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2024-09-12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精选8篇)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刘老师、各位委员、敬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下面请允许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发现并保护好奇心,养成创新意识。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在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以及大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我们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而常常是闭门造车,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等。创新技能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行动的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二、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勇于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并结合我校、我院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提出以下几个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讲,实验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对于验证性实验,我们应该注重试验操作步

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

(二)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应发展自己的兴趣,敢于跳出主要的专业学科领域;此外,我院大学生科协下设创新实践部,定期邀请老师传播专业前沿信息,为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提供很好保障。

(三)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 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 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下,我校实施优秀本科生培养战略。学校为优秀本科生配备导师,优秀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也可以参加研

究生的各类学术活动。现在我院07级周天学和马伟同学就是优秀本科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向他们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对于科技活动,我们学校、学院也是从来不匮乏的。能源学院为“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校内选拔优秀作品,举办“南京工业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创新大赛”,本次选出五份优秀作品已提交全国竞赛组委会;除此,我校开展“南京工业大学 “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项目”等科技创新类活动,对于以上两活动,本学期我院均有五至六支队伍提交作品;另外,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类活动更是种类齐全、形式多样。

同学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院、学校资源,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篇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讲话稿

大学生科技创新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报告会,同各位老师、同学共同交流有关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感想。我想就一下几个方面同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缓解现行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现状不少教师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当前的高校素质教育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科技教育和人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适应知识经济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需要如何把你们培养成优秀的栋梁之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创新能力则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很难在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立足,更不要说发展了。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潮流和趋势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把培养优秀的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且都毫不例外地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可以说当今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很是缺乏,主要表现在: 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3.缺乏创新的兴趣。另外,还有一部分情况是 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2.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3.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4.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三、大学生为什么创新意识差

首先我们要问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际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

那么,是什么造成我们大学生创新意识差呢? 1.创新的独立意识欠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依附心理和盲从意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可能也有一些大学生会有一些新的思想意识,但唯恐别人嘲笑而不敢付诸实践,对一些问题不想去深究或不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创新意识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一味地学习和接受,缺乏对所学知识结构的独立创新思考,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去创新,或懒于去创新。2.创新的内在毅力不足。创新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之一,我们应该具有创新的内在毅力,勇于创新,努力实践。但一些大学生认为,创新是科研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学生,没有必要搞什么创新,况且,创新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获得成功,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缺乏创新的内在毅力。部分大学生偶尔也有创新的热情,但由于缺乏创新的内在毅力,一遇到挫折就会放弃。3.创新的实践意识不强。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践出真知,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创新的实践意识不强,很少付诸实践或者根本不愿意付诸实践。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索激情,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但是一些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愿冒风险,缺少探索的自觉性、主动性,遇到相关问题不敢标新立异,不会另辟蹊径,只是按原来的思路来运作。由于创新的实践意识不强,那么就会缺乏创新的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变成内在的科学智慧,最终只能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的储存器,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四、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校、社会给予极大的帮助,更要求学生自身主动培养,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这部分: 1.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现在的大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大学生敢于超越的精神相当可贵,在超越中求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2.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3.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高数、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4.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的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5.培养各种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 创新需要各种基础能力为保障,要真正的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些要靠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来获得,大学里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应该是学生用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如:多看一些创新性方面的资料,多听一些创新性方面的讲座,上创新性思维的公选课,还可以与周围的人讨论创新的课题等等。6.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活动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对于我们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可以老师给题目,也可以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总而言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结果就是现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建设一个创新型中国而奋斗!篇三:大学生创业发言稿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亮出我们的勇气与魄力,走上自主创业的征程!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就拿2012年来说,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达680万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以创业推进就业,走上了自主创业的征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而创业就解释了这个定义。这很简单,其实就像许多人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样,因为太爱这件事才会去做,而不是因为别人一句话,头脑一热就去做了。所以创业就是自己更多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常常告诉自己“just do it”。

我一直觉得我们“人生的最后”存在着是两种可能:

做与不做?? 一种是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某一段时光的时候,你仍然激情澎湃,对自己的成功,魄力予以肯定。

而另外一种就是后悔自己当年犹豫不决,错失了许多机会,后悔没有去做。创业可谓是一条艰难且漫长的道路。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失败可能意味着你即将成功,而成功意味着你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雄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改变缺行动,事业缺魄力。

下面我想仅以个人拙见来重点谈论一下每个人在创业之初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资金;第二,有没有经验;第三,有没有团队。

对,这就是创业者面对的三个迫切于解决的重要问题。

可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大多数人有的只是一时的热情或是一些不付出具体行动的空想。他们并没有站在自己的位置,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拥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想要创业的同学可以好好打量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了。

资金是创业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就业肯定会为你带来稳定的收入,那样的话的确不用像创业者担心中午盒饭的质量??可是你无法保证在你筹集好资金以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会改变,到最后只落了一个“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下场。

所以你可以试试用别人的钱来创业,我的意思是融资,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十个,一百个,那你将拥有你无法想象的力量了。

你可以用你的美妙的想法,创意的点子去吸引别人的钱。但是各位请注意,这意味着你的想法有足够的吸引力。

然后对于创业者的经验。包括你的决策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说到这里我想起李开复先生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要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

创业就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为天下人先”。等一件事被所有人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机会了,要学会借用别人的经验,摸索着前进,在黑暗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光明。

最后是团队,团队成员的互相理解也不可或缺。

我所理解的优秀的创业团队并不是那些最优秀的人集中在一起,而是最合适的人凑在一起。所以你要时刻去寻找自己生活中与你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的人。包括你的亲人,同学,朋友,也许他们很多方面不是那么优秀,但将在你的团队中担任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所以说我们其实已经拥有了许多条件,为什么不试一试?

