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2024-05-17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精选8篇)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1

彝良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韩光碧

摘要: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是畜牧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二是饲料兽药业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三是以兽医阉割技术为主的,兼有一定养殖能力的自谋职业者;四是宠物养殖和诊疗方面的人员;因此,畜牧兽医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以职业技能为导向,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智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中心环节。

关健词:职业高中

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

分层次指导

职业高中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相差很大,自觉性差,缺乏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都抱着学知识、学技术的目标来到学校,学生主观上都愿学好、想学好。为此,要求我们老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进步、成长。对专业课的教学来讲,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学生学习确实不易。为此,我针对职高学生学习能力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从灵活运用教材、分层次教学指导、利用媒体优化教法和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教学方法。

一、合理取舍、综合利用教材 现行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各类知识都要兼顾,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而且知识的针对性也不强。为此,我根据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结合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彝良县畜牧业状况和发展趋势,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取舍,一方面减轻教学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到与生产实际相切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提高。例如《养牛与牛病防治》一书中疾病防治这一内容,课本介绍了200多页,内容特别多,我针对彝良养牛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彝良发病率高的瘤胃臌气、前胃驰缓、冬痢、流感等疾病进行教学,而其它彝良的少发病作自学和选学,尚未发生的疾病就直接舍弃不学。与此同时又补充部分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和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彝良县常见牛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能解决养牛生产中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一实际问题,学习该内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牛病治疗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及相关报刊杂志,或利用网络媒体查询,并要求其对重点内容进行摘录抄写,师生再进行交流探讨,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层次多渠道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渐进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二、分层次指导,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由于职高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对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相差很大。老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降低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侧重于实用 知识技能的训练,对这部分学生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其自信心,教学方法以鼓励为主,用贴心的情感交流获取学生的信任;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这部份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引导其按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带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讲就是因人施教,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已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取与自已能力相对应的知识。如牛感冒的治疗这一知识点,基本的解热镇痛抗炎治疗都要会。即用青霉素、安乃近治疗感冒,所有学生都应会按正确剂量给药治疗。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会按感冒症状正确诊断,能按常规要求正确给药就行;而学习能力强的除此外,还应会根据牛的年龄、体重体质、感冒症状的轻重、季节气候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即除抗生素治疗外的其它治疗方法,如适当休息、调节饲料饮水、中药治疗等。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正确选择药物治疗牛感冒,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与其能力相对应的知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利用幻灯片、网络信息传输、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老师传递知识信息的单一性,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丰富教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图象动画、音频视频等有效融入教学中,视听结合,把大量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像动画,弥补职高学生文字阅读理解能力的不足;同时媒体文件大大增加信息的输入量,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以外的大量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在《青 贮饲料》一节教学中,制作PPT演示文稿,清析列出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把大量的文字转化为图片,减少文字阅读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青贮原料水分的判定,课本上文字抽象难于理解,而PPT用一张手握原料的渗水情况图片就展示了,直观生动,符合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下载并作一定修改的视频文件《玉米秸杆制作青贮饲料的技术》中,青贮原料含水量过高加干秸杆、过低加青饲料的处理措施,原料填过程中边角的处理、装完毕后青贮窖的密封,玉米蜡熟期的判定等,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弥补职高学生文字学习理解能力的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制作过程、制作要点进行说写训练,锻炼学生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直观生动的媒体文件,也是对职高实验实作条件不足的一个重要补充。

四、淡化分数,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课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为此在教学中我围绕职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标准,突出技能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围绕技能要求进行,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再局限于卷面成绩,而是从更加开放的层次进行考核。具体考核中,我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周考核,月考核、学期考核。注重过程评价,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在考核中尽可能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再微小的优点、进步、或是一点点思维的闪光点,也给予充分的肯定,日积月累,培养学生 自信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作积极的引导。肯定学生的成长进步,赏识学生的青春活力。对学困生尽可能宽容,在上述考核还有难度的,可以从精神层面、道德层面进行考核评价,以期望发展为原则,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教学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课题,优化专业课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共同愿望与追求。笔者从教多年,深感教学的不易,这需要我们专业课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枝能的学习与提高,丰富充实自己,灵活运用教学机制,优化教学方法,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劳动者,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国职业高中国家教委规划教材《畜禽营养与饲料》。

