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讲座稿

2024-09-10

民族团结讲座稿(精选4篇)

民族团结讲座稿 篇1

第一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东西宽约5000公里,南北长约5500多公里,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同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56个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的新关系,为了祖国的解放,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祖国的历史,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祖国的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而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边界线最长的省区。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多民族地区,现有47个民族,居住时间较长的有13个民族,即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新疆,为新疆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新疆处于西北边陲的战略要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实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权利的完全平等。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历史长短、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都应一律平等,决不允许任何民族依仗某种优势享有特权。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结成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民族平等是实

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民族团结,因为民族团结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实现。另一方面,民族团结的实现,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间平等关系的发展。各民族只有通过团结互助,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才能在经济、文化上逐渐缩小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最终圆满地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我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

二、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民族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全国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巩固边防,有利于全面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新疆,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自治区安定团结,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得好。自治区就呈现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自治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和各项工作就能蓬勃发展;否则,政局不稳定,社会混乱,经济崩溃。所以说民族团结是稳定大局的关键。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民族团结,以反对国外反动势力的渗透和国内极少数人的分裂活动,把新疆建设成为保卫边疆的坚强堡垒。

民族平等真正实现了,民族团结就能巩固,就能更加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边疆的热情和责任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既需要国家雄厚物力、财力的支援,也需要汉族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帮助;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少数民族的积极支持和参加,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搞好汉族同各少数民族的团结,而且还要搞好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族人民取长补短、同心协力,才能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共同繁荣,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1、“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族人民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这是党中央在1981年7月提出的很快得到全国各族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和欢迎,迅速为大家所接受。“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决心和意志,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还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客观事实,也是我们正确解决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和重要条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就离不开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奋斗和通力合作。在搞好全国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经济发展格局,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因此,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重要条件。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得好:“离不开的羊会被狼吃掉。”在新疆,在全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宜合不宜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已被历 史反复证明了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培育起来的团结友谊,继承和发扬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传统美德,使“三个离不开”思想代代相传,使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得到发展,把自治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3、必须在实际行动上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既然“三个离不开”思想对民族团结,对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际行动中牢固树立这样的观点:

第一、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的关键。民族团结越增强,社会的稳定就越巩固,各项建设事业就能迅速发展,各族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反之,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也就什么都搞不成。

第二、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新疆的政治、经济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的千秋大业。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同时要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表彰活动,表扬先进,树立典型,逐步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风气,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努力做到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第三,教育学生要坚定地与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动言行,打击他们的反动气焰。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因为这两种民族主义是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背道而驰的,也是违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

第二节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一、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影响

民族的风俗习惯,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生育、待客、文娱活动、节日、丧葬、禁忌等方面。根据古历史文献解释:由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

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只要还存在民族差别,反映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的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人类与动物分离之初,赤露身体、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当初原始人类的共同习俗。氏族制度出现以后,才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以及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不同的风俗习惯,代代沿袭,形成传统。当民族共同体形成时,这些风俗习惯经过筛选,有的被继承下来,有的逐渐被淘汰。因此,民族风俗习惯是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密切联系。如:居住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蒙古、哈萨克等族,他门衣着多为皮毛或棉的;而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傣、黎等习惯穿短袖长衣或短裙。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经济条件和经济特点有密切关系。如,从事畜牧业的蒙古、哈萨克族,因放牧流动性大,喜欢居住毡房和牦帐房,习惯食肉、喝奶茶。这就是由游牧生活和畜牧业经济特点决定的。旧社会,有些少数民族广种薄收、刀耕火种的习惯,是生产力水平地下、社会经济落后的反映。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和本民族的历史遭遇、社会斗争也有密切联系。如彝族、白族的“火把节”是反映反抗压迫和关心生产的节日。汉族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傣族的“泼水节”是反映战胜邪恶,对英雄人物崇敬的。有的是对人寿年丰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有的是对民族灾难、民族耻辱往事的回忆和铭记,或对生活中美好与丑恶事物的歌颂和鄙弃等等。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宗教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有的民族风俗习惯直接来源于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禁忌、丧葬上的习俗,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则来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影响。例如,藏族通行的“天葬”,就是人死后其灵魂升天的宗教思想的反映。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民族有不吃猪肉的禁忌。本来,不养猪不吃猪肉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游牧民的古老的生活习惯,后来变为伊斯兰教规,使它带上了宗教的色彩。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吃猪肉就成为这些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而不完全是对宗教的虔诚和遵守教规的表现了。现在,许多人不信教,但仍不吃猪肉。由此可见,宗教信仰活动与民族风俗习惯是有密切联系的,它一经形成民族风俗就与宗教有区别了,我们不要把二者混淆起来。至于念经、拜佛、祈祷、弥撒、礼拜、封斋等等都属于宗教活动,但肉孜节、古尔邦节虽来源于宗教,但长期以来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就不能视为宗教活动了。还有起名、割礼、领结婚证后念“尼卡”,给亡人赞礼、送葬和敬“乃孜尔”等也有宗教色彩,但现已成为民族的风俗习惯。因此,自愿参加上述活动是允许的,不要视为参加宗教活动。

综上所述,民族风俗习惯反映生产和经济生活,表现民族历史,体现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历史传统怀有亲切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同一民族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和民族感情的一种表现和反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同一个民族的人,尽管居住千里之外,一旦相见,看到是穿戴本民族服饰的人,就倍感亲切,这说明民族风俗习惯蕴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共同心理感情,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整个民族所共有,在整个民族中流行,渗透于这个民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全民性、社会性的特点。风俗习惯往往成为一种行为、道德规范,有的还成为全民族的“族规”,具有相当的约束力。本民族对它只能遵守,不得违反,这就是它社会性的特点。

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既然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种反映,那么它也会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样产生重大影响。当民族风俗习惯适应社会发展时,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对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起促进的作用,推动历史进步。如:蒙古族中延续一千多年历史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会上有体育、歌舞和集市贸易活动。反之,当民族风俗习惯不适应社会发展时,这种影响则是消极的,对民族政治和经济文化生活发展起阻碍作用。如:有些民族在婚姻方面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妇女生孩子要到室外分娩;有些民族有男不插秧,女不犁田的陋习。这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对生产发展、民族进步都是不利的。所以都由这些民族自己逐步进行了改革。

