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2024-06-29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共10篇)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1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实训教学质量,增强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学习借鉴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了符合自身情况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实物流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当代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院校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纷纷设立了物流专业,大量培养物流人才。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已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实操性,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实操能力。然而,硬件设施建成之后,与之配套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一般分为两部分:(1)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各种货架、叉车、电子标签、条形码、RF手持终端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设备操作的基础上,模拟物流公司运作进行仿真实训。(2)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如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以及综合实训如供应链执行系统等。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与工作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可完成较为完整的模拟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

然而,很多院校投入巨资建成校内实训中心之后,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设备维护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配备专人保养和做相应的配套。从某种程度上看,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花瓶式”的实训室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这对于那些绝大多数资金缺乏的院校也是不太现实的。

(二)物流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专业的实训方案,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实训方案的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物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实际,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技能点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不全面、不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的院校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甚至变成了物流软件的学习,使得实训重点偏移,违背了物流实训的真正目的。

(三)物流实训教学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标准,是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物流实训课的考核标准不够具体,实训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实训成绩影响很大,实训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训情况。

另外,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者虽然有考核办法却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那样严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使得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而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教学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课前准备

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教师的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名参与者和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疑惑,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有很多角色,如库管员、业务员、供应商、搬运工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其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准备实训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实训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1)实验实训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2)物流实训设备。物流实训中涉及的物流设备很多,如物流信息系统、立体仓库、条形码、货架、叉车、RF手持终端、各种模拟货物等,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的设备,做好课前准备。(3)实训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需求。例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打包条等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购买。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客户送来货物→收货、验货、贴条码→分配储位→派工→搬运货物→上架、入库→反馈。

(二)教学活动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就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

介绍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实训要接触很多物流设备,涉及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必须在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向学生介绍整个实训课的安排和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应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小组是实训活动的基本单位,因为设备有限而学生众多,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后,可以提高实训质量。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确定每组的人数,以7~9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安排小组内部讨论,结合实训要求和组员各自特点,确定每人的角色,再分配相应的任务。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任务明确,以便于进行岗位点评。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全部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操作点,同一时间内每个操作点只向2~3个组示范,然后再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境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每组组员通过分工合作,模拟完成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之后,分配好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在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可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别问题采取个别指导方式。

(三)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2)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以后交一份实训报告。学生通过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3)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4)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按50%、30%、20% 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2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 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现实物流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因此,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当代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院校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纷纷设立了物流专业, 大量培养物流人才。更为可喜的是, 一些高职院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已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实操性, 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实操能力。然而, 硬件设施建成之后, 与之配套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一般分为两部分: (1) 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各种货架、叉车、电子标签、条形码、RF手持终端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设备操作的基础上, 模拟物流公司运作进行仿真实训。 (2) 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 如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以及综合实训如供应链执行系统等。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与工作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 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 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 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 可完成较为完整的模拟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

然而, 很多院校投入巨资建成校内实训中心之后, 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 设备维护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需要配备专人保养和做相应的配套。从某种程度上看, 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花瓶式”的实训室是非常不可取的, 而且这对于那些绝大多数资金缺乏的院校也是不太现实的。

(二) 物流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专业的实训方案, 合理安排实训内容, 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 加强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 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然而, 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实训方案的设计时, 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物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实际, 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的设计, 只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技能点展开实训教学, 使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不全面、不系统, 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的院校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甚至变成了物流软件的学习, 使得实训重点偏移, 违背了物流实训的真正目的。

(三) 物流实训教学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标准, 是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基本要求。然而, 目前大部分物流实训课的考核标准不够具体, 实训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实训成绩影响很大, 实训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训情况。

另外, 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 或者虽然有考核办法却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那样严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 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 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使得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而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还要具备综合素质, 以便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 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 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 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 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设计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教学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 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 课前准备

