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倾听》课后练习题

2024-07-20

《用心灵去倾听》课后练习题(共12篇)

《用心灵去倾听》课后练习题 篇1

一、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

①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

②“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

③我非常想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母亲的人。( )

二、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这句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这句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用心灵去倾听》课后练习题 篇2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面对有思想有灵性的文本,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去倾听文本的声音, 感受语言的色彩, 体验作者的情感, 从而学会去寻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性, 建构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创设情境, 唤起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使学生乐于阅读, 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获得知识,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 实质上是“披文入情”的过程。语文教学, 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经历的感悟, 做到移情入文, 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与文本对话的话语权。

1. 精心打造生本对话的“叩门砖”。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以说, 阅读期待是读者固有的。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有效地去唤醒这种固有的阅读期待, 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对话中去。

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 教师适当地设置悬念、交代背景、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唤起阅读期待。如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 老师在学生朗读课题之后, 引导学生说说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孩子们有的说:“什么是番茄太阳?番茄和太阳有什么关系?”有的说:“番茄是一种蔬菜, 而太阳是在空中的, 怎么可以把太阳和番茄相提并论?”还有的说:“课题上怎么还加上了引号?”……在学生愤绯之时, 教师适时引导:“是啊!所以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想读吗?请大家捧起书本, 读一读这篇叫《番茄太阳》的文章。要大声地读。老师要看谁读得最投入、最认真。”

2. 合理利用生本对话的“催化剂”。

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在交际运用中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学生接触文本后, 教师创设与文本主旨相关的问题情境, 以针对性的问题为“催化剂”, 激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学生与文本对话受阻时, 老师更要善于创设情境, 让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对文本深入地进行解读。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生感知文本后, 老师抛出问题:“在你的眼中, 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当学生对林冲的为人有了一定认识之后, 老师又设置冲突:“许多人认为———林冲是个谦虚、勇敢、武艺高强的人;而某专家认为———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这一点我是赞成的。但说他谦虚, 我有不同看法。个人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谨慎的人。同学们, 你认同哪一种看法?你认为林冲是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请大家好好读读书, 我们会说得更周全、更深刻。”进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使其自主地去文本中品味语言, 诵读感悟。

二、潜心会文, 唤醒自主探究

阅读是一种直抵心灵的悟对, 潜心会文是阅读对话之本。建构主义研究表明, 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是一个主体不断建构的过程, 即只有通过主体的真实体验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1. 朗读, 在理解中对话。

理解是对话得以发生的关键要素, 是受教育者形成关于自身知识和生活智慧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 个体才能走向他人, 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 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拥有构建的平台。

(1) 给予充足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 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 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 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 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 让其认真读课文。第一, 充分地认真阅读, 学生就能正确地解读文本, 包括正确地理解文中的新词难句, 破译句子的含义, 真实地再现文本世界, 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 通过认真阅读, 激活与调集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第三, 当不同的学生在深入阅读, 以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文本视界同化或顺应时, 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 不仅重建了文本意义, 还重建了原认知结构。这样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悟、体验、创造的过程, 就是学生个体潜心会文的过程。而这也正是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所以, 对文本正确、准确乃至有创意的解读是实现“对话”的语境背景。教师要敢于“冷场”, 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真读书, 钻文本。

(2) 选准内容进行“多读”。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 想得越深, 感悟就越丰富。教师要选准文本中的“重点句段”、“难以理解的地方”、“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段”让学生多读。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2自然段时,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站不起来”、“致命的打击”、“下决心”,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结合图画等方法来理解、体会并感情朗读。在这个过程中, 谈迁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此时此刻, 站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那个体弱多病的老人, 而是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老人;此时此刻, 在学生心中涌动着的是对谈迁的无比崇敬之情。学生能做到用心读书, 并掌握了抓住关键词语来体悟的读书方法。

(3) 变换着形式“多读”。教师要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赛读、品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学生在朗读训练中, 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读出了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许多东西。不仅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线索, 而且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陶冶学生的情操。

2. 批注, 在品味中对话。

如果把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对话形式, 那么, “批注”则应该是一种无声的对话形式。学生在阅读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之一。随文批注既锻炼了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 又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随文批注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倾听”文本的声音, “触摸”作者的心灵, 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 形成富有个体生命色彩的思想、言语。潜心会文必引发高质量的生本对话。

