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创新现状分析

2024-07-28

海尔创新现状分析(通用6篇)

海尔创新现状分析 篇1

摘要:物流配送是共同化的服务模式,物流配送共同化包括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物流管理共同化等等。物流配送在企业运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达到零库存铺下了一定的基础。海尔配送中心是一个集集货、分拣、配送为一体的流通型配送中心,在此我主要分析海尔市配送的现状,并针对海尔配送中心的物流发展现状着手,然后找出其不足,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进而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其配送模式。

关键词:海尔公司;配送模式;物流配送

一、海尔配送中心的概况

海尔配送中心是一个集集货、分拣、配送为一体的流通型配送中心。之所以称之为流通型配送中心是因为在此配送中心存放发货物种类多、数量大且流通速度快(在库时间短)。此配送中心主要满足四川省各地区客户对海尔产品的需求,有时也存在着各配送中心间的工贸调货。目前,成都海尔配送中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成都海尔配送中心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自管仓库。它是全国24所配送中心中唯一的一所自管仓库,因此它继承了代管仓库的优点,又存在着自管的一些不足。

二、海尔配送中心的设计

成都海尔配送中心是采用公共仓库形式,它租用安天仓储基地中的五个仓库,约占安天仓库面积的八分之五。海尔依据产品名称和几种产品的淡、旺季不同对五个仓库进行了专业划分:三号仓库专管冰箱、滚筒洗衣机,五号仓库专管波轮洗衣机、冷柜,七号仓库专管空调、小家电,九号仓库专管彩电、电子类产品及其不良品,而六号仓库则为流动性仓库,无论哪个仓库的货物在专管仓库存放不下的情况均可作为暂存品存放在此。(每个仓库共有40个20×10的区位,通道均为五米宽的叉车通道)

仓库采用铁皮隔热顶棚、钢筋框架式结构,中间设有两个通气孔,四周设有六个1m×1m的玻璃天窗。其次就是安全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仓库中央有两个大型的可移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仓库四周均设有喷水头,仓储基地还设有一个大型的蓄水池可随时应急消防。唯一设计不合理的就是仓库外围的安全通道,此通道不足1米宽,导致货物不能从外围的安全通道直接出货,影响出货速度、增加搬运强度,甚至影响仓库面积的利用率。

其次就是仓库外面的站台处没有路灯,影响收发货作业及质量。2006年12月3日晚上,时值移库和仓库到货高峰期,当天晚上由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值班收货,由于搬运速度快和灯光弱等原因,我们把一台被钝器损坏的热水器当成正品收进仓库,直到发货时才发现。事情发生了,没有必要去追究这是谁的责任而应该检讨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以此避免以后或其他小组也出现这种类式的情况。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和观察,我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努力改进:(1)站台处应设立路灯,避免晚上作业时由于灯光弱而影响收货质量;(2)努力改善仓库管理员与装卸搬运工的关系,加强其合作。让搬运工建立风险意识,共担风险。搬运工和仓库管理员共同把好质量关。

三、海尔配送中心的现状

海尔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一)先进的操作系统:

海尔仓库均采用先进的HMS、EDI系统,海尔的操作系统是目前国内仓库管理中最先进的。HMS系统要求对出入仓库的货物全部进行扫描记帐。一经扫描记帐,青岛总部就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各种货物的库存状态、数量及其销售情况。根据客户定单及其库存数量则可自动生成生产计划表指导采购和生产,从而避免了盲目采购和生产,极大地节约了社会资源,降低了库存成本和资金占压率。如此先进的HMS系统及订购系统,使海尔能够快速了解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及产品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严格的出入库标准:

海尔不仅有先进的操作系统,而且对出入库货物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海尔配送中心要求仓库管理员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仓库管理员每天要将所接《运输质量反馈单》和《中心配送单》按要求收、发完毕,不能拖延至第二天,当天的事当天完成。收、发货物均要做到“人单合一,单单相符”,否则仓库管理员可以不予收、发货。

收货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和质量标准。对于笔记本电脑、DVD、吸尘器等货物,要做到车辆随到随卸,其它车辆必须在24小时内将货物完全卸至仓库,如做不到的,司机可直接到青岛总部投述,客户的投述将作为全国配送中心的一项考核指标。

收货时,不仅要保证所收货物数量、规格与《运输质量反馈单》上所列一致,还须保证所收货物完全是正品,即无损坏、无磨损的产品。仓库管理员在收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海尔收货外包装标准收货,即外包装破损不小于5CM的且未穿透的可直接收入仓库;穿透的必须开箱检验,以确保所收货物的质量;外包装箱破损严重的但产品是正品的货物,须更换包装箱才能收入仓库。如此一系列的指标、标准,就是为了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树立海尔企业和海尔产品的整体形象“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售后人员不能及时地更换包装箱,致使一些流通速度快的产品滞留于仓库,成为库存积压品。如有一台MZ-2270EGC的微波炉,由于包装破损而导致同有客户两次退货。究其原因?就是售后人员未及时更换包装所致。要想降低这种库存,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及时通知,要求售后快速响应,否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

