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开题报告

2024-08-27

家族企业开题报告(精选8篇)

家族企业开题报告 篇1

学院: 工商管理

专业班级:

09工商2班

课题名称 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家族企业是全国当前最为普遍存在的、占主流地位的企业组织形态。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以家族企业形式存在。因此,研究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对于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就目前而言,虽然家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非常活跃,但是由于其成长过程中来自企业内外压力和约束,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需要研究几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选择;二是信任与家族企业治理;三是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治理关系;四是家族企业继承模式。因此,本文对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家族企业的信任治理、职业经理人以及家族企业治理的经济性上进行了研究。

本文旨在对家族企业及我国家族企业的现状及问题上尽可能全面的研究与讨论,并通过理论研究与具体案例的实验结果,提出家族企业在如何我国以及闽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好家族关系,使它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同时又不至于为其所窒息。

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家族企业是全球当前最为普遍存在的、占主流产地位的企业组织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族企业。

局理论”,企业主是这个企 业的核心,环绕着这个核心的是与企业主有血缘关系的管理层,再往外推则是更低级的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家族企业沃尔玛公司以3511.3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再度跃居榜首。《胡润百富》杂志曾发布一个“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全球100家家族企业荣登榜单,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最后一名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欧洲目前有20个财产超10亿美元的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的财产至少有三代人创造,继承人是家族成员,在企业既是股东又是经理。翻开世界上著名大企业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沃尔玛、福特、洛克菲勒、摩根银行、宝马、索尼、东芝、松下、丰田、三星、现代等,无不绘就着家族企业创业的传奇故事。拉丁美洲的家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值。东亚和东南亚则无疑是家族企业最兴旺的地区。从表l一1可知,家族企业已在全世界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家,有60%的家族企业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不少像三珠公司、巨人集团、爱多vcd这样的家族企业,在其最鼎盛时期即为破产之时。在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族式治理作用不可忽视,但同时这样一种企业治理模式对于市场机制日渐成熟、企业渐具规模的私营企业而言,其在决策、用人、管理等方面的弊端也暴露无遗,严重制约了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族企业最适合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中国的家族企业可谓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吴越时的范蠡。他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国之后,“乘扁舟浮于江湖”,‘与儿子一起经商,成为巨商,史称“陶朱公”。但家族企业往往存在“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问题。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意气风发,活力四射,勇者无畏,极富竞争力和积极向上的开创精神,能把握好商机,但一旦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初具规模后,家族管理的严重弊端就会暴露无遗,随之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步曲。

3、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和成果形式: 1.研究背景:关于家族企业治理的思考 1.1家族企业的概念 1.2家族企业治理优劣势 2.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比较

2.1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2.2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劣势 3.家族企业现存问题分析

3.1家族企业治理的经济性及缺陷 3.2信任、经理人与家族企业治理 4.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现状 4.1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 4.2我国家族企业的外部治理 5.我国家族企业治理存在问题 5.1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

5.2所有权与主要经营权基本上没有分离 5.3企业家自身理念和素质的缺失

5.4家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人才外流严重 5.5内部组织结构及运行不规范 6.原因分析

6.1信任制度缺失

6.2家族企业特质性知识 6.3处于委托代理成本的考虑 7.对策建议

7.1 明细家族企业产权

7.2建立良好家族成员退出机制

7.3建立一套高效的经历人员选择机制 7.4注重权力产生机制和制衡机制的建设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以文字方式呈现,并辅以适当的图表进行更好的说明。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家族企业如何经济持续发展,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弊端的放大。

5、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根据以上述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归结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为: 阐述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现存问题,及提出解决途径。

为了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并达成预期的研究目标,本论文拟采取文献法、案例 法、问卷法和计量针经济模型等进行理论及统计分析,具体而言:(1)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深入了解国内外和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家族企业治理问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体的研究思路。(2)结合企业的案例,就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的的经济学问题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

6、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2012年9月: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方向及题目,并与导师见面。

2.2012年10月~2012年11月中旬:与导师进一步沟通,确定论文写作框架。3.2012年11月中旬~2013年1月8日(寒假开始):根据导师的安排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初稿,并提交给导师。

