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4-06-13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通用12篇)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

姓 名:王卫红 职 称:小学一级 职 务:教师 工作单位:五爱屯小学 电话:***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式,更应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一直是语文教师极为关心而又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凭借声音、图片、影象、动画、文字等多管齐下的优势,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一、再现生活,提供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故作文教学时,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但是,小学生的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少,亲身体验就更少了,作文源泉必然枯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视觉、听觉形象,丰富学生表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例如:写一次拔河比赛,传统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场面等活动。可有时候往往会受天气、时间、地点、场所制约,大部分学生记忆只停留在大声地“加油”声中,而忽视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场外观众的表情和场上气氛等,通过多媒体视频录像,可放映精彩的特写镜头,可定格场面,跨越时空,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比赛场面。这样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就应运而生了。

又如: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可以从“动物世界”等视频中节选几个小动物的生活片断,教学时,或静或动,或近或远,或大或小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外形、动作、神态和生活习性等,使学生从各种感观去体会画面上动物的形态,各异的姿态,并抓住其特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有“米”下锅了。

二、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小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学会观察是获得作文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控制显示,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为教学提供了可控观察手段。在讲评时还可结合电脑显示将作文片断同步播放,供全体学生对照评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教学时若能巧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条件,就可以有计划、有目地的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法,然后再把观察到的、联想思索到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例如:指导写《我们的学校》,学校应是学生最熟悉的,但小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特点的,平时缺乏良好的仔细观察的习惯与方法,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表象。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教给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我在教学前,首先播放学校的整体景观录像。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录像的播放,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这样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克服写作文时“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学生在作文时,不但将学校景色写得具体,还在字里行间流露了真切的爱校之情。

除此之外,写某一特有环境景物,如火烧云,傍晚、早晨、日出、雷雨前后均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由静到动,由画内到画外,由主到次,才能把景物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三、创设情境,寓乐于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教学时可根据作文要求,把特定情境和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声、形、景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动机。

如教学《夏日趣事》作文时,教学时播放捉蟋蟀或钓鱼的片断,让学生观察欣赏,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叙述自己做的趣事:捉螃蟹、引蛇出洞、捞鱼、打蚊子等。随后,老师“引”势利导,进行写法指导,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乐写作。又如教写秋天一处景物时,可播放校园周边社区,花园、菜场、隔壁中学等景物,学生一见熟悉的景物,再伴着优美音乐的刺激,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积极性和创造欲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发言,在这浓郁的气氛下,再提出作文要求,指导作文方法,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表达,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再“头疼”,而是下笔“如有神”,一吐为快了。

四、唤起联想,激发想象

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才能就是想象”。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用电脑显示中国地图,上面配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看着地图,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去寻找长江、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的地方描述出来,除此可以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使他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浓厚写作兴趣。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段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欢腾闹市。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2

我们张庄小学的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但当时是采用投影、录音、录像的方式与课堂教学。到了九十年代起, 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 注意力容易分散,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 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 表现力和可控性强, 绚丽的色彩, 迷人的画面, 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 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 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 学生只能看到表象, 而看不到实质, 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目前, 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 而作为教师, 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 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下面我们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1 游戏入门, 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 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 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 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 学生不但学的很累, 而且很不愿学, 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 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 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 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 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 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 直观教学, 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 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 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 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 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ace键有向左的箭头, 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 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记忆。

3 自主学习, 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其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 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 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 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 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 整合学科, 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 结合学生实际, 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 让他们配合美术课, 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 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 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之, 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 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要学会, 更要学好。

5 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分不开的。虽然黑板和粉笔在教学中仍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以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 传入学生耳中, 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都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 用目标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任务”中学会方法、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是一种适合中小学生的好方法。

6 教学设计中, 可以兼容各学科特色

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 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 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用”这个字上来。

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 给学生几篇短文, 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 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修饰短文。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数学课上经常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多方法解决问题, 同样, 信息技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多方法、多途径去完成某一任务。如插入艺术字, 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工具栏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 也可以利用插入→图片→艺术字, 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

