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2024-09-13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精选9篇)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等就业工作特色,完善就业工作体系,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确保 201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

2、开展2013届毕业生就业预订工作。年内预订率达到90%以上。实现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满意度双提高。

3、保证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迈开新步伐,力争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大力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就业推荐网络。组织人员开展毕业生推荐、就业市场建设与调研工作,立足盘锦市场,以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契机,走向全国。以学院网站为主阵地,加强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在学院网站上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开辟网上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充分调动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动全院教职员工,通过校友会、同学会等渠道,充分挖掘往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利用他们的工作关系和人脉资源,进一步扩大就业网络。

2、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学院通过网络、悬挂横幅、张贴倡议书等手段宣传基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企业注册登记、金融贷款、税收缴纳、企业运营等诸多方面许多优惠政策。

3、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我院目前还没有创业基地,对此可以借助新校区搬迁予以完善,通过创业基地让学生更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并通过创业基地,使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自己创业。

4、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军营。

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预征入伍报名工作。通过QQ群,QQ空间,电子邮箱,飞信,微薄等网络手段,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享受哪些国家优惠政策。在校园醒目位置张挂宣传标语,对全院男性毕业生发放《国家鼓励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政策五十问》,召开全体男性毕业生动员会,并主动与地方兵役部门及时沟通联系,确保征兵工作顺利完成。

5、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

大量拓展就业及实习实训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书。我院是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盘锦分市场的承办单位,作为就业分市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优势,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毕业生招聘会。在不定期举办各种小型校园专场招聘会的同时,力争举办2场大型校园招聘会。

6、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

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

位反馈的信息,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培养的人才产品“适销对路”。

筹建“毕业生就业跟踪委员会”;建立毕业生个人跟踪档案,多渠道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回访用人单位及已就业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为已就业学生提供后续服务,将就业跟踪作出实效、作出品牌。

2012年就业工作早已开展,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完成学院的就业工作任务。就业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在树立就业工作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就业率问题,更要强调的是就业质量。让每一个从盘职院走出去的学生不但能找到工作,而且要在工作环境、待遇、发展方面都要有一个新的突破。我坚信,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2012届学生就业工作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取得巨大的丰收,我们的目标是:成就学生为事业的强者。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篇2

袁贵仁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各有关部门、地方、高校协同配合,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预定目标任务, 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政策新举措集中出台, 就业指导服务迈上新台阶,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袁贵仁强调,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完成好2012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明确责任, 强化任务,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二是拓宽渠道, 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实施好“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工作、到文化产业领域就业创业, 重点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三是加强内涵建设, 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大力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 强化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四是多措并举, 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要采取优先推荐、技能培训和求职补贴等切实有效办法帮助有困难的毕业生实现就业。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六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 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高校招生就业工作计划 篇3

一、目标任务

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实名登记

地方各級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摸清就业服务需求。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各地对高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按户籍地进行层层分解,由基层平台主动联系,对回到当地求职的,掌握就业服务需求;对未回当地的,掌握就业状况并宣讲政策。

(二)提供职业指导

对实名登记的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通过向高校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求职方向;通过组织团体指导、应聘模拟训练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应聘能力。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职业指导效果。

(三)提供就业信息

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要以地级城市或省(区、市)为单位,建立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实现辖区内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使高校毕业生在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都能看到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为登记求职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制定向发布就业信息。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四)提供创业服务

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落户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对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网络创业。

(五)开展重点就业帮扶

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对残疾高校毕业生,要配合残联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落实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可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着落。按规定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

(六)组织就业见习

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对象范围,确保能够随时参加。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并拓展一批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通过多种途径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组织开展见习供需见面活动。规范见习管理,加强见习期间的跟踪指导、考核监督、安全管理,提高见习质量。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组织职业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政府补贴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八)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九)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招生就业处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标准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学校提出的“抓管理,强内涵,提质量”的工作任务,将招生就业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模块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模块

1、招生工作

1、思路:总结招生情况,落实招生奖惩方案。

2、措施:澄清招生来源,明确区域招生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对照学校招生方案,奖惩兑现,同时总结招生成果,召开招生总结大会。

模块

2、就业工作

1、思路

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做为重中之重。

2、措施

(1)、摸清学校待就业专业及人数情况,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考虑本地企业,为明年上学期将学生安置到有利于学生前途的岗位和企业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

