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

2024-07-31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共12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 篇1

感动中国观后感1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7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2017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感动中国2017人物》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润着满满的真善美,都散发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选《感动中国2016人物》的十位榜样人物来说,其大都来自基层、出自平凡,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们的精神可敬佩、可亲近、可学习,可谓13亿多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富矿”。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将镜头笔端对准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梦中国将更有动力。近几年来,江西就通过“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发掘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在这些来自于身边的典型引导下,民众自觉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道德,好人效应如同“滚雪球”般在我们的身边轮番滚动,推动了另一批好人群体的出现。

感动中国观后感2

我是红着眼睛看完《感动中国》的。正如“感动中国”的意义来讲,20__感动中国十大传奇人物都能给所有中国人极大的感动与震撼。当我看了何玥的故事后,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下。何玥是一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可要说到她的精神,无人能及。生了重病的她,提出了无偿捐献器官的`最后的愿望。不要说“无偿捐献”,要是说到“器官”两字任何人都会感到恐惧与害怕。不用说我,我连打针都会又后怕之感。她,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竟有这么大的勇气,她走之前,仍把自己的爱传递他人手中。留下宝贵的东西。其实她并没有走,她上的气息留在他人的体内,她的精神还留在世上,向无助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人人都说爱情美丽有宝贵。但如果爱情中又有对他人无私的爱,是不是更美?张月华、艾起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二十年,艾起背着他心爱的妻子走过多少崎岖的山,风雨无阻。张月华又对多少需要救治的病人给予无私的帮助。他,心中有她;他,心中有病人,他,是一个真心爱着妻子的丈夫;她,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医生。当他遇上她,真爱变得纯洁无瑕。

他们是多么平凡的人,又多么伟大。正因为他们心中有爱,所以他们懂得真心的付出,却从不要求回报。他们无私的奉献,舍己为人都使我们深深的崇敬与感动。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把他们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观后感3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一天晚上,让大家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电瓶车路面发生火灾。一位年轻人救出了自己一家人;他想到上面还有房东一家和十几个人,要不我上去把他们也救出来?就对他妻子说我去救人。这位年轻人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不顾一切地跑进了火海,匆忙地敲着门。咚咚咚,转眼间房东和其他人都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那位自告奋勇的年轻人最后一个才跑出来,他踏过的脚印都是带着血的。他刚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满身乌黑乌黑的,跟焦碳差不多,他的头发一根也不剩,衣服被烧没了。这个时候,救护车和消防队员都赶到了,救护车将年轻人送到省里的`一家大医院,可光靠这点医疗技术还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将他送到了首都——北京的好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年轻人也没有一点好转。医院提出来要捐献头皮,他的妻子第一个提出要捐献,并且表示,如果不够就捐献身上的皮肤。紧接着,又有许多有良心的群众赶来,也提出捐献头皮,还有许多慈善人士捐来了一袋袋的人民币。过了几天,年轻人的皮肤变黄了。可是让所有人都痛惜的是,病后106天,他不幸去世了。

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含着悲伤的眼泪,拿着骨灰,坐上大巴回了老家。四面八方的人们都鼓励她。到了老家,婆婆抱着骨灰盒,遥望着天空嚎啕大哭。看到这里,我的眼眶都酸酸的,有一些同学都哭了。长大了我要学习年轻人高尚的品格,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观后感4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了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的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了总部,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国;像热爱生命的贵希恩;像精忠报国的任长霞;像不畏艰苦的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的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的沃土,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崇高忠贞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芳香的鲜花开满人间。

春天是美丽的,人是受感动的。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那首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

感动中国观后感5

在看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是: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的病疫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慈善家阿里木,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

我印象最深的是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朱光亚1966年参与了第一枚空头航弹,首次导弹原子弹结合事业任务,1967年朱光亚参与组织了中国原发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跨越。他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他都是去讲别人或者说这个事情是大家一起去做的。2011年2月26日87岁的朱光亚离开了人世,2004年以他的名义取名的朱光亚星悬挂在苍雄之上,低调持久的放射着光芒。看到朱光亚我看到了他和伟大,他做什么事情都想到了别人,不为自己。他是一名科学家,一名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一名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一名为祖国争光的科学家。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我获益匪浅。他们崇高思想境界、优良道德情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感动中国观后感6