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 教师的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 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 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 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 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 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 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 实训教师应该是一名参与者和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 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 了解学生疑惑, 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 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有很多角色, 如库管员、业务员、供应商、搬运工等, 所以, 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 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 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 使其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 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准备实训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实训材料,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 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 (1) 实验实训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 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 (2) 物流实训设备。物流实训中涉及的物流设备很多, 如物流信息系统、立体仓库、条形码、货架、叉车、RF手持终端、各种模拟货物等, 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 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的设备, 做好课前准备。 (3) 实训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 需要一定量的耗材, 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需求。例如, 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打包条等材料。同时, 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 物流实训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 做好记录,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耗材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购买。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 步骤要清晰, 描述要准确, 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 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 便于学生记忆。例如, 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客户送来货物→收货、验货、贴条码→分配储位→派工→搬运货物→上架、入库→反馈。

(二) 教学活动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 就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 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

介绍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实训要接触很多物流设备, 涉及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 必须在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清楚。另外, 向学生介绍整个实训课的安排和考核方法, 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 提出任务, 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应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 进而确定实训目标, 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小组是实训活动的基本单位, 因为设备有限而学生众多, 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后, 可以提高实训质量。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 确定每组的人数, 以7~9人为宜, 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 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安排小组内部讨论, 结合实训要求和组员各自特点, 确定每人的角色, 再分配相应的任务。分配任务和岗位时, 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任务明确, 以便于进行岗位点评。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 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 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 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把全部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操作点, 同一时间内每个操作点只向2~3个组示范, 然后再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 即进入情境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每组组员通过分工合作, 模拟完成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之后, 分配好角色, 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 学生就位, 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 教师可以按步骤控制学生操作节奏, 找出失误操作, 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 应再多演练几遍, 巩固教学效果。在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 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 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可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 规范操作步骤。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 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 又要注意个别差异, 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 个别问题采取个别指导方式。

(三) 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 又有实践操作环节, 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 根据物流实训的特殊性,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 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 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 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 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 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 (2) 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以后交一份实训报告。学生通过撰写实训报告,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 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 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 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 (3)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 (4) 总评应采取满分制, 由综合实训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 按50%、30%、2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 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 在实训教学中, 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实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万思.航运物流专业实训方法论浅析[J].物流科技, 2010, (3) :101-103.

[2]朱紫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问题分析[J].物流教学, 2008, (9) :154-155.

[3]张春立.浅议高职物流课程的仓储实训教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6) :219-220.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7.

[5]王国华, 等.中国现代物流大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6]陆丽霞.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方法[J].职业, 2006, (S1) .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3

关键词: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与特点

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概念。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认为:“实训实习,要强调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的含义就是实习实训出来的产品有可能被别人使用,就是尽可能真刀真枪的干,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胆略”。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通过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合作,建立具有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提高学生的统合能力,教师通过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服务社会。

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以下特点:真实性: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企业真实环境,实训的设备能投入生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是真实的,并产生经济效益。生产性: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物流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实训,根据生产需求建立物流组织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工作岗位,将技能训练融入到生产实践中,根据市场运作规律展开盈亏经营。合作性: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围绕校企合作主线,实现工学结合的浓度融合,把学校日常实训融入企业的产业链,实现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的“零接轨”。

二、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物流专业定位,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规模物流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校企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利益共享。企业主动提供物流生产经营项目,以实训基地设备、技术创新为重点,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构建基于物流专业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开展生产性实训,把物流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实现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

三、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一)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单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企业现状,学生技能需求等方面。要保证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校企业合作,形成“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以互惠、互利、双赢为原则,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长效运行提供保障。

(二)加强环境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及设施、设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岗位充足,具有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能满足高职物流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学生通过实训,能参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职业文化等引入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体的深度融合。

(三)建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依托规模企业建设高职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物流行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根据物流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培训 实践 就业”的平台。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整合资源,建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达到高职物流培养的要求。