作为一名大学生,读书得到的不仅是一张文凭,更多的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年轻的我们,一定要趁自己内心激情满满,大脑具有非常活跃的创新思维的时候漂亮的干一把,把你大脑中的那个创意的点子章显出其众不同。所以要是你真的准备好了,那就策马扬帆,适时起航。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梦有了,就要去做。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同学们,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亮出我们的勇气与魄力,大胆的去放手一搏。我相信:成功的号角终将在胜利的彼岸奏响!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演讲人:篇四:大学生十八大演讲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中可以寻找到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观点举措贴切民生,展现出我国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熟,逐步的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中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与此同时,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报告中强调了“五个更加自觉”: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进而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这“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十八大报告通过用“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五个更加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三五”明确表明了我国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发展的更高目标。

还有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应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同时 更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

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

最强悍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

十八大报告,总揽全局,思想深刻,系统全面,是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又一篇章。

由于当今社会还是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我国坚持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原则,不称霸不扩张,但我们要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才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才能稳健的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分析得其重点强调了的战略任务、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的要求、途径和原则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要求和时限。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要求,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确保实现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国家独立、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变、能有效的维护海外利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国防建设必须跟上经济

建设步伐,实现两大建设的同步和资源配置达到均衡发展。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时限,是到2020年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关注的重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思想,是我党我军组织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指导我军未来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注点是,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人类正在摆脱机械化战争模式向信息化战争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正面战场战争正被信息化加特种作战加高技术所取代,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已经变成了争夺的制高点,非传统安全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课题,和平时期非战争军事行动正在成为军队的重要任务,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国防与军队建设必须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三是,坚持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主题。首先,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就是要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我们党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和军事活动规律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新时期军事理论的重大创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伴随着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军事理论等诸多要素。当代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以信息为主导,以系统性为内在要素,以集约式为本质特征的新型模式。按照新型信息主导式武器+智能型军人+基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体系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方向。其次,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保证军队打得

赢、不变质的关键。三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完善现代后勤全面建设,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四要,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是推动国防与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本措施。

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途径。积极稳妥地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加强质量建设地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是坚持中国特色基础,没有理论先导就不可能真正地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核心思想,靠引进是买不来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只有提高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才不会受制于人。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需求。信息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体系正在使军队的编制体系向集约型、精减型发展,裁减军队员额、提高信息化程度是走中国特色质量建军的必然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是适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是推动经济建设、技术转化,造福人类的积极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建设的思想。加快现代化武装力量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精兵优质、减少军费、应对危机、防患于未然的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途径。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原则。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是世界军事力量平衡的基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支撑。中国奉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旨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和平发展,在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中,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以武力相威胁,这是中国一贯奉行外交和军事原则,也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原则.篇五:“学习十八大精神,争做优秀大学生“演讲稿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争做优秀大学生》主题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商管1111班的翁林君。很高兴今晚能站在参加这次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争做优秀大学生”。党的十八大已经胜利闭幕了,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荣接班人,理应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这就要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谈谈现阶段的我们应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争做优秀大学生。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认清形势,增强日常学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做了系统总结,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总任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介于当代大学生中仍存在着多数人对报告中的这些术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这首先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基础课程和形势教育课程的学习,转变观念,认真投入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培养自己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开阔自己的政治眼界,摘掉“政治盲”的帽子。

其次,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的就是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个人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可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积极分子在学习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2.在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吸收已学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在课外主动学习,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学习好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完善知识结构。

3.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可见,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的时代最强音。

那么我们大学生如何做到创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一.要将创新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比如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二.要积极参加创新型学术科研竞赛,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充分利用好这些竞赛提供的平台,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质的提高。

三.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多关心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科研动态,要善于发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契合点,并开展论证和调研,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创造社会财富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不断加强自身个人文化修养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学生受到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感染,共同进步。才能更好的响应党的号召,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2

公共演讲的历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而在中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1]。那什么才叫演讲?我国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这样定义道:演讲, 即说话者在特定的时境中, 借助有声语言 (为主) 和态势语言 (为辅) 的艺术手段, 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 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2]演讲是真理的呐喊, 演讲是时代的强音, 演讲是心灵的共鸣, 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演讲比赛开展得有声有色, 许多高校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纳入了学科竞赛的重要项目, 如CCTV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们紧张而富于激情的演讲给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带来极大振动, 尤其是自由辩论环节, 辩手思想活跃, 口语流利, 语言幽默, 观点鲜明, 这不由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与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

虽然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在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语言交际能力, 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依然很薄弱, 学生经常在口语交流时, 无话可说, 语无伦次, 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 主题不突出, 观点不明确, 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黄源深教授称之为“思辨缺席症”。[3]发展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拟对通过英语演讲、辩论方式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探索。

2. 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IBM公司的座右铭———THINK, 讲的就是“思想、思索、思维”。恩格斯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巨人, 就在于他的思辨能力超乎常人;IBM之所以成就“世界上唯一一家不生产计算机的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也还是他们“THINK”的结果。那么什么叫思辨能力?思辨能力, 是由思和辨两个方面形成的能力。首先是思, 何为思?就是想问题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所谓辨, 就是辩证、辨别、辨认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先思而后辨, 思中有辨, 辨中有思, 思和辨缺一不可。创新, 英文是Innovation。它起源于拉丁语, 原意有三层, 第一, 更新;第二, 创造新的东西;第三, 改变。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整合能力, 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 (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 (1998) 的通知中指出:“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分析, 言之有理有据, 这种能力的习得绝不是靠学几个浅层次的情景对话所能获取的。许国璋先生在世时常说:“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子语音好, 语调也好, 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 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 也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 既没有知识, 也没有看法。[4]”由此可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教育者的难题。

3. 英语演讲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指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不疑则不进。”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质疑、批判。那么英语演讲、辩论是否与大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呢?英语演讲、辩论是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从而提高其思辨及创新能力呢?我在自己所教授的综合英语课第一堂课上作过一个问卷调查, 被调查的对象为108位英语专业新生, 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看见, 学生有提高英语演讲、辩论技能的要求, 但是目前大学生口语课堂只注重浅层次的机械模仿、操练, 而轻视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在练习形式上, 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对话居多, 而对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却开展得很少。即使搞一些讨论, 教师也没有在方法上加以指导。鉴于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英语演讲、辩论对思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影响。

(一) 促进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以辨析、反思、质疑以及合乎逻辑的方式与态度对事物进行敏捷与明晰的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英语演讲研究家Loren Crane认为, 演讲是一门社会科学, 是一个去理解演讲目的、了解听众与演讲者这三大要素的心理实体的探求过程。[5]学生准备演讲时, 要深入思考一系列问题:哪些话题是重要的、有趣的、新颖的?哪些话题已被反复谈及?在收集到的诸多素材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哪些说法似是而非?哪些事例更令人信服?怎样谋篇布局才显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思考才不会有漏洞?持不同见解者会提出什么问题?我应该如何应对?换言之, 学生既要了解演讲的目的和语境, 从普通的生活中搜取素材, 收集论据, 进行分析和判断, 旁征博引, 还要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运用到演讲中, 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这些思考、辨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就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二) 促进批判性倾听 (critical listening)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如果说“辩”是外在的、活泼的“思维的撞击”, 那么“听”是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倾听, 能帮助我们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 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 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R.G.Nicholas与L.A.Stevens在他们对倾听的开创性研究中发现:一般来说, 我们倾听的熟练程度只有25%。如果我们在听对方演讲时注意力分散, 那么我们的答复就软弱无力。如果我们错过对方论据的75%, 那么我们就会被击败。[6]辩论者应学会集中注意力分析性地倾听对方, 并记下对方的论点, 以便能够利用对方的话来作出反应, 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三) 促进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辩论场上可谓瞬息万变, 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不仅是对辩手口才的考验, 同时对辩手的反应能力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一种观点的确立需要破立结合, 有立也得有破;辩论必须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论辩, 驳倒对方, 确立自己。而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第一步, 这一步必须快, 大多数辩论都有时间限制, 即使没有时间限制也应尽快找到双方问题的焦点。发现问题之后就是提出问题, 对方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 哪一步与先前的论点产生了矛盾, 哪一步产生了逻辑跳跃, 要用准确、犀利、简短、幽默的语言指出。在论辩过程中, 需要双方辩手在紧守自己逻辑底线的同时, 机智、幽默、快速地进行攻击、防守和反击。这就是快速应变能力的培养过程。