近日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动人故事,让我热泪盈眶。因为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也在内心深处感触着人间最美好的大爱。他们当中的有些事情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他们有什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也正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谢晓君他们夫妇都是城里的老师,本可以在城市里享福的他们,却放弃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带上年幼的女儿,毅然来到偏远的山区,当起了志愿者,义务为那里的孤儿们传授知识,一干就是十几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谢晓君经常有高原反应。那里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每个月只有300的生活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一直坚守在大山上,没有放弃。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胡忠谢晓君所代表的一类人,为什么能放弃那么好的环境,而到偏远的山区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了让自己掌握知识,懂得道理,他们甘当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成才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他们一干十几年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们每个员工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准则。而这一刻,使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爱来爱这个世界。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 篇2

这位老人今年已经整整86岁的高龄了,仅仅靠着磨刀为生,虽然生活清苦,但却乐善好施。二十多年来,他把磨刀挣来的微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慈善公益,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捐款。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红十字会捐出数千枚硬币。当得知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时,他又急匆匆地赶过去,带着那几个月辛辛苦苦磨刀挣得的几百枚硬币,坐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才来到红十字会,就是为了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2013年,他将两年来磨刀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部捐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7枚,共计1966.2元。自2008年以来,他累计捐款达到了23392.2元。

在我们看来,23392.2元或许不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但对于吴锦泉老人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磨一把刀一块钱,我们想想,这需要多少个日夜才能赚到这些钱呀!吴锦泉爷爷靠着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吴爷爷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很了不起,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对比自己,吴锦泉爷爷,您的内心是多么的高尚呀,您宁愿在午饭时只用一杯白开水充饥,也要多省一分钱为社会多献一份爱心。而经常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却随意丢弃与浪费,在我们的生活字眼中,或许“节省”二字,根本就是陌生的。在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从此懂得如何让自己去帮助更多的人,同时我也想说,我们的社会需要多些像您这样的“正能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 篇3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健康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更多相关作文推荐: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300字(最新)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作文300字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300字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500字 篇4

今晚,小编观看了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500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500字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选登 篇5

在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范文二:

感动,一个微妙的字眼,却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看完《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让我热泪盈眶,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他们退休后,没有选择在北京过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把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着简简单单的行囊就上路了,当他们来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名孩子们,在这之前他们只有一名代课老师给他们上课。看到这,他们更坚信他们来对了地方。

虽然他们做好了要吃苦的准备,但寨里的生活和条件超乎了他们的想像,他们的卧室离厕所只有一堵墙,孙丽娜老师说因为晚上睡觉太臭,他们要带2个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个池子,夏天时就在池里洗冷水澡,冬天时,因为水冷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强烈的紫外线,已经让孙丽娜老师右边眼睛失明,左边的眼睛视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 ,因为山寨里缺少药物,只有自己扛下来,为看病省下来的钱帮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朱爷爷甚至还有一条有很多洞的秋裤也不舍得丢,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来,太感动了。

这些年来,他们夫妇俩已经走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小学,让孩子们学习了美术、英语、数学等学习课程,也让孩子们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万元,让小学里充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是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们向他们敬礼!向他们学习!做为00后的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更应该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范文三:

在上周五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成功落下了帷幕。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温暖,是不用任何语言去传递的,而是用每个人的行动来表达,这就叫感动。颁奖礼上的这十位平凡的人都在做不平凡的事,因此,许多人都为此叫好,让所有人都很感动、震惊。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许多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出现。

感动中国里,有于敏、孙丽娜、朱敏才、朱晓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朱敏才,是众多中国外交官中的一员,他经常在全世界来回奔波,工作期间他已去过了许多地方。自从他退休以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回到北京,与老伴共度晚年;可他并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与自己的老伴孙丽娜一起去偏远乡村教书,让乡村的孩子们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他们一起教书,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们帮助了许多乡村的孩子,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朱敏才因为过度劳累,他倒在了教学的路上,送到医院时,医生诊断出他得了脑出血,但是他很幸运,在妻子和孩子们的期待下,他从死神那成功走了出来。他病好后一心只想着给孩子们教学,他们夫妻宁愿为乡村的孩子们教书,也不愿过着舒服的生活,他们宁愿住着简陋的小房子,也不愿住着豪宅......

