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

2024-06-10

语文课件(通用11篇)

语文课件 篇1

我爱语文-- 语文课件 语文试卷 语文教案 语文素材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文章高级搜索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语文 >> 文章中心 >> 首页 ※ 备课参考  趣味盘点 (0)  《论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解 (26)  《越中杂识》之《沈嘉徵》译文【刘少龙翻译 (498)  欧阳修《与乐秀才书》译文(刘少龙翻译) (405)  《宋史?向敏中传》译文(刘少龙翻译) (136)  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途径 (514)  备课的妙悟 (628)  对于《老王》教学的一点新思考 (358)  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199)  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33)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情感之弦 (301)  “搞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等 (373)  《那树》中的对比 (130)  《愚公移山》寓意探源 (505)  《苦斋记》赏析 (273) ※ 语文教研  一石激起千层浪DD谈对学生名著兴趣的激发 (58)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写作创新作文的根本 (51)  语文教学,教师如何把握“导”的时机 (477)  把握语文 规范教学 (909)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293)  基于阅读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角色变换艺术 (96)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的`实践与 (59)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49)  让语文回归生活 (202)  基于校本教研的语文教研组建设 (37)  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教书育人,(10) (1663)  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113)  浅谈初中语文的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232)  细节成就好作文 (626)  触摸经典,品味书香 (312) ※ 教学设计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776)  《一剪梅》教案2 (350)  《一剪梅》教案3 (226)  《一剪梅》教案4 (297)  《越中览古》教案 (543)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2 (489)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1 (210)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参考 (59)  《书愤》教案 (895)  杜甫《蜀相》赏析 (192)  《蜀相》课堂实录 (285)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教案 (329)  《蜀相》教学设计2 (273)  《蜀相》教案 (304)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86) ※ 作文教学  高考高分作文:记忆的味道 (45)  写作素材: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45)  37篇高考作文 (1012)  浅谈差生作文辅导 (416)  浅析小作文训练的类型、特点与价值 (483)  20高考优秀作文集萃 (4438)  作文如何写好细节 (1425)  中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1688)  湖北考生古体长诗获评高考最牛满分作文 (875)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783)评论  例证型议论文写作探微 (1220)  激发写作欲望 变革评点方式 (720)  ,形象墙;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诗意拟写 (2851)  “作文与细节”教学案例 (2117)  议论文也可以写得美丽 (1591) ※ 考试备战  关于高考《考试说明》的解读 (64)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看重独立探究能 (15)  20高考“语言表达运用”备考策略及试题 (157)  年北京高考语文不可不知的秘密 (24)  201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28)  语文阅读整体把握三部曲 (77)  给高三备考上半场收好尾 (24)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57)  湖南省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和样卷 (46)  名师观点: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621)  素材准备从阅读开始 高考写作复习三大启示 (522)  演讲和高考作文:同一源头的两条水流 (54)  高考语文“三板块”不能厚此薄彼 (169)  ,亚克力logo;高三语文期中之后到期末之前备 (170)  高考语文细节辅导:关于和对于的区别 (179) ※ 诗歌专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937)  《甘草子》(柳永)赏析 (825)  韩愈《听颖师弹琴》赏析 (96)  《李凭箜篌引》赏析 (80)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赏 (896)  经典文言文鉴赏 (2849)  浅谈古诗词的虚实结合 (2210)  谈谈诗歌意象解读的几个角度 (5276)  梅尧臣与苏舜钦 (1592)  宋诗鉴赏(1) 宋初诗人 (6821)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六) (3473)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四) (2592)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三) (2244)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二) (2206)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 (1294) ※ 文化百科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40个官职名 (701)  渊源不能流长截瘫者难以健在 (658)  “暴发”和“爆发” (1128)  “对”“对于”“关于”之辨 (1278)  再谈林黛玉形象 (7537)  林黛玉之“凄美” (5147)  谈谈贾宝玉的形象 (2958)  “启事”与“启示” (1888)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 (3369)  略论最佳对联结构 (6330)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简表 (12638)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案 (2193)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该有的差不多都搜集全了 (40180)  《诗经》概述 (238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DD也谈薛宝钗形象 (5770) ※ 教育管理  父亲教子的七大技巧 (1227)  以爱交心 以严导行 (1003)  做一个“六星级”的班主任DD浅谈班主任应 (1345)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3833)  两次流泪,让我成长 (2260)  毕业前,老师与你们风雨同舟 (1861)  每天要问自己的九个问题 (3300)  从养成教育出发,谈非智力因素后进生的转化 (1844)  滴水也能穿石 (2854)  话说班集体里的半边天--“女生教育”之我见 (2560)  家长会设计 (2940)  爱的教育 (4708)  《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 (4253)  走进心灵:20条评语,字字关情 (3662)  “安全 健康 文明,让我们携手建设网络世界 (2233) ※ 应用文萃  国旗下演讲:《这里有挑战,这里有机遇》 (238)  国旗下演讲:《我勤奋,我成功》 (273)  国旗下演讲:《勤》 (74)  国旗下演讲:《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115)  国旗下演讲:《勤奋,成就人生》 (126)  国旗下演讲:《无题》 (39)  国旗下演讲:《自信DD创造自己的根基》 (52)  国旗下演讲:《自律》 (47)  国旗下演讲:《习惯培养更要方法》 (59)  国旗下演讲:《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75)  国旗下演讲:《养成“归位”小习惯,铸就社 (48)  国旗下演讲:《选择博爱》 (35)  国旗下演讲:《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值》 (36)  国旗下演讲:《重视自己的价值》 (179)  国旗下演讲:《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168)   最 新 调 查  没有任何调查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语文课件 篇2