民族风俗习惯在各民族的感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为强烈的敏感性。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民族往往以自己的风俗习惯是否受到尊重来衡量和处理其他民族的关系。他们把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看成是对自己民族的尊重,因而持友好和欢迎的态度;相反,在自己的风俗习惯受到歧视、干涉和破环时,他们就会看成是对自己民族的侮辱和损害,其结果,小则引起反感,造成隔阂,重则引起民族矛盾、民族纠纷。

由此可见,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影响在不同社会制度中表现得更为鲜明。在民族压迫制度下,由于反动统 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风俗习惯采取不平等的政策和歧视侮辱的政策,因此给民族关系带来的只是猜疑、隔阂、对立、分裂和仇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彻底消灭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第一次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尊重。在民族问题上不仅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恶劣影响,更重要的是给这种关系增添了崭新的内容,从而使民族关系进入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阶段。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偏见、民族隔阂并没有完全消除。出于种种原因,有些人还会做出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还在利用这些问题挑起民族纠纷,骚动反汉排汉。国际敌对势力明目张胆地支持我国内部的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加紧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利用民族问题打开缺口,是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切不可认为是生活小事而漠然处之。

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个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早在1938年时就指出:“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禁止任何对他们带侮辱性与轻视性的语言、文字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

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红军在长征中快要进入甘肃泾源县回族聚居区时,曾发出通知,不准把用猪肉做的食品带入回族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回民支队专门请阿訇宰牲畜。现在政府规定,对禁猪民族的肉食要单宰、单储、单运、单售,不得与其他肉食混杂,供应他们的糕点也是用此办法。国务院还规定了民族节日的放假制度。因为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的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就是从民族平等团结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为风俗习惯不同,而予以歧视和侮辱。任何一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也要由那个民族的干部和群众自己决定,不能由别的民族或个人去干涉或包办代替。另外,也不能用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去衡量别的民族和要求别的民族,更不能以个人主观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任何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会刺激或伤害民族感情。因此我们对待民族风俗习惯不能随意开玩笑,不能强迫少数民族不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不能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禁忌。只有这样来全面认识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才能不断改善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对民族风俗习惯,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即不能把它看成是完美无缺的,一概加以肯定,也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完全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族习惯,根据它对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身心健康影响的好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是优良健康的,如许多民族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摔跤、射箭、赛马、赛龙舟等体育活动,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组织规模宏大的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繁荣经济等等,二是一般的,如饮食是好、服饰装束、交流礼仪等方面的风俗习惯,三是陈规陋俗,如“赶琵琶鬼”,“生产忌日”、一夫多妻等。第一种类型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对民族的进步发展有积极作用,并且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也得到国家的 鼓励和照顾,应予提倡、发扬并不断赋予新的内容。第二种类型对社会主义事业,对民族的发展繁荣,虽无积极作用,但也无害,一般可听其自然。个人自动改的,也不干涉,自愿坚持的也不歧视,有困难的予以照顾。第三种类型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不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于民族团结,一方面要在本民族人民觉悟提高的基础上,有本民族人民自觉地进行革除,党和政府对此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积极宣传教育,启发引导,帮助该民族尽快革除那些陈规陋习。整个国家不改革,没有出路,各个民族不改革开放,也不可能发展进步。只有不断地对落后的风俗习惯进行改革,才能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新风尚得到发扬光大。

三、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常言道:“入境先问俗”。新疆原有13个民族,现有47个民族,少数民族956万人,占全区人口的62.42%。在新疆熟悉少数民族特别是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尔、塔塔尔、乌兹别克、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处理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是十分重要的。现择要介绍如下:

(一)饮食

饮食是各民族生活的一部分。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都是禁猪的民族。他们忌讳养猪,不吃猪肉,还禁食驴肉、狗肉和死亡的畜肉,禁食动物的血。蒙古、锡伯、达斡尔族除羊血外,其它动物血也不食。塔吉克族和一部分回族禁食马肉。

少数民族特别重视饮水水源的清洁卫生。因此不得在水渠、水池、水井、涝坝等水源附近修猪圈、厕所、澡堂、火化厂等有碍卫生的设施。不要在水渠、水池、涝坝附近洗衣服,更不得洗杂碎。不要在涝坝内游泳、洗澡,不要把脏水倒入水渠、水池或涝坝内。在民族杂居地区和民族杂居院落,不要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涝坝内打水,要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进自己的桶盆内。总之,杜绝一切引起水源污染的行为。

(二)节庆

除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外,各民族还有一些自己的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定,在封斋一月期满时开斋,即为肉孜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宰杀生畜祭祀“真主”,在肉孜节70天后举行。这两个节日来源于宗教,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成为民族的节日。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食物,互相拜节,以示祝贺。按照习惯,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维吾尔、哈萨克民族则注重古尔邦节,蒙古族、锡伯族和汉族一样都过春节。

(三)文体活动

新疆各民族能歌善舞,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凡过节日、喜庆、集会时,常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麦西莱普”:是维吾尔族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多在农闲时举行,一般有几个人发起,邀请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集中在一起唱歌,跳舞及作各种游戏。摔跤:就是角力,新疆少数民族都爱好这种体育活动并有独特的摔跤形式。赛马:多有十几岁的青少年参加。刁羊:是哈萨克族庆祝大喜事或欢迎贵宾时举行的体育活动。刁羊由主持人拿出一只山羊,割下羊头,然后由参加刁羊的人飞马夺羊,夺得者即为优胜。“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喜爱的文体活动,也是青年男女借助表演骑术来传递爱情的一种方式。射箭:是蒙古族、锡伯族喜爱和擅长的传统体育活动。

(四)丧葬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进行土葬。人死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 到挖好的墓地(麻札)入葬。不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不要帮助抬尸体,埋葬时不要去墓地观看。但可以参加追悼会或去死者家里进行慰问。人死后的第7天、40天和一周年,死者家属要举行悼念和敬“乃孜尔”(请人吃饭、念经、)仪式。