他的“发现”感动中国 篇6

一、惊人选择,不恋权位迷文史

1985年4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一群洁白的和平鸽在沂源县的一个小山村上空盘旋。

“你想想,放着好好的局长不当,偏要当什么党史委副主任!”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头气愤地质问跟前的一个小伙子。

“爹,党史委副主任和劳动局副局长的级别一样,你别听外人瞎说。”小伙子红着脸,有点心虚地自我辩解。

“我早就打听过了,劳动局管着全县的工人招工、调动、工资调级,有职有权;党史委是清水衙门,冷板凳,谁都不愿去!”老人嘴角的胡子气得一抖一抖。

什么原因让平日里和蔼可亲的父亲如此大动肝火呢?故事的原委还要从头说起。

1954年10月,崔维志出生在山东沂源县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里。这里是革命老区,各种各样的战斗故事丰富多彩,崔维志一有空便找到村里的老八路、老复员军人,请他们讲革命战斗故事。因此,从童年到少年,崔维志几乎是用革命故事喂大的。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他非常迷恋写作。1971年,崔维志参加工作,在公社粮站当了一名出纳员。由于他人品好,文字水平高,很快便入了党,并调到了县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由一名普通干部,当上了县劳动局副局长,成了全县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

由于行政工作繁忙,崔维志当上副局长后,终年没有时间读书写文章,这对痴迷文史的崔维志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经过无数次的彷徨犹豫,崔维志毅然作出了对他一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选择,离开劳动局到县党史委任职。当崔维志回到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崔维志主动要求调到党史委任副主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县委大院和下边乡镇。一时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对所有这些猜测和流言蜚语,崔维志总是一笑了之,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

崔维志调入党史委后,在妻子唐秀娥的帮助下,仿佛雄鹰终于找到了搏击云天的长空,又像地壳下面汹涌奔腾的岩浆终于找到了火山喷发的突破口,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便以斐然的研究成果被调入临沂地委党史委工作,1989年又被调入地区政协文史处。在临沂工作不足20年的时间里,他主编、参编了10多部大型文史巨著,并多次被省政协授予优秀文史干部,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利用业余时间编著文稿9部,共计750余万字,其中《山东抗日战争纪实》、《山东解放战争纪实》和《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获全国近现代史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山东工作过的谷牧、迟浩田、张震、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为他的著作题词、题签。

二、惊天发现,撕开人类最大细菌战的黑幕

1993年6月的一天,崔维志和妻子为征集《山东抗日战争纪实》的文史资料来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当他们翻开国民政府尘封的案卷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段记载:“日军曾于1943年秋在山东卫河流域实施过一次大规模的细菌战,中国人死亡甚重。”看到这条仅有几十字的记载,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涌上崔维志心头,他激动地对妻子说:“这里面一定有一个绝密的内幕和巨大的阴谋,我们要想办法揭开它。”

说干就干!夫妻二人迅速踏上了寻找这一重大档案的征途,在近3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赶到济南、聊城、鲁西、冀南、豫北等地的档案馆,进行仔细的查阅,但没有半点鲁西细菌战的蛛丝马迹。随后,他俩又赶到了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拜访了谷牧、赵健民、宋任穷等一大批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担任过主要领导的老前辈,向他们打听鲁西细菌战的情况。但这些领导均表示,不知道鲁西细菌战。

眼看着调查进入了死胡同,正当崔维志一筹莫展时,妻子唐秀娥提醒他:“我们去了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不到中央档案馆查查呢?”于是,夫妻两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中央档案馆。到中央档案馆后,夫妻俩便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经过近半个月的深入细致的查询,终于在由抚顺日本战俘管理所转到中央档案馆的日军战俘交代材料中发现了一批关于鲁西细菌战的口供、笔供和检举材料。看到这些内容翔实的资料,夫妻二人激动得相拥而泣。随后,夫妻二人又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发现了关于鲁西细菌战的资料。由此,关于鲁西细菌战的内幕终于浮出了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崔维志又和妻子数十次深入临清、丘县、馆陶、冠县、堂邑、莘县等当年受害区域进行调查取证,先后采访了高义贤、刘长延、王振东、柏德坤、李兰、焦凤梧等400余名老人和知情者。每一次调查,崔维志和妻子都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受害人和知情者那血泪斑斑的控诉使他俩毛骨悚然,痛断肝肠。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些史料是千真万确的。

