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2024-09-06

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

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学科(领域):中学语文

二、项目名称:庄浪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三、培训主题: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庄浪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水平、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我县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学科骨干教师,贯彻落实《庄浪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的工作要求,开展我县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培训对象:

1.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勤奋钻研,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庄浪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2.任教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 3.优秀教师,学科教育教学带头人、先进工作者优先。 五、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全体学员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丰富知识储备,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深刻理解

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增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农村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带动农 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六、培训时间:

8月7日—8月16日。分集中听讲座与学科研讨两种形式。 集中讲座时间:8月7日—8月14日; 地点:庄浪县职教中心

学科研讨时间:8月15日—8月16日;地点:庄浪县职教中心教学楼一楼01教室、02教室。研修期间,学员每天学习不少于6小时。

七、课程设置:

八、实施建议

1.实施方式

培训班运用“集中授课——听课评议——在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1.广泛调查研究参培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坚持“开放、互动、实践与反思”的运作模式。培训教师到校后,把培训方案发到他们手中,提倡参与与研修,在学习、互动、观摩、实践、反思中完成培训任务。

2.以课题研究式、自学式、对话式、开放式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自主性、研究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集合,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

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学员遴选

“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为了保证参训学员的“种子”基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培训名额和各子项目的学员遴选条件推荐参训学员,应根据各个培训项目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学员选派条件和要求。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送培学校要严格按照选派条件选派学员,保证政策的执行。

在执行上,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本地公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的方式选派参训学员。原则上参加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三年周期内不再重复推荐参加同类项目。四川省对“国培计划”参训学员的年龄也做了规定,原则上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学员培训管理

(一)领导重视和制度跟进是前提

随着教师培训的专业化,项目管理也面临着专业化的挑战。为把“国培计划”做深、做实、做细,学院成立了“国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下设培训专家组、培训管理组、后勤保障组,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培训工作。

保障培训规范化运行,我们制定《“国培计划”实施细则》和《培训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办法包括学员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专家团队管理办法等,制定了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出台经费使用办法和管理细则,严格按照预决算制度执行。

(二)专业化管理团队是保障

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有效教师培训的重要保障。我们秉持“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实行培训双班主任制,即配备一名教学班主任,一名生活班主任。教学班主任侧重从学科、教学方面引导学员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生活班主任侧重于学员生活辅助。教学班主任由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生活班主任由富有责任心的专职管理人员担任,做到培训过程管理全覆盖。

(三)学员自我管理是核心

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倡学员自主管理,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采用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各班将学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许多小组设计有组名、口号、组徽、组歌,在班主任和班委会的组织下,将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设计绘制出来,张贴于在教室里。培训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学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位学员都有提出“班级规则”和展现自己“培训愿望”的机会。学员将自己设想的内容粘贴在了教室内,使得教室变得暖意洋洋的,洋溢着积极学习研讨的氛围。“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的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由于培训时间为三个月,我们在学员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

课余积极开展聚餐、舞会、班组联谊等文娱活动,增进了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培训机构的了解和友谊,凝聚了班集体的合力,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确保了整个培训过程都在健康、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四)严格考勤评价制度是关键

1. 严格学员考勤制度

培训期间,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如:要求学员必须准时报到,无故逾期两天不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培训资格。实行培训签到制度。学员在培训期间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特殊原因必须请假者,应按规定向班主任请假。假满后需及时销假,凡未请假或超过假期的,均按旷课对待。学员缺勤累计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者,将取消参培资格,并向学员所在单位反馈。

2. 建立完善的学员学习评价机制

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有效实施 国培计划 培训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84-01

“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端培训”。全面实施“国培计划”。这是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项示范性举措,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一个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其财力、物力的集结之巨,人力、精力的投入之足,这在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学员普遍反映,‘国培计划’是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成效的培训’”。

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抓好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甄选、培训方式创新、培训组织管理等几个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才能为实现“国培计划”的目标提供保障。

一、认真做好训前需求调研,为培训有效性奠定基础

提高“国培计划”针对性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扎实做好训前调研。作为培训者要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培训对象需求从而明确培训要求制定培训目标。

