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2024-05-26

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共10篇)

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篇1

发表时间:2004-8-5 10:41:13 点击 94 次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日趋成熟与规范。目前,世界上医疗保险主要有四种典型模式。

全民保险模式:加拿大

该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直接管理医疗保险事业。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收费)服务。

加拿大国家医疗保险具体做法:1)国家立法、两级出资、省级管理。即各省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和省级政府财政预算,各省和地区政府独立组织、运营省内医疗保险计划。2)保险内容上覆盖所有必需医疗服务,住院保险和门诊保险,除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公众免费享受所有其他基本医疗保险。3)鼓励发展覆盖非保险项目的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凡非政府保险项目均可由雇主自由投资,其所属雇员均可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项目。

这种面向全民的医疗保险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国家的介入。由于政府是最大的雇主及服务买家,所以,从理论上讲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从实际上看,这种模式面临着沉重的财政支出、服务的短缺、公共医院的官僚主义作风、医生缺乏成本意识导致的严重浪费等问题。1991年,加拿大卫生费用占GDP的10.1%,列世界第二位。卫生资源浪费、医疗费用无限度增长长期困扰着加拿大政府。

社会保险模式: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目前,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是:1)保险金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而保险金的再分配与被保险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多少无关,因此,无论收入多少都得到治疗。参保人的配偶和子女可不付保险费而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2)劳动者、企业主、国家一起筹集保险金,体现了企业向家庭、资本家向工人的所得转移。3)在保险金的使用上,是由发病率低向发病率高的地区的所得转移。4)对于月收入低于610马克的工人,保险费全部由雇主承担,失业者的医疗保险金大部分由劳动部门负担。18岁以下无收入者以及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可以免交某些项目的自付费用。

德国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而是以区域和行业划分为7类组织,各医疗保险组织由职工和雇主代表组成的代表委员会实行自主管理,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因而其浪费、滥用现象较少。但这种医疗保险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即它不能控制外在经济环境,尤其是缺乏弹性的医疗市场。一旦外在经济环境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医疗通贷膨胀是不可避免的。

商业保险模式:美国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参保自由,灵活多样,有钱买高档的,没钱买低档的,适合参保方的多层次需求。

美国这种以自由医疗保险为主、按市场法则经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制度,其优点是受保人会获得高质量、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但这种制度往往拒绝接受健康条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因此其公平性较差,一方面会造成其总医疗费用的失控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是世界最高的,但另一方面仍有3000万人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

储蓄保险模式:新加坡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筹集医疗保险基金是根据法律规定,强制性地把个人消费的一部分以储蓄个人公积金的方式转化为保健基金。2)它以个人责任为基础、政府分担部分费用,国家设立中央公积金,这部分的缴交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40%,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18.5%和22.5%。同时,雇员的保健储蓄金再由雇主和雇员分摊。3)实施保健双全计划,即大病计划。它是以保健储蓄为基础,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又发挥社会共济、风险分担的作用。4)实施保健基金计划,政府拨款建立保健信托基金,扶助贫困国民的保健费用的支付。

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篇2

地产公司为何要去做“轻资产”?一个显性的理由是地产已背负不了更多的杠杆,只能由资本来直接投资,无论是资本端的前延还是资产端的回溯,结果都是“地产金融化”,也就是从自由资金投资模式转向资本化投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产需要显现其金融的属性,以管理现金流而非管理生产的方式来管理地产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原来是“进货- 生产- 销售”的制造业逻辑,现在要转为“融投管退”的金融逻辑。原来金融是润滑剂,现在金融是能量源。原来金融是杠杆,目的在于让自有资金回报率最大,现在金融是主导,一切的操作是为金融目标的实现。

当房地产企业选择进行轻资产运作,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重资产该由谁来持有”?这个问题必须回答的原因是:如果没有人来接盘,你想要轻如何去实现?而持有方之所以能选择接盘同时仍然选择你来做轻资产的运营者,势必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只能是你是最佳的选择。排除一切非市场因素,笔者认为,一个轻资产模式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令资产产生增值,只有当投资人能够通过持有资产而获得预期的增值收益,才会有人来为产生价值增加的轻资产运作行为支付额外激励,轻资产模式才有意义。

