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医生的培训

2024-09-12

民营医院医生的培训(精选8篇)

民营医院医生的培训 篇1

临床岗位服务标准

1、严格遵守医院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要求提前5~10分钟上岗,整理诊台,做好接诊准备。

2、着装整洁,佩带名签,禁止在诊室内吸烟。在为病人诊治时,不得接听移动电话,不许在诊室内做和工作无关的事情。

3、问诊过程中语言温和,态度和蔼,保护患者隐私权,诊治过程中应尽告知义务。

4、重视医疗安全,对危重病人必须优先处理,需要住院治疗须由医生或护士亲自护送,并与接受科室作好安全交接手续。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杜绝不合理处方。

5、门诊病历记录详细准确,处方规范。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二次门诊不能确诊或三次门诊疗效不佳者,应请上级医生复诊或介绍到专科就诊,确保医疗质量。

6、按时上下交接班,不擅离工作岗位,有事暂时离开必须向上级领导交待去向,对抢救、会诊10分钟内赶到。

临床优质服务。

临床优质服务标准

1、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进行详细问诊、检查、诊治。

2、对患者做到尊重、关爱、周到、文明等行为。

3、就诊过程中拒绝接受患者及患者家属赠送“红包”及其他物质。

4、学习心理学,了解患者之所需。及时提供人性化帮助和服务。

5、与科室医助进行默契配合以及与各科室、部门进行友好衔接。

6、主动关心回访患者,及时向医院提出相对应建议和策略。

7、不断钻研医学业务知识、提升自身沟通技巧,以便更佳应对患者。

8、贯彻三项医学教育标准: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

民营医院医生的培训 篇2

1 医师多点执业实践障碍

1.1 医生层面

1.1.1 医生担心医院有看法。

有医生谈到[4]:“只要登记,还是会被院长知道在外面行医,会被认为‘身在曹营心在汉’,会影响到在医院的‘前程’。大医院的医生在本单位干的好好的,干嘛要‘多点执业’去惹院长不高兴呢?”。在目前的人事管理模式下,医生的工作机会、职称晋升、科研支持、退休待遇等均与所在单位密切相关。医生担心院领导知道自己多点执业的意愿或行动后,会被认为不安心在所在单位工作,从而影响其在单位的待遇。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相应措施,像浙江省为打消医生的顾虑,特许医生不用通过院长批准,只要在卫生局备案就可以多点执业,但还是很少有人登记。

1.1.2 医生超负荷工作。

民营医院对人才的需求,突出体现在对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求贤若渴。但这部分人也是第一执业单位的中流砥柱,特别在一些大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次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工作压力比较大。此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实习生带教、研究生指导等工作任务,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第二、第三执业单位工作。

1.1.3 收入的不确定性。

在不同医疗机构实现不同的利益诉求是医生注册多点执业的内在驱动力,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收入的影响,则是医生选择是否到民营医院进行多点执业考量的重要因素。为吸引医生到民营医院工作,民营医院能够给予医生高于公立医院的报酬,但民营医院可能存在将营业利润任务摊派给医生的待遇兑现附加条件,导致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曾经主动离开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工作的专家周乐今,最后因没有完成利润目标被医院管理方解聘[5]。

1.1.4 潜在的医疗风险。

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公立医院医生是“单位人”,医疗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医生是附属于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如果医生由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执业,其身份就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在非第一执业单位出现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医生需要承担更大的医疗责任[6]。此外,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需要以医生为核心的团队配合、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等条件。医生到非第一执业单位开展诊疗服务,离开了原有团队的配合支持,再加上各医院在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会使潜在医疗风险增大。

1.1.5 私下外出会诊相对自由。

在医疗行业中,存在私下聘请学术权威到其他单位进行会诊、手术的现象。外出“走穴”时间短、会诊费收益高、时间和行程自由,而多点执业的申请、报批、注册、备案及与多点执业单位签订工作协议的繁琐手续和规范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医生申请多点执业的意愿。对医生而言,医师多点执业这个政策没有吸引力,反而是个束缚,医生注册“多点执业”意义不大[7]。

1.2 医院管理者层面

1.2.1 不希望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流失。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需要通过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生、专家、学术权威吸引病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这是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民营医院希望从公立医院中获得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而公立医院管理者更不愿意医院发展所倚重的专家、骨干将部分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多点执业单位中。

