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2024-06-17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通用9篇)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1

一、研究背景:

当前语文阅读课堂效率低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语文课所花的时间,教师指导学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待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不成正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策略不太适合。表现为:教师语言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少。因此,从学生阅读教学入手,探索更有效,更完善更科学的课堂阅读指导方法很有必要。

二、研究的意义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刻而广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巩固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整个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更加适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方法和原则。(2)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下,“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操作体系。(3)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上有很大的突破。

四、关键词界定:

策略 计策

谋略

方式

策略一般指: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把这样的事实、法则或理念作出实际应用.本文特指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方式的研究. 方式就是找出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学生能欣然接受交效果显著. 五、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式与策略研究的措施 方法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要工作,因为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活力,只有有了阅读的动力,学生才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这件事上,这对提高阅读效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研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用了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置悬念

悬念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问题一探究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致力于阅读。在教学《商秧南门立木》这篇文章时,在刚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商秧在南门立什么木?为什么立木也要选入课本且作为题目,这有什么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也觉得很是奇怪,很快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求知欲,同学们很快以饱满的激情阅读了这篇文章,这样给阅读教学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2、让学生与书交朋友,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爱好不同,对书的兴趣就不同,阅读时兴趣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我让学生经常接触各类书籍,与书广交朋友。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书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浩翰的书的海洋中,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发自己的阅读能力,与书广交朋友,拥有宝贵的知识财富。3、在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

“悟”强调的是以读为本,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有通过多读、精读、细读、悟读,才能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即理想归宿。我在《商秧南门立木》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我前面设置的悬念之后,我让学生再次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话,让学生讨论,自由阅读,在读中自己感悟,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发了中心思想,深化了主题,这种导读方法,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4、情景表演,加深阅读印象。

情景表演更能促进阅读,增加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时,由于是古文,读起来有些困难,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上爱好小品表演的同学较多这个因素,我要求将故事改为小品,在班上表演,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热情高涨,研讨仔细,理解也很到位,表演效果很不错,表演起到了激发兴趣的积极作用,加深了阅读的印象。5、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6、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A、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B、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A、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 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B、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 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并设计一些小的 栏目:如“好书大家读” “读书心语”等。

C、努力构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阅读。

D、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 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 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F、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学校推荐书目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 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 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王”等。G、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 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H、学校组织外出交流学习,学习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研究对象、周期: 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周期: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5——7周)收集所提问题 2、学生自己探索方法(8——9周)收集阅读资料。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10——13周)收集学生学习后,提高阅读能力的案例。4、讨论交换阅读心得(14——15周)收集讨论稿。

八、研究的成果: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2

一、分析题目,联系全文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所以,在通读全文之前,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而在把握文章主题时,也应先读懂文章内容,然后再分析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将题目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初看题目,学生就能明白这篇文章应该是围绕诚实和信任而展开的故事。但什么是诚实?什么是信任?课文又怎样表达了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分析完题目之后,再通读全文,联系全文内容,找出文章主题。文章开头,直接以故事的形式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撞碎的一件小事。文章语言朴实,心理活动真实,字里行间传达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通读完课文之后,再结合题目,不难发现,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是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任何事物而迷失自己,以致放弃诚实与信任。题目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文章的一种概括。所以,针对题目加以分析之后,再结合文章讲述的内容,就不难找出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在开头结尾中提炼关键词语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有些文章在开头就直接点明主题,让读者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而在结尾处又再一次点明主题,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也让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在这种文章中,只需要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关键,结合文章内容,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能找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小草和大树》一文,就是以总起引出全文、结尾总结全文的形式概括了文章的主题。首先,文章开头以长篇小说《简爱》引出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开头简短的几句话说明女主人公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从而引出接下来要叙述的故事。叙述完主人公夏洛蒂顽强不屈的故事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加以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解释了为什么题目叫作《小草和大树》。因此,可以揭示出本文的主题:夏洛蒂生长在逆境,但却拥有不屈不挠和坚持不懈的宝贵精神,并用小草和大树进行明显的对比,更加突出主人公不畏艰辛、顽强不息的精神。可见,对于这类文章,可从开头和结尾提炼关键词语,从而找到文章表达感情的关键点,找到文章主题,就能领会故事内容,总结思想感情。