(五)礼仪

新疆各民族都很重视文明礼貌,非常热情好客,交谈时忌讳擤鼻涕、打哈欠、放屁。

(六)如何在少数民族家里做客

新疆少数民族有许多风俗习惯,我们到少数民族家中做客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到少数民族家里做客时,衣冠要整齐、干净。夏天做客时,不要穿短裤背心和光脚拖鞋,否则被主人认为是不礼貌。另外发式和面容也要修饰一下,女同志不要披头散发,男同志的胡子要刮干净,这不仅是自身文明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言谈和举止要文明,特别是不要在主人家里放屁、擤鼻子和吐痰。这是少数民族最反感的。进门时,一定要让年纪大的先进去。入席时,应让年纪大的做在正中或首席。在少数民族家里做的位置也有讲究,一般不要自己乱坐,特别不要坐在别人床上,最好听从主人安排。到哈萨克毡房里,不要坐床,可以做椅子、凳或铺的毡子上。坐在上面要盘腿或跪着坐,不要把两腿伸直,更不要把脚底朝别人。

到少数民族家里,不要带它们禁忌的东西。如进哈萨克族家中或毡房,不要带马鞭子。进满族家里,不要带狗皮帽子不要穿用狗皮做的大衣。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家里,不要带猪肉或用猪肉做的食品。

新疆少数民族都非常好客,来了客人他们非常高兴。一般都用各种食品或饭菜来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应讲究文明。在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在吃肉吃菜时,不要满盘子乱选乱挑,在吃馕或油饼、馓子时,不要整个拿在手里啃,而要掰开后在吃。主人敬酒时,无论什么情况,应先把酒杯接下来,向主人表示谢意,不能喝可以呷一口,向主人说明情况,把酒杯还给主人。客人的餐具中最好不要剩下食物,也不要把食物乱扔在地上。饭后餐具未收拾,客人不要急于离开。饭前后必须洗手,洗手后不要乱甩,要用手巾擦干,防止水点溅在别人身上。

维吾尔、回、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只有青年妇女在家,外人不要进去,对新婚夫妇的房子也不要随意闯进去。见到门上挂红布条子,这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就不要进去。

遇到少数民族家请客,一般要准备些礼物。由于民族不同,习俗各异,带的礼品也不尽一样。如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家做客,一般可带方块糖、冰糖、砖茶、水果糖。清真饼干点心和瓜果之类的东西。如遇到“乃孜尔”(祭事),则可带少量的方块糖、砖茶等。如遇到“托依”(喜事)则可带花布和绸缎等。送礼时,一般由女性交给女主人,男主人是不接受礼品的。如到蒙古家里做客,除了带些饼干、糖果之外,最好带上一两瓶酒。第一次进哈萨克毡房时,也要带些礼品。一般可带些茶叶和糖果,茶叶交给女主人,水果糖可以直接分给他们的孩子。

到少数民家里做客时间,除了有约定的时间之外,一般是下午或傍晚去为好。在信仰伊斯兰教民族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时,最好节日的第一天不要去,去拜访时,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客人往来多,主人较忙,以每家作十分钟为宜。

熟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加以尊重,就能增进民族之间的感情,从而使民族团结得到加强。思考题: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三个离不开”思想?为什么说“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

3、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二章 党和国家关于宗教的基本政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

一、什么是宗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由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上帝、神、佛、真主或别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形式,来错误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是人们头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它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是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特别是一些现代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有比较完备的表现形式,如宗教经典、宗教组织、宗教仪式、宗教活动场所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存的,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极其愚昧无知,不懂得科学知识,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转,春夏秋冬的变换,风雨雷电的产生等)不能理解,对自然灾难(如洪水、风暴、地震、猛兽、瘟疫等)无法抗拒,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现象(如梦境、幻觉、生老病死的)无法说明原因,感到神秘和恐惧,认为每一种自然现象背后一定有一种主宰的神,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并加以崇拜,这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观念。因此,最初的宗教可以说主要是一种自然压迫的产物。原始人的宗教信仰,根源于自然力的压迫,是对人类和自然界做出歪曲解释的结果。

在阶级社会里,反动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有意扶植和利用宗教,把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便人为地巩固和加深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所以,在阶级社会里,剥削制度、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存在,是宗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根源。宗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一部分人中的影响将会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基本消灭。但是,因为人们思想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旧社会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以及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还需要长久的奋斗过程;还因为某些严重的天灾人祸所带来的种种困苦,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摆脱;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一部分人中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还会长期存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和其他历史现象一样,并不是永恒的东西,它将不可避免地会消亡。但是,宗教消亡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当社会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灭了私有观念,消灭了城乡、工农、脑体差别,人们的思想水平极大地提高,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社会和自然界已不是压迫人们的异已力量,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在一切客观条件具备之时,宗教才会自行消亡。

二、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原理,科学地阐明了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以信仰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形式来错误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它是一种颠倒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宗教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社会作用的表现也不相同。在阶级社会里,宗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列宁曾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宗教对劳动人民来说,是精神麻醉剂;对剥削阶级来说则是麻醉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宗教教导劳动人民放弃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以幻想代替现实,安于忍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带来的苦难,放弃斗争,把幸福的憧憬寄托在来世。宗教在精神上的麻醉作用,也正表现在这里。第二、宗教在历史上通常是剥削阶级控制和利用的工具。因为宗教能够为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作辩解。一切宗教都宣称世界是神创造的,神主宰一切。而剥削阶级统治人民时,总是说自己是“奉天承运”“君权神授”,宣扬自己的特权受之于天,劳动人民被压迫的地位和处境定之于命,一切皆由神安排。谁要起来造反,谁就犯了“逆天大罪”。宗教还公开宣扬怯懦、自卑、自甘屈辱、顺从驯服,这样做人,死后灵魂便能升天堂。相反,如果犯上作乱,死后灵魂便要下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这种说教,对维持剥削阶级的统治是极其有利的。

第三、近代以来,宗教曾是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一种精神武器,是文化侵略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就通过 东正教会在中国建立侵略据点。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美、英等国的传教士中不少人为侵略中国或搜集情报,或出谋划策,充当爪牙。他们还要帝国主义开办学校来征服人心。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西方基督教会在我国办有20所大学,300多所中学,5000多所小学,在这些学校里,对学生实行奴化教育,灌输崇洋媚外思想,培养效忠帝国主义的奴才。

