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27

在全镇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在全镇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镇医改工作专题会议,拉开了我镇医改的大幕。刚才管院长对全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医改工作作了部署。xxx同志也代表大家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现在,我简要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医改的目的意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2009年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一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区政府下发文件明确5项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医改各项任务是我们政府的基本职责,更是在座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大家必须转变观念,明确目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2、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有利于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切实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4、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

二、明确医改的目标任务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区政府明确了我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四项任务:实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制度;建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机制;落实基本药物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政策;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监督管理。对于我们乡镇和在座的各位来说,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就是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2、今年6月1日起,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3、我省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个品种基础上增补了292个品种,共计达到599个品种,1198个品规。区政府将在5月底组织一次基本药物制度采购,6月1日起,镇卫生院可用全部599种、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用国家规定的307种,不得超目录范围使用药品、采购目录外药品。

4、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群众将得到极大的实惠。一是药价低廉。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二是医保政策优惠。报销药品品种多了,报销比例高了;三是促进合理用药。大家要根据《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用药行为;四是药物安全有效。

三、落实医改的工作措施

1、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和各卫生服务站的收入会显著降低,政府将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保证医院和各卫生服务站的正常运转。一是政府将加大对医院和各卫生服务站投入,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二是适当提高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三是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卫生服务站实行药品零差价减少的收入,根据测算予以补助。

2、吃透精神,明确要求

强化宣传。首先我们在座的各位要明确医改的各项政策,其次要通过悬挂横幅,黑板报、标语、宣传窗等形式开展宣传,让全镇广大群众知晓基本药物制度,养成使用基本药物的习惯。

组织学习,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在座的各位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基本药物相关政策文件,吃透精神,明确要求,增强执行基本用药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规范自己的用药习惯,切实避免滥用药物。

严格药物采购制度。绝不能因为收入低而产生任何形式的“二次议价”、索要“返点”等违规行为的发生。镇卫生院对各村卫生服务站进行一次清理,严格按上级要求办事,该关则关,该清要清,该并就并。今后,没有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服务站不能享受居民合作医疗政策。

④完善绩效考核。定期组织对在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分配、晋级和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修改相关规章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杜绝将个人收入简单地与业务收入、检查费等挂钩提成的做法,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按岗定酬、按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四、明确医改的工作责任

1、全镇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用高尚的医德塑造自身光辉的“白衣天使”形象。

2、卫生院要加强对各村卫生服务站指导,强化硬件配备,优化人员组合,深化内部管理。严格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合理设置卫生服务站,坚决杜绝非法行医现象在我镇发生。

在全镇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在全镇高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2012年5月31日)

同志们:

深受社会关注的高考再有6天时间就要开始了。今天,镇政府决定召开全镇高考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区

有关考试招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镇高考工作,确保

今年我镇高考工作安全平稳顺利进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高考工作的责任意识

从社会大局看,高考已成为牵动社会安全、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高考是我国社会生活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并不平稳,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高考人群聚集,政治影响大,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选择的破坏对象和攻击目标。因此,维护

招生考试平稳顺利意义重大。

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把高考工作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

和当前的中心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广大考生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高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职责,全力做好高考各项工作

眼下,高考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各有关部

门和学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齐心协力,相

互配合,确保6月7日至8日的高考工作顺利进行。

三、强化措施,确保今年高考工作顺利进行

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高考各项工作,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在考试期间要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原则上不准外出,全力以赴做好考试相关工作。

同志们,高考工作既复杂又敏感,稍有懈怠,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广大考生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从严治考,扎实开展工作,做到认识到位、谋划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我镇高考工作顺利进行,为推进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全镇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防汛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县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面临的防汛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工作。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年防汛工作,讲几点:

一、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到,今年的防汛形势可能非常严峻,切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县汛期降水总量多于去年,天气变化异常。汛期来得早,6月份下旬和7月上旬有集中暴雨发生。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充分估计到今年雨情、汛期的严峻性,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准备。

