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26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用11篇)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跳石小学 龚晓珊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 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是青少年科技教育至今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所忽视。在许多人的意识中, 科技教育是一个抽象、理性的概念, 缺乏明确、具体的认识。科技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对后者, 多数人却难以理解, 更谈不上实施了。人的认识偏差造成了目前科技教育乏力,青少年科技素质低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

各级领导机构、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氛围不浓。科技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人们对科技的概念模糊,意识不强。而学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 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化。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 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科技教育非常重要, 但由于科技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 在课程安排上也感到无奈。

(二)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 教育围绕考试转, 考什么教什么, 实践性教学已成了摆设, 处于尴尬境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目前, 绝大多数科技教育由教师兼任, 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科技理论和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 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无章法,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三)科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教育乏力。

政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科技活动室, 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科技活动场所也比较少, 特别是农村, 几乎没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有的科技教育活动只能向青少年收费,一些有能力无经济实力的青少年就无缘参加有关的科技教育活动。所以,仅依靠社会、学校或家长投资支持难度很大,从根本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学校的科技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形成科技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

二、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归因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青少年主要集中在学校接受教育。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没有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它对个人的成材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对个人的一生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生书本知识不错, 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相对薄弱。科技素质培养取决于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 也需要一个物质化、理性化的社会大环境, 否则学校教育将显得力不从心。

三、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县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科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应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现代科技知识范围广,门类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可以单独承担起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全部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动员、依靠、组织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进行。明确各级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的职责,加强科协、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把搞好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二)着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知识培训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进修等方面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以稳定科技教师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专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把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列入与教学教师相同的评价系统,科技辅导员和被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其辅导员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教学教师同等对待。县教委要联合县科协在各中小学大力开展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重点考核“三项指标”。即:校园内要建立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阅览室和科技制作室;校内外要有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

(三)着力保证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给予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应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县级财政要充分保障有关单位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专项经费。要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机制,例如:每年由县科协、县教委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等;设立县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为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奖励获得全国、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和优秀组织单位,激发更多的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到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来,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着力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青少年科普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更新,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抓中小学正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和探索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科普活动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某些缺陷。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创新性科技教育活动。过去各科知识机械重复多, 学习过程死记的多, 因而课堂气氛低沉, 学生容易疲劳。开展科技活动课, 可以容大千世界于其中, 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思考的过程与操作的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制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教师因此教得主动, 学生学得活泼。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易受网络诱惑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网络无处 不在,青少年拿 手机者占大多数。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但真正做到的很少。有些学生带手机并不是为了通话联系的方便,而是为了看一些庸俗小说和垃圾信息,或者玩游戏。青少年猎奇心理很强,容易受到 网络的诱惑。一些网吧经营者并未按国家要求规范经营, 而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青少年学生进网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兴趣必然降低。

2.学生娇生惯养

就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孩子 受到几位 老人的关爱,无形中成了家庭的中心,很容易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心理。社会发展很快,孩子从来 不缺吃少穿,很难理解节衣缩食是什么道理。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曾经受 了很多苦,无论如何 也不能让 孩子再受 苦。岂知适当让孩子受一点苦,对他们的教育和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3.学校教育唯分数论

学校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而当今的学校素质教育提倡多年,高考指挥棒并无多大改变。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于是教师几乎把全部的心血花在课本知识的教授上,有意无意地淡化思想道德的培养。而学生更是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数理化等自然学科知识上,对思想道德教育较为突出的文史哲科目则冷之又冷。这一现象在全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

4.社会良莠杂陈

青少年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其身心可 塑性最强, 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快,是培养高尚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如今开放的社会良莠杂陈,许多人利令智昏,为钱而害人,而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较纯,模仿能力强,辨析能力差。一些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黑手有 意伸向青少年学生,这不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

二、解决策略

首先,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教 育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 会地位, 让更多的人羡慕教育者的行业。同时对教育工作者加强管理,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搞好教育、培养学生打好基础。学校考核教师时,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不唯分数论,既注重学生成绩的考核, 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等的考核。

