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0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15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张彦梅平罗县职教中心

2018年10月20日,我参加了平罗县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经过了为期十天的学习与观摩,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学习班的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给了我们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们让我们及时地了解了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

此次学习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陈旧的心灵。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来。我是水稻种植大户,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中,各级领导及专家到现场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及解说。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鼓舞,积极地响应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地为社会输送“有机、绿色、环保”的放心大米,提高产品品质,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使自己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力强,极具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理清思路,贯彻落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各条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普及了诸多关于涉农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如何选种、播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鉴定种子、农药真伪及法律法规;如何搞好自身健康卫生及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水稻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知识。在今后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积极响应总书记“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三个要求,结合此次学习,我们一定要及时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改进耕作模式,马上行动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切实推进我们优质水稻产业稳步发展,让新型种植模式落地开花结果,让我们早日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我们打造的优质稻米“香飘万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业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切实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农业事业奋斗起来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概念及分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将某地区社会、 经济等特点体现出来,指导培训活动过程、制度的规范。本质上来说,其是一个系统概念,涉及培训目标、主体及客体等多方面内容[1]。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一般为三类,以政府主导、 政企配合及市场运作三类作为基础,并以具体针对性培训为辅助。

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的有效对策

1.立足于经济区域,合理选择培训模式

其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产业结构良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进而对职业农民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选择培训模式过程中, 应结合农业生产基地需求,将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合作组织型或者产业促进型模式作为培训主要模式,从而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

其二,中部地区。诚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表现良好,已经形成基础较好的城市群,不仅如此,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具备良好的产业、 人才资源,唯独缺少技术的支持。由此, 培训模式选择应将政府作为基础,政企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2]。

其三,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即便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该地区应积极争取政府和国家的支援,选择政府主导类政府工程项目型等培训模式,引导自身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其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畜牧业等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优势相对突出,能够适应机械化作业。基于此,要充分结合东北地区需求,选择适应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特点的主导产业推进型模式。

2.结合产业特点,科学选择培训模式

其一,针对粮食、棉花等领域,国家在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支持,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农民都能体会到国家的帮助,因此,在选择农民培训模式方面要选择政府主导类模式,并通过政府实施工程项目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实现远程教育,扩大教育范围。

其二,针对蔬菜、果品及花卉等领域,要树立现代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并实现生态等大农业目标,促使农民培训内容倾向于技术方面。由此可见,要选择政企配合类为主的培训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其三,针对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培训模式的选择,要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增强社会化服务理念,促使农村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

3.设定针对性目标,开展多元培训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培训目标设定也存在一定差别。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培训:一方面,基础性培训,主要是文化、职业技术及成人教育三个方面,其培训模式应以政府主导类为主,通过高等院校、 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给予相应的配合, 实现对农民终身教育。另一方面,技能性培训,主要是工程项目、实用技术等方面,一般是以政企配合类为主,将农业科技园区等作为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培训投资和管理机制,对部分具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和培训,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农业战线的基层教师,我虽然有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各位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受益颇丰。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处长纪绍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德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农村教育处处长刘杰、六合神州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朱安妮、“任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一等几位专家的授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现场教学以及所见所闻,各位专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感谢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力争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卷 篇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___。A、职业农民

B、科学家

C、工程师

D、外资企业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___”的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

A、懂技术

B、会种地

C、能经营

D、肯钻研

3、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是:___。

A、绿色(安全)农产品

B、品牌农产品

C、方便食品

D、营养健康农产品

4、选择和确定___,明确经营者具体服务对象,是经营者制定营销策略的首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

A、品牌

B、价格

C、目标市场

D、农产品

5、目前推广应用的目标产量配方法是:___。

A、地力分区(级)配方方

B、养分平衡法

C、地力差减法

D、肥料效应函数法

6、可以使用于有机水稻的生产技术是:___。

A、使用有机农药防治病虫

B、使用乙草胺除草

C、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禽粪作底肥

D、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7、幼龄花园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至少做到一基三追,即:___。

A、春茶前施足基肥

B、春、夏、秋茶前各施一次追肥

C、秋末初冬施足基肥

D、春、夏、秋茶后各施一次追肥

8、大棚蔬菜栽培的制约因素有哪些:___。A、虫害

B、肥害

C、药害

D、旱害

9、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___。

A、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B、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种苗及一切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

C、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通常要2-3年的转换期

D、无化学农药残留

10、无公害水稻可以喷施下列哪些农药?___。

A、敌百虫

B、吡虫啉或扑虱灵

C、杀虫双

D、富士一号或三环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___、___、___、___、产品存贮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

2、农产品定价策略有:___、___、___、声望定价策略、新品定价策略。

3、有机白茶我县以秋栽为好,移栽时间在___到___。

4、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___月中、下旬播种,秋后一般在___至___播种为宜。

5、稻曲病的重点用药阶段在___期,防治药剂主要有:___、___、___等。

6、选择农产品中间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要注重中间商的___;二要看中间商的___;三要看中间商产品销售组合;四要分析预期合作程度。

7、农产品仓储保管的方法有:简易贮存、窖窑贮存、___、___、___。

8、大棚豆角常见病虫有:___、___、___、___等。

9、日光温室辣椒苗期温度管理原则是:___;___;___。

10、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___和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任务就通过一定方法或措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消费者购买范

