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2024-09-11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共8篇)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篇1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习之初,我还有点担心测不好,担心只有三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应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由于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全站仪,所以当我们拿到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使用,而且我们班五个小组只有三个小组借到了全站仪,这给我们的测量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学会怎么使用全站仪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它,我们感到蛮高兴的。

(4)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比较难的还是检验校核,不过,我之所以认为它难,也是因为在此之前不是很会计算它,在这次实习中,我又重新了解它的计算方法,现在也能自己把它计算检验出来了,顿时觉得校核也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么难。

测量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半点马虎都不行,在测量实习中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必须得反复核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在测量中不可避免的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不够准确,气泡没居中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在测量中内业计算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测量学的轮廓。

测量学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要完成的任务在宏观上是进行精密控制,从微观方面讲,测量学的任务为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测量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半点马虎都不行,在测量实习中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必须得反复核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

我在测量中不可避免的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不够准确,气泡没居中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在测量中内业计算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测量学的轮廓。

测量学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要完成的任务在宏观上是进行精密控制,从微观方面讲,测量学的任务为按照要求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各个领域提供定位和定向服务,建立工程控制网,辅助设备安装,检测建筑物变形的任务以及工程竣工服务等。而这一任务是所有测量学的三个基本元素的测量实现的: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

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限度的就是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步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我觉的不管什么时候,自己都应该去伸手去拿,而不是等着别人拿东西给你。不是有句话说机会总是给又准备的人吗。

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篇2

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进行矿山测量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强、工作效率高等特点。GPS静态定位技术自1992年首次在山西阳泉矿区应用以来,我们应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完成了多项大型的矿山测量工作,其中包括五矿12 km特大型贯通近井点测量工程、晋南分公司45个资源整合小煤窑近井网控制测量、中小企业集团地籍测量等重点工程的控制测量等。通过多年应用GPS技术到矿山测量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重点总结一下在如何提高静态GPS测量的质量,提高其测量精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1 提高GPS控制测量质量及精度的做法

1.1 布网方案的要求

GPS网应根据任务的要求、测区自然状况、交通情况进行设计,既要考虑近期矿井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矿区长远规划的需要及矿区工业广场数字化测图图根点加密的需要,本着确保测量精度、效率高、费用省的原则布设。

1)首先根据静态GPS控制网的等级确定其规范要求的精度和基线的边长。例如四等GPS平面控制网要求平均基线边长为2 km,最弱边相对误差为1/45 000,所以在布设四等GPS网时就要考虑基线在2 km左右。

2)布网设计中要考虑旧有控制点及其标石的利用。特别是作为GPS网平差的约束点、校核点的利用和在网内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平差精度的控制,如起算点要均匀地分布在四周有利于精度的控制。

3)布网应从起算点开始,最好以边连式连网方式组成整体网。连接后,应便于组成较长的同步环、异步环及复测基线,使GPS网具有较强的几何强度和多余观测及尽量做到重复设站,使GPS网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GPS网的整体精度提供保证,特别是进行大型贯通测量时不同井口之间的控制点最好组成同步观测环。

4)根据测区大小和测区的地形情况,控制网要联测足够多数量的水准点,提高全网高程的精度。依据经验,平原地区联测水准高程点数不宜少于6个,山区参加高程联测点数不少于10个,要求水准高程点在测区内均匀分布。

1.2 选点要求

1)点位要选在通视良好,易于扩展的制高点上,以便于低等点的加密。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易超过15°。

2)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要充分考虑下覆采空区的影响及近期规划的需要点的位置要尽量选在村庄铁路公路留设保护煤柱范围内,以保证所埋标石能长期保存。

3)点的位置要保证观测工作的方便进行,应选在土质坚实且排水良好的高地上,离开公路、铁路、高压电线、水域和其他高大建筑有一定距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小于50 m。