参考文献

[1]《运用多媒体教学, 让课堂生动起来》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育;直观教学法;讲授;谈话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联系学生和教材的桥梁。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法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必须有一系列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认知方法

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程教学的进程。这将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减轻了学生负担,改善了教育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巨大作用。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必须重视运用视觉形象,通过直接观察感受使学生获得知识,这是美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比如,过去要上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来补充教科书信息量的不足。尤其,像我们这偏远地区的学校,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给低年级上欣赏课时,学生得不到直观的感受,只能靠教师讲授和课本有限的资源,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得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光盘、u盘的惊人存储能力也便于我们携带资料交换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可以把网上丰富的美术资源,通过多媒体一体机直接展示给学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的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而兴趣往往是有某种动机掺和在内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兴趣是成功的起点,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美术课中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我在上《美丽的羽毛》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从网络上收集了一段小鸟的视频片段来创设学习环境,各种生动活泼的小鸟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在引导认知和探究学习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小鸟的各种卡通图片和装饰图片,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为学生提供认识的感性材料,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获取,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一、信息技术课学生间的差异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有计算机或参加校外辅导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有的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并获得过奖励,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习兴趣的差异。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兴趣主要浓厚在游戏上而非学习中。也有的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另有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不喜欢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的情绪。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学生分层

学生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A(低)、B(中)、C(高)三个层次,并将他们分别安排在机房不同的位置,以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当然,学生的这种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

特别要强调的是分层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师生一定要取得共识。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根据教学纲要的要求,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A(低)、B(中)、C(高)三个层次的数学目标。教学目标分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的掌握程度,开展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

·A组课堂教学

A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除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外,更主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策略。

①兴趣激励

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前,我对A组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题目有三个:Ⅰ.你最崇拜的人?Ⅱ.你最爱看的动画片?Ⅲ.你最喜欢的音乐?然后我将他们崇拜的偶像资料、喜欢的动画片和音乐制作成幻灯片素材,这样他们在制作幻灯片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眼前的画面所吸引,进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②情景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安排、设计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例如,在“幻灯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利用PowerPoint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做成幻灯片,但只出现故事的开头(利用1~2张幻灯片即可完成),进而启发学生:故事接下去会如何发展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并利用幻灯片将故事讲述出来。这样,学生既能在故事情景中遨游,又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B、C组课堂教学

B、C组的教学除完成目标任务外,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

例如,在幻灯片教学中,对B组学生补充背景音乐的参数设置,插播视频文件等内容。

而对C组学生则鼓励他们利用超级解霸对VCD影片进行图片抓拍和节选处理。

4)教学评价分层

进行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费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课程评价的目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中,就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有差异的评价。

如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我针对A、B、C三组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A组学生

A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进步缓慢;自卑感强,应尽量寻找它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并将作品题材是否生动,页面设计是否有创意等作为评价的重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B、C组学生

B、C组学生基础好、进步快;自信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比如在制作幻灯片时,不但要求他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更要采取多样化手段,在作品的构建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新意识。

总之,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

三、对“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5

朋兴乡联合小学 袁双林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教学是传承古文化的有效方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古诗教学,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用于范读,感知古诗的节奏美。

小学古诗,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诵读,这是因为古诗本来就讲究平仄和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以学习古诗,我非常重视范读。如教学《所见》时,先幻灯片显示夏天树林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意趣。

二、激发兴趣,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诗中有画。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最美好的情感。我在教学《绝句》时,上课铃声未落,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旋律优美的古乐,铮铮古琴声吸引孩子们很快坐下。接着幻灯片上显示古诗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是诗中有画!可以说是一句一景。我在教学第一、二句时,用电脑展示“黄”、“翠”、“白”、“青”等丰富的色彩构成的画面,孩子们马上就被这美丽的画面的吸引:柳枝嫩绿,黄鹂鸣叫,一行白鹭轻飞上天,真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啊!

