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4-07-21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共11篇)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利通区十二小 梁 艳

在班级中有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些专家指出:“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因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父亲会给孩子以安全感、坚强、勇敢、权威等方面的影响,母亲会给孩子以关爱、体贴、细心、温和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两者只宜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代替。

那么,如何让这种失衡的教育重新取得平衡呢?教师,就成了沟通孩子与家长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

我班有一名小女孩,父母亲因感情不合而离异了。女孩跟父亲过。不久,父亲又结婚了。虽然,她的父亲对女孩宠爱有加,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生活上、学习上从不缺少什么。但女孩却一直郁郁寡欢,非常孤僻。很少与班中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学习成绩也一直处在下游。我一直为这事苦恼不已,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她。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她的母亲。自从孩子判给父亲之后,由于以前日积月累的生活琐事产生分歧,在离婚后仍不能互谅互让,以至于孩子自父母离婚后,从未见过母亲。虽然她的母亲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女孩父亲的缘故,一直也未曾来看望过女孩。我本想,这次女孩的母亲来看她,对她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但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女孩拒绝见她的母亲。对此,我难以理解。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为何会拒绝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从她母亲对我的哭诉中,我逐渐了解了一点有关于他们家的事情。女孩的父母亲离异后,又各自组合了自己的家庭。或许作父亲的往往会粗枝大叶一些,而且由于对女孩的母亲积怨较深,在平时对女孩的教育中,就时常流露出不许女孩见母亲的怨言。单纯的女孩受了父亲的影响,在她小小的心灵中,竟也埋下了痛恨母亲的种子。认为母亲弃她而去,是不爱她了,不要她了。以至于,当她的母亲来看她的时候,她倔强的不肯与自己的母亲相见。其实当她的母亲向我哭诉的时候,我隐隐感觉到女孩眼中晶莹的泪花。毕竟只是孩子,对母亲的恨能有多深啊!

事后,我单独抽了一个时间,找女孩谈心。询问为何不肯见自己母亲的原因。起先,女孩的防线始终不能为我所攻破,不管我如何的苦口婆心,她就是不为所动。后来,当我说到:“世上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时,女孩流泪了。她抽泣着向我哭诉,自父母离异之后,母亲从未看过她,也从未给过她任何温暖,她恨她的母亲,恨她为什么不来看她。从一个11岁的孩子口中流露出这种话语,我也有些诧异。或许父亲对她的影响太大了。我只有耐心地为她分析父母离异的原因,并为她解释母亲为何从未来看过她的原因。虽然,这次谈话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发现女孩对我有了更多的信任。

借着这股东风,我时常找女孩谈心,友好的谈她的父亲,也谈她的母亲,但谈的更多的还是她的学习。其实女孩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由于家庭的缘故,使她格外的孤僻,不愿与人为伴,时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一呆就是半天。自从我与她谈心之后,女孩渐渐开朗,她觉得老师很关心她,很重视她,因此,她对我也特别的友好和信任。时常会主动找我谈心。日子久了,我欣喜地发现,她慢慢地开朗了,下了课,也能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做游戏了。但是,我也发现她的情绪波动较大,有时会非常的开朗,但有时又会半天不声不响。于是,我就想找他父亲谈谈。

那天女孩的父亲来接她,我婉转地向他转述了我的想法,并且与他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的谈话。从女孩的父亲口中,我又听到一种与她母亲截然不同的说法。但我最关心地并不是这个,我只想知道女孩在家中所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女孩的父亲性格比较直爽,也比较健谈,按理说,女孩不应该会是一个孤僻的孩子。但我也发现女孩的父亲在断断续续地述说中,仍充满了对女孩母亲的怨恨之情。或许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争对这个情况,我委婉地向她的父亲转达了我的看法:大人之间的不快,似乎不应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一番交谈后那天,女孩的父亲亲口答应我,以后不会在孩子面前流露任何怨言,让孩子在一个安详、温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2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1. 抑郁孤独, 粗暴逆反。调查发现, 离婚家庭由于父母的分裂, 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 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 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 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 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 没有安全感, 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 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 很容易使单亲家庭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 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 自我保护意识过强, 敌对情绪很大, 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 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 一旦爆发出来, 能量也就越大, 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 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2. 内向自卑, 缺乏自信。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 特别是父亲, 在幼小的孩子心中, 是百事通, 是万能者, 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 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 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 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 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 自暴自弃。

3. 多疑嫉妒, 胆小孤僻。单亲家庭孩子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在我的调查中, 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对比, 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4% 左右。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 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 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 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 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 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

还有, 一些家庭在解体过程中或不停地吵吵闹闹, 或长期冷战, 家庭里充满了“火药”味, 甚至把子女当成了出气筒。这些孩子在家庭的紧张气氛中战战兢兢地生活; 也有的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一切包办; 还有的单亲家庭的父 ( 或母) 为了给自己争口气, 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 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上述这些情况都会使孩子变得胆子小, 性格孤僻, 不敢与人交往, 不敢说话, 不敢回答问题, 总是独立躲在一旁, 甚至由于过于紧张话不成句, 面红耳赤, 浑身出汗。

4. 情绪不稳, 厌学严重。家庭内部气氛的不和谐是导致单亲家庭孩子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调查了解,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 想摔东西, 想离家出走, 甚至想自杀, 等等。单亲家庭中, 由于家长自身产生的消极情绪, 家庭气氛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 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暴躁等异常情绪。在孩子的眼里, 家庭中的欢声笑语少了, 父母对自己的百般呵护少了, 感受到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巨大压力。由于经常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 导致孩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成绩不理想, 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赏识教育

面对班里的单亲家庭孩子, 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以积极的态度欣赏他们, 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 努力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传达给单亲家庭孩子, 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爱, 充分地唤起他们的自信, 激发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主动发展, 快乐并健康地成长。

