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2024-05-2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共13篇)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1

根据案例“某输气管道工程,总长13公里。设计采用20号钢钢管,施工合同约定钢管由业主供货。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发现钢管焊接质量存在问题,在已完工程中总会有部分钢管焊接融合质量不好,很难满足无损探伤检查的质量要求。工程师责成承包商分析原因并进行质量缺陷修复。为抢进度承包商未停工整改,而是边施工边分析,查找造成焊接质量差的原因,直到该管道工程施工任务已完成90%,距合同规定的完工日期11月18日仅有30天时,才查出造成焊接质量不好的原因是这批管材中混入了不同型号的钢材。而此时,施工单位已对辅设好的管道进行了回填和地面恢复,并在需要护坡防护地段实施了护坡工程。”作为承包商应如何处理此问题,怎样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质量事故的责任鉴定和质量事故的分摊等做如下处理。

首先通过案冽分析可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业主提供的管材中混入了不同型号的钢材与施工方焊接技术等无关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2

1 工程事故及处理分析

1.1 工程勘察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1.1 勘察中的技术事故

由于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技术不过硬, 或技术手段跟不上要求, 从而使数据采集不准, 严重者表现出很大的失误, 影响了对地层的判断。

1.1.2 勘察中的人为事故

由于工程地质勘察单位人员素质低下, 不能按组织设计进尺取样、记录, 或由于几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压价承包, 而不能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工作。

1.2 工程设计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 由于对工程地质勘察不熟悉, 对勘察知识不很了解, 机械地搬用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的数据, 其中的失误不能及时发现, 从而导致设计上的错误。

(2) 由于设计单位管理不严, 设计人员未能准确地计算, 而使桩基承载力不足或浪费。

1.3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3.1 成孔质量不良

灌注桩成孔工艺采用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成孔如采用螺旋钻, 易形成孔底虚土层, 使桩端承载能力大为降低;湿法成孔的桩基中, 沉渣厚度过大是主要问题。

1.3.2 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

(1) 施工管理不善, 不按规定配合比制备混凝土。

(2) 水泥强度等级多变, 未注意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致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易性及坍落度不符合规范对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过期、受潮现象普遍, 未经现场检验即盲目使用。

(3) 对在运输或浇筑时已经离析的混凝土未加处理。

(4) 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和易性差, 或搅拌后放置时间过长。

(5) 水下混凝土施工操作不严格, 如隔水栓不合格, 放置不当等。由于目前没有生产标准的隔水栓构件, 所有施工中所用的隔水栓有用袋装混凝土或砂的, 有用球胆的, 甚至还有用水泥纸袋及尼龙编织袋成团的, 它们的有效性没有充分的保障, 有可能使水下混凝土变成稀释混凝土。

(6) 由于桩管底部涌水或导管漏水导致混凝土被稀释。

(7) 由于桩周存在承压水或邻桩成孔抽水, 使刚浇筑的混凝土受到冲洗。

(8) 混凝土的导管不够长, 储料漏斗不够大, 造成第一批灌注的混凝土封不住导管下口, 泥浆重新进入导管, 致使混凝土被泥浆冲洗。

1.3.3 桩身结构不完整

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夹泥、空洞、断裂、颈缩、浮浆层过厚、露筋和钢筋笼上浮等。出现此缺陷的原因是: (1) 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下口与孔底距离过大, 或在浇筑过程中拔管太大, 和易性不好, 可能导致空洞或夹泥、露筋; (2) 桩身的断裂和颈缩由超孔隙水压引起; (3) 孔身不垂直或钢筋笼弯曲, 或未绑保护层垫块可导致露筋; (4) 顶面混凝土离析, 或导管牵挂, 导致钢筋笼上浮。

2 采用加桩法处理灌注桩工程事故

某一座16层框架剪力墙住宅楼采用钻孔灌注桩, 桩基类型为摩擦桩, 桩径800mm, 桩长27m, 共79根, 桩箱联合基础。桩进入砂砾石层, 设计时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2200k N。施工完毕对桩基先后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包括承载力、完整性的动测试验。整个场地桩基检测后发现, 有的桩身质量存在问题, 有的桩长及桩身、桩周侧土都存在一定问题,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也不足1800k N。

加固处理需考虑的因素: (1) 接桩后必须与原桩成一整体, 不能成为断桩; (2) 不能影响原有的使用功能; (3) 必须经济, 且安全可靠; (4) 由于桩周土“土皮” (泥浆太稠造成) 较厚, 导致承载力降低, 失水后桩与土之间的空隙将会增大, 应适当考虑这一因素。为此, 确定加固方案为增加新的桩数———补桩9根, 以增大总的承载力。

3 减荷垫层处理法

12层框架结构综合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桩径700mm, 桩底端进入碎砾石层不小于2.4m, 桩底沉渣不大于100mm, 单桩极限承载力3000k N (800mm桩径者3600k N) , 共施工286根, 桩长均为28.6m左右, 桩基施工完毕1个月后进行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3根和低应变检测45根。桩基类型为摩擦端承桩。

3.1 桩基工程检测及评价

从静、动测试结果分析看出, 钻孔灌注桩质量存在问题, 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C20, 有的严重缩颈、离析, 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桩的承载力,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200k N, 与设计值3000k N相差较大。

3.2 病害分析

经对灌注桩进行开挖和动测试验后发现, 11根桩头未到设计标高, 有的桩甚至相差5m之多未灌注混凝土, 且接桩头也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浮浆未凿去, 未到新鲜的混凝土面即开始接桩, 甚至中间有一段泥土。经分析, 主要是施工质量存在着严重问题, 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 缩颈、离析;试桩和工程桩一起施工, 待发现桩基承载力不足, 已无法改变桩基的状况。

3.3 补救处理

(1) 对没有检测的桩全部检查, 对桩顶不到基础底面的进行补长。

(2) 已接成“戴帽”的桩, 砸去上部重新接桩。

(3) 将基础底面以下1.0m的桩间土全部挖除, 回填碎石, 使桩与碎石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4) 减小活荷载, 降低单位面积荷重。