4)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尽量利用原来点名。

5)点位应考虑日后用常规加密的方便,点位之间最好通视,或至少有一个方向通视。布点还应兼顾到RTK作业模式以及连续运行参考站使用方面的便利,有无网络信号等情况。

1.3 外业观测

外业观测的质量是保证GPS测量原始数据的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其观测精度,在外业观测前要对所有参加作业的仪器进行鉴定。并根据接收机的数目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便于作业组织调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1)根据星历预报每个同步观测时间均应安排在每天的最佳观测时段,每时段最少跟踪4颗卫星,精度因子PDOP值均小于6。

2)在测站上,天线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固定标志大致朝北,天线高在测前、测后精确量取,误差不得超过3 mm,采用平均值,读数精确到1 mm。

3)每时段观测时间根据规范要求,其时间长短,应根据基线的长短而定,基线长小于9 km时,观测时间取60 min为宜,数据采集间隔一般采用15 s。

4)观测过程中,观测者应观察数据接收情况,如卫星数、精度因子变化及点位周围环境、观测边的长度等因素,灵活掌握观测时间。

5)为确保数据安全,每天的观测数据应及时传输至微机存盘保存并做好备份工作,每天测站的点名、点号、天线高的输入应准确无误。

1.4 GPS的数据处理及GPS网的平差

1)数据处理。

当天观测数据最好当天进行基线处理,数据处理一般利用随机软件来进行解算,若需要使用其他软件进行处理,需要对不兼容的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基线解算主要通过改变卫星高度截止角、电离层模型改正方式、编辑周跳等,使基线解算方式为固定,当然如果基线长度超过20 km也可以采用浮点解。衡量基线解算质量的三个参数为比率(ratio)、参考变量(reference factor)、均方根(rms),比率大于3为好,越大越好。参考变量越小越好。均方根越小越好基线处理完后通过查看基线报告中的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等多项检核来检验观测数据的精度和有效性,对误差超限的基线进行适当处理或进行复测,以确保外业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2)GPS网平差处理。

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三维无约束平差是以全网的坐标起算点起算,以GPS基线向量为观测值,在WGS-84坐标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后提供了WGS-84坐标系下的大地坐标及相应的精度指标,主要包括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几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通过对精度指标是否超限来考察GPS网的内部附合精度。如平差后的最弱边相对精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限差要求。

2 提高静态GPS控制测量质量及精度的体会和建议

1)为提高GPS网的精度,起算点应均匀分布测区周围,测区较大时必须联测一定数量水准高程点,提高GPS高程拟合精度。

2)GPS控制网中的已知点精度的匹配问题。由于各个矿区高等控制点因采动影响而被破坏仅有的控制点可能是不同的年代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所以起算点内附合精度较低,所以在约束平差前要对GPS网中已知点的坐标的精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检验,检验方法是对已知点进行分组约束平差试算,找出匹配的平差精度高的已知点。

3)对GPS控制网的成果的检验。一些大型贯通工程因为本身精度要求较高,为检查GPS控制网的精度,可以采取全站仪测量导线的方法对GPS的边长和角度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必要时对GPS控制网进行约束角度及重新平差。

4)GPS作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对确保观测数据质量和平差计算成果的精度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要求是在静态测量中,要保证测站点名、点号、仪器高、天线高输入的正确并认真做好外业记录。在内业平差计算时,对坐标系的选择、投影的设置约束点的坐标进行反复校对保证其正确无误

摘要:结合多年来GP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实践,从布网方案、选点、外业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提高静态GPS矿山控制测量质量及精度的做法,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GPS静态定位技术,布网方案,定位,精度

参考文献

gps控制测量实习心得 篇3

控制测量学课程综合(生产)实习是在完成了《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后,在校外模拟或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习。能满足一般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及工程测量对首级控制网的选点要求,通视良好,高差适中,以便实习。实习场地埋设永久性测量标志。

二、实习目的

综合(生产)实习是在完成了《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后,模拟或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习。通过四周时间的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校内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GPS定位原理与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工程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熟悉GPS作业计划、GPS控制网布设、观测、数据处理的作业程序及方法。