三、从抒情语句中寻找写作目的

文章语言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用心找出文章中拥有强烈感情的语句,从而分析作者当时的所处环境与思想情感,最终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真正体会出文章的主题与思想感情。例如,在六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课文中,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赞美祖国的历史悠久以及美丽富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歌当中,多次出现了“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与依恋的情感。这种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往往点明了主题,同时,也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在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整首诗的语句描写,揣摩作者当时的情感,从“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句话中不难发现:作者是多么热爱祖国,祖国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同时,作者的这种情感也会影响到读者,一股热爱祖国的情怀也会在读者心中油然而生,使读者深切体会到这首诗的主题情感之所在。可见,抒情的语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承载作者所有感情的句子。所以,用心体会文章中抒发感情的句子,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就能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与主题领会得更加全面而透彻。

四、结束语

总之,文章的精髓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主题包含文章的情感、思想和中心。所以,怎样把握文章的主题就成为学生阅读的关键点。把握主题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把这些感受用最简练的语言,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在表达过程中,前面一部分概述事情的主要内容,后面一部分揭示文章的内在含义。这样,文章主题的表达就更加全面,更加透彻,揭示主题的过程也会让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刻,并记忆犹新。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握文章主题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分析题目,联系全文内容;在开头结尾中提炼关键词语;从抒情语句中寻找写作目的。

关键词:语文,主题,阅读策略,分析题目,关键词语

参考文献

[1]杨泉良.文本主题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J].语文知识,2013(01).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阅读指导策略

G623.2

阅读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主要是依据教师的指导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通过自身的阅读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新的知识,同时阅读能力将影响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阅读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能力,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若是可以依据有效的方案,随着阅读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是,有效的阅读方案,并不是天生的,而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实践得来的,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逐渐形成的。

一、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

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较为随意,以此无法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对其发展有影响意义的书籍。例如,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故事等;向中年级的学生推荐科幻类的书籍;向高年级的学生推荐伟人伟事、中外名著等。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指依据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以此巩固之间教师教授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自学,促使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地能力【1】。

二、小学生阅读指导方案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时期进行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阅读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具备深厚的兴趣,才有助于学生依据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依据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师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第二,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课外阅读不只是依据课外的时间,需要与课内的教学工作是相互结合的。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应的文章,促使学生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疑问。例如,教师在教授《拔苗助长》和《龟兔赛跑》的过程中,学生对寓言故事产生了好奇,以此在课外的时间里更多的去阅读寓言故事,并且分析其存在的意义和表达的含义。第三,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设定有效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外学科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地位,并且整体的阅读教学中都要体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书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依据自身的观念为学生推荐好看的书籍,或是依据教材的规定为学生提供书籍,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年龄。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观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避免阅读成为学生的问题【5】。要想通过长时间的阅读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获取更多的知识,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进行分配。第三,文章的解读要注重学生的独特观念。虽然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也具备完善的思考呢你,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文章的评价,教师在实際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倾听学生的观念,以此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3】。

(三)创设优质的阅读环境

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学校。需要获取各科教师的支持和鼓励。阅读能力不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影响力,在其他学科中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教师的支持就可以更好的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在教室也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小式的图书馆,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是家里的书放在这里,由每一位学生进行管理,并且可以随时阅读,以此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书籍数量。另一方面,就是家庭的支持。家庭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向家长传递阅读教学的益处,促使家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依据,为学生创造完善的阅读空间,同时也可以促使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以此构建学习型家庭,从而为学生创造有效的阅读环境【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进行的学科阅读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学校和家庭教学的关注,但是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以及实践理论,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奠定有效的基础。上述主要是对实际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学科阅读结构制定有效的教导方案,促使学生逐渐建立完善的教学观念,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纯纯.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后设认知之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常梅芹. 小学数学科普阅读指导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邰先君. 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4]曾祥云. 小学生童话阅读指导的策略与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4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向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2)能在课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氛围,提升校园文化。