[2] 赵德明主编《养牛与牛病防治》。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2

1 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1 中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职学校与其他类型学校本质的区别在于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 对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找准定位, 与其他教育相比, 要突出自己的优势。要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技能型人才”, 就必须要强化实践教学。因此, 构建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中职农业学校教学的需要,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 行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人才规格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畜牧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云南省, 原来以散养为主的养鸡、养猪、养牛、养羊正逐渐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所代替。在这些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中, 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 但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已不象以前小规模家庭式养殖, 简单局限于“会做”就行, 现在大型养殖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熟练操作技能, 能参与有效组织、管理一线生产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为云南省邵通市畜牧经济服务成了农业中专教师的历史使命。构建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 按行业岗位能力去强化实践技能操作,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也是顺应行业、企业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的需要。

2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2.1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 以服务区域经济,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根据云南省邵通市畜牧业主要以养猪、鸡、牛、羊为主的特点, 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包括课堂实验、养猪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养牛生产实习、养羊生产实习、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总结和参观调查等环节。实践教学各内容的实施顺序、时间应与教学计划相衔接, 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

2.2 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头戏”, 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中, 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比例要超过40%, 甚至要达到50%左右。并且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考核成绩的总评中, 或单列作一门课程, 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需条件, 以确保实践教学不只是流于形式。

2.3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中各技能考核的方法与标准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明确各种技能考核的方法与标准, 使实践教学的考核有章可循, 避免主观随意性, 并且要把行业资格的考核方法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

3 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3.1 根据行业岗位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

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 而实训大纲则是开展技能训练的依据。

3.1.1 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制定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过程中, 广泛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查, 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 理论以“必须”、“够用”、“适用”为原则, 着重根据畜牧兽医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以岗位能力运用为主线, 以技能为单元, 基础课强调应用性, 专业课突出实用性,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进行融合,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课程设置, 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 力求做到教学与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

3.1.2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 就是要解决畜牧兽医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 开设哪些专业课, 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应开设哪些实验项目, 应达到什么效果, 学时数是多少, 对必需的专业技能, 要达到什么效果。怎样进行考核等等,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 要构建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1.3 实训大纲的制定

(1) 明确并定格出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的项目就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主要技能的名称。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操作的项目主要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并把行业资格考核的项目引入到实训大纲中, 并定型出适合于区域经济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单。

首先通过到企业调研, 然后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研讨, 分析畜牧兽医行业中学生毕业可能从事哪些典型的工作岗位, 然后再分析每个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有哪些, 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技能, 再通过共同研讨制定出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主要技能。

按照云南省邵通市区域经济的特点,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分析了学生应掌握的养禽、养牛、养羊、养猪几个行业的典型技能。

下面以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养猪生产工种为例进行技能项目的分析。

养猪生产中典型工作岗位的分析, 通过牧医学科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共同分析, 总结出猪养殖生产中5个典型的工作岗位, 包括饲养技术员、饲料加工技术员、繁殖技术员和动物疫病防治员。

(2) 制订技能项目训练的方法与时间。技能训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校内的课堂实训与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生产实践的方式有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实习和社会调查等。昭通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是按课堂训练——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顺序进行。课堂训练主要是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 单项的技能操作由任课科任教师及时组织开展的课堂训练方式。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技能往往在学习完配套的理论知识后, 一般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3个月左右的生产实习, 让学生能及时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实习时, 企业会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 并且对每个模块学生应掌握的各项技能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了才算是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顶岗实习是在毕业前进行, 此时往往是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实习岗位, 时间一般为半年, 实习过程中也必须通过企业的考核, 考核合格了才算毕业。

不管是课堂训练还是企业的生产实践实训, 训练的项目都是围绕畜牧兽医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各岗位的技能项目进行训练, 操作的方法要与生产实际进行零距离对接, 避免学生在校学的是一套, 到生产实际中应用的又是另一套, 造成“学”与“做”的脱节。

