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2024-08-16

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精选7篇)

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医学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疾病。新的药物层出不穷,在医学历史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波澜。近年来,尤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细胞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备受科学家青睐。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 基因工程简介

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迄今为止,基因工程还没有用于人体,但已在从细菌到家畜的几乎所有非人生命物体上做了实验,并取得了成功。事实上,所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来自一种细菌,其DNA中被插入人类可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细菌便可自行复制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使得许多植物具有了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的能力;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大豆和四分之一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目前,是否该在农业中采用转基因动植物已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支持者认为,转基因的农产品更容易生长,也含有更多的营养(甚至药物),有助于减缓世界范围内的饥荒和疾病;而反对者则认为,在农产品中引入新的基因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会破坏环境。

诚然,仍有许多基因的功能及其协同工作的方式不为人类所知,但想到利用基因工程可使番茄具有抗癌作用、使鲑鱼长得比自然界中的大几倍、使宠物不再会引起过敏,许多人便希望也可以对人类基因做类似的修改。毕竟,胚胎遗传病筛查、基因修复和基因工程等技术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也为改变诸如眼睛的颜色、智力等其他人类特性提供了可能。目前我们还远不能设计定做我们的后代,但已有借助胚胎遗传病筛查技术培育人们需求的身体特性的例子。比如,运用此技术,可使患儿的父母生一个和患儿骨髓匹配的孩子,然后再通过骨髓移植来治愈患儿。

 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了解,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如果将一种生物 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这种做法就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或者说是“遗传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三步。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

一、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1.转基因鱼

生长快、耐不良环境、肉质好的转基因鱼(中国)。2.转基因牛

乳汁中含有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阿根廷)。3.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 4.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

5.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 6.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7.超级动物

导入贮藏蛋白基因的超级羊和超级小鼠 8.特殊动物

导入人基因具特殊用途的猪和小鼠 9.抗虫棉

苏云金芽胞杆菌可合成毒蛋白杀死棉铃虫,把这部分基因导入棉花的离体细胞中,再组织培养就可获得抗虫棉。

二、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 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某些缺陷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后代,有些则不能。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

 用基因治病是把功能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之表达,并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发挥了功能使疾病得以治疗。基因治疗的结果就像给基因做了一次手术,治病治根,所以有人又把它形容为“分子外科”。

我们可以将基因治疗分为性细胞基因和体细胞基因治疗两种类型。性细胞基因治疗是在患者的性细胞中进行操作,使其后代从此再不会得这种遗传疾病。体细胞基因治疗是当前基因治疗研究的主流。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它并没前改变病人已有单个或多个基因缺陷的遗传背景,以致在其后代的子孙中必然还会有人要患这一疾病。

无论哪一种基因治疗,目前都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均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这是当前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 可以说,在没有完全解释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调控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增强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临床试验的严密性及合理性尤为重要。尽管基因治疗仍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总的趋势是令人鼓舞的。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世界范围内已有373个临床法案被实施,累计3134人接受了基因转移试验,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应用前景。正如基因治疗的奠基者们当初所预言的那样,基因治疗的出现将推动新世纪医学的革命性变化。 基因工程将使传统中药进入新时代

 转基因药用植物或器官研究、有效次生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研究、中药DNA分子标记以及中药基因芯片的研究等,已成为当今中药研究的热点,并将使传统中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转基因药用植物的研究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分别通过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诱导丹参形成毛状根和冠瘿瘤进而再分化形成植株,他们将其与栽培的丹参作了形态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毛状根再生的植株叶片皱缩、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须根发达等;而冠瘿组织再生的植株株形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丹参酮的含量高于对照,这对丹参的良种繁育,提高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许多野生植物濒于灭绝,一些特殊环境下的植物引种困难等问题,中国科学工作者开始探索通过高等植物细胞、器官等的大量培养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物。研究内容包括通过高产组织或细胞系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的优化和通过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等,达到降低成本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目的。

三、基因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 ⑴基因工程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长期以来只能依靠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100Kg胰腺只能提取4-5g的胰岛素,其产量之低和价格之高可想而知。

将合成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每2000L培养液就能产生100g胰岛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但解决了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药品产量问题,还使其价格降低了30%-50%!⑵基因工程干扰素

干扰素治疗病毒感染简直是“万能灵药”!过去从人血中提取,300L血才提取1mg!其“珍贵”程度自不用多说。

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产化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广泛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和多种肿瘤的治疗,是当前国际公认的病毒性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和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药物。⑶其它基因工程药物

人造血液、白细胞介素、乙肝疫苗等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均为解除人类的病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运用基因工程设计制造的“DNA探针”检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及遗传缺陷,不但准确而且迅速。通过基因工程给患有遗传病的人体内导入正常基因可“一次性”解除病人的疾苦。◆SCID的基因工程治疗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者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只要稍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这个病的机理是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简称ADA)的基因(ada)发生了突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治疗。