2、研究内容(1)课外阅读的指导 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欣赏能力,从阅读童话、故事、诗歌等开始,以鼓励为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由于地处农村,信息较城市闭塞,孩子平时很少外出,家长也很少光顾书店,即使到了书店,面对包装精美的书,也不知怎样去选择适合的书籍。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我校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和一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推荐给学生。

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并做到以下两个结合:课外阅读应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文本的美,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说话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文章的大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下。(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效应。

①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②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③结合学校活动,如 “2+2”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的一两个活动中,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将在学校以会员制的形式建立读书会,中午时段开放“书吧”,供会员们阅读及开展活动,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4)开发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在原有校本教材“书香悠悠满东港”的基础上修订、美化、更新,打造一套更实用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四、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

五、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1、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07年12月)

①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以低、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级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2008年2月—2008年8月)

①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②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③开展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读物推荐课、交流汇报课的模式研究,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读懂内容与感悟内涵、品味语言相结合的策略。

(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继续研究拓展阅读课、读物推荐课、读后交流课的模式与策略。②研究课内外阅读评价策略的衔接,着重研究测试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方法等。

③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

着重研究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农村小学生的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效和实际效益。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今)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②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③整理实验教师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④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2、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①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②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③指导落实。首先应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④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六、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果:

2007年10月课题如期开题。我们首先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讨论了具体做法和措施,同时,课题组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11月份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12月份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还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问卷调查交流研讨会,互相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会上,老师们都分析了自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有助于老师对班级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活动。着手完成准备筹划阶段小结,形成规范性的论文。

2008年1月份至今是具体实施阶段,是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活动的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尝试让网络说话。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设置课外阅读课题专题网页,进行科研管理。网页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开展科研培训、说课评课、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共享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调查、参与论坛讨论、网络留言等途径,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使课题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二)加强理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朗读手册》、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等。还采取个人自学、外出学习,讲座辅导、提问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做到主研教师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自学基础上,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三)进行课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题会课的形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一节教研课。

此种上课形式是指由组内相同科目的老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由个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思路备课,然后个案设计者在定时定点的课题组活动中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及设计的思路,组内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个案设计者通过不断的试上研究课与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案。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会课,然后再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流程:个人钻研――陈述思路――综合智慧――尝试教学――修改定案――同题会课――研讨总结

(四)抓实各项研究活动。

本学期,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找来了绘本并发动学生有选择地买了一些绘本,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一下子攀升,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本学期还开展了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根据研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研究活动,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体现课外阅读的魅力。

三个学年以来,我们尝试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特别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我们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热情,学校刮起了一股学习经典美文的热潮。

我们惊喜的看到我们的研究正在悄悄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五)继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认真完成教育科研随笔,及时总结,形成研究小结和规范性的论文。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随笔和论文,并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如:陈秀英老师的《用生命去体验》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构建大语文课程体系,走出高耗低效之怪圈》发表于《成才之路》上;《多元合作,创造个性空间》发表于《成才之路》并获二等奖。李梦琳老师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妙用”信息技术,“靓丽”语文课堂》发表于《教育界》,罗青琴老师的《朗读:充满情智的语文实践活动》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彭爱华老师的《孩子需要真正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获学校新课改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激起了学生能力,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渴望,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课题组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在校级比赛中囊括了学校作文比赛的前三甲,得到学校领导的较高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爱华老师指导的徐洁洁同学在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张梦钰同学在溧阳市“小康在我身边”论文评比中获优胜奖。李梦琳老师指导的宋可人.陈柳.徐昕晔等同学在市作文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1、论文、案例、学校网页、学生作品、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2、学科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及研究的意识加强和能力提高;

3、农村课外阅读的指导及研究的打造,浓郁了课外阅读文化氛围的创设,学校的发展内涵得到提升。

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研究案例,开展现场展示活动等,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研究,初步界定校园信息文化的内涵,形成相关的理性认识,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整合”等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研究成果适当推广,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时会得不到保障,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等。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5