(3) 制订技能考核的办法。技能操作的考核分为校内课堂考核与校外企业的考核2种形式。校内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 校外考核由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打分。

评分方法是以考核时的规范程度、结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及要求进行评分, 每一岗位考核满分为100分, 60分以下为不及格。

3.2 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要培养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 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应通过“专、兼、聘”结合,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所谓“走出去”, 就是学校出台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提高学历、学位、学识, 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顶岗锻炼、企业实践等。“请进来”就是通过吸收行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 或聘用兼职教师、引进行业专家、能工巧匠等方式, 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学教师队伍。

3.3 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必须要依托于实验室、实训基地这个平台。为此, 学校必须打造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必须配套有各专业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 仪器与设施设备等, 如解剖室、生理室、病理室、药理室、微生物室、动物营养与饲料室、外产科室、临床诊断及治疗室、传染病室和化验室等;同时还要有实习农场, 以满足学生校内课堂的实训操作演练。其次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昭通农业学校与市内外多家养殖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 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

校内外优质的实训基地为畜牧兽医实践技能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为培养畜牧兽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4 成立畜牧兽医专业方向强化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某个岗位感兴趣, 今后才会在此行业有所坚持与发展。昭通农业学校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始, 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与今后发展的意向进行分化, 经学生本人选择, 加入学科成立的“养殖强化班”“动物疫病防治班”“兽药与饲料行销班”等。方向班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 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 主要做法是校内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并聘请有关行业专家来校上课, 通过“专题报告”“参观调查”等形式进行学习。

4 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后, 只有把实践教学体系, 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落到实处, 才能培养出畜牧兽医专业合格的适用型人才。为此,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考核必须要严格执行, 不准走过场, 流于形式。二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教学大纲, 执行教学计划, 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 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支撑, 实践教学就会显得很空洞, 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学习的后劲就会不足, 今后的发展就没有空间。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畜牧兽医 中等职业学校 《猪病防治》课程

引言

本人对案例教学法做了积极的探讨,在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2010级至2013级的423名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巧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其教学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目的明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青睐,实践证明很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

1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现状

1.1生源的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的中职学生因生源等原因,大多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案例教学法适应能力不强。但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动手能力强。

1.2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缺乏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案例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思想认识的局限, 案例教学法虽好, 但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却不大容易, 尤其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强依赖性的教师来说, 更是把案例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举例说明,潜意识里有意无意地拒绝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 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1.3案例教学的教材不规范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案例教学教材,没有统一的案例教学资料,缺乏案例教学资源库,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规范性,难以满足现代案例教学的要求。

1.4教学方法单一

不少教师没有完全破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满堂灌”常而易见,学生被动学习, 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上课无积极性,无成就感, 甚至是应付式上课,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底,忽视了师生的双边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效果

2.1案例教学实践性强,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面对的是一线生产岗位, 主要培养面向基层一线工作岗位服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通过典型案例教学, 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乐学

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畜禽生产工作实际, 案例真实,说服力较强。 有些案例直接由学生讲述, 然后通过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再结合多媒体辅助、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案例之中,做中学,学中做, 有利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猪病防治》课程的“猪链球菌”病防治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设置在实验室,教学辅助材料就有病猪 、临床诊断的器械、实验室检验设备、兽药等,创设仿真环境,让学生进行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兽药的使用等,让学生能动脑又动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 去思考, 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 通过认真思考, 提出解决办法。

2.3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學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学环节有学生阅读理解、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辩论、归纳总结等,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实践动手能力等,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可从调查问卷的资料就可以说明,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从2010级至2013级的423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知,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占98.7%;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占97.36%;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占98.6%;认为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占100%。

2.5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2.6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愈来愈受重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培训实效, 案例教学法因擅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被教师采用。教师首先必须搜集、 整理合适的案例, 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抓住时机, 组织协调好。最后, 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设计及实施步骤