第四、宗教阻挠科学事业的发展。宗教和科学是根本对立的。宗教的传播,必然要阻碍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都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直到他死那年才出版;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在修道院的监狱中被监禁了24年;意大利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西班牙教会从1481年至1808年中先后判决34万人为“异端”,用火刑烧死约32000多人。

第五、对宗教要坚持唯物史观,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宗教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总的来说,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起了阻碍作用和麻痹作用,这是宗教的本质和主导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某个阶段或一定范围内也曾起过积极作用。早期的宗教教义,有谴责邪恶、鼓励行善、赞美和平、安宁等内容。在社会道德方面,宗教关于不盗窃、不淫乱、不杀人、不诬陷等戒律,客观上起到了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安宁的作用。在文化艺术方面,宗教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给人类文化遗产留下了珍奇。我国历史上有些农民起义就利用过宗教,如东汉的黄巾起义、北宋的方腊起义、清代的太平天国起义等。欧洲中世纪,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起义也曾利用过基督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革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宗教不再是剥削阶级利用的工具;已经摆脱了外国宗教势力的控制;已经废除了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宗教活动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与制约;宗教人士大多数是爱国的,是拥护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些正是我国现在宗教的特点,也是同阶级社会里宗教的重大区别。但这决不是说宗教的麻痹作用不存在了,宗教是“鸦片”的观点过时了。应该看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本质上是保守的消极的。宗教观念有它稳固性,这种意识形态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

三、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

1、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邪教的“教”并不是指宗教的“教”,而是特指一类邪教的说教、邪恶的势力。邪教组织不同于正常的宗教组织,它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人心,发展和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以拯救人类为幌子,散布迷信邪说;都有一个自称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作为信徒顶礼膜拜的偶像;都是以秘密结社的组织形式控制信众;都不择手段地敛取钱财。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取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是邪教组织的六大特征。

古今中外,所有的邪教组织都打着宗教的旗号,但邪教与宗教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中的神、人是有别的,再有权威,再德高望重的教职人员(僧侣、主教、神父、牧师、阿訇、道长等)也不得自称为神;邪教主却自称为神。基督教信奉“上帝”、佛教信奉“佛祖”、伊斯兰教信奉“安拉”、道教信奉“太上老君”等等,他们的教职人员,称为“神的仆人”,不是神的本身或神的化身。邪教的教主则自封为“神”、“主”、“天皇”,他们集神权于一身,扮演着“救世主”、“主宰世界”的角色。

宗教活动是在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内公开举行的,而邪教则经常进行隐蔽的活动。

僧侣在寺庙中公开讲经,主教、神父在天主教堂中公开布道,教民在教堂公开举行教务活动,这些都是人们所常见的。而各种邪教均有其严密的组织结构,采取诡秘的联系方式,开展诡秘的非法活动,其内容不易为外人所知晓。参加该组织的人往往是许进不许出,一旦知道其内容的信徒想脱离该组织,就会受到威胁、恐吓,甚至遭到绑架或谋杀。

宗教主张与社会相适应,而邪教则反人类、反社会。

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善行”等,都力求呼应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而邪教则使用欺骗,恐怖的手段,对抗政府,敌对社会,残害生命等。如奥姆真理教企图建立以“奥姆佛法”为基础的“自治国家”。他们拥有兵工厂,生产武器,研制“沙林”毒气,并制造了震撼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宗教不允许教职人员骗财敛财,而邪教教主则大肆掠夺别人的财产据为己有。

美国“上帝之子”会教主伯格要求信徒“将所有的财富和爱奉献给上帝”,日本“统一教会”以看手相等为手段,大搞所谓“灵感商法,”骗取信徒钱财,仅1992年就强行募捐2600起,金额达70多亿日元。

宗教有自己的典籍和教义,邪教的所谓教义都是危言耸听的歪理邪说。

基督教劝人博爱,宽容,忍耐;佛教教人慈悲为怀,宽大能容;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吉庆等。而邪教的教义则颠倒是非,以“邪”为上。他们大肆宣扬世界末日的来临,鼓吹他们就是“救世主”。如“奥姆真理教”的教义,就宣扬“世界末日”和“世界最终战争”,鼓吹教主麻原彰幌是救世主。

综观当今世界邪教,都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恐怖 之源。“邪”到极至,教主不惜牺牲教徒生命,制造集体自杀或绑架,爆炸事件,其残忍、疯狂之举令世界震惊。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世界10人以上邪教自杀事件超过27起。如1993年美国“大卫教”教主考什雷纵火集体自焚,86人葬身火海;1997年38名美国“天堂之门”教徒,与教主一起自杀;2000年3月,乌干达“恢复上帝十戒运动”邪教组织530多名教徒集体自焚等。

由此可见,邪教既不是宗教组织,也表示宗教派别,是一个与社会、与人民大众为敌的邪教组织,各种邪教都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政府、反社会的本质。因此,邪教是附在社会肌体上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毒瘤”。

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法轮功”与邪教共性同根,具有邪教的一切性质和特征。它宣扬“末世论”,大搞教主崇拜,实行精神控制,编造歪理邪说,大肆敛取钱财,从事诡秘活动。它不仅直接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法轮功”的头目李洪志自称“与佛祖同日诞生”,吹嘘自己是“佛祖转世”。宣扬“地球末日论”、“地球爆炸论”等,编造“消业说”。以“真、善、忍”做幌子,用健身、治病来引诱人,用“地球爆炸”等来恐吓人。大量出版书籍、画像、音像制品、练功服、徽章等“法论功”系列产品,骗取练习者的钱财。组织策划危害社会的行动,非法集会、游行、围攻学校、报社、电视台、政府机关等。在李洪志的鼓动下,为求“圆满”、“升天”,许多“法轮功”痴迷者走上杀人和自杀的道路。迄今为止,据有关部门统计,因痴迷“法轮功”歪理邪说,自杀和拒医拒药致死的已超过1600多人。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政府依法取缔了“法轮功”邪教组织,并对其邪教活动予以坚决打击。