吉首市光明小学课题组

本课题于2006年4月申报,2006年10月被批准列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老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王良英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课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也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学生才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读书能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其中最典型的便是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的“美国教育行动”。该计划目的为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让每一位8岁的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12岁的学生都能登陆到lnternet网上;

2、使全一位18岁的青年都能受到高等教育;

3、使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国内许多学校也十分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强调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短结构,制订阅读系列;根据课外阅读的情况,对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分类;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拓宽课外阅读的层面;并且固定课外阅读时间,保证阅读质量。

通过对现有渠道所能获取的相关信息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课外阅读的研究不还存在很大的空白。为了解当今农村小学生阅读状

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我校抽选了四、五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阅读材料缺乏 5%的学生有课外书5本以上,10%的学生有课外书4-5本,40%的学生有课外书2-3本,30%的学生有课外书1本,同时还有15%的学生居然一本也没有。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学生中,不到40人有零钱买书,这些学生中,每学期用于买书的钱在5-20元。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学生认为,课外书主要指《作文选》。

2、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

71%的学生选书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15%的学生只为完成甘次作业去读,还有37%的学生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这就说明农村小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生阅读方法不当

从调查显示,有22%的学生对于借阅的书只是粗粗的看一遍,一目十行,甚至只看一个开头,收获甚小。有30%的学生只关注书中的故事情节,从不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也不留心文中的好词挂句。只有19%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分门别类的进行摘录,觉得每次看完书就有不小的收获。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我们深感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控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阅读行为,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取得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应用语言的规律。必须“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树立“大语文”教育

观,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2、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叶老的“例子”说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生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的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获得成功,能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同时,还能增强本校教师课改意识,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水平。

研究价值:

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浓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

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

益的有效途径。

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研究目标

1、弄清影响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诸多因素。

2、探索形成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3、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课外阅读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制定与研究。

3、课外阅读教学资源的研究,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 养。

4、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激发的研究。

5、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的整合研究。创新之处:

1、本课题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能为一般农村小学所应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我们学校是位于城郊的一座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因为位置原因,教学情况有自己的特殊性。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对课外阅读还停留在认识层面上,科学指导、具体落实还不够,真正读的气氛没有形成,真正读的习惯没有养成。

2、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单向传统方式改为互动式、启发式、探究性学习,单纯的知识学习转为全面素质提高。

3、从科学认知的角度,通过研究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来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教会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内在能力和内在倾向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的

课外阅读行为习惯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评价系统等。

4、注重农村小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建立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的关系,控求一种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指导策略。

三、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6.2-2006.8)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培训。文献探讨,有关资料有设备的准备。

2、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研究(2006.9-2008.5)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3、第三阶段:研究总成果(2008.6-2008.10)写出实验报告及论文,总结成型的讲义,请专家及有关人员对课题、验收并加以推广。

(1)研究报告集(2)教师论文和教案(3)系列研究论文

(4)实绩展览(教师指导案例,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汇编,学生作品、学生心得、调查报告等)

保障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吕正成同志具有比较高的教育理论素质,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既有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近几年来,他主持并参与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他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民族贫困地区小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荣获二等奖。

本课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副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学校组织了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实验,其中高级教师48名,一级教师38名。在酝酿课题期间,学校组织了许多活动渲染这一课题,比如布置文化教室,举行古诗文诵读活动等。本课题组成员王良英老师执教的阅读课《会走路的树》荣获吉首市一等奖,张冬秀老师执教的《梅花》荣获吉首市一等奖,王秋平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情感》荣获州一等奖,梁亚平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低年级阅读》荣获州级二等奖。这一切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本次研究预计用2年时间,学校抽派专人负责实验,时间上给予了充分保证,经费来源于学校教研课题研究经费开支,每年投入保证不低于7000元。学校拥有藏书五万册的图书室,并依托藏书五十万册的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资料可以保证,学校拥有现代化电脑室意见,电教和多媒体设备齐全,并拥有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朱作仁(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行知教育学》何国华(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 篇6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文/魏学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乃至于对整个学科学习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阅读不太感兴趣,即使是读有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图于形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听有趣的故事,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但教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而是留下“悬念”,让精彩的文章缺少结尾,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诱发学生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地他们会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们的精神家园。

