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8-18

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

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

三、生四师

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生自学 师巡视)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 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 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描述

③ 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④ 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 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 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 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 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④ 这战场怎样? 板书:残酷 ⑤ 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 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⑦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 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⑩ 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释:)

板书:

凉州词

王翰

热烈↘

残酷→醉

豪迈↗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一、导入揭题

板书好课题,这堂课我们进入古诗诵读。齐读课题,说说你想到的?(结合预习本)(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入: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这都是边塞诗,谁结合预习本说说对边塞诗有哪些了解?找出曾经学过的:

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通过预习,你对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师补充: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生自学 师巡视)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 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 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描述

③ 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④ 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 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 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 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 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④ 这战场怎样? 板书:残酷 ⑤ 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 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⑦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 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⑩ 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同学们, 刚才我们从文学的角度, 赏析了苏轼“千古豪放第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人论世是赏析诗歌的主要手法, 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苏轼的人生, 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体悟诗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汲取东坡的智慧, 升华我们的境界。理解苏轼的人生:ppt展示“诵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这是孟子关于知人论世的名言, 也是诗歌赏析的主要手法, 要透辟解读苏轼的诗作, 我们首先要理解苏轼其人。老师提问:关于苏轼, 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后, 老师结合多媒体拓展点拨。

1. 被称为“古今第一全才”的苏轼。

文学方面苏轼与其弟苏辙, 其父苏洵并称“三苏”;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方面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方面,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 并称“苏门四学士”;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老师:同学们, 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旷世奇才, 他的仕途应该辉煌吧?学生回答后, 老师ppt展示补充苏轼历经坎坷的一生。

2. 屡遭打击的苏轼。

母亲程夫人卒时, 他2岁;妻子王弗卒, 他29岁;父亲苏洵卒, 他30岁;幼儿夭折, 他48岁;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卒, 他57岁, 命运凄苦。苏轼因独立的知识分子品格, 不容于官场, 33岁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政”, 调任杭州通判, 十年间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43岁时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他58岁时谪居惠州, 61岁时谪居儋州, 儋州是今天的海南岛, 当时最偏远的地方。66岁去世, 一生中有32年遭贬谪。这首词是他因“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 名义上是团练副使, 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 形同囚犯。时年已45岁。老师:同学们, 博学多才的苏轼, 屡遭打击, 那些经典之作何以铸就?学生回答后, 老师ppt展示。

3. 笔耕不辍的苏轼。

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中说:正是由于被贬谪, 苏东坡突破了人们的包围, 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 从而写出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据《海外集》统计, 他居琼期间共完成诗174首, 散文129篇, 赋5篇, 颂18篇, 铭4篇。平均近两天写一篇 (首) , 其创作不仅量丰而且质优。老师:同学们, 古今第一全才的苏轼, 虽屡遭打击, 仍笔耕不辍, 创造了中国文化的传奇, 支撑他精神的力量来自哪里?学生回答后, 老师ppt展示补充。

4. 坚忍旷达的苏轼。

苏轼思想较复杂, 在政治上他坚守儒家入世的精神, 在生活上则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 儒、释、道三家思想圆润地化为苏轼的精神血脉, 成为他在各种境遇下的精神支撑, 使他能从容地应对人生的惊涛骇浪。虽历经挫折磨难, 但他参透了人生悲欢, 始终对生活充满了真诚的热爱, 所以能做到随缘自适、乐观旷达、宠辱两忘, 实现人生审美化的超越。升华我们的境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说:每一次政治灾难带给苏轼的与其说是惩罚, 不如说是心灵世界的一次又一次地被开发。同学们, 现实生活中, 你在学习, 生活, 与人交往等方面, 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从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中, 你汲取了哪些智慧和力量?给大家三分钟交流, 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最好是书面表达。五分钟后, 学生发言。学生李平:遇到痛苦, 不做无谓的呻吟, 要走出房间, 走向自然。东坡从“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如画江山中, 汲取天地之豪气于灵性, 宠辱两忘, 人生就会超脱。所以遇事不要闷在家里, 多出去走走, 心情就会好起来 (学生们善意地笑了) 。学生刘宁:虽身处逆境, 苏轼仍向往“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 心中仍点有一盏精神追求的明灯, 这样的人自然显得大气, 怎能不乐观呢?老师小结: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走向令人魂牵梦绕的文化巨人苏轼, 理解了他的别样人生, 感受了他精神巨人的无限魅力。“心有东坡词, 天下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 经过东坡的过滤, 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让我们汲取东坡的人生智慧, 远离世俗的斤斤计较, 患得患失, 面对挫折, 坦然淡泊, 坚韧旷达, 绽放精彩人生。布置作业:课下请同学们以《东坡先生给我的人生智慧》为题,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二、课后教学反思

