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米>教学反思

2024-07-01

种玉米>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种玉米>教学反思 篇1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李湘花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并表演歌曲《种玉米》,所以,我在安排教学过程时主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进行歌曲的学习。整节课分为课前组织、谈话、课件导入、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律动、乐器加入到拓展表演多个环节。

首先,在上课之前复习《理发师》边唱边走进教室然后再进行一次完整的表演。这样不仅一开始就能使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把孩子们的情绪带到课堂。

其次,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对于学生感受歌曲音乐这方面来讲很重要。所以,在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听唱法。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多听,这样不仅学生对于这首歌曲有了整体的感受,而且学生经过多次聆听歌曲就很自然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分组接唱、集体练唱、个体演唱、开火车接龙等多种演唱方式,让学生经过多次的练习,逐渐的就能把歌曲演唱好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十分注意学生的反应,对于他们有唱错的地方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及时地纠正。

最后,为歌曲加入乐器及律动表演是本课的高潮部分。我先用一种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进行伴奏,让孩子感觉它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感觉,接着我先示范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让学生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最后我再让学生分组创编,颇有一些抛砖引玉的意思。学生经过我的示范启发,创编出了自己的动作。我将学生的个别动作加以美化后现教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连唱边进行表演。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种玉米>教学反思 篇2

“关于《蓝色的树叶》一课的教学:师生研读完课文后, 还有7分多钟的时间, 就开始布置学生画蓝树叶或绿树叶送给同学, 于是同学们纷纷开始画起来, 画完后就送给了同学, 接着一节课就结束了。学生间没有任何的交流, 老师也没在进行任何总结。到底为什么要画树叶送给同学, 学生根本不知道。再如, 《草原》一课的教学:当研读到:姑娘们表演起民族舞蹈, 老师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起民族舞蹈。学生随意舞起来。跳的到底是什么舞, 为什么要跳这些舞, 学生很茫然。还有《会摇尾巴的狼》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用胳膊当尾巴摇起来, 看看狼和狗尾巴摇动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没有细致的观察, 有很多就是乱舞。”

以上这些画面的出现确实使课堂热热闹闹, 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涨了很多。但细细地品味、回味, 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这到底是一节什么课?学生在这节课到底收获了什么?用现在一些教师的观点来说:现在的语文课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华而不实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对于学科整合的认识出现了误区, 不知道自己的学科整合到底为了什么, 缺乏目的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独有性质, 无论何时, 语文学科都姓“语”, 都应该“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结合,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在《从现在开始》一课的课堂上, 教师在学完前三个自然段后, 让学生总结出二、三自然段的结构, 接着小组合作想象如果是其他动物会怎么做, 然后按这个结构编成故事演一演或讲一讲,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 更发挥了语文课例的作用, 培养了学生合作、想象、口语表达等能力。

在《秋天的雨》一课的课堂上, 师生研读完课文后, 师总结:秋天的景色很美, 通过这几天和以前你对秋天景色的观察, 你能把秋天的景色画下来吗?学生就将自己观察到的景色画了下来, 然后在全班展出, 使学生对秋天景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学生的观察、想象、绘画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并且熏陶了学生的情感,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是一种品质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教师品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0025-02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话说得非常实在,其用意是鼓励教师们珍惜反思,重视反思。然而,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教学反思只是浅尝辄止,更有甚者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敷衍了事。这非常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真正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我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师反思是一种态度,你能否反思,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其实,反思不仅仅要下决心,更重要的是把反思培养成一种兴趣、一种习惯。特级教师支玉恒年近四十,才开始教语文,正式上课仅有七年的时间,但是,凡是听过他上课的老师,都众口一词,说他的课上得好。殊不知为了上好课,他每节课讲完之后都要做课后笔记,写下心得或教训。十年来他已经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教学反思,正如他所讲:“写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我每天必备的功课。”支老师对反思如此痴迷,纵使你不让反思都不行了,反思已成为他教学的习惯。

