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

2024-06-16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精选6篇)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 篇1

《习作3:写信》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习并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学会给同辈写信。3.能够运用书信与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教学重点】

懂得写信的意义、信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如何把事情叙述清楚。【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习作的欲望。

2.学生自平,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是否把事情写清楚,写信格式是否正确。

3.展示学生习作,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你最想对朋友说的话。

教师准备:课件(例信)【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班这学期转走了两个同学,他们是——张富仁、公 静。

大家想念他们吗?(想)那么,咱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把大伙儿的思念告诉他们呢?(打电话、上网聊天„„)如果没有电话,不能上网呢?老师告诉你个方法,那就是写信,今天的作文课呀,咱们就来学习书信的写法。[板书:学写书信]

(二)复习留言条

师:写信一点也不难,它和我们以前写过的留言条很相似。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出示留言条,并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留言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称呼、正文、署名、日期)(板书四

要素。)其中正文部分说的是几件事?(一件。)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留言条,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一般只说一件事。

(三)例信引路,了解格式:

1.师:那么书信和留言条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咱们看一封石秋小朋友写给表姐红红的信。(出示例信全文),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2.师:好,信读完了,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信与留言条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问候、祝语”。即:信的六要素。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了,1、书信的内容一般比较详细,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但要注意一件事要写成一段。

2、正文的开头要先写问候语。问候语同辈之间可以是你好,如果给长辈写就要写您好。开头要空两格。

3.正文结束,要另起一行写上祝福的话。也就是祝语。

提到祝语,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给不同的人写信的时候,祝语能一样吗?(不能。)

师:比如说:给爷爷写信,可以用哪些祝语?(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给老师写呢?给同辈写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给不同的人写信要用不同的祝语。好了,关于祝语我们先说到这,下面,大家看黑板,在原来留言条的基础上加上问候和祝语,这就是信的格式,其实书中已经很详细地给我们做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5页,找到相应的内容。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把书信的格式编成了顺口溜,你们想看吗?(想)。指名一名同学读,教师起头,让其他同学打节拍,烘托气氛。

课件出示: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说到。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4.师:他读得真不错,大家是不是也想读读?(想)不过,读完顺口溜后,不看投

影,你能把信的六大部分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两人说说书信的格式。教师同时出示例信,提示学生可以结合例信和板书来谈信的格式。] 师:好了,顺口溜先读到这,谁能结合着板书和这封例信,给大家介绍一下书信的格式?(指名2-3人说)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看来咱们对信的格式已经基本掌握,下面,我们就来练练兵,好不好。(好)2.咱们来看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这次习作的内容是给同辈写信。同辈就是同学、朋友等与自己年龄相仿、辈份相同的人。写些什么内容由你自己定,一定要写你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检查一下内容和格式,把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

课件出示,(指名读上面的习作要求)。同时指出:其他人一边听,一边想题目给我们提出了哪几点要求?

3.读完后,指名回答:归纳出三点:1.给谁写2.写什么3.修改

当学生说第一点时,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人是同辈?给接下来确定给谁写做好铺垫。师:同辈都包括哪些人?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写的内容。

既然这次习作是给同辈写信,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给谁写信,你最想对他说什么?(给同学们适当思考时间)

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好了,有的同学还愁眉紧锁,这样吧,想好的同学先把你的想法说给没想好的同学听听,然后再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好吗?(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想法 说给大家听听?(这里可以多找几名同学说说,也可以丰富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

方案一:(谈想法的人很多)师:看来,同学们思路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还是一脸愁容,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写信,很难确定写信对象呢?没关系,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你看能不能给我们班转走的两名同学写呢?(能)内容可以是刚才同学们说过的,比如:(重复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内容),你还可以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比如,你在新学校的成绩进步了吗?你们学校举办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动了吗?等等

方案二:(谈想法的人很少)看来,同学们思路不是很丰富,老师猜想:是不是因为第一次写信,很难确定写信对象呢?没关系,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提示:你看能不能给我们

班转走的两名同学写呢?(能)内容可以是最近学校开展的活动;自己或和小伙伴做的趣事;班级、马路上的新闻;家里的变化;校园春天的美景„„那么,谈到学校开展的活动,谁来说说我们学校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呀?(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师追问:

1、你获奖了吗?

2、心情如何。

3、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告诉你的同伴呢?(如此,引导同学们多说。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又启发了别人。)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师:好,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要给谁写信以及写什么内容了,那就动笔写吧。不过,在写之前,老师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注意写信的格式,能做到吗?(能)开始写吧。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读,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你要说的事情是否写清楚了,写信的格式是否正确,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

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或让学生对着板书上的写信格式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师点评:大家看这句话我画上了红线,我认为他写的是真情实感,确确实实是心里话,你们觉得呢?要想真正地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话,就要像他一样说真话,说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理解。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习作展示

教师批阅后选择作文组织学生课间阅读。

(七)板书设计:

写信 称呼

问候语 信的格式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大多数学生会写留言条,所以对写信并没有多大的困难,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语句表达流畅。

苏教版四上科学教案 篇2

从习作教材走向写作课程和教学,有专家称之为“路迢迢,水长长”。在这漫长而曲折的征程中,是否存在着一条鲜明而典型的轨迹呢?或者说,是否有章可循?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因为,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赋予语文教师“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使命。通过具体的实践,我们以为这样的路径是可能存在的,也是必须铺设的,这是高质量地“用教材”教习作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上习作5《××的自述》为例,具体谈谈从教材走向教学的四次跨越。

一、审视教材:让课程价值鲜明凸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博士说:“习作教材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便可能疏离了我们当下的生活。教材编出来之后,就和我们今天火热的生活渐渐拉开了距离。”编写再完美的教材,放置于课程与教学层面,缺陷都是无法避免的。作为教者,我们要知道教材缺陷在哪里。这就是教材之于课程的最大价值。笔者以为,审视一篇教材文本,需要有三种眼光:

一是以编者的眼光“理解”教材。习作教材从文本编写到出版,历经反复考量和检验。出现在教者面前的文本,可能是编者的最佳呈现。作为教者,首先要竭力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的自述》,教材一共提供了两篇不同品质的例文:一篇是《小闹钟》,一篇是《小溪流的自述》。在众多公开教学中,不少执教者常常将《小闹钟》作为习作例文来教,而对《小溪流的自述》置之不理。显而易见,执教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领会编者的意图:《小闹钟》主要侧重于事物的“样子”和“作用”的描述,而《小溪流的自述》则是侧重于事物在客观世界中种种“经历”的叙述。借助这两篇例文,编者试图告诉教者和儿童:写自述,可以从事物的“样子”和“作用”以及现实“经历”三个方面展开。这样就可以将这篇教材的两篇例文彼此打通,形成内在逻辑关联。在研读教材中,理解编者意图,其实就是善于将文本教材中所提供的所有教学资源贯通起来,发现彼此之间的文体脉络,发现例文和习作要求之间的契合和对应。

二是以教学的眼光“挑剔”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些教学素材,到底如何将这些素材放置在合适的教学环节和位置,这需要教者细细揣摩。关键就是敏锐地发现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突兀”和“矛盾”。××的自述》,在教学设计开始之前,我们总觉得习作教材走向教学预设有着诸多的“不顺当”:一方面,两篇异质的习作例文,如果用于习作知识开发,会带给儿童误解———有的事物适合从样子”和“作用”进行自述,有的事物适合从现实“经历”方面进行自述,这对于将自述“写具体”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在《小闹钟》这篇例文中,里面存在着不少“夹生饭”———“自述”夹杂着“他述”,最为明显的是:“在我的头顶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写自述,实质就是用拟人化的方法为事物写童话,既然是童话,就得遵循“主客一体化”的规则,既然小闹钟现在是“人”,那么头顶上怎么会有“一座精致的房子”?这使得自述的“生动”和“有趣”大打折扣。教材置于教学视野中,越是不顺当,教学的设计空间就越大,教学的创造性就越充分,教材的“原始价值”就越发丰厚。

三是以儿童的眼光“丈量”教材。儿童是习作教学中最核心的元素,所有的设计都指向儿童,为了儿童。因此,儿童习作训练中需要跨越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作为执教者,必须心知肚明。这样,教学设计才会有针对,教学训练才会靶向明确。《××的自述》中向儿童提出这样的要求:用“××的自述”形式,介绍一种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我们研究发现,“写得具体生动”是小学习作的普遍要求,这篇“自述体”习作,对于儿童来说,最难的莫过于“物性”向“人性”的转换过程,特别是作为“物”的组成部分和人的肢体、感官的哪些部位相匹配,作为“物”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哪些行为和习惯相等同,这些“转换”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儿童的“自述”就只能留在“第一人称”的层面。因此,用“儿童的眼光”看待教材,看待教材提出的习作要求,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理应具备的“目力”。

审视教材的过程,就是理解教材导向、发现教材缺陷的过程;就是了解儿童,发现教材与儿童言语水平落差的过程。这是教材研读的基本思路,这也是教材应有的课程价值。

二、建设课程:让习作教材适宜教学

习作教材不仅是儿童学习写作的学材,更是教师进行习作教学的素材。习作教材是一份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不可轻言放弃,而应当用好、用巧、用足,最大化地攫取其教育价值。一句话,就是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儿童的言语学习。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调整教材,置换教材,甚至拓展教材,其实质就是进行习作课程建设,让教材更加适宜教学。基于“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我们一般从三个层面来建设教材。

1. 完善枝节

结合课程和教学目标,我们将教材中不适合、有偏差的部分教材,在保持基本“骨架”的前提下,对有些枝节进行修改和完善。在《××的自述》中,我们将教材例文《小闹钟》进行了数处调整(如下表),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凸显自述文体的特点,让一切“物性”走向“人性”。在习作教材中,像这样的枝节调整,应当每次发生。调整体现着教师对课程的再创造,调整体现着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角色责任,调整体现着教师对习作文体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2. 同质置换

习作教学时,有时为了必要的教学逻辑,需要对一些例文,进行同质化的置换。这里的“质”,主要指言语表达要求、言语表达结构、真实而具体的言语知识。而“同质置换”指的是,将习作教材中部分在言语内容或者言语形式方面不适合本课教学逻辑的资源,慎重地进行同品质置换,以确保教学设计的整体贯通性。在《××的自述》教学中,我们为了最大化地发挥例文的引导功能,将《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合二为一,在言语内容上,我们统一为《小闹钟的自述》,但是《小溪流的自述》中的言语结构,我们没有放弃。于是,《小溪流的自述》被置换为“小闹钟的快乐和烦恼”(如图1),这样前后两篇例文就可以贯通起来,将“自述”这种文体的言语结构进行了有机拓展。

3. 功能调整

任何习作教学的发生都必须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契机。而习作教材往往与当下的生活有些脱节,譬如苏教版五下习作3《学写新闻报道》。教材提供的习作例文是一则篮球比赛的新闻报道。经过调查发现,班级只有部分男学生喜欢和熟悉篮球比赛,而大多数女学生几乎不了解篮球,如果以此作为习作例文,势必会影响大家学习新闻写作的兴趣。于是我们将教学切入点放在一篇熟知的课文《天火之谜》上。根据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事件,出示一则新闻报道,然后对比学过的课文,发现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的特征。从大家熟悉的“记叙体”入手,与其“变式”———“新闻体”进行对比,学生兴趣盎然。教材里提供的习作例文我们也没有随意丢弃,而是作为学习巩固的一个极佳资源。

完善教材,让习作课程更加适宜儿童学习;置换教材,让习作课程更加适宜教学;调整教材,让习作课程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率。

三、开发知识:让教学内容对准靶心

习作教学基于教材,最大的目的就是从中发掘教学内容;习作教材走向习作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发和生产“习作知识”。一堂习作课,“有真实而具体的文体知识”(叶黎明语)存在和贯穿,教学才会真正发生。那么,从教材中应当开发出怎样的习作知识,才能改变儿童言语结构,提升儿童的言语品质,让习作课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我们仍从《××的自述》说起。

