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2024-07-10

翻转课堂观摩心得体会(通用11篇)

翻转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1

我住在观察xx一个翻译教室第一语言的课,一个是自我提问课,一个训练节目,通过听报告,现场观察,翻转教室初步了解。

我理解翻译教室,可以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导知识的链接(教师)和学生知识内化链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出翻转。随后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知识的讲师,而是学习的指导和指导者,学生被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者,而不仅仅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学习教会,重点是探索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点来解释。

一,xx一个翻转的教室的特点:

Xx一个在翻转教室采取两个四步十步翻转教室教学模式。

(A)两段是指自学的问题和训练,显示类这两个类。

在第一语言,皇帝的新衣服,自我提问的教训,学生与老师在设计自我提问的情况之前和老师上传微类视频(微类视频可以重复观看,你可以自由拖动移动或暂停),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掌握学习节奏。本节课自学探讨学习内容,完成自我阅读材料,前提问题和做类笔记和难题,然后小组中的小组摘要可以在小组内解决,解决问题不能解决自学问题组难题报告提交给老师,老师,然后针对性地回答和辅导。

培训展示班,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培训目标,然后老师根据一流的学生自学问题遇到的难点突破提出。后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案例学习训练展示 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自己对答案的意见,老师只是偶尔分配。

(二)四个步骤是指老师准备四个步骤的教训:

时间规划教学设计学习案例指南合作互相学习难以突破协作推广-评估

通过观察,我觉得翻转教室,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在学校案例和微观视频的帮助下,更好更完全地掌握教训,教师不必担心失踪知识点,学生在独立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挑战能力,而且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对方解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翻转教室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等要求较高。过去的老师是什么前班,什么班级说,和翻转类需要教师在计划之前制定一个好主题,开发教学难点和重点,也掌握微类技术的录音。教师做什么困难的学生提问题,老师将能够回答任何问题。

二,xx一个在翻转教室里有优点和缺点:

个人认为xx一个在翻转教室里我们做的第一堂课后教学模式有同样的目的,符合教育法,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内部化的知识,但翻转教室更好地使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帮助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更有效的效果。因为只有匆匆听课,xx一个在翻转教室的缺点不是很好的评价。

第三,我们如何进行翻转教室教学:

翻转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2

近日, C20全国慕课联盟 (初中) 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举办, 来自全国300多名联盟校和非联盟校的校长和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观摩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 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吴志鋐教授关于翻转课堂如何高效的专题讲座, 并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与课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吴志鋐教授认为, 翻转课堂最重要的“翻转”就是教与学观念的转变。翻转课堂不是现有课堂的翻版, 而是利用技术手段将思维可视化。因此, 微视频成为思维可视化的载体。与传统文本式的导学案相比, 微视频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同时也可以集中集体智慧, 资源共享, 并可永久保存。但是他同时指出, 仅有微视频, 课堂没有变, 翻转课堂也只能徒有其表。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学的材料和后教的方法。“好的”翻转课堂是什么样?吴志鋐描述为, 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准备状态;课堂上互动性强, 不但有师生互动, 还有生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 常提出生成性问题;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辅导;课堂效率高, 作业练习尽可能在课上完成。

会后,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 教育的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潮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对教育的影响可谓不断深刻, 特别是在实现优质教育均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使真正的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翻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互联网+;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33

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我们一行约30人受山丹县教育体育局委派参加了由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组织的“翻转课堂”学习讲座。其间,我们参加了由黄岛区教委刘永春教师主讲的微课制作法和山东省昌乐县一中副校长张福涛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之后我们有幸亲自前往昌乐一中实地考察学习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刚刚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还有些许困惑。自己就问自己: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的对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心中真是充满了疑问。抵达青岛的第二天下午,聆听了张福涛副校长的讲座,我便惊诧于“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地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教学中的“四步,两段,十环节”的实施方案全面概括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四步: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两段:自学质疑、训练展示;十环节: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借助互联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了“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讲座之前,由青岛市黄岛区的刘春永教师做了关于微课的设计和使用的讲座,这次讲座则让我们认识到了在当今 “互联网+”的时代,教育怎样跟互联网有效结合以及互联网怎样促进教育的发展,也为我们从思想上做好了认识互联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的思想准备。下午,张福涛副校长就“翻转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发展、完善和实施作了具体而详细的介绍。我觉得他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第一,学生按以往的授课方式学习之后,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掌握了多少知识;第二,如何做到学校教育在课后或家庭中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两不误;第三,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或方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这三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