(三)物流业务外包

海尔是一个生产企业,而成都海尔配送中心是一个企业物流,它专门为四川省内各地区客户服务,满足他们对海尔产品的需求。而作为连接各个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和客户之间司纽带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它们专管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海尔将其产品输送外包给这些物流企业,不仅可以将只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新产品,而且可以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物流,降低了运营成本。如上海申丝物流有限公司的一辆满载空调的车,途径崎岖不平的山路时,将货物的外包装磨损严重。收货时,发现该货物的包装箱不符合收货标准,因此不能收货须更换包装箱。此时司机将有两种选择:(1)将更换包装箱费用缴至配送中心,则可直接拿无任何备注的回馈单;(2)直接将包装破损的产品型号、数量签至回馈单上,配送中心将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索赔。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一个月时间,包装箱更换费用就达10万之多。如此看来,将物流业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货物跟踪等时间成本,还可以降低货损、货差的风险成本。

四、海尔配送模式分析

目前,海尔物流几年来搭建的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网络、投资过亿元的物流执行系统,再加上运作海尔集团物料管理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海尔物流社会化后的竞争力所在。但这种模式有弊端:

一方面,海尔自营的物流体系虽然可以占有物流市场的一部分利润,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建立一个规范的物流公司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运输、仓储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必须占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具备先进的策划能力、信息系统和管理水平。为了满足集团内部的物流需求,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年,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面对物流信息系统(ALIS)、卫星在途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GIS)、电子数据标准化(EDI),海尔难以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众所周知,物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上,海尔物流之所以在开始的两年里能为海尔作出巨大贡献,主要取决于集团庞大的家电产业规模。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海尔共涉及到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重要家电产品线已接近完整。而且,据2001年的数据显示,海尔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几大主导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有良好表现,充足的货源曾给海尔物流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2002年海尔物流的营业额超过200亿元。

但随着海尔在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之类的投入,海尔主业家电受到影响,据记者了解,海尔空调近年来在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上都呈现下降趋势,主导产品洗衣机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同样岌岌可危,海尔物流的利润空间因此也开始收窄。

而且,对于本不属于家电物流特点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放到海尔家电物流的平台便显得勉为其难了。2001年3月,海尔取消各地的电脑分公司,改为大区制;将电脑事业部的资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别并入工贸公司和集团的物流本部,由集团统一控制;海尔3C负责商流和销售,并拿出5%的利润给上述两个部门,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其实2004年3月整改后,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感觉到物流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来发一批货到山西,通过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要几十元费用;而改为海尔集团的物流本部统一平台之后,时间要长好几天,而且费用也增加到了几百元。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

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由集团内部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运输后,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这直接影响了海尔电脑的价格政策。

五、海尔配送的改进

JIT配送:24小时随时配送,保证生产的需求;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配送;以配送的速度减低库存水平。

利用JIT配送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配送效率。通过建立俩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及利用ERP物流信息管理手段对库存进行控制,实现了JIT配送模式。从物理容器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到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制管理系统、物耗检测和补充系统,进行全面改制,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常杰,崔允俊.配送中心在物流供应链的地位与作用,现代商业2008,(18)

[2]阎昌晶.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及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物流科技,2003

海尔创新现状分析 篇2

一、技术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是由人力、货币、物质、技术、知识、信息等资本组合构成的一个价值创造系统, 企业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而其之所以能与外界交流, 完全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要素资本相互作用, 共同创造价值, 而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物质设备资本的作用是通过技术、知识和信息等资本的媒介和参与才实现的。在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可能不再是劳动、土地和机器设备, 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与知识时代的到来, 技术、信息和知识渐渐地成为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企业要素资本的投入产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技术比劳动、设备等其他生产要素更为快速的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是拥有技术的所有者, 而技术是企业取得超过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所以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技术研发成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产品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一个重要渠道。构建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技术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主要体现, 和一个国家相比, 技术同样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如何把技术创新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如何把技术创新引入到财务管理模式中从而创造企业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 有如下方式可供选择:第一, 企业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 提高技术研发的强度, 从而提高本身的研发水平, 但是这种选择的耗费比较大, 研发出的技术也不一定能够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第二, 加快把技术运用到产品研发的速度, 提高产品的独特性, 加快产品与市场接轨的速度, 从而提高产品创造利润的速率。

实施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 而如何实现目标, 这就需要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核心竞争力以及其价值, 其次与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竞争力进行比较, 分析差距, 最后通过采取战略决策来弥补这一差距。通过研读其他企业的财务模式, 同时考虑到中国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 认为有两种方法创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提高技术人员的比例来创建属于自身的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并购市场的其他企业或者与拥有某种优势的企业进行联盟来获取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与传统和现行各种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相比, 其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实践程度的不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不仅在口头上重视技术资本, 更重要的是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增加技术人员比例等。

三、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 经过30年的发展, 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2012年, 海尔集团的注册资本达到2, 695, 909, 540元, 净资产11, 128, 546, 487.49元, 总资产49, 688, 316, 696.42元, 海尔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 利润90亿元, 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2.5倍。

根据欧睿国际 (Euromonitor) 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的数据, 在全球市场, 海尔集团在2012年第四次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在全球市场的品牌零售额占到8.6%。按照品牌的零售量在全球市场的统计, 海尔洗衣机、冰箱、酒柜和冷柜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连续蝉联第一。