1. 赏识教育的主角是教师。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学校, 教师应该当好赏识教育的主角, 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问题是如何当好这个主角, 根据我多年的实践, 作为主角应做到:

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又要接纳孩子的缺点, 还要激励孩子的进步。总之, 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孤独、冷僻、沉默少言, 心灵隐藏着许多不愿披露的症结。作为主角的老师, 首先要善于破译童心, 与孩子做好沟通, 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 让孩子喜欢你, 信任你, 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当中, 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以及拍拍孩子的肩, 摸摸孩子的头, 说声“你一定行”, 都会给孩子莫大的激励和无限的幸福, 从而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 取得长足的进步。

2.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关爱孩子。赞赏能让孩子体验信任、理解和和愉悦, 从而让蕴藏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健康成长。可以说: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而赏识教育的本身就是爱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爱。作为单身家庭的孩子, 曾经历了亲人早逝的痛苦或家庭破裂、双亲离异的恐惧, 更有甚者, 在单亲家庭形成后仍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 孤独无助, 失落自卑, 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赏识, 渴望得到更多一份关爱。往往老师一句看似平常的问候, 如“天气冷了, 有没有多穿件衣服啊”, “学习辛苦不辛苦呀, ”等等, 都会使他们的行为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并引导全班形成一个关爱的氛围, 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尊严, 呼唤起向上的决心。

3. 赏识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赏识, 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 他们长期受到歧视, 往往自以为很笨, 不是升学的料; 另一方面, 各种荣誉和职务与他们无缘, 他们的内心更渴望别人的赞美,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个赞许的大拇指, 一个鼓励的抚摸, 就可以让他快活上一天。所以, 对于单亲家庭孩子, 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赏能力。

一方面, 教师可用鼓励性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 从而培养孩子的自赏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说“某某同学今天进步真快”, “某某同学今天帮助老师做事, 老师要谢谢他”等。表扬时, 要有针对性, 切忌笼统、空泛地说“好”, 要讲清楚好在什么地方。

另一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的潜力。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 如文艺表演, 诗歌朗诵等, 在活动中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 获得同伴们的阵阵掌声。使他们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关注别人优点, 克服自身不足的良好习惯。

总之, 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 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 但爱是可以弥补的, 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这些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和耐心, 就能改变这些孩子的特殊心态, 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 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样会拥有双亲家庭般的温暖, 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

摘要:近几年, 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 一些孩子成为单亲家庭子女, 由于心理障碍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重视单亲家庭子女的赏识教育,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特殊心理,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施璐芳.特殊家庭对子女行为的影响.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10) .

[2]陈鹤琴.家庭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

[3]李天燕.家庭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4.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篇3

一、案例

沈某,男,山明中学中专预备班学生。张某,男,山明中学中专预备班学生。吴某,男,山明中学中专预备班学生。在我园走进山明中学进行红色事迹宣讲时,讲解员多次发现他们被老师安排在前排听讲,但每次都无精打采,有的喜欢趴在桌子上,有的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也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问答环节都不如其他同学积极。后据老师介绍,沈某、张某、吴某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长期和祖父母生活。父爱和母爱的缺乏,祖父母的管教缺失,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再加上因为成绩不好又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疏远,学习上没有自信,生活中缺少欢乐。

二、接案

得知沈某、张某、吴某的情况,经过烈士陵园讲解员(社工)的研究讨论,决定对他们介入帮教。首先与他们单独会面,在山明中学的心理辅导室,分别与他们进行会谈,讲明帮教目的,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经过会谈,初步了解他们心理和行为等问题的成因。

三、预估

在初步了解情况后,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三位同学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三位同学的问题都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的巨大打击,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了精神支柱,失去了感情依托,他们的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唤关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行为方面,表现为与同学关系差,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差等。由于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失衡,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四、计划与实施

陵园讲解员(社工)和学校德育处的老师一起协助三位同学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三位同学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学习方式,使其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三位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陵园讲解员作为该校校外辅导员与班主任一起对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三个家庭建立一个真诚、安全、温暖的辅导关系;其二,多次组织开展“红色共建”、“红色事迹”活动。陵园讲解员重点在山明中学中专预备班进行“红色事迹”宣讲。利用讲解员年轻、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等优势,经常与三位帮教同学交流互动,传播“红色文化”,传授“红色知识”,输送“红色营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增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也用“红色事迹”感染和感召他们,为他们构筑精神支柱;其三,组织烈士陵园“红色志愿者”一起带领三位同学到烈士高云燕家去走访慰问英雄母亲,用同样的“单亲家庭孩子”——高云燕的优秀事迹进一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为他们树立“红色榜样”;其四,吸收他们为陵园“红色志愿者”,多次组织他们参加陵园的“红色志愿活动”,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五、评估

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在帮教过程中,陵园讲解员(社工)始终关注辅导成效。一是在每次“红色事迹”宣讲、宣教活动后请同学和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三位帮教对象单独沟通,询问他们的感想。二是经常与三位同学的家长进行沟通,询问他们阶段性的思想改变和行为改变。三是时刻与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询问三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并与老师一起分析辅导方法和效果。四是与学校保持良好的共建关系,举办共建单位座谈会,聘请行风监督员,对陵园讲解员(社工)工作效能、服务意识、共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关心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提意见、献良策,做出评估。

六、结案

在烈士陵园讲解员(社工)、学校老师、家长和三位帮教对象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阶段的帮教服务,三位帮教学生渐渐的变的开朗,和同学们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听“红色事迹”讲座都敢于举手发言,交流互动了。在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变得乐于助人。同时,他们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七、跟进服务

