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2024-07-26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精选9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1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更适合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本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予以总结,并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电工 应用

2012―2014年是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国家示范校的关键时期,在整个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改革也有了新的跨越。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尤其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作为一名电工专业课教师,笔者受益匪浅,下面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简单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适合动手能力强的电工、车工、计算机、汽车维修等专业,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学习,从而能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突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扮演的是一位传授“之乎者也”的老先生,同时,教师处于整个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对实践性很强的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只对知识进行讲解,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很强,同时学到的也只是理论知识,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扩展和应用,从而导致毕业后走进企业会举步维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不受限制,不受束缚,使大家亲身体验到任务实施的全过程。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网络视频随处可见,教材繁多,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是授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如果按传统模式讲授,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听从和“copy”。

3.注重整个课堂的活跃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只有测试了才知道,到底听没听,懂没懂,以此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会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教学过程的活跃性和动态性,这就对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注重小组之间的配合和协作

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到企业工作,需要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恰恰实现了这一点,让大家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了大家互相协作,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基础课中的应用

电工基础是学校维修电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电工基础能够为以后学习电工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尔霍夫定律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1.课前准备(设置任务)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工电子试验台(含两个稳压电源)、导线、电阻(100Ω、200Ω、300Ω电阻各一支)、剥线钳、电流表三个,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内容的复习和相关信息的收集。

2.任务实施

(1)提出任务――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的验证。结合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引出需要用到的知识点,比如支路、节点的概念。

(2)建立合作小组――根据试验台的空间,每组4人,每位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两人连接线路,一人读取相关数据,一人记录数据。

(3)分析任务――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任务。基尔霍夫定律是解决复杂电路的重要定律,应用很广。今天,我们要验证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叫节点电流定律。既然是电流定律,我们就要好好测量一下图中各条支路的电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先按照下面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见下图)。

在连接时要注意:不能把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要注意读数的水平度和整个实验的数据记录,尽量减小误差。同时,要确保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避免玩手机、说话等现象的出现。在测量完毕后,将三个电阻进行对调,并对各条支路的电流进行测量、读数、记录。

(5)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测量数据为基准,对三次调换电阻后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推出结论。

(6)小组展示、交流。将各小组推出的结论进行展示,相互交流,得出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I进=∑I出。

(7)小组评价。每个小组的4位学生分别对本次任务进行总结,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和以后要避免的缺点。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便于以后小组更好的完成任务。

(8)教师指导及点评。在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及时评价和肯定,共性问题集体评价,个性问题专门谈话。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习经验和成果的共享,也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协作学习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不明确。比如,有些底子好,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包揽所有任务;一部分不够积极,底子差的学生就会放弃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开始玩手机,说话。所以在任务布置时,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的工作分配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协作。

2.任务设置要目标明确,合情合理

(1)任务目标要明确。每个任务都有对应的教学内容,不要为了形式上的完美,偏离了教学目标,从而使整个教学结构不完整,或者相互重复。

(2)任务难度要适中、要有实践性。每个任务都要包含知识点,但知识点要控制在1~2个,如果过多,任务难度加大,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就会心情低落,对下一次的任务产生惧怕心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然,真正的任务不是空谈,尤其是对动手能力强的专业,要真真切切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我们在学习电磁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交流电路等内容时,要让大家来到电工电子实验室,利用设备的魅力,让学生看得到,摸得到,做得到。

3.要创造真实,活泼的任务场景

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要想让大家主动融入,就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从兴趣和情感出发,要把任务设置得吸引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习的知识,并设置良好的学习场景。所以课堂的前期准备和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很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使这种兴趣保持下去,使整个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目标,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让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应用,把握好这个“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模式,交流