(3)、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4)、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5)、挖掘毕业生典型、及时总结。组织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培养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总结职教成果,向社会加大宣传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模块

3、校企合作

1、思路

与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2、措施

积极与三一重工、广汽集团、威胜集团、中山纬创资通、北京唐宫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以订单培养为主线,改变办学模式,加大实训投入,完善考核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模块

4、顶岗实习

1、思路

为了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实用技能,及时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2、措施

在巩固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信息库,开辟有利于学生实习的新基地,特别是本地实习基地。

3、完善顶岗实习制度,签订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三方责任和义务,真正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三、主要工作行事历

20**年下学期招生就业处行事历

时间

主要工作(活动)

九月份

1、新生报到编班,处室工作计划制定。

2、二年级电子检测计算机主板维修C341C342班去威胜集团定岗实习

3、招生区域人数摸底。

4、纬创资通领导来校洽谈电子专业办班事宜。

5、与北京唐宫集团联系酒店管理联合办班事宜。

十月份

1、招生经费结算。

2、招生总结座谈会。

3、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

4、专访广汽菲亚特、威胜集团了解学生定岗实习情况。

十一月份

1、优秀毕业生创业成才报告。

2、对二年级就业学生就业意向摸底。

3、整理处室资料。

4、专访企业。

十二月份

1、了解企业用人招聘信息,考察用人单位,寻求合作伙伴,为明年上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及优质安置学生做准备。

2、就业班学生职业指导。

元月份

1、专访企业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力度。

2、统计就业学生人数,联系就业单位。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5

周慕尧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xx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周慕尧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取得新发展。

会议透露,XX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XX年总体就业率为86.7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13%,本科生就业率为92.58%,专科生就业率为81.59%。

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XX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12.9%;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54.4%;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32.7%。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54.8%。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XX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高校毕业生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沪创业或去外省市工作的办法,推动人才柔性流动。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的延伸内容:什么是工作总结,如何写工作总结?及写作要点?

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来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工作总结分为部门总结,个人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6

1.就业再就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6.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4.15万人的114.8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7.65万人的12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15万人的1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

2.就业培训。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5.9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8万人的123%;实施(20xx年度加油站工作总结)创业培训1.4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1.162万人的120%;就业训练中心实施培训7.3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6万人的159%。

3.社区就业和小额贷款。各类就业型企业累计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3.4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96万人的116.6%

,其中社区就业实体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2.8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82万人的157%。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共计699笔,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329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670笔,发放贷款1604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29笔,发放贷款3725万元。

4.失业保险。五年累计征收失业保险费24796万元,完成省、市累计目标任务20xx0万元的123.06%;失业保险累计新增扩面76514万人,完成省累计目标任务49000万人的156.15%。

5.劳务输出。就业部门累计组织劳务输出4.5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3.25万人的140%。

(二)主要工作成效

1.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使得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此间,我市出台了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局等22个部门促进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涉及就业资金、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创业促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重点群体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几十个文件,形成了一系列强大的政策支撑体系,为促进我市就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城乡一体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形成。五年来,我市拥有市区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8个,市区县人力资源市场7个,拥有正式职工和借聘用人员150多人。县级以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十五”期末的284个,增加到当前的91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从485人,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村一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有540多个,每个村至少有1人从事相关工作。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分中心,从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建立14个。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与此同时,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也初步形成。就业服务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服务对象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乡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体。

3.职业培训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一是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相关文件从培训的开展、补贴的申报、培训过程监督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二是培训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以市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区县就业训练中心、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企业、院校为一体的职业培训网络。三是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建立自贡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从单纯理论培训到结合动手能力培训实现了一个崭新的突破,后与自贡市惠民培训学校合并建设。实训基地已经完成一、二期建设,在我市知名院校、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区县就业局等12个单位建立了实训分基地,具有酒店管理、智能楼宇、现代形象设计等9个实训专业,年实训能力达5000人。建立运行以来,已培训、实训各类人员7000多人。四是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送培训到乡镇、将培训与招商引资结合、开展异地培训、开展创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方便培训对象为出发点,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援助制度得到不断强化。一是完善了就业援助政策。出台了自贡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通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免费职介、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二是逐渐形成了就业援助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市区县局分别设立了就业援助服务窗口,基层所、站直接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服务。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援助服务。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市区县通过协调机关事业单位“腾岗”,认定企业保洁、绿化服务性岗位,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城市公共服务岗位等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政府实施岗位补贴。

