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2024-08-05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精选8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篇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

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是最好出路。许多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几十年,而且效果明显。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提倡垃圾分类收集,但是效果却不怎么理想。要实现垃圾分类,政府首先要重视,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还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垃圾处理是社会的责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子孙后代的好处。中国是个大国,垃圾分类作的好坏影响到全世界的环境。只有从每家每户做起,才能从源头上做好这件事。我们要督促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支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举手之劳支持环保。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把有机垃圾制成农田用肥和绿化用肥,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从上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查阅课外书籍,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应对措施

(一)从源头抓起,实现垃圾减量化

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垃圾增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垃圾减量化。减量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采取限制垃圾产生的相关政策,如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净菜上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使用清洁燃料、改变生活方式等,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二)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综合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等环节,要形成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全过程管理的良性循环系统,减少垃圾填埋量。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强市民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结合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收费等措施,进行大规模环境法规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建立公众举报监督热线,设立垃圾监督员,由社区居民自治团体组织本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垃圾管理,逐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四)制订城市垃圾处理监督管理条例

明确城市垃圾处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任、权利,以及责任权利的监督保障机制、监督部门的权利责任、失职行为的处罚等。

(五)综合处理

所谓综合处理,就是将堆肥、焚烧、填埋三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成一体的垃圾处理方式。该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先将垃圾进行初步筛分,去除其中的灰分或不可堆肥的无机质用做填埋或生产建材;然后对筛上物进行严格的分拣,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机质运至发酵仓进行高温堆肥,可燃物运去焚烧,焚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于堆肥的烘干和复合肥的造粒,实现这种思路的措施就是建造垃圾综合处理厂。可见垃圾综合处理是集中了填埋、焚烧和堆肥的优点的一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它解决了各单一处理的缺点。

(六)新型垃圾处理技术

新型垃圾处理技术有热解技术、气化熔融焚烧技术及气化熔融制气技术、垃圾衍生燃料(RDF)、蚯蚓分解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篇2

近年来,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经开始制约城市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发展。在此种背景下,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垃圾分类处理, 可以降低垃圾所带来的危害, 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当前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需要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 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由此, 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生活垃圾概述

(一) 定义及来源

所谓城市生活垃圾, 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 归属于固体废弃物类别中, 包含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 与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等相区别。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日常办公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 这些均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 这其中, 居民居住环境中的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

(二) 产生的危害

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及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占地过多, 生活垃圾多堆放在市郊地区, 不仅占据了比较多的土地, 甚至还占据了部分农田;第二, 污染空气, 生活垃圾多为露天堆放, 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之后, 会产生刺鼻的气味, 同时, 还会将大量的氨、硫等化学物质释放到空气中, 严重影响空气质量[1];第三, 污染水体, 垃圾中包含大量的有害物质, 经雨水冲刷之后, 部分有害物质会随雨水一起进入地下, 污染地下的水体;第四, 火灾隐患, 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质比较多, 堆放过程中, 会产生可燃气, 比如甲烷, 遇到明火时, 会引发火灾, 甚至有些垃圾会产生自燃, 引发爆炸, 危害社会及人身安全;第五, 滋生有害病菌, 病原微生物是生活垃圾本身含有的, 加之老鼠、蚊蝇等在垃圾堆中栖息、繁殖, 导致大量的病原菌产生, 造成传染性疾病发生, 危害人身健康;因此, 城市生活垃圾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 随意填埋和堆放, 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 影响垃圾产生量的因素

人口数量是影响垃圾产生量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人口数量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地增多, 由此导致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渐升高, 而且短时间内生活垃圾产生量上升的趋势将会一直持续[2]。除了人口数量因素之外, 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等也是主要得益影响因素。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升, 进入到人们生活中的物品种类逐渐的增多, 由此也导致垃圾产生量不断提升。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一) 取得的成效

现阶段, 分类处理是有效降低生活垃圾危害, 提升处理效果的方法。张家港隶属于江苏省, 陆域面积为777 平方公里, 截止2014 年末, 常住人口125 万, 其中, 城镇人口达66%[3]。张家港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 近年来, 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但与此同时, 张家港市每年的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也非常多, 给张家港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2011 年7 月, 张家港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首批试点单位为市区108 个党政机关, 43 所学校, 东方明珠锦苑、世纪华庭、湖滨国际等8 个物业管理较为规范的小区[4]。通过垃圾分类的实行, 现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试点单位周围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垃圾分类氛围, 市民也逐步的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 具有比较好的参与积极性。在试点单位中, 均积极的开展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比如万红小学, 策划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宣传标语书法比赛等, 强化了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并能够争取的区分各类垃圾。

2012 年7 月份之后, 张家港市在第一批试点单位的基础上逐渐的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范围, 逐渐的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的目标。从源头开始, 张家港市在收集生活垃圾时, 直接进行分类收集, 并根据具体的类别运输至专门的处理地点, 实施分类处理, 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 存在的问题

张家港市自2011 年7 月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 已经开展4 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应该注意到, 张家港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中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垃圾分类收集效果还有待提高, 尽管张家港市的首批试点单位垃圾分类收集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仍有大部分范围的生活垃圾尚未实现分类收集, 依然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 无论何种类型的垃圾, 无论垃圾是否可再利用, 均全部混在一起运输到垃圾点, 导致可利用回收垃圾具备的价值降低或消失, 同时, 后期再进行分类处理时难度非常大;第二, 垃圾分类收集车辆及设施比较少, 通过张家港市的宣传与强调,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显著提升, 能够较好的实现垃圾分类投放, 但在收集垃圾时, 采用了混合收集, 导致居民的分类变为无用功, 造成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积极性降低, 失去群众基础, 同时, 垃圾分类处理的配套设施还比较少, 限制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三, 部分市民垃圾分类概念模糊, 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 市民比较难以理解, 比如塑料垃圾, 部分可回收, 部分不可回收, 市民在投放垃圾之前, 需要先对塑料垃圾的污染程度进行判断, 实际上, 这是难以实现的, 很多市民无法准确的分清, 从而导致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受到影响[5];第四, 配套政策不完善, 垃圾分类处理的开展需要配套的政策来支持, 但当前张家港市政府制定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且在实施配套政策时, 执行力度比较差, 进而对垃圾分类的实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改善策略