1. 对应语体

任何一次写作,对学生的言语形式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希望他们将习作写成一个什么样子,这就是“语体”。《××的自述》要求的语体是“自述”,作为一个“物”自述体,在言语结构上应当是怎样的呢?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借助例文《小闹钟》,逐层剖析,提炼出“自述体”的基本言语结构:我的外貌→我的本领→我的情感。在我们众多的习作课堂上,教师基本都能走到提炼“语体”这一步,即一篇习作的基本言语表达结构,然后就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所谓的“作前指导”常常终结于此,至于框架内如何铺陈,教学很少提及,教师很少关注。

2. 针对盲点

如果一个“语体”结构就能解决儿童的言语困境,习作教学之难便早被破解了。习作教学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框架之内的言语铺展,即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写具体”“写生动”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所“教”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对于《××的自述》,学生言语的最大困境莫过于“他述”向“自述”的转化过程,这是一篇“自述体”习作的内在品质所在。我们的指导过程,始终瞄准这个“靶心”,下大力气重点突破(如图2):怎样将“物”的样子向“人的外貌”转换———从身材、穿着、身体部位等方面介绍;怎样将“物”的作用向“人的本领”转换———从动作、话语等方面来描述;怎样将“物”的经历向“人的情感”转换———从快乐和烦恼的遭遇来抒发。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拟人化”,这是一个儿童学写“童话”的基本步骤。有了这些具体的“拟人化”知识支撑,学生内在的言语转换机制就会得到有效的建立,转换的通道就会敞亮而自然地打开。

3. 瞄准重心

习作教学本质上就是教学素材,它可以给执教者无限的可能性。可是,作为一次习作训练,我们基于教材的习作教学内容开发,不可口子开得太大,没有边界;也不可口子开得太多,零散无聚。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本着以“一课一教”让学生“一课一得”的心态出发,沿着一点开掘深入,开掘透彻,这样习作指导才会具体到位。

四、环扣目标:让教学评价针对精准

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某个教学环节主宰的,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规划。一次习作教学,必须围绕着课程目标一以贯之。我们在教习作教材时,一直有着这样鲜明的理念:教什么就写什么,教什么就评什么。

“所写”围绕“所教”。一般习作课上,很多教师常常喜欢让学生写全篇,结果学生的写作挤占了大部分课堂时间。我们认为:习作课固然要“写”,但是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段落。在《××的自述》教学中,执教者在写作环节,提出两个要求:(1)选择样子、作用、经历其中的一个方面介绍事物;(2)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只写其中一个方面,让它具有人的特征,是紧紧围绕着“所教”———拟人化进行的实践演练。只写一点,就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确保课堂有当堂讲评的空间。其实,无论是习作观摩课,还是常态课,我们一直倡导写片段,在片段中将本课的习作知识转化成具体而生动的言语,这是对教学成效的一个必要检视。

“所评”回扣“所教”。习作讲评是课堂反馈环节,只要是评价,就得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教师的“所教”。在《××的自述》评价环节,我们牢牢抓住“拟人化”这个“牛鼻子”,及时发现精彩语段,带领大家去欣赏;敏锐捕捉“夹生”的句子,引导大家商讨。有评价标准的习作讲评,问题才会集中,才不会东拉西扯,冲淡教学聚焦;围绕标准进行的习作讲评,对儿童言语评价才会中肯,讲评才能回归到本义。

“所改”巩固着“所教”。所有的教学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知识是需要不断巩固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讲评环节回扣教学内容,关注习作知识给儿童言语带来的改变,就是最好的巩固。一次习作训练所教的知识,应该有三个巩固环节:第一次是知识运用的课堂习作环节;第二次是围绕知识落实情况的习作讲评环节;第三次是对照知识指标的修改环节。特别是第三环节,其实就是儿童的二度写作。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当学生在读自己习作的时候,所读出的内容和文稿上的内容并不一致,那是他们在不由自主地修改,这是儿童自我言语修复机制在发挥作用;当学生在聆听别人的习作交流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儿童现有的言语平衡已经打破,新的言语结构正在形成。当学生在修改伙伴习作时,会按捺不住地对照自己的习作,然后作出优劣判断,这意味着新的言语结构已经创立,知识已经转化为言语技能。因此,儿童的习作修改,就是对他们言语渐进生长的推动和强化,在习作教学中不可等闲视之。

从习作教材走向习作课程,我们需要拥有开阔的课程建设视角;从习作课程走向习作教学,我们必须培养坚实的语体知识开发能力;从习作教学走向儿童的言语发展,我们必须锻炼适合童性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句话,要让习作教学的“教”真正发生,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必须先提升。

【课例呈现】

目标预设:

1. 通过学习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初步感知什么是“自述形式”,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 选取一种生活中熟悉的常见事物,采用“××的自述”的形式,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事物写生动、写有趣。

教学现场:

一、课前暖场,相机导入

师: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梅,“梅花”的“梅”哦。你们可以称呼我———

生:梅老师!

师:嗯!看着大家闪亮的眼睛,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都很聪明,对不对?(生点头)猜两个谜语考验一下。(出示)

我的身体细又长,头长细毛身上光,生来就爱讲卫生,天天嘴里走两趟———打一生活用品。

生:我猜是牙刷。

师:真棒,怎么猜中的?

生:上面写着“头长细毛身上光”“天天嘴里走两趟”,牙刷就是这样的。

(师出示)

我穿花皮绿衣裳,圆圆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又黑,吃进嘴里甜又爽———打一水果。

生:是西瓜,西瓜就是“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黑又多”的。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就发现了:这两则谜语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它们在表达上还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以一个“我”字开头。

师:你的眼睛真亮,牙刷、西瓜都是用了第一人称“我”开口说话,作自我介绍的。你知道吗?这样的表达就叫“自述”。(板书:自述)今天,我们这节习作课就来学习如何代身边的事物自述。

二、师生互动,指导写作

1. 施魔法,开口说话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带来一样东西,我们将它放到桌上。

(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

师:嗯,有点小遗憾,它们都不会说话。如果它们也能开口说话那就更有意思了!有了,梅老师有一招魔法,可以让我们这个小小的梦想成真哦,想学吗?

生:想!

师:我来教你们,学会的可以得到神奇的魔法奖励哦!来,我们一起:看着你们带来的东西,心里想着,我要让他开口说话啦!我们一起喊———超级变变变!(课件播放声效)

生:超级变变变!

师:我变了,变成了这样一只小闹钟。(手拿闹钟图片)你变了吗?

生:(七嘴八舌)变了!没变!

师:第一次尝试,好像有的魔法还没奏效。来,手里拿着,再来一次,喊———

生:(齐)超级变变变!

师:我是小闹钟,你是———

生:我是一个零钱包。

师:真漂亮。

生:我是一只玩具狗狗。

师:很可爱哦!

生:我是一只小手表。

师:嗯,跟我小闹钟还有点亲戚关系呢!

生:我是一枚小印章。

师:很高兴认识你。

生:我是小黄人存钱罐。

师:哦,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

2. 交朋友,介绍样子

师:看来大家都变了!我小闹钟今天来到这里,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还不了解我吧?先听我介绍自己的样子吧!(板书:样子)

师:(自述)我是一只小闹钟,身体只有人的巴掌那么大。你们呢?

生:我是一块小橡皮,身体只有人的小手指那么高。

师:很高兴认识你这位小弟弟。

生:我是一辆玩具坦克,身体有人的两只手掌那么大。

师:很高兴认识你这位身材高大的朋友。

师:(自述)我的全身是天蓝色的。你呢?

生:我的全身都是雪白雪白的。

师:你看上去就像一位白雪公主。

生:我的身上有红有蓝又有黄,好多颜色都有。

师:哦,你是位外表时尚的朋友。

师:(自述)你看我:透明的玻璃外衣里,时针、分针、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你的外衣呢?

生:我穿着一件红色的绒布上衣,下面还穿着一件蓝色的小短裤。

师:你的外衣好柔软,好想摸一摸。

生:我的外衣是用铁做成的。

师:嗯,很有安全感。

师:(自述)瞧:我的背后有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我的头上戴着一顶特别的小帽,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是不是很神气呀?(生点头)你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生:我的头上也有一顶帽子,是银色的,就像一顶头盔。(钢笔)

师:好酷哦,真想和你换帽子戴戴。

生:我的肚子很大,里面躺着钢笔弟弟、橡皮妹妹和尺子哥哥。(笔袋)

师:你的肚子就像个百宝箱呀!

师:瞧,我小闹钟像人一样介绍了自己的身材、皮肤、穿着、身体部位,有了人的外貌了,你们喜欢我吗?(出示课件。板书:人 外貌)

师:朋友都要互相了解,我小闹钟也很想了解你们,(指投影)你也像我这样介绍一下自己的外貌吧!

生:我是一只小小零钱包,身体只有人的手掌那么大。我的全身都是红色的,穿着草莓点点的外衣。拉开我衣服中间的拉链,你会看到我的肚子。我的肚子鼓鼓的,里面装着许多的钢镚儿。

师:(握手)很高兴认识你,主人一定特别喜欢你的大肚子。(生嘻嘻笑)还有谁想和我做朋友?

生:我是一枚小印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高。我的全身是棕红色的,穿着坚硬的石头外衣。主人最喜欢我的小脚,你看,他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我的脚下,我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主人的大名。

师:真的呢!认识你这位朋友可真让我骄傲!还有谁想做我的朋友?

……

3. 好朋友,了解本领

师:一下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可真开心呀!朋友们,你知道我小闹钟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吗?(板书:作用)

生:你可以给主人报时。

生:你可以叫主人早起。

师:没错。现在,我小闹钟就要像人一样展示自己的本领了!(板书:本领)听好哦。(播放录音。内容见下图。)

师:我是怎么报时的呢?

生:小闹钟每天早晨六点和晚上八点,会伸出一只小手,拿着一根小棍,敲一下小房子旁边的铃铛。

师:看,你发现我报时的时候用上了人的动作。我还有哪些人的动作?(板书:动作)

生:还有“告诉”“唱”。

师:唱什么?

生:唱“早睡早起身体好,布谷!”。

师:嗯,我还会说话呢,用上了人的语言。(板书:语言)

师:我小闹钟像人一样会伸手、会敲铃、会唱歌,本领怎么样?

生:可真大!

师: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本领吧?谁想和我比一比?记住,要跟我比,就得像我一样用上人的语言、动作哦!

生:我的本领也很大!我每天都待在主人的沙发上给主人看门。晚上小主人睡觉时,我会乖乖地守在她的床边陪伴着她,我轻轻地对她说:“放心睡吧!祝你做个好梦!”有了我,主人很快就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玩具狗)

师:你的本领真大!有了你,主人会更加勇敢!

生:我的本领也很大!别看我身子小,我可是主人写作业时必不可少的伙伴。每当主人有了错别字,我就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伸出我的左脚蹭两下,错字就一扫而光了。(小橡皮)

师:你的本领也很大!有了你,主人的作业本总是那么干净整洁!

师:真没想到我们这里是高手云集、群英荟萃呀!

4. 知心朋友,倾诉心声

师:我们相互认识了样貌、了解了本领,已经算得上是好朋友了吧?(生点头)可我小闹钟觉得这样还不够,我想跟大家成为最好的知心朋友。你知道怎样才算是知心好友吗?

生:要了解对方,了解他的很多事情,包括一些小秘密。

生:知心朋友要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师:是啊,这些秘密、心里话都是我们不常与人说的经历。(板书:经历)朋友之间要坦诚,我先说说我快乐的经历———哪个朋友来代我读一读?(师出示。一生读第1段。)

师:你有这样快乐的经历与我们分享吗?

生:每天主人都会喂我一枚硬币,我的肚子吃得饱饱的,从来都不会觉得饿。(存钱罐)

师:我快乐着你的快乐。

生:每天主人都会把我放在床上,晚上睡觉还会给我盖上暖和的被子,我在梦里还会和主人一起玩耍,一起奔跑。如果我的身上脏了,主人还会用她的沐浴乳给我洗澡,洗得香喷喷的,我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玩具熊)

师:快乐因分享而加倍,瞧,我们都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师:可是,我也有自己伤心的经历,谁来读?