地产金融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金融的逐利和避险属性会催进行业分工的细化,这就会决定地产公司如果选择轻资产化运作,就需要给自己做一个角色的选择。就地产的价值链形成过程,按照风险收益特征大致可以分成四个主要环节:投资、建造(或改造)、运营、退出。因此,房地产的“轻资产”也就可能针对这四个环节的风险收益属性而产生四种模式:投资环节对应的是地产基金模式,建造环节对应的是代开代建模式,运营环节对应的是资产管理模式,退出环节对应的是销售管控模式。

就前述的四种轻资产模式而言,地产基金模式的价值增长点在于市场价值的发现和挖掘,比如发现区域增值潜力,或者业态转变可能,有可能从一种低效使用状态提升至高价值状态;代开代建模式的价值增长点在于建设成本的节约和品牌附加值,比如可以通过规范流程的管理提高效率,通过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品牌影响力来获得定价权等;资产管理模式的价值增长点在于市场和客户的精准把握,可以通过精确的商户及空间调整来维持持续的商业活力,进而保证资产持续的价值增长;销售管控模式的价值增长点在于对销售客群的掌握,能否用最有效的方式集中客户,能否匹配最有需求的客户,都能对资产价值的实现以及资产变现时机的把握形成影响。

就四种模式所能产生的效果来说,越靠后的环节就意味着越靠近市场,似乎效果更直接一些,而越往前的环节就意味着越大的不确定性。从当下所表现的房地产行业性创新来看,也恰恰是诸如搜房、房多多、全民营销、链家的一二手联动等销售创新的轻资产模式走在了前面,快速产生了效果,成为拯救市场的稻草。然而从真正的价值创造而言,却是越往前越可能产生最大的价值。如果通过资产管理可以获得更高的租金回报,资产的价值无疑也会更高;如果通过代开代建能让资产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稳定现金回流,也就意味需要投入的资本更少,融资期限更短,投资回报无疑也就更高;而如果是一个好的股权投资地产基金,它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价值挖掘上,从源头开始就发现价值的洼地所在,从开始就做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成功的80%就已经确定。其实,一个好的地产基金是可以成为行业的探路先锋的。

据笔者观察,近5年精英人才的流动大致是这样一个趋势:地产其他部门人才流向投融资部门,而地产的投融资部门人才会流向投地产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信托等),而金融机构中的人才又明显向融资成本更低、投资相对灵活的保险公司流动,而保险公司的人才就会出来做产业投资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引导低成本的资金投向潜力更大的投资领域。在跟随钱的来源做逆流而上之后,会有一个重新的顺流而下,去寻找真正的“优质资产”,而人才就在这样的往来流动中不断进行分化再定位,直至找到各自最适合的地方,也就形成了各种轻资产模式的骨干成员。

无论怎样去轻,有一点是肯定的,缺乏金融支持的轻是难以壮大和持久的,很容易会变成另外一种重,比重资产的重还要无法承受。而到底选择怎样的轻资产模式,其实还是要看各自的专长所在,抓住一点是有可能打通全局的,而试图一开始就全面覆盖全价值链条,似乎也就没什么轻的必要,事实证明也极少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茶企的四种流通模式 篇3

茶叶企业品牌营销第一模式:超市走量

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这个被冠之以世界第一茶品牌的企业,它的袋泡茶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的出口总值。 兰晓华认为,立顿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剥离了传统的茶叶文化模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年轻一代的身上,无疑,立顿袋泡茶的时尚、快捷更受他们青睐。在营销模式上它也是标新立异的,在销售上它认准人人都熟悉的超市货架,锁定在普通民众的消费生活区,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不断塑造其积极自信的产品形象,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茶叶企业品牌营销第二模式:加盟连锁店全国布局

茶叶连锁店在大陆各个中心城市的分布,加快了连锁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既方便了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也加快了消费者向企业传递需求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从而抢先占据市场。天福新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使得其他的企业只能作为跟随者。

兰晓华指出,深圳八马茶叶和天福为代表的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 天福茶叶从1993年创办至今,天福集团在中国大陆共开设1000多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天福坚持“老行业、新经营”的理念,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传统行业中,创建了一套茶业连锁店扩展管理方法,使得“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

