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28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的金秋时节,安徽省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在历史名城宿州拉开帷幕,我有幸代表金寨县参与了这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由皖北名校宿州学院承办,时间是从9月15日到9月28日,历时半个月。本活动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从他们精心挑选的主讲老师团队就可见一斑:主讲老师除了由宿州学院的资深教授、著名讲师亲自担任以外,还特别邀请了不少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皖北地区历史名师,其中有来自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的赵剑峰老师和怀远一中的沈为慧老师等,更是在全国中学历史教育届享有盛誉,他们曾多次参与过历史国培教材的编审和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这些培训老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不知不觉半个月就如梭飞逝。此时此刻,已经结业归来的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的是校领导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去充实提高、调整状态,感谢的是能借此机会向尊敬的沈校长、各位领导及同仁汇报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但是因为水平所限,我自己能理解和领悟的实在有限,准备的也不够充分,所以只能说是管中窥豹、抛砖引玉了。

二、概述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的内容包含三个层次:教育教学技术、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每一个培训老师的课件我都下载了,很期待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所以这里就只汇报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

三、教育教学技术

教育教学技术主要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技术花的时间要多一些,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主讲老师重点推荐的一个视屏剪辑软件,叫“绘声绘影”,因为在我们历史教学中常会用到。

四、教育教学理论

尽管理论部分稍嫌空洞与枯燥,不过有些还是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联系,简括如下:

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关。众所周知,在以沈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的英明指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无私付出,富有金江特色、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已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改变传统的教师文化做起,而所谓传统的教师文化可能在我校暂未根除,比如说个人主义文化(对自己的态度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是不干涉主义)、保守主义文化(很少对自己的教学做实质性的变革,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沉默文化(在学校中极少发表意见和言论)。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觉得如果不能在本校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在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当然,扪心自问,加入金江这个大家庭已经两年多了,虽然自己也提过一些建议并获得采纳,但大多数时候,总是以各种借口选择了沉默,似乎成了一个旁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用邓校长的话来说,的确是太不阳光,太没有主人翁意识了,能不自责吗?试问,有哪个学校能像我们学校这样利用各种方式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择善而从呢?

其二是与课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究。当前,我校四、五、六年级的课改实验正如火如荼,所以我提供一个培训时听到的案例仅供参考,因为有一个培训老师特别提到了她们学校的课改情况。这位滕薇老师来自宿州市第十一中学,也是一个在课改实践中锻炼成长出来的老师。据她介绍,在课改之前,她们学校的学生流失非常严重,因为学校硬件条件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差,光拼应试拼不过其他学校。但经过自20xx年以来的课改探索,学校整体态势出现了惊人的逆转。目前,宿州市十一中的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一个年级都有二十多个班,每个班的学生数都将近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以至于现在的新生入校都是由宿州市市长直接过问,看来课改成效还是显著的。不过滕薇老师没有详细介绍课改的具体操作情况,只是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七、八年级搞课改轰轰烈烈,九年级抓应试扎扎实实。宿州十一中也是长期包揽宿州市中考的前十名,看来她们已经用实践和成绩消除了人们对课改影响升学成绩的隐忧,也有力回答了社会上对课改的质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校的课改之花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绝不会辜负人们的翘首以盼,就像它绝不会辜负春雨的滋润、夏雷的叮咛、秋风的抚慰、冬雪的珍藏一样!

其三是关注教师的幸福,笔记上记的有几句话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教育幸福的创造者,也是教育幸福的享受者......既然“幸福像花儿一样”美好,那何不做一个幸福的金江人,让幸福的微笑在每一个金江人的脸上热情洋溢,让幸福的感觉在每一个金江人的心里静静流淌?

五、教育教学实践

这是本次培训活动最重要的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五点:其一是关于历史课程标准本身以及20xx年历史新课标的问题。为什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用心揣摩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呢?来自合肥四十五中的张勇祥老师举了一个例子:20年中考历史试题的第16小题有两问牵涉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联系。本课课标对此也是有相应规范与要求的,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教材只有一句话“:它毕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至于这个政治遗产究竟是什么,教材却语焉不详,所以,如果老师不在紧扣新课标的基础上活学活用教材,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也将一筹莫展无言以对。在这次培训开始之前,班主任要求我们参训学员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单以供讨论交流,根据沈校长指示,我也咨询了咱们历史组老师的意见,其中李守先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20xx年新课标与新教材不同步出炉?这个问题我也问了培训老师,他当时也打电话给宿州市的历史教研员,不过并未得到明确答复,所以只能暂时存疑。不过我以为,尽管咱们仍然沿用的是老教材,但在中考前复习时还是要对新课标予以适当关注。当然,在这次培训当中,20xx历史新课标的解读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课件里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其二是高效课堂建设,这也是我自己颇感困惑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我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低下,于是就在课下花了很多时间去弥补,可是回到课堂却发现效果还是不理想,只好在课堂上又耗费或者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实际上走向了教学误区。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其中一位培训老师谈了他的三讲三不讲原则,所谓的三讲就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当然,如果加上我校刘华启老师提到的讲考点就变成四讲了,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还有一位培训老师也强调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他说:课堂是老师的生命线,而每一节课又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教学环节所连接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好坏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分布,只有抓好,抓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他还说: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这位老师就新课导入、内容整合、课堂提问及课堂生成问题的对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结尾的艺术也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让我很受启发。

其三是关于历史优质课大赛:由于这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也有不少是为这次历史优质课大赛做准备的,所以培训中也特别提到了一些相关问题。其中一位培训老师还多次担任过省优质课大赛的资深评委和指导老师,显然,他的许多观点堪称真知灼见,是必需要加以重视的。因为我校的符永田老师要参加这次六安市的历史优质课大赛,所以回来以后,我和符老师也有过交流,也提供了一些资料和信息供其参考,衷心希望符老师胸中的“毛竹”更加枝繁叶茂,同时预祝他取得好成绩。