其次,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取缔不良网站,查封学校周边的营业性网吧,让网络运作规范化,切实改变到处充斥游 戏与性的 网络现状。 谁出问题,一查到底,甚至严惩不贷,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教师要教育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美好和快乐、知识和娱乐的同时,也存在诱惑和陷阱,因此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既不回避也不沉溺,恰当运用网络与网络交往,培养网络道德意识。

再次,学校要建立较为科学且完备的管理制度。古人云,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学校应制定严明的 校纪校规,严格要求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是教育青少年的主阵地,不仅要开好思想品德教育课,还要千方百计开辟第二课堂,尽量多地举行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就可 以增强学 生的自主 意识和自 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与谅解、关爱与互助,如果学生课堂上有事做,课外活动也充实,那么他们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最后,建立相应的家校互动平台与 机制,将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在家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杜绝娇生惯养,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形成勤劳俭朴的品行;在学校教师严格管理,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优良的品格。家长言传身教,学校规范管理,家校共管,不留盲点,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 精深,但社会发 展日新月异,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不仅要守住我们的传统,突出仁、义、礼、孝等传统 教育,更要放眼 四海、博采众长、积极进取,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

摘要: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不仅要守住传统,突出仁、义、礼、孝等传统教育,更要博采众长、积极进取,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通过分析目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诚信教育 青少年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83-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诚信教育必须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社会的整体教育效果,才能使青少年诚信教育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青少年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诚信教育问题重重

1.重智育轻德育。我国现行教育造成青少年诚信等道德问题先天不足。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德育教育存在缺陷。一是学校德育教育只重视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形式单调,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和诚信等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德育教育常与政治教育结合在—起,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教育,弱化了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三是诚信机制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学生诚信机制,无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管理、规范和约束。

3.学校的失信教育。在各种检查考核评比中获胜,是学校在竞争中凸显的一条重要途径。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学校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往往要求学生在敏感问题上统一口径,整个学校粉饰一新,而检查过后迅速恢复原貌。整个过程恰恰成了学校失信教育的过程。

(二)家庭诚信教育严重缺失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最为直接,会影响青少年对于诚信的认识。

1.重成绩,轻素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对学历的高要求使家长们望子成龙,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为素质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绘画、弹琴,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

2.家长在诚信方面的不良示范。有些家长把不诚信当作一种生存的策略传授给子女,认为“社会复杂,做老实人吃亏”;有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的健康,当着孩子的面,讲一些不诚信的话,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更有家长竟然去教孩子撒谎,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不及时制止,反而进行教唆。

二、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学校诚信教育主渠道作用

在政府加大对诚信社会环境的打造与优化的同时,学校要切实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人格培养,学校作为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要因素。育人环境中首位的是教师的德育。首先,学校应认识到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应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抓好誠实教育和守信教育。第二,学校管理要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管理要杜绝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将道德知识、道德原则转化为青少年学生的品质和信念,落实为道德行动。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去影响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作讲诚信、讲道德的人。第四,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的教育。

(二)发挥家庭诚信教育主阵地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具备诚信氛围,才能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引导青少年形成诚信信念。家长要做孩子诚信的表率。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千万不要粗暴的打骂,这样易导致孩子为了逃避错误而说谎;而应指导孩子正视、承认错误,通过说理让孩子对过失产生内疚感。家长对孩子诚信教育要立场鲜明,对于诚信表现要给予表扬鼓励,对失信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决不姑息。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只有形成家庭的诚信环境,才能用家庭的诚信氛围去感染青少年,促使青少年建立牢固的诚信信念。

诚信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素养的重任。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对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学校以及广大青少年来说,都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参考文献:

[1]陈鹤琴著.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摘要:21世界,人才最重要。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力量之源。义务教育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城镇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上严重失衡,导致我国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目标;教师素质;教育投入;教育平衡