教师培训是有的放矢的培训,只有深入了解受训教师的所思、所想及所需,才能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在对 “国培计划”参训学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39%的学员表示在参训前不了解参训项目的具体培训内容,在培训中才发现有些培训内容和原先参加过的教师培训有交叉和重复的地方,不能很好的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这就说明在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上我们做的还很不够。

二、认真甄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课程

1、解决培训“菜单”的“营养”与“美味”的矛盾

“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课程设置总体上是比较科学、合理、可行的,既有理论模块,也有实践模块;既有教学技能训练,也有教学艺术陶冶;既有贴近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下里巴人”,也有远离中小学一线的“阳春白雪”。然而,正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样,有些很有“营养”的课程,听起来却不会“美味”,反之,有些“美味”的课程,吸收起来未必有多少的“营养”。

现实中,能够把课程做到既“营养”又“美味”的境界,就必须要依赖出色的主讲教师,而这样的主讲教师却是资源有限。所以,一些参训教师反映的问题其实不是课程设置的问题,而是主讲教师教学艺术的问题。如参训教师反映,一些理论课程太抽象了,专家讲的学理性太强了,听得他们云里雾里,觉得脱离了他们的实际,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没有什么用,建议这样的课程少开或者不开。其实,这样的问题是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是课程主讲教师的问题呢?总体而言还是主讲教师的问题,因为课程肯定是有“营养”的,而且还是大“营养”,但是主讲教师没有把课程的大用处讲出来,特别是用参训教师能够接受的话语或行为方式讲授出来。在参训教师感受不到“美味”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去认真聆听,不认真聆听就更加不会体会课程所蕴含的“营养”价值。最后,只好用这样的课程没有用(即没有“营养”)而加以简单地否定。因此要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就必须要解决培训课程“营养”与“美味”的矛盾。

2、解决培训课程开发的“维护”与“更新”的矛盾

作为承担“国培计划”主讲资格的教师,无论是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是一线的优秀教师,可能都会有一个惯性或者惰性,即一旦一个主题或者专题讲授相对成熟以后,一般就不大会继续完善与更新,更多是一个专题平行讲几场,也有连续讲几年,反正对象是不同的。但是这样的话对于课程资源的更新升级是不利的。

另外,作为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高等院校,在一个项目实施后的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太会经常更新课程模块,也可能会在同类项目中连续用几年,这样对于课程开发而言,是“维护”有余、“更新”不足了。因此解决培训课程开发的“维护”与“更新”的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实现教师培训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最容易看得见的是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但是最难的也是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因为教师行为方式改变的前提是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教师思维方式改变的前提则是教师价值观的改变。但是教师价值观的改变又不会直接导致思维方式的改变,同理,思维方式的改变又不会直接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所以,教师培训的效果很难在行为方式中看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抹杀教师价值观、思维方式改变的重要价值。因为,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制于他所身处的特定教学环境,尤其当其无力改变那样的教学环境而又无法离开那样教学环境的情况下。此时,更多的教师还是选择了行为方式的保守。

倘若教师培训不能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话,那么培训的质量就只能是外延式的评价,而不是内涵式的评价了。但是,正如前所述,我们又不能死盯着教师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因为行为方式转变的深层次动力是教师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否则,可能教师未来迎合某种需要,会在某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下“转变”他的教学行为方式,但那只是“逢场作戏”而已。所以,只有秉持三位一体的培训转化理念,才能不断实现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

四、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培训管理是影响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是确保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保障。

总之,国培是高端培训,是具有国家意志的教师培训行动,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参训者本身的提升更在于希望参训教师在自己本地区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辐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强.破解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性难题之路径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8)

[2]管培俊.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

[3]况红.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国培计划”学习实施方案 篇4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师[2010]4号文件,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的通知和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及湖北省省有关远程培训的文件精神和我区落实“国培计划”的实施通知精神,和我区落实“国培计划”的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1、提高我校领导及教师对“国家计划”培训项目的认识,了解掌握“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平台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方法。

2、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职业学习和岗位培训的能力和水平,了解掌握最新的远程培训模式,为长期研修做好准备。

3、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二、“国培计划”组织机构:为加强远程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成立了我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心理健康班 副组长:

成员:

学生安全班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工作,把培训时间安排好,学校尽最大努力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2、学校“国培”领导小组要定期向教师了解任务完成情况,提醒教师按时完成作业,和班级成员一起互相交流。