一、品味朗读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把指导“读”贯穿始终, 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领悟、读中明理、读中品味。我曾观看了支玉恒《他是我的学生》的教学视频与大家共享。支老师执教的《他是我的学生》, 是地地道道的指导学生的读书课, 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 让学生读中体验。课上, 支老师安排了四次读课文:第一遍读, 主要是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谈读书后的感受,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第二遍读, 主要培养学生的感悟, 加深理解。读中, 老师或让学生先读, 老师再范读;或老师读前半句, 学生读后半句;或老师带着学生读重点句……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读, 你有什么感受?真正体现了读悟相融, 把读当作理解的手段。第三遍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读后, 抓住最根本的“生”与“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 理解阮恒“害怕”与“坚决”的心里矛盾。让学生去读, 读中揣摩。第四遍读, 则是让学生吟咏品味, 升华情感, 体会阮恒“为了朋友的死, 宁可自己死”, 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就这样老师通过不同层次的读, 让学生真正在书中走了四五个来回, 把书读通了, 读懂了, 读出味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揣摩出文章的情感, 理解了文意, 受到情感的熏陶, 思想的教育, 是真真正正学生读书课。

二、唤醒感悟的喜悦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 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 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一分钟》时, 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内心深处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我设计了蛙跳活动, 让孩子们在课堂里一分钟尽情的跳, 不停地跳:从开始的个个喜形于色、兴致勃勃, 到最后的气喘吁吁, 跳不动了。这一经历, 使孩子们感悟到一分钟有时很短有时很长。在教学中, 把这感情的时间教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感知、主动的体验、主动的领悟。

三、享受思考的快乐

语文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语文”并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升华。思考是艰苦的过程, 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 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 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 确实是一种享受。由此可见, 给予耗费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此, 我在活跃课堂气氛, 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 更要给学生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思考中品词析句。教学《西门豹》时, 我按常规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1.读了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2.读了课文你心里佩服不佩服?3.读了课文你心里有没有愤怒?4.读了课文你心里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使你奇怪的地方?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时的课堂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感兴趣的是这些问题与自己读课文时的感触息息相关, 似有触动、又不确切。费心思的是不能很轻易地就回答出来, 需要仔细思量才行。只见学生时而书声琅琅、时而议论纷纷、时而凝思思考、时而跃跃欲试。这样设计问题为学生起到了一个“激趣”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样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感受、体会的空间, 一个情感、思维的自主感受和发挥余地。