其四是当前历史教学的趋势之一的史料教学问题,最近几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不少史料题目,这实际上也暗示我们要重视史料教学。从学生反馈来看,对于史料题还是比较棘手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无疑是颇具针对性。但历史老师在选择和运用史料上要特别慎重,建议尽量运用易于阅读理解的史料,尽量运用多角度观察的史料,适当运用有价值观的史料,适当运用渗透情感教育的史料,尽量运用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史料。

最后是关于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符永田老师曾就提高历史老师的地位而大声疾呼,根据沈校长的指示,我也把这个困惑放在了问题单中,不过我想,要提高历史老师的地位还得靠历史老师自己的努力。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和历史这个专业,就只能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聚精会神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应有的尊重,当然,还要在专业发展上争取有所突破。培训老师对初中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并且非常明确的对初中历史老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持乐观和肯定态度。因为咱们初中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不利条件,比如说写文章缺乏资料,做课题因手头上缺乏研究资源很难通过审批,诸如此类,一度成为我望而却步乃至不思进取的借口,但给我们培训的一位老师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这位老师叫沈为慧,现在怀远一中,他是安徽省特级教师,还是中国中学历史国培老师,已经发表了许多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其中一些著作直接用于历史国培教材,而他的起点实际上也跟我们差不多,是宿州学院的前身宿州师专八五级毕业的,跟他比起来我深感惭愧。其实,就我们政史组来说,朱文余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朱老师不仅课上的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显著,而且科研成果突出,曾荣膺“六安市政治骨干教师”称号,也是我县的政治教研员,堪称我县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当然,在我们学校,值得我学习的榜样还有很多、很多......

六、结语

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最后,我想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赵剑峰老师博客中的几句话做一个结尾,也算是与大家共勉:......华东师大的李月琴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培训学习时激动,回家想想还感动,过段时间一动不动。”我觉得这是自己目前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别光打雷不下雨,因为给你激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别等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极少有车马炮齐的时候。心动不如行动,只要自己努力,从今天开始,不晚!

20xx年10月12日于金江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精心安排, 学有所获

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内容分几个模块进行, 分别是课程开发讲座、编程加工实训、学习CAD/CAM (UG造型) 、了解机械前沿知识、参观企业、数控机床维修以及技能考证、公开课汇报等, 每个培训模块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学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使学员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并在任务驱动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

1. 开设名师讲座, 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开设名师、教授关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法及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 开设了《课程开发建设与思考》、《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数控编程与加工》等精彩的专题讲座, 让学员们更新理念, 积累实施现代职教的成功经验, 分组开展学习、讨论、交流, 每个学员做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建设的课件, 每组选拔出一个优秀代表做公开课汇报, 省级名师、专家、教授等参加并作精彩点评, 肯定优点并找出问题所在, 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2. 培训编程加工,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培训机械零件及宏程序的编程与加工, 了解数控机床主要功能、加工特点、对刀概念, 掌握数控机床常用编程指令的使用方法以及典型零件的程序编制。掌握零件加工的流程:夹工件———装刀具———对刀———编程———仿真校验———加工等, 认真进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并加工产品。部分产品如图所示:

3. 学习UG造型, 提高三维软件使用水平

学习CAD/CAM (UG造型) , UG是集CAD、CAM于一身的软件, 功能强大, 使用该软件进行设计, 能直观、准确地反映零、组件的形状、装配关系, 非常有利于新品试制及多品种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通过培训更好地掌握UG的基本使用技巧, 特别是在建模造型模块更有收获, 并安排UG考证, 获取三维CAD高级应用工程师证书。部分图形如图所示:

4. 认识四、五轴加工中心, 了解机械加工前沿知识

学习认识四、五轴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现在加工中心逐渐成为机械加工中最主要的设备。近年来, 在品种、性能、功能方面有很大发展, 将是万能型的设备, 可用于车、铣、磨、激光加工等,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加工中心, 将重视环保、节能, 呈现出绿色制造业的标志, 将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换信息, 获得最新技术成果, 人类智慧将在高科技产品加工中心上得到充分展现。

5. 参观“上润”高精密加工设备, 感受企业文化与规范管理

参观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该公司专业从事上润品牌的仪表、自动化技术产品及多功能全塑石英表机芯的研发、设计与制造, 是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研发制造的领先企业之一。主要参观该公司的高精密加工设备, 不仅可以领略到其先进的设备, 整洁的车间, 规范的管理, 还学习到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精神。

6. 培训搭建平台, 共同学习交流, 收获经验和友谊

在培训期间, 通过讲座报告、示范观摩、交流研讨、编程加工和企业参观等形式, 有效提高了培训学员的相关能力。参加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都是一棵种子, 回到各自的学校后, 将带领相关的团队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奋力拼搏, 力争上游。一个月的共同学习、交流、研讨, 学员间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情谊, 虽然时间短暂, 但友谊长存。今后要充分利用好省级师资培训这个平台, 加强学员与教师间、学员与学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努力做到资源共享, 共同提高, 为职教事业做贡献。

7. 了解数控专业知识, 更好地指导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通过培训, 参培人员了解了数控专业相关知识, 更加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技能鉴定的重要性, 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将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密切结合, 融入日常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学生获取数控加工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实行分层技术培训

由于我省各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尚不平衡, 导致各地职业教育的规模、办学水平、专业师资能力参差不齐。通过培训, 笔者了解到各地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在职教理念、专业能力、教学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 培训学员原来所学的专业差别也较大, 建议为学员“量身裁衣”, 根据学员自身特点和基础, 实行分层技术培训。

2. 实行模块化项目式培训

通过调研, 了解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现状以及专业骨干教师最迫切需要进修和“拾遗补缺”的培训项目。在认真分析清楚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力求培训工作达到有针对性、讲究实效、特色鲜明的特点。建议实行模块化项目式培训, 使学员在参培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和掌握先进教学法及职业能力。