2、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人们往往把宗教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从认识论上讲,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虚幻和歪曲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的有神论观念,但封建迷信不属于宗教范围,不能把宗教与封建迷信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一种世界观。各种宗教如我国的五大宗教,一般都有自己的经典、教义、教规、戒律,这是宗教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表现。而封建迷信,如占卦、算命、扶乩、驱鬼治病、阴阳风水等,始终不过是一种庸俗、低劣、粗陋不堪的骗人伎俩。

各种宗教都有依法成立的组织和团体,有比较规范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都有明确的身份。而封建迷信总的来说是散漫的、无组织的、分散的、个别活动的。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神汉、巫婆,其目的就是为了诈骗钱财。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封建迷信始终是一种腐朽没落的东西,是一种社会公害,它妖言惑众、扰乱人心、破坏社会生产、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1998年初广东某镇,一座40米长的桥梁被当地丘姓人炸毁了,原因竟是一位风 水先生说这座桥破坏了该宗族的风水,致使该宗族的人多年无人当家发财。

前几年,河南某县曾刮起一阵乱建寺庙之风。25个乡镇中,有庙的占23个;600个行政村,建庙的达259个,6个乡60%以上的村有庙,其中一个乡含23个自然村,竟村村有庙。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而且毁坏了大片的山林和良田。

江西某村一位乡医标榜自己为“神医”,利用人们缺乏医学知识及迷信心态,多次投毒,并制造出“人瘟”的说法,然后予以救治,从中渔利,结果造成6人死亡,160余人次中毒的恶性事件。

对于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图财害命、危害社会的活动,必须坚决予以取缔,依法惩制。但对于群众中的一般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则要批评、教育和制止,并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逐渐消除

封建迷信对他们的影响。

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

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进行无神论教育,是整个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

是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中华是历史赋予的光荣

任务。我们青少年应当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无神论思想武装头脑,树

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

生,从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第二节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一、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数信仰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一般有以下五个基本特点。第一、长期性。

我国宗教状况虽然起了重大变化,但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并未完全消失,宗教仍将长期存在。宗教有它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只有当共产主义已经实现,社会和自然再不成为压迫人们的异已力量的时候,宗教才可能走向消亡。而在这以前,宗教的长期存在是必不可免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宗教从产生到消亡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构成了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

第二、群众性。

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传到中国以后,都经历了深刻的“中国化”过程,并有了各自众多的信徒,加上中国固有的道教以及某些少数民族信奉的其他宗教,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共有几千万人。新疆的各种宗教教徒,占到新疆全部人口的60%左右。在教徒中间,几乎包括了各个社会层次的国家公民。因此,在我国,尤其在新疆,宗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问题无疑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问题。第三、民族性。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宗教,有的过去还是全民信徒。宗教影响深入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到民族的心理素质。宗教问题常常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宗教的民族性不容忽视。第四、复杂性。

宗教虽然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信仰问题,但它又往往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涉及到群众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以及经济文化生活领域,情况十分复杂。再者,宗教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宗教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宗教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宗教的教义、教规、礼仪、组织各不相同,思想体系纷繁庞杂,就是同一宗教内,也因历史和社会原因,而形成不同的教派,以致不同的宗教和教派之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都增加了宗教的复杂性。第五、国际性。

宗教是一种国际现象,宗教信仰不受国籍和民族的限制。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数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现在,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基督教、天主教构成了他们的基本的宗教信仰,影响到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反面。正因如此,世界范围内的种种政治斗争,也往往是在宗教的旗号下进行的。当前,国外某些敌对势力利用“泛伊斯兰主义”的思想体系,对我们新疆进行渗透,破坏新疆的民族团结,煽动新疆同祖国大家庭的分裂就是证明。这也是我们在对待宗教的国际性时的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课题。

二、新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宗教的传播和汇聚之地。古代盛行于世界的许多宗教都相继传进新疆。

伊斯兰教,在我国旧称“回教”、“清真教”等,是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神教。“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即信仰真主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信奉《古兰经》是真主“启示”的经典;信奉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真主的“前定”并信“死而复活”、“末日审判”等。

伊斯兰教创立不久就传入我国。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10世纪中期,喀什是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中心。到13世纪,伊斯兰教逐渐传入阿克苏、库车、焉耆、伊犁等地区。15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占据优势。15世纪末又在哈密地区占据了重要地位。于是,伊斯兰教在新疆广为传播开来,扩及全疆。

新疆还有喇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萨满教的多种宗教。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为最多。新疆现在信仰伊斯兰教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人口约800多万,占新疆总人口的60.7%。

佛教在新疆流传最久,长达2000多年,至今为新疆蒙古族、藏族所信奉。在汉族、满族、锡伯族中也有少数人信奉。蒙古族信奉的佛教叫喇嘛教,有藏传佛教,它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支派。佛教于公元前6至5世纪产生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公元前1世纪中叶,佛教沿“丝绸之路”南道经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首先传入于阗,后又从中亚沿北道传入喀什。以后,佛教沿南北两道继续东传,且末、若羌、莎车、叶城、阿克苏、库车、吐鲁番、哈密等地相继兴起了佛教。从公元7世纪起,除高昌等少数地区外新疆佛教开始趋于衰落。

东正教是新疆俄罗斯族信奉的宗教。东正教的传教士最初进入新疆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初。基督教、天主教在新疆目前主要有少数汉族人信奉。在新疆历史上还曾经流传过祆教(又称拜火教)、摩尼教,现已绝迹,信奉萨满教的人也很少。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信仰自由和基本精神

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即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 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这就是说,不论信教不信教,不论信仰什么宗教,也不论何时信教或不信教,都有自由,都受到法律保护。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对宗教信仰的基本政策。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根据我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客观实际情况制订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性政策。它有利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指出:“根据信仰自由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歧视”。建国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历届宪法中相继用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以下基本精神: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要求宗教信徒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只是要求他们不得进行反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宣传,要求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和干预教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自由选择的个人私事。党和国家制定这一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但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来说,宗教信仰不是个人的私事。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普通公民而言,而不是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说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只能是无神论者,而不能是宗教信徒。

第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完整的,包括信教和不信教都有自由。任何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如同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样,都是侵犯公民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违法的。在信教群众占多数的地方,尤其需要特别注意这一原则。

