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世界,善良的人性作文

2024-06-13

悲惨的世界,善良的人性作文(通用11篇)

悲惨的世界,善良的人性作文 篇1

・ 雨果一生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就是人人皆知的著作,其实,我最爱看的还是《悲惨世界》这部作品。

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知道冉阿让这个人。他因偷了块面包被监禁之久,刑满后受到一位教主的感化,到小城市开办工厂,乐善好施,关心穷人,还当上了市长。但为法律所不容,他又一次坐牢,越狱后颠沛流离,最后为了珂赛特的幸福牺牲了自己。

我十分佩服冉阿让,因偷了小小的面包监禁19年的他,出狱后自然是变成了冷血动物,对社会一定强烈不满,甚至报复,但他竟能在哀米教主的教育下感化,乐善好施,关心穷人,被人民一致选取为市长,实在是了不起。冉阿主他从一个残酷的冷血动物到好人再变成一个好市长,可想而知,他在这途中要付出多少努力。他可是从监狱里出来的呀!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他还为了一位母亲的嘱咐,牺牲了自己,这是多么难得啊!这反映了雨果人道主义者的光芒。

芳汀这个名字,我想大家一定是再清楚不过了。芳汀是小女孩珂赛特的母亲,在我眼里,她是位伟大的母亲。珂赛特从小就寄托在一位叫德纳第的家中过着灰姑娘般的生活,这一切芳汀却一概不知,德纳第三番五次、千方百计地要求让她寄钱,芳汀没有钱,只好剪了金发又拔掉了门牙,最后得了绝症死了。她临死前连女儿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我们知道,一个女人的爱美之心是十分强烈的,芳汀原本是一位非常美丽的母亲,但她为了女儿的`幸福,不惜剪掉自己那又长又美的长发剪掉,把牙齿拔掉,为的就是换钱,让德纳第养活她,自己却成了一个见不得人的丑女,芳汀是多么伟大,为给别人幸福,宁愿牺牲自己,我真为珂赛特感到骄傲,可惜这一切珂赛马特却全然不知,我真为她们母女俩感到惋惜,自己如此辛苦,如此痛苦,换来的却是双倍的痛苦,付出了这么多心血,珂赛马特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母爱,珂赛特是可怜的,芳汀是神圣的。

读了《悲惨世界》,我体会到了雨果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小说愤怒谴责了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的虚伪以及它们给贫苦人民的所带来的痛苦和凌辱,体现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悲惨的世界,善良的人性作文 篇2

关键词:《悲惨世界》,冉阿让,人道主义,浪漫主义,悲惨

一、心灵的恶变———一块面包使冉阿让从人间坠入地狱

冉阿让原本是一个善良纯朴勤劳的劳动者,他知恩图报、重情重义。幼年父母双亡,由姐姐拉扯长大;到他长大成人,姐夫留下7个从一岁到八岁的小外甥离开人世。于是,“他代行父职,协助支撑家庭,报答姐姐的养育之恩,这事做起来自然而然就像天职一样”。树枝修剪工薪金微薄,他就到处打短工做苦力,他把自己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那七个小外甥,他没有余暇和余力顾及自己的人生大事,去成家立业。在一年冬天,由于失业,加上要抚养那七个小外甥,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打破了一家面包房的橱窗,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人抓住并判了五年的苦役。然而,即使坐牢,他的心里仍然惦记着七个外甥,思量着孩子们没有他的日子应该怎么办,他一再越狱,但每次不但不能得逞,反而不断加刑,这样他一共蹲了十九年的监狱。

此时的冉阿让是法国底层千百万个劳苦大众中的一员,无文化、无背景、无依靠。一片面包,使冉阿让从人间坠入地狱,换来了十九个年头的刑罚。在监狱中,他思考着,审视这极不公平的法律刑罚与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冉阿让是一个无知的人,但并不是愚蠢的人,性灵之光在他心中点亮,不幸的遭遇也有其亮光,能增强他思想中的微光,在棍棒下、在铁链下、在地牢里、在劳累中,在苦役场的烈日下、在苦役犯的木板床上,他反视良心,反躬自省。