3. 实行专项系统化培训

培训学员有些模块基础比较薄弱, 时间有限, 掌握不够理想。比如学习数控机床维修知识, 了解常见故障排除方法;CAD/CAM (UG) 技术 (特别是装配、加工模块) 等项目培训。这些模块的培训建议安排专项系统化培训, 并由专业培训教师授课。

4. 尽量多安排学员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要尽量多安排学员到企业参观, 学员普遍反映良好。同时建议加大力度增加时间安排培训学员到专业相关度高、特色鲜明, 专业生产能力强, 对职业教育和职教师资培训热情较高、支持力度大的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到生产现场考察观摩并在生产或培训岗位上真正操作演练, 通过在企业的磨练、锤炼, 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 加强教学教研能力的培养

在安排名师、教授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及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环节中, 要求每个学员做课程开发课件, 并进行分组, 每组选拔出优秀代表做公开课汇报, 而每组前期的课题讨论交流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建议增加安排较充分的交流与研讨的时间,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更好地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总而言之, 希望中职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越办越有成效, 更好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共同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 职教师资队伍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 成为了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改善职教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职教师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推动职教事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省教育厅、财政厅出台了开展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意见等相关文件, 由政府出资让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加强赴企业生产实践, 为中职校培养专业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一个月的培训, 教师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及课程改革理念, 积累了实践经验, 掌握了操作技能, 收获颇丰。本文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会议上我们还有幸听到县高级中学张修前老师的讲座“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几种策略”。张老师是我们生物学科的带头人,他有很多文章在生物学权威杂志上都发表过,张老师不仅谈吐优雅,形象平易近人,而且还做了很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他做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动画相当优美,气体的进出、血液的流动及颜色的变化看的都非常清楚。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一目了然。在讲座中张老师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把他从教以来积累的经验进行整合,使得整个讲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对教育理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张老师列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他说:很多人喜欢看时装表演,看模特在T型台上尽情展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装是不能穿出去走在大街上的,但仍然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笑声)喜欢看,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时装表演其实是在宣传一种服装流行的理念,服装流行的趋势,服装的颜色、质地朝某个方向发展的理念,虽然整体的时装不能穿出去,但看过的人们在购买实用服装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时装中的某个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时装表演传达的是服装消费的理念。所以教师只要在心理把教育的理念转变了,那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就能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选择

张老师非常实际地说,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学校进行选择,不要看到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用的课件非常漂亮,就“拿来主义”,非要套用在农村中学,这样就脱离实际,农村的学生只能看、欣赏,根本不能动手操作,违背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教学媒体有多种,不能只盯上多媒体,其实还有如实物、挂图、模型、黑板画等等,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优点,不能相互代替。要根据教材、教学环境加以选择。

再者是对教材的处理

他强调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能够进行灵活处理尤为重要。可以将原有的知识结构顺序调换,也可以增加必要的内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总之是一切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在假期中充电。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知识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高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年*月*日到*年*月*日我荣幸参加了*省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式为专家的专题讲座、专业课程、座谈交流等,培训师资邀请了知名医院专家教师和*大学专职教师(副教授以上)。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们接触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前沿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了来自不同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开阔了视野、扩展了教育思路,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和追求。

主办方在培训内容上以针对性、实用性为重心,整体培训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学院为培训班聘请专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我们通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教学成果总结与凝练》等高质量的讲座学到了不少有关职教理论的新知识,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及急于应对的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单一的某种资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通常是多种教学资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整体协调,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信息化教学及多媒体制作》的培训,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还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蒋老师的教学下,我不断学习、练习,比较好地运用各种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讲究精美,又讲究实用的课件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药学实验设计与教学》专题讲座颠覆了“传统实验只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依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示教和详细的讲解而不去思考更多”的问题,通过学生自选、自设、自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学生置于实验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使其毕业后接触到科研时,即可快速融入、迅速开展。

2、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我们学习了5类课程,按照学习的顺序分别为:药理实验方法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精品课程的建设、药剂学新技术新进展、药学科研选题与论文的撰写、科学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对《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建设》报告 感触颇深,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和相互间的协作才能够把精品课程建设好。曾经以为建设精品课程就是做做课件、写写电子教案、出些习题等等的那么简单,现在明白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团队里的每一位老师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共同协作才能将课程建设好。在学习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收集了许多信息,吸取了许多经验、技巧,收到了多方面感悟,收集了一些技术资料,部分解决了教育和教学中技术资料缺乏、资料不全等问题。

3、加强实习实训学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培训期间主办方安排了学员模拟授课的内容,各院校的老师表现都极为精彩,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板书简明,语言精炼,富有激发性,课堂以任务型、探究型学习为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专家点评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完美地点出学员的不足和成功之处,真让我心服口服。为加强教师素质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主办方还安排了临床药学相关培训。如《临床合理用药》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我国存在严重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国家出台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这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南。医师和药师是安全合理用药的守门人,应积极开展用药咨询,正确引导宣传合理用药,提高患者正确选药、用药能力,规范用药行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通过三甲医院药学部观摩,我参观了临床药师实际参与临床的日常诊疗工作,加强了药学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协作。比如医院门诊电子处方、病房的电子医嘱和电子病历运行模式,药剂科通过HIS系统定期对医院药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适时监测药品品种、药品数量、用药科室的动态变化,在药品使用有异常情况时,即可安排临床药师到相关临床科室了解其主要病种、患者情况、用药情况等信息,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对临床科室的用药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与分析。

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篇5

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张金枝

5日,我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主办、安徽省工商职业学院承办的2009年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在领导和和安排下,我们这些来自省内各中职学校的学员们,在团结友好、互助交流中愉快地度过了每一天。学习,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同时也学到了企业管理知识以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对职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坚定了我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繁忙紧张的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很快过去,感受颇多,现将我的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培训过程

据安徽省工商职业学院的安排,此次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安排在安徽省工商职业学院。主要内容如下:

一、教学理论与方法。讲座,主要有:“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系各专业实构建”、“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科研论文选题与写作指导”、“新《旅行社条例》解读”、“与服务礼仪的若干思考”、“导游服务技巧”等。向我们介绍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业教育有了很多全新的认识。这些前沿性的理论开阔了我的视野,在今后教学和科研上会受益无穷。与技能训练。这次培训还安排了四天餐饮实训课程,并要求参加餐饮高级工考试。