第四、法律保护宗教信徒的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但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活动,不属于宗教信仰自由范围。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不适用于利用宗教进行非法、违法犯罪活动的分子。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自由选择的个人私事。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一切宗教都绝不允许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入教、出家或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恢复已被废除的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私人擅自开办经文学校或经文班;绝不允许借宣讲“圣战史”挑拨民族关系与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关系,煽动宗教狂热;绝不允许利用宗教进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为这些问题已经不是宗教信仰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已经超出了公民个人私事的范围。

(二)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1、是根据宗教发展规律制定的。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同时,我们又是辩证唯物论者,懂得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一规律,宗教在社会主义时 期还将长期存在。我们共产党人正是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宗教发展规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避免犯主观随意性的错误。

2、是由宗教信仰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宗教信仰问题是思想领域的问题,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说服教育,不能强迫命令,只能正面引导,不能禁止或打击,只能采取民主的方法,不能采取粗暴的方法,更不能采取“专政”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人们在实践中去认识真理,逐步地使群众自觉地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是由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我国各族人民,不论信教的还是不信教的,都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而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只是在思想信仰上有着差异。这个差异比起他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来说是次要的。只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能团结广大的信教群众,使他们同其他人民群众一道,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4、是由中国宗教的国际性特点和影响所决定的。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许多国家会地区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发展,宗教界的对外联系必然增多。因此,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团结,增进彼此相互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无神论者的宣传教育

无神论是指否定一切宗教信仰和鬼神迷信的学说,是一种否定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上帝圣灵存在的哲学。它同有神论是根本对立的。无神论的基本前提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和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除了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之外,还要培养他们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培养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从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必须坚持无神论,摒弃有神论。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把无神论教育同科学普及教育结合起来,把无神论教育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武装他们的头脑,将他们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青年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避免误入宗教的迷途。

首先,青年学生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自觉抵制宗教的影响。

其次,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使自己逐步掌握正确观察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无神论战胜有神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再次,青年学生要坚持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保护自己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党的宗教政策一再强调,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允许宗教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强迫或劝诱青少年入教学经的行为,是与党的这一政策相违背的,也是违反我国宪法的。各族青年学生应该坚持执行党宗教的政策,特别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要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放弃在学校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权力。

宣传无神论是符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坚持辩证唯物论,反 对唯心论,宣传无神论,批判有神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不过,在宣传无神论时不要到宗教活动场所去进行,也不要在信教群众中直接发动有神无神的辩论,宣传上也不要用刺激性的语言伤害信教者的感情,应该注意宣传无神论的政策界限。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新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政局稳定,经济建设成败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才能顺利解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战略任务。这也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在新疆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神圣职责,在完成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战略任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思考题:

1、什么是宗教?宗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民族团结讲座稿 篇2

---新疆民族团结模范人物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主持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要向大家介绍四位民族团结模范人物。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位老奶奶她叫阿里帕·阿力马洪。她是十九个孩子的母亲,现在我们一起看一段关于她的短片。(播放视频)

从短片中我们认识了这位有爱心的维吾尔族奶奶。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阿里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里帕就用破棉絮(xu)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学、中学,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从1963年收养吐尔达洪3兄弟到1994年子女们成家立业,历经整整32年。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shan)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在我家里,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位叔叔他叫艾尼·居买尔。我给大家讲一讲他见义勇为的故事:

2005年4月2日22时30分,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王丽与同学分开后,正准备乘公交车回家。突然,一只手伸进了她的口袋。王丽意识到有人偷她的钱包,立即回过头大声喊道:“你想干啥?” 但这名男子面对王丽的喝斥,恶狠狠地说:“咋了?”这时,旁边4个男子围了上来,开始拉扯王丽的衣服,并再次将手伸进她的口袋。在众目睽睽的公共场所,扒窃竟变成了公开抢劫,本来就有些胆小的王丽被吓哭了。

正在王丽不知所措的时候,从喀什来乌鲁木齐打工的19岁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尼·居买尔三兄弟正好路经此地。艾尼·居买尔三兄弟看到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一位姑娘的呼救声传了出来。三兄弟立刻跑了过去,冲进人群,拉开了正在与王丽撕扯的小偷。小偷狠狠地对艾尼·居买尔大喊着:“让开,不要多管闲事!”说着又向王丽走去。艾尼·居买尔一把将王丽拉到自己身后,用身躯护着王丽,他对小偷说:“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你的妹妹?汉族?”小偷愣住了。

艾尼·居买尔是维吾尔族,而王丽是汉族,并且艾尼是路过此地,他们并不认识。“你是维族,她是汉族,怎么可能是你妹妹,放开,走你的路!”歹徒用凶恶的目光瞪着艾尼兄弟。“放手!她就是我妹妹。”说着,艾尼三兄弟拉着王丽就走。就在这时,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突然抽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刺向艾尼·居买尔的背部。艾尼觉

得一个凉凉的东西扎进自己的体内,眼前顿时一片漆黑,倒在了血泊中„艾尼的二哥吐尔逊江见刺伤了弟弟的歹徒想逃跑,他立即冲上前去,一把抓住歹徒的衣领,在在场群众的协助下,将歹徒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血不停地从艾尼·居买尔的身上涌出来,衣服顿时被鲜血浸透了,大哥买买提·艾力背起艾尼·居买尔赶往医院。艾尼·居买尔被送进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诊断,艾尼·居买尔的肺部被刺破,失血1800毫升,如果再晚送来几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医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艾尼三兄弟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病房里每天都有前来看望他们的各族市民。短短十几天,人们为艾尼·居买尔捐款近7万元。艾尼·居买尔正义凛然的一句“住手!她是我妹妹!”掀起人们心灵深处对英雄的崇敬

艾尼·居买尔的事迹感动了新疆,也感动了中国。在获得自治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之后,艾尼·居买尔又荣获了“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并于2006年6月入选“2005感动新疆十大人物”,2007年9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维吾尔族大叔他叫阿里木江·哈力克,他被大家称为“草根慈善家”。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认识了这位热心的大叔。【2001年,阿里木江·哈力克来到贵州毕节,以烤羊肉串为生。他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把500元交到了毕节地区妇联救助贫困女生的“春蕾计划”项目的帮扶对象,原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的新生赵敏手中。2003

