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2024-08-06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重难点:

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尽管每一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会通过创造一定的形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因此,形象的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一个重点。

2013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鉴赏诗歌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诗歌的人物形象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趣、情感或思想观念。

三、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08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09年天津卷,2010年山东卷、福建卷,2011年四川卷、山东卷,2012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13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1、例题引路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简析:①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首句中的“逐”,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次句中的“立”,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画面。②抓住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果说一、二句侧重“外在”形象刻画,那么三、四句则是侧重“内在”心理描写。“最爱”直抒胸臆,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悠闲心境,跃然纸上。)

规范答题:(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步骤二)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步骤三)表达了作者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2、反思总结:

(1)鉴赏方法一: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2)答题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点(两三个词)+ 身份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可以翻译诗意)

步骤三: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3、例题引路2:(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江南

温庭筠(yún)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简析: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答案:步骤一: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

步骤二:通过拟人修辞、环境烘托描写了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步骤三:充分揭示了主人公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

反思总结:鉴赏方法二: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例题引路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背景介绍: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他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北方的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陆游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参考答案】步骤一: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二: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反思总结:鉴赏方法三: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五、课堂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破解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密码 篇2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可以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王维的《观猎》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既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又是作品中刻画的其他人物,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公瑾”是作品中人物,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既蕴含了诗人对年轻有为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含蓄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而“多情应笑我”的“我”既是作者自己,又是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

在近些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中,对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因学生未能掌握正确鉴赏诗词的方法,并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作答时不规范、不完整,而导致失分较多。

一、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古诗词一般都短小精悍,文字精炼,有限的文字给学生的赏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抓住有效信息去降低赏析的难度。所谓“言为心声”“诗言志”,指的就是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了解作者的个性、文风以及所处的朝代,对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涉及的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已经学习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这对解题是有利的,考生千万不可忽略这一信息。另外,关注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极其重要,大多数时候,在诗词后面会附注释加以暗示,降低学生的赏析难度。

如陆游的《诉衷情》,人:陆游;世:南宋,抗金;知人论世,这是一位学生非常熟悉的诗人,看到作者就应该联想到他所处的特定时代——南宋,北宋被金所灭,统治者苟且偷生,偏安一隅,国破家亡,诗人陆游一心想收复失地,其忠贞爱国之情在其《示儿》中尽情展现。知人论世,通过作者及其所处的朝代,首先不难明确他是一位抗金爱国诗人。关注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诗人真的如此悠闲?胡贼已灭?静心推想,定是遭受奸臣排挤,被免官退隐。原来满怀收复河山热情的陆游却是报国无门,有志难酬,领会了注释的深层含意,词中的人物形象就比较具体丰满了,他是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2抓意象,关注环境描写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元素,是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古诗词之所以晦涩难懂,含蓄蕴藉,就是因为诗人总是将内心的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说明,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就必须抓住典型意象来探究其承载的人物情感,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在诗词中,诗人常用象征手法来含蓄地展现人物坚毅的性格、高洁的品行等,另外还常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从侧面凸显人物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

比如王冕的《墨梅》,借梅花这一意象描写了一位不向世俗献媚,孤芳自赏,独善其身的人物形象。《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松柏意象象征了孤傲正直,具有耐寒品格的人物形象。

又如分析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句是诗的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这些意象,描写了李凝居处环境的荒僻,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邻近周围亦无居住人家。因此抓住这些意象,感受其幽静、荒芜的意境,我们不难得出李凝隐士的身份。“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句是诗的颈联,是写归路所见,诗人用“桥”“野色”“石”“云根”这些意象,巧妙地借助“分”和“动”两个动词,描写李凝居处的清幽、色彩斑斓的迷人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通过自然恬淡、幽美迷人的环境渲染,我们又读懂了李凝是一位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3抓细节,关注人物描写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只要是分析人物形象,就一定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探究。古诗词人物形象的塑造由于字数的限制,不可能像其它文学作品那样刻画得那么具体形象、生动丰满。人物一举手、一投足的细微动作描写,尤其能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心理,突显其性格。心理描写则是直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从人物的思想窥探其形象。而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则更为直接传神地告诉了我们诗中人物的身份、品质和性格。