4.2013年3月6日(毕业生回校)~2013年4月:根据导师意见修改论文。

家族企业开题报告 篇2

(一) 家族企业的概念

一般认为, 企业是否称“家族企业”, 是看其家族对企业的影响力。那种以一个或者几个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作为企业的核心, 直接控制其所有权或经营权的企业组织, 就可以称为“家族企业”。一项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而南通作为纺织企业集群地, 据统计数据显示, 2/3的企业为家族企业, 而这些企业即将面临着传承的问题。

(二)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内容

1、表层传承:

职位传递。企业中的领导职位, 是和一定的权利、责任、义务紧密联系一起的。越是高层职位、关键职位, 对应的责任权利越大, 对企业运作的影响力也越强。有谁担任领导人, 直接决定企业的决策。因此, 家族企业的代价传承首先表现为职位的传递, 即企业更换重要经营管理职位的负责人。

2、深层传承:

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传递。仅仅是企业关键领导人职位发生变更, 并不能完成家族企业的传承。家族企业创始人在淡出领导岗位后, 仍然可能对企业发号施令, 甚至再度出任领导人, 或者更换后继者。在企业初创时期, 创始者集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于一体。随着企业壮大, 家族企业会吸收更多的家庭成员加盟其中, 领导人也会讲部分经营权、甚至部分资产让渡给子女或者朋友、亲戚等。这种情况在企业创始初期就会出现, 由于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很多企业采用的是家庭作坊生产, 其中4/5的创始人表示在创始初期会遇到许多困难, 其中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 往往这些创始人会采用合伙的方式解决困难。于是就会发生经营权、所有权、控制权的转移, 而将这些权利转移给后继者才算是真正的完成转移。

3、核心传承:

事业传递。家族企业领导人从来都不会仅仅将企业看做是自身拥有的存量资产或在未来可以带来增量资产的机构, 而是发自内心地将企业视为在有生之年积聚全部心血构建的事业。尽管80%的创业者希望自己的子女接管企业, 但是, 企业领导人认为传递给后继者不只是数字形式的货币资产和以机器、设备、厂房等形态存在的物质财富, 而是将未尽事业向新生代传递。所以在企业是否由职业经理人接管企业时, 60%的创业者表示只要有利于企业, 将会同意这样的做法, 他们不希望企业走向衰落, 尤其不希望企业毁在子女手中。

二、家族企业传承中的企二代

(一) 企二代的概念

子承父业既是两代人之间进行的财富转移, 更是企业控制权的交接。严格地说, “子承父业”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移交, 因为其企业控制权仍然控制在家族手中, 发生的仅仅是企业的经营权在代际之间的转移, 但这种转移, 一方面可能由于新一代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更开阔的经营思路, 能加快企业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 也有可能是仍然完全继承上辈的衣钵, 使企业的控制权更集中于家族成员手中。这正是我们说这种企业控制权转移具有非典型意义的原因所在, 这也决定了“子承父业”的转移方式的局限性。然而, 不管是家族企业的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会因为其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而时常避免强调这一问题的关键性。

(二) 企二代的优势与弱势的分析

据调查80年代企业家中, 硕士以上学历的占26%, 大专与大学占46%,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占28%, 而90年代企业家相应的数字分别是54%、42%和4%。而这批企业家中就有着大量的“企二代”的身影。

作为高学历、高出身的企业的第二代领导者, 渴望被社会认可、渴望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因子。他们在公司的发展上多采取并购、多元化等可使企业成长速度呈几何状发展壮大的战略, “品牌与资本运营”、“打入国际市场”, 对他们来说了如指掌。相比之下, 他们比第一代创业者身上更多了几份大气和高度。但是盲目的超越企业承受极限的大肆扩张和不重视稳固扎实的根基以及媒体和公众的礼赞, 使得他们只能在风暴来临时才恢复清醒。

作为企业的第二代掌门人, 他们继承了创业者们许多特点, 并且在观念上比之更加大胆、创新, 但是对待困企业遇到的困难, 他们那种犀利敏锐的眼光, 没有独撑危局的魄力霸气, 看不清矛盾本质的能力。而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这些可以使员工全体一心克服难关的能力, 他们同样也比较欠缺。