听完讲座之后,我明白了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学生内化知识这一阶段放在了课堂,将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环节放在了课后。那么,它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进度确定学习任务,依照学案自学,即自学质疑,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疑难可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查看教师事先上传的相关章节的微课视频。其次,自学完成后,学生要在当天的课堂上完成相关习题训练,并进行展示、讨论。最后,通过群言、辩论等方式形成确定性的答案。在讲座的过程中,张校长还讲到了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他以具体的教学范例进行讲座,把练习题上传上去,学生在上面可以做题,做完题之后还可以写一些评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论了解他们对知识的内化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最近的状态和学生头脑里的想法。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许困惑,可能是因为没有运用过这种教学模式。但通过此次讲座,我对翻转课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说的不错。第二天的昌乐之行,就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效用,也印证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性和效用性。虽然听完了这次讲座,但没实际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我还有些许不清楚。直到第三天晚上和第四天白天深入了“翻转课堂”之后,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以及如何实现“课堂的翻转”。山东省昌乐一中已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两年了,教学效果不错。虽然学科之间有所不同,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各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认为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来说效果更好,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开了学生的思维,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效果好。其实,这种模式需要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对此,大家都有疑问,“如果上课带这些设备,学生会不会玩一些游戏呢?”跟昌平一中老师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起初学校需要设置学校局域网来限制学生进入其他无关的网站,当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并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就会自觉地正确运用这些设备。可见,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4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形式活泼多样,有出其不意的魔术手法,有传接球回答问题的创意,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辅助表达,有名人名言的欣赏.上 课开始就以抛球的形式,让学生观察球运行的轨迹,感受函数图象性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传接球让学生回答问题,活跃 了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一下子拉进了和学生的关系,明显感到学生学习的情绪是快乐的,学习的欲望是强烈,为后续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通 过抛物线图形的变换,教师结合图像灵活自如地来回摆弄自己的左右手臂,模仿二次函数图形的形象变换以及教师的风趣幽默,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这样既让学生 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懂得了二次函数的图像随着解析式中系数的变化而变换,从数到形,又有形到数,联系非常密切,可见张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起 初,创设情景,复习引入,教师手中抛掷一乒乓球,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借此提出了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的复习。同时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定义 是什么?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易的图形让学生回答有关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添加不同的条件,使学生学会适时地选择合适的解析式。

二、开放性问题,进行问题驱动。

整节课从一个问题出发,做各种设问,向多处发散,做到了讲透一题,变通一类,明确一法,举一反三。最终通过特殊问题研究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问题一:请你说出这个二次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问题二: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二次函数的性质。

通过整理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当解析式求解出来后,教师马上创设问题:(1)二次函数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而不是问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是怎样的?(2)你能整理出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吗?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散思 维,最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都想在这棵小树上画上自己的一笔!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在不经意间就深深扎根在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开放性问 题,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多样化课堂,赋予课堂以生命

张老师的整节课活泼多样,有出其不意的魔术手法,有传球问答的创意,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有演示有体验,有励志的、揭示真谛的名人名言......即使问题的提出也是发散的问题链,令人跃跃欲试!在课堂上,再没有刻板,没有忧虑,有的是笑声,有的是轻松,令我体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必要性!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灵性!