3.1案例课程的设计

3.1.1确定教学目标

这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猪病防治》为例。该课程是集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满足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的一线的饲养管理人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动物药品、动物饲料、养殖器械经营和销售人员所必需的猪病防治知识和技能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根据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设法让学生乐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本人在教学上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设法让学生进入本人设计的案例中,感受其真实的情景,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分析、思考,解决案例上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上,把该课程学习与整个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一个系统,课程中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之间也是在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各自虽然独立但又是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都认真考虑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都认真分析。比如讲“猪瘟”这个病的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是这样设计:

3.1.2知识与技能

掌握猪瘟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要点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借助图片、视频、录像等能识别出该病的主要症状、剖检变化;懂得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3.1.3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导(讲、演)和学生的练,从一个猪病案例,让学生从病原、病状、剖检病变以及诊断要点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学习分析,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1.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3.1.5选择好合适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案例,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影响力大的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否适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

在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对于“猪链球菌”模块的学习,本人是这样设计案例的:

案例:某猪场饲养猪228头,其中母猪12头,其中哺乳仔猪52头,35公斤左右的小猪72头,其余是60公斤左右中猪。已按常规做了免疫接种。2013年6月23日早上,饲养员报告说有2头小猪已死亡在猪栏里。饲养员还说昨天就有两栏体重在35公斤左右的小猪吃料减少,看到有一头小猪的左前肢出现跛行,饲养员以为是猪打架的原因造成跌伤,没有太注意。请兽医速去诊治。

兽医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猪体温升到40~41.2℃,猪眼结膜潮红,流泪,有鼻液,呼吸浅而快。有的病猪在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5头小猪倒地侧卧,神经症状, 四肢作游泳状;有的病猪表现一肢或多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

兽医对死亡的小猪进行剖检,可见各器官充血、出血;心包液增多,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边缘有黑红色出血性梗死区,脾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着; 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肾肿大、充血和出血;神经症状死亡的猪脑膜充血、出血,个别脑膜下积液, ,脑实质有化脓性炎症变化。跛行的病猪关节肿胀、充血,滑液浑浊,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经过兽医的综合诊断,这猪场的猪患的是猪链球菌病。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安痛定等药物的进行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阅读案例请思考以下问题:

猪场兽医是怎样确诊该病的?

对有相似病状的病有哪些?怎样进行鉴别诊断?

假如你是猪场兽医,你认为应该如何控制这个猪病?

请你根据诊断结果,出具治疗该病的处方。

假如这猪发生跛行是因打架所致關节扭伤,你应该怎样确诊?你又怎样处理这个病例呢?

这个案例里,包含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养猪生产中猪疫病的防治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有趣味。

3.2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步骤

在课堂实施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案例导入——问题情境的建立——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总结拓展——评价与反馈。下面以《猪病防治》课程“猪链球菌”的学习为例,细致地逐一分析每一个步骤。

3.2.1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给予的案例和思考题进行自主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分好学习小组,学生的层次搭配均匀,好中差都有,每个学习小组6个人,任命小组长;实验室准备相关的教辅材料;教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3.2.2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与学生打招呼、讨论事先布置的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介绍有关案例的趣闻轶事、介绍本次课的教学活动安排等方式进行。在这门课里,本人是在课前将案例打印出来,直接发给学生。上课开始直接导入,目的主要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告诉学生这个案例讨论的难度、在整门课程中所占的位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以及接下来的活动计划、活动要求、时间安排等。

3.2.3问题情境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课堂,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 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进行,问题的创设成了关键环节。 由于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在未来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刺激物,而且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背景。本人所创设的猪病案例是真实而很有代表性,生产实践中都可能遇到,很有应用性 。

3.2.4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可能因为教学目标、案例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人是用文字资料结合多媒体视频结合一起,运用视、听、说的效果,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这种文字和录像形式结合起来的案例,由于它直观、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式,是一种保留学生的新鲜感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时本人尝试人物角色扮演、表演小品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2.5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一般围绕着前面问题情境的建立展开,讨论的是案例里的核心问题,并要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案例讨论可以按以下四个阶段展开:讨论开始——讨论案例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讨论实施策略。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小组长做记录,归纳成员的意见。 通过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将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都想到,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碰撞,虽然最终也许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己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