反思已不断被证明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具体特征。那就让我们在教学中邀反思同行,时时省、课课思,你的反思习惯一定会养成的。

二、明确反思的目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目的问题,反思也不例外。众多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泼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自觉性的教学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善于反思,在某种意义来说他的能力和水平越能得到快速提高,这么讲是因为教师教学反思过程是二度教学研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和技能、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教学反思不仅包括课后思,也包括课前思(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写课后思)。其实,课前思同样很重要,它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去年我教学《荔枝》这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续写“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由于课上孩子们感悟深刻,所以续写精彩极了,读着他们的续写,我潸然泪下。因为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也体味到了母亲的艰辛,更懂得了感恩。激动之余,我写下了《感受生命的涌动——荔枝教学随笔》。今年当我重新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校贯彻“轻负担、高质量”的理念,我在以往施教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教学方案。我觉得原来把“续写”环节放到课下不太恰当,应将这个环节纳入课堂,加大课堂容量。于是在学生经历了初读、再读、精读,充分感受到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浓浓爱意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结尾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他们领悟到了作者自责、遗憾、痛苦、惋惜的情感。我感到了他们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心中,于是我趁热打铁,及时启发:“‘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作者多少情感啊!你能根据自己感受到的情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吗?”学生激情涌动,意趣盎然,不一会儿他们真挚的表白就跃然于纸上。你瞧,写得多好:“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啊,现在只要见到荔枝,您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您亲切的话语和笑声仿佛又响在我的耳旁,你对儿孙们的一片深情,令我终身难忘……”

听着他们激情的倾诉,再看着已泪眼朦胧的孩子们,我心澎湃。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升华了课文情感,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为语文课堂营造出一个浓浓的实践活动课堂情景。而这一切的得来都缘于我课前对前一年的教学反思进行了吸纳与批判。

三、掌握反思的技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是讲究技巧的,它并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可见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思维、教学方法,都应纳入反思的范畴。闲暇之余,翻开杂志偶尔看到一个精彩的案例,引起你的共鸣,你从中捕捉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学反思;繁忙之际,匆匆几笔写下你的感悟和所得,这也是教学反思。那么,当教学过程达到预先的设计目标,请你记下你的“成功之举”;当课堂教学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记录你的“教学机智”;当你被学生的课上那独特的感悟所感动时,请你记下“学生见解”;当沉闷的课堂氛围令你压抑时,请记下你的“败笔之处”;当面对“败笔之处”的研究又有崭新的创举之时,请记下你的“再教设计”。教师产生“反思”的冲动往往是在此之前改革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偶发的事件,顿生的灵感,知识的缺漏,思维的障碍,教学的困惑等无不强烈地刺激着教师那敏感的神经。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如果不及时地把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记录下来,那么也只能是“过眼云烟了”。开始,我们不妨用“钢笔录像”,把一个动态的课堂变成文字式的“课堂教学实录”,然后,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以及这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变成了一种“夹叙夹议”,从而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思考。这样,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便诞生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看到我的第一篇教学案例《掌声响起来》发表在杂志上时,心底便涌起一种成功感。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让我们都来做反思型的教师吧,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只有反思,才能拥有新的方法;只有反思,才能开创新的天地。

《收玉米》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小熊的年龄比小兔的年龄小、小汽车的价钱比小飞机的价钱贵、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多等等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然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10以内的图形比较,让学生通过摆图形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决问题关键和方法,突破的教学的难点。最后把教材中的例题做为练习让学生去解决。

同学年的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去通过读一读和想一想理解小红收集的饮料瓶子的个数比小林的多3个的意思,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直观的感知数量,理解含义。在学生计算解决问题之后,反复地用多种提问的方式解决了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的难点。然后第二个例题进行了放手,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利用提问的方式落实了重点。最后进行了多道练习题的训练,在每道练习题中反复的让学生巩固和熟练应用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我的教学课堂和李老师的教学课堂对比,总结了如下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设计中处理的还不是很完善,缺少更细致的思考和设计

