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2024-08-10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精选10篇)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1

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就业的途径,而且大学生创业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有效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在繁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就业。近年来政府与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创业总体状况并不容乐观,有必要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等群体的共同努力,积极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

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从鼓励到支持引导,已经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家对于大学的扶植政策主要体现在创业资金、税费减免、管理费用减免等方面。

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学习,其创业肯定少不了学校方面的支持,学校以创业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帮助,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影响也较大。

创业环境良好

而与此同时创业环境是良好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创业的,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一)、我国的创业法律环境不断改善,自199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出台,预示着中国的个人自主创业将有一个更为宽松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二)、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日益宽松,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注册登记优惠、金融贷款优惠、税费减免优惠等。

(三)、国家各项资金来源多元化,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创业贷款,申请政府专门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式获取启动资金。

三、地方高校及政府的优惠政策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综观这些政策,可以把优惠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册登记优惠

一是程序简化。凡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各级工商部门注册大厅优先登记注册。申请人只需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可先予颁发营业执照,并在一定期限内按规定补齐相关材料。二是费用减免。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部门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收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管理费和各种证书费。对申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如资金确有困难,注册资本达不到最低限额的,允许分期到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等活动的,一定期限内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免收各项工商管理费用。

(二)金融贷款优惠

一是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可由高校毕业生为借款主体,担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亲属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的联合担保。对于资信良好、还款有保障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简化贷款手续。三是利率优惠。对创业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率扶持,视贷款风险度不同,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可适当下浮或上浮。

(三)税费减免优惠

对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到“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可以免征或减征一定年限、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许多高校通过开设创业学课程、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与高科技创业园区等作法,并采取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创业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

5、协助企业解决其他有关事宜。

四、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

心理素质

(一)热爱所从事的行业

对于创业者来说,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创业的过程中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才会树立起不达目标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和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的无畏勇气,而这些,往往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是什么使微软从小公司一跃而起?比尔·盖茨的解释是:“我们拥有当时巨人没想到的点子,我们总是在思考,曾经遗漏过什么可以使我们保持胜利的东西?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崔普·霍金斯这样回答:“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企业家要富有创意,创意人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他们无从选择,必须完成它。”没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实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三)敢于冒险的精神与搏击风浪的勇气

网易创始者丁磊在回忆自己当初的决定和选择时说:“我自己对当时这个选择的看法是,Internet刚进入中国,我周围的许多同事和我一样,都看到了机会的存在,但是到今天为止,只有我一个人出来做互联网。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思考。在你的一生中,你会面对许多这样的”机会“,但你能否认定它就是真正的机会,并且为了这个机会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甚至不惜改变自己原有的、较好的、稳定的生活状态?选择冒险,确实需要魄力。但同时,你要知道,你或许已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成功之路。要记住:创业需要冒险!”

(四)切合实际的理性精神

不少大学生具有创业的激情,但仅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是一项复杂艰苦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清晰的创业思路,选择一种可行的创业模式和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仅凭一时激情,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只能是败走麦城。

(五)坚定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执著信念

创业也是一项极端艰苦的活动,不要期望得到命运的垂青而一帆风顺、马到成功,我们往往看到成功创业者的无限风光,而成功的背后,他们在痛苦与磨难的深渊中苦苦挣扎时,又有谁,一如辛弃疾的悲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六)善于分享的性格特质

就创业者而言,创业活动往往不是个人的英雄行为,而是创业者带领一个团队或者作为团队的一员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和团队其他成员分享目标、愿望、理念以及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中建立一种支持性的机制,有利于困难的克服和目标的达成 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创业自不必说。

知识素质

(一)国家关于创业的政策、法律方面的知识(二)创业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三)相关的商业知识

如合法的开业知识、营销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等(四)社会知识及其他知识

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需要在社会上同各种人交往,获取资源,求得发展。对创业者而言,无论是融资、销售,还是宣传、合作,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甚至很多时候,创业者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对创业活动形成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创业者还应具备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等社会知识 能力素质