(一) 加强宣传的力度, 提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张家港市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时, 将此项工作作为文明工程, 大力的进行宣传, 提升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在整个市区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宣传工作应充分的利用各种形式, 通过新闻媒体, 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有益之处, 提升市民正确认识, 采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重的宣传方式, 扩大宣传范围, 逐渐的提升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让宣传走进校园, 与教育部门共同合作, 在校园中广泛的开展宣传工作, 并组建“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由学生来带动其家庭成员的垃圾分类举动, 促使整个市区有效的开展垃圾分类工作[6]。同时, 张家港市还可以举办大型的宣传活动, 以竞赛、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升市民的分类意识。

(二) 成立专门的组织, 提升组织人员的综合素质

专门组织的建设可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深入发展, 对此, 张家港市应建立专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中的成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小组成立之后, 结合当前张家港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 对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 从而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并取得预想中的效果[7]。张家港市还应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经费支持, 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贯彻分类的思想, 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的效果

生活垃圾处理的总共包含四个步骤, 一是投放, 二是收集, 三是运输, 四是处置, 要将分类思想融入进每个处理环节中, 提升分类的有效性。具体说来, 主要包含以下环节:第一, 源头分类, 投放之前的垃圾属于源头垃圾, 所谓源头分类, 就是在市民家中或市民单位中对垃圾进行分类, 依据不同的类别投放至对应类别的垃圾点, 这就需要市民具有良好的分类意识及分类能力, 张家港市应加强对市民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促使市民能够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第二, 收集分类, 工作人员在进行垃圾收集时, 不应直接进行混合收集, 而是在现场进行二次分类, 由此一来, 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量的增加, 张家港市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工作人员数量, 提升二次分拣的有效性[8];第三, 转运站分类, 垃圾运送至转运站之后, 需要再次进行分类, 张家港市可引进先进的垃圾分拣设备, 实现机械化分类, 提升分拣的效率;第四, 处置前分类, 在对垃圾处置之前, 最后一次分类, 之后再将垃圾送至对应的终端处置场, 实施科学处理, 张家港市在进行此环节的分类时, 应十分注意垃圾二次污染的问题。

(四) 完善配套的政策, 提升政策的支持力度

张家港市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时, 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 鼓励和保障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 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 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提升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人员及市民的积极性, 促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结论

在城市运转的过程中, 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 甚至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 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的科学性, 降低生活垃圾的危害, 促进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一蓉.从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发展方向[J].天津科技, 2011, (01) :48-50.

[2]付杰, 韩相奎, 李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5, (02) :30-33.

[3]张宏艳, 刘晓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调查问卷分析[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13, (01) :395-398.

[4]张宏.浅谈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3) :110-111.

[5]褚明兴, 王汉逸.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及推进对策[J].山西建筑, 2014, (18) :226-227.

[6]曾霞.市民参与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4, (07) :93-95.

[7]石文伟.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财政政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财政研究, 2014, (08) :30-3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篇3

关键词: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回收利用

本次调研的应用价值:  (1)全面分析了城市中的各种类型垃圾的处理现状,分类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处理的对策,继而为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提供思路。(2)可以为各城市的环境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创建绿色健康的和谐人居环境。

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情况

国外研究现状: (1)欧盟: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在欧盟的一些地方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社区居民的起诉。欧盟所有的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居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2)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美国城乡的垃圾处理,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公司的员工也是居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也收取一定费用。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虽然美国有的居民住得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社区和乡村的每个角落。具体来说美国对垃圾分类收集问题,采取大类粗分与部分居民分类相结合的方式。目前,美国有70%居民不分类混倒垃圾,约有30%的居民垃圾只分两类收集,一类是资源垃圾(玻璃、金属、塑料、纸类),另一类是其他垃圾。另外,美国政府对办公和校园垃圾,对园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分别组织回收利用。 (3)日本:各种垃圾分类回收。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清楚,能回收的垃圾与生活垃圾都分开投放,各放其箱。在有些地方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包括玻璃制品、不燃物质(塑料、橡胶、皮革等)、金属、家电等。这样的好处是,垃圾车装运同一种垃圾,可直接送到处理厂去处理,省工、省时。日本运送垃圾的垃圾车也很讲究,全部是自动封闭式、自动加压式的,装车的垃圾可以自动压实,易拉罐之类的废弃物可以压扁成片。

国内研究现状:相比之下,国内的状况就显得不容乐观,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足,而且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合理化研究也不足。武汉每年要产生5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调查显示,洪山区的生活垃圾物理成分中,11.07%为纸类垃圾、12.70%为塑料垃圾、0.27%为金属垃圾、2.46%为织物、1.76%为玻璃,这些垃圾都属于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收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目前,有近半数的居民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许多人在回收过程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依旧比较模糊。还有居民反映,相关部门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力度不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也不够。

据有关专家介绍,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依然有欠缺,这是垃圾分类在各城市屡遭尴尬的原因之一。在我们对于多个小区的抽样调查中,近75%的被调查垃圾桶是混装的。他们认为,虽然以洪山区为代表的一部分城区在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武汉的其他城区,垃圾分类投放仍缺乏社会氛围,大部分居民还不能进行“大类粗放”式的分类投放。另外,他们提出,相关部门还应在垃圾桶的设置、厨余垃圾的处理等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加符合经济性。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其中有很多针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做的调查,也有许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应如何设置进行的研究。但就大学校园这个特定地点而言,国内虽也有一些研究,但大多是针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了校园垃圾中都有哪些是有回收可能性的,哪些垃圾回收的价值较大。还有针对大学校园内的垃圾回收现状及学生意愿的调查,以及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提供改进意见。然而校园垃圾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区域性差别大,如宿舍、食堂、教室、居民区这些地点产生的垃圾种类有明显的差别。这引发了我们对于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分类设置的价值和可能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立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时,要进行不同地区的不同分类设置,以达到最优的分类回收状态。而不仅仅针对能否回收,回收价值,回收现状作片面研究。