平心而论, 企二代们目前的尴尬境地, 只是创业者希望他们做的更好的恨铁不成钢, 为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老帅们只得复出、指点, 但是相信这些创业者也明白, 许多更大的风雨雷电还在后面, 如果不给企二代更残酷的磨练、更狂暴的考验, 那么每逢遇到为难, 他们就必须一次次的出山, 而企二代会逐渐褪去上进、张狂的个性, 蜕变成为阿斗刘禅。而这结局, 绝非是创业者和第二代领导人所希望看到的。

“企二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 头脑更灵活, 知识面更宽, 很多人将继承父辈产业, 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在接人待物、言谈举止方面都显得有一定教养, 比较豁达, 同时视野也更为宽阔, 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 敢想敢做, 敢闯敢拼。但同时“企二代”对个人生活品质考虑得更多, 欠缺对事业的执著。相对来说, 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普遍缺少性教育, 所以需要培训提高。

目前的企二代挫折感、危机感较为欠缺。这对企业发展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第一代人吃苦耐劳, 敢于冒风险, 机遇和勤奋加上果断处事成就了家具产业今天的辉煌, 这一点从第一代人日常的言谈举止和办事风格上都会有所体现。与此相比, 民企第二代的紧张感、危机感明显不如第一代, 特别是在心理素质上, 缺乏父辈那种敢冒险、善打拼的精神。由于第一代创业者具有累积财富及努力实现自我奋斗的强大动力, 在维护财富方面他们要比第二代细心和谨慎得多。而“二代”由于父辈给予了他们远超出社会常规的优越条件, 对财富的珍惜程度相对讲就会弱一些。

同时, 企二代们也接受着来自父辈的阻力。由于时代原因, 一代和二代对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等方面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二代”在逐渐接班的过程中, 两代人的经营理念时常发生冲突。

改革, 是促使事业走向另一个高度的必经之路。有80%的企二代认为接管企业以后会施行改革, 而图一显示尽管有60%的创始人接受改革, 但是仍有40%的创始人不愿意改革。这就促成了两代人矛盾增加以及父辈们的阻力。

不可否认, 与父辈相比, 接班的民企少帅更多的具有现代知识型色彩和青年人的激扬。看上去他们管理企业要比父辈现代得多, 眼界更为开阔, 目标也更为清晰。他们注重现代公司发展战略, 重视与世界接轨, 并学会经营品牌与资本运作。他们有着在全球化市场中与国际化力量较量, 继而获胜的强烈渴望。这绝对是种进步, 也是民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市场竞争规范化程度提高的大环境下, 必须适应的新方向。

然而, 在这一过程中民企二代表现出的整体浮躁, 也令人担忧。如他们热衷于资本运作, 而非实体经营, 不管条件是否成熟, 都试图早早“上市”, 或者动不动就制定海外战略, 这或许与他们拥有富足的家境和良好教育有关。

三、解决传承的对策

我们建议家族企业的传承应采用内部培养加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将成为首要任务。”通过多项措施培养第二代企掌门人, 包括在省、市委校开展集中培训, 并到国有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此外还有导师帮带, 聘请具有丰富务工作经验、经营实绩突出、会形象好的员企业家, 对他们进行帮带培养, 这个模式很好。通培训提高二代的经营管理能力所做的培训, 既要有理论上的提升, 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锤炼和提高。

对于继承而言, 应该采用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承决策。创业家族在对行业环境、企业发展战略和家族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传承时机、继承候选人的范围, 明确所有者、管理者和其他家族成员在传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在企业和家族内部就相应决策内容和传承意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阶段是继承人的培养。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 “子承父业”仍将是我国家族企业首选的传承模式, 因而继承人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包括继承人的正规教育、在岗培训、职业发展、外部工作经历等。此外, 对继承人的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估, 及时发现能力缺口, 进而对培养计划做出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它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后继者完成系统的正规教育。良好的正规教育是将子女塑造成为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基础。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领导人, 都努力把子女送往国内外最后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学校现代科技知识, 掌握管理本领。

