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

2024-08-27

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共11篇)

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 篇1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反战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备课组: 卓惠萍

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 篇2

根据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容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大量使用案例来实施教学,对于现成的案例,需要充实、改进和迁移。除了吃透案例并归纳出方法和规律以外,还要走出案例,在生活中发现新的案例,运用所学加以解决。

一、课标导航

课标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表述,“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举例”、“结合实例”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认知内容。

根据本段课程标准行为动词的表述,确定本课标中,农业区位因素属于理解层次要求,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迁移水平层次。所以,表述中的举例、结合实例并不是由老师提供例子,学生对例子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解决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实例,并加以分析阐释。

二、充实案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开篇即是案例: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由图3.3将区位分析的各种要素做出梳理。明显的,在这里案例并没有被充分剖析,也无法具体分析,因为方法的缺失,只好先将方法提纲列出来。后面的活动安排则显得非常必要,表面上是一个活动框题,其实安排了三个案例: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对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的要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

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与气候区分布案例中,涉及气候资料分析,需要相应的知识铺垫。比如气候要素分析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力求使学生接触完整的思维角度。这些要素条件反映在统计上,最主要的是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而数据的呈现可以是数字,更多的是直观的图表,因此对于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能力也是必要的能力,应该得到强化。对于教科书上提及的三个地点,应该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去寻找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并训练读图能力。在这里,除了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信息,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实更多的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以提高整个案例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将案例分析得更加透彻,同时运用更多的方法技巧。因此,我们在必修2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科书上的案例需做足功课,将案例的背景材料、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的地理规律方法等充实进去。这种充实内容有些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呈现,有些则仅仅是教师的知识储备。

三、改进案例

在上述学生活动中并不涉及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我国拥有大面积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处于这一气候条件下的学校也是很多的。可否根据学校所在地情况,适当调整?与其直接套用书中的例子,不如修改为本地的素材加以分析,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建构新的系统的知识。本活动学生经过探究可以明白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在此过程中,学生由对本地的水稻种植业的直观感受而综合归纳出来的规律,对后面第二节专门讨论季风水田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条件有着非常好的方法积累。学生意识到农业区位选择还可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从而提供给他们一种地理的思维角度。同样的,商品谷物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教科书选用美国中部平原的案例。其实我国东北地区或者西北地区,同样存在这一形式的农业地域类型,何不干脆由身处该地区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素材。又如教科书讲述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时,选用了西欧的乳畜业作为学生活动的案例展开,在此我们可否考虑替换成学校所在地区的大城市周边的乳畜业。很多城市郊区都发展了乳畜业,并形成了乳产品企业,在当地超市销售乳产品,这一生活常识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立体农业时,也可采用其他地区的农业案例,如西南地区用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重庆湖北选用库区的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广义的立体农业)。

通过对案例的自主选取和加工,学生从生活中所熟知的地理事物归纳出地理的各种规律与方法,其知识建构在已知的客观事物认识上,必然会产生更加牢固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学习到生活中的地理,反过来也促使其在生活中主动发现地理。这样不仅符合新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能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案例

我们对教科书案例不断充实、修改,其出发点是因为这些案例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特征,学生知识建构非常有效率。由于这些案例具备非常广的代表性,因此我们要利用分析过程中掌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对地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亲身体验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科书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迁移。新的案例是必需的,可以由老师提示,更提倡学生自己去寻找。这样的案例,有的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锻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的可能会不那么典型,从而需要我们对各种干扰因素做出相应的考虑。这时,学生的思维要求非常活跃,要求其完全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活动主体性展现无遗。

受学生能力水平的制约,不同层次学生对案例的提出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时,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案例的客观材料。比如学习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以强化他们在学习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案例时所掌握的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 篇3

气的诗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填空 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诗人他在吸收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________是现存古代最长的________诗 2 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风骚风指________骚指________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传统 答案 1 伟大的爱国主义 楚辞 《离骚》 抒情 2 国风 离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5.《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这样的例子默写下来并简要分析它

自的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是指怀王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 即美貌 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③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的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比拟诗人的美德⑤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第二段 1.吃透文本 第二段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2.设疑激智 1 《离骚》在艺术上的成就如何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明代诗人袁宏道指出《离骚》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 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2 《离骚》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3 屈原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4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1 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作者用服饰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美德与才能虽未明说但喻意自明 2 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明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3 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美感 4 较多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对仗工整 5 《离骚》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 大量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诗人常常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2 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3.随堂练习1.下列字形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贬黜