二是要认识到,我们的防汛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切不可麻痹大意。经过几年的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防汛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采砂对河道的影响,村(居)危房等等,对这些问题和隐患,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去年汛情相对平稳,没有遭受大的灾害损失,部分干部群众防范意识不强,存在麻痹侥幸思想,这在当前的形势下是极端危险的。全镇上下一定要振作精神,集中精力,有备无患,确保安全度过汛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

1、强化领导,健全网络。防汛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各村、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网络,及时调整、充实、完善防汛组织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健全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的防汛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重点地段、每个点都有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健全防汛网络。要严格责任,认真落实各项防汛抗灾工作制度和认真落实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制,各村(居)、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区域、本单位内防汛抗灾工作负总责,要重点做好中小学校和居民危房、重点地质灾害等排水工作,要保持下水畅通,路面不出现积水现象。要及时清理道旁的死树、枯枝,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重点地段,领导要亲自过问,出现险情,及时消除。对一时难以排除的险情,要做好疏导和撤离工作。要认真排查辖区内的险房、危房,及时进行加固处理,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汛期期间要定时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整体作战。一旦出现暴雨、洪水等情况,各村、单位要按照镇里的统一指挥和部署,迅速响应,各就各位,服从指挥,快速有效地排除险情。

3、加强监管,确保令行禁止。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

在全镇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 、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落实今年政法 综治 和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任务。会前, 镇党政主要负责人 专题听取汇报,对做好今年的政法 综治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会上, 吴 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各 村各单位 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总结成绩,把握形势要求,坚定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各 村各单位 在 镇党 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扎实开展平安、法治创建活动,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1、切实履行职能,保障发展取得新成效。 政法 综治 各部门站在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工作,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力举措,全力支持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群体性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坚持不懈地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保稳定。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环境。 派出所 落实服务经济发展的40项措施,积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司法 所 深化“双促双助”法律服务活动,为企业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民政 科 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大力开展社会救助,加大民生支出,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着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取得新业绩。 一是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扎实抓好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加强分类指导,狠抓活动推进, 以点带面,辐射全镇, 引领新一轮平安创建。全面落实综治工作“一办两室”,加强 技防 监控设施和综治人员配备,建成 一支 以 治安中心户长 、治安志愿者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五星 级 村和系列平安创建全面推进,创建成效逐步显现。二是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41 起, 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9名,打掉黑恶势力团伙 1个。深入开展 “ 清网行动 ” ,抓获逃犯1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 。 “两抢”案件下降17.4%,打处绩效位居 全 市第 二 。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管理持续加强,重新犯罪率保持新 低。积极开展“无邪教地区”创建,连续八年实现“三个确保、一个零指标”的目标。三是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防范和化解。先后就 2 个市交项目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控减了矛盾发生。公调、诉调、检调对接成效明显。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管理,及时导控事关稳定和 白米 形象的热点敏感舆情。四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起步良好。检察院设立 白米 检察室,实现 无缝对接 ; 派出所 持续深化民生警务,民意引领警务、警务惠及民生的成效更加显现; 司法所 创新实施“三见面、四跟踪、五谈心”的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办法;民政 科 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持续深化; 劳保所 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维权网络,形成了“预防为主、惩防并举”的劳动关系调处体系;工会引导企业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妇联积极推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平安校园、平安电力等创建活动有力实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坚持执法为民,依法治 镇 取得新进展。 一是法治惠民有力实施。大力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办理法援案件 2 件。迅速启动“六五”普法,“法律六进”成效明显,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法治实践持续深化。镇、村和行业法治创建扎实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有力有效,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紧扣执法关键环节、细化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执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司法形象得到提升。广大政法干警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建成 了网上派出所、昌华在线民生 警务室,警民关系更加和谐。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各类培训活动,业务素质和公正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全 镇 政法 综治部门 共有 7 (次)集体、6 名个人受到泰州市级(含部门)以上记功、表彰、奖励。 我 镇 被 江苏省委、省政府 表彰为 20-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20-20年泰州市创建无邪教乡镇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获得 泰州市社会 治安安全镇称号,综治办被泰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20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司法所被表彰为泰州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派出所被评为姜堰市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单位 。成绩的取得,是党委 、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政法综治部门、全体政法干警和广大综治工作者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 党委、政府 ,对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党的“”召开之年,是我 镇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发展步伐 的 关键 之年, 也是我镇围绕争先进位、推进“十大工程”的决战之年, 做好今年的政法综治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要主动应对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挑战,全力以赴为“”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社会危机的叠加冲击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整的多重影响,面临着政治稳定、社会管理、意识形态方面带来的多重挑战,一些积淀的社会问题政策性、关联性、敏感性增强,处理难度加大,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举世瞩目,今年从中央到地方还将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重大节点往往是平时累积的矛盾和问题易于引发的敏感期,是少数人员以非理性方式反映诉求的活跃期,也是敌对势力策划组织各种捣乱破坏活动的高峰期。筑牢安全屏障,为“”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今年政法 综治 工作第一位的任务。要积极把握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的新目标,全力以赴打造和谐稳定示范镇 。打造和谐稳定示范 镇 ,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重要保障。既要看到我市有着良好的社会稳定基础、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发扬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成效和好的做法,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稳定是易碎品,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松懈。特别是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依法治 镇 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期盼更加强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为迫切、对利益诉求的表达更为直接,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政法综治队伍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执法公信力,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建设和谐稳定示范 镇 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时代的召唤、社会的期盼,也是政法综治 各部门 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要准确领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全力以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形式、运行模式、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状态更趋开放、多元,需要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方法创新,注重从过去偏重社会矛盾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与末端处置结合转变,从过去强调管理控制向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从过去注重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理、综合施策转变,从过去依靠单一部门作用向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共同治理转变。与 上级 工作要求以及先进 单位 相比,我 镇 社会管理创新还处在破题和探索阶段,必须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统领平安、法治建设,确保既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社会大局长治久安。