4 否定性处理法

某综合楼建筑面积1.2万m2, 建筑物呈半丁字形, 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以扩大地基抗力, 桩基类型为摩擦端承桩, 桩径为400mm, 桩长6.0~10.0, 桩进入强风化云母片岩0.5m, 预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200k N。5根桩的静载荷试验均加至极限破坏, 随后进行动测试验。经分析判断此5根桩的最大极限荷载600k N, 最小320k N,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是一起严重的质量事故。

4.1 病害分析

(1) 场地地质资料 (特别是桩端持力层) 与实际出入较大, 如强风化云母片岩, 报告提供承载力标准值300k Pa, 桩的极限端承力5000k Pa, 而根据各种资料查明, 像软质强风化云母片岩, 承载力标准值约在200k Pa, 桩的极限端承力在2500-3500k Pa, 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差别太大, 出现严重的失误。

(2) 设计承载力值也偏大, 若按设计桩径400mm, 不复打成桩, 实际单桩极限承载力远达不到设计所要求的l200k N。且设计的桩长也偏短, 因本场地处于坡脚, 残积土层或强风化软层较厚, 端承力小得多。

(3) 施工质量也存在问题, 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 桩径不足, 同时违反了先试桩后施工的原则。

4.2 桩基工程事故处理

采用强夯置换法对原施工进行了否定性处理, 即对原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全部作废处理如下:不考虑原工程桩振动沉管灌注桩基情况, 重新对场地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的强夯置换法既有强夯法应用特点又有碎石桩法的特征:

(1) 夯锤均为圆柱体, 直径一般不大;

(2) 间隔时间短, 邻近夯点可连续作业;

(3) 夯击次数多, 一遍可到20击次;

(4) 夯锤每夯进1m则加满石渣, 然后再夯填平;

水运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 篇3

关键词:水运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

1、水运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常见的水运工程质量问题有很多,比如有水工结构的变形、错位、倾斜、开裂、倒塌、漏水、破坏、渗水、强度不足、刚度较差、断面尺寸有误差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1 不按建设程序施工

在没有进行调查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就敲定施工方案;在没有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下就急忙施工建设;施工前设计没完成,图纸没审核;设计被任意的修改,施工没有按照图纸要求;竣工后没有严格验收,没有进行试车运转,导致很多隐患没有排除,经常发生质量事故。

1.2地质勘察不认真

地质勘察工作不认真,提供的资料和勘查数据不准确;在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钻孔之间的距离比较大,难以全面勘测地基的真实情况;在地质勘察时,钻孔没有达到足够的深度,对地下软土层、孔洞、滑坡等地层构造没有完全探清;由于没有准确、详细的地质勘察报告,可能造成基础方案有错误,导致地基失稳、沉降不均匀,破坏上部结构。

1.3 地基没有加固处理

对不均匀地基,如软弱土、杂填土、冲填土、湿陷性黄土、岩层出露、膨胀土、土洞、溶岩等没有实施加固处理,均可能造成重大质量问题产生。需要依据不同地基的性质,依据施工要求标准,考虑采取科学的设计、防水、结构、地基处理等综合施工措施。

1.4 设计不精确

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周全考虑,导致不合理的结构构造和不正确的计算简图,在荷载计算时,取值偏小,产生错误的内力分析,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时不恰当,弯起钢筋与箍筋的设计难以满足荷载的要求标准,导致质量问题的产生。

1.5材料和制品质量较差

钢筋性能不合格,水泥过期、受潮结块、有害物含量超标、稳定性差,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标准,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抗渗性不符合标准要求,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强度不够、渗漏、露筋等诸多质量问题;支承锚固的长度不够,预制构件的断面尺寸误差大,没有建立科学的预应力值,漏放钢筋,板面裂缝等,均可能导致工程出现断裂、垮塌等问题。

1.6 管理不科学

管理上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水运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不依据图纸进行施工。比如,挡土墙的施工不依据图纸要求设置滤水层,不预留排水孔,导致土压力增大,影响挡土墙质量。二是不依据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比如,对模板进行加固时不规范;模板和浇筑混凝土不能密合、有过大的间隙等。三是不依据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四是缺乏业务知识,施工比较随意。如对混凝土进行割缝时,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新旧混凝土不能很好的进行接缝,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五是混乱的施工管理。

1.7 恶劣的自然条件

水运工程建设时间长,大多在露天环境中作业,很多程度上受自然条件所影响,大风、雷电、暴雨、日晒等都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产生,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方法予以预防。

1.8 使用不合理的水工结构物

使用不合理的水工结构物会导致产生质量问题。比如没有经过校核和实际验算,就将大型船舶随意停靠在原来的泊位上,导致使用荷载大于设计的荷载;随意的开槽施工减少了承重结构的截面,容易导致质量问题产生。

2、水运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

2.1 分析处理的目的

对水运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目的是能够对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以便科学妥善的进行处理,确保施工条件正常;确保能够安全使用建筑物和构筑物,降低事故损失;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杜绝质量事故再发生;全面掌握工程各结构的工作实际情况,确保结构计算简图选择合理、构造设计科学,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措施。

2.2不作处理论证的质量问题

有些质量问题不需要作处理,常见的有以下4种,一是对结构安全、使用要求和生产工艺不造成影响的质量事故。比如,构筑物在产生了错位问题,如果要是进行纠正,除了施工困难外还可能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使用要求和工艺不带来影响,可不处理。二是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论证通过后可不处理。比如,试块混凝土强度不高,混凝土实际强度通过测试论证与要求相符,可不处理。三是有的较小的质量问题,在后续工序能够去除,可不处理。比如,混凝土墙有了小的麻面、蜂窝,可通在后续工序中通过抹灰等去除,就不需要对这些小的质量问题处理。四是经过验算复核的能够满足规划要求的质量问题,可不处理。

2.3对质量问题处理进行鉴定

质量事故处理的结论主要包括,一是已经排除了事故,施工可以继续进行;二是消除了安全隐患;三是通过修补后,使用要求可以完全满足;三是可以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但是有条件的限制;同时,质量事故的处理结论还包括对耐久性的影响,对建筑外观的影响;事故责任总结等。处理完事故后,必须有完整的处理报告,事故处理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调查的原始资料、数据;发生的原因和论证;处理的依据、方案;处理方法和措施;验收检查结果;勿需处理的论证;处理结论等。

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著重分析了水运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程序,提出了三步处理法,即:分析处理的目的、不作处理论证的质量问题和对质量问题处理进行鉴定,有效提高了水运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值得在实践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远思,胡龙武,何之鹏.深度探讨水运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J].科技资讯.2010(02)