3. 想象, 在创造中对话。

想象是思维的前奏。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 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建立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使学生对文本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如教学《虎门销烟》中:“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地跳啊、叫啊, 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老百姓会怎样跳、怎样喊?他们会欢呼些什么?老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 想象练说, 再模拟表演, 真切地还原课文中鲜活的生活情景, 促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感受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激活想象、唤醒文本、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 也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的过程。

三、评价引导, 提升对话品质

学生与文本对话, 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又要注意价值引导。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 其次要善于倾听, 给予生本对话合理的评价。当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现偏差时, 教师应毫不含糊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 纠正自己的看法, 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第八次》, 在课文的词语教学过程中, 多次请学生读, 反复请同一个学生读, 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提升对话质量。“不要急, 先看清楚这些词, 想到它的意思再读”;“每读一次, 都要把读的词语记在脑海里, 这是会读书。”这些语言, 既是在激励, 又是在评价, 更是在指导, 使得学生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会读。就是在这样有效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高质量地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从中领悟, 从中获取, 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超越了文本, 与作者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

用心灵去倾听 篇3

带着一份感动的心教完这篇课文后,我坐在办公室久久没动,陷入了沉思之中……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正是这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

可扪心自问,在这份责任、这种追求之中,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是我们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是我们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是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也许造成这些局面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太琐碎了无暇顾及,或者是因为我们当时太生气了无法忍受,可是我们的这些疏忽却无意间给孩子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倾听似乎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倾听教育也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于是,在工作中,我也努力地把倾听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然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小学生对什么事情都很敏感在意,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我们认为很小的事情,也许在他们眼里显得是那么重要,所以他们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向老师告状。这有时会让我们感到很麻烦,可其实学生往往并不是要老师做些什么,他们只要向老师诉说完自己憋在心里的话,那他就会感到很轻松了。可是,教师千万不能因为烦躁而打断学生的倾诉,这时应该耐心听学生说完,同时思考应该怎么样处理这件事会更好,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是在意他的。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对学生而言,你的倾听相对于他来说,就是受到了一种厚爱和尊重,这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大有好处。

其次,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在上课时总是喜欢说,也不管别人有没有说完,甚至不管在什么场合,他们都是想说就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倾听。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要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倾诉”是自己向别人传出信息,而“倾听”是自己从外界吸取知识,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识,那就要学会倾听。当然,毕竟还是小学生,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是那么久,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不断提醒学生,或者在学生中树立倾听的好榜样,这样学生有样可学,倾听的效果就会更好些。

确实,倾听是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下次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解释吧!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让我们停下手中的活儿,静静地听他说完吧!也许你会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让我们停住自己匆忙的脚步,和学生一起分享吧!也许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实验小学)

用心灵去倾听 篇4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想象、感悟课文)学法:朗诵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课,导入新课

1.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正是由于这位“听众”的倾听,我才鼓起勇气练琴,才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人间处处有真情啊!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倾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题设疑:谁用心灵去倾听?怎样才能用心灵倾听?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仔细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里,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以看出来。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有见过面,是电话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们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位倾听者。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同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要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结构就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练习设计: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直„„一直„„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教学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许家小学

年美涛

《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篇5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幻灯1)

1、揭题:用心灵去倾听。师: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板书,你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2、通过审题,你提出一些问题吗?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真好。“学贵有疑”,你课前预习时,是不是也带着问题去阅读呢?对,我们要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

二、初读课文,确立探究的问题

1.(师):通过课前预习,谁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幻灯2)【课文写“我”与苏珊电话交往,赞美了苏珊用心倾听,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2.介绍问讯处(1)师:当时苏珊在哪里工作?【生:问讯处】(2)介绍问讯处。师:什么是问讯处?生答。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确立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幻灯出示3)

2.针对两句话的内容确立自主探究内容。(幻灯4)

四、学生合作、探究、互助学习

五、分版块汇报学习成果 我会读,我会品

1、师: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哪些?(幻灯5)

生答:告诉我被锤子砸伤的手指不再疼痛的方法;告诉我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样拼写;为什么整天唱歌的金丝雀会一动也不动„„