茶叶企业品牌营销第三模式:差异化定位

说到中国的茶企不能不提红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和有创意的的企业。红女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国几万家茶企发出了挑战。它在传统的茶企中间,大胆的开辟了一个新的茶品类,就是吃茶。 对习惯了喝茶的人们,吃茶确实是个新鲜的词。当其他的企业都在忙着证明自己的茶喝起来味道、口感都是上乘的时候,红女却说“喝茶不如吃茶好”,并找出大量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红女之所以成功,作为红女的品牌顾问,兰晓华老师说,当初红女定位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出发,将传统的茶重新定位到养生的范畴,把那些上等的绿茶、红茶、青茶等破壁成茶粉,佐之以独创的吃茶伴侣,利用互联网的影响,不断宣传自己的产品理念和形象,借助飞速发展的网络营销在网络上红红火火起来。传统茶叶企业要突围,必须要差异化才有活路,否则就是等待其他企业收购。

茶叶企业品牌营销第四模式: 茶叶批发市场

茶叶批发市场是比较传统的茶叶营销模式,也是国内大多数茶企仍然选择的营销模式。眼下茶叶交易市场也出现天津茶交所,东莞天得茶业银行等新模式,传统茶叶市场必须要变革,不能夜郎自大。 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混合式学习的四种模式 篇4

勿可否认,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模式,但另外一个现象却是我们很少看到成功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要么混合的策略过于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使而项目难以有效开展。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教育培训从业者对混合式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把握不住混合式学习的实施要点,特别是对混合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e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混合的单一认识层次,从而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混合学习策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包含了四个应用层次,分别描述如下:

第一个层次:线上与线下的混合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当人们认识到单一的e-Learning模式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仍然是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从广义来看,混合式学习还包括更多内容和层次。

第二个层次: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

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不再单一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基于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既可能都是传统方式的,例如:课堂培训与读书以及讨论会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又可能都是在线方式的混合,例如: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与BBS讨论相结合的在线学习等等。因此,该层次的混合式学习又被称为“整合式学习”。

第三个层次:“学”与“习”的混合

“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学习更高层次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而实际情况将“习”完全遗漏掉了,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实际上,设计“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最有效的混合式学习。而这种混合式学习在设计上其实又是最简单的。这里有我参与过的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某外企在举办一次全球新经理人的集中轮训,培训时间是一个月,培训经理考虑用什么方法让每年一次的经理人培训更为有效?最后,我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混合学习模式,即为每次培训开设一个在线讨论区和报告上载区,集中的面授结束后,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经理人可以到讨论区中交流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必须在每个季度末提交一份应用的心得,培训经理在报告模板设计、激励措施上都下了一番功夫,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例子就是将原来一个月的“学”变为一个月的“学”外加一年的“习”。

第四个层次:学习与工作的混合

美容院常见的四种经营模式 篇5

市场上的美容院越来越多,这也表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家美容院都会根据自己的周边环境、消费人群来拟定不一样的经营模式,当然,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的,那么哪种模式最好呢?下面就随心德睿拉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美容院连锁加盟

美容院从以前的个体已经发展到如今的连锁加盟,而且发展趋势也是不断提升,再加上投资金额不大,很多创业者都纷纷加入美容行业,连锁加盟存在很大优势,投资者只需要找好店面,从装修、培训到开业,都有总部的扶持,而且品牌的知名度更能为加盟商节省很多广告费,直接就可以用总部的品牌,更容易拓客。因此美容院加盟成为创业者的首选。关注心德睿拉,关注养生馆加盟。

二、专业会所

专业会所主要领先潮流,服务的客户都是高端客户,当然对于美容院的产品、设备、服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当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开这种会所之前一定会精准定位,确保周边高档消费客户,虽然会所的利润可观,但是也会因为人才的局限很难扩大规模。

三、单一式美容院

单一式的美容院主要追求精致、小巧,美容院经营者会专攻某一项美容产品,比如做祛斑就做祛斑,不会再有别的,这种选择有利有弊,优势是:产品不在多,在于精,专门精通一款美容项目,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劣势是:对于消费群体也更加局限,同时也受到地域、和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因此,在选择开单一式美容院前,就要进行地址、人群消费需求进行调查。

四、家庭式美容院

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直销银行 模式转型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随着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和市场利率化的逐步推进,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存款流失和存款搬家的担忧。同时,互联网金融凭借网络在生活中的强力渗透以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并借以极低的成本和时间优势,向传统银行发起了有力的冲击。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弱化

