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2024-07-0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通用12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也是我们判断是不是角的重要依据。

2、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你在我们身边找一找,指给大家看。(先指顶点,再指两条边)

3、你们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角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同给他们分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认识平角;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折扇上也能找到角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扇子打开)你有发现么?指指:(顶点、两边)是呀!扇柄就是角的两条边。

2、继续观察,(扇柄成直线)扇柄成一条直线还是角么?为什么?指指顶点和两边。

3、我们用活动角演示一下,我们固定一边旋转另一边,直到两条直线成一条直线,谁直到这种角的名字?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平角。

4、我们来看平角的画法,谁来指指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想想平角有多少度?怎么证明呢?平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

6、你在生活中见过平角么?

认识周角: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种特殊的角,我们再来开折扇,这样还是角么?为什么?指指顶点和两条边。

2、拿出活动角,我们固定一边,旋转另一边,直到转一周,两边重合。谁知道它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它的画法。指指它的顶点和两边。

3、周角有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和平角有什么关系?和直角呢?

4、生活中你见过周角么?

角的分类:

1、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画角的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大小不定,也可画刚学过的角。

2、几名同学所画的角已经展示到黑板上了,想不想给这些角分分类,为了便于说明,我们给他们编上序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哪几个角是一类?为什么?

3、汇报讨论结果,为什么这样分?

4、直角多少度?怎样证明?锐角度数上有何特点?钝角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2

一、整体性, 促进学生积累经验

在本单元内容设置上, 旧版本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角, 掌握角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认识直角。但是新的教材对于这一单元的设置除了让学生认识直角, 还让学生认识了锐角与钝角。这样, 在二年级就已经让学生把角的相关知识全部学完了, 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受到不同的角。因为在执教旧版本的教材时, 在教学完直角之后就会有许多学生问, 三角板上除了一个直角外, 另外两个角叫什么角?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 总是说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当学生在以后学习这些知识时, 我们又得重新回过头来复习这些知识, 学生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关于角的知识系统。而新版本教材这样的安排,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策略一:理清单元脉络, 尊重学生水平

目前,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时, 往往把教学落脚点放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上面, 没有从整个单元、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出发, 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呈现脱节现象, 学生学习完后面知识之后, 前面学习什么内容都已经记不住了。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 从单元整体出发, 理清本单元的编排脉络, 每一个知识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都要理清楚,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合理的教学预案,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发展。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因为新版本教材出现了锐角与钝角, 所以在一开始让学生认识角的时候, 我们就要出示不同的角, 让学生在生活物体中找角, 也要找出含有钝角的角来。因为以前我们让学生找角, 学生找来的往往都是直角与锐角, 即使让学生画角, 学生也很少画钝角的。如果从整体出发, 让学生从开始就对钝角有个感性的认识, 学生找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时, 都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钝角来让学生感知, 学生在学习单元后面的钝角相关知识就会得心应手。

二、生活性, 立足学生真实生活

虽然以前的数学教材的编者也重视了所选取的材料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 让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 但是所编入教材的生活素材不能兼顾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 有时所选的材料这一地方的学生非常熟悉, 而另外一个地区的学生就非常陌生。新版本的教材就注意了这一点, 所选的材料尽量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熟知的。比如, 旧教材第38页的单元导学画面中, 只出现了教师拿的三角板去上课, 工人拿着剪刀在修剪花草, 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 几个小朋友在做操, 从编排的角度上来看, 不太合理, 因为如果是在做操的时间, 不可能有学生在踢足球, 学生做操是在足球场上的。而新版本教材就注意了这一点, 单元引导图是以学生课间活动为背景的, 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玩单双杠等等, 并且不同的活动是在不同的区域里。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可以一下子激活脑中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示语“你能找到哪些角”来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再比如, 这一单元的例1, 旧版本教材安排的生活中物品是剪刀、饮料吸管、水龙头, 而新版本教材安排的是剪刀、钟面、三角板。这就是尊重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作了调整的。因为剪刀、钟面、三角板无论是什么地方, 都是可以找到的, 但是相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 在他们生活中可能还不知道这些饮料, 也许从来就没有见过水龙头, 这样的安排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版本教材所选取的三样是学生都能见到的, 所以就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带入到生活情境当中来。