5.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化得到长足发展。“”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并初见成效,走在全省前 列。一是建成了较为规范的中心数据机房,数据传输网络基本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网全覆盖。二是组织开发了《劳动99三版》本地化业务软件,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险的有关业务相继实现联网办公,各类业务数据信息达40余万条,基本具备数据交换中心功能。三是开通政务内网电子协同办公系统和互联网oa系统,实现非涉密条

件下的无纸化办公新模式。四是开通《自贡就业服务网》,建立网上人力资源市场。

6.失业保险促就业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完善市级统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失业保险市级统和资金管理,实现了全市统收统支、统一调剂、统一管理。二是规范了失业保险工作程序。实现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发放及基金财务合法性、有效性、规范性、完整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三是建立了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失业保险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四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对19户企业、16483人次进行了社保补贴,受益面达25086人,补贴金额526.43万元。五是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参与配合了28户市属企业、16户区县属企业改制工作,为改制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服务。经市政府批准,对改制失业保险欠费挂账上亿元。六是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新增接收档案13128卷,提供查询、关系转移等档案服务9984人次。七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五年来,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614473人次,发放金额22350万元;征收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11359万元,发放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待遇15984人次,发放金额11205万元。

8.创业促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建立了推动创业的部门。为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市局设立了创业指导科,指导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创业促就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出台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小额贷款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意见等推动创业工作的文件。三是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助推创业。建成70个充分就业社区、1个充分就业街镇,有11个社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通过辖区优势推动创业。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园。为以点带面推动创业工作,在大安建成全省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园将获得土地使用、小额贷款、减免行政收费、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社保补贴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此后,各区县也都建立了工业园,积极吸纳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五是营造创业氛围。邀请全国有名的创业明星为下岗失业人员现身说法,举办“盐都十大杰出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暨百万创业信贷扶持行动”、“青春创业就业万人大讲堂”、“青春创业20位风云人物风采展”、“青春创业百岗见习行动”等“青春创业在自贡”五大主题活动,推起创业热潮。

9.机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班子建设。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班子带队伍、以队伍促发展。近几年来,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班子中以“不争分工、不分彼此、不争功劳”的理念推动全市就业事业的发展。二是抓组织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人员结构和历史状况,结合业务工作需要,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中层干部的内部交流和提拔,先后轮岗交流了8名中层干部,提拔了5个正科级、4个副科级干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调动了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抓制度建设。近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强化机关建设的各种制度,如再就业补贴内部监督制度、信访制度、公文制度、办公室制度等规范性制度,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以机制约束人。四是抓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提升队伍凝聚力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职工道德情操和修养,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组织职工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市局全体职工开展拓展培训、工间广播体操,市区县局集体开展“两法一规定”知识竞赛,“我为就业添光彩”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组织全系统职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加强应对金融危机,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五是抓廉政建设。实行了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加强全局廉政教育,施行公开透明办公,杜绝违纪行为。通过狠抓机关建设,就业局机关及就业系统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增强了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系统联动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活动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对我局参与的城镇就业状态的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省局领导亲自到场,并作重要指示;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挤出宝贵的春节休息时间为活动助威;市、区县、街道(乡镇)以及社区从事就业工作同志放弃春节假期,统一投入到活动当中。省局领导在参加授牌仪式时指出,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开了全省的先河,对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开展,对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领导在参加异地培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局以发展的眼光,到外地进行培训实训,这在四川省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尝试。等等,在这里无法一一例举。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和鼓励,我市的就业工作才得以顺利的推进。

2.心系民众、勇于创新、以点带面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

“”期间,我市实现了全省“八个率先”。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率先在全省建立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把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率先在全省打造村一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为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有效落实,率先在全省创建充分就业街镇;为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就业与招商和区域经济互动;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率先在全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有形无形“两手抓”的机制;为了激发因金融危机返乡民工参与就业的热情,率先在全省开展返乡民工迎春大型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率先在全省建立返乡民工创业(孵化)园;为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工异地培训。这些工作当中,有五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就业创新工作和亮点工作。把群众满意做为就业服务工作的宗旨,把创新工作做为拉动整体工作的引擎。

构建高校校内就业工作体系研究 篇7

关键词:高校,校内,就业工作,体系构建

教育部在2007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提出了构建“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1] 的高校校内就业工作体系的要求, 就是强调除了强化政府的职能以外, 还要从高校的角度通过多层面的系统性的有效工作,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 促进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促使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良性循环。