二、狠抓措施落实,奋力开创政法综治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法综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打造和谐稳定示范 镇 为目标,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统领,深入推进群众工作、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人口管理、基层基础、舆情导控等六大提升工程,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和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为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1、大力实施群众工作提升工程。要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与时俱进做好群众工作,防止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积累、激化。一是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三解三促”和干部大接访大走访活动。要按照这两项活动的部署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真心实意地面对群众,实实在在帮助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实在的举措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重要方面,经常性深入群众中,到矛盾集中的村、居、单位 ,千方百计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扎实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紧扣阵地建设,建实建优镇大调解中心、村( 居、单位 )调委会,提升实体化、规范化运作水平,形成镇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 两 级响应机制。紧扣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调解员力量,强化培训指导,发挥好村(居)民小组长、中心户长队伍的基础性作用。紧扣机制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分析研判机制、联动化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三是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能否做到“应评尽评、真评实评”,取决于各 村(居)、单位 主要负责人的决心。一定要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稳评工作是实现社会矛盾由“ 事后被动调处”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的根本举措,是领导智慧、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增强稳评的敏锐性。一定要强化措施落实,将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要事项全部纳入稳评范围,刚性嵌入决策程序,前移到动议阶段,超前谋划、及早应对。一定要严肃工作纪律,在“三个追究”面前不触红线,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规范到位、运用到位。四是扎实推进“千名干警走村入户”活动。把活动开展与政法系统开展“三解三促”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干警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抓好“六个一”:开展一次法制讲座,排查调处一批社会矛盾,落实一个致富措施,帮扶一批困难家庭,解决一项综治难题,帮教一批特殊对象。同时,结合部门职能,创新自选动作,扩大挂钩成效。政法 综治 各部门、各 村、单位 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广大政法干警要坚持精力投入、作风深入、感情融入,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推进作风建设、密切警民关系、建设和谐 白米 的重要载体。