凉州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3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④沙场:指战场。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A.宋、岳飞 B.元、戚继光正确答案:A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正确答案:A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正确答案:B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答: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5.连线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正确答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 篇4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首《凉州词》反映的是唐朝时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作者】: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在当时“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传世仅六首。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赏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赏析1】:

冷风中望着远方的拂云堆,不知道多少次我登坛杀马以祭。今天的大唐王朝是多么的威武雄壮,再也不肯用和亲这样的方略来换取短暂的和平了。

盛唐边塞诗人名家王之涣一生才高运蹇,惜只六首诗作传世,实让后人叹嗟!《凉州词》其一可谓人人皆知,网路上轻易便可找到相关的解释。但《凉州词》其二多录其诗文,注解却是鲜见少闻。无奈,泊云居只得自己动手。有不恰处,阅者莫笑泊云居才浅也!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开题便以别样的视角入笔,诗写外族首领北望拂云堆,其心内情感想必是复杂多变的吧。每次打算入侵中原之前我都会到拂云堆神祠祭酹求福。这是我祖辈生活的土地呀!而今只能远远的望着它了。多少无奈多少悲愤皆入诗中,仿佛一个末路的英雄虎目含泪仰天悲鸣。

敢于从这样的角度写诗,敢于替敌人鸣不平,纵观中国历史怕只有盛唐才有这样的胸襟气度。从这两句诗中不难发现王之涣自身的豪放不羁,和观察想像的深入。唐朝虽然政治清明,诗人们多敢于言。但能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待思考问题实难能可贵,晚于王之涣的`边塞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也有相类似的诗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位诗人都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战争,的确难能可贵。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这两句直白道来更有一种激刺的震憾。藏在诗后的深切的情感波涛才是直指人心灵深处的由血和泪交织而成的争战历史。自春秋战国起,华夏周边诸马上民族战力强盛,汉家天子多以和亲之策以换得短时间的和平,图谋发展。而周边外族在汉族和亲之后和得到汉族朝贡来的礼物多也烽鼓暂息。

汉、唐时汉族国力强大起来,用不着再用和亲的政策来换取和平了,而且强大起来的汉家天子野心勃勃,对外族发起战争。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朝名将张仁愿乘默啜悉率其众西击突骑施、营州一带空虚之机,奏请朝廷夺取漠南并沿黄河北岸筑“受降城”,加强防御,首尾相应,断绝突厥南寇之路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张仁愿正好把中受降城筑于他们誓师之地。东城建于今内蒙托克托。西城筑于五原西北。三城各相距四百余里,占据黄河北岸险要之地,遥相呼应,构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王之涣诗中的单于可能便是指默啜悉吧,他更是连祖宗的宗庙也失去了。从自“不敢渡山畋牧”。再想汉家天子用和亲来安抚自己,怕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吧!

这首诗视角独特,观察深入。描写动人心魄。虽不如为人熟知的人《凉州词》其一,但在其直白的描写中道出战争不只是给汉家带来灾难,同样的,战争的另一方也同样是为了生与死,国与家而轻死舍生。实应为后人警耸也!纵观《凉州词》二首,不难发现这位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却时运不济的诗人悲天悯人的另一面。

【赏析2】: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赏析3】: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它是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折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

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以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王之涣

《凉州词》教学设计 篇5

《凉州词》这首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母亲河”的第三篇课文,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

学生自由背古诗。

师总结: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积累,多背诵,一定能“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生:王之涣)...<板书>,大家回忆一下《登鹳雀楼》,齐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之涣的另外一首诗...(生:《凉州词》)...<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吗?

(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3、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

师: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2)词呢?唱词。(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师: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吗? 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

2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指名读。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读出诗中的感觉,读出诗中的味道来,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大家齐读。

3、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 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齐读第一句

2、师:大家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生: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汹涌磅礴......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

师: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 课件

(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在古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大诗人李白的年纪比王之涣要小13岁,我想,他一定是学了王之涣的这首诗,才有这样的想象吧。)

5、读一读:

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课件 师:我们先来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好吗?

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板书:仞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课件 :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师:想看看玉门关吗?课件: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3、落实之一:孤

(1)师:再读读该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孤单单的一座城。

师:(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

(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师: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师: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

师: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回读该两句。

师: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师: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何以解忧?唯有羌笛――)

师:请读下两句诗。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这两句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1、解词。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度:越过

2、怨杨柳,怨什么意思?埋怨。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

大家一起去理解一下“春风不度玉门关”:原因是: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久处荒凉之地,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师:回家真的有希望吗?课件:出示征戍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二、三”是什么意思?