(一生读第2段)

师:你有自己的烦心事儿吗?

生:我原来也很快乐,因为我可以吹出许多的泡泡,主人很喜欢我。可是,很快我的泡泡水没了,再也吹不出泡泡,主人就把我丢在一旁,再也不理我了。(泡泡棒)

师:说给小主人听,小主人一定会想办法给你换上泡泡水,这下你又可以和小主人一起玩泡泡游戏了。

生:每次我都用尖尖的小嘴给铅笔弟弟理发,铅笔在我肚子里快乐地打转,很快一个漂亮的发型就完成了。原本主人会及时帮我清理铅笔弟弟的头发屑。可是时间长了,他就对我们不再爱惜,每次都用力地将铅笔弟弟塞进我的嘴里,用力地扭转,铅笔弟弟痛得直叫,我也累得直哼哼,好几次发型都被剪坏了。(铅笔刀)

师:哎呀,小主人一定不是故意伤害你们的,他听到了一定会小心爱护你们的。

师:朋友们,我们刚刚心贴心地聊了各自的经历,原来我们都有着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和人一样有情感啊!(板书:经历 情感)

三、写作片段,巡视指导

师:(拍手)孩子们,魔法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回到现实吧!刚刚我们用上了魔法,使用第一人称“我”让喜欢的事物变成了人,给了它人的外貌、人的语言、人的动作和人的情感,这就是拟人化。(完成板书:拟人化)这样的介绍你们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是啊,的确生动有趣多了,让主人更加喜爱和珍惜。(板书:生动)我们成了他们的代言人。这种自述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生:(异口同声)学会了。

师:来,试试看,为你们熟悉的事物写个自述吧。我们的展示有三方面的内容,课上时间有限,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介绍,老师想问问,哪些小朋友想代喜欢的事物介绍样子?想介绍本领的有吗?剩下的全部写经历。记住:(师指屏幕)用上魔法,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比比看,谁掌握了今天的魔法,谁就能得到今天的魔法奖励!(出示“自述要求”)

选择样子、作用或经历其中的一个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

四、学生当堂写作

(师巡视指导,选择讲评内容。)

五、习作展示,师生评改

师: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魔法“展示会”。(展示学生习作)

师:看,这是禹楚涵写的《手表的自述》,看看她使用了几次魔法。

生:我是一只小手表,全身都是黑色的。我的脸又圆又亮,旁边有四只小耳朵。我最喜欢左上角的那只,只要轻轻一按,我的脸蛋就会变得闪闪发亮,这下参加舞会都不用化妆了。我的衣袖上有红色的条纹,每天我都紧紧地依偎着主人。

师:瞧,她介绍的是手表的样子。它的“全身”“脸”“耳朵”“衣袖”都是人的外貌,使用了魔法;“化妆”“依偎”也是人的动作,也使用了魔法。一共用了6次魔法,得到魔法奖励!掌声送给她!再看谭书研同学写的《钢笔的自述》。

生:我最拿手的就是写字。每次主人把作业本铺在我面前,我就脱掉帽子,头朝地、底朝天地开始工作。我的小嘴里流出蓝色的饮料,在作业本上留下清晰的痕迹,不一会儿工夫,主人的作业就完成了,又把我放进文具盒大哥肚子里休息。

师:钢笔的本领大不大?

生:大!

师:你们发现哪里用上了“魔法”?

生:“脱掉帽子”“头”“小嘴”都写得像人。

生:只有人才要“工作”,才喝“饮料”,这里也像人一样。

师:老师觉得还可以再用用魔法,看这里“头朝地,底朝天”可以怎么变?

生:可以变成“脚朝天”。

师:真棒,又用了一次魔法!这里还有一个“人”的动作“休息”也算一次魔法。可是“放进去休息”不太好,可以改成———

生:“抱”进去,因为主人喜欢这只钢笔。

师:对了!看,这样一变,钢笔真像活了一样,有了生命!魔法奖励送给谭书研,也送给你!再看李想写的《零钱包的自述》。

生:我很快乐!有了我之后,小主人不再乱用零花钱了。她总会让我张开大嘴,把我喂得饱饱的。她还会把我小心翼翼地放到抽屉里,以防找不到我。可是一天,她的小表弟来了,一眼就看到了吃得饱饱的我。他一下子拉开了我的大嘴,把我肚子里的钢镚儿掏了个空,我伤心极了!幸好主人答应我,以后还会把我喂饱的。

师:李想,你的零钱包的经历,哪些地方用上了魔法?

生:“大嘴”“喂得饱饱的”“肚子”“快乐”“伤心”这些都把我的零钱包当成了人。

师:魔法掌握得不错!得到魔法奖励!同学们,看这里,“把我小心翼翼地放到抽屉里,以防找不到我”还可以再使用一下魔法,谁会用?

生:可以把“放”改成“抱”。

师:很有爱心的小主人!我看“以防找不到”换成“担心我迷路”就更有意思啦!

师:同学们,你们用上魔法,写得像人了吗?找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处读给小组同学听。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我们今天的魔法了,已经成功地让事物开口说话啦!

六、完善自述,活学活用

师:孩子们,课上我们就交流到这里,课后大家可以补充完善其他方面,(板书:……)使它成为一篇具体完整的自述。(板书:具体)

师:其实,身边所有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我们也都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魔法———拟人化的方式代它们自述!魔法用得好,你们就是当之无愧的写作小神童了!

板书:

【教学评析】

习作教材建设,需要优化的活动设计

如何“教”,如何教得有效?《××的自述》一课,吴勇老师和他的团队围绕课程目标,研究教材,对应进行适度的教材内容再开发和再建设,遴选准确的教学内容,设计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教材开发:内容的选择确定

很多作文指导的无效或者低效,往往是因为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也就是对于教学内容的不清晰导致了“教”的低质量。虽然很多教师也关注了教学内容的设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教学内容的笼统化,比如教一些“表达具体生动”“叙述完整”等大而不当的内容,不能对具体的习作任务产生指导功效。或者就是教学内容太多,太琐碎,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指向性、针对性,造成习作指导不着力,不聚焦。甚至还有的习作指导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不确切的写作知识。

“自述”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在于其能使表达生动,更能表达写作者的主观感情和体验。如果仅指导学生机械地转变一下叙述主体,学生对于“自述”的领悟则止步于形式和概念。为更有益于教学,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适度调整和改造,比如补写《小闹钟》“我有快乐,我也有烦恼”片段,使之更好地表达感情,也和例文小溪流的“经历”保持吻合,两篇例文合二为一。对教材作这样的整合处理,一方面便于提取“用自述的方式介绍事物的样子、作用、经历等”的具体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原有写作经验提升的合理设定。

“自述”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可以叙事,可以说明介绍。如何让学生掌握“自述”技能,还需要将“自述”这个特定的知识具体化。本节课,教师将“自述”具体为“拟人化”,就是用第一人称,给说明的事物以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情感。再具体到《小闹钟的自述》中,就是小闹钟以“我”的口吻,介绍自己的外貌、功能、经历和情感。而这些具体的知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清晰地抽取、提炼后让学生领悟和接受的。

二、活动设计:情境中的真实交流

习作的本质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指导,需要在真实的语境活动中展开,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表达。“自述”作为一种文体表达知识,如何让四年级学生掌握,并尝试运用,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

1. 猜谜活动。

学生兴致盎然,并在教师引导下发现,谜面都是自述的形式———“我的身体……”“我穿……”教师不动声色地教了“自述”这个知识。

2. 情境交流活动。

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教学的亮点。“梅老师有一招魔法,可以让我们这个小小的梦想成真哦”,随着教师的“超级变变变”,学生们“变身”成各自的“物”,并以朋友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这个活动设计,带着魔幻神奇色彩,轻松地把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中,巧妙地让他们完成了从“物”到“我”的角色转换。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学生的角色体验,真实交流:我是小橡皮,我是玩具坦克……教师以“小闹钟”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你看我:透明的玻璃外衣里,时针、分针、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你们的外衣呢?”在师生真切的交流中,学生完成了“外形”“本领(功能)”的介绍。最后,作为“知心朋友”,分享各自的秘密,诸如烦恼、快乐、伤心事等。此时,学生俨然与介绍的“物”融为一体,“物”也完全有了人的感情。这时候,教师才揭示:“使用第一人称‘我’让喜欢的事物变成了人,给了它人的外貌、人的语言、人的动作和人的情感,这就是拟人化。这样的介绍你喜欢吗?”这个过程,教师指向明,落得实———自述就是拟人化表达,就是让喜欢的事物有人的形态、人的行动、人的情感。

整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间成了“物”,在交朋友的情境中,完成了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写作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一切的“教”,都隐没在新鲜有趣的情境之中。

三、过程指导:坚持一课一得

习作的过程指导,应该贯穿学生习作的学习过程。一节课,从表达知识的学习、语言模型的领悟,到具体的文字表达,要指导的似乎太多。但是,写作的本质是一种文体思维(叶黎明语)。根据知识学习的经验,应该一课一得,一节课着力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具体的习作知识,至于语言表达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的精致化能力,应该是随着学生语言的不断积累,随着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逐渐提高的长期过程。

苏教版四上《田园诗情》说课稿 篇3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所以作者最后总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突破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荷兰的田园风光,语言的生动感知,语言积累。

4.体会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难点是,对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上我主要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及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将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教学:景物的色彩之美,动物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之美,宁静的夜晚之美,最后提炼升华理解“真正”二字。

三、教法学法

教法:在教过本单元的写景文章之后再来教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

1.采用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品味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

2.情景教学法:我利用学生来荷兰玩的美丽的乡村景色的图片,多媒体,描述语言的方法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优美的段落,背诵一个或两个优美的句子。

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要求设计学生的学法。第一,初步体会语言生动的作品,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然后让学生阅读、规划、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纵横两条线入手,纵线是对课文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整体的感知,横线是从具体文本中感受真正荷兰之美。

(一)视频激趣

本单元全是写景的文章,但“景有不同”,《泉城》《九寨沟》是孩子们身边的美景,而荷兰离他们太遥远了,一点儿概念都没有,怎么让他们走进文本,我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最直观的情景教学,最吸引孩子的是美丽的画面。学生欣赏多媒体显示屏幕:在运河里,屏幕上的草原、郁金香、奶牛、马,所有在清远悠闲的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欣赏视频能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想象文字描述的乐趣和田园风光。

(二)整体感知

说明:免费自习静静地读课文,想想荷兰给你的印象,它可以用什么画将它们画出来,试着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想法。

生字词的教学没有单独出示,完全融入课文中,比如学生读到牧场之国时,我出示这些牛马羊都是“牲畜”,当读到夜晚人们挤奶时,出示“汽笛”,这样不着痕迹地进行生字词的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整理,准备集体交流。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提炼文章的中心句

课文中哪一句话就概括了大家的体会?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引出全文描述的重点“水、花、牧场”,抓住了课文的重点,组织下面的阅读教学。

(四)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美,这也是隐藏在课堂上的一条横线。

【设计意图】结合多种形式、图文并茂,有感情朗读,如:个人读、师生读、老师范读、男孩子读等。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体会荷兰的景美。

美:动物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之美(以读促悟)。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就是美,马儿的剽悍强壮的动态美,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色彩美,宁静夜晚的动态美。有动态、有静态,孩子的喜好不同,感兴趣的地方也会不同,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部分熟读成诵,形成积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了锻炼。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作品的优美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本环节的设计是品读语句,加强积累,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升华,小练笔

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说一说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在这里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是记者,可以是导游,甚至可以是老师……顾全不同层次的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小组内一人记录,一人发言,集思广益,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最后用三幅图片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中,不同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个人的形式,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实现了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促进了其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五、设计反思

苏教版四上教学反思 篇4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还是有效的,与开学第一节课相比,发言的人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而且从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写错了。这与上一届学生相比,有些错误没有犯。反思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是教学上的‚旁敲侧 击‛之术。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因为这一课已经教过,而且印象较深,知道学生的问题会出在哪,所以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3、今天的作业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快的。相比较数学和英语。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把作业考虑进去了,把作业中一些学生易错的已经强调过了。所以双基智能上的错误较少。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的产物吧。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能考。

4、巧用生成资源。我发现在写课题时,把感叹号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老师什么没写?生--------。这感叹号能省去吗?为什么?生------。是啊,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感谢,再读课题。

但是,今天的作业反映出这班学生很浮躁,不定心,没耐心,不细心。作业中抄错的、漏做的现象较多,想当然,不尊重事实的多。总之,做作业的态度极不端正。

以后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注意力的训练,规定时间内做作业的效率。

《习作1》

这个题目看起来好写,实际上很难。

教学这一习作,要以激起习作兴趣为指导思想。指导习作技巧也是不可少的。

开课,以刚刚度过的教师节为点,展开说说自己知道的节日话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讲节日的来源和节日的主要活动说清楚。着重抓住三年级曾经写过的端午节来说。这一环节使学生明了了节日都是有起源的,都有各式各样的活动。也明白了,节日的设立都是出于人们美好的愿望的。

接着,我告诉学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们自己设立节日,这个节日设立得好。我们就一起过这样一个节。请学生说说你想设立一个什么节?为什么?准备开展那些活动?