在对比中,我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教学重点。虽然学生能清晰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花费的课前铺垫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在给孩子搭建跨越难点的桥梁过于细致,反而就使我的课堂容量就很小。这是我本次设计中的不足之一。

2、在教学环节中我过于牵制学生思维,放手不够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一直是我薄弱的地方。在对比中,我发现我在整个课堂中时刻的带领着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而没有充分的相信学生,让他们去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而且在解决问题中,解决的方式步骤过于惯性化,始终没有变化。应该在处理中,多学习李老师的问的技巧和方式。

玉米熟了教学反思 篇5

仲宫镇中心小学

《玉米熟了》是二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第二活动主题“我们去收获”中的一个主题活动。《玉米熟了》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以农产品——玉米为例,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认知活动。教学活动在“玉米收割现在与过去有何不同”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探究“玉米与我们的生活”问题,如“玉米加工制品”、“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什么?”„„以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珍爱劳动成果。

反思如下:

一、设计思路: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环节,也就是课前展示,让五个学生扮演玉米生长的五个时期,在活动中使学生对玉米的生长有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玉米的收割之旅。通过重温收割玉米的场面及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农民的劳动,感知收获的辛苦。通过课前交流我了解到,同学们对农作物的收割时比较陌生的,有田地的家庭不多,即使有,也是爷爷奶奶在劳作,所以,我设计了“玉米脱粒”这一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尝试、亲身感受,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得到了道德情感的提升。这一环节还通过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玉米收割在现在和过去的不同,鼓励学生生成新的问题,了解科技发展给农民带来的变化和惊喜。第三个环节是玉米的变装之旅。引导学生在探究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同时,体会商品中所含有的劳动者的辛劳,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第四个环节是舌尖之旅。让学生现场体验一把玉米的变装过程,将课堂推向高潮,并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其他农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让课堂延伸到生活。

二、不足之处

种玉米>教学反思 篇6

活动动机:

在教学活动“粗粮和细粮”中,幼儿提到了玉米也是粗粮的一种,同时很多幼儿喜欢吃玉米,从而展开了有关的话题。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劳动、品尝中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2、尝试剥玉米,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具材料:

各类玉米食品,玉米棒,剥玉米工具,毛巾,幻灯片,录音磁带等。

过程实录:

幼:我最喜欢吃肯德基店里的玉米棒了!

幼:我喜欢妈妈在超市买的珍珠玉米。

师:老师也很喜欢吃玉米,我还有一个谜语呢!

教师念玉米的谜语,幼儿一起猜。

师:玉米棒长得怎么样呢?先来看看最外面是什么(学习词:苞叶)苞叶长得怎么样?

幼:一层层的,像笋皮。

师:剥开苞叶,玉米棒的里面是怎么样的呢?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玉米棒,仔细看看玉米棒的形状怎么样?颜色有哪些?玉米籽长得怎么样?

幼儿根据要求观察,并且对玉米的排列生长发生了兴趣。

幼:为什么有的玉米一粒粒长得很整齐,有的却不整齐?

幼:我听说整齐的健康,就像我们的牙齿。

幼:对对,妈妈买玉米就挑整齐的。

师:这个问题很好,自然界里的生物可聪明了,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我们一起去查查。

幼:好的,我去上网找!

幼儿继续观察……

幼儿观察之后师,幼共同把发现进行记录,并继续下面的环节。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种玉米>教学反思 篇7

1.本课以简单、直接的问题引入开始, 通过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如牙膏盒、粉笔盒等) , 那么大家知道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呢?”从而诱发学生思考“表面积”的涵义, 进而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2.创设一个“制作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生活情境, 通过提出问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才能进行?”注重引导学生从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入手, 借助教具, 激活学生的旧知识;然后通过教师引导、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主动获取新知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信学生的能力, 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 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学生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把展开图形中间的四个面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 再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这些算法都倡导了数学思路的多样化, 给学生明晰了数理的应用, 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渗透了计算公式的思想素养。在这一过程中, 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意识。