三、启发想象,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融合产物。要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就必须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意”,进入“境”。而多媒体动画演示,就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夕阳即将落下连绵的群山,黄河入海,奔流东归。这情象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再演示诗人“更上一层楼”的画面,这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了,并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四、指导朗读,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我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到”、“来”等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当学生理解了意思以后,自然就会把“绿”读重、拖长。

五、引导思考,体悟古诗的哲理美。

像《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诗能使学生受到哲理的启迪。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写景诗的哲理蕴含于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我将事先下载的庐山照片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演示给学生看,并适时引导点拨,经过思考,学生有所感悟:看庐山会有不同感觉,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意在说明,如果对复杂事物不作深入的调查,就往

往容易实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6

中文摘要:当今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共享的资源;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小学音乐教学

一、提供大量可共享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学案例和备课材料如各类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我们都能从网上找到,通过交流、借鉴、学习,对于我们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大益处的,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工作中去。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得以进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还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众所周知,小学的音乐课堂是活泼、快乐并且有趣的。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最喜欢上什么课,我想大部分的答案会是音乐课。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深入,仅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架琴和一台录音机就能完成我们的音乐教学吗?不是的。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这样的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已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比不上用音乐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再现”一些奥运会比赛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比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更要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课前老师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素材,抓住作品的构思,用儿童的视角,透过童心的折光,挖掘童心中的美好景色,把孩子们带入童话般梦幻仙境,因势利导让他们燃烧起炽热的幻想之火。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电脑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视频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及兴趣,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不仅是对软件的应用,而更多的是要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目前常用的信息技术有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多媒体软件等,通过对这些软件 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联想到其它学科的知识,进而可以很好地和其它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结合歌曲内容中的可换之处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学生举一反

三、学会变通、大胆尝试。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们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从而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激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给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这样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在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度有较大的制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存储功能,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进行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的存在隐去,还可以随机作出图像。这样可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教师可以控制某些对象,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教师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可使学生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另外,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实现有效及时的课堂反馈

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可以获得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数学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得到的反馈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能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更准确。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补救措施。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矫正,能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

五、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多媒体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学生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使得我们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于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也给传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综合性的处理,编制教学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转变传统单一说教的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另一方面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从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乐教”和“乐学”。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于小学数学所用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活用多媒体,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科目,在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多越重,形成心理上的负担,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活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并吸引学生自主地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在认识圆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辆自行车,他们的不同在于,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一辆是椭圆,另一辆是圆形。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这三辆自行车赛跑,哪一辆会赢。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又放映了一段视屏,这三辆车在画面上赛跑,学生笑得合不拢嘴。此时,我便问:“为什么圆形的跑得快呢?”学生带着疑惑,积极地进入了探究的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演示过程,提高认识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更加注重和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从具体生活中抽象成数学形式,再由数学知识的应用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严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数学知识的产生情境,让学生经历并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知识的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公式,并启发学生根据这个面积推导的方式去联想和猜想圆面积的极端公式。同时,多媒体进行圆的划分、重组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圆被等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通过形象、直观、具体的演示,让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能力。

三、巧用多媒體,把握时机,提高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然而小学生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也就决定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体积的计算中,常会遇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这一类的计算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演示情境,在一个规则的长方体容器中,装好水,把不规则的物品放入水中,水位上升了。学生看到这一情境,立马就会明白,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品的体积。再利用多媒体,将上升的水变成不同的颜色,那学生就更容易地计算出不规则物品的体积了。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实用多媒体,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一无是处了。有时候,一味追求美观性、趣味性的花哨教学,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有必要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地把握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的示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等,都可以为课堂增添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9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和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等。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课堂趣味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是由教师谱写的优美乐章的前奏。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新课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画画的兴趣。

例如在上想象课中我总是先播放些轻音乐,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到大森林去、到大海去、到遥远的太空去。在上《美丽的天空》这一课中,我便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奇妙的创作意境,播放动听的音乐,其中有风声、雨声,用来渲染气氛;再播放有太空世界的录像,接着加上老师的描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中。这时,一幅幅太空世界想象画应运而生,有的画了自己乘坐在月亮婆婆的背上,欣赏着太空中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画了太空里美丽的学校、宫殿;有的画世界各国的宇宙飞船、火箭等漂浮在浩瀚的太空中;还有的画我们的宇航员正在探索这个无比神奇的太空世界。