围内满足其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分销渠道可分为直销、单一环节直销型和多环节销售型三种。()

3、卷叶虫用药最佳适期是蛾高峰后7-10天或田间始见束尖期。()

4、随着二代温室的推广,温室采光和保温性能的改进,一大茬辣椒育苗右提前到10月上旬,元月上中旬种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关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但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可以直接向所在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提出()

6、县农业局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7、农产品具有自身的特性,良好的包装不但能促销,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水稻穗颈瘟防治对象是所有感病品种田,在抽穗期气候有利于发病,且又是病区,必须在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药一次。()

9、绿色食品可以使用转基因技术。()

10、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的农药,如安打、米满、抑太保、锐劲特等。()

四、问答题(40分)

无公害蔬菜是一种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实行标志管理的安全农产品,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选择题:

1、A(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2、ABC(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3、ABCD;

4、C;

5、BC;

6、ABCD;

7、BC;

8、BCD;

9、ABCD;

10、BCD 填空题:

1、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

3、10月上旬,11月中旬;

4、1,8月至9月上旬;

5、抽穗,18%多菌酮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30%爱苗;

6、信誉、实力;

7、通风库贮存、冷藏库贮存、气调保鲜贮存;

8、煤霉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

9、晴天高,阴天低;白天高,夜间低;出苗前高,出苗后低。

10、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判断题:

1、√(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

3、√;

4、√;

5、√;

6、√;

7、√;

8、√;

9、×;

10、√

问答题: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其防治措施有:

(一)、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治: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杀、杀虫灯或毒饵诱杀、高温灭菌、隔离保护等。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施用生物农药(BT乳剂、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施用无污染的植物性农药(鲜苦楝树叶、臭椿叶等)。

(四)、化学防治。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注意事项:

1、严禁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三氯杀螨醇、除草酶等;

2、严格按照农药使用间隔期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生猪养殖一 篇5

(一)职业技术学校农牧工程部

第一节 农户养猪的基本措施

怎样养猪才快、无病或少病,经济效益高,这是广大农村养猪户的追求。因此要把科学养猪的技术向广大农户传授,使他们不但学到养猪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相信了科学技术,懂得高投入高产出的道理,敢于、也舍得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来养猪,如选养高质量的猪苗,喂高效、质量好的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定期给猪打预防针、驱虫、洗刷、消毒;猪舍、猪身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舒适,冬天不寒冷,夏天不受热。要做到这些,当然要投入一定资金(成本),但产出(得到的回报)往往大大超过投入。所以“四改一添”是农家养猪基本措施。

一、改品种,选养杂交猪

养猪学认为“养猪快大三关键,一种、二料、三管理。”猪种是第一关键,是养猪快大的基础。同一饲养水平(条件),猪种好,饲养起来大得快、效益高;相反,猪种不好,大得慢、效益低。因此,在增加收入为主的养猪生产中,必须利用具有产肉性能好、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体重、瘦肉率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实践证明:两品种杂交猪(二元猪)比纯种猪多增重15-20%;三品种杂交猪(三元猪)比二品种杂交猪好,比纯种猪更好,增重率提高30%以上。因此,农户养猪以三品种杂交猪效益最好。

电话:0391-8320562电子邮箱:jynmb6@163.com微信号:jyzzs9

二、改圈舍,创环境

要有良好的猪生长环境,关键在于猪舍的结构与饲养设备。科学技术包含着设施。所以要做好猪舍的改造,增加设备设施,保持通风干燥,做到夏季能降温,冬季能保暖。猪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26℃,低于20℃增重慢,仔猪低于4℃就容易得胃肠道的疾病;高于26℃,增重也慢;超过37℃,不但不增重,体重还要下降;超过39℃,生命就有危险。实践证明,猪舍最好是座北朝南,偏东16°,屋顶最好用4层(瓦片、隔热层、保温层、木板),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猪舍内还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创良好环境,提高养猪效益。

三、改饲料,应用饲养标准

饲料是养猪学的关键之一。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直接作用于饲养成本,因此只有科学地配制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广大农村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单一饲料”这套古老的方法来养猪,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配合饲料,但是饲养者都没有实行标准化饲养,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所谓猪的饲养标: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为使其达到某一生产水平,每日必须供给每头猪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数量。饲养瘦肉型猪,可选用美国的NRC和英国的ARC标准。1983年我国制订了中国的≤猪的饲养标准≥,属肉脂型猪使用,无论选择何种饲养标准,都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因为各地、各场生产条件千差万别,不灵活应用就不能达到效果。

四、改饲喂方法,实行新的养猪技术

电话:0391-8320562电子邮箱:jynmb6@163.com微信号:jyzzs9

旧的饲喂方法是指“单一饲料、稀食熟喂”来养猪。因此,往往一头猪养一周年还不能出售。原因是:饲料太稀,干物质少,营养当然不够,猪就长得慢,尽管猪吃得饱,可是吃进去的是一肚水,拉几次尿,什么都没有了;吃进水分过多,冲淡胃液,压迫胃壁,饲料停留短,影响消化,排尿过多,还要消耗大量能量,也影响猪的生长;饲料太稀,猪不用咀嚼,具有消化作用的唾液(口水)分泌减少,消化酶也少,因此,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降低;饲料经过久煮之后,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蛋白质等被破坏;饲料单纯、营养不佳,猪肯定长不大。所以,必须树立新观念,实行新方法养猪,才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新的养猪技术是:应用饲养标准,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采用干料喂养。仔猪和生长期肉猪自由采食,肥育后期合理限食(即降低饲粮营养浓度和人不限量投料)。种猪在饲养标准范围内限量投料。