透过石井四郎、林茂美、小岛隆男等战犯战俘的口供和实地调查的材料,一幅立体全景式的惨绝人寰的画面呈现在崔维志面前:1943年8月至11月,日本鬼子调集了四万兵力,对我鲁西、冀南等地区进行了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我抗日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一次次地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进入8月份以后,久旱逢雨的鲁西地区大雨倾盆,阴雨连绵,境内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等河流水位暴涨。奇怪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有一天,四条河流同时决口,滔天的洪水仿佛一群群脱缰的野马奔向周围的农田、村庄。卫河流域附近的临清、馆陶、武城、丘县等地960平方公里顿时被洪水团团围住,不久便变成了一片汪洋。更令人费解的是,洪水所到之处,瘟疫、霍乱横行,得此病者上吐下泻,数小时便不医而亡,许多村庄一夜间便有成百上千人死亡。一时间,鲁西、冀南区域内天昏地暗、饿殍千里、腐尸遍地、白骨挡路、鬼哭神愁……

这就是日本皇军在山东鲁西发动的鲁西细菌战,代号为“十八秋鲁西作战”的悲惨画面。制造这一灭绝人性的暴行的主谋便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石井四郎,直接指挥者为细川忠康。其丧心病狂的主要手段便是用飞机将霍乱菌撒向卫河流域,然后决堤传播。由于这是日军高层的核心机密,知情者甚少,日军溃退后,又销赃灭迹,多年来一直淹没在史海中。后据日本军方秘密统计,该霍乱瘟疫仅鲁西、冀南24个县就屠杀中国平民42.7万余人,如果再加上其他地区的间接受害者,死亡人数不计其数。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如果把这些冤魂的白骨整齐地排列起来,将能排列到日本东京的高等法院。

面对40万同胞的血泪冤魂,崔维志愤怒了。他和妻子拿起笔,一边在全国一些报刊上揭露日军的滔天罪行,一边夜以继日地开始写此类专著,一边创办《细菌战调查与诉讼》刊物,并利用参加一些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宣传鲁西细菌战。

2002年10月,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崔维志与妻子的专著《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同年12月,崔维志应邀出席了在常德召开的首届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面对全世界的专家,崔维志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地宣读了他在鲁西细菌战方面的研究论文,并出示了细菌战犯关于中国人死亡数字交代揭发材料的复印件,使与会专家大为惊骇,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细菌战日军竟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中国百姓,一时间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2003年7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再版了崔维志修订过的《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再次让国人感受到了侵华日军在鲁西罄竹难书的罪行。

崔维志的惊天发现,轰动了沂蒙,轰动了齐鲁,轰动了神州大地。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改写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历史,同时也改写了世界细菌战的历史,引发了史学界的“九级地震”。中科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章伯锋教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党德信主任、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女士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和学者都对崔维志的发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章伯锋教授称鲁西细菌战为“被隐瞒的篇章”,称崔维志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山东研究的拓荒者”。

前不久,颇负盛名的世界抗日战争史学维护联合会,为表彰崔维志在鲁西细菌战研究和宣传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他锦旗一面,上面写着:“民族的情感,历史的责任。”崔维志是全世界惟一一个获此殊荣者。

三、倾情付出,巨债缠身无怨无悔

从1993年到2004年,漫漫10余年的时光,3600多个日日夜夜,崔维志和妻子为了鲁西细菌战的研究,跑遍了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天津、北京、内蒙古、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行程10万余公里,撰写调查资料200余万字,查阅各类档案20余万册,采访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干部、受害区域的老人、知情者多达千人,出版有关著作3部共计100余万字,为此花掉各类费用共计40余万元。因这项工作与崔维志的本职工作无关,上级有关部门也没有就此项工作进行专题立项拨付研究经费。本单位除了给予崔维志力所能及的照顾外,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崔维志一人承担。更令人无限感慨的是,崔维志的妻子唐秀娥早在1993年便下岗了,且还有一个孩子上学。为此,崔维志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至今还负债10万余元。