(一)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企业中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创办自己的第一个企业时,如果能从自己熟知的领域入手,就能避免许多“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局面,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能力

如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理财能力等

(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2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有丰富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经过在学校的学习, 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掌握了一些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技术, 他们自己创业, 可以把这些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让他们在实践中开花结果, 为自己创造更高的价值,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大学生具有年轻人的朝气和应不服输的精神。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 他们身上有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种精神会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 克服一个有一个困哪, 争取一个又一个成功, 同时这种精神, 也会激励、感染、教育他们的同龄人, 产生积极的影响。

3、大学生具有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具有的优秀素质, 他们拥有自己的个性, 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他们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法。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措施, 国家相关部门通过提供贷款、降低或者免交税款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些保障措施,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诸多方面条件, 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要性分析

1、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构建和谐社会根本途径。

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关系社会稳定。201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峰值的758万人, 而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有限, 这种情况下, 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己就业, 甚至可以解决他人就业。

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科技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未来经济发展, 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质的管理者, 大学生自主创业, 既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培养大学生勤奋进取精神, 又让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

3、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 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政府社会关心, 学校学生担心, 家长揪心的问题。如果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后,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创业,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而且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 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 而且是岗位的创造者, 这样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自主创业, 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4、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 既可以实现就业, 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更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老板的光环可以体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让大学生得到社会和同学的认可, 同时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 让大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自主创业大潮中。

三、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1、学校层面

第一、转变观念, 加大创业教育力度。一直以来,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 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因此, 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树立起学生既能就业也可以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在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创业。

第二、深化改革, 提高创业能力素质。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和才干。二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通过开办校办工厂或者是给学生提供政策支持等,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或者接触到创业的知识, 为自己创业打下基础。

2、学生自身层面

第一、相信自己, 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充分相信自己, 敢于迈出关键的一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找准项目、抓住机会,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 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我们一定要相信苦难是暂时的, 我们只要经过努力, 一定是可以客服的, 我们只要敢拼搏, 成功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量力而行, 走理性创业之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条件是多方面的, 但从社会因素来看,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为学生创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 二是关于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创业项目的选择上, 我们一定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大”或者是“好”从自身实际出发,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第三、充实自己, 为创业做好准备。学校学习期间, 要抓住上课、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入学生会和社团等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 从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沟通协调、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不断提升自己, 为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 尽管创业的路上可能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的, 但是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扎实努力, 相信我们的大学生, 一定能够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 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 2007年10月25日。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3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和完善中的起步阶段。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老板、经理,更关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以实现真正意义上高新技术和全新服务理念的创业创新,高质量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萌发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会对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育要求,使得创业教育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调查显示很少有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参与创业活动的创业者绝大多数受到过初等以上的教育,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则呈下降趋势。更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后选择就业,原因是人们都习惯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美国学者曾调查了1985年到1998年间美国Arizona大学Eller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2484名毕业生,其中非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2024名,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460名。调查结果显示,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和非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性,说明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承担风险方面存在差异,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更能承担风险,更容易创业;二是创业企业资产情况存在差异,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创建的企业总资产明显高于非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三是个人收入方面存在差异性,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收入比非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高出27%;四是创业教育有利于企业成长,特别是小企业成长;五是创业教育更能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移,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更容易卷入技术型创业。

二、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些高校对创业学生的情况及其创办的公司企业并不了解,从而也就无法对本校学生的创业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导该校的学生创业行为。虽然学校对大学生创业表示支持,但很多却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国家虽有政策支持,但学生创业和就业不一样,不能归入反映学校成绩的学生“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待大学生创业显得“动力不足”。

学校加强创业教育不能是一句空谈,应该具体落实到与大学生创业相关连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关于自主创业的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经历和心得,或者是请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对创业进行理论分析;要像组织“招聘会”一样,组织“自主创业会”,使创业在学校里有组织、有保障地开展;另外,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应该建立起“一条龙服务”的机制,为大学生创业解决后顾之忧;要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市场实践中学习生存,并获得充分的经验。

