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06-15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11篇)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县域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201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日益凸显。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运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2

1.1建立模型

研究两者的关系, 从构建模型展开, 研究其模型的系数, 完成关系。关系模型选取的数据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到2012我国农村人口的人均GDP、金融发展的指标、农村的改革开放程度等, 合并建立VAR模型。VAR模型相当于在经济理论基础上建模的方式, 具有高稳定、高可靠的性质特点;在数据的基础上, 将模型中的变量变成变量滞后值函数, 进行模型的建立。

1.2挑选指标

在模型的建立中, 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数据指标的选取可以按照相关的金融比率进行, 替代, 同时运用射频识别技术表示出来, 其计算方式为:农村金融资产总值、农民GDP总值相除, 从而得出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比值。但是在我国农村金融资产方面的发展与研究都相对欠缺, 因此在计算时, 可以有效的利用农村的贷款和存款的值代替, 以此填补农村金融总资产的欠缺;同样的, 在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中则是使用农村GDP的人均值。

1.3数据解释

对于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 是指农产品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和;贷款总额是农村信用社用于贷款的剩余额与国家银行贷款的剩余额的和。为了保证使用数据的准确性, 必须要采用论证分析的方式对数据的变量集中处理, 主要可以利用回归系数、回归残差的方式进行检验。鉴于VAR模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可靠、更加稳定, 所以在考虑变量的变化时可以使用残差项序列单位根进行验证, 进而使用因果检验法, 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4协整检验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两者之间分析指标的关系都为单整, 但是每个变量都不具备确切的稳定性, 所以, 对于变量不能单纯的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VAR模型中, 滞后阶级的确定性是十分重要的分析, 因此必须要检查模型结构、并确定;同时, 可以采取怀特、JB检验法来确定模型的滞后期数, 从中可以看出残差数列的稳定性十分强, 同样可以看出VAR模型十分受用。据相关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协整检验中最少有一个协整向量, 因此从改革开放到2012年,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每一个变量都有着联系, 其中农村进口、出口总额的提高, 也会带动农业经济增长。

1.5结果分析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利用协整检验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改革开放至2012年, 两者间的发展关系一直维持在相互稳定的界面, 也就是说,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效的带动了农业经济增长, 表面发展农村金融具有显著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农村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施多年, 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并没有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金融体系方面更是属于初级的发展阶段, 金融的改革大步落后于经济改革, 所以要想推动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必须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并不断完善, 使得农村金融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改善人民困难贷款的问题;同时, 与农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配合, 推动经济增长。 (2) 政府放宽政策, 加大对于农村的资本支持。在农村信贷方面, 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保证农村在发展中有足够的经费, 能够提高农村信贷的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人均资本值, 保证农民能够有资金展开经济活动, 使得农村的资本市场更加灵活, 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增长。 (3) 保证金融市场在农村占据主体地位。要想让金融市场在农村持续稳定发展, 减少农民的资本资源流失, 必须要提高金融制度的高效性, 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和农村金融发展能够相互协调, 推动农业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如果想要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就必须要探讨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近年来, 我国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及生产效率;这不仅为我国社会创造了经济效益, 还保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伴随农业的有效发展, 农村的金融发展问题也成为了关注的要点, 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将着重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二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金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迁移性检验---基于PLSTR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02:134-143+156.

[2]高新, 车明诚.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哈尔滨市1997-2011年的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 2013, 03:19-28.

[3]张乐, 黄斌全, 曹静.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 2016, 04:71-83.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3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運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nlc202309012234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落实市直各部门农村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农村改革工作各项任务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确保完成全年农村改革任务。一是以抓好苏家屯区“整区推进”试点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00万亩,力争完成350万亩。二是以推进“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广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落实好14家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全市土地流轉总面积达到260万亩。三是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试运营。四是以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市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五是以有序推进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为重点,力争实现产权明晰、运行公开、监管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在9个区县(市)上报的18个试点村和备选村名单中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篇4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进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分牢牢围绕“科学治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进、地区稳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面对严重的旱灾、虫害等各类自然灾难,全旗上下能够团结一致,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今年,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立足“三个早”,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往冬今春,旗委、政府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深进贯彻落实中心1号文件和区、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一免三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减免了全部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共减免384.42万元。落实了粮食直补款384万元,受益农民97186人。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投资100万元,补贴面积10万亩,涉及灌区5乡镇33个村12742户农户。落实了农机具购置补贴12万元,对购买1万元以下小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补贴。