策略二: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乐学环境

新版本的数学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是学生经常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所以在教学时, 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学生乐学的环境。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 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 数学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所以,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能够调动这些生活经验。比如, 这一单元的教学, 无论是让学生认角、画角、比较角都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可以迅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阀门。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连续性, 引导学生有效思维

旧版本教材安排学生学习新知时总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往往会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材走。而新版本的数学教材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有序, 所以在每一单元的新授内容中, 总会插入一定量的连续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比如, 教学例6, 这一例题是让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并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一问一答形式, 让学生知道如何来拼钝角。从分析问题与条件、如何拼、拼后如何检验等连续的揭示语,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 即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构思如何做, 最后做完了还要检查等好习惯。另外, 在问题设计上, 新版本教材也呈现了一定的连续性, 让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浅入深, 逐步得以发展。比如, 这一单元一共安排了两次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首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接着在学习完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后, 就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物体表面上都有哪些角。这样的找角活动比第一次找角活动就更深入, 更细致化, 体现了数学教学连续性的特点。

策略三:设置问题链接, 促进自主思考

在教材中安排一定量的连续问题链接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 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有序地思考, 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角度出发, 设置一系列的连续性问题链, 估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什么地方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然后就在这个节点处设置一个问题, 以激发、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让学生的自主思考可以持续下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3

1.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三角板上共有( )个角,只有一个( )角,其余的两个角都比它( )。

3.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每个角都有( )个顶点,( )条边。

5.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一个长方体共有( )个直角。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0分)

( ) ( ) ( ) ( ) ( )

三、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的括号里画“√”。(10分)

( ) ( ) ( ) (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住薄#?0分)

1.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 )

3.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角。 ( )

4.直角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角来判断。 ( )

5.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 )

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16分)

六、仔细找一找,有多少个直角?(9分)

七、画一画,把下图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5分)

八、画一画。(16分)

1.画一个角,并且标明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借助三角板上的角,画出比直角大的角。

4.观察下图,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同大小的角。

九、分一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适当的( )里。(10分)

(1)( )是直角;

(2)( )是比直角大的角;

(3)( )是比直角小的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4

课堂真是一个生成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从这个空间见识到无限美妙的.儿童的思维这也许就是很多老师迷恋课堂的原因吧!

【错例辩证,让思维更清晰】

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平角,孩子们已经能够用活动角摆出平角,并知道平角是180度了。老师让一个孩子上台画平角,孩子画了一条直线,底下孩子纷纷发表观点:

1、直线是直线,平角是平角!

2、角应该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怎么都没有顶点呢?

3、我们应该画好顶点再画两条边。

师: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但是一条直线可不是平角哦!上台的孩子纠正,底下孩子自己在本子上画一个平角。

周角的学习过程相似,上台的孩子只画了一条射线,底下孩子纷纷发表观点:周角上应该还有一个圆弧。师:圆弧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另一条边旋转了360度!生2:还有一条边和第一条边重合在一起了!……

【儿歌助学“智”“趣”生】

孩子们都会画角,师:我们都会画角啦!这样吧,画完后小小组说说画角的方法,可以编个小儿歌哦!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编。

宇杰主编的小儿歌:

画顶点

画条边

中心对顶点

刻度线对一边

找准度数画个点

点点相连另一边

张睿说:一定要看清度数,内圈外圈要看清!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5

1、学校发的量角器的质量不是很好,不是透明的,中心点也不是很明确,这样学生在进行中心点对顶点这个步骤时也会出现偏差,这些量角器对学生正确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学生读角的度数时没有先估一估是锐角还是钝角,其次是判断看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的。意识,明明是一个锐角,但度数读出来却大于九十度。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测量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想的不够全面,因而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讲解如何正确度量角的度数,避免测量的误差,没有及时讲解测量方法错误的理由。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步骤也再三强调,可对于有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还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把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找刻度确非易事,内外刻度分清更是难,学生碰到角的边太短找不到刻度,延长的时候没把射线画好,造成误差很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6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谈话导入新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了角,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举手发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纸,画一个角。

3.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觉得自己画的大的同学请举手。

4.老师这里也画了两个角(出示课件2),你们仔细看一下∠1和∠2哪个更大呢?

(给同学们一点观察的时间)觉得∠1大一点的请举手?觉得∠2大一点的请举手?