资产融合与流通的媒介作用是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的主要职能,但现在这一职能面临着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弱化,金融脱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支付脱媒、融资脱媒和中间业务脱媒。

支付脱媒的主要因素是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网络购物兴起的时代,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以实体网点或网银为主要交易渠道的银行支付逐渐减少。网络支付替代传统银行支付方式的原因:一是互联网支付可以通过广泛的网络终端资源,对银行的实体网点进行替代,降低支付业务对银行分支网络的依赖;二是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正在冲击传统银行的电子银行端。

融资脱媒主要归因于大数据的出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采集难度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而商业银行只能掌握客户资金支付的局部信息,不能掌握其网络行为和其他消费信息,因此无法基于大数据进行客户的精准定位和精准营销,使得银行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巨大限制。

中间业务脱媒主要指的是互联网金融已经能够代理销售、缴费、充值及理财等中间业务,客户不再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来处理这些业务。大量的客户资金逐渐转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直接冲击了商业银行代销代理业务的销量。

(二)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收到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金融行业的大洗牌。部分互联网企业凭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数据优势和平台资源,大举进军传统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广泛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优势,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客户群体,在对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方面,必然会冲击银行的业务,颠覆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利差收入收窄、收入结构改变。

互联网金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供求价格偏好,开发符合自身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其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资金需求双方的信息沟通与对接,进而顺利完成交易,从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从中间业务脱媒可以看出,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拿到营业牌照之后,便涉足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银行手续费部分的收入,对银行业务形成了强劲的冲击。

利差收入为传统商业银行最核心的收入,绝大多数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而互联网金融的爆发使得商业银行的核心收入变化,从而导致其收入结构也发生变化:净利息收益减少、成本收入比下降、中间业务收入比上升。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理财产品和信贷产品能有效的解决个人投资收益率不高、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快速地集聚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种与客户互利的商业模式,使得银行失去了巨大的利差额度,占据了个人和小微企业借贷领域的市场。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和信贷规模的约束,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有效满足资产规模增长和客户融资需求,风控能力低导致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逐渐重视中间业务收入,而近几年商业银行采取扩大中间业务的方法增加盈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模式

虽然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还不能成为大众办理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但是,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弱化,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造成一定的冲击。面对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强业务转型予以应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网络对金融格局的改变,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战略转型,以便更好、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大潮中。

(一)创新经营方式,进军电商平台

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数十家银行都在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如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工商银行的“融e购”、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都有着各自的特色。银行系电商的出现不仅是银行对金融中介地位弱化的一种应对,更是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探索。在浩大的电商交易中,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交易信息与支付结算信息都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特别是快捷支付业务的推出,银行很难参与到交易核心业务,与消费者的接触仅局限在消费者付款的时候。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谁掌握的有效数据越多,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

因此,如果传统商业银行想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掌握足够多的数据来源渠道。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需求,银行可以对金融服务进行大胆创新,创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业务、客户消费和个体商户的融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互利共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以及综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二)加强跨届合作,谋求互惠共赢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面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应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助互惠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加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金融产品,在竞争发展中取得互利共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实现客户资源的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双方可以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精准的交叉销售。二是共同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由于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融资更困难,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而银行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商业银行通过借助互联网企业积累的大量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优势,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有效发掘新的客户群,从而提升经营收益。

如北京银行与腾讯公司在互联网金融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打造“全能智慧银行”;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推出中信百度贴吧认同信用卡,并同步在百度贴吧推出“3d金融服务大厅”,为数亿贴吧用户提供线上金融及支付服务。

(三)开辟业务新模式,建立直销银行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存在较高的交易风险和隐私安全问题,再加上央行征信体系仅对少数互联网企业开放,而商业银行具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能避免互联网企业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业优势。直销银行打破了传统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限制,实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各种使用需求。进入2014年下半年,直销银行开始密集地扎堆上线,我国直销银行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有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

(四)建立一站式平台,提高综合服务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知识与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目前互联网金融只能在金融业务的某个具体领域有所创新,增强客户粘性,在短期内还不足以能涉及到各类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的这种缺陷恰好是商业银行长久以来积累的业务优势,但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不仅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如何增强客户粘性,而且还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在“以用户为导向”的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可以网络上创建“一站式”的金融超市,方便客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建立“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布局:一是整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推进与战略伙伴在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业务联盟;二是疏通全流程的金融业务链条,将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共赢关系。如平安银行的“万里通”积分平台和“一账通”账户平台就是典型的“一站式平台”的代表。