1.2.2 担心对医院带来冲击。

在公立医院改革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经费需要医院自己筹集。随着民营医院的兴起,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成为主导因素。医院管理者担心医生多点执业后,会引起病源跟随人才与技术流向的流失,给所在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带来冲击,从而影响到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竞争力。最终结果是把专家放出去,等于把患者分流了出去[8],走一个专家,就带走了一批病号和成倍的收入[9]。

1.2.3 医院对医生的投入。

医生从一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医学专家、业务骨干,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本投入,包括十几到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继续医学教育、科研能力训练等长周期的培养,非常不容易。因此,医院管理者认为,公立医院培养出来的专家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这对本院来讲很不公平。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哪怕只用20%的时间和精力为别的医院服务,公立医院也觉得不划算[10]。

1.3 配套支持层面

1.3.1 体制障碍。

在当前的体制下,公立医院医生与所在单位捆绑在一起,医生与医院不是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合同关系。医生从属于所在医院,其人事、薪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与所在单位密切相关。医院对医生有行政管理权,为医生提供培养机会并承担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主体责任。在这样的体制下,面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所在医院势必都存有顾虑,难以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

1.3.2 人事、分配、保障等配套政策滞后。

医师多点执业涉及到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相应的人事、分配、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滞后,医生在多点执业单位中的责任、权利、薪酬分配、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分担、社会保障等关键环节仍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规定。

2 促进公立医院医生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的对策建议

2.1 政府牵头鼓励和促成民营医院与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建立合作

当前我国部分公立医院受床位规模、仪器设备配置水平的限制,医生的工作量未满负荷,而有的民营医院有精良的仪器设备、闲置的床位,却紧缺优秀的医疗人才。面对民营医院医疗人才紧缺的问题,政府可牵头促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帮扶合作,公立医院医生可到民营医院中多点执业。政府应积极鼓励、促成和扶持有条件的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机构间人才资源共享、人才输出的协议,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弥补民营医院人才的不足。

2.2 开展多点执业调查研究,制订多点执业责、权、利分配指导政策

在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框架内,医生依附于所在医院,医院为医生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投入,因此在协调多点执业单位之间利益时也需考虑公立医院这一较大的投资回报因素。卫生行政部门需尽快对多个执业地点的责、权、利分配进行界定,研究制订协调多个执业单位之间利益分配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医生所在公立医院与第二、第三执业单位如何合理分担多点执业医生的培养和使用成本,多点执业医生如何与所在单位和拟受聘执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多点执业医师如何约束和激励等问题,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对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促进公立医院医生到民营医院进行多点执业。

2.3 建立和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分担医师多点执业中的医疗风险

建立医疗机构、医生、保险机构分担医疗风险的机制,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生因多点执业带来的潜在医疗风险,可通过购买以医疗机构或医生为被保险人的医疗责任保险来实现执业风险社会化分担。在医疗责任保险中,明确保险的赔付范围、赔付标准等,既可通过保险机构分散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赔偿责任,也可发挥保险机构的第三方监督功能,降低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风险。

2.4 加强对医生私自外出会诊、手术现象的监管

按照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医生要实现多点执业,需经过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规范过程管理。为避免医生通过各种形式私下“走穴”式会诊、手术而规避多点执业的规范管理,医疗机构需加强对医生私自外出会诊、手术现象的清理整顿,卫生行政部门也需加大对医生“变相多点执业”或“非法多点执业”行为的打击治理力度。加强对医患双方的宣传教育,使患者了解私下聘请医生会诊、手术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潜在威胁和对患者利益的危害,促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行为成功推开。

参考文献

[1]严瑾,沈民南,李文菊.上海市闸北区执业医师多地点行医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8-9.

[2]顾怡勤.医师多地点执业现状调查及监管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5):226-228.

[3]颜明金,严莎.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8-9.

[4]中国医师协会.“医生,你渴望‘自由’吗?”——医师成为自由执业者路有多远[EB/OL].[2013-01-10](2013-04-12).http://www.cmda.gov.cn/yishizhiyexinxi/wangshangzixun/2013-01-10/11659.html.

[5]吴帅.“公立医院名医败回体制”的冷思考[N].健康报,2012-08-02(5).

[6]向雨航.医生多点执业“看上去很美”[N].南方日报,2013-01-23(SC05).