二、点燃人性之光,集人世间的善良与爱于一生

一对银烛台唤起良知,点燃人性之火。四十六岁的冉阿让走出了生活了半辈子的监狱,起初想到自由,他认为要开始新的生活,但他很快明白,那张苦役犯的黄护照使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唾骂和驱赶。“解放不等于解放,他离开监狱,却没有摆脱罪名”。他想改过自新,但社会对他的歧视,使他彻底绝望,他对社会的成见更深,对社会充满了敌意和憎恨。虽然在米里哀主教那里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接待,这使他感动,但是长期的监狱生活使他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遭到了扭曲。似乎偷窃成了他的本性,到了半夜,他还是把主教家里一篮子银质餐具偷走了,当警察押着他来到主教家里对证时,这个仁爱为怀的主教大人却以德报怨待之,说:“很高兴见到您,怎么回事儿!烛台我也送给您了,跟其他几件都是银器,您可以卖上二百法郎。为什么您没有把烛台连同餐具一起带走呢?”并当场送给他一套银烛台。冉阿让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仓皇地逃出了城,他在恍惚迷离的心境中,又用脚踏了一个叫小杰尔卫的穷孩子丢掉的钱。在主教的感召下,堕落了的冉阿让重新振作起来,扭曲了的人性得以复归,点燃了人性之火。

三、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化身

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不断追求自由,并时时刻刻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而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但是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恶魔”,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一些让他终生背负良心谴责的错事,而正是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思想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在困苦的社会里,在悲惨的境遇中,责任感质变为生存困境中的阵痛,人是矛盾的存在体。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冉阿让有多次心灵的矛盾与挣扎的时候:第一次是在他被众人唾弃后,善良的主教以耶稣的名义收留了他,而当时冉阿让正处于对社会的绝望中,他在挣扎后仍然选择了偷主教的东西;在得知商马弟因为要顶替他的罪名而被判处刑期时,他内心又一次掀起波澜,最终决定自首;而在狱中,为了养女克赛特,他的越狱行为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这一次次心灵深处的矛盾、纠结、挣扎,使得冉阿让一次次地成长,最终成就了他博爱的化身。作者苦心经营冉阿让的这一切,正体现了主人公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的浪漫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以讲述下层人民苦难的悲惨生活为题材,将冉阿让作为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他身上不仅有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而且这种爱还能感化凶残的匪帮,统治阶级的鹰犬,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地,于是,人道主义的仁爱在小说里就成为了一种千灵万验、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正如作者在作品中所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冉阿让成了大慈大悲的化身,成了人道主义精神力量的化身。

四、苦难压不倒的丰碑,体现了崇高的悲剧美

在现实生活中,冉阿让这样的人不可能存活,但是在雨果的文学世界里,他却能有血有肉地存活着。战争的漩涡给他们造就了一个悲惨的世界,他的苦役犯生活,源于生活的苦难,为给孩子们一块面包,而失去了十九年的自由,他不明白其中的蹊跷,但他本人是清白无辜的,他要工作没有工作,这是命运的捉弄,他反抗命运越狱而逃,最后得到的却是刑期的增加。他在狱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审视法律、审视社会,他的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这是小人物的悲哀,在读他越狱逃跑这段内容时,读者不会对冉阿让产生反感,反而会有一种感觉:这是小人物的悲壮与崇高。

冉阿让的一生是苦难的,却解救其他人于苦难之中,正因为他名誉的曲折与困难,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在苦难前表现的一种反抗,都是悲剧英雄的射影。凡夫俗子不能左右他,他的命运只有在平静中才体现出伟大,再多的痛苦都只是把冉阿让锻炼得更强大的催化剂。小说的深层意识里并不是悲观的终极,人性还有很多生机有待扩大,人性中还有很多改善世界的能力有待发掘。冉阿让作为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化身,他的这种精神已超越了现实和历史,成为了人类心灵力量集中的展示。在他临死前,作者赞叹地写道:“在某个阴暗的地方,有个巨灵,张开他巨大的双翅,正在等待着这个灵魂。”这才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圆满、完善、和谐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 [法]雨果.悲惨世界.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悲惨的世界,善良的人性作文 篇3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学者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年仅一岁九个月的海伦·凯勒被一场大病无情的夺取了听力和势力,使本来健康活泼的她永远与孤独和黑暗相伴。她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激动,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啊!直到莎莉又老师的来到改变了这个可伶小女孩的命运。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从此,小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亲人的关怀下,在自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下,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这过程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是多么幸福,海伦·凯勒所希望的不过是三天光明,而对于她来说这种希望不过是一种奢侈。而我们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拥有这份非常宝贵的礼物。可我们却从来没有感受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今以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眼睛,每天都做眼保健操,不熬夜,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不在灯光暗淡的地方看书,永远不把各种矫正眼睛的东西戴到脸上,让它们如出生之日一样健康明亮!