5.(发现都有举手,而且有些学生犹豫不定)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6.(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学习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师:这些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数字(师:这些数字呢,我们称之为刻度值。仔细观察这些刻度值,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2圈(师:我们分别称之为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发现上面数字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刻度线都集中到了……我们把这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师生对话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调整,随时出示课件4)(幻灯片显示量角器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介绍0刻度线和90度刻度线)

2.建立1°的概念

师: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三、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书本37页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生边说量角方法,边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板书):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PPT显示,并且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断(请用手势“√”或“×”表示)。(依次播放课件)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五个角,先看一下上面两个角,在书本的38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是量角器量一量,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量的又快又准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PPT出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你们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书本上下面三个角的度数。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四、课堂活动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五、总结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做简单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7

角的分类及画角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

xiaoxue.xuekeedu.com

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

xiaoxue.xuekeedu.com

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小于90o 直角等于90o 钝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平角等于180o 周角等于360o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

xiaoxue.xuekeedu.com

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角<()角<()角<()角<()角

2、在46o、130o、90o、270o、25o、107o、180o、360o这些角中()是锐角,()是直角、()是钝角,()是平角()是周角。

3、你能只量一个角的度数就知道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吗? ∠1=40o∠2=()∠3=()∠4=()

4、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度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8

《角的分类》

一、教案背景 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三角板、直尺、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的纸(2)教师准备盲人摸角游戏料具(大的纸盒箱和各种硬纸角)(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角相关的网络资源

《角的分类》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7册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基础上展开,是对角的进一步深化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出示扇子明出平角和周角。通过这个环节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认识锐角、钝角、直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角分类探索,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课题

《角的分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 P41页

三、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通过猜谜语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扇子)

(二)、新课学习

前面几节课,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

(2)、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学生汇报(数学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作业本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2)、请你说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这是由是两个直角组成的)(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师: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

180度=2X90度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出示活动角——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先将活动角摆成直角,摁着其中角的一条边不动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同样的方法摁着直角其中的一条边不动,另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通过操作观察,移动角的一条边后,所得的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我们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汇报(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教师指出并板书: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教师: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学生汇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角是锐角或钝角? 学生汇报:(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中间的角是钝角……)(3)、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是什么角? 48度99度65度175度90度152度87度

4.认识周角

(1)教师出示圆折扇,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观察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最后重合了。

(2)教师画图: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教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明确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

(4)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5)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四)、课堂游戏环节“盲人摸角”

教师准备好一个大箱子,里面放着多个锐角、直角、钝角。学生用布蒙着眼睛,伸手摸角并要快说出所摸到角的种类,答对者获得智

(五)、闯关游戏(巩固练习)第一关:耳灵口快

老师课件出示某个角,或老师说角的度数,学生说出该角的种类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判断是非(1)179度是平角。()(2)一个周角=2个平角()(3)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大家都收获很多。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还可以通过其它书籍或网络寻找更多的知识。

2、布置作业。

书本P43第1、4题。

思考题: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活实践)

。七,教学反思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

1、数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在课堂开始到结束都注重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趣味性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9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2页角的分类、例2相关内容。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例2通过排列大小、等量代换等方式探究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角,建立各种角的正确表象。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建立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和周角、平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2.经历对比、推断等活动的过程,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提过估测和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五)学习难点

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角的分类》名师教学课件、《角的分类》课时作业、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请你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量出它们的大小。

还有比钝角更大的角吗?请你自学课本P42,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这

些角?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根据角的大小,二年级时我们就对角进行了分类,同学们想一想是哪几类?

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还远不止锐角、直角、钝角这三类,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2.问题探究

(1)进一步认识直角

①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板书:直角=90°。

②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书的角、黑板的四个角……)【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更清晰深刻。】

(2)认识平角

①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②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③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④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

⑤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⑥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⑦下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ab

引导学生明确:图a师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b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平角概念的理解;再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突破学习难点,正确区分直线和平角。】

(3)认识周角 ①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②教师画图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③学生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④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⑤判断: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学生小组讨论,师适当指出:明确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而不是一条射线。【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形象感知周角的形成过程,教师抛出问题: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加深学生对周角的理解,突破难点,正确区分射线和周角。】

(4)认识锐角和钝角 ①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可以得到60°,30°……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可以得到120°,150°……但一定不超过180°。