2、大力实施平安建设提升工程。落实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社会治安打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技防 镇 建设,切实加强技防设施的建设、更新、应用和管理,加快镇村 两 级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网络体系建设。年内技防镇规范化运行率及主要街面路面、治安卡口、警务查报站技防达标率达90%,沿街商铺、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技防入户率大幅提高。加大专群结合的巡防队伍和制度建设力度,努力扩大巡防覆盖面、提高见警率。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全力压降八类案件发案率,同时注重及时破获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个案小案,确保打处绩效保持 姜堰 领先。二是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整治工作。加强城郊结合部、校园周边、医院等重点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对各类问题隐患和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发现、坚决整改、绝不反弹,提升重点地区、部位的管控水平。三是强化系列平安创建工作。落实刚性化的创建责任和要求,突出平安校园这一热点,全面抓好校园安保、食宿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车安全管理,把校园建成全社会最放心、最安全的净地。突出平安交通这一难点,加强对道路、航道运输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压降交通事故的发生。突出平安家庭这一基本点,加快推进技防入户、家庭纠纷调解、空巢老人及 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等工作,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全面推进五星 级 村、平安电力、平安金融等系列创建,以基层平安保全局平安。四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重在预防”的方针,完善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水平,促进企业和责任单位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公共安全事故。

3、大力实施法治建设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功能,推动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一是深化法治文化建设。以“六五”普法为契机,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媒体,更加注重虚拟社会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更加注重公共设施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繁荣法治文化创作,依托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和专业人才,不断推出法治文化精品力作,鼓励群众自我组织、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法治文化生活。扩大法治文化宣传成效,大力培育具有 白米 特色的法制宣讲社会组织,广泛开展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引导各类社会主体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二是深化法治惠民工作。衡量法治惠民的成效在于群众感受度,取决于抓工作的力度。要拓展领域抓推进,既要把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主攻方向,也要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工作,满足群众各方面的法治诉求。要取信于民抓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好已承诺的实事项目,着力推进政务环境更加公开透明、市场环境更加诚信规范、服务环境更加以人为本,让全社会尤其是普通群众都能充分感受到法治的阳光。三是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案件流程管理,巩固提升案件变量要素评估、量刑规范化等典型做法,认真排查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执法岗位、执法环节上的管理漏洞,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加大案件评查、执法评议、责任查究力度,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4、大力实施人口管理提升工程。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形成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为重点,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加快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深入推进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的“三集中”模式,以 曙光工业 园区、私营工业园 区和外来务工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为重点,通过建设集中居住区、统一租赁、租赁登记等方式强化服务管理 , 实施融居住登记和就业、社保、租房、教育、计生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尽快实行“一证通”。紧紧抓住“以房管人”这一着力点,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实施对流动人口和部分重点人员的有效管控。二是加快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艾滋病人和吸毒人员,加强综合干预和人文关怀。实施等邪教人员回归工程,切实减少社会危害。三是加快实施基础社会信息库建设。依托公安大平台,整合工商、劳保 、税务、计生等部门资源,通过入户调查、场所检查、单位访查等方式,及时录入、实时更新基础信息数据,构建融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区域互通共享,发挥综合效应。

5、大力实施基层基础提升工程。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向基层,真正做到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夯实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一是力促综治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一体化运作,实行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主任负责制,赋予工作中心分流指派、检查督查、工作问责和考核奖惩建议等职权,实行任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度、装备统一使用。年内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大集中”规范化达标。强化村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全面消除无阵地现象,力争全部达标。 二 是力促和谐企业创建。通过细化创建标准、强化创建举措,推动企业抓好诚信经营、保障职工权益、强化安全生产、落实治安保卫、加强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环境关系、社会关系。 三 是力促“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优化。积极推动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落实综治措施,扩大综治工作覆盖面。对社会组织坚持一手抓引导发展,一手抓依法管理,确保规范、有序发展。