悲惨的世界,善良的人性作文 篇4

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一个万家灯火通明新年的夜里,天上下着鹅毛般的大雪,街上行人已经很少了,大家都围着火炉吃东西……。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要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大街上卖她还没卖完的火柴,因为她不卖完就不准回家。这时她又冷又饿只好在一个墙角靠擦火柴取暖,看着别人家围着火炉热闹的样子,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妈妈和老祖母。可是,在点燃火柴的那一刻,她想象自己坐在火炉旁、吃着香喷喷的烤鹅,最终她走向了没有饥饿和忧愁通往天国的小路,和奶奶一起在天国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她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点燃火柴,幻想幸福的那一刻,可是只有那一刻是幸福的……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多么可怜的一个小女孩啊,在万家团圆的新年之夜,而她却一个人光着脚流浪在街头卖火柴,如果她在我身边我定会把她带回家里给她吃的和穿的,让她不在在寒冷的街头挨饿受冻。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吃着爸爸妈妈做得香喷喷的饭菜,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看着内容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我们这些快乐和幸福对她来说都是那么遥不可及,想想我们平时真不应该埋怨爸爸妈妈这样或那样啊!

1000字作文:悲惨世界 篇5

世界如果变的荒凉悲惨,那会怎么样?

当草原变成沙漠,我们将怎样生活?食草动物没有草吃,就会大量减少,而没有了动物,我们吃什么?只吃素菜吗?不可能。如果连续不吃肉,只吃素菜,就会变的面黄肌瘦,无精打采,严重的还会导致生病,甚至死亡。而且,我们的生活也会少一份绿色,少一种芬芳。

当森林没有鸟鸣,我们将怎样生活?没有鸟鸣,意味着什么?当然是孤独。没有鸟鸣,从侧面也写出了森林里没有了动物。没有了动物,那森林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供人类滥砍乱伐吗?为什么没有鸟鸣?因为人们乱砍滥伐,动物们没有了家,自然就灭绝了。人类啊人类,这都是你们一手造成的后果啊!

当河流不再流淌,我们又将怎样生活?不流淌的河流一定是臭气熏天,垃圾到处都是,河水像墨水一样黑,人们都不敢靠近。没有了水源,大地开始渴的张开了嘴,植物也耷拉下脑袋,而水果自然也就长不出来了。人们因为缺水喝,嘴唇裂开了缝,喉咙也干渴的针扎般的痛。这又是谁造成的.后果?当然还是人类。

是的,世界变的悲惨荒凉,还不是人类造成的吗?是人类不顾后果的砍伐树木,捕杀动物,破坏环境,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名言虽然写的好,可人类是这样做的吗?人类的行动和这名言恰恰相反,人类简直在虐待地球,狠狠的抽打着所有人类的母亲的身体。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6

《悲惨世界》的背后是雨果先生在18,看到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到1828年,他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最后便有《悲惨世界》的诞生。

这篇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上是读后感了,曾经度过雨果的悲惨世界,但是或许是年幼无知,学识浅薄(省略一系列自谦的语句)。当时只是觉得主人公冉阿让很可怜,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前些日子闲的无聊,就疯狂看经典的电影,除了把一系列的哈利波特都看完,也看了1978年版的电影悲惨世界(再之前的画面实在不敢恭维)。小说有些地方比较冗长,或许是当时的我没理解那些伏笔吧,重新再看一遍不太可能,但是,还是可以发表一下感想的。

《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800字 篇7

在《悲惨世界》这本书里,贴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也体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甘抗议。但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主教般的慈善之人,传承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更多人参加到这个队伍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吗,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我们能创造出和谐的社会。