[2] 赵国栋.浅析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水运.2007(07)

[3] 张冰鹤.关于加强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探讨[J].水运工程.2009(04)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篇4

第四十二条为严肃质量事故报告与处理,减少和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

[2000]年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铁道部[铁建设(2003)48号《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关于质量事故的处理规定》的通知制定出xxxx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

第四十三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工程竣工后,凡因测量错误、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强度不够、结构尺寸或建筑安装位置偏离等不符合设计文件或达不到该工程所采用的国家、铁道部及哈大客运专线质量标准,需作返工、加固补强或报废等处理的,均构成工程质量事故。

第四十四条根据铁道部[铁建设(2003)48号《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关于质量事故的处理规定》的通知,工程质量事故按其直接经济损失划分为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一般事故和工程质量重大事故。

(一)工程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以下。

(二)工程质量二类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至5万元。

(三)工程质量一类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10万元。

(四)工程质量重大事故(分为四级)

1、工程质量四级重大事故:

死亡一至二人,或重伤三人至十九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至30万元。

2、工程质量三级重大事故:

死亡三至九人,或重伤二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至100万元。

3、工程质量二级重大事故:

死亡十人至二十九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至300万元。

4、工程质量一级重大事故:

死亡三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至300万元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单位工程一次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为达到质量要求需要整修、返工、报废、加固补强等产生的材料费、机械费及人工费等的总和(不包括停工、窝工或影响其他施工工序等间接损失费用)。

第四十五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总队)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暂时停工),及时向经理部安质部(电话:0417-4899931),总队同时向其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经理部安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报告,同时填写质量事故单报告局安质部和中国中铁哈大铁路工程指挥部安质部。

2、质量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事故发生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损失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3、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妥善保存事故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拍照或录像;凡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工程质量事故,未经处理前应做出隔离标识,并不得继续施工,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4、事故调查和处理

对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57.11 附 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未尽事项,按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由xxxx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项目经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现场质量检查整改表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5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一)质量信息

项目部及时传递可靠的工程质量信息到公司工程质量部。

(二)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本工程所采用的质量标准,一般需作返工、加固处理的均构成工程质量事故。

(三)由于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所以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但一般可按以下条件进行分类:

(1)按事故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

1)一般质量事故指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或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指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或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指工程倒塌或报废;或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其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的情况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2)按事故责任分类

1)指导责任事故指由于在工程实施指导或领导失误而造成的质量事

故。例如,由于工程负责人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放松或不按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检验,降低施工质量标准等。

2)操作责任事故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实施操作者不按规程和标准实施操作,而造成的质量事故。例如,浇筑混凝土时随意加水;混凝土拌合物产生离析现象仍浇筑入模等。

(3)按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分类

1)技术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由于设计、施工作技术上的失误而造成的质量事故。例如,结构设计计算错误;地质情况估计错误;采用了不适宜的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等。

2)管理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是指管理上的不完善或失误引发的质量事故。例如,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质量体系不完善;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而失准;进料检验不严等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

3)社会、经济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是指由于经济因素及社会上存在的弊端和不正之风引起建设中的错误行为,而导致出现质量事故。例如,某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不顾工程质量,在投标报价中随意压低标价,中标后则依靠违法的手段或修改方案追加工程款,或偷工减料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出现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必须予以重视。

(四)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采取逐级上报的制度。必须在2小时内向项目部安质部报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及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安质部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集团公司、建设单位、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一般质

量事故三天上报公司,提出书面报告。事故应在三天内出具事故快报,填写《工程质量及事故报告表》逐级报告上述有关单位和部门。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

1、工程项目、时间、地点及建设相关单位;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4、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

6、事故报告单位。

(五)项目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尽快成立工程质量事故调查组,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1)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和原因;

(2)组织技术鉴定;

(3)查明事故性质、责任单位、责任人;

(4)提出工程处理方案;

(5)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要求;

(6)对事故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六)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1、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必须首先抢救人员脱离险境,其次是保护现场,待事故查明原因后方可复工;

2、发生事故后,轻伤24小时内,必须报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部派人一起分析事故;重伤必须24小时内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派专人来项目,并报县以上法院,由法院派人、集团公司派人与指挥部一起分析事故,查明并处理事故,责任事故要追查和处罚;

3、事故苗头和事故分析必须遵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找不出原因、查不出教训、落实不了责任、提不出处理意见”不放过),并认真、严肃做好记录。

4、事故一旦确定为工伤,必须填写《事故报告》表,项目部和公司都要存档,为今后受伤者及其家属享受劳保待遇提供原始资料。

(七)质量报表

项目部填报《工程质量及事故情况》、《质量评定项目明细表》,统计季年质量报表,由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分别于季末当月25日报公司安全质量部。

项目部对每季及年质量报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策,制定预防措施。

(八)质量总结

项目部在上半年和年终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上报集团公司安质部。

(九)质量专报

项目部及时将重大质量信息,包括质量问题、质量动态、工程获奖情况、工程项目验收评定结果等,形成质量专报,上报公司安质部。

(十)工程质量快报制度。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指挥部、公司和建设单位、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一般质量事故三天上报公司。

事故应在三天内出具事故快报,填写《工程质量及事故报告表》逐级报告上述有关单位和部门。

(十一)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十二)因工程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时,除按第三条规定办理外,还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劳动安全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事故处理要按“四不放过”原则,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报上级批复。

(十三)发生情节严重的质量事故,尤其是发生危及生产安全及社会影响较大的质量事故,主管领导在事故发生一日内将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详细报公司主管领导和安质部。

(十四)对事故的分析,要首先从事故的源头抓起,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落实到责任人,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提出处理意见。

(十五)确定事故的原因后,认真吸取教训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十六)把事故分析及处理的全过程打印成文,做好记录。

(十七)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1、发生质量事故后,不按规定时间上报,谎报或隐瞒不报而擅自处理者。

2、事故发生后提供伪证使用掩饰手段未如实上报者。

3、有意缩小事故返工损失,降低事故等级者。

江苏华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6

1、事故种类分析

就事故种类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仪器设备事故、设计事故、施工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五大类。

仪器设备事故。此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为的仪器、设备损坏,或不按技术要领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种是非人为因素的仪器、设备自然事故。