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 通过转基因动物家畜来生产基因药物而言,最理想的表达场所是乳腺。因为乳腺是一个外泌器官,乳汁不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影响到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代谢反应。从转基因动物的乳汁中获取的基因产物,不但产量高、易提纯,而且表达的蛋白经过充分的修饰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因此又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所以用转基因牛、羊等家畜的乳腺表达人类所需蛋白基因,就相当于建一座大型制药厂,这种药物工厂显然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无公害等优点。制备转基因羊,就是将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通过显微操作注进母羊受精卵的雄性细胞核,并使之与羊本身的基因整合起来,形成一体,这种新的基因组可以稳定地遗传到出生的小羊身上。小山羊也成了人工创造的与它们母亲不同的新品系,它们的后代也将带有这种α抗胰蛋白酶基因。这个过程有些类植物的嫁接术。

目前,在转基因动物研制中,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组整合率低,其表达往往不理想,外源基因应有的性质得不到充分表现或不表现。实验运动如牛、羊和猪的整合率一般为1%左右。、基因工程抗体的临床应用1.在肿瘤性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 2.墓因工程抗体的抗感染作用 3.细胞内抗体

4.用于未来诊断的生物传感器和微矩阵技术

四、基因工程在工业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环境监测 环境治理(微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结合)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植物成为能替代微生物发酵设备的生物反应器,更经济地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已经成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领域。现在已经培育了多种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植物,能产生出可分解的塑料原料、石油、工业用脂肪、糖类和酶类等。经典工业所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料,以及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等各种污染物,已经构成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严重威胁。环境保护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与人类前途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基因重组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基因重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某种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微生物中,创造一些对有害物质分解能力更强、更能适应环境要求的新菌种。利用微生物分解各种废弃物的同时能产生出重要的工业原料是转基因微生物应用的一个重点,植物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木材工业中常见的废弃物,人们可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来分解纤维素,生产工业用的原料,如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许多低耗能、少污染的基因工程逐渐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产业已成为一种趋势。1975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能分解三种焊类的基因都转到能分解另一种烃类的假单抱杆菌内,创造出了能同时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环境的物质,例如石油中的多种烃类化合物,汞、镉等重金属,DDT等毒害物质。

参考文献

冯斌.谢先芝 基因工程技术 [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2005(2)许冬倩.李正国.王君 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改造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2007 20(5)

杨吉成 缪竞诚 医用基因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杨昆 基因工程与医药革命 中药报 2000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及产业化趋势 来源:中国发酵工业网 程露阳,郭亚春,黄晓形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篇2

一、遗传性疾病的特点

1. 遗传性。

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会通过几代人的遗传扩散给很多家庭带来伤害。有这么一个国外典型的例子, 在一个家族中, 有三代人的遗传素质是优秀的, 没有什么异常。后来, 这个家庭中有一个人和另一个智商低下的人结婚, 并且生下孩子, 而这个孩子以后的四代人中一共482人, 其中有143人是低能, 剩余的人基因也并不太好, 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地扩散。而这个家庭中的另一个人和一个智能正常的女人结婚了, 他们的后代五代496人一切正常出生, 无低能现象。可见, 遗传病具有高遗传力。

2. 先天性。

大多数遗传病患儿都是一出生就表现为相应症状, 也有部分刚出生的婴儿是很正常的, 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突然出现临床症状。无论怎样, 他们的病因都是归结到遗传基因本身存在缺陷, 所以, 遗传性疾病也是有先天性的。

3. 终生性。

多数遗传病是难以治愈的, 有终生性的特征。如先天愚型、白化病等。有些疾病若能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有可能缓解症状或避免发病。如苯丙酮尿症的病人, 若能在出生后3个月内确诊, 6岁前坚持低苯丙氨酸饮食, 就能避免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如果没治好病的基因, 可以通过生殖有害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这些不好的基因将永远停留在病人的体内。

4. 发病率高。

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也很高, 而同卵双生比异卵双生同一种病的患病率 (发病一致率) 大得多。据统计, 人群中患遗传性疾病的人约1/3, 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应当知道, 遗传性疾病并不是一种少有的疾病了, 它也是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如何预防遗传性疾病

1. 婚配和择偶。

如何预防下一代的遗传性疾病, 在男女青年结婚之前就要慎重考虑和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增多, 我们男女朋友之间的交往婚配, 应当注重这些, 如果我们忽略身体是否健康状况来择偶, 例如与有遗传性疾病的人结婚, 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可能会有遗传性疾病, 并且患病的可能性会提高。所以要养成好的健康习惯, 注重平时的保养, 在结婚之前进行检查, 并咨询。

2. 保健和生育。

(1) 怀孕:这是重要的关键时期。首先我们要知道, 选择一个好的受孕时间, 夫妻双方的年龄要合适。如果女子年龄在35岁以上, 下代患先天性白痴的机会可提高10倍左右, 男人年龄最好不要超过40岁。其次, 流产不到半年的女人不要马上怀孕, 如果连续发生两个以上的自然流产, 应该检查染色体, 确定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 由医生来决定是否再次怀孕。 (2) 生孩子前要去医院做产前检查, 空气的污染、病毒等一系列外部不好的因素会导致以纯物质的改变, 促进遗传病的形成, 因此特别要防止孕妇病毒感染, 药物也不能乱吃, 尽可能避免与有害物质的长期接触, 这是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

