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测试卷

2024-07-19

高二历史测试卷(共5篇)

高二历史测试卷 篇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计60分)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

4.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C.王阳-想主观激进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5.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

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道德为核心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6.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B.代议制民主C.直接民主D.贵族政治

7.以下是1919~19《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8.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9.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10.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达尔文

11.“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12.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13.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②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5.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16.1927年,-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1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

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

是()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19.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20.严复在《辟韩》中指出:“夫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正是他们这伙大盗,“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严复尖锐批评的是()

A.闭目塞听和愚昧无知B.君主的德行与政策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封建君主-制度

21.从理论上来说,虫洞(一种假说,是指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不仅可以切割空间,还能切割时间。近期,有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发表文章,提出了利用虫洞或可能穿越回过去。其可能利用到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相对论B.量子论C.牛顿力学D.太阳中心说

22.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

A.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2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24.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

分,共40分)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

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

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

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

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明清小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7分)

材料二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

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

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

门的,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

的实践所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3分)

27.(1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五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某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6分)

(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在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理由。(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3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BDABC6——10AABDB11——15ADCBC16—20CCDCD

21—24ABAD

二、非选择题:

25.(11分)

(1)观点:①小说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②小说的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③小说导人以

恶,破坏社会风气,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

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

文化心理需求使小说的创作盛况空前。

(2)评价;①“中体西用”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的时代发展水平;②当时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其中任意三点6分)

26.(13分)

(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2分)

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分)

(2)特点:政治革命,-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

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1分)

(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1分)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或答具体史实);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3分)

(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1分);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分)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1分)

27.(14分)

(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或由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反驳词:中国科技在明清以前一直西方,期间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衰落的年代。(6分)

(2)不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使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5分)

世界历史综合测试卷 篇2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

1.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原产于美洲大陆的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番茄……能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美味,这一状况追根溯源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人物是( )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哥伦布 D.克伦威尔

3.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多个方面,人类活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图表中的内容与英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对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中不正确的是( )

5.《权利法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部文献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理论旗帜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C.废除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D.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6.下面不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j生与残酷性的言论是( )

A.“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马克思

B.“在我面前打开了充满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镑,直到现时,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克莱武

c.“这种悲惨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英国驻印度殖民总督本·丁克

D.“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玻利瓦尔

7.对右图所示文献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它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③它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中具有加强中央集权性质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允许土地买卖

9.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们开始用蒸汽动力推动交通工具

B.英国首先完成了这次技术革命

c.人类在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D.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10.对下面两幅图片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与漫画资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阿基米德、达尔文②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与杠杆定理、生物进化论有关③生动论证了近代科学所取得的成就④都讽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不自量力与荒诞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马克思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大发现促进了商人资本的大发展,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处马克思认为地理大发现( )

A.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D.巩固了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12.发生在1917年并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与同盟国僵持不下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凡尔登战役 B.中国参战

c.美国参战 D.俄国二月革命

13.美国人哈默被誉为“红色资本家”,这是因为他曾经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甚至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促成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允许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消除了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4.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是( )

A.巴黎和会的内幕

B.《九国公约》签订的过程

C.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美苏冷战50年的较量

15.从国际组织的演变历程中可以生动地探究历史的发展。20世纪相继创建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其总部从日内瓦到纽约的变迁诠释了( )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美国的国际地位上升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问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这是1951年签署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中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 )endprint

A.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B.以欧洲的联合对抗美苏的威胁

C.以经济政治联合代替对抗

D.以欧洲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

17.2013年12月5日,一生都在“为了人类尊严、平等和自由进行无私斗争”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下列为非洲人类尊严、平等进行斗争的是( )

A.伏尔泰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8.有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中的“x”分析错误的是( )

A.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B.是一个不变的数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19.在现代生产中,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往往能将劳动生产率提高几倍、几十倍。据统计,在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70%-80%。此材料突出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点是( )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各领域间互相渗透

D.新技术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0.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批判。”下列作品属于“反思和批判”的是( )