一、高校校内就业工作体系各层面的职能

1.领导主抓。

即高校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要求

一是领导“负总责”, 即高校党政领导对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 对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所承担的重要责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关乎千百万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 关乎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也关乎每个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党和国家的重托、社会的重托、学子和家长的重托、学校师生员工的重托。可见, 领导主抓就业, 不仅是工作责任, 更是政治责任。因此, 领导“负总责”主要体现为国家社会责任的明确赋予和使命主体的自觉承接。

二是领导“总负责”, 即高校领导在所属单位行使职权、发挥职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总体部署、总体协调、总体落实。

——领导总负责, 应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定期分析就业形势、就业状况、影响因素, 提出应对举措, 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毕业生就业指数列入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干部任期目标, 一级一级抓, 一级抓一级。

——领导总负责, 应紧紧抓住“两个目标”的实现: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符合[2] , 这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前提, 是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再一方面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这是确保人才质量的关键, 是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其二是就业质量目标。就业质量目标是融就业率、就业层次、就业流向、经济报酬于一体的综合指标。应建立科学的测量体系和方法, 以就业质量指数来检验高校办学的实际成果。

——领导总负责, 应做到“三个真正到位”:一是就业指导真正到位。通过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采取多种咨询方式, 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提供理论依据和个性指导。二是就业服务真正到位。构建就业工作网络、就业市场, 使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咨询迅速及时,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就业双选活动正常开展, 就业手续及时办理。三是就业信息反馈真正到位。将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 及时反馈到招生、培养各环节, 从而对专业布局、招生结构、培养方式的调整产生能动作用。

2.中心统筹。即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职能确定及作用发挥的要求

——统筹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合理安排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教育, 进行课程、教材、师资建设;发挥校内与校外专家的互补作用, 教学活动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的交叉作用, 职业心理倾向测评与素质拓展、优势积累意识强化的融合作用;分年级、分阶段以课程、讲座、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 实现就业教育与指导的全程化。

——统筹学校、社会资源。建立与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校友信息库”、“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库”等, 制定校院发掘、维护与管理、运用社会资源系统的具体办法;分层次建立“就业创业专家咨询委员会”, 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担任就业、创业顾问, 密切高校与地方人才服务中心、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联系, 充分发挥其在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职场走势中的预告预报作用及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统筹校内外市场体系构建。协调各方举办校园综合性人才市场、按学科群组织的分类市场, 定期举办供需见面会 (如周末市场) 、与用人单位共同举办专场招聘会;协调院系举办的供需见面活动, 促进资源共享, 实现效益最大化。主动加强与地方人才中心的联系, 积极举办联合人才市场等等。

——统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集中人力、物力开发网络求职服务功能, 拓展网上人才市场, 实现网上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网上就业资源的共享、网上就业咨询、查询、求职、远程面试以及就业签约, 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减少毕业生求职劳顿及经济、精神负担。

——统筹就业指导人员培训。根据就业指导业务专业化、专家化要求, 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培训, 促使他们经过系统的学习进修, 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 取得职业指导和生涯辅导资质, 加快就业指导队伍专家化进程, 从而不断提高指导工作整体水平。

——统筹就业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制定就业工作规范与规程, 加强学校、院系就业工作的衔接、协调与统一;及时通报就业进展情况, 做好整体有序推进与局部重点推进工作;加强面上的调研工作, 提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

3.院 (系) 为主。即院 (系) 组织在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责任要求

——建立主导意识, 保持竞争优势。一是强化领先意识。一所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度、为社会的认可度主要取决于其整体或某些学科专业的领先水平。这种领先, 一方面取决于学科领军人物的崛起、学科梯队的结构和科研领先实力。再一方面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领先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尽管是一所高职院校, 但其“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及其科技转化水平使其名扬海内外, 其中包括毕业生作为新科技的载体, 其就业与学校的科技成果转让同步进行, 大受企业欢迎。二要彰显特色。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寻求独特的发展空间和模式, 使各院 (系) 的专业、学科在竞争中具有自己的制高点和旺盛的生命力。办学特色与所在区域经济产业特色相连, 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连, 与学校历史传承相连, 与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相连。三要形成差异性。高校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取决于整体实力竞争中所形成的同质优势, 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各自因培养理念、层次、方向、方式等不同所形成的差异性优势。高校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之外, 更在于培养方式的差异, 即理论与实践、专业与通识、单一与复合、知识与能力、智力与非智力等结合的程度、方法与形式。