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市民对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很多市民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对各种垃圾所属类型没有全面的知识性了解,难以做到对号入座。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对重要性特别是对垃圾污染对人类环境和生活影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比如,电池的污染、电子垃圾的污染、白色污染等。对垃圾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比如能源、金属资源等等。武汉市统计局今年曾对年龄结构与市民年龄结构基本相同的样本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获取成功的1000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并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两成多的受访市民在扔垃圾时是“先分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的;36.9%只是“将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挑出,其余则都放在一起扔”,还有近四成是所有垃圾都放在一起扔。调查中有市民表示,不是不愿意垃圾分类,只是搞不清楚分类标准,而且很多老的小区中没有分类垃圾的垃圾桶。对市容绿化管理局去年发起的“绿色账户”活动的市民知晓率非常低,仅3.1%的受访者知道。而不知道“绿色账户”的受访市民中有78.3%表示,如果在居住地附近可以定点、定期收取可回收垃圾,“会收集好了去上缴”,而“觉得麻烦,还是会直接扔掉”的只占13%。也就是说,垃圾分类试点15年来成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普及工作不到位。

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我国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广与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想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需要做到:“政府倡导、政策倡导、公众参与、企业运作、科技支撑”。

(1)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提到政府议事日程,将垃圾的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一一落实,建立垃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工厂等硬件设施。我区有部分小区已经安放了分类垃圾桶,但取效甚微,有人说是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高,宣传工作不到位。其实,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只是有利于政府分类收集,即使市民做好了垃圾分类投放,政府的垃圾车一来,分好类的垃圾又混着装上一个车拉走,这样一来先前的分类投放变得毫无意义。只有落实好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处理等环节,才能使得市民“分了不白分”。垃圾分类从市民投放垃圾开始着手抓,但更需要政府后续的处理环节和制度建立健全,两者缺一不可。(2)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自发运行作用。垃圾分类体系主要由市场自发运行,由众多企业自发形成的利益链驱动实施,缺乏政府的主导推动和有效指导,正是垃圾后续处理环节与垃圾分类法的完全不配套,使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处理最终流于形式。如果能够落实配套措施的建设,政府再鼓励资源再利用和综合处理技术的产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广泛宣传,提高市民意识。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向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减少后期垃圾分类运营成本,采用公众能够接受的科学方式,促其知行合一,使政府、公众密切配合起来,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理。(4)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具有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有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等,有效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知识教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很多市民至今尚对哪些是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厨余垃圾等的分类不能很好界定。(5)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社区居民点是各类家庭残余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电子垃圾、废纸电池、塑料等的最重要集聚地,垃圾分类也最复杂。对广大居民,特别是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社区居民而言,知识的匮乏和分类不当的现象最为集中。有些居民对一些新闻媒体和电视频道有所偏爱,媒体报纸等不能完全覆盖,因而,从街道和社区入手,是解决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也可以借鉴日本横滨的经验,据说日本横滨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果,分类达到了10类之多,为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垃圾分类方法,还专门为市民发放了一本27页的说明手册。不妨我们也可以采取发放分类书册的方法。(6)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中小学教育中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是解决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根本环节。据了解,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就是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这些学生回到家和在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分类和分时回收,是被公认为垃圾分类作的最好的国家日本等国很成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一是首先做好分类工作;二是在回收时在每周的特定日进行特定种类的垃圾集中回收,以便很好的循环利用。在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日本,可以在大街和路边的任一回收点,都贴有垃圾分类知识和每周定期回收的时间安排,非常醒目,对普及和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它配套与辅助措施。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其它国际上很好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例如,①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推广,先行赠送分色垃圾袋(如,绿色为可循环垃圾),袋子上印制类型标志;②对电池类的重点监管,继续普及“绿色账户”回收网店(这一点与台北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做法类似),市民可以定点、定时将家中废弃的电池、玻璃瓶、饮料纸包装、过期药品等可回收垃圾用以兑换积分,换取相应小礼品;③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篇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摘要: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混合收集,而分类收集因为各项政策与管理办法依然不成熟而处在试点阶段。分类收集因为有其诸多优点而终将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最主要的垃圾收集方式。本文主要阐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之急剧增加。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已出现了垃圾包围城市的状况。虽然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及其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但是我国由于主要采用垃圾混合的处理方式而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以及垃圾的资源化带来了一定困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分析

1.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有混合收集与分类收集两种。

混合收集因为

①不需要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方便垃圾的产出者;

②各种垃圾混在一起集中方便;

【1】③不受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限制;比分类收集方便,集中与易于管理而成为

我国的主要收集方式。但是混合收集存在许多问题,如:

①增加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如废电池的混入有可能增加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 ②降低了垃圾有用物质的纯度与再利用价值,如废纸与湿垃圾粘在一起;

【2】③增加了处理垃圾而做的后续分拣工作。

分类收集虽然不易管理与需要公众的良好的配合,但是分类收集有以下优点:

①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可以将城市生活垃圾的性质不同的各种成分相互分离,可以增

加有用的物质的纯度,使之能够实现资源化,无害化,能源化与达到综合利用。

②由于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对处理目标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因此通过源头进行分类收集,将垃圾燃烧热值较高的垃圾转入进行收集,然后直接运输到焚烧厂,减少了后续的分选成本,减少了工艺流程的长度。

③可以避免由于混合收集而造成的不利于运输,储存,资源化问题,避免了由分散产生—混合—进行分选—综合利用出现的重复劳动。【3】

1.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效益分析

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施分类收集后,提高了废品的回收率,减少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量,从而节省了垃圾运输的处理费用;