[7]杜安娜.“多点执业”能否缓解挂号难?[N].广州日报,2010-04-23(AII-12).

[8]雷成.昆明:医师多点执业仍需政策配套[N].中国青年报,2011-06-27(05).

[9]高明兴.医师“多点执业”面临诸多困境,亟需政策配套[EB/OL].[2011-9-9](2013-4-15).http://www.dzwww.com/shandong/kjww/201109/t20110909_6635014.htm.

“洋医院”里的医生 篇3

"洋医院"工作史:4个月

选择理由:良好的工作氛围

●有的关怀与医学本身无关,但却让人觉得你是个好医生。

有个眼外伤小孩,治好后视力受到影响。见到孩子的母亲忧心忡忡,我就主动和她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说,如果你现在就把他当作有残疾的孩子,处处迁就他,他就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会因自卑而产生依赖性;相反,你把他当作正常的孩子,培养他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反而对他今后的成长有帮助。

这些话我在国有医院当医生时是不会讲的,这么做会被认为很"矫情",甚至有同事会告诉你:以后还会遇到比他惨的,你同情还同情不过来呢。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医院无形中培养了医生群体的职业性冷漠。我对患者表示的这种关怀虽然与医学本身无关,但患者却因此觉得你是个好医生。

●医院对个体的充分尊重让人感动和自豪。

像我这样的新医生刚招聘进来时,医院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教育和工作背景,为每个人量身订制一套针对性很强的个人培训计划,比如你缺少国外工作的背景,这份计划便会强调国外医疗服务理念。

我们门诊走廊的墙上挂了一幅画,由很多花朵组成,每一朵花都不相同。花如此,人也如此。每个人都不相同,医院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是我在以前的医院里所感受不到的。

一进我们医院的门诊大门,就有一面玻璃幕墙,上面铭刻着每一位曾经在此工作过的医生的名字,面对这堵墙,医院每一位员工心中肯定都会感动,会有无法言表的自豪,也会更加敬重自己的职业。

徐利,曾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近十年,直接应聘到国际SOS救援中心。

"洋医院"工作史:5年

选择理由:公平环境

●我们不对病人说"NO",但减少纠纷不等于答应不合理要求。

我们遇到一位患者,他预约的医生因为紧急出诊而失约,临时安排我来看病。病人是个4岁的小男孩,头部受伤,他的父亲很不高兴,抱怨不停。我告诉他,您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处理孩子的疾病,我们就孩子的疾病开始了谈话,患儿父亲渐渐平静下来了。结果在我们的精心处理下,患儿父亲走的时候很满意,专门对我表示了感谢。

小事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纠纷,客户服务培训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病人的合理要求。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不会妥协,但也不意味着会说"NO",我们会反复解释我们的立场,告诉他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理由。

杨文,曾在国内某三甲医院工作近十年,直接应聘到国际SOS救援中心工作。

"洋医院"工作史:4年半

选择理由:良好的工作氛围

●聆听病人体会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个年轻人,患甲型肝炎在一家国有医院治疗快好了,又花三千多元来我们这里买了一套"健康在握计划"。我完整地听完了他的诉说,认同前面那家医院的治疗方案,他却对我表示感谢。他说,给他治疗的医院医疗技术一定没问题,医生态度也好,只是没医生愿意分一些时间,完整倾听他对疾病的体验,一般简单问几句就用药。他一详细诉说病情,医生们马上会安慰他:别担心,你这病在我们这里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们这么一说,我就想,就算是小病,我的感受为什么一定会和别人一样?我会不会出现其他问题?病好了,我也是糊里糊涂好的。

●对感冒的治疗,态度决定一切。

普通病毒性感冒实际上80%~90%不需要用过多的药物帮助,我们鼓励病人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解决。感冒的治愈需要一个周期,用药物并不能缩短多少病程,只是缓解一些症状,身体感觉舒服一点罢了。比如头痛,我们给点治头痛药物,咳嗽,我们给点治咳嗽的药物。

2012年医院临床医生培训计划 篇4

2012年是我院“临床医疗技术规范年”。为更好的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医务科将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及“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如下:

一、“三基三严”培训学习

(一)、加强对医疗人员“三基”的培训。

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的培训工作,经常利用晨会交班时间及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全院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疗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集中学习及科室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医疗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计划:

二月份:安排全院医疗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由邢国献主任主持讲座1次,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

三月份:安排全院医护人员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专题讲座,由化验室主任张玉洁主讲。

五月份:学习腹腔镜临床应用专题讲座,有妇产科主任刘志敏主讲。

七月份:进行全院性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由手术室主任齐志林主讲。九月份:医疗安全相关知识的讲座,由医务科组织国家级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或相关法律人员进行讲授。

十一月份:主要是儿童保健知识的培训,由儿保科主任贾国华主讲。

二、临床专业技术培训

(一)、培训对象

全体医疗人员,包括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所有医疗人员。

(二)、培训目的通过对医疗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达到提高其专业素质能力,巩固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

(三)、培训方式

通过学术会议和科内业务学习的形式进行全员培训。

(四)、培训内容

1、全院性业务学习培训(1)、内容安排:

结合我院的特点、薄弱环节、医疗新进展情况,以及疾病流行、上级要求等进行培训,重点是核心制度、医疗文书书写、人文交流沟通、心肺复苏、疾病诊断、知情告知、安全医疗、等级医院评审、传染病、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并考核;按专业进行“三基三严考”试;心肺复苏考核(护理部分由护理部培训);以及组织组织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抢救水平(2)、培训师资:邀请相关专家(院内、院外)(3)、实行签到制,授予医院学分,参与年终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4)业务培训要求

①、住院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100%参加。②、中级以上人员参加Ⅰ类学分继续教育,要求100%参加。③、参加卫生局组织的继续教育。④、每季组织全院性医疗安全培训。⑤、进修生实习生纳入统一管理。

2、科内教学培训要求

针对各专科特点,进一步细化各科教学,同时,对住院医师,予以确定指导老师,每人最多带2人,需征得本人的同意。指导老师必须是中级职称以上,有工作责任心,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能力,经医院培训考核合格者。

1、妇产科:

(1)科内组织至少每月1次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安全医疗教育,并有记录(病区要进行教学查房)。

(2)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业务早会提问。(3)常规开展危重疑难病例讨论。(4)开展术前讨论制度。

(5)组织妇产科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6)派员参加省、市妇产科年会及相关业务培训、学术交流。(7)派产科2名、妇科1名到上级医院进修等。(8)进修、实习生纳入统一管理。

2、儿科

(1)科内组织至少每月1次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安全医疗教育,并有记录(病区要进行教学查房)。

(2)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疗业务晨会提问。(3)常规开展疑难病例讨论。

(4)组织儿科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5)派员参加省、市儿科年会,及相关业务培训、学术交流。(6)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具体计划详见附件1。(8)进修、实习生纳入统一管理。

3、麻醉科:

(1)科内组织至少每月1次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安全医疗教育,并有记录。

(2)开展早会提问。

(3)按需开展危重疑难病例讨论。

(4)派员参加省麻醉年会,及相关业务培训、学术交流。(5)参加麻醉岗位培训。

(6)拟派1名到省级医院进修。

(8)组织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三、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 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科室的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医务科将根据各科室制定预案的情况,进行突击模拟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使得在发生医疗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节约时间,达到全院统一协调,齐心协力、忙而不乱,协调全院的资源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成功率。

1、加强“120”急救站建设,增加急诊抢救设备,提高急救人员的救治能力。

2、各科室制定本科室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制定相应的模拟拉练方案。

科室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是每一位医疗人员均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3、医务科将不定期的组织分管院长、相关科室专家对各科室进行模拟拉练。

4、及时对模拟演练方案进行修正,使其更适合科室突发事件,达到训练医务人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作用。

四、进修学习

依据各科室培训计划及培训名额,医务科对其进行审核,制定出全院的进修培训计划,并下发到各科室。各科室按照医院培训计划要求,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从具备进修条件,并提出个人申请的人员中择优选拔,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进行筛选。具体计划如下:附件1:

医务科将注重发挥协作力量,鼓励横向联合,加强合作交流,积极组织各相关科室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共同研讨带有共性的问题和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医学的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我院的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前瞻性、实效性,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是我院科研工作有新的突破,努力创建科教兴医的新局面,主要的科研工作计划如下:

1、拟完成院内1个课题项目的立项工作。

2、拟完成刘晓红研究生科研计划的安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

3、拟进行有关科研的学术的讲座4次,主要内容涉及文献查阅、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和论文撰写四个方面。