阶段服务结束之后,我们还对个案进行了跟進,每隔半个月进行回访,目前学生情况都很稳定,学校和家长对此次帮教结果都非常满意。

八、思考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4

——谈对个别“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

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 刘宜云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比非单亲家庭的学生,‚问题‛孩子的心理呈现出某种畸形的成熟,常常用固执的、怀疑的、片面的、叛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久而久之,有的变得封闭自卑,有的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变得玩世不恭,还有的则心灵扭曲。如何克服和消除这些离异单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教育和引导好他们平稳地走过这段人生道路呢?本文结合工作中碰到的案例,认为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建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环境。作为老师,必须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发现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用爱和理解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道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单亲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遭受了打击。因此,较一般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呈现出某种畸形的成熟,常常用一种固执的、怀疑的、片面的、叛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久而久之,有的变得封闭自卑,有的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变得玩世不恭,还有的则心灵扭曲,产生了一系列 ‚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影响。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体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种健康状态。‛ 世卫组织提出,健康儿童的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完好。

二、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具体如:

1、早熟而敏感。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这种早熟不仅是指孩子的‚早恋‛倾向,更多的是表现在孩子处理问题上的‚有心计‛,以及情感上的‚霸道‛。就如我班上小郑同学,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刚升上二年级不久就离婚了。经过法庭判决,他跟着妈妈,别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的心灵已受到了伤害。由于得不到常人的父爱,孩子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叛反心理。聪明的他变得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可怜的他在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变得心事重重的。课间同学们在说笑,他以为是大家在暗地里笑话他。所以,平时活泼可爱的他常变得无理取闹,还蛮不讲理地欺负 2 同学,导致大家都怕他,躲避他,不理他。

2、孤僻而自卑。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觉得最信任、最亲近的父母都‚背叛‛了他,所以导致他不愿相信任何人。而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内心情感十分脆弱的时期,需要倾诉却没有对象,又不愿和同学讲自己的秘密,于是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抗争‛,以引起家长或其他亲人的重视。像上面说到的小郑,我发现下课了他还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同学们开心地玩乐,自己却暗暗流泪。看到这情形,我走过去,握着他的小手,问他:孩子,你怎么了?为什么不跟大伙一起玩呢?等了很久他才告诉我,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大家好像都看不起他,不跟他玩,还说他的坏话。经过我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才知道大家其实都怕遭他那双尖锐的小手袭击,所以大伙才躲着他。

3、任性而冲动。自控力差,任性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上课经常开小差、做小动作,有的经常跟同学脸红勃子粗地发火甚至动手动脚。比如小郑,他冲动时喜欢捏同学,把同学当‚玩具‛发泄。找他谈心教育他,虽然他也很懂事地答应改,但到实际又控制不住自己。

三、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犹如往日温暖的、遮风挡雨的‚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稚嫩的孩子会因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在内心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他们心理的焦虑,因而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让同学觉得难以接近。倘若老师也对其家庭背景不了解,忽视了他们发脾气的真正原因,就会使得他们 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

2、缺乏健全的爱。记得有人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无论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父亲严厉的管教,孩子所得到的爱是健全的。而对于单亲家庭孩子来说,尽管他跟随的一方可能会想方设法在物质方面满足他,但因为缺少另一方的爱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任何物质都弥补不了的。这也是这些‚特殊孩子‛心理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正确的认识。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正确认识父母‚离婚‛这件事,更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其中一方亲人的缺失是他们心头解不开的‚结‛,加之周围的人多多少少会对孩子的家庭进行评价,以及来自家庭内部的互相攻击,孩子可能还要面对新的家庭成员的介入……凡此种种,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也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

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措施

如何克服和消除离异单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教育和引导好他们平稳地走过这段人生道路呢?我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共同营建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美好心灵的环境。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发现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用爱和理解尽力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道路。

对于生活在离异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家长 要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学校方面必须着手离异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营造‚爱‛的氛围,老师要用真挚细微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单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家庭的问题不单是物质生活的问题,相当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给予关注和重视,切实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单亲家庭建起一座绿洲,为单亲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1、做好情感弥补。情感的缺失需要情感来弥补,老师是传播‚爱的使者‛,作为老师不妨当这些‚特殊学生‛‚爱的情感弥补者‛。象小郑这例,我利用课间亲近他,跟他讲:‚孩子,老师知道你也想有朋友,对吗?‛他想了想,点了点头。‚其实大家怕和你玩是有原因的。‛他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我继续说:‚大家没有笑话你,更不会看不起你,如果你能控制你爱弄疼人的小手,同学们一定会再跟你好的。现在你先跟老师做好朋友,好吗?‛他听了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不信地问:‚您说的是真的吗?‛我微笑地说:‚是的。你知道朋友之间是无话不说,以后你遇到什么不开心的尽管跟我讲,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OK?‛他想了想后很开心地答应了。下课后,我和他一起看书、下棋、手拉手散步。自从跟他交朋友后,我发现孩子们投诉他的事件少了,下课后,纵使我没有跟他在一起,孩子们也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了……渐渐地,他对我有了一种亲近感、依赖感,会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谈心聊天。我知道,他开始接纳我这个‚爱的 情感‘弥补者’‛了,我的‚第一步‛走对,已经有成效啦!

2、做好心理疏导。要当好一位称职的老师,应当身兼三重身份:既是师长,又是慈母,更是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对小郑来说,我是介于长辈和朋友间的一个角色,他还是比较信任我的。所以我利用孩子的信任及时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对待这个‚特殊的孩子‛,我从来不在班里提及他家庭的‚特殊性‛,而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找他谈心、聊天,和他亲近。一开始,他也对我所做的一切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渐渐地他会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观察我。我知道,其实他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当他从心理上接受我之后,我再寻找适当的机会做他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有一天,小郑来找我,让我帮他一个忙,叫妈妈别动不动就打他、骂他。我答应他。他还凑到我的耳朵边跟我说起: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没事做他就会冲着玩具‚发泄无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喜欢捏同学,把同学当‚玩具‛发泄。问我怎么办?我跟他讲,你已经能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好,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这个‚坏习惯‛一定得改掉,如果一时半会改不了,就得学会慢慢改。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先走开,或者是来找我,让我找些事情让你做。