3.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遗传病在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不同人群不同基因不同体质造就不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有的人在幼儿期就会出现, 还有青春期出现这些症状。如果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就去确诊, 那么也许可以控制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 出生数周至数月可出现拒食, 肝肿大, 白内障与智力发育迟缓等异常。如果能够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停止食用乳制品, 吃一些蛋白质的食物, 那么可以阻止这类遗传冰的发展。因此, 在宝宝出生后, 父母发现异常了, 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 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所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遗传病在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不同人群不同基因不同体质造就不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有的人在幼儿期就会出现, 还有青春期出现这些症状。如果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就去确诊, 那么也许可以控制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 出生数周至数月可出现拒食, 肝肿大, 白内障与智力发育迟缓等异常。如果能够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停止食用乳制品, 吃一些蛋白质的食物, 那么可以阻止这类遗传冰的发展。因此, 在宝宝出生后, 父母发现异常了, 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 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所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么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 日常生活节奏要有规律。

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类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 面对着压力, 会出现疲劳, 这是一个显著致病因素。所以我们应当给自己一颗好的心态, 工作无论多忙, 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 经常按摩自己身体各个部位, 缓解压力, 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 让每个部位稍微运动一下, 让体育活动释放心里压力。当然更加重要的是, 要有一个好的睡眠, 少熬夜, 多休息, 要知道没有睡眠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 劳逸结合。

2. 营养要懂得搭配。

现在生活中人们都不注意饮食问题, 随便瞎吃, 以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我们吃的食物当中, 没有一种是可以提供人体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 所以我们进食的时候一定要有多种食物构成, 荤素懂得搭配,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要均衡。控制总热量, 每餐8分饱刚刚好, 一天总热量控制在30000卡/千克程度;要懂得平衡膳食, “全面、均衡、适度”, 任何食物不要过多去吃, 每一样吃一点, 这样身体都能吸收一点, 可以满足身体对养分的需求。

3. 适当增加体能训练。

面对现在生活节奏快, 人们很懒得运动了, 很少锻炼身体, 因此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随时都有可能生病。人都说生命在于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与身体来锻炼, 可以大大消除疲劳, 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这两个方面是保证生命健康长寿的重要元素。缺乏锻炼容易引发肥胖症, 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等不良症状。所以,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是很有必要的。体育锻炼需要毅力坚持, 运动量适可而止就行。至于在体育锻炼项目不可强求, 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运动, 例如多走路, 爬楼梯, 体操, 慢跑, 太极拳与气功, 其运动量也要因人而异, 总之要适中, 一般运动后, 微微出汗, 冬天身体保暖, 不要过于重负运动量, 可以适当调节自己。

4. 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现在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各种生活习惯问题, 因为这些都影响着自身身体健康。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饭前洗手, 夏天勤洗澡, 多换衣服, 多剪指甲, 不要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尤其是不要吸烟, 少饮酒, 多喝热水, 碳酸饮料要适度, 这些都有益于身体健康。烟草中有很多致癌的物质, 其中最多的是尼古丁, 那是肺癌的罪魁祸首。自觉地养成不吸烟的习惯, 不仅有益于健康, 而且也是公共健康理念的体现。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 适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 扩张血管, 缓解疲劳, 但每次应少量, 不提倡饮用白酒, 红酒。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 是抗癌, 降脂,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与抗衰老作用。

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活节奏的变快, 医学的任务不仅仅治病, 服务对象也不单只是病人, 可能是更多的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因此, 为了自己, 每个人都需注重身体健康, 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波.遗传性疾病的防治原则[J].遗传学讲座, 2011, (11) .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篇3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人类健康

中图分类号: TS2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6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而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危害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国外、国内的报道来看,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危害一直存在争议。

1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和分类

转基因是一种生物技术,就是把某个(或几个)基因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再植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形状、营养物质、消费品质等都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特殊食品。

2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2.1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一些具备优良特性的品种,比如在高产、高品质、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方面都有明显特性的作物品种,这些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可少用农药,成本相对降低很多,而且产量高。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就是移植了矮牵牛的抗草甘膦基因,草甘膦是一种作用于一年生和多年生及阔叶杂草的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喷洒这种除草剂可以不必考虑对大豆的杀伤和抑制作用,能彻底除掉大豆田间杂草,减少农药使用种类,降低成本,提高大豆的产量;马铃薯植入天蚕素的基因后,抗青枯病和软腐病能力大为增强,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

2.2延长产品保鲜期

传统的果蔬食品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直接生产耐贮存的果蔬食品。普通的番茄加入一种北极生长的海鱼抗冻基因,能在冬天保存更长时间,延长了保鲜期。目前,其他水果如西瓜、桃、香蕉等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2.3改善食品的口味和品质

通过转基因生产的作物看起来有食欲、吃起来口感好,传统食品只能通过增加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口味,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2.4生产出提高人类抗疾病能力的食品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有利于人类抵抗疾病的食品,转基因作物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是在常规作物中含量极低,难以满足人体的生长需要,而转基因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一种转基因稻中的维生素A和铁,能有效解决患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的问题。

3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

3.1产生毒性的问题

有些基因食品可能有毒性,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据报道,英国科学家普斯陶教授研究报告说,一种转基因马铃薯会对动物的肝、胃、免疫系统产生损伤,虽未被证实,但却提示人们,未证实的并不是不存在。