医院医生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医院文化、发展历程、医院宗旨、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及结报程序,卫生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会认真学习了中医院特色护理、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相关知识,了解了许多在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精选医院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民营医院商务通妇科培训材料下 篇6

①下腹痛伴阴道流血,有或无停经史,此类下腹痛多与病理妊娠有关,常见于宫外孕与流产。如宫外孕所致,下腹痛常表现为突然撕裂样疼痛,随后疼痛略有缓解或者肛门坠胀感疼痛也可向全腹部扩散。若为流产所致,疼痛常位于下腹中部,呈阵发性。

②下腹痛伴发热:有炎症所致。一般见于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或者输卵管卵巢囊肿。右侧下腹痛还要考虑急性阑尾炎可能。③下腹痛伴附件肿块:常为卵巢非赘生性囊肿或卵巢肿瘤扭转、子宫浆膜下肌瘤扭转,也可能是输卵管妊娠。此外,肿物部分破裂也不少见。右下腹痛伴肿块还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02、慢性下腹痛:

①非周期性慢性下腹痛:常见于下腹部手术后组织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输卵管炎、参与卵巢综合症、盆腔淤血综合症及晚期妇科肿瘤。

②周期性慢性下腹痛: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且与月经关系密切。? A、月经期慢性下腹痛:多由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宫颈狭窄或者盆腔炎所致,亦可因子宫内膜前列腺素浓度增高所致(原发性痛经);

? B、月经间期慢性下腹痛:发生于月经间期,疼痛位于下腹一侧,常持续3—4日,常伴阴道流血。此类下腹痛为排卵期疼痛。人工流产后或者刮宫术后也可以有周期性慢性下腹痛,其疼痛原因为宫颈或宫腔部分粘连,经血倒流入腹腔刺激腹膜所致。(注意分辨是否是在我院做的手术)。

五、回答技巧:

01、为了明确病因,您最好来院做进一步的诊断。

02、疾病是需要通过一些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够确诊的。03、手术前是需要做相关的术前检查的,如果符合手术指征才可以进行手术,如果有其他疾病,需要医生给您进行相对的术前处理后才能手术。

04、建议尽早来院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05、现在医学技术先进,只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06、我院是天津华夏医院,是综合性的医院,收费严格按照国家及天津市的规定收取,您可尽管放心。

07、单纯的用药效果不是很好,最好是药物结合物理治疗。08、做什么检查都需要根据您的情况而定。

09、并不是所有检查全部都做,需根据您的自身情况进行排查。

10、您可以留下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大约就诊时间,我们帮您安排好,这样可以节约您的就诊时间,也可以合理安排好我们的工作。

11、药物流产的不完全率比较高,以及可能引发大出血、炎症感染、不孕等,所以现在医院一般不采用,最好采用人工流产方式终止妊娠。人工流产建议采用享受型的无痛人工流产。

12、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做妇科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问题分析及建议 篇7

1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现状

民营医院的性质是企业, 故民营医院始终以赢利为最终目的。为了提高医师诊疗水平从而吸引患者、留住患者, 最大限度的获利, 民营医院也会开展相应的医师培训工作, 常见的形式有: (1)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通过3年左右的内、外科轮转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训练;随后根据轮转阶段的成绩、结合自身兴趣及医院的需求进入住院医师专科定向培养阶段, 从而确定以后专攻的研究方向。 (2) 专题讲座:聘请院内、院外的专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 主要针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以及副主任医师。 (3) 学术会议:选派医院骨干人员参加国际、国内某一领域的学术会议, 在提高医师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民营医院知名度。 (4) 学历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医师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民营医院鼓励医师攻读硕士以及博士学位。

2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问题分析

2.1 培训形式参照公立医院而缺乏企业培训的创新性

民营医院的管理层多来自于公立医院, 培训形式也参照公立医院的模式。但因民营医院培训经费有限且人员流动性较大, 很难像公立医院一样设计广泛的、针对不同层次医师的培训方案, 所以民营医院的培训形式以院内进行的规范化培训、专题讲座为主, 其它成本较高的培训形式为辅甚至缺失。就院内培训而言, 由于部分科室医师离职等原因导致人手不足, 使得医师规范化培训终止直接进入专科定向培养阶段, 导致临床系统性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 民营医院不愿花成本考虑培训模式的创新, 所以, 民营医院的培训模式仅仅是参照了公立医院的样子, 而又缺乏企业培训的创新性。