3.熟悉并掌握等级导线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4.对野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掌握运用“GPS数据后处理软件”处理GPS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5.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煅炼,提高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

三、实习地点及时间

1.实习地点:虎石台地区

2.实习时间:20__年11月2日—— 11月6日,共计1周。

四、实习仪器装备和工具

1)南方9600GPS接收机四台(脚架)

2)皮尺

五、实习内容及要求

1.踏勘、选点、埋石

1)由教师带领踏勘全测区,了解测区情况及任务,领会建网的目的和意义。

2)教师向我们介绍测区情况,分配测量任务。若需埋石,则各小组进行埋石工作。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控制网略图;

b 选点、埋石方法及情况;

c 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

d GPS网点的图形及基本连接方法、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图的绘制;

e 导线的布设形设与等级;

f 观测成果质量分析。

2.平面控制测量(E级GPS网、四等三角网)

1)共同完成GPS控制网作业计划,进行最佳最观测时段的选择和作业调度;

2)与其他小组合作,完成一个E级GPS网的建网、观测工作;

3.外业成果概算和内业平差计算

1)上述各项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经过整理和检查,对观测成果及时进行外业成果概算

控制网概算

a平面控制网概算内容及计算; b高程控制网概算内容及计算;

2)概算成果通过各项检验后,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计算

a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b高程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3)进行GPS数据后处理,并提交一份合格的GPS数据处理报告和技术总结。

六、实习收获、体会

令人疲惫而又难忘的测量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晒黄的皮肤见证了我们实习的辛苦,在测量期间,我们测绘人穿梭在校园的道路上,高声的喊话、疲惫的身影。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控制测量整个工作程序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掌握控制测量的专业技术,同时结合测区具体条件应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在课堂上不会遇到的情况,发现了不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篇4

院系:专业:姓名:孙玉飞

学号:20111404006指导教师:王芳

内江师范学院

2013年12月20日

实习名称:德阳县标段路三四等水准测量

实习地点:德阳县

实习时间从2013.10.11——2013.10.19。

测区所在气候气候晴朗,处于两条主公路之间。德阳县标段路况的四等水准测量。

测量过程:由于测区没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点,所以测量为假设高程,所布设的为附和导线测量。

在测区选择视野开阔的路段的其中一段,按一定的距离采样几个点,做好记号。并假设起始高程。

1、在起始点上安置仪器。架设三脚架,高度适中,并将全站仪安置好。

2、对中整平。将全站仪的脚架高度调整使得水准气泡严格居中。并严格找准脚架中心点。

3、水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4、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后视距(9)=[(1)—(2)]X100m

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

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

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

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

(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

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

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

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

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

高差的平均值

(18)= [(15)+(16)±0.100]/2

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5、每页计算校核

①高差部分

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

2[(3)+(8)]—2[(6)+(7)]=∑[(15)+(16)]=2∑(18)

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

∑[(3)+(8)]—2[(6)+(7)]= ∑[(15)十(16)]=2∑(18)±0.100

②视距部分

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

∑(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 ∑(10)。测量成果表见附录。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为了尽快尽质的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这样更好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篇5

1.1实习目的和任务

控制测量学集中学习是在课堂结束之后在实习地集中的实践性教学,是课间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到了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检校、待定点计算的基本技能,而且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锻炼。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塌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1.2实习地点及时间

1.实习地点:2010年9月13日——2010年10月24日,为期6周。2.实习时间:2010年9月13日——2010 年10月24 日。1.3实习组织形式

1.全专业统一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六个小组进行;2.参加实习的指导教师:测BG081班:李丽、邢文战、金俐伶 测BG082班:李泽、武广臣、牟洪洲;3.实习小组由5-6人组成,设小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的实习组织、人员安排、纪律考勤;副组长一名,负责仪器管理与手簿记录整理等。组员要服从和全力支持组长的工作。

4.全部实习由指导教师统一指挥,小组长对教师负责,组员对小组长负责。测BG081第六组指导教师:

组长及副组长: 组员: 2测区概况 2.1测区概况

本测区为本溪市石桥子,面积约20km²,山区丘陵较多,高程整个测区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偏陡,变化较大,给外业测量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测区范围东经123°41′15″,北纬41°25′00″地形复杂,山貌杂乱,地物较多,山多陡

缓不一,树林稀少,森林覆盖率低,通视条件一般。石桥子至母城本溪21公里,至沈阳43公里,年降水量850毫米,年均温7℃,1月均温-13.6℃,7月均温23.6℃。

2.2测区已有资料

1.测区内有石桥子、上平台子1:10000比例尺地形图,(1987年5月调绘, 1989年出版,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5米,1974年版图式。精测仪成图。可供划定范围,技术设计踏勘选点。

2.技术依据:a.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b.CJJ73-97 《全球定位系统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997年10月1日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c.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2.3实习基本过程

(1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落实计划;(2测区实地踏勘,选点(导线点、水准点、图根点;(3测图控制测量外业:导线测量(测角、量边、水准测量;

(4控制测量内业:导线计算、水准测量内业、控制点坐标与高程成果表;(5编写实习报告;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3.1首级网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建立石桥子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等级为D、E级。3.2 GPS网的布设原则 GPS选点要求: 1.点位的选择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坪高度角应大于15度。

4.点为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5.附近不应有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6.交通应便于作业。3.3 GPS点位选择原则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控制测量的选点要简便,应遵循以下原则: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不应有障碍物。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点定位。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3.4平面控制网的网形布设及精度分析

本测区设计以边连式布设D级GPS点7个(其中2个已知,5个未知点,布设E级GPS点4个(其中2个D级网已知点,两个未知点。控制面积约16km2, D级网其平均边长1501.49km,最短边为0.52m,最长边为 2.66k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74024。本次设计的D级控制网采用7台接收机观测,分1个观测时段进行观测。E级网其平均边长0.391km,最短边为0.215km,最长边

0.564k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27834。E级控制网采用4台接收机观测,分1个观测时段进行观测。网形如图: D级网

图1 注:8854为药厂点,8926为北门点,1026为蓝房子点,0746为产业大道边上山上点

E级网

图2 注:8854为药厂点,8926为北门点 3.5选点、埋石方法及情况 3.5.1 选点

本次实习共选了9个GPS 点,分布情况如D级、E级网形所示,每个GPS 点点位处都埋石。3.5.2埋石

1.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如图3

图3 2.各GPS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埋设时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埋石规格如图4

图4 3.GPS点标石埋设所占土地,应经土地使用者或管理部门同意,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并办理测量标志委托管书。

3.5.2点之记

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0.1米。

表1三角点点之记 点名等级标志类型 点号觇标类型 所在地交通路线

3.6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 表 2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当边长小于 200m 时,以边长中误差小于 20mm 来衡量 各等级 GPS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用下式表示: σ=

式中: σ—— GPS 基线方向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d;d—— GPS 网中的相邻点间的距离(km。

表 3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3.7 GPS网调度计划 表 4 GPS D级网调度表

3.8 GPS观测 3.8.1观测准备

每天出发前确保电池电量充足, 仪器及附件携带齐全, 作业前应保证数据存 储容量充足。

3.8.2 观测作业技术要求 表 6 GPS网作业基本要求

表 7 D级 GPS 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见下表:

3.8.3 GPS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 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 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 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 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 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 3mm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若互 差超限, 应查明原因, 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天线高的量取方法 应符合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的要求, 量取的部位应在观测手薄上 绘制略图。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接收卫 星数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 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 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 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 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 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 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3.8.4 GPS控制网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要求 采用厂家提供的解算软件进行,对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个 同步时段中, 采用单基线模式结算。相邻基线长度不大于 5KM , 采用双差固定解。2.基线解算外业数据检核