三、结论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机遇。就挑战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逐步弱化,其收入来源也收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利差收窄、收入结构变化;就机遇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新兴领域,在金融业务知识与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目前它只能在金融业务的某个具体领域有所创新,但在短期内还不足以能涉及到各类金融产品,这就给我国商业银行一个深化改革、加强转型的机会。而综合全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有四种转型模式可以借鉴:一是进军电商平台;二是加强跨届合作;三是建立直销银行;四是建立一站式平台。

参考文献

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篇7

●以知识点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是否走到了尽头

受传统学科中心论思想影响, 早期信息技术课主要采用以知识点为主旨的教学设计, 侧重知识点和技能技法的传授以及应用软件程序的知识内容。其思路是将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 因此将其称之为知识点主旨时期。

以知识点为主旨的教学模式, 其基本过程是:软件介绍→结合实例→操作步骤→练习与巩固。这种模式符合学生技能形成的基本过程, 对于短时间内了解、运用软件, 形成基本技能是高效的。例如, 在用Word软件进行信息加工与表达时, 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 完成一幅教师预先设计的作品。由于学习步骤是与软件操作一致的, 我们通常称之为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 其实质就是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操作问题, 教学内容多围绕其办公软件内容开展。但是, 学生在学完这个软件后, 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什么时候需要这样做以及自己的作品是否有效地表达了信息等。

以知识点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在刚刚起步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它对教学设计的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信息技术走向成熟提供了一线资料。但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该模式的机械、死板与技术的更新速度极不协调, 引起学习者的强烈不满。其根本问题在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思维、视野的扩展。还以Word软件学习为例,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尽管学会了编辑报刊, 可是随着软件的升级, 学生可能会难以适应, 如果面对的是另外一种软件 (例如Pagemaker) , 学生将无所适从。

然而, 以知识点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从教学内容来看, 它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从学习者来说, 它更适合那些擅于联系实践的成人学习;从学习需求来看, 该模式更适合进行短期集训的行业学习。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以任务驱动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是否走入了死胡同

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潮和人文精神渗透的双重影响下, 在对机械性知识点主旨反叛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教育界提出了“任务驱动”模式, 即用贯穿始终的任务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将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 称之为以任务驱动为主旨的教学模式。

倡导“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教师强调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甚至是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一过程可以是虚拟的、科幻的, 也可以是真实的、有原型的;还可以根据事实加以改编, 形成加工过的任务。总之, 这些任务将成为学习者需要完成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体验, 从而完成学习过程。这种教学设计改变了前面教学设计中机械的弊端, 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鼓励了学习者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以任务驱动为主旨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譬如, 学习运用Excel处理数据时, 某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任务情境:第一次阶段测试刚刚结束, 班主任要排名次, 同学如何帮助教师把成绩排出来?学生就以组为单位, 看书、讨论后完成任务, 并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接下来, 学生上机操作。当有学生完成后, 教师会宣布×××已经完成, 并多次重复。在教师的不断刺激下, 还没有完成的学生会产生紧迫感, 从而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等, 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 而且能触类旁通地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在一线教学中, 任务驱动为主旨的教学设计仍然占有极大的比重, 在广大教师的心目中是首选的教学设计形式。但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深入, 以任务驱动为主旨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体系, 陷入了“惟任务”的泥潭, 过度强调任务, 非任务不能产生驱动, 而将任务过分地视为必需工具, 有的教师在进行设计时, 往往为任务而任务, 减少了信息特征, 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课时较少的信息技术课中, 过分追求任务, 弱化了课程本身的知识含量, 并且削弱了教学效益, 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工具的培训。任务驱动所带来的教学机械化和课程价值的庸俗化, 不断引起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质疑。任务驱动似乎有走入死胡同之嫌, 其根本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在作怪。