2、后继者在完成学业或者其他外部个人发展事项后进入企业, 具体负责处理某项业务工作。刚刚进入企业的后继者几乎对企业发展的所有事项都很陌生。因此必须扎根企业, 参与企业的经验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经营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 后继者还要借助具体业务展现自己出色的才能, 树立形象, 解决其在公司信赖度和威信度的问题。

3、后继者进入公司管理高层, 协助创业者处理重要经营事务。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后继者带出来。在创业者的带领下, 后继者通过参与整个企业的经营工作, 逐步培养从全局出发深刻理解企业内外条件和作出决策的综合经营能力。对于家庭成员后继者而言, 这一阶段还可以考虑给予其少量的公司股份。

4、后继者担任关键职务, 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创业者在这一阶段仍然扮演着最终决策者的角色, 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则全部交给后继者独自负责, 创业者只是进行指导, 如果后继者是创业者的子女, 在该阶段可以考虑赋予其更多的股权。

5、后继者完全负责企业的经营决策。该阶段标志着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工作的基本完成。创业者退居二线, 或者完全离开企业, 充当辅政大臣的角色, 后继者全面控制企业, 并独立地对企业所有的重要经营决策作出决断。在继任者是子女的情况下, 这一阶段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后继者, 创业者只保留少量股份。

第三阶段是继承人的甄选, 包括继承人选拔标准和程序的确立、继承候选人能力的评估和接班人的确定。尽管继承人选择的部分规则在第一阶段已经确立, 但是还需要根据企业战略和行业环境的演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为继承人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决策, 而是一系列决策。此外, 家族企业中往往有多个家族成员的参与, 因而为大家所认同和接受的选拔标准和程序的确立对成功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人才流失开题报告 篇3

论文(设计)题目:

企业人才流失开题报告

别:

级:

专业(班):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人才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要素的21世纪,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管理和运营中,由于各种原因,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诸多学着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下面,笔者将就这些研究做一回顾,期望有关意见能为企业避免人才流失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危害

人才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国外学者Xx(2010)认为人才流失将会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减弱。在他的研究中,他指出人才流失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的结果。针对这种现象,他指出企业一旦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将会直接危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Xx(2008)在他的硕士学xx号码论文写作位论文中,指出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流失是仅次于财务危机最大的企业危机。企业人才流失如果变得严重,不仅会直接危及企业的人才队伍,更是破坏了企业的发展能力。xx(2004)在分析了密歇根州6家农场后,对人才流失现象也做出了很好的说明。在他的研究中,他指出人才流失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减弱、生产效率下降,并最终体现到企业竞争力的减退。

关于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危害,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x(2010)在对一家公司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人才流失是企业最大的危害,一旦出现人才流失情况,直接损失的是企业的财富和未来发展的能力,而后者对于企业而言,是最致命的损失。赵欣(2011)在对XX企业人才流失进行研究后,则指出该企业近些年来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核心技术的丧失。人才流失后,尤其是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转投竞争对手公司后,虽然

有各种保密协议的约束,但是由于这些人才在本企业的工作实际,将会不可避免的导致自己核心技术的外泄,只是比起那种故意泄露核心技术的损失要小得多。其次,人才队伍的不稳定,而且还将会加大企业成本,比如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适应时间等等。第三,对企未来市场布局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关键产品的人才流失。

二、人才流失的原因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流失,从根本上讲是企业没有给予人才合适的智力发挥空间以及充分满足人才的精神需要。xx(2010)在对我国家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后,就指出目前很多家族企业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存在用待遇代替精神关怀的问题,过分强调待遇而忽视人才的精神满足,结果导致很多人才对企业难以形成忠诚度,最终选择了离开。

xx(2009)则认为我国很多企业之所以人才流失现象较为突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给人才所提供的环境空间太为有限。他以我国民营企业为例,指出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并不好,这就导致人才从自身发展的角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度出发,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跳槽等现象较为频繁。

xx(2008)则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目前很多企业并不能给人才一个预期的未来,导致人才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因此人才不愿意为企业工作,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现象在很多企业较为突出。

xx(2008)在对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这样几

个:首先,企业不能给人才极大的精神满足;其次,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合适的智力发挥空间。再次,人才的自由流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原因中,xx认为企业没有建立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顾秀君(2008)与xx的观念相差不大。在肯定xx观点的同时,她还认为企业人才流失还在于不同企业对人才存有竞争。就企业发展而言,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不同企业之间势必会发生对人才的争夺战。在考察了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后,她指出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是目前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基础。