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生:埋怨朝廷。

师:埋怨朝廷有用吗?

生:没用。师: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大家齐读后两句

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得到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师:士兵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处境。

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老师也搜集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

课件:

可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大家再一起齐读后两句。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课件: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凉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大家齐读后两句诗。

8、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凉的羌笛声,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的这篇诗作反映了征人的思乡之愁,一起齐读全诗。

(四):两地亲情笛声传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

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

课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

(适时穿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

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

凉州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篇6

1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⑴动物疫病。畜禽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后, 人食用了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畜禽肉品后, 可感染给食用者。如猪丹毒、结核病 (细菌) 、囊尾蚴 (寄生虫) 等。

⑵饲喂违禁添加剂。超量使用兽药、激素等, 可导致中毒或致癌、致畸、致突变。如肾上腺素类、喏酮类等制剂, 麻醉、镇痛药等。

⑶畜禽长期饮用被工业污染的水源。如含重金属离子水、农药污染的水, 使有害物质在畜体内蓄积, 危害食用者。

⑷饲料因素。饲料中某些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肉品的品质。如缺乏硒造成白肌病, 饲喂苜蓿、胡萝卜等过多, 会造成黄色素沉积, 造成黄脂肉。

⑸长期食用泔水。散养动物采食垃圾等废弃物等, 增加感染疫病的机会, 同时由于食源不洁, 影响肉质。

⑹用不卫生、不密封的运输工具运输肉品, 造成肉类、奶类产品的污染。

2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主要表现

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到民生健康。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尚未健全, 推行难度大, 监督操作面广量大。而且检测设备不够完善, 监控力量相对薄弱, 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滞后, 档次不高, 工业化理念不强。养殖场 (户) 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污染。当前凉州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主要表现有:

⑴在饲养环节, 养殖户饲草饲料品牌不一, 质量标准不统一, 良莠不齐, 技术规程差别大, 散养户管理粗放, 引起了饲养环节质量安全问题。制定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 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个别养殖户不从正规渠道购进饲料, 生产和使用不合格劣质饲料和带菌动物源性饲料, 致使畜产品受到污染, 造成饲养环节质量安全问题。

⑵凉州区养殖业仍以散养为主, 规模化程度不高, 多数养殖户科学养殖意识不强, 防疫意识淡薄, 养殖户“重养轻防, 轻防重治”的思想普通存在。

⑶个别养殖户为预防疾病发生, 不按照兽药的适应症和休药期进行用药, 畜禽疫病防治用药泛滥, 且投入的品种多、数量大, 导致畜产品兽药残留超标, 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有的甚至使用违禁药物, 引发了预防环节质量安全问题。

⑷加工环节设备条件落后, 设施不齐全, 分散经营户多, 标准不统一, 引起了加工储藏环节质量安全问题。肉品经营户设备简陋, 卫生条件差, 污水处理技术不到位, 加工储存过程中无冷藏设施或温度调控不当。

3 对策和建议

⑴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安全、健康的消费方式, 增强全民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观念。大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殊性和建设高品质畜产品的必要性。

⑵坚持标本兼治, 狠抓源头控制, 倡导绿色养殖, 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过程。绿色养殖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饲养过程, 包括养殖的各个环节, 从产地环境、品种、饲料、疫病防治、管理技术等全方位的养殖过程。它是一个环保生态型养殖流程, 因此, 加快绿色养殖业的发展步伐, 取代传统的养殖模式, 从源头上狠抓饲养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是保障肉品安全的基础。

(1) 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要逐步加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体系建设, 从畜禽生产产地入手, 定期对土壤、水质、畜牧投入品抽样与检测。制定并实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这是绿色无公害养殖的关键;

(2) 选择优良、健康的品种。选择品种性能良好, 市场潜力大、健康无病的品种, 这是绿色养殖的基础;

(3) 要加强饲料安全工程的监控。饲料安全是肉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加强无公害、环保型、生态型饲料的生产和利用, 从正规渠道购进饲料, 加强对畜牧投入品管理;

(4)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规范兽医诊疗行为。建立合理科学的动物免疫程序, 强化对动物疫病的常规防疫和重点防疫。采取集中防疫和适时防疫相结合的常年防疫, 不留防疫盲区或空白, 提升动物防病能力, 全面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与流行。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从严管理兽用生物制品, 同时规范兽医诊疗行为, 建立完善的药物保健预防和治疗方案, 合理、规范用药, 不要滥用药物。科学防治, 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兽用药物, 降低兽药污染畜产品的机率, 保证无残留、无污染的兽医卫生秩序;