(四)构建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聘请物流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根据物流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知岗、跟岗、模岗、顶岗的“4岗”实训教学,将学生岗位训练与综合培训、实践操作和技能鉴定、专业模拟和专业实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素质养成与物流职业能力训练同步进行。加强生产性、综合性实训项目设计和应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五)加强生产性实训教学团队建设。本着“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理念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生产性实训教师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性实训教师引进有制度、培训有渠道、成长有通道。采用“互兼双聘”校企共同培养的模式,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强强联合的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任教师进行生产实践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生产性实训教学能力;从合作企业中选出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企业管理技能骨干为兼职教师,通过“进学校、上课堂、带学生”等措施,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四、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在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于200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效。近年来,深入进行产学研究,申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办真正实施教学与经营实践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申通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一个全新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实训基地,培养“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2011年我院申通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式运营,目前校企双方投入建设经费达100多万元,能够容纳近100人同时进行实训。申通“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物流管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基于快递岗位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以申通快递的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挖掘真实项目,将快递的实际工作引入教学过程,实现两者有机结合。根据快递职业的工作内容设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快递作业收寄、整理、派送、分拣等一系列流程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融入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按生产岗位要求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通过参与申通生产性实训,学习物流企业运行管理规律,了解物流市场评价标准,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建构知识体系,学习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真正以职业为抓手,以实践培养为重点,提升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申通公司还直接参与我院物流专业教学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训方案,深化教学改革,编制实训教材等,实现学校学生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企业的需求同步。

参考文献:

[1] 向成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4(02)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4

一、以岗位(群)需求为导向,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1、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物流运营管理人才与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是物流的主要管理者,即从事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项目策划和实际运作管理,不仅能对物流运作过程的单一环节进行管理,而且能对物流的各环节进行规划、管理、控制和调节;其主要工作岗位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物流经理、物料经理、采购经理等。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主要从事对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对具体的物流作业非常熟悉,实践操作能力强;主要工作岗位有:仓管员、采购员、订单员等。因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覆盖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定位。

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分类,分解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了五个岗位所需要的三个一级主要能力(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力),并将一级能力细化为九个二级能力(职业道德、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物流客户管理能力)。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高职物流职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胜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内外贸公司的物流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具体包含三个层面:

①加强基本实践能力。通过物流作业模拟,使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能力,直观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和单据流转。通过角色模拟和交流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物流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熟悉对物流各个岗位的入职需要和技能。

②提高物流技能水平和物流分析能力。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及设备,使学生掌握关键物流技术以及提高学生操作物流设备的水平。通过对物流系统流程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物流内在信息、职能和流程的掌握,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分析能力。

③发展综合实践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选定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并通过一定的实验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课程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这样的教学规律。因此,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应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开始阶段。

通过基础实践将学过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及技术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基本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知道专业要求是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学生主要采用认知实习(如企业参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专家报告、文献收集和整理等方法。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期末。

主要是在完成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教学任务之后进行的一个认识性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物流的仓储、运输等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物流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主要设施设备等。

2、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可安排在大二专业主干课学习阶段,是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进行的专业技能实训。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反映各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根据各

理论课程教学重点向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分析与决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掌握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主要手段有物流实训项目教学、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物流仿真教学等。

物流实训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创造性地设计完成项目的多种方案和途径,并做出选择。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模拟实验是指利用校内外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模拟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流程的运作。模拟实验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仿真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验的指导和考核。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实务的操作能力。

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针对专业特点收集精选典型案例,也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案例,学生收集案例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学生共同围能绕实践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注意案例的实用性和典型性,且物流专业的案例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进行,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由老师对实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指导,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综合型实践教学建立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各课程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了解,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还可在该阶段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并实施其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综合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指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直接参加物流实务工作。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经营管理问题,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物流业务技能,如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完成学校实践教学的部分任务,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双向选择,从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也相应降低了实习单位的用人成本。通过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物流业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勤俭负责、刻苦耐劳的精神,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培养社会责任,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有意识地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善于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它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物流实践教学环境实践

教学环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环境可分为实物环境和模拟环境。

实践教学的实物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实践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浓,设备的专用性强,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该实践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1、建设物流实验室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是物流专业建设里面的一个关键项目,建设实验室要与课程设置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物流业务流程以及物流相关理论,通过物流作业流程演练提高设备操作水平。国内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物流软件模拟实验室。以软件模拟各项工作流程为主,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让学生

熟悉物流流程的操作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

通过这些软件系统的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这类软件模拟系统可以配合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来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理解。