三、避免人才流失的对策

针对人才流失现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刘军勇在他于2011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认为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重视人才的精神诉求和满足。第二,改善工作环境,注重待遇。第三,增强人性关怀。第四,要强化对人才的职业培养,让人才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前景。

xx(2010)则认为在现代自由开放的环境下,人才流失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企业要留住人才,唯有做好自己的内功。他认为企业可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以通过这样几个对策避免人才的流失。首先,企业自身必须要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对于人才而言,没有人愿意呆在一家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但是企业一旦拥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显然人才的流失要少得多。其次,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包括合理的待遇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环境改善。再次,要重视人才的精神诉求,满足人才的精神需要。

xx(2009)则提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最关键的是企业必须强化自己的内功建设,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唯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

王艳萍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角度出发,认为目前很多企业人才流失在于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得到建立。针对这个问题,她提出企业必须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通过完善的制度,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挽留住人才。

xx(2010)则认为企业要避免人才的流失,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即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不断成长,这样可以有效减低人才流失对于企业的损害。

xx(2010)在对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企业要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必须系统的考虑影响人才流失的各个因素,要以促进人才忠诚度建设为核心,以满足人才需要为内容,改善不符合现代人才管理的各项制度和体制,从而更好的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为企业服务。

四、有关评述和未来研究设想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人才流失问题有了一个较好的认识。人才流失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化人才队伍的稳定。学者们关于如何维护人才队伍稳定,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但是纵观目前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对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研究,缺乏针对微观的具体的企业进行研究。为此,在未来有必要强化具体企业的研究,以进一步丰富本研究的有关内容。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篇4

姓名:

学号:XX 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xxx

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供电安全—开题报告(25) 篇5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指导教师:企业供电安全0809810032应用物理学年月日

开题报告有关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院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教务处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12月28日”或“2007-12-28”。

家族企业开题报告 篇6

关键词:家族企业,风险偏好,企业发展

一、引言

家族企业是一种富有浓重的个人色彩的组织形式。目前, 在诸多文献中学者们研究的影响家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诸多因素包括企业家精神、家族关系等。本文以企业家的风险偏好为着眼点, 通过搜集国内100个家族企2011~2013年三年的数据, 进行实证研究, 来探究家族企业不同领导者其风险偏好对家族企业发展与命运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传统经济学认为不同的风险偏好会产生企业管理者对项目、资产的不同选择, 以此为基础产生不同的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道路。从资产形式看, 风险趋向型企业家更倾向于持有较少的现金和固定资产。在项目选择上, 风险趋向型企业家, 更热衷于频繁的并购行为。因此, 企业家高风险偏好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企业家风险偏好程度越高, 越容易导致过度投资和频繁投资, 资金的占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也可能导致企业由于步子迈得太大而栽跟头。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H:对家族企业而言, 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论并不利于家族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实证分析

(一) 样本和数据

本文选用过泰安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2011~2013的数据, 并且剔除了个别ST*。变量的选取方面, 对于因变量的定义, 首先将资100家企业资产负债率3年数值取平均, 然后按照升序排列, 前20%定义为风险规避型, 中间60%定义为风险中性, 剩余部分定义为风险趋向型。将资产负债率对应的风险偏好指标记为R1, 对该指标下设两个虚拟变量R1_1 (0:其他, 1:风险中性) 和R1_2 (0:其他, 1:风险趋向) 。已获利息保障倍数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以相同办法, 按照升序排列, 与资产负债率定义方法相同, 对每个指标分别下设两个虚拟变量R2_1 (0:其他, 1:风险中性) 和R2_2 (0:其他, 1:风险趋向) 以及R3_1 (0:其他, 1:风险中性) 和R3_2 (0:其他, 1:风险趋向) 。对上述三个自变量都表现为相同风险偏好的作为总指标, 下设两个虚拟变量R-1 (0:

其他, 1:风险中性)

(二) 模型设计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家风险偏好 (外在表现指标) 与企业发展的关由进

系, 故模型设计如下:模型1:Pro=β0+β1×R1_1+β2×R1_2+β3×Scale+β3×

H+ε模型2:Pro=β0+β1×R2_1+β2×R2_2+β3×Scale+β4×异标

H+ε模型3:Pro=β0+β1×R3_1+β2×R3_2+β3×Scale+β4×

H+ε模型4:P r o=β0+β1×R-1+β2×R-

2+β3×Scale+β4×H+ε

(三) 实证过程和结果1.描述性统计。表1是企业家风险偏好与企业发展描述性统计。从均值上看, 随着家族企业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的加强企业的利润增长率则在降低。

2.方差齐性检验和LSD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当前自由度下的p=0.36>0.05, 不显著, 满足各总体方差一致的要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ig<0.05即风险态度的不同对企

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见表2) 运用多重比较LSD方法检验, 来分析哪些处理之间有显著差。由表2可知对不同风险态度比较, 不同风险态度间企业发展指

具有显著差异。 (见表3)

3.多元线性回归。通过SPSS.18多元线性回归, 从模型1到模型4的调整R2分别:0.21、0.24、0.20、0.31, 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较好;P均通过置信水平0.05的显著性检验, 四个模型显著性良好。虚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 且系数均为负, 说明风险趋向型企业家相其他类型企业家来说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其中行业型HY变量显著与企业成长性正相关, 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企业的成长性更好。

的成长性更好。表3, 可以得到模型4的方程为:

、结论与不足

、结论与不足本文实证分析显示, 无论是方差分析还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均为企业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越强, 其对自身家族企业的发越不利。导致上述结论的原因, 除了规模因素的影响以外, 一方可能与我们选择的样本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有关。如若扩大样量, 并将样本进行企业初期、成长期、衰退期分类, 分别进行风偏好研究, 也许会有更为精确的结论。这也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向。

参考文献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篇7

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各个企业都将面临着竞争的挑战,如何化解压力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战略与生存发展,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

我国自建立证券交易市场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上市公司的利润大量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尤其是一些亏损公司为了避免特殊处理、或为了避免退市,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获取利润,想方设法粉饰经营结果,盈利质量一直很低。

为了引导和促使企业搞好主业,真正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应当对当前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标准进行改革或加以完善。首先,衡量公司亏损与否以利润表上“营业利润”项目为准,不再以“利润总额”为准,这样可以引导公司管理当局在企业主营业务上下工夫,切实提高公司业绩,避免企业在非经常性损益上做文章,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变当前仅以“利润”单一指标衡量的方法,采用多指标衡量的方法,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综合考虑。

1.2研究意义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分析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因为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资金安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息息相关。债权人十分关心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从而衡量他们能否收回本息的安全程度,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反映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能够衡量债权人投人资金的安全性;因为两权分离、代理问题的存在,通过盈利能力分析,能反映企业的业绩,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促使他们更努力为投资者工作,从而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Hirohiko Arai中明确指出明确指出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F.Voulgaris,D.Asteriou,G.Agiomirgianakis中指出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以及90年代的综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黄长艺(2011)提出企业常用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及投资价值,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多种多样的盈利能力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的决策,也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有效基础。

张春林(2013)指出了获利能力能够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乃至预期它的发展前途,关系重大,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目标;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经营者正视现有力量,挖掘企业潜力提供决策依据,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只有具有良好获利能力,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张辽远(2013)指出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盈利能力除了可通过一般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外,还应进行一些特殊指标的分析,特别是一些与企业股票价格市场价值相关的指标分析。如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息发放率、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从而使以上所述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决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现金净流量及利润的构成情况等。

张衡(2013)指出了上市公司的盈利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在某些特种的条件下,在保证盈利能力质量的前提下面,才能具备盈利的基础。