4. 结语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Lucas教授曾在首届英语演讲学术研讨会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了题为TheRole of Public Speaking in China’s English-Language Cur-riculum的报告。Lucas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英语演讲不仅仅是语言能力问题, 而是与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相互关联的多语境语言适用问题。英语演讲中需要注重创新性, 包括语言运用和表达上的准确性、明晰度与吸引力, 内容上的信息度与明确性, 结构上的逻辑性与完成性。因此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 它们对于言语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和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演讲和辩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特别是思辨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Hamilton, C.L.Communication for Results[M].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2]邵守义.演讲与口才[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36.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7) :1.

[4]刘润清.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1.

[5]Crane D.L..Powerful Public Speaking[M].Kalama-zoo:Brain Research Press, 2000.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3

[关键词]演讲与辩论;口语课程教学;思辨创新能力;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80-04

一、引言

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多元化市场经济需求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对学生批判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不具备思辨能力,所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研究与现状

批判性思维研究在外语或二语教育领域兴起于1990年以后,国内外语界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则始于21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教育学领域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批判性思维作了定义。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双维结构理论模型,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界定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和认知成熟等7种性格特征。美国思维中心主任Paul提了三元结构模型,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我国学者文秋芳在评价和借鉴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辨能力结构的层级模型。此模型包括元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元思维能力指自我调控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思维能力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认知维度包含二三项核心技能(分析、推理、评价)和五项认知标准(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情感维度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情感特质(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这一研究成果为批判性思维量具的开发以及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见表1)。

批判性思维研究因其对发展学习者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外语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国外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大致分为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界定、思辨能力量具的构建、思辨能力的培养三类。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总的来说批判性思维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多数批判性思维策略研究停留在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阶段而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有鉴于此,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具体学科教育相结合,在更多的课程中体现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成分,把思辨能力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英语教学的各个具体学科中,并根据课程的特点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口语和演讲辩论与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培养

口语和演讲辩论活动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集语言交际、信息及思维功能于一体。针对“辩论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命题,国外研究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辩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其中, Jackson对来自九个国家大学生中的100名辩论者和147名非辩论者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参加辩论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分高于没有参加辩论的学生。Allen等基于过去50年中研究者们对公共演讲课程、辩论性演说课程和竞赛辩论课程进行的19项定量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发现:三类课程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其中竞赛辩论课程对批判性思维的促进最大;参加者比未参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强。尽管个别学者认为现在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参加辩论能够有效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但人们对辩论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活动的态度惊人的一致,认为辩论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广东省各地(以珠海地区占绝大多数),虽然三本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对薄弱,自律性和学习刻苦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但深受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开放敢于创新的精神及开放包容的文化影响,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我院学生以上特点,与学习氛围相对更为沉静的读写教学活动相比,在气氛活跃热烈的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有机融进演讲辩论活动从而实施对学生思辨能力和高级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吸引力更大。同时,鉴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商务与外贸交流极为活跃,就业市场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往往首先表现为对学生优秀的英语口语及出色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因此以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及演讲辩论活动为载体的思辨创新型口语活动教学改革既能融入对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能力的培养,更能有效衍生外语学习者对知识融合、文化与专业的双向链接所需要的思辨能力和在相关领域继续学习的潜质和创新能力,是我院英语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实验对象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教学实验)和定性研究(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口语演讲课程思辨创新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具体来讲,用控制班和实验班的准实验设计来探讨口语演讲课程思辨创新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认知方面的影响,用问卷来调查其对学生元思辨能力和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的影响,用访谈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以及他们在完成测试和问卷时的一些情况。

参加本研究实验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新生4个班级共140名英语专业学生。其中2个实验班共70名学生在一年级主要以训练学生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进行英语交际口语教学,二年级循序渐进开始进行英语演讲及英语辩论(课堂辩论及议会制辩论)教学。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以单元话题内容为主线设计,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即兴演讲和辩论赛为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辨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参照文秋芳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见表1)的基础上构建思辨创新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见表2)。控制班2个班级70名学生口语课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与全年级其余班级一致,均按照常规的交际口语课堂进行(演讲和辩论偶尔也会穿插于授课课程中)。整个实验周期为期2年4学期。这四个班的学生均按照高考英语科入学成绩随机分班,其英语课单科成绩及总分经检验分析表明班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被试者各方面都是相当的,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

(二)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研究工具包括口语测试、调查问卷和访谈。口语测试主要是为了查明学生思辨认知能力,由控制班和实验班在第1学期开始时(教学实验前)和第4学期结束时( 教学实验后)各测一次,测试内容由两部分构成:1.即兴演讲: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5分钟准备,5分钟陈述)就社会关注的某个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全部进行录音以方便测评);2.交谈与讨论:以两位同学为一组,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5分钟准备,5分钟陈述)就社会关注的某个热点话题进行交谈与讨论或辩论(全部进行录音以方便测评)。

测试工具根据文秋芳等(2009)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提出的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五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思辨认知能力,每个维度为10分,总分50分(学生总得分由两项相加取其平均值)。把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五个维度的单项分数和总分依次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为了确保测试信度,评判者为研究者外的两名教师,其评判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2,测试成绩取其平均数。

调查问卷是用来调查实验班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元思辨能力和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的影响,内容包括对自己思辨进行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元思辨技能和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情感维度的影响。访谈主要是调查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以及他们在完成测试和问卷时的一些情况,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被试的真实情况,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在后测结束后让所有70名实验班学生完成问卷,并选择20名学生接受了半结构化访谈。

