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5-31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8篇)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导入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会提出?它的提出又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2、重点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作用的部分。

三、细读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说一说自己想法?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特征? 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上课上台展示。

五、板书设计

(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学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二、提出问题,设置情境

通过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让学生自主说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1)普遍性;(2)民族性;(3)崇高性。

三、总结提升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四、布置作业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提出的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3、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点: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提出的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教学难点: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也了解了它提出的重大时代背景,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在当代社会中有何重要作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二、初读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必要性?

2、再读课文,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必然性?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总结。

三、细读探究

1、学生阅读课文中的例子,结合例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3、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四、体悟思考

思考如果再过几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还有坚持的必要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国家》这首歌,让学生跟着小声地吟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播放《新闻联播》的相关内容: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细读探究

1、学生自主归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2、老师总结

3、学生说一说自己今后如何做?

四、拓展延伸

1、用具体行动体现爱国情,如敬重国旗、国歌、尊重汉语,履行值日生职责等。

2、在与他人交往中,做到谦恭有礼,包括课堂倾听别人的发言。

3、读书是你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尽力做好与读书有关的每一件事,如预习、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复习等。

4、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考试不许作弊。

五、总结升华 再唱歌曲《国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最高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一环节既是对爱国情感的升华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相互区别

1.内容不同

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这24个字,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 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2.范畴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 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 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的科学体系。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 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 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清晰而凝练, 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 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3.地位作用不同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更加精炼, 易于普通百姓理解, 更易于转化为行动。按照十八大要求, 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及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就会迷失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点

1.本质上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来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 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演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依托、无所寄寓。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 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2.目标上的一致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 就会显得庞杂、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练。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制度安排和实践运动提供科学、完整的价值合理性依据。

3.发展上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其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加强和提升的过程, 因而对于“核心”这个概念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 “核心”要坚持、要加强, 要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 “核心”与非“核心”的内容, 既要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又要相互统一、相辅相成。除了“核心”部分外, 还有许多外围的、非“核心”的部分, 也属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 并且有些也会不断融入、充实、提升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中。因此, 只有用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观点, 才能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科学、更加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既要重视“外围”部分, 又要重视“核心”部分,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实践, 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升。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和不同点, 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 更是促进教师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把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 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共同点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他们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2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在价值层面上的具体表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核心价值体系得到高度概括和提炼升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意。因此,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的指导地位,助推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基础,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深厚的现实价值。

一、相关内涵的科学界定

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反映的是客体的存在对主体需要的效用、意义、关系和某种需要的满足。核心价值指的是一定社会群体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或价值原则,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指导地位,表明某些事物对人们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的有用价值。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通常是在统治阶级的号召或倡导下形成的,它对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提升本民族的认同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一个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是在价值评判、价值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言行准则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原则立场、价值评判、态度需求等。价值决定价值观,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反映价值本身。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尺度和理论守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哲学层面和价值领域的根本表象,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稳固的生产关系及价值目标追求的集中映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和价值升华。它纵观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现实运动、根本制度和社会形态中,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驱动和内在需要,是一个相对稳固的思想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关系

从实质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重于横向解析的话,即偏重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宏观领域方面的内容的话,那么核心价值体系则更倾向于纵向解构,即更倾向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等意识层面。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稳固深厚的价值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和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

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为自为阶级,由自发斗争转为自觉斗争,其目的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压迫,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在价值层面的同义表达。这一最高价值观本身就内蕴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表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和价值抉择。

马克思在依据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从宏观的社会场域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国家作为整体的价值取向,即在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微观个人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又内在地包含着个人生活得到富裕、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人际关系得到改善等内容。可见,既注重国家的整体利益,又不排斥个人的合理诉求,既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权利,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借助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才能真正得到最后实现,才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彻底性和人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这种社会主义能集中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它时刻折射出公正、平等、共享和改善民生的人文理念,因而它本身就具有内化为大众信念、外化为群众生活实践、转化为人民生活能力的诉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强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合规律性的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合目的性的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合规律性的又是合目的性,必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

一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爱国是具体的、历史的,国家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爱国也就转化为热爱一种社会制度的行为,在现实中国,这种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爱国从本质上看,也属于一种集体主义,或者说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集体主义。因为国家就是一个“放大”了的集体,是单个集体的社会化。所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旗帜。体现时代进步的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和主义的重要品质,能够被人民群众以一种平等的主体姿态、共同持有的自觉信仰、精神价值取向和现为规范准则,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征。