赏析马戴的《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在鉴赏这首诗的人物形象时,就要抓细节,关注人物的描写。“金带连环”的“金”字描写的是战袍的颜色,而透过这一穿着,战袍上配上金黄色腰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位雄姿英发、光彩夺目的将士形象。下面两句的“冲”“过”“卷”“劫”,这些细微的动作都极其精炼而传神,描写了将士骑着骏马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卷旗”,是避免惊动敌人,生动地写出了夜间偷袭敌人阵营的景象。“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斫”“缺”字用得好,写出了与敌人拼杀的过程,血战的场面是很激烈的。宝刀砍到缺了刃口,说明和敌人肉搏拼杀的时间很长,厮杀得非常激烈,其奋勇杀敌、一夫当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模式

任何一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规律和答题模式可循,揣摩总结平时的训练,就鉴赏古诗词人物形象而言,其一般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一个什么形象。格式一般是总体特点(两三个词语)+身份。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者、英雄、爱国诗人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首先从诗中找到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然后围绕形象的特点进行阐述(可融入表达技巧)。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思想主张、观点态度等。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篇3

海口中学 语文组 王文静

2010.4.12

一、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对这本名著相对较熟悉,因此,本文的教学立足点在于让学生对于人物形象能够有进一步的深层次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探讨与理解师徒四人形象,让学生抛开名著必然远离生活这一刻板印象,以此抛砖引玉,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形象的深度认识,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3)对人物做更人性化的理解,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上网查找资料,熟悉人物形象,做适当摘抄。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西游记》内容介绍

(二)人物形象分析

试问:在唐僧师徒四人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唐僧

①三藏答曰:“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

②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 ③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

④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

2、孙悟空

①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③“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理想英雄:敢于斗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积极乐观。凡人弱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

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3、猪八戒

①“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②“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③“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你拿了去罢。”

④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本性憨厚纯朴,呆得可爱;能吃苦,关键时刻能发挥重大作用。好吃懒做,迷恋女色,使乖弄巧,搬弄是非,贪图安逸,好占便宜。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4、沙僧

讨论: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较起来,第三位徒弟沙和尚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那么在整个故事上如果没有了沙和尚行不行?

明确:不行,因为当孙行者和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就由他陪伴师傅,如果没有了他,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了。所以沙和尚是不能缺少的一位人物。

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恩怨分明,坚持原则;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不善言辞,缺乏个性。道德的典范,是粘合剂,调和剂。

5、感悟人生

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所领悟的道理!唐 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团 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6、生活连线

春光灿烂,野芳幽香,佳木繁阴,水清沙白,游鱼细石。岸边游人往来不绝。

忽一女子呼曰:“我的钱包?抓贼!”只见一贼持包逃走,女子边喊边追,众人见状,纷纷追贼,贼见无处可逃,跳入河中,奋力挣扎。

唐僧师徒四人路经此地,见此情景,各曰:“ —————————————— ”

请写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30字左右)

要求:符合人物鲜明的个性

唐僧的慈悲为怀,心地善良;

孙悟空的敢作敢为,除恶务尽;

猪八戒的狡黠自私 ,贪图小利;

沙和尚的循规蹈矩,埋头苦干。

(五)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公开课教师稿 篇4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考察角度及设题类型

2、掌握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步骤,明确答题规范。考察角度一: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写景技巧)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

2、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4、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写景技巧)

典例分析

1、【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景象)(情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2)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3、(1)意象(景物)的作用是什么?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三、典例分析:

1、课本回顾: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1、这首词是如何写景的?

2、这首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题策略及步骤总结:

一、鉴赏景物的描写

规律总结:

1、空间顺序(远近高低、室内室外、仰视俯视、)

2、动与静

3、虚与实

4、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5、色彩 答题步骤:

一、运用了何种手法(是什么)

二、具体分析手法(为什么)

如:比喻,把„比做„ 衬托:以„衬托„,或者:„和„对比。

三、表达效果

边练边悟:【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

二、鉴赏诗歌的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罗列意象+氛围特点+思想感情(或艺术效果)

注意:①罗列意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从两方面概括,一是画面内容概括,如“月下秋景图”;二是从整体情绪特征上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力求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还不够,应尽可能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通过对()等意象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或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3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8、(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参考答案

12.(1)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拍岸,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2分,角度1分,画面1分); 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2分,角度1分,画面1分)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

这是一幅海上风雨图,气势磅礴。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维妙维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振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谢榛的“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似乎少了点儿气势,苏东坡的“天外黑风吹海立”,似乎缺了点儿动感,许浑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缺了点儿声势。也许可以这么说,将他们三人的的诗句加起来,就熔化成这两句。(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②鉴:镜子。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通过对如云般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译文】