(一)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成才等同,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等等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丢体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一切都围绕升学转。至于其他不能考得高分的学生,学校并没有教给他们适合学习的方式,大多数毕业后回乡务农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致富本领,所学的知识不实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多数教师家在当地,并且配偶没有固定收入,一个人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家在当地,调动可能性小,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因此改革意识较为淡漠。山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是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小学老师调任,一般都是中师文凭,到中学后往往是通过自修或函授学习尽快使学历达标,而自修或函授学理科难度大,学文科相对较容易(绝大多数是学中文和政史专业),但部分教师学非所用,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教学能力的发挥。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由民师经过突击培训,转正而来,其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全日制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的山区工作,即便是分配来了,工作也不安心,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外流,使这些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总之,由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艰苦,外面的好教师调不来,本校的好教师又留不住,使这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

(三)地方财政困难,教育资金投入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税费改革后,尤其是“一费制”学校,上交各部门代收费用后,剩下的初中人均40元、小学人均30元杂费,无法开销学校正常办公经费,加上财政应拨的办公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学校运转更加困难。诸如水电费、出差会议费、报刊茶水费、取暖降

温费等无法解决。有的学校公用电话也停了,工友也辞退了;有的学校因交不起电费,如取消收上机费,就会被迫停止计算机教学;电脑、电教器材坏了没钱维修,只好停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无钱添置,危房无钱改造,更不要说还债;桌凳坏了学生自己带回家修理,教师的办公桌椅坏了,也只能是自己修理,凑合使用等等。

(四)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上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并且大多数农民认为,上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一定就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思进取的孩子。由于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严重失衡的问题。

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端正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一个青壮年农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要使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必须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农村教师的山区补贴额。应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应予以重奖,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农村教师,应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

(三)加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社会多方筹措资金。

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对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应该齐抓共管,尤其需要突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中央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和县级政府要将农村教育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统一直接拨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还要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要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要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四)推行使用乡土教材,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的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加入有当地特色的农村职业课程,初中三年级可不予安排。如在山区农村可安排种植类、畜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社会学院 103班 58号 李荣强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我国有着占全国人口绝对比例的农村人口,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字: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经费投入;教育管理

一 何为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当代语境中的农村教育应该是一种发生在农村、同时面向农村和城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中国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实现而服务的教育。农村教育实施中要处理好面向城市和面向农村的关系,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结构关系,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关系。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的作用。

二 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我国的农村教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幅增长。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事业虽然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基本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尽管是初步的,广义上的实现)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2006年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制度。

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约占九亿人,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然而,就是在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 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经费短缺

教育经费的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几年来,国家教育投入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比如 2001年,2002年,200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87%,3.19%,3.41%。也就是说,2001年比上年增涨了0.32个百分点,而2002年却只增涨了0.22个百分点。

而且,从数据可以看出,教育投入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很小。在有限的经费中,真正落实到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更是少的可怜。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许多小学不要说现代化设备,就连基本教学设备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育运转的资金都奇缺。

这主要原因在于: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越是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就越高,越是经济和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就越低,我国政府对东部教育的经费投入与中西部的教育经费投入就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衡。长久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分配,一直都是城市高于农村。目前,不少贫困的农村地区为了使“普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负债累累;有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经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设备非常差,校

舍、课桌椅破旧,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体育设施、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的配备了;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因缺少资金,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由“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之后,许多人认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到位,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停滞不前的直接原因。”而实际上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和各省对教育提供了巨额转移支付资金。但是,由于没有明确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额,仅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拨,给地方财政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一些地方政府又把国家下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经济薄弱地区的政府,其财政情况令人堪忧,根本无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这就加剧了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从而使我国农村教育更加发展落后。