自创立公司以来,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品牌、渠道网络建设以及技术研发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构筑了适应时代需求变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穿越周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品牌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网络竞争力以及文化竞争力, 持续推动海尔集团的快速发展。

四、技术创新财务模式在海尔集团的应用分析

海尔集团自1993年设立了海尔集团技术中心, 海尔集团技术中心是海尔集团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是支撑海尔集团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龙头企业。截至2013年底, 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5737项, 获得授权专利10167项。近几年海尔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财务模式在海尔集团的主要应用是增加技术人员、加大研发投入等,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1. 增加技术人员的比例

技术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上表可以看出, 从2008年—2012年, 海尔的技术人员在不断的增加, 从2007年的2865人增加到了2012年的6579人, 在企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地提高, 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基础。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加说明了海尔集团对技术的重视程度, 这有利于海尔集团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建立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2.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

海尔技术处于我国电器公司的领导地位, 海尔集团有倾向性的向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财物资本。海尔集团用于技术研发的投资大于其人、财、物、市场和信息上的投资, 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在我国, 在各生产要素中, 最紧缺的是科学技术, 其次是信息与知识;而且技术比人力、物质设备等其他生产要素更能迅速的创造财富。技术能够使竞争者消灭其他公司所具有的的优势而使自己变得更具竞争力。海尔集团2008-2012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 海尔的技术研发费在不断地增加, 从2008年的180万增加到了2012年的1200多万, 这表明海尔集团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技术研发投资这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财务资本, 这有利于海尔集团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竞争财务模式。

五、结论

把技术创新引入财务管理模式, 有利于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尔集团近几年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不断加大技术方面的财务投资, 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与技术研发经费的不断增加, 这有利于促进海尔集团建立自身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技术创新与财务竞争优势都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把技术创新引入财务管理模式,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技术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作用, 然后分析基于技术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最后以海尔集团为例, 从技术人员增加和技术研发投入两个方面探讨基于技术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海尔集团的应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财务模式,海尔集团

参考文献

[1]周俊.浅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生命周期模型.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

海尔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管理创新 篇3

一、达沃斯会议引发海尔“物流革命”

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或称达沃斯会议)是高水平的非官方国际会议,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将对世界经济形势及管理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见解与建议。因此,达沃斯会议历来受到各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海尔CEO张瑞敏是1999年及2000年达沃斯会议的特邀代表。其中1999年的达沃斯会议对张瑞敏的触动最大,因为海尔早在1997年10月就提出进军“世界500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张瑞敏也一直在思考:海尔如何实现由“海尔的国际化”向“国际化的海尔”转变,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正好,1999年达沃斯会议提出21世纪的企业有三个标准: 一是企业内部组织要适应外部组织变化;二是要有一个全球知名品牌;三是要有一套网上销售策略。达沃斯会议后,海尔立即根据会议提出的三个标准于1999年3、4月份在重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了三个转移:一是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管理转移到市场链的管理,以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到扁平化、信息化;二是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创立世界级名牌;三是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通过零距离销售模式,形成网上销售的基础。海尔根据三个转移的指导思想对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全集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调整,由此拉开了物流管理创新的序幕。

2000年达沃斯会议又提出新经济的概念,实际就是一种网络经济的概念,许多国外的大企业在会议上提出,如果不能进入网络经济的话,这个企业必死无疑。对新经济与企业的关系,张瑞敏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新经济好比是建立一个新的高速公路网,企业就是汽车。跨国公司是开着“奔驰”上去的,对它来讲是创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如果我们开着破车,那连上高速公路的最低标准也达不到,与跨国公司没法比。张瑞敏看到物流对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提出物流要“以时间消灭空间”,以高效的物流运作实现“与用户零距离”的战略目标。张瑞敏下定决心要使海尔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及其支撑战略发展的基石。事业部分散的国内采购活动,改变为整个集团集中的国际采购。这种迅速走向国际化的作业提高了物流成本,也增加了物流复杂性,这种全球化的作业,使得海尔必须站在供应链管理的观点上去系统管理由大量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及经销商所组成的复杂供应链。

在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集团范围实施了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实施物流改革的发展战略。从海尔把物流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进行定位,足以看出海尔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及认识的高度,难怪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沈绍基说,海尔物流是“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

二、流程再造催生物流推进本部

海尔2000年全球营业额突破400亿元,2000年业绩的取得,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对市场链流程的重组与创新,而物流是企业流程重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海尔物流管理改革首先涉及的是物流管理组织的创新,组织创新作为物流改革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其中,成立物流推进本部是物流管理组织创新的重要内容。

物流推进本部从原来十几个产品事业部职能部门剥离出来后,由集团统一运作管理。张瑞敏说,简单来说,成立物流推进本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使用现代化立体仓库。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由物流推进本部统一协调和管理全集团的物流改革工作,科学地推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各事业部也成立了相关的接口部门,具体实施推进本部部署的工作。目前按照集团物流改革的总体战略,以市场链为依托,制定了中长期实施计划,以确保达到预定目标与实施效果。物流推动本部由集团副总裁亲自负责。本部下设采购、1 配送、储运三个事业部,使得采购、生产支持、物资配送从战略上实现了一体化。