4.根据实际,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公式。在学生掌握了求六个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实物, 如粉刷教室、无盖鱼缸等, 要求它们的表面积, 该怎样做呢?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出6个面的总面积呢?从而让学生明确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看看实际生活需要我们求的表面积到底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5.笔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 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 让学生在生生互动的环节中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自己悟出学习方法, 学得主动积极、生动灵活。

6.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紧密联系生活, 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人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而在学生反馈练习中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课堂教学出发, 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 让学生从改正错误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而言之, 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而在本节课也让我再一次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如:把握教材方面、教学方法上, 不够注重细节;特别是语言的教学评价方面, 形式单一, 可在今后的课堂中适当调整课堂评价方式, 改善自己的评价语言, 等等。这些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学习和注意的!其中, 让我触动较深的有以下两个地方:

1.在创设情境时, 让学生解决“要用多少硬纸板来制作长方体纸盒”这个问题, 从而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虽然也达到一定的效果, 但上完后感觉差强人意。事后回想起来, 是因为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学生动手操作不够。事后回想, 如果能让学生四人一组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学具, 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大胆从立体和平面两方面来获取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那样或许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归根结底, 也是自己在备课这环节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够精心。而实践表明, 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所以,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要学会等待, 因为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在抛出问题“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我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讨论, 而是急于引导学生去回答一系列的问题, 不善于等待, 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以至于学生在汇报想法时, 并没有出现从“立体”方面去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而学生在反馈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闪光点, 可都因为我的不善于等待而错失了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如在学生汇报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 有学生想到了把展开图形中间的四个面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 再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这种比较特别的方法, 可我并不是很重视, 一带而过, 也没有给予孩子适当的评价;其实在这里完全可以给孩子掌声, 表扬她的独特想法。

这其实也是我们常见的教学现象, 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独揽大权”, 并且过早地作出了评价与完整的阐述, 剥夺了学生的探索空间。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 该原理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思维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 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 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 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 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 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 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延迟评价的教学方式。而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 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 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 融入到教学评价中, 才能促进数学教学充满生机, 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 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这才是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

写好教学反思的六种方法 篇8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要从日常教学的点滴记起,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悟于心,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写好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一、写“亮点”

将教学过程中达成的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和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一一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时的参考,还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角的概念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概念是对生活中无数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角的概括。关于“角的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提问:“你们见过角吗?”然后请学生用手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各种物体的角。师再问:“角是否与颜色有关?是否与材料有关?什么是角呢?”并请学生画一个角的图形。在学生画出角的图形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摸摸书本、三角尺上角的顶点、边长,最后概括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平时在生活中所看见的各种各样的角,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在教学“平移与平行”这一内容时,部分学生画平行线有困难,我就让他们根据平行线的特点,借助方格来画图,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可进一步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含义。

二、写“败笔”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教师可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之成为教学经验。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后,笔者写的教学反思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先后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与“真分数和假分数”,感觉学生学得比较好。学生知道如何比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也知道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我以为这个单元开了个好头。谁知,在学习完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者带分数后,一道比较分数大小的作业题却难倒了部分学生。这道题有几个数(包括真分数、假分数、整数),其中两个分数是和。有几个学生问:和怎样比较大小。我说,你们认为这两个分数能比较大小吗?学生都说不能。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它们既不是分子相同,又不是分母相同,怎么比较呢?”我再问:“你们刚学过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我话没说完,学生恍然大悟。通过这堂课,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上课不仅要把有关的知识讲透,还要把相关联的知识点讲明白。这样,学生才容易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写“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留下遗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我让学生做一道练习:一张照片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请给相片配一个镜框,看看需要多少根木条?生1:

3+3+2+2=10(分米);生2:3×2+2×2=10(分米);生3:(3+2)×2=10(分米);生4:(3+2)×2+4=14(分米)。师:为什么要加4呢?生4:因为镜框的接口处要多用一些木条。师: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材料会有损耗,所以计算木条要多算一些,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好。不过,在计算时,有些损耗我们一般是忽略不计的。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老师要学会倾听,然后以此为依据,改进教学方式。