(二)农村师资队伍不强,教师素质偏低

我来自贫困山区,这点我深有体会,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大量由乡村向县城、城市,由西部地区向中、东部地区流失,是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较差,工资待遇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导致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再者,农村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不理想,是农村教师总体质量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很多拿到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实际教学水平与能力并没有达到相应高度。有些地方从小学选拔部分教师到初级中学任教以弥补初中教师的不足,而小学教师的不足则依靠大量学历较低的代课教师来弥补。这样,一大批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代课教师走上了小学的讲台,而一大批学历不合格的小学教师走上了初中教学岗位。这导致农村许多地区中小教师素质偏低,骨干教师更是十分缺乏。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我国许多贫困偏远山区仍然存在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教师的现象。

(三)适龄儿童受教育不平衡,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没用

在我国许多贫困偏远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一方面,由于受某些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允许,重男轻女现象还很严重,许多家庭让男孩子去上学,女孩子在家做农活,导致女孩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男孩,造成农村地区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工资偏低的问题,这些年,贫困地区的许多农民纷纷离开乡土,投身“打工潮”,很多家庭认为让孩子上学没用,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出门打工,导致许多适龄儿童有书不能读。

四 处理农村教育问题的建议措施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问题外还有其他原因,只是我认为上述是主要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改善我国农村教育问题仍然是个非常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问题,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基本的几点:

(一)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的经费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问题是在这些有限的教育投入上,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对急需经费的农村学校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人均GDP在县与县之间甚至相差数十倍。建议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现行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进行调整,建立一种有别于全国其他农村地区的相对集中的新的分担机制,即实行中央、省、县、乡四级共同分担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新机制。新机制的核心是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时的分担责任,可以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资比重,从而减轻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建议尽早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因此,要把经费问题作为作为重点,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学校设施,可以放宽私人办学来弥补农村教育投放的不足。农村教育比城镇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所致。因此,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关键。

(二)调整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工资待遇是保证教师队伍稳定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调整教师队伍就必须解决好教师的工资问题,对于教师的工资问题,可以采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加大扶持力度的办法: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部门负担该省省级贫困县教师工资中超出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的那一部分;而对于经济发展最薄弱、人口稀少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工资,则可采取全部由中央和省级两个部门共同负担的办法,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

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在解决教师工资问题的基础上吸引教师到农村工作,重视农村教师素质培养,国家可以通过采取必要措施,各级政府制定出可行方案,吸引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解决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对现有的在职农村教师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农村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尤其是对参加提高学历进修和各种培训有困难的老弱教师,更要创造条件,提供载体和平台,促进他们为适应课程改革新要求自动加压、主动提高。五是立足长远,继续办好师范院校,延长学制,培养一批潜在素质优良的后续人才,以备将来补充教师队伍。六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七是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学校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加强农村在职教师的再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三)继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在我国,农村孩子在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权利方面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的孩子,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书读能够读好书,整体提高国民素质。这里所说的待遇主要在于农村家庭个人问题,调整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政府应该加大法律强制力度,让那些有书不能读的孩子和没书可读的孩子都能上学,通过强制性既可以提高入学率,还可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通过强制性来改变农村落后的观念和思想,从而改善农村男女适龄儿童入学不平衡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要协调东西部教育发展问题,改善城乡的教育差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远程教育的发展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这应引起有关部门与领导的注意:远程教育要执行“东西联动,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政策导向,鼓励东部沿海各大名校的远程教育向中西部发展。“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东、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差距。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农村教育政策倾斜,则差距会更加拉大。因此,必须在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的前提下,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从中央到省政府,在以公用经费、危房改造经费为主体的各项教育经费投入上,比现有倾斜力度还要加大,宁愿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城市建设速度,也要优先考虑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要从各地农村教育网点调整的实际出发,对农村教育的师资配编总体上放宽比例,以减轻农村教师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中西部远程教育实体进一步发展。