开展有效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本人的角色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主。如在这个猪病案例中,引导、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诊断猪病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听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观点多给予表扬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树起信心,积极投入案例的分析学习之中,同时也关注学习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首先是案例分析,小组长收集组员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小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

3.2.6总结和知识的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的收获, 指出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并言简意赅加以补充说明。 教师通过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和总结,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通过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的反思,提出案例讨论中的长处与不足,给予学生鼓舞;提示后续的案例,分发参考资料,为下堂课的教学提供准备。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将案例提出的问题一一做讲解,强化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并拓展所学知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这个猪病案例,让学生掌握怎样诊断猪细菌性疾病,怎样进行类症鉴别,这些知识与技能对今后应用于生产上非常有用。

3.2.7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 ,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更强调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不仅重视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获得的成果,而且更重视案例学习时学生参与的全过程。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作为依据,评价的实施可通过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设计评价工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结合的方式实现。 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以教师的自评为主,管理者、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结语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4

[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倡导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社会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基本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在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中等专业课、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材料。在积极的探索和体验过程中,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个项目。目前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教育领域内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教育部《课程计划》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起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职业教育要切实有效的贯彻素质教育,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其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职业教育只有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合格人才。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增强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一文中提出“教育要由内部的教转化为外部的 学,借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所有潜力和才能。同时报告还指出:“个人获起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个人进人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将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现阶段职高生,不久就要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他们现在学的很多书本知识和技术,有一部分在未来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遇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教育中完全学到。因此,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亲身探索、分析、总结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远胜于获得知识本身。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不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人的一生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3、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实效的根本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使教学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合力。根据职高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但好动手、好议论、好表现这一特点,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采取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呆读死记、大量练习、频繁测验、这样的教学方法;而必须应用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和当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正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还能发展学生潜能,从根本上提高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问题讨论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十分丰富。

1、研究性学习的特征(1)研究性:它要求选定研究的问题和手段,自主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2)自主性:它从问题的提出和方案设计与实施,到结论的得出,均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到最低限度;(3)实践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取信息、拓宽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4)互动性:研究性学习重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对话和交流,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构建;(5)开放性:由于学习途径、方法不同,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它是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去正视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学生现在学习的有关内容,学生所感兴趣的某个观点或原理的再研究;对某一件事的分析和思考;针对某个社会热点进行调查分析、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职高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定位在: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突出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⑥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了解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4、研究性学习的原则。(1)主动性原则——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的知识探索者;(2)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能读懂的就让学生读;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操作。教师只充当参谋、导演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按自己的思路展开学习;(3)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强调每一位学生 都必须参与到活动中,承认差距、分工合作、相互学习、缩小差距,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4)重过程轻结果的原则——不偏重研究成果的介定,而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和实践体验。

5、学习流程。熟悉教材——确定目标——积极准备——实施调查——形成成果——展示成果。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兽医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

《兽医临床诊断学》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不强,仍停留在板书、挂图、实物讲解等常规教学方法上。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所学知识就很难深刻掌握。而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发展,教师及其他教育只能起辅助作用。人们认知世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世界中完成的。无论直接知识的掌握,还是间接知识的理解应用都与实践密切相关。针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在教学中适时引入研究型学习,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反刍动物瘤胃积食诊断治疗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方案。

(一)课题:《临床兽医学》——反刍动物瘤胃积食的诊断治疗。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指导思想:

1、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行。

2、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分享成功的喜悦。

3、注重学生的差异,追求多元化发展。

4、注重学生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试教班级:石林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中

四、中

五、中

七、中 九班试教。

(五)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比一比”看谁的创新能力最强?(1)依据治疗原则自己设计方案:每位同学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治疗“反刍动物瘤胄积食”为主题的治疗方案,方案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从民间收集的,还可借鉴国内外报道资料,设计方案力求严密具体、可操作性强。(2)分组讨论、分工协作、相互补充。每小组推荐出本组的最佳方案参与班级竟标。在竟标中论述本组方案的合理性,适效性,引人之处及闪光点,然后选出最佳方案,由主题活动小组执笔,形成最佳治疗方案。方案不求唯一性,理论论证还有待实践检验。