①《美国的悲剧》②《约翰·克利斯朵夫》③“等待戈多”④《格尔尼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5小题,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的区域分别孕育了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这两种文明类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6分)

(2)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以上两种文明彼此交融。试举两例促进了这两种文明交流的史实。(4分)(3)以上探究对你有何启迪?(2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1642—1727)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五寸的小动物,却可以不把这些法则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这些永恒的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 的“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指的是什么理论?结合材料二分析“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有何重要价值?(4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何感想?(2分)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对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可以自由处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之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所示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4分)

(4)综合上述探究,指出拿破仑对法国作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4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制造业(工业)方面,地方政府尤其是北方各州,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如马萨诸塞、纽约和新泽西都对制造业实行免税,纽约州还免去了从事制造业的人的民兵役。此后各类工厂在东北部广为发展,涉及冶铁、玻璃、加工等行业。……1808年,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及其路线,经过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三届政府,最终得以在美国确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endprint

——《大国崛起》

(1)材料一 反映了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哪一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过程迅速实现的重要原因。(6分)

(2)材料二 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

(3)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哪些原因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强大?请用史实论证你的观点。(4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天,罗斯福总统说他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为这次战争取个名称。我立即说:“不必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避免的了。

——[英]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材料三近期,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扩充军备。日本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恶劣行径,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蔑视和挑战。

(1)我们学过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图一美术作品所揭露的罪行?哪些史实能够论证图二宣传画中所传达的“我们联合,我们胜利”的强烈信念?(各举两例,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丘吉尔所说的“不必要的战争”的言论?(2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结合以上探讨,你认为当今世界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丘吉尔所言的“不必要的战争”?(2分)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C 6.D 7.D 8.A 9.D 10.A 11.C12.C 13.A 14.D 15.C 16.A 17.D 18.B 19.B 20.D

21.(1)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波战争、丝绸之路等。(4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例即可)(3)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文明是多元的,所有的文明都有其自身的优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尊重;促进文明交流的方式不同等。(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2.(1)文艺复兴。(2分)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分)(2)指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或物体三大运动定律。(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个即可)牛顿的发现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等。(2分,依据材料、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1)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等。(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两条即可)(2)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条即可)(3)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或社会契约论。(4分)(4)贡献: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条即可)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或资产阶级统治。(2分)

24.(1)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4分)(2)统一对国家的发展强大有重要影响等。(2分,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3)例如:创新因素。(2分,观点符合题意即可)相关论证:1787年宪法开创联邦制,为美国发展打下基础等。(2分,史实论证与观点一致且言之有理即可)

高二哲学综合测试卷 篇3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2.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主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②心外无物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

6.2014年3月31日,青海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综合评析各单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发展潜力和人居适宜性,青海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类,并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一划分

A.改变了青海省原有区域划分的规律

B.表明人类的真理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C.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表明人类的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 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回答7~8题。

7.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目前,望远镜并没有覆盖全球,而且分辨率有限,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这说明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 B.主观与客观不能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是因为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的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先进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D.意识只有符合时代要求才具有指导作用

10.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取信于民,李克强到广西调研时强调指出:“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这句话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1.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成就事业要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 B.办事情就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办法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帮助他人中得以实现

12.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环节,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13.西方经济学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4.2014年1季度经济的下行压力引来海内外各种唱空声音,面对复杂环境,政府连推一系列“微刺激”措施,迅速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15.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6.2014年1月10日起,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14年5月8日,李克强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致辞中表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侧重绿色低碳领域的中非合作,促进在非的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事物总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机械设计中有一个“等强原则”,即设计一个机器零件要使每一个部分的强度相等,这样机器零件的各个部分才会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才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费。“等强原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部分构成整体,部分决定整体

D.必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9.发展的实质是

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

B.运动中发生的质变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增减位置的变化

20.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九”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九”的手控交会对接。这说明

①质变要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实现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量的积累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22.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门类偏多,内容偏难;二是书本太多;三是作业多、补习多、办班多。这些都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从辩证法角度看,学生负担过重()

A.忽视了量的积累

B.违背了适度原则 C.没有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2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A.扬弃