另一方面,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引和价值准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三、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关联性,又各有侧重点,相互区别。从某种角度上说,二者是表象和内容、外延和内涵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递推式演进。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内核和最高抽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精神,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走向,引领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范式和潮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人民群众把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坚实感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章龙.冲突与建构—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袁贵仁,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法治)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宪法中有关法治的知识,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温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问学生回答。

三、出示图片,切入主题:这一堂课是讲“法治”这一主题。出示课题。提问:那么,“法治”是什么意思呢? 法治,就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治理社会。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管理国家。

四、通过中外名言加深理解。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春秋)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唐)——哈耶克(英国)

五、谈一谈: 作为学校的一员,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和纪律吗?提问学生回答。你发现平时班级和校园里都有哪些违反校规、破坏班级、学校秩序的行为呢?

六、小活动

1: 学校设立规章制度就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大家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无论在校园里还是校园外,我们都应该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

2:为了更好的维护班级秩序,为大家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请大家讨论并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七、举例:交通规则。出示小诗。

小黄帽保护我: 小黄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富强)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强含义以及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2)懂得国家的发展富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懂得要从平时点滴做起,争做好学生,也是为了国家富强,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教学难点:认识当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国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千年来,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始终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那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梦”重要内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什么 “富强”在首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全面分析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

二、理解“富强”含义

1、中国名人故事

2、游戏:名人名言连连看。

3、分享富强:生活消费水平,本地的变化。

4、富强定义

富强不仅仅经济的富裕,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强大。

板书:富强 = 富裕 + 综合国力强大

5、综合国力如何理解?

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三、历史回眸——走向富强的历程

1、播放视频:国家衰弱历史——国家抗争历史——国家艰辛历程

2、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并发表感想)

3、教师小结:

66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四、现阶段我国国情。

1、对比中、美、欧综合国力对比,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小结:直视差距,勇于面对,大步向前。

五、展望未来,目标宏伟。

1、“两个一百年”宏愿:

第一个百年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二个百年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思考:两个目标实现时,同学们多大了?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就是“两个一百年”宏愿实现的主力军和主人翁。我们要看到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却是坎坷的,这是因为在通向富强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拦路石阻碍富强的实现。

3、合作探究:搬掉富强道路上的绊脚石 ①农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低

②中国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品牌稀少,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④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突出,⑤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较大; ⑥人口多、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 ⑦腐败问题......(1)请就其中一个问题,具体谈谈如何解决?

4、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

1、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每一个公民,我倡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结合24字和生活小事,我们怎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生讨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文明 篇6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2.情感目标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3.体验目标

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课时:2课时

三、活动准备 队旗 儿歌《小小公民》 音频歌曲《国家》、《光辉岁月》,视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仁川亚运会视频

四、活动流程

(一)队仪式 预备部分:报数 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 中队长回原位,宣布队会开始 1.出旗。

2.唱队歌。

3.中队长或者辅导员说明活动目的、意义,并宣布活动开始。5.活动结束后,辅导员讲话。6.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活动过程

1、齐唱儿歌《小小公民》。小小学生讲公德,爱家爱党爱祖国。尊敬老师有礼貌,团结合作争第一。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人都要多关心。花草树木有感情,请你别伤它的心。随地吐痰不文明,果皮纸屑不乱扔。

过马路走人行道,这条千万别忘掉。红灯亮时请等候,绿灯闪烁方才行。我们都要讲公德,人人才会夸你棒!夸你棒!

2、文明用语我知道。

您好、早上好、下午好、请多指教……(见面语)谢谢、劳驾了、很感谢、麻烦您……(感谢语)对不起、请原谅、别客气、不用谢……(道歉语)再见、欢迎再来、祝你一路顺风……(告别语)

3、文明用语我会说。(1)、当你向同学借笔用时,你会怎么说呢?(2)、早上起床时,你发高烧上不了学了,需要给老师打电话请假,你会怎么说呢?(3)、王老师请你到办公室里去取红笔,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4)、你要到新华书店买书,可是书店太大了!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呢?(5)、下课时,你不小心碰到了同桌的文具盒,你会怎么说?

4、文明行为我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不文明的语言,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自己或身边的小朋友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请做自我检讨或给小朋友指正!