②把分类收集回收的废品重新加以利用,减少了原料的需求量,使产品的加工工艺简单化,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了全社会的物质生产成本;

③分类收集使得垃圾的产量减少,相应地减少了城市生活垃圾的运输量,由此减少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④分类收集使得易腐蚀的有机物垃圾成分较纯,有利于垃圾堆肥的生产,为农村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改善农田的土壤土质。

在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有:

①将有毒有害的垃圾分离出来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使水污染的风险,土壤污染的风险降低;

②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得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减少;

③垃圾的分类收集需要全民的参与与全社会的关注,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④降低了垃圾运输,后续的分选与处理的成本;

1.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总结

城市生活垃圾虽然不像工业固体废弃物那样含有大量的危险物品,但是城市生活垃圾因为成分较为复杂,而且数量极多,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可小觑,必需加以认真的处理。而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这三种方法。然而对于这三种方法都需要垃圾达到一定的特征或一定标准才能将其完善地处理而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将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将燃值量高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的,难于分解的无机固体垃圾相互分开而对它们分别采用焚烧法,堆肥法,卫生填埋法。其中焚烧法能够

利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而获得经济效益,堆肥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农用肥料也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分类收集将其能够回收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从而减少了垃圾的处理量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分类收集减少了后续的分选工作,从而节省了垃圾处理的费用;分类收集需要去全民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然而混合收集却没有这些优点,对垃圾的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处理成本过高,处理效果不佳。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不仅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必要的收集方式,而且在分类收集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高民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所以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垃圾收集方式中成本最低,拥有较多优点,有利于社会的垃圾收集的方式而显得十分必要。

2.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的可行性分析

2.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

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得到很高的重视,在2000年我国确定了北京,广州,深圳等八个城市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在此期间有报道指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市民的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识有一定的提高,至少有很多人大概知道垃圾具体分为哪几类。然而到2008年,大部分试点城市取得的效果不佳,例如2001年,武汉取消了垃圾分类收集;2007年广州取消了;2008年深圳也取消了垃圾的分类收集。然而今年,又有一些城市加入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行列。

垃圾分类收集之路如此崎岖,至今也还在试点阶段,但是年年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分类收集成为我国的垃圾收集的最主要收集方式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

2.2城市生活垃圾存在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提倡了这么多年,取得的效果不佳是在实现这一措施的时候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分类收集对城市居民带来的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需要城市居民的每个人来参与配合,虽然现在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意识到应该分类收集垃圾,据调查,具有主动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可达85%,然而取得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垃圾的分类收类收集会给居民带来很大的麻烦,一是占据较大的居住空间,若垃圾分为三类来收集,就必须至少准备三个容器暂先储存。二是以储满容器为投放标准,相应的每类垃圾的投放频率比以前混合收集的频率要少1/3,因此所需要的投放时间相对较长,而对于厨余,果皮等,储存时间较短,很容易产生恶臭。三是,投放垃圾不方便,基本上居民投放垃圾需要上下楼,走较远的距离。

因此不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那么简单,分类收集给居民带来的麻烦而是居民不愿,也不方便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垃圾的分类标准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包括有机物,纸张,包装物,玻璃,金属,特殊难降解物等等,在2000年试点的城市将垃圾的分类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居民也对某些垃圾具体是该投放到哪类也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于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应进行全民教育,让大众都十分清楚具体垃圾的投放。

③城市生活垃圾产业链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缺乏配套的回收设施与专门的部门,致使有许多将垃圾分类后又不得不实行集中混合运输与集中处理。导致出现垃圾分类收集,混合运输与处理的现象常有发生,导致前期的分类处理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垃圾分类处理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强制性文件,只是提倡。对于不进行分类投放的居民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自愿地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是垃圾分类收集最主要的问题。

④垃圾的储存与运输的问题

垃圾的分类收集,必需配套相应的储存与运输方案。垃圾的分类收集会增加运输垃圾的车辆,运输频率的改变,运输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也会造成垃圾的储存容器的增多,存储时间的周期加长,对于易于腐烂的厨余垃圾容易散发臭气,夏天容易滋生蚊蝇,造成小区环境卫生环境问题。

2.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的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具有比混合收集垃圾的很多优点,但是因为存在诸多问题仍在试点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是可行的,也会成为以后垃圾收集的主要收集方式,但前提是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下面的几个解决方案:

①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让全民积极参与,使居民主动愿意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明确地规定和划分垃圾的分类标准,通过宣传教育使全民都十分清楚其标准。

②应该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链与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使居民实施垃圾的分类,建立完善的奖惩方案。

③重新建立合适的垃圾分类运输方案,比如收集频次,周期,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等。④对垃圾桶进行改进创新,使垃圾桶能具有分类垃圾的功能。

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才能取得成效,但是如果仅仅是倡导而不尽力解决问题,那分类收集则永远只是口号而已。

3.总结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一件益于整个社会的垃圾收集方式,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必要的垃圾收集方式。虽然现在垃圾分类收集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与完善中,分类收集必将会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收集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惠君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的科学性与前景[J]环境卫生工程,1997,5(1):24-26

[2] 孙晓杰 王洪涛 陆文静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方式的探讨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0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调研 篇5

——以杭州5.10事件为例

统计方案设计

一、引言

“去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量308.67万吨,日均8456.78吨,仅此一年垃圾量就能填满1/5个西湖。”处理垃圾能力近7年没有新增,杭州城市生活垃圾“出口”问题已日趋严重。根据杭州城管委统计数据,2006年—2013年杭州市区(包括萧山、余杭)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为10.09%。

当前杭州垃圾处理场所均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新建和改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但垃圾处理设施作为不受大众欢迎的“厌恶性设施”经常出现因公众阻力集中反应而形成的“邻避主义(不要在我家后院)”效应,严重制约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的提升。

而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地址落户余杭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导致的“5.10”事件,更是让人深思和反省。