当前高校更应该明确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现在学校所欠缺的不单纯是创业教育,而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应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笔者认为不论创业教育目标的内容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国内也称企业家精神是将一系列独特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来开采机会的过程,是无须考虑目前所掌握资源的情况而对机会的追求(Stevenson,1999)。纵观全球,最伟大的创业家都拥有如下四个基本的特征:使命感、产品服务的愿景、快速创新和自我激励。要使得学生坚信创业能够为消费者、员工,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创造价值。要使创业者爱自己的客户、爱你的产品。要使学生明白当今的世界上,很难找到做得更好、价钱更低的方法来作为创业者的竞争法宝,快速的创新才是创业家的秘密武器。要使学生明白自我激励是创业家和官僚主义者的显著区别。

美国的创业教育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冒险意识、团队精神入手,使学生形成发现新的市场商机,捕捉市场机遇,提高筹集资金、寻找合作伙伴、创立企业的能力和管理与运作企业以及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的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有效解决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可以创办新的企业,也可以在现有的企业或其他部门中开创新的工作领域。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相对较晚,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各院系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任,没有经过培训,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中的最大问题。然而,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可以说,教师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并给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教师需先有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从校外多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作为“创业导师”来开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会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

2.改革课程设置,重构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包括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之中。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企业家成功的经验等都是创业成功的知识保证。因此,实施创业教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就是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加大选修课的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空间;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增强创业意识,普及创业知识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管理能力。另外,在创业教育全新的课程设置模式下,教育质量的评价将主要由社会做出,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与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3.大力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校园创业文化是指全体师生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及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硅谷创业文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在创业中成功与失败并存,创业与风险同在,但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此的文化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所蕴涵的创造力是非常巨大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高等学校同样需要这种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4.推进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以创业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如“大学生电脑大赛”、“数学建模比赛”、“ACM程序设计大赛”、“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挑战赛”等各种赛事。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协调好教学计划内与教学计划外、专业内与专业外、校园内与校园外活动的关系。特别要组织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活动。这项活动在1998年由清华大学发起,目前已在全国大部分高校风靡开来。这种创业计划大赛不同于一般专业比赛,它借用了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的学生围绕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完成一份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完整而又具体的商业计划,同时创造条件吸引投资,推动商业计划走向市场。抓好这项活动,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开展,这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形成和培养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4

“90 后”大学生是目前社会上的新鲜血液,是影响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处于网络文化飞速发展时代的“90 后”,其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关注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解决“90 后”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在教育管理上发扬创新精神,制定出适合当前“90 后”大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当前“90 后”大学生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当前“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 一) 消极的思想特点

1. 攀比心理较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对“90 后”大学生而言,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他们会更加追求享受生活。因此,当他们面对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诱惑,就会想办法去追求,特别是看到身边其他人拥有某种流行或者前卫的物品时,他们就会想办法也要拥有,而且会互相攀比,想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突出的表现。因此,现代“90 后”大学生都具有攀比心理。

2. 眼高手低

很多“90 后”大学生都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他们不必为生活发愁,再加上他们作为大学生的那种优越感,导致他们眼高手低。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工作条件不理想的工作,他们宁愿在家里啃老也不肯去屈就,那种优越感让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起点的要求很高。同时,“90 后”大学生迫切想要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想要一展拳脚,没有什么耐心做基层工作,总是觉得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但实际上他们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优越感,这种眼高手低的思想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 二) 积极的思想特点

1. 思想开放

改革开放促使“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由于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90 后”大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得到降低。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那些处于热恋中的学生在秀恩爱。这种思想上的开放除了表现在伦理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大学生的创造性上,当前“90 后”大学生不会盲目的迷信权威,他们敢于挑战,他们敢于跳出常规,给思想更多的空间去进行创造。

2. 较强的自主意识

随着虚拟网络环境的形成,90 后大学生人际交流与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无差别的交流平台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知识层面扩展非常有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这种虚拟网络环境的形成为90 后大学生提供了绝对“自由”的空间,他们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风格,行事变得更加具有自主意识,难以捉摸,这无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90 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