叹息

九死未悔 B.嫉妒

诽谤

欲盖弥彰 C.忧闷

消逝

投机取巧 D.奔驰

规距

孤傲不群 答案 D 规距应为规矩 答案 A B项的朕应为第一人称我的C项的攘应为忍受D项的苟应为只要 答案 C C项都是介词译为把A项①表转折关系②表示承接关系B项①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是用作定语提前的标志D项①是唯②是即使 答案 A A项中虽为唯意BCD项中虽全为即使意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B.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 C.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D.岂余心之可惩难道我的志向是应该受惩罚的吗 答案 D D项句子应翻译为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受挫而改变的吗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①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释 ①曲岸曲折的池塘岸 简介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这首《曲池荷》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曲池荷》诗中的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赏析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2011年高考辽宁卷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3 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作者抒发的政治抱负 3.感悟并学习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至死不渝的崇高精神 2.掌握通假 1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凿 4 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5 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 6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7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显著 5.词类活用 哀民生之多艰 哀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固前圣之所厚 厚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 长余佩之陆离 长加长之意形容词用作动词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加高形容词用作动词 7.走近作者 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在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广泛的尊崇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两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帮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此时郢都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江走去屈原不可能回楚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汩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8.了解背景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时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时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离骚》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九章·抽思》 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孟子·万章》 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9.题目解说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10.开阔视野 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种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讲读课文第一段 1.吃透文本 第一段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死未悔的意志 2.设疑激智 1 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1.读准字音

修姱 kuā 謇 jiǎn 谇 suì

xiāng 揽茝 chǎi 谣诼 zhuï 偭 miǎn 忳 tún 侘 chà 傺 chì 溘 kâ 方圜 yuán 诟 ɡîu 皋 ɡāo 芰 jì 荷 岌 jí 岌 3.古今异义 1 怨灵修之浩荡兮 浩荡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

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亡

自前世而固然 固然 6.文言句式

被动句謇朝谇而夕替 被罢官

状语后置句步余马于兰皋兮 在兰皋散步 3 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其亦已兮 不知道我 4 定语后置句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高的帽子 3.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揽茝 chǎi

嫉 jí 妒 谣诼 zhuï 规矩 jǔ B.修姱 kuā 革几羁 jī 朝谇 cuì 蕙纟襄 xiāng C.溘 kâ 死 亻宅傺 chì 方圜 huán 攘诟 gîu D.芰 zhī 荷 杂糅 rïu 昭质 zhì 鸷 zhì 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余虽 虽然 好修 修洁 姱 美好 以羁 束缚 兮謇朝谇 谏诤 而夕替 废弃

B.固 本来 时俗之工巧 善于取巧 兮偭 违背 规矩而改错 错误 C.忳 忧闷 郁邑余傺 失意的样子 兮吾独 只 穷困乎此时也 D.屈 受委屈 心而抑 压抑 志兮忍尤 责骂 而攘 排斥 诟 侮辱 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謇朝谇而夕替 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荡 B.①延 久久 伫乎吾将反 ②回朕 皇帝的谦称 车以复路兮 C.①进不入以离尤 指责 兮 ②忍尤而攘 排斥 诟

D.①宁溘 突然忽然 死以流亡兮 ②苟 苟且 余情其信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孰异道而相安

②偭规矩而改错 B.①哀民生之多艰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竞周容以为度 ②集芙蓉以为裳

D.①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B.虽九死其犹未悔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教学计划。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教学工作计划《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教学计划》。(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一(下)地理必修2 课件 目录 篇5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第一章 三角函数1.1 集合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1 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 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3.4基本不等式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函数y=Asin(ѡx+ѱ)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高一数学必修1课件 篇6

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批 注

重点: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一年,…

4、本节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新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 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后练习册,教材上每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

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②提供多样程,适应个性选择; 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⑧体现数学的化价值; 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程的整合; 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时,必修① 第一13时(4+4+3+1+1)+第二14时(6+6+1+1)+第三9时(3+4+1+1);必修②第一8时(2+2+2+1+1)+第二10时(3+3+3+1)+第三9时(2+3+3+1)+第四9时(2+4+2+1).