五、结果和讨论

(一)课程对学生思辨认知能力的影响

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前测和后测所得到的思辨认知能力分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教学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五个维度和总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后测中,实验组的总分显著地优于控制组(t=2.637,p<0.05),五个分维度中,逻辑性(t=2.512,p<0.05)、深刻性(t= 2.530,p<0.05)和灵活性(t=2.223,p<0.05)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精晰性(t=1.854,p=0.067)和相关性(t=1.764,p<0.081)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总的来看,思辨创新型口语课堂教学的确促进了实验组学生思辨认知能力的提高。实验班和控制班思辨认知能力五个维度前后测对比如图1。

从图1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班学生在后测中,其思辨能力的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五个维度都有明显提高,而控制班在后测中只有精晰性和深刻性方面略有提高,而在相关性、逻辑性和灵活性方面反而略有下降。这充分表明了实验对学生思辨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思辨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积极性。而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无论是前测还是后测,学生相关性维度表现最好,灵活性最差。这也表明,这些英语专业学生在娴熟自如地使用不同思辨技能方面还有很大问题。至于精晰性和相关性提高不显著,这也可能跟这两者本身的特质相关,精晰性要求清晰、精确,相关性指切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而这两者涉及长时间的语言积累,在短时间内难有显著提高。实验结果总体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思辨技能得以充分的展现与提升。

(二)课程对学生元思辨能力和思辨情感特质的影响

为了了解实验组学生在元思辨能力和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方面的变化,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96.2%)认为口语演讲课程思辨创新教学使他们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并且在思考时更注意对自己想法进行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价,表明课程对学生的元思辨技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访谈中学生表示,思辨能力中认知水平的评价标准(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正好也适用于评价演讲成功与否:如演讲观点是否精晰,演讲论证材料与演讲主题是否密切相关,以及演讲各要点之间是否有逻辑性,内容是否有深度,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演讲者能否根据不同观众、场合、环境灵活地调整演讲。显然,这些方面的成功和演讲者的分析、推理、评价的认知技能密切相关。而思辨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更是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讲稿准备和演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要素。通过随后的访谈我们也得到学生的进一步证实:课堂上的陈述、分析、讨论、阐释、质疑、评价等思维活动和课后的自主学习、小组活动使他们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自己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具质疑精神。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从语言角度考虑。社会需求更多的是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素质全面的英语专业人才。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整个社会的需求,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基于此,研究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对创新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实验周期较长(为期二年),实验人数涉及面为140人,整个实验过程中变量控制较为严谨。实验结果显示口语演讲课程思辨创新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新一轮有关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讨论中,本研究将理论转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行动,为研究思辨创新能力在学科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觉。然而,本研究样本有限,思辨能力测量工具为主观量具,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有待更多后续研究进一步的验证。

[ 参 考 文 献 ]

[1] 世界首届高等教育会议《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世界宣言:设想与行动》[EB / OL](2008-12-19)[2013-04-10],http://www.moe.gov.cn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moe / _236 / 200409 / 712.html.

[2] 韩红梅,马琴,李娜.外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54-156.

[3] ENNIS R.Critical Thinking:W hat Is It?Proceedings of the 48th Annual M eeting of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C].Colorado,1992(3):27-30.

[4]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The Delphi Report”)[C].C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5] PAUL R,ELDER L.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Best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6] 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7] Colbert,K.1995.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rough academic debate[J].Contemporary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16):52-72.

[8] Allen,M.,S.Berkowitz,S.Hunt & A.Louden.1999.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orensics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Education,48(1):18-30.

[9] 刘航,金利民.英语辩论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24-28.

[10] 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励志演讲 篇4

10月25日 晚7点,由起航创业协会主办的《创新思维与财富人生》学术大讲堂在8105进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赵武军,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活跃。

赵武军在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学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在武汉发明创新大赛中获铜奖,他累计获得奖金上万元,多次被长江商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和校报等媒体采访报道,被新闻界尊称为“点子哥”。

在演讲中,赵武军回答了“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他说一方面是心态,即“一不要怕别人笑话,二一定要有魄力,三一定要坚持到底”。另一方面是方法,共有四点内容,分别是找缺点发明法、需求式发明法、组合式发明法和情趣式发明法。不仅如此,他还现场展示了一些发明,如折叠式牙刷,发光掏耳勺,新式擀面杖等。

他讲到:“专利为创新提供了保障,有了专利权,创新才能长远发展。”他还现场进行了科技创新金点子练习,并对同学们进行了创新能力测试,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他自信满满的.说:“当我快毕业时,是就业还是创业,在这个路口,我选择了创业。因为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培养更多比我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5

原文评论:“智慧不在一个层次,较量就不在一个层次;格局不在一个层次,未来就不在一个层次。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投资苏宁就是选择和张近东一起“用我们的脚步丈量美好的未来”。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1日下午消息,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今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主题为“从苏宁发展看企业如何转型与创新”的演讲。张近东认为,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或者线上,一定是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纯电商模式只能是过渡。

他还回顾了苏宁创办二十多年来的数次重大转型决策,认为苏宁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互联网转型,实施O2O与开放平台战略,开始新的创业之路。张近东在演讲的最后呼吁更多硅谷科技人才加入苏宁,共同推进互联网转型。

苏宁周二在硅谷核心城市帕洛阿托(Palo Alto)设立了硅谷研究院,主要从事搜索、大数据以及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这是苏宁首个海外研发中心,未来还计划在美国西雅图和纽约设立研发部门。

以下为张近东演讲实录:

从苏宁发展看中国零售业的转型与创新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应邀来到世界知名的斯坦福大学,与各位老师和未来的商业才俊交流的主题——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为什么要谈这样一个话题呢?那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时代,很多新东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比如O2O、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所以这两年我老往美国跑,就是为了把握最前沿的技术和商业潮流,去年5月份,我去西雅图参加微软(37.08, 0.34, 0.93%)的全球CEO峰会时,就同比尔·盖茨先生深入探讨过新技术对行业的改变,晚上在比尔家宴会时,巴菲特老先生一如既往的充满激情和活力,一见我就说早就开始关注我们企业了,并半开玩笑的掏出自己皮夹要送给我,意思是要投资转型的苏宁。

今天来到斯坦福大学,看到朝气蓬勃的你们,让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了23年前我刚刚创业的时候。那时候,我也只20多岁,和你们差不多年龄,丢弃了当时中国人眼中的铁饭碗,办了一家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再到香港、日本,今天又来到美国,苏宁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有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转型的迷茫阵痛,也有后发制人的弯道超越,但我们都执着坚定、自信从容,每跨越一个困难都会脱胎换骨,获得飞跃成长的机会。