因此,我团队将从5.10事件出发,围绕此事件引发的几个切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杭州垃圾分类的现状,了解百姓的想法,准确抓住未来垃圾分类的动向。

二、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

2.1调查目的:

通过对杭州5.10事件的了解,调查余杭百姓及周区民众对垃圾处理的看法和态度,分析整理资料,以垃圾分类现状作为依据,使垃圾分类工作做的更符合民意,从而做到有效减少和利用垃圾,变废为宝。

2.2调查任务:

1、全面了解杭州5.10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解决的方式。

2、全面摸清余杭居民及周区民众对垃圾焚烧厂的想法,对垃圾分类的现状的感受和未来垃圾处理的想法。

3、全面了解杭州城市近几年产生垃圾的程度和趋势,和垃圾分类现状。

4、了解杭州城区及周边地区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对垃圾处理的习惯。

5、了解未来垃圾分类的动向,做好宣传环保工作。

三、统计调查内容

3.1调查时间

2014年7月20日——2014年8月30日

3.2 调查范围

这次调查的范围包括上城区的清波街道和湖滨街道、下城区的武林街道、天水街道和朝晖街道;江干区的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和下沙街道;拱野区的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和康桥镇;西湖区的翠苑街道、西湖街道、三墩镇和周浦乡;余杭区的临平街道、良渚镇、瓶窑镇和中泰乡;滨江区的长河街道等杭州市主要社区街道。本调查小组上述这些社区街道随机离散式走访概查的调查方法。即通过实地走访有关社区居委会及办事处,调阅档案文献,且随机在杭州市

各社区与当地居民进行面谈填写调查问卷。

3.3 调查项目

3.3.1 分类收集调查

在一定时期内主要对其中7个试点小区进行每周采样1次,每次称重并分析垃圾分类收集是否正确。

3.3.2 公众意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资料情况调查、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垃圾分类及垃圾桶分类剖析、垃圾分类相关活动支持概况调查、垃圾分类宜传教育概况调查、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概况和处理技术状况调查以及垃圾分类活动影响力调查,以及包括杭州市民对5.10事件的看法。

3.3.3政策实施调查

在以上试点小区进行随机离散式走访调查小区中对于四色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情况。并通过采访小区居民了解分类后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情况政府做的如何,是否有分类垃圾车定期分类回收垃圾。

3.3.4实地走访调查

通过对余杭的中泰乡以及周边街道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当地民众对于垃圾焚烧厂的了解程度,以及政府对于此项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以及调查政府对于垃圾焚烧处理厂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是否有一定补贴政策。

四、调查对象及抽样

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是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进行,对象主要以杭州上城区的清波街道和湖滨街道、下城区的武林街道、天水街道和朝晖街道;江干区的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和下沙街道;拱野区的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和康桥镇;西湖区的翠苑街道、西湖街道、三墩镇和周浦乡;余杭区的临平街道、良渚镇、瓶窑镇和中泰乡;滨江区的长河街道等杭州市主要社区街道居民。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研方案,不同的调查项目我们将采取不同的人员安排。

分类收集调查项目:三人进行垃圾分类采样,一人进行垃圾称重,一人进行数据登记分析。

公众意识调查项目:集体进行发放问卷以及回收工作。政策实施调查项目:分成两组同时进行垃圾桶设置情况,以及垃圾车定期分类回收垃圾的调查。

实地走访调查项目:集体进行对余杭当地民众的采访。

六、调查步骤1.选题

2.调查方案设计 3.问卷设计

4.统计调查

5.数据整理与汇总 6.数据分析

7.撰写分析报告

七、实施计划

2.统计调查:(1)问卷调查;(2)得到最终的数据结果和问卷的有效率;(3)访问调查

3.数据整理与汇总:对得到的初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的汇总和整合。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汇总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和图表。

5.撰写分析报告:(1)文献针对性收集;(2)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初稿;(3)对初稿进行修改。

八、经费预算

1、交通费3002、问卷调查费150

3、公关费200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篇6

随着城市扩大、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随之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也逐渐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于是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最佳途径——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最好的出路,它在使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后,大大压缩了“终极垃圾”的数量。两个回收店,天天开门常态化经营收废。对于这样的连锁店,国家要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因为这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环保事业。

3.像当年政府带头使用正版软件一样,政府要加强宣传,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政府除了要大力宣传城市垃圾分类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得细化一点。比如,尽管政府大力宣传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可目前城市的相当多的居民,由于绝大部分并非专业人士,并不清楚如何分类垃圾,即使有心为城市环境做贡献,但却很难配合政府的工作,因此,这方面我建议可以通过媒体做公益性的广告,在报纸上可以是一个固定的栏目,介绍如何丢垃圾、如何分类。在电视上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可以经常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宣传怎样丢垃圾。只有不断的利用广告去“轰炸”,垃圾分类的观念才能印入每个人的脑海中。

4.对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处罚。仿照日韩的做法,对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罚款,可以有效加强居民的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觉悟,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够顺利进行。垃圾如果不能很好进行分类减量化处理,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增加,因此对那些垃圾分类处理不很配合的居民或单位,政府既可以通过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的方法督促相关居民或单位,也可以降低其能享受政府公共资源的好处进行惩罚等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篇7

一、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日益严峻, 对于生活垃圾, 在分类与处理上, 迫切需要从节能环保理念上来实现再利用, 提升垃圾分类科学性, 优化垃圾分类中转运输环节, 建立合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机制。总体来说,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 分类收集管理现状