B.克服

C.肯定

D.否定

24.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一观点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特殊性时事物发展的源泉

D.矛盾具有普遍性,正确分析矛盾就能有效解决矛盾

25.2014年5月20日,北京市金融局表示,京津冀三地金融工作部门正酝酿在三地交界处共设“金融试验区”,尝试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助推三地实体经济发展。设立“金融试验区”的哲学依据是

A.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用于面对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26.下列表述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 A.乐极生悲

B.声东击西

C.物极必反

D.入乡随俗

27.我国的许多名言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事物是不断发展的④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29.2014年,我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考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0.我国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这里的改革

①能增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活力 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 ③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的性质 ④能够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1.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2014年元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

①人生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2014年4月29日,四川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该决定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

①是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做出的 ②遵循了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③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④能满足困难群众的一切愿望和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哈尔滨普通电业工人李庆长的先进事迹。在哈尔滨市,无论哪个单位、哪个家庭用电出了问题,只要打个传呼,他就会无偿献上最及时、最优质的服务。从人生价值看,上述材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C.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立场,都会导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D.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35.“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高二哲学综合测试答卷

班次()姓名()选择题答案:1-5()6-10()11-15()

16-20()21-25()26-30()31-35()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36.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山东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在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上世纪80年代,寿光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寿光蔬菜”随之迅速发展。90年代,寿光周边地区的蔬菜需求日趋饱和,面对挑战,寿光加强批发市场建设,促进蔬菜外销。市场打开了,交通运输却成了新问题,寿光扩大投资修建公路,努力克服这一困难。“中国蔬菜之乡”的日益兴盛,离不开寿光人的勤劳智慧,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各种惠农、扶农政策的大力支持。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4分)

37.综合探究题(16分)

某市中学高二年段课外探究小组同学围绕“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他们在究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文件材料,并展开讨论: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摘要

甲同学:上述材料蕴含唯物辩证法的联系道理,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五个建设的关系、生态系统、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等;

乙同学:还蕴含着发展观点: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全面看问题的矛盾观点;(1)假如你是该课外探究小组成员,请运用辩证唯物论道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求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6分)

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甲同学:上述材料关于立足于我国的最大实际的重大战略判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乙同学:立足于我国的最大实际的重大战略判断、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2)请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述论述的合理性。(10分)高二哲学综合测试答案(4月14日)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1——5 CDCDD

6——10 CDCCD 11——15 CABCC

16——20 CBACA 21——25 BBABD

26——30

DBDCC

31——35 BCCDA

36、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寿光一直用发展的眼光引领自己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蔬菜业发展的过程中,寿光人正视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寿光农业的发展。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寿光农业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寿光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寿光人充满信心,战胜困难,促进了寿光农业的发展。

37.⑴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日趋强化的资源、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分)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及其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否则就受到其惩罚。(2分)

⑵①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都是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办事情。(2分)②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分)③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2分)④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2分)⑤全面深化改革,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因为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2分)

高二《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 篇4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红色旅游,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以缅怀学习、参观游览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①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②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③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凋发展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文化重构的重要历史时期,包罗万象的网络文化也在深刻地反映这一社会现实,呈现出多元化价值观的融合与冲突。这说明()A.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别 B.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博物馆的功能是对各类遗产进行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以文物、标本这些藏品作为基础元素,通过研究,提炼主题,经陈列设计,推出展览,提升观众欣赏水平,真正发挥博物馆养育社会文化的功能。这就是博物馆文化。关于上述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博物馆具有保存和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博物馆文化对个人文化素养有重要影响 D.建设好博物馆就能实现民族精神的富有