2、春耕生产服务到位。春播一开始,农业、科技等部分的技术职员就深进农村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题目;金融部分积极张罗资金,满足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共发放支农贷款4733万元,其中发放生资贷款4613万元;供销部分组织销售了各种化肥17000多吨,地膜300吨。农牧业、工商、种子治理等部分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在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对全旗种子、农药等生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气象部分不断进步气象服务水平,及时发布了气象信息,实施了人工增雨;农牧机服务中心争取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广泛联系组织小麦联收跨区作业工作。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5

2013年,来宾市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6.53亿元,同比增长5.3 %,其中,农业产值128.13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16.16亿元,增长21.2%,牧业产值亿61.09元,增长2.8%,渔业产值5.61亿元,增长6.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45亿元,同比增长5.1 %。

(一)种植业保持平稳增长。一是粮食生产获得丰收。2013年全粮食播种面积为266.3万亩,同比增长1.8%;产量为79.7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增长3.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78.3万亩,同比增长1.3%,产量为60.3万吨,同比增长2.8%。二是蔬菜产量继续增加。今年气温回升早、雨水足,蔬菜生长迅速,成熟时间缩短,复种指数高,全年蔬菜面积77.4万亩,产量达到101.6万吨,同比增长3.9%。三是水果产量较快增长。全年园林水果产量达到39.8万吨,同比增长8.3%,果用瓜5.95万吨,同比增长4.3%。四是糖料蔗再获增产,虽然面积小幅下降,但是总产量达到1267.5万吨,同比增长4.7%。五是蚕茧产量保持增长。在鲜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有利因素拉动下,农民养蚕积极性高涨,兴宾区、武宣县、合山市等新兴蚕区的快速发展为我市桑蚕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市蚕茧产量达到6.17万吨,同比增长2.7%。

(二)林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市木材产量18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5.3%。

(三)大牲畜生产稳步发展、家禽生产回升。二三季度受生猪价格下跌影响,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前三季度累计生猪出栏为106万头,同比增长1.5%,进入四季度后出栏回升到正常水平,全年生猪出栏144.15万头,同比增长3.0%;牛出栏14.55万头,同比增长4.4%;山羊出栏18.62万只,同比增长4.4%。家禽方面,上半年受H7N9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降,家禽出栏受挫,尽管下半年恢复正常水平仍难以扭转全年家禽生产下跌局面。全年全市家禽出栏1385.03万只,比上年减少1.41万只,同比下降0.1%,其中鸡出栏1088.69万只,同比下降0.4%。全市肉产量15.1万吨,同比增长2.7%。

(四)水产品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9.7万吨,同比增长

6.5%,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效益低,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大。长期以来,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加上近年来农资和农业生产用工成本上涨快,种粮成本节节攀升,种粮比较效益更加低下。一方面导致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稳定粮食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粮食生产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劳动力紧缺。

(二)畜牧业养殖户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养殖企业、农户贷款融资困难,对扩大规模带来较大难题,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种植业、林业、养殖业争地矛盾显现,养殖场搬迁压力增大,养殖用地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市水产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6

近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XX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万亩,产值突破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1、存在的问题

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近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

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

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拓宽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

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习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

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财政部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

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篇7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 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 将对经济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 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 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由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对经济管理制度的认知不清, 在农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予以支撑, 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例如, 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来开展农业经济, 在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导致出现经济纠纷, 是制度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1.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管理队伍来予以支持。但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 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管理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村大都相对偏远, 经济水平、文化素养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 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 是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伤。

1.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大都是采用人为纸笔的形式来进行管理, 涉及的数据众多, 记录、整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经济管理水平低下, 管理效果不尽人意, 是管理模式滞后性的重要体现。

2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背景下, 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 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 具有创新性特色农产品的出现, 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应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制度中补充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规章制度, 将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 构建创新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产品发展方面, 应加强对农产品种类的培育, 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 为农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 农村应优化农业发展设施, 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 并构建问责制度, 实现权责明细化, 设施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耕机械等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应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以增强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 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此, 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明确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聘请高素质、专业性的年轻经济管理人才, 将最新型的管理观点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 能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建立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另外, 农村应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 学习城市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 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核, 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是进行考核。例如, 以计算机操作为主, 让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 通过不断的训练, 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 在销售一批苹果时, 传统的销售形式大都是采用将苹果运输到市场中进行销售, 若始终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 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专业性人员会创新农业经济运作模式, 拓宽销售渠道, 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信息化。