五、添加饲料预混料,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按照猪的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一定要添加饲料预混料,预混料是饲料的精华,它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抗病物质等。这些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有非常微妙的作用,缺少它,轻者长不大,重者患病甚至死亡。饲料预混料是近代新兴的饲料工业产品,是配合饲料的心脏和灵魂。饲料预混料以少量、微量成分添加于饲料内,经喂猪后,猪长得快,长得大,产肉率明显提高,又可以节约饲料,提高和改善猪肉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少发病、不发病、成活率提高,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打造以农机手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实践证明,现代农业靠科技,农业机械是载体,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素质靠培训。面对新形势,XX县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壮大农机化人才队伍,提高农机化人才素质。上半年,全县共召开培训现场会6次,科技下乡宣传、培训30余次,发放农机技术资料6000余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3期,共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600余人次,通过培训,为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促进了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通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加快造就了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新型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了农机手安全驾驶操作水平,有效预防和降低农机事故,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了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结构,夯实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提高了农机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机培训学校经费严重不足。近几年来农机化教育培训投入少,教学设备陈旧,电教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学普及程度不高,教学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机师资队伍不强,由于机构改革和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人员老化,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现有农机教师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少,教练员配备不够充足。

2、农机手对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机手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系统培训;有的机手法治意识不强,心存侥幸,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农民机手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

3、培训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长期以来,农机培训以安全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农机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导致有的培训者认为,既使通过正规农机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三、主要做法

1、制定方案强化宣传引导。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有关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年度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工作内容和进度,落实培训任务。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向行业和社会宣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和成效,扩大影响力和认知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

2、创新农机培训方式方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创造培训机会,搞活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机培训,鼓励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大胆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机手参加培训学习。

3、培训提升推广人员素质。重点培养县、乡、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推广人员的示范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同时,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安全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4、注重农机实用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修理、技术指导、经营服务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机手,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增强致富本领。

5、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培训。由于购机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先进农机具大量增加,新购机农民迅速增多。为尽快让购机农民掌握现代农机操作技能及维护保养常识,提高机具作业质量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促进安全生产,利用农户购置机具的时机对他们进行定点集中培训,购机补贴办公室、农机校、推广站、农机经销和生产企业协调合作,讲解农机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购机程序、农机基础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重点农时有针对性培训。在三夏、三秋农忙前机具检修的时机,派出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或有实践经验的农机维修人员,深入村队、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边检修边培训,对机手进行农机使用保养维修的现场培训,主要讲解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日常维护及维修常识;作业期间,农机技术服务队赴田间地头为机手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纠正违章作业。

四、对策和建议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农机化教育培育大行动优化农机队伍和造就新型农机手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对农民教育工作的共识;宣传农民群众依靠农机科技脱贫致富的典型,调动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加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主动性,营造农机手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氛围。

2、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建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机培训机构购置一批先进适用的教学设备,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把农机培训机构购置教练车、解剖教具车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农机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增加计划名额和培训种类。

3、稳定农机培训队伍。从编制上把农机校现有的差额事业单位提升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确定一定数量农机教师事业编制,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农机化工作,专心农机培训事业。吸收一些有学识、有水平的年轻教员,使农机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方向迈进。

4、建设基层培训阵地。扶持建立一些乡镇村农机科技示范点,让农民参观和学习农机实用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系统内培训,内容包括实用技术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以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5、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大对农机教师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参与农机推广、农机管理组织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抓好农机教师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为教师进修、学习深造提供便利条件。通过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做到讲授与教练同时进行,成为既是教员又是教练员的优秀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篇7

1 培训机构的确定与沟通

培训机构就是培训事项的具体承担部门和执行部门, 一般要求具有适宜的场所和一定的师资能力。场所的确定要考虑交通便利情况、授课教室条件和住宿条件等方面。到达培训机构的交通一定要便利, 要考虑培训对象的可达性。授课教室是培训的核心环境, 必须具有满足培训人数要求的面积和相应的桌椅, 还要有投影仪、网络、音响设备等满足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要求。另外, 还要具备空调或取暖条件以及安全性。如果需要住宿, 住宿条件也不能忽视, 一般要达到标准间的标准。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 适合作为培训机构的一般有: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科院所等, 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一定的师资条件和组织能力。培训机构确定之后, 要强化沟通, 就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安排妥当, 做好实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2 培训对象的认定与管理

培训对象就是可以参加培训的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可以划分两种类型:一是生产经营型培训, 主要培训对象有承包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二是社会化服务型培训, 主要培训对象有农业技术员、农资经营服务员、农产品经纪人, 农机手等。培训对象的认定必须明确, 要有相应的条件要求。如家庭农场主培训, 参加人员必须具备经营家庭农场条件或已经是家庭农场主。培训对象的管理是指从报名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到培训后效果跟踪的全过程管理, 相关资料要进行备案存档, 有条件的要进行信息化处理。