通过观摩这堂录像课,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如何备新授课,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要想在开 放的课堂上具有灵活驾驭的能力,就需要在备课时尽量考虑周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更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活 跃的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在自己的教学中,我认为需要具有更充沛的教学情感,将在如何提高有效课堂效率方面多下功夫,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使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高效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5

2014年4月17日初中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在政府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聆听了两位数学老师展示的高效课堂,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两位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3+2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取与生活贴近,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知识向数学化过度。”、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此次展示课的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精彩的导入非常重要。汪世强老师精心设计了登山队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重视“黑板”的有效利用。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黑板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多媒体是不能完全代替黑板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此次观摩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一笔清秀的字为课堂增色添彩不少。学生板书的频率也极高,不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充分暴露问题,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课堂容量大。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篇6

心得体会

瑞金市金都小学

刘志香

非常荣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了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了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了人为设计的痕迹。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了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了。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

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了“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

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了等待,他相信学生有了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了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翻转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观摩心得

如果你是一位真正想要进步的老师, 也一定会喜欢坐到课堂中间来, 与老师、学生一起互动、学习、创造。我很幸运, 总是有这样的机会深入到课堂中, 感受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冲击, 激起一个又一个对于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工作的思考。借着一次次美术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选拔赛的课堂, 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门学科真是一片“美”的土壤, 而我们美术教师也需要努力构建这份“美”。[1]

一、驾驭教材, 凸显“美”

教材就好像是方平台一样, 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 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要实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目标。我们当然不能完全丢弃专家们编写教材时的哲学观点、美学思潮、经典图片的运用, 而随心所欲地找一些刺激学生眼球、肤浅低俗的图片来制造个红火热闹的舞台。可这并不代表老师就只能局限在这个既定的框框里, 只是“教教材”, 求完整, 而忽略课时内的有效达成, 漠视学生的接收效果。

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师生问答:“美不美?好不好?伟大不伟大?”学生们机械地端坐一排, 应和着, 哪能感受到那份美呢?生活中本来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材中的内容确实也是美的, 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来打开学生的“眼”, 进而营造出这样一场美的享受来。在人美版第九册《飞天》这一欣赏课中, 如果不去渲染神秘宗教气氛, 追忆遥远历史渊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让他们感受飞天独特的美, 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是很难达到的。面对只是第一课时的公开课展示, 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弃那种比较表层的用线条去描画飞天的作业?精准于一个目标的挖掘, 使学生在这40分钟内真正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 进而牵引着他们在日后漫长的成长中自主地去发现、找寻, 去喜欢。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 焚香品茗, 伴随着晨钟的悠远, 带着我们尘世中的遐想去仰望极乐世界真善美的景象。首先, 欣赏视频动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身影, 然后让学生自由的跟着这位舞蹈老师体验动作, 随后讲述飞天由来的故事。再将飞天这一灵动的形象定格于壁画上, 欣赏飞天传入中国后的不同时期的变化。聊天式的启发发现, 使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二、拉近距离, 传递美

陌生的老师短时间内怎样与学生实现互动?即使是熟悉的师生之间, 因为年龄代沟的问题, 怎样实现有效地沟通?这个问题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年代久远的作品, 或者是层次较高的作品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更难把握。

如果不去注意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话, 可以想象是怎样的一个课堂, 估计大家只能呆在自己的频道上, 遥遥相望, 这就迫使我们老师要花很多的心思去想办法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例如, 放低我们大人的身段, 蹲下来与孩子们对话, 认真倾听他们的表达, 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并予以重视。还可以潜入他们的生活层面, 了解他们的信息资源, 开发共同语言, 搭建沟通桥梁。然后再一起去探究学科知识, 共同体验美术课的乐趣。

关于作品, 我想也是一样的, 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出发, 寻找关联点, 借此才能调动兴趣, 逐步理解其中的涵义。在讲到人美版第十一册《凝固的音乐——建筑》时, 欣赏故宫在课本上占据了主要的位置, 老师们讲的时候就感到很费劲儿。因为学生已经看烦了故宫的形象了, 一点也不新鲜, 可对故宫的建筑知识又知之甚少。有时候讲完了故宫, 就使人觉得像是一节科普介绍似的了然无趣, 根本感受不到建筑像音乐般的节奏美。在这个条件下, 我倒是认为“音乐”是比建筑更贴近学生的一条感性的线, 不妨借着音乐语言来拉近对建筑的欣赏距离。

也许我们可以先唱着黄土高坡的调调, 来到陕西窑洞前, 感受那种质朴与粗犷。在纯音乐葫芦丝的引领下, 去领略傣族竹楼的轻盈……在宏大音乐的映衬下去体味故宫的绚丽威严, 了解相关知识。总的来说, 有很多的审美感受不能是我们口号般喊出来的, 首先它必须就是感受, 然后才是评述。