3、做好点拨指导。在情感上迷失方向的孩子需要有人给他指点迷津,而老师是这个角色最好的扮演者:既是孩子可以信赖、亲近的人,又是整个事件的局外者,说理做事公正客观,值得信服。老师的点拨指导,也便于孩子在受到伤害后及时理清头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和小郑谈话时,我常对他说:孩子,爸爸妈妈分开不是你 的错,你不用为此而有什么想法。大人之间的事,等你长大,见识多了,自然你会懂的。但是现在,你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你周围的人。对于离你和妈妈而去的爸爸,你也不要去恨他,毕竟,你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给予的。所以,你应该心怀感恩,快乐地生活……渐渐地,我发现,他能像以前一样和同学谈论他的爸爸怎样怎样好了。

4、做好‚沟通桥梁‛。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尤其重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桥梁‛,及时向父母汇报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最近情况,同时也委婉地把父母的苦衷和不易转达给孩子,让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宽容。

如在处理上述案例时,我还跟小郑妈妈进行沟通。当这个年轻的妈妈听到她孩子托我跟她说的请求时,她掉泪了。她说她每一次骂孩子、打孩子之后,都很后悔,只苦于无处发泄。我静静听她说完之后,与她谈起了‚马加爵事件‛。我对她说:‚其实,没有人天生邪恶,只不过是环境造就人罢了。像小郑,一直生活在你们争吵、打架的环境中,你让他怎能有好脾气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大人存在的不足,克服困难,还我们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呀!我还从自己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孩子,你最棒》教育丛书送给她。

我又对小郑说:‚你应该体谅妈妈的苦衷,你觉得妈妈一个人带着你辛苦吗?自己得工作,又得照顾你的生活累吗?如果你爱妈妈的话,就应该学会感恩妈妈、关心妈妈,让她生活得快乐,这样你也会得到快乐……‛他静静地听着没有吭声,但从他的沉默中,我感觉到 了他思想上的变化。

聪明的他,经过交流后,开始行动起来了。每天早晨,当经过教室门口,肯定能看到一个正在忙着扫地的小身影。不用说,那就是他。暗地里,我请班干部协助他,与他交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前段时间落下的功课。我还针对他的事情,与班上任教的其他科任老师进行交流。自此以后,一发现他有进步,老师们也帮我及时表扬他。渐渐地,他活跃起来了,往日的笑脸慢慢地回到他可爱的脸上。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他的学习成绩一下子从差生行列跃进到尖子生排行。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何其重要,尤其是对于‚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引导更应该加以重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克服和消除离异单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社会、家长乃至孩子的重视,也希望我的这些观点和做法能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点滴的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2002年8月 颁布。

2、《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肖汉仕著,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林建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卢家楣著,1999版。

5、《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作者:田学岭,2006年第5期。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5

每个人的行为,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透视着他们心理的个性,单亲家庭的孩子尤为突出。如何驱赶他们心中的阴影、不悦,使他们生活的更阳光、更自信、更健康,家庭学校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面对父母离异、丧偶或父母两地分居等情况,孩子的心理充满了怎样的惆怅呢?

内心的仇视抛向同伴。

王佳俊,男,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从上学起,就表现了不安分。常常是逗逗这个同学,欺负那个同学,自以为是,天王老大我老二的思想。

有一次,放学回家后,因为吃饭、干活等原因,他和奶奶发生了冲突,奶奶动手打了他,他心中不满无处发泄,破罐子破摔。等到第二天早晨来的学校,他就开始挑逗后面的一位同学,尽管那个同学在读书,不想理睬他,可是他看到同学不理睬,心里更加仇恨。于是他就狠狠的将拳头砸向那个同学的脸部,不幸的是砸中了眼部,顿时,眼球下部肿胀成紫泡。这时的他才算罢休。

孩子的怒火是从家里来的,他将满腔的愤怒洒向了弱者,我被人打了,我也要打人--发泄。做家长的应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要把家庭的矛盾焦点聚集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无辜的,他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平时的他,每天都与几个孩子发生矛盾,大多是他挑逗他人,故意打人,用脚踢,用绳索勒人等。

这个孩子,我接任他的班主任是四年级了,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我实在是无能无力了,我曾经想放弃,但看到他那脏兮兮的衣服,作为单身教师的我,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楚,那种无奈无言以对。我觉得他可怜,所以我觉得不能放弃他。我要改变方式方法,让他要感受到爱,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要同老师、同伴分享快乐,幸福生活。

给他一点爱,他就能飞起来。

我开始找他谈话,不是说教式的谈话,而是谈家庭,谈内心的想法,给他出招,怎样不让奶奶打,不让爸爸骂。他给我谈到他的妈妈,说自己很想很想自己的妈妈,可是家人不让认。有一次,他的妈妈来看他了,他告诉我说千万不能告诉他的爸爸,我答应了。从此孩子信任了我,有话想跟我说。我们拉钩说做好朋友,一定,永远。

孩子总归是孩子,他的转变需要过程,有时候也犯老毛病,当犯“傻”时,我提醒他,你现在变好了,可不能再这样了,如果再养成以前的习惯,同学可不喜欢你了。你生病的时候,同学是怎样帮助你的,你还记得吗?我们要学会感恩,“手”千万不能伸向同学,他们是我们朝夕相处的人,知道吗?他表现好时我在班里表扬,让同学来评评他,听到同学们的称赞,他欣慰的笑了。

可怜的他,在课堂上讲自己的心愿时,竟然说自己的愿望是希望奶奶和继母不要再骂架了,他想有个安宁的家。愉悦的心情、安静的学习环境、稳定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说如果继母不管他了,他怎么办。我告诉他,继母不可能离开你的,你看你现在多懂事啊,她舍不得你的,不信你瞧。结果继母留了下来,他高兴的告诉了我。现在的他,班里的好多事他都操心,每天放学检查窗户关好了没有,还锁教室前后门。有一次教室的讲台水泥掉了一块,谁也没在意,就是他在我上课前几分钟拿起笤帚簸箕扫掉了。