二阶段是去合肥星级酒店及旅游景点青岛参观考察。在学校老师的辛苦联系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合肥:天鹅湖大酒店、希尔顿酒店、古井假日酒店,还有四星级的合肥诺富特齐云山庄,以及中辰快捷假个酒店,先安排我们参观,再安排我们与酒店老总、部门经理座谈,让我们直接与企业管理人员面对浅。在学习即将结束前,学院安排我们去旅游景点青岛参观考察,近距离的学习全陪和地陪的工作程。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领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同时还熟悉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范,加深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为我们这些中职学校的教师指明了教学的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盲目,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我们以后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个人收获及提高方面

聆听名师讲座,更新职教理念

次培训,我们每天聆听有名的专家和学者讲座,使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品课程的建设理念及方法;使我们了解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掌握了课程开发的步骤,初步具备新力。如华东师大陆素菊博士所做的《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困惑及其解读》,安徽省工商职业学院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周新春处长所做的《教学过程优化设计》,安师大罗兴根教授所做的《中职》,安徽省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系苗爱群主任的《关于服务质量与服务礼仪的若干思考》,班主任柏杨旅行社条例》解读》,魏芬老师的《旅游管理系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报告。讲座内容涉及学生观、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理念与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等。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头脑的风暴。在聆听与对话中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差距,激发了热情。专题讲座课上,教授们的妙语连珠引得在场的学深思。老师们新颖的职教观点和教学方法,风趣的讲解,使长期困扰我的中职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开。更新了职教理念,学员们课堂上忙着做笔记,下课后,围着授课老师提问、拷贝课件,那情景真每次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中,专家学者们很少停下来歇一歇,喝口水。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精辟的我以深刻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我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看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种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人民教师这。、深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

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顺利通过餐饮高级工考试,通过此次前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使我在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魏

情的讲授,使枯燥乏味、难学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解剖得淋漓尽致,变得津津有味。李俊老师的》项目任务教学法,使很少参加说课的老师,耳目一新。还有实用的《科研论文选题与写作指导》和在教学中的运用》等讲座,都让我提高了不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

师生相互交流,结下深厚友谊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是来自省内的一线教师,我们这批学员共有53人,来自全省校,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交流平台。一个月共同的学习生活,已经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但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互相关心、余时间我们交流经验、取长补短,都成了我们课后谈论的话题,各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了解答。学习中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使学员的才艺得示。一个月来,大家上课听课专注,记录认真,讨论积极,虽然时间被排得满满的,甚至到了晚上、还在实践操作,准备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我们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香扑鼻。”为培训班的学员,从其他学员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一个月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制,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会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6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农远”设备的软、硬件维护知识、制作课件、office软件在教学和办公中的应用以及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应用等。在这次学习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如何用好教学光盘资源。在接受这次培训之前,我总认为光盘教学就是让老师播放光盘,学生观看电视这么简单,通过听了沈阳贾巨坚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观看相关应用案例后,才知道利用光盘资源进行教学的许多优势,以及随之而来带给农村中小学课堂的巨大变化,无疑大大丰富了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为老师们设计教学程序、拓展教学资源带来便利,使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和互补利用,激发了我们师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农村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光盘,如何熟悉、最大限度地使用相关教学资源?

总的来说,这次通过听教师讲课、小组研讨、小组共同设计应用案例、完成作业、相互交流等环节,尤其是贾巨坚、杜媛等老师的耐心指导与点评,使我增长了许多见识,对“农远工程”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和充满理性,对于农远设备的软硬件知识掌握得也更为系统和全面。另外也感觉到自己应用远教资源的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讲求实效性,力求新颖,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充分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避免“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各环节导语的设计;另外我们的自身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地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发现并促进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既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相适应, 又与青年骨干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相衔接, 而且是富有成效的?几年来, 我们一直在不倦地探求这个问题。俗话说,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实践中, 我国传统的“师徒制”式的培训方式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这种古老的在“做中学”的专业技能培训方式, 对于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十分重大。于是, 我们将“师徒制”这一培训方式纳入“青蓝工程”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识:“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徒制”亦称“学徒制”, 它是一种实际工作过程中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教学形式,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人、手工艺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某些特殊行业的生存、发展留下了永不消褪的光芒。时至今日, 这种“传、帮、带”式的“师傅带徒弟”的良好的行业传统仍然得以传承。那么, 这种学习方式是否适用于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呢?在实践之前, 我们作了一番探讨。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觉得, “师徒制”有这样几个优势:

一是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 拉近了师徒间的情感距离。古人云:“弟子事师, 敬同于父”, 这种特殊的“情感效应”, 对知识技能的授受和学徒人格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是师傅带徒弟, 属于手把手的个别教育, 能够保证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师徒制”式的教育具有全程性。也就是说, 师傅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 负有全面教育的责任, 即在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还包含有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教书与育人集师傅于一身,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鉴于此, 我们认为, “师徒制”完全适用于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然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年轻教师的优势亦得到了极大显现, 传统的“师徒制”受到了新的挑战:一是年轻教师学科知识的新鲜程度要比老教师强;二是年轻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要比老教师强;三是年轻教师的计算机、外语能力肯定也要比老教师强。这样, 若仅仅拘泥于师傅的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的财富这一点上, 则可能让经验成为束缚青年教师成长的羁绊, 反而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达成了共识:其一, 采用“师徒制”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使其古为今用;其二, 创新教学方法, 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徒关系, 使其在教学中相互关爱, 互帮互学, 各展优势, 共同提高。

