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2024-08-20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通用12篇)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1

1.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改革中起主导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精品课程的评选标准、各种评估指标的设定等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来完成的,这种课程改革方式在推动改革的速度、广度上无可厚非,颇有成效,然而却容易“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办学条件、不同生源质量对课程设计内在要求的差异,造成同样标准设计的课程有的深受欢迎,有的却水土不服。

2.对“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理解的偏差。“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架构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而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然而,很多课程改革实践者对“工学结合”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认为在学校建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然后在里面上课就是工学结合;有的认为在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用半年、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有的认为从企业聘几个能工巧匠、大师专家来学校上几次课就是工学结合……以上这些看法不能说不对,但只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某个环节,“工学结合”不是孤立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而是贯穿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从课程标准的制订、授课、课程实践直至课程效果的评价。

3.教学资源无法满足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教学的实施和改革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做保障,这里所谓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在教师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很难在短期内转变观念,更不愿意去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除了观念上的因素,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也导致教师无法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与之配套,而现实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要么陈旧不堪,与行业要求相去甚远,要么只有传统的理论学习教室,实践环节完全靠顶岗实习来完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实施课程改革就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4.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经过调研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理论课程的成绩即平时考勤分+期末考试(试卷)分,实践课程以一篇实践报告论成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60分万岁,少一分受罪、多一分浪费”,“平时从不自习,考前拼命突击”……正是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下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更容易造成逃课的现象。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

美国课程专家塔巴(Taba)认为,课程改革指整个课程图式的改造,包括设计、目的、内容、学习活动和范围,等等。如果只改造课程的某一个环节,或者只用一种模式改造所有类型的课程,显然不合时宜,更无法满足社会对培养高端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当今高职课程的改革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奠基终身教育的理念;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三是以社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

三、高职课程改革的建议

1.更新课程改革理念,因地制宜制定课程改革方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以行动为导向、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实施理念,以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为导向的考核与评价理念。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课程改革模式基础上,要与区域经济、专业特点、课程类型、生源质量等相结合,选择适合的课程开发模式。

2.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目前高职课程评价的实践看,更多是把重点放在课程本身,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条件等,对学生情况、行业动态、岗位要求等关注不足,就容易造成专家评价高、学生不感兴趣的情况。因此,要科学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满足:一是评价目标要以能力掌握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积累;二是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主,授课教师、督导,包括企业专家都要参与其中,综合评价;三是评价对象要全面,除了课程目标外,还有学生、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对象;四是评价的方法应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试卷测评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动态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同的课程类型可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3.建设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更要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建议从两个方面打造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1)全面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要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职称、教科研水平,学校还应该鼓励并制定相应政策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顶岗实践去中,熟悉学生未来就职的真实环境,并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2)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团队中来,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还可以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4.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也就是说在学校阶段已经完成了职业素质的养成。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时候,除了知识的科学、系统和完整外,还要更多地考虑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突出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态度、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并进行课程评价和调控。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2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认知结构已具雏形,能自觉进行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与更新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认知内容,依靠认知和推理判断,对问题做出某种解释,并能把引起学习兴趣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自觉地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更新。

认知发展进入新阶段,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有待提高高职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有较清楚的认识,而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较差。也就是说,能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以及与他人相比的优势与短处,但对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明显欠缺,不知道如何依据学习材料的不同性质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不了解知识应用的具体条件与情境,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业与考试中的错误等缺乏补救意识,很少反省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使问题越来越多。

认知主体性意识开始增强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便开始思考和深入探索自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立性倾向,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易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认知对象偏向于可视事物,注重情绪背景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愿意进行纯理论的抽象思维,而偏重于对可视事物所进行的动手实践与操作训练。特别是在认知过程中,如能创设一定的认知情绪背景的话,则更能引起他们的认知兴趣,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

认知学习理论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基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认为,建立在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基础上的认知学习理论无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结合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其中,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学习情境为学习者提供的丰富、良好的多重刺激是促使认知结构完善和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因此,认知学习理论既是指导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直接影响到高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效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与学习过程的性质联系起来,必须注重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等因素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组织和课程体系设计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活动特点,高职教育教学只有契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有效地构建其认知结构,将外在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内化为学习者自我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不必与本科教育一样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都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创设教学情境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让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通过感受、体验获得知识,实现自我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是学习的最好办法。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性环节。首先,要选择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任务最好是来源于学生今后职场的现实生活实践,以便使学生有完整的职场体验。其次,各情境中的学习过程要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并让学生理解该情境中的限制规则,以便对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结构的构建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推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认知结构发生不断改变,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或用新知识代替旧知识的过程。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在高职学生原有的正确观念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引导高职学生探求新知识,注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不断强化高职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其持续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反思和修改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识,从而逐步实现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因此,在教学中,要让高职学生在既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其认知结构由失衡到平衡,又到新的失衡,再到新的平衡,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螺旋式上升和发展,从而有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高职教育教学“三元”改革模式