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我加强了设定节日原由的指导,强调思考:是通过什么事或者什么现象引发你设定这个节日的?在写事的时候,我们要讲事情说清楚、讲具体。针对学生讲述的过‚安静节‛的原由,拓展了他的内容,同学们你们如果展开想象,节日那天的每个镜头都会在你的脑子中出现。

《习作2》

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我决定试一试我不指导,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不少学生两句就写完了。如‚我很会踢足球,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美术老师给我打了95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我仔细思索。我想: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几乎是千 人一面,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有自己的话说呢?我进行第三次习作。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我们开始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得精彩层出。

例文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这样教学后,学生再写习作二,水平就明显的提高了。

思索: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九色鹿》 教后记:

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如果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就能遵守自己的诺言,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些这方面的神话来看一看.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尝试错误‛教学法。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故意把‚励志‛的‚励‛写成了‚立‛字,有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错误,并笑着说:老师,你把‚励志‛的‚励‛写错了。话音一落,很多同 学都笑了,还悄悄的说:‚看,老师也出错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还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故意去看看书,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哎,老师真的错了!看来不管是谁只要粗心大意,都是会犯错误的呀。以后你们可得仔细点,千万不要像老师这样做个‘马大哈’哟!‛学生听了又善意的笑了。这时,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立志’和‘励志’,两个词的读音都相同,为什么课文不采用‘立志’一词,而采用的却是‘励志’呢?它们在这儿能够互换吗?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学生提问了:老师,是不是他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窃喜:学生找到点子上了。于是请学生说说两个词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则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两个词能够互换吗?光从题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学生阅读课文,当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为课文重点讲述的是徐悲鸿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著名画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讲他立下当大画家的志愿。就这样,通过我的故意出错,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开课讨论,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还有‚尝试错误‛教学法这一说法,只是在备课时觉得采用这种方法,一是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细心,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二是利于区别‚立志‛和‚励志‛的含义,让学生不混 用;三是便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现在,通过对‚尝试错误‛教学法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一教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学中,我还会运用,不过,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

《泉城》教学反思(第一课的导入

昨天上了第一课时,我以问答的形式导课,学生兴趣很浓。

问:我们的家乡是哪个省?学生:强着回答山西省。

接着问:要求举手回答,你知道我们山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哪个城市吗?(就是我们山西省的省会是哪里?)有两个学生举手,其他学生在思考,叫起一位回答:太原。

对我们山西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太原,太原背称为‚龙城‛。那你知道山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吗?有人抢着回答,是济南。你听说过济南吗?学生答:济南是泉城,有72泉。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第9课《泉城》,齐读课题。

今天上第二课时,在复习词语导入后,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刚读完,我还没有开口,却有一位女生说话了:老师,我知道这段话里有个排比句,连用了四个‚有的‛。我马上对其进行表扬:这位同学已经学会读书了,通过自己的读,能找到应该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在读书时就应该边读边想。接着我又让这位学生读了这段。就在她读后,又有学生说话了,他们也读出了一些内容。一位学生 说:‚这段话中出现了两次‘好像’,两次‘听起来如’‛。我随机加以引导去理解比喻句的写法。指导朗读,并思考写了泉的那些特点?(形态和声音)谁能通过读体会和感悟泉的特点?指名进行赛读。谁能通过读把同学们带到济南去欣赏和聆听济南的泉水?指导读,带进去吗?过渡:你最想去看的泉是什么泉呢?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比较有名的泉,分别是?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文的第2、3、4、5自然段,然后就你喜欢的泉多去读读,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同时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泉?你能说出喜欢的原因吗?(找出各个泉的特点)随后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读得比较到位,能说出喜欢的原因。(即找准各个泉的特点,同时理解文中练习中关键字的用法)‚涌、冒、喷汇成‛这几个字在句子中用的好处去体会各个泉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觉这节课上的还比较成功。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学过这两古诗,而今年又是第一次教四年级,所以刚开始翻开这一课是觉得有点措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要教会学生什么内容呢?后来经过反复品读,查阅资料帮助理解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是对‚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双重比喻句的理解,告诉我对不懂的地方不能妄加猜测,而要去细细体味。在教学是我想学生刚学习时可能会跟我有相同的感受:诗意难懂。我试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难懂的地方,再一一攻破的方法,事半功倍

《开天辟地》

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并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学生找到了第二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学生从‚猛劈猛凿‛这个词感受大盘古力大无穷,男同学甚至是边读边做动作,以此加深对‚力大无穷‛地理解。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开始很认 真地进行默读,一会就动笔画了起来,请了一位平时不怎么爱举手的同学在小黑板上画中心句。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画中心句还是信手拈来。全班交流,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 大概是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读来兴致盎然,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汗毛变成了满天的繁星‛…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古文版的这一段内容,学生更加读得摇头晃脑。我相机考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小家伙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很形象。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

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 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教学时,我先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话题,看看学生们预备怎样和家人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有了兴趣,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畅想如何与家人团聚时,我问:你们知道,千年以前,同一轮明月下的苏轼却在忍受着思念亲人的痛苦吗?我以为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体会到那种痛苦,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体会到苏轼的感受。

课后我仔细总结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写词背景渗透不够深入

在课前就让学生查一下苏轼的生平资料和创作《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背景或当时的情况。在课上请学生起来介绍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们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了全面而又比较深的认识后,再让学生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痛苦,那样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

2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中秋,是一个花好月圆、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苏轼与弟弟却手足分离。这里的情境比较没有达到反衬的效果。

(2)、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A、让学生说说,你准备和家人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学生都说的是‛预期‚怎样过,预想到的快乐。而不是在说他们体验过的欢度节日的幸福。这和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关。

B、很多学生不能体会手足情深的兄弟分离的心境。应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例子或者是了解到的别人的事例。

C、在讲到‚人有悲欢离合‛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有什么快乐和悲伤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人一生都不是那样顺心的。而不是理解为:有的人是快乐的,有的人是悲伤的。学生理解上有偏差。

以上问题有待在教学中逐步改进。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情感被调动起来,这时,进入本课下一环节---课内延伸。教师引导:在今天这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建筑工人、解放军叔叔、莘莘学子、海外华侨等)

《秋天》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 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3、学以至用,及时巩固:

如果说第一节诗歌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品读诗歌的话,那么后面的环节则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在第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那么剩下的两节诗歌则可以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独立地完成了对下两节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臵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我第三次给学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诗歌。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 15 之后,把诗句填写完整。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而且诗歌强调主观感受,品味语言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也可以帮助读诗人逐渐养成体验美、发现美的习惯。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反思

《我给江主席献花》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将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欢迎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 这个反问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欢迎队伍热烈欢迎江主席的动人场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兴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要联系香港百年来被英国人统治丧权辱国的历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句子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第1-3自然段:

1、初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位臵各在哪儿?请分别用‚~~~‛和‚——‛画出。

当学生分别汇报标画出‚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及它们的具体位臵后,我让学生同桌借用文具构建天安门的模型图,让学生在圈、画、议、摆中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同时完成课后练习4,最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型按课文介绍的顺序介绍这些建筑物及特点。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

5、读写结合。

学习按照方位顺序方法‚以教学楼为中心‛介绍我们的校园。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各建筑物位臵理清了,初步感受到各建筑物的特点,在小练笔中学生也懂得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教学楼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进行远离毒品、拒绝毒品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详略分明,重点是写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无庸臵疑,这是一篇文质皆美的好文章!可课文上完了,我连感觉都找不到!究其原因如下:

一、史文底蕴不厚

文质皆美的课文,当然是名家名师的首选!我曾经亲耳聆听大师的执教风采,还在网上欣赏许多优秀教案,自我感觉教好这课不难,很有把握。

就凭着这点印象,就去依葫芦画瓢,结果是——走样!

学生需要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在教台上能挥洒自如的大师们,没有一个不是饱读史书、诗书的。激情玫瑰——窦桂玫曾经说:‚没 有大量的积累,教师何谈语文?‛她在语文教坛上的霸气,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支撑着她。她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背诗,一起谈书……真因为有了深厚的积累,她在讲台上能旁征博引,能滔滔不绝……

一贵对史书不感兴趣的我,仅凭着还是读书时代对历史的浮光掠影,凭着从电视剧中了解到的一点印象,就去讲课,教学效果会好吗? 做语文老师的,没有一个不对学生、对家长讲:要学好语文,只有博览群书;我也真该对自己讲:要教好语文,只有博览群书。多读史书,让自己明理;读点小说,让自己有情;读点诗文,…… 假如让我再去上《虎门销烟》,我首先会把林则徐的一生做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再把鸦片战争的历史了解个大概……

博览群书,经验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让自己丰盈饱满起来。

二、学生估计不足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更不了解。可上课前,这几点我都没估计到,因为我看到人家上的公开课上,学生对鸦片、对外国侵略者个个是义愤填膺,对林则徐是敬佩得五体投地。而我教的学生,对我的提问是很茫然,很平淡。课堂结束时,我提问:‚站在林则徐的画像前,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口号式地喊了几句‚你真伟大!‛‚你真是了不起!‛……言不由衷!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应该安排看《林则徐》的电影,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臵,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进行一次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竞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上《虎门销烟》,应该说是水到渠成了。

三、教材把握不准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通过场面烘托描写突出反映事情的壮观以及意义非凡。在教学过程中,我过多拘泥于抓词扣句理解‚壮观‛,拘泥于复述课文,又牵制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约束,把教育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与远离毒品、强身健体的教育浮光掠影,一闪而过。文质皆美的记叙文很多,为什么编者偏偏选入这篇?联系这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而且教的时间是国庆前。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虽然语文课,不是思品课,但语文的人文性还是不可以忽视的。

所以,在欣赏文章语言精妙的同时,还不应忽视它的思想性。这是我本课教学的第三点遗憾。

博览群书,方能挥洒自如;吃透教材,就能游刃有余;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遗憾才会少点,成功就会多点。但愿能与同仁共勉!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一课,课文教学内容并不难,但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个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想到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一、利用信息知识的补充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在说出自己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以及找到、读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很好的辅助工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将文字内容以视觉感知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当学生说到自己最喜欢‚雪峰‛时,我给学生出示了我所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中有关‚雪峰‛的美丽图片,视听觉的参与使学生感受了‚雪峰‛的美,‚雪峰‛的高。再如:学生谈到自己最喜欢文中所写到的‚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一句,我就出示了几张图片,图片中蓝色的湖水中许多小鱼,各色的石块一目了然。从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称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课件的介入很好地补充了信息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做了铺垫。