4.2009年,国家将新增免费开放博物馆600家,届时,我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将占全国现有博物馆总数的一半。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做法的依据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加强文化建设是政府应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③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2009年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6.“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打开的,不仅是家门,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之门;开放的,不仅是怀抱,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度。作为——届承载着文化交流使命的人文盛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兼容并蓄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表明()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应当多样化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没提供智力支持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色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史,疗效显著,毒性作用小,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说起中药,许多人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草根树皮、丸子苦药汤。“丸散膏丹,神仙难辨”,多年不变的旧面貌严重阻碍中药的发展。所以要在继承传统中药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下述材料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②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个重要的回应,也是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相统一的。这说明()A.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B.中外文化的融合在飞速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9.截至2010年8月9日零时,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保守票房已达5.32亿元,创造了国产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而同时,观众对影片也是热评如潮。有人说:“看完影片,每个人都能感到一份渴望回归家庭的温暖,让可能已麻木的心灵被一份善良再次感动。”这说明()①文化产品应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孕育了许多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李大钊、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孔繁森„„为民族独立.祖国富强前仆后继。今天,他们那不朽精神如乳汁哺育着中华儿女的灵魂,照耀了后来者前进的道路。这说明()A.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B.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于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 C.英雄人物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 D.民族精神会自然而然地代代相传 11.近年来,广东饶平县讲洲镇以镇文化站为重要阵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通过每年春节期间举行迎春文艺游行活动,引导群众摒弃封建迷信,崇尚科学。另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讲洲镇公众网,宣传推介讲洲,增进与外界信息交流。上述材料体现出该镇()①精神文明层次逐步提升 ②积极发展先进文化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多样 ④物质文明获得巨大发展 A.①③④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这说明()A.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二、材料分析题(2个题,共52分)

13.2008年是中华儿女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密不可分之年,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高扬之际。在奥运火炬传递的时候,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阻挠和破坏圣火传递,海外的华侨华人喊的都是“中国加油”;在四川汶川地震重大灾害面前,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起减灾救灾的;社会责任,驱动着人们自发地喊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这看似巧合,但它验证了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反映了当代中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结合材料说明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何意义?(12分)

(2)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2分)

14.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温总理上述讲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6分)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影响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谈谈你的认识。(12分)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篇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地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D.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2分)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D.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

B.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丢失。

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招致。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无才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8.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9.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C.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D.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E.“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12.小说第④段写到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3.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4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B.有人多次为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D.针对盲目出国留学的乱象,留学专家尹航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出国前务必要殚精竭虑,做严格的选择和必要的规划。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大多数人只有拥有了健全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意识,整个社会才可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获得长远的良性发展。

B.黄庭坚在书法方面擅长行书、草书、楷书都能卓然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三人一起被誉为“宋四家”,拥有无数的追随者与研究者。

C.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D.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的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17.下列语段各个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

②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③《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

④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

⑤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⑥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

⑦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A.⑥①⑤④②⑦③ B.①⑤④②⑦③⑥

C.⑥⑦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⑦③④②⑥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每条不超过8字。(4分)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世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19.仿照例句的形式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与例句一起构成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五、写作(3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很难达到某种高度,但绝不能放弃最后的底线。可以忍受贫困,不能丧失人格;可以追求财富,不能背弃道德;可以发表异议,不能拨弄是非;可以不做君子,不能去做小人;可以接受平凡,不能容忍庸俗;可以没有学位,不能没有品位……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底线”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1.D(“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是“中”而不是“中庸”)

2.C(这是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缘由)

3.A(B.句末应该加上“之一”;C.“根本原因”属于无中生有;D.因果关系颠倒)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4.(2分)B(佚:安逸,舒服。)

5.(2分)D(正确标点:“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2分)D(从原文看,虞集认为他小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7.(1)(4分)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译出大意给1分;“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译出大意给1分;“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4分)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

9.(4分)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4分)A、B(选对一项给2分。本题综合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C.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准确;D.小说第⑤段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E.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12.(4分)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第④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此衬托“他”的“大急”,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4分;“作用”2分,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

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地“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 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

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①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②犯了过失,不应逃避,自欺欺人;也不应漠视,置之不理。要勇于面对,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更和谐。③即使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减少损失,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教训为财富。(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2分)A

16.(2分)D

17.(2分)C

18.(4分)①人物形象鲜活;②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③叙事风格直接;④故事节奏沉稳(一点1分)

19.(6分)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非议,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上一篇:信息检索练习题答案下一篇:英皇年会杨受成谈慈善杨受成夫妇与容祖儿同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