从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史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实体零售阶段,近几年兴起的以电商为代表的虚拟零售阶段,以及加速到来的虚实融合的O2O零售阶段。前两个阶段在美国大概花了150多年时间,但在中国却被压缩为短短的20多年,可以想象中国零售企业面临的转型创新的压力和迫切性也更为艰巨。今天,我想借苏宁成长变化的几个阶段,与各位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企业如何转型与创新的五点感受。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苏宁前20年的两次大转型对现在的启示。

苏宁创业的前十年,中国正处于商品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和同时代许多民营企业家差不多,都是白手起家,开始只有十几个员工,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忙采购进货,晚上还要到售后服务部门了解送货安装情况。那时,空调在中国属于奢侈品,一台空调相当于一个普通人3到5年的工资。到第二年我们的销售额有4000多万人民币,利润就有1000多万。有次我到深圳出差,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很神秘又带点炫耀地说,现在深圳已经有百万富翁了。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能有一万元人民币的“万元户”那就算是富人了。听他这么一讲,我心里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

我们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创业十年后,因为当时整个空调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上游渠道策略的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家电消费进入普及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放大,但行业利润率却大幅下降。苏宁的零售、工程和批发三类业务中,销售规模最大的批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我决定放弃一年5个多亿美金的批发业务,全面转型零售。我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批发没有利润,更主要的是坚持批发就会激化和供应商的矛盾,失掉苏宁转型零售的机会。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想不通,不愿放弃,因此,我不得不在会议上放出狠话,谁再说要搞批发就开掉谁。

转型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从2000年以后的十年,苏宁第二次创业,加速商业连锁扩张,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当时我们喊出:“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的目标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但我们不会动摇,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观点认为,成功的连锁经营应该由近到远、由易而难渐进的发展,就像沃尔玛(78.9,-0.35,-0.44%),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苏宁却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风险很高、难度很大的扩张路径,集中资源率先抢占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然后再向低端市场渗透。结果我们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

到了2005年,中国零售业全面进入连锁时代,开店数量和销售规模成了比拼的重要指标,而当时家电连锁业主要集中在苏宁和另一家企业之间。对于如何扩大连锁规模,我们两家企业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它是通过大量并购,快速放大规模,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时间先后并购了27家企业;而我们苏宁则坚持自主发展,同时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后台建设,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人才培养和物流基地的建设上。这有点类似中国功夫,它练的是招式,苏宁练的是内功,虽然前者打起来好看,但是后劲不足。

2003年苏宁实施大规模校园招聘,一次性引进1200名大学生,以后平均每年都招聘2000名以上的应毕业届生,被称为1200人才工程。同时,2005年苏宁和IBM、SAP两家公司合作,9个月时间完成了SAP/ERP系统升级,成为全球范围内实施周期最短、规模最大的ERP案例。2006年他们在收购了当时中国排名第三的电器连锁之后,他们老板还曾经到我那儿跟我谈想收购苏宁,我跟他讲苏宁做事虽然低调,但不是无能,叫他不要想,即使想买他也买不起,最后我告诉他如果苏宁做不过他,就送给他。我之所以这么跟他讲,一方面是由于我的性格,苏宁人也是强势的,但是我们的强是强在骨子里的;更重要的是我十分清楚我们的实力,当年,我们开店最快时全年新开了460家店面;同时我们还建立起了坚实的后台系统和强有力的管理平台,所以我很清楚超过他们只是时间问题。果然,两年后,我们的门店数和销售规模就都超越了他们。

这20多年来两次重大的战略调整,让我们领悟了一个创新转型真谛:“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要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变的是一定要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服务好消费者、赢得市场。

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零售企业,在互联网大潮涌来时,我们又是如何思考并转型的。如果说前二十年的转型创新都还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现在这十年的转型创新却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完全掀开了新的篇章,一场由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的商业大变局正在风潮涌动中,新的技术也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业激情。

首先我想谈谈苏宁是如何快速切入电商的。事实上,我们早在1999年就关注电商了,但当时,中国互联网的运用和物流业等基础设施都还不健全,宽带都没入户,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消费者几乎都没有网购的意识,那时国内的电商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到2009年时,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我们敏锐地的意识到电商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于是果断的上线了苏宁易购。

去年8月份,当我们线上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8.18周年庆”促销时,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当时国内排名第二的B2C电商网站在微博上公开向我们下战书,说要做到“传统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比我们“便宜至少10%以上”,一场价格大战一触即发。同学们,我们从1990年创业开始,一路走来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对手,在我们规模还很小时就遭遇南京的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挤压,但我们以小搏大,出奇制胜,在南京轰动一时,被誉为是“小舢板大战八大航母”。到后来两强争霸,甚至全球500强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军中国时,我们从来都是主动迎战,但都笑到了最后。2005年一家美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很多媒体认为我们日子要难过了。当时有记者就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它是一家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企业,但五年内不会考虑它。这位记者朋友没听懂我的意思,接着问“那五年之后呢?”我笑了笑说“五年我都不考虑,五年之后可能他们就要退出中国了。”结果它在11年时就悄悄退出中国市场,算一算刚好五年。这不是说我是预言家,而是因为我很清楚它虽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投入不足,速度不够,5年时间只开了9家店,而同期我们开了1300家店,它错过了在家电连锁爆发式增长时期大幅扩张的机遇,没有通过快速壮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自然无法抓住普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而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国发展的失败。商场如战场,如今面对一个初出茅庐,规模只有我们十分之一的对手挑战,我们更多的是觉得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他们知名度很小,但是苏宁已深入人心,所以对手很可能是想借此来炒作。当时我在国外,我们易购的副总直接在微博上公开迎战了,承诺价格永远比对手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电商也纷纷加入进来,原本是我们的周年庆瞬间演变成整个电商行业的大战。一番较量下来,在15号当天苏宁易购就产生了5000多万美金的销售,是日常销量的8到10倍,流量也暴涨了近10倍。14日全球网站排名还在600位左右的易购,一天时间便最高冲到了62位。回国后,我来到他们的办公区,鼓舞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说:“你们年轻、有激情,我愿意与你们一起站在苏宁易购这辆飞驰的战车上并肩作战。” 经此一役,奠定了易购在中国B2C行业前三的位置。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纯电商时代。

在去年底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赌约,中国一个地产界的企业家和一个互联网界的企业家,以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为筹码,下了一个1个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640万美金的赌约: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那位房地产企业家就给互联网的那位1640万美金,否则就反过来。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俩一个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一个是做互联网起家的,他们两个拿中国零售业的未来打赌,这似乎有点干涉我们零售业的内政了吧?在我们有20多年零售业经验的从业者来看,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同时又是大势所趋,当它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所以将线上线下割裂开来,讲谁比谁更好,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从你们美国这边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前十大电商中,有九个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