②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的角;一类是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

教师明确指出并板书: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

反馈:①观察周围哪些平面上的角是锐角或钝角?(直角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中间的角是钝角……)

②下面各度数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35°、96°、45°、135°、90°、170°、1°。(5)探索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 请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后小结: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6)排列顺序。

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讨论后得出: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板书)3.巩固练习(1)填空。

①80°角与()°角能拼成一个直角。②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角。③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角。答案:①10;②锐;③钝。

解析:【考查目标1】根据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运用举例子的数学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判断正误。①直角总是90°。()②锐角都小于90°。()③大于90°的角叫钝角。()④钝角都大于90°。()⑤平角是一条直线。()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1、2】紧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的定义进行判断,直角=9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是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

(3)趣味数学。

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

答案:略。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10

92÷30=30÷10=64÷30=85÷40=93÷30=

620÷20=140÷30=150÷20=565÷80=312÷60=

364÷70=

245÷71=

272÷69=

96÷16=

576÷18=

816÷51=

720÷18=

396÷1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11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美满,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

20××年9月26日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上街中心小学数学科专场研讨会上,我上了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角的度量》这节课,这节课是以余文森教授“先学后教、因学论教、自主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指导——自主学习”为模式进行教学的。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专家、同行的点评,我对自己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课前先布置学生自学,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作业,我发现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够深入,原因之一是教材对量角器的介绍过于简单(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又不懂得查阅资料学习;之二是学生缺乏观察能力,一条边在水平位置且度数是整十数的角会量,部分学生量角器内外圈的读数会混淆,学困生根本不会使用量角器,不会读度数。根据以上学情,我是这样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教学的:

第一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指导学生观察量角器上,建立刻度与读数的联系,认识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内外圈刻度的不同读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达到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教学目标。

第二层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并已尝试用量角器量角,课堂上就先让学生讲量角的方法,然后规范量角的步骤,接着进行变式练习、量不同方位的角,提高学生使用量角器动作的协调性,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层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关系。通过分组观察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在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又让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会量一些方位特殊、边比较短的角。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角的度量》是一节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据小学生动作协调性不强、对角的抽象思维不够深刻、空间想象能力不高的特点,学会动手式的读成为这一节课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自学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量角,通过使用量角器进一步认识量角器,通过小组交流汇报量得的角度,在不断调整提高测量精确度中引导学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

三、今后教学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讲求针对性、提高性和巩固性,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生提出“什么时候读量角器内、外圈上的数字?”时,我没有抓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机遇,而把问题留到后面找30°、45°、60°、90°、120°的角时解决,这样处理不够恰当,如果马上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就能顺利解决区分量角时从哪一边的0°刻度线读起的教学难点,而不要留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实践应用环节中,量五角星的一个内角时出现“40°”、“35°”等不同答案,由于急着要小结,以结束教学而没有针对不同的答案探讨量角时出现较大的误差的原因,失去一个提高量角技能的好机会。

(二)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应关注隐性目标,注意数学思想,数学思考,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度量角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使用量角器一种,本课的开始还应该增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角,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三)课堂教学要灵动有效。面对课堂生成要灵活处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当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时看起来课堂有点“乱”,老师应该怎样处理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篇12

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学会量角的方法,体会度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量角器和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1)体会度量的意义。

(2)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内外圈的刻度。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提问:我们学过角的哪些知识?

预设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预设2:这个点叫顶点,两条射线叫边。

预设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板书:顶点

一条边

另一条边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课做孕伏,并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的板书。)

(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1.老师这有2个角,∠1、∠2,哪个大?

真的是这样么?数学是讲究科学严谨的,不能光用眼睛看,我们需要验证一下。你们手中也有这样的两个角,请你们同桌合作,用手中的学具验证∠1、∠2哪个大?

2.哪组愿意到前面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1:∠2比∠1大,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来比较。

预设2:∠2比∠1大,借助三角板来比较。

预设:3:∠2比∠1大,用量角器量,∠1是30°,∠2是40°,所以∠2大。

3.∠1是30°,∠2是40°,度是什么?