2.2 培训缺乏需求分析而导致培训随意性过大

民营医院培训往往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常见的情况是医院认为哪项技能、方法有缺陷, 或者是发生了医疗事故影响到了营业收入, 所以临时针对某一特定缺陷或者事故预防进行专项培训。其结果是导致培训随意性过大, 从业的医师不能预测自己将在未来是否会接受培训以及会接受什么层次的培训。相比较公立医院同级别医师接受的培训项目, 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医师会认为自己并未接受到系统的、规范的、专业化的培训, 从而认为在民营医院平台上得不到成长机会, 产生离职的意愿。从另一个层面来讲, 缺乏需求分析的培训不能真正弥补或提高医师的技能, 也加大了医疗风险的机率, 进而增加民营医院的医疗事故成本。

2.3 培训缺乏考评反馈机制而使决策层不愿过多投入经费

医疗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 往往需要从业人员终身学习、培训, 因此培训成本也较高。由于缺乏考评反馈机制, 决策层并不能明确知道培训费用的投入究竟能得到多大的收益回报;另一方面, 医师由于缺乏考核反馈机制, 也无从的得知培训对自身的意义, 加之医师平时繁重的日常诊疗工作与科研压力, 经常缺席培训或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 最后造成培训变成“说起来很重要, 做起来很次要, 忙起来全不要”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状况下, 培训效果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且科室人员因医师培训缺少人手、参加培训人员认为培训只是形式都怨声载道, 更加使得决策层不愿意投入培训过多经费, 从而进一步产生了恶性循环。

2.4“利用”劳动法而使培训成为“留人”的一种手段

2008年1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指出: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的性质决定了民营医院为了依法“留住人才”, 只有依照“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 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 约定服务期”, 故开始主动选派骨干医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从而名正言顺的约定“服务期”。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了部分医师不愿意约定服务期而不参加培训, 另一方面使得民营医院在医师离职时增加了谈判成本, 民营医院和接受过培训的医师为了违约责任而讨价还价。这样的“留人”势必影响在职医师的培训意愿, 使这些在职医师面对培训机会变得慎之又慎, 生怕落入到“服务期”的陷阱中。

3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建议

3.1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制度亟须进行顶层设计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制度亟须从顶层设计开始, 每年应拨付不低于营业收入固定比例的金额作为培训总费用, 并在上一年度做好下一年度的培训项目总体规划。由于民营医院医师人数在级别上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即高级与初级人员较多:高级职称多为公立医院退休返聘或者公立医院跳槽至民营医院的人员, 初级职称多为刚毕业1~5年的人员;中级职称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是“熟练工”, 容易寻找到更好的平台导致人员流失率较高。所以, 在开展培训项目之前, 必须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真正了解不同级别医师的在专业技能上的需求, 才能将培训费用用在刀刃上, 而不是流于形式。

3.2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方式有待寻找创新突破点

民营医院在医师培训项目上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灵活性, 在公立医院已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有利于自身的创新突破点。民营医院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有利补充, 应该摒弃与公立医院对立的观念, 多考虑与地方卫生局、地方公立医院联合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项目, 例如可以与公立医院联合培养初、中级职称人员;或者参照法国采用医师多点执业注册, 高级职称的医师每周既可以在公立医院工作一定的天数, 同时剩下的时间可以在民营医院工作。这样既可以解决民营医院培训力量薄弱, 又可以为公立医院补充中、低级职称医师力量, 从而达到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双赢。

3.3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须引入考评反馈机制

民营医院在进行培训的同时应该做好考评反馈工作。考评反馈机制不仅用于培训结束后, 而应贯穿于培训的整个阶段, 包括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考评反馈阶段。通过考评反馈机制, 培训前通过模拟考评反馈至培训项目设计者, 用于调整培训计划;培训中通过医师考评的结果反馈至培训项目设计者, 以便随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后通过考评反馈机制一方面让接受培训的医师明确本次培训的效果, 只有医师认为培训对自己有意义, 他才能在今后的培训项目中积极、认真的投身其中;另一方面, 通过考评测算出投入-产出比, 并及时反馈至管理层, 为下一轮培训制定规划做好准备。