2、师:当我被锤子砸伤手指时哪句话最能体现疼痛的心情?(幻灯6)句子一: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这哭既是

的哭,(伤痛带来的痛苦)

更是

的哭。(在孤独中找到希望幸福的哭。)句子二:“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幻灯7)(“我”转述苏珊叫我怎样拿冰块,怎样敷伤口的?体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句子三: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幻灯8)师: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声音悦耳,不生气不着急,不厌其烦解释。(抓住“总是”、“耐心”、“一遍遍”等词语,通过情景的再现,反复诵读感受苏珊对我的关爱)

师: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 有耐心、有爱心、温柔、细心、慈祥 句子四: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幻灯9)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师:锤子砸了手指,很疼,十指连心,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谁再来读一读“我”说的话。(指一生读)师:你们用心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了一会儿还能活过来。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师:你们都有一颗会倾听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生:听出来了。师:是的。她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听出来后,苏珊都想了什么?生:怎么样让“我”不伤心。师: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生:因为我希望金丝雀活过来,她怕让我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她很有爱心,不想让“我”太伤心。师:“她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种心态说明了什么?”生:有智慧、乐观。师:是的,善意的谎言,体现对儿童的关爱。苏珊说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了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智慧、善良、乐观由此可见。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分角色扮演读)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11段中知道的。

师:这时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 有智慧、有同情心、善良、乐观 小结: “我”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善良的母亲在我成长的路途中为我排忧解难;苏珊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我”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以至于都感到生命的美好。板书:生命的美好。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汤米,你想不想认识苏珊和她见面。

句子五: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幻灯10)

师:“谋面”是什么意思?“未谋面”又是什么意思。师:作者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说明了什么?生:可以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练笔:(幻灯11)

句子六: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幻灯12)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师:“沉默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生:可能在回味她们以前电话联系的美好时刻。生:可能在感受到孩子长大了幸福。师:苏珊为什么不证明回答我的问题,却用那样一句话来回答。师:理解苏珊的幽默回答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我”带给她的童真,让她享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看着自己孩子已经长大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也是作者写作手法上的一个技巧,这样写文章容易把事情说的更清楚更完整,思路更加明确,是文章显得更有条理性。师: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

幽默、诙谐,虽然年龄大了仍富有童趣。拥有一颗童心的人是最美的人。

板书:帮助别人就是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六、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幻灯13)你可以找出来吗?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掌握了这种行文的手法,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完整,使文章条理清楚,思路更加明确。

七、拓展阅读,升华感情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苏珊仍坚守在“问讯处”,想倾听我的诉说,想让“我”倾听她最后的告白。苏珊永远地走了,假如你就是汤米,你会对去世的的苏珊说些什么?(幻灯14)

师:当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你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什么?——“帮助别人就是自己享受幸福”这一道理。

用心灵去倾听作文 篇6

倾听,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体验,更是心灵的一次尝试。

路边,荡过我的背影。我悠悠地独自走在路上,打着伞,眺望远方。雨,像针尖密密的下着,洗净了大自然。它有身子啊!婀娜地跳着舞,“滴滴”的伴奏为它助兴,大自然的一片幽静被打破了。我打着伞站在雨中,我闭着眼,倾听大自然的生息,一直很久很久……

鸟儿的歌声打破了我的沉默,睁开眼,雨停了,我嗅了嗅,大自然的清香扑鼻而来。听!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谈论雨后的喜悦。此刻,我想变成一只鸟儿,自由翱翔在空中,感受这沐浴过后的.舒畅。大地湿漉漉的,喝足了这股甘泉,草儿受到了这般滋润,它在雨中生长了。它变得顽强了,它变得勇敢了,它变得更绿了。露珠在它身上翻滚着,看!它们像玩滑梯似的滚下去,一不小心,却滚到大地怀里。

听!大自然也留下了声息。草地绿茫茫,细倾听,我听到小草破土而出“咚咚”的声音,听到河水流过“哗哗”的声音,听到动物说着悄悄话“嘀嘀咕咕”的声音,我不禁沉浸在这美妙的合奏中久久不能自拔。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 篇7