在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组织和课程体系设计是“一元”,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是“一元”,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是“一元”,这“三元”也就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三要素。

所谓“三元”教学模式,就是指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职专业所对应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和职业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完成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螺旋式上升和发展,最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三元”教改模式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体系的设计,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都必须以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为基础。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组织上,以项目和产品制作为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项目和产品制作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构建直接的、动态的、双向的学习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渴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不断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构。

在教学环境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创设全新的职场工作环境,让学生获得直接的职场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认知学习规律的角度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建立专业适合的系列产品开发的工具平台和综合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和方法,还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总之,“三元”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就是以引导和帮助高职学生完善自我认知结构作为切入点,引导和触发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不断把新知识融合到自我的认知结构中,并更新和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学习新知识、养成新技能。这种建立在认知学习理论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基础上的“三元”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无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摘要:高职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其特点。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 要充分把握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并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来进行探索, 构建相应的“三元”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不断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认知学习理论,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慧玲.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教学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2]谢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概述[J].文教资料, 2006, (10上) .

[3]范高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职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0) .

[4]叶玲, 欧阳心力, 覃兵.高职学生认知心理因素比较分析及其意义[J].成人教育, 2006, (9) .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思考

0.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职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认识日益模糊。高职数学开始面对日益尴尬的局面,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另外,高职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与学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很不利于其自身教育作用的充分發挥。

众所周知,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领域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而且还关系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能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它在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提高他们适应职业变化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学生基础差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所以造成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普遍不理想。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后几乎都表现出数学基础差,数学成绩低,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不高等问题。这样的情况给高职数学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教学效果也是难以保证的。

1.2高职数学教学的课时相对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课时基本上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训练上,高职课程设计中给予基础课的教学时数普遍不多。再加上基础课除了数学课之外,还包括外语课和体育课等,由此造成数学课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难以保证能在如此少的课时之内将应有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1.3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陈旧的现象。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是全部的教学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因此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教师过分强调反复讲解与练习,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也不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2.改革高职教育数学课程的思路

改革高职教育数学课程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按学生现有的水平教学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拥有了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并以此教学。”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数学教师就要面对这个现实,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必要求他们掌握高深的数学理论,而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取贴近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来讲授数学知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2.2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决定了他们不必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搞得明明白白,而是要能运用这些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公式证明和理论推导,教会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能够进行正确运算即可。

2.3提倡数学工具的运用

对于技术型应用人才来说,从业之后不会要求他们运用严密的思想逻辑来证明、检验一个纯数学公式或问题。数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从事从业工作的工具。学数学是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摒弃以往那种不允许应用各种计算器、数表等工具的做法,也要改变不许将计算器带进考场的规定。因为高职人才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了数学问题,是可以通过电脑、计算器等工具准确的得到结果的。

2.4改变教学手段

高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数学课堂,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似真、生动活泼的数学问题情境。因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动画和图形等于一体,表现形式生活灵活,信息量大,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巩固。

总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要接受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发展需要的目标,才能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花向东.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01).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4

会与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教学改革

作者:韩洋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电视原理》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式一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对教学方法、实训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电视原理;教学改革;组装实训;

《电视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宽,又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培养电

子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备维修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硬件设备的不断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陈旧滞后,”黑板+粉笔+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只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任务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以上问题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实验实训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的探索,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代写毕业论文

首先,在专业课程介绍时,介绍学

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课程的相关内容,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具体而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三明确”,即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方法明确。其次,在课程开始几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明确成绩考核办法,加大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的比重,让学生的日常学习更有动力。

采用框图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电视原理》这门课有较多的组成框图、电路原理图、信号流程图、故障分析流程图等,利用好这些图来帮助学生学习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之一。注重读图方法的训练,并把《电视机原理》课中学到的读图方法、步骤和技巧应用到其他电路图的识读过程中去。这种技能的迁移是学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

采用比较、总结的方法让学生领悟课程学习的方法。

首先,通过比较找到知识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更清楚。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例如,学生通过对场扫描与行扫描电路的比较,明白它们都有振荡级、激励级、输出级,但是行扫描电路有AFC和行输出变压器,学生进一步就能理解扫描电路的作用,清楚的区分行、场扫描。其次,每一个模块电路讲解的方法都是”框图—功能—具体电路—框图总结”的模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思路,时刻联系前后的知识点,总结学习经验。