二、寻:“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确定了理论基础及方向后, 接着就是培训对象的选取。我们知道, 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 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几年, 是一位教师的职业定向阶段, 也是教学习惯和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帮助教师在此期间迈出坚实的一步, 将是决定一个教师由普通走向优秀的决定性的一步。为此, 我们将培训对象瞄向了新教师这个群体。每当有新的教师加入, 我们就从打造优秀教师队伍的战略高度出发, 认真做好培训工作, 引导他们尽快入门, 使其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我们尤其重视发现青年教师中的新秀, 并将其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先是通过一系列的考察、考评等方式, 发现优秀教师的苗子, 然后将其纳入培养对象, 使之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青蓝工程) , 让“小荷”露出尖尖角。

三、结:“常与师徒同苦乐”

尽管“师徒制”对于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十分重大,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实施了“师徒制”的培训方式, 就能收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事实上, 要充分发挥“师徒制”的应有作用, 还必须确定好培训的导师 (师傅) , 因为“师徒制”的最终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 (师傅) 的水平。

为此, 我们在研训员队伍中挑选出能正确、熟练掌握所任学科知识, 熟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具有引导被指导者主动参与并积极承担相应任务的经验与能力的研训教师, 使其与青年骨干教师结成对子, 师徒互签“结对协议书”, 以一定的形式确认师徒之间的关系, 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营造了一种“常与师徒同苦乐”的氛围。

四、磨:“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充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 都应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基础和条件。然而, “纸上得来终觉浅”, 这些教师刚刚踏上教坛, 尚无实践经验, 为使这些教师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我们围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实践、教学技巧等诸方面, 为他们搭建一个磨练的平台, 为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铺路架桥。

1.磨砺。

所谓磨砺, 就是将他们放到教育教学的一线上来, 通过教育管理 (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 、教学实践 (说课、上课、评课等) 等多种渠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锤炼思想、磨练意志、提升能力, 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尽早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磨课

教师的真功夫应该在课堂, 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亦应扎根于课堂。磨课, 亦即对课堂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 从而认识规律,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优化习惯。磨课主要采用“实践比较”“案例剖析”两种方式。

3.实践比较。

即通过对不同课堂教学的比较, 引领教师认识课堂教学, 掌握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体会不同教法的理念、优势与不足。比较的形式, 可以是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按照不同的设计, 轮流教学, 进行比较 (同课异构) ;也可以是同一内容通过集体磨课, 由一位教师 (师傅或徒弟) 执教, 集体听课后再发表各自的见解, 集体反思, 吸纳有益意见后, 由教师再次执教, 组织第二次反思、修改, 再进行第三次教学……前后比较, 反复实践, 多次反思。

4.案例剖析。

即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反复观看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 进行深入剖析、评价。剖析可以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 也可以对整个课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通过“解剖麻雀”的形式, 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发现或不被重视的问题, 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研:“若有所得要专精”

合格的教师不仅应该懂得教学, 还必须学会研究, 研究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发动机”。为了帮助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跨越和突破, 我们注重对这些教师的教科研的培训及指导。根据不同的研修内容、学科性质及教师特点,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采用以“课例为载体”、以“课题为主线”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

1.以课例为载体。

就是以参与研修者的课堂教学实例为载体展开研修。这种研修由教师进修学校各科研训员 (即师傅) 组织, 有计划地去一位教师 (即徒弟) 的任职单位听取该教师的课堂教学后, 再由大家围绕该课进行评议、分析。教师即是研究的对象, 也是研究的主体。这种研究因教师的不同, 使研究课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

2.以课题为主线。

就是在小课题研究中以某一课题为主线展开研修。如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如何开展中学数学实践活动”等课题展开研修。在研修中,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一项研究课题。研究既可以相互合作, 亦可以独立进行。研修过程中, 师傅可有计划地组织徒弟外出考察学习, 邀请名师 (或由师傅) 上示范课, 做专题报告, 为研究“引路”, 为教师“加油”。

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学科骨干教师 培训模式 政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83-0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分类、分层、分岗组织全员培训,保证教师每5年接受一轮培训。为提高不同层次的教师素质,各级各地培训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本文以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力求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培训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际需求。

一、培训思路

教师学科培训一般分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研修班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围绕学科教学开展研究学习,培训学员目标分别定位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根据教育部对骨干教师的界定,骨干教师必须师德高尚、教育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因此,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熟悉教材各知识点,能够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的磨砺中,对教学的各种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愿望;这部分教师至少完整带过一届学生,具有3~9年教龄。在培训中,如何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再提高,在教学上找到提升的技巧是根本任务。培训目标则是让学员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研究能力,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参训学员从合格迈向骨干行列。

二、培训模式

学员在原有水平上找寻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必须强调探讨、练习、总结、借鉴过程。培训模式分成理论引领、名师展示、集体备课、实战演练、培训反思五个环节,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设计推进。

(一)理论引领——理念建构

学科教师培训第一讲一般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旗帜作用,指引本地学科教学前进的方向;二是航灯作用,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本期培训理论引领环节由市政治教研员做专题讲座。市教研员是学科政策研究的领导者,是地方学科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学科教学开展的指导者。讲座的内容包括2011版新课标解读,新课标下典型课例教学技巧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专题讲座中安排学员就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专家答疑解惑,力图让学员对学科的教学理念有系统的把握。

(二)名师展示——经验借鉴

本期学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业第7~9年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人找不到发展方向,职业倦怠情绪就会出现。这一时期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将本学年教学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是他们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名师现场执教,帮助学员找寻自我发展方向。本期名师一课由首席政治学科教师蔡老师执教。整个环节包括课例展示、课例剖析、名师讲座三部分内容。

课例展示采取微型课的方式,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第一次授课的目的为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第二次授课的目的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学生能力。在第一次授课中,老师采取接受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频频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让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第二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教学知识,课前学生早已得到任务,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社会的变化。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PPT解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在正确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各种现象基础上,提高观察、判断、合作等能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融汇贯通,立足于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名师展示给学员带来精神洗礼,让学员在教学再认识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并找到学习的榜样。针对以这两节微型课为载体的专家小讲座再次让学员将自身散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得以汇总,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教师培训的学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学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注入式的培训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认同,参与式的教学重视学员间彼此经验的交流分享及思维的碰撞,学员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学习中,更能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二是学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他们教学有差异,方法有个性,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互为教师。培训强调学员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培训实效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期培训设计了磨课研讨环节。班主任将学员们每6~8人分为一组,根据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每组学员集体研究初二下册《社会主义本质》教学,并集合多人智慧共同备好一节微型课。