计算机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 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很难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必须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思考, 敢于动手, 勤于实践。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中,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很多,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认为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具体目标, 设置情景, 将教学内容嵌套于若干个任务之中, 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以达到知识的重组与再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结合学生特点, 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 任务制订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问题的设定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 并在课堂教学中, 和学生一起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制订解决方案。任务设计后, 先让学生讨论, 分析任务, 初步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这些问题中, 往往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 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 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学生可以围绕任务, 查阅资料, 尝试探索。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更要鼓励互相合作, 培养协作意识, 共同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及时交流, 共同提高。任务完成后, 教师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依据评价量规,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 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量规的使用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利用量规可以不断地记录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评价信息, 并将获得的信息和资料用于判断学生的学业情况, 从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同时量规可以成为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和评价工具, 从而在整个评定过程中保持客观性, 减少主观性和盲目性。

现在, 以讲解Windows的“画图”程序为例,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实现过程及量规的设计与运用。

一、前期准备

在学习使用“画图”这个应用程序时, 教师先讲解各个工具的使用技巧。当然, 是把知识点嵌套于不同的画图作品中。比如, 以“小蜜蜂”或者QQ形象来学习椭圆的使用技巧;以“离离原上草”来体会喷枪制作绿草地的强大功能, 等等。此部分大致需要6~8个学时,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 启动画图程序, 并按要求保存; (2) 设置作图区尺寸; (3) 熟练使用铅笔、刷子、喷枪、文字、油漆桶、橡皮擦、直线、曲线、矩形、椭圆等工具; (4) 使用“撤销”命令修改画面; (5) 准确更换前景色和背景色; (6) 了解剪切、粘贴、移动和复制画面的方法; (7) 能够使用打印预览效果图。

二、活动过程

1.布置任务。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 即运用所学到的技能创作一幅作品, 主题自定。以4人为1个小组, 在4次课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向学生发放评价量规。

2.分组讨论, 制订方案。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组。每个组推荐一名同学为组长。根据小组讨论结果, 分配本组每位成员的任务。

3.小组协作, 制作蓝本。学生通过教师的前期讲解, 根据本组的制作主题, 确定每个画面应如何完成。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任务, 同时和其他成员协作, 进一步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果遇到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期刊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

4.完善作品, 小组自评。学生在最后一次课的时候, 主要是对本组作品的最后修正。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是如何完成的、工具的使用技巧及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同时, 根据小组评价量规进行自价。

5.汇报交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后, 在教师的组织下 (最好是由学生组织) 展开全班汇报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展示本组作品, 讲解制作过程、小组分工、问题的解决方法、工具的使用技巧等。要特别讲明小组新掌握的技能。其他小组同学针对作品提出不同的制作方法, 以达到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 依据小组评价量规评议作品。

最后, 教师对某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 并从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进行正确引导, 建议将作品进一步修改, 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其他同学借鉴。

总结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 尤其重视个性化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 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 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高职教育界比较推崇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课堂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真实工作任务的设计,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适合应用在具有实际操作特点的课程中。动画场景制作是目前动漫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相应场景的制作,其内容涵盖建模、材质、灯光、渲染、摄像机游历等多种能力。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很难有效的实施教学,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大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传统教学进行改进,通过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运用的几个方面进行些总结和探讨。

1 创设情境

这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条件,情境要突出学习主题,要贴近真实生活,才能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状态,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激发学生联想和学习热情。在教学实施中,笔者以 “校园一角”为主题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在工作平台(3dsmax)下,尽可能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校园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确定任务

任务的合理设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点。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要够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地情况来考虑,过难和过简的任务都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二是任务的工作流程必须符合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虽然在难度上比实际工作有所降低,但流程与规范不能降低,这才有助于学生将来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技术可以自己提高,但规范必须一致。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将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规律,分解为学习场所、生活场所和娱乐场所三大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解,如将学习场所分解为教室、机房、图书馆;将生活场所分解为宿舍、食堂等;同时,严格要求制作流程和规范,从草图开始,进行模型制作、材质指定、灯光处理、相机游历等 学生在强大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很好地配合教学实施。