①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小于 10% ②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Wx ≤ 3n α Wy≤ 3n α Wz≤ 3n α Ws≤ 3n 3α n为闭合环边数 α--相对级别规定的精度 mm.σ=a ≤10mm,b ≤ 20mm

3.GPS 网平差计算 采用厂家提供的平差软件进行平差。3.9导线的布设形设与等级

在 D、E 级 GPS 网下加一级导线网, 在地势较高处按照 1平方千米 1-2点的密 度进行控制点加密,设计有 9个,平均边长 2.3KM。

1.选点埋石原则

选点按照设计书设计位置及 GPS 观测对点的要求, 保证高度角及远离电磁波 干扰条件等,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要求每点至少有两个方向通视。一 级点号按自然数字前加罗马字“ I ”进行编号如:I001、I002。

埋石采用普通混凝土,中心用铁质标志埋石。2.观测要求

表 8 一级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9 观测基本要求

观测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同首级一样。

图 5 注附合导线计算成果见附表 3.10观测成果质量分析(见附表 1 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4.1选线、埋石方法及情况

采用四等水准网的作业方法进行。四等水准线路主要沿道路布设。

图 7 4.2 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 4.2.1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表 10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水准

4.1.1 网形如下图

注:表中 L 为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应大于 表中规定的 0.7倍。

表 11 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4.2.2 DS3水准仪的检验校正

在一测区开始作业前应对光学经纬仪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①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②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的测定;③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4.2.3 四等水准的观测方法 每测站的操作程序: 1.用圆水准器整平仪器,照准后视标尺黑面,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严 格居中,按下、上丝和中丝顺序读数。2.照准后视标尺红面,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后,按中丝读数。3.照准前视标尺黑面,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按中丝和下、上丝顺序读数。4.照准前视标尺红面,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后,按中丝读数。4.2.4 水准测量记录要求 1.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记录数字中尾数读错不得更改,应划去重测,对取用的已知资料,均应由两人独 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2.所有观测放样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缺页、空页。3.测量成果应妥善保管。4.2.5 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三、四等水准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 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

安置仪器。2.在一个测站上,四等水准尽量少作两次调焦。3.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固可靠,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并 作出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符合要求,则可继续观测,否则须 从前一个水准点起重测。检测记录用红笔圈起,其高差在正式成果中不予采用,不合要求的检测记录应划去。4.在一个测站上,只有各项检核均符合限差要求时,才能迁站。如其中有一 项超限,可以在本站立即重测。如果仪器迁站后才发现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 或间歇点起重测。5.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妥善保管,按测量法规定及时检定,检查、校正和修理。4.3平差计算 各项资料经外业检查和验算合格后,利用平差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严密平差 计算。10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4.4 观测成果质量分析 表 12 四等水准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标准 等级 仪器 型号 DS3 视线长度(m)≤80 前后视 距差(m)≤3.0 前后视距累 计差(m)≤10.0 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m 0.2 基辅分划读 数较差(mm)3.0 基辅分划高 差较差(mm)5.0 四等 测段长度统计(见附表 1),高差较差≤ 5.0mm,黑红面较差≤3.0mm,我们 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复测,检测结果显示:测段的线路选择、标石及其点位、复测 精度状况良好,完全能够满足《规范》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表明我组水准控制收 到了良好效果。具体数据详见我组的《三四等水准观测手簿》。五.实习体会及经验教训 1.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收获主要表现在对仪器的进一步熟练掌握和数据计 算整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放线的基本方 法和技巧以及水准测量中的一些技巧。通过控制测量的实习,掌握了测绘的基本 方法和绘图方法。在仪器掌握方面,能够比较熟练地对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对 中整平。特别是在全站仪使用中,通过这次实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 整平,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对全站仪的大量应用,熟练了全站仪对中 整平的步骤,对全站仪整体有了进一步的熟练,比如在粗平过程中能比较够熟练 地通过调整支架比较迅速地完成粗平,单这一个过程就比以前快了很多,从而大 大减少了对中整平仪器所需时间。2.数据计算整理能力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 不是通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通过 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这就 需要我们能够