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于艳丽

《用心灵去倾听》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从课题入手,请学生说出怎样听才是“倾听”?用心灵倾听是一种怎样的倾听?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进入检查预习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自学读书,弄清楚了谁在用心灵倾听谁的话,知道了本课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也理清了课文脉络。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找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仔细研读,体会到用心灵倾听能给别人带来帮助,和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最后小组展示,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释疑,并明白一个道理:用心灵去倾听,用心去和别人交流,你付出真心时,也能得到别人的真心。

由于提前安排了预习,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能节约时间抓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能快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做出批注,和大家交流。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新课改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互相合作交流中,集中注意力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因此,本节课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课教学任务。

一堂课讲完了,可是仔细想想,这节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在学生找到令人感动的重点句子小组展示的时候,提醒了学生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却忘记及时点拨学生学习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这样,你会听到学生心灵的诉说,你会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乐与幸福。

3、由于文本偏长,学生读文时间占用较长,因此小组展示环节过于仓促,没让学生充分去读,在读中感悟。

4、拓展阅读文章过长,学生读的少,没读透,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5、备课时时间分配考虑不够充分,因此没有完成当堂写作的内容,留有缺憾。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内容 篇8

有一天,我听到妈妈叫她的名字:“问讯处。”我记住了妈妈拨的号码:105。

我终于和“问讯处”说话了。那天,我一个人在家。我乘机偷偷从爸爸的工具箱里找出一把锤子,兴高采烈地拿着它到处乱敲,一不小心敲到了自己的手指上,受伤的手指很快肿了起来。

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飞快地跑上楼,拿起电话听筒,拨了“105”,对里面说:“问讯处?”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cáo)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我照着做,手指立刻不疼了。我想,这一定是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在用她的魔法帮助我。

从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我告诉她我叫汤米,我也知道了她的真名:苏珊(shān)。“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我问,“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

长大以后,我离开了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终于有一天,我出差经过故乡小镇。我拨通了“问讯处”,试着联系苏珊。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通话中,我对苏珊说,我会再来这里,那时我会多待几天,我想见她。

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小镇。

“请找苏珊。”拿起电话,我立即拨通了“问讯处”,“告诉她我是汤米。”

“对不起,先生。”那个女人说,“苏珊两周前去世了。最近她身体很不好,一直只上半天班,直到最后一天……我们都非常想念她。哦,等等,您说您是汤米?”

“是的,小姐,我是汤米。”

“苏珊给你留了一张纸条,稍等一下……她说你会明白的。”

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课文解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以后常常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深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 篇9

一、自学指导设计不合理,更不科学。

二、引导语不够严密,,教师语言罗嗦。

三、分析句子时,脱离了课文,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生生互动不够,课堂气氛沉闷。

经过认真总结,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如下:

一、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设计一定要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二、学习于永正的语文教学法,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三、引导语也要精心设计,教师语言要尽量简洁,干净利索。

四、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10

课文主要讲了: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颗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深厚情谊。让我感触最深的有这几处: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苏珊。”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最喜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作者不仅痛苦,同时也对死亡充满恐惧,苏珊巧妙地采用了更好的办法:他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听着这样的话语,作者心头的阴影定会乌消云散,快乐就会重新回到作者身边。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是啊,作者找到了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希望,把希望寄托在小精灵身上。

因为作者听到了小精灵温柔的声音,所以作者的心灵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我觉着作者的哭既是伤痛带来的哭,也是孤独中找到希望的哭。作者还用“第二个母亲”形容苏珊,看得出作者对苏珊那浓浓的爱意。

用心灵去倾听详细教案 篇11

结课12 *用心灵去倾听(学案)姓名一、自习1、读题目,我猜测课文讲的应该是一个关于的故事。怎样的听是“倾听”呢?2、好好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难读的句子我要多读几遍。初读课文,我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谁)用心灵倾听(谁)的话。3、阅读词语手册,并把重点词语的意思写到书本上:无所不知、兴高采烈、悦耳、谋面我仍然不理解的词语还有。4、我已经流畅地把这篇课文读给听了,他(她)的评价是()。5、在课文中,105是作者家乡的“问讯处”,那么在我们这儿,以下的电话号码又代表什么呢?1101191412345和同学讨论一下。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题,学生齐读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⑴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⑵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⑶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⑷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上一篇: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的开头技巧下一篇:初中危化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