3 培训课程的安排与评价

按照培训项目的要求确定课程是培训的核心, 课程一般要有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个基本问题, 而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关键。如家庭农场主培训课程的设置一般有:家庭农场发展历史与典型模式、家庭农场创办政策与流程、家庭农场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进一步来讲, 家庭农场创办政策与流程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政策、兴办条件、申报材料、注册登记等。课程设置之后就是组织问题, 即课程先上、后上的安排。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必须满足培训项目的要求这一统一性目标。

4 授课人员的聘任与调整

课程确定之后就是找谁来完成, 也就是授课人员的聘请, 可以作为授课的人员主要有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农技推广人员, 还有就是土专家。需要注意的是, 聘请的时间必须给一定的提前量, 并告知明确的课程内容及参加培训人员的情况, 以便进行充分的课程准备。为了以防不测, 聘请的授课人员届时不能到位, 需要准备授课专家人才库, 以便临时做出应急调整。

5 培训方式的选择与变通

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建议 篇8

一、永吉县开展培训工作情况

2014年吉林省下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以后,县政府及时安排县农业、财政部门制定全县培训计划,按要求选聘培训教师,联系培训基地,遴选培训对象,安排经费46万元,确保培训按期开班。参照“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目前,全县已完成生产经营类4个班、120人,重点培训了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同时确定100名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农民参加。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展8个班次集中学习培训,确保完成全年培训计划。

二、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建议

(一)关于培训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掌握一定农业技能的人员;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在新型职业农民遴选中,要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原则上培训对象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二)关于培训时间。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时间不确定,季节性比较强,因此要因人而异,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应在农闲季节,累计培训时间15天以上;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7天以上;同一培训对象三年内不得重复支持。按照要求,要在每年12月30日前完成学员遴选、制定培训计划,为下年开展培训工作做好准备。

(三)关于培训措施。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要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范,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和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及服务领域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在培训师资遴选方面,要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和专家,聘任的专家或教师要颁发聘书。建议省、市、县要分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同时,要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育模式创新方面,要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要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统筹利用好农业职业院校、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训资源。

在培训教材选择方面,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保证参训农民人手一份。

在日常管理方面,要建立规范班级管理制度,选好班主任,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要成立班委会,建立QQ群,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

在考核与认定方面,在每期培训结束时,培训机构要进行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者进行统一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同时,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加强认定后的职业农民的管理和知识更新,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

在培训档案建立方面,要建立培训、考核、发证、后续指导服务等环节档案,实行全过程跟踪,及时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情况,按要求录入学员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使培训工作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在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方面,培训机构要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指导服务,并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农业部门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强化教育培训环节,创新培育模式,稳步推进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多年的培训实践,辽宁省农广校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立足农村、农业、农民实际稳步开展,即掌握 “三农”实际情况,了解农民产业需求,省农广校结合项目要求和外地培训经验创新制定系统培训规范,并逐年调整、完善,取得不错的效果。

2013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开始时,设置了三个模块培训:系统知识模块进行集中培训;职业技能模块进行模拟操作和职业技能鉴定;专项技术模块通过现场指导,实现课内讲解和田间实践相结合,并安排异地参观和实践操作。三个模块穿插进行,分段实施。

2014年针对三种类型的培训和农民模拟操作困难实际,拓展了技能实训模块培训方式,通过田间学校、基地实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完成。2015年针对各地跟踪服务不到位情况,在规范中增加了跟踪服务模块。

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础上,省农广校总结经验,对2016年培训规范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推行“一点两线,一线在上,一线在下”的培训模式,即经营管理培训由市级牵头,充分发挥市农广校的作用,统筹各县到省、市级培训基地集中开展;生产技能培训由县里组织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学校或现场教学、基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开展。同时细化了经营管理的培训课程,拓展了培训方式,增加了情景模拟训练内容。针对田间学校不太健全的实际,生产技能培训采取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两种方式进行。

在培训规范的指引下,省市县在培训上都拓展了工作空间,在培训方式上有很大创新和改变。

为落实培训规范中经营管理培训在省、市培训基地开展的要求,辽宁省开展了培训基地确认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申请部门的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赋予各级农广校具体负责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日常管理与协调等工作职责。2016年10月经过自愿申报,县农发局推荐,市农委复核,省农委审批,认定了包括辽宁职业学院等8家大专院校、2家科研院所、1家农事企业在内的第一批11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并下发文件予以公布。目前各市的经营管理培训正在这些基地开展。锦州市集中学员在辽宁经济学校上经营管理课;新宾县集中学员在抚顺特产学校上公共基础课,在早、中、晚课余时间穿插考试环节,理论培训丰富多彩、紧张有序;海城市在本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集中培?,使经营管理培训效果突出。

由于培训规范赋予了市级培训职能,市级农委、农广校牵头经营管理培训。锦州市农广校不遗余力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出台很多创新性做法,对四县一区实行“五统一”管理,成为全省的一个亮点。一是统一经营管理培训模式,全市一张课程表。二是统一调配师资,安排市级教师赴山东学习情景模拟培训课程,给各县培训班授课。三是在县区统一建立示范班,安排专家和市级辅导员采取“田间学校”模式开展技能实训。四是统一在每个培训班确定3~5名优秀学员,对他们实行重点跟踪,加强指导,建立起“优秀学员名录”。五是市级统一档案管理。对全市的新型培训工作做到了统抓统管,全市一盘棋,培育效果非常好。抚顺市农委2016年向市财政申请10.4万元资金,开办了40人的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尊敬的领导、老师,全体学员们大家好!