加大《电视机组装》实训课程的理论讲解。

完善《电视机组装》实训课程,充分利用好实训组装的过程,联系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电视机的元件识别,焊接,整机组装都有更加直观的学习与锻炼,增强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实践动手能

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2.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视原理》课程内的框图、电路图和波形图都很多,教师如果只通过语言、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教师的板书画图占用时间较多,课堂有效时间减少,信息量偏低;另外,课程的很多原理比较抽象,很难用传统方法讲解清楚,影响学生的理解;另外,课程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单纯用语言描述也很难讲解清楚,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素材,原理演示动画,能够更加直观、省时、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实物演示教学

讲授某些章节如整机的电路组成、电视机元器件的认识时,将传统的在教室上课方式改在实训室进行,论文网做到理论讲授和实物对照同步进行,增加学生对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与操作技能的培养。有电视机实物不

方便学生查看的电路,可以利用图片展示,视频讲解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对照讲解,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充分发挥《电视机组装》实训的总结和实践作用

在课程末尾安排《电视机组装》实训对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对电子学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理论课程讲解时就告知学生有电视机组装实训项目,简单介绍元器件的识别,插接,焊接,整机的组装,提高学生平日学习的兴趣;其次,选择实训散件时要选择成熟的、成功率较高的产品,如”中夏”牌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样学生实训完成后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再次,实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始前向学生讲明实训时所需要的几类知识,如:元器件安装方法、焊接技巧、调试技巧等,给学生时间自学,能够极大的调动积极性,实训开始时教师再对以上知识归纳总结。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任务,总结自己调试电视机 的方法、技巧;最后,在实训结束后,教师要”三总结”,即结合实训项目做课程总结,电视机安装、调试的方法、技巧总结和常见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总结,经过三个总结后,加深了学生的实践的方法和总结学习的意识,亦增强了学生对整机调试、故障排除方面的能力。

加大实时、实用的知识扩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授课时不能只讲老式的CRT彩色电视机原理,让会使学生感觉学的东西太过于陈旧,一方面增加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字投影电视等基本显示原理及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增加实际电子企业的一些实用技术,如静电消除知识等。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知识的灌输,考核措施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70%),而对实验实训内容不进行考核。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的考核措施进行了调整,由期中考试成绩(40分)+期末考试成绩(50分)+平时成绩(10分)构成这门课程的总成绩;《电视机组装》实训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增强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训效果。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5

现状分析

教育涉及到考核方式,不同的考试及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笔者对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做过一次关于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考试主要存在三个不足:内容结构单一,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考试方式保守,一张试卷考之大吉;考试评价不公平,学生的语文成绩仅靠一张试卷便一锤定音,这是不科学的。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种考试索然寡味,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内容不感兴趣,对考试形式不满意,认为语文考试忽略了他们语文能力的考核与人文素质的检测,更没有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尴尬状况,高职语文课程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就是摆在高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只有对现状进行改革,才能还高职语文课程考试一个崭新而又鲜活的面貌。

改革原则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要实现改革,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语文学科赋予他们更多的是其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只有在考试命题、考试操作上努力体现这些特点,才能做到以课程为核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考试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应由教室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导引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人生,感受时代气息,使课内与课外相通、基础与能力互现。这是大语文观所倡导的,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体现。考试方式也需要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如采取朗诵、辩论赛、调查报告、职业角色模拟等活动方式。

(三)体现专业培养的需要

高职语文课程担负着使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直面现实,调整考试结构,优化考试内容,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一定的专业特点,真正为专业教学服务。比如,进行语文能力考核,文秘专业应重在口才和写作能力;美术专业、服装专业等应重在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模具专业应重在说明书写作而非法律文书写作。

(四)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我们关注较多的是教与学的过程,而对语文教学效果评价的探讨却很少。其实,教学效果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调节、诊断的作用。何为考试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一种活动。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构建,毫无疑问应有相应的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来保证。因为:第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评价内容由片面走向全面;第二,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第三,语文学习的渐时性决定了其评价运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总而言之,语文考试改革在试题设计、考试过程、考试结果分析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测量统计和评价的科学性。