四、写“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时会有“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同时,这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后,可以这样写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探究、交流、质疑。当学生在探究时,我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适度启发。当学生在交流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会寻找题目的特点,如看到数字5、25、125就会想到数字2、4、8,然后将它们相乘,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会把接近整数的数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如把202×36写成200×36+2×36;还会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如:734-47-34,发现734和34都有一个34,相减正好是整数,或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计算:734-34-47,使计算更简便。

五、写“对策”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容易产生混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有的学生写成:2×3.14×4×5,误用了侧面积公式,有的学生计算体积时却运用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此,我建议学生:计算时要边列式边在表示底面周长和高的数字或底面积和高的数字下面分别画上横线,如2×3.14×4×5,以便检查时易于发现是否误用了公式,还可以防止出现丢掉3.14或忘记乘高的现象。再如,求圆锥体积时,学生容易忘记乘以三分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画草图时把题目中的相关条件标在图上的习惯,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根据图中的数据列算式,不容易将题目中的条件弄错;二是当学生看到圆锥的草图时,就会想到算它的体积时一定要乘以三分之一。

六、写“再教”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进行归类和总结,再思考以后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提高教学水平。再拿上述比较分数的大小来说,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后,可设计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是否能比较大小的题目。

种玉米>教学反思 篇9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丰收的季节,在我们农村许多的玉米材料都被农民当材烧饭,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气了,这些玉米材料都被当成垃圾焚烧,产生很多的烟雾,影响了环境。我想,如果能变废为宝那该多好。结果我发现这些玉米材料颜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须和老师准备的辅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同时这些玉米材料也很适合幼儿创造发挥。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

2.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1.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玉米芯和玉米穗各若干,另外要一整棵玉米。

2.用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和玉米穗做的工艺品的图片和老师的作品。

3.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笔、软铁丝各一些。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玉米,感知其特征,发现变通的功能。

1.师幼共同观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变通功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玉米)

幼: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都认识玉米了。

师:那我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呀?

幼:海带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这个长的像海带一样的东西是玉米的什么呀?(叶子)玉米的叶子我们可以叫它玉米叶。

师:有谁认识它呀?它是什么样的?

幼:高高、长长、细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玉米杆。

师:你还想认识玉米的什么东西呀?

幼:指玉米穗

师:大家看看这个东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扫帚。

幼:指玉米棒

师:这个东西很特别,让我们掰下来,仔细研究一下吧。(放课件)最外面的一层叫玉米皮,它像什么呀?这一根一根的东西叫玉米须,你觉得它像什么?这是玉米粒,躲在玉米粒里面的叫玉米芯,你们看它又像什么?

(二)欣赏图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样性、创意性。

1.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有一些艺术家,对玉米也很感兴趣的,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了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说说图片上的东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三)幼儿讨论、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

师:艺术家真有创意,能把玉米的各个部分变出这么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今天也准备了许多这些东西,你们觉得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师: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老师收集了各种玉米材料,有些还进行了加工,这是玉米杆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还有找了一些对你们有帮助的辅助材料,如:软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小朋友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对了,玉米叶的边上很粗糙,不小心会划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师:如果你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你怎么办呢?

师: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么今天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们请客人老师做我们的裁判,看看我们的挑战能否成功。孩子们那就赶快去吧。

(四)作品评价,展示作品。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吗?

(2)师:今天大家的创意可真多呀,让我来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成功了吗?”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让我们摆一个最能表现你现在心情的动作,请老师给我们拍张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玉米材料制作活动。

2.作品展览:把自己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看一看我们的小手真能干。

教学反思:

一、取得成效

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线条的长短表现得很好,以长线勾勒玉米的外形,并能以短线表现出玉粒。并能较好地表现出大小。

2、在疏密的表现手法上,大部分幼儿已能以集中和分散的手活动进行线画。

二、存在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师选择的内容过于单调,应该多发展线画物体的多样性。以促进幼儿的对物体的认识。