3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3.1主要内容

(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以及对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和指标的研究,确保我们对企业盈利的概念及分析方法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来了解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本课题主要是对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让我们掌握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的财务盈利状况。

1.绪论

1.1万科公司概况介绍

1.2盈利能力分析理论

2.万科盈利能力分析

2.1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2.1.1盈利能力相关数据分析

2.1.2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2.2运用杜邦分析法分析万科盈利能力

2.2.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2.2.2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2.2.3对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分析

2.2.4对销售净利率的分析

2.2.5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

3.万科盈利能力评价及对策建议

3.1万科盈利能力评价

3.2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的理论研究是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万科股份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为实际应用做理论铺垫。

(2)案例分法。结合实际案例,而实例研究主要目的对于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盈利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企业是否存在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对建议。

4 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10-15—2015-11-15);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5-11-16—-01-10);

第三阶段:撰写初稿(2016-01-10—2016-3-31);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定稿(2016-4-01—2016-4-15);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预答辩(2016-4-18—2016-4-19);

第六阶段:论文修改、评审(2016-4-20—2016-5-20);

第七阶段:毕业论文正式答辩(6月上旬);

第八阶段:相关资料上交(2016-6-01—2016-6-10)。

5 论文主要文献

[1]Hirohiko Arai, Kazuo Tanie, and Susumu Tachi. Dynamic Control of a Manipulator with Passive Joints in Operational Space. 2013(04):12-19

[2]F.Voulgaris,D.Asteriou,G.Agiomirgianakis. Capital structure, assetutilization,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in the Greek manufacturing sector .Applied Economics, 2010,(3) :1379-1388

[3]孙立杰.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综述.时代经贸,,12(102):12-13

[4]黄长艺 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北京:中国外资企业财务状况. 2011(04):5-8

[5]周宏甫. 会计基础.当代商业出版社. 2012(04):3-4

[6]姜继海,宋锦春,高常识.财会管理学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4):58-89

[7]张春林,曲继方,张美麟.企业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4):13-16

[8]钱平. 经济管理学概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04):13-18

[9]张辽远. 经济管理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04):3-4

[10]刘锦风、袁强.杜邦分析系统在万科上市公司的应用.会计之友,2008

[11]黄长艺,严普强.会计学基础.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04):6-18

[12]张桓,陈作模.企业资金周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4):5-9

[13]王昆,何小柏,汪信远.财务部门资金的支出与保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4):3-4

企业财务分析开题报告 篇8

我国的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但真正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还是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一些外国洋行和中国金融资本家开始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偿债能力,但很少根据会计核算数据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纵观财务评价技术发展历史,经历了比率分析的发展、标准比率、趋势百分比的出现和到目前的现代财务分析技术的应用。财务分析形式也经历了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分部分析的发展。

在财务综合评价研究方面,我国不仅注重保留和吸收国外该方面既有的研究成果,而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性的经济竞争,要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最大的障碍既不在技术环节上,也不在营销环节上,而在理财上。企业为了理好财,必须要做好财务评价分析。财务综合评价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是美国的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Wall)。在亚历山大·沃尔提出的财务综合评价模型之后,美国许多学者或组织对财务综合评价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广泛运用的财务综合评价模型:美国纽约大学奥尔曼(Altman,1968)教授创立的Zeta模型;比沸(Beaver,1966)提出的单变量判定模型;迪肯(Oeakin,1972)。的概率模型;埃德米斯特(Edmisterd,1972)的小企业研究模型;达艾朦德(Dimond,1976)范式确认模型;美国著名的企业咨询组织麦肯锡公司开发的判断企业是否出色的财务模型等。

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有三套较权威的评价体系:(1)财政部于1995年颁发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等部门于提出的新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3)财政部于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宋永春在《经济师》中发表的《现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探析》一文中提到,为了综合评价存在一定的缺点,如:(1)财务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因素较多;(2)所构造的评价函数多为线性函数,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反映复杂的财务评价问题;(3)财务综合分析所利用的信息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而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利用较少。