②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沙盘课程因其直观性、动手操作性、团队合作性而备受关注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运用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让学生进行备货、仓储、订单履行、存货管理、供应/ 需求计划等的决策与实施,并通过讲演、小组研讨、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 让学生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③物流仿真实验室。物流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在现代物流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仿真教学软件以模拟各项工作流程为主,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等。通过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及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物流自动化实验室(硬件实验室)。这种实验室是一种物理实体实验室,以自动化仓储设备、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模拟国内外先进的仓储配送企业的场景、作业、管理等,融合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和设备,便于学生观摩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及设备操作技能,为专业教学提供一个接近现实的实践环境。由于物流硬件实验室投资较大,所以一般高校只建立物流软件实验室。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增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佳方案。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5

高职专业设置和市场关系紧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而旅游市场对人才的专业能力、经验要求比较高,有效的校内实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实践脱节

实训教学是为了转化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部分高职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却只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学生对服务技能为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转化不到位。虽然学生了解餐厅服务、导游服务等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却显得十分生涩,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要求。

(二)实训流于表面

部分高职校园虽然也开展实训,但是流于形式,以短期、粗糙、片面的实训为主,主要是为了应付评估,实训效果堪忧。

(三)素质培养欠缺

旅游国际化趋势逐渐明显,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我国的旅游行业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人才。高职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比较关注操作训练,缺少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揽子计划,这势必会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所局限。

(四)实训设备落后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高职旅游专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实训课的设备却没有进行调整,培养出的学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旅游市场。实训设备必须和旅游市场保持一致性,创设高水准的环境模拟服务训练场,培养学生对顾客心理的分析能力,规范自己的服务语言,体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其提供更加周到且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五)实训教师匮乏

校内实训教学本身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实训经验。当前高职的很多实训教师虽然都曾有旅游工作的背景,但是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随意性较大,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旅游服务能力和素质。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问题的应对举措

(一)转变思想观念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侧重的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对实践实训的教育不够深化。为此,在学生了解餐厅服务、导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场地、教师模拟一个仿真的旅游服务市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其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此外,针对当前个别高职院校存在的“实训流于表面”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思想教育与监督,切实保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落实到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二)加强素质培养

旅游行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素质,还需要其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还需要兼修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调整课程结构。引入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其二,开设科研探究小组。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结合实践调查资料,制定个性化的素质提升方案和计划。其三,实施交叉培养。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高职院校应该善用教学资源,实现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交叉培养,以应对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考验。

(三)完善实训设备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模拟、训练,而要完成模拟、训练,就需要有客房、餐厅、景点等不同的.情境。高职实训室不但要包括酒店设施,还应该包括导游实训室等,全程模拟导游接待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技巧、能力。此外,高职还需要有模拟旅行社工作时使用的软件,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旅行社的工作以及操作。

(四)提高教师素质

实训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师的质量,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内实训的发展,就应该着力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师的素质。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培养“双师型”团队。学校可以和旅游企业合作,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作为教师培养对象,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使其成为理论实践素质兼备的双师型人才。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6

实景化教学增加了真实的服务于客户的环节,突破了仿真实训的瓶颈,探索和实践了 “理实一体——实景教学——顶岗实习——就业”模式,培养和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技能。通过构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实景化实训教学基地,在实体中开展实景化实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特点,工作对象为具有复杂多变需求的“人”,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理实一体化——顶岗实习——就业”。[1]这种适合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无法适应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面向是人,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接触到的是模拟职业对象,而不是真实的职业对象,缺少真实的职业体验。(2)工学交替阶段,学生一般到校外企业进行跟岗实习,直接服务顾客,特别缺乏实际对客经验,新员工容易被客户投诉,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教学和生产成一对矛盾。(3)顶岗实习阶段,由于工学交替成效并不明显,学生综合服务技能不能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学以致用,容易造成学生埋怨、企业抱怨的现象。

所以,现有的教学环节并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技能,忽视了校企有效过渡衔接的边界问题,即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关键一环——综合服务技能的培养。就实训教学环境而言,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不具备真实的服务环境,学生缺少实际的职业体验,无法积累对客服务经验,不完全适应职业岗位要求;顶岗实习拘泥于企业经营的现状,学校缺少教学自主权,培养成效不明显。在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景化教学,旨在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实景化教学是一种集知识运用、技能训练、体验感受、问题解决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认识、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对学生发展自我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合作能力都是全方位的。