二、抓住训练时机,设计口语训练情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文不仅介绍了九寨沟的景色美还告诉我们那里有很多珍禽异兽,我抓住这一训练点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提示学生:‚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绍的那些动物外,也许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在做什么呢?‛这时课件中我出示了一些那里的珍稀动物,图片的末尾处我画了省略号,意思是提示学生还有很多,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讨论发言,他们所说的动物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看我所出示的动物说的,考虑到有些学生不能马上说出那里会有哪些珍稀动物,我出示了显示着很多动物的图片资料,根据我的提示他们纷纷举起了手。学生们借助老师出示的资料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说出了那里也许还会有些什么动物在做什么,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信息的一种收集、处理、运用的能力,会把了解到的拿来用。

本节课,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从不同的渠道了解了很多那里的信息,同时也学习了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不少孩子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九寨沟》一课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很好地服务于了课堂,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生命力的一种优化。不过,在课堂上我还有些慌乱,既要照顾学生这头,又要顾及电脑,手忙脚乱。但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多操作几次,多上几堂这样的课,肯定会得心应手的。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风车之国而闻名于世。文章中着重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原野上的动物来进行教学,以突出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然后抓住其它几处句子,让学生体会水之国和花之国的美丽。

因为本课的内容较多,原本看荷兰风情的录像放在第一课时,可第一课时教室内没有媒体播放,只好在第二课时让学生感受体会荷兰的美丽、祥和、宁静,使第二课时的时间更加紧张,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环节在下课铃声响了以后才完成。

在教学奶牛图时,我能通过抓‚极目远眺‛这个词,让学生一起跟着作者‚极目远眺‛,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其它几句话的教学,有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各种姿态的奶牛,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从这些比喻句中体会这么美丽的草原是奶牛的天堂,体会荷兰不愧为花之国,并引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比开始接触时出色多了,好几位不太认真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

在教学骏马图时,我让男生读这一自然段,因为男生比女生更活泼,比较适合读出骏马的气势。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描写骏马样子的词语‚骠悍强壮、腿粗如桩‛,体会到骏马的强壮,从‚随风飞扬‛体会骏马奔跑的速度很快。在这里,我本想让学生说‚骏 马在原野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文中有个什么词语告诉我们了?‛从而引出‚自由驰骋‛,可在课堂上却变成了引读,引出了‚自由驰骋‛,这样,学生对理解‚自由驰骋‛,理解‚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的深度不够。还有为了更好地感受骏马自由驰骋,准备出示的徐悲鸿的八骏图和奔马图,可在教学的时候忘了出示,影响了对‚自由王国‛的感悟。

在教学夜晚图时,我让学生体会了周围环境、人、动物的静,这是荷兰夜晚的特点。但这一部分的过渡衔接不是很好,部分句子理解的不够,只是引读或教师直接讲述过去了。另外由于自己的疏忽,课件上出现了错误,把‚默默无言‛写成了‚默默无语‛。把五、六自然段连起来出示,让学生朗读时,才发现出示了四、六自然段。板书时也出现了问题,‚祥和‛写成了‚详和‛。这些都说明我在做课件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够仔细,对教学设计还不是很熟悉,没有做到熟记在心。特别是过渡语和评价语言还比较欠缺,需要向大家学习。

《桂花雨》教学反思

2011-09-22 11:23:35 来源: 作者: 浏览:30次 评论:0条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有的还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反思这节课,我感到有一些不足:

一、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样一句话。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比 较他们在理解重点词语前后的朗读,没能发现明显的区别,证明这一环节效果没达到。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

二、将语文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时,不够深入形象

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可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孩子们体会得不够深。我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这时有个女孩子提到了自己缠母亲带自己去市区玩的经历,我顺着那位女孩子的思路来深入引导体会,效果不错。但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让学生想象情境,显得不够深入。我想,如果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接着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 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心情,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

三、学生体验文章情感的过程过于粗糙

课文最后我试图通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孩子,却始终没能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我想或许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的原因,越学到最后,就越担心课堂时间把握不住。所以这个环节显得过于急促而粗糙,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过少。应该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会,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可是,学生预读、思考习惯不够好,课堂时间有限,这确实是一个矛盾。

我想,今后在课堂效益上要有提高,必须狠抓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接触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传说。这篇神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而感人,结构清晰明快,语言准确生动。课文仅仅五百字,却始终注意人物个性的描写,是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宙斯的狠毒、赫拉克勒斯的神勇,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理 解课文的这一重点,攻破文中的难点,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强化朗读,培养语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对‚决心‛ 和‚ 决定‛两词的辨别,更深地理解人物性格。

二、关键问题,突破重点。

教学时,我围绕‚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表现出他这一个性特点吗?‛这样的问题,抓住了文章的主线,将课文重点一一突破。

三、适当留空,训练语言。

这篇课文‚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应,又如天神宙斯是如何追查盗火者的,普罗米修斯被俘后的心里状态等等。这些空白的存在,无疑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教学时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下几方面的语言积累:

1、讲神话故事。

2、练习用‚没有……只好……‛写一段话。

3、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最近,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一路花香》。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来明白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和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着重注意运用‚对话理论‛,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对话。因为,要谋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双基训练和读懂文本,达到对人生哲理的体会与理解,是本课教学的的基础和核心。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面向学困生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不操作(不试教)、不掩饰(不搞花架子)、不作秀(不追求表面热闹)‛。把一节面向农民工子女尤其是学困生的、真实的常态课展现出来。至于优劣粗细,让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作业效果来做定论。

具体说,比如我设臵下述环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1、如何通过读懂文本,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2、如何通过结合人物对话去理解蕴涵其中的人生哲理。

3、如何结合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升华这个哲理,是解决教学认知问题的关键环节,做到由人及己,由此及彼,拓展开去,这样理解对话就充分由人及己,由此及彼,拓展开去。这样理解对话就充分.因此,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有以下几点是不错的: 首先,让学生读题目,对课文产生质疑,提出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句(例如:骄傲、惭愧、快乐、伤心和道歉、再次道歉等;以及关键语句,例如:挑水工与破水罐的对话以及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比较教学等)来理解,从中感悟、领受其中的意思和含义。当然,达到这些目的,老师就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导得好,导得准确,导得适时。

其次,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比较深入地从中获得了对人物(破水罐)特点的认知和感悟,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破水罐能够把路边的花浇开,形成了‚一路花香‛,从中可以发现它也有着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可见学生现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技巧,能够自己阅读课文,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再次,通过对文中的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们基本了解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句式特征和表达特点,使学生对文本句式的探究和课文朗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开始喜欢读书,并且读得有感情,对文本中不同的感情因素,基本能够通过相应的语气表达出来。

最后,教师在指导时,能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教师的教和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敢于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内容,而且不能局限于问答式的课堂教学,要敢于走在课改的前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也有不足失误:

首先,教师在调控教学进程时未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学习进度,过急地打断学生的发言,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内化;

另外,发现学生的学习失误时,既要及时纠正,也要给予学生改进学习失误的时空,不应操之过急。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机智。

其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考虑得周密些,这样不容易出现疏漏,在让学生自主初读时,对培养语感的要求不够具体,学生没有抓紧时间练读,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最后一点,是随文学字的把握不够扎实和严谨,未能有效地进行相关的训练和培养。

在课后评议中,听课的专家、教研员和各校老师都对笔者的本课教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值得笔者咀嚼和反思的意见和建议。虽然,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都来自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评价观念,甚至有偏颇或者误解的地方,但是,对于笔者而言,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是一笔珍贵的教育财富和思想财富。笔者会很好地利用这些财富的。

概括而言,笔者觉得:评价一个教学课堂,根据江苏后六中学的经验,当你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时,你就去照顾普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不要‚看上去很美‛,要实在的效果。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看似讲了很多,但是不考虑学生的吸收程度和掌握情况,就等于在课堂上不断地制造差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本课教学的亮点我会继续发扬;对于其中的不足,笔者一定会不断地加以改进,以利于学生的素质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说理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文之一,以清晰的观点、生动的事例和朴实平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说理文的魅力。作为园区小学语文同体裁教材(说理文)教学的研讨活动,我在活动中就执教了这篇课文,向园区的同行展示了自己对这堂课的粗浅感悟和理解。现在课也上完了,总体来说还算成功,反过来回顾自己的课堂,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悉心解读文本。

《说勤奋》这篇四年级的课文思路非常清晰。文章开篇即以一个设问句,把作者的观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又以两个典型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尾,再次阐明观点,把对于勤奋的理解升华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体现了这篇说理文的价值导向。初拿到这篇课文,我也曾犯疑: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平实,这样的课文真正上起来往往是分析、说教有余而语文味、情趣性不足,也就难以让学生喜欢。如何既上出说理文的特点,又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并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是我在钻研文本的过程中一直反复提醒自己并努力实践着的。正是有了自己之前的潜心会文,才有了后面的跳出课文教课文。

二、精心设计课堂。

在经过了自己的试教及教研室夏老师的指导后,我最终设定了以下三个版块:复习导入,初步明确观点;研读事例,深入感知道理;学以致用,总结升华情感。尤其是对其中的第二大版块进行了大胆地重组,对司马光和童第周这两个事例的学习由原先的按序教学变为先提炼其成功之处,再进而去探究其成功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样一改动,使全文的教学重点更为凸现,思路更为清晰。在课堂中,我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对话,逐

层推进教学。在引出了主观点,了解了两位名人取得的成功之后,引导学生抓住主话题——‚司马光和童第周取得成功的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勤奋?‛进行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关键处、精妙处进行对比的品读感悟,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不断丰富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在一次次的质疑问难中使人物的形象在学生面前丰满起来,立体起来,进而水到渠成地明白作者正是通过古代天资聪颖的司马光和现代起步晚、基础差的童第周这两个典型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个观点。

三、用心品读语言。

尽管本课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但浓浓的语文味还是洋溢在了课堂教学中,洋溢在了师生对话中,洋溢在了听说读写中。同时在品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文体的特点、写作的方法,并在最后要求学生也能学着文中的样子用上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来说说自己关于如今是否还需要勤奋这一说法的理解,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更使学生明白了一生勤奋的重要性,给予其一个正确的价值引领。

当然,整个教学中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如: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凸显课堂的‚孩子味‛?如何结合文体特点,设计合理的读写结合的迁移点……总之,这一次的研讨使我在文本与课堂中真正走了一个来回,也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语文

老师在课堂中的职责,那就是:以赏识的眼光,一路陪着孩子且行且思。我想,如此的话,我们也终将收获一路花香。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我在陶南的日志里发现了这个教案,初读后觉得还不错,就用这个教案上课了,结果我班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抓住不少关键词语去体会文章。搞得我只好调整了我的教学设计。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

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

《维生素c的故事》反思

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全文叙述有条有理,层次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住了两条线,较好的把握了文章的重点,同时也巧妙地化解了文章的难点:

一、抓‚海上凶神‛关键词,体会航海之苦,探究船员病因。

通过读文,学生很快能从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懂,所谓的‚海上凶神‛实际上就是‚坏血病‛,它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可是,在当时,哥伦布及他的船员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吗?(不知道)得了这病有怎样的症状?(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海上凶神‚的可怕。

‚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这是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这句话不仅点明了航海的艰险,更暗含了船员们得病的原因:因为在漫长的航海生活中,船员们所能吃到的只有黑面包和咸鱼。

二、抓哥伦布情感线索,感受人物心理,探究发现过程。

哥伦布的情感变化是串联整个故事的一条比较明显的线索,教学中紧扣这条线索,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

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哥伦布在航海不到一半路程看到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相继病倒时‚心情十分沉重‛。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主动要求留在荒岛,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的矛盾心情。当哥伦布的船队胜利返航接近荒岛时哥伦布心情‚越来越沉重‛。到最后看到他的那些船员劫后余生时的‚又惊又喜‛。进而引导学生以‚重逢‛为题,想象说话。把那些在荒岛上的船员是如何活下来的,说出来。通过他们前后所吃食物的不同探究治愈‚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良方,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哥伦布得知那些留在荒岛上的船员活下来的原因后,并没有停止探究,而是急切地把他的疑问告诉了医生,最后才发现了维生素C。这样文章主旨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