改革构想

针对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不足,其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内容的组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内容应包括:(1)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地把语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称为语文基础知识。之所以突出“基础”二字,是因为这些知识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是最基本的。现在,有人忽略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不是很好,考基础知识有正面导向作用。但在考试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宜太高。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的目标重在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序列化、结构化和熟练化。(2)语文能力。一般认为语文基本能力即是人们所说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范围进一步拓宽,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湖南师大程大琥教授提出,学生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录”、“译”两种能力。所谓“录”的能力,是指记录文字的能力,包括笔录和机录两种,尤其是后者。学生要提高使用电脑记录文字的速度和准确度。所谓“译”的能力,主要是指对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雅俗对译、古今对译、中英对译。雅俗对译主要是指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转化;古今对译主要是指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转化;中英对译主要是指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转化。(3)文学鉴赏。人在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有不同的重点,婴幼儿主要是口语模仿;小学生重在字、词、句、篇的学习;中学生强调文章分析。而大学生的语文学习重点则应放在文学鉴赏和文化体味,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这是由大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决定的,此时强调的是思维的宏观性、联系性、思辩性,达到对人学、文学、社会学的个人体悟和深刻理解。这应成为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一个重点。(4)人文修养。这里所说的人文修养主要是指语文人格要素,也就是情感、意志、习惯、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其实,语文考试的内容远不止这些,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考试命题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要有一种系统思维。考试内容的转变现在的语文考试过分地依赖教材,为考试而考试,导致学生为了追求学分而死记硬背;考试重点偏颇,不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缺乏综合性,也缺乏时代感,更缺乏训练学生应对生活的准备的内容。从被调查的几所学校的现行语文试卷来看,仍然重在识记题、静态题,缺乏知识运用与理解的题目,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进一步激发。这样的考试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总而言之,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在试卷内容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由知识题为主转变为能力题为主;由识记型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

(二)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形式的改革语文考试的方法,既取决于考试内容,又取决于考试目的。我们可以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要求的。

考试类型的改革职业类院校语文课程考试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概括为两种,即单一型和综合型。所谓单一型考试,是指每次考试的内容只有单项,专门考查学生的某一项语文能力或语文知识,可以是文书处理,也可以是演讲比赛。这种考试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进行的,而且一个学期可以多次进行。这样的单项考试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并将成绩记录在案,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补考,一直考到满意为止。所谓综合型考试,是指期末的考试,这种考试要求考试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能力题目,尤其是综合性的主观题目,以考综合题为主。

(三)考试评价的改革

语文考试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激励、调节、导向作用,怎样评价学生成绩是关键所在。恰当的、合适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成就感;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评价原则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第二,过程性原则;第三,个体差异性原则;第四,多主体参与原则;第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途径在进行评价时,要拓宽评价渠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改变目前单一的评价方式为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互评,还有学生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模式。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评价范围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平时考查、观察并记录;(2)期末考试;(3)课外学习。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中,突出平时成绩的价值。对学生平时语文成绩的考核评价,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学习努力情况的不可测性及思维的多样性,宜粗不宜精,以模糊为主。同时,课外知识有助于深化课堂语文学习,所以语文成绩评价中不能忽略课外知识学习。课外语文学习指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写作、查阅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等等。

成绩计算(1)成绩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两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2)具体方法。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30%,课外成绩占30%;具体操作就是:学期成绩=平时以能力与活动为主的单一型考试成绩+期末综合性考试成绩+课外成绩(若有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获奖等情况可以加分或免试,课外学习检测可口试,也可笔试,如“课外知识抢答赛”)。这种成绩计算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从而让学生注意语文的多元性,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自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采取以上所述的考试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第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语文能力的分项考核,使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将“平时不翻书,考前要恶补”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平时常翻书,考前不忙乎”。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口语练习等方面的学习热情。第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分项考核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自控的机会,比如,听、说题目可以自拟;读、写篇数可以自定;活动奖励分数更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等。在这种考试中,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而教师所起的作用也由控制变为引导、帮助。第三,密切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这种考试方法改过去一贯以课堂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考试为兼顾课内与课外的多种评价形式,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他们关注、分析、思考各种自然、社会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总之,这种语文课程考试改革使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得以强化,增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传勋.考试改革与语文素质教育[J]学科教育,1998,(10).