2.推荐读物――强化阅读兴趣

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他们常常不知如何取舍,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育者应做个有心人,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的读物,推荐他们去读。由于教师推荐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孩子们定会津津有味地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渐渐地他们也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特别大的魅力,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自然会自己主动找书读。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学期开始帮助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2.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问题,掌握主要内容。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就要指导如何精读。即要求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背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中,发现有好词、佳句、美段就要进行合理选择,并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或者针对感触很深的内容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样长期积累,终究“厚积而薄发”,既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又可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创造条件,使之“多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报来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让孩子置身书的海洋,频繁地与书打交道。这样天长日久,就会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进书的世界。

2.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为了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即使有作业也与阅读有关。如,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此外,还抓住寒暑假黄金时间,让学生读整本书,全套书。总之,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取大量课外读物,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四、积极评价,使之“恒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举行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的展览会,挑选优秀的笔记或卡片展出,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既为其他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又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阅读兴趣。

当然,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法得当、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成为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源泉,并伴随学生一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7

根据以往经验,造成低年段学生阅读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除了课外阅读条件的限制,还在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缺乏阅读指导的有效性。怎样才能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上阅读呢?有以下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书籍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也不一样,所以根据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适宜选择简单的、趣味性的配图注音读物。需注意:(1)最好是图文并茂的书籍。优美的图画可以促进孩子的右脑发育,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对以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2)最好是拼音版本的书籍。一本书不认识的字尽量控制在20%以内的书,孩子阅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乐意读下去。否则,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识字和阅读同步进行。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在学生的识字达到一定的量,阅读的水平也逐步提高之后,书籍的选择再从单幅图一句话到多幅图一段文,逐步发展到二年级时的读整本的稍厚些的书,以及较为浅显的非注音读物。

二、激发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低年级的学生,首先应该让他们寻找到读书的乐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很多时候,老师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要“引”,要“激发”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

1.通过故事引趣。在每节语文课的开始,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受到感染。这样,老师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耳濡目染,学生会慢慢觉得书是那样神奇,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待着他,渐渐就热爱读书了。

2.利用质疑激趣。在讲故事时,老师故意设置悬念,可以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也可以激发他们想读书的欲望。例如,我在讲完十二生肖的故事时,问道:老鼠那么小,还怕猫,它却要排在生肖的第一位。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我却故作神秘:“想要知道答案呀,《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这时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孩子们会读得很起劲。学生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他们也会自觉去读书。

3.角色表演生趣。当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故事后,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或是午自习的时间,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是表演故事剧。记得有一个午间,孩子们把《猫和老鼠》演得惟妙惟肖,猫三次偷吃猪油,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魔掌的精彩演绎,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在阅读中渐渐提高。

三、教给阅读的方法

课堂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再拓展到课外阅读。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经常给孩子们一些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

1.圈圈画画。对成语、优美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等好词佳句,引导学生用波浪线、三角形、圆圈等喜欢的符号勾划,培养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2.剪剪贴贴。孩子在阅读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图画,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并有序地粘贴在一起,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孩子在阅读、制作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岂不是收获颇多!

3.读读想想。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四、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

学生只是独自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汇报交流活动,给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

1.每周五开展“畅言”阅读交流活动。起初,我会发给每个孩子一张《我的阅读宝库》记载单,用来记录每天阅读的情况,二年级以后还记录好词好句的摘抄等。每到周五,把记载单带到学校,利用最后一节课进行“畅言”阅读交流活动。首先是小组成员交流,每组4名学生谈各自的阅读收获,剩下的时间每组推荐一人作全班交流。此时的学生常常会滔滔不绝:谈自己阅读到的精彩片段,谈自己最近读到的一本好书,谈自己从书中明白的道理……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情不自禁地滋生读书的欲望。在下一周里,孩子们会更加认真地去读书,也就变得更加有话可说、更加自信了。