第二步:“试一试” 看谁的实践能力最强?谁的方案最适用?最实惠?每个小组成员根据项目计划,利用周末回家找机会依据方案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参与意识很强,千方百计找机会参与实践,教师留意调查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

第三步:“写一写” 要求每位学生把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作一次总结,在班级开展汇报交流。把写得好的在教室的板报或壁报上展示给大家共同分享,并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五)活动结果评价:以上案例仅此是本人教学过程中点滴之见,通过类似活动的开展。学生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锻炼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建议采用下列策略。

第一激兴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在最佳精神状态下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在扮演某个角色的情景中发现有吸引力和真实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动机是吸引学生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里成为受益者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问题的情景中,教师促使学生应用恰当的和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训练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验实践,促使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

在以治疗“反刍动物的瘤胃积食”一堂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比一比”、“试一试”“写一写”等系列活动。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目的明确了。学生“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意识增强了。我认为:在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时“想总比不想好,做总比不做强”。

第二,观念策略。观念是事物暗含的而不是它呈现的,因而具有创造性。“观念更新万俩黄金,解放思想黄金万俩”。现代的学生、家长、大多观念陈旧,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跳农门”;认为学生到农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回乡发家致富,误认为是“不务正业”,觉得多没面子。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学生明白了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的农民、乡村兽医等。改变了家长心目中的“农民”与“现代农民” 的观点。从而改变了学生轻视农业,看不起养殖业等思想,树立起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三,自主策略和合作策略。不同的学生由于能力、性格、经验的差异,导致在看问题、处理问题上的偏差。在牛的常见病——“瘤胃积食”治疗一节,通过创造情景,开启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质疑、大胆实践。在一个班级里至少提出几十种治疗方案,并且通过验证都很适用。有的是从资料中获得的、有的从祖辈或名医中访到。真正收到了博采众长、古为今用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次教学形式的变革,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因此,在评价机制上应处理好以下几种问题:

1、在评价目标上,应该明白“研究性学习”应采用发展性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促使学生创新和实践,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

2、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集体评价为主。

3、在评价标准上,不求结论唯一化,体现开放性标准。

4、在评价原则上,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原则。

总之,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专业课教学中,适时导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的是一份自信,一种认真而努力的学习态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霍益薄、张人红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1。

3、安桂诸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

4、葛炳芳研究性学习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5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理念。但是,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很难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文章就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如何做好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讨论,其中以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讨论对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畜牧兽医;中职教育;教学;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而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具体体现在: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各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还是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在实训室进行,实习内容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理论课老师按教材讲,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实习指导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

2.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地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如我在教学《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畜禽日粮配合”一节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的饲料配方,并引导学生分析配方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然后讲解饲料配方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学合理的畜禽日粮,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日粮配方,然后在班内评比,看谁的配方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以做来教,学生用做来学”这种教学方式即为“做中学”,直接的意思是基于动手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目前职业学校尤其是畜牧兽医专业能力培养上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我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做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3.面向社会,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据调查,农村基层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大户,由于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技能人才是基层养殖场以及兽药厂和饲料厂最需要、最欢迎的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与之相适应,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海南职校

钱俊栋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算算自己结

来海南职校任教也已经整整三学期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教书育人、投身学术、淡薄名利”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将自己的爱好能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人,而我就属于这一类人!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了和教学水平,不断最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人生理想。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学科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2、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学工作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校本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二年级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给学生多些实际社会问题。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次听公开课,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该专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教研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认真听有经验老师的授课,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写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努力借鉴老教师的经验,并向他们请教有关教学的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提问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中培养了理解记忆思维方式。

总结这学期的教学情况,我认为自身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努力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急。转变自己的观念,认真领会变化,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变化。另外,在上好课的同时我还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在业余时间不遗余力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看读书、看报、互联网、电视……等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更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的心应收,从容面对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学期本人主要在扩充知识方面提高自己。

2、在学生学习方面多为学生提供便利。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尽量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补充新的学习资料,结合时代的发展引进新的学习资料,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对学习有用的东西给学生学习。