想起自己历经的磨难和欠债过程,崔维志这位山东大汉也禁不住英雄气短、泪水涟涟。为了节省生活费,他和妻子每次出发,都是带着煎饼和咸菜充饥;为了节省车费,他们坐火车舍不得买卧铺,坐汽车专挑最便宜的坐;为了省下住宿费,他们住过浴池、地下室,有时在车站连椅上过夜。大热天,为了节省电费,他舍不得开电扇,在书桌前挥汗如雨地工作。晚上,为了省下买灭蚊药的钱,他将蚊帐罩在书桌上,脚泡在书桌下盛水的脸盆里,天长日久,脚都泡烂了;为了补充经费,他和妻子又将家里珍藏的邮票、电器、家具以及妻子过去的金银首饰全部卖了个精光。但所有这些做法,与他需要的研究经费开支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此,妻子瞒着他加入了既累又危险的装卸队干活,结果被反弹的钢筋击中头部摔成重伤住进了医院。更令他难过的是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连学费都拖着交不上,最后哭着向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要。

从1999年2月出版《山东抗日战争纪实》到2004年7月再版的《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崔维志共投入出版费用达30万元之巨。这些经费,90%以上是他借来的。他妻子的妹妹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他的弟弟拿出了5000元,他年迈的父母拿出了一生的积蓄2万元,他的亲朋好友也都你500、他1000的为他凑钱,他的邻居用房产贷款5万元借给他出书。为了尽快还清这些欠款,崔维志每月1500多元的工资,除了留下基本生活费外,几乎全部用在还款上,有时家中连几十元钱的零花钱都没有。而这些,崔维志从来都没有向外人谈起。

2003年年夜饭,崔维志的妻子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却全是素菜。儿子在一旁开玩笑说:“爸爸,你作为一个正县级干部也太俭朴了,今天吃年夜饭,大吉大利才行,买只烧鸡我们吃吧。”崔维志说:“好,今天就让你解解馋。”不一会儿,崔维志便从外面提来了一只烧鸡。正当全家人欢欢乐乐地吃年夜饭时,崔维志的儿子忽然发现母亲喜悦的笑容后面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当儿子得知,那只烧鸡是崔维志刚从门口保安人员那里借钱买来的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扳着崔维志的肩膀问:“爸爸,你和妈妈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研究鲁西细菌战到底图个啥?”崔维志流着热泪,抚摸着儿子的头,心情沉重地说:“孩子,说得近一点,是为了对自己的良心有个交代;说得远一些,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使这段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2004年11月,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代表团团长王选女士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个人捐款2万元,鼓励崔维志将鲁西细菌战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500字优秀 篇7

第一个人叫卢永根,出生于香港,他人身患癌症,活动不方便,他是一名科学家,国务院院士,自已住一间四室二厅的房子,房间里面的床上都是铁丝,几个小椅子缠满了铁丝。自已去世了以后还要捐赠遗体。

刘锐是一名空军,自已每次工作都特别危险。

黄大年,在吉林长春,他50岁的时候,他人在英国伦敦,他让女儿留在国外留学,自已回到了母校吉林长春。后来被检查出了自已得了肿瘤,不得不留在医院做手术,治疗。后来去世了。

卢丽安的事情很感动,有一次自已代表台湾。

兰小草,三十三年每年捐献两万元,真名是王珏,是一名医生,真像出来后,王珏已经因病去世了,在王珏危在旦夕的时候,最上心的事情依然是捐款。

黄大发住的村子是出了名的穷村,每年只有大年初一的时候才能喝大米粥,全村900多号人全靠一口老井取水喝,这个村子只能种一些苞米,难以下咽的苞米是那个村子的主食,这个村子最难的是缺水。黄大发决定要改善村子的现象,57岁的黄大发二话不说,把大麻绳绑在自己的身上,让人拉着,自已滑下大悬崖,历尽三年时间终于把水弄通了,自已许下诺言36年终于实现了!