一、紧扣‚奇妙‛,展开教学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奇妙‛这个关键的词语展开教学。首先,由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国际互联网的样子,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它的奇妙之处;然后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找出关键的词语说说具体感受到的奇妙,再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奇妙之感。其次,在教学国际互联网速度快、功能多这两个方面时,同样抓住奇妙让学生自己寻找句子,圈画关键的词语,再谈感受,读句子,充分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充分朗读,感悟奇妙

朗读时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进行感悟。比如这样一个环节:首先,请大家自己读‚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真像一个‘地球村’。‛提出要求:(1)快速读句子,用一个字概括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画出句子,圈出关键的词语。其次,进行交流:答案一(1)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问: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快?(飞速、几秒钟、万水千山、世界各地)②你能将这句话读好吗?指读、齐读。这里每当一个学生说感受后总要让他通过朗读来表现,不到位时教师范读后再请他读。只有让学生不断地朗读,才能使他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三、说话练习,深化感受

国际互联网的奇妙怎么可能仅仅是课文上的内容可以说清楚地呢?再说学生现在接触互联网的很多,看得多,听得多,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这里有个省略号,它告诉我们——国际互联网还有很多作用。你觉得国际互联网还会有哪些用途?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设计这样的练习: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奇妙。

但是,一节课下来,我认为还是有一些想法:

1.重点难点把握不够。国际互联网的覆盖面大、速度快、功能多这些方面学生很容易从课文中感受大,那么教师是否需要将时间都花费在讲解这些内容上,还是关键在理解课文的一些关键的地方,如:‚地球村‛该如何理解?‚包住地球的大网‛在这里如何理解?为什么地球很大,还要说它使地球像一个村子?文中的大量的关联词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不仅……还……、虽然……却……等,怎么让学生来理解?还要让他们明白关联词使用的好处。再说说排比句,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我们可以去掉这些词语,看看表达效果一样不一样,再说说好处?所以说语文不仅仅是内容的学习,更是语言形式的学习。这就是对教材的把握上还不够清晰。

2.关键词语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关键词才是恰当的?这也是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我抓关键词语对学生进行感悟、理解是不够恰当的。在这篇课文中的关键词不能孤立的使用,它们需要放入句中,甚至是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才能更好的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3.板书设计不恰当。如今的语文教学不能紧紧追求外在的完美。比如说板书的字数、对称等,只要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板书,对学生起到知道、提示的作用就可以,不要为了好看而设计,一切要基于学生。

《诚实和信任》记叙了作者驱车回家时,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灯的反光镜,后来双方通过电话联系相互解决了问题,从中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谁诚实?每个孩子总能轻松读懂。‚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孩子们都认为是文中的‚我‛思想好,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因为这是为人之本。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总喜欢夸大表现,41 为此我引导孩子理解:‚诚实是做人起码的要求,作者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即使没有人看见他把别人车上的反光镜弄碎了,他也能讲求诚实,使自己心安理得。‛

谁信任谁?主要是小红车的主人信任我。这一点,孩子们也是轻而易举地读懂。但他们很难理解,我把车碰坏了理该赔偿,小红车的主人分担没有要我赔偿还向我道谢,这是为什么?为此,我让孩子们朗读:‚车主自己换了新的反光镜,并不要作者赔偿,因为作者的诚实让车主深受感动,从中认识到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和信任。反光镜的价格是有限的,而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

为什么作者以《诚实和信任》为题目?学生都能从课文中的事件谈起,我引导他们从两个角度谈:一是我。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二是小红车的主人。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宝贵的是什么?诚实与信任。诚实与信任又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诚实与信任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该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本节课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悟的难点。

除此之外,我还拓展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相处还有注意宽容。因为班上平时有些同学之间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乃至有些家长听了孩子的一面之词跟着凑热闹。

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最突出的是文中那段简短的对话。尤其是车主的道歉的诚意没有人能从骨子里读出来。有点遗憾,读的基本功很弱是本班学生的一大弱点,也是教者自身的弱点,再加上对生活的理解不够,只好将就着过去。

《珍珠鸟》教学反思

我以‚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寻找文中人鸟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领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文章主旨。我从以下几点入手设计。

一、感受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漂亮但怕人的小鸟,但它却能和作者亲密相处‛。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

二、感受美好境界

在教学课文第13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点拨:‚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漂亮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美好的境界‛,43 有的说叫‚人鸟情‛,还有的说叫‚信赖‛,学生的回答充满了自己的理解。

三、感受人鸟之情

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爱:

作者为他们按时添食加水,给他们布臵温暖舒适的家。整整三个月,绝不掀开吊兰去观察它们、惊吓到他们。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作者‚不管它。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对鸟儿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心血的。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44 效果比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死盯教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969 《九色鹿》教学反思

《九色鹿》是一篇拟人体的民间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九色鹿的美丽在课文第一、五自然段描写得比较美,怎样通过学生的朗读传递一种美的感受呢?抓住‚洁白如雪‛、‚九种鲜艳的毛色‛等词进行指导朗读。在教学九色鹿痛斥调达的那段话时,好多学生读不出味来,无法体会九色鹿的切齿之恨,因此我就设计了一些导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呀!那调达回报她的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很快答到:‚他不但没有回报他,竟然还出卖了九色鹿!‛孩子们情绪一下子激昂起来,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

除了重视学生的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多次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

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等,通过角色的臵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九色鹿》教学反思

学期已过大半,接手这个班也有一段日子了。我们班整体比较温,一开始上课看到的手总是零零星星,说到表演没有人愿意。在学完《九色鹿》后,班上同学纷纷要求表演,我听了很高兴,也很期待。我让他们自己组合,自导自演,发挥想象,把所有的故事编成对话,进行课本剧表演。真是想不到,那个调达成了个十分抢手的角色,大家都要演;甚至有一组是男生演王妃的。

男孩扮演的王妃说:‚陛下,我穿上了九色鹿的皮毛,就美若天仙了。‛

国王不同意,王妃就说:‚陛下,难道我在你的心目中还比不上一头鹿吗?难道你不爱我了吗?而且我穿得美了,你脸上也有光啊!‛ 国王说:‚怎么能为了你的一件衣服去残害无辜呢?‛

(他流着眼泪,用手勾着国王的颈项,同时,又喋喋不休地威胁着、诱惑着。)

国王这是勉强答应:好吧。。。(说罢还替王妃擦去眼泪)

哈哈,这帮小孩子真是想得出。(全班掌声响起)表演调达的孩子也是演得惟妙惟肖,把调达那种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见钱眼

开的样子演出来。这是其中一个孩子在看到皇榜后说的话:‚九色鹿!只有我知道它的行踪,终身的富贵就这样从天而降!什么约定让它见鬼去吧,金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表演完一组,我就评价一组,提出缺点,节目越来越精彩。在旁边看着他们表演,我不停地笑,因为每一组的表演都不是完全一样的。但下课铃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因为没有参加表演,竟然流出了眼泪。为了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我就另外为他指派了几个刚才评出来的最佳演员。这节课孩子们的表演真是精彩,我在旁边一边看一边指点,快乐无比。孩子们,你们长大了,你们进步了!

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

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孩子带着问题:

1、雾凇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2、吉林的松花江畔具备这样的条件吗?默读、品味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

之情,自豪感就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就得到激发。但其中还存在着不足。

虽然,读书要求很明确,但孩子回答得不是很好时我没能及时有效评价加以引导,学生虽然有所感悟,但读得感情不是很到位,有待提高。教学中拓展延伸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只得下节课完成。

《雾

凇》教学反思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 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

凭借。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观看雾凇的图

片,整体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美。学生在赞叹之余饶有兴趣地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自研读《雾凇》一课开始,我心里一直有种震撼:这美丽的‚精灵‛都是特定情况下的大自然的

神奇造化。若能引领学生细细地去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例如:在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时,我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

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

话,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质疑。显然,学生对‚过于饱和的水汽‛很难理解。什么叫‚过于饱和‛?‚

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从何而来?一个个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说。终于,‚笼罩‛、‚弥漫‛、‚淹没‛等词列入了孩子们的视线。细细品味,这不正是

饱和吗?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过于饱和‛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有了对雾凇的深入了解,面

对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学生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而不是生拉硬扯、穿靴戴帽。课末,我为学生配

以《雪绒花》这一背景音乐,他们在舒缓幽静的美妙中尽享着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总之,在学生的质疑和品读中‚雾凇‛这一奇特的景观再现于学生的想象之中。

《雾凇》反思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

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 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

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

。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接着,问学生你会发出什么感叹,由

己及人,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然

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如: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

渐……最后‛ ……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

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 篇5

d

6.我打翻了爷爷心爱的文竹,心里很紧张,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7.别轻信了他的好话,爱耍小聪明的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动你财产的脑筋。8.一群猴子想把水中的月亮捞上来,费了好大的劲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六、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这是刘向说的,说明读书可以让人变得聪明。

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高尔基把书比作面包,说明读书可以使我们生活充实。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七、关于读书做记号。

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 在下面画 ——

关键词语

在下面画 . 对某些内容有疑问

在后面画 ?

精彩的语句

在下面画。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 在前面打 △

八、句子。

1.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简直要把屋顶都掀翻了。(夸张)2.十个人挤在这巴掌大的小房子里,真是太艰苦了。(夸张)

3.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成陈述句)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4.烈日当空,路边的树木垂头丧气地站在那儿,树上的蝉儿有气无力地唱着歌。(拟人)5.密密麻麻的星星,像(颗颗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风光如诗如画,有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低地)之间.荷兰的确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2.《九寨沟》为我们描绘了四幅美丽的图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3.桂花的用处可多啦!桂花可以(泡茶),可以(做桂花卤),还可以(做糕饼).

4.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5.趵突泉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下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6.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瀟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的趵突泉了。(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 7.我最喜欢(珍珠)泉,因为(那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8.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9.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10.“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一节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共 6 页 第 6 页

d

第四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姓名

板斧 加厚 柱子 小心翼翼 精疲力竭 合拢 血液 皮肤 纵横交错 躯干 惩罚 啄食 迈步 希腊 触犯 盗取 大发雷霆 驱寒取暧 烟火袅袅 不远万里 烈日暴雨 悬崖绝壁 不屈不挠 张弓搭箭 水罐 完好无损 惭愧 渗出 日复一日 花瓶 开天辟地 冉冉上升欣赏 骄傲 铁链 不禁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宇宙 重新 崩裂 成就 滋润 破损 法规 欣喜 偷盗 驾驶 流淌 奔腾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带有反义词的成语:纵横交错 左右为难 前因后果 东张西望

2.ABCA式的成语:精益求精 微乎其微 痛定思痛 为所欲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4.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精疲力竭 有气无力 目不转睛 目瞪口呆 5.带“火”字的成语:火冒三丈 刀山火海 水深火热 热火朝天

6.带“天、地”的成语:谈天说地 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上天入地 顶天立地 昏天黑地

天南地北 天高地厚 天经地义 天昏地暗

7.描写秋色的成语: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硕果累累 秋色宜人 桂子飘香

8.描写神情专注的词语: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三、比一比,再组词。

独(单独)灌(浇灌)愧(惭愧)偷(小偷)柱(柱子)竭(竭力)宙(宇宙)规(规定)浊(浑浊)罐(水灌)槐(槐树)愉(愉快)注(注意)喝(喝水)油(油菜)现(现在)腊(希腊)悔(后悔)捡(捡柴)尤(尤其)啄(啄食)蜡(蜡笔)诲(教诲)拣(拣菜)犹(犹如)逐(追逐)惜(珍惜)侮(侮辱)检(检查)优(优秀)家(家庭)

四、反义词。

左---右 重---轻 上升---下沉 谦虚---骄傲 自卑---自信 付出---回报 残缺不全---完好无损 清---浊 头---脚 感谢---道歉 破损---完好 惩罚---奖励 光明---黑暗 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天---地 隐---现 温暖---寒冷 美丽---丑陋

五、多音字组词。

(横七竖八)