3、注重沟通,以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通过QQ和电子邮件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自己最大能力提供帮助。5.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这一个学期的工作要做一个评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我只想对自己这学期的工作给一个简单的评价; “用平常心面对生活、用上进心面对工作、用恒心面对事业”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一定要以身边的前辈为榜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

总之,一学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与反思 篇7

1 认识课程地位, 提高学习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归纳推理思想以及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课程体系改革模式中备受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各专业与生物类各专业的重视, 除把它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外, 还把它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生物统计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 而且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方式的教学, 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该课程的内容还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以及今后进行试验和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保证。因此, 在首次讲授该课程时要充分介绍该课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如给学生介绍事例——“数据胜过轶闻”和 “数据从何而来很重要”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了解学生现状, 实施分层教学

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 生物统计是在学生已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试验 (调查) 设计, 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从中获得符合生物学规律信息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如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高职高专的学生一部分是从初中直接升学的、一部分是高考录取的, 高考生中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 他们的数学基础不一样, 所以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3 稳定教师队伍, 加强教学研究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没有教师的教就谈不上教学, 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因此, 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合理的结构对生物统计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工作量大等原因, 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安排变动较大, 这样易使教师很难在这一门课程上多花精力去研究, 就形成了大家都可以上、都怕上、都难上得好的情形。

从一些精品课程建设得到的经验来看, 稳定教师队伍是完成生物统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保证。如四川省某高职院校讲授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师共5人, 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博士4人;课程组成员的学科专业既有生物数学又有遗传育种学专业, 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的年龄结构也合理, 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研究队伍。

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 尽可能创造机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给教师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 了解学科前沿, 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会、教学观摩会以及教学调查研究等活动, 使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取得进步。

4 突出基本原理, 注重联系实际

生物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物统计中统计学原理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在解生物统计习题或对具体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就会出现许多错误。如学生不理解统计学中有关正态分布的抽样分布规律, 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小样本数据的检验也是难以进行的, 这样的事例经常会见到。

那么, 如何使数学基础薄弱的畜牧兽医类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呢?教师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可采用实例、图示和理清线索的方式, 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实习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参与科学研究,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除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外, 到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第一线中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试验前应正确选择试验设计方法并进行前期准备,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验条件差异以体现唯一差异原则, 并获取试验数据, 试验结束后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以达到研究目的, 缩短理论和应用的距离, 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通过联系实际会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生物统计中统计学原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更新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概念多、公式多、表格多的特点, 课程的教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于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以系统讲授法为主。对于教材中内容较浅易懂的部分章节, 采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科学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及目前的热点, 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创造性和辨别能力。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 采用实习指导法, 与生产实际结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在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典型试验设计及其试验过程进行录像或拍照制成PPT等, 供学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课程的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教学资料都放到网上, 实现资源共享, 让学生课后有更多机会巩固和练习。

尽快完成生物统计实验室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某种统计软件:SPSS软件包具有可操作性、不编程序的特点, 便于使用;MATLAB软件包在矩阵运算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且能自编程序模块, 适于工科学者使用;SAS软件包则功能强大且程序简单[1]。

6 改革考核方式, 推行过程考核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言堂, 灌满 90 min, 应注意采用高效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记忆的规律进行多种考核, 督促平时复习。

充分利用作业、提问、小测验、技能考核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在技能的训练中进行开卷考试, 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评价。在进行单因素、二因素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技能训练时, 在熟悉计算器的使用之后给出相关资料, 学生可以看书和笔记, 可以用教学用表和计算器来完成结果分析, 要求独立完成, 得出真正自己的结论。

在开卷考试过程中, 教师只进行答疑和个别指导。这种方式带有实际工作总演习的性质, 有一定的真实感, 学生有被信任感和重视感, 强调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每4周进行1次考核, 记入平时成绩, 这样有利于加强过程监控, 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还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保证该课程的通过率。在考核时, 不强求全面掌握, 而强调重点突破, 不出偏题、怪题, 每道题都注意其完整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与建议 篇8

[摘 要]兽医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多年来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受教学资源限制,扩招等因素影响,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或缺位,这明显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国家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全面实施的需求。为实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需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兽医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8-02