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一片清虚

水光天色虚清,上下一体,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

【鉴赏】

张先的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此诗又名《华州西溪》。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

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

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

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

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

最后两句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 “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三、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2014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奠定了词哀婉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杪,“秒”音,树梢。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积雪残留,让人感伤,大雁和月亮都是思乡怀人的意象,通过对残雪、雁断、新月的描写,营造了孤寂冷清的氛围,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 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鉴赏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摆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沛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中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作者融情于景,全诗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1、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入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

10、(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的,给2分。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赵令畤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1、词上阕是如何写景的?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由静到动。由远及近

2、景物描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篇5

一、能力要求

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

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3、鉴赏表现手法 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 准确把握形象

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腰斩。

(2)赏析:梅具四德五福,又因风姿清峭孤高绝伦乃花中君子,文人骚客多清高自命与梅之品性暗合,故二者常相结缘。历来咏梅诗句,何止万千,自林和靖《山园小梅》后,吟咏基调已成,此后所作,多循定例,似难翻新。明初大家高青丘横跨两朝,文笔逸群才华横溢,一洗元诗纤柔侬丽之习气。此作以赋体咏梅铺陈出新独具一格,下笔飘逸绝纶,清雅超拔,实见梅之高韵,乃不可多得之佳作,实可传诵千古也。

首句破空,不同凡响。琼姿一词状极梅态。后一句反衬,疑中寓答,瑶台仙姿何以谪落江南,用意并非询疑解惑,而在于突出梅之仙灵气骨。拟梅喻仙并非高之独创,前人早有“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之句,但正犯直叙未免显呆,青丘之妙,妙在手法灵活,故而引人入胜。律诗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效用,首联破题手法如何往往奠定了全篇的基调。首联高调若此,若是寻常作手文气不继,往往难以为承,有全篇一泻千里之虞,且看大家巨匠如何承接。山中雪林下月造境得力诗笔如画且蕴意深远,山中雪喻梅之风骨,林下月喻梅之品格,雪之晶魂月之皎华与山中隐士林下玉人相得益彰,境界融洽,类比精当,风雅兼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而称其名句,试想如易境相处,何以显梅超拔之姿绝尘之气,效果一能如前否?后世曹公雪芹与冰心女士深爱此联,各自于行文中分别借鉴。

颔联两句另暗藏袁安卧雪与罗浮梦仙两典,知者一粲更得其厚处之妙,不知者也不碍欣赏其造境出尘高雅句法灵秀工巧之妙。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深谷难显峰高,窃以为律诗全篇足气雕饰,四联箭拔弩张反而只见小气刻意,以上两联之强势,颈联不妨稍收,故而“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笔调从容若闲,行有余地,正是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颈联视角转小,以小见大,进一步在细节上衬托梅的清峻形态与高洁品格。竹与梅同列岁寒三友及四君子,白石有句:“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故而诗人将竹梅并于一句中相互烘托,物虽各异,情亦无别。残香句见于放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绝世风姿不见容于浊世,漫赢得残香漠漠。诗人借放翁酒杯浇个人胸中块垒,暗有怀才不遇书非所用之伤。想豺狗当道群氓毕集,宵小蠢碌辈即成时用,而门有弃妇野有遗贤,古今同概也,何日得见《礼运大同》所托之太平盛世哉。咏物诗要求“不即不离”此亦为例也。

中两联虚实交陈,全出于诗人想像铺称,但笔法开合吞吐,匠心独运,足以师之。

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尾联回笔收束,因诗家公推南朝何逊为咏梅肇始,而诗人尾联自诩除何逊外不作第二人想,青丘才大如海,傲物之情溢于言表。“数去原无君傲世,算来唯有我知音。”文人若无傲骨,何以为天地立心?何以为生民立命?何以为往圣继绝学?何以为万世开太平?独立东风,自开自落,安处闾巷恪求其道不移大志,正是读书人本色。君不见时下文人多无傲骨,但余谄颜,如此敢笑高青丘乎?