●主题活动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是否走近了本源

新课程改革中, 热热闹闹的教学形式遭到了批判, 回到学科的“本源”成为一种正本清源的思想。信息技术学科中, 主题活动式的内容体系建构和教学摒弃了工具论、技术论, 倡导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接、与各学科的渗透, 给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 本源性教学设计在基础教育领域经历了“欢迎→膨胀→实践→围攻→冰冻→反思→解冻→实践”的成长过程。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提出了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主题式”活动解冻的倡议, 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从不成熟到渐渐成熟的不断反思、总结、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 该主题的研究慢慢进入理性思考的维度中。尽管经历了这样艰难的过程, 但这一设计仍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

无论是强调技巧的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具有丰富情景的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 都应注重教学主题的本质, 既要避免对技巧的过度追求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景”或活动上;既要深入到“情景性问题”或实质性主题上, 又要使学生浸润于“学科”的本质当中;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本源性学科问题, 即如何深入学科本质, 并用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因此, 主题活动的教学模式有三个特征:其一, 注重对生活意义的建构。帮助学生利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为生活实际服务, 加深自身的生活体验,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例如, 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系列内容, 引起了学习者对自身行为和身边事物的关注。其二, 有效整合学科教学角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弱化或者淡化学科间以知识点分割知识的现象, 鼓励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具有内在逻辑和关联, 能够为生活服务。其三, 促进多元智能发展。本源性教学策略自身具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开放性强、注重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这些对于多元智能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 以“各国新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学习者采用了实地考察、网络探究、集体讨论等形式, 运用了言语、肢体、音律等智能, 而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 可以对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 从而促进了多元智能的发展。

主题活动式教学模式, 是基于本源的教学。然而, 它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赞同者认为本源性教学策略形式新颖, 任务驱动自然, 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能力;有反对者认为, 本源性教学策略流于形式, 缺乏内在逻辑联系, 浪费课时, 坚决反对。显然, 是否真的回到了本源、真正体现了该模式的价值, 这与教师的理解与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项目作业为主旨的教学模式是否走向了创新

项目作业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研究,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几个主题活动的累加, 而是一个大项目包含的问题域。其活动过程是持续整个学期或学年, 乃至持续两三年。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以进行商议和帮助决断, 但最终的决定权由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过程中, 不安排任何软件和工具的集体学习过程,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可根据手册提示和同伴交流得以解决。最终的作业以适当的形式展现给其他学习小组的成员, 并在组内进行评价。项目作业形式的学习设计颠覆了惯常的知识统领方式, 对以知识点为主旨的传统学习而言, 它采用了项目形式, 使学习过程更加精彩;相对任务驱动主旨的学习设计形式, 它能够让意义学习成为可能, 改变了单纯的为了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情况。

项目作业为主旨的教学模式也遭到了一些质疑, 其一是教学条件问题。项目作业最早应用于国外社区教育基地的培训中, 国外成熟的社区环境保证了学习者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提供了丰富的项目内容。但引入国内教学时, 课时和场地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 产生了很多硬件问题, 也缺乏教学内容的严整性。其二是造成知识松散。项目作业强调简化学习过程, 不再集体授课, 而是学习者自己寻找简单的手册或者寻求学习伙伴的帮助, 这样, 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是知识体系松散, 内在知识图景不能完全建立, 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不能实现教学主张, 从而带来负面影响, 并且影响后续学习。其三是容易流于形式。项目作业学习设计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注重将知识和技能融汇到一定的项目中去。但在实施的过程中, 受师资和生源影响, 很多设计仅是表演, 很难完成既定的程序,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组织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引起某些环节的缺失, 使成本效益受损严重。

然而, 项目学习所追求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则是中国当下教育最迫切的需要。如何超越我们当前的课程内容体系, 重新建构基于项目的课程内容是关键。而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组织大班额学生共同活动, 如何保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如何促进学生知识创新基础上的知识深化, 如何激发与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这些都是该模式生存的关键。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种方法 篇8

虽然商业模式创新很重要,但挑战也很大。首先,商业模式是无形的,远不如产品创新那么具体,而且它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所以,围绕商业模式的讨论缺乏统一性和准确性,以至于很多总裁对本企业的商业模式都缺乏充分的理解,更谈不上创新。按照IBM商业研究所和哈佛商学院克利斯坦森教授(Christensen)的观点,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经营方法(method of doing business)。它包含四部分: 用户价值定义(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利润公式(profit formula),产业定位(value chain location),核心资源和流程(key resources & processes)。