分类收集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处置的首要环节, 也是基于城市生活现状, 从垃圾的产生、收集等方面来进行专门管理。然而,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较为混乱, 有混合收集方式, 也有分类收集方式。如一些高档小区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上, 建立了可回收、危害性、餐厨垃圾等分类设施, 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科学分类管理;但也有很多小区, 仍以混合方式来收集管理, 废纸、瓶罐、塑料、餐厨垃圾混装现象突出, 不利于生活垃圾的科学分类与管理。在城市公共场所, 一些地方建立了可回收金属、纸类、塑料类分类设施, 便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后续处理。由于城市生活空间的广泛性, 对于城市不同场所, 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践中又受到局限。如对于城市办公区域, 多注重办公空间的环境舒适性, 在垃圾分类管理上做的较好。如在楼梯口、电梯口等人流量大的位置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桶, 便于将果皮、塑料、废纸屑等进行分类收集;在城市主要公共场所, 也建立了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收集箱, 便于实现对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但同时, 由于城市居民自身生活习惯、社会道德水平存在差异性, 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认知不够, 一些市民在投放垃圾时, 并未关注垃圾分类设施的功能, 导致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失去了分类功能。当然, 对于一些商业区及其他公共场所, 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在缺乏完善的分类收集体系, 缺乏积极、全面的宣传教育,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类收集问题。

(2) 中转运输管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运输管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中转途径, 多由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进行中转运输到垃圾中转站。在这一环节, 由于分类收集方式执行效率低, 管理不到位, 对于中转运输环节往往带来混合式装运问题, 弱化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一些中转运输人员, 因缺乏分类收集意识, 对于初步分类的垃圾随意掺杂处理, 也给后续分类处置带来影响, 增加了垃圾回收处理的难度。从城市中转运输设施及管理来看, 由于垃圾中转车辆多为小型车辆, 因生活垃圾分散性强, 对于垃圾运输任务艰巨, 倒换大型集装车运输难度大, 为了提升运输效率, 往往忽视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使得粗放分拣、混合运输问题突出, 带来后期回收利用资源的浪费。

(3) 终端处置管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终端, 多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方式来处理。据统计,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方式约占80%, 也是最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由于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运输上多采用混合方式, 以填埋处置具有更快的处置效率。但对于填埋方式, 因浪费了可回收资源, 占用了土地资源, 特别是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 并非国际上的主流处置方式。焚烧有助于实现垃圾的减容减重, 还能从热量回收中来提升回收效益。但对于焚烧方式因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对人体、对环境都带来了污染, 也不利于对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堆肥方式主要是对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进行资源化回收, 以餐厨垃圾为主。当然, 堆肥方式因不可避免的存在塑料、电池等有毒金属, 也影响了垃圾堆肥的使用效率。

二、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 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国家在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上, 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以及2011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中, 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目标、实施方法进行明确, 从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方面来构建相应的监管机制。然而, 由于缺乏对城市生活垃圾考评体系的建设, 特别是在唤醒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及宣传上, 缺乏相应的垃圾分类激励措施, 加之政策的不健全,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仍然突出。

(1)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识相对单一

参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其评价标准》 (CJJ/T102-2004) ,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划分为四类, 即可回收类、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并通过蓝、红、绿、黄四种颜色进行标识。由于城市生活范围的广泛性, 对于不同街道、不同小区、不同场所, 常见的垃圾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以可回收、不可回收进行标识;另一种是以可回收、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标识。能够完成参照住建部分类要求的很少, 且在日常管理上因缺乏制度措施保障, 使得分类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另外, 一些城市居民因不了解垃圾分类具体要求, 对生活垃圾的投放存在随意性, 缺乏引导、宣传垃圾分类的说明, 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效果不明显。

(2) 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不够

从现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建设来看, 相关法规条文不健全问题突出。除了上述提到的几条法规及管理办法, 各地在相关政策出台上, 也多是以总体法规为框框, 原则性很强, 而执行性不够, 尤其是在垃圾分类细则上, 因缺乏相应的立法及制度体系, 使得垃圾分类管理缺乏约束性。如一些城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 但对于如何分类、如何收集、如何进行中转、运输、末端处置等细则, 未加以明确和限定, 也未能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到法律层面, 使得预期效果不明显。

(3)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力度不足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而是全体所有市民的生活问题。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 积极、全面的宣传垃圾分类制度, 唤醒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认知, 提升市民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通过对相关文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城市市民群体中仅有34%的人表示对“垃圾分类”十分了解, 而超过50%的市民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般了解, 还有20%的市民表示不了解、不知道。可见, 作为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宣传工作贯彻力度还很不够, 特别是在城市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度、认同度上, 要从多方面来渗透环保意识, 做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宣传长期性工作, 要从改变城市市民垃圾混杂习惯, 要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画册、宣传栏、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等方式, 来提升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另外, 对垃圾分类管理及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要给予重视, 提升宣传力量。

(4) 政府在垃圾分类管理投入不足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政府作为主导机构, 要着力从基础设施建设, 如垃圾箱、垃圾运输车辆、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综合回收处置设备及工艺等方面进行投入。同时, 在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上, 从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袋、垃圾分类文本宣传册发放上, 集中财力来落实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环境。

(5) 现有垃圾分类管理机制落后

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体制建设来看, 由于城市归口于城市政府, 在实施上又归属于城市环保部门, 而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分散于各辖区各生活垃圾管理小组, 在体制、机制上带来管理规划的衔接不畅等问题。如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目标, 在层级下发中, 要细化为各区、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及各村委会、居委会等单位, 再由各辖区进行细化实施, 期间带来的管理弊端, 难以实现大范围统一化管理。另外, 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制较为陈旧, 缺乏垃圾处理市场化管理, 亟需从深化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改革来破解分类管理问题。

三、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量的逐年递增问题, 积极从多种途径来提升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策研究, 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法律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首先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加以明确。如借鉴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公共清洁法》, 倡导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推进“零排放”、“循环型社会”建设。1993年日本颁布《环境基本法》, 2000年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食品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法》等, 从基本立法上进行宏观规定, 从综合法律上对不同产品进行细化规定。通过对比日本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 我国在法律法规建设上相对滞后, 尤其是在垃圾分类管理上, 要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律体系。如在《废弃物回收利用法》中, 要对立法原则、废弃物生产者、处理者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 对相关责任制度进行细化;制定《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废旧电池处理规定》等专门性法律, 顺应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求。