3.2产生过敏反应的问题

一种外源基因的引入,可以导致人类对其产生免疫作用,而过度的免疫就会造成过敏反应。把巴西胡桃的基因移植到黄豆中去,就会使对胡桃过敏的人吃这种黄豆时产生过敏反应。

3.3标志基因传递的问题

如果转基因作物的抗生素抗性标志基因通过转基因食品传递给人畜肠道的微生物,并在其中表达,获得抗药性,就可能会影响人们口服抗生素的疗效,对健康造成危害。

3.4潜在的不安全性的问题

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诞生以来,转基因番茄、棉花、马铃薯、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也相继问世,有的已被不少国家种植,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是主要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在种植和食用。转基因食品改变了人类食品的自然属性,未经长期的安全性实验,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存在潜在性的危险。

3.5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

3.5.1影响生物多样性 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转基因食品是人为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改变其性状,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一旦造成污染,很难消除。有些转基因作物插入抗虫基因或抗真菌基因可能会对其非目标生物起作用,杀死有益昆虫和有益菌,影响生物多样性。

3.5.2可能产生超级杂草 转基因作物有较强的生殖能力和繁殖能力,若被广泛种植,会迅速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演变成“超级杂草”。根据2001年8月的报道,加拿大的主要转基因作物GM油菜,正在变成杂草,因为它抗常规除草剂,要杀死它比较困难,GM油菜成了“超级杂草”。

3.5.3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转基因有可能发生基因漂移,有抗除草剂和抗虫基因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花粉将其抗性传递给野生杂草,可造成耐药性,最后导致除草剂滥用,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对土壤、水、空气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4 结语

随着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将来会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有益的方面也有潜在的危害性,希望国家在转基因食品的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上,应谨慎对待,建立科学的转基因食品开发检测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使转基因食品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钱敏.白卫东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探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12).

[2] 周卫东.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J].生物学数学,2005,(30).

[3] 李传印.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12).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论文 篇4

王招弟

经济管理学院 14会计4班 2014333500170 摘要: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渗透科学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等,回顾生物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制药、转基因技术、人类健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已成功生产出白细胞介素-

2、尿激酶、乙型肝炎苗等,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人类已知至少五千多种疾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艾滋病,如何根治这些疾病还需人类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2003年4月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六国政府首脑联合发表了《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布: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已经解读了人类生命密码书中所有章节的秘密,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并且全世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取这些信息。日前美国奎格・文特研究所和多伦多儿童医院以及加州大学的研究者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个人的二倍体基因组序列。

有关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基因制药

科学家预言,下个世纪的药物主要是基因药物。在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这台大戏中,基因药物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针对一些遗传疾病与疑难顽症,基因药物把传统疗法上升到了基因疗法。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将相应的人体遗传物质(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中,制造出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已成现实。科学家在牛羊中植入人类基因,使这些动物的乳汁内含有人类血液的主要成分,如特有的蛋白质、使血液凝结的成分和抗体等等。科学家还把基因切开、粘上,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从一种动物转移到另一种动物,把切下的基因植入任何生命细胞中,从而获得重要而廉价的药品。法国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在玉米、油菜、烟草等植物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基因,如加人铁原子,就可以造成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人休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3种成分组成,而血红蛋白是血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项试验成功,由植物制造的人体需要的血液,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血源。这种血液的优点,不会给人体造成因输血感染而引发的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也不会出现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现象。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一种“减肥”基因,能够促使人体细胞消耗更多的热女,降低形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寻找这种“减肥”基因的“开关”。如果找到“开关”,那么减肥“基因”就可以使肥胖症患者轻松安全地减肥。

当前,世界上利用转基因家畜生产的药物层出不穷。用转基因牛生产人乳铁蛋白,转基因羊生产抗凝血酶W、血清白蛋白纷纷登场。英国科学家培育的一只名为“贝贝”的母兔带有蛙鱼基因,它生产的奶液中含有能控制人体骨质疏松和治疗其它骨质疾病的小蛋白。这是人类首次在转基因动物的奶液中获得的小蛋白。科学家认为,要大量获取林林总总昂贵的基因药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动物进行克隆即无性繁殖,达到“规模化生产”。我国目前已有5种基因新药投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有5种基因药物进人临床试验,有近20种基因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是将目标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借助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变化的一项技术。转基因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农业、畜牧业及医学等。2.1转基因技术研究基因功能

转基因技术最早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中,研究基因功能,是研究基因功能的常规方法。基因组编辑利器CRISPR/Cas9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基因功能已成为十分强大的工具。事实上,科学研究使用的突变体多数基于转基因技术。

2.2转基因技术培育动物新品种

1)改良家畜生长性状。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功能是抑制肌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去除MSTN基因理论上会使动物体生长迅速,体重显著增加。目前,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MSTN基因缺失突变的纯合体小鼠,其肌肉发育程度显著增加,体重比野生型小鼠重约30%,骨骼肌纤维的数目比野生小鼠高86%。BEEVER等利用ZFN技术敲除了猪的myostatin基因,导致猪骨骼肌纤维增多,瘦肉率显著提升。2015年,QIAN等敲除了梅山猪中的MSTN基因,获得“双肌臀”猪表型。其中,MSTN双等位基因敲除猪8月龄时瘦肉产量高达67%,相比正常猪瘦肉产量多出12%。

2)改良肉质。Fat-1编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可催化不同的ω-6PUFAs转化成为相应的ω-3PUFAs。将Fat-1基因导入动物体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体内ω-3PUFAs的含量。基于这个原理,利用转基因技术将Fat-1基因定点整合至家畜体内,即可获得能够大量产生脂肪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具有特殊肉质的家畜。