设计事故。这类事故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主观责任事故。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设计上粗心大意,以至酿成设计质量事故;设计人员对一些常规设计,习以为常,掉以轻心,以至酿成不应有的失误;设计人员不重视对设计标准的学习,只求一知半解,不愿作全面系统的钻研,以至在设计上考虑不周,留下隐患。

施工质量事故。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主观责任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事故;二是不按工艺流程施工造成责任事故;三是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造成的施工质量责任事故;四是因材料以劣充优造成的责任事故。

安全事故。分人为和非人为两各形式:一是不按操作程序操作仪器、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或是不遵守安全制度、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二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主观责任事故和客观责任事故。

2、事故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事故一旦发生,有关责任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或工程部负责人汇报情况。

现场调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现场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

定性分析。工程部负责人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听取现场调查人员的汇报,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3、事故处理

非人为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要认真查找原因,尽量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故,如非人为原因造成的仪器、设备事故,或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交通事故。

如因不按操作技术要领、不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粗心大意造成的人为主观责任事故,要从重处罚。

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分析与处理 篇7

勘察场地内的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三种类型, 其中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 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淤泥质土及软粘性土中含有潜水, 具有一定水量;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粉细砂层中, 地下水动态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控制, 与当地水系有密切水力联系, 其含水层厚度大, 水量丰富。场地上部滞水的水位埋深在0.5~2.8m之间 (相当于标高19.7~22.0m) 。场地承压水水头在2~9m之间 (相当于标高13.5~20.5m) 。详见表1。

2 基坑事故经过

基底搅拌桩加固施工结束后不到一周, 由于工期紧迫, 施工单位采用中间拉槽进行土方开挖, 当土方开挖到9~12m时, 先后出现了格构柱和围护结构大变形, 同时在2#楼附近桩体间发生渗漏水, 从而引起地表沉降增大, 房屋开裂。

2.1 围护结构变形和失效

施工单位为方便出渣未及时架设支撑, 且围护桩周边留置土条宽度偏小, 坡度过陡。在基坑土方开挖到约9m时, 基坑两侧地表沿纵向出现开裂, 土体纵向滑移导致格构柱严重变形, 以至倾斜约0.5m;围护结构LWPH01的顶部变形最大已达30.8mm, 超过基坑预警值;施工方对第一、第二道支撑进行了补架, 继续进行拉槽开挖, 在随后的几天内, 01号围护桩水平位移继续增大, 但并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出现, 最大水平位移仍出现在桩体顶端, 其值保持在40mm左右, 如图1。

由于地表下沉造成基坑东侧排水管道接头箱破裂, LWPH01号桩附近的钢支撑也出现了严重变形, 从外观上可以明显看出支撑与联系梁的连接件、传力垫块和支撑支座破坏以及钢围檩凹陷等, LWPH01号围护桩的水平位移也发生了突变, 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桩体9m处, 其值也一下子突变到97.4mm, 该处桩体明显出现裂缝, 可以判定基本失去作用。

2.2 1#建筑物开裂

随着LWPH01号桩变形的进一步扩大, 附近地表裂缝加大, 基坑整体向西侧移动, 与此同时, 相邻的建筑物 (1#楼) 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沉降, 靠近基坑的两个测点下沉, 房屋产生了裂缝。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对基坑东侧的1#建筑物进行注浆, 但仍未能制止房屋下沉趋势, (监测点沉降曲线如图2) , 排水管接头箱破裂后, 明水冲溃地基, 房屋裂缝加剧最终导致房屋被拆除。

2.3 桩间渗水造成 2#房屋位移增大

土方开挖到9~12m时, RWPH02处桩体间一处发生渗漏水, 施工单位先对出水点处采用引流管进行引流, 然后进行支模板浇混凝土封堵, 再对引流管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 但发现一处封堵成功后水就从另一个地方渗出, 最终只能采用对坑外进行大面积注浆封堵。桩体渗水引起2#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 但围护结构变形不大, 渗水点封堵完成后, 建筑物的沉降就基本停止, 见图3和图4所示。

3 事故原因分析和采取的措施

3.1 支护结构失效

3.1.1 失效原因

施工单位在土方开挖中, 未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及时架设钢支撑, 违规操作, 以致基坑土体长期处于超挖和无撑状态, 导致桩体不断变形, 引起周边地表的沉降并造成排水管接头箱因沉降过大而拉裂。流水冲进基坑边上的裂缝内, 使主动土压力突增, 桩体严重变形, 虽然后来架设了钢支撑, 但由于支撑与联系梁采用钢筋连接和活络端头钢锲块采用钢筋替代违规, 钢支撑架设得不平顺, 影响了钢支撑节点受力和支撑次应力, 使支撑的可靠性、有效性不足, 在较大的侧向土压力作用下, 发生了支撑破坏或压屈, 引起围护桩体变形过大, 导致支护结构破坏。

搅拌桩进行基底加固时产生一定的挤压力, 泥浆对附近土层产生挤压作用并向土层中的裂缝和空隙渗透, 超静孔隙水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消散, 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随即进行基坑开挖, 容易引起土体纵向滑移, 而9~12m深处为粉质粘土与粉土或粉砂互层, 在开挖过程中承压水头往往不能及时下降, 放坡开挖渗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会增加边坡土体的下滑力。加上施工单位土方开挖时坡度过陡, 开挖速度过快且未分层分段开挖, 使基坑纵向土体发生滑动, 由于土体的收缩及张力作用在坡顶出现裂缝, 产生静水压力, 加速了土坡滑动的速度, 造成因格构柱受力不均而致严重倾斜变形。

基坑支护结构失效主要是因为土方开挖工艺不合理, 支撑架设不及时, 存在超挖, 致使主动土压力增大, 以及施工工况与设计工况不符等。

3.1.2 补救措施

于1#建筑物附近围护结构已失效, 为确保下步土方开挖的安全性, 首先应将基坑回填至已架支撑位置, 然后采用双排桩对围护结构进行补救, 在原有围护结构外6m处重新设置一排钻孔桩, 横向采取连接梁与原有桩体进行连接, 同时在被动区内采用旋喷桩进行加固, 主动区采用注浆加固。