3.4 民营医院医师培训要落到实处而不能成为“留人”的手段

民营医院在进行医师培训项目时应本着提高医师临床技能的原则, 真正将医师培训落到实处, 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提高医院效益的目的。民营医院医师培训工作要避免出现为了培训而培训、更不能将培训变成规避劳动法的“留人”手段。为将培训落到实处, 要注意培养专业的培训医师, 有的医师技术水平很高但是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很好的表达出来, 有的医师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但是技术水平欠缺, 所以, 民营医院首先要抓住培训师的素质, 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其次, 要将培训的考核反馈机制与接受培训医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 如奖金、职称评定等, 制定明确、规范、合理的培训制度, 从而将培训落到实处。

4 结论

进入21世纪, 国家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 民营医院医师诊疗水平业已成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为了提高医师诊疗水平, 民营医院应该大力推进医师培训制度:首先应该进行医师培训制度的顶层设计, 其次在培训方式上寻找创新突破点, 在培训流程中重视考评反馈机制, 将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从而才能真正抓住民营医院发展的大好前景, 达到民营医院真正的盈利。

参考文献

[1]朱幼棣.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 (2013) [R].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3.

[2]袁璟, 张俊华.医院员工培训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3]肖政、孙颖媛.我国医院管理队伍结构及能力建设的演进及现状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4]范赟、刘俊.企业如何降低应届大学生离职率[J].商场现代化, 2011.

民营医院医生的培训 篇8

2012年美国在数字医疗公司上共投入了 1.4 亿美元,与 2011 年的 9680 万美元相比增长了 45%,完成的交易单数也同比增长了56%。而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却如处女地般鲜有几家公司,大众的需求和相对空白的市场,让2011年刚从媒体出来的张锐觉得,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这拨浪潮,移动医疗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于是,就有了春雨掌上医生。

移动医疗如何“切糕”

从2011年11月上线到现在,春雨掌上医生已有超过700万的下载用户,每天的用户活跃数在30万,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有五六千个问题被提出和解答,虽然这个数字和其他类型的App应用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但就医疗卫生类的App而言,却是不小的数字,原因是医疗卫生行业有其特殊性,使得移动医疗类App的发展相对滞后。数字终端无法取代医生治疗时的“望、闻、问、切”,从这点上说,春雨不可能和医院抢生意。

通常,一个医疗过程可分为诊前、诊中和诊后,其中,诊前咨询和诊后的治疗追踪是春雨发展的重点,自诊、问诊以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即新闻订阅,是目前春雨的主要发展方向。

春雨天下的副总裁毕磊说:“春雨掌上医生不能代替医院的诊疗。它的定位就是‘轻问诊’,让用户在有身体疾病症状的时候能随时随地在自己手机上先做一个诊前咨询,同时也可以选择是否付费。”目前,春雨掌上医生分为医生端和用户端,所有问题经过智能分拣系统进入科室推送给医生,春雨对用户的保证是半个小时以内可以得到回复,而如果用户选择付费方式的话,回答问题的及时性就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目前,最新的春雨掌上医生3.0版在之前2.0版的基础上,将用户咨询的问答调整到了界面最为重要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窗口直接提问,提问完后,系统会抓取相关数据,用户便能看到别人问过的相似问题,这种直接模拟线下医患沟通的应用场景在3.0产品优化之后更加明晰。

从手机到手术室,付费并不是唯一障碍

目前,春雨掌上医生与很多App产品一样处于“烧钱”阶段,盈利模式尚不明确。尽管处于摸索阶段,但是春雨的思路是:仅仅满足用户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医生的需要和利益。而在医生的选择上,春雨坚持的标准是全国各地三甲医院的主治以上级别,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付费问题是春雨掌上医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用户下载和使用客户端是完全免费的,只有在咨询医生时才需要选择付费或者免费,而用户选择付费所产生的收益是完全支付给医生的。现在在春雨的平台上,医生最高可以赚到两万元一个月。