四、体验交流的情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珍珠泉》一课时, 我先问“你见过泉水吗?”而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珍珠泉的美丽; 学生欣赏后, 交流对珍珠泉的印象;而后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最后,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过一次做导游的瘾, 再现课文内容。这是一种积累, 更是一种积累和运用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不仅呵护了孩子们的童心, 满足了孩子梦的愿望, 也对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与理解。

五、展示睿智的惊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 千万别让老师的“告诉”扼杀了孩子的一切。而是应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的展示。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 我模仿支玉恒老师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要求学生将五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看谁写得抒情, 生动, 有创意, 我当场给以奖励, 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而后, 非常自豪的读出自己的作品和姓名。孩子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展示了睿智, 课堂呈现了空前的活跃, 激情, 兴致盎然, 以至学生不愿下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不但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意识、集体意识、环保意识、责任心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创造性劳动。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 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 语文就有什么滋味。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共同携手, 以课改精神为指引, 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主动发现, 积极创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让读书成为快乐的事[J].文教资料, 2011年25期

[2]陆亚芳.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J].生活教育, 2011年12期

[3]苏玲玲.“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减负增效[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年06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 篇3

一、我们很努力,还将继续努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批评由来已久,特别是初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甚是不满,什么东西都怪小学教师没教好。而家长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却是“万能型”的。而应试教育的压力就像一个重重的壳,总让我们举步维艰,有许多教师自嘲说:“我们不是乌龟,就像王八。”常听到一些领导和所谓的专家在台上夸夸其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家长不配合,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谁有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更何况谁不想自己培养的孩子都是能人志士!现在的家庭,四到六个家长都教不好一个孩子,凭什么让我们一个老师教好一群孩子?我们每年听数十次讲座、观摩数十场公开课,每个专家都有他的自圆其说,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一线教师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吸收谁的观念。

我们忙碌着,也盲目着。教育问题不能单认为是教师的责任,还有学校、家长、社会……如果单纯回到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说,一线的语文教师很敬业,很努力,只是努力的付出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已。而这并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错。看看数学教材、英语教材、科学教材,乃至美术、音乐、体育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清清楚楚,唯有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课标、年段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方向,而教什么却是我们教师自己去解读文本,自己去选择和取舍,在这中间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有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而考试的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同一年段今年考这个,明年考那个,一线教师总是被教得团团转。

吴忠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不在语文教师身上,而是教材编写的缺陷。所谓的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说得如此动听,但我们语文教师却忙得死去活来,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音乐课早已屡见不鲜了。我们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即便遇挫受阻,我们依然十分努力地探索语文教材的新途径,不断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开发适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我相信不管错和败,有了吴教授的理解,千千万万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将继续行走在语文教改的前沿。

二、我们学会聚焦,聚焦于本体性教学

改革实验多年后,终于把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的定义让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至少明确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学习文本的语言文字,二是学习重在实践中的运用。而“语言文字”是一个大课题,对于小学来说,这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一线教师对此还是摸不着头脑。吴教授提出的指向本体性教学是一盏明灯。他告诉一线教师:根据课标和学段特点,结合孩子的语言发展需求和规律,安排文本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积累本文语言,学习知识和方法。他认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以此来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课程意识,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能清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而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本体性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感悟就可以了。有了这个语文课程特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容易把握了;对于教什么也更加明确了,不用在一大堆资料里苦苦寻找一篇课文到底要教什么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更“专一”一些,聚焦点可以更集中一些,备课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三、我们很明确,学会运用才是硬道理