3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不是按传统教学,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从方案设计至资料搜集,从任务制作到效果测试,均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采用工作小组的组织模式,将学习任务分解到相关小组成员,引导工作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制作工作计划和进度表,并由学生自己落实工作任务。通过定期计划、总结、汇报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团队的意识,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调整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4 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按工作要求完成当前任务进行评价,即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进行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笔者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重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收到好评。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笔者有如下收获和体会: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团队学习,分工协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 。任务的最终完成,使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较好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从教师的角度说,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将知识与知识构建为情境和任务,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与团队意识,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个性、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2] 魏鹤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4

1对情景与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情景进行创造,最好能与现实基本一致,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完全掌握。在对情景的设计中一定要符合逻辑,要和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贴近,生拉硬凑的情景反而让学生没有代入感,对学习知识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贴近现实的情景才能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对于情景的设置,还要进行多方面考虑的`。

1.1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学习

对于在学习上安排的任务也要根据班级小组的情况进行分配。考虑到高校学生们来自各个不同的省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而对信息技术课程又不具有统一的标准考核,此外,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家里具备计算机和不具备计算机的学生之间可能也会有所差异,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差过大,而这个客观问题也是教育中不能回避的。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分组,依据学生情况设置任务难度,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1.2对于任务的提出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在目标的设立中可以进行细化,设立小目标。由浅入深,从简单逐渐向困难处延伸,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确保最终目标能够完成。如果将课程的所有目标一次性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把任务进行拆分,让学生们在一次一次简单任务的完成中感到喜悦,并且有成就感,那对之后的教学难点也就有了钻研的欲望。比如,在《制作网页—美化网页》这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能够制作网页并且将网页美化,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拆分。第一步,先对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就是对计算机的运用,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来源的收集,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步,要将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与网页进行设计构想,对布局进行组织;第三步,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再设计好的框架之内;第四步,开始进行美化环节,可以从背景、边框、字体以及整体页面的布局进行处理,让网页看起来更加美观;第五步,在网页中进行视频、音频、flash的安排。这就让《制作网页—美化网页》的整体教学目标,经过五个任务的拆分,完成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也不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1.3作为应用学科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单独的被存在

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一种载体和工具,可以对所有其他所有课程进行融合。因此在为学生们进行任务的布置时,可以将高等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领域内的知识探索,将学生们的自主整合能力进行培养,在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能对其他课程进行整合学习。

1.4要对课程进行任务后点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5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主,结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旨在为学生提供可行性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除此之外,教师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思想,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2.1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需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古老教学观念,另外,要正确理解任务驱动教学的涵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教学目标更加趋于任务型,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上机任务,在学生亲身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向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将一个个大的任务瓦解,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分部完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和目标,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教学任务分解开来,还可以适当的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再根据各个不同上机任务,为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外在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在分配给学生的各个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在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是需要通过实际的上机操作,来完成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而学生在完成探究性合作任务时,既可以选择独自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选择与其他主题相当的学生组成学习型探究小组,经过相应的讨论与分工,探求相应可行性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实践操作,完成相应的目标。这两种学习方法都是可行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优秀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依次递增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3.根据计算机实际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发展潜能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开展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和潜能,克服其短板,做到“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在运用驱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应相对应的细化具体的学习任务,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布置现对应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4客观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果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的任务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将学习过程与成果并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成果中所表现的长处,也要客观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并提供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四、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与学生们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可行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运永顺.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探究[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11):69.