——明确主体功能, 发挥整合作用。在新的形势下, 需要不断强化院 (系) 的“双重主体”作用。一要强化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改变传统观念中院 (系) 只是教学单位、只行使教学职能, 只重视专业教育的片面认识, 以及计划经济模式下院 (系) “只管培养不管去向”的陈旧思想。树立教书与育人并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培养与输送并重的思想。在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等, 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方式与途径;二要强化毕业生就业责任主体、运作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创业能力的培养, 指导毕业生合理定位, 适时就位;加强毕业生求职训练, 开展模拟洽谈活动, 提高毕业生求职应对、应变能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举办毕业生双选洽谈活动, 指导学生参与网上人才市场,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机会;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 加强双向交流, 构建多种形式的培养、输送机制等等。

——采取主动措施, 实现需求互动。建立灵敏的需求信息传感系统, 根据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不同特点, 谋划学科专业的构成, 确定培养规格、数量, 实现学科建设与学生就业的共赢;主动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 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求, 及时调整课程结构, 实现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步;主动加强所属专业生存价值的研究与测定, 加强新兴产业发展预测和信息收集, 加强专业建设自查评估, 积极申报新专业, 改造或淘汰落伍专业, 实现市场导向与质量导向的统一。

4.全员参与。即广大教职工在人才培养及输出过程中的作用要求

——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宣传发动工作。毕业生就业反映办学水平和质量, 办学水平和质量影响毕业生就业。从根本上讲, 合格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 每一个教职工都负有天经地义的职责。同时, 毕业生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检验学校整体工作质量水平的标尺, 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也直接关系每一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这是基本常识, 关键是要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这种意识并达成共识, 进而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建立参照系, 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在教职工中树立典型、宣传事迹、表扬先进、推广经验等方式, 使更多的人立足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着眼于学生生涯发展和素质的拓展, 致力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热心做毕业生求职的“参谋”、“红娘”, 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浓厚的参与氛围, 以达到扩大参与面, 提高参与水平之目的。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特别要发挥与生产、科研、实习单位联系密切的教职工作用, 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全员参与”重在做“加法”, 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不是简单化的摊派任务、下指标。

二、加强机制构建, 促进高校校内就业工作体系有效运行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方法、制度、激励和制约手段等诸要素之间以及就业目标与其它相关目标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及方式。只有对就业工作机制进行同步构建, 才能保证就业工作体系健康运行, 发挥应有的效能。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主要有:

1.就业目标机制。

即通过建立就业工作管理目标, 在高校各层级建立就业工作“目标链”, 形成和强化就业工作导向的机制。首先应确立科学的就业指数。一方面指标内涵应具有其规定性和可比性, 使其真实反映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要求, 切实防止指标体系自身发生偏差;再一方面指标完成情况应得到真实、准确反映, 要通过确认机制、剔除机制的作用, 切实防止指标成为可以操控的“数字游戏”。其次, 应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 就业工作目标通过科学论证后应层层分解、落实到位。既明确组织职能, 又明确领导职责;既作为目标任务下达, 又体现工作导向要求。

2.就业考评机制。

即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考核、评价, 从而对就业及相关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机制。一要建立考评制度。定期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度、实绩及影响因素, 找准问题的症结, 采取应对措施。二要形成通报制度, 通过高校自身及主管部门、社会评价机构进行常态性的考评, 定期发布考评信息, 提高社会和高校内部各个层级的知晓度。从宏观的角度看, 就业工作考评并不能改变现实存在的大学毕业生总量的供求矛盾, 但从某一具体的高校看, 考评确实能够对专业设置、人才结构发挥积极的优化作用, 对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发挥促进作用。三要发挥考评信息的反馈作用。通过就业工作考评及时反映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强化高校干部教师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 引导广大教职工关注毕业生就业, 致力合格人才培养, 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