5、文明之歌齐颂扬

我们全班一起来,要把礼仪常规谈!大家别嫌咱罗嗦,一齐往这看一看!穿戴干净又整齐,拉链纽扣要系好!饭前便后要洗手,我们真正讲仪表!校园内外不乱跑,上下楼梯往右靠!危险游戏不要做,恳请大家别忘掉!预备铃响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不吵不闹坐端正,认真听讲勤思考!升旗仪式要肃立,高唱国歌要整齐!出操呼号要响亮,声音清脆要有力!公寓楼上要安静,上下床铺要整洁!打饭洗完要排队,我们真正有秩序!天天来把卫生搞,贵在保持习惯好!果皮废纸随手捡,我们大家重环保!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帮互助树新风!不打架来不骂人,文明礼貌记心中!

6、争做文明小公民

假如我是小顾客,买东西,按先后;说话时,先说请; 要尊重,售货员,不给别人添麻烦,添麻烦。

假如我是小乘客,上汽车,不拥挤;在车上,不抢座; 车到站,他先下,和和气气不争吵,不争吵。

假如我是小观众,看电影,看杂技,讲文明,守秩序; 讲卫生,不吐痰,保持安静不起哄,不起哄。

假如我是小游客,上公园,看美景,爱花木,护文物; 见外宾,不围观,文明游客我做到,我做到。

7、文明之星大家选

在我们的班集体里,有不少讲文明、懂礼貌的小朋友。请四个人一组,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评选出我们班本周的文明之星!

8、争做文明小公民我宣誓:

文明语言我会说!文明行为我做到!文明之歌齐颂扬!争做文明小公民!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

一实践教育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育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 是寓教于“行”的教育过程和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实践教育具有主体性特征, 注重过程教育, 有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 是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灵内化的有效途径;实践教育具有开放性, 它提供了开放的教育环境、开放的教育形式、开放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教育过程、开放的考核评价方式, 这种身临其境的开放式教育具有理论教育无法替代的功能;实践教育具有综合性, 它能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 实现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实践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个体内生、隐性渗透、启发诱导、感染熏陶、体验反省等功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个体内化过程, 从教育学角度看, 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 处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 形成有关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性分析、理解、判断,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斗争、自我监控, 经过自觉地选择、消化、同化、吸收, 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修养及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和强调实践体验、情感渗透、信仰确立对德性成长及价值观生成的重要意义, 具有隐性渗透、启发诱导、感染熏陶、体验反省等功能, 对受教育者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产生综合影响的教育过程。能够促使学生从“知”到“信”, 使理性化的价值认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信仰, 能够促进发展学生遵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源性动力, 建立自主性的情感体验、精神归依和内在的德性生成过程等。[1]在实践教育中, 学生通过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 能够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测试能力, 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亲身经历并加以体验的事情往往会刻骨铭心, 甚至终生难望。

二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实际, 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

(一) 构建以三个结合为基础的实践教育组织体系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课堂上也可开展一定的实践教育活动, 主要有如下形式:主题讨论、问题辩论、社会热点焦点分析、情景模拟实践性教学、学生尝试讲课、播放影像资料片等。

在课堂外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感言博客、微信大赛, 积极鼓励、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哲学兴趣小组、儒学会、党章学习小组、伦理学学习小组等, 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与校内的教学实践活动相比, 校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更新鲜, 他们希望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他们充满了好奇, 学校不仅要开展校内实践教育, 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校外实践教育。

有效开展校外实践教育, 创建优秀的实践教育基地非常重要。必须依托地方资源优势, 建设一批特色教学实践基地, 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渠道。我校立足湘西, 依托湘鄂渝黔边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建立了贺龙故居、周逸群故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芷江日本受降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践教学基地、德夯苗寨民族文化及德育实践基地等。

3集中组织与自主分散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 所有学生都应该参加, 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安全等因素的制约, 有些集中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便多开展, 就必须与自主分散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中组织主要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更多的情况下, 学生则可采取自主分散的方式, 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 灵活机动地参加实践教育活动。

(二) 丰富四个层次内容的实践教育活动体系

1开展认知性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到土家苗寨参观、考察、采访, 圩场赶集, 了解民意社情, 邀请地方政府人士做区情报告,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发展, 认识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体会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拥护党的领导, 认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 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 激发他们毕业后报效家乡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举办“科技文化月”活动, 组织科技展览、科普讲座, 编写发放简单明了又生动有趣的有关宗教知识、民族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的科普读物等, 通过科学文化和无神论教育, 帮助他们破除迷信, 崇尚科学。可邀请地方“特定阶层”的宗教人士、族长、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学生做报告, 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宗教文化、人文风情、民间习俗, 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族观、文化观,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坛”,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民族地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精心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周”活动, 举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专题讲座, 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 要充分运用民族地区特有、学生又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 如民族节庆活动、民族山歌、民间故事、打油诗、顺口溜等, 进行教育宣传, 化抽象为生动、化枯燥为神奇、化呆板为活泼, 起到寓事明理、褒善贬恶的作用。