总之,我国农村教育还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教育的发展,希望国家能尽量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在2001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探索》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靖西中学 赵英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出现心理障碍大流行。近年来世界组织通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有关部门还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40――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是很惊人的,它已表明,中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比大人还要严重。特别是高中优秀学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上动荡发展,加之学业紧张,竞争激烈,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可见加强对优秀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高中优秀学生常见的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心理负担重;虚荣心强,耐挫力差;自负傲慢,交往能力差;虚荣,感情脆弱;苛求完美;对失败异常敏感;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以过分追求完美为个性特征;以关注消极面为认知特征;以过分关注自己的印象和他人的评价为人际特征;以优柔寡断为意志特征;以弥散性紧张、焦虑为情绪特征。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多年的教育探索和研究发现,高中优秀学生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因来看:学业优秀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动机低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不同步,生理的迅速发展与滞后的心理发育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情绪起伏不定、大起大落。(2)思维还不成熟,带有片面思想。(3)严重的依赖性及意识上的独立性。(4)自我封闭造成心理的孤僻。

2.从外因来看:一是家庭方面原因。中国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形成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黄白兰在“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一文中指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优等生”有不少成了应试机器。三是社会方面原因。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观念,成了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诱因和强化剂。

二、疏导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对策

对高中优秀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关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高中优秀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中优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客观现实,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www.fwsir.Com)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

2.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高中优秀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能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充分沟通、相互帮助、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使高中优秀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另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没有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目标还有一大截差距,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4.对高中优秀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少了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成绩至上”往往被作为信条与原则。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家里都缺少相应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为使中学学业优秀生能健康成长,在中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

复旦女生吴颜援曾说过:“无论在别人眼里我的学习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多么精彩,我的成功多么荣耀,但有一点我是深刻体会的――那就是学习真的很累、很苦。”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

6.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一种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7.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学科教学要注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8.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也显得十分重要。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家庭教育对幼儿品德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性已被社会和幼儿家长广泛认知。但就目前家庭教育现状来看, 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重才轻德

有些年轻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但不重视全面发展, 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偏重于知识教育。如幼儿不到两岁, 话还说不清楚就教认字, 三岁就教写字。这些家长不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 并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的文化知识, 而是在于结合认知环境, 丰富印象力, 全面发展智力,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我国教育制度中,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是在入学后才开始的, 一个智力正常发展的孩子完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但品德方面有所不同, 一个性格散漫、为所欲为的孩子入学后就很难适应45分钟上课, 很难服从学校纪律约束。有些青年曾经在学习黄金时期失去学习机会, 后来珍惜时间, 文化课还能赶上, 然而从小缺乏良好的品德教育, 改掉坏习惯、坏毛病就很痛苦。

(二) 过分溺爱孩子

父母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问题是怎样去爱孩子, 如何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缺乏长远而深刻的认识, 只顾让孩子一时高兴, 而不注意后果。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孩子一生下来应该顽强地、一步一步地去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新的要求, 人的一生任何能力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都必须经过一番自身身体和精神上的努力才能成功。童年应该是欢乐的, 但也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除了欢乐之外, 还有艰难、困苦和悲伤。不少独生子女家长一心热衷于保证孩子吃穿玩乐, 唯恐孩子受苦。这样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痛苦和悲伤, 长大后往往经受不住一点挫折和坎坷, 在困难面前就会惊慌失措, 形成软弱、依赖、没有同情心等不良性格。这并不是要家长故意为儿童制造困难痛苦, 主要是奉劝家长不要回避孩子遇到的痛苦和磨炼, 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成长得更坚强、更有毅力。

(三) 把孩子当玩物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私有的玩具, 任意哄骗, 把孩子幼稚无知当好玩, 更不负责的家长对孩子喜怒无常, 使孩子觉得无所适从, 变得是非不清。家长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宽严结合、爱抚与要求并用。举一个形象的比喻, 如园丁培养花木, 既要精心养护也要修枝防害。家长爱孩子不能只顾眼前, 更要认真思考他们的未来。家庭对于自己孩子的品德教育, 既是家长对孩子负责, 也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

二、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 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启发诱导