3)提高抗病性。利用转基因技术敲除动物体内的某些致病基因,或高表达具有抵抗疾病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达到抗病育种的目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能破坏猪的繁殖能力,阻碍猪的生长,俗称“蓝耳病”。该疾病对养猪业具有巨大威胁,且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药。2015年,密苏里大学通过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破坏PRRSv病毒受体CD163基因,使仔猪出生后体内不再产生该受体蛋白,故病毒无法侵染。将PRRSv抗病猪与该病毒接触时,未感染疾病,并且能继续正常生长。2.3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

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疾病模型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猪在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转基因猪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模型之一,利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模型猪,可以为解析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研究材料。目前已经制备的疾病模型猪包括白化病猪模型、心血管疾病猪模型及糖尿病猪模型等。2015年,哈佛大学和eGenesis公司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猪基因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解决了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重大难题。

三、基因工程的潜在危害

早在七十年代,基因工程安全性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人们已注意到基因工程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伦理道德等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3.1 对生态环境影响

地球的生命已经存在了三十多亿年,简单的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由千万种生物所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改造生物体,就有可能过快打乱自然界经过漫长时间进化所形成的秩序,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的代谢产物会向外界环境扩散,造成链锁反应,凭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不能准确预测基因工程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表现形态和潜在危害,也难以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基因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基因漂移。导入到转基因农作物中的基因可能由于植物花粉飞扬转移到杂草和其它作物中,如果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杂草中,就可能产生“超级杂草”。基因漂移将使正常、非目标植物发生基因改变,这个过程很难人为控制,其后果也很难预测。

第二、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危害。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可不加区分地杀死许多种昆虫的幼虫,不仅对害虫有致死作用,对其它昆虫,包括有益昆虫也会致死。1999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转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基因的玉米花粉被蝴蝶幼虫采食后,会使幼虫致死,而这种幼虫并不是玉米的害虫。

第三、产生有害生物,危害生物群落。对细菌、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可能使无害或弱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变成有害或强致病性的细菌、病毒,对其它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危害,转基因植物有演变成“超级杂草”的可能。转基因动物可能形成“怪物”或优势生物,基因改造的生物体释放到环境,可能通过竞争消除群落中原有的野生种,并通过食物链间接影响群落结构。3.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很多经基因改造的农作物、动物经过加工成为食品,虽然基因工程技术可大大提高食品的产量和质量,但也可能引起食品成分非预期的改变,对食用者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这体现在:是否会含有新的过敏原,抗昆虫农作物是否含有残留的抗昆虫内毒素,抗除草剂农作物是否最终导致除草剂用量增加,引起除草剂在食品中残留。抗病毒农作物中含有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致病力强的基因改造微生物从试验室逸出并扩散,由于人类对这些新的微生物无免疫力,是否可能会造成疾病流行。3.3 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基因工程的作用对象是生物体,这样,基因工程的掌握者人本身也成了作用对象。人类科技发展和道德进步并不总是协调的。基因工程与其它科技相比,所遇到的伦理、道德、法律方面的问题更加尖锐,如果不加限制的发展,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1997年2月,克隆“多利”小绵羊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科学家能够复制羊,从理论和技术上讲,复制人也将是可能的。这使人们不由的想到其可怕的后果。基因克隆技术如果应用到人身,将完全打破以往的生育模式。无性繁殖在人身上也可实现。夫妻、父子等基本的伦理关系会变得模糊不清,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将会消失,现有的社会秩序会打乱,使人类现有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变得无所适从。对其它动、植物的基因进行随意,甚至恶意的改造、重组,也是对自然界不负责任的行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这可以确定和改造人的致病基因。如何保护个人的遗传隐私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人的基因改造如何来控制,由谁决定对一个人的基因进行改造,基因改造对人类自身的进化有什么影响。如何保证不会改造出“怪人”或“超人”来等都是一些亟待回答的问题。美国在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一开始就注意到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每年都拨款资助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研究。转基因食品也存在一些伦理方面的担忧,将某些宗教团体禁止食用的动物基因转入他们食用的动物中,如将猪的基因转入棉羊中,可能会引起如穆斯林这样的宗教团体的反对,将动物基因转入植物中,会引起素食主义者的反对。

四、基因工程的安全性管理

基因工程对未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许多国家都不会错过基因工程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研究与应用工作。然而,进行基因工程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敏感话题,随时都可能召来一些反对的声音。针对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4.1 农业基因工程安全性管理

我国的农业基因工程管理办法主要对基因工程体在试验阶段、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几个过程进行安全性评价,基因工程体包括植物、动物、植物用微生物、兽用微生物和水生动植物。操作步骤是:(1)根据受体生物的生物学特殊性、演变历史、异化作用等,评价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2)确定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等级的影响类型和影响程度。(3)确定遗传工程及其产品的安全等级。通过这些方法,将基因工程的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分级申报审批。国际上对基因工程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总原则是:促进而不是限制其发展,同时保障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考虑到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及环境多样性,一般采取个案分析,逐步完善的原则。4.2 对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管理