(5) 科学化管理, 标准化生产, 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管理, 做到清洁源头, 合理排放和综合利用, 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减少污染源和防止二次污染, 这是绿色养殖的根本。

⑶强力推行免疫标识制度。大力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 减少疫病发生, 保证畜产品安全, 强化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在畜产品加工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是把安全、卫生、高质量的畜产品送到消费者餐桌上的关键屏障。

(1) 强化产地检疫。通过产地检疫, 把好动物安全第一道关口, 又可监督和促进动物免疫工作。产地检疫可以确定流动和出栏畜禽的健康品质, 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可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肉”, 喝上“放心奶”;

(2) 严格执行国家畜禽定点屠宰。屠宰检疫是肉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屠宰加工工艺和卫生检疫, 直接决定着肉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工艺屠宰加工场的设计、卫生、设备、检疫条件都要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从上工艺上减少污染, 确保肉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统一检疫制度, 解决动物检疫中的突出问题, 防止有疫病的肉品和不合格蛋、奶制品流入市场;

(3) 强化畜产品市场监管。在畜产品市场监管中, 重点对个体经营户、“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加强管理, 不留监管的盲区。对卫生条件差、无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 堵塞不合格畜产品流入市场的渠道, 对私屠乱宰、经营劣质肉、病死畜禽肉的行为要严厉查处, 净化消费环境,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⑷加强畜产品生产企业自律机制和坚持市场准入制, 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

(1) 建立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养殖企业, 加强企业的认证体系建设, 强化内部管理, 改善生产环境和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体系和监测体系, 开展畜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定期对养殖企业兽药、疫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2) 全面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畜产品检疫合格证制、进货查验制、索证要证制、质量安全追究制。强化市场准入管理, 拒绝不符合质量安全和来源不明的畜产品入市, 逐步完善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畜产品实行退市或销毁处理制度。

⑸大力实施“绿色安全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畜禽生产示范区。实施“畜产品安全”品牌战略, 鼓励和引导畜产品注册商标, 积极推出畜产品品牌, 实施品牌化经营, 推广品牌化的冷却保鲜肉上市经营, 提升产品档次, 改善卫生质量, 把安全卫生、高质量的畜产品送到餐桌上, 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积极借鉴或推广金凤凰禽业有限公司“爱伲尔”牌无公害禽肉生产加工线, 甘肃森泰公司“憨娃”牌无公害精细分割牛肉加工模式。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 推行生态净化技术, 发展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型畜牧业。只有推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才能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畜产品肉、奶、蛋等已成为现代人餐桌上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性自然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是社会公认的热点难点问题, 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它涉及从养殖到餐桌上的多个环节, 环环相扣, 有机链接, 必须同时协调运作, 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全程监控, 包括生产环境、养殖生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因此必须建立生产环境环保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现代化、流通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实现畜产品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营造安全卫生、放心消费的社会氛围, 构筑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实屏障。

《凉州词》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读诗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2.体会诗的韵味,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接力赛——对诗游戏

老师出上半句(带有表情和动作)

2.谈话:回忆学习过的唐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位诗人,为什么?

3.复习边塞诗和边塞诗人,体会感情。

4.通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引入王翰的《凉州词》。

学生对出下半句(模仿老师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背诵边塞诗,谈感受。

齐背王之涣《凉州词》,谈体会。

二、初步感知

1.配乐范读。

2.出示《凉州词》。

3.指名朗读。

4.齐读古诗。

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认真倾听,扫除字音障碍。

指读古诗。

三、体会诗情,练习诵读

1.找出古诗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

2.汇报交流。

3.找出诗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战士勇敢的一个字。

4.学生交流。

5.练习诵读。

6.出示边塞风光。

7.配乐诵读。

8.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诵读古诗。

9.汇报诵读。

10.识记生字:葡、萄、场。

男生读,女生认真听,找出印象深刻的诗句。

女生读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女生读,男生认真听,找出重点字。

男生找出重点字词,并说明理由。

同桌交流。

感受边塞的荒凉,体会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古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诵读。

找自己的好朋友、老师一起表演读、齐读、轮读、接读。

自创动作表演读。愿意上台表演的到讲台上表演读。观众评比最佳演员。

认读、组词,合作学习。

四、拓展

1.无论现在还是古代的战士,都不怕牺牲,保卫国家,你最想对战士们说什么?

2.王翰用《凉州词》表达了自己的对战士们的敬意,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

谈感想。

凉州词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8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配乐《阳关三叠》,吟诵古诗。认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板书设计:

平明 芙蓉楼 送辛渐

寒雨 山孤

上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小结下一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