上方式:每周新授5节,问题集中1节(双节连排时)。

学习方式:预习后做节后练习;补充知识写在书的边缘;

主要活动:学校、全国每年的数学竞赛;数学外活动等。

6.作业要求: (期末进行作业评比)

① 堂作业设置两本;② 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③ 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作业本整洁;④ 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⑤ 更正自觉完成;⑥ 练习册同步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⑦ 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⑧ 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A,B为优良等级,A为优秀等级。

三、了解情况:

初中数学开情况;暑假自学情况;作图工具准备情况。

高一数学必修二课件 篇7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习题1.1 B组第2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 篇8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教学工作计划《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一英语必修四语法课件 篇9

1. take place:发生take place of 代替,取代  take place 指有计划安排“发生”“举行”

happen指没有计划安排“发生”

break out 指灾难、战争、疾病突然发生

1. starve :饥饿starve to death 饿死

starve  for  渴望

be starved of sth.急需,缺乏

1. in memory of 纪念,追念

in charge of 负责,掌管

in search of 寻找

in case of 万一

1. play a trick on sb. 给某人开玩笑(恶作剧)

2. 辨析gain ,win,get,earn,acquire  Gain 指在斗争、竞争中做出很大努力而获得,所得到东西有一点价值

Win  含有取胜的一方具有优越的特质或条件而能克服各种障碍的意思,意为“赢得” Get普通词,有时指不一定需要努力就能得到

Earn意为“赚的“有得到报酬

Acquire获得,取得一般指经过漫长过程而逐渐获得

1. gather与collectgather 强调分散的东西聚集在一起  collect 对某物进行收集

1. award,prize,reward  award奖励,强调荣誉而不在乎奖品的大小或奖金的多少

prize  指各类竞赛、竞争或抽奖中赢得的奖

reward 指对某人的工作或服务等的报答(酬金,赏金) 1. admire:钦佩,admire sb. for sth.

2. look forward to 期待,期望

3. turn up 出现

turn in 上交

turn out 结果是 1. keep one’s word 守信用

2. apologize to sb. for doing/sth. 向某人道歉

3. set off 出发,动身

4. remind sb. of  sth. 使某人想起。。。

remind sb. to do sth.提醒某人做某事

1. while 用法

(1) 当。。。。时候 he fell asleep while he was watching TV

(2) 只要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3) 但是  You like sports,while I like reading

(4) 虽然,尽管while I understand what you say,I can not agree with you Unit 2

1.balanced diet 均衡饮食 keep a balanced diet 保持均衡饮食

2.get away with 被放过,不受惩罚

get away from 逃离 ,离开

get along /on wellwith  相处的很好,进展顺利

get over克服

3.strengh,energy,power,force

Strength 指“体力,力气“

Energy 指 “精力,活力,能量“

Power 指电力,权力,能力

Force  指冲击力,暴力

4.have/get sth,done 让别人做某事(自己不做),主语遭受不好的事情

5.lie 与 lay

Lie 撒谎lied  lied lying

Lie 躺卧laylain lying

Lay 下蛋,摆放laid  laid laying

6.consult sb,sth. 咨询,请教

7.give用法

Give up放弃

Give away 分发,泄露

Give back 归还

Gieve in屈服

Gieve out 散发,消耗,用完

Give off  散发出

8.earn one’s living 谋生

9.in debt 负债

10.glare,stare,glance

Glance 瞥一眼

Stare  凝视 Glance 怒视 11.spy on 暗中检查,侦查

Spy sth. out 查明

12.limit…to… 限制。。。。。。到。。。。。。

13.benefit from 从。。。。。。获益

Have the benefit of 得益与。。。。。

14. conbine与connect

Conbine 合并,联合

Connect  连接,结合

conbine into …  联合成

Conbine …with把。。。。。。与。。。。。。结合起来

1. cut down 削减,删节,夺取。。。。。。生命

cut through 抄近路  cut away 切除cut in插嘴,cut out 删除

cut into 切碎

1. before long与 long befor

before long 不久以后long before 不久以前

1. as,when,while  as 强调主从句的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同时进行,从句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时,只能用as.  表示“一边。。。。。。一边。。。。。。”用as

when 使用最广表示“当。。。。。。。时候”

while表示两个延续性动作同时进行有对比意思,不能喝非延续性动词连用

unit3

1.bring up 抚养,培养  take up 占据grow up 长大

2. scene,scenery,view,sight

Scene 用作可数名词,表示“一场”,还可指事物发生地点,景色,景象,布景,场景View表示视野,眼界

Sight 表示“视力,情景”

3.permit sb.to do sth.