三、强化基本功, 表现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在一节挖掘“美”的课上, 你营造出来的所有美的感受都是顺理成章的。然而, 似乎出现丁点儿不太美观的东西也都会格外引人注意。比如说偶尔跑音的普通话, 现场所有人都捕捉得到, 只要拿起粉笔板书, 大家都在期待你能写出漂亮的粉笔字。尤其是示范环节, 咱们这个专业肯定是要求“眼”高于“手”的, 我们能过了自己的欣赏关吗?想想这些, 突然感到压力好大, 我们当然不可能完美啦。不过, 也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也许这还正是我们努力的乐趣所在呢。就让我们在打磨课堂的过程中, 不停地雕琢自己吧, 把一份份美的享受尽力表现出来, 精彩起来。

一节短短的美术课真是包罗万象, 我在听课的时候不停幻想, 要是我站在讲台上会怎么做。很佩服所有参赛老师的素质与付出, 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树立了榜样, 也很庆幸能有水平较高的其他评委老师指点, 解答了许多我在教学工作中的疑惑。可以说, 总是不虚听课行, 满载而归了。

参考文献

探究式课堂观摩启示录 篇8

一、对蒋华蓉老师的英语课的看法

1.颠覆传统模式,又回归课堂本真

说它颠覆传统模式,指的是探究式教学。这也是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分组、编号、座位安排、后黑板包干制等空间布局上颠覆了传统,还是到小组讨论、游戏问答、动静结合等活动上的新颖设计,整堂课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它回归本真,指的是教师并没有过分依赖课件、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而是必要时依然用粉笔做板书,用卡片、贴图等传统教具做展示;更指的是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反思:我们学校的现状就是把“课改”简单地理解成“课件改革”,而不是“课堂改革”。现在大多教师都在使用课件,但实际上却依然延续着学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子。有些教师一个课件“点读”到底,课件固然好,但重要的是要用好。笔者认为,是人主控课件,而不是被课件“牵着走”。这次北川民中的教师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2.教师有魅力,学生超喜欢

两位教师年轻有为,很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课堂气氛完全被他们的热情调动了起来。走下讲台满教室跑,却不失教师的教态;自谦“无能”抬高学生,却不失教师的“学高”。嗓音洪亮,肢体语言丰富,微笑不断,虽是借班上课,但丝毫看不出紧张。后来听说很多学生索要张老师的QQ号,仅一节课的功夫,就得到学生的喜爱,可见张老师的魅力了。

反思: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感染我们,而应反过来,使出浑身解数感染学生。激情是要点燃的,动力是要推动的,我们就应是那点燃激情、推动动力的人。所以,想方设法增加课堂个人魅力是势在必行的。

3.准备充分,用心良苦

(1)教具应有尽有。无论是导学案,还是实物、贴图、卡片、小红花等教具,张老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利用了可利用的一切来服务课堂。据说张老师曾课堂现场制作奶昔,甚至是面条。笔者明知道形象胜于抽象,但很多时候都止步于脑海。殊不知,这样课堂少了多少期待和惊喜啊!由此,笔者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教师课下辛苦一点,学生课上轻松一点。

(2)板书心中有数。有目标,有评价,有重点,有练习。布局恰当,且一直不擦,保留到下课。其一,两位教师在课前都在黑板上写下了学习目标,后来又在黑板上布置好了练习题,让学生有的放矢。其二,将评价体现在黑板上,画水果、贴红花。其三,板书布局恰当。其四,保留重点其实也是很必要的,学生可自始至终反复看到。

4.互评体系具体完整,精神鼓励更贴人心

(1)评价贯穿始终,具体看得到。这大大激起了学生“你追我赶”的劲头。评价在黑板上有专门地方、小红花、小水果等,只有看得到才更想得到,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学生自我互评。看到别人才能更好地对照自己。有些学生即使不会回答,但可以说出个好坏;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许不在乎,但在乎其他同学的评价。互评体现了学生主体,让更多学生参与。