《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

“这本书一点也不悲惨!”这是我看完这本《悲惨世界》所发出的感叹!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此书以冉阿让传奇式的一身生为主要线索,塑造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爱潘妮等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窃一块面包被判刑,经历了十九年的苦役生活。出狱后,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灵魂得到升华,一心为善,关心穷人。其间,他与警察沙威发生了数次冲突。但是,冉阿让始终未能见容于统治者,几遭困厄,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小说文笔优美,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真实细腻,更加精妙,堪称写作的典范。

这本书的主人公冉阿让其实一点也不孤独。他虽然坐来十九年的牢,可出狱后遇见了像神一样的善良的人——米利哀先生,将他黑暗的灵魂进化为圣洁的灵魂,从市长到囚犯,他丢失来职位,但他得到来一位小女孩——珂赛特,成为了她的父亲,让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后来,珂赛特结婚了,她的丈夫马吕西斯不允许冉阿让再与天使般的珂赛特往来,但是在他的人生即将孤单结束的时候,珂赛特和马吕西斯出现来在他身边,给予了他最后的关爱。他一点也不悲惨,相关他很幸福,因为他得到来前所未有的爱。

本书的艺术特色,一是背景广阔,结构宏伟,具有一种博大的气势。小说围绕着冉阿让一生经历,涉及拿破仑的失败、复辟时期及七月王朝;涉及贫民窟、监狱和修道院;涉及主教、资产者和流氓等等,形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社会缩影,容量极大,显示出作者雄浑的笔力。

二是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小说的情节紧张、离奇、富有戏剧性。比如冉阿让从船上跳海逃生;比如冉阿让从一个苦役犯摇身一变,竟成了厂主和市长。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强化正面人物的人格力量,如米里哀以德报怨,冉阿让自我牺牲等等。即便是反面人物,作者也写出他的恶行,来反衬正面人物的善良,如对德纳第的描写,手法就比较夸张。

经典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作文 篇8

故事围绕核心人物冉阿让的经历展开,四位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珂赛特、马里于斯的故事在19世纪那个悲惨的时代下展开。冉阿让为了给姐姐饥饿的孩子偷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犯。出来之后也无人接受他。在福来主教的感化下,他变成了一个无比善良的人。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终他将小珂赛特抚养成人,小珂赛特和马里于斯相爱,最终冉阿让幸福地在珂赛特怀中死去。

事实上,这部作品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它是十九世纪的缩影,在整部作品中体现的,是在贫苦的低层,那些苦难的人民的生活。不仅有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人们的影响,还有共和思想对于人们的指导。这两大思想同时贯穿着整部作品。人道主义,讲的是对于一个内心的救赎,而共和思想,则是对于整个时代的救赎。二者有矛盾之处,即时代的变革需要有流血牺牲作为代价。但它也是必要的,它无法让贫穷的人真正脱离外界施与的苦难。对于内在,雨果对于仁爱思想的局限性的认识在“泰纳迪埃”这个形象身上表现了出来。仁爱并不一定能感化所有的人。

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给予我很深的印象,比如福来主教,他可以说是善良的化身,他的宽容和仁爱让冉阿让觉醒,并走上了救赎的道路。雨果的仁爱思想在他和冉阿让的身上很好的体现。

冉阿让在被福来主教感化之后,先是做了市长。为了救一个被冤枉的人,承认了自己苦役犯的身份,再次入狱。他救了被社会逼迫到堕落的女工;救了被残忍地利用的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救了一直追捕自己的警察;参与街垒战却不伤害一个人,只救了那个夺走他的爱的人;最后为了孩子的幸福,将自己的一切给了孩子,并让她与相爱的人结婚……冉阿让的高尚是那样真实,不为了任何利益,只为了善良。他不信宗教,却比教徒更好地完成了上帝的使命。他的善良源自心底,被激发出后,便不再遮蔽。

整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在那个混沌的世界中纯白、温暖的一束光——善良和纯洁之光。像百合一般纯洁的少女珂赛特与马里于斯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是纯洁的;小伽弗洛什虽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却仍善良单纯,为革命奋斗的热情是纯洁的……在苦难中,雨果为我们展示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拥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