用户价值定义是为目标用户群提供的价值,其具体表现是给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及销售渠道等价值要素的某种组合(product/service/ value mix)。利润方程包括收入来源,成本结构,利润额度等。产业定位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充当的角色。关键流程包括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而关键资源则是企业所需的各类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对企业以上的基本经营方法进行变革。一般而言,有四种方法:改变收入模式,改变企业模式,改变产业模式,和改变技术模式。

改变收入模式

改变收入模式就是改变一个企业的用户价值定义和相应的利润方程或收入模型。这就需要企业从确定用户的新需求入手。这并非是市场营销范畴中的寻找用户新需求,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重新定义用户需求,即去深刻理解用户购买你的产品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consumer’s job-to-be-done)。其实,用户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的不仅是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solution)。一旦确认了此解决方案,也就确定了新的用户价值定义,并可依次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国际知名电钻企业喜利得公司(Hilti)就从此角度找到用户新需求,并重新确认用户价值定义。喜利得一直以向建筑行业提供各类高端工业电钻著称,但近年来,全球激烈竞争使电钻成为低利标准产品(commodity)。于是,喜利得通过专注于用户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意识到它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电钻,而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处于最佳状态的电钻。然而,用户缺乏对大量复杂电钻的综合管理能力,经常造成工期延误。因此,喜利得随即改动它的用户价值定义,不再出售而出租电钻,并向用户提供电钻的库存、维修和保养等综合管理服务。为提供此用户价值定义,喜利得公司变革其商业模式,从硬件制造商变为服务提供商,并把制造向第三方转移,同时改变盈利模式。戴尔,沃尔玛,道康宁(D o w Corning),Zara,Netflix和Ryanair等都是如此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改变企业模式

改变企业模式就是改变一个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和充当的角色,也就是说,改变其价值定义中 “造”和“买”(make or buy)的搭配,一部分由自身创造(make),其他由合作者提供(buy)。一般而言,企业的这种变化是通过垂直整合策略(vertical integration)或出售及外包(outsourcing)来实现。如谷歌在意识到大众对信息的获得已从桌面平台向移动平台转移,自身仅作为桌面平台搜索引擎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就实施垂直整合,大手笔收购摩托罗拉手机和安卓移动平台操作系统,进入移动平台领域,从而改变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商业模式,由软变硬。IBM也是如此。它在1990年代初期意识到个人电脑产业无利可寻,即出售此业务,并进入IT服务和咨询业,同时扩展它的软件部门,一举改变了它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它原有的商业模式,由硬变软。甲骨文(Oracle),礼来(Eli Lilly),香港利丰和即将推出智能手机的Facebook等都是采取这种思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改变产业模式

改变产业模式是最激进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它要求一个企业重新定义本产业,进入或创造一个新产业。如I B M通过推动智能星球计划(Smart Planet Initiative)和云计算。它重新整合资源,进入新领域并创造新产业,如商业运营外包服务(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和综合商业变革服务(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ervices)等,力求成为企业总体商务运作的大管家。亚马逊也是如此。它正在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向产业链后方延伸,为各类商业用户提供如物流和信息技术管理的商务运作支持服务(Business Infrastructure Services),并向它们开放自身的20个全球货物配发中心,并大力进入云计算领域,成为提供相关平台、软件和服务的领袖。其他如高盛(Goldman Sachs),富士(Fuji)和印度大企业集团Bharti Airtel等都在进行这类的商业模式创新。

改变技术模式

第四种方法是改变技术模式。正如产品创新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最主要驱动力,技术变革也是如此。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激进型技术来主导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当年众多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当今,最具潜力的技术是云计算,它能提供诸多崭新的用户价值,从而提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契机。另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是3-D打印技术。如果一旦成熟并能商业化,它将帮助诸多企业进行深度商业模式创新。如汽车企业可用此技术替代传统生产线来打印零件,甚至可采用戴尔的直销模式,让用户在网上订货,并在靠近用户的场所将所需汽车打印出来!