古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而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学得再多,理解得再深刻,在实践中不会运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体育课上教师教了几个动作,分解动作让学生模仿,接下去就是他们反复的训练和运用。数学课上教师讲解了一个例题,学生理解领会了之后就是不断训练和运用,错了改,再训练,光理解和懂了没有用,没有学会运用到时他还是不会做。英语课有操练课,新单词的操练和运用、新句型的操练和运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训练和运用的过程,而且是课堂的重点环节。而语文课对于所学本体性知识的当堂训练和迁移运用得比较少。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上,而运用的教学环节舍不得花时间去做,往往只是课堂的一个形式。吴教授认为语文课堂不应该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只是一个过程,而学习贵在迁移、运用。笔者觉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训练、运用。低段应多给孩子读书和写字的训练时间,中段让孩子抓住句式、语段进行方法模仿、迁移,高段教师多从篇章结构出发设计训练、运用的内容。我们会发现重视运用的课堂,我们教师的话语就少了,学生静默的时间就多了,虽然这样的课堂变得安静了许多,但这才像学习。在学生训练之后,及时反馈,跟进修改,然后再次运用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是成倍的,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课堂的效果便会慢慢地显现出来。这是一条提效的最佳途径。吴教授今天的讲座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早上讲他的教学理念和思考,让老师理解和感悟,下午就让老师们围绕上午的讲课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设计,然后吴教授做一一点评,帮助老师们改进。这样的学习培训比以往的学习效果好了很多,因为我们在实践中运用,通过运用来提升学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件 篇4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初一语文课件 篇5

1、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本文情节环环相扣、文笔流畅的特点。

2、学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

以“痛快”为切入点,以“笑”和“静”为立足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堂怎样的数学课?

二、分析王老师形象。

PPT显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回答格式:采用(描写方法、修辞),表现了一个的老师。(1)从同学们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2)从同学们的“静”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PPT显示课文语句:“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思考:你认为在与王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会当面喊“王几何”吗?

四、运用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描写一位自己熟悉的老师。

五、课堂小结:

语文课件制作步骤 篇6

第一步:1.点右键——新建——PPT演示文稿;2.重命名——YW201101卢雪莲《桃花心木》(6下);3.双击打开——单击此处打开第一张幻灯片——内容版式(空白)——复制左边空白3张;4.视图——标尺——视图——网格和参考线——(点击选中)屏幕上显示网格——屏幕上显示参考线——确定;

第二步:1.电子课文——点右键——另存为图片——桌面——文件名(桃花心木)—保存类型(JPEG)——保存;2.点右键——打开方式——画图——重新调整大小——选择——剪切——粘贴;3.在图片上点右键——设置图片格式——尺寸——高度(10厘米)——(选中)锁定纵横比——(选中)相对于图片的原始尺寸——确定;4.插入——文本框——水平——输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黑体、楷体GB2312、华文隶书,28号,加粗)——输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系11语文教育 卢雪莲”(黑体,24号,加粗)——插入——文本框——垂直———输入“桃花心木”(黑体,54号,加粗)——调整图片和文本框,使其均匀美观;

第三步:1.复制图片到第二张幻灯片——居中并下移一格——插入文本框——输入“导语设计”(黑体,54号,加粗)——文本框底边放到第三条线上,居中;2.复制图片到第三张幻灯片,横竖居中,点击(A)插入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54)——确定——输入“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光临指导!”——确定——设置艺术字格式——尺寸——高度:3厘米 宽度:20厘米——确定——(45)输入“谢谢!(”高度:3厘米 宽度:6厘米)——确定;

3.复制左边第二张幻灯片,并粘贴10次——分别更改为“作者简介”“识字写字”“词语解释”“朗读感悟”“课文赏析”“合作探究”“板书设计”“教师总结”“作业布置”“扩展阅读”;

4.点击左边第二张幻灯片——点击回车键(Enter)——内容版式(空白)——插入——文本框——水平——第一行第三点开始——向右向下拉——最后一行倒数第三点结束;

5.输入或复制粘贴内容——选中文字(黑体,28号,加粗)——文本框居中、首行退两格、两端对齐;

6.选中文字——线条颜色——其他线条颜色(标准)红色——确定——线型(3磅);

语文课件 篇7

曾几何时, 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像一阵疾风迅速刮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不可否认, 这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讨融合了执教者多年的经验与智慧, 经过了反复的实践与检验, 确实有可以学习借鉴推广的价值, 尤其是为很多苦于找不到教学“诀窍”的青年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操作起来简单易学, 容易上手。但是, 我们也无奈地发现, 无论是哪种风格的作家作品, 无论是哪一位老师执教,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 大家逐渐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人, 最后都统一在同一种教学模式的令旗之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 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 并似乎成为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标志了。于是乎, 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 也不管时间是否允许, 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 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 只要老师一声令下, 学生就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 投入“热烈”的讨论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能适应所有教材篇目、所有老师, 成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万能钥匙”吗?