3.2 1#建筑物开裂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1#建筑物的变形主要受墙体位移影响, 随着围护结构变形的增大, 建筑物沉降也随之增大。同时因该建筑年久失修, 房屋地下室有大量积水浸泡地基, 当基坑周边土体随围护桩一起向基坑方向位移时, 地下室与围护结构间土体受到扰动, 地下室积水顺着土层裂隙从基坑围护桩体间薄弱处流出, 而1#建筑物处桩体的渗水未能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和治理, 导致长时间渗漏造成房屋下地基土体流失形成空洞。后期施工单位注入的浆液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来加固建筑物, 反而进一步扰动了该建筑物的地基, 从而导致该建筑物变形的加剧。

3.3 桩间渗水

3.3.1 渗水原因分析

由于在施工围护结构时出现塌孔和错位, 使旋喷止水帷幕与桩体因搭接不紧密而出现空隙, 此外, 9~12m处粉土或粉砂互层具有弱承压水性质, 水平渗透系数约10-2~10-3cm/s, 垂直方向渗透系数为10-5cm/s。土层多呈软塑状态, 饱水, 桩体间产生涌砂冒水及坑壁管涌。该层的厚度和压缩模量值, 对因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有密切关系, 该层越厚, 压缩模量越低, 降水后导致坑周地面沉降的幅度相对也越大。因该层土弹性模量比较大, 基本上不影响土压力, 对支护位移影响不大。

由于原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缺乏相应的施工预案, 更没有技术措施与堵漏器材的准备, 在事故发生后, 未能及时有效地制止事态发展, 使得基坑侧壁长期流土是造成损失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3.2 补救措施

对RWPH02桩旋喷后采用双液浆进行注浆加固, 深度为基坑底下2m, 采用跳孔间隔注浆方式, 先外围后内部的方法, 同时在2#建筑物前2m处设置两排旋喷桩作为隔离桩, 减少下步基坑施工时对该建筑物的影响。

4 结论

基坑施工安全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能否安全施工不仅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施工的措施有关, 而且取决于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因此, 在基坑工程建设始末, 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统筹兼顾, 合理处理好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使基坑施工的各环节时刻保持最优状态, 才能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优质和高效。

要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选择科学的开挖方法, 做好施工监测, 为适时支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基坑开挖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坑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 应认真研究土层性质和土层结构, 以减少施工对基坑四周的扰动,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层的自稳能力为前提来研究开挖的方式和顺序, 通过监测反馈信息, 及时了解基坑四周的动态, 调整开挖方式和方法, 修正支护参数, 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 完善支护体系, 适时进行动态管理基坑支护施工。

(2) 开挖阶段支撑围护是稳定基坑的重要传力杆件, 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质量, 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体系。

(3) 软土地区基坑失稳和周边建筑物受损大都程度不同地、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的处理不当有关。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突降的暴雨、暴雪、不可预见的地下涌水对基坑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基坑会因水的浸泡而降低自稳能力, 支护会因水的作用而失去稳定。因此,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对地表水、地下水的科学而有效的控制是基坑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4)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要备足施工材料和设备, 积极组织抢险, 及时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基坑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苏宏阳.基础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6

[2]陈忠汉.深基坑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8

【摘要】文章结合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实例,对形成缺陷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为有效避免产生桩身严重缺陷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关键词】 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事故;桩身缺陷

【Abstract】Be related to accident example of artifical dug absorbed stake, t 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causation of bug stak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appointed out related proceeding to aviod stake bug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Artifical dug absorbed stake;Accident example;Stake bug

1. 前言

(1)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桩径适应范围广,可以保证入岩,扩底方便,单桩承载力高;对场地的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桩底易清理,可直接检查桩直径、垂直度和持力土层情况,桩质量可靠;施工无震动、无噪声、无泥浆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速度快;施工机具设备简单,节省设备费用,降低工程造价。

(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便于控制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在桩基施工中被广泛使用。但笔者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桩检测中经常检测到缺陷桩,甚至检测到严重缺陷桩等质量事故,一旦桩身存在有严重缺陷,既延误工期,又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严重质量事故中既有地质条件差等客观原因,又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细致、施工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原因,更有甚者人为因素导致的缺陷桩。以下是笔者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桩检测中发现的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严重缺陷桩工程实例。

2. 工程实例

2.1 豫西某工地一教学楼。

2.1.1 工程概况。该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设计桩长12.85~17.40m,设计桩径0.80~1.40m。本场地共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131根,Ⅲ、Ⅳ类桩共19根,占被测桩的14.5%。其中建筑物的中部施工桩55根,Ⅲ、Ⅳ类桩15根,达被测桩的27.3%,占全部Ⅲ、Ⅳ类桩的78.9%。

2.1.2 岩土工程条件。地层:层①、层②:黄土,湿,稍密~中密,湿陷系数0.046~0.051;层③:黄土状粉土,湿~很湿,局部达饱和状态,稍密~中密,最大湿陷系数为0.028,层底埋深7.00~8.30m;层④:黄土状粉质粘土,湿~很湿,局部达饱和状态,软塑状态,层底埋深11.30~15.90m;层⑤:卵砾石层,稍密~中密,见厚4.10m。地下水静水位大于25.00m。

2.1.3 缺陷桩缺陷性质。如9#桩,设计桩径0.75m,桩长13.40m,检测中发现该桩低应变曲线在7.30m处反射波反映明显,判为Ⅳ类桩,该桩其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见图1,经对开挖验证,该桩在层③底部(7.50m)处严重缩径。

2.1.4 造成缺陷的原因。由于区域地层条件为稍湿状黄土及黄土状粉土,一般适宜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但该场地原为菜地,并在场地中间(拟建筑物地基中部)有一水渠,常年有水,地表水渗入严重,造成层③④含水量高,在挖孔时已发现有不同程度地流泥现象,施工单位对孔壁采取了用柳条笆护壁措施,但由于局部地段软土流动性强,并在混凝土浇注中受到振动泵的影响下,原有护壁措施失效,造成严重缩径。

2.1.5 经验教训。豫西地区为黄土覆盖区,一般民用建筑为消除地基黄土湿陷性几乎全部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勘察单位在岩土工程报告中未针对第③④单元层提出桩基施工建议,而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第③④单元层的岩土状态又未引足够注意,在施工中采取的护壁措施不当,从而造成了这次质量事故。