(四)实战演练——技能习得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主渠道。深入、全面研究课堂将是本期培训重要环节。本期培训实战演练创新点有四个:一是课堂展示是全体小组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代表本组学员教学水平。二是学员既是表演者,也是评委。每组代表学员展示后,小组成员自评,再到全班学员点评。三是课堂观察由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点汇成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学员对每节展示课从教师讲解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侯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七个不同的维度为观察点对展示课堂进行全面解剖。力争做到点评有数据,分析要全面。四是学员展示采取微型课教学,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学员们通过这种实战演练,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技能,也提高了听评课的水平。

(五)培训反思——知识完善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日三省乎身”中,天天反思,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圣人。反思才能自知己短 ,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培训反思仍然采取小组交流式,要求每组成员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中的最大收获及如何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二是教学工作中存在最大问题及其对策。讨论采取问题树—目标树分析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班陈述。专家全程参与,就学员讨论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学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三、经验总结

实施上述培训模式后,可从以下方面作出经验总结:

第一,培训对参训学员有一定的要求,强调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调学员本身资源共享。因此,学员必须熟悉教材,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培训应有明确的目的。本期培训对象为具有3~9年教龄的教师。这教龄段学员相当一部分有教学反思但不善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把知识点讲透,但不能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对不同层次班级和学生的教学技巧掌握有难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整个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师的选择等紧紧围绕怎样让学员突破发展的瓶颈,为学员找到发展的方向及动力开展。

第三,名师展示是本次培训的亮点及难点。名师展示是为了给学员确立学习的榜样,是学员认清自身存在差距的有力证据,是学员发展的方向。名师水平有多高,培训学员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培训的档次就有多高。

第四,学生使用应适当。名师展示使用微课型进行一课两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2组,每组学生只接受一节微型课教学。一方面,动用学生数小,对学校、学生教学进展影响也最小;另一方面,学生为随机分组,学生学习程度较平均,教学对比明显。

第五,培训时间应控制在3天之内。政治教师普遍教学班级较多,部分教师还承担班主任工作,如果时间太长,参训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安排,学员培训就会不尽心。

【参考文献】

[1]卢荷.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2(9)

[2]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中学外语教师(英语)培训模式创新微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卢 荷(197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继续教育、心理学、管理学。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学员:周鹏庆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专

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专周鹏庆

2010年7月14日至9月12日,我在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分校区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里,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精英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得到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让我受益非浅。这些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它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基础。现将两个月以来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通过此次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未来的职业学校大有发展前景,学校的办学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企业加学校,能力加技能,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不二选择。

二、设置的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非常合理,我在这次知识海洋的畅游中,充分吸收养分,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方面都收获巨大。

1、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

在开学的第一天,学院培训中心领导就做了有关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精彩讲座。从讲座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现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

度。我深受鼓舞,也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此后,我系统学习了“PLC原理及编程设计”、“机械设计与应用”、“CAD2007应用”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方法,开了眼界,观念上得到更新,而且还具体的熟练掌握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我国的职教政策、法规及职教发展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相信,这些理论和方法将会在我今后的职业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2、实践与专业技能的收获

在专业技能方面,我在学校实训基地实践了“PLC原理及编程设计”、“机械设计与应用”、“CAD2007应用”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等所学课程。我们参观了先进的电子实验室,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和提高。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我努力吸取每一滴养分,勤奋地享受着这知识的盛宴。专业知识的广与深,让我深感以前知识的不足和老化,我感到兴奋,也感到吃力,我除了天天坚持认真听课,多做笔记,勤问勤动手。在学习中,我被老师的渊博的专业知识所折服,对他们高深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赞叹不已。在他们身上,治学的严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竟然结合得那么完美,我真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我学习的楷模。

3、综合研修过程中的收获

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其中大部分是各所中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部分还是领导,大家对职业教育都有相当的了解,为此,学校特意安排了几次教研交流会上,专家教授们、全省各地的学员们都

踊跃发言,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了职业教育发展前景,职业教育在各地的现状,职业学校目前面临的新问题的难题、机电电子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等等,为今后回校开展相应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思想在碰撞中产生出许多的火花,我既学习到了新经验,以后工作中可以借鉴,又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此次培训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尤其班主任王老师工作尽心尽责,对我们的关怀真可谓是无微不至。每天为我们做许多的杂事,他那对人怀有爱心的工作境界和人生境界将永远激励我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他们为我当好班主任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虽然只有短短二个月时间,但是带给与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是打开陈旧思想,释放无限思绪的钥匙,它让我知道我知识面和技能存在很多不足,今天开始我们的心中永远亮起一盏明灯,指引我更加努力去探索,培训没有真正的毕业证,因为今天的结束就是明天努力的新起点。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浅谈参加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作者:钱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4期

[摘要]参加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从理念和实践中获得了很多方面的体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关键词]反思 个体差异 压力 信心 热爱学生 提出计划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63-01寒假里,我非常幸运地参加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在省教育学院充满学术气息的学习殿堂里,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精深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也开阔了眼界,理念与实践冲撞的火花时时闪现在我脑海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读书中反思

通过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高崇老师的讲座: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博览群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充实;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

我们要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不要为了体现活动结果而只是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忽视个体差异教育。如在观摩活动中,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组织孩子活动,让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甚至要让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样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动环境气氛,自信心十足,才会获得成功和满足。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孩子有着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要只追求结果而放弃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教育的统一。

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予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当我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是否应该想想:今天与孩子相处融洽吗?孩子之间友好吗?一天的教学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等问题。只有我们用心地观察孩子,分析孩子,了解孩子,还会不懂孩子那份最简单、最诚挚的心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重视我的这份工作,走进孩子,只要让孩子喜欢我就好。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培训中,我深感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四、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五、提出自己努力的计划