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使它既符合健康要求, 又符合品德教育要求。家庭是一个小集体, 没有一定的对策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儿童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管理的生活制度和生活常规, 这是培养儿童有规律生活习惯和从小养成在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的好方法。

(二) 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

以周围生活中成人和儿童的好人好事为榜样, 进行正面教育, 启发诱导。这样最生动、最具体, 收效显著。家长是孩子身边可学的榜样,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示范做榜样。幼儿好模仿他们喜欢的人, 因此家长应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 从实际出发进行说服教育

幼儿不懂事, 家长要让他们明白, 就要耐心地根据不同儿童、不同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说服教育, 这里要特别注意耐心。

(四) 以鼓励表扬为主, 善于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家长要鼓励、表扬和肯定幼儿好的表现, 使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有所提高, 能唤起儿童内心的积极性。

(五) 互相配合, 坚持一致的要求

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 家庭成员必须坚持一致的要求。由于现实生活中, 人们的思想觉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 客观上难于实现一致的教育, 但孩子的家长主观上应有意识地重视, 家长之间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时, 不应在孩子面前计较争辩, 要私下协商。

(六) 游戏是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游戏对幼儿有特殊教育作用, 家长不仅应允许孩子做游戏, 还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游戏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模仿大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 从而使他们获得一些体验,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 关于孩子听话问题

家庭品德教育中经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现象, 家长经常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实际上这并不科学。我们要培养幼儿懂道理、明是非, 对家长合理的要求能愉快接受, 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是非感, 不肯屈从家长不正确的要求, 也是好事。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出现,影响中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时刻受到威胁。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要确保学生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救护的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真对性和有效性,将安全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二、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至上,安全形式大于内容

1.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学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而是通常采取“集中突击型”和“纪念日庆典类型”的方式来抓。学校安全教育方法单一,具体实践不足,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形成并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2.社会家长看重考试成才,忽视了学生健康成长

对中学生的关注往往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只谈考试成绩,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三)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大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上学习任务负担重、压力大,平时缺乏安全演练,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崇尚暴力极端行为,甚至盲目模仿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和完善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救能力

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防灾自救演习等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使中学生基本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懂得各种危险危害的形成原理,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

(二)与时俱进,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

学校要通过张贴各种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教育黑板报,上安全教育课等方式,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技能,更好的保证个体的生命健康。

1.认真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工作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结合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

班级每周要开一次主题安全教育会,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正确做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危。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学校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维护;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一)明确安全教育制度,政策贵在落实

首先,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发挥学校教育平台的优势,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设立校本课程,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其次,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各级安全预警机制,完善安全教育问责制度。

(二)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各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校园附近的一些黑色网吧,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该取缔的取缔,该打击的打击,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净化社会空气,优化育人环境。

(三)因势利导,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学校是公共场所,学生是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责任感,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2初中阶段学生管理改进的对策

2.1突出人性化班级管理理念,用心与学生交流

以人为本的办学,以人为本的管理,已经成为新时期初中新课改的重要主旨,所以,突出班级管理人性化,也成为初中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工作指南。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启发引导教育感化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不歧视任何人。正如作家冰心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由此可见,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因此教师需要爱护每一个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切身的去践行,比如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学生的宿舍、家里与学生谈心,尤其是那些成绩差、思想不追求上进或者调皮的学生,了解他们出现问题的真实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地去给他们解决,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真的被老师关心着[3]。学校也可以制度化要求教师提交定期的与学生的谈心交流记录情况,加以总结。而且要对那些不能与学生即时交流沟通,或者沟通交流不积极的教师给于一定的惩罚,把与学生的沟通制度化。 2.2学会欣赏每个学生,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信心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在班级中,每个个性学生都是一朵独特的花,班主任要努力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独具魅力的特点,用欣赏的态度关注个性的发展。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都有很强的被赏识的欲望,如果教师充分把握,在日常的管理中多多的给于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信,这对于学生自我约束机制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赞扬不见得非要等到学生做到事事完美才开始,而是要注意发掘日常生活中任何的细节,那么一个微小的成绩也要给与肯定。这正如美国教育家桃乐斯诺特在《人这样成长》中写道:“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4]。