让我更为感动的是那些真实的表达。冉阿让深爱着珂赛特,她是他唯一的寄托。当马里于斯出现时,冉阿让发现自己可能会失去爱,自然会嫉妒马里于斯。这种嫉妒是毫不掩饰的,它源于人的本心。但冉阿让的高尚在于,他在这种情况下仍救了马里于斯,并祝福了与珂赛特的爱情。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自己最后孤独一生,但他还是这样做了。珂赛特作为纯真的少女,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变得很美,于是出于爱美的本性开始注重自己的打扮。雨果对于这件事也是一种慈爱的态度,他说“妩媚源于天真”。他对于这一切真实的描述与善良的诠释,源于他本人内心的纯真。高尚,不是没有卑劣的想法,而是虽经历过很多,却仍选择去做善良的人;纯洁,不拘泥于细小的举动,而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灵。人的本性是无需违背的。

悲惨世界800字读后感高一作文 篇9

这部著作的大致情节为:失业工人冉阿让为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苦役十九年。出狱后,一个主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为马德兰市长。天真纯洁的少女芳汀,被恶浊的社会玷污后,受到了众人的嘲弄,她的女儿珂赛特也被别人当作奴隶,遭受百般折磨。最后还是被越狱的冉阿让所救……

这部作品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我感到就因为一块面包判冉阿让苦役实在是太残忍了,他也是迫不得已才来偷这块面包的。如果当时政府让穷人们衣食无忧的话,他也就不会来偷了,所以,让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祸首是政府官员!出狱后的冉阿让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决定重新做人。不久后,他竟成为了令人尊敬的马德兰市长。他不断帮助穷苦的人民,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和那些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别!他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让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才是一个真正爱岗敬业的人!让我们向他致敬!

在他担任市长时期,在路边看到一位衣衫破烂,伤痕累累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一桶水,走也走不动。冉连忙夺过水桶帮她拎。原来,这个小姑娘名叫珂赛特,是一个老板的奴隶,受尽折磨。经过一番周折,冉阿让终于使小姑娘逃离了魔爪,自己收养了她。多么具有同情心的人啊!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不忍心这个小女孩,是他那颗善良的心改变了珂赛特的命运!那些资本主义的高级官员们,当你们看到这一切时,难道一点也不会内疚吗?当你们看到那些被剥削的人,难道会非常高兴吗?你们可以醒悟过来了!

《悲惨世界》的感悟 篇10

昆明圆通山动物园里,大大小小30只山魈养在一个偌大的笼中。提到山魈,大家一定陌生。山魈这种动物属于猴科,长相怪异,喜欢群居。笼中30多只山魈的“祖先”是一对年纪最大的老山魈,其余山魈都是它们的子孙。老雄山魈病逝,剩下一只雌的,文中为它起了个外号叫“老祖宗”。按照人类的规则,“老祖宗”应受到子孙的爱戴才对。瞧《红楼梦》中的贾母,受到那么多儿孙的尊敬。然而这位“老祖宗”却没这福气。山魈的道德规范中没有“孝敬老人”这一条。“老祖宗”越老,地位就越低,受尽儿孙的欺负。吃食时,没有它的位置,总算抢到一块木蓍,还被一个孙子扯掉了背上的毛;后背长了寄生虫,没有哪只山魈为它抓痒;就连避雨也不能在洞内找个好位置,总是在边缘被淋得瑟瑟发抖…它每天都饱受着痛苦。终于有一天,它在避雨时被推出山洞,冻了一夜,翌晨气绝身亡。

“老祖宗”为何尽受欺辱呢?通过查找资料,这是动物一种本能的“感情下倾”。说白了,动物大部分只懂得“爱幼”,不明白“尊老”。野生动物生活的大自然,是一个无情的筛子,强者能够生存,老弱病残者当然要在食物链中被淘汰。

老年的动物,渐渐地成了弱者,面对严竣的现实,必须走向底层,终有一天会腐朽。相反的,幼小的动物正是生的希望,有希望成为强者,所以必须无微不至地培养。

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发达动物”,是因为我们既掌握了生存技巧,又懂得世间的情感。既会培育一个社会中的强者,又知道年岁已高的老人培养了下一代不易,儿孙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一辈。能做到“尊老爱幼”的人类自然比动物高出一级。

悲惨世界的读书笔记 篇11

《悲惨世界》里面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被时代所迫害的好人。我们来看看悲惨世界的读书笔记。