信息技术媒体可真实地再现和模拟事物的情景,有声有色,画面、色彩、线条、声音从不同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想象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直观化

俗话说:生活是绘画创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而现在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不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欣赏,电化教学为此创设了契机。

在没有使用电教媒体的情况下,上美术课的操作惯例是:展示若干张图图,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作画的步骤方法:老师分析并指导学生观察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给学生示范各步骤组合在一起的全过程;学生作画,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实际上用于辅导学生的时间很少。而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老师能出示更多好看、又实用的图片,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我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绘画长廊漫步、在工艺博物馆徜徉、到世界名胜古迹遨游,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如《乘上火车去画画》,通过录像给学生欣赏祖国各地风光、名胜古迹,让学生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再适当安排名人事迹、名胜典故、各地土特产等,利用信息技术使美术学科与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有机整合,让学生知识面变宽,趣味盎然,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兴趣和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采取的大都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形式。如:“这是XX画的,这是XX类型的画”老师一般只能采取书本上的图片,学生学的枯燥无味,久而久之,这种方式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被动学习知识的习惯,对学习也会缺乏热情。而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应用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不但能从教师那获取知识,还能从网络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所需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取的知识,会让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深,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手型的联想》一课,光看书上的几副图学生对手型的联想一知半解,而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搜索大量的信息,影像,比如指影等影视片断„„此时,学生受图形,影像的变幻而内心激荡,开拓了学生单一的平铺手掌的联想思路,主动探索手型联想的动态有关事物进行创作。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带给大家的感受。课堂上采用,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欣赏力

美术课的教学,欣赏占很大的比重,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能更加精彩。当我们在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欣赏能力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用的视觉方法,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还能让建筑物动感地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立体构成》除了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浏览建筑物的内部装饰、摆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再如我们欣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自然界中所以的元素都收集起来,使学生在欣赏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俗话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由于学生的年龄、生理、环境等特点,使学生的生活视野受到一定的制约,所创作的主题缺少生命力,所表达的画面缺乏表现力。这一直是在美术教学中困扰着我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它能提供直观、生动、多彩的形象,如教一年级《乘上大船游世界》一课,由于生活环境及年龄的差异,学生对轮船方面的知识等于说是一张白纸,有的小朋友只是从电视上面见过,并没有见过真正的船,如何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它们的造型特征?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事先发动学生去收集一些有关轮船的图片、录像片、网上去下载一些资料,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去找寻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时通过相互展示,使得学生在不出课堂,不需要乘上大轮船情况下,也能在现代信息支持的环境下,直接接触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船,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话建设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周游世界的美好情景。从而,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信息化的平台。

六、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欣赏力

美术课的教学,欣赏占很大的比重,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能更加精彩。当我们在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欣赏能力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用的视觉方法,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还能让建筑物动感地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立体构成》除了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浏览建筑物的内部装饰、摆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再如我们欣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自然界中所以的元素都收集起来,使学生在欣赏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七、信息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教师对学生的可控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等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在师生、生生、个体与集体之间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在开放的环境中,逐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评价信息的能力,也逐步发展了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

如教《迷彩服》,用powerpoint来制作课件。利用网络查出大自然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通过欣赏得到启发与灵感。并且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图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设计、选材为动物朋友们添画上美丽的迷彩服,如果不依靠网络,学生与老师收集到的资料是有限的,但是运用了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作业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依靠媒体,通过老师的指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准备了较多的图片供学生自由欣赏,让他们大胆发言,说说最喜欢或不喜欢的动物迷彩服,谈谈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自愿自主、独立欣赏、发表意见、提出见解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评价能力,也对下一步学生自己设计积累了经验,逐步发展了艺术个性。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无疑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兴起,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给21世纪学校的美术教学吹来了春风,带来了便捷,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摘 要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革教学方式,翻转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29-02

