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4-08-2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共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1

教学目的:①通过阅读了解绿色蝈蝈的形态、习性。

②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小动物。③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教学难点: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1、导语: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揭示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自学:

1、了解作者及作品:

法布尔简介:(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著名著作有:《昆虫记》,该书文体基本为散文,主要探讨昆虫学问题。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吗? 狩shòu猎、哀号háo、号hào角、喧嚣xiāo、喑yīn哑yǎ、静谧mì、篡cuàn夺、劫jié掠、窸xī窣sū

更胜一筹chóu 篝gōu火 喙huì 妒dù忌jì 大颚è 钳qián子 酷kù爱 盔kuī甲 莴wō苣jù

螽zhōng斯 素囊nǎng 姊zǐ妹 扰rǎo乱 吮shǔn吸 贪婪lán 低劣liè

3、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静谧:安静。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悬殊:相差很远。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和睦:相处融洽友爱。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4、感知内容:

1、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讨论:

1.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表现了我对事业执著的追求。2.绿色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3.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4.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等。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例:“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自测:

1、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2、辨别下面短文,各属于什么说明风格。

A.调皮长得可有意思了,圆圆的头上一双凶猛而冷血的眼睛,身上的花纹一道黑、一道白,还有一条竟然从脸上一斜而过,粗壮的胳膊像是日本相扑大力士,那一寸照片一样的腿脚更显出了黑帮猫老大的权威。

B.蛐蛐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她的身长大约20毫米,全身都是黑褐色。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只又小又细的尾巴;母蛐蛐却有三只尾巴,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真是有趣。

3、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自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描写突出特征。

《绿色蝈蝈》

教学目的:①通过阅读了解绿色蝈蝈的形态、习性。

②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小动物。③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教学难点: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1、导语: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揭示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自学:

1、了解作者及作品:

法布尔简介:(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著名著作有:《昆虫记》,该书文体基本为散文,主要探讨昆虫学问题。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吗? 狩shòu猎、哀号háo、号hào角、喧嚣xiāo、喑yīn哑yǎ、静谧mì、篡cuàn夺、劫jié掠、窸xī窣sū

更胜一筹chóu 篝gōu火 喙huì 妒dù忌jì 大颚è 钳qián子 酷kù爱 盔kuī甲 莴wō苣jù

螽zhōng斯 素囊nǎng 姊zǐ妹 扰rǎo乱 吮shǔn吸 贪婪lán 低劣liè

3、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静谧:安静。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悬殊:相差很远。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和睦:相处融洽友爱。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4、感知内容:

1、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讨论:

1.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衬托、对比,表现了我对事业执著的追求。2.绿色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柔和.喑哑.尖锐.短促.清脆、窃窃私语、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像是滑轮声、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3.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的。4.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夜晚的艺术家、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等。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例:“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自测:

1、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2、辨别下面短文,各属于什么说明风格。

A.调皮长得可有意思了,圆圆的头上一双凶猛而冷血的眼睛,身上的花纹一道黑、一道白,还有一条竟然从脸上一斜而过,粗壮的胳膊像是日本相扑大力士,那一寸照片一样的腿脚更显出了黑帮猫老大的权威。

B.蛐蛐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她的身长大约20毫米,全身都是黑褐色。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只又小又细的尾巴;母蛐蛐却有三只尾巴,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真是有趣。

3、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自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

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缀行zhuì屠大窘jiǒng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dān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假寐mèi狼亦黠xiá

2.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缀行、从、并驱如故、大窘、顾、耽耽相向、弛担持刀、少时、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方、假寐、黠、顷刻、诈、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①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

A设置环境。

B添加动静。

C加上声色。

D安排远近。

E配上衬景。

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老师先举个例子,如“一屠晚归”中“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晚”渲染出当时的时间及恐怖的气氛,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晚”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

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2.认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培养报效祖国之志。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陈寿及《三国志》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本文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明方法。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历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

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第二课时

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二、难句。

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2.熟读第3、4段。

第三课时

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

二、精讲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和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明确:五个字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出处大节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刘备的话可分为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铲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2.思考:诸葛亮的对策为什么要先从形势谈起?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 政治军事力量,为刘备作出除奸兴汉的决策的? 明确:先从形势谈起,是对刘备说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也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诸葛亮的应对可分两层来分析:

前一层是对时局以及曹操、孙权、荆、益二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地理形势等的分析及对策。

后一层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建国方针政策,以及伐曹进军的路线。3.小结这一部分。

在这段对策里,年仅26岁的诸葛亮,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预见到今后将会出现的鼎足三分的局面,并事先为刘备规划了战略决策,以后事态的发展,基本上符合隆中对策的预言。这就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见识和非凡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帮助,就不能成就他以后的霸业。当然,诸葛亮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分析和规划,是他密切注意时局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观察和研究时局的动态和发展的结果。在对策中,还可看到诸葛亮主张爱恤民力,任用贤才,革新政治,争取同盟者,认真研究各种力量的特点及其矛盾关系,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这些在当时及此后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对每种力量的分析,都是先举出充足的论据,进行推理,然后作出明确的结论。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简析课文第一、二、四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于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第四部分(第6段):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从这几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习借鉴。

四、简要小结全文的写法。

《隆中对》一文仅用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能鲜明地树立起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 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4

精品

教案

试卷

23.《诗经》两首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

揣摩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了解《诗经》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

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关雎

一、新课导入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板书课题)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逑(qiú).....荇(xìnɡ)寤(wù)寐(mèi)芼(mào)....2.重点词语解释。(1)重点实词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芼:挑选。(2)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3)古今异义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未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4.《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合作与探究(一)朗诵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三章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生甲: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产生无限情思,因为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生乙:第二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作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生丙: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情和求婚的愿望。

F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1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三)主旨探究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四)写法探究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四、板书设计

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托物起兴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关雎

相思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之苦梦幻琴瑟友之——亲密相爱之乐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五、拓展延伸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六、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内精读”第(一)题作业。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二课时 蒹葭

一、新课导入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啊!这就是《诗经》中《蒹葭》一诗描绘的意境。根据著名作家琼瑶的作品《在水一方》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就是根据《蒹葭》改写的。让我们唱着《在水一方》,一同品味《蒹葭》的朦胧缥缈。(板书课题)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晞(xī).....湄(méi)跻(jī)坻(chí)涘(sì)沚(zhǐ).....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晞:干。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涘:水边。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3)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白露未已(古义:干;今义:已经。).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交流点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艰险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4.这首诗意境朦胧,画面感非常强,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

【交流点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三、合作与探究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二)主旨探究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悯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三)写法探究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四)比较阅读 1.《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 【交流点拨】《关雎》一诗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交流点拨】《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景色迷离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蒹葭 距离遥远追求之路: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结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五、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2.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六、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5

教学目标 :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善、名、乳、间、走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善、宴、名、手、目等一些词的活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口技有关的文章《口技》,一起来感受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表演技艺。

二、作家,作品介绍。

1、本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2、林嗣环:字起八,又号铁崖,福建晋江人,清顺治间进士,曾因事发配边疆,后来遇到大赦。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三、教师范读,学生自渎,互读,齐读。

四、学生结合文章注释快速疏通文意。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相关文言知识。

1、实词

善: 擅长

遥: 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 宴:即“大宴宾客”。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其:代词,指妇人。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是: 指示代词“这”。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间: 动词,掺杂,夹杂。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一端:指一种(声音)。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

【于】介词,在。【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但】只 【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罢了 【会】 适逢,正赶上。【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五、译文(遵循直译原则,力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1)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一家)大摆筵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宾客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惊醒后打呵欠,伸懒腰,他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小儿子,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接着大儿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不停止。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儿子 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3)不多久,丈夫打鼾声响起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4)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呼救声,(众人)拉蹋(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5)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宾客)观众反应得相关语句。

1、学生圈点勾画找出相关句子后,进行交流。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学生齐读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

3、疏通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请学生谈谈对几个句子大体意思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评价、纠错。老师做适当补充。

二、分组学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观众(宾客)的神态、动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观看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口技表演者,模仿了那些声音呢?