(筋脉、脉搏)传

(传说)缝

(缝衣服、缝补)

(蛮横、强横)

(含情脉脉)

(自传)

(裂缝、门缝)撒

(撒种)

(花种、种子)的(的确)

(好事、好人)

(撒手、撒野)

(种田、种树)

(目的)

(好奇、好学)鲜

(鲜花、鲜艳)

(记载、一年半载)

(圆圈)

(鲜为人知)

(满载、载重)

(羊圈)

六、词语搭配。

1.巍峨的巨人

光芒万丈的太阳 轰隆的雷霆 流淌的血液 奔腾的江河 凶猛的野兽

漫长的夜晚

皎洁明媚的月亮 沉重的铁链 凶恶的鹫鹰 巨大的痛苦 美好的景象 奇迹般地复原 纵横交错的大道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七、句子。

1.我(小心翼翼)地把二十个鸡蛋放到篮子里,然后亲自给奶奶送去。2.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辞辛劳地进行救死扶伤。3.太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寒冷的冬季,它无私地帮助人们(驱寒取暖)。4.有些药草长在(悬崖绝壁),很难采摘。

5.新上任的总经理,(大刀阔斧)地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整改。6.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同桌间的友谊(与日俱增)。7.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顶天立地)有骨气的英雄人物。

共 7 页 第 7 页

d

8.天上的云朵(变化万端),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9.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主神宙斯得知后便(大发雷霆),把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后来,赫剌克勒斯(不远万里)将普罗米修斯救了下来。10.我不小心将茶杯掉在地上,茶杯竟然(完好无损),我不禁松了一口气。11.小水滴不停地往下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大石头滴穿了。12.你这样骄傲,哪能不失败呢?(改为肯定句:你这样骄傲,只能失败。)

13.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改为肯定句:如果没有你,主人不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

14.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改为肯定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1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小红考试得了100分,她很骄傲。

神舟六号飞上了太空,我作为中国人感到很骄傲。

16.(因为)那只陶罐有条裂缝,(所以)每天到达目的地只剩下半罐水。17.(如果)没有溪水的浇灌,路旁的花儿(就)不会盛开。18.(因为)挑水工是个有心人,(所以)他能将破水罐合理利用。19.(如果)人类没有火,人类文明(就)无法前进。

20.(因为)普罗米修斯盗火触犯了天规,(所以)宙斯严厉地惩罚他。21.挑水工(不但)没有把破水罐扔了,(而且)合理地利用了它。22.我们(只要)尽力而为,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达到目的。

23.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没有笔,只好用树枝代替;没有纸,只好在沙地上写写算算。24.“三山五岳”中“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盘古(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3.传说天和地没有分开时,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他醒来后,用(板斧)和(凿子)猛劈猛凿,将天地分开。盘古又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含笑倒下。

4.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学完课文,我想对盘古说:“(盘古,你真是个大英雄!)”

5.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请你展开想象,接着往下写:他的(头发)变成了(绿油油的小草),他的(嘴)变成了(很深的山洞)。

6.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主要内容:(无火)→(盗火)→(受罚)→(获救)。读完课文,我觉得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的神,也是个(极富同情心)的神,我非常(崇敬)他。

7..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8.火的作用真大,可以(烧熟食物),可以(驱寒取暖),可以(打造工具)可以(驱赶猛兽)。我知道火还可以(照明),可以(用在烽火台上报警)。

9.“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共 8 页 第 8 页

d

第五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姓名

警枕习惯 稍微 基础 社会 远渡重洋 滚瓜烂熟 药材 徒弟 端详 煮饭 晓行夜宿 飞鸟归林 危险 适量 秘密 尸体 物质 浑身 路程 邮递 蜘蛛 信封 跨步

资料无所不有 付款 悉尼 查阅 丰富多彩 息息相关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寺庙博古通今 功成名就 著作等身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释放 消耗 详细 万水千山 驱动 有所作为 贡献 饥餐渴饮 察访 长年累月 储存 源源不断 名列前茅 隐隐约约 电缆急起直追 断垣残壁 若有所悟 解暑消热 察访民情 蓬头垢面 乘风破浪 不治而愈 不知不觉 树丛 起死回生 浑身无力 又惊又喜 前程似锦 转危为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二、易错的语音。

勤奋

远渡重洋

剥离

华罗庚 生嚼涏滑

胭脂 长年累月

露出轮廓 青蛙卵

三、组词。

坚(坚持)威(威严)托(托付)资(资本)跨(跨步)捷(敏捷)题(题目)艰(艰苦)危(危险)拖(拖拉)姿(姿态)垮(垮台)睫(睫毛)提(提问)

(剥离)宿(宿舍)

(蒙骗)

便

(方便)

(剥皮)

(一宿)

(星宿)

(迷蒙)

(内蒙古)

(便宜)

四、词语搭配。

美好的理想 改进方法 消耗电源 写文字 查资料 显现形象 祖国强大 得意洋洋地说 美丽的花园 改善条件 补充能量 读新闻 撒大网 传递信息 体魄强壮 不服气地质问 美满的生活 改正错误 态度强硬 听音乐 看电影 包住地球 阳光强烈 急匆匆地反驳

五、按要求写词句。

1.描写勤学苦练的成语:悬梁刺股 闻鸡起舞 手不释卷 起早贪黑

2.有关学习的成语: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废寝忘食 学以致用

3.关于勤奋的名言:①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②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六、一字多义。

1.理直气壮(公正的、正义的)2.急起直追(一个劲儿,不断地)3.心直口快(直爽、爽快)

七、成语的意思。

奋勇向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毫不气馁:一点儿都没失去勇气。

文质彬彬:文雅有礼貌。

长年累月:一天天,一月月长时间不断地积累。息息相关:关系极为密切。

八、反义词。

熟悉---陌生 优点---缺点 快捷---缓慢 单调---丰富 麻烦---方便 宽阔---狭窄 昂贵---便宜 开启---关上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九、造句。

1.学而不厌-------

我们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成绩才会有所提高。2.长年累月-------

爸爸为了工作,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十分辛苦。3.解暑消热-------

吃西瓜可以让人解暑消热。

4.先是------接着-------然后--------

夏天下雷雨的时候,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然后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就落下来了。

5.可以------可以------可以-------

节假日,我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参加各种活动,还可以四处游玩,增长知识。

十、用四字词语填空。

1.表姐打算(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

2.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3.如果还有差距,就应该(急起直追),努力赶上。

共 9 页 第 9 页

d

4.刘丽资质一般,但她相信(勤能补拙),所以她总是十分珍惜时间发愤读书。5.不用担心,这点皮外伤经过一段时间会(不治而愈)的。6.这个乞丐(蓬头垢面),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令人同情。7.奶奶忙碌了一天,感到(浑身无力)。

8.华佗医术高明,能让病人(起死回生),因而被人们称为神医。

9.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只有(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彼岸。10.张教授精通三国语言,真可谓(学贯中西)。

11.古今中外,像鲁迅先生一样(著作等身)之人并不多见。12.他看上去(文质彬彬0,但在球场上却是一员虎将。13.他才三十几岁,就开办了四个工厂,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十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2.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3.(虽然)亲友远在天涯,(但是)国际互联网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4.人们(既)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又)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不仅)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5.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十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完本单元,我们有幸结识了好几位名人。(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在留学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而轰动了欧洲生物学界;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用了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为的是(使万民得福)。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句中的“汗水和心血”可以理解为(付出的劳动),“浇灌”实则是(作出的努力)。举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刘翔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才能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

3.国际互联网可以做许多事情:(①上网听音乐、聊天;)(②上网学习;)(③上网购物。)4.“上网”“入网”“网上商场”等这些词加上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通常的意思)。5.中心句在片断中起(总起作用)。

6.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当空,可师徒俩(还在认真地记录当日寻访所得)。

7.为了修好《本草纲目》,(李时珍领着弟子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8.若是两种草药相似,(李时珍会仔细端详,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冒险品尝草药加以区别)。9.李时珍投宿的那座古寺(破败不堪,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0.表现李时珍生活艰苦的语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11.体现李时珍严谨与认真的语句:(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12.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他远航探险的重大贡献是发现了()。13.“海上凶神”其实就是(坏血)病,这种病的症状是(病人先是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产生这种怪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C)。防止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蔬菜)。

共 10 页 第 10 页

d

第六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姓名

故障 厘米 联系 检查 责任 地址 脑海 驱车 歉意 毕竟 蓬松 蹦跳 茶杯 拨开 扭动 信赖 愈发 方案 淘气 陪伴 悬赏 泄露 发誓 灵魂 发财 皇榜 调集 奴仆 斥责 购货 单据 索性 纵身 谢谢 知恩图报 春光明媚 千恩万谢 见利忘义

洁白如雪 突发奇想 滥杀无辜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不由自主 郑重起誓 物美价廉

二、拼音与字词。

挨近

咂嘴

皇榜

滥杀

斥责

纵身

绿蔓

住处 调集

调达

泄露

王妃

一卷干草

毕竟

责任

立即

三、组词。

咂(咂嘴)娇(娇嫩)蓬(蓬松)拨(拨弄)驱(驱赶)淘(淘气)浩(浩浩荡荡)址(地址)砸(砸坏)骄(骄傲)篷(帐篷)泼(活泼)躯(身躯)陶(陶器)造(建造)

扯(拉扯)笼

(笼罩)

(绿蔓)

(笼子)

(蔓延)

四、词语搭配。

检验产品 沙沙的落雪声 温暖的鸟巢 毕竟是件小事 善良机智的九色鹿 温暖舒适的巢穴 体格检查 哗哗的流水声 小鸟的鸣叫 究竟想干什么 神气十足的珍珠鸟 无人知晓的情形 环顾四周 琅琅的读书声 悄悄地进发 居然落到我身上 深明大义的国王 春光明媚的山林

支付费用 隆隆的机器声 拼命地挣扎 竟然把我当朋友 忽然探出头来

沙沙的下雨声 哈哈的欢笑声 喳喳的鸟叫声

五、近义词。

完全(彻底)红火(兴隆)懊悔(悔恨)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六、反义词。

熟悉(陌生)说谎(诚实)尖细(粗大)伤害(保护)危险(安全)相信(怀疑)

缩短(延长)机灵(笨拙)家喻户晓(无人知晓)

七、填量词。

两对珍珠鸟 一卷干草 四只笼子 三盆吊兰 五个球儿 一声呼唤 一只蜘蛛 一张网 一台电脑

一封信

一扇门

一轮圆月 一弯新月

八、按要求写词。

1.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形容气愤的成语:咬牙切齿 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3.描写九色鹿的成语:色彩斑斓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义正辞严 4.描写调达的成语: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5.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猎人海力布》 6.现代兵器:现代战车 现代战斗机 新型枪械 现代导弹

7.含“手”的成语: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妙手回春(医术高明)情同手足(形容亲密)

心灵手巧(形容聪明)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得心应手(形容熟练)九、一字多义。

1.印在脑海里(留下痕迹)

2.好让我把钱寄给你(便于)

3.滥杀无辜(不加节制)4.背信弃义(违背)

5.知恩图报(计划)

6.伴随(陪伴)7.信赖(相信)

8.粗暴(粗野)

9.探出头来(伸)

十、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

1.人无信不立。

2.言必信,行必果。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4.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5.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共 11 页 第 11 页

d

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8.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伊索

十一、动物喻人。

1.铁公鸡: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

2.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3.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有人。

4.地头蛇: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5.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6.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十二、造句。

1.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2.亲密无间--------我的小红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3.心照不宣--------此时此刻,他俩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了一下。4.同舟共济--------人民解放军和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5.唇亡齿寒-------我们两厂关系十分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度过难关呢? 6.开诚相见-------小红车主人与我因为能彼此开诚相见,所以建立了真挚的友谊。7.同舟共济-------在目前危难的情形下,我们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难关。8.置之不理------现在晋国要攻虢国,虞国不能坐视不管,置之不理啊!