篇一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由于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弃“恶”从善。他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成了大富翁,并且当上了市长。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执法者却不放过他。他为了不连累无辜的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再次逃离监狱的魔爪。然而当局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次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这无疑是当时黑暗世界的悲惨典型,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麻木了,被金钱和权利冲昏了头脑。这本书中,冉阿让的形象在我的面前高大起来,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巨大,但那时的统治者的行为和本质,导致了整个法国人民的品质低俗,思想的封建。冉阿让在一位主教的感化下弃恶从善,说明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他也是为了救几个孩子而入狱的,但那无理荒谬的法律使他永远带上了苦役犯的罪名,狱中的铁门锁上了他的自由,同时也锁上了他的良知。那位主教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广,试问当今社会能有几人像他那样用慈悲去对待一个苦役犯?他用慈悲融化了锁住冉阿让心中的那把锁。

冉阿让的善良在黑暗的社会面前是苍白无力的,他自身的改变最终并没能改变他的命运。他的精神是我所不能比的,他在我面前就是个巨人,他在误解中死去,却没有一句怨言。也许现在再也找不出这样的人了吧!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我也怜悯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利益可以不惜友情甚至是亲情来换取。在公交车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扶着扶手却无一人让坐。为什么呢?胆怯?不好意思?还是根本不当一回事?心里想着:别人都不让,我为什么要让啊,好不容易坐一会,还要让她坐?那请大家想想,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也无一人让坐,你是什么感受?老人们已经为社会奉献了他们的青春,换了的却是这个吗?

冉阿让的遭遇只是那是社会中众多穷困人民的一个,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但我不想看到“悲惨世界”在当今社会再度发生!篇二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一听《悲惨世界》这个题目,就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凄凉的,不过,这个世界也有温暖的时候。

《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在官员坐在家故事一开始时,喝玩乐也能在一天中,光有钱有什么用啊,没住处有钱得到100多法郎,社会真是太腐败了。冉阿让四处奔波,他只有少得可怜的钱,却没住处还不是要被人家认为你很穷的啊,再说就算他找到住所,主人也不一定会招待他,因为每个人都会担心他会偷自己家的东西,没人敢收留他。但就在这时,麦里哀主教像神一样出现在他面前,他不仅用丰厚的食物来迎接冉阿让,还让他住了一晚上,世上确实还是有好人的啊。不过,在晚上,冉阿让又动起了偷东西的脑筋,麦里哀主教对他那么好,他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差点还杀害了麦里哀主教,贼还是贼啊,他还偷了麦里哀主教的一些很值钱就遭到了很不好的命运,所以让人感到这个世界确实很悲惨。

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法官判了五年刑,由于他四次想逃,但都被抓住了,所以又加刑到十九年,以前的社会真是太不公平了,上级官员偷几块大面包都没事,而普通老百姓,偷一块小小的面包用来填饱肚子都要被判那么长时间的刑。苦役犯冉阿让出狱后,一共才得到100多法郎的报酬,他可一共做了十九年苦役的啊,一共才得到100多法郎,而上级里吃的东西,不过这还是由于嫉妒心而造成的,但麦里哀主教却说送给冉阿让了,想想如果是我们的话,我们会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一个做了十九年苦役犯的人吗?肯定不会。冉阿让也因为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自己也从坏的道路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路,做起令人尊敬的市长来。

有一次,冉阿让在他办的工厂中出现了一位名叫芳玎的人,她的生活非常痛苦,非常悲惨,很穷,但她却想尽办法让她的女儿好过点,卖掉了自己的牙齿、头发和她自己,母爱真是太伟大了,为了自己的女儿过得好点,连自己都不要了。冉阿让听说了之后,赶着马车去德纳第夫妇那儿,用重金接回了珂赛特,用自己最后的积蓄,最后的力量,让珂赛特过上了好生活,自己却去世了,冉阿让现在确实有一颗助人为乐心啊!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原来坏人并非一直都是坏人,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爱,再穷再在社会底层的人,也都会被我们的爱所感染,让世界越来越美好的。

篇三

《悲惨世界》是一卷辉煌的画卷。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坟场,郊区寒怆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龙,资产阶级的家庭,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惨厉绝伦的滑铁卢战场,战火纷飞的街垒,藏污纳垢的下水道。

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

上一篇:风来过情感随笔下一篇:经典的爱情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