2.每期末开展“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的竞赛活动。每期末,我都在班会展示孩子们《我的阅读宝库》记载单,根据读书数量、记载等综合评选出来的“阅读大王“”阅读小能手”。通过评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持久的热爱读书的情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8

关键字:高职高专、课外专业书籍、阅读

读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要在大学学习阶段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用于阅读的时间偏少,且阅读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娱乐和生活类。许多学生反映出在课外阅读专业书籍时很困惑,感觉选书时无从下手,既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值得的阅读,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开展正确、高效的阅读:

一、指导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的

书可以带领我们走进新的境界;阅读可以治疗心理和精神因素引发的疾病,促进身心健康;阅读有益的书刊可以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阅读可以改变人生,古今中外,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大多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知,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书刊阅读具有导向功能,优秀的书刊常以正确的思想、科学的论断、优美的语言、感人的笔调和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教诲、追求、力量、熏陶和美的享受,老师要向学生灌输大学生阅读图书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关键,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身涵养,掌握技能提高工作能力的思想,同时老师也要为学生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通过阅读积累的广博知识言传身教去感染身边的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专业书籍,从图书内容上把关。从对课堂知识巩固、深入拓宽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老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建议,通常在所授课程的授课计划中老师都会列出一些要求学生必看和选看的书籍,这些书籍建议不要数量太多,对于课余校园文化活动较多的高职学生而言,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些推荐的书,老师应先精读,尔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指出阅读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该门课程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阅读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之一。阅读是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被动的教育不仅所学的知识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扬。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1、阅读前要思考我的阅读目的是什么?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阅读策略?我能对阅读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计划和预测吗?2、阅读中要思考我是否理解了材料?是否分清了材料中的主要和次要内容?我是否已达到了阅读的目标?如果尚未达到,还差多远,应该如何达到?3、阅读后要总结我是如何达到阅读目标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障碍,我是如何排除的?虽然刚开始每一个人对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各不相同,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习目标的确立,注意力会更集中,阅读能力和效率会大幅度提高,阅读目标也会更明确。另外配合老师精心推荐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外读物,这样阅读效率和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指导学生拓宽阅读途径

目前,进行阅读的方式非常的多,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可以从网上书店或实体书店购买阅读,也可以用移动电子图书馆进行阅读。阅读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2、学生自己为拓宽知识面进行阅读;3、通过图书馆网上推荐新书、好书进行选择性阅读;4、图书馆举办读书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5、奖励借阅量排前的学生激励学生阅读;6、采用讲座形式推广移动电子图书馆新型阅读方式。

五、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归纳总结。阅读是一个过程,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不断地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掌握技能。老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收获的机会,这可以提高阅读的境界。对于必看书籍,不要只布置任务,要定期做一个阅读专题总结, 鼓励学生给自己特别喜爱并深有感触的部分做出富有个性的点评,对自己阅读的成果加以整理,且在交流中“缘文会友”,激发思想火花,提高阅读境界。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9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的总称,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中,课外阅读已经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是指为了达成目标(即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分析学生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教学行为的整体性设想与运筹,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加知识,开拓眼界,积累广博的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小学低年级是学习成长的初期阶段,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如果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将终生受益。阅读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然而通过与一二年级学生和家长的接触了解,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读书课外能力差,部分家长对阅读不够重视,学校老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缺乏引导,这些都使低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进行课外阅读指导非常有必要。

另外,作为一名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也存在很多困惑。例如,学生对于什么样的课外书感兴趣?怎么让家长重视家庭阅读?如何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是不是要按照语文课堂的模式进行?等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我想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学习指导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理论知识以及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

(三)、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把课外阅读理解为一种集体性的综合活动,有助于让此项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

2、心理学理论:

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它首先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引起认知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识清楚。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向学生推介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感受阅读的乐趣。

3、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引导家长重视课外阅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

5、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学习课外阅读指导的理论知识实 践方法,形成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低年级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对其分析,找到造成低年级课外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找到出路。

2、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索激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查阅相关理论,探索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并在班级中进行实践,形成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4、形成并撰写关于指导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教案片段及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对学生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孩子阅读的关注度。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2、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行动,行动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是由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运作系统。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低年级儿童在学习以及阅读方面的特点。了解关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专业理论探讨以及形成的研究成果,作为本课题的参考。