( 一) 体现人性化

在当前“90 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要体现出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是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够减小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更加自由,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而且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人性化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在“人性”上,而大学生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个性”问题,不需要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多加束缚,否则不仅不能管理好学生,还会让学生心里产生叛逆心理。

( 二) 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

中国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存在不足,创新教育管理就是要我们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手段,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需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且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身教育管理制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吸取和改革创新,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管理的制度。

( 三) 开展具有思想指导意义的活动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你要他们去找专门的心理老师或者去读一些思想教育的书籍,他们会觉得没有面子和枯燥。因此在对“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要进行一些创新。我们可以将课堂从教室内引入到课堂外面,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蕴含在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开展一些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参加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的言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开放的教育方式十分适合“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5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2、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4、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业渠道不畅。据对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这里说下个人观点:很多毕业生都不理解,没有工作那里来的工作经验呢?但只有工作后才能 1

真正理解,工作经验对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对主管来说有工作经验的真的省事省心不少(有工作经验的人交待的事情只需说明想要的结果就行了,但没有经验的人却要说很多次才能明白),如果我是主管招聘手下我也会会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的人。其实基础知识还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确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

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扩大就业渠道。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各级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要多加强联系、协调,共同办好 “ 人才信息网 ”,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努力实现人才信息网上招聘工作。同时,要不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看重哪种证书”选项时全部都选为“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因此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

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1000-4000元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其中2000-3000元为更多学生接受;2000-4000元的期望人数居多;1000-2000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6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心理;大众创业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5)04-0091-04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高校毕业生中常有这样的感叹——毕业即失业。我们暂且不评论这句话的是与非、对与错,单从其语义分析,就能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切身感受到一些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茫然与彷徨。基于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岗位供应不足、创业空间相对狭小等问题,2015年的全国“两会”首次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实施,及在至今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国家领导一线检查指导,地方政府频出新规,社会各单位广拓就业空间,大学生在政策给力、就业助力、保障得力的新形势下,创业观念得到逐步转变,心理障碍不断化解。当前,要加快实现“中国梦”进程,就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就业资源,补齐创业短板。否则,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递增,高校劳动力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创业主客体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对于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生根,国家有要求,地方政府有政策,社会各单位也有具体的落实措施。然而,在其“接地气”过程中,有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正确把握的关键点,这就是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形势

(一)供应总量持续趋缓

从理论上讲,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才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我国人才供给量总体上显性递减,和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当前人才供给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剩问题转为结构问题。据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分析,截至3月份,全国符合劳动年龄的人数为9亿,在人口宏观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度改革,社会劳动力输出数量将显性下降,15年后可能出现8亿劳动力的保障数。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大学毕业生日益成为就业新成长劳动力,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保持在700多万人高位,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人,加之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中职生、城乡初高中毕业不能继续升学人员和每年留学回国30~40万人员的影响,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年轻劳动力的问题在减少,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大幅提升,这意味着中低等技能的劳动力供应量大幅下降。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对中专、职高、技校的求人倍率在1.3以上,有的甚至在2.0以上;对于初中以下的低技能人员在1.1以上,而对于本科毕业生则跌至0.8以下。在这样的特殊就业境况下,社会岗位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就业,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加之,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粗放型中小企业较多,劳动力需求仍以一线工人为主,而绝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偏弱,与岗位需求存在着明显差距。根据对5所本科类及3所专科类高校22个专业221名大学生的调查情况,理科创业好于文科,尤其土木、电气工程及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明显好于中文、数学、生物等专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理科专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契合面大,而对于文科类、生物类等专业来讲,社会就业岗位对其需求量相对较少。

(三)创业取向发生偏移

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迅速拉动了对技工的巨大需求,但农民工往往达不到岗位对年龄与技能的要求。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切合不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素质,但由于存在“精英”意识,导致他们对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盲目提升创业期望值,造成理想与现实脱节。另外,在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隐性失业显性化,部分企业因困难加重而导致裁员量增加,一些大学生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理上犹豫不决,不急于毕业时找到工作,而是宁愿花更多时间来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自愿失业的比例上升。事实上,导致大学生“有事没人干”问题的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就业态度不够端正,创业理念滞后,主动作为意识不强。这一现象既主观折射了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理念,又客观反映了社会、高校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二、创业心理现状分析