措施:以生活为出发点,寻找多样的写实物品。

2、幼儿作画时间短,过于急燥。对于线条的流畅性有特加强。

措施:多鼓励、多引导,多开展培养耐性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做事不能过于急燥。画画应该慢,突出线条的流畅性。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玉米总动员》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688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恐龙》》:大班教案《恐龙》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运用有关恐龙的已有经验,抓住不同恐龙的特征用水粉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欣赏和交流,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恐龙》教案吧。

种教学反思 篇10

有人说数学是考试科目;这很现实,从小到大,从我们进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数学,上初中要考数学,上高中要考数学,上大学要考数学,找工作面试要考数学。当然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数学的重要性。有人说数学是一门科学;这是无可厚非的。数学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用来研究自然界最本质的规律,它高深莫测。有人说数学是一门艺术;听起来是那么一回事,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美轮美奂的`东西都用到了数学的知识,比如说对称在建筑中随处可见。也有人说数学是一门哲学,这点我虽然理解不透,但我看过张景中教授的一本书《数学与哲学》,记得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数学与哲学有关这点我记下了。但我心里总有一种声音:数学应该有更贴切更易懂的解释才对。

当我听到“数学是一种语言”这样的观点之后,首先我感到新鲜,继而认同,再接下就比较很兴奋,因为我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是人们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都说明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它必然与语言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买东西算账要用到数学,量体裁衣要用到数学,建造美观实用的房子要用到数学,炒股要用到数学,买彩票是否容易中奖也是数学……;比如汉语的表达载体是汉字,英语的表达载体是字母,数学有自己的表达载体:它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图形来理解,尤其特别的是,它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而且表达精炼深刻,形式简洁优美。

还有,在我们常用的汉语中,一般是先有字,再有词、有字有词形成句,然后根据生活的习惯规定一些“语法”、“文法”,就能形成文章,再来就有诗词曲赋等等,形成了完成的语言体系。类似的,比如在数学的立体几何中,我们定义了点、线、面等基本的原始的尽可能少的概念,了解了它们的关系及其表示,规定一些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即公理、公设),然后运用公理化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立体几何体系。

美国农民种出彩色玉米 篇11

一名美国印第安原住民培育出了玻璃宝石玉米!有一次他偶然注意到,一根玉米在阳光下发出不寻常的彩色光芒。现在这个特殊品种已经在网上发售,供不应求,园艺大师们也迫不及待想要为自己的园地增加一抹宝石色。

玉米发源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在这里有着一半彻罗基族人血统的农夫CarlBarnes产生了种出多彩玉米的想法。多年之后,他达到了当年的设想,仅一个玉米棒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在他去世前不久,Barnes先生把自己的种子采集和培育需知传授给了自己的朋友GregSchoen,并叮嘱他传承保护玻璃宝石玉米。

2010年,Schoen先生决定为他的传承找一个永久的家,他把玉米种子交给了BilMcDorman,后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种子公司的老板。McDorman先生说起自己的第一次种植这种玉米的体验时说:“赞声一片,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玉米。”这位种子商人现在是非营利组织“本土种子/研究”的领头人物,他们力求保护原印第安著民的农业遗产。该组织在网上以一袋7.95美元的价格售卖玻璃宝石玉米种子,很快售罄,广受欢迎。

(摘自《农业科技报》,2014- 01-09)

14种新开发玉米田除草剂 篇12

药剂特点:间接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在阳光下, 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功能, 导致杂草严重白化, 组织坏死。对玉米安全性好, 对甜玉米、糯玉米亦安全。使用技术:玉米苗后2~4叶期, 一年生杂草2~5叶期施药。可有效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黍、马齿苋、龙葵、藜、苘麻、苋菜、辣子草、铁苋菜、苣荬菜、打碗花、萹蓄等。和莠去津有很好的配伍活性, 加入莠去津可提高对大草和鸭跖草等的活性, 并提高作用速度。