浅谈地形测量生产实习教学 篇6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 只懂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而应熟练掌握测量一系列实际工作。因此每年的暑假都有一次暑假实习, 即大学四年会有三次暑假实习, 实习内容与一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而第一次暑假实习就是地形测量生产实习, 用到的是大一第一学期所学的专业基础课《测量学》中的知识, 实习任务是在20天内每个小组按照规范用常规测量仪器 (经纬仪、水准仪) 测绘一幅1:500或1:1000比例尺地形图, 实习地点一般是学校附近。通过这一次实习, 希望学生熟悉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全过程, 为学习后继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熟练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地形测量的组织和工作能力, 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 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作业的优良作风。

二、实习要求

地形测量生产实习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测地形图, 一个小组为5~6人, 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图根控制测量以及经纬仪测图的步骤和方法, 熟悉检查验收的过程;熟练掌握地形测量中的测、算、绘三项基本功能, 实习结束前进行仪器操作考核;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成果, 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其中小组提交的测绘成果包括如下内容: (1) 平面控制:导线测量记录手簿;控制点的展点图;计算资料;成果表。 (2) 高程控制: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水准路线图;计算资料;成果表。 (3) 地形测图:碎部点记录手簿;精度统计表;铅笔清绘原图。每个人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实习报告, 报告要求包括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测区概况、测量程序、测量计划完成情况、体会和教训等内容。

三、实习程序

依据小组提交的测绘成果, 实习分为以下几步:

1. 复习测量学有关知识。

由于测量学课程是大一第一学期, 半年后才做实习, 因此在开始实习之前, 必须用两讲课的时间来复习实习涉及到的测量学知识, 如经纬仪、水准仪的操作、数据的处理、导线测量等。

2. 控制测量。

在地面上进行测量, 都是依据坐标和高程已知的点进行的, 所以测量工作首先要建立控制网即控制测量, 其中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1) 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 进行布网选控制点, 控制点一般成布设闭合导线;在控制点上进行观测, 经过内业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这就是平面控制测量。每组在指定的测区进行踏勘时, 须了解是否有已知等级控制点, 熟悉测区实测条件, 根据测区范围和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式进行选点。选点的密度, 应能覆盖整个测区, 便于碎部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应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通视;便于测角和量距。如果测区内有已知坐标点, 则所选点应包括已知点。点位确定之后, 即打下木桩, 桩顶钉上小钉作出标记, 并编号。在每个控制点上用D J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1个测回。导线的边长可采取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有条件的情况下, 尽量采用光电测距测定边长。平面坐标计算时,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 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分配, 由已知点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2) 高程控制测量, 在踏勘的同时布设高程控制网, 测定控制点的高程。首级高程控制点, 可设在平面控制点上 (应包括已知高程点) , 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用D S3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 各站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观测, 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高差。对路线闭合差进行分配后,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点高程。

3. 碎部测量。

在控制测量之后, 进行以控制点为基准的碎部测量, 首先进行测图的准备工作, 按指导的方法在各控制点设站测定碎部点, 同时实时展绘地形地物。 (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图纸———聚酯薄膜在画图板上的固定;用对角线法在图纸上绘制坐标格网, 纵横线间隔为10㎝, 线粗为0.1㎜;根据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 展绘控制点到图纸上。 (2) 测绘地物地貌:每个小组在自己的测区范围内按照规范要求测绘各类地物地貌, 采用的方法一般为极坐标法。展绘应按图式符号表示出居民地、管线、境界、道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和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等高距取1m, 勾绘等高线。所有地形地物应在测站上现场绘制完成。测绘时注意每个测站在测图前、测图过程中和测站结束时的检查, 测站点不足时, 可增设测站点。