我叫许雷,来自蔡木乡巴彦宝拉格村。

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2017年新型农民培训班。在为期

天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等几门课程。对于一个自中学毕业后从未进入过课堂的我,无疑这是一个最佳的充电学习机会,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我有着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平时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两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作为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礼仪、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

二、主要收获:

1、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培训内容

新型職业农民培训不是一次性培训,至少应由四部分组成:

1. 首期准入培训。根据各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对符合或基本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标准的培训对象按不同专业分别进行首期准入培训。内容可分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二是实用技术培训;三是综合素质培训,包括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等;四是专业实训。特别是实用技术和专业实训应结合农时以提高效果。首期准入培训结束进行考试考核评定综合成绩,该成绩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准入资格之一。

2. 学历教育。对基本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学历未达到高中以上程度的,可组织开展学历教育,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系统学习,在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上有较全面的素质提升,达到中专学历。在后续教育中对有条件的学员还可组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其水平。

3. 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应根据不同专业,通过培训取得国家人社部门颁发的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并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其职业技能的等级。

4. 继续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持续的。对符合或基本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条件的对象在通过首期准入培训,达到高中(中专)学历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后,方能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接受每年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包括资格复核、基本情况申报、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等。

二、教学管理

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长、要求高,为避免学员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可以将整个培训计划分块分段实施,分块上包括文化学习、专业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学习、实践交流等。分段上做到闲时学理论,忙里讲技术,当季重实训,季后促交流。统筹全年时间,确保完成学习计划,而每次集中学习时间安排3天左右,不耽误学员生产经营。

2. 创新学习方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以往一般农民培训不同,它不单单是实用技术培训,而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习培养。按照以往的培训模式恐难保证质量,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创新。一是编写配套的乡土实用教材。除了发放规范的各种培训教材外,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乡土教材及配套的实用技术问答,使学员既有丰富的理论读本又可对照问题找答案;二是编写习题集。可以为主要课程编写习题集,帮助学员消化听课内容和课本知识,掌握知识点,也有助学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习题集按时上缴批改作为平时成绩之一;三是增加实训、讲座、交流等课时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避免由于时间长产生培训疲劳。

3. 优化学习管理。农民培训需要建立一套严谨的学习管理制度,以保证按计划完成培训项目所预想的目标。管理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学员培训成绩的考核认定。成绩一般可由三部分组成,即到课率、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最终根据三方面情况确定综合成绩并进行评优活动。这样使学习管理和成绩认定贯穿了培训的全过程,以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考核评价

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问题探究 篇12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培训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指以农业服务、农业经营、农业生产为主要职业,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农业技能、生产技能、科学文化素质达标的一种职业[1]。以农业收入作为经济来源,从事农业相关工作[2]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提升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有效性也成为了培训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1 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方向

1.1 信息道德培训

在信息素养培训中信息道德属于基础的培训内容,虽然职业农民需要在技术能力、知识储备、文化等多方面加以提升,但从根本上还应该提升信息道德,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合理的分析与解决信息问题[3]。在新时期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须在道德规范上加深信息道德的培训,包含尊重他人隐私、不散播谣言、不分享违法信息等。

1.2 信息意识培训

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信息意识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其综合利用信息化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检索提升综合评判能力。同时,职业农民应提升对新型化社会的敏感性与主动性,认识到信息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程度,从而提升信息化反应。

1.3 信息能力培训

对职业农民实施信息能力培训是信息化培训中的最重要环节,包含对日常信息的检索、筛选、分析、处理、评价、学习、敏感性等多方面,需要在信息开发、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上提升相关技能水平[4]。只有在信息能力上有所提升,才能够通过现代化设备来分析处理各项信息,筛选有用信息并对其决策方案提供合理依据。

2 信息化培训的意义

2.1 有利于我国农业信息化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职业以及晚辈受教育机会均会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动力。当农民发现通过信息化培养之后,自身的农业技术、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等均有了变化,将对其自身产生更大的推动力量。在信息化操作下,农业管理效率、农业生产率、农业服务支持、农业供销情况、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均可能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得到扩展[5]。但由于我国目前农民文化水平、农业技术、经济投入等因素的限制,都可能在农业信息化培养中引发新问题。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可以通过对农民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提升,来实现我国农业更优发展,通过高新技术的投入以及相关设备的支撑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与产业化。

2.2 有利于学习平台的构建

在数据时代下,农民已经开始呈现出新型职业化趋势,其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相关管理者以及领导者需为农业信息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对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同时对市场需求等信息详细了解,根据市场状况来制定合理的生产、种植、销售模式[6]。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虽然已经处于职业化,但其认知程度并不高且投入力度不大,规模经营仍处于初步阶段,在职业农民这一岗位上还未达到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下,农民也应通过信息化,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支撑下实现对农业知识的系统性了解,在信息、知识、技术上更新思想。因此,在农业信息化环境下,农民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为其新型职业的构建提供了帮助。

2.3 有利于职业农民的培养

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信息化手段上更加现代化,能够实现农业产销一条龙状态。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广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通过新型职业农民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7]。信息化培训能够为农民提供经营管理技术、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综合性的知识。在系统性的培训下,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管理与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促使自己更适合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岗位。换言之,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在农业信息化培训下才能够在农业专项技术知识上得到教育,让自己成为懂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业人才[8]。