图1

流程重组前的组织结构

图2

流程重组后的组织结构

采购事业部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从供应商处采购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供应商的优化,招标、下达采购计划,零部件的选购以及全球化采购,管理全球网络资源。海尔物流整合开始后,第一步就是整合采购,将集团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开展规模化经营,全球化经营,全球化采购,并纳入了国际化的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质优价廉的零部件,其战略是在最低息成本条件下通过及时的购买来支持制造系统。大到几百万元的设备,小到一些办公用品诸如圆珠笔、订书机等都按统一采购进行操作。利用整合后的集团优势,大宗物料实现了大规模采购,从而获得国内同行业内最优的性能价格比。比如彩色显像管,整合前只能拿到生产商二、三类用户的价格,统一采购后,就可享受生产商一类客户价格,平均每台至少可便宜10元,而且供货服务得到保证,仅此一项,2 海尔全年至少节约580万元。海尔一年的采购费用是 100多亿,大约 15 000个品种,供应商有2 000多家。海尔通过整合采购,加强采购管理,使供应商的数目减少到 1000多家,集团采购人员减掉了1/3,并且集中采购、招标竞价使成本每年降低5%以上,一旦实施网上采购,采购价格更会大幅下降。但海尔认为优化供应商比单纯降价更重要。因此,海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供应商参与有关零部件设计。海尔美高美彩电的开发过程就是同供应商进行联合开发、并行开发的典型事例。美高美彩电的开发周期一般需要6个月的时间,但海尔使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让其参与开发过程,同供应商不断进行技术交流,并且让供应商提前进入了模具设计,通过联合开发使美高美彩电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仅用了 2个多月的时间。“世界500强”企业有许多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如 GE就与海尔建立战略联盟,并且为了方便供货,有许多企业在青岛设厂,满足海尔JIT运作的要求。

配送事业部负责集团内部物流的运作,将原材料与零部件及时配送到各生产车间,实现车间JIT运作的要求。配送管理突出两点:一是减少库存;二是保证24小时的快速反应,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海尔集团内部的库存管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降低库存水平。在进行ABC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配送需求计划,并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企业内外部物资的统一配送战略。海尔在集团内部实施JIT送料后,加快了库存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了呆滞物资。整合前,各配送处以满足生产不停线为目标,遇到计划变动,有些物料又未及时办理退库,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呆滞造成浪费。整合后,物流人员首先转变观念,物流的目标是零库存资金占用,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推行4HJIT送料,即控制物资在线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超过4个小时立即退库查明原因,按照SST契约[即索酬(S)、索赔(S)、跳闸(T)标准]进行处理,1小时之内的立即补料,使现场明亮整洁,呆滞物资减少了50%。

储运事业部承担降低库存成本并对制造系统进行物流保障的重要作用。对各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储运事业部,统一协调及控制运输业务,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配送的保障,达到“以时间消灭空间”的战略目的。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网络随着产品销售网络的扩大而不断延伸,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际,只要哪里有海尔产品的用户,海尔物流的触角就延伸到那里,物流服务就跟进到那里。

经过16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拥有全国网络化的配送体系,目前在全国拥有30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资源,与300多家运输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青岛总部物流中心自有运输车辆800余辆,全国可调配车辆达1.6万辆,车型有箱式和敞篷车两种,吨位从3吨到5吨以至12吨,而且所有箱式车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多门设计,可从不同方位装卸货物。海尔物流拥有完善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回收物流体系和备件配送体系,目前可以做到物流中心城市配送6~8小时到位,区域配送24小时到位,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3.5天,形成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此外,海尔物流还代理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远洋运输等业务,具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大规模、全方位的服务使海尔物流的运输成本远远低于市场运输价格。从国际方面来说,海尔集团目前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海尔经销商,销售网点可辐射3万多个,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海尔在迪拜和德国汉堡港设立了物流分拨中心。通过汉堡港物流分拨中心,海尔向欧洲客户供货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三、国际物流中心——重要的“突破口” 在海尔集团总体物流战略的指引下,集团制定了物流改革的实施计划,该计划突出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突破的方针。即选择空调部件库为点建设现代化的立体高架仓库,依次推向部件采购配送物流及车间的物料配送系统的物流改革,并以空调事业部为试点,向集团各事业部全面推进。使用立体仓库是海尔物流的一个突破口,看来仅仅是仓库设备的换代,实质是观念的更新,甚至是整个集团物流观念的一场革命。正是通过这一突破口,海尔物流开始走向规范的现代物流之路,开发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 3 经济效益。

1998年,张瑞敏提出在海尔园内建一个立体仓库。以前海尔的仓库和工厂混在一起,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线不断增加,厂内的周转仓库面越来越小,只能大量外租仓库,成本很大。当海尔自己要建仓库时,张瑞敏提出要搞现代物流,不能建传统仓库,必须建立体仓库。海尔干1999年9月建成现代化物流中心,这是海尔最早建成的物流中心。该国际化中心立体库从1998年11月进行建设,于199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历时10个月。立体库的设计能力为日进出 1600个标准托盘;仓库占地面积 7 200平方米,使用面积 5 400平方米,建筑高度 16米;立体库的库位数为 9 168个托盘位,可存放所有事业部关键的零部件;立体库24小时运转。中心立体库的作业流程如图3所示。