3.就业联动机制。

即在就业目标管理和科学考评的基础上, 对考评结果加以分析, 对引发此结果的源头加以追溯, 对横向与纵向的相关要素加以调节、制衡, 使就业工作得以保持健康可持续运行的机制。实践中应建立预警制度。对于考评结果中出现的明显低于合理水平的专业应列入警示范围;对于反复出现上述情况的专业、院 (系) 给予提醒, 并提供相关参数分析, 为其进行专业改造、调整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应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招生规模、经费分配等紧密挂钩, 对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应给予大力扶持, 反之, 则应实行缩减甚至淘汰, 变单纯的“学科导向”、“资源导向”为“需求导向”、“市场导向”, 变单纯的利益取向为和谐取向;应通过机制中相互依存关系的梳理, 使毕业生就业指数, 能够迅速反应、反馈到高校的整个机体之中, 使其能够作出积极呼应, 使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形成良性互动。

4.就业激励机制。

即根据责任主体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作为及其取得的实绩给予其正激励或者负激励的机制。既要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表彰其所作贡献, 也要对少数或个别工作不力、在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消极、无为或造成严重失误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鞭策, 直至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周济.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24) .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就业工作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22-01

一、就业指导要全面及时

考虑到就业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尽早开展,若太晚开展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过许多就业良机。

具体来说就业指导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应该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规划和统计;第二步对相关行业就业的社会背景向学生做出分析;第三步对学生进行就业动员,告诉其“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最好能邀请到一些名师学者或者就业成功人士来为学生开展数次讲座,可以更为详细深入地向学生解析就业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能更有感召力地调动起学生的就业兴趣和压力。在学校设置专业的就业答疑机构或者在基层二级学院设置专门的就业答疑老师,以便随时解答学生的就业疑问,有助于学生尽快明确就业方向,尽快走向就业实践。

二、常规就业要高度重视

常规就业在就业统计当中无疑占据重要地位,首要原因在于其稳定性,例如考研、考编都属于常规就业。其次,常规就业相对来说在待遇方面也对学生有较好的保障。第三,常规就业能给一所高校带来良好的办学声誉,是高校发展升级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常规就业率成为了整个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考研动员宜早不宜迟。大学生从大二开始随着环境的适应,专业的深入,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目标,那么便可以开展考研的引导教育。比如组织大二学生参加考研经验交流会,听取他人考研成功的经验,同时引导学生熟悉考研的流程,明确自己考研的需求和方向。大三开始便可组织学生参加考研培训班,同时强化考研所需的各课程学习。第二,考编工作指导要细致全面。考编一般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编。公务员考编涉及到的知识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要尽早明确目标,尽早接触了解公务员考试的流程和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组织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或者至少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给学生开展讲座。事业单位考编与公务员考试相类似,但是要学生更多地具备一些专业知识。比如考中小学教师,那么学生就有必要提前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并获取中学教师资格。同时,学生还要提前准备面试讲课的技巧,练好三字一画。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对有意向考事业单位的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三、就业跟踪要落实责任

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就要开启就业跟踪工作,此时学生没有了课程学习任务,并且以应届生身份已经可以开始在社会上谋取职业了。如何尽快且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决定这一所高校就业统计的质量。首先,在大三下学期放假前应召开基层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向学生强调就业的重要性,并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发放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推荐表。在会上向学生明确就业的流程,签订了协议或者合同一定要及时交一份回学校。此时不强调,大四期间学生基本都在校外,许多人难以及时联系上,无法获得其就业数据,就会对就业统计数据不利。其次,在大三下学期放假前落实就业指导老师负责制。可以安排论文指导老师或者班主任来负责一定数量学生的就业工作,以便及时跟踪学生的就业动态,并及时回收学生的就业信息,甚至可以为学生更好地提供就业帮助。第三,大四上学期前统一建立毕业生QQ群或者微信群,通过电子信息途径,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和须知,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并对学生的就业困惑进行答疑。

四、就业统计要精确可靠

就业统计最重要的就是要准确,并要有依有据。首先,务必要有盖有用人单位印章的纸质协议或者合同材料,且必须含有用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姓名、单位电话、单位地址等信息。其次,要逐一核对学生交回的就业信息,以防有一些学生为了应付学校而自编一些虚假的用人单位信息。要核对用人单位的9位组织机构代码是否正确,同时打电话到该单位确认情况。第三,确认信息无误后,再仔细地把数据输入就业管理系统,同时做好备份并发放给每位就业指导老师,让其及时掌握其所负责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以便及时地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就业服务要耐心细致

