子,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自然环境却非常恶劣,严重缺水,全国96%的国土是沙漠,98.5%的人口挤在4%的尼罗河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它将遭受更严重的水荒和粮荒。为了了解近几年的人口状况,某县做了这样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985年:城镇人数30万,乡村人数23万;1990年:城镇人数32万,乡村人数22万;1995年:城镇人数34万,乡村人数21万;2000年:城镇人数37万,乡村人数20万。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对这些数据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三个同学绘制了三个统计表,你认为谁设计的更好一些,说明理由:

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二、课上交流: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四、巩固练习:102页第三题

五、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根据你上面的分析,请你预测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上,这两个国家的金牌数会是多少?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0

图》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规定,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绘制纵向条形复式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所给定的信息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为:

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五、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相连,使学生探索的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六、说教法、学法:我认为这个例题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太密切相关了,生活已先于统计到了学生的面前,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地将例题变为学生最常见的事物的信息——四年级各班级男女生人数调查结果。其中,学生具体实践的方式和过程并没有改变。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七、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那大一小四年级一共有几个班吗?(7个班)那么同学们知道这7个班的具体人数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1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温馨生日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犹如一道桥梁,连接书本的抽象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所以我在情境创设上费尽心思,一次次的思考,又一次次的否定,最终我确立了统计学生的出生月份为研究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的探究中来。确定了情境之后,我为了不讲讲授内容泄密,请家长们再QQ群上悄悄发给我孩子们过生日时的温馨感人的照片,伴随着深情的生日歌,课堂与学生一起来感受同伴们过生日的美好瞬间,学生既感受了浓浓的父母情和伙伴情,又自然地深入调查学生的生日月份。

2、经历统计过程

课堂通过一系列的请学生争当小小计数员、小小统计员、小小观察员、小小分析员等活动,通过提出关键问题:我们能不能将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和统计表的能清晰地表示数量多少的优点合二为一,一起来创造一种新的统计图呢?学生先动脑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完成设计,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很有设计头脑,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研究出了条形统计图,甚至创造性地做出了折线统计图,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设计简明清晰非常精彩!

学生在自主探索、构建新知的环节中,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尝试制作——分析思考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学生学会如何制作统计图,总结出它的特点和优势。

3、课件演示梳理知识

这节课中,课件制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在学生展示完他们的设计作品之后,他们的统计图还不够完善,这时通过课件动态地呈现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1)先写上统计图的标题,再注明日期。

(2)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带箭头的射线。水平方向的线叫横轴,表示月份;垂直方向的线叫纵轴,表示人数。

(3)在横轴上,根据统计的内容确定好条形的宽度和间隔,宽度要相同,间隔要相等。

(4)在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情况,确定好每一格的高度,并注明数量,每一个小格表示1人。

(5)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直条既可以涂色,也可以画斜线,并注明数量。接着我指出: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再请同学们来观察它哪几部分组成的?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由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直条。

4、感受统计的价值

统计无处不在,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需要进行统计,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课前,我请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确定他们的统计主题,分别是:一组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二组统计《同步》52页作业的成绩;三组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四组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五组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明星;六组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图形,在他们收集数据中自然而然地就感受了统计的价值,再请每个组根据你们的统计内容制作条形统计图。

我自己比较满意的环节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统计的军事小故事,在战争中,机智的统计学家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故事讲授完之后,同学们对统计有了更大的兴趣!课下他们还津津乐道。

5、巧妙运用评价

课堂上我细心用漂亮的红纸剪成了星星的图案,精心设计了一项请听课的各位老师评选表现之星的环节,听课老师不仅进行了投票,还将评选理由告知孩子们,尤其李主任曾经在三年级教我们班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她对我们班的学生相当熟悉,她结合孩子们的进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了鼓励和评价,这一环节使孩子们大受鼓舞。

二、努力之处

1、应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课堂时间控制不是很合理,有些前松后紧,在学生运用小磁扣来表示自己的出生月份一环节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教学时间,这一环节可以加以精简或是放在课前进行。

2、语言不够严谨。

教学环节中,一些环节的语言不够严谨,缺少用心揣摩,这点在备课时缺少细致地揣摩。

3、应变能力应继续增强。

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将自己的公历和农历的生日记忆混淆,造成几个孩子提供了个别错误的信息之后,应变能力不够,这时我的思维有些混乱,显示出自己应变能力稍弱的劣势,这时完全可以通过几句简洁的语言加以过渡和解释。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2

在新知的教学时,我先与学生一起简单的分析了复试统计表中的一些信息,然后再重点就这几个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首先请学生思考:如果将他们的身高制成一个统计图,你认为每一格表示几厘米?这一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生1说:“当然是1格代表1厘米。”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没有仔细深思。他的回答立刻得到了大家共同的反驳:那肯定不行,1格表示1厘米,那最多的要画143格,绝对不行。生2说:“那就1格代表两厘米。”大家停下来估计了一下,这样也要画70多格,认为还是不行。生3说:“那就1格代表10厘米吧!这样画起来方便。”大家都点点头,正在大家都认为已经找到答案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再看这些数据,138和139、142和143,每两个数之间只相差1厘米,又该怎样区别呢?”从学生紧锁眉头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每1格表示10厘米也不合适。正在学生觉得“山穷水尽”时,我又给学生一些提示:仔细观察这些数,它们都在多少以上?生:130以上。师: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我们比较的数是在多少至多少之间?生:138――143之间。师:那138以下的数咱们需要比较吗?生:不需要。师:那你觉得138以下的数咱们可以怎样?生:放到一起。师:因为这一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不一样,因此我们就画一段折线以示区别。师:那上面的一格表示几厘米呢?生:因为他们相差1厘米,那就还是1格表示1厘米吧。学生现在真是“柳暗花明”啊!

对于体重的教学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面教学“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我也非常重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信息,课堂上还出现了意外的生成。本节课我预留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当堂反馈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郭老师的肯定,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教学让学生感受用折线表示起始格产生的必要性放得不够开。郭老师提出:可以先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己发现今天学的统计图与以前学的统计图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按照我今天的设计进行教学,这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一些。

上一篇:大悲咒拼音歌词下一篇:潮汕地区的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