异噁唑草酮

异噁唑草酮属于异噁唑类除草剂, 是拜耳公司发明的HPPD抑制剂类选择性除草剂, 具有土壤活性兼苗后早期茎叶除草活性, 阻止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导致敏感植物叶绿素破坏, 植株黄白化进而死亡。能有效防除阔叶与禾本科杂草, 如苘麻、豚草、藜、苋、地肤、蓼及野黍、稗草、狗尾草等。异噁唑草酮要在玉米播后1周内及早施用, 为了更好地防除禾本科杂草, 特别推荐以异噁唑草酮与乙草胺、异丙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混用。除了混用, 在禾本科杂草发生很少的地块也可以单用。

噻酮磺隆

噻酮磺隆属于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 (SCT) 类除草剂, 是拜耳公司发明的新一类ALS抑制剂, 具有土壤活性兼茎叶除草活性, 施用后有效成分通过敏感植物根系及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后, 阻止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最终导致敏感植物枯死。噻酮磺隆可有效防除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在叶面应用和残留作用间显示了很好的平衡。该有效成分可有效防除苘麻和许多石竹科杂草, 芽前和芽后早期都可使用。

氯酰草膦

氯酰草膦是一种激素类除草剂, 具有内吸传导性, 作用机理为丙酮酸脱氢酶抑制剂。属取代苯氧基乙酰氧基烃基膦酸酯类化合物, 具有结构新颖、毒性低的特点, 并已被生化研究证明为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强抑制剂, 能有效防除玉米的阔叶杂草及部分单子叶杂草。在土壤中消解速度快, 易降解, 在土壤中和鲜植株的半衰期均小于0.4天, 对后茬作物无影响。氯酰草膦具有速效性, 对杂草作用较快, 施药7天杂草表现出萎蔫倒伏症状, 至施药后15天杂草大部分已死亡。对铁苋菜、反枝苋、醴肠、茼麻、通泉草、鸡眼草、粟米草、头花蓼、扁蓄等阔叶杂草以及狗尾、千金子、碎米莎草、异型莎草、水蜈蚣等莎草科杂草有优异的防除效果, 总防效可达90%以上。

氟哒嗪草酯

由日本住友化学近年研发的哒嗪酮类除草剂, 为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用于玉米苗后防除阔叶杂草, 处理后数小时杂草出现坏死症状。

胺唑草酮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系潜在的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 可用于玉米芽前土壤处理, 对苘麻、藜、野苋、苍耳和甘薯属等具有优秀防效, 特别是能够有效防除大多数对PSⅡ抑制剂产生抗性的杂草。

氟嘧磺隆

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 主要通过杂草的根、茎、叶吸收, 并在体内传导。通过抑制基本氨基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阻止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 使得幼芽和根停止生长, 进而使整株死亡。该药剂药效发挥比较缓慢, 杂草受药随即停止生长, 但10~20天才会干枯死亡。主要用于玉米地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 如稗草、狗尾草、碎米莎草、水蜈蚣、香附子、绿苋、早熟禾、荠菜、繁缕等。

315克/升异恶唑草酮·噻酮磺隆悬浮剂 (含玉米安全剂)

在玉米播后苗前或苗后早期 (3叶期前) , 每亩使用有效成分7.9~9.5克, 对水均匀喷雾施药, 对牛筋草、马唐、狗尾草、稗草、野黍、反枝苋、马齿苋、苘麻、苍耳、藜等防效在95%左右, 对铁苋菜防效在80%左右。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玉米及下茬小麦、大麦、大豆、马铃薯、油菜、菠菜、大蒜等安全。

氟噻乙草酯

酰亚胺类除草剂, 系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在敏感杂草叶面作用迅速, 引起原卟啉积累, 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从而导致敏感杂草的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 常常在24~48小时出现叶面枯斑症状。为玉米田用的苗后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阔叶杂草, 特别对一些难防除的阔叶杂草, 如苍耳、苘麻、西风古、藜、裂叶牵牛、圆叶牵牛、大马蓼、马齿苋、大果田菁等防除效果显著。