(2)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教育宣传, 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 要积极创新宣传方式, 以通俗易懂方式来传递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意义。如借鉴日本的“特殊年历”方式, 将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分类方法等知识、图片标注在日历上, 提醒广大市民关注垃圾分类工作, 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迫切性;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知识讲座, 引入趣味性知识竞赛活动, 确保每家每户参与。注重学校教育, 培养垃圾分类观念, 特别是在幼儿园、中小学教育中, 引入环境保护知识课程, 增强广大孩子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3) 加强政府财政投入, 配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 需要政府从财政投入上, 进一步提升相关配套设施。如垃圾分类箱、垃圾分类车辆、垃圾中转运输设备、垃圾分类处理厂等, 并对现有垃圾分类运输处理进行分割式改造, 推进中转运输与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体系的一致性, 切实实现垃圾分类回收与科学处理。

(4) 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探索垃圾收费制度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有序开展, 需要从制度措施上完善监督与激励机制。如建立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 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 开展每户生活垃圾分类质量追踪监督体系, 融入奖惩机制来提升垃圾分类自觉性。另外, 从垃圾分类处理收费体系研究中, 积极探索有偿收费措施。如引入专用垃圾袋, 对垃圾投放、定点投放等进行收费管理, 对于超量使用垃圾袋、或投放垃圾量超标者, 支付相应的处理费用。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工业化建设力度的加强,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 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综观国际上不同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随意堆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 还会对土地、环境等公共卫生带来污染。随着我国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作为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主题之一,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 将成为阻碍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为此, 积极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深入探讨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从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策上,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 为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处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处理现状,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胡倩雨, 陈超, 黄盈盈, 和增辉.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绿色科技.2013 (03) .

[2]张亚楠, 沈海滨.论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管理及对策[J].世界环境.2014 (02) .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篇8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将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垃圾进行分类。然而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开始全面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面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严峻,现行处理技术和政策有诸多弊端,应借鉴国外经验并探索适合国内社会文化特点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关键词] 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处理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1 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现状

1.1 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 1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t,居世界首位[ 2 ]。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 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系统和清运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 2 ]。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 3 ],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 4 ]。可见,城市垃圾已成为公害。

面对已成为公害的城市垃圾,要做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前提条件是实行垃圾分类。

1.2 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 5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对垃圾的成分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 6 ]。

1.2.1 焚烧技术

焚烧是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减少85%;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焚烧过程会产生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及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类。尤其二噁英这类物质对人类健康影响严重, 人体对二噁英的暴露途径主要是经口摄入、皮肤接触以及呼吸道吸入。二噁英的主要靶器官有脂肪组织、免疫系统、肝脏以及胚胎。大量的研究证实[7~10],二噁英能够导致皮肤性疾病,产生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并具有很强的致畸和致癌性。焚烧垃圾中当热值偏低时还需另外添加燃料,就可能产生更多的健康有害物质。而经过垃圾分类,在提高垃圾热值的同时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1.2.2 堆肥技术

废物中的有机质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借助各类微生物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经消化后最终成为适于农田使用的肥料。城市垃圾曾经作为肥料受到农民的欢迎,但在1979 年左右农民开始拒绝接收城市垃圾,原因在于原先垃圾成分多为有机餐厨垃圾,如今垃圾主体包含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有害物质,堆肥产品混入这类物质就会带入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11 ]。实行垃圾分类,将易腐烂、易降解的有机质分选出来制作有机肥料,将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分选出来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质量和堆肥效率,也将有效地减少由于混合垃圾堆肥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进而减少甚至消除健康隐患,堆肥技术必将重新受到农民的欢迎。

1.2.3 填埋技术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投资少、处理量大、见效快;但占地面积大,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最终处理手段,如在事先经过科学分类,将大幅降低垃圾填埋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节省土地资源。可再生利用资源经甄选而不进入填埋场,不但可以减轻对附近环境的影响,还能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收益。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的效益。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还未将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仍然以混合收集为主。部分中小城市垃圾仍然沿用直接倾倒和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 12]。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大城市也已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给城市的环境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也提出了中国进入垃圾分类时代的必要性。

1.3 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目前的回收渠道是一些拾荒者和在垃圾场进行后置分类的从业者,他们将已经装好的垃圾倒出来或扒开以寻找废品,使垃圾四处飞散,并且只回收如易拉罐、报纸、啤酒瓶等目前认为有经济价值的东西,而其他具有资源价值和容易造成污染的东西,如废电池、废塑料、废纸片、废玻璃和大量生物垃圾不予收购。这种方式也难以产业化和规模化。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如图1[ 13]

2000-04,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8个主要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的试点工作,要求社区居民按分类垃圾桶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各种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与之相关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也广泛开展,以期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同时在北京,垃圾分类处理更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承诺[ 14 ]。北京市法制办日前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网上征集民意,提出对市民垃圾不分类最高罚款200 元。

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虽然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探索,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但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现实情况仍是“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主要原因是:①分类标准仍待探索。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处理,但人工、分类运输等操作成本越高。②我国垃圾处理仍处于低级清运、填埋阶段,其他处理技术应用很少[ 15 ],现有的垃圾焚烧技术落后。③居民对垃圾正确分类的知识掌握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宣传教育。④中国现有回收技术及回收利用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因此仍有大量的可回收物资被白白地丢掉[16],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的处理没有收益[17]。2 垃圾分类在国外

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此方法简单易行,目前,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方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分类收集系统现有5 种:路边循环收集系统,垃圾倾倒中心,付费回收系统,抵押系统和商业回收机构。德国制造者和流通者共同设立DSD 企业(双向回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DSD 按尺寸给包装定价,加盟企业以此定价为基准付给DSD 相应的费用就可得到将DSD 发行的“绿色标签(环境标签)”贴在自己包装上的许可,消费者将贴有“绿色标签”的包装送至DSD 设置的黄色垃圾分类回收箱(袋),DSD 将回收的包装进行以再利用为主,再生利用为辅的处理。给加盟企业发行绿色标签的特许体制既确保了DSD 企业的运行费用,也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国内包装的生产(企业必须保持价格竞争优势)[ 18]。2.1 美国