FAO和WHO共同于1990年、1996年分别在日内瓦和罗马召开会议,讨论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些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首先阐明其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特性,了解基因改造所采用的方法。对基因改造后的产物进行化学结构分析,对与传统食品不相同的基因工程食品要进行广泛的毒理学试验,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价与致敏试验。对基因改造的动物性食品,哺乳动物本身的健康可作为安全性评价的标志。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本身可产生毒素,需进一步进行安全评价。对基因改造的微生物食品,如分子、生物、和化学分析与传统食品一致,则主要对其杂质和加工过程进行评价。对已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已批准的食品,需进行有计划的使用后人群健康监测。2000年3月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英国爱丁堡召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会议,会议提出成立国际委员会来评估转基因食品对科学与社会的影响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转基因食品管理的政策也不样,日本厚生省宣布,到2001年4月,所有的基因工程食品都必须进行健康测试,目前,这种测试还只是自愿的。印度还没有宣布基因工程食品的管理办法,目前,印度没有种植转基因农作物,也没有基因工程食品出售,但为解决其粮食问题,印度政府积极支持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巴西完全禁止基因工程作物及其产品。欧盟法律规定基因工程食品在销售时,其外包装要标识清楚。非基因工程食品中,基因工程食品混杂的比例不能超过1%。美国的基因工程作物和食品安全性由三个部门管理,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负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环境保护局主要评估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是否安全,农业部的动植物检疫局负责评估转基因作物本身对农业生产是否安全,如是否会成为有害昆虫宿主?作物是否会转变成有害杂草?确定食品中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方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标识也很重要。在欧盟,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这就要求了解食品加工的原料中有无转基因作物及含量多少,要检测食品中有无转基因作物,首先应了解转基因作物的性状,转基因作物所导入的外源基因的信息。目前,正研究用PCR技术检测转基因作物,分析转基因作物与常规作物的DNA序列的差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可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重组蛋白产物。

五、小结与展望

我国是一个有12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是当前的现实需要,积极开展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对解决今后的粮食问题、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人民医疗保健水平都有重要意义,不能错过这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基因资源,积极稳妥开展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慎重与灵活相结合,加强安全性管理。使我国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一席之地。

基因工程技术既可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引起伦理道德等社会问题,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被人类滥用时,其潜在危险难以预料。因此人类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加强政策导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健康加以引导,使其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开发新能源、环境保护方面继续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结课论文 篇5

【摘要】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潜伏期长短不同,视被咬伤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和感染病毒剂量而异。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狂犬病发作之后无法治愈,要提前预防,积极防控。【关键词】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症状,防治

前言

狂犬病是世界性人兽共患病。据WTO 报告,目前在全世界有87 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约5 万~7 万,人感染后的死亡率几乎达100 %。人狂犬病遍布我国大陆地区。据报道,我国1950~2004 年间因狂犬病死亡的有10.2 万余人;期间出现5 次流行高峰,间隔约10 年。在近30 年,由于加强了对狂犬病危害性的宣传和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狂犬病死亡数比感染发病数低。本文主要概述了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症状、病变和诊断以及防治方法。说明了狂犬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凸显出狂犬病防控的重要性。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

一、病原

狂犬病病毒因为形状像子弹而被定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属。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成4 个血清型,6 种基因型。1 型狂犬病病毒是主要感染人类的病源,基因型2~6 型非常罕见。

二、流行病学

野生动物(狼、狐狸、浣熊、野狗等)是本病原的自然储存宿主,犬、猫是其中间宿主,带毒犬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在自然界中主要易感的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动物,如蝙蝠等。猪、牛、羊等家畜也可感染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有7 个基因型,其中6 个基因型来自于蝙蝠。

1、传染源:

⑴患狂犬病的动物及患狂犬病的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 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禽类则不敏感, 但鸡、鸭、鹅、孔雀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 只是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 通常呈麻痹型。鸭对狂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 只有29%可以出现神经症状, 其中许多鸭子仍能存活。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在患狂犬病人的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 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 但应引起注意, 因为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

⑵、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其他动物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 并未发病, 无症状、不死亡, 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 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 家畜的带毒率不高, 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 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

2、传播途径:

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被带毒动物咬伤或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患病动物主要经唾液腺排毒,也可经损伤的皮肤、伤口粘膜传染。另外,经呼吸道及口腔传播也已得到证实。人与人之间通常不能传播该病,以散发性流行为主。

3、流行病学特点:我国狂犬病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春、夏、秋季是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最高的季节。春秋季节温度适宜,人外出活动机会多,易与犬等带毒动物接触。并且春秋季节也是犬的发情高峰季节,与带毒犬易受惊吓、刺激而咬伤人及其它家畜有关。

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在所有病例中由犬引起的占85%~95%,由猫引起的占4%左右,野生动物(狼、狐狸、蝙蝠等)引起的不到3%。

犬免疫覆盖率低是我国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狂犬病的发生还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征和季节性,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患者较多、男性较多、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出现这种差别的要原因是在温暖季节这些人的户外活动较多,与犬接触机会多,增加了被咬伤感染的机会。狂犬病主要流行农村地区,发病以农民为主,其中以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青少年儿童多于成年人。我国城市宠物犬及猫免疫覆盖率较高,农村较低。

三、发病机理

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 当咬人时, 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 到一定程度, 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当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 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 在24 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侵犯许多部位的神经原。