2.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新农村背景下, 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 针对发展农业经济我国也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 并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农业经济运行中, 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应借助信息时代的大势, 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建立农产品网站, 将各类农产品的详情上传至网站, 可供采购商进行筛选, 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 既节省成本, 也能扩大影响范围, 开拓新型的农业增收平台, 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另外, 应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 树立品牌形象, 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动力。

4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具有必要性, 应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 不断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 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对象, 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 进行管理上的创新, 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应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制度,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8

在大量强农、惠农政策的辅助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喜人的势头。不仅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如何保持当前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保持了同样的趋势。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则经济增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下降。清楚的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分析。总体上来说,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农民群体的农业收入呈现出上涨的势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一些现代化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利用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不仅扩大了农村经济增收的渠道,也积极拓展了大量的农业产品市场。

结合实际情况来说,首先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速稳中趋缓。正如上文所述,这是由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所决定的,也实际市场自发的调节结果。尽管在各种气象灾害、农业灾害的不利影响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速。尽管偶尔增速下滑,但是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例如谷物、棉、油、糖等大宗的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农作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天气条件的影响。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猪肉、禽蛋等常见的生活物资都以不同的比例在增长。

其次,正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喜人的转变。在进出口总量缓慢增长的前提下,出口的增速明显大于进口的增速。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量不断下降,而出口的农作物比如谷类粮食却在不断增加,有望实现贸易逆差。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上涨。受到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幅度内进行波动。比如,禽流感病毒使得人们刻意避免鸡鸭等家禽的购买与食用,导致该类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而在这一事件平息之后,家禽及其副产品的价格又会逐渐回升。主要来说农产品市场会根据真实的环境自行调节价格,加上国家和政府在必要时候进行的宏观调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基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于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同时,不得不注意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尖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发展很多时候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污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降低了土地的营养和自愈能力。农村经济结构中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而很多企业往往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导致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剧增的问题,这就对农村地区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这种以付出昂贵代价的农村发展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最终必然会反过来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重金属超标、非法加工肉制品等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安全的担忧,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缩小农产品市场。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追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对于成功过渡到新的发展时期具有积极意义。而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监督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其中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大众的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监管机制,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必要的措施。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以平稳的增速发展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重视质量,在经济结构改革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而不再执着于对增长速度的追求。中国将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同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将更加重视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查,结合农业市场的实时变化定制符合客户的发展计划。例如,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必要的质量安全检测证明等等。另外,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也是重点之一。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必须依靠成熟的现代农业科技,比如自动化灌溉技术、大棚种植技术、恒温控制系统等等。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能够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必须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这就要求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够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和提高,以促进农业朝着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9

上半年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是在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不利的自然灾害条件下运行的。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从整体上看,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困境中发展,尤其是在干旱困扰中各项工作都有着长足的发展,下面我就上半年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农业生产情况

:自去年冬季以来,持续干旱给我镇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镇夏粮总播种面积亩,其中冬小麦亩,豌豆亩,春小麦亩,其中灌区亩。

水浇实播亩,其中玉米亩、西瓜亩、洋芋亩、小麦亩、油葵亩。

在特色种植上总面积达万亩,其中地膜西瓜万亩、洋芋万亩,目前的长势较为乐观,近期降雨不到毫米,但仍然组织群众抢墒播种,现以播种油料亩、原创:其中油葵亩、谷子亩、计划种植糜子亩,已种亩,计划种荞麦亩,今年的秋季作物比去年有所增加。

——林业生产情况:县下达平原绿化任务亩,其中农田林网亩,村庄绿化亩,总植树万株,均以完成任务的,在退耕还林工作方面,三年来共退耕还林万亩,荒山造林万亩,虽然旱情严重,通过自验长势保持平稳。

——计划生育工作进展顺利:坚持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的原则,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为基础,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抓重点、攻难点、求实效,截止目前全镇总人口控制在人,人口出生率为‰,自然增长率为‰,计划生育率为,综合节育率达,落实绝育手术例,其中两孩结扎例。放环例。完成任务的和,一是加大“一法三规一条例”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全镇共刷写永久性的标语条,建国策墙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问题解答份,《生殖健康手册》份;三是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学习政策、了解国情,共计有人次参加学习和培训。