2.3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构建家庭学校共同管理的新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毕竟年龄还都不大,仍然不成熟,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家庭与教师的约束,而且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实践也几乎相当,所以对于初中生的管理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进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建立家长与班主任的对话机制,其目的在于相互了解学生在对方视野下的表现,有哪些问题,问题出现在哪里,这样有利于及时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培养大有裨益。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比如定期的召开家长会,定期的家访座谈,不定期的电话、网络、短信沟通等都可以,一切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交流的方式,一切可以提高对学生管理效率的方式都可以为我们所采用。

参考文献

[1]张立政:浅谈初中学生管理之我见[EB].

[2]赵周霞.初中班主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14).

[3]初中个性学生管理之我见[EB].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关健词〕林业 实践技能 问题 对策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林业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就高等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逐步扩人,但高职生的就业率却相对较低,据调查,全国各类高职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不足}%,其原因最重要的是高职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其目标是为林区和其他领域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林业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笔者就高等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高等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模糊

高等林业职业教育要为林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为提高林业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面向市场,为市场经济服务,这种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理念在高职院校中却存在较大误区。有的忽视了中专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而带来办学方式的转变;有的具有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改善办学条件投人更多资金的担忧;有的则认为职业教育既然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就可以取消一切基础教育平台的课程,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过程,进行专业训练和实践,将高职生等同于技校生进行培养。各种理念参差不齐,导致对高等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认识模糊不清。

1.2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在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欠缺,导致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较大缺陷。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长期接受贯彻普通教育的观念,缺乏职业教育观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对实践技能培训重视不够;②从中专教育到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式转变过程中许多院校出现学生起点低、专业变化快、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教学难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理论教学以传授讲解为主的现象;③在总课时的压力下,在授课奖金的.刺激下,必然导致一些教师对实践锻炼和实践教学的淡化;④教师类型失衡,缺乏即恤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有关资料显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仅有13.97%。

1.3学生心理准备不足

学生在升人高职院校以前,长期接受普通教育的教育观念。进人高职院校以后,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普遍认识不足,心理准备不足,极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学习;②在生产实践环节中,只图一时兴趣,不能脚踏实地实习,采取应付态度对待。学生对实践技能培训的心理准备不足直接影响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

1.4经费投入不到位、实训条件不具备

近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迎接专业评估等需要,各类职业院校克服困难,在实验室扩建、改建、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地等方面加大了投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难的矛盾。但距办好有特色高职院校的要求相差甚远,尤其在专业变化频繁的农林学科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投资不到位,校内缺乏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只能依靠校外实训基地,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林业企业不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下,接受学生实训能力有限。多数仅仅局限于参观学习,与要求的实践技能培养相差甚远。

2、提高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的对策

2.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学改革不能全面解决职业院校的发展,只有在办学能力、教学能力、师资能力及教学条件等综合提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使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林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型”和“创业型”,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强化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目前,我国林业企数量少,规模小、就业岗位不多。因此,创业教育对林业职业教育尤为重要。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就要突出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实践教学。

2.2革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重视基础课,基础教育能够提高学习者运用信息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②强化专业课,专业课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技术应用,提高课程的技术含量,使其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超前性,既能满足现实岗位需要.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岗位变化;③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时数是完成实践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力争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达到。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不但需要一批理论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更需要一批在生产实践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针对目前林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提高教师索质和建设技能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为此,要创造机会和条件,选派专业带头人或中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更新教师评价手段和标准,改变以前简单的课堂评议,督导检查等评定方式,创立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以综合教学质量为本的新型教师评价机制;要创造教师勇于干事业和能干事业的氛围。