生:角的单位

在数学上度就是角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度

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在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活动2

【活动】二、用角量角,产生需求

这两个同学量的∠1是30°,∠2是40°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

1.验证:这是一个10度角,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标准角,请你来量一量∠1、∠2的大小。同桌合作探究。

2.小组活动。

3.汇报:学生上展台展示拼角结果并描述过程。

生:∠1是30°,∠2是40°,所以∠2比∠1大10°

(设计意图:学生用标准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角的度量即小角的累加,经历拼角的过程,体会用零散的标准角拼角操作不方便,引发创造固定的量角工具的需求。)

活动3

【讲授】三、经历过程,构建量角器

(一)整十度量角工具的产生

1.你们在验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老动,老跑。

小结:用小角来比一个一个比较零散,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些呢?(可以引导:只要把这些小角怎么样?)

课件演示:10°,20°……60°提问:哪是60°?……90°这是什么角?……180°这是什么图形?这边是180°,这边的起始刻度是多少度?

2.认识量角工具的中心

我们用它还能测量出多少度的角?

3.请你看看∠3是多少度?生:20°

∠4是多少度?生:20°

∠5是多少度?生:20°

这三个角方向不同,位置不同,什么相同?

生:顶点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集中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这个量角工具的中心。

板书:中心

(设计意图:根据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这种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并引出中心的概念。)

(二)1度角的产生

1.提问:如果我想测量一个23°角,用这个量角工具还能准确测量吗?那怎么办?

生:继续分。

他提示我们把10度角再平均分。我们再把每个10度角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将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板书:1°

2.现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23°了吗?指一指。

度这个单位在数学上用一个小圆圈表示,写在数字的右上角。板书:23°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我设计了测量23°角的活动,引出1°角的概念。)

(三)认识0°刻度线

我们现在可以用这量角器量角了吧,这是多少度?

生:40度。

生:90度。

生:135度。

生:80度。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130度减50度。

预设2:数出来。

这三个怎么读的这么快啊?

生:一条边都和0重合。

0°所在的刻度叫做0°刻度线。

板书:0°刻度线

(设计意图:通过读四个角,引发学生思考,对比得出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时读角更方便,引出0°刻度线。)

(四)内外刻度线的产生

外圈刻度的产生:

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1:20度。数出来的。

预设2:

20度。减出来的。

问:能不能想个办法一眼就读出度数?

生:从左起再标一圈刻度

(设计意图:由内圈刻度读数仍然还有不便,引出外圈刻度。)

(五)认识量角器

1.现在的量角工具上就出现了两圈刻度,这就是我们常用的量角工具—量角器。里面的一圈我们就叫做内圈刻度,外面的一圈就叫做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对应的是内圈0°刻度线,和外圈刻度对应的是外圈0°刻度线,这是中心。

2.拿出你们手中的量角器,请同桌2人互相找一找他们在量角器上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完善量角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

活动4

【练习】四、练习量角,明确方法

(一)学生合作量角,并尝试总结量角的方法

1.学之前就有同学用量角器测量∠1的大小,现在我们都学会了用量角器测量角,你想试一试吗?

同桌合作用量角器测量∠1的大小,一边量一边说说你们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他们说了几个步骤?

这就是我们量角的三步骤三重合。

4.大家根据他们所说的步骤完成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把握了量角器的原理和要点,因此,学生通过合作量角和交流,很容易得出量角的方法和要领,学生汇报得出三重合的量角方法。)

(二)测量两个角

1.想不想自己试着量几个角?请大家量一量小卷子中的2个角。

2.第一个多少度?

生:60°

这不是120°吗,为什么你们说60°呢?

生:一条边对着外圈0°刻度线所以读外圈刻度。

追问:看来读角的时候容易遇到这样的困难,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

3.第二个多少度?

生:35°

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这个角上遇到困难了,这位同学把角的两条边延长了,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延长角的两边改变角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深化三重合,强化内外圈刻度的读法,这样量角的准确率也相当高。)

(三)总结

1.量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老师帮你们编了一个量角的儿歌,一起读读!

活动5

【讲授】五、体验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价值

生活中有许多设计需要科学的数据做基础,对于角度是有要求的。最舒适的阅读角度是45度,最轻松的写字角度是15度,滑梯角度在40度—50度之间比较合适。

同学们滑梯建成90°行不行?

生活中角度的设计是有科学依据的,除了能顺利滑行还要保证安全。

活动6

【活动】六、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下一篇:老去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