我们看到有些模式课堂看似热热闹闹, 但学生却缺乏了深入涵泳、品味文本的余地, 除了个别优秀学生的展示, 更多的学生成了看客。课件繁杂, 老师却不范读, 不板书, 教师的指导作用被淡化。有时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 可真正面对文本时, 学生却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堂似乎被略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于漪老师说过:“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特别复杂, 怎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呢?现在提的什么派什么派, 也许都不正确。可以说, 建国50年来根本就没有形成什么真正的语文流派。当年《文汇报》刊文要提于漪是情感派, 我马上表示反对。流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而且必须在相当范围相当数量的人们认可参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谈话》中也说道:“某一教育真理, 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 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 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由此可见, 作为尤其讲求艺术、复杂多变、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与具体的教材内容、学生、老师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二、“本色语文”的实践观摩与教后反思

日前, 本系语文教研室开展了高级职称教师示范观摩课活动, 笔者观摩并参与了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 受益良多。尽管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但带着欣赏学习而非批判挑剔的眼光去看, 每一节课或多或少难免有不足, 却都有它的闪光点及可取之处。

石高峰老师执教的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尽管诗歌本身篇幅短小, 但石老师把自己对诗歌理论独特的研究与感悟, 巧妙地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和旁征博引的例子融合进诗歌的赏析中, 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会心一笑中真切感受到诗歌独特的魅力, 提升了审美情趣、陶冶了诗意人生。

盛斌老师执教的余秋雨的《三峡》, 则重在感悟余秋雨散文与传统散文的不同之处, 结合文中引用的余光中的《寻李白》, 分析比较余秋雨文化散文与传统散文写法上的不同, 盛老师慷慨激昂, 联系当前的南海争议, 反思历史, 显示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最终自然而然引出结论“只有健全的民族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蒋长兰老师执教的蒙田的随笔《热爱生命》, 由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颁奖词导入, 层层深入, 抽丝剥茧, 将文中提到的“糊涂人”与“哲人”进行比较, 进而引出“怎样活?”的思考, 要乐于生, 就应该增加生命的分量, 让生命丰盈饱满。怎样增加生命的分量?就应该关心生活、抓紧时间, 让我们的生命充实, 有价值、有意义。并自然引出随笔的特点:信手拈来、任意挥洒、意到笔随、结构松散。蒋老师的语言干净利落, 思维缜密,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理性思考的魅力。

谢东老师讲的《中国古代的天干和地支》, 结合十二生肖的由来, 天干地支的用途及在古典文献中的运用, 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倪丽霞老师执教的《宝玉挨打》则发挥了她一向细腻温婉的特点, 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将贾政为何会由最初的平静到最后的勃然大怒, 筛选信息, 由表及里, 层层剖析, 从读者感性的角度去解读作者隐秘的意图, 淡化了政治的解读, 感受出人物鲜活的情感。

郑雅匀老师执教的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则由对家乡的思念开始, 将充满异域风味的法式长面包、普罗旺斯的浪漫之旅与贫瘠脏乱、甚至是令人失望的中国湖南乡下进行对比, 凸显出小女儿家细腻的思乡情怀。

观摩六位老师的课, 似乎是品尝到了六种不同风味的美食, 各具特色, 别具风味。就六位老师执教的不同课堂来说, 无疑发挥了他们自身在某一领域的长处, 体现出自身教学语文的“本色”特点, 有的诙谐幽默, 有的严肃理性, 有的细腻温婉, 各有其特点, 当然由于自身在某些知识领域的不足, 还存在知识的短板与盲区, 有的理性有余, 动态不足;有的细腻有余, 思考却缺乏深度……如能在发挥自身本色特点的基础上, 相互取长补短, “采他山之石”, 多实践、多磨炼, 无疑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个性。

三、“个性语文”的独特魅力与孜孜以求

课堂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只有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不断地活中求变、变中求新, 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着一股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更新新观念的生机活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才会千姿百态、各具个性。