读书的四种境界 篇9

读书没有止境,却有境界。所谓境界,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有四种境界。

1、第一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2、第二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3、第三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4、第四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管理的四种境界 篇10

管理,就是使系统内部各要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运行的最优化,它的基本目的是系统的存在而不是消亡。因此,合目的性是管理的第一要素。使系统各个要素的运行合乎系统存在的目的,这是成功管理的最起码要求。比如,在封建作坊之中,师傅敦促学徒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期,资本家通过手中的皮鞭驱使瘦骨嶙峋的工人完成工作。而在一些地方,管理却促进了系统内部的革命,最终导致了系统的消亡。

根据激发系统要素(员工)合目的性行为的程度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系统运行效果不同,可以将管理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

奴役型管理模式――管理者与员工利益相悖,导致系统损耗

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主人与奴才的关系。员工被排除在目标利益的范围之外,其合目的性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被迫行为。他们对待工作非常被动,而悖目的性行为倒显得非常活跃。也就是说,由于系统各要素的.利益和系统本身的利益是矛盾的,员工可能从损害企业的行为中获利,这样,趋利避害的本能使得员工不断损耗系统以满足自己。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系统,有些管理者变本加厉地榨干员工身上的最后一滴血,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这进一步恶化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对立矛盾,使整个系统运行在违背其存在目的的轨道上,走向消亡。因此,“运行――萎缩――消亡”三部曲是大部分奴役型管理模式的共同历程。

雇用型管理模式――员工得到少量利益,但积极性并未充分激发

这种模式中,员工仍然是一种实现系统目标的工具。不同的是,员工可以得到少量的利益,比如计件工资、提成回扣等。这就相当于封建制度的农民,由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资料和劳动成果,所以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老板吃大头而员工吃小头,员工总是有一种为人作嫁的感觉,只要有机会,就会脱离出去,与回扣和提成更高的企业合作,甚至自己当老板。所以,这种管理模式总是无法留住人才,这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伙伴型管理模式――管理者和员工关系平等,利益共享

这种模式不把员工看作实现系统目标的工具,而是把他们视为合作伙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呈现平等的关系,双方的利益是部分重合的。比如在股份制下,公司的利益是每个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员工根据自己的贡献分享公司的收益,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特别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自然、平等的关系,真正给员工一种伙伴式的合作情结。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马公司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首先,利益共享。从1971年开始,沃尔马公司开始实施利润分享计划。巨大的利润分享使员工对公司非常热爱,为公司的发展付出最大的努力。其次,地位平等。公司总裁沃尔顿经常邀请邀请员工到家中共进晚餐,他还经常到各商店中了解情况,与员工谈心。尽可能让更多的经理和员工参加股东大会,让他们看到公司的全貌,这样不仅让员工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更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知情权,无形中产生平等的伙伴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再次,给成绩突出者很高的荣誉。每次股东会上,经理们都会向退休者致敬、表扬销售额最高的经理、向赢得安全奖的卡车司机表示敬意、为店面陈设最高创意以及在业务竞争中获奖的员工鼓掌致谢。最后,机会平等。沃尔顿善于及时把员工的想法推进现实的操作之中,并把业绩公诸于众,通过业绩来肯定员工的才智。这一方面使员工树立了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其他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总之,沃尔玛公司通过种种手段,在员工中培养了合作伙伴的平等意识,为伙伴型管理模式树立了一面旗帜。

主人翁型管理模式――员工成为系统利益的主体,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完全重合

这种模式下,工作对于员工来说不再是外在的义务和被迫的行为,而是自我实现的手段。员工不仅仅是系统利益的受益者,而且本身也成为了利益主体。员工、管理者和系统之中任何一方的最大利益只存在于其他两者的最大利益之中。这种模式下,只有让每个员工最大限度地谋取自己的利益,系统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样,管理活动的核心就成为了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尽情自由发挥、自我实现的平台。

当系统中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实现,不仅不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实现,而且是他人自由发展、自由实现的根本保证,那么,整个系统就实现了最优化。这种情况之下,管理者只有想尽一切办法促成员工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够实现系统利益的最大化。

从雇佣型到主人翁型的管理模式,发生了以下五种基本的转变:功能上,管理者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而员工则实现了从外在强制管理向内在自我管理的转变;地位上,管理者从主宰者向服务者转变,而员工则从被动接受管理者向主动索要管理者转变;动力上,管理从外在的强制变成了员工内在的需求;目的上,员工的利益从实现目的的过程和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经济关系上,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从利益矛盾的关系变成了利益共享的关系。上述这些变化是管理层次不断提高的表现。

上一篇:物业防汛预案演练方案下一篇:护理查房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