二、写作意义

财务评价体系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切实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将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价与判断。它对于确保经营者提高管理效率、投资者提高决策水平,保证债权人的根本利益,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之所以对制药进行研究,主要是只对近年来,制药业面临着改革,对于创新能力差的`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尤其是面临着市场持续低迷,抗菌素限制使用,基药最低价中标,VC市场竞争惨烈,新版GMP,实施抗生素产能过剩,市场规模缩水等问题,更需要对企业有个全新的认识和改革,否则就会面临着淘汰。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财务分析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对财务分析的理论定位仍不够明确,理论框架还不够完整,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分析原则来指导和约束财务分析工作。另外,财务分析方法体系也不够完善,对因素分析法的理论探索不足。引入西方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以促进我国财务分析理论的发展十分必要。

2、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分析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分析滞后的问题、分析过于表面化的问题等等。在综合分析方面,我国采用的是综合系数分析模式,具体方法是综合系数评分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虽然力图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评价,但它对基础财务指标的组合是简单的平行罗列组合,不能体现出指标之间纵向的因果联系和横向的协调关系,简单地以指标本身数值作为其评价依据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可见,在综合分析方面引入西方财务分析工具以弥补现存的问题也相当必要。

三、文献综述

杜邦财务分析法是在20世纪代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创的一种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它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主线,利用各个主要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层层分解,逐步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通过杜邦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加强财务管理,是一种评价企业绩效的经典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杜邦分析也出现了他的缺陷和不足,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一)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对杜邦分析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怎样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进。一般都是先从分析杜邦财务体系的局限性或不足之处入手,然后根据这些局限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例如将现金流量分析引入原有的杜邦分析体系,如许秀梅和王秀华在《论杜邦分析体系及其改进》一文中指出,杜邦分析体系的主要缺陷是只利用了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中的数据,没有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罗芳在她的《改进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相关思考》中也认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和完整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杨化峰在《改进财务分析体系,提高财务分析质量》一文中除了引进现金流量因素,还将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所得税负担分析引入到杜邦分析体系中来。李金龙、彭皎和路明明在《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与改进杜邦分析体系的比较》中认为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要求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分类,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但是这种杜邦体系的改进只适合股东回报能力的分析,并且还要注意指标的波动性以及净财务杠杆大小和企业的偿债能力。肖莹在其《杜邦体系与财务报表新探》中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率、现金股利、风险、成本习性、盈余构成与盈余质量、自由现金流量以及公司生命周期等因素,从而更能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直接揭示各种影响企业经营问题的因素。黄爱华等在《财务分析中杜邦系统与SWOT的结合使用》一文中,

将SWOT分析引入到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中,并与杜邦分析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解决杜邦分析的不足之处,还可以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并且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将财务管理融合在企业管理中。

二是研究杜邦分析体系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如侯旭华、许闲在《杜邦分析体系在上市保险公司的改造及应用》中,通过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进对福安寿险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逐步分析。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它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王舰、孙凤娥和高绍伟在《动态分析功能杜邦财务体系构建》中,为了弥补运用EXCLE设计杜邦分析图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通过运用CrystalXcelsius(水晶易表)构建动态分析功能的杜邦分析图,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杜邦分析法最初是在19由美国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唐纳森·布朗创造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这一时期,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是公司普遍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因此,原始的杜邦模型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利普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变形、补充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体系称为“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帕利普在其《企业分析与评价》一书中,将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常用的财务比率一般被分为四大类:偿债能力比率、盈利比率、资产管理效率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这种分析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考虑了股利支付率这一因素,但是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滋维·博迪(ZviBodie)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亚历克斯·凯恩教授和波士顿学院艾伦.J·马库斯(AlanJ.Marcus)教授提出了将税收、利息费用因素引入杜邦模型的五因素杜邦模型体系。Smith()在扩展了杜邦分析体系并使其适用于非寿险业之后,利用其对美国非寿险业1970年至19的业绩进行了评价;桑强()利用史密斯模型对我国非寿险公司一年的业绩进行了评价,其文侧重于对行业中不同公司的业绩进行对比分析。年,美国学者

BarryD。Smith提出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修改,以使其应用于财产保险业。

(三)总结

上一篇:元宵节主持词串词下一篇:财务室xx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