3、《白梅》赏析《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

[赏析]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解说]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点评]描写的景物的特点: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儒道一体的思想体系以及出世和入世的生活艺术

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侮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4、《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赏析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②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③(1)作者介绍: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绿华吟榭诗草》。龚自珍为晚近文学的疏凿开山手,其词亦光怪陆离,不为前贤藩篱所限。

(2)注释:①“鹊踏枝”即“蝶恋花”。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②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春不住:春去了。③折取: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赏析: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抱负,他的外祖父段玉裁也时以“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戒教之。然而时代却无情地偏偏要陷其于至多只能做“名士”的境地,龚自珍是慨然而愤懑了。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认识,首先来自人才选拔的科举制给予他的刺激。自幼即博通多才的龚定庵,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峻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的龚自珍省悟到时世与人才之间无可调和的冲突。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样的心境中。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阳春”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何尝早早愿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痛苦的判断。“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和“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写出了“废”。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篇6

教案

教学目标: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明确地位

1、通过表格展示近三年全国卷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

三、常见设题模式

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4、分析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5、通过人物分析主题思想

四、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1)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概括出某某的主要性格特点。(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某人物形象。

2、答题方法

第一,首先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第四,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五、实战演练

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木笛》 明确: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明确: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1)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他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纪念碑前的吹奏表现出他出色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乐团录取也证明了这一点。

(2)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小结:

答题格式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品质)

总评 答题格式2: 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总评+具体解说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马兰花》 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六、作业布置

完成专题集训22的小说(1)

一、(2)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回娘家》)

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篇7

解读古典诗歌的钥匙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寻找准确理解诗歌的突破口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寻找解读古典诗歌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讨论下面五首诗,争取找到解读每一首诗的钥匙。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 狱 咏 蝉 骆宾王(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约 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经 五 丈 原 温庭筠(唐)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兵伐魏,病逝于此。

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

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后劝后主降魏。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后,总结解读古典诗歌的钥匙:

三、即时演练

早 兴 白居易(唐)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提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画堂春 秦观(北宋)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提问:(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之炼字 公开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颜色色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颜色词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PPT1.重点关照动词

2.关注修饰语(形容词为主、兼顾副词和数词)3.关注词的特殊用法(词类的活用)

副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品

对我们解题来说,光知道哪个字是最精炼传神的,仅仅是个开始。接下去的答题才是关键。下面让我们来看下昨天的作业,分值为6分。投影上有我们四个同学的典型答案。大家看看能给几分,要说得出原因。(PPT展示出)

(PPT展示的答案类型可能有①2分分析不充分情感理解错误②4分缺手法、啰嗦③5分缺通感分析将错误部分在每句后面标注出。)

这几个答案总有一些缺憾,都是不了解答题步骤造成的。根据正确答案和做题经验来概括答题要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请大家根据正确答案归纳出炼字题的答题步骤。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同桌进行交流。(3min)教师请一位同学回答,并板书。

答案: 答案: 两个字分别是“咽”、“冷”。(1分)

“咽”运用拟人手法,描述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人呜咽之声。(2分)“冷”运用通感手法,“日色”是视觉形象,“冷”是感觉,这样的描述写出了由于山林幽暗,阳光照在青松上,带给人阴冷的感觉。(2分)

两字营造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宁静淡泊的感受。(1分)(PPT炼字解题法)1.解释该字的含义;

2.指出该字的特殊用法(表现手法、活用、被动等)及效果(结合诗句描述); 3.这个字在全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简写: 1.释义

2.特殊用法及效果 3.意境或感情

四、练

在掌握答题要领以后,让我们趁热打铁,再来一题!检验下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请分析第三联中“递”“窥”两个词语的表现力。

第三联两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递”和“窥”。(1分)

①“递”运用拟人,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仿佛它也对早梅充满了爱怜之意,写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2分)

②“窥”运用拟人,将无知的禽鸟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2分)

两个字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丰韵,烘托了诗人的惊喜心情。(1分)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练习讲评,归纳总结出炼字题要关注哪些词类,是哪些?答题模式的步骤是?大家再回忆下,步骤应该是怎么样?第一步....(PPT呈现)。课堂上的练习并不够,需要课后巩固。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 篇9

薛城区舜耕中学九年级语文董雨辰

一、导入:

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诗词鉴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就诗词鉴赏进行专题复习。

二、复习授课: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要求: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过渡:基于这两点,中考命题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多媒体)

1、所选古诗词曲课内外基本各占50%,但是课外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2、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情景描述、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

3、题型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2009年的中考更加偏重对语言品析和情感把握的考查。

4、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一般占2~5分。

过渡:而中考题型大概有以下几种:(多媒体)

1、赏析古诗词中的形象、意境

2、体味古诗词的语言

3、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4、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过渡:因此,本节课我们的复习目标是:(多媒体)

掌握古诗词语言品味和诗人情感把握的答题方法,熟悉题型,学会正确规范的答题技巧。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来初探两道语言品味型的中考题:(多媒体)