3、副组长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本学科远程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及时跟踪、检查、指导,并及时上传学学习简报。

4、无网络教师要积极利用校内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学满学时,按辅导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

5、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发现不认真学习的教师,学校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按时整改与完善。

6、无故不参加学习或学习不合格的教师在评职晋级、评聘等方面出现问题后果自负。<莲~山 课件>

7、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学习方式及时间

远程培训网络研修,集中在线学习1个月,起止时间:

国培计划_顶岗实习方案 篇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村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顶岗实习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将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到农村小学顶岗实习,让部分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脱产研修。为了加强对顶岗实习生管理,提高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实习生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特别指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积极推进师范教育,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同时,要求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以培训、脱产研修、项目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在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为顶岗置换出的农村中小学参加培训进修提供机会,有助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这一指导思想也符合我校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定位,做到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切实发挥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项目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教务处领导和教学院系领导组成,其职责是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及协调等工作。成员构成如下:

组 长:郭 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长)副组长:周发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成 员:

曾湘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迎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夫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系主任)

黄立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党总支书记)

三、地点及时间安排

1、地点:岳阳、怀化、邵阳及娄星区小学。我系派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58人顶岗实习。

2、时间安排。2012年9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共12周。

四、顶岗实习目标

通过顶刚实习,我校派出的顶刚实习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实习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加深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确定自己的专业目标和理想,使自己努力做到德才兼备,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2、通过实习,能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通过实习,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及掌握的程度,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通过实习,使毕业生在感受小学、了解小学的基础上,培养热爱小学、热心教育的职业情感与高度的责任心。

五、顶岗实习内容及要求

五、实习内容

师范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工作实习

1.教学工作量:授课周学时一般要求在5-10学时,根据情况组织1-2次“研究课”,同时参加1-2次“观摩课”及课后分析和评课活动。

2.教学准备:

(1)认真钻也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所教内容在课程标准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及关键。

(2)了解学生和编写教案。编写教案要完整、周密、清楚和整洁,教案要在上课前两天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审阅,经同意后才能正式上课。

3.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实习学校关于课堂就爱哦学的规章制度,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上好每一节课,既不能迟到,也不要拖堂。要做到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语言规范,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4.课后辅导:实习生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进行课外辅导。

5.实习结束前,每个实习生必须有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作为教学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

实习生在任课班级担任班主任工作,目的是使实习生认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1.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安排。2.了解班内情况,熟悉本班级学生的特长和思想情况。3.组织和领导好班集体,对学生开展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4.比较深入地调查1-2个(不同类型)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写出报告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进行6-10次家庭访问,并做好家访记录。

(三)教育调查研究

1.结合专业特点和实习学校实际进行教育调查研究,并要求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2.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现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撰写出切合实际的调查报告或论文。通过调查,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教育调查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六、顶岗实习的具体要求

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循如下要求:

1.服从实习学校及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遵守实习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各项规章制度,进出实习单位必须出示有关证件。

2.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实习学校教职工和睦相处,如有建议或意见,必须有组织地提出,不得随便私下议论。

3.遵守岗位职责,履行岗位义务,不做与岗位职责无关的事。

4.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与技能,保证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的质量,注意总结经验。

5.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既要热情爱护,有要严格要求,不论男女学生,不论学习好坏,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见和歧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言一行均应成为学生的示范。

6.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表率,注意服饰仪表的端庄美,着装要得

体大方;语言行为要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举止要大方得体,不讲脏话粗话。

7.严格遵守实习工作日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矿工。实习期间不得随便离开工作岗位,有特殊事情需要请假者需履行请假手续;请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带队教师签字批准;病假应有医院证明。凡未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而不参加实习者,按违纪处理。

8.实习期间,注意安全,避免给个人和集体造成损失。

实习生严重违纪者,除实习成绩不及格外,还应视其情节轻重,报请原学校给于纪律处分,特别严重者学校将终止其实习工作,责令其退回在读学校。

七、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

实习成绩的考核以教学实习为主,兼顾班主任工作、课外教育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实习结束时,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定、学校领导签字、单位签章的基础上,院实习领导小组进行审核,最后经教务部门实习指导委员会审批后生效。教育见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档,对应的百分制成绩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低于60分。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为:

1、实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思想作风好。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和试讲,教学方法和教具运用得当,教态自然,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教学,表达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关心和爱护学生,辅导学生认真、细致,批改作业认真。《教育实习手册》填写认真、规范,实习总结写得具体深刻。评为优秀。

2、实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虚心好学,思想作风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认真钻研教材,教案规范,能正确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较好,板书有条理,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关心和爱护学生,辅导学生耐心、细致,认真批改作业。能按要求认真填写《教育实习手册》,实习总结写得认真、具体。评为良好。

3、实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思想表现较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完成教育实习和各项任务,教学效果尚好,进步较大。经常辅导学生,有耐心,批改作业认真。能按要求认真填写《教育实习手册》,实习总结具体,有心得。评为中等。

4、经指导教师多次帮助,一般能完成教育和教学实习任务,教学效果一般的实习生,评分合格;教学效果虽然稍差,但有进取心,遵守实习守则,表现好的实习生,也评为合格。

5、经过指导教师多方面帮助,但仍不能完成教育实习,教学效果不好;或实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表现不好,对教育实习工作应付、马虎,不负责任;或严重违法实习纪律;或被取消实习资格的学生;或不参加实习的学生,均评为不及格。

八、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实习生应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并在实习结束后1周内把相关材料交给所在学院。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实习单位简介(对实习单位的性质、总体发展状态做简要报告);实习记录(要具体真实地记录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实习总结(对实习过程和内容的感受,应突出实习过程中本人在职业素质和岗位综合能力等方面提高的内容)。相关材料包括10篇优秀教案、15次听课记录、2个学生个案调查、家访记录8个、实习报告1份。对按规定完成实习工作的学生,均颁发“国培计划(2012)”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村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顶岗实习证书,并对优秀实习生颁发荣誉证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

实施国培计划 提升教师素质 篇6

--玉门市“国培计划2013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

远程培训项目”学情通报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下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玉门市国培计划2013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培训项目实施工作予以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实施培计划,提升教师素质》。

玉门市作为“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中西部和幼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参与单位,在甘肃省教育厅和酒泉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培训工作于9月12日正式启动,全市24所中小学的201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学员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习心得、参加班级交流,学习借鉴专家和同行们的经验和案例,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培训之初,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学校校长和教师两个层面的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狠抓落实的共识和合力,推动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程参与,以及分工明确、密切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是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二、宣传到位是前提。宣传不到位、对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是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只有对教师进行正面引导,给教师以正能量,让教师充分认识国培计划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正确面对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正确认识自己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之间的差距,才能够激发和调动

广大教师纵向争第一、横向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才能够调动教师参与远程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过程管理是保证。为了切实抓好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9月12日我们召开了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提出了“全面动员、高度重视、保障充分、严格要求、履行职责、确保成效”的培训要求,进一步靠实责任。参训学校分别组织参训教师学习了远程培训教学活动安排、远程培训学员考核要求及培训平台操作方法,为远程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培训期间,各学校全天候开放计算机教室,为教师上网学习搭建平台;同时建立了结对帮扶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能按时注册、正常收看视频讲座、参与专题讨论;修订完善了《玉门市教师远程培训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审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学校目标责任书考核、教师绩效考核、评优选先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优先选派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外出培训学习活动;建立了学情监控体系,及时进行学情统计分析并通报学习结果。从9月16日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启动以来,我市参训教师注册率、学习率均达到了100%。

四、提升素质是目的。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将教师网上研修与校本培训有机整合,利用行动研究与反思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参训教师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进行反思,将网络所学内容与日常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定期进行网下教研组互动交流研讨活动;精选部分视频讲座集体观看,将研修范围扩大,增加受益面,积极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努力增强远程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研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尽管我市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愿望和省内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国培计划-2013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学情通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薄弱环节,规范过程管理,积极探索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实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建立教师培训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国培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篇7