(一)创业政策需拓展,观望心理

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我国一直致力于运行体系的完善、经济机制的规范、就业保障制度的健全,尤其在计划分配、岗位保障向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转变的进程中,调整就业劳动力资源,优化大学生就业资源配置,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在大学生与社会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下,国家关于激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已经出台,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空间逐渐扩大。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新的起点上,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步增多,要解决创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围绕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创业取向、创业动机等问题,笔者对2家中型、1家小微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经分析,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量大,然而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国家人才建设路径衔接还不够通畅,尤其在户口、编制等大学生普遍揪心的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一些大学生拒而远之。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32.8%的人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国家行政单位,31.8%的人对大型企业比较青睐。在大众创业深入推进实施进程中,大学生心理上受到了“震动”,想为不敢为的观望心理仍然存在。

(二)创业秩序需规范,等待心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必将引起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度改革,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吸引力,为扩大就业面、提升就业率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当前,虽然一些企业解决了“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但由于工资起步较低,与大学生心理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在低工资、低待遇的工作条件下,积累工作经验,厚实创业基础。加之,一些大学生个性突出,宁愿闲着没事干、当“啃老族”,也不愿意放下面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自觉主动去创业,等待新政策出台以及观望创业形势的心理隐性存在。另外,一些高校对国家政策、社会岗位需求等新形势把握不准,反应比较迟钝,在人才培养路径、内容、目标上难以与社会发展完全匹配,从而导致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落后于社会需求。本质上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旨在搭建创业平台,浓郁创业环境,规范创业秩序,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具体落实中,与大学生创业实际相同步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尤其在其创业方式方法和手段运用上,还缺乏一定的精准度和规范力。为此,在传统就业基本饱和的背景下,拓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创业空间,规范创业秩序,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供求的错位矛盾,进一步消解创业等待心理。

(三)创业价值有偏差,功利心理

创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创业的态度和看法。创业价值观归属于人生观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折射和体现。受当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价值追求错位,过于注重物质化、利益化、享乐化,从而导致价值取向的天平失衡,功利性与集体主义矛盾客观存在。在意识形态的多元空间里,自我价值逐步消解深厚的政治文化底蕴,淡化集体主义精神,极易被职业活动的功利价值所侵蚀,从而导致就业价值观的蜕变。一些大学生能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但又不愿意丢弃自身利益,奉献与索取关系难以平衡;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公无私理念少之又少,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获得相应的利益。由于受职业活动本身的功利价值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错误的就业价值理念驱使下,其思想上追求拜金、本位主义,行为上崇尚享乐、利已主义,尤其在职业规划中,以工作实惠、生活安逸、福利薪酬较高为标准,重职业的经济实效,轻就业的理想价值;追求时尚,攀比消费,忽略勤俭本分做人,不良价值行为依然存在,非“高富帅”不嫁、非“白富美”不娶的思想行为屡见不鲜。据调查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中,认为通过创业,能够服务社会、有益人民、能使他人感到幸福的,比值超过一半以上;51.2%的大学生希望获得福利好、工作轻松、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职业,他们倾向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发展,不愿到艰苦的中西部地区创业。为此,塑造、矫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帮其自觉克服功利心理,引导其步入良性的创业轨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创业动力待激发,安稳心理