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最为中国最绿的地方。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 篇8

在热烈的掌声中,《感动中国》缓缓拉开帷幕,迎来的,是一则则感人的故事。当屏幕上出现一个老人的图片时,观众们就开始屏气凝神地观看。

这位老人,名字叫做卢永根。他是一位中科院的院士,同时也是一位作物遗传学家,为祖国农业发展做了重要贡献。2012年,他因病住院,很多专家都来为他做治疗。得了癌症的他自知时日无多,便与妻子徐雪宾商量,把两人毕生所积蓄的880多万元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并且和妻子一起办了手续,愿意死后将遗体捐赠给国家。因为他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付出,是给予,是帮助。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五个字。

每个人都会说:“我要创造完美人生。”可是大家想过什么是“人生”吗?人生仅仅就只是财富、地位、身份吗?不,人生不仅仅是这一点,人生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为他人服务的美好心灵。这句话,会让自己终身受益。选择了对的,付出了对的,那么自己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一点。有人用生命去诠释,有人却不理不睬。因为他们觉得,其他的人民人民跟他们没有关系,为人民服务也不是他们的指责。而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也许人民跟你们没有关系,不过请不要忘了,你们有一个国家叫中国,同样是中国人民,如果你对他人不管不顾,就说明你放弃了自己的家人,同时也放弃了自己。”

“感动中国” 篇9

2008年,是激情豪迈的一年,同样也是蓬勃发展的一年。生命中每个跃动的音符,都在用无限的激情迎接着令亿万中国人感动的时刻到来。请用你的真情,留住这千载难逢的感动。将它们谱写成一串串令人动容的词句,及心潮澎湃的音符。将这份永世难忘的震撼,永久的留在这段美好的记忆中。来吧,与我们一同唱响中国最真的感动。

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原中国轻音乐学会)主办的“感动中国”—— 2008全国首届新创歌曲、歌词征集选拔活动拉开序幕。由于本次选拔活动为公益性质,因此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报名费及评审费(详情还可登陆www.lovegdzg.com.cn查询)。

一、参赛对象: 全国专业、业余词曲作者、各类院校音乐教师均可投稿参赛。

二、征稿时间: 2008年4月1日——2008年6月10日(以邮戳为准)

三、作品要求: 弘扬主旋律,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形象生动,切实表达

作者的真实情感;融思想性、群众性、艺术性于一体;时代感强,易于传唱。

1.形式不限:以独唱为主,重唱、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均可;

2.体裁不限:抒情歌、颂歌、进行曲、民歌、诙谐歌曲等均可;

3.风格不限:美声、民族、通俗、少儿歌曲等均可。

四、作品评选: 由全国知名词曲作家对所有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并按一定比例产生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作者将颁发获奖证书,部分获奖作者将被吸收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

五、来京颁奖、研讨: 将邀请获奖作者来京参加隆重的颁奖仪式,举办获奖作品研讨、交流、名家讲座等活动。

六、作品推广: 部分优秀歌曲、歌词将由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部分优秀歌曲将制作伴奏并录音,将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推广、发行。

七、来稿办法: 每个作者限两件作品,需一式三份,请用A4纸打印,如用手写,请字迹清楚(有条件的可附录音小样),并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及

联系电话。

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2112室 徐金凤 (收)

邮编:100085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 篇10

这是花都首次派遣教师到巴拿马任教,也是中巴教育交流的重要见证。今年7月,花都区教育局和巴拿马方签订《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与巴拿马世界研究学会教育合作备忘录》,同时,花都狮岭镇的新庄小学也与巴拿马城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结成了“姐妹学校”。11月上旬,花都区教育局派出赖宣治、廖建高两位专业教师赴巴拿马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任教,分别担任跳绳、二胡课程教学,推广校园跳绳运动和二胡音乐艺术。两位老师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凭借热爱中巴友好发展事业的情怀和精湛的专业水平,克服学生们基础薄弱、语言不通等问题,让当地学生爱上了中国文化,得到巴拿马师生的喜爱。

在“‘一带一路’连中巴,合作共赢谋发展”中国巴拿马友好故事会上,赖宣治老师作为6位讲述者之一,分享赴巴任教跳绳科目的见闻感受和动人故事;“光速少年”岑小林等五位跳绳世界冠军与巴拿马中山文化中心中山学校学生同台表演花样跳绳;廖建高与他所教的巴拿马中山文化中心中山学校学生共同表演二胡合奏《茉莉花》。他们的表演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两国教育的频繁交流为增进中巴友谊、深化两国交流合作提供了深远的动力,赖宣治、廖建高的任教事迹也获得了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关注,近200家知名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论坛集体专版聚焦。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 篇11