[2]王元睿.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22):230-2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 技能 个性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些应用软件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步骤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任务前置,激发学生兴趣

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笔者都是以演示运用了本知识点的动画开始教学。比如,在讲引导层动画这个知识点时,首先在大屏幕上演示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和“动感超人”的动画,同时提醒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也要能做出这样的动画。学生们被屏幕上漂亮、动感十足的画面所吸引,动手实践的强烈欲望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由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得后面知识点的讲解他们有兴趣听。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整节课的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

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心智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需求。任务不能太难,那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太过简单的任务,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浮于表面,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产生阻碍。任务的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任务还要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够充分包含抒情诗似的知识点。

二、延伸任务实例,培养控索精神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在讲授遮照层动画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之后,就让学生制作“舞台上追光灯”的动画。这个例子既能够把遮照层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又要把引导层动画、形状渐变等知识点灵活运用。学生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就会乐此不疲。当然,在创作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而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他们豁然开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良性循环中逐步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贯彻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三、自定任务主题,培养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配送上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

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掌握技能、学会相关知识点,而不是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实例,任务实例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使用软件的一种手段。因此,越到学习的后面,任务越要模糊化,只要规定任务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意识,自由完成任务。例如:在flash教学的学期结束阶段,要求学生每人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flash作品,可以是mtv贺卡、网页等多种形式。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就会选择制作动画的mtv,对图片处理感兴趣的就会制作出动感的flash网页。于是,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既让学生掌握了flash这个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技能,又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7

一、“任务”自主选择——充分发展创造的空间

在六年级上学期, 尽管学业很忙, 班里还是掀起了写留念册的热潮。一本本精美的留念册, 满载了同学和老师的祝福。可是打开这些留念册, 我们不免会发现这些册子格式很雷同, 大都千篇一律;内容也很简单, 就是写一些同学和老师的个人资料以及祝福。看多了, 就觉得毫无特色, 更谈不上个性。于是, 我想到了让学生动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留念册。

六年级下学期开学后, 我和学生在商定上课内容、制定任务时, 提出了“制作毕业留念册”这个想法。没想到, 我的想法和学生不谋而合, 他们都很乐意。于是, 我们决定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制作毕业留念册, 还要在五月底进行展示。他们兴致很高, 信心十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等特点, 将他们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我们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 甚至指导教师, 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实践证明, 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 会非常专心致志, 而且乐此不疲。

二、“任务”分析研究——提高质疑解难的能力

当学生明确了制作毕业留念册这一总任务后, 我们要对这次活动进行设计。于是, 我组织他们思考具体如何操作。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毕业留念册里面需要哪些板块?哪些内容?资料从哪里来?手工制作, 还是电脑制作?怎样制作才既有个性又美观?如何装订?最后展示, 采用什么形式等。

针对这些问题, 我和他们一起进行了梳理:要求学生先确定留念册的内容组成部分, 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接着整理资料, 然后编辑制作, 最后装订。还要安排时间向同学、教师和家长展示。至于大家的疑问, 经过群策群力, 50个即将毕业的同学准备在毕业留念册上体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特点。共性部分指的是在每本册子上都要有班级的全家福、老师的寄语、家长的希望和同学的祝福这几个板块。个性部分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兴趣、特长, 增加其他板块的内容。如:我行我秀、自画像、我的作文海洋、我的荣誉榜、实践乐园、成长足迹 (个人照片或作品照片) 等等。电脑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电脑制作, 喜欢绘画、手工的学生可以手工制作。每节课, 我们都将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制作。

这样一来, 他们围绕总目标, 不仅把制作的任务细化了, 而且也明确了每节课的活动重点, 在课堂上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提出任务之后,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 应先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分析任务, 思考讨论如何完成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 即提出问题。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 而提出新问题,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 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三、“任务”合作完成——形成团结互助的品质

在两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生根据每次的主题, 讨论决定主题的名称, 即板块的名称;设计主题的形式, 即版面的形式和安排;搜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制作这一板块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都能围绕主题——每次的小任务, 通过自主探索或者协作开展实践活动。这说明“任务”的达成, 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课上, 我经常能看到学生低头讨论的情景, 听到学生争论的声音, 感受到学生思维碰撞, 集思广益后的满足感和喜悦之情。当我拿到学生的作品时, 我觉得这不再是一份普通的作业, 而是凝聚着几个人心血的结晶, 因此显得十分珍贵。

学生活动的过程, 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 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举措将原来教师讲解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方式, 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 提高技能, 促进他们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任务”及时反馈——注重知识积累和生成