海尔国际化中心立体仓库建成后,集团的物流资源得到整合,并且以库存控制和完善配送流程为重点,通过 ERP物流管理手段,实现 3PL仓储和 JIT配送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有海尔特色的配送系统,统筹管理集团各部门的配送作业,彻底消除资源浪费,形成海尔新的核心竞争能力。立体库建立之前,海尔的平均库存时间长达30天,立体库建成后,经过海尔人的不懈努力,到2000年年底,平均库存时间已减至12天,2001年的目标是确保7天,大宗原材料、进口件不超过15天,某些零部件力争维持仪3天的库存量。

图3 中心立体仓库作业流程

四、物流运作

(一)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

基本情况 海尔的产品通过全球3.8万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供应方面,海尔的供应商为978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如GE、爱默生和巴斯夫等。目前,海尔平均每个月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7000多种产品,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

如此大规模的供应系统固然令人称羡,但也给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假设在一个仓库里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数十万平方米的普通平面仓库,上百个保管员、叉车司机等多工种工作 人员,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最快需要5-7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提高物流效率已经是海尔物流目前最大的课题。为了与国际接轨,海尔请来了德国SAP公司帮助其打造现代物流管理软件系统。

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

协同电子商务是利用Internet让不同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协同工作,促使分散的个体组织融合在一起,跨越企业的界限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协作市场。在海尔项目中,摆在开发商面前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合,其中物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和成品的仓储及配送;产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生产,下设19个事业部分别生产不同的产品;商流和海外推广本部分别负责国内和国外的产品销售;资金流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规划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发展战略(包括IT)的规划以及集团项目的审批。

经过双方充分接触,他们发现海尔项目的最大瓶颈出现在物料管理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因此,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SAP先与其合作伙伴EDS(美国著名的网络集成商)为海尔物流本部完成了家用空调事业部MM(物料管理)模块和WM(物流立体仓库)模块的硬件实施。

为了保证整体项目的成功率和顺畅运行,SAP在充分听取了海尔的运行意见并考察了海尔的实际情况后,于2000年初开始为海尔设计实施基于协同电子解决方案的BBP(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项目。经过双方7个月的艰苦工作,海尔项目初具规模,并于2000年10月使R/3系统下的MM、PP(生产计划模块)、FI(财务会计模块)和BBP正式上线运营。至此海尔的后台ERP系统已经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及立体仓库的管理、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构建了海尔集团的内部供应链。

(二)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Internet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

海尔通过BBP系统的上线,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Internet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意义在于通过它的业务协同功能,不仅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招投标,而且可以通过Internet将所有与供应商相关的物流管理业务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定单、库存信息、供应商供货清单、配额以及采购价格和计划交货时间发布给供应商,使供应商可以足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据采购计划备货,根据采购订单送货等等)。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SAP使用构架于BBP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Internet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

(三)“一流三网”与“三个零”

2001年3月31日,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正式启用。该物流中心高22米、拥有18056个标准托盘位,拥有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车等,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至此海尔的资源管理项目的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完成。那么,它为海尔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

海尔特色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 “一流” 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三网” 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三个零”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物流帮助海尔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和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提到的“三个零”就是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零库存即三个JIT(Just In Time,即时)--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叫仓库了,它只是一个配送中心,是为了下道工序配送而暂存的一个地方。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配送;生产部门按照B to B、B to 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平均4.5天到位。

零距离指根据用户的需求,拿到用户的定单,再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海尔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线,都是为定单来进行生产的。海尔在全国有42个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可以把产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里去。零距离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意味着产品不需要积压,赶快到用户手中,它还赋予海尔不断获取新的市场,创造新市场的能力。

零营运资本指零流动资金占用。简单地说,在给供应商付款之前,海尔就可以先把用户的应付货款收回来。其原因在于海尔根据用户的定单来制造,可以做到现款现货。

至于获得核心竞争力,张瑞敏介绍说:“对海尔来讲,物流可以使我们寻求和获得核心竞争力。一只手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了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的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获得有能力进行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我们成为世界名牌,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500强的国际化企业。”

(四)优化后的海尔业务流程

海尔成功实施的ERP和BBP项目,使业务流程得到明显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物流本部订单周期缩短,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以前从收到计划到把采购订单下到供应商手中需要5-7天,现在供应商第2天就可以到BBP网站上查看从 ERP系统自动传到BB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并打印送货单,并且准确率比以前大大提高。

2、采购配额比例的管理更加科学。配额比例由原来的人工统计数字到现在的由系统根据质量考评、供货考评和价格排名三个综合因素来决定。价格排名根据BBP平台网上招标的结果来确定。

3、通过BBP平台的网上招标,不仅提高了竞价效率和价格信息管理的准确率,而且免去了供应商的差旅费用,降低了成本。

4、实现了内部供应商的计划一体化,大大缩短了内部供应商的供货周期。

5、通过提高采购订单的可执行性、网上查询采购计划、原材料外检、网上送货单打印,优化了供应商的送货流程,实现了减员增效。

6、通过缺料自动报警、拉料配送到工位、微机记账等功能优化了原材料的配送流程。

7、为实现原材料采购的寄售模式提供了条件,通过寄售模式将备货转化为供应商库存,减少库存积压资金。

8、通过在立体库使用红外扫描系统与R/3 WM模块实时连接,收发货操作实现无纸化,不仅使仓库管理准确,而且提高了劳动效率。

9、产品本部增强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10、资金流本部通过财务和采购业务的集成,使财务的监控和智能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11、ERP系统的上线,使海尔集团原本相对薄弱的基础数据管理工作得到了大大增强,在统一平台上完成了对集团物料编码等工作。