(3)树立榜样。张老师评课时说道,最好每节课评个“小明星”或“答题王”。即使需要拖堂,学生也是愿意的。因为学生总想知道最后是哪个组第一,哪个人被评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评价要积累,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奖励。学生需要在鼓励中成长,在追赶中进步。

二、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看法

1.改变观点,正视探究式教学

一说到公开课,我们不自觉地会给它扣上“作秀”“形式”等字眼。但笔者认为,即使是“作秀”,人家的这个“秀”也做得漂亮,是架子虽花但不空。“秀”就不好吗?只要学生喜欢,也未尝不可。我们自己也要“秀”起来,“秀”到习惯成自然,秀到自己和别人都看不出是“秀”。那我们的课就也就上得漂亮了。探究式教学是多所典型学校的成功路径,一切拿成绩说话,难道面对别人的成绩,我们还要说这种方法不好吗?

2.改革,是可走可不走,还是必须走?

也许有人说,我校的成绩年年县上第一,还用得着改革吗?但是这个“第一”拿到州外也许就是不堪一击。考试后,我们分析来分析去都在找学生的原因,殊不知这原因其实在教师身上:我们没有把住学生的心。在成绩没有显著进步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考虑新的教学模式呢?也许又有人说,这是实验,要是失败了怎么办?没有亲自尝到“甜头”的我们,虽看到别人有“甜头”,但不免还是有这样的担心。也许会有“牺牲”,学生就是我们的“试验田”,但我们就下狠心做好,让“牺牲”降低到最小。相信,模式成熟后,必将结出甜果。所以,改革必须走。

3.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拿来”

根据我校都是小班的现实情况,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在最初阶段:多用于学科初学和新知识学习;引起兴趣阶段:多用于课时较少科目和实验科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要改就各科一起改。

智慧课堂观摩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

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我校目前进行的“建构智慧课堂”的课题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做智慧型教师

智慧的课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学生的童真、天性,时代需要我们作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智慧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有诸多共同之处,如都执着于教育规律的探索,现实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将研究视为重要的成长基础等。但从二者的内涵和目标指向来看,智慧型教师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指向,它对现代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境界——在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做智慧型教师吧,只有充满爱心的教师,学会读书和反思的教师,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够打造新时期的智慧课堂。

三、建构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应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智慧是植根于爱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和宽容学生,更要欣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多元见解,不排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

2、智慧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在工作中,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师自己很有才华,可惜上的课却并不受学生欢迎。这与不能清晰展开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些公开课之所以很成功,给学生及听课的老师以一种享受,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

3、智慧课堂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是指多样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如何用好教材?都应该是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当然,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还包括使用吸引注意力的技巧,变化提问的类型等。

4、智慧课堂应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我们要研究如何增加学生的投入时间,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可能出现的.“意外”预先想好对策、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等都将直接触发学生智慧地学。

5、智慧课堂应重视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智慧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

6、智慧课堂应追求高效教学

“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益。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高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篇10

有幸参加了2014年4月26、27日在白银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在近两天的学习中,领略了三位全国小学数学赛课 一等奖获得者的风采,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

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前提是看学生是否高效参与课堂学习。就如罗建华老师讲授的六年级《解决问题》,整节课老师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难点全由学生探究,学生交流,学生总结。

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思想,走下讲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可说可不说的让给学生。就如孙贵合老师说的三个学生抵得上一个老师,我们不要小瞧了学生。放开了课堂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才有可能创造高效课堂。如强震球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老师和学生比赛画圆,学生感觉和老师是平等的,积极性高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三、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回顾三节课堂,精雕细琢之处比比皆是,雷震球老师的用皮筋和线绳比赛画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同圆的半径是等长的。还有罗老师对课件的精益求精,孙老师对学具的精密设计,这些不仅成就了他们,更让我们对他们的敬业精神由衷钦佩。可以说细节成就了专家。

三节观摩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激励式评价方式即时、灵活的评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精心设计成就高效课堂。