[2]周正逵.论语文考试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4).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6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分析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作用和教学存在问题,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学习领域,合理设计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了行动导向的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作 者:杨凤翔 王祥林 陈忠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刊 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年,卷(期):11(4)分类号:G712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学习情境 行动导向 探索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能力培养的倾向, 实行着“单向式静态交流”教学模式, 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与其他各国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 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入世后社会各界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较高要求, 因此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此起彼伏。

顺应大学英语改革的呼声,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该《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二、基于《教学基本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念1、模块化

《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 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 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要求上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 教学和测试分A、B两级”。这些不同层次的要求, 开设一门课或编写一本教材是难以实现的, 这便需要我们实行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 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 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 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 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根据模块式教学, 在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时候, 可分成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和听说教材两个大模块, 然后根据难易程度分成若干个模块。就每一册教材来说, 可以按单元分成子模块, 以课文主题来组织子模块学习的核心, 听说读写译的材料在同一主题的统筹下, 主题词汇和语言表达反复重现, 循环印证, 强化语言学习的记忆和保持度, 促成长期记忆, 以此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每个单元中, 我们又可按技能、语境和语言输出的要求分出3个下一级的子模块, 使语言技能知识、真实情境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得到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模块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有着巨大优势:其一, 在教育观念上, 传统教学强调以知识为中心, 重在知识传授。而模块式教学强调以素质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 重在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其二, 在教学内容上, 传统教学先知识后技能, 有知识与技能两条教学脉络。而模块式教学只有能力一条脉络, 没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严格区分;其三,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教学侧重知识传授, 主要是讲授法和传授法。而模块式教学侧重能力和素质, 主要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协作学习、研究型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的先进的教法和学法。因此,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的模块化,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 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

2、个性化

《教学要求》多次提到分级教学, “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课程”, “A级是标准要求, 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 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随着入学英语水平的

························I实NTE践LL与IGE探NC索E

不断提高, 学生均应达到A级要求”。这些提法实际是提倡“个性化学习”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个性化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心理学家Piaget (1972) 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是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Piaget曾说, “认知发展的唯一真实的无处不在的因素, 不论是科学史或思维的个体发生, 都是功能的, 而不是结构的”。在这个基础上, 心理学家Kelly (1963) 提出“个人构建” (Personal Constructs) 的思想。Kelly也强调在处理学习任务时每个人使用不同的个人构建方法, “不同人用不同方法构建宇宙……因此, 人通过无限系列的成功地近似来懂得他的世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那么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 特别提出要尊重学习者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 譬如说有的学习者习惯于看, 有的习惯于听, 有的读写能力强, 也有的语用能力强。

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扩招的形势下, 由于学生的水平各异、学习能力各异、学习策略各异、学习动机各异以及普遍的师资匮乏,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中心”或“英语自主学习中心”, 甚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自主学习英语, 从而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同时,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的校园网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 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 需要学多久就学多久。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 自主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 设定学习目标, 决定学习进度, 不断作出调整, 并最终实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因此, 《教学基本要求》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改革是否成功尤为重要。

3、协作化

《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和“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意味着学习者除了注重个性化学习以外, 还要学会相互交流, 相互合作。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这一教学方法称之为“协作性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其主要精神是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这决定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Halliday (1985/1994) 的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可说明我们使用语言既是为了表述思想, 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 (1978) 也谈到社会认知的思想:即语言既有个体性也有社会性。他的理论核心是“邻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的思想, 即儿童学习或通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所决定的真正发展水平, 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更强同伴的协同下解决问题能力所决定的潜在发展水平, “邻近发展区”就是这两者之间的距离。Little (1991) 也指出, “无障碍幼童所经历的发展性学习, 是在与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家庭的朋友、邻居等等的互动中发生的。教育, 不论是否制度化, 同样也是互动的社会过程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 要记住重要的学习经验, 至少部分要用我们与他人或更多人之间的关系, 或与老师的关系来说明”。可见, 语言学习一方面强调个性化的学习, 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与他人协作。《教学基本要求》的协作化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足于互帮互助的协作活动, 这种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 协作学习还对提高学生的利他主义精神、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4、超文本化

《教学要求》提出“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将逐步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过渡到以超文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

“超文本” (hypertext) 是由Ted Nelson 1965年在一次美国全国计算机协会的报告中首先使用, 1981年, 德特在他的著作中使用术语“超文本”描述了这一想法:创建一个全球化的大文档, 文档的各个部分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中。通过激活成为链接的超文本项目, 例如研究论文里的参考数目, 就可以跳转到引用的论文。后来, Ted Nelson又把它定义为“一系列文本块, 由链接点连接, 给读者提供不同路径”。最后实现超文本思想的是Tim Berners-Lee, 1989年在CERN的互联网上以“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的形式出现。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 基于以超文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优点:

(一) 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

(二) 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

(三) 光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四) 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三、结语

因此,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体现模块化、个性化、协作化和超文本化的教学理念, 才能在当前国内外对精通外语和国际商务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情况下,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激流中突出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特色, 提升学生就业品质以及培养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的公共大学英语改革应具有模块化、个性化、协作化和超文本化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Piaget, J.&R.Garcia.1987.Towards a Logic of Meanings[M].Hillsdale, NJ:Erlbaum Associates.