十三、表示看的词。

仰望:从低处向上看。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窥视:偷偷摸摸地看。眺望:从高处向远处看。

瞻仰:恭恭敬敬地看。

端详:仔仔细细地看。环顾:前后左右地看。

打量:上上下下地看。

十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珍珠鸟多可爱啊!用几句话写写的样子或是活动吧!(①样子: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②活动:.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2.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两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3.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4.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5.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6.课文《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近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

7.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的“不由自主”可以用(情不自禁)替换,这里的反问句的意思是(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8.《珍珠鸟》中细致介绍文中“我”为珍珠鸟精心安排的“家”:(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共 12 页 第 12 页

d

第七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姓名

夜幕 蒸腾 玉树琼枝 洁白晶莹 描绘 缀满 奥妙 张贴 增添 欣欣向荣 春回大地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爆竹 屠苏 旧符 孤独 春满人间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领略 饱和 雾凇 雕梁画栋 遥遥相对 山花烂漫 青翠欲滴 漫天飞舞 降临 万紫千红 千姿百态

笼罩 淹没 凝结 冰封 缭绕 摄氏度 十里长堤 词类相当 开卷有益 松花江畔 点缀 气氛 和睦 浏览 和谐 千门万户曈曈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 蓑笠翁 声律

技巧 设计 歌颂 背诵 磨练 模糊揣摩 详细 祥和

二、组词。

屠(屠杀)符(符号)爆(爆炸)堤(堤岸)律(纪律)累

(劳累)看

(看门)著(著名)付(付出)暴(暴雨)提(提问)建(建设)

(积累)

(看见)

三、词语搭配。

美丽的春光 祥和的气氛 美好的生活 无穷的奥妙 和睦的人家

描绘春光

增添气氛

歌颂生活

展现景象

张贴春联

四、按要求写词。

1.描写霜的词语:薄霜铺地 霜若白盐 白霜片片 银霜遍地

2.描写雪的词语:鹅毛大雪 大雪飘飘 大雪纷飞 洁白无瑕

3.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吉林雾凇 4.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五、要背出的古诗。

元日

江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宋代 王安石

唐代 柳宗元

唐代

岑参 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山鸟飞绝,北风卷地白草折,春风送暖入屠苏。

万径人踪灭。

胡天八月即飞雪。千门万户蝉曈日,孤舟蓑笠翁,忽如一夜春风来,总把新桃换旧符。

独钓寒江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对对子。

绿柳对红桃

桃红对柳绿

神州对大地

海角对天涯

雨雪对风霜

春风对秋雨 漫山对遍野

旧岁对新年

鸟语对花香

明月对清风

舒眉对开口

和风对细雨 蓝天对碧海

山光对水色

地北对天南

虎啸对龙吟

辞对贺 古木参天对雪峰插云 秋雨潇潇对春风徐徐

风扶千条柳对雨润万朵花

风绿千条柳对雨红万朵花 门对千根竹对家藏万卷书

七、要记住的春联。

1.描绘美丽的春光: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4.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反映辞旧迎新: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6.展现祖国壮丽河山:

①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②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③日暖山河春,风和桃李秀。

7.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8.春回大地,9.松竹梅岁寒三友,10.家家幸福庆团圆,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福满人间。

桃李杏春风一家。

岁岁年丰添美满。

八、解释加点字。

1.抑扬顿挫(很短时间的停止)2.一岁除(去掉)3.点缀(装饰)4.词类相当(相近)5.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6.揣摩(体会研究)7.讲究对仗(重视)

九、填空。

共 13 页 第 13 页

d

1.樱花(烂漫)的时节,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2.十六岁,是一个(浪漫)的诗意的年龄。

3.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4.《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辞旧迎新)的意思。

5.《元日》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能动动脑筋,删改必要的字词,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6.《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你感受到(雪天的寂静、清冷和凄凉),对于后两句诗,如果结合诗人写作此诗时的贬谪生活,就会发现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的人格化身。7.(只要)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8.(因为)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9.(如果)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应该准时去找她。10.(既使)天气很冷,爷爷(也)要坚持早晨锻炼。11.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13.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14.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近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15.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你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时,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元日)这一天看到的有趣风俗,如:(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16.《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你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这雪景,如(大雪纷飞、漫天雪花、鹅毛大雪)。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寂寞、孤独和坚毅孤傲)的心情。17.古人常说“诗中有画”。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这是隆冬的时节,寒风凛冽,大雪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岭都没有了鸟儿飞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没有了行人的足迹。这时,只见寒冷的江面上,孤单单地漂着一条小渔船,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垂钓。)

苏教版四上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篇6

23、雾凇

一、生字组词

雾 wù(W 雨)雾水 迷雾 氏 shì(S 氏)姓氏 摄氏度 堤 dī(D 土)堤坝 大堤 幕 mù(M 艹)夜幕 幕布 俗 sú(S 亻)俗气 俗称 零 líng(L 雨)零分 零点 凝 níng(N 冫)凝固 凝视 淹 yān(Y 氵)淹没 淹死 摄 shè(S 扌)摄影 拍摄 模 mï(M 木)模糊 模型

二、比一比再组词

幕(夜幕)雾(雾气)堤(堤坝)俗(习俗)凝(凝视)摄(摄氏度)慕(羡慕)零(零下)提(提醒)浴(沐浴)疑(怀疑)蹑(蹑手蹑脚)募(招募)淹(淹没)模(模糊)镀(镀金)墓(墓地)掩(掩映)摸(抚摸)渡(渡河)暮(暮色)俺(俺家)漠(沙漠)度(气度)

三、重点词语

雾凇 堤坝 俗称 凝结 零下 淹没 模糊 笼罩 蒸腾 缀满 缭绕 弥漫 摄氏度 洁白晶莹 琼枝玉树 三九严寒 夜幕降临 大地冰封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随风飘荡 银松雪柳 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 千姿百态 情不自禁

四、多音字

模 mï(模糊)没 méi(没有)

mú(模样)mî(淹没)

五、近义词

闪耀----闪烁 奇观----奇景 凝结----凝固 弥漫——充满 模糊----朦胧 蒸腾----升腾 缭绕----萦绕 闪烁——闪耀 缀满——挂满 漫步——散步 观赏——欣赏 晶莹——透亮 笼罩——笼盖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六、反义词

凝结----融化 弥漫----消散 模糊----清楚 赞叹----批评 严寒----酷暑 美丽----丑陋 饱和----稀少 逐渐----迅速

七、词语解释

1、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2、琼枝玉树:形容树木一片银白,就像用白玉雕成的。文中指松花江两岸的树一片银白,晶莹美丽。

3、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八、词语积累

1、描写霜的词语:薄霜铺地 霜若白盐 白霜片片 银霜遍地

2、描写雪的词语:鹅毛大雪 洁白无瑕 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

3、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吉林雾凇

4、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5、描写景色的诗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 甫 《江畔独步寻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6、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绿色环保,共建和谐!创造和谐环境,追求卓越人生!自然充满绿色,家庭充满爱意,社会充满和谐!

九、拓展补充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2、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3、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近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4、《雾凇》是写景的文章,吉林的雾凇最为特别,吉林还有“北国江城”的美称。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雾凇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饱和的水汽”,二是“遇冷凝结”。雾凇的形成是一个逐步而缓慢的过程。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24、春联

一、生字组词

贴 tiē(T 贝)粘贴 张贴 增 zēng(Z 土)增多 增添 添 tiān(T 氵)添加 增添 览 lǎn(L 见)展览 浏览 荣 rïng(R艹)繁荣 欣欣向荣 颂 song(S 页)歌颂 赞颂 辞 cí(C 舌)告辞 辞别 律 lǜ(L 彳)规律 声律 奥 ào(A 大)深奥 奥秘 益 yì(Y 皿)开卷有益 益处

二、比一比再组词

贴(张贴)增(增加)添(添加)览(浏览)荣(光荣)粘(粘住)赠(赠送)舔(舔嘴)缆(缆绳)荧(荧光)颂(歌颂)辞(辞别)律(纪律)奥(奥妙)益(益处)项(项目)甜(甜味)津(津津有味)澳(澳门)溢(洋溢)

三、重点词语

张贴 增添 浏览 繁荣 歌颂 声律 奥妙 和睦 气氛 揣摩 欢乐祥和 幸福美好 和谐动听 抑扬顿挫 欣欣向荣 辞旧迎新 各种各样 万紫千红 开卷有益

四、多音字

当 dāng(当然)卷 juǎn(卷发)dàng(当真)juàn(试卷)

五、近义词

增添(增加)依然(依旧)展现(呈现)歌颂(赞颂)和睦(融洽)表达(传达)祝愿(祝福)讲究(讲求)揣摩(推敲)领略(感受)祥和(平和)浏览(扫视)神州(中国)烂漫(灿烂)和谐(协调)奥妙(奥秘)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六、反义词

增添(减少)浏览(精读)歌颂(批判)勤劳(懒惰)和睦(争吵)祝愿(诅咒)细心(粗心)祥和(凶暴)和谐(杂乱)抑扬顿挫(平铺直叙)

七、词语解释

1、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3、欣欣向荣:比喻事业繁荣兴旺。

4、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获。

八、词语积累

1、表达美好祝愿的成语:一帆风顺 一路顺风 金玉满堂 心想事成合家欢乐 百年好合 万事如意 马到成功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春联: 到处山欢海笑,遍地虎跃龙腾。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九、拓展补充

1、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起源于桃符。文中介绍了春联的特点:

1、讲究对仗

2、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对仗是指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2、《春联》一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3、对对子。

绿柳对红桃 桃红对柳绿 神州对大地 海角对天涯 雨雪对风霜 春风对秋雨 漫山对遍野 旧岁对新年 鸟语对花香 明月对清风 舒眉对开口 和风对细雨 蓝天对碧海

山光对水色

地北对天南

虎啸对龙吟

辞对贺

秋雨潇潇对春风徐徐 风扶千条柳对雨润万朵花

风绿千条柳对雨红万朵花 古木参天对雪峰插云(新苗茁壮)门对千根竹对家藏万卷书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人新事新时代新(天新地新气象新)

4、要记住的春联。

(1)描绘美丽的春光: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4)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反映辞旧迎新: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6)展现祖国壮丽河山: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5、古诗两首

一、生字组词

爆 bào(B 火)爆炸 爆竹 屠tú(T 尸)屠夫 屠刀 符 fú(F 竹)符号 符合 孤 gū(G 子)孤单 孤独

二、比一比再组词

爆(爆竹)屠(屠夫)符(桃符)孤(孤单)暴(暴力)居(居然)付(付出)狐(狐狸)

三、重点词语

元日 爆竹 屠苏 千门万户 瞳瞳 孤舟

四、反义词

送----迎 入----出 新----旧

五、词语解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6、绝:无,没有。

7、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8、人踪:人的脚印。

9、孤:孤零零。

10、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11、独:独自。

六、词语积累

1、诗句妙解成语:

出水芙蓉(小荷才露尖尖角)落英缤纷(花谢花飞飞满天)不同凡响(此曲只应天上有)一帆风顺(轻舟已过万重山)川流不息(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见如故(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春节)——(宋)叶颙[yïng]《已酉新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宋)苏轼《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拓展补充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他是文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一天有哪些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2.“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改成一幅对联:(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3.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诗是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情调。是不屈精神的人格化身。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中感受到诗人孤独寂寞、顽强不屈的心情。

5.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写下来。这是隆冬的时节,寒风凛冽,大雪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岭都没有了鸟儿飞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没有了行人的足迹。这时,只见寒冷的江面上,孤单单地漂着一条小渔船,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垂钓。

练习七

春满人间: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形容充满生机的景象。千帆竞发:许多船只争着出发前行,形容声势浩大。

万马奔腾:仿佛无数匹马奔腾跳跃。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六畜兴旺:六畜指牛、马、羊、鸡、犬、豕。比喻养殖业兴旺发达。五谷丰登:五谷指稻、黍、稷、麦、菽,泛指农作物。形容收成好。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上一篇:关于512国际护士节的演讲稿下一篇:煎饼果子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