一、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职业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需要进行实景化教学

很多知识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职业技能的培养有赖于过程参与而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来自深刻的经历和感受,而这在实景化教学中都能实现。[2]实景化教学安排在五年制高职三年级进行,学生处在18周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学生尚未具备独立自学能力。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是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在校学生接触到行业并进行实习的机会很少,如果只是在校内实训室的练习和实习,学生掌握的只是生搬硬套的技能,而不会灵活自如的实际运用。

面对游客进行灵活服务,是旅游企业最注重的素质,也是学生毕业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实景化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再实践”的过程,是“再学习”基础上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学生了解行业、学会实际运用的过程,为下一步技能培养打下重要基础。学生在行业实践和工作实际中学会如何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突发事情,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也才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旅游行业的特点需要开展实景化教学模式

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其工作性质、内容与要求与第一、二产业不同,客观上也需要通过实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行业是面向旅游企业各岗位,如酒店、景区及旅行社等,他们是旅游服务的供给者,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很高的服务技能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满足各种各样的游客的需求。[3]这些具有各种需求的顾客,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或产品,学生需要体会游客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与顾客沟通的能力,对客服务需要融入更多的感情色彩,而不像面对机器或流水线。

旅游企业内部也有不同的岗位,每一岗位的具体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要了解众多岗位服务的要求,必须增加更多的实践,在校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自身体会是难以实现的,只是实训室的反复演练,未必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实景化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作融合,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工作过程中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从业人员学会应对和处理,这些场景和情况不是教学环境中可以创设出来的,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体验,亲身感受,并在真实的对客服务过程中积极思考,才会有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有指导教师予以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因此,学生要胜任未来企业的岗位要求,必须进行多种工作环境的体验,才能达到经验的积累,才能具备行业需求的素质和能力。

(三)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来实现

适应旅游行业的特殊特点,实景化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些经历有助于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完善。[4]以导游专业方向为例,很多学生在以往的考试中往往是笔试通过,而口试不能通过。有的同学考取了导游证书,在实际工作上也由于缺乏工作实践,无法胜任岗位要求。为使学生顺利考取证书,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有必要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学生增强现场感,心理素质提高,讲解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导游考试通过率。在实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很多问题不会妥善处理,需要教师随时予以纠正和指导。通过实景化教学,教师还可以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补充到教学中,这也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一)五年制高职的学制为实景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与三年制中职相比,五年一贯制高职可以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课程体系,在5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3年以上的要求。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积累了在校内实训室技能训练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熟练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考取更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提高综合能力打下基础。由于学制所限,这在三年制中职和高中后高职都是很难实现的。而五年制高职的学制则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二)实景化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也需要进行实景化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只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技能,要求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三级(高级工)。如在三年级考取中文导游证书,四年级考取英文导游证书,或者是四年级考取餐厅服务师(三级)或展览讲解员(三级)等。这些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更长的在校学习时间来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得以保证。实景化教学模式为帮助学生考取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环节。

(三)充足的旅游资源为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江苏苏州旅游业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截止底,拥有星级饭店159家、旅行社20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5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家,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16家。丰富广泛的旅游企业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开发更多的实景化教学资源,为实景化教学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实践样本。同时,多种多样的岗位需求使得实景化教学的内涵呈现多样性。旅行社、风景区、园林、森林公园等不同的旅游企业岗位,实景也在发生变化,呈现的有自然、生态的实景,有历史、人文的实景,也有充满诗意的实景。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与顾客互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而,实景化教学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三、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准备