[2]Kelly, G.1963.A Theory of Personality[M].New York:Norton.

[3]Gokhale, A.A.1996.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7 (1) .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互动开放多元化

一、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个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课堂教学转化,由于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教师教学方法还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现代课堂教学的真谛还未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方法与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并未达到有效的结合。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主体性原则,因为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但是,只要有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就要体现教师的作用,就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这要求我们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實现这种和谐统一。

二、课堂授课过程要注重互动开放性

互动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随着理论界对互动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互动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逐渐为其他领域所借鉴和使用。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研究也开始借鉴互动论的一些研究成果。事实上互动论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早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并以此为动力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互动论丰富的内涵与教育事业相结合,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力。当前,教学同现实生活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采取“填鸭式”方法灌输知识 ,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学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全面讲授概念、原理,学生被动地听,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易产生“高分低能”现象。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得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式,而忽略了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其结果是既容易脱离现实,又影 响了学生辩证思维、经济思维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一要注重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开放性,注重课程的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注重与经济社会现实相匹配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养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创造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课堂氛围,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教育教学体系 ,拓宽教育教学的渠道 ,改变灌输式教育的弊端。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高职教育不能忽略这样一些基本的事实:首先,课程教学不是纯理论科学,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反映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与经济现实相匹配,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到专业的知识,还要得到专业的学术训练。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变“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构建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并尝试游戏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启发式”,是指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处理好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要从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做到教是为学服务,教是为了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学。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个目标 ,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师指导下丰富理论、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训练能力的重要过程 ,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所谓“参与式”是指针对那些逻辑性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学生,应当加强对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通过演讲 、辩论、点评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以及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尝试“游戏式”教学是指将组成个人兴趣小组,结合所学内容,通过游戏、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甚至教师引领学生实际操盘(股票、基金)等方式,以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象,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的魅力,自由表达、质疑、探索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从玩中学,寓学于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探究所学,做到解难释疑。它的好处是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学,提高能力的目的。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时把握好分寸是关键,切勿混淆了教学与娱乐的界限,更不能越“玩”代“学”,荒废了学习时间。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进案例教学

教学不是一味的教条,它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它应该帮助受教育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案例是以实际问题为题材而进行的客观描述,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的凝练、概括、描述和总结。案例的内容应当新颖 ,与现实联系紧密,具有趣 味性强,针对性强,可借鉴性强的特点,而且通俗易懂,最能反映当前的理论前沿或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引用现实中的相关案例,向学生做案情介绍,再抛出问题的焦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对案情进行分析,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到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或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讨论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又该拿 出怎样的办法解决这些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一石两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美俄;李巍巍.《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1期

[2]张宝贵.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篇9

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折,对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三阶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提出了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作 者:边文莉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23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学课程 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篇10

作为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教学,应当始终将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培养目标,在课程划分过程中要建立适应就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建立仿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走出校园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本文将重点对高职院校内药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

作为高职药学专业,过去的就业岗位主要侧重于医院药学,现如今则主要侧重于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在医院药学工作中,也不再是单纯对药品供应,而是转变为药学服务,工作的中心任务也发生变化,供应药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合理指导用药成为医院药学工作新的要求。正因为就业岗位的要求发生变化,高职药学专业也应当根据新的就业形势调整教学重点,从教学理念到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再到教学内容都应当进行整体的优化调整,将教学中重复的内容删减,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缩短校园与社会间的距离。

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在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应当不断更新培养模式,按照就业岗位的真实需求,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专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重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作为培养的两个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明确学生未来就业主要是面向基层单位、面向医药行业,应当从生产、经营、到使用管理都全面了解并掌握工作技能,不断更新药品技术层面的理论知识,全面实施高职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构建更多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根据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制定培养方式和具体内容。

2瞄准市场,实行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用性和先进性是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药品营销、生产技术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发挥社会资源的功效,与医药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在校期间可以得到进入医药企业实地学习的机会,并且为学生就业提供捷径。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训时,有助于为企业更新新鲜血液,将高职院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带入企业,降低企业科研成本,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力量,节约严重缺少药品营销人才及生产技术人才的困境。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全面推广,也成为高职院校药品专业教学的最新模式,并且得到较好地实践教学成效。