而且传统纯电商平台存在着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户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消费者立体式购物体验的需求,无法全面地服务商户、培育品牌。比如买个彩电,视觉效果如何?买个服装质感如何?买个单反相机,镜头成像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没法单纯靠网上体验来解决的。此外,对电商平台成本低、价格低的认识,也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在中国至今仍没有盈利的B2C独立电商企业,依托平台的网上商户,超过80%的也是亏损的。面对这样的先天不足,纯电商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模式。那苏宁应该如何发展呢?答案就在各位同学的手中,对,就是以手机和Pad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我这里有组数据,截至今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2亿户,智能手机年销售量达2.7亿部。我们意识到这将给全球零售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推动零售业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那就是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功能完美融合的O2O模式。而且相对纯电子商务这种过渡性的商业模式,O2O或许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零售业转型变革的方向。结合多年的探索,我们今年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明确指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互联网零售,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未来要把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口袋里、客厅里去,并通过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将自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共赢的生态圈。

下面我想带大家进入未来时段,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布局的互联网零售蓝图,看我们将如何一步步把O2O和开放平台这两翼打造成强健的翅膀。

首先,O2O比我们预想的来得更快。在我来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一轮电商大战,但今年大战的主题却有别于纯网购,排名前列电商纷纷强调自己在O2O上的布局。就在前几天,我们也刚刚举办了“中国首届O2O购物节”,在中国率先推出了首个O2O标准,即商品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统一、支付统一、服务统一。

虽然O2O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至今依然很少有企业能完整的实施。这是因为想要完整的实施O2O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O”,即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都拥有自身能够掌控的渠道;二是必须实现两个“O”的无缝协同和高度融合。而中国大多数企业要么只有线上,要么只有线下,同时兼具的屈指可数。而我们在线下排名第一,线上排名前三,综合优势明显,剩下的就是如何打通被形象称为左右手互博的壁垒了。为此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做了三件大事:首先是破除组织壁垒,一季度再造组织架构,实现了双线渠道的全面融合、资源的全面共享、成本的统一核算;二是破除价格壁垒,6月推行“双线同价”;三是破除体验壁垒,将原先纯粹销售功能的店面,升级为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服务、休闲社交、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化门店,如全店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上个月我们又以4.2亿美金收购了中国领先的网络视频媒体PPTV,进一步强化对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探索。PPTV是中国首家全面覆盖网页端、PC客户端、手机端、Pad端,并率先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的视频新媒体,活跃用户超过3.4亿。同时苏宁也借此加快进军OTT领域,积极探索包括互动视频购物、剧情植入式消费、精准客户推广等视频与电商的全新结合模式。在刚刚落幕的O2O购物节上,我们率先推出的视频团购就吸引了上百万客户同时在线抢购。

在苏宁的推动下,原本的网购潮最终成为了O2O模式之争,用互联网改造后的实体店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O2O发展的重要一端。O2O购物节当天,苏宁全国1600多家线下实体店平均每小时涌入10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客流量增长了近四倍,同时产生了巨大的订单量,仅一个地区的配送量就达到了两万件/天,创下了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最大增幅。而苏宁易购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1200万,合计PV流量高达5.6亿次,移动客户端销售同比增长了10倍。三星的一款手机销售就达656.8万美元,甚至还卖出了售价高达36万美元的豪车,苏宁O2O模式一鸣惊人。

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O2O消费潮的兴起说明,相比传统实体零售和传统电商,唯有O2O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好处,这是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时代机遇。一旦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曾经被认为是巨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转瞬之间就能点石成金,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其次,是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平台的经营模式。相比传统门店辐射范围有限,互联网的世界则是无限延展的,只要一触网,就面对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消费者,各种个性化的需求便会扑面而来。因此仅仅通过自身的商品经营和物流服务能力,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线下资源优势也不能最大化的发挥效用。

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开放和共享,苏宁全面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其中包括把企业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全面加快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以及将对大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等,从而集聚品牌商、零售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的资源与智慧,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竞争性的价格比较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此次O2O购物节期间,我们就带动了“苏宁云台”6000余家第三方商户,涵盖了服装鞋帽、皮具箱包、日用洗护、钟表配饰、运动户外、汽车电子等20多个品类、100多万SKU,其中包括万宝龙、耐克、阿迪达斯、飞亚达等知名品牌旗舰店,一天诞生了80多个订单过万的品牌。

“一体两翼”的布局成型后,未来互联网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将从单纯的进销差价的阶段进入到以核心能力建设形成产品定制包销服务、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品和消费者数据化服务、品牌和促销的社会化推广服务,以及资金增值管理服务的多维价值创造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苏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别人看来我已是功成名就,大可去享受生活,更没必要去冒险转型。但对我来说,创业是一种终身的职业,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新的创业,是研究新技术、开创新模式、追逐新目标、实现新价值的过程。

未来总是变幻莫测、充满未知,面对不确定性,我总结了一些转型与创新上的心得,相信会对大家以后的创业和职业有所帮助。

首先是要在技术的快速变化中始终把握住行业的本质。在技术飞速跃进的年代,完全追逐技术,最终可能会被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搞晕头;而完全拒绝技术,最终将被淘汰。技术归根结底是个工具,但每个行业都有它不变的内核,那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它的客户。比如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商品流通服务,互联网带来的最大转型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需求。在转型过程中,过去我们谈顾客是群体概念,现在有了互联网工具,我们可以把握每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挖掘到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过去我们讲服务局限于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而在互联网上,企业是全方位对消费者开放的,消费者即使不和企业的员工接触,通过参与企业的购物、支付、配送等流程,便能更深切地体验到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品质。

二是转型要有超前规划,你能看多远,你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把既有的资源不断地优化和配置,来实现更高的目标。我们早期上线苏宁易购,是为了将线下资源在线上进行放大;我们现在推出O2O模式,是要将线上资源在线下兑现价值,并助推线下门店的互联网化;我们推出开放平台,是要探索全新的互联网零售模式。所有这些,都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的布局。

三是在压力面前,需要坚持创业精神。当我们选定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既要有抵制诱惑的毅力,也要有经受挫折的勇气。我们企业文化中有“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信条。我们可以直面挫折,可以承认错误,但绝不轻言失败,更不容许放弃!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如果一味地求稳怕输,那就很难成功了。

很多企业之所以转型不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没看到趋势,而是无法承受短期的诱惑和压力,从而左右摇摆,瞻前顾后,不能用创业的决心去转型。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有时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坚持的精神。

四是要注意节奏,谋定而后动。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生存和发展是前提,创新太早会成为先烈,太迟会被时代抛弃,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发力,方能既不伤及本身,又能创新成功。就如同转弯,一列高速飞驰的火车与一辆小轿车转弯的节奏完全不一样。小轿车可以轻松转过的弯,对于火车来说,则需要早转、慢转,急了不行,那是要翻车的。