四、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发病初期, 常出现头疼、不安, 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温高达37.5~38℃。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发生改变, 如情绪低落, 抑郁和不安, 有的易发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 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 有肿胀, 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骚痒。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 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期一般为1~3 天, 有时可达7 天。

2、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 可出现狂犬病具有的独特症状, 如恐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病人想饮水时, 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 呼吸困难, 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 甚至想到水, 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 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 导致呼吸困难。病人皮肤出现发绀现象, 可见瞳孔散大。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 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 病人时时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 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 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 很快即出现脱水, 体温高达39~40℃。此期一般为1~3 天。

3、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 痉挛逐渐停止, 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 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 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 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 一般为15~20 小时。

五、病变和诊断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 一般不易诊断。诊断时要询问有无咬伤史, 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 则不难诊断。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人发作的人。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 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而产生精神恐怖症状。但这种病人不发烧, 遇水咽喉肌肉不痉挛, 没有恐水现象。

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 但破伤风潜伏期短, 为6~14 天,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身痉挛等典型症状。而狂犬病以局部痉挛为主, 持续时间也短。

3、脑膜炎、脑炎常易与狂犬病前期的症状相混淆, 但无咬伤史, 精神状态出现迟钝、嗜睡、昏迷及惊厥等, 与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状不同。此外, 狂犬病还应与脊髓灰质炎、中枢神经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区别。

六、防治方法

1、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2、从思想上必须认识到狂犬病防控工作中兽医防疫工作的核心、主导作用。建立以畜牧兽医防疫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防疫体制。

3、经常性的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进行妥善处理。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特别要教育孩子, 尤其要看管好幼儿, 不要与狗和其他小动物接触。做到养犬必免疫,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只有控制好犬、猫,控制住农村的发病,我国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才能得到根本的好转。

5、人被患有狂犬病或可疑的犬咬伤后,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一洗、二挤、三消毒”,即: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min),然后尽可能的挤压伤口,排空,挤净,最后用碘酒、75%酒精、紫外线或碱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种狂犬疫苗。伤口较深且离头部较近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毒血清,有条件时也可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被狂犬咬伤的家畜一般予以捕杀,以免危害于人。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剥皮吃肉, 防止剥皮或刀切过程中刺伤手或干裂的手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而被感染发病。

6、着力提高公民意识,完善养宠物法规目前,养宠物狗猫已成为大陆地区的一种时尚,相关部门应制订或完善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并严格管理。

①大力倡导高雅文明养宠物狗猫,注意公德卫生;②立法限制数量、体型和活动范围以及公共卫生与责任;③严格实施两证(准养证、免疫证)与挂牌规定;④坚持收捕无证(牌)野犬和无主牵带的流浪犬;⑤对宠物狗猫的管理应落实到街道与物业管理及执业兽医,其职责应在法规中明确;⑥严格实施宠物兽医执业认证制。

7、正确使用抗血清:抗血清与狂犬苗同时使用;尽量多用于伤口浸润注射;不得增多剂量;只能一次,不应多次注射;不应提早于疫苗注射;可以在疫苗注射7d后注射。

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较广泛 ,发病地区日益扩大,病例数上升,危害极大。狂犬病的防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方能见效。

参考文献:

1、于春起.狂犬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3):46.2、狂犬病的有关知识[J].农技服务,2006,(09):60~63.3、林家全.我们如何面对狂犬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02):20.4、张振兴、陈闻、李玉峰.狂犬病现状危害[J].经济动物学报,2008.12(02):97~101.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结课论文

基因工程与人类健康 篇6

自2009年3月底墨西哥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既向五大洲蔓延, 截止5月3日, 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达898例, 疑似病例数千例。有关消息天天都占据了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的大量篇幅, 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5月1日, 我国香港特区确认一例患者, 上海、北京等地均有流感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卫生部2日下发通知要求, 从5月3日起, 对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地应对此次疫情的措施继续加码, 严密防范疫情爆发。世卫官员指出, “病毒目前已不仅仅是在一小部分地区爆发。”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教授管轶也警告说“要警惕本次疫情演化成全球性流感。”

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出现, 首先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有人通过与猪的接触感染并传播病毒, 但在公众当中引起了不小恐慌, 猪肉消费急剧下滑。4月24日, 美国国内公猪价格跌至两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而与疫区远隔大洋的我国, 也出现了短期猪肉消费的萎缩。据报道, 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 4月29日, 由新发地市场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 猪肉价格创下新低, 白条猪 (肥) 批发均价为9.4元/公斤。市场上出现了一棵白菜价格等于一斤肉价的情况。而目前有关流感疫情可能蔓延的担忧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已经不仅限于猪肉, 商品市场上饲料需求的下降预期引发了农产品价格跳水, 对应的农林牧渔板块跌幅居前。疫情可能会降低人们旅游和外出就餐的需求还引发了餐饮旅游板块大幅调整。考虑到疫情对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 以及投资者对经济能否快速复苏的怀疑, 有人甚至认为已显现的全球经济复苏曙光将再次黯淡下来。