——养殖业抓典型、抓示范、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在抓好沟南村养殖示范小区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建了张家湾村养牛的罗家台村养羊专业村,发展养殖大户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截止目前全镇牛存栏头,出栏头;羊存栏只,出栏只。畜牧业产值达到万元。畜禽“五号病”两轮防疫密度达到,由于持续的干旱,致使大部分牛、羊出现严重的缺水、缺草情况,为了抗灾保畜,我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⒈调整畜禽结构,扩大牛羊养殖量,积极争取小额信贷,改建圈棚,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备足饲草料,扩大玉米、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今年计划种植苜蓿万亩。

⒉动员山区农户淘汰乏、劣、残羊畜,提高养殖质量,减轻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⒊组织群众修窖掏井,对现有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积极发放抗旱拉水工具,缓解人畜饮水困难。

——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促进劳务经济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去年全镇计划输出人,收入万元,其中:有组织输出人,收入万元,我们采取“政府组织,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抓宣传,加大引导力度。

截止目前,全镇共输出劳动力人,其中有组织的人,共建立劳务基地个。下一步准备抽调的干部搞劳务输出,力争一名干部建立一个固定的劳务输出基地。真正使劳务输出成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水利工作方面:针对持续干旱人畜饮水严重短缺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尽力缓解人畜饮水困难,一是对原有的生产、生活水窖进行了普查登记,共有窖眼,逐户落实集水场地的整修;二是对眼的井泉进行维修,同时组织群众利用固海扩灌上水之机进行拉运,把有限的水桶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拉水难问题;三是对胡麻旗社、马套子村人畜饮水工程进行安装,早日起动保证两村供水点的供水;四是及时抓紧春灌工作,并有一名副镇长专抓此项工作,使亩水浇地(其中前红村开发地亩),按期灌水,目前已在上水。

——秦巴项目工作认真实施,努力巩固扶贫成果,上半年实施秦巴项目到户物资的核实工作,为了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盘活动项目资金、组织专门人员对个项目村的特困人口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并办理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证的户,并配合信用联社发放白崾岘、罗台村的小额信贷户,万元,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认真搞好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目前全镇共有贫困人员人,今年积极联系包扶单位对人进行定点包扶,如再没有大的灾害,能够解决温饱人。若再没有天灾人祸,能够如期脱贫。但按目前的情况看,返贫的情况比较大。

——农机管理工作:我们按照农机检审验工作的安排,加强了组织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学习有关文件、法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监理的思想,不断把驾驶员的思想上统一到安全生产上,使其自觉参加农机审验,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固海扩灌工作进展顺利:受益村的土地开发得到充分利用,使前

红、马河湾、倒墩子村近万亩的土地在春灌前全部分到农户,农作物长势较好,原创:目前正准备实施胡麻旗的庄台和搬迁安置工作。

总之上半年我镇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严重的干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一是山区群众的人畜饮水仍有困难;二是农机运输安全管理困难较大,农用车违章截客现象非常普遍,交通安

全的隐患十分严重;三是政府经费紧张,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下半年的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牢固树立长期抗大旱的思想,努力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固海扩灌的配套工程工作,尤其是红葱的特色种植;

二是抓好集镇区的建设,使其项目资金的尽快落实;

三是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在大旱之年,下半年计划有组织的输出劳务人员人;力争使劳务收入人均收入达到元;

四是认真实施生命工程,并严格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有效减轻人口过快增长给扶贫工作带来的压力。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0

转变情况汇报

乡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依靠科学发展,建设以生态文明为主的农业产业是广大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XX乡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发展健康、速度快、拉动力强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XX乡位于XX县西南部,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74350亩(其中地方集体地41190亩,农场国有地133160亩),辖3个村委会,1个乡办橡胶场,1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有4613人,总户数为1163户,其中农业人口3963人,924户,农村劳动力2449人。全乡农业用地总面积4119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2462亩,林地面积(包括果园地)为 28518亩,水产养殖用地面积为21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7亩。

(二)发展状况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委、乡政府认真积极开展“技能型”乡政府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乡兴建起了种养小型产业的风气,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如种植香蕉、竹子、养猪、养鱼、养鸡等得到很好的突破。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末,全乡累计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36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为7%,乡本级地方财政年预算收入58.7万元,人均GDP为51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4元,同比上年增长21%。

二、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状况

XX乡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良好,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均气温23.3ºC,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家畜禽