五月底, 我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向综合实践老师、部分家长进行了以制作毕业纪念册为任务驱动的成果展示。

班会的主题是“童年流金”, 由“收获多多”“精彩回眸”“师恩难忘”“父母期望”“真情告白”“‘告别童年’仪式”“童年留彩”这些板块组成, 分别呼应毕业留念册中的板块。学生将手中不动的文字资料变为一个个生动的节目, 采用舞蹈、录音、摄影、书画、相声、小品等形式展现收获, 交流真情。为了表示感恩, 也为告别童年留下亮丽的金色, 他们决定为学校、社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周密的计划, 如:修社区健身器材、宣传学校特色、教低年级学生眼操等。最后, 还隆重举行了“告别童年”仪式。同学们在打印好的“童年流金”横幅上签字并庄重宣誓……

通过我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引导, 制作毕业留念册这一学生自发、零散的活动上升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育活动, 对学生终身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座的综合实践任课老师、家长、学生现场进行了交流, 都充分肯定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因此, 完成任务后, 我们要及时反馈,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欣赏、相互点评, 学生自己去寻找优缺点。在此过程中, 他们不仅积累了知识和经验, 而且也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我们要肯定其存在的价值, 使它们成为另一个任务的生长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棱柱 任务驱动教学法 应用

在传统的《棱柱》一课教学中,通常由教师展示棱柱模型,接着师生共同归纳棱柱的特性以及定义,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然后由教师导出棱柱的侧面积公式;最后讲解几道例题,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一味地教,将书上的知识点系统地、全盘地教给学生;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不知道这些知识对专业课学习或生活实践有何帮助,根本不会把数学理论应用到专业课或生活实践中。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学生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比如《棱柱》一课,先是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再想办法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通过模仿运用所学知识亲自制作棱柱。

一、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关键的是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因此数学教学尤其是认知过程要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发现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因为本节课教学目标是“理解棱柱的概念,了解棱柱的分类,理解正棱柱侧面积、全面积及体积公式的应用”,所以在《棱柱》教学中,笔者设计了4个任务:

任务1:为泥人张设计一个正棱柱包装盒并求出所用纸张的面积以及正棱柱的体积。

任务2:观察模型,归纳棱柱特征并总结棱柱定义。

任务3:棱柱模型样式各异,归纳棱柱的分类。

任务4:动手展开正棱柱模型,并计算正棱柱的侧面积、全面积及体积。

任务1是本节课的导入设计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任务1的完成必须建立在后面三个任务的基础上,而后面三个任务层层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传统工艺品——泥人张,泥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礼品馈赠外国友人。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请为泥人张设计一个正棱柱包装盒并求出所用纸张的面积以及体积。学生明确了任务1,借助泥人张,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棱柱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2、概念讲解。提出任务1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对任务1进行分析并提出任务2。在任务2中,学生观察模型并相互交流归纳定义。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定义: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②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教师应及时应对,给出相应评价。为了更好地完善知识点,笔者运用多媒体演示棱柱相关元素,学生观察口答,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及时巩固棱柱的性质、定义和相关元素。

3、棱柱的分类。完成任务2后,引导学生发现手中模型各异从而提出任务3。在任务3中,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两题练习:①定义连连看;②根据所学知识为现实生活中的棱柱实物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细读教材的能力,学会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应用,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及时巩固正棱柱的性质,加深学生对正棱柱性质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设计了两个小问题:①如果直四棱柱的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它是不是正四棱柱?②如果四棱柱的底面是正方形,它是不是正四棱柱?