2注重情感体验性实践教育

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实施情感体验性实践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贫穷落后, 但有许多地方是革命老区。湘西自治州, 大革命时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 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成为今天我们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 祭拜悼念红军先烈、民族先烈, 使学生身临其境, 实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请老红军做报告, 让学生体验穿红军衣, 扛红军抢, 回味过去革命岁月。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可以组织学生去苗寨民族文化实践基地, 尝试操作苗族先民的劳作方式 (推磨、石碾、榨油、打谷等) 、观赏他们的造纸技术、蜡染和刺绣工艺、花鼓表演, 深切感受他们的艰辛磨难, 也感叹他们的聪慧与伟大, 真切实在了解璀璨的民族文化。

3坚持行为养成实践教育

坚持长期组织开展学雷锋月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大学生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品格, 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思想, 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体验价值, 提高认识, 锻炼意志。我校文学院学生李正龙, 利用节假日到高寒缺水、贫困落后的民族山村———凤凰县腊尔山拉忍村, 坚持长期义务支教, 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进行养成教育。我校先后编写和出版了《景色人生———吉首大学优秀校友奋斗辑录》《大学生行为规范读本》《大学生怎样做人》《漫谈养成教育》《新时期女大学生成才漫谈》等20余部书籍, 拍摄了《使命》等10余部电视专题片、用生动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运用校训、校歌的魅力教育学生, 使学生从进校第一天接受校训、校歌的熏陶, 勉励自己积极进取。我校凝练“以业报国, 以人名校”的校训, 实施“以人名校”的特色教育, 教导学生以自身的价值而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并最终以学生出名而使学校影响扩大。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成就感, 将学生热爱吉大, 为母校争光的思想与刻苦学习, 立志成才, 以业报国的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

4加强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单位联合举行寒暑假大型实践教育活动, 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重走红军路”“扶贫帮困支教”“老区慰问演出”等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尝试大学生基层挂职实践, 让大学生到乡镇 (街道) 、企事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实施了“立人教育”工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开辟了富有吉首大学特色的“立人大讲堂”, 校领导亲自授课。

举办大型学生社团活动。如我校的“健强社”学生社团, 在校团委、学工部的领导支持下, 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关爱贫困生的“八心” (信心、诚心、爱心、暖心、舒心、交心、热心、贴心) 工程。对于贫困生, 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在经济上帮助、生活上关心, 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励、心理上抚慰, 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自强成才。

举办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创业设计大赛、各民族同学大型联谊会、红歌赛、演讲赛、辩论赛、革命故事会, 特色纪念活动、仪式教育等。使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受到感染、震撼、启迪, 进而反思、判断、选择, 灵魂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升华。

(三) 形成“一分、二级、三式、四一”的实践教育实施体系

“一分”, 对学生分层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根据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学生、本科生低年级学生年龄层次, 按照文理科所学不同专业层次, 依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层次, 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各自的特长, 施展各自的才干。

“二级”, 设立校院两级领导工作组。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示, 加强对实践教育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成立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吉首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再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小组”。

“三式”, 采取三种模式的实践教育活动, 即假期集中式、课余日常式、周末重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长的有利时机, 可集中学生组织大型综合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强调突出社会影响。利用课余时间,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强调保持实践教育活动的常态化、长期性。利用周末相对集中的时间, 精心设计几个重点实践教育活动项目, 强调教育活动的示范性、典型性和创新性, 注重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

“四一”, 即每学年制定一份实践教育总计划、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育实践活动校级协调会议、每学期编辑一本学生实践学习文集, 每学期召开一次实践教育总结表彰会。

(四) 实施以两个机制为关键点的实践教育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是有效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前提。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实现实践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 保证实践教育活动有计划、方案指导, 行动有组织, 过程有监控, 成果有考评。内容包括实践教育的岗位责任制度、实践教育内容选定制度、实践教育课时学分分配制度、实践教育活动实施制度、学生实践管理制度、跟踪调查制度、考核制度、财务制度、学校各职能部门会议联系制度、校地会议联系制度等。

2健全完善的考评机制

评估机制的建立, 有利于对实践教育进行客观评价, 既有利于教育实践的常态化, 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以便调整策略, 改变时间内容和方式。