他在变,同学、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如果大家都给他一点爱,他会生活的更阳光,更健康。心灵的沟通,互相信任,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我是一个坏孩子。

吴瑞,男,父母离异,随母亲在姥姥家生活。他的记忆里没有父亲的影子,家长会一直是外公来开的,在班里调皮捣蛋,不服输,嘴不饶人,手不饶人。当我找他谈话时,他自己说自己是坏孩子。我说你怎么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了,他说是舅舅说的。我说你怎么了舅舅才说你坏了,他说是我弄小表妹,舅舅就说我坏,心眼多的很,我就坏了。我说你不坏啊,上次XXX同学绊倒了,你还把他扶起来了,可见你是有爱心的孩子。以后逗小表妹玩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惹舅舅生气,好不好?他答应了我。可见,大人的语言对孩子成长有个心理定势,别人说我坏,我就坏了,如果不坏,还真对不起别人给我下的结论呢。

从此,他的表现稍微好点,我就在班里表扬他,张扬他的这种做法。有时候我找他谈话,用欣喜的语气告诉他最近的表现。他那灿烂的一笑,是那么可爱。他在悄悄的变,变的能完成作业,不再是那么的淘气。做教师的要有一颗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别吝啬那赞美的语言。

嫉妒油然而生。

纪春耀,男,母亲去世。随父亲和继母生活。表面上他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融洽,看不出他有什么不满的情绪,背后常常用脚随便踢人,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还不相信他会是随便打人,踢人的一个同学呢。

班里有个同学口才非常好,说话常常出于强势,有人称他为铁齿铜牙,常说我妈给我怎么样了,我妈说等等语言,而他呢听着不舒服,就在回家的路上拦截他,打了他。我找他谈话,他说XXX同学说他妈如何了,在班里好牛气的,我就想打他。我对他说,你继母对你挺好的,你从一岁多,她把你搂在怀里睡,背在背上干活,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清楚吗?你也很自豪,有这样继母,那点比亲妈差了。你好好的回忆一下,你能感受到她对你的爱的,他点点头。可见,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母爱是多么的重要,谁都希望自己有个亲妈。爱能让人底气十足,充满朝气。学会感恩,你才能感受到爱。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掠不去的阴影

杨欣茹,女,不到一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和继父生活。因母亲的教化,而不愿认父亲。孩子说她小的时候,父亲不要她,把他抛弃在了沟边,是母亲把她捡了回来,才有了生命的延续。所以,她亲爹来认她时,她不认,理由就是她妈说他抛弃了自己。父亲流着泪说,我没有那样做啊。可是孩子就是不肯面对父亲。根本不领父亲的情。因父亲心中过意不去,认女儿的心情迫切,就给老师放下了50元钱,要老师天天帮他给孩子买吃的。吃的买来了,她不吃,说是自己的母亲不让。在众多老师的劝说下,她吃了。第二次,他的父亲来了,东西孩子是吃了,就是不肯认爹,爹很失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引导,对她讲,就这些小吃的,天天都这样,你知道吗?这里包含了你父亲对你的深深的爱,他和你妈妈那是大人的事情,等你长大了,你就能理解你父亲的一片情的。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父亲来了,孩子肯见父亲,还是不叫爸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她会感谢这个给予她生命的男人。孩子心中的阴影,需要人帮她化解,需要人帮他疏通,需要人帮她去驱赶。赶走了乌云,艳阳才能高照。

在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要本着耐心,细心,不厌其烦的说教,帮孩子分析矛盾焦点,多给孩子点爱心,让他相信你,让他树立信心,感悟生命的价值。能让他们飞起来的,绝不让他们落下来。

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差异教育 篇6

在我的班级里存在着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令人担忧!他们的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特立独行。行为习惯的问题出现,无疑的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的麻烦,这些孩子普遍厌学,由于没有完全的家庭温暖,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即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情况。

2.用爱心抚慰创伤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带着我们班的同学用自己的热情和同情心,用爱心来感动着我们班的单亲孩子,记得在想、学期中的时候一个单亲孩子中午回家没有人接他吃饭,结果饿着肚子回到教室,同学们知道了,跑过来告诉我。我马上找同学去给他买了面包和香肠。这个小小的举动在学生们中间产生了反响,他们也从中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体会到了我对单亲孩子的爱!

3、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为此,我们正努力着,相信我们回共同建筑一个属于我们的优良班风!

4、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

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为此,我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慢慢地我发现了他们中有一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于是在活动中我也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辅以严格要求

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7

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父爱和母爱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孩子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或母爱,很大一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导致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单亲家庭教育误区浅析

(一) 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普遍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 (母) 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孩子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 (母) 亲没有不答应的。

古人常常告诫我们“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孩子被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也就是说对孩子给予过多的感情,这叫感情过剩。不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行为是否正确,父 (母) 一概予以满足。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家长也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或反社会的言行举止加以庇护。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直接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将来犯罪的温床,其父 (母) 则成了孩子犯罪的支持者、护送者。

(二) 金钱教育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的社会,现在的家庭是金钱维持的家庭,现在的人更是金钱铸就的人。走出家门,来到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谈论的无一不与钱有关。当今社会,没有不需要钱的地方,也没有不需要钱的时候。孩子生活在这样“金光闪闪”的世界里怎能不被金钱所迷惑呢?况且,有很多的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小商店、小卖部、小摊位、小餐馆等在学校及其附近到处可见,应有尽有。学校食堂早、中、晚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你说孩子没有钱行吗?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贫困,有的已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则是非常富裕。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孩子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在话下。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父 (母) 亲,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为了让孩子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钞票塞给孩子,以满足孩子在用钱方面的需要,使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孩子挥金如土,用钱如流水。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发展,父 (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导致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 暴力教育