据海尔相关业务部门的最新统计,海尔集团通过流程整合的运营就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仓储面积减少一半,库存资金周转期从30天降低到12天。

这一切仅仅是成功的开始。海尔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新兴商品开发、协作应用、和海尔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再下一阶段,将完成财务上的整合。最后,实施整个电子交易市场。

(五)海尔是如何发挥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看到,海尔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海外推进本部几个部门;实行采购、零部件配送和成品配送的三个JIT;在青岛海尔园内建造部件立体库;完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反向物流体系和备件配送体系。我们也看到,海尔的物流能力在不断得到提高,能有效地满足其生产经营规模、产品销售网络的扩大延伸和售后服务的需要。但是,海尔是否就完全在自建物流设施网络呢?并非如此。除了在青岛由自建的立体库取代大量外租仓,满足生产物流及制造需要外,其在全国建立的几十个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租用地方仓储企业的仓库,运输车辆除少部分自有外,绝大部分利用运输企业的。对于立体库这样的巨额资金投入,当前哪个物流企业有实力并敢于冒险去自己兴建?即使建好了,又给谁用?只有类似海尔这样的企业能以自己的生产规模把此高额成本以规模经济的方式进行分摊。

(六)海尔物流的发展——物流子公司---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

海尔集团战略转移和流程再造中的产物--物流推进本部,带有更多物流子公司的影子,其绝大部分的任务是围绕海尔集团来做的。只是由于当前我国3PL的兴起,以及海尔自己提出的3PL目标和今后的市场定位,使人们误以为海尔现在从事的就是3PL活动。

物流子公司往往最先出现于物流管理与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中。成立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子公司也可能遇到许多阻碍,但做法值得借鉴。某些物流子公司在向3PL公司转变时,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怎样明确与母公司的人事、财务、经营等各种关系,如何排除对母公司的依赖;如何协调为母公司内部服务和为其他客户服务的关系;如何核算内外两种物流费用;如何处理协调与其他专业物流公司的关系;如何解决物流的跨职能、跨地域问题;如何协调与母公司的资金流、商流活动等等。

思考题

1.海尔为什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请对重组前后的不同点作分析。

3.物流推进本部在海尔集团的作用有哪些?

海尔创新现状分析 篇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现代企业以知识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知识创新的主体是个人,企业需要对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应采用适合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知识创新

企业知识是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等。它蕴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之中,体现在企业日常的管理流程、生产过程、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以及企业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中,同时也体现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企业知识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知识是企业的生产性知识,企业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产品的组织,因此生产是企业最主要的职能,生产性知识构成了企业的重要资源;二是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像人一样拥有知识,具有学习能力。企业拥有的知识,是以企业中员工的个人知识为基础的,又有别与个人知识的总和;三是企业成员共享的知识,企业知识不会因为某个技术人员的离职而减少。企业知识使企业能够有效地吸纳和利用外部知识,并通过这种知识和能力不断地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企业知识创新是获取经济和社会利益或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出现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企业运营全过程之中。企业知识创新就是运用其知识资源,在相关领域发展出新的思维和解决方案,并转化为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新流程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知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资源。一个企业能否通过知识创新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决定这个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就要不断进行知识创造,扩大知识量的驱动力。企业的知识存量不只是存储在书本文件中的显性知识,更主要存在于企业的员工之中。由于新的知识产生于人的头脑,因此企业知识创新就要依赖于企业员工的知识和创新动机。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员工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满足员工的需求,同时辅助企业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特征与企业知识创新人力资源特征与企业知识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企业不同的人力资源特征,对企业的知识创新有着不同的作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人力资源水平(即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员工激励,与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创新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新信息的吸收、理解和集成,受到现有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限制。学习和创新,依赖于对过去知识类型的掌握和丰富程度,因此拥有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且经验丰富的员工,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员工的知识存量,员工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性等),在企业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合作和坦诚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会促使员工合作,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如激励方式不当,就会在企业内部产生大量内耗,破坏组织中的合作和人际关系。因此,企业必须创造和谐的组织氛围,通过适合的方式,激励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员工才有意愿与其他员工共享知识和创新合作。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知识创新的作用新知识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创造出来:过去知识和现有知识相结合;过去没有联系的知识片断结合起来成为新的知识;过去有联系的知识片断重新组合起来形成的新知识。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验和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换和融合。因此,企业要创造出新知识,归根到底需要员工之间彼此交换和整合各自所拥有的知识。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己经彻底改变了企业获取、储存和利用知识资源的传统方式,但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仍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来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组织既定目标,提高组织效率,运用一系列管理手段,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活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增加组织人力资源存量;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激励人力资源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适合知识创新的组织结构。