2.1.6 应对措施。当遇到流动性软泥时,应采用分段现浇混凝土护壁,并将混凝土护壁的高度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灌注混凝土,当软土流动性很强时宜采用钢筒护壁阻挡流泥,以防孔身缩径。

2.2 某厂号73桩。

2.2.1 工程概况。该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设计桩长26.00m,桩径1.00m。

2.2.2 缺陷桩缺陷性质。经低应变检测,9.97m处出现严重缩径类缺陷,且低应变曲线出现有二次反射现象,判为严重缺陷桩,低应变检测原始曲线见图2。

2.2.3 造成缺陷的原因。经开挖验证,缺陷是由厚度达近1m的混凝土残渣造成的,下图为开挖验证照片见图3。经查证在灌注该桩过程中,混凝土泵导管堵塞,虽然导管进行了及时疏通,但施工人员把管内冲洗下来的残渣送入孔内,造成断桩。

2.2.4 经验教训。由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加之施工人员责任心差直接造成这事故发生。

2.2.5 应对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基本常识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2.3 某厂号206桩。

2.3.1 工程概况。该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设计桩长14.00m,桩径1.10m。

2.3.2 缺陷桩缺陷性质。经低应变检测9.00m处存在严重缩径类缺陷,低应变检测曲线见图4。

2.3.3 造成缺陷的原因。经开挖验证缺陷处为数个水泥纺织袋团(本文作者下井检查开挖验证见图5)。后经施工单位查证,是由施工工人闹情绪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人为投入孔内造成的。

2.3.4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桩的典型事例,同时与现场监理人员监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2.4.5 应对措施。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品质、质量意识教育和现场管理工作,另外现场监理人员在成孔施工、终孔验收,特别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亲临现场。

3. 结束语

(1)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民用建筑、公路和铁路桥梁中被大量采用,但也存在不少质量问题。首先是勘察、设计人员工作不细,在岩土工程报告及设计图纸说明中未针对性地提出当遇到不利岩土工程条件时应注意的事项;其次是施工施工单位对特殊情况未采取相应措施;再就是现场监理人员监理不到位。

(2)为了保证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勘察及设计人员在选定该桩型前要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要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要有多个预案进行应对;另外现场监理人员在成孔施工及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亲临现场,必要时要下到井下进行验收;除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外,更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再是对施工中有质量疑问的桩要及早进行检测,以便对缺陷桩进行及时处理,根本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基桩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奋强.复杂地层条件下的人工挖孔桩[J].岩土工程界,2001,4(2):26~28.

[2] JGJ 106-2003.桩基检测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5.

[3] JGJ 79-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7~99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9-28-017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9

第一条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试验等责任过失而使工程在下述时限内遭受损毁或财产损失以及需加固,补强,返工处理的事故,

1、道路工程:现场监理签认到工程项目通车后两年内;

2、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和设计使用年内。

第二条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及其分级标准。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及重大质量事故三类:一般质量事故分三个等级;重大质量事故分为三个等级(详见《内蒙古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力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条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

在总监办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

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

3、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级质量监督站和交通厅质监总站(传真号0471-6968073),并在12小时内报出《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快报》(附件3-1)

第五条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事故质量分析报告207 篇10

关于

气有限公司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尊敬的客户您好!

首先感谢您选用我司的产品。我们始终秉承“客户为根,服务为本,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优化技术支持方案。助力“智能电网”深入发展,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体系、快速响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一、质量信息描述

2018年8月 气有限公司质检部反馈我司产品在湖南、浏阳及四川产品质量问题。断路器产品不良现象为不显示、不能自动重合闸。

二、原因分析

2018年8月9日我司安排人员赶赴湖南质量事件根据现场勘察、测试以及样品失效分析,存在上述情况原因如下。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产品不良现象为不显示、不能自动重合闸均为我司产品电子组件板三极管击穿造成不显示、不能自动重合闸等异常现象。

造成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电子线路板击穿或损伤可能原因如下:(1)“线路中可能有涌流或大电流及谐波电压导致产品电子组件板损伤。涌流或大电流及谐波电压导致电子组件板三极管(5551)击穿,造成不显示、不能自动重合闸等异常现象”;变压器低压端会产生较大涌流及不稳定电压,冲击电路板,电路板在出厂时进行过工频耐压试验,二次可以承受3500V以上高压。涌流、谐波是一种暂态电流、电压,时间上连续的;由于绕组存在电阻,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形的峰值会逐渐减少;变压器涌流与谐波电压时间与二次负荷有关,二次负荷越大则涌流持续时间越短, 负荷越小持续时间就越长。(2)变压器在运行时由于励磁原因导致变压器瞬间输出电压过高,对线路板三极管击穿造成产品不能正常工作。

造成我司产品失效的涌流或大电流及谐波电压或瞬间电压波动较大,虚接高压等恶劣环境下对产品损伤,导致产品失效。

我司在公司内部试验及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试验均是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满足国家标准的试验条件及环境,而未考虑到实际工况更苛刻,而造成元器件损坏。相关试验未能模拟客户实际现场使用条件。导致产品在恶劣的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不强。

综上,导致产品在恶劣的环境下产品失效原因为:产品设计余量不足,未能规避在恶劣环境下环境使用适应性。

科技有限公司

三、改进措施

1.已将三极管 5551型电压等级160V至180V改为MMBAT42型号三极管(产地:美国),电压等级为300V;

2.为抑制电子线路板因瞬间涌流或大电流及谐波电压或瞬间冲击电压对产品电子线路板的损伤,我司将元器件及电子线路板的电压等级提高至300V,满足产品在恶劣环境的使用状况; 3增加三极管过压保护电路,利用TVS管特性,限制三极管两端电压,进而防止三极管过压损坏;

4.线路板供电部分进行CLC电源滤波,因为电感电容的原因,限制浪涌电压进去线路板供电系统,进而提高线路板抗浪涌能力。

四、改善建议

根据我司近期对湖南、四川客户使用现场的勘察、调研、走访及测量同时对比国内重合闸市场主流品牌,均出现涌流或大电流及谐波电压或瞬间电压波动较大,虚接高压等恶劣环境下对产品损伤产品,不能自动重合闸、不显示等失效现象。未能规避在恶劣环境下环境使用适应性。

1.为抑制变压器涌流过大产生非线牲谐波电压,建议安装、调试时带负载上电,负载可抑制部分谐波电压;