4、案例分析法:在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解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5、课例展示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研究的根本目的,通过研究,形成的成果我们将及时运用到阅读指导课的课堂,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改进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3年6月,我开始思考酝酿,并最终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9月制定出研究方案并上传至课题管理中心。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用一年的时间以二(11)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不断思考发现的问题,结合理论专著探求问题的答案。研究伊始,我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搜集、整理并分析调查所得到的信息,找出低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在实践过程中在每节阅读指导课中不断的改进,努力探求能够激发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8——2013.9)

1.课题立项准备:搜集资料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调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结合实际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10——2014.7)(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2)、理论学习:阅读《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学》、《阅读教育学》、《快乐的绘本》等著作,并结合研究实际撰写读书体会。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上好阅读指导教研课,尝试不同的课型,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思考,每节课后及时小结反思,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8——2014.9)

1、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三个转变”:

1、学生的转变:

(1)阅读积极性提高了。

经过一年的培养班级中由过去的大部分学生不看书,转变为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主动看课外书。积极参与阅读课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外的拓展活动。

(2)藏书量增加了。经过一年的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藏书由原来的人均不足5本到现在的人均藏书15本以上。

(2)读书的习惯初步养成

大部分学生初步养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能坚持阅读半小时以上。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能通过写、画、说、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乐于和别人交流读书体验。

2、家长的转变: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对家长进行了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同时向家长推荐适合低学段儿童阅读的书籍,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现在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并在家庭中与孩子一起读书。通过读书记录、亲子共读等方式促进孩子在低年级就形成良好的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3、老师的转变:

(1)、理论水平提升了。

课题研究促使我读书学习。为了更好的搞好课题研究,我买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阅读教育学》、《阅读心理学》等书籍,仔细研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且学以致用,利用这些参考文献中的理论来指导研究实践活动,使课题研究更有成效。通过研究学习,我认识到阅读环境对于儿童开展阅读的重要性,学到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方法,并在研究班级中积极实践,创设适合儿童阅读的环境。班级里的图书角、流动书屋、小伙伴图书分享袋都为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研究能力增强了。

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不断尝试课外阅读课的新形式,参与式课堂教学、互动式课堂教学、开放式、拓展式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课形式我都进行了尝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的目标,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的用意所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的追求。通过上课——反思——改进这三个环节,不断发现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改进。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对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能力提高了。

(二)、“三个互动”

通过一年的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班级中实现了三个积极的互动。

1、师生互动

通过课堂的阅读指导,以及课外阅读拓展活动的开展,师生共同阅读、交流、讨论,让阅读不再只是个体行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让课外阅读指导课呈现出活力,同时,老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行为多种方式的积极评价,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生生互动

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通过交换书籍、交流故事内容、小组共同阅读等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的乐趣,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阅读的成功体验,也成为推动学生继续阅读的一个动力。

3、亲子互动

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活动中拥有了更重分量的角色,他们不再只是付钱买书的人。一年来,他们在书籍的选择方面由原来的茫然到现在的目标明确,在家庭阅读方面由原来的只有要求转变为现在的陪伴与参与。孩子给家长朗读诗歌、表演故事,画故事人物,让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孩子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角、流动书屋成了学生们的乐园;读书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故事人物绘画比赛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活动;阅读指导课上同学们阅读、交流、评议、写画心中的感受„„分享着阅读带来的快乐。书香溢趣,趣在书中。

(三)、研究所得

通过一年来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的研究,我有了这些体会:

1、阅读环境很重要,学校、家庭要努力创设条件,打造适合儿童阅读的环境。

2、课堂内外,相辅相成。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课外拓展活动(如:读书故事会、朗诵比赛、表演故事、绘本插画比赛„„)对课堂既是延伸也是丰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

3、家校协作,形成合力。低年级的孩子开始阅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引导和督促。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上一篇:《简爱》读书心得个人体会下一篇:初二有关凡卡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