江苏中医院的张玉春医生就在春雨手机诊所做医疗咨询,他告诉记者,每天大概会回答8个免费的问题,2个付费的问题,每个月也能得到几百元的额外收入,对他平时工作并不会有影响。张玉春说:“其实随时随地取得医疗服务的愿望大家一直都有,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虽然网络咨询不能代替面诊,但可以对一些问题提供大的方向上的建议,对一些小问题提供更妥善的自我处理方法。从这个层面上讲,这种移动医疗平台的出现对于改善目前医患关系矛盾是有一定意义和存在价值的。但是,这个只能慢慢来,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春雨的付费模式分为在线咨询付费和电话咨询付费两个部分。在线咨询的费用按回复的时间分为6元、12元和25元三档,价格越高,得到答复的时间就会越短。电话咨询则是按分钟收费,价格会更高一些,这种方式被春雨天下的副总裁毕磊称为“双向撮合交易”。

为了激励医生去回答问题,在不同时段,春雨每天会发放2000个“免费号”供用户咨询,这部分钱都是由春雨埋单的。这部分开支也是目前团队运营成本中较大的一块,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每月花在这部分的运营成本大约有18万元。“让用户付费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用户付费体验的渠道还不够开放,有人嫌麻烦没有支付账号。医患双方也没有达到一定的信任度,这也与中国长期存在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关。未来我们希望更多的用户付给医生钱去获得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除了游戏类App外,大多数的App支付比率只在3%左右,虽然目前用户在春雨上的支付比率能够达到5%,已高于普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还是很少,从这个数字里也可以看出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付费意愿其实还有待培养。

春雨天下首席医疗官卢杰,曾在协和医院做过5年的临床医生,2012年加入春雨成为了一名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目前他带领春雨的医疗团队负责每天的数据分析,包括涉及医生端的产品体验和产品设计、医生的激励和管理、医疗问题的把关分析、医生的拓展沟通、以及医生资质的认证核实等。

对春雨来说,除了要解决用户付费问题外,最大的挑战还有成本管理与拓展的矛盾问题。一方面,要控制运营成本就要限制一定的问题量;另一方面要扩大影响力需要大量互动问题的支撑,在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显然,这是春雨掌上医生发展的又一个障碍。

“中国式”医疗App:定位o2o

虽然春雨掌上医生目前尚未盈利,但在2012年他们得到了B轮融资,毕磊说:“在医疗领域不能走得太快,宁可慢一点也要稳步成长。”目前,春雨的创业团队有1000个医生,线下还有5000个医生作为储备。用户的发展,用户付费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对运营成本的考量,找到清晰的商业方向,这些都是制约春雨掌上医生未来发展的原因。

春雨的创始人张锐曾在多个媒体场合表示,移动健康领域的一个局限是,各种化验、检查没法做。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医疗App应用目前能做的主要有四个板块:第一,人体数据采集;第二,人体健康、健身相关的辅助程序;第三,不需要大量的诊疗手段和数据的医疗咨询;第四,病人出院后的随诊、随访,包括病情的调查与远程检测。

目前,春雨作为连接医生和用户的管道,拥有大量包括用户与医生的问答在内的相关数据,这些都直接体现了用户的需求,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谈到未来的商业方向,春雨以后要做的不是与医生分成,而是与各大药商、药厂合作,或者利用LBS(定位服务)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推荐。“我们会从数据角度来做数据营销,怎么让这些数据产生价值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定位o2o,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移动互联结合起来,让App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在目前使用春雨的用户中,南方人要多于北方人,多为年龄段在20~30岁的年轻人,其中女性又比男性要多。因此,春雨主推的是妇科和儿科,因此,一些健康管理类和育儿类的公司也希望能跟春雨合作。在内容方面,除了用户在移动端的提问数据外,春雨与新浪Ask、腾讯搜搜问问也有合作,并将它们平台上的一些有价值的医疗问题导入了春雨平台。

美国的移动医疗应用Health Tap去年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融资,它的模式是医生在线回答问题,用户通过电话或信息联系医生,进行预约服务。它的盈利点是向医生收取费用,帮助医生建立良好的网上声誉和扩展业务。这样的综合移动医疗服务,其实就是网上导诊,但基于中国的医疗体系,毕磊说春雨目前还不适合这样做,“美国有很多个人诊所,美国人拥有家庭医生也是很普遍的事情,这样就使得医疗资源在美国更具有流动性。中美两国在医疗服务体系上还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导致了移动医疗必然,也必须要‘中国式’。如果一味地参考国外App产品的原型,将他们的理念和模式移植到中国市场,这种克隆的App难免会水土不服”。

上一篇:2024年安庆烟草专卖局关于高校毕业生招聘面试和资格复审公告下一篇:招商工作上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