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发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致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由于家长婚姻破裂,受孩子的拖累,经济上拮据而发生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家长生活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工作条件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

在我国,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颇深,又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认为他的孩子生来就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就有权对其进行“管教”。况且有的家长生性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离异夫妻一方对孩子施予的暴力和虐待,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易自责、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孩子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孩子在家里遭到暴力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种单亲家庭教育环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和抑郁。孩子只能把在家里听到的看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积压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态和性格将会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四) “放羊”式教育

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在我国大约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

“放羊”就是指牧羊人在茫茫的原野上让羊群随意奔跑,主人毋需对其施加任何管制。在单亲家庭里,孩子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 (母) 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深入地谈心。但是,由于父 (母) 亲整天忙于工作,人际交往繁多,且以前由于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孩子在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大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

(五) “圈地”式教育

美国有位科 学家曾经 做过“感觉隔离试验”。这种试验就是把一个人放在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离的房间里,经过几个小时,便发现此人会产生幻觉。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此人精神失常,精神崩溃。这个例子告诉人们,人需要与外界接触,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从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圈地”式教育,通俗地说就是把孩子活动场地严格地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或断绝其与周围孩子的交往、接触。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事物发生联系,而同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视其为掌中之宝,非常担心其安全,常常把孩子限制在家中或规定的圈子内。有的单亲家庭干脆把孩子长期关在家里,不允许其与附近的邻居学生交往,更不允许其与已离异的父 (母) 亲来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父 (母) 爱,心中积淀着许多痛苦,需要与同伴交往。

二、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应如何爱孩子

(一)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爱的目光,我想爸爸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曾经都有过,当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眼光都是爱的目光,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这目光就变化了,爱的目光就变成了期望的目光。当孩子上学之后,就开始变成比较的目光。孩子越来越大,就开始变成了挑剔的目光。这个目光在一个人的脸上,但是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爱的目光始终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目光。专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爱的目光胜过了任何的语言。

真爱孩子,就用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你的孩子将来长大之后心态一定好。

(二) 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较冷漠?因为孩子不知道爱谁,没有爱的对象、爱的机会,也没有爱的感觉。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就在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今天的孩子在物质上拥有的太多了,而爸爸妈妈在感觉方面给予的太少。父母一生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点亮心灯,去告诉孩子生活中谁在爱你。孩子的成长需要爱的陪伴,时时让孩子感受到有人在爱他们就是我们能够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三)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爱是教育的前提,父母如何向孩子传递爱,如何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呢?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研究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独特个性、不断发展的人,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权利、个性、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烦恼,实现与孩子更积极地互动。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苦、累、痛,是他们经受历练、提升能力、人格发展不可或缺的。父母的爱不是帮孩子绕过这些坎坷曲折,而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勇敢面对,这些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四) 学会爱孩子的缺点,用爱宽容孩子

关注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 篇8

一、单亲学生的现状

1.单亲家庭主要是离婚所致

我校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单亲家庭进行统计:单亲家庭95%是父母离异所致,5%是单亲的死亡所致。家长婚姻的变故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影响,父母离异,孩子不能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失去原本健全的爱,加上社会上有意或无意对单亲家庭孩子的伤害,致使他们的心灵遭受严重的创伤。

2.在单亲家庭中,母亲抚养孩子的比较多,家庭的生活条件较差

我校初中三个年级有单亲学生几十名,这些学生大多由母亲抚养,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条件差,加上母亲天性中对孩子溺爱和缺少父爱,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单亲的孩子家庭观念差,对家庭失去信心

家庭的变故,仿佛是“天降横祸”,孩子缺乏心理准备,一时难以面对,总会把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与健全家庭的孩子相比较。因此,这些孩子会对家庭产生不满的情绪,甚至表现出对家庭的憎恨,对家庭失去了信任。

4.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被动,希望在学习上得到帮助

由于父母离异的影响,原本聪明好学的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想给单亲父母一点安慰,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希望在学习上得到帮助,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欲望。

5.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案例一:一个“问题学生”,为人冷漠、对任何事都满不在乎、倔强。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因离异而大打出手,他被判给了父亲。很快,年轻的继母进了家门,父亲不许他与生母见面……小小年纪的他,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性格也渐渐变得孤僻,让人难以接近。

案例二:小哲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他恨父母,也恨新的继父母。他的日记里触目惊心地写着:爸爸的所作所为让我烦,后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真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我恨……

案例三:一个软硬都不吃的学生。他五岁时父母离婚,他跟父亲一起生活,失去母爱的他性格孤僻,脾气暴躁,逆反心理极强,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敌意,他的家长深感痛心。一次偶发的事件,使父亲对孩子大打出手,把他打出了家门。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所造成的伤害,家庭的分化与组合的复杂性,给本已迫切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学校教育又提出了一项严峻的课题。

二、单亲学生的性格特点

1.忧郁、自卑、多疑和缺乏自信心

由于孩子幼小的心理不能承受沉重的打击,加上同学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使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逐渐地封闭自己,不愿与人进行交往。这样的学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怀疑一切,做事胆怯,缺少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妒忌、憎恨和逆反心理强烈

单亲的学生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所得到的均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单身父母常常心情不好,孩子容易成为父母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在学校里,单亲的学生容易成为同学奚落和欺负的对象。这些会造成单亲孩子的逆反心理、报复心理,使他们表现出妒忌、憎恨一切,甚至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任性、放纵和缺少爱心

由于家庭的变故,离异的父母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想更多地补偿孩子。这往往会导致溺爱和对孩子行为的无原则迁就,使孩子任性,放纵,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缺乏爱心。