一、(2009淄博)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第5题。(2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二、(2008淄博)

(一)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2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道题,3分钟以后请说说你的理解。

(提2、3名学生答题,评价)

过渡:同学们答得不错,这说明大家的知识储备还是很丰富的。那么,此类题目

我们究竟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来解答呢?(多媒体)

(多媒体)

词语赏析方法:

(1)从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方面考虑用词的精妙;一般考虑修辞手法、动词和修饰语的表达效果。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说:这首诗作为写景诗,其诗眼很显然是后两句。在后两句中“护田”“排闼

送青”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山水的有情有义,将山水写活了。

(2)结合语境,展开联想,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解说:“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写

出了景物的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和黄河的渺远无尽头;“圆”给人以温暖亲切而又苍茫的感觉

过渡:句子的赏析则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入手(多媒体)

句子赏析方法:

(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

(2)分析该句中关键词语和表现手法的表达

效果和语境作用。

如2008枣庄题《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结合本诗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请学生在2分钟之内做出答案)

解说:“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情景交融)

过渡: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复习的知识来完成学案上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时间

4分钟。

4分钟后找2、3个同学回答自己的答案

过渡:情感把握型题目相比较而言就稍有难度了,因为随着课外古诗词的考试

比率的增加,对同学们来说,掌握一定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还是先来初探题型。(多媒体)

一、(2008济宁)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一11题。

(一)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7.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6、(2009潍坊)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题。(4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要求: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首诗

找1生答题,试说依据。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首诗

找1生答题,试说依据。

过渡:以上两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快速把握情感的“五看”法。(多媒体)

快速把握情感的“五看” 法

1.看背景

2.看体裁

3.看技法

4.看意象

5.看关键词句

解说:

1、关于背景,每个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其诗歌中必然有所

反映。

2、关于体裁: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

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

往。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

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

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3、关于技法:

1、典故

2、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

4、动静结合5、虚实结合6、借景抒情

7、衬托等

4、关于意象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高洁

5、关于关键词句:

过渡: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学案上的第三题和第四题,时间4分钟。4分钟后找2名学生答题并简单评价。

过渡:看来同学们能根据已经学到的方法来进行答题了,可是明明觉得自己的答案很切题,为什么还会失分呢?因为我们能够理解语言,能够把握感情,但是答题还不够规范。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考时,古诗词鉴赏题的评改依据。(多媒体)

1、定准题点

2、找准诗眼

3、抓准主旨

4、踩准分点

5、用准词句

解说:(略)

过渡: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规范答题的技巧(多媒体)

语言品析类

【规范格式】

①采用„„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情状,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④在结构上起„„作用。⑤语言具有„„特点。⑥其他。

语言类试题涉及修辞手法,这类试题 要针对问点作答,不必面面俱到。有的是对词的鉴赏,有的是对句的鉴赏,答案须要言不烦,切忌空洞。

【答题忌语】 “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等。

情感把握类

【规范格式】

①说明情感或观点的总体特征,②具体分析这种情感或观点在诗歌中的体

现,③其他。

【相关术语】

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悲苦孤寂、旷达洒

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等。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按照规范答题的要求完成学案第五题。

时间2分钟

结语: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篇10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复习重点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例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三、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例4】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5】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例6】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7】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例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例10】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例1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第三种模式 【语言赏析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例12】望岳 杜甫 [多媒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例1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问)“深”是否可以改为“盛”?说说你的看法。

(答)“深”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之“盛”,又极好的衬托内心深重的沉痛。该后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与全诗氛围不符。【例1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例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答)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四、总结

最后,强调两点:

1、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2、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附练习巩固题(中考链接)

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a.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

b.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b.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a.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b.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b.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a.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b.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听到《折杨柳》笛曲(意思对即可)

b.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5.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望 高大雄伟

b.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意思对即可)6.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b.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a.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像奇特。(如“尽”“入”“下”“结”“怜”等,选名词如国、月、楼不给分。赏析只要说明该字的表达效果即可)b.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7.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b.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a.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b.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8.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b..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a.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b.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9.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1.从“ ”到“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2.“ ”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a.梳洗 斜晖 b.断肠

10.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晴空一鹤”这一意象表明什么?

b.这首诗为古代咏秋别具新意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哪里?

a.乐观明快豪迈高远的心境。

b.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颂秋的情意。(意近即可)

1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b.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b.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2.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b.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上一篇:陕西省省培心得体会下一篇:维新中心校2012年小继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