环磺酮

环磺酮是由拜耳公司2007年研制的三酮类玉米田除草剂新品种, 其活性高于硝磺酮 (硝磺草酮、甲基磺草酮) , 对作物安全。2007年初, 该产品获准在奥地利登记, 这是它首次在全球登记。2008年引入市场, 商品名Laudis, 它由环磺酮与安全剂双苯恶唑酸组成, 玉米能代谢环磺酮, 此制剂保护玉米免受紫外线伤害, 具有广谱、作用快速的特性, 且与环境具有高度相容性。

氨基环嘧啶

由杜邦公司生产的新型除草剂, 是第一个嘧啶羧酸类除草剂, 与吡啶类除草剂 (如二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氯氟吡氧乙酸等) 化学结构类似。对阔叶植物的敏感性与合成激素类除草剂一致。作用机理:氨基环嘧啶属生物合成的激素类除草剂;作用方式:叶面喷施, 具有内吸活性, 通过叶、茎、根吸收, 传导至木质部和韧皮部, 杂草死亡需要几周或几个月, 效果显著。它的甲酯衍生物可防治阔叶杂草, 包括菊科、蝶形花科、豆科、藜科、蓼科、旋花科、茄科、大戟科等多种杂草和一些木本植物以及若干抗ALS、三氮苯、草甘膦杂草。甲磺草胺

由美国富美实 (FMC) 公司研制生产的三唑啉酮类新型除草剂, 属触杀型茎叶处理剂, 特别是对磺酰脲类有抗性的杂草有特效, 后茬作物安全, 杀草谱广, 用量少、杀草速度快。适用于玉米田防除婆婆纳、苘麻、反枝苋、藜、猪殃殃、龙葵、白芥、野芝麻、红心藜等阔叶杂草。

苯嘧磺草胺

由巴斯夫公司生产的尿嘧啶类除草剂, 系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首次玉米苗前使用的PPO抑制剂, 可以快速铲除和防除70多种阔叶杂草, 包括抗莠去津、草甘膦和ALS抑制剂的杂草。它对小粒种子的宽叶杂草如苋和藜以及难治的大粒种子的杂草如向日葵属、苘麻和牵牛花杂草有特效。

烯草胺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篇13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把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学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做好学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做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偏差。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有些出汗,但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达标检测未能安排好。(在学校的试讲时安排了一组试题,并做了讲评)

4、语言上还要更精练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出现一个漏字,还好并不影响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以后还要加强锻炼。

种玉米>教学反思 篇14

设计意图:

这些日子来,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嬉戏、玩耍,发现了大自然的许多小秘密,并纷纷地把这些小秘密带到幼儿园中与同伴分享。其中,很多孩子对玉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玉米是怎么长出来的?小小玉米粒怎么会那么整齐地排列在玉米上?玉米除了吃,还有什么用处? 在我们对玉米进行了一系列的认识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还想用自己的小手对玉米进行变身活动,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很快就生成出“我和玉米交朋友”这一主题活动。活动名称:我和玉米交朋友(大班)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玉米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发对玉米制作物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玉米棒、玉米包衣、玉米须、玉米梗、玉米粒若干。

2、胶泥、色纸、胶水、彩笔、去掉尖头的牙签、棉签、剪刀、图钉、颜料、毛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玉米部件

1、这几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玉米,现在请你们去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2、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活动区里各种不同的玉米部件,教师倾听幼儿的交谈。

3、引导幼儿讨论:

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摸上去后有什么感觉?

二、引发联想

1、这些玉米棒、玉米须、玉米包衣……它们看起来像什么?

2、如果把玉米包衣和玉米棒或是玉米粒和其他的玉米部件拼起来像什么?

三、创作玉米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讨论创作主题。你们能用这些玉米部件合作制作出一些东西吗?

2、制作前议论: 如果遇到……的现象,你会……?

3、鼓励幼儿合作,并会根据主题选择玉米部件进行创作,教师适时给予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

教师肯定和接纳孩子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上一篇:韩国团队签证材料下一篇: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1996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