第一,增加组织人力资源存量。组织中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知识,即组织人力资源存量越多越容易产生知识创新。从外部获得高素质人才,可以迅速增加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企业可通过聘用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员工,保证知识创造和创新活动的顺利启动和实施。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现有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进行更新,实现人力资源增值。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员工的培训不仅持续地强化员工的技能,阻止了人力资源的减少,而且能够增加人力资源存量。

第三,人力资源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人力资源的价值是通过技能和行为体现出来的。只有通过有效激励,才能引导企业员工的有效行为。为了促进知识创新,有必要采用团队或者组织层次的激励措施,来引导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知识创新。

第四,组织结构设计对员工和企业的知识创新有很大作用,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为员工交换信息与知识提供平台。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创造性。柔性的有机结构更有利于知识创新,因为它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组织结构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知识创新,而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催化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激发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在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下,企业通过增加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实现人力资源增值,激励人力资源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二、基于知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通过知识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力资源的招聘形成了企业必要的人力资源存量,为企业知识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存量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而老化,并不能保证组织的持续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只有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才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是激发潜在知识创新动力的途径;组织结构是员工交流的平台,合理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开发和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形成了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企业知识创新,并通过组织结构的推动,促进了企业组织的知识创新,决定了企业组织的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以知识创新为中心,通过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开发、激励策略来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三、海尔集团基于知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海尔是世界财富百强企业之一,是全球家电企业的领导者,它一贯认为员工

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海尔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多技能、勇于创新的员工队伍。海尔所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勤奋好学,勇于开拓创新的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和激励方面,海尔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海尔在招聘时非常注重个人素质,主要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了解他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及创新精神,考察他适应变化的意识及能力。在长期的招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用人标准:勤奋、诚信、有团队精神和富于创造性。这样的用人标准使海尔拥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存量,为知识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海尔针对不同的职位要求设计了不同的考核标准及测评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考核,以最有效的方法甄别出员工所需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并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以高效、快速、准确的手段赢得最好的人力资源,使员工不断掌握最近的技能和知识,为公司的知识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在人力资本激励方面,海尔除了丰厚的薪水和福利外,还有一套有效的内部调动机制,通过谈话和书面的形式,主管和员工之间定期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员工的工作现状和根本需要,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内部调动,使员工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此外海尔非常重视企业的文化管理,海尔在企业内渲染的一种创新型氛围:员工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鼓励员工“时时、事事创新”,把企业创新的难题通过无形的任务分解,化整为零到每位员工身上,激发员工从各角度开发思路:又通过内部市场化运作,企业各部门所有员工都被市场意识牢牢抓住,使员工在“创新加市场” 的指导下,开发出了许多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大地瓜” 和“小小神通” 洗衣机的研制开发都是非常生动的例子。

(一)环境和氛围培育:海尔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全员的优势,在领导者倡导的前提下,海尔鼓励所有员工就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现象或感想自己作画、写出心里话,即所谓“画与话”,既寓“管理”于乐,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员工的创造性,对员工智力素质的提高可以说不无裨益。

(二)精细制度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硬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海尔也不例外。与众不同的是海尔实施的是精细

化管理方案,体现为制度规章条目设计的填密,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和管理者的一丝不苟。

(三)文化建设在于协同管理:海尔文化及企业精神就是在这种软性的环境培育与硬性的制度执行中逐渐树立并不断提升的,用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内涵来解读就是企业的文化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互动,海尔员工的创新素质在企业文化与制度管理的协同作用下不断得到训练,在个人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积蓄了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

从海尔领导者努力营造的企业氛围我们可以观察出,它从“全员”素质人手进行管理的文化模式其实是一种“人本文化”,即认为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 其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人生而只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认为公司的力量不仅在于员工的能动性,而且在于“对个人价值的坚定信赖”。

国 际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姓名:吕承燕

海尔案例分析 篇5

海尔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被国内外视为奇迹,被选入哈佛MBA案例库。它是如何保持长年的高速增长,一举成为国际品牌运营商的?以下对海尔的发展和竞争力方面做些分析:

1.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搭建国际化企业发展方向。早在2000年海尔就在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海尔商流推进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以国际品牌运营商为定位,构建了国际一流营销网络;海尔物流推进本部也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了全球采购。在国内,通过专卖店、加盟店和服务体系以及店中店、仓储式卖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零距离服务。在国外,其产品已进入大型国际连锁店,与国际名牌同台竞争。

2.企业按照国际化企业规范运作。海尔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中最早的一批企业,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在成功走出国门之后,海尔为适应国际竞争,进行了三次管理创新。

业务流程再造使海尔从封闭的系统转变为开放,从传统企业的中向一体化转变为横向网络化,形成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相连接的结构,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与国际化企业进一步接轨。

为了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热情,在企业内部,实施市场链接机制,搞“负债经营”。企业内部各工序、各部门之间,都是市场关系,以合同方式来制约双方应提供的服务,并根据服务质量来索酬或索赔。

2000年,海尔率先在全国开展B2B定制营销,实现按单生产。

3.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品牌。在创本土化名牌的过程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使海尔在海外进一步确立了名牌的地位。

4.利利用海外成倍增长拉动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海尔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尔于2000年建成“三园一中心”。为海尔的全球战略培养了国际化人才,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取胜,成为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与其他中国企业相比下优势在于:

1.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上,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了不同的战略。(企业战略明确)