4.意志坚韧、独立性强

多数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虽然父母的离异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但为了回报单身父母的爱,减轻父母的痛苦,少让单亲父母为自己操心,这些学生会努力学习,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不气馁,自强不息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三、单亲学生的教育措施

1.学校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教师与单亲的学生建立帮教关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单亲学生需要得到经济帮助和学习帮助的人较多,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经济有困难的一些学生实行减免学费,学习成绩突出的单亲学生还可以获得奖学金。对于需要得到学习帮助的学生,教师与学生通过自愿选择帮教对象,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通过较多的接触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便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班主任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定期家访

学校规定每学期班主任要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家访。自从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效果十分明显,它一方面便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另一方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育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不容忽视的课程。我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4.延长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有的家长会限制孩子的交往。其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为此,我校延长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并且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特别是吸引单亲家庭的学生参加。在集体活动中,使学生们意识到听取别人的意见及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5.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专题辅导。使他们走出误区

学校专门组织单亲家庭学生自助小组,让这些学生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忧虑与不满,把愿望无遮拦的倾吐出来。教师会适时的引导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父母的离异和单亲的家庭,不回避所面临的问题,并用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和生活;对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待父母、教师和同学。

6.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青春期的单亲家庭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地追求与崇拜,如,跟随母亲的女孩子因缺失父爱,就希望找个男生作依靠,以满足心理的需求;二是排斥与憎恨,孩子因不理解家庭的离异,从而对异性产生排斥和怨限。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方法要得当,针对性要强。通过青春期教育,要让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妥善处理同异性的关系,能够与异性正常交往。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 篇9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的老前辈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这代人也没搞清楚,我们的下代人也不会搞清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政治路线。这条路线是物质发展的高速路线,然而,道德素质路线却迟迟启动不了,因此,“地沟油、瘦肉精......”就在这个年代产生了。我是个粗人,没受过高等教育,对一些世事也看不透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中国的离婚率也荣升到了高速路线。我就不明白了,上代人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成功率为什么比现代人先恋爱后结婚的成功率要高?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今天想讨论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孩子成长(生理和心理)是没问题的。首先,调整好你的心态,分手是你们的事和孩子没关系,孩子不管跟哪一方生活,都要让他知道,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都一样爱他,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错失、坏话(其实,错和对都是相对的),让他埋下仇恨的种子;其次,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和同龄人交往,培养他的健康心理。现代人物质追求意识非常强烈,但是,你必须明白有些东西是金钱无法换到的,不要为了钱而失去不该失去的东西;第三,告诉孩子:“没有人不会犯错误的,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事都要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来面对”切忌不要恶语相加,不要棍棒相向,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后,虽然这个社会乌烟瘴气,但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让孩子遵守“知道的可以不说,但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的原则。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0

单亲家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存在诸如自责、自卑、嫉妒、逆反仇视等心理,要保证单亲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做到:切忌溺爱,切忌简单粗暴;淡化单亲家庭阴影,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生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减少、避免孩子由于单亲家庭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单亲家庭日渐增多,笔者的一熟人离婚时,我们劝他考虑对孩子的伤害,他居然振振有词地说,都是你们夸大了对孩子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见的多了!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这个熟人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一个社会学家曾经说过,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仅次于父母死亡。不管现在的孩子如何见多识广,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也许一时不明显,但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阴影。

破裂家庭往往是孩子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前些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两个中学生案犯不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吗?有调查显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少是学校中的双差生,心灵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很容易带来行为上的偏差。他们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和自杀现象日益增多,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父母分离、家庭破裂。

随着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这一社会现象的日渐增多,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笔者时有接待在这方面求助的家长。

小旭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抛弃了他和母亲。他情绪波动很大,有时抑郁悲伤,有时因一点儿小事就大发脾气。他从不谈论自己的父母,甚至反感别人谈论家庭的幸福感受。他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并且毫无理由地拒绝别人的要求,谁的话也不愿听,公然地与家长、老师顶撞,有时还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他长理直气壮地说:“反正也没有人关心我,我才不去关心别人呢!”妈妈经常被他气得唉声叹气。

一般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如下一些心理特点:

恐惧自责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情感破裂过程中,常常处于恐惧、紧张不安状态,加之心理不成熟,他们总觉得父母感情的不和是他(她)的某些错误行为造成的,因此,常常自责,于是影响了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另外,对拥有的情感或物品,表现出强烈的恐惧不安感,总担心失去或损坏。

自卑、多疑、嫉妒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缺少一个精神支柱,或因家庭经济状况,或因父母离异过程中,对孩子的抚养有相互推诿的行为,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得不到及时得正确得引导,就会发展为多疑心理和嫉妒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使得单亲孩子很难与别人和谐相处,在人际关系上产生种种麻烦。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逆反仇视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丧失了温暖的家庭环境,他们脆弱的心灵难以接受这重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指责不顾自己的感受而离异的父母,甚至迁怒社会,对任何人都持不满、冷酷、仇恨的态度。形成强烈的逆反仇视心理。由于逆反仇视心理,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抑郁冷漠、自私、封闭、暴躁易怒。

补偿心理。大多数单亲孩子对“归属和爱”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常常会在感情上、物质上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希望以此得到补偿。不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占有他们想得到的东西,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会在“感情补偿心理”的驱使下,发生“早恋”,盲目地向异性求爱,甚至轻率地发生性关系。

总体上讲,单亲家庭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只顾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温暖;另一种是在婚姻失败后,将孩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施以过多的压力,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或多或少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关。因此,要把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社会认可的栋梁之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溺爱,切忌简单粗暴

如果离异已经发生了,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心灵世界的完整,不要因为家庭的残缺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从而过度溺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变成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冷血动物”。也不要因此让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变得自卑甚至自闭,更不能把孩子视作累赘、包袱,莫不甘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很多单亲家庭的父母都是对孩子怜爱有余磨练不足。其实,任何家境里的孩子都必须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可以从培养基本的自理技能开始,逐渐培养家庭责任感,进而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淡化单亲家庭阴影,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生活