3 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的影响因素

3.1 培训方式缺陷

虽然信息化培训能够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文化水平等多方面技能,但每位农民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培训方式上也应具有差异性,应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归为公共产品范畴,通过公共政策加以指导。但由于培训项目在条件、时间、专业、规模等多方面受到政府限制,因此难以实现培训上的针对性。这样一来,农民在参与培训时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培训内容并不能落实到实处,造成做无用功,无法完全符合现代农业建设需求。另外,农业生产活动存在复杂性、动态性以及随机性特点,会受到较大程度自然因素影响,因此在学习上,农民通过互联网学习效率较低,且由于其自身原因无法达到对信息的有效搜索与筛选。因此在培训内容上若无法根据农民具体情况实现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上的优化,只能够造成农民培训体系基础持久性薄弱,无法对职业农民培训展开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定位与管理。

3.2 师资力量不足

就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由于在教育观念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影响,其文化素养水平呈总体性偏低状态。调查研究发现,接受教育的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a,其中1/2以上为小学文化程度影响农民对职业培训的认知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与应用能力。在信息化培训过程中,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实现需求化培训,必须在师资力量上有所储备,在专家库上建立健全,目前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师资力量不足情况。同时,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必须在培训方案上具有系统性,而目前聘用的授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无法针对农民这类型授课对象设定合理的教学模式,目前参加培训的农民大多年龄偏大且在学历上并不高,教学中若采用了较多的专业语言可能会造成农民听不懂而降低积极性。

3.3 未落到实处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地方会成立以区政府或市政府为领导的农委、组长负责人,通过领导小组方式实现对农民的各项培训。但在具体实施上,培训往往是下属机构来完成,相关领导者在培训力度的了解与掌握上更关心政府拨款资金有无落到实处,或是培训指标是否在年内完成,对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未真正关心,在相关政策以及后续跟踪服务上存在缺陷。农业产业存在明显区域性特点且种类繁多,因此在培训内容上需加强设计,确保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但根据对某地职业农民培训情况调查结果来看,60%农民认为所学知识有用,仅17%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能够达到真正帮助;而有22%认为教学内容空虚,无法达到提升作用。因此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设定上还需加强与农民实际需求的结合程度。

3.4 资金投入问题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在资金上加强投入,并且持续性投入,确保培训平台的管理维护以及长期投入,避免由于经费或技术问题影响到培训的全面性。同时,对于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的个人应给予奖励,促使其他农民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上仍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资金链无法准确跟进,对培训平台的维护浮于表面,无法通过培训平台让农民真正达到新型职业化。

4 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培训优化策略

4.1 加大培训投入

对职业化农民培训的投入不仅在于资金方面,还应体现在师资力量方面。首先是对农民培训准公共产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相关培训工程,例如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等多方面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真正用于农民的农业生产之中,落实培训的有效性。在资金筹划上,应将培训经费在预算中详细写出,让农民培训在资金投入上更具有制度化。对于政府而言,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多元化办学机制,利用激励手段与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更多地参与到培训之中。另外,在资金的投入上不仅可通过政府部门来完成,也可号召民间组织、个人或企业,通过税收、信贷、金融等方式吸引其参与到农民培训事业之中,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建设贡献力量,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师资力量方面,政府部门可出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师,让其在教育方式上更贴近于农民生活与农民文化水平,避免教学中过多使用专业性术语造成农民在听课时存在疑惑,而影响接受培训积极性。做好教师的工资补贴工作,由于农村教育环境问题,在相关教学设备上也应加大投入,为职业新农民培训提供有效的硬件设备与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够保障职业培训的顺利进行。

4.2 创新培训模式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不仅需要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文化水平,还应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应根据农民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在培训思路上加以创新。可按照行业标准以及农民学习意向,采用分层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培训不同类型的专业农业人才。对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程度职业农民基础的培训对象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其生产经营水平以及务农本领;对于新生农村劳动力可在开展职业培训之前实施创业教育,让其了解到职业农民的特点,并制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另外,培训上应根据新型职业农民所处环境,例如当地经济作物、气候环境、农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来分地区培训,在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上设置侧重点。例如当地农民人数较多,可实施人力资源技术培训;若当地农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则可实施创业培训以及新技术培训。根据地方优势来划分区域,展开针对性分岗位、分产业培训,提升培训有效性。

4.3 优化培训导向

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在需求、要求、服务等方面均有了改变,在新生代农民多元化诉求背景下,对职业农民的信息化培训也应考虑到市场需求,在思维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多方面加以改进。对职业农民的教育主要在于农业生产领域,在培训导向改变之后也应兼顾到农业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土地规划、农产品品牌建设、土地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让农民能够真正从农业中承担项目,实现农产品的种植、储存与深加工。培训机构可采用半农半读、工学结合、送教下乡方式来完成对职业农民人才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应带有公益性性质,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主动充实自身农业知识、提升农业技能。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够认识到职业农民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从而从多方面优化自身能力,更适合这一职业。

5 结论

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经营理念,成为懂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高素质农民,在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上均有所要求。在信息化培训上,管理者需提升培训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培训者需改善培训模式、健全培训体系,在有效的信息化培训基础上实现新型农民培训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莉敏,马建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44-48.

[2]张洪霞,吴宝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机制建构——以天津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为例[J].职教论坛,2015(16):26-31.

[3]唐智彬.论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职教通讯,2015(13):30-35.