名牌化战略阶段,只生产冰箱一种产品,并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企业管理经验,为后来的国际化品牌打下了基础。

多元化战略阶段,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形成多元化,从白色家电开始进入黑色家电领域。

国际化战略阶段,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拥有足够的生产要素。海尔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自己的贸易、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这些网络使海尔有足够的能力批量生产产品。

3.产品覆盖面广,更易满足国内外需求。海尔的产品涉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领域。同时拥有自己的全球化贸易、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网络,可以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零距离服务。其拥有的设计网络,也可以紧跟国内外需要,研发出新产品给企业带来生机。

4.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海尔自己独有的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的企业文化。伴随着海尔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5.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海尔勇敢的走出去,从无到有,从中国走向世界。得益于他国际化的战略理念。建立了全球化的贸易、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网络。

从专利申请看海尔冰箱创新思路 篇6

海尔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 以制造冰箱起家,从1984年在山东青岛创立以来,经历29年的发展,冰箱一直是海尔家电产品中的主力产品,且由于发明专利申请更能体现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因此,本文以截止2013年7月31日,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T)中公开的海尔公司在华申请的冰箱相关发明专利申请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了解海尔冰箱在国内主要研发方向和思路。

1海尔冰箱在国内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IPC可以反映出专利分类号所涵盖的技术领域,可以初步了解该专利申请人研发的主要领域和当前的发展方向。

以下主要从IPC技术构成进行领域分析,发现:海尔集团在国内冰箱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F25D这一领域, 具体参见表1。

此外,技术生命跨度能反映出该公司在某一领域专利最早申请日到最晚申请日的时间间隔,这一间隔越长,说明该公司致力于该领域研发的精力投入越多,研发周期越长,可能引领或参与该项技术发展趋势的可能性越高。对上述各领域下的申请技术生命跨度进行研究(参见图1) 发现:F25D23,F25D25,F25D11以及F25D21领域下技术生命跨度均长达15年,可见海尔冰箱在这些领域的创新中投入的研发精力很多,也反映出海尔冰箱在这些技术方面必然在市场上有着一定程度的优势。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专利文献进一步研读,总结出海尔冰箱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技术分支:(1)冰箱中置物盘、架、盒;(2)冰箱门、盖、抽屉门;(3) 具有制冰机的冰箱(4)多温区冰箱、酒柜、 冷柜等。

2海尔冰箱的研发思路

对以上四个技术分支的典型专利逐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获得海尔冰箱主研发领域的研发思路。

(1)追求冰箱内储藏空间的合理利用

早在1997年,海尔冰箱就申请了有关滑动搁物架的专利,其能有效利用冰箱内的储存空间,该专利目前仍存活。相关专利遍布了冰箱内的各个储存空间,有蛋架,瓶座,具有柔性件的搁架,合理配置的层架、果蔬盒、储物盒、保鲜盒的设计等, 这些创新均以合理利用有限储存空间为出发点,以方便用户操作为基本思路实现,能给冰箱用户带来方便的使用体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将冰箱容量做大是一方面,有效合理利用冰箱内容量则是从另一个方面间接扩大了冰箱的容量,显然, 这是海尔冰箱的一个值得称道的研发思路。

(2)注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并存

海尔冰箱在2003年申请了有关具有活动中梁的对开门冰箱,到目前,海尔冰箱的对开门冰箱依然是中国冰箱市场的主打类型。冰箱门方面的专利从门的个数,到门把手、门饰的设计、门铰链的设计、独立取冰门、到冰吧门、再到透明冰箱门及其除霜功能无一不既考虑了冰箱整体的美观又考虑了用户使用的实用性。另外,冰箱抽屉门方面的改进也是几乎每年都在进行,从抽屉滑轨结构到抽屉间隔配置再到组合抽屉的设计,可以预见这些设计都将使用户在利用较低位置冰箱储藏室时感到方便、实用,抽屉的结构以及其承重原理使得抽屉滑轨以及安装结构的坚固耐用性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海尔冰箱的专利也较多。

(3)积极涉足高端冰箱市场

目前国内市场中,带有制冰机的冰箱均走的是高端冰箱路线。制冰机在冰箱内部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一般都是对开门、大容量多功能的高端冰箱的标配。博世西门子、LG、三星等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均以最快的速度在国内申请了有关带有制冰机的冰箱的相关专利,而海尔没有被竞争公司置于被动局面,从2000年开始在制冰机这一领域也有一定专利布局。

(4)注重产品类型的多样性。

在家用冰箱中,多温区体现在除了普通冰箱都具有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之外,还具有如保鲜室、速冻室、软冷冻室等温度区域不同于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冰箱, 多一个温区就多一种储存功能,就多一种冰箱的产品类型。

此外,双温冷柜以及超低温冷柜也是海尔冰箱的又一突出产品,目前,超低温冷柜在医疗行业以及航天行业中的应用为海尔冰箱又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市场,而这早已体现在了海尔冰箱在这方面的专利布局中。

可见,海尔冰箱十分注重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从家用多功能冰箱到专门储酒柜到家庭用双温冷柜再到医疗及航天用超低温冷柜,为海尔冰箱的多样性市场拓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上一篇:开咖啡店的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影响消费者购买洗发水的因素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