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橡胶、甘蔗、木薯、竹子、香蕉、南药、花梨等种植产业和“三鸟”、猪、鱼、蜂等养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橡胶产业

我乡是个传统的农业乡,多年以来,橡胶产业一直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特色产业,当前正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橡胶工业仍将继续保持强劲态势,对橡胶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我乡民营橡胶的发展态势比效好,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目前

全乡橡胶种植面积17100亩,其中开割橡胶7200亩,未开割橡胶9900亩,年产干胶450吨,实现总产值超900万元。

(二)甘蔗产业

由于我乡气候条件良好,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来,我们立足于本乡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开展了以下水田为主结合适宜的坡地种植优良品种的甘蔗。现全乡种有甘蔗3760亩,年产甘蔗1.2万吨,亩产3.2吨,实现产业总产值达630万元。

(三)木薯产业

木薯作为一种富含淀粉的块根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多年来,XX乡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大力推进木薯栽培的良种良法,促进木薯特色产业发展,使全乡木薯种植面积达到3650亩,鲜薯产量达到6000吨,实现木薯产业年产值超430万元。

(四)竹子、香蕉、南药、花梨产业

全乡统计现种有竹林总面积543亩,主要分布于牙加新、拉什、红春、金松、孟果、XX新等村,除牙加新村和拉什村分别有连片种植共计162亩外,其余的无成规模种植,均为点状分布,以“五边地”种植居多,主要品种为麻竹、粉单竹、四季竹、甲竹、青皮竹等;2010年,全乡实现竹、香蕉、南药、花梨等产业总产值达100多万元。

(五)养殖产业

自2010年“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乡传统养殖业数量有所回升,养殖罗非鱼较2009年增加了155亩,达218亩,新增养猪专业户14户,新增养鸡专业户9户,鸡年出栏达5.1万只,新增养鸭专业户2户,新增养鹅专业户2户,新增林下养蜂35户。2010年,全乡实现养殖产业总产值达100多万元。种养结构调整优化,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和实施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把产业结构调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培育专业户,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此项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水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种养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例如今年我乡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进行生姜种植推广,今年的计划任务是400亩,现已完成备地,4月8日由县扶贫办已向我乡拉什村和红春村农户扶持提供37500斤姜种,目前正在催芽阶段,预计近期便可下种,按每亩300斤种,可种植125亩。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1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3

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为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实现农业的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份额,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带动下,各地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协调管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建设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为各类现代化的信息媒介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各类信息媒介不断向农业农村深入融合。

经过广泛了解可以看到,农业信息化有效整合了多种信息媒介,如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平台的专业农业网站集群,以语音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的“12316新农村热线”服务平台,以移动通信终端为基础平台的短信、手机报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有线电视网络、无线广播电台为基础平台的农业农村广播节目,以期刊、报纸为基础平台的农业纸质媒体集群。此外,农村传统的人际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也都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些信息化建设主体都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诸多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但也应当看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整体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目标不明晰,工作重点不突出,还没有把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也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比较简单。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对信息的主动寻求意识不强,信任度也相对较低。网络信息由于其成本高和数量大不易辨识的特点而没有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的农民对定制短信服务的热情不高,不愿花钱买信息。

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安排份额较少甚至没有安排,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加上各地资金筹措力度各不相同,影响了信息化设备的购置和配备。同时,农业信息机构建设乏力,缺少开展信息服务的经费。

2.2 农业信息化服务缺乏地域或产业针对性

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地域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集群的趋势。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联合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聚集各行业人才资源,围绕各地区农业优势和区域特色产业,衔接商务、物流等服务系统开展而来。但目前,各地尚未依据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建立符合相关产业发展特色的信息服务系统。

2.3 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从相关资料分析可知,当前基层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相对较低,有很多不是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员,导致无法快速、完善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信息化培训,尤其是缺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无法有效地从网络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

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农业信息化规划,使每年信息化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把农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3.2 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充分利用已经在农民当中形成可靠宣传效果的媒体,在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方面加强宣传力度,以引起各类不同群体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

3.3 完善投入机制

农业信息化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在农业专项经费中增加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比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各级财政应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3.4 加强队伍建设

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要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建立一支由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队伍。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人员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王玉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5,(09).

[2] 王作峰;耿锁华.农业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及构建路径[J].经济纵横,2006,(08).

[3] 刘崇学.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4,(06).

上一篇:《躺在波浪上看书》优秀教学反思下一篇:常山县“十一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