[4]吴易雄.农业信息化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以湖南省的实践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2):49-54.

[5]沈红梅,霍有光,张国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阈[J].现代经济探讨,2014(1):65-69.

[6]王伯文.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农广校体系远程教育优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14(4):22-25.

[7]张桃林.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J].农民科技培训,2014(8):4-7.

[8]李宗献,耿勇,李玉宏,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举措——以阜阳市及皖北部分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2):282-284.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2020 年,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任务 850 人,其中经营管理型 650 人,技能服务型 200 人。培训合格率 90%以上。

(二)

承担培训机构及任务类型产业(工种)。

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 2 家培训机构承担今年培训任务。具体为: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承担培训任务 550 人,其中粮食生产 100 人、经果生产 50 人、产业扶贫 50 人、生猪养殖 50 人、鹅养殖 100 人、羊养殖 50 人、淡水养鱼 50 人、小龙虾养殖 100 人;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培训任务 300 人,其中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 100 人、农产品电商人才 100 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 100 人。

二、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 2020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5 月 22 日,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定远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定农〔2020〕104 号),明确了培训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涵盖确定培训对象、遴选培训机构、明确培训内容、规范培训方式、强化跟踪服务等5 个方面)、实施步骤(涵盖精心制定方案、认真开展培训、抓好管理服务、做好总结评价等 4 个方面)、保障措施(涵盖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资金管理、注重条件建设、创新培育机制、强化监管评价、做好宣传工作等 6 个方面)等工作内容,有序有力地推动了培训各项工作开展。

三、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培训 850 人,占培训任务的 100%,完成学员在线评价 15 个班 750 人(评价率均在 90%以上),占应评价比例 88.2%。

四、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培训工作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县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统筹协调本部门相关股室,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遴选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遴选。5 月 20 日在县公管局公开招标,确定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 2 家培训机构,作为定远县 2020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单位。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分别与 2 家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同。、科学遴选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业农村局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 850 名培训学员名单。

4。、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行动、标准化养殖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增强了实践实训能力。县内建立实训基地 10 余个,同时与县外好的实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精心组织开展培训。结合我县主导产业、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产业行业,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按照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坚持理论和实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组织开展培训。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 1 名省级以上师资库专家授课,优先选用部省统编教材,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每期培训班建立第一堂课制度、班主任制度、培训台账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 5 项制度。

6、加强培训工作督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督查组,在培训期间重点督查培训进度、学员满意度、制度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培训台账、培训影像资料、资金规范使用等方面,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严格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按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训价格,及时将中标价总资金 80%(205.104 万元)拨附到 2 家培训机构;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余款。严格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管理细则》(财农〔2016〕609 号)和《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农政〔2018〕183 号)要求,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8。、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与经验,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积极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宣传报道近10 篇。

五、特色亮点 1、利用电商助销售。携手我县电商龙头企业网萌公司,赋能产业大户和农产品电商人才学员,利用扶贫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萝小萌”的关键技术,借助政府消费扶贫的利好政策,独辟蹊径,凭借科技的力量,实现农产品上行提质增效,带动更多学员脱贫致富。通过此次消费扶贫,帮助学员张德元、马华东、王东善等学员销售农产品达 23 万多元。、依托农展扩影响。借助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0 合肥)现场培训会以及县域农产品展销会的平台,帮助学员进行农产品展销,实现农产品公用品牌打造,为学员提供品牌销售的机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展销农产品包括稻虾米,五谷杂粮,池河糕,大救驾,瓜蒌子,桑叶茶,鸡蛋,鹅蛋,双孢菇,麻油,菜籽油等,其中帮助曹加道、袁道松、杨山基等学员销售农产品达 2.8 万元。、拔好鹅毛增效益。注重实训实效,借鉴先进经验。炉桥镇路南村养殖大户李仁鹏是我县 2020 年新型职业农民鹅养殖班学员,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今年,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到六安市牧鹅合作社实训观摩,李仁鹏了解到每只鹅拔毛有13-15 元的经济效益,立即邀请该社技术人员到他的养殖场现场培训指导“鹅拔毛”技术,并签定长期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仅他自己养殖的 2500 只鹅拔毛就增加 3.5 万元以上的效益。同时,带动周边十余户养鹅户鹅拔毛近万只,增加收益近14 万元。

六、存在问题 1、农时季节对培训进度有一定影响。在“三夏”和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学员难以组织,影响总体培训进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村“两委”主要干部,由于工作较多,集中组织培训有一定难度。、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员对“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加培训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部分学员使用 APP 线上操作不熟练。、学员遴选范围越来越小。项目从 2014 年开始实施,每年都有 800 人左右参加培训,学员遴选范围越来越小,难度有所加大。

的职业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一、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充分理解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意识到农业在社会地位中“重中之重”的含义。

二、通过参加经营性农民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我们对新型农民的认识,使我对作为一个当代新型农民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更加明确。

三、通过学习,学到了一些新技术、新技能,为今后在农业上怎样把新技术、高技能运用的更好,怎样发展农业生产的高产、增效,这个主题有了更深更明确的领悟。

四、在学习过程中,所有老师都严格教学,“手把手”传授技能,“一对一”讲解农业技术,让我们学员很受感动,让我们在认真学习,轻松学习中,既掌握了技术,学到了技能,也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提高我们当代农民素质专业技能的重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