2.4增加投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可靠保障,优良的实训场所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和条件。综观我国高职教育办的较好的院校,突出做法都是在实训条件和教师培养方面投人了相当的资金。为了使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把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索质培训作为高职教育最大特色,高职林业教育应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投人适量资金,加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同时,也要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以扩大学生生产实习空间,促进产学研、教学做有机结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索质的培养。

2.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针对目前林业职业学生起点低,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的状况,要做好“先教会学生做人,再引导学生学技”工作。因此,德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必须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品质。

2.6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及方法

实践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杠杆。首先要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机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技能培训考核应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其成绩累计到一定层次授予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避免一次培训,一次考核发证带来的问题。其次要改变单纯把考试和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仅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更要注重从能力和综合索质的角度,考查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发展爱好特长。

3、结语

论文 浅谈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惩罚分明;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3-01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遇到过各类幼儿,同时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长,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如果家长受过高等教育,有素质有修养,多半孩子也特别懂礼貌讲道理,生活学习状态也积极向上。反而言之,如果家长脾气较为急躁粗暴,不明是非,相应的孩子行为也多半乖戾顽皮,霸道无礼。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言的朱者赤近墨者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此,我就工作多年经验所谈,略略发表以下几个观点。

一、言传身教

在我多年教学生涯中,有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周五幼儿园放学回家,一位年轻的母亲来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随之便问:“你抓了他没有?”孩子摇了摇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很有给孩子壮胆作势的架子。我欲上前说明原委,孩子他妈不予理会带走了孩子。果不其然,星期一一大早,其父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误导了孩子的性格养成,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是幼儿生命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做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美德。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以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榜样的重要性,因而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特点一一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这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给家长们的一个好建议,每天抽一个小时多看看书,每天抽半个小时陪孩子做做作业。我的孩子肯好学上进,待人彬彬有礼,得体大方不正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吗?”

二、奖罚分明

经常会听到家长反映小孩子在家不吃饭,不听话,叫不动,总是希望老师能支个招,帮忙缓解这种情况。学前儿童年龄也不大,对人对事似懂非懂,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有时会做好事,可又常常会做错事,甚至有时会好心办坏事。家长也常常会因此而做出不同的反应。在此我们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要急躁,问清原委切记妄下定论,根据具体事情做出相对性的判断。

如果孩子的初衷是好的,那我们不仅要在此给予她鼓励,提高他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耐心指导如果才能做好这件事情。反之,因着顽皮好奇做了错事,也不要不忍心指责。奖罚分明,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采取用做家务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的惩罚。有些孩子从来不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结果到了要用的时候这也找不到,那也找不到。父母们平时就可以惩罚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或是学习用品,教会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既起到了惩罚的作用,又帮助孩子学到了技能,对他们可谓是一举多得。

现在大家水平都好了,即便是平时我们也乐意给孩子们添置一些玩具啥的,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并开发智力。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的奖罚制度,恰比你买这个玩具是想给他玩的,但是怎么个给法就有窍门了。日常给,孩子们玩个新鲜感就扔了。如果你是因为他很棒主动帮你做了什么事儿?哪里表现好了?亦或者具体哪个方面近期有明显进步?等方式奖励给他的,他不仅内心喜悦,认为这个来之不易的礼物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而且还提高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因材施教

我经常会听到家长特别头疼放暑假,觉得一放假孩子就懒散了,整天看电视看动画片。不给他看,他又缠着你不放,喊无聊。给他看又怕坏眼睛。其实这根本原因不在于看动画片这么一回事,而是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位家长就做的特别好,有次放暑假就给孩子报了两个兴趣班,一个是打羽毛球,一个游泳。一三五,二四六下午交替进行。他说:学习技能培育孩子年龄尚小,还不明确。锻炼身体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倒是不错。早上就在家里完成一些基本的小知识小科普小绘画,下午游泳打羽毛球。孩子每天安排的满满的,乐在其中自不用言说,倒是羡煞了别的同学们。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身体素养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总之,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方向。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上一篇:我与“飘雪”的网络大战下一篇:大学毕业生信息系统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