1、学生分组学习,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演者表演的相关语句(一二组的同学找出第2、3两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三四小组的同学找出第4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邻近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而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的声音: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儿含乳啼声、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教师点拨引导:口技表演者模仿的这些声音逼真吗?作者如何评价:众妙毕备(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难怪观众的反应是: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逐渐变小)教师点拨引导:随着声音的变小,气氛也比较舒缓,因此观众的反应是:意少舒,稍稍正坐。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百千齐作)(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教师点拨引导:此时此刻是口技表演达到最高潮的地方,看看此时的声音多不多?(学生回答:多)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也。真是一场火灾仿佛就发生在观众的眼前,难怪此时观众的反应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概括口技表演者所展示的三个生活场景。

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的声音其实为我们展示了三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想想这三个生活场景之间是孤立存在的,还是有相互联系?

其实这三段所描写的发生在同一个晚上的的相关联的三个生活场景(从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可以知道)。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一下三个场景的主要内容。总结板书:梦中惊醒、醒而复睡、失火救火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男生齐读第2段(声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女生齐读第3段(声音逐渐变小),男生、女生齐读第4段(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三、把握文眼和主旨。问题:从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而又惟妙惟肖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怎么样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回答:精湛高超、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板书:精湛高超)

问题:那么如果要请同学们用文中第一段中的一个字来加以概括,想想应该是哪一个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明确:“善”(擅长)(这个字也是文章的“文眼”。)

四、归纳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作者通过直接表写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这么繁多的声音,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善”(擅长)(技艺精湛高超),这种写法,从描写角度看应该属于什么描写?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属于正面描写。(板书③: 表演者 正面描写 表现)

那么,通过写观众观看口技表演的反应来烘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板书:观众 侧面描写 衬托)

这就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一大特色: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五、理解开头和结尾重复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的作用。请同学看看课文开头和结尾,作者给我们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从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和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还要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学生齐读: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作用:内容上:强调道具简单。突出这场表演主要是用“口”来进行表演,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衬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板书:道具<简单> 衬托)结构上: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板书:首尾照应)

口 技

林嗣环 道具:简单

梦中惊醒 表演者 正面描写 表现 衬托 首尾 渐入梦乡(精湛高超)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内容。(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指导: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

2、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三、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4、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5、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6、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7、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

―――(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 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二、作业 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 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 新生

第二课时

一、情感体验。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提示: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2、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A、弱小的蚂蚁可以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 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

4、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5、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篇7

教材分析

《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介绍自己早年学习生活的一篇文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哈罗公学的求学经历和收集玩具锡兵对自己生活志向的理解。展现的是作者善于认识和发现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的乐观心态。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于一切教育。”而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就应透过表象,挖掘本质,引导学生理性、乐观地面对人生。

学情分析

本文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学生通过丘吉尔早年的读书生活可以看出丘吉尔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丘吉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信自己,不改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者:封媛媛)

教学分析

●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强化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3.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对待人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概括信息的最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丘吉尔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丘吉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导入 【展示材料】

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是20世纪大英帝国走下坡路艰难时的救国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三巨头之一。

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英国最危急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带领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同战斗在反法西斯的最前线。当希特勒希望英国人走开,把欧洲留给自己时,丘吉尔回答:不,我决不走开!

他是一个浪漫的作家,撰写了大量的新闻、评论,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我的早年生活》《英语民族史》。他的演说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给世界文坛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演讲。

他,就是丘吉尔,英国两任首相,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激趣导入】

当上英国首相后,一次,他回到自己的母校,校长和老师们都毕恭毕敬地向他汇报学校的情况。可他对这些情况毫不感兴趣,说道:“我希望见一见学校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被带来后,丘吉尔拍拍他的肩头,亲切地对他说道:“我非常感谢你,因为是你,牢牢地守住了我的位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惑走进丘吉尔的早年学习生活,去文中寻求答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抛出问题,引人入胜。)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指南】

(1)给文章标注自然段序号。

(2)在阅读中遇到疑难词语,查词典解决。

(3)在自学基础上,指导学生明确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读准加点的字音。

遗憾(hàn)

谋生(móu)..开拓(tuò)

.生涯(yá).宽宏(hóng)大量 .根据拼音写字形。gān gà(尴尬)

荣耀(yào).聪慧(huì). 辛là(辣)威shè(慑)停zhì(滞)不前

2.【提出问题】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本文写了丘吉尔早年学习生活中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复述。