“单亲”的阴影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家长应有意的淡化这阴影。首先,家长的生活态度应是乐观向上的,社会交往应是正常开放的,让孩子感受到单亲家庭并不缺少友情和亲情。其次,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参与社会活动,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四、用现实的榜样激励孩子

告诉孩子,单亲家庭一样可以堂堂正正的,十分优秀的人。如克林顿,早年随母亲改嫁,11岁时差一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点被酗酒回来的继父开枪打死;青少年偶像周杰伦。很小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单亲家庭的现实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乐观阳光的文艺天才;混血歌唱家费翔、能歌善舞的孙悦,都是在单亲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成功人士......让孩子明白,客观面对现实,乐观面对生活,在挫折中奋起,才是生活的强者。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作为家长能尽快地从“婚变”的阴影中走出来,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客观、平和地面对自己失败了的婚姻,必将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五、我们可以帮助您什么?

第一篇 理解父母

父母是人不是神,每一个做父母的成年人都是现实世俗生活中有喜怒哀乐的普通平凡的人,如何看待自己身为父母这一角色,对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策略的理解,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取向如何影响养育风格,当遇到不同意见时遇到逆境时怎样应对„„要好 好珍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孩子。

父母的压力管理; 父母的人生态度;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 第二篇 读懂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如同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其阶段和规律。客观、清晰地了解孩子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常识,有助于家长真正解开心中困惑,切实学习掌握教养孩子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与语言能力发展; 孩子的多动、说谎、欺负、分享与害羞行为; 孩子的依恋和分离焦虑;

孩子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责任心、同情心、自信、抗挫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 第三篇 亲子互动

怎么爱孩子是符合孩子内心需求,是孩子喜欢和愿意接受又是家长稍作努力和调整可以做到的?怎样听,孩子才肯说?怎样说,孩子才肯听?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怎样识别并有效鼓励?怎样恰当运用父母的权力去有效地解决沟通中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促进孩子形成良好品格和有价值的技能?

倾听和接受孩子;

第 3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有利于传递爱的语言; 正确的奖励和惩罚; 冲突的预防和解决; 家庭教育小工具。

京师博仁心众筹项目之亲子关系课程由国家级的白玉萍老师亲子授课,集多年从事学校教育与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融汇经典教育学与心理学科学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策略,借鉴吸纳当前流行的父母效能培训,正面管教课程以及动能教育的先进理念,融合了西方亲子教育的精髓,经过一系列的本土化的研发,使课程更有落地行,操作性,让孩子和家长更好地相处,让孩子更好的得到发展。

如何做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篇11

我不要上幼儿园:周一的早上,很多的宝宝都已经入园了,哎,平时都很早来的可可怎么还没来啊!正在我纳闷的时候,我听到了可可的哭声,而且还看到送她来得不是妈妈,是外婆。在连哄带骗中,我将可可带进了教室,但这一天她默默无语,不跟小朋友玩,也不和同伴、老师主动说话,这明显的和上周是判若两人,等到下午外婆来接了,才主动的跟我说了声:“老师,再见!”。在以后的日子里,可可显得较自卑,不肯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不乐意与同伴交往,喜欢独自一个人坐着。

老师,他又打人了:下午吃过点心后,许多孩子都在区角开心的进行游戏,突然听到了一阵哭声,马上有孩子在报告:“老师,明明又打人了。”我疾步走了过去,看见明明一脸无辜的样子怵在那儿,忙对我说:“老师,是他不肯把玩具给我玩,我已经跟他说过对不起了。”要知道这是明明今天第3次打人了。第一次是排队的时候,前面的小朋友走得慢,他就伸出了拳头;第二次是为了抢小椅子的事,他再次伸出了拳头。也难怪小朋友说“我不跟明明玩,因为他老是打人。”“他总欺负小朋友,把人家弄哭,我不喜欢他。”

我要爸爸来接我:下午放学了,很多小朋友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和我说再见。快接完的时候我看到丽丽的外婆来接了,就对丽丽说:“丽丽,你外婆来接你了!”正在开心玩积木的丽丽马上躲到我身后说:“我不要跟外婆回家,我要爸爸来接我。”经过一番劝说,才勉强同意跟外婆回家。这种现象以前从没有发生过,可最近如果不是丽丽爸爸来接,丽丽就会有这种焦急又无奈的表情。

可可、明明、丽丽是我们班级三个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离异了。有的已在重组的家庭里生活;有的是由外祖母抚养;有的还不了解父母离婚的状况,和爸爸一起生活。由于这个原因使他们都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享受不到母爱(父爱)的滋润和教育,感情不是很细腻,养成了他独特的个性。

所以能够得到这三名孩子的信任,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才能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非常态的家庭并不意味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放松管教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决不可低估,老师、家长和社会应对这些感情特困户重点扶贫,采取有效方法,对症下药,使他们早日走出困境。

1、多种渠道协同、互动 教育应“联网”。

我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尽可能建立单亲家庭的档案,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作深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引导家长的主动配合,把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报告给老师,以减轻老师工作的难度。我还非常注重家园互动教育,并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并请家长通过留言及定期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交换教育意见和建议。利用家长会、接送沟通的机会,宣传优秀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教育和辅导,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良好心理的形成。

2、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用爱心抚慰创伤。

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点,我观察他们的行为特征,对症医治。鉴于他们不能享受双亲家庭孩子同样多的亲情,我便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第二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平时,我只要看到他们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找她聊天,运用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游戏。让他们知道:身边爱他们的人并不少。

3、积极营造和睦的班级氛围,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宽松的班级氛围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我鼓励他们在班上找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孩子置身于群体生活中,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她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因此,我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捕捉、发现孩子在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法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上一篇:以案为戒正风肃纪剖析下一篇:意外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