年冬天,阿里木江遇到了患上了肾病综合症的周勇,他马上打电话到报社,呼吁爱心援助,并表示自己将第一个捐款。在他的爱心感召下,该校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爱心捐赠,为周勇募捐了1万多元医疗费。之后,贵阳的一家肾病专科医院免费为周勇提供治疗。2007年8月,他购买了100个崭新的书包,送到毕节市长春堡镇干堰塘村小学贫困学生手中,他还给大方县理化乡理化小学的孩子们送了一批文具,并向该小学捐赠了5000元助学金。

2006年,他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助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如今,“阿里木助学金”已经发放到第5年,100名贫困生受助,但这个建立在“烤羊肉串”上的特殊助学金,带来的社会意义却非同一般。2007年,他又在贵州大学设立了每年1万元(同样是该校匹配5000元)的“阿里木助学金”。

2010年“4•14”玉树地震后第四天,阿里木江背了旅行包直奔玉树,跑到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掏钱买了上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并与子弟兵一起为灾民搭建帐篷,运送物资。在那里奋战了十余天后,他让当地同胞和部队官兵由衷的敬佩,个个对这个新疆维吾尔族兄弟翘大拇指。据了解,汶川大地震、贵州雪灾后,阿里木江踊跃捐款救灾。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索性背上锅碗瓢盆赶赴青海,从西宁采购了几千块钱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顾高原反应,拿着身份证和退伍证,成了二炮部队救灾前线一名“编外”战士,奋战了十余天。雅安地震后,阿里木带着与新疆两家爱心企业共同援助灾区的2000个馕、3000件方便食品及饮用水等物资,从乌鲁木齐飞赴四川,支援受灾

群众。】

阿里木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授予“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他的家乡新疆和静县成立了“阿里木江·哈力克民族团结一家亲助学基金”。新疆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了《“阿里木江精神”大家谈》栏目。他获得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自治区“外出务工模范”荣誉称号,当选第二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07年贵州都市十大人物、贵州省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及2011感动中国人物。

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伟大,以一名普通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的身份演绎了人间大爱,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的骄傲。

最后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捐肾救人的新疆姑娘王燕娜的故事。2007年3月,新疆昌吉市第四中学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检查出患有急性肾衰,须立即做换肾手术。毛兰江是家里的独生子,家中所有直系亲属的生理指标均不符合换肾标准,高额的透析费用使这个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同年9月,王燕娜偶然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毛兰江病情的报道后,主动来到毛兰江就医的新疆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了解情况,并与毛兰江家人见面。当看到17岁的毛兰江生命危在旦夕时,她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够尽己之力,来挽救这个维吾尔族弟兄的生命医院对王燕娜和毛兰江作了生化数据的配型检查,结果一个汉族姑娘和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他们 的16项配型全部吻合。

据医生介绍,这种几率在医学上只有十万分之一。但非亲属肾移植需要法定程序,在她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医院经慎重考虑,否决了王燕娜的请求。王燕娜没有想到无偿捐肾程序如此复杂,但捐肾的决心已定。2008年1月,王燕娜说服父亲陪同她来到医院,医院经过认真研究,同意王燕娜为毛兰江无偿捐肾。2008年3月,手术做得非常成功,毛兰江的父亲和母亲热泪盈眶并心疼地说:“我们已经把娜娜当作女儿了,毛兰江又多了一个汉族姐姐。”此次手术也成为新疆医学史上第一例不同民族之间无偿捐献肾脏的手术。

王燕娜从小就很懂事,上小学六年级时就曾用父母给的100元零花钱为贫困居民买煤。上初中时,她利用闲暇时间在市红十字会所属的敬老院照顾过5名孤寡老人。2008年,王燕娜成为新疆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她勤奋好学,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她的带动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在班级和学校中已蔚然成风。

王燕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道德模范、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青团员,乌鲁木齐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主持稿 篇3

主持人江倩黄科: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各族同胞手拉手,一起来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主题班会。

主持人江倩:首先我们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来观看我们八年级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主持人黄科:民族团结的内容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请欣赏由米合热伊;阿迪力江和赵琳祖等带来的《民族团结》朗诵

主持人江倩:朗诵给我们的感受很深啊!每当我们轻轻打开地图时。第一眼看到了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草原。

主持人黄科:他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让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家庭而感到自豪吧!

主持人江倩: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民族的内容吧!那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吧,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则:

1、一共三组,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一名汉族同学。

2、一个人做动作或说与答案无关的话,一个人猜。

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说出答案的字或词给该小组扣分

主持人江倩:选好的组请举手,站在这边,先第一组、开始计时一分钟。第二组、开始计时一分钟。第三组、开始计时一分钟。(记分员:麦和巴)

主持人黄科:哪一组分最多,()掌声鼓励。

主持人江倩: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同学谈感受)主持人江倩:经过了激烈的游戏比赛,我们也知道了一些其他的民族,56个民族是一家,那么就请欣赏由艾孜买提、李春等同学带来的《大中国》

主持人黄科:感谢几位同学带来的歌曲。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等语言)

主持人江倩:黄科,你看,今天的班会课使我们都获益不少,不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了解又有多深呢?

主持人黄科:从古到今,少数民族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出许多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阿里木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请听由邢晓燕带给大家的阿里木的感人事迹:

主持人江倩:同学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有很多民族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你听了阿里木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谈感想)

主持人黄科:正是看到了阿里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28日亲笔批示:“我为之动容!我顶阿里木一票!”这个批示,不仅仅是感动我们,他感动了所有同胞。

主持人江倩: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收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正准备展现出来。那就让我们大家看看他们准备的手抄报吧!

主持人黄科: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我为拥有这样一个班集体而感到自豪!看啊,那边来了一群团结的猴子,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主持人江倩:请欣赏全体男生带来的哑剧《团结就是力量》

主持人江倩:他们的表演出色么?是啊!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团结可以战胜一切,我们班的男士们是那么的团结,我们再一次为他们鼓掌吧!

主持人黄科: 谢谢你们的掌声,我坚信我们班也是一个非常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大家说,是么?

主持人江倩:黄科你会民族舞么?

主持人黄科:不会。

主持人江倩:我也不会,那我们就跟他们学学民族舞吧!