2.针对变压器在空载情况下变压器线圈电源侧产生的涌流及产生非线牲谐波电压问题, 可做如下改善: a.为抑制变压器涌流过大产生非线牲谐波电压,建议安装、调试时带负载上电,负载可抑制部分谐波电压。

b.新安装变压器如不能带负载送电, 建议新安装变压器先空载运行8min~ 10min 并将 JP柜总开关断开。

3.建议新变压器投运后送电流程如下:

如上所述新变压器投运,会产生涌流和谐波电压,通过线路板互感器传到电子元件上易击穿电子元器件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我司对新变压器投运后送电流程建议如下: a.新变压空载运行30分钟;b.JP柜开关逐级送电(先合 JP柜开关,再合电源开关,最后合自动重合同开关)。

五、售后服务

我司产品均通过了国家各行业权威机构的试验和检测,分别获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

科技有限公司

证证书、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试验报告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严格按照 ISO9001质量体系和 3C国家强制性认证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严格按照 3C流程进行技术、生产控制,并按照 CSM 顾客满意战略实施有效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为进一步实现

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真正做到让顾客满意和顾客放心,我们郑重向您做出以下承诺:

1.CSM顾客满意战略实施,提供有效顾客满意的售后服务,接到顾客投诉,公司将在2小时内作出答复;

2.如需现场服务的,将派人在24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服务,某些无代理商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需要从总部派人前往的,服务人员将在72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撤离;

3.保证兑现产品“三包”服务规定,产品在“三包”服务期内,出厂产品自发货日起的18个月内,确属产品质量问题,严格履行相关义务;

4.涌流或大电流及谐波电压或瞬间电压波动较大,虚接高压等都属于暂态、瞬间的,一旦运行稳定后续基本无问题。贵司前期使用我司产品,后续若因我司产品质量问题,我司将积极有效协调各方进行有效处理。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变,我们深表歉意。欢迎致电我司服务专线,我们将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商务部服务专线

:0 售后服务中心专线:0 技术支持服务专线:0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给您工作带来不便,深表歉意!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持续地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我们专注研发,为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产品。我们始终关注用户的安全用电为宗旨,秉承安全、稳定、环保的理念为您提供可靠的产品。

顺祝 商祺!

限公司

品质部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安全 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二、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三、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四、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公务员之家

五、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12

我省烟水配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受地理条件、材料、施工、温度、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裂缝、渗漏、变形、外观质量较差等质量通病, 降低烟水配套工程质量等级, 严重影响其结构安全, 缩短了烟水配套工程使用寿命。为此, 通过对以下几种常见质量通病成因的分析研究,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些成功经验和本人的经历,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能有效解决烟水配套工程质量通病问题, 对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烟水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分析

1.1 烟水工程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孔的成因

烟水工程混凝土浇筑成型、拆模之后, 建筑物混凝土局部常常会出现表面酥松、缺浆、凹坑、蜂窝、粗糙、麻点、豆状小孔、石子多、钢筋局部有裸露等现象。

主要成因是: (1) 无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书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2) 混凝土现场拌制过程中, 未严格进行计量称重, 砂、石、水、灰比例随意性较大, 造成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例搭配不合理, 造成水多、浆少, 石子多、砂浆少。 (3) 我省烟水配套工程混凝土大都为人工搅拌, 搅拌时间短, 拌和不均匀, 混凝土和易性差。 (4) 混凝土浇筑成型施工过程中, 未进行振捣或振捣不密实而造成漏浆; (5) 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模板质量较差, 模板变形严重以及模板拼装不好, 导致模板间缝隙较大或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造成混凝土漏浆、错台。 (6) 模板表面粗糙或新旧混凝土搭接处漏浆, 拆模不当造成混凝土表面被粘坏;立模时模板表面湿润不够, 脱模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失效。

防治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及气孔的主要措施和手段是改善施工工艺, 提高模板制作、安装质量;精心做好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控制其砂、石、灰、水的重量, 控制好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混凝土应进行充分地拌和均匀, 运料过程中尽量避免混凝土泌水、骨料离析发生。混凝土振捣时应分层、均匀、充分振捣, 防止穿层过振、移位漏振等。立模浇筑过程中要防止出现漏浆而造成蜂窝、麻面、气孔和孔洞等。

蜂窝、麻面、气孔的补强处理措施:对混凝土拆模后表面出现的蜂窝、麻面、气孔, 多由于模板表面积留的水或空气引起, 或不均匀振捣、漏浆严重所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处理常采用高于设计等级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施工时先将出现蜂窝、麻面的部位清洗干净, 适当凿毛, 在其潮湿状态下立即修补配制好的水泥砂浆, 补平即可。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修补可采用环氧砂浆等材料进行修补。

1.2 烟水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烟水工程混凝土浇筑成型、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 建筑物混凝土常常会出现大量的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等现象。因为裂缝的存在和发展, 破坏了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 影响了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状况与稳定, 缩短了建筑物结构的运行使用寿命。

主要成因是: (1) 烟水工程混凝土自身浇筑质量不好, 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裂缝。 (2) 烟水工程混凝土随着自然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 水泥和水所引起化学反应即水化热引起裂缝。 (4)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 体积要缩小, 产生收缩变形, 当受到约束时, 就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5) 新老混凝土界面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6)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引起的裂缝。 (7)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8) 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或始终未进行养护。 (9) 烟水配套工程混凝土用砂多为机制山砂, 其我省地方标准《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22-016-95中石粉含量指标大大超于国标。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精心做好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采用适量的减水剂, 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及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加强混凝土的振捣, 洒水养护, 表面覆盖, 掺加适量引气剂减少裂缝。混凝土浇筑成型后, 要及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或温度骤变而产生裂缝。控制好机制山砂石粉含量指标, 避免泥块掺入。根据烟水工程地基条件及上部结构形式, 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及设置沉降缝。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拆模时间, 加强混凝土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裂缝的处理一般根据不同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开缝宽度, 采用涂抹法、贴补法、充填法、锚固法、灌浆法等。选用的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浆液、丙烯酸橡胶 (砂浆) 、氯丁砂浆、聚硫密封膏、甲凝、聚氯乙烯胶泥、土工布、止水橡胶、止水铜片等。