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全球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 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基于此, 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简称“国培计划”) 。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一项示范性举措, 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过程的重要环节, 有学者提出, 要关注“国培计划”的“业务结果”和“投资回报率”。“业务结果”, 即了解培训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效率是否产生变化, 以及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投资回报率”, 即培训对教育改革、学校组织发展、工作岗位胜任力提高等所起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力, 哪些因素影响了“业务结果”和“投资回报率”提高[1]。目前“国培计划”实施效果如何?是否满足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提高教学、教研能力的需要?目前, 从实证的角度考察“国培计划”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为此, 本研究以某省“国培计划”A项目为例, 探讨如下问题:“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如何, 哪些因素影响了实施效果, 是如何影响的。

二、研究方法

1. 个案选取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场域、单一个体、文件数据储存库或某一个特定事件作巨细的检视[2], 适合对复杂议题进行深度的分析。通过对个案的深入探究, 可以更容易地发现那些潜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了“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 又是如何影响的。因此, 研究者选取了个案研究, 因为本研究没有提出任何假设, 无意从事验证工作, 只是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性研究, 进一步增进对参训教师的了解。因此, 选择质化研究方法是比较合适的。

本研究选取2011年某省“国培计划”A项目为个案。该项目的培训主题为“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有效组织和实施”, 旨在为课题研究者提供支持, 使研修者通过研修能有效地找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能把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 以及合理地设置研究问题的逻辑。培训内容设置有文献综述撰写, 课题研究整体框架图或概念框架建构, 行动研究概念、步骤及课题研究中如何操作, 学术研究规范, 结题报告撰写等。参加A项目的59名教师来自某省各中小学校, 部分为教研员, 教龄均在20年以上。考虑到调研的全面性, 研究者从各地级市各选取一二名教师, 同时兼顾学科差异性, 最终访谈教师18位。

2. 资料收集

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研究问题的详尽资料,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加以二次访谈补充数据, 使分析更加完整、精确。作为访谈者, 研究者首先清晰介绍研究目的以及研究者的身份, 在访谈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 尽量问一些开放性问题, 便于被访谈者打开“话匣子”, 同时让被访者明确研究的访谈提纲, 便于有重点地展开谈话。访谈中尽量实现交谈, 而不是单向告知。

三、A项目实施效果

1. A项目满足了处于挫折调试和稳定停滞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

参训教师教龄均在2 0年以上, 根据费斯勒 (Fessler, R.) 的教师生涯周期 (Career Cycle) 理论, 此教龄阶段的教师处于职业发展中的挫折调试阶段 (Career Frustration) 和稳定停滞阶段 (Career Stability) 。这是教师进入教职后的高原期, 多数都符合教职角色与工作, 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意义, 转而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 希望可以学习、掌握新的技能, 有和同事交流的时间。对该阶段教师的激励和支持措施, 包括同事间的技术和情感支持, 校长支持参与教学研究及管理决策的机会, 参与各种工作坊[3]。在访谈调查中, 教师W提出:“参加名师研修的教师大多在一线工作的年头较长, 工作经验较多, 但对于在理论上上升一个高度展开理论研究, 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这一次我们研修, 关于论文写作和课题规范写作等内容都讲得很好。”教师S、D等认为“A项目让我们的理论水平上升了一个高度, 这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接触不到的。我们平时做科研都是到网上去搜, 这个培训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教育科研该怎么做, 应该怎么去思考、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看出, A项目的实施正是满足了处于挫折调试阶段和稳定停滞阶段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拓展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

2. A项目培训内容部分契合了参训教师的工作需要

研究者就A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访谈, 参训的教研员给予了A项目极高的评价。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后, 感觉培训中关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题报告写作等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步骤的学习, 对开展教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与示范作用。如教研员C提到“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明白了科学的教育科研应该是怎样的……以后做课题就明白了怎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知道了文献综述的要素……现在课题结题的时候不那么犯愁了”“教研室也在抓教科研, 需要做这方面的讲座和培训。”教研员Y也提出:“我是教研员, 平时工作就是带着中小学教师们申请课题、做课题等, 觉得收获非常大。”但也有学科教师在肯定A项目的同时提出相反意见, 认为教育科学研究与日常工作关系不大,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等, 教科研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如“这个研修主要讲教学研究, 跟中学的实际教学关系不密切。”“可能一线教师没这个感觉 (A项目对工作帮助很大) 。”总的看, A项目培训内容契合了部分参训教师的工作需要。