苏宁就像一列火车,创新不能盲目冲动,一定要有前瞻性的部署和周密的模式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需要发力时,就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是所有的转型最后都要固化成团队的文化。因为只有文化上的转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传承,成为融入到员工血液里的基因,成为自发的、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处于不同的时代,会形成时代文化的印记;企业运用不同的技术工具,会形成不同思维文化的定势。所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企业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固步自封,也不能全盘否定,推倒重来。互联网企业的文化特征是注重用户的体验,用开放分享的思想重塑价值链,用平等的企业氛围促进创新。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包括事业部组织变革、目标计划管理、员工内部创业机制等措施。其中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更加强调和倡导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小团队协同能力,以及自主管理目标的能力,重视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意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提升工作效率。

老师们,同学们,大变革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大创新的机遇,让我们中美企业、中美的市场与技术跨过太平洋走到了一起。虽然苏宁位列中国民营企业榜首,但还只有23岁,面对庞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依然是一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互联网零售企业。面对全球互联网浪潮,我们怀着再次创业的激情,沿着 “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互联网零售转型方向,来到了美国。因为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既超越了传统实体零售的管理水平,也超越了传统纯电商平台的技术局限,是一种全新的、面向未来的、真正顺应了消费者需求的颠覆性模式,不仅在中国国内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样本,即使放眼全球也难以找到成熟的榜样,为此我们决定在全球科技之巅的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希望与大家一道创新,与硅谷众多顶级的高科技企业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团队携手研究智能搜索、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等前沿技术,推动商业合作、企业并购、投资等领域在内的交流与合作,培育出更多像他们一样的未来之星。

老师们,同学们,智慧不在一个层次,较量就不在一个层次;格局不在一个层次,未来就不在一个层次。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6

大家好!我是??银行的一线员工。今天,有幸和各位热爱?银行、愿意为??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朋友们欢聚一堂,我深感激动和荣幸。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服务创新,事业腾飞的翅膀》!

人常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感受到快乐。我是??银行的普通一员,和所有平凡而敬业的同事们一样,我们热爱??银行,热爱自己的岗位。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国家,金融行业的发达程度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同时,金融行业又是个服务的行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有人问,服务到底意味着什么?服务究竟能带来什么?在著名的商用微机公司ibm,“尊重个人、优质服务、追求卓越”是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都自觉遵循的一条原则!正是这条仅有寥寥数字、再简洁不过的原则,创造了ibm公司一年超过500亿美元的营业额!是什么使这个号称“蓝色巨人”的世界性企业拥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其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很多消费者说:“也许你的技术比ibm先进,也许你的价格比ibm便宜,但我就要ibm,因为他的服务比你周到!”

这就是服务,这就是服务文化!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进入一个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相互服务相互受益、资源共享互动双赢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服务、享受服务、快乐服务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服务革命、服务升级的时代;更进入了有形产品服务化、无形服务有形化、经营服务证据、打造服务品牌的时代!

在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竞争瞬息万变、观念突围更新、服务文化制胜的今天,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为中行做了什么?作为中行的一员,我有没有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心全意服务中行,无怨无悔奉献社会?

哲人说得好,智慧的花朵常绽放在思索的枝头!当我们沉思之后,答案如秋日的满月,在如水的.月华中我们的心灵豁然开朗:面对心灵的拷问,我们敢于大声说:我们无愧,我们无悔!因为,在中行进行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无不把岗位当作拼杀的战场;把奉献当成不懈的追求。为了加快我行自身金融创新,适应建设创新型银行的要求,实现全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我们都牢固地树立了服务意识,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以客为尊、待客以礼;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以求快捷方便、准确规范;不断丰富服务品种,提供个性化服务、差别化服务,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把三尺柜台当舞台,拼抢市场,抢挖客户,以客户为轴心,转动服务的轮盘,用周到、真诚的服务换来客户的信赖!通过自身的实践,我们打造出一个“追求卓越、团结互助、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工作氛围,“常思开拓进取,永葆战斗豪情”,以事业的兴旺为已任,以岗位的职责为目标,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通过孜孜不倦地服务与创新自我武装、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以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立足本岗建功立业!

风雨磨砺,奋通拼搏,不断的摸索与前进中,我们已掌握了提升服务品质的五把金钥匙: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自觉服务;更新服务理念、用心真诚服务!而今,我行用服务文化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度,在公众心中塑造了自己卓越的企业形象,凭借资产规模与经营效益跻身于国内名行的前列。正如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回首凝望,我行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世界,脚下的路虽然依旧坎坷,但却越来越坚实;展望未来,我们更是心潮澎湃、无怨无悔!假如中行是一艘巨轮,服务文化就是它前进的螺旋桨,推动它在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假如我行是一只雄鹰,服务文化就是它搏击长空的翅膀,在蓝天白云中越习越高,拥抱金色的太阳!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7

所谓创新性教育, 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是以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增强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就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教育, 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使“创新”成为大学生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创新性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既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创新平台、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的客观环境因素, 又包括教师和学生个体主观因素。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 我们认为, 存在着三个“关键点”, 共同支撑着“创新”这个内核。这三个“关键点”, 就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创新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创新的实现机制。我们认为创新性教育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依据“创新”这个内核来探讨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培养机制。

一、创新的内核

1.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好奇心和兴趣是创新的内在动力, 是一个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为基础的条件。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兴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且也是认识和从事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好奇心和兴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 它可以使创新者从中享受无限的快乐。并且, 从人的发展看, 好奇心和兴趣, 能够使创新与自我实现达到最完满的统一。所以创新性教育, 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能够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

需求是创新的外在动力, 有需求才会有创新。创新活动才会出现, 才会实现。需求是创新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终点, 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强大驱动力, 推动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发展。这里的“需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现实需求, 即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第二层含义是未来需求, 就是着眼长远, 超前部署, 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创新, 现代大学生, 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就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而且, 这种驱动力是一个持续激励的过程, 将贯穿于大学生实现自我生涯目标的始终, 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个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创新性教育, 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能够充分的刺激和调动学生的自我需求, 引领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

“怀疑和批判”是创新的思想源泉,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去思考, 去探索, 去创新。对于任何事情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敢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 这是进行创新活动的思想源泉, 不疑就不会有异, 没有异就没有创新。可见, 创新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2.创新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之上。创新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是既有一个领域的专门知识, 又有广博的知识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共同构建了创新活动发生、发展的理论与思维空间。对于大学生, 这种合理的知识体系, 是从事创新活动所必须的,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 才能够使创新由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 创新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创新性教育, 应该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既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度, 又要有其他方面知识的广度。