正如西方几所名牌大学的校训, 真正体现了他们“因个性而精彩”的独特魅力。哈佛大学的校训有口皆碑———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以柏拉图为友, 但更要以真理为友;耶鲁大学鼓励学生追求“光明与真知”;普林斯顿大学把“富有想象力”作为培养目标;斯坦福大学在学生心里培植的信念是“呼唤未来”。在英国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牛津大学, 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们所崇尚的“牛脾气”, 有人说这是一种高贵的固执和固执的高贵, 因为牛津和其他平民化的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 它总是毫不含糊地表明———我排斥普通人。牛津也许是惟一的既看重才华又看重气度的大学, 也是惟一以没有气度作为理由拒绝学生的大学, 这一点我们从雪莱和撒切尔夫人身上也许就能领略一二。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体现个人风格, 一如写文章, 或质朴无华, 或清丽温婉, 或大气磅礴, 或机敏厚重……总能让读者有独特印象。语文教师尤其应当建立自己的课堂风格。在从教的初期, 也许我们更多的还处在学习、模仿的阶段, “模式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学习他人教学的经验, 让我们跨越了“本色语文”阶段, 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在从教一个时期后, 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地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 也许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从教学个性的角度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语文课件 篇8

【关键词】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被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中。语文课件则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

一、语文课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巧用语文课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语文课件为学生而服务。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课件并非易事,教师要借助课件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以《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母亲无私的爱,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对于母亲这一熟悉的字眼,每位学生都有着说不完的话。为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专门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谈一谈母亲对他们的爱。通过让学生谈论母亲对他们的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迫切想知道作者的笔下是如何描写母亲对他的爱呢?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被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语文课件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制作语文课件时,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进行,确保语文课件的有效性。由于有的教学内容艰涩难懂,通过课件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如《伊索寓言》。

我们以《伊索寓言》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寓言大部分以比喻、夸张的故事寄寓着深刻的道理。但是,学生在理解比喻或者夸张的故事时会遇到重重困难,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及人物对话用视频的形式的表现出来,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寓言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要从参考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合理性。

三、语文课件要密切联系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起教学时间

当前,多媒体课件已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45分钟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过程,选准合适的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尽最大可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当然,灵活运用语文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运用多媒体课件,从而能充分利用起课堂时间,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我们以《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这首诗歌是作者驾驶在祖国的蓝天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象。本首诗歌总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描述的是八达岭长城;第二节描述的是京杭大运河。无论是八达岭长城,还是京杭大运河,这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导入环节;第二部分,初读课文;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揣摩词义。在三个部分中,教师要适当插入多媒体课件。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航拍的八达岭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受到八达岭长城的连绵起伏和京杭大运河的银光闪闪。同时,还要简单的介绍中国著名建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初读课文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生字呈现出来,明确初读课文这一过程的教学目标。在精读课文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四、语文课件要重视师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件为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搭建了一条桥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要客观的使用语文课件。如果教师盲目的使用语文课件,这会淹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件成为整节课堂的焦点。传统的课件使用方法是老师一页一页的播放课件,学生被动的观看课件,这种使用方法不能凸显课件的作用,课堂氛围也无法活跃起来。语文教师要借助课件加强自身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以《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这篇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课堂刚开始,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这样一个问题:虎门销烟是一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词来说明。通过多媒体课件所提出的问题,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精读课文,在精读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精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要与学生讨论,课文中哪些词阐述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性质。最后教师总结: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随后,教师要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壮”呢?当学生阅读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虎门销烟的“壮”。同时,要将多媒体课件中与虎门销烟的“壮”的相关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形象的感知这一壮观的场面。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促使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加强了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无疑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大大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摒弃传统使用课件的方法,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发挥课件的作用,借助课件来让语文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殷圣君.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2】周学山.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及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项链语文课件教案 篇9

项链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高四册第6课项链。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本文精巧的构思——项链式的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一八八○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学习课文的结构

1、学生划分层次、写出段意

2、出示项链图:

提示:图上圈中的序号表示情节内容,请同学们将序号和情节内容对号入座填定。

A、贫穷(现实)与富有(梦想)…………序 幕

B、请柬——机会到来………………………开 端 (契机之一)

C、做衣服,借项链…………………………发 展

D、兴奋、沉迷 E、舞会陶醉……………小高潮

F、披衣逃走 G、失项链 ……………继 续 (契机之二)

H、赔项链 I、还债务 ……………发 展

J、项链是假的 ……………………………大高潮

以穷开始,以穷结束——环形结构—项链式结构

挂在玛蒂尔德脖子上德一幅沉甸甸德十字架——虚荣心

3、研究结构特点:

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异向思维:图示之二比较——

图略

归纳: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突兀而起

4、继续讨论结构特点

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高四册第6课项链》。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

第一处:请柬。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 处:披衣逃走。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归纳:

特点之二:善用契机——契机,一事转化为另一事的关键。

这个关键好比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使矛盾突变。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特别是带有戏剧性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契机的构思和运用十分重要。它能使矛盾突变,情节发生大的波澜,从而出现新的局面。有助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深化。

联想举例:

①《红楼梦》:“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碰到邢夫人——送王夫人处——寻管家不严的短处——王夫人气急——找王熙凤——查抄大观园——鸡犬不宁,一片混乱——司棋、晴雯横祸残死,芳官入尼姑庵——→一点火星导致大观园的巨大变化。

②《水浒传》:“潘金莲叉竿失手滑落”——竿打西门庆——西门庆爱上潘金莲——勾搭成奸——谋杀武大郎——武松报仇杀嫂——斗杀西门庆——刺配恩州——醉打蒋门神——打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5、文章的结尾:

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

①“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

②“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

③“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

归纳:果然是一副假项链

特点三:结尾巧妙,善于铺垫暗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学习步骤:

一、背景分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特征的?(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现实 梦 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人教一年级语文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这个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读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从这个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思考:

(一)识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1、读文前正音。

2、在读文中熟悉。

3、读文后通过扩词加深印象,并学习运用。

(二)朗读课文:

1、培养所有学生主动读书思考,探究发现的习惯。

2、要有从读正确到读懂的过程。

(三)写字:注重老师的范写和所有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板书:借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读准字音。

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

(二)读懂课文。

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检测:逐段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

4、所有学生交流:我从课文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间律动——《好妈妈》

(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

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5、比赛:看谁说得多

⑴学习小伙伴扩词

⑵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⑶请个别所有学生说。

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

1、请所有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所有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语文课件切忌“信手拈来” 篇11

1 背景阐述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不顾实际的好好利用,会在一定的时期纷扰着某个领域的。如教学中的多媒体,这一技术因能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正以飞快的速度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甚至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达到了无课不"媒"的地步。实践的過程中,过分"推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上"信手拈来"现成课件,不加消化,不切实际的播放,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句实话,本人也曾经无课不"媒",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生活节奏的骤然加快,使得我平时总是匆匆忙忙备好课,慌慌张张找课件,上课时幻灯片放了一张又一张,学生们很专注地做着摘记,书上摘得满满的,一节课在"声色并茂"的幻灯片播放过程中转眼即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轻轻松松地过去了,可我内心的惶恐之感却日益俱增,因为"信手拈来"的课件会因为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习惯、学生水平等因素不同,让我时不时地出点错误,出错之后那苍白的解释也让我自己心虚。也因此,曾经停用了课件,返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快黑板。可习惯了看课件摘记的学生极力要求我继续用课件,我与他们解释,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与编写、修改,"信手拈来"的课件会误了你们的。可学生说:"没事儿,我们自己会处理的,不怨你。"

直到有一天,我才顿时悔悟,课件的使用已使我的学生"目中无误",还养成了看屏幕做摘记的依赖性,我不能因用"信手拈来"的课件再给教学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

2 镜头重现

2011年5月30日,我要上组内公开课,内容是《春酒》,因为网络上关于《春酒》的课件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抱着侥幸和自负的心理,到网上下载了几个"精品"课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习惯稍作修改,没关注细节就"OK"了。

深入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借此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这是我在教《春酒》一文时的一个教学设想,同时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于是,课堂中的细节欣赏就成了重头戏。

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齐声答:不是。

师:那还怀念些什么?