四、A项目实施效果影响因素

找出A项目实施效果并不是本次调查的最终目的, 研究者的目的是要透过效果挖掘到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 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对之后的“国培计划”提供理论和经验的参考。

1. 个人因素

(1) 个人教育理念。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内在机制, 正确的个人教育观念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4]。访谈中教师提到, “我们平时做科研较少, 不能说一线教师不做科研, 但是这不可能是主要工作”。“一线教师做科研都是不太科学的, 久而久之, 对教科研就形成了懈怠的态度, 没兴趣了, 而且工作忙就没心做了。”而教师X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一线教师做科研是必须的, 而且我们站在教学一线, 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研员Y也认为“一线教师总认为自己不用做科研, 但是从长远来讲, 教学中的问题不是完全凭经验就可以解决的, 做科研很有必要, 可以量力而做”。“都觉得做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事, 一线教师做不了, 其实不是的。”

(2)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 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 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5]。访谈中, 教研员Y提出“我愿意学习, 也愿意学了之后应用到实际中”。在随后的访谈中研究者了解到, 教研员Y在自己的工作中尝试运用培训所学。有三位教师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教学年头多了, 没有年轻人那么有活力了, 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也没有那么高了。”而他们培训结束后无一例外地都没有实践培训所学。

(3) 参加培训的选择权。符合个体意愿的活动更能激发个体运用培训所学的积极性。访谈中研究者发现, 是否将所学用于实践跟最初参加培训时的选择权有关。“就是接到领导通知说让我去培训”, 在就实施效果的调查访谈中教研员Y这样表达看法, “因为我工作性质的关系, 确实是在中小学教师中讲科研的运用较多, 但是我现在反思觉得, 好像我还是在根据我的经验去做的成分多一些”。

2. 组织支持与变化

古斯基 (Guskey, T.R.) 指出, 所有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在教育大环境中发生的, 学校、学区、地区、州和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和组织因素影响专业发展的内容[6]。专业发展的系统方法迫使我们不仅从个人进步的角度, 而且从组织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我更新能力的角度去看待过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 本研究设置了三个开放性问题来考察组织支持与变化:第一, 校长对您参加A项目的态度如何;第二, 将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 学校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第三, 学校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您实施培训所学。

(1) 校长的态度。教研员C提及:“费用都是国家报销, 且时间也不是很长, 领导很支持。”教师P和W也赞同以上观点, “领导支持, ‘国培’是一个提高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很好的途径, 有那么多大学专家指导, 领导都乐意让我们去”。“毕竟时间不长, 不大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 所以没有什么不支持的。”可以看出, 校长的支持涉及三个因素:第一, 时间长度适中, 以不影响本校的教学工作为限;第二, 资金国家负担, 学校不需要承担本校教师参训的费用;第三, 参加“国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绝佳机会, 教师的成长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留住好教师都是有益的。

(2) 学校的支持措施。参训教师回去后, 校长或教务人员安排了经验交流会, 希望借此形成同事间交流的氛围, 还鼓励参训教师申请市级、县级课题。“校长指定他来申请课题, 看看效果怎么样, 也起个示范带头作用。”“专门设立了‘科研能手’奖项, 给资金、发荣誉。”部分学校在评定职称时, 会根据教师参加培训后的成果给予支持, 如论文发表, 应用新教学方法后班级成绩提高, 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等, 这些措施都可以很好地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对于“学校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您实施培训所学”这一问题, 在访谈中教师的回答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工作负荷。参加A项目的教师多为高中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 为学科带头人或教研组长, 不少教师担任高三年级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实施教育科研就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加。很多教师迫于课业压力大, 无暇顾及教育科研。第二, 教师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将教师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和工作量挂钩, 这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意参加“国培计划”。一方面, 参加培训期间教学任务由其他教师代课, 工作量减少;另一方面, 培训结束后, 参训教师担心因代课而影响到学生成绩。第三, 学校资源支持。培训结束后, 做科研的过程中, 对于文献资料的查询, 教师反映“都是在百度里找, 经常一找资料就进了Q Q空间”“学校图书馆也有教科研的书, 都比较老, 其实很少, 而且我们也不太清楚哪一本教育研究的书权威”“我们没有可以查文献的数据库”。这反映了一些教师有想做科研的动力及欲望, 但是碍于现实条件, 只能选择应付了事。