【示例】 本文主要写了丘吉尔早年参加哈罗公学入学考试,在差班坚持学习英语,参加征兵考试,富有军事天分并因此开始军旅生涯。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明确重点字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提出问题】 你认为少年时代的丘吉尔优秀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学生回答】 不优秀:

早年的丘吉尔在学校中的境况很尴尬。

境况一:自从步入“考试”这块冷漠的场地,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境况二:入学考试交了白卷,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名列全校倒数第一。境况三:长期在差班里呆着,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境况四:面对征兵考试,只能靠抽签来决定命运。

境况五:父亲在视察了他的锡兵“部队”后,断定他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

【提出问题】 拉丁文那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能取得第二天征兵考试的好成绩,表面看来,丘吉尔这个人真幸运,可是他的成功真的是靠运气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呢?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1.自信乐观:

面对场场失败的考试,他并没一蹶不振,而说“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对校长威尔登博士很尊敬,他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没让“我”入学,而说校长“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在差班,他说自己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在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丘吉尔虽然学习成绩不好,却没有因为这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特长,乐观地看待一切。

2.勤奋努力:

在差班里努力学习英语,结果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 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

因为在考试的前一晚,他幸运地把新西兰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而在第二天的考试中恰巧就考到了它,结果出人意料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

3.对兴趣爱好的坚守:

喜欢英语,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并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

热衷于收集玩具锡兵,希望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游戏中培养了自己的军事家素质。丘吉尔把追求与爱好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师小结】 或许有人认为丘吉尔的成功是全凭运气。但事实上,丘吉尔所获得的一切,都源于他的自信、乐观、努力与不懈追求。他的成功或许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但这种眷顾也只会降临到一个有准备的人的身上。也许,早年的丘吉尔是幸运的,而为他创造幸运,敲开幸运大门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从丘吉尔的人生转折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幸运大厦的建筑师。

(设计意图:全面认识一个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从丘吉尔到学生自己,进行人生理想主义教育。)

四、品读课文——感受语言

【提出问题】 这篇文章幽默诙谐,在调侃中不失严肃和认真,在自嘲中又凝着谦逊和机敏,请你在文中找出最能打动你或让你忍俊不禁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发现与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学生回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是昆虫,都有其在世界上生存下来的独有的本领。而他自己也是昆虫世界的一员——一个萤火虫。虽然个头很小,光亮不强,但仍能为黑暗带来光明。作者把这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始,既表达了“是金子就会发光”的这种自信,也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的谦逊。尽管在写自传时,丘吉尔已经是英国政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却仍谦逊地表示,自己就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

【过渡句】 当然丘吉尔的幽默与睿智在文中处处可见,而其中“我是一个萤火虫”这句可谓是经典之笔。实际上,在二战期间,这只“萤火虫”确属黑暗世界中难得的光亮。希特勒曾放出多少“苍鹰”来,意欲啄灭它,但始终未能遂愿。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哪些语段打动了你?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1.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作为一位资深政治家,并没有掩饰自己少年求学中成绩差的遗憾,而是实事求是地讲出来,足见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怀。

2.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

让丘吉尔当律师应该是父亲的愿望,而当父亲发现丘吉尔志不在此时,就果断地做出改变。丘吉尔自小便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并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天赋,让丘吉尔选择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愿望,并为之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的做法,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同时在轻松中调侃体现了丘吉尔的谦逊精神。

3.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因为英语是孩子们的母语,母语在生活与工作中使用最多,最有价值,熟练地掌握母语是基本要求,而丘吉尔自身的经历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在这里明确观点:应重视最有价值的母语学习。同时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因所考内容都不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考试的结果是“场场考试、场场失败”。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小丘吉尔面对考试的挫败感和无力改变的痛苦。

5.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小锡兵是丘吉尔的玩具,小锡兵是步兵,而炮兵是锡兵的致命敌人,丘吉尔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不允许弟弟发展炮兵。可见,在玩乐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培养能力。玩小锡兵确立了丘吉尔的人生志向。后来,他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最终获得成功。

【教师小结】 一段段难忘的经历,一句句精彩的语言,一种鲜明的个性,一次灵魂的震撼,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与成功紧密相连的无数个关键词——自信、努力、乐观、谦逊、磊落、热爱……而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永远闪耀的人生财富。

(设计意图:进一步树立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敞开心扉,释放感动

【提出问题】 政坛上的丘吉尔聪明睿智、叱咤风云,是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早年的丘吉尔便已经显露出这种气质。如果现在《时代周刊》要举办名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展出,想搜集一些名人早年生活的资料作为节目的素材,要你为丘吉尔写一封推荐信,你将怎么写?