1.3 烟水工程混凝土渗漏的成因

由于混凝土的施工缺陷引起混凝土渗漏, 长期作用会导致钢筋锈蚀和地基不均匀沉降;漏水较大时会引起工程建筑物沉陷垮蹋、蓄水量、输水量严重损失等后果。

主要成因是: (1) 防渗混凝土出现蜂窝、空洞、不密实及抗渗标号低、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密实。 (2) 、施工缝处理不当。 (3) 防渗混凝土出现裂缝。 (4) 防渗混凝土厚度不够。 (5) 伸缩缝止水带漏设或埋设不良等。

防治措施:精心做好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采用适量的减水剂, 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及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加强混凝土振捣养护和温控措施, 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减少各类裂缝发生。

混凝土渗漏的修补处理措施:对于建筑物内部混凝土密实性差、裂缝孔隙比较集中的部位, 可用水泥和化学灌浆;对于大面积的细微散渗及水头较小的部位, 可采用表面涂抹办法;对于集中射流的孔洞、流速不大的, 可将孔洞凿毛后用快凝胶泥堵塞。如流速较大, 可先用棉絮或麻丝楔入孔洞, 以降低流速和减少漏水量, 然后再进行堵塞。

1.4 烟水工程地基变形的成因

烟水工程地基条件不良、软硬不均、温差过大或因环境水、渗漏水造成局部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引起建筑物结构变形、裂缝破坏等, 严重影响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工程实践中主要采取加强工程前期地基地质勘探工作, 加强工程施工期的监理工作和驻工地设代工作, 加强地基地质认证工作, 完善设计措施,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修改加固设计、加大基础承载面积、补设井桩、地基灌浆加固、结构补强加固、换基处理、甚至返工重做。

2 管道 (网) 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2.1 管道 (网) 埋设深度或保护措施不够

烟水配套工程在检查验收过程中, 往往管道 (网) 开挖实际埋深测量值达不到评定标准要求, 局部地段管道 (网) 甚至有裸露现象。根据我省烟水配套工程行业标准《××省烟水配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试行) 》YS001-2006相关管道 (网) 埋深要求, 穿越机动车道路, 埋深≥1.0m, 并用砌石砌沟保护;穿越河道底部, 埋深≥2.0m, 并用砌石或砼砌沟保护;穿越耕地、非耕地, 埋深≥0.7m、0.5m;穿越岩石结构地带, 埋深≥0.3m, 并采用砼回填保护。

主要成因是: (1) 管道 (网) 开挖战线较长, 施工方责任心不强, 心存侥幸心理。 (2) 部分烟水配套工程管道 (网) 开挖属地方投工投劳范畴, 烟农不重视。 (3) 未严格区分耕地、非耕地区域。 (4) 砌石、砼砌沟或砼回填保护所用砂浆、砼强度等级偏低, 断面尺寸偏小、不牢固。 (5) 施工地质条件影响, 施工难度大。 (6) 雨水冲刷等其它因素。

防治措施:加强工程管道 (网) 开挖施工期的监理工作,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签证手续。严格按《我省烟水配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试行) 》YS001-2006相关管道 (网) 埋深要求进行开挖。

2.2 管道 (网) 实际长度与图纸标注长度不符

烟水配套工程在检查验收过程中, 往往管道 (网) 实际长度测量值与提供的竣工图纸长度尺寸不符, 存在管道 (网) 长度实侧值比竣工图纸长度或小或大等现象。

主要成因是: (1) 设计粗糙, 实际管道 (网) 走向与原设计管道 (网) 走向不符。 (2) 施工方为图施工方便, 随意更改管道 (网) 走向及管道 (网) 长度。 (3) 施工方竣工图纸等资料照搬原设计图。

防治措施:认真做好设计工作, 精心测量。按设计图进行施工放样、测量, 监理加强旁站记录。管道 (网) 埋设完后, 根据实际走向绘制工程竣工图。

3 烟水工程外观质量较差成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主要成因是: (1)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进行振捣或振捣不密实, 出现蜂窝、麻面、空洞。 (2) 模板质量较差, 模板变形严重以及模板拼装不好, 导致模板间缝隙较大或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造成混凝土漏浆、错台。 (3) 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素质水平。 (4) 混凝土收缩、早期养护不好、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等。

防治措施:模板质量的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质量的控制。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混凝土配合比。

4 结束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以上常见的质量通病, 有些是完全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施工中各道工序、工艺来避免, 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外界环境来避免。若能避免或减少以上烟水配套工程质量通病, 定能对我省的烟水配套工程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质量保障, 大大提高我们烟水配套工程的使用寿命, 更大地发挥其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13

工程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常见原因有:

1.违背施工程序:不按施工程序办事,无施工图施工,不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2.违反法规行为:超低价中标;非法分包、转包、挂靠;擅自修改设计等行为。3.管理与施工不到位:不按图施工或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4.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及设备: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机电设备不合格。

5.自然环境因素:如焊接工程,焊接时下大雨并且风大;涂料工程,涂装时空气扬尘过大,风速过大等。

工程质最事故处理的依据

1.工程施工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书面记录、物证、照片和录像等。

2.合同文件: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委托合同、设备与器材购销合同。

3.技术文件和档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施工日志、设备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现场制作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等。

4.《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相关法律法规。

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方式

1.修补处理:某个检验批、分项或分部工程的质量未达到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可达到要求,且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

2.返工处理:工程质量未达到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对使用和安全构成重大影响,且无法通过修补处理的,必须进行返工处理。确定需要返工的项目,要有系统分析或经会议讨论,且有严格时限要求,并确定返工责任人和返工质量标准。

3.不作处理: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但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等有关部门认可其对工程使用或结构安全影响不大的;经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不作专门处理。

4.降级处理(限制使用):工程质量缺陷按返修方法处理后,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又无法返工处理,可降级处理。

5.报废处理:当采取上述办法后,仍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标准,则必须报废处理。

五、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的注意事项

1.一周内书面向公司主管部门提交完整的处理报告,包括事故发生时问、地点、性质,质量事故现状及发展变化状况;现场观察记录和数据资料;事故原因分析判断;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2.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若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应由原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需要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定后实施。

3.质量问题与事故处理完毕,必须经过质量评定合格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上一篇:韩国特色的礼仪文化下一篇:三独比赛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