3. 培训项目特质

(1) 培训目标及内容

成人在培训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成人参加培训总是有自己的预期, 是带着问题来培训的, 且追求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应急性。因此, 教师参与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对遇到的问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 所以理想的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内容是应该与教师需求契合的, 二者是否一致也是影响教师培训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就A项目培训目标及内容设置进行访谈, 代表性回答如下:“帮助很大。我是教研员, 平时的工作就是带着中小学教师们做课题, 申请课题等, 所以觉得收获非常大, 可能一线教师没这个感觉。”“我是主管小学教研的, 这次培训对我指导小学教师做课题帮助很大。”但学科教师则希望“国培计划”可以更加契合课程教学的实践目标, 对教学能有更加清晰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如“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方面存在很多的疑惑, 这一次培训, 在这方面也涉及了一些, 但不是很多, 希望还是能接近中小学的课堂。”“‘国培’是不是该多增加一些关于课程设计、教法设计的内容?”

(2) 教师培训项目的持续跟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提示我们,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一种长期的“造血机制”, 而不是一次性的“输血机制”[7]。“国培计划”的结束并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终点, 而是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起点, 教师需在反复的实践中, 掌握培训所学。访谈中, 参训教师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教师T:“教师们回到工作岗位后, 实际操练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跟培训方联系取经?”教研员Q说:“我们学习了, 回来再带着中小学教师做研究, 也会碰见自己拿不准的题目, 这时候该怎么办?我们还是希望这时候可以得到大学专家的指导, 还是希望可以建立长期指导的机制。”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 结论

A项目很好地满足了处于挫折调试和稳定停滞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培训内容部分契合了参训教师的工作需要。就A项目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 因素来源于三方面:个人因素、组织支持与变化、培训项目特质 (如图1) 。个人因素包括对培训内容的认识、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参与培训的选择权;组织支持与变化因素包括校长对培训所持态度、学校组织支持、教师绩效工资、工作负荷等;培训项目特质因素包括培训目标及内容、培训项目的持续跟进。培训内容与教师工作的相关度、项目的持续跟进对实施效果影响比较大, 尤其是培训项目的持续跟进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惑, 及时调整科研的细节, 帮助教师将培训所学运用于一线教学之中。

2. 政策建议

(1) 提高教师转化自我发展意识是改善“国培计划”实施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提高专业成长的欲望和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 增强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责任感。

(2) 政府及学校层面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组织环境支持

首先, 校长领导层在培训前, 要协调教务管理人员为参训教师解决代课的问题,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在绩效工资方面, 减少因教师培训工作量变化而带来的工资浮动, 对培训后将所学用于实践教学和工作的教师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如设立“自我发展优秀标兵”等荣誉奖项。

其次, 出台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营造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文化。如:组织参训教师与同事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会, 营造良好的同事间分享成果的氛围;不定期开展校本教研;设立教育研究类专项课题等。

最后, 所有变化或改进活动的根本是获得必需的资源,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适当减少教师工作量;丰富学校图书馆的文献书籍, 购买数据库文献等, 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后备支持;聘请高校教师、研究生或名校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定期与本校教师开展指导交流。

(3) 培训项目目标及内容设定须符合教师岗位需求, 同时建立项目持续跟进机制

培训目标及内容: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 做好学员岗位需求分析。既要根据工作背景区分学科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目标及内容, 又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做到有的放矢。培训项目持续跟进, 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 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 建立培训方与受训教师长期的合作指导关系, 保证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国家教育相关部门能够统一协调教师培训类项目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使其形成一个连贯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7]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J].教育研究, 2010 (2) .

[2]操太圣, 卢乃桂.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08.

[3]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10-313.

[4]林振华.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探索——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

[5]许雪梅, 何善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5) .