6、大力实施网络舆情导控提升工程。虚拟社会也是社会管理的真实空间。要建优网络阵地,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推行党务、政务、村(居)务网上公开,加强与网民互动,回应网民呼声,让网络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积极发展警务微博、QQ群,网上警务室、调解室,了解网民诉求,解决矛盾问题。要坚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宣传、公安、文化、通信管理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好管理维护、新闻发言人、网评员三支队伍,完善网上监测、研判、处置一体化应对机制,实现对网上重点人、重点舆情和重点阵地三大环节的动态管控,不断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要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涉密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对网上发布的信息力求客观严谨、公正权威,加强网络媒体自律和安全保护技术设施的应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

三、坚持统筹兼顾,提升政法综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政法综治工作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定要整合各方力量,覆盖各个领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紧扣发展大局,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坚持把保障全 镇 中心工作的开展作为头版头条。坚定不移地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推进 小 城市创建、转型升级、民生幸福等各项任务的落实。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当好法律顾问,促进党委政府依法决策、规范办事、规避风险、控减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把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生产经营放在突出位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严峻复杂形势,全面开展“法企共建”,对重点企业实行定人联系、挂牌服务,对小微企业,认真落实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规范管理、控制风险,坚决防范和惩处在服务企业中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净化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处理好各类涉企纠纷,坚持调解优先,防止简单地推向执法司法程序。准确把握办案的法律政策界限,讲究方式方法和分寸节奏,避免因执法不当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三是坚持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为重要任务。依法惩处各类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当好市场经济和政治社会秩序的守护神。

2、统筹资源力量,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坚持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源头治理。贯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更大力度地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工作,努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二是更加注重综合施策。坚持系统研究、整体设计,综合运用各方资源力量,切实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政法机关和综治法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公众参与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格局。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推动平安、法治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着力完善工作创新机制,紧扣政法综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认真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规范,促进各项工作加快提升。着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紧扣综治委和依法治 镇 领导小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两 个层面,进一步健全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情况通报、目标考核等制度,认真落实工作例会等措施,加强宣传推介,接受社会评判,努力提升制度化保障和规范化建设水平。四是更加注重突出问题的应对处置。加强对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各类突出矛盾和重大隐患问题,及早谋划对策措施,从情报信息、处置方式、处置力量、舆论引导等方面做好应对准备,提升准确把握、整体联动、快速反应的能力,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能够依法稳妥迅速处置,防止矛盾激化和事件升级,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屏障。

3、突出队伍建设,在从严治警上下功夫。开展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全国政法系统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千名干警走村入户”活动结合起来,迅速启动、全面实施,不断加强政法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和先进文化建设。广大政法干警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整改思想、工作上的不足,努力做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一是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政法战线要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第一位是保持忠诚的政治本色,始终做到政治坚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自觉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与肩负的神圣使命结合起来,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起来,与加强队伍团结、严守工作纪律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做基本现代化的建设者、捍卫者,始终保持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二是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待工作,把群众路线贯穿到执法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每一起案件上,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恪守公正之心,坚持立警为公、执政为民,不为人情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噪音”所左右,从思想深处追求公正。锤炼公正之能 ,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运用,提升运用政策法律、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以过硬的本领、更有底 气地履职尽责。追求公正之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法律和社会的检验。四是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努力拒腐防变。涵养高尚品格,注重修身养性,认真对待8小时内外,把好交友关、兴趣关、名利关。自觉接受监督,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为对自己的最大保护,养成在监督之下按法律、按制度办事的习惯,任何时候都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干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 我分别就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工作

(一) 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成效显著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比上年增长20%以上, 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6家、比上年新增3家, 规模以上企业对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2. 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总量快速壮大。

2010年全省从事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企业 (农家乐) 达3939家, 其中休闲农业企业776家、农家乐3163户,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评选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 超过目标任务50%。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农村为载体的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已成为各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抓手。

3. 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贡献不断加大。

预计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 同比增长45.6%;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增长17.5%;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带动农户7.5万户, 直接吸纳18.7万人就业, 间接吸纳近100万人就业。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实现利润5.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 融资、担保引领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010年省农委对金融部门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1.4亿元贷款给予了贴息补助。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户数207户。担保责任余额9.24亿元 (成为全省同行担保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 , 同比上升15.3%, 其中在保涉农项目金额达1.5亿元。贴息扶持和融资平台的搭建, 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是做到了三个贯彻落实:

一是把工业强省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是我省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 我们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重点, 实行以贴息为主、补助为辅, 以扶持规模型企业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的工作原则, 积极推进我省农业工业化,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把抓项目建设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省委栗战书书记强调:“抓项目就是抓经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我们始终下大力抓紧和强化项目建设工作, 出台了《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试行) , 开发了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软件, 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扶持力度, 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把扶优扶强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优强企业的崛起是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始终把扶持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和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促进优强企业快速发展。

(二) 2011年争取在五个方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实现较大发展

1. 抓好结构调整, 努力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实现新飞跃。

一是要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 努力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0%以上, 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二是要打造品牌。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九大重点产业, 在每个产业中集中扶持2-3个龙头品牌, 以品牌战略带动产业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壮大, 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三是要以培育省级试点示范企业为先导, 着力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促进产业化经营。四是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更好的使用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贴息补助, 争取带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扩张。五是要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以省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主体, 制定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担保“绿色通道”政策, 认一真落实贷款担保费率向下调整20%的优惠措施。

2. 抓好乡村旅游业, 努力在推进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特色经营”的运行机制, 围绕“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农家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 实现从业农民年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要以公路主干线两侧、重点旅游景点周边、城市 (县域) 郊区为重点, 建设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 以示范为引导,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三是要扎实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 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提升全省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体闲农业项目, 进一步加大农民土地流转力度, 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3. 抓好科技进步, 努力使农产品加工业在增长方式上取得新变化。

一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衔接, 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二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工作, 进一步提升企业规范管理的水平。三要积极争取农业部更多地在我省企业中认定“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支持建立加工企业示范生产线,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档次。

4. 抓好项目建设, 努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新支撑。

一是今年省农委将把各地、县项目库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通过项目库建设, 夯实项目入库基础, 使一批有发展前景、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入项目库。二是按照《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试行) 》, 实行省级入库项目动态管理, 优进劣出, 滚动储备。今后省农委审批的农产品加工扶持项目, 原则上都要出自项目库。三是对《“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专项规划》中的重大项目, 要抓紧跟踪、做好服务, 争取有较多项目可以得到落实。

5. 抓好强基固本, 努力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奠定新基石。

一要进一步抓好统计工作, 特别是要尽快摸清我省休闲农业家底。要继续加强与省统计局、省旅游局合作, 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月报统计工作。各地、县要按照农业部制发的休闲农业与旅游农业基本情况表的要求, 重点摸清本地休闲农业基本情况。二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省农委将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目标考核机制, 省与地、地与县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以确保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进一步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国家和省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坚决制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治乱减负专项检查, 做好企业维权工作,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

(一) 2010年农机化工作成效突出

2010年, 全省农机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落实兑现农机购机补贴为重点, 以抓好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为突破, 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省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 拉动了我省农机装备大幅提升。

2010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4840万元。我省主要以农业部公布的通用类目录为基础, 结合贵州山区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 确定增加20个非通用类补贴品目, 制定了《2010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并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超额完成, 共完成中央补贴资金19619万元, 省级补贴金额5247万元, 地县投入2297万元, 引导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购机资金14946万元, 购置补贴机具131094台 (套) 、温室大棚23.7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2. 农机化服务领域的拓展, 保障了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特别是针对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和下半年的洪涝灾害及农作物病虫害, 组织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机具协调等服务, 积极投入抗旱排涝保春耕、促“三夏”、战“三秋”行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共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2.65万人次深入“春耕三秋”生产第一线, 检修各类农机具15.7万台, 组织农机专业服务队1379个, 举办各类机具演示会330余次, 完成机耕957亩, 机收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面积286万亩,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