以纽约市为例。纽约市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最脏的城市,每年制造垃圾2400万吨,一半来自居民的生活垃圾。每一个纽约人平均每天出产垃圾5磅(约2.25kg),这个数字是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居民每天丢弃垃圾的两倍[ 19]。在纽约,垃圾分类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棕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

纽约市政府规定,从1997-10-01 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法,违反法规者,如在生活垃圾中混入可回收垃圾,环卫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处以25~500美元的罚款。纽约市法律明确要求“居住在曼哈顿道上的所有居民有义务参加纽约市的垃圾回收计划”。翻开纽约市电话电讯公司的黄页号簿,里面的年历上用粗体字标出了一年中所有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日,接着又刊出一幅绘制精确地曼哈顿岛地图,仔细表明岛上每一个地区的固体垃圾回收日。到了可回收垃圾日,市环卫系统就会派专人开车来收集。2.2 德国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垃圾管理开始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1972 年,德国的,德国全境共有垃圾堆放场由第一部废物法诞生之前的5 000个左右急速地下降到了20 世纪80、90年代的2 000个以下,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被关闭,并且垃圾场的设立和运行受到了严格管制。至2007年9月,全德国范围内仍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只剩下160个,大批针对生活垃圾乃至工业垃圾的焚烧或机械、生物处理等特种设备被广泛运用[ 20]。德国垃圾管理政策的中心强调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甚至设计之初,它的环境友好性、可回收利用性、可清除性就应该被考虑,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废物的产生,这就是所谓的产品责任。“避免、利用、清除” 是德国管理垃圾的宗旨。

目前在德国,有超过25 万人在从事垃圾管理工作。各类的高校都设有垃圾管理专业,同时开展各类垃圾清除的相关培训,该领域的年均营业收入高达500亿欧元[ 21 ]。

据德国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的资料统计,2005年,生活垃圾的废物利用率为60%,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利用率为65%,在一些领域,如包装领域废物利用率达到了80%,建筑领域甚至达到了87%[ 21 ]。

2.3 日本

如今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厨房里,沿着墙边放了7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垃圾袋。用过的餐巾纸、纸盒、塑料袋都有各自单独的垃圾袋放置,饮料瓶和瓶盖也需要分开放置。食物残渣只有政府规定尺寸大小的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垃圾袋放置。而烹饪残油会被注入专门的凝固剂,凝固成块后丢弃在垃圾袋中。日本人多地少的客观地理环境,决定他们不能如其他国家一样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垃圾。于是在日本,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 19 ]。

但是,垃圾焚烧的后果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噁碤水平竟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的二恶碤含量均严重超标。因此,日本人将垃圾处理的重点转移至怎样减少制造垃圾。自2000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实行垃圾分类。

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 19 ]。同时,由于实行了严密的分类措施,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所燃烧的垃圾已经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燃烧的垃圾均为食物残渣等无法再循环利用、又不会造成大幅度环境损害的产品,这大大降低了焚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排放量。

可见,国外的垃圾分类收集水平较高,也比较细致,这主要与国外发达的经济水平、人们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相应政策的制定、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息息相关。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到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垃圾分类收集进行规范,并对违反者进行处罚;并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措施的建设,为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 我国城市系统的社会文化特点 按照人口迁移量指标,根据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社会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90年底的18.96%上升到2007年底的45%[22]。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上升、社区的快速发展,城市系统特有的社会文化在影响范围和力度上逐步增强。就垃圾分类来看,我国现有的城市系统社会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发展,甚至成为垃圾分类过程中的阻力。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点。

3.1 “形象工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凸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深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愈发重视环境问题。落实到各级地方部门,形象工程的意义有时超出了其实际效果。以垃圾分类为例。当前,在评选“卫生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等过程中,上级政府部门将是否拥有一套完整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受此影响,大部分城市的社区管理中,有大量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但往往流于表面,或者持续性不强,同时,没有配套的、持续性的软硬件保障,使得垃圾分类效果欠佳。

3.2 居民的心理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体总在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居民的心理的出发点也大致符合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由于个人的短视性,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的、可实现的利益,而此类环境问题的解决恰恰作用于公共利益,而且具有长期性,因此,绝大部分居民虽然认清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缺少根本动力,在垃圾分类等公共利益事业上体现出墨守成规的心理特点。尽管一些社区设有分类垃圾的回收站(点),但居民习惯了以往的方式,不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将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厨余垃圾废等混合丢弃。因此,在垃圾分类回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上,垃圾分类几乎是无效用的。改善垃圾分类现状的对策

4.1 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的完善是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前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长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对违反者的处罚方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将国内外其他城市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使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政府应给予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各类立志于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参与,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3 ]。4.2 规范分类标识,提高公众的正确分类意识

规范垃圾分类的标识与标准是垃圾分类收集顺利进行的基础。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板等手段,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设专题、专栏介绍垃圾分类,使公众更加明确各种垃圾的正确分类及现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教育机构也应重视孩子意识灌输和习惯培养,在学校里通过知识传递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将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另外,常用术语、工作标准上要严格把关,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技术标准也应统一确定[ 22 ]。

4.3 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从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看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时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以往对垃圾的处理中,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和执行单位。政企不分,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制度,逐步成立、扶植一批专业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企业,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行发展,逐步形成规模。

4.4 提高垃圾处理费用

现行的垃圾处理费用还维持在多年前的水平,适当提高垃圾处理费用是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物质保障。收取的垃圾处理费用可用于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的宣传,垃圾分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垃圾处理企业规模以及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的改进等。5 结论

上一篇:数学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仲广群助学课堂)下一篇:我生活的城市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