4.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1) 拼接。为了便于小组图之间相互拼接成一幅总图, 每幅图要测出图框外0.5~1.0㎝。 (2) 检查。先进行图面检查, 查看图面上接边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矛盾、符号是否弄错、名称注记有无遗漏、等高线与高程点有无矛盾, 发现问题应记录, 便于实地检查时核对。实地检查时应对照地形图实地全面核对, 如图上地物形状与位置是否与实地一致、地物是否遗漏、名称、注记是否正确齐全、等高线的行状与走向是否正确。若发现问题, 应设站检查或补测。 (3) 整饰。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 用铅笔对原图进行整饰, 整饰的一般顺序为:内图廓线、控制点、独立地物、高程注记、等高线、植被、名称注记、外图廓线及图廓外注记等。要求达到真实、准确、清晰、美观。

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重实践的学科, 没有充分的实践行为, 很难真正理解、掌握测量学知识。对于测绘学生来说, “万事开头难”, 第一次暑假实习会感觉无从下手, 教师应悉心指导;而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绘出一幅合格的地形图, 为以后的实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宝.测量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素荣《.测量学》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测绘工程, 2000, (1) .

[3]周新力, 陈正阳.对《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J].北京测绘, 2005, (3) .

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范文 篇7

两周的控制测量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与校外顶岗实习四个月相比也许这并不算什么,但它的确也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两周我们主要进行的是二等水准测量和四等导线测量,从学控制测量到现在,二等水准测量一直都只掌握理论,很少有实际的操作,所以有很多问题需要摸索、研究。

两周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能力却是必不可少。在二等水准测量中因为限差比较小,刚开始我们的得数据总是错的,当经过后来不断的练习终于也能很快就测得一组正确的数据。

每一个测量任务的完成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一定要小组内所有的人同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的所有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必须首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保证别人能顺利地进行各项任务。所以在这次实习中我尽量安排让每一个组员每天都有机会去观测仪器一遍,而且让他们都独立观测,自己记录,自己算数。出现问题自己能解决自己解决。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绝不马虎。我们都深知作为测量人,胆大心细使我们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的往返侧。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需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垫,沿着同一道路进行。

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侧(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侧)。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m的几个区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b.c.d.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往测时, 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d.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和往测时相反。

通过这次精密水准测量实习,我们能更加熟悉的操作仪器,在实习中,按照操作规范做非常重要,不能投机取巧,不然很有可能你的成果会不合格,然后你还要重测,反而影响进度,水准气泡要调平,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测量,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方要控制好距离,达到适合的前后距离。

水平角方向法观测确实也不简单,高精度的要求意味着我们必须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去对应它,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控制点上,如果有一个角度值超限,立马重测,在这次实习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结了很多导线测量上的经验:例如我们用左盘和右盘观测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还有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找准目标要尽量瞄准棱镜的中心,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成正比。

水平角观测时,应调好仪器望远镜的焦距,在一测回内应保持不变,水准气泡应保持居中,其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得超过1格。若接近限度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若两倍视准差(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大于20″、DJ2型仪器大于30″,应在测回间视轴校正。使用全站仪观测时,其操作程序及技术要求与光学经纬仪相同。其预置的自动改正参数不得做为改正数使用。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凡超出标准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记错误或因中途发现观测条件不佳等原因而放弃的测回,重新观测时,不算重测。因测回互差超限而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重合最小值的回测。在同一测站上,采用方向观测法,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绘总数的1/3时,整份成果应重测。方向观测一测回时,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1/3时,此测绘须全部重测。方向观测重测时,只须联测零方向。观测的基本测回结果合重测结果,应一律记薄。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导线附合条件超限时,应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确实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让我再次对测绘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更加熟练地操作仪器,学会了在课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了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与测量过程控制 篇8

关键词:测量,测量系统分析,测量过程控制

目前, 很多企业都已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为推动企业的计量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技术基础支持。同时也为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计量保证。但是, 实施过程中对ISO10012:2003的7.2条款——测量过程的理解与实施还没有真正到位。就测量过程的控制而言, 还没有真正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标准中指出“对每一测量过程, 应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应包括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