温馨贴士:《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1927年《时代周刊》推出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以来,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极大的好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学生完成写作后,在班级内朗读,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 大家都有一双敏感的眼睛,也有一颗细腻的心灵,我们发现了早年丘吉尔的平凡,又感悟到了这平凡背后的不凡。此刻,那诙谐的语言、那乐观的心态、那睿智的思想,凝固在了我们的心里,成了丘吉尔最好的诠释。然而丘吉尔身上的光辉仅有这些吗?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读读丘吉尔及其他伟人的故事,寻找更多的感悟。(设计意图: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提炼,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又巩固了当堂所学。)

板书设计 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自信乐观

幸运

勤奋努力

成功

坚守兴趣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1.让“读”成为走进作者心灵的途径。运用初读、研读、品读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意,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2.设计语文的活动让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来感知情节又能从细节上感悟形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发散学生思维,又要适时引导点拨,做到有放有收。这样,既与文本紧紧相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写推荐语是对文本理解的提炼,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又巩固了当堂所学,使得课堂教学脚踏实地、精彩纷呈。

专家点评

本课例设计巧妙,先提出一个大问题:你认为少年时代的丘吉尔优秀吗?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丘吉尔诸多“不优秀”之处,进而提出更深一层的问题:“不优秀”的丘吉尔的成功仅仅依靠运气吗?从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突破。

语文课要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本课例在语言品析方面落实到位,让学生在幽默的文字之中发现成功的真谛。

教学设计

(二)●(设计者:岑建娜 本教学设计荣获慈溪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了解自传的文体特点,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3.分析作者的优秀品质,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的优秀品质,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

了解自传的文体特点,品味作者幽默而睿智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 课前准备

了解自传的文体特点,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热身

【提出问题】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那么咱们来个小小的汉字听写大赛,看看谁能成为今天的汉字英雄!请三位同学上前来听写,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听写。

【学生听写】 萤火虫、尴尬、冷漠、偏爱、讽刺、惨境。

【教师指导】 有错误进行纠正,无错误就表扬,询问其他学生有无全写对的,予以指导和鼓励。

二、整体感知:黑暗中的萤火虫

【提出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伟人丘吉尔的自传《我的早年生活》,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自传?

【学生回答】 ……

【课件出示】 传记亦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和调查等相关资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及说明。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自传是某一个人物基于对自己的清醒认识,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文章,一般会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以展现自我。

本文节选自丘吉尔的自传《我的早年生活》。【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认为自传有哪些关键词? 【学生回答】 生平事迹、纪实性、清醒认识、展现自我……

【教师小结】 写自传首先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然后通过生平事迹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提出问题】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始终认为自己是什么? 【学生回答】 萤火虫。

【提出问题】 请同学找到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提出问题】 应该读出一种什么语气? 【学生回答】 自信、骄傲、坚定…… 【学生朗读】 ……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

【学生回答】 因为虽然都是昆虫,但是萤火虫与众不同,它可以在黑夜中发光发亮。【提出问题】 那么作者以“萤火虫”自比,也就是说作者自信能在黑暗中发光。那么人生当中的黑夜往往指什么? 【学生回答】 困难、挫折……

【提出问题】 用我们文中的词来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 尴尬、惨境。

【提出问题】 也就是说作者自信能在尴尬的惨境中发光发亮。那么我们来阅读课文,请从文中找出作者都遭遇了哪些尴尬的惨境?

【学生回答1】 场场考试,场场失败。【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 ……

【教师明确】 因为考的不是他感兴趣的,课文中写道“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

【提出问题】 所以他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就只能交了白卷。大家试想一下,他的心情会怎样?