前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现代信息技术正确、合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以语言、文字、视频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n堂教学效率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教学的需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图文并茂、音形兼备的教学氛围,会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1]。

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为了让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体积”,可以用Flash动画为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衔着一颗颗小石子投入瓶子内,水面慢慢地升了起来,它就成功地喝到了水。这样,借助多媒体自定义动画功能唤醒学生对小时候经典故事的回忆,在回忆的过程中,认识到“小石子”占了瓶子的内部空间,瓶子的内部空间被小石子占得越来越多,水面就上升了。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究热情,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立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顺利地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密切联系生活,灵活处理数学信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到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实属不易。为了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数学信息,教师精心制作幻灯片、卡片,付出许多,往往收效甚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古今中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搜索、整理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大大地节约了教师课前准备的时间,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且这些生动、直观的教学信息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呈现的数学信息适时地加以灵活处理,做到更有针对性地教学[2]。

如教学“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搜索到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再结合比例尺的相关信息制作好PPT,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教师节省了跑图书馆寻找地图、课前张贴地图的时间,呈现的地图课件更加清楚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增减信息,更好地展开教学。在呈现了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的完整信息后,可以利用自定义动画隐藏其他城市,只保留济南和青岛两个与问题相关的城市,突出主要信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借助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这个问题,利用动画演示直尺如何量得图上距离后,再引导学生展开对“求实际距离”方法的探究。

可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动态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不但节约了教师课前准备时间,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学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形成矛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本质,能从众多具体现象中发现并概括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轻松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3]。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数学方法,例如:平面图形中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要把上述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立体图形中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要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等。也会用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例如:借助统计图直观描述数据,借助线段图直观理解数量关系等。如果这些方法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难免有些抽象,不易理解。然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就会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如“圆柱的体积”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呈现圆柱体的剪、拼过程。把圆柱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32、64份……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随着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就可以拼成一个越来越近似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这样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既克服了传统的“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器”无法分割成更多份数的局限性,又把学生的想象推向深入,顺利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形式,延伸练习广度与深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过去单一依赖黑板、试卷和书本等呆板、枯燥的练习形式,借助多媒?w呈现丰富多彩的练习,如知识竞赛、智力闯关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同时,通过动画图示、文字变色、闪烁、圈画等形式突出重点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画面、灵活的练习形式,悄无声息地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做题已是一件趣事而乐此不疲。而且,利用大数据统计,课堂反馈评价也更加及时全面,课堂效率大幅提高[4]。

如“比和比例”的复习课,教师引领学生整体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妙趣横生的知识竞赛,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展开知识抢答比赛。通过多媒体呈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反应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恰如其分的圈画点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借助教学软件的大数据统计功能,计算出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出错的人等,进行讲解、补充练习、二次过关等,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练习的针对性,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微课程,变革教学方式,翻转数学课堂 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是一种课程资源。它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微课程能够为小学数学翻转教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课程支持。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微课程翻转小学数学课堂,缩短了教师新授课的时间,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微课程的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的,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5]。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师借助“时、分的认识”微视频,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自主观察学习钟面上的数学知识,例如: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1小时=60分钟。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生活经验,能够初步读出某个具体时间。以此作为微视频课程的知识“生长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学微课程,如果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揣摩,直到理解“时、分”的有关知识。这就相当于把教师带回家,第二天的数学课就能在基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不但缩短了教师课堂讲授新知识的时间,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更多的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程,在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一、多媒体素材在获取地理信息阶段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的载体多为直观的地理事物,而地理知识的传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仍以文字描述、学生听讲为主。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对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素材的运用。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单纯的听讲为多感官协同学习,在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素材,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高一地理《陆地资源》为例,资源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大难点,难在如何引导学生切实从内心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资源利用间的关系,并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对于这类教学,是否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找到一个可以与学生谈论的有价值的话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将社会与资源的关系转化成桌子与桌腿儿的关系呈现给学生,形成视觉表象,使学生一开始便感性地认识到资源与社会的关系,为后面理性地分析二者关系做铺垫。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激活学生原有已学过的各种资源的知识,为本课探究、归纳各种陆地资源的特点做准备。