3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于高职药学专业教学的培养,应当主要立足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药品市场中,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即药品生产、营销、质量管理和医院药剂。从就业岗位的具体定位来看,药品的`生产可能涉及两大工种,包括生产技术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从药品营销来看主要是医药公司或药店销售管理人员,或自主就业的药品销售人员;从药品质量管理来看,药厂或医药公司的质量管理人员,药品检验人员;从医院药剂来看,主要是医院药剂科的技术人员。在详细了解了高职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后,可以重点根据就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开展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将课程分成多个模块,重点针对不同的就业岗位特点开展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素质基础课程及技术基础课程外,还应当要求学生掌握与药品生产相关的课程,这部分课程称之为药品生产模块;要让学生掌握控制药品质量相关的课程,这部分则称之为药品质量控制模块;在药品经营及合理用药方面开展的课程称之为药品经营与合理用药模块;此外还应当在校期间为学生开展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课程。当然,让学生同时掌握四大岗位的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就业方向,经过在高职院校的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将自己选择的就业方向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这样更便于学生今后就业。

4优化整合各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践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高职院校应当将重复部分较多的课程进修整合删减,让学生掌握精炼的教学内容,将“技术应用”作为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主旨,将职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动手能力,在不断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特别是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后,要将更多的教学课程集中在实践内容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项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项目中心等实训基地,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营造仿真的实践环境,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帮学生尽早熟悉未来的就业环境。同时,实验室应当做到全天开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操作实验内容。此外,制剂生产模拟实训室也应当是高职院校药品专业重点打造的实训场地,通过加大投入,让学生在就业前实行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真正的实习阶段。

5开设第二课堂

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篇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仅提高了中国适龄群体的总体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人群文化素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的意义。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开,培养学生掌握好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外,要掌握1-2项专业体育技能,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锻炼身体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时间是大学生由学生从学校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的缓冲时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高职体育课程的教育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奋斗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今后的工作和创业过程中都是不无裨益的。但是在实际的高职教育的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制约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的高职教育的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职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般说来,高等职业的体育课程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课程的重视不够。由于高职教育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学校都是两年半的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学校安排两年,在第三年安排了顶岗实习,所以学时非常有限,在有限的学时除了完成教育部门制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理论等等,还要重点要学习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核心专业课、专业素质课等等。以上学时会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剩下来对体育课的时间非常短,有的学校在体育课程基本只开设了60个左右的学时。(2)体育课程的培养和专业职业方向不统一。如今很多学校不分专业开设的体育课程基本都是一样的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本体现不了体育在专业方面的区分,高等职业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都要服务专业的发展,并且要体现其课程开设的职业性,要树立思想观念上,树立“课程改革为专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路。譬如女生多的班级和管理类专业就应该与男生相对较多、实际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在体育课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手段方面就应该有区别。(3)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也发生也转变,再也不是以往重视和培养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竞技技能。由于很多高等职业教育的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成,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偏老,教育观点和手段非常的单一,很多课程还是停留在基本的示范操作加练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趣,体育课程的教学会基本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目标,所以高职体育教育更需要与其整体职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开放式”教学模式。(4)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如今现在体育教学考核基本有统一的标准,内容也存在地区雷同,如男生考俯卧撑、女生考仰卧起坐,或者是进行短跑和投掷方面的考试,也有部分学校花时间进行中国武术的教学。如果都以相同的评价模式,体现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不了专业的特性、体现不了地区的特色,所以学生在学习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首先要改变体育的评价标准。

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建议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强调了高职教育要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也体现了要重视体育的课程教育,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有以下几个建议:(1)重视体育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非常重要,这在学生的工作方向非常重要。除了在课堂的教学,体育课程的另外一项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坚持锻炼的能力和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专业的锻炼手段。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时有限,可以把体育课程变成:“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如“2+1”“3+1”“1+1”三种模式:“2 + 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 选修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一大类专业为基础,通过在第三、四学期将对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公开的招募选修,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一大类专业职业进行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3 + 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 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把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任选1 学期,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1