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实践教育评估机制, 建立规范、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 对教育效果和成果、产生的影响进行规范、科学、公正的考评。确定评价指标内涵及标准, 分级设立指标, 考核内容立体化、全方位, 考核方式做到开放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把考核结果与老师晋级评优、职称评定, 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推荐就业等直接挂钩。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实行“院校二级考评、定期轮评”的考评制度, 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考评。院级一年、校级二年一轮评, 对照评估指标体系, 特别是各项核心指标, 首先各学院每一学年对实践教育效果和成果评估, 在此基础上, 由“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每二学年对各学院再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即把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表现和成绩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综合测评的大体系之中, 纳入到学校宣传部、团委、学工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拓展教育的大考核体系中, 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王学勤秘书长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报告的开篇,王学勤秘书长指出,今年全党全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按照中宣部有关学习贯彻的通知精神,原原本本地学,学习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在谈到第一个问题时,王学勤秘书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倡导富强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并提出了两个积极的工作目标:一是积极培育,一是积极践行。再次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重大的理论创新,“三个倡导”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与培育和践行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教育不容易,转化为自觉行动更难,所以培育与践行相比较,践行更加重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建党百年和新中国成立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是百年大计。所以,无论是“三个倡导”,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都任重道远。

在谈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时,王学勤秘书长还就学习十八大报告与之相联系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这三者关系与“三个倡导”、两个积极相关的范畴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为话题,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如何认识人文关怀的问题上,王学勤秘书长提出了三个关注:一是关注人文关怀的主体性。他说,我们所谓的人文关怀,核心要义就是要承认人的主体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企业就是以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为本,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指的是主体,而不是部分,也不是个别。二是关注人文关怀的政治性。他说,人文关怀不仅是经济上道义上的,而且是政治上精神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强调解决思想,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文关怀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差异,只有注重差异,才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中的平等理念。三是关注人文关怀的自主性。他说,人文关怀在强调主体性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自主选择、自我完善。十八大在强调群众性文化建设方面,用了三个自我,即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群众文化。要建设企业文化,就在于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就必须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必须”,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第一要义就是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样才能有为、有位,而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大政工格局的实际作用。

在谈到如何认识心理疏导问题时,王学勤秘书长认为,心理疏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人群、公众或者说群体的认知、情感、信念、态度的心理倾向,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简单地等同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心理治疗。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应由思想政治工作者承担,并首先是从信念、理念、认知、情感、态度出发的。在这个意义上,特别强调的是引导或者调适个人,一定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确保三者利益有机统一。要把心理疏导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心理疏导就会迷失方向,人文关怀也就会游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社会心态问题,王学勤秘书长指出,在思想政治工作范围内,解决社会心态问题,就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建立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基础之上,建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这是基本前提。

他说,明确了对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的认识问题,就不难理解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着力点,这是多年来实践基础上的以一贯之,同时又结合了新的实践和经验。十八大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社会心态,也是首次。可见社会心态之重要,更可以反证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自十七大以来,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所以,无论是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还是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都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旗帜、道路和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十八大以后,有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鲜明主题,也必然可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抓手的就是中国梦。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梦的科学内容,把中国梦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政研会确定的今年的重点研究课题。

王学勤秘书长在报告的第二部分,谈到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时,旁征博引,以大量的案例,佐证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谋略。在梳理问题时,把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到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集中到公民核心价值观,把公民核心价值观集中到诚信道德。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在三个倡导中毫无疑问都已经包含了。现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包括领导干部,都在思考和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我以为,最集中或者说最大的公约数,就是全社会最关注的诚信问题。诚信问题,作为文化强国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无论是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看起来好像是文化层面的事,但是如果再作区分,应该是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都相融相通的。道德建设,必须建立行为准则,不能光停留在说教。企业文化的基础建设在于道德,道德的基础在于诚实正直。行为准则要体现道德的理念,要体现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使诚信以规范的方式能够完备并得以体现。王学勤秘书长还指出,十八大报告在两个部分对道德建设进行了阐述,即第六部分和第十二部分。第六部分讲的是文化建设,是对全社会提出的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任务。第十二部分关于党建工作的部分提出了八项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是呼应第六部分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作风建设抓起,为全党做了一个表率。这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体现。

(本文系中国政研会秘书长王学勤在中国机械政研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作的学习报告摘编)

(责任编辑:李 直)

上一篇:华联两周年促销方案下一篇:美术设计师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