1.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改革。实景化教学模式增加了新的教学环节,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随之发生了变化。为此,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订工作,重新梳理课程体系,统整课程、教材和学时、学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改革评价模式。由传统相对单一的考试形式转变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顾客评价、经理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的过程伴随着实训的过程,开展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每阶段一评等多时段评价,便于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2.开展实景化教学基地建设——校园实训企业建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将部分仿真的实训场所在紧密合作企业的帮助下改变成学校拥有自主权的经营实体;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新建学校拥有自主权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经营实体。如笔者所在学校对原有的对外经营的教学酒店软硬件环境进行改造和三星级达标升级,改变经营方式,由原来的承包经营改为学校自主经营,总经理、部门经理、现场指导由教师担任,除基本人员外,员工、领班由学生担任,使酒店由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企业化教学环境;与文化国旅合作,成立独立经营的文化国旅旅游财经学校营业部。所有实体经营权归学校所有,管理层由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担任,员工由学生担任。

(二)实施过程

1.学生分批到校内实体中轮岗实训。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为期1个月的对客服务实践学习。教师和企业经理现场指导,学生现场开展对客服务。学生每天在《实景化教学手册》中记录工作情况,并运用客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对服务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每天的工作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7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安排不太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上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口头讲解,只在学期期末安排几周的实习时间,物流理论课程教授的内容与物流实训课程分离,学生校内物流实训内容与物流企业实际运作脱节,这让学生一开始觉得物流这门学科听懂了,可是到企业实践时还会感到很茫然,学生既缺乏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二)实训内容过于简单

在实训项目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单一,教学质量不高,老师一般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个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来完成。这些任务往往与企业实际运作的要求相差甚远。而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先现场演示,再由学生分组操作,然后进行讨论交流。一次课下来,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在教学中,老师往往担任的是演示者,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教练角色。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途径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和校外的实训来实现。

(一)校内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分为两部分:一是模拟物流运营的实验室,如物流沙盘综合实验室等;二是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如单项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等。在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可较为完整地模拟物流工作流程。

(二)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基地的合作企业为我们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真实的物流环境及岗位,特别是对于当前本地区物流企业的装备水平有所了解和掌握。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有以下形式常规的合作形式是订单班、顶岗实习等。例如,本院开办的叶水福订单班。可与企业进一步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快递企业的快递业务等,通过引入真实企业经营的项目,学生真实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让学生能充分了解物流行业相关岗位要求达到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目标。

三、改革高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安排实训教学

目前的实训教学通常都集中安排在期末的几周时间内完成。这样,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遇到实践问题学生处于一种不解的状态,带着不解继续后续的学习,大大降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因此,实训教学安排应灵活化,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应根据需要穿插实训教学,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软件与硬件平衡教学

在物流实训教学中,既要有硬件设备的操作,也要有软件的使用。通过软件实训,有助于掌握对应工作岗位的流程及岗位操作技能,掌握物流设备的操作使用,掌握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仓储实训室,进行货物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等实训;报关实训室,进行报关业务代理操作实训;配送管理实训室,进行订单处理、分拣、补货、配货信息系统管理等实训。

(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实训

在培养方案中,实现分阶段实训教学。从一年级开始进行的认知实训到后面的物流综合实训,在设置实训课程时,将多门物流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内在联系放在一起,训练学生单项单岗技能或物流综合职业技能,打破原来每门物流理论课程单独为政的情况。在安排实训项目内容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制定基于物流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训,既有仓储、配送、运输和装卸等单个环节的训练,也有涉及物流流程的衔接和管理,能体现物流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协作关系的综合实训。

总之,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及多层次的特点。所以,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使学生掌握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拥有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物流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求。

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很大脱节,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各类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物流实操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在借鉴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出了针对高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秀莲.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8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实践基地;特色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是一门艺工交叉、文理融合的边缘学科,也是直接面对市场的产业学科,尤为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所以,实训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基本实践技能养成—专项核心技能形成—职业环境下的技术应用”的思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内外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开展特色实践研究。

一、构建具有特色的实际运作模式

在进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将实习实训环节分为认知实习、分项训练、综合实训(模拟、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等几个阶段。带领学生广泛、深入地进行服装市场和行业调研,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大胆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逐步建立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方案,制订相应的教学规划,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工作室教学有机结合,校内学科各方向间有机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大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一个实训类型的教材体系。