生:……

第二个环节是研读赏析:

师:为什么怀念他们?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来谈谈。

生:……

当欣赏到怀念"我"的活泼可爱、调皮天真的模样时,为了突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我特地把"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个细节在课件上显示出来,并且还采用了换字法,把"舔"字换为"吮"、"吃"、"吸"等词,叫学生比较有何异同。同学们津津乐道,各抒己见,风采迥异,学生思维、课堂氛围都异常活跃。等学生热热闹闹地比较完了之后,我还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着屏幕读,个别读了集体读,边读边评价,读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我呢,一直站在讲台桌前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刻,非常开心自豪,自以为这个细节描写欣赏得很成功,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殊不知,我的这堂课就是败在这个细节赏析上。这是一堂公开课,上完课,还有评课活动,在评课中,评课老师说我这堂课上得挺好的,重点能够突出,难点已经攻破,条理清晰,朗读指导到位有效,唯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让人遗憾。我这才知道,我犯了一个语文老师不该犯的错误——把"舔"字写成了"添"。更为可悲的是,在这个细节上赏读了那么久,我一直没发现这个幼稚得让人后悔一辈子的错误,也没有一个学生帮我指出这个词错了。如果这不是一堂公开课,我将永远满足于这一误人子弟的自豪感,也无从知道我的学生到底发现了没有,误记了没有。

3 教学反思

反思一:充分重视语文课的学科性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文字的能力。语文老师的最基本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使用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语文素养。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以及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程序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的,过频的使用课件,特别是"信手拈来"的课件,会使得课堂教学手段呈现出单一化,不能动态地表述知识体系,导致课堂程序的模式化,教学内容的简单呆板,板书内容的电子化。况且,在设置好了的课件中,教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技巧,难以做到灵活运用,教师只能把课件播放一番,附加几点解说了事。老师按着鼠标看屏幕解读,学生看着屏幕听老师讲解,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这样的教学缺失去了灵动性。随随便便地做了几张一问一答式幻灯片的课件,还会使学生养成了看屏幕做摘记的习惯,也失去了温习字、巩固字、品悟字的大好机会。"信手拈来"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课堂预设过多,从而影响了课堂的生成,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会大打折扣,阻碍了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去掉。"

反思二:作为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语文老师不要被课件冲昏了头脑,要转化观念,正确认识课件只是我们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内容,也不是教学对象,是可用或不可用的。没有时间做精品课件,那就不用,别让"信手拈来"的课件成为语文课的败笔。

语文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只为了轻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个体差异的人,拿一个课件呈现给每一个学生相同的答案、资料。也不要只为了应付考试,

而不顾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做一个课件一问一答。

反思三: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到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指在求知和传授语文知识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对课件的态度也应该一样,我们语文老师不能给学生将来的人生带来一丝一毫的障碍,平时抽出时间来制作课间,不要找任何理由来推辞。要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因为现实摆在眼前,老人小孩要照顾,事业家庭要兼顾,我们只能自己给自己找点时间找点空间,填补这方面的空缺。一丝不苟地制作课件:对字要细心校对,千万别让错别字在你的屏幕上炫耀;对图片要符合教材情景和学生心理生理的需要,不要随随便便,有的是跨学科的,最好向科任老师求证一下,有无重复使用,没有重复的有无差错;对资料的引用要去考证,首先向教参考证,教参上没有的向原书籍考证,原书籍没有的向网络上比较有权威的网站考证,如果有怀疑的宁可不用;对影视音乐朗读的内容一定要自己先看或先听,别把一些盗版的或有错误存在的范本拿过来……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不用的就别滥用,别给自己的课堂画蛇添足。像我的上面这个细节描写完全没有必要制作成课件,书本上现成的,替换的词又很简单,让学生在书本上欣赏就可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还更能加深对文章语言内容的印象,拿出来放在屏幕上,脱离了语境,欣赏起来孤零零的。认真细致地利用课件上好每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给学生的未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敬业奉献,热爱学生下一篇:五型班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