一般到了6月份,就业统计工作便会截止,但是就业工作还没有完成,后续的就业工作完成如何才决定着整个就业工作的成败。因此,后期的就业工作需要格外地细致和耐心。首先是报到证改派和就业信息更改工作。考编制原因需更改就业信息时,需学生提供录取通知、现单位调档函、原报到证和原就业协议书。非编制单位变动原因要更改就业信息时,需提供当地人事机构的调档函、原报到证以及原就业协议书,方能办理报到证改派工作。其次是各类毕业生材料寄发工作。毕业生一般在6月份会提前离校,而相关毕业材料则一般要6月底7月初才能完成,因此要求高校要做好毕业生材料的寄发工作。首先要趁学生在校时,统计好全体同学的寄信地址和联系人方式,并制作成表格。其次,要在各班安排好就业联络的学生干部,在需要时由该学生负责和本班相关同学联系。第三,涉及到要寄发的材料有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报到证等等,每次寄发完成务必留下寄送记录,若有人代领则务必要签字作证,因为材料的重要性务必要厘清责任关系。第三是相关证明材料的办理工作。一些学生因为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需提供学习成绩表、在校期间思想政治表现证明,一些学生因为考编制也需要提供思想政治表现证明,那么就要求高校在暑假期间还要安排专业负责这些材料的办理工作。成绩表务必要用统一格式打印,且加盖单位行政公章,由指导老师审核签字方能生效。思想政治材料必須格式符合规范,内容严谨诚实,并加盖单位党组织公章。

招生就业办2012学年工作计划 篇9

2012学年工作计划

招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命运前途,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只有切实抓紧抓好学生“进出口”管理,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才能使我校2012招生就业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因此,招就处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确保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一)按照以往惯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校长挂帅,招就处牵头,其它科室共同参与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召开招生工作启动大会,将招生工作全面展开。由校委会领导配备中层领导组成包县区小组,招生任务分配至每一位教职工,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营造招生工作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工作氛围。

加强招生队伍的建设,在全校范围内选拨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有招生经验的教职工,以他们为点,带动一个一个小范围的工作面的形成,向社会扩展招生工作,进一步发展团队优势,使招生工作有效进行。

(二)根据招生任务的分配状况,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充分利用招生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把招生工作作为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加强招生宣传,是保证新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建立长效宣传机制。要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广泛宣传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向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详细的招生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适龄青年就读我校,要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和就业形势,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学校沟通,邀请生源学校领导来校参观、联谊,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与生源学校的情感沟通和工作交流,进行深度合作,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已经就业和创业的学生在各生源学校进行现身说法,保证生源主渠道控制在学校层面上,形成生源学校的学生作为生源主体,其他学校学生作为生源必要的补充的格局。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同时,要采取奖励、减免费用等有效的办法,吸引好的生源,多招好学生。

三、拓宽思路,敢于践行,创新招生模式

自去年九月以来,我校就改变了以往单纯秋季招生的传统观念,定位于全年招生。因此,也将春季招生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时期,招就处要抓住年后三、四月份进行小规模宣传。尽量把这个时期的生源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探索联合办学的新思路,按照学校的设想,积极推动和长治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法工作。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方向的扩张,提升招生工作的竞争力。

好的专业设置是吸引生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好的专业是学生好的出路的基础。今年,招就处计划在原有三个中专设置的基础上,增强专业设置力度,对现有其它几个专业进行调整,把社会需求量最大,最紧迫的,企业急需的技术型专业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并且将这些专业全部申报成中专,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

四、实施就业指导,确保就业质量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心态、准备定位、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就业不如创业、找饭碗不如造饭碗”的就业观。要把就业指导“关口”前移,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对他们的就业岗位,就业去向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指导,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聘请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指导,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聘请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和用人单位的合作,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建立较为稳定的就业基地关系,以企业进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实现毕业生有效就业,促进就业质量、就业率的不断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对各用人单位的考察制度,拒绝虚假招工行为,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不规范的就业现象,尽可能做到对口就业或相近就业。要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成才成长,想法设法了解学生就业后的情况,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劳动态度、工资待遇、权利保障、是否适应岗位等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特设优秀学生就业奖励基金,完善就业奖励制度,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就业积极性,真正实现“实

习预就业”,逐步巩固学生的常年就业率和稳定性,让他们真正能就业,愿意就业,好就业。

我们深感做好学校招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改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建立招生、教学、就业三者统筹协调、良性互助的机制,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不断开创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争取在新的学年为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招就处

上一篇: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管理下一篇:项目部安康杯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