近年来的研究生复试面试(动物医学专业)给面试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了解个别知识点,缺乏对问题的系统理解和宏观把握。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学校临床主干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通常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的,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由此可知,有不少农业院校的兽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的临床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融合点,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根据社会行业需要和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基本要求调整专业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和比重,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今后必须要走的路。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建设和不断优化,现将各环节具体介绍如下。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指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特点是每个实践教学单元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每个实践单元的内容简单,时间短,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1],而且课程间的有效联系较少,学生只能接受单一、分散的临床课程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贯通和灵活应用。

目前这种状况在很多高校仍没有明显改善,很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直接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需要相应机构或单位的再次培训。以我国推行的执业兽医制度来说,我国原计划于2014年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必须配备执业兽医师。2012年,我国约有五万人已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并获得兽医师执业资格证,但由于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的时间推迟到2017年,但2017年能否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仍没有充足把握。[2]其原因是获得资格证的人数不够,而且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虽然通过笔试获得了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部分缺少临床诊疗实践经验,虽有执业兽医师资格但仍不能“执业”,于是出现了“租证”等违规现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获得了该证书,但他们大部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到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开展工作。这同时反映了执业兽医资格证属于行业准入资格证,而不是“技术专业资格证”。可见,专业实践对兽医师的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多数毕业生反馈大部分课堂教学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后就忘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需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减少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或将其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一些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合理编排实践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新形势下就业方向和生产一线的新需求,设置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专业教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从研究生面试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往往对自己曾经参与的教学实验或在动物医院见习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较为清楚。鲜活的实例有助于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患病动物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少急性病如犬产后缺钙引起的抽搐、高热等症状在用药后迅速消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认知体验。此外,现场教学还容易建立职业认同感。在诊疗现场,学生除了直接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外,还能感受到动物主人对治疗手段和疗效的肯定,以及诊疗前后的情绪变化,这些知识或技术之外的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现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观察或者参与诊疗过程,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要点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应在某类疾病治疗或抢救成功后的间隙或抽出专门时间,将现场观察到的现象与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体系串联起来解说,从而使学生对各环节的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动物医院每天下午安排值班教师在固定时间为见习学生进行病例总结,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当天自己参与的病例为素材与教师进行直接互动,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回顾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

现场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医患间的沟通艺术。在现场诊疗过程中,除了望诊、切诊或触诊、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宠物及其主人的沟通交流。这些交流对疾病病因、性质、甚至预后等的判断往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对宠物主人平时饲养管理、护理等方面的适当建议也是在恰当的沟通中完成的。这种沟通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疗效,还会影响到宠物主人对诊疗的满意程度,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学校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定期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基层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基层生产实习的多元化、复杂性,并不是校内单一、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单纯课堂教育所能比拟的。因此,要将经常性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合作交流融入实践教学,并形成工作常态。

坚持“走出去”了解现状。例如我院为加强2014级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先后安排他们参观了三家知名实验动物企业,经过现场观察和讲解,学生们对现代实验动物发展的前景和医学意义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另外,对光明奶牛场和天成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参观学习也让学生们对兽医专业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学生们的惊叹足以说明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比课堂说教要强得多,而这种与生产一线企业或相关基层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有侧重主题且分批次的贯穿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对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水平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加强教师与基层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还应考虑国外相同专业和行业的实践。近年来扬大兽医学院开始每年选派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参观访问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同、学习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经常“请进来”进行现身说法。学院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兽医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等来学院开展主题讲座,为学生带来行业现状、发展动向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等信息。这种主题讲座更贴近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实施并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或者学院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应积极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或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参与平台。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考及表达能力等科研素养。鼓励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积极独立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并独立实施试验、得出结论并结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科研“自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考核力度,避免“只挂名不做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或校内授课,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及完成质量均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实践不仅是兽医学专业,也理应成为大部分农科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亮点。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肉、蛋、奶食品安全,提高兽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而构建并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司淑梅.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 许显. 我国执业兽医师职数测算及发展趋势预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3.

[3] 孙小红, 张志俊. 现场教学模式在冷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 2013(1): 64-67.

上一篇:怎么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下一篇: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