“国培计划”4C培训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 国培计划;4C培训模式;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31—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及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教育部推行并实施的“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希望通过“国培计划”计划培训出一批“种子”教师,使“种子”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并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基础教育。“国培计划”培训对象针对的群体皆为第一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且因地域过广,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会感受不同的教学环境。

根据“国培计划”培训对象的特征,采用固定灌输模式教学不能适应众多教师学员的不同教学需求,因此希望探究出一种适合于“国培计划”模式的教学模式。在此,考虑采用乐高提出的4C教育模式,进行“国培计划”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2 相关定义

2.1 国培计划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2.2 乐高4C教育模式

乐高制定了一种称为“4C”的顾问式教育模式,即为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续(continue)。4C教育模式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论的理念基础上,是为乐高教育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设计的。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化而实现的,即儿童在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通过同化功能,将探索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顺化功能,不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4C教育模式反对传统的灌输式的单向知识传递,进而把语言文字作为知识获取的捷径。4C教育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要为学员带来更多创造和发现的可能性,教育在于给学员创设情境进而进行学习,帮助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利用情境中的人、事、物去主动地建构知识。

3 “国培计划”4C教育模式探究

4C教育模式是乐高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借鉴了认知建构的心理学原理,似乎针对的对象与“国培计划”学员并不吻合。其实,二者具备一定的相似属性。“国培计划”的教师学员皆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灌输式教学,一线教师学员将难以从思想上接受课堂所授内容,则必将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进一步讲,即使学员学到了相应的内容,因其并未从思想上认同,则其最终回到工作岗位后进行运用的可能性亦将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国培计划”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小班授课进而启发教师学员根据各自原已构建的知识框架进行再认知再建构。这样得到的知识内容是在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思考进行的,将会极大提高参训学员对所授内容的接受度,且乐于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达到学以致用。

3.1 以校本研究课程为例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是“如何进行教學的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规范的要求。而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如何教”的专业技能。而“授人与渔”则正是在“国培计划”中开展校本研究课程的根本原因。国培培训教师在开展校本研究课程时进行了4C教育模式的探究。

首先是联系模块。参训国培学员皆为一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而大部分参训学员平时工作关注于自己教学过程的组织,并未意识到科研与自己工作的关系。联系模块首先需从参训学员平时的工作内容中,让其真切感受到科研与自己工作的关系。该模块引导参训学员回想自己的工作,培训教师则引导参训学员将科研与教学工作进行关联。这即是联系模块首先需要解决的环节。

然后进入建构模块。该模块进入到具体科研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如科研方法、相关资料文献获取的途径。且在该模块中应鼓励参训学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科研方法的探索。

接着进行反思模块的进程。反思模块主要对建构模块进行思考,采用讨论、头脑风暴的模式对刚进行的建构模块涉及内容进行反思,亦是对刚接触内容进行即时评价。该模块的进行与建构模块的进行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阶段,即课堂中可反复进行建构反思,再建构再反思。

最后进入延续模块。实际上在建构与反思模块中已经对校本研究具备了一个认识的新高度,因此,该模块一是针对前三模块的总结,加深认识;二是针对今后的工作,对教师怎么进行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相互支撑进行拓展性讨论。该模块由培训教师总结与参训学员发言为主要进行模式。

3.2 4C教学模式效果评测

在进行4C教学模式前后,针对使用常规培训模式与使用4C教学模式后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校本研究课程认同度、设置内容的实用性、总体认可度进行调查统计。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讨论4C教学方法在“国培计划”中的使用。因此,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可参考性,在进行传统教学方法与4C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课程中所涉及准备的知识内容皆完全相同。调查的母本数据为200人,调查结果见表1。表1的百分比为相应教学模式下针对该评价条目认可学员在总学员中所占的比率。

调查问卷设置题目较为简单,设置目的希望参训学员在宽松的状态下借凭第一印象作出选择。问卷调查时间设置在课程结束后实时进行。

4 结束语

“国培计划”是一个具备国家形象的品牌培训项目。为保证培训效果,使得培训切实做到为今后实际教学工作服务,培训需结合参训学员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内容、教学模式设置。4C教学模式在“国培计划”中的运用是贵州省针对“国培计划”项目进行的一项有益研究,现阶段在选择的几门4C教学模式授课的实验课程中取得一定成效,获得参训学员的认可。下一步工作将研究4C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课程中应具备的特殊属性,使得4C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国培计划”系列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莲榕.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心理历程[J].教育研究,2008(2).

[2]陈雨青.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及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导刊,2010(8):70—73.

[3]杨哲.教育技术能力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0(2):20—26.

上一篇:某街道某社区计生综合改革小结下一篇:报价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