4、高效课堂重视思维训练,融合综合素养的培养。

翻转课堂的翻转思考 篇11

不光是表妹受益,全美数学成绩需要家教的学生都可以免费观看可汗的微电影数学视频,数学成绩都得到了提高。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影片观看次数急速成长,受到鼓励的可汗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并创办自己的独立网站,先后获得微软和谷歌的大力支持,可汗网站变成了“可汗学院”。“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被称为“翻转课堂”。从2009年开始,可汗老师“翻转课堂”教学法风靡全美,2011年登陆中国,开始推广。这便是“翻转课堂”的由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翻转课堂”则颠了个个: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要上新课,先请学生在家看视频,而老师上课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美国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它把“课堂听讲-家里作业-家里复习-课堂考试”这种流程改变为“家里自学-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堂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当下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把家中学习到的知识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合作互动,实践练习,利用自学来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指导、点拨。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全体学生集体授课、集体讲解,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但洋思中学是在课堂上学文本,“翻转课堂”是在家里看视频,它把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发挥了教育云平台的优势,必然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预习效率低下的毛病。特别是几分钟的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信息清晰,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家里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弄懂弄清。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优势是在“线上”(Online),学生和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互动,还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接受老师的指导。

“翻转课堂”微课视频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翻转”,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翻转”条件具备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然给教育教学带来深深的变革,特别是教育云平台公共服务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翻转课堂”,课前、课后都离不开高科技支撑。当然,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说每个教室都装备有基本的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但是,是否都能连上互联网,共同享用教育云平台资源呢?学生在家里自学,是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都能上网呢?如果说手机普及了,不用电脑上网了,但学生有条件用手机上网吗?每个月多少流量、多少费用?又有几个学校能投入大量资金,为每一个学生装备一个电子书包呢?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一样,“翻转课堂”需要在家里看微课视频,需要在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单拿襄阳市的学校来说,都具备“翻转”的条件了吗?老师们是否能做到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学生线上交流呢?

其二,“翻转”能颠覆“教”与“学”吗?西汉戴圣《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学学半”,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特定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看看美国学生给可汗老师的留言:“我刚想放弃物理课,是你救了我”、“你简直就是数学上帝”……”。看看可汗老师的学院定位:“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可汗学院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既无现场感,也无课堂感:教师讲课时学生不在现场,学生学习时教师不在现场,“教”和“学”完全是脱节的,可汗老师强调更多的是“虚拟”和“自学”。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一刀切,片面地强调“自学”,忽视课堂上教师满腔爱心面向全体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削弱教师“教”的作用,是否顾及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呢?

其三,视频资源够用吗?“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词,可以说,没有“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可汗老师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从数学到越南战争,无所不包。有统计显示,已有5600万人次观看他的“教学录像”。典型案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在You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解三角几何学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没花她一分钱。可是美国也有人质疑: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可汗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他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中国的学生,跋涉书山、遨游学海,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六年下来,“刷”的试卷绝对有两层楼高,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还有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好全部功课需要多少微课视频?谁来做?有限的几个视频又能否适应知识和能力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呢?这也是几年来,“翻转课堂”不能在中国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其四,教学需要艺术吗?中国武术享誉世界,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青城派、华山派、崆峒派,或者古墓派……还有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八卦掌,或者九阴白骨爪……不管是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各个武学派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自己的掌门人。教学也是如此,不然哪有“教育家”这个名词呢?从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王国维、陶行知到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窦桂梅……,哪一个不是满腔热情、满怀爱心,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技艺精湛,哪一个不是妙语连珠,风格独特?在课堂上,他们有的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有的论证严密,结构严谨;有的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有的娓娓道来,循循诱导;有的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有的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有的信手拈来,春风化雨;他们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课堂上”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并表现出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给他们当学生是幸福的!但是,假如让他们面对机器,面对电脑、摄像机、录音机,而不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不是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青春朝气的笑脸,他们还有这样的教学激情吗?还能成为教育家吗?“翻转课堂”,教师给机器讲课,机器给学生讲课,失去了传统课堂上精彩的导入、激情的讲读、巧妙的预设、机智的生成,学习变成了工厂传送零件的流水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不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怎样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道德和情操的逐渐升华?

说了这些,并不是要否定“翻转课堂”,而是想找出它的不足,让它和传统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好的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引领我们的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快乐成长。

上一篇:请给我歌的时间作文下一篇:对会统核算一体化的构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