二、多媒体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图像、视频、音频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挖掘其隐含的地理知识信息,配合音、形、色、动、静的综合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多媒体素材主要用于导人、讲解等环节。如讲台风危害时,利用视频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总结台风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2.动态图形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可控显示的功能,将图表、示意图、结构图等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以交互的、动态的方式呈现,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直观的表述或文字说明等,如链接景观图片、视频或模拟动画。动态图形的应用可增强教学的节奏感,让图形所示的信息按教学实际需求一步步呈现给学生,而不是直接就能看到结果,再辅以直观的感官刺激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实现启发式教学。如在讲解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等等,多媒体素材以动画的方式将图形中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实例,通过突出显示和超链接,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正确利用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3.动态电子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静态地图为基础制作动态交互电子地图已成为现代地图教学的研究核心。通过超链接的动态电子地图可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在地图点、线、面的空间位置上,链接相应的地理景观图像;在地图上做动画;将图例与图形相关联,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认识事物的地理分布、空间发展变化和运动规律。动态地图使地图上呈现的信息动起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都可动态突出显示,突破了原有纸制挂图的技术限制,突出表现了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能力。如世界气候类型:动画以世界气候类型图为基础,首页可通过移动鼠标将不同的气候类型区突出显示,明确不同气候类型区的位置关系;在气候类型图例上点击后,该气候类型凸显,明确该气候类型的位置与分布状况;再次点击后,则超链接该气候区典型的景观图片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动态超链接设计,使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是仅凭一幅静态地图很难完成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体育教学,辅助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 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 由于精神不集中, 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但是,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思想意境, 让学生在想象中仿佛置身其中, 其景、其物、其人触手可及, 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如在教学技巧——跳箱——跳上跳下练习的授课中, 我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 可是跳箱对小学生来说是个十分枯燥的练习过程, 如何让他们的身心融入情景, 融入课堂, 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面对一堂枯燥的训练课呢?我设计了一个消防演练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火灾逃生的情境快速、主动地加入到练习中来, 在课前我收集了消防车、火灾报警等各种声音。课堂上, 当学生听到声音就能想象到当火灾发生时自己要快速逃生, 越过各种障碍,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即锻炼了身体, 又了解了消防知识, 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课堂目标和要求。课后小结的时候我感慨的写道:这堂课是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渲染了练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哪怕是最枯燥的跳箱练习课, 我们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 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 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 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教具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在教师讲解的同时, 要给学生做出标准的示范, 而一些动作结构复杂在瞬时完成后, 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 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多媒体教学则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示范的局限性, 进行全方位示范, 便于学生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

例如, 前滚翻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形式讲授, 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 但在示范时, 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 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将过程用电教媒体演示出来, 在演示之前,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前滚翻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 请学生看完后回答。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 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 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 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 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 化抽象为形象,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 更主动, 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 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快速、自主的改正错误动作

多媒体课件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 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 换句话说, 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在课前根据以前的教学情况, 准备一些学生易犯的、典型的错误动作资料, 在学生掌握技术的分化阶段及时展示错误动作, 强化正确技术动作。在体育馆内安放带摄像头的计算机, 学生做完一个动作, 可从大屏幕上通过情景再现对动作进行分解, 利用慢动作回放学生自己完成动作的过程, 与正确动作比较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有助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觉纠正错误, 促进学生掌握要领、形成概念。

总之, 多媒体进入体育课,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优化了体育课堂效果, 对提高学生体质, 提高体育课水平都有着深远意义。但多媒体终究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旦忽视教师的示范或学生活动过少, 多媒体用的过多或不当, 就会喧宾夺主, 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所以, 我们要用好多媒体, 为学生服好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陈爱苾, 钟祖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

[3]李学农, 丁彦青, 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京东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