3.创新的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创新, 归根结底均源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联结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纽带, 它是一切创新设想的现实生长点,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实践是创新实现土壤, 创新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的必然产物。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是创新性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

创新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精神人才, 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使“创新”成为大学生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创新性教育具体来说, 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方法,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能够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3) 能够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勇于批判精神。 (4) 能够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学会分析、研究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性教育培养机制探析

1.创新性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创新性教育构建的前提

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创新性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大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归根结底, 都是要通过大学生自己起作用。无论是兴趣的产生、知识体系的构架、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 还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都只有首先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东西, 转化为大学生的自我需要, 在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时候, 才能真正有效地转化成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创新性教育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自己, 这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过程中必须牢记的一个基点。

因此, 创新性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 把握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认知特征和自我需要, 有意识地创造条件, 提供环境, 采用各种办法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有意识的自己发展自己, 这是创新性教育构建的前提。

2.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是创新性教育构建的基础

发展创新性教育应该以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思想先导, 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 在课程中既注重知识逻辑结构, 又注重知识发展的历史, 既注重知识纵向更新又注重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应用。通过新的课程体系, 引领学生构造起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 并在核心的基础上, 拓宽专业的适用口径, 扩大知识的宽度, 以提高学生将来对职业和社会生活的应变能力, 通过创新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当然, 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并且也是一个不断学习, 不断完善的过程。

3.“好奇→兴趣→ 探索 → 创新”是创新性教育理念构建的逻辑框架

创新性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过程的重点不在于结论性知识的传授、接受、理解和掌握, 而在于通过激疑、质疑、解疑活动的展开, 发现知识的获得过程, 因此, 弄清哪些信息或者哪种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发生兴趣, 哪些信息或者哪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到厌烦是创新性教育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输入前者, 排斥后者, 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 也是创新性教育的根本点。

4.科研工作的融入是创新性教育构建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工作融入课程内容可以极大的调动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大学生通过科研工作可以理解、消化、巩固和丰富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并在科研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发挥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

三、结语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把握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核, 才能够把握创新性教育的培养机制, 有意识的进行调整和改革, 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大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选择、整合、吸收和转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逐步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 从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基于创新性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教育与培养, 已成为高等教育所必须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的知识结构基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创新的本质和核心, 进而为探索大学生创新性教育的培养机制及其策略提供参考, 并明确其中的策略和要点。

关键词:创新,创新教育,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高美才, 陈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维性研究[J].江苏高教, 2003, (1) .

[2]陈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及培养机制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7, (4) .

[3]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 2001, (1) .

大学生创新演讲稿 篇8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大学生个人发展角度讲,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创新或技能大赛中获奖,对于保研、就业及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归纳,提出了加强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从理念上各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很重要的一点写入到培养目标中。但是实际上,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与管理模式。大多数高校仍采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基本没有实现分类培养,更不用说个性化培养了。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重共性培养,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适应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数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到培养计划之中,大学生培养计划中缺乏对大学阶段课外科研活动能力的培养计划,学生要么无暇顾及课外科研活动,要么由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耽误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2.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目前国内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象,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长期如此,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根本无从谈起。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只满足于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不出问题,缺乏对教师的先进性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创新的评价。基于这样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教师只要保证很好完成教学计划,不出现教学事故即可完成任务,不会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花费很多精力。

3.考核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考试评价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而对涉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考查较少。模式基本是以打分为主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内容单调,方式单一。这种考核模式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采用标准化考试题型,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评价,导致学生学习方式死板,不愿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研究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培养,非常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内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中,更为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性环节明显弱于理论教学。在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教授、轻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现象。由于实验室面积、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等方面限制,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常规的验证性实验和模仿性实验较多,真正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少。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开设的教学实验往往需要采用先进的科研设备,由于设备价格昂贵且台套数少,这类实验多设计成演示验证性实验,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实验。课程设计中,往往是很多同学做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同学之间相互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在实习环节上,生产企业对接待学生实习缺乏热情,在实习安排上存在许多生产、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制约,学生在各类实习中参观多、参与少,难以真正直接接触实际生产过程。毕业设计方面,许多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教师科研项目或与生产实际联系得少,再加上扩招等原因,缺少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甚至存在多名学生做同一题目的现象,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实验量很少,更不用说按照自己的兴趣深入开展研究了,缺乏实验方案设计、动手实验、实验结果整理及数据分析等系统的实验研究过程训练。

5.课外创新训练活动少。部分学校设立了大学生课外创新研究基金,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能够开放的实验项目和提供的经费还是非常有限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活动很少,有的甚至没有。

6.学生本身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家庭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家长们从学生很小的时候更注重学生的分数,使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被压制,一直在被动地追求着高分数。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大学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年来虽有改善,但是做得还是不尽如人意,总体上是具有创新意识,但自身缺乏创造和充分利用学校条件的积极性;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创新的毅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是虎头蛇尾。

7.缺少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学校多部门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也需要有效调动大学生创新兴趣与实践能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但目前许多工科院校都存在创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学术机构去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自发的状态。近几年教师教学压力越来越大,科研负担越来越重,几乎没有余力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于科研项目较少的一般院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缺乏资金和物质支持的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个性化培养。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实施分类培养,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比例,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敢于表现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针对学校的具体条件,逐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能尽早地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专题研究以及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来提高创新能力。

2.构建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纳入到培养方案当中;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活动激励机制。如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创新学分的要求,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为大学生提供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平台等,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研究。

3.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到能力培养上。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重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教师的先进性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创新的评价。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条件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及课外创新训练活动效果。利用国家经费投入、学校的科研项目及企业支持等,加强实验条件建设。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用于开设先进的教学实验;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为学生动手实验提供条件,保证实验教学计划和课外创新实验的实施。充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开展课外创新实验研究。

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或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研究型大学尤其是工科大学可以采用毕业设计一年制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指导教师的课题组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实验研究、参加学术讨论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等环节,对学生提出高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实验研究的考核。鼓励学生根据研究目标,按照自己的思路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自主开展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鲁宁,刘中合,尹磊昌,朱婷婷.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3):117-120.

[2]孙俊伟,张清.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途径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10-112.

[3]成彩莲,张同存,王震宇,等.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53-55.

[4]郭建平,李治平.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3):117-119.

[5]汪芝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31-132.

[6]赵琴霞.论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1(1):70-71.

[7]潘云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17-18.

[8]杨治华,王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探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7-11.

[9]刘光复.加强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青年科技,2005,(3):18-19.

上一篇:销售市场的维护知识下一篇:夏天观察大自然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