那么如何对测量过程进行控制, 下面采用几个实例来着重介绍一下测量系统分析与测量过程控制方法。

1 测量过程控制

测量过程控制是对测量过程采取的控制技术和活动, 是对影响测量结果的所有因素 (包括人员、环境、设备、计量溯源、检测方法等) , 即资源和活动加以控制, 以此达到减少或消除其影响。众所周知, 在影响产品质量特征值变异的六个基本质量因素 (人、机、料、法、环和测) 中, 测量是其中之一。与其它五种基本质量因素所不同的是, 测量因素对工序质量特征值的影响独立于五种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工序加工过程, 这就使得单独对测量系统的研究, 并进行有效控制成为可能。

1.1 简单控制方法

是利用相同或不相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测量;对保留的物品进行再测量;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抽样检查;对测量过程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对测量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等。

1.2 复杂的控制方法

2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指用统计学的方法来了解测量系统中的各个波动源, 以及他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最后给出本测量系统是否合符使用要求的明确判断。目的是确保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工艺监测、物料和流程性产品交接时计量核算、能源核算、新产品试验、环境监测以及生产安全监测的结果准确可靠等。测量系统可分为“计数型”及“计量型”测量系统两类。测量后能够给出具体的测量数值的为计量型测量系统;只能定性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为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包括偏倚、稳定性、线性、以及重复性和再现性 (简称R&R) 。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运作中可同时进行, 亦可选项进行,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这里着重对被检测量设备进行控制。下面举例对游标卡尺在尺寸测量过程中的偏移、线性以及行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2.1 偏移分析

【例2】东北特钢集团高合金线材公司, 精整线使用一把 (0-300) mm/0.04mm的游标卡尺, 作为产品终端测量尺寸, ¢65.50mm圆钢GCr15作为样品, 其基准值直径为¢65.50 mm, 共测量15次, 测量结果如表1。

平均值=65.48 mm偏移=平均值-基准值=65.48-65.50=-0.02取α=0.05 (95%置信度)

偏倚的95%自信度区间上限为:-0.0615

偏倚的95%自信度区间下限为:0.0215

结论:“0”落在偏移值附近的1-α置信度界限内, 则偏移在α水准上是可以接受的。

2.2 线性分析

【例3】检定人员对模具钢公司精整线 (0-300) mm/0.04mm的游标卡尺按规程要求检定五点 (也可以选用不同规格的产品作为样件进行测量) , 检定结果列入下表, 根据检定结果对该尺的线性进行分析。 (如表2、表3)

根据中途计算结果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最后画出线性图如图1。

利用散布图和统计软件求出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R2。

R2=0.793>0.7, 且“偏倚=0”线包含在置信带中, 判定此测量系统可接受。

2.3 重复性和再现性 (简称R&R) 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是通过过程特征的连续性分析来确认测量过程是否有效。严格的来说, 必须是具有复现性的测量系统才可运用本方法进行分析。

按照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在产品特性范围内获取10件产品作为样件, 并分别编号为1~10号;由三名测量人员按随机顺序对1~10号的样件各循环测量3次, 由负责记录的人员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中 (见《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第101 (图12) 对应的编号栏内。记录人员不应让测量人员知道相互之间的测量数据。按要求及时出%GRR和ndc最后测量系统可接受性的通用比例原则进行判断。

3 需要注意的几点

3.1 样件的选择

在选择样件时需要考虑样件尺寸的散差应均匀分布在公差范围内, 特别是有上下公差要求的, 我们需选择几个临界尺寸的样件, 目的是保证区别分类数ndc≥5, 即MSA是有效的。

3.2 测量结果的取值

为了保证MSA的准确度, 仪器的读数也是很关键的一项, 尽可能保留估读值, 千万不要舍除每次的估读值。

3.3 操作方法

在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时, 测量人员的操作方法必须相同, 测量程序、测量手段、测量设备以及样件的测量位置都要保持一致。如果不注意测量细节, 就无法保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国标准化协会·2003.12.16日发布.

上一篇: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下一篇:双胞胎兄弟生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