3. 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 加大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 加快水稻、茶叶、马铃薯等产业发展, 组织实施好主要农作物关键牛产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精心组织, 做好农业部下达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申报、实施及验收工作。去年农业部下达我省9个县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油菜和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共计100万元, 我们及时协调落实资金到位, 督促指导各项目县抓紧实施, 确保了项目顺利完成;二是做好省级农机化示范项目。2010年省级农机化项目投入资金1150万元, 安排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76个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16个县、小麦机械化播种示范5个县、玉米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2个县、茶叶生产机械化18个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22个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18个县、农机平安示范县建设10个县, 机械化桔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个地区。农机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各类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4.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 推动了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2010年全省成立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31个, 有合作社社员5421 (户) , 服务农户11.23万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318.97万亩, 服务总收入5367.65万元, 机具数量9554台 (套) , 资产总额2960万元。其中, 黔南州都匀市坝固、贵阳市花溪区富民、黔东南州榕江县车江、安顺市昌林四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全国首批100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称号。为此, 省委王富玉副书记曾批示“贵州农机合作社要用鼓励办法, 加快发展。”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逐渐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5. 安全措施的到位,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 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 深入开展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积极构建及时处理农机事故保障机制。

(二) 2011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出台, 我省农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省政府参事向省政府提交了《把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进程列入“十二五”规划重大议题的建议》, 赵克志省长、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都作了重要批示。2011年, 全省农机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积极探索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突出“一条主线”, 抓好“三项建设” (即:以购机补贴工作为主线, 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农机安全生产建设) , 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主要工作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5万亩, 机收面积300万亩。围绕目标任务的实现, 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 加强监管, 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

2011年, 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力争中央和省级投入3.5亿元。一是购机补贴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围绕全省粮、畜、果、蔬、茶五大主导产业, 积极引进、开发、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加快农业生产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 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各领域机械化生产全覆盖, 推动农村持续发展。二是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 在调整结构、补贴比例、加强薄弱环节等方面下功夫,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针对目前实施的省级购机补贴资金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申请国家购机补贴资金的现状, 我们将借鉴省外的普遍做法, 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不限定补贴比例, 取消统一补贴8%的做法,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制定补贴标准。如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作业机具及我省农业特色产业作业机具提高补贴比例;对在我省用途不广的机具少补或不补, 以增加农民购机积极性, 促进全省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将从省级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 作为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以及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茶叶等重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试验示范经费。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阳光操作。五是加强监管, 严格执行“三个禁止”、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 真正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 精心组织, 进一步抓好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

要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项目的实施, 组织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 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 认真做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试验示范, 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提高示范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大扶持, 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1年我省将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形式, 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展示范建设, 拓宽服务模式, 积极推行订单作业、承包服务等农机服务方式, 着力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模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

4. 把握农时, 提高重点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把春耕、“三夏”、“三秋”作为农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战场, 在重点农时季节, 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专业队, 加快农作物抢收抢种进度, 确保关键农时季节生产顺利进行, 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的主力军作用, 努力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5. 强化意识, 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

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农机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检验规章, 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 将农机安全的工作重心将转向田间地头,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好农机维修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技术等级审定工作,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的提高。

在全镇医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2011年是我们中心成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经过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2/3的省区市成立了专门机构,编创推出9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建立活动站点13000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全国系列展示活动907场,举办全国交流比赛12次,推广工作覆盖到了全国各省区市,并且从国内走向国外,组派117个团组到3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了推广传播,特别是使健身气功项目正式进入全国体育大会和世界传统体育大会。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10年的努力,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不仅走出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而且呈现出功法推广由城市社区向村镇、学校、企业和机关发展,业务骨干由辅导员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教练员发展,活动组织由建站设点向俱乐部、培训基地发展,活动内容由推广功法向表演展示、交流比赛发展,项目建设由国内推广向国外传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发展走势非常看好,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过去的10年,是我们共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10年。10年不平凡的岁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健身气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体现党的政策和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启示之二:健身气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紧紧依靠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启示之三:健身气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正确处理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打好工作基础,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启示之四:健身气功是一项群众体育工作,主动进入到体育事业的整体建设中去,主动融入到大群体的活动中去,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得到的启示也弥足珍贵,其中凝聚着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和汗水。