4、正棱柱侧面积及体积公式的应用。任务2和任务3的完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产生了继续完成下一个任务的欲望。这个时候提出任务4,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多媒体展示过程展开正棱柱模型,根据所学知识协作完成任务。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演示,并按照要求拆模型,在练习卷上记录正棱柱的全面积和体积。教师在各小组中选择部分展开图和计算结果贴到黑板表格中,等各小组完成后,分别公布结果进行评议和交流,再由教师作总结。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动手拆模型,使学生了解棱柱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的形成,更能够掌握正棱柱的性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实际应用。任务4的完成为任务1的完成做好了知识储备,任务1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检验。通过各小组自主协作,完成棱柱制作,教师对各组模型进行展示评价。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充分展示了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个人探究等途径,最后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的分析完成相应的知识点任务,各任务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初步建立对棱柱的感性认识。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巩固了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得到提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和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任务的情境中来,努力去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样的一堂课才是成功的。教师要从教学的内容、学生身边的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出发,去挖掘教材,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棱柱》教学中视频介绍泥人张工艺品并为它设计包装盒,这样的教学非常轻松活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为了一个效果的实现积极地请教老师和同学。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更具发现性和探究性,而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获取。

2、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在实际任务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向反馈,及时调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波助澜,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理想的对知识的渴求的状态,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有具体评价。在各组完成任务4和任务1后,要组织交流,相互介绍最后的展开图和棱柱模型。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成果的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是总结完成的过程方法,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内化。

参考文献

1、谢凌鹏《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

2、包丽丽《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姜红《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4、刘晓丽《“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5、魏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篇9

阜宁职教中心:张玲玲

[摘要]:在中职《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的任务,在任务的实践中以学生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任务驱动、Photoshop、教学、情境

任务驱动法教学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动有趣。在Photoshop这门课程中广泛应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能力。下面就一节课设计为例,谈谈我对任务驱动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一点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任务驱动法正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自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

三、课程“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在“用Photoshop拼接图像”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设置和查看图像的大小,理解层的涵义,掌握层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能利用素材合成新的图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主题的图片,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所以,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教师给学生展示阜宁县职教中心宣传画册,用网络教学系统广播预先制作的由多张图片合成的职教中心图片(同时打开其中使用过的单张图片),并观看几张用 Photoshop拼接成的效果图片。并且提出问题:刚才的图片我们在画册中已经看到,怎样把几张图片合成到一个页面中?怎样调整它们的尺寸?你想制作出相应效果的图片吗?

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第二,教师布置任务:现在请同学们用 Photoshop为《阜宁职教一日游》制作一幅展示阜宁职教代表性景点的图片(或设计有多张相片的你的艺术相册的一页;为你的相片或者风景照片加上相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概念放在校园网 BBS公告板上,在提供的学习资源里呈现学习目标。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可集中提示或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点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帮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对典型方案加以点评。

第三,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要展示的图片(可以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但要掌握时间),开始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遇到问题可以在校园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里寻找解决方法,还可以打开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或通过 BBS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以求得帮助。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及网络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教师巡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进行个别答疑和辅导,普遍问题则统一讲解;继续鼓励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增强协作学习精神。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任务。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学生在具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操作技巧的目的。分小组完成任务,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第五,成果展示交流及总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交作业和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组织交流、评价作品,评选最佳创意图片,最美观图片等(评价标准见后表),教师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把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六,教师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确保重、难点的突破,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作品制作完成后学生提交作业,并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作品的闪光点和创作体会,并对他人的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品评,大家一起评选最佳作品。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

采用成功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介绍、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可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任务驱动”教学下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许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教师特别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利用此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如何利用它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以及如何操作实施都是值得关注的。

四、“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必须明确、具体在课程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与编排非常关键。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项项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单纯靠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已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分化的中职生,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接受力,需巧妙地找到他们的最佳接受点,本学期将大胆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教学法作了彻头彻尾的改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实验为中心,在很多环节上碰到了困难,如合适任务寻找困难、授课时间安排麻烦、设备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等,虽然我为此也付出了很多课余时间,但功夫不怕有心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成功地解除了职高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和压抑感,让他们都感受到自己也是可塑之才。(2926)

[参考文献]:

上一篇:武汉科技大学校社联人力资源部2011年总结下一篇:数字通信原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