Permit doing sth.

4.by accident 偶然

5.spot 发现,认出

Spot sb. doing sth. 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

6.account for 对。。。。。。做出解释

On account of 由于,因为

By all accounts 大家都说

On no account 决不可以

7.seek for 寻找

必修一地理主题课件 篇10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分析

在高一地理上册中,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难点在“地球的运动”,而要讲清楚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带来的地理现象,就一定要精心设计“黄赤交角”这一部分关键教材的教学方法,以求突破难点。

(一)“黄赤交角”概念的教学

第一,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观察地球仪,充分读图和画图,使学生获得感性直观的体验。

“黄赤交角”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体几何才学的二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学导入时先让学生对熟悉的地球仪再行观察,学生发现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黄赤交角立体示意图”,教师做适当的说明:地球自转,有赤道平面;同时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从图上看出这两个面并不重合,有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这个角比较稳定,目前的数值是23°26′。紧接着师生一起画出黄赤交角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关系、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可由图上看出黄赤交角与地轴轨道倾角之间互余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其交角为66°34′)等诸多关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地球公转示意图”,注意地轴在公转过程中的指向(学生很容易发现地轴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于是得出地球公转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特征:公转过程中始终保持黄赤交角不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思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的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求证而得出的,这样就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常用的灌输法和强调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知识点,并且学会了方法,锻炼了能力。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分析一”的教学

第一,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第二,读图、用图和画图依然是这部分内容的训练重点,可以将极抽象的知识具化和简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请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图3),教师先交待图中一些重要的信息点:图中的平面表示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即黄道面,A、B、C、D四点表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四个不同位置:

教师说明在太阳射向地球的多条平行光线中,只有从黄道面上射来的是直射光线(即垂直于地表、立竿不见影的太阳光线),图中所示四条为太阳直射光线;在黄赤交角图上加画太阳光照的影响(如图2),然后请学生在已画出的三条太阳光线中找出直射光线,并且说明直射点所在纬线是如何确定的。接下来将两张图结合起来分析:地球公转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线上;公转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当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线上,继续运行至D点,太阳又直射于赤道上。学生通过以上分析应产生深刻印象:太阳直射点(即太阳直射光线在地表的入射点)在地表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移动。

(三)“黄赤交角的影响分析二”的教学

第一,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

第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归纳能力,将其认识提升到规律性的知识层面;

第三,趁热打铁,布置紧扣知识点的小练习,加以落实,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和补漏。

介绍“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早就注意到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给地球带来的影响。他们将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过程分为二十四段,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和生活。

由图上A-D点进行说明: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是每一年的6月22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地球位于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运动至D点时,阳光又直射在赤道上,是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这一天是北半球的春分日。二十四节气流传很广,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来划分四季,我国南方冬至吃糖水圆子,北方吃饺子。学生还联想到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可以更快更好地记忆。

小结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画图:地球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边画边联系公转图,判断移动的趋向)。

(以北半球为准)

学生通过该图可以领会南北回归线的含义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地球公转一周,直射点相应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然后布置练习:

[作业与练习]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光照图的日期及节气(北半球)

(2)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区域是:

(3)一年中太阳直射一次的区域是:

(4)北京有无直射机会?

(5)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趋向?

通过练习明确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较其它地区更多,所以是五带中的热带。

(四)“黄赤交角的影响分析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产生的影响”的教学

在前面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思路,进一步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带来的影响。

第一,要通过分析形成较系统的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

第二,训练和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展宽知识的外延;

第三,重视分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收获更多;

第四,仍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的联系。

先请学生观察课本上“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太阳光照图”,注意图中所标出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并作出比较。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分成三个任务:一是讨论夏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 太阳高度的分布不规律;二是讨论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三是讨论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小组发言最后可归纳成一条规律性的认识:地球公转过程中的任何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都由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学生的生活体验设问:不同季节,南向窗户中入射的光照面积是否一样?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的影子长短一年四季是否都相等?教师可以北京为例,画示意图说明(图6)

选修2-1 课件目录 篇11

1.1.1-1.1.2命题的概念与四种命题 1.1.2四种命题的关系 1.1.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1逻辑联结词

1.2.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1.1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2.1.2椭圆的几何性质

2.1.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2.1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2.2.2双曲线的简单的几何性质 2.3.1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2.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一)2.5曲线与方程

上一篇:谋划新的工作计划下一篇:给下列句子排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