二、关于2011年健身气功工作的估价和评点

2011年,是健身气功工作全面进步的一年,全年有这样几项别具特色的工作。一是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大奖,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二是全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有关省区市的一致好评;三是直接向站点发送《健身气功》杂志和音响器材的工作落实得比较好,赢得了习练群众的热烈欢迎;四是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和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试点成功,走开了推广工作的新路子;五是高校推广、行业体协推广以及配合转化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六是我们中心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健身气功展示成功举办,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七是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气功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八是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首次在国外举办取得圆满成功,收到了多面效果,起到了多重作用。2011年各省区市在基础建设、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次大会上将对23个省区市健身气功管理单位给予通报表彰,这里特别要对2011年工作进步幅度比较大的新疆、福建、贵州、甘肃、黑龙江的健身气功主管部门提出表扬。一年来,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辛勤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甘于清贫,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健身气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了新的贡献。值此年终岁尾之际,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的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表示衷心感谢!

三、关于今后一个阶段健身气功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2012年的健身气功工作,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基础建设,无论是国内的推广还是国外的教学,特别是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说要干的事情很多,任务也很艰巨。做好新年度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健身气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文化引领贯穿健身气功工作的全过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行业、各级单位各有各的责任。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一体”的思想、“三调合一”的理念、“身心兼修”的方法,这些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文化无不渗透在这一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看,还是从这一项目历史背景、社会形态和价值作用的角度看,做好这项工作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刘鹏局长就曾用“五禽戏”佐证体育文化。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术升华到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中心已经组织专家启动了《健身气功学》的编撰工作,争取在2012年年底前推出,使其成为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文化权威和理论支撑。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锻炼的关键,在于气功是主动地、内向性运用意识,以增强其驾驭形体的能力,促进身心达到高度统一。要使我们的功法紧紧吸引住练功群众并获得更好的功效,必须要深化现有几种功法的教学层次,把“三调合一”的技术要领进入练功状态,以充分体现气功健身的独特魅力。对此,我们已在2011年组织专家启动了四种健身气功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从而使教学推广和习练活动更上一个层次。

(二)要使稳中求进成为健身气功工作的总基调。从事健身气功工作既是光荣的,也是有风险的,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有切身感受。在我们的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在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能淡化风险防范意识,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求发展、求进步。随着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和各种交流展示比赛活动的增多,无疑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对习练者或气功活动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把握好稳中求进,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站点的管理。建站设点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要求审批,对负责人和辅导员的审查更要严格。各省区市要严格落实所建站点的年检制度,对未按要求审批的站点要进一步完善手续,对有其名无其实或有违规问题的站点要坚决予以注销。建站设点一定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已经建立500个以上站点的省区市,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提升和数量巩固上,最好能够做到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过一过,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建设队伍第一位的是要把好进口关,按照《健身气功项目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和审批,否则不予承认。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裁判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随着健身气功工作的发展,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比赛活动此起彼伏。希望各地今后举办健身气功活动,要继续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同时采取体育、公安、场地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安保措施,从而确保活动万无一失。稳中求进,顾名思义不是消极的稳,是一种积极的稳。稳与进是互为因果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在保持平稳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新进展。总之,大家要牢记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要将协调发展作为健身气功工作的突破口。这些年的推广工作由点到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影响着推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在2012年要把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要把练功站点落后的省区市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这些省区市的站点数量发展有较大的突破。二是要解决推广领域不协调的问题。各省区市在2012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上述领域中的建站设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研究、去落实。三是要解决人才队伍不协调的问题。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了一支不同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队伍,但等级比较高的主要在一些高等院校,因此在基层活动中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培养基层高等级的教学和裁判人员,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一线。四是要解决推广模式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依托站点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是我们这些年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单一的推广模式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此,我们近两年已经有所觉察,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最近,我们已经在北京进行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授牌仪式,明年设想再给一些省区市授牌。希望各省区市也要把建立健身气功俱乐部这一做法推广起来。总之,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各自的短板,从而做到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上一篇:社区2012年创卫工作计划下一篇:中秋节总经理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