(一)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技术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

(三)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一、农村校本培训的简要回顾与反思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在职培训始终贯穿教师职业的终身,这也是《教师法》所规定的,因此学校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一直就开展着。例如,暑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组织班主任交流德育经验,平时也有一些理论学习及课堂教学研讨。但对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故目的性不强,活动零碎没有形成制度。2005年,我省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为迅速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从高校邀请专家教授前来就新课标进行解读。镇江市教育局也赠送每位教师一些教育专著(如袁振国《教育新理念》、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等),并组织学习和考核。新课程强调灵活与放开、强调因时因地制宜,于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学校为主体、为了学校师生的各项教育活动得到了重视并逐步兴起,例如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师培训等。随着课改的推进,以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为重点的校本培训逐步强化并形成制度。这些培训迅速更新了教师观念,使教师的教育理论得到了革命式和爆发式的增长。课程改革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教学中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科学学业评价等具体操作方面,还是需要一线教师领会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实践。为此一线教师经历了艰难的调整与摸索,虽然取得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惑。

近年来,校本培训立足课堂实践更加体现务实精神,并且还上升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终身性和一体化的高度。一线教师希望观摩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成效显著的鲜活课堂教学案例,以便进行领悟总结、学习借鉴。心动还要行动,农村学校不少教师在教科研上还未起步,万事开头难,必须依靠学校的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选题、方法、技巧等方面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二、校本培训中骨干教师带动作用的分析

当前,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职业的必然诉求,课程改革也进入总结阶段,提升课改实践能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更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热点。农村教师人员众多,基础薄弱,专家教授讲座报告的形式可能略显单一,他们不可能常来指导,更不可能进行手把手的帮扶,所以专家引领与骨干教师日常带动相结合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不少农村学校进行了重组合并,学校规模的扩大带动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壮大。这些骨干教师在取得教育教学实绩的同时,专业化的道路上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大都在各方面均衡发展,有的甚至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上有一定的成绩和优势。因此,校本培训中注重骨干教师的作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有了专家的指引,发展道路上也有了骨干教师切实的帮助。

1.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的增长和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培训。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参加了省、市级的新课程培训或校级培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整体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当前农村校本教师培训的重点应该是课改背景下实践技能的提升。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实践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夯实了教学基本功,磨练了教学技巧,且大都经过省、市、区教学竞赛的检验,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且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对传统教学的利弊有深刻的认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后往往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实践能力。课改以来,很多骨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发表在各学科的权威刊物上。所以,他们能够也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成为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重要一环。为此,区教育局围绕“高效课堂”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和“课堂改革我能行”活动基础上,统一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区级集中展示,提炼课改实践经验。区骨干教师讲师团的讲座主要也是针对实践技能方面的内容,如高效课堂、有效备课、课堂决策、语文(外语)阅读教学、各科问题教学等。

2.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能够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对教师培训也具有指导意义。教师队伍庞大,其专业发展水平也有类似于金字塔式的高低之分,教师培训也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分层实施。因此,各级骨干培训的对象都是在各方面取得实绩,通过培训很可能成为各级骨干的教师。农村校本培训主要是整体提升,另外还涉及某方面补短,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发展先行者的角色参与培训符合培训的层次需求。骨干教师与群众亲密接触,周围教师和他们并没用距离感,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成绩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发身边教师敢学敢超的勇气并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骨干教师专业化的追求精神和努力过程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带动身边教师。骨干教师了解当地特别是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便于实施有效引领,有针对性地补齐教师发展上的短板,帮助周围教师穿越专业发展上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更好更快成长,实现专业发展上的跳一跳够得着。

3.易于形式多样地常态开展

农村学校远离高校和科研院所,教授和特级教师难得的培训主要是把脉和指引方向,虽然弥足珍贵但难以实现常态形成持续推动力。而骨干教师参与的校本培训注重实践,形式多样,能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课堂教学方面,骨干教师不但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分享教育教学上的经验与得失;也可以通过区级或校级示范课、研讨课的形式就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或点拨,总结教学经验;还可以带领身边的教师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提升教师们的实践能力,探寻教育规律;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本校的骨干教师可以随时为周围教师提供选题帮助、文字修改提炼、推荐成熟媒体(杂志)投稿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将更多教师推上教科研的幸福之路。所以,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能够做到与日常教研活动有机结合,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并使培训常态化,做到了贴身服务,形成持续的专业发展推动力。事实也是如此,骨干教师在各个学校大都为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担任师徒结对的指导教师,帮带着身边的教师。而区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讲师团和系列“高效课堂”系列活动更是将骨干教师推向常态的校本培训的广阔舞台。另外,当地的骨干教师是一个队伍,分布在不同的学校和教研组,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多点联动,形成了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燎原之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促进骨干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制度建设

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艰苦,各种待遇也不高。所以一些教师评上骨干后有的“孔雀东南飞”调到了条件好的学校,有的骨干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也逐步失去动力而消沉下去。学校让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委以重任,能起到事业留人的效果,有效唤醒他们的使命感、归宿感及进取心,促使他们对已有的经验和做法重新审视验证,不断激发灵感,创新实践,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有力地推动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激发他们专业发展上的持续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个人发展、团队建设都离不开环境(学校文化氛围及相关制度等)的“哺育”,骨干教师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些环境因素有着较为深刻的切身体会。他们参与了校本培训便会激起主人翁意识,就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教科研制度、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人性化的建议,供学校管理者参考决策,有效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提供积极的文化氛围。如教科研需要俯下身、静下心地实实在在进行实践、反思、改进,非常清苦。学校原先没有激励制度,广大教师没有积极性。在骨干教师的建议下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师公费订阅杂志,论文发表获奖有奖励,并折合成继续教育课时数计入业务档案,调动了教师教科研积极性,教科研成果也指导了教学实践,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性循环。

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一、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中协同教研形成机制