据报道, 墨西哥政府日前称, 他们找到了引发此次全球流感危机的可能源头———一家养猪场。墨西哥最早染病的是一个名叫埃德加·赫尔南德斯的4岁小男孩。埃德加家住墨西哥东部韦拉克鲁斯州的拉格洛尼亚, 距离大型养猪场Granjas C arrollde M exico很近。这家养猪场是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下属企业, 公司总部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这家养猪场饲养着100多万头猪, 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加工商之一。但养猪场环境问题相当严重, 当地居民长期抱怨, 养猪场上空经常被苍蝇组成的“云团”遮盖, 臭气熏天。最初的病原体就可能产生于这个地方。尽管最后确认病原体和疫源地还需更多科学依据, 但这一事实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说明人类健康与动物健康密不可分。人类是到了认真思考人与环境、人和其他生物之间关系, 并在实际行动上做出改善的时候了。

壳寡糖与人类健康 篇7

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haride,COS)是由甲壳素(Chitin)脱乙酰的产物壳聚糖(Chitosan)降解获得,由2-10个氨基葡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1]。COS是自然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寡糖。不仅保持了大分子壳聚糖所具有的某些功能性质,如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防治糖尿病、强化肝脏机能、治疗烧、烫伤等等,而且不同分子量范围的COS还具有许多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生理功能,如保湿性、免疫调节、防癌、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其具有水溶性好、安全无毒、易吸收等优点,在保健品、营养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1免疫调节作用

人类80%的疾病都与免疫机能的退化和失调有关。COS进入人体后,形成阳离子基团,与人体细胞有亲和性,能够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多条途径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力。

1.1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免疫器官造血干细胞COS可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免疫器官造血干细胞,使免疫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1.2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虚弱人群的健康状况窦江丽等[2]的研究发现将120mg/kg的COS作用于小鼠能明显提高溶血空斑数、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伴刀豆球蛋白(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迟发型变态反应。COS能使小鼠的溶血空斑数及血清抗体数明显增加,表明COS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

1.3清除自由基COS可完全净化自由基,使自由基失去活性[3],达到抵御疾病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2调节血脂

高血脂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若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冠心病、中风。COS能有效的激活脂肪分解,将多余的脂肪分解并排出体外。脂肪是带有阴离子的基团,COS是带有阳离子的基团,阴阳离子结合排出体外,减少体内脂肪积聚。

1988年就有人发现COS有清除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Liao等[4]通过60名志愿者8周的实验观察发现在水溶性壳聚糖组(Mr为30000-50000)总胆固醇下降了7.5%,在水不溶性壳聚糖组(Mr为100000-150000)总胆固醇下降了8.9%。血清中LDL分别下降了10%和6%。

3具有抗肿瘤活性,改善肿瘤患者人群的健康状况

3.1抑制癌细胞的活性COS是带正电荷的膳食纤维,而癌细胞表面的糖链都是带负电荷的,COS会在癌细胞表面形成密集的包裹体,并且吸附癌细胞。血管是癌细胞转移的通道,癌细胞只有在酸性条件下,附着在血管壁表面的接着分子上,才能转移到身体其它器官。COS有着比癌细胞更强的附着作用。COS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Xu等对肝癌细胞SMMC-7221的研究中发现COS可显著介导该细胞的凋亡,并且随COS浓度升高而效率增大。

3.2可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Wang等以人脐静脉上皮细胞做体外实验表明COS可抑制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发的血管生成,1000μg/mL效果最好。

3.3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现代肿瘤免疫学研究发现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效应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许多学者证实一些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表面存在N-乙酰-D-糖胺或D糖胺残基和受体的结合可能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4改善糖尿病患者人群健康状况

COS作为食用膳食纤维可减缓糖尿病人对糖的吸收,活化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体液酸碱度,增强胰岛功能,提高自身降糖能力。

4.1抗氧化活性刘冰等的研究发现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模型,不同剂量的COS和N-乙酰氨基单糖均能不同程度地调节糖尿病大鼠血脂和提高其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减轻、多饮、多食等症状。随后研究发现以Mr为1200的COS对于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和胰岛β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明顯的促进作用,并可以显著促进该细胞胰岛素的分泌。

4.2降血糖活性COS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且抑制效果优于阿卡波糖,提示COS可能具有类似阿卡波糖样的降糖机制。

5调节血压

高血压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现代医学已提示食盐的氯离子是导致高血压的元凶。COS能凭借独有的带正电荷的物性,与带负电荷的氯离子结合,排出体外,可以活化血压血管细胞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脂类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实现调节血压的作用。

6调节肠胃

胃病的发病率较高,COS在胃里被胃酸溶解后形成凝胶,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从而防止胃酸对胃壁的刺激和腐蚀。COS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细胞亲和,通过活化细胞作用,促进受损的粘膜修复,有利于溃疡的愈合。COS并不能被人体的胃酸破坏,也无法被消化酶分解。但它可以被肠中的细菌发酵利用,转换成短链脂肪酸以及乳酸。可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群。COS为阳离子动物纤维可促进肠蠕动,清除大肠内的宿便和毒素。

7小结

COS具有提高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机体抗体形成,活化细胞,促进受损的粘膜修复,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人体有益菌群,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胆固醇,通便,预防成人疾病等功能,可应用于医药、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参考文献

[1]胡志鹏.壳寡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4),210-212.

[2]窦江丽,白雪芳,杜昱光,等.壳寡糖对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5,24:33-35.

[3]张敬晗,金黎明,张盼,2008.几丁聚糖及其衍生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食品与药品,(7)23-24.

上一篇:女生节活动通知下一篇:商务网站项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