主持人黄科:下面由艾孜买提、古丽米热等同学带来的“民族舞互动”,汉族同学想上的都上,不要错过学习的好机会啊!大家都主动点(拉人上)

主持人江倩:大家学会了没有啊?那没有学会的,下去抽时间我们要多向他们请教。主持人黄科:快看啊!有两个人向我走来了,请看由江倩,赵琳祖,古丽其克热带来的小品“竞选村长”

主持人黄科:他们表演的精彩么?

主持人江倩:让我们一起先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传话。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则:1.共三组,每组出两名维族同学六名汉族同学;2.排头和结尾是维族同学,中间站汉族同学,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传,每组传三句维语话,看哪一组猜的又快有对。

3.猜对的加10分,猜错扣10分

主持人黄科:我们跟着他们学一遍吧!

主持人江倩:民族组合在一起是力量,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器官,那么不同人的器官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由黄科、李春带来的不同人的器官组合在一起的双簧“傻子卖鸡蛋”,看看他的声音和他的动作能不能团结在一起。

主持人江倩:怎么样,不同人的器官组合在一起团结么?

主持人黄科:时间过得真快啊!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即将接近尾声了。

主持人江倩:现在请班主任老师对本次主题班会做小结。

主持人黄科:感谢班主任对我们的评价,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做得更好。同学们,请全体起立,最后让我们一起高歌《爱我中华》,在这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班会课。

主持人江倩,黄科:相聚今天,让我们的心一起飞翔、展望明朝,让我们的胸怀更加博大,我们向往着和平正如同我们期待着和谐,民族团结是我们前进的基石更是我们向上的开始,就让我们在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引领下团结一心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从今天起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帮扶、人与人之间互相感恩,让我们共同凝造出美好的家园,因为和谐中国不再是梦。

弘扬民族精神讲座稿之 篇4

——弘扬民族精神讲座稿

李云华

同学们!你还记得那首震撼人心的《国歌》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每每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怀疑这不是歌声,对!这不是歌声,不是歌声!这是咆哮,是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呐喊,是四万万生命在呐喊:我们不愿做奴隶!这是爆炸,是团结的力量在爆炸: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赵一曼、杨靖宇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我们是“不愿做奴隶”的民族,我们是“万众一心”的民族,我们是敢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我们是能够“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民族。正因为是这样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屈服,而且毅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国歌》就是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前进的号角。

在硝烟弥漫的时候,《国歌》曾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回答。而今,国泰民安,春光明媚,你也许会说,何必再唱《国歌》,迎接什么挑战呢?何必造成一种危机感呢?是的!现在你也许看不到刀光火影,又哪来生死存亡?但是,不知你是否看到无声的战场,无形的战线?中华民族仍处于最危险的时候!苏美的强大、英法的先进、德意的发达、日本的崛起,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奋起应战!我们不能忘记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我们的先辈在最危险的时候,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而今,我们在危险的时候,就要向先辈那样,毅然接受挑战,毅然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业,不自叹、不自哀,发愤图强,贡献一切。

中华民族能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将取决于我们能否继承并光大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炮火前进”的团结精神、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只有如此,我们的中国才能以强大的姿态迈入世界先进之列。拥有世界上最有才干的人民和丰富天然资源的中国,才会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家!

前进,不甘落后的人们!

前进,迎接挑战的人们!

前进,为了中华的强大!

承 继 传 统 美 德

——弘扬民族精神讲座稿 谢东梅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一.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 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二.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 子。“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 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三.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六.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当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远不是以上六个方面可以概括的。

不是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牛爱学

当春风吹绿万树柳枝,当小燕呢喃重返旧巢时,我们总会想起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身居高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只是用自己极为平凡的言行做好本职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国家、集体的安危荣辱,关爱着他人的幸福和健康,这个人就是雷锋!每当提起他的名字,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就会荡起绿色的波澜。是什么让“雷锋”两个字如不朽的丰碑人人敬仰?是什么让雷锋的故事记入课本,代代传颂?这就是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几经沧桑,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也摆脱了短缺与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古人云:“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富足的物质生活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时代不再需要雷锋精神?我们也不再需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了呢?我们不难看到,当今的社会风气隐含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由于金钱影响、利益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淡化,缺乏爱心、自私自利也不再是个别现象,但我要说,雷锋精神永不可或缺,不论是什么时代,雷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时代也永远呼唤着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讲文明、讲正气、讲道德、讲纪律的生动体现。学习雷锋重要的不是效仿雷锋当年如何节衣缩食,舍己为人,而是要学习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学习他“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般冷酷”。雷锋精神是当今青年做“四有”新人的具体体现。凡是立志于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都应该向雷锋学习。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雷锋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向乔安山那样的学习雷锋标兵。牛玉儒、任长霞等等都是新时期雷锋式的优秀共产党员。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雷锋精神已漂洋过海,倍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熟知和敬仰,成为不少国家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成为理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事实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没有国界的局限,更没有时代的局限,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实践的诺言,正因为如此,雷锋精神才显得那么可贵,那么令人敬仰。我们可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自觉地以雷锋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生活中实践着雷锋精神,从而使它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新文化的缔造者,我们不但要继承雷锋精神,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地创新、发扬雷锋精神。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雷锋精神就是照鉴自我的一面镜子,是为人处事的一面旗帜。对照这面镜子,我看到了无数个奋战在铁路运输生产一线上的“雷锋”的身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雷锋的故事。春运、暑运、“黄金周”他们舍小家团圆换大家团聚,困难自己承担,方便留给他人;列车上,他们热情工作忘我付出,为汗流浃背的旅客端上一杯温热的香茗,为孤身乘车的老人加上一床御寒的小被,为呱呱待哺的婴孩送上一瓶香甜的牛奶。所谓“心底无私田地宽”,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昆客人,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就让我们 以雷锋精神来净化我们的心灵,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春光无限,我们的社会就会其乐融融。

关于开展“弘扬民族精神”讲座的通知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配合政教处的工作,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讲座活动,旨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讲座将于9月16日在阶梯教室进行,届时请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及时入场听取讲座。

初头朗中学政教处

上一篇:我的青春里有你们作文800字下一篇:2015年“三种人安规”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