我不曾会想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会放弃高薪投身农村,我也不曾想一个美丽端庄的女生会放弃红妆踏泥下田,我更不会想到一个正青春的扶贫书记为了农作经济奉献生命,她就是黄文秀,一个让我们当代年轻人致敬的榜样。出生农村的她一直想改变落后的现实,凭借优异的成绩功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不像其他年轻人去干一些体面的工作,而是带动乡村走上脱贫道路,这是舍弃小我,成就大家的奉献精

神。在工作岗位上她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建立产业基地,给了农村人创业挣钱的机会。一次突发的洪水,她心系农民收成,义无反顾连夜赶回。苍天无情,把最美好的她永远留在了事发路段,但是她的精神长存,我们当代人就应该去心系人民,不忘初心,默默奉献,致敬黄文秀同志!

他们,感动中国 篇12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八女投江、于化虎、小叶丹、马本斋、马立训、方志敏、毛泽民、毛泽覃、王尔琢、王尽美、王克勤、王若飞、邓萍、邓中夏、邓恩铭、韦拔群、冯平、卢德铭、叶挺、叶成焕、左权、白求恩、任常伦、关向应、刘老庄连、刘伯坚、刘志丹、刘胡兰、吉鸿昌、向警予、寻淮洲、戎冠秀、朱瑞、江上青、江竹筠、许继慎、阮啸仙、何叔衡、佟麟阁、吴运铎、吴焕先、张太雷、张自忠、张学良、张思德、旷继勋、李白、李林、李大钊、李公朴、李兆麟、李硕勋、杨殷、杨子荣、杨开慧、杨虎城、杨靖宇、杨闇公、肖楚女、苏兆征、邹韬奋、陈延年、陈树湘、陈嘉庚、陈潭秋、冼星海、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周逸群、明德英、林祥谦、罗亦农、罗忠毅、罗炳辉、郑律成、恽代英、段德昌、贺英、赵一曼、赵世炎、赵尚志、赵博生、赵登禹、闻一多、埃德加·斯诺、夏明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狼牙山五壮士、聂耳、郭俊卿、钱壮飞、黄公略、彭湃、彭雪枫、董存瑞、董振堂、谢子长、鲁迅、蔡和森、戴安澜、瞿秋白。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晓兵、马万水、马永顺、马恒昌、马海德、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孔祥瑞、孔繁森、文花枝、方永刚、方红霄、毛岸英、王杰、王选、王瑛、王乐义、王有德、王启民、王进喜、王顺友、邓平寿、邓建军、邓稼先、丛飞、包起帆、史光柱、史来贺、叶欣、甘远志、申纪兰、白芳礼、任长霞、刘文学、刘英俊、华罗庚、向秀丽、廷·巴特尔、许振超、达吾提·阿西木、邢燕子、吴大观、吴仁宝、吴天祥、吴金印、吴登云、宋鱼水、张华、张云泉、张秉贵、张海迪、时传祥、李四光、李春燕、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李素芝、李梦桃、李登海、杨利伟、杨怀远、杨根思、苏宁、谷文昌、邰丽华、邱少云、邱光华、邱娥国、陈景润、麦贤得、孟泰、孟二冬、林浩、林巧稚、林秀贞、欧阳海、罗映珍、罗健夫、罗盛教、草原英雄小姐妹、赵梦桃、钟南山、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蒋筑英、谢延信、韩素云、窦铁成、赖宁、雷锋、谭彦、谭千秋、谭竹青、樊锦诗。

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中,本刊摘编其中为新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奉献的14个感动中国的人物,简要介绍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永顺(1914-2000)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副局长。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东北林区推广了他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号召,他积极投身绿化事业,决心把自己伐的36000棵树补栽上。1991年,他已78岁高龄,还差近千棵树没栽,他就带领一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当年栽树1200多棵,终于完成了夙愿。截至1999年,他带领全家共义务植树5万多棵。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丛飞(1969-2006)