1.组织制度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是保障农村骨干教师协同教研的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龙圩区骨干教师协同教研过程中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和学习制度。首先在学习培训制度上,每双周的星期五上午为龙圩区第一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进行协同教研活动时间。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学员参加自治区及梧州市教科所举办的教研理论学习,组织龙圩区教师进行专题理论讲座。在协同教研的设计和实践中,划分和明确了三级职责,分为片区领导小组、协同工作小组以及协同行动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责任。另外,还落实了科研的过程管理,将制度落实到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在领导引领、骨干带头、教师全面参与的教研氛围中,让教师有目标,有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协同教研中共同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在良好科学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中逐渐形成。

2.专业修炼的活动机制

在实施协同教研活动中,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为切入点,多轨并行实施协同教研活动。以乡镇为单位不断完善教研活动形式,立足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通过实施多种形式,拓展教师协同教研的形式和渠道,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讲座形式,变为丰富多彩的专题报告、集体备课等形式,实现了骨干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改变了教师在协同教研中的被动地位。在协同教研展开的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课例研究、专题论坛等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协同教研活动,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协同教研能力。龙圩镇在2015年秋学期在龙圩镇中心校开展的“有效教研活动”,以三年级教研组为单位,首先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由备课组长统一负责,做出相应的指导;其次,严格按照操作的规范,备课组长为骨干教师挑选学期中的重难点课程,制定备课计划;然后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共享,提出教学方案;最后将自己独特的备课教案在教研活动中展示出来。

3.专业反省的提升机制

在开展协同教研活动中,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是协同教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协同教研中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能够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于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教研活动以及教师的参与都有详细的方案,课后教师根据教研活动反思总结。协同教研实施中还定期召开学校的总结经验会,具体讲述协同教研的实施概况,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以及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最后以书面报告、简报的形式在会议上教师们共同交流和共享。共同体学校能够借鉴彼此的经验,同时还能够针对各种问题认真的反思自己的得失,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案和措施。定期的总结能够实现相互的借鉴和交流,能够在协同教研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龙圩镇每学期都由镇中心校指定两所学校,由骨干教师牵头,在全镇范围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活动内容囊括了观摩优质课、评课、异校教研交流等活动。

二、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中协同教研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要实现教师工作方式的变革,尤其注重农村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更要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构建农村骨干教师协调研究机制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转变领导观念

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教研的形成需要学校行政层面的大力支持,这也为教师协同教研发展中提供充足的资源。因此学校要转变领导观念,发挥领导的带领作用,为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前进的道路。首先,农村地区学校的校长要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教师群体中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其次,校长适当放宽权利,确保教师专业发展中协同教研的顺利进行。适度的放松权利能够实现教师和校长之间协同发展,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展开。再次,校长要培养教师领导者。校长要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使得骨干教师在培训中获得发展的机会,掌握专业的自主权利,这样也为骨干教师协同教研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支持。

2.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协同教研形成的动力,为农村骨干教师的的合作和交流注入了一种凝聚力和方向感,进而发挥教师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协同教研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座谈会或者实践参观的方式增强骨干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将骨干教师的价值统一起来,在协同教研中建立起共同的愿景。首先要保障协同教研的教师共同信任,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够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实现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其次,共同愿景作为个人意愿的组合体,能够实现协同教研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进而保障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共同愿景一旦形成将会凝聚成员间的力量,成员为了实现共同愿景,就会努力发挥自身的价值。实践证明,拥有共同的愿景能够有效的推动合作和交流,实现骨干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3.重塑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文化作为教师价值的导向和思维方式的有效整合,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培育自然合作文化。在协同教研的形成过程中要按照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间的差异促进共同体的形成,将平等、协商和协作的原则贯穿在教师的团结和合作当中,提高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协同教研培养宽松的氛围。其次,在学校的活动中发扬民主精神,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组织环境;最后,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

传统的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间形成的是一种消极的竞争和对抗性的合作态度。因此学校应当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一种激励性的文化环境,努力促进每一位骨干教师的成长,从而满足教师个人的需求和发展的愿望。

4.重视项目任务引导和活动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教研的形成要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师协同教研中成长。教师群体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外界的激励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这种外部激励能够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作为一种动机。因此学校可以在教师课题研究、案例讨论和项目评比中推出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通过活动和任务的引导激励能够让教师积极的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有助于教师主动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中协同教研的形成基础就是对话协商式的活动,进而提高协同教研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学校可以在协同教研中改变教师集体学习时被动、孤立的局面,同时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研讨沙龙、教师论坛等,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共享平台。另外注重有效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以及社交网络沟通平台为教师协同教研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

5.建立专家专业引领机制

如果教师专业发展协同研究仅限于本校教师和经验层面的交流,就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创造性,造成思维的禁锢,难以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失去了协同教研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要保持教师专业发展协同研究的持续性,确保教育专家的广泛参与,发挥引领的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协同研究形成的过程中,要发挥专家的监控作用,确保协同研究的进程和顺利展开,为协同研究提供最新的教育研究前沿,启发教师的思维,让教师在协同研究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实现通力合作。

6.培育专家型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推动协同机制形成的重要基础,当前在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要采取措施鼓励或者推动骨干教师群体内部的社会互动学习,鼓励骨干教师的带头和模范作用,确立专业支援制度,这对于教师协同教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沟通渠道的不断扩展,教育决策的透明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师了解教育政策和最新的教学研究动态已经不是难事。因此在教师协同教研形成的过程中选拔一些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出众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最新的教育教学政策研究的骨干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从而带动本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辐射到其他的学校中,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也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协同教研的发展中要提供充足的保障机制,构建共同的发展愿景,合理设计,专家引导,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坤亮.何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十四份“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列表”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1):39-46.

[2]赵庆英.论生态取向的合作式教师专业发展——日照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8):41-45.

[3]杨海燕,李硕豪.回顾与前瞻: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十年——基于2005-2014年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4):81-86.

上一篇:HR眼里的面试在何时开始?下一篇:个人工作失误自我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