二、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内实践基地的实际操作

1.按照企业流程设置不同的专项工作室,组合管理形成符合行业现状的专业链条。工作室的教学与实践的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环境,它比传统的实践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平台的课程学习后即打破专业和班级界限,以自由开放的形式选择专项重新组合,采用工作室上课模式,教师以团队的形式组合授课。我院先后建立了服装品牌设计工作室、特种机工艺样衣实验室、服装营销实体店铺、璐比大学生创业基地、内衣设计工作室、服装表演多功能厅、形象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服装实训车间等实践教学工作室,进一步确立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搭建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服装专业工艺基础教学、整体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市场营销方向实践教学的多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为专业学生提供了认知基本理论、锻炼基本技能、提高动手与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公共学习平台。

2.项目驱动引领实践教学进程,引进企业项目为主要授课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最大限度体现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营销策划、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商品企划、服装工艺与制作、发型设计、化妆技法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加强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服装专业工艺基础教学、市场营销方向实践教学、整体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多维立体实践教学平台。

3.校企合作常态化。将企业项目引进学校的实践教学中,由于企业的产品研发项目具有时效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可以保证我院实践教学常态化、持续化,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上,与企业保持一致,并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根据企业订单情况循环进行。通过校企合作,巩固并建设一批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群,为了更深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我们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根据岗位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将项目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

4.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育的标准化培养模式,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特色教育模式。针对社会需求,把服装专业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发展能力,并拓展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项目组成员专项技能突出,无论是教师参赛还是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赛事连连获奖。目前项目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80余项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三、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

1.双向介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将服装企业生产车间引进学院,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和设计项目,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利用学院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生通过参与款式设计、版型制作、样衣制作和生产工艺单制作,获得更多的实战锻炼机会。

2.真正实现共建共管理,校企双赢。关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有效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停留在表面、企业大多数都是被动地接收实习的学生、学生实习的效果不佳、就业矛盾突出、达不到校企双赢等突出问题。学校多年来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根据专业的办学特点,与多家知名企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向这些企业开放我系的资料室和相关实验室,并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9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要培养出具有独特的.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思维和职业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必须强化实训教学,构建实训教学目标体系;建立教学训练一体化的特色课程模块;创新教学训练方法;建立“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同时建设仿真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作 者:丁志鹏  作者单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006 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30(3)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安院校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校内实训教学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案例教学 必要性 注意点

论文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对旅游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对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案例教学源于医学和法学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方、手术或辩护、断案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课堂,并发挥到“极至”,把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而是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

目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大众化、科学化,旅游消费方式改变,我国的旅游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操作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或是一些简单陈旧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学活动,都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毕业生进入旅行社工作,不会开发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或是在带团中无法解决突发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要与实践中的案例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实战”氛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能力还体现于在案例讨论中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倾听意见、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大体分为讲授法、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综合法和案例分析法。不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不相同,有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舞台,而是上演一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桥梁,教师学生一同上演的集体秀。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主角。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见闻。

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述案例,再由学生自由讨论。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案例的选择要做到“精、实、新、深”。

案例要“精”,指的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加之同一原理必有诸多案例可用,所以选择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也就是说选用那些实际操作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

案例要“实”。就是案例应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真实的事例才事实清楚,有血有肉,使学生觉得事件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讨论的兴趣。如果带有主观臆造的痕迹,学生将不以为然,或以假对假,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案例要“新”,讲的是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这样变化,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商品,加强服务。一些情节过时的案例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起不到帮助作用,应舍弃不用。要选择旅游业发展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进行提炼和升华,使案例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案例要“深”。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因此选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案例内容肤浅,学生套用课本基本原理即可得出结论,这种案例的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会敷衍了事,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讨论结果,教师应求同存异。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会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包容与欣赏,包括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当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如果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将讨论引向纵深。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灵活。

不容置疑,案例教学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完全套用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模式,因为案例教学法只适合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非旅游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适用。所以,教师不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所受课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案例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从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到课程学时安排都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对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及信息的反馈都要在时间上进行很好的处理,才能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商教研究,2007,(1).

[2]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3]石海波.浅论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2004,(4).

上一篇:“三违”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农产品及农业项目推介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