+ 1”模式:在通过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体育基础课的教学和学习,每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模式。所以在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体育课程应该分成两部分,除了必修外还要加一些选修的课程供不同的专业的和个性特点的学生学习,如体育保健知识、体育欣赏、太极拳、保健操等等以上几种不同的划分方式看似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实质基本一致,就是基本遵从了分阶段和层进式的教学设置,将基本身体素质和职业身体素质有机结合起来。(2)注重体育教学和专业方向的统一。任何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要服务专业,体育课程也不例外。所以体育课程要和专业相联系,譬如女生较多的专业,如商务英语、文秘、商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健美操、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向,因为该专业的学生一般从事室内的文案工作,需要知道如何在室内进行锻炼和工作,培养良好的情操和气质。如男生比较多的专业如:机械制造、冶炼采矿、土木工程、建筑等专业,学生户外工作的机会比较多,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更重要培养学生在户外的工作和持续的品质,那么在体育项目的选择和选择户外中的足球、篮球等相对激烈的学习项目。像旅游管理和有些管理专业,可以培养学生进行一些休闲体育的学习和能力,如网球、游泳等等。总之在体育项目的选择要尽量贴合专业,争取在学生毕业以后,在学校学习学习的体育能力可以服务专业。(3)改变体育课程的教育方法。教学方法上,采用开放式、创新型教学针对当今学生90后学生个性凸显、自我意识增强等特点,体育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良创新。所以体育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体育训练理论外,还要会运用一些体育的最新的教学方法。而目前创新教学方法也非常多,诸如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式教学法以及学练小组教学法等。在分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来分组,每个组选择一个组长,通过分配任务和教学内容,实行组长负责、组员互助的学习和锻炼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自制,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学练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团队的协作和团结精神。(4)改变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高职学生在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有很大的差异,男生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对抗项目,女生喜欢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等娱乐和休闲类项目。所以在体育课的评价方面就不能千篇一律,要选择学生喜欢和擅长的体育项目来作为自己的成绩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提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做到给分更有依据,合情合理。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体育锻炼则是维持良好身体机能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教育要把体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热爱锻炼和热爱生活的良好、积极的心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沈军.高职体育新教学模式研究[J].运动.2012(10):97~98

[2]朱佳斌.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浅探[J].搏击.2012(12):10~11

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12

一、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事业的改革是需要时间积淀的长期事业, 所以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教育思想关键转变的越快, 教学改革的思路就更加清晰。转变教育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应当贯穿在教学改革的各个阶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不断探索创新的教改思路, 这一切的教育改革都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基础。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改革, 高职院校要想走出困境, 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实践, 用于创新, 在教学改革的时间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二、高职职业教育的定位分析

高职教育的发展, 应当是根据当前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定位的, 要与时俱进,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和传统的学科教育是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 因此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来设置专业, 围绕地方或行业科技的发展需求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 满足社会对综合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这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三、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批具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人才, 是要使学生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而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在高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重点是抓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是高职教学改革深度的体现, 能够充分反映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改革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专业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制定各个专业人才的规划和知识结构的构建。高职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原则。要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 做到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内容, 恰当处理好学生的知识学习, 做到能够“零距离”上岗, 科学构建针对性强, 能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课程结构。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思维表达能力, 加强实践课的锻炼, 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操作能力。树立创新观念, 注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四、实施“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战略成为行业、企业第一战略, 从这个意义上讲, 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新形势下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订单”教育与培训, 学生和企业的关系是相互依托。参与合作的企业、行业可利用高职院校资源对新聘员工和在职员工进行培训。根据市场需求, 企业、行业要参与高职专业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课程设置等,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

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社会一直在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些特殊岗位往往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 以满足岗位群的要求, 推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使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应当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培训工作, 将其制度化, 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安排, 注重培训的技术含量, 并做好评估, 讲求实效, 使学生不仅有资格证书, 还具备相关技能, 真正提高就业率。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在一些建校时间长的院校早有实践, 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些学校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训达到90%, 推动了毕业生就业。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教改的实施, 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建设, 提高教师的素质, 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根本要求是:高素质、高学历、双师型, 即要求老师们要理论精通, 实践经验丰富, 能讲会做, 讲的形象生动, 通俗易懂, 做的干净利落, 准确到位。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缺少实践教学经验。我们建议应该从两个方面着重解决:一是提高现有教师专业技术运用水平, 学校定期派教师下企业、施工现场、实验室等。让教师参加工厂、企业的科研项目开发、实验, 达到掌握某一专业技术和实践教学的目的。使高职院校的教师, 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及教学职称, 又要具备岗位行业资格证书及技术职称。二是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客座教授, 不定期来学校讲课, 指导学生完成实训。还有一点, 如果学校的经费宽裕, 也可以派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学习交流, 尽快提高教师的总体水平。

总之, 高职教育的实质和特点在于学校育才、学生成才和企业用才三者的高度一致, 高职教育只有坚持以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为指导, 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培养高质量的的适应社会发展及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不断深化教改, 完善教育体制建设, 学校各项事业才能跃上新台阶, 高职教育才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抒情诗歌:记忆深处满是殇下一篇:述职报告学生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