大学生创业动力的激发,既来自国家的宏观引导、社会就业的保障、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外在因素,又取决于其自身创业的动机和取向。当前,一些大学生不把创业作为一种职业,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往往倾向于一步到位,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据对5所本科类及3所专科类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371名本科类毕业生中,223人能够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和适应当前就业难的形势,占60.1%;19人表示压力太大,无法适应,占5.1%。在被调查的56名专科毕业生中,32人认为虽然当前就业总体压力较大,但国家、政府、高校一直在努力帮助解决,形势看好,占57.2%;16人认为到企业基层能够找到就业岗位,但工资起步相对偏低,工作待遇不尽如人意,对就业工作忧心忡忡,占28.6%。大学毕业生刚跨出高校大门,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对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环境不熟悉,其创业硬件设施及软件基础不健全,尚不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另外,一些大学生担心受到挫折和失败,以先就业后创业为策略,规划自己的人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待有了工作基础和经验后,再考虑创业。大学生这种求稳妥求安稳的创业心理动机,可以有效规避盲目性、投机性创业所带来的各类风险,但创业意识相对保守,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不仅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不符合,而且会加剧产业结构、岗位需求、创业路径之间的矛盾升级,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三、大众创业形势下塑造、矫正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有效路径

(一)找准心理定位的“点”,打牢思想根基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8

论文题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学院名称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

李丹

学生学号

20121004031 任课教师

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 制

2015 年 07月 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

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

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3)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4)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

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 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稳定的就业环境,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切实解决私营公司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1、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2、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能力的重要装备。大学生,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3、大学生自身方面。

(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 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3)要有创新能力。

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4)培养责任意识。

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5)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2009年新增的毕业大学生又将达到610万人,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现实表明,随着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社会上自主创业的人将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今后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如何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创业信念。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对此他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中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另外,他们对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考虑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

第二,设想幼稚,脱离实际。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的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但投资人看重的是创业计划中的真正技术含量有多高,市场空间有多大,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丰厚。对于这些,创业者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第三,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当老板就是指挥员工干活,他们对创业问题的认识还处于糊涂状态,还很简单幼稚。因此他们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他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谬误,导致难以正确处理一些具体事情。说简单点,就是太嫩,太不成熟。其实创业首先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工作岗位。要想帮助更多人就业,就必须有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能力。而打工是取得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的好办法。

第四,资金缺乏,社会环境不完善。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也难以化为现实生产力。昂贵的学费已使家庭举步维艰,吸引社会投资更是谈何容易。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先例令人对创业望而生畏,也在社会上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如银行贷款、申请工商注册等环境因素也使他们雪上加霜。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找到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解决一个你应该为谁读书、为谁创业的问题,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三)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四)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

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既需要有活动载体,也要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此外,还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提供政策支持。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和落实新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二是提供项目支持。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五)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有人提出在如下四个方面可供选择:

1、高科技领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

2、智力服务领域。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3、连锁加盟领域。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4、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因此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力量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在校大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得以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励高职院校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受到鼓舞,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学生的重要生活轨迹,没有安全的保障何来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为学校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实现高等教育工作利益的最大化,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提升院校的竞争力。随着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在就业上压力也随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选择。所以寻找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元化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固有方法的冲击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观念不断受到新思潮的影响,逐渐呈现多元化,加上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观念,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很容易被诱惑,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密切。高校在我国教育工作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优势,把思想教育工作完全置于国际环境的大格局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大氛围普及,这对我们的传统的思维模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互联网上具有海量的信息,不仅百花齐放还良莠不齐,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让大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冲击。虽然社会环境的不断开放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但是也存在许多的社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前进的脚步,这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许多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心态,缓解其心理健康问题,只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践行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途径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就我国目前的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建设,比如在基层设立政治思想指导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思想道德指导,以防大学生走上歧途。高校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高校的行政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点,修改有关漏洞,减少相关问题的出现。

第二,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育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知识的传授提供新的途径,两者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参与,更加深入的学习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应该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哲学社会科学课,对大学生在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方面给以正确的指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化为行动准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主要是指忠诚、廉洁、服务、文明,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慢慢形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第三,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高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寻找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新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两面开花结果。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安排相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合理的、定期的做好仔细地检查和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总结出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积极引导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在现如今的教育新形势条件下,我们应该做好一切准备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工作做好,不断对其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国启,王忠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路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2] 刘新庚,罗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创新探索[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3] 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上一篇:有书陪伴的日子真好初中作文下一篇:申报 高级经济师个人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