为了妥善解决“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 中央决定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然而,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尚未完善成熟, 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 要将来自各方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 推动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以及职业农民等5个培训主体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从而分工协同、激发潜能, 构建培训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 最终形成更加完善、更加稳固、更加长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协同体系, 尽可能地解决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构建的障碍因素

1.1 缺乏沟通扶持机制

政府部门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中,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与其他主体的沟通与联系, 在推广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以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中介组织方面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 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能力较为薄弱。农业龙头企业方面, 虽然自身具备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动力, 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 它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效果与愿望并不匹配。它们在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方面滞后于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 要推广的农业技术成果必须有偿从政府部门或科研机构购得, 自主研发的成果较少, 造成了薄弱的教育培训能力。农村中介组织方面,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这种那样的问题, 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方面的资助很少, 造成中介组织运行不通畅, 因而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1.2 缺乏鼓励引导机制

基层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成效, 与镇、村两级领导干部的宣传和支持密切相关。但通过走访发现, 政府部门的基层领导干部自身对职业农民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 看不到农民培训的重大社会效益, 因而不能主动带头参与农民培训, 造成基层农民对培训缺乏应有的认知和热情, 甚至造成上下级农民培训信息沟通不畅, 农民缺乏有效的获取培训信息的途径。

1.3 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农民对接受教育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 大部分农户认为参加几次培训的作用不明显, 对增加收入的帮助不大, 因而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第二, 农民实际参与培训度不足, 参加培训的随意性大, 态度比较散漫, 这些都加大了组织职业农民培训的难度。

1.4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我国农村地区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按常理来讲, 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发展职业教育的成本又高于普通教育成本, 理应加大投入, 但事实并非如此, 受传统因素影响, 人们对于农村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农民的培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也较少。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的构建

2.1 发展目标

通过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协同机制, 可以有效避免每个培训主体提供的培训资源整合难、共享难的问题, 从而将各个培训主体和培训资源进行优先选择和合理配置, 实现各个培训主体的优化组织与高效运作, 最终实现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 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 构建起了这种科学完善的协同机制, 农业培训工作就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传统农民就会转变为职业农民, 农业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更有后劲。

2.2 有效途径

2.2.1 主体协同

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机制。主体协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建立的核心。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必须从体制层面明确各个培训主体的职责, 从而建立起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

2.2.1. 1 政府部门

应承担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重任。出于建立“大农业”管理机构的设想, 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尝试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大联合和大协作运行机制, 促使各个职责部门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协调运作, 建立各个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从而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和分散管理, 有效解决过去多种形式的培训涉及的职能范围重叠以及培训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的问题。

2.2.1. 2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供师资上。为有效提升培训工作对农民的吸取力, 职业院校在培养培训教师方面可以走专职兼职结合的路子。常规的和大众的培训研究由专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则致力于特殊课题、农业专题技术的研究, 这类教师在所任的农业专业上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实践经验丝毫也不能逊色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另外, 在课程的设置上, 职业院校可根据农业发展的趋势和职业农民的需求, 增设应用型和技术型课程, 使职业农民在解决农业生产经营难题时也能做到有“本”可依。

2.2.1. 3 农业龙头企业

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的一支力量, 农业龙头企业也要提升自身的质量。除了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之外, 就企业自身而言, 首先要保障农户的利益, 才能使农民更好地学习技术、履行合同, 进而巩固联结机制。其次, 要转变观念, 放远目光, 将职业农民培训在成本预算中作为固定经费列支。再次, 要加强与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 借助其网络信息、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固有优势, 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分配合理的合作机制。

2.2.1. 4 职业农民自身

政府必须通过广泛宣传、鼓励引导等多种手段来引导农民转变对培训的态度, 使其深刻认识到参加培训的价值, 从而提升参与培训的热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政府部门自身要提高认识, 切实将职业农民培训放在事关全市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加以谋划和实施。政府和农民态度的同时转变是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

2.2.2 资源协同

资源共享, 建立优势互补机制。培训资源是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协同机制的绩效由培训资源整合的广度、深度和信息共享的程度共同决定。将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农业信息进行共享, 有助于推动各个培训主体之间互通有无、密切配合, 从而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2.2.2. 1 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既是一项长期工作,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与传统的农民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具职业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应该总结、分析多年来开展的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育、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的经验, 整合利用农民培训教育资源, 以开展、促进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2.2.2. 2 整合培育教师师资

选聘一批省、市、区级具备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熟悉农民需求、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作为骨干教师, 建立充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保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精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来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同时, 充分发挥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田秀才""土专家"的作用。坚持实行师资库教师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的模式, 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 农技专家与"土专家"相结合, 确保对职业农民培育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从而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2.2. 3 搭建培育基础平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重大机遇和繁重任务。农广校作为农民培训教育的专业机构, 应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 科学组建一支新型职业农民主体培育队伍, 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和新措施, 提高职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推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

3 结语

从上文所述的问题中, 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对于解决我国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 就是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核心, 职业院校为支撑,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中介组织为补充、职业农民自身为基础的主体协同机制, 在这种机制的指导下, 首先明确各个培训主体的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机制, 实现主体协同, 同时也要整合资金, 培育教师师资, 搭建培育基础平台, 实现资源协同。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 2012 (13) :369.

[2]王留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 2013 (05) :10-12.

上一篇:武隆县“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下一篇:环境保护局网站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