原名张崇,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怀着诚挚的爱心,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认养资助一批批辍学儿童。十多年中,他先后资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但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加入深圳义工联10年中,他义工服务时间超过6000个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占演出总量的一大半。2006年4月20日,曾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的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而病逝,年仅37岁。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丛飞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首届中华慈善奖。

史光柱

男,汉族,云南省马龙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82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

史光柱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上8处受伤、双目失明,仍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任务。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依靠顽强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1986年,史光柱被特招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他坚持文学创作,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17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年来,他还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帮助千余名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

白芳礼(1913-2005)

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

白芳礼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逃难到天津,后进入天津市河北运输场工作。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为了梦想,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在里面住了5年。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相当于蹬着三轮车绕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俭朴,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已经81岁高龄的白芳礼硬是把自己两间老屋给卖了,又贷款成立“白芳礼支教公司”,挣得的利润全部捐給了贫困的孩子。几年来,他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吴天祥

男,汉族,湖北省钟祥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原巡视员。

吴天祥始终坚持“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把家里的电话向社会公布,方便遇到困难的群众及时求助。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他捐钱捐物、甚至捐骨髓,倾其所有救济困难的下岗职工,把女儿用来结婚的新房让给困难户,卖掉父母遗留的房产,抵押贷款助人创业,先后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下了300多个“穷亲戚”。他用真情和爱心感化服刑人员。25次义务献血7000毫升,4次跳入长江救人,跳进窨井疏通公厕管道。节假日他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到困难群众的家中体察民情,将大量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疾苦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尽快解决。在他的影响下,湖北省成立了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有10万多名成员,常年为群众办好事,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吴登云

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1940年出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

吴登云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忘我工作。为了抢救少数民族兄弟,他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他充满仁爱之心,只要有病人求医,不管多远,都随叫随到,遇到经济贫困的病人,还帮助垫支医药费。乌恰县地广人稀,牧民缺医少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给草原人民带去了生命的阳光。他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

张云泉

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现任江苏省信访局巡视员。

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26年,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他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为生活困难群众捐助6万多元。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

张海迪

女,汉族,1955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5岁时她随父母下放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农村,她给村里的孩子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集和翻译作品。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激励着残疾人,还极大地鼓舞了当代青年。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春燕

女,苗族,贵州省从江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现为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交通闭塞,生活贫穷。李春燕从卫校毕业后筹集资金2000元,开办了大塘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卫生室。卫生室创办之初,她连药箱也买不起,只好用竹篮子代替,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也是从当医生的父亲那里借来的。当地村民家庭困难,看病吃药大多付不起钱,只能赊欠记账,久而久之,卫生室资金周转也就越来越难,李春燕家里为此还背上了7000多元的债务。最困难的时候,她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结婚戒指。李春燕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共医治病人上万人次,接生婴儿百余人,她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病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2007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

李桂林,男,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陆建芬,女,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1966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

1990年,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来到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任教,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地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妇。二坪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他们共培养了6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2007年,李桂林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邰丽华

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无党派人士。1976年出生,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身残志坚,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演员,28岁成为艺术总监。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她将美奉献给世界,带领艺术团走遍祖国山山水水,出访五大洲60多个国家。她将爱传递给人间,开展大量公益慈善活动和义演,并用节俭下来的演出收入注资设立“我的梦”和谐基金,为四川地震灾区、左权革命老区捐款296万元,为国际慈善项目捐款40万美元。邰丽华以艺术与心灵之美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被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被世界残疾人代表大会称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被联合国机构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她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林秀贞

女,汉族,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

林秀贞视社会责任为己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她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并把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她为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她热心社会公益,积极捐款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支持文化娱乐队伍建设。她关心乡村教育事业,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教育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救治并收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还帮助29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她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唐山十三农民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等村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2008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大部分地區。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和12名乡亲租了一辆中巴车奔赴灾区湖南郴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正月初二上午到达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为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直到完成任务后才返回家乡。他们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他们又主动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官兵等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搜寻了近60具遇难者遗体。后来,宋志永又将246名灾区孩子接到唐山玉田上学。宋志永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标兵,获得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集体负责人等荣誉称号。

谭竹青(1931-2005)

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上一篇:三八红旗手表彰会发言下一篇:最有趣搞笑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