【学生回答】 煎熬,难受。

【提出问题】 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读一读。【学生回答】 干瞪眼没办法、熬、总算。

【提出问题】 所以一开始就说,考试对于他来讲,就像是“冷漠的领地”。这表明他怎样的心理?

【学生回答】 对于考试感到痛苦,不喜欢,无奈。【教师追问】 能读出这种感受的,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学生回答2】 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名列全校倒数第三。【教师追问】 其实他是倒数第几?

【学生回答】 第一。“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教师点拨】 他用一种委婉和自嘲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倒数第一的事实,给文章增添一种幽默的味道。还有其他惨境吗?

【学生回答3】 他还被看成是只会学习英语的笨学生。

【教师明确】 还被贴上了“笨学生”的标签,令人尴尬,甚至是难堪。

【学生回答4】 父亲在视察了他的锡兵“部队”后,断定他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他跟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伟人不一样,平时我们一说到伟人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荣耀、光环……

【教师小结】 对,而今天的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在尴尬处境中,对冷漠的考试充满着无奈痛苦的丘吉尔。

三、感受人物:发光的萤火虫

【提出问题】 那么他有没有“发光”的事情呢?

【学生回答1】 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1 200行的史诗,并获得全校优胜奖。【学生回答2】 顺利地通过了征兵考试。

【教师小结】 的确,光荣的事情人人都爱写,而丘吉尔并不避讳自己早年的尴尬,这是自传真实的体现,也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胸怀气度,才能让他有成为“萤火虫”的潜质。

【提出问题】 那么同学们再从他的生活经历当中找找看,哪些优秀的品质使他成为了一只“真正”的萤火虫。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1】 他懂得坚持,在这么尴尬的处境中也能持续一年。【学生回答2】 对于考试他没有放弃,坚持不懈。

【学生回答3】 他有乐观的品质,被看成笨学生,他也没有放弃,并且语言还非常诙谐。【学生回答4】 他还很爱国,把英语看得最重要,文中这样写的:“我会首先让他们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因为英语是母语,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这里还能体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回答5】 自信,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教师追问】 可是,他顺利通过征兵考试是否太幸运了呢? 【学生回答6】 不是,他很努力,一个晚上就记熟新西兰地理状况。

【学生回答7】 是他的兴趣所在。从小他就喜欢玩锡兵,所以对地理比较感兴趣。他统领着一个骑兵旅,还制定条约不准发展炮兵,这里能够体现他的军事才能。

【教师追问】 那么仅停留在兴趣上吗?有没有更高的发展呢? 【学生回答】 这是他的理想。

【教师明确】坚持不懈,乐观自信,努力勤奋,坚持理想。

【教师小结】 丘吉尔的成功,也许会有幸运的成分在里面,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按照自传的特点,首先要求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作者对自己的认识是一只萤火虫,萤火虫的特点是:虽然弱小,但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

于是他通过写尴尬的境遇,冷漠的考试,偏爱英语、锡兵,展现了一个既痛苦无奈,又自信、乐观、坚持、有理想的真实的自己。

四、获得感悟:我们也成为“萤火虫”

【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只是他早年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后来的他注定是一个传奇。谁能介绍 一下你了解到的丘吉尔。

【学生回答】 ……

【教师补充】 文韬武略丘吉尔:

文韬:当过记者,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既是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又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据传他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

武略:是战争中的传奇英雄,当过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教师小结】 丘吉尔童年时默默无闻,但就像萤火虫的幼年时代,他在拼命为自己积攒能量。后来他终于进化成一只能够在夜晚熠熠生辉、发出美丽光亮的萤火虫,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成为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光亮,带来希望。就像“是颗金子就能发光,是只萤火虫就能发亮”一样,丘吉尔对自己有着坚定的信心。这样的他,除了给我们带来惊叹,也给我们带来启迪。在他的鼓舞之下,你认为谁还能成为在黑暗中发光发亮的萤火虫?

【学生回答】 我们每个人!

【提出问题】 是的,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昆虫,那么你想成为哪种昆虫呢?为什么?请你拿出笔,写下你的心愿。

【学生写作】 …… 【教师巡视】 …… 【学生朗读】 ……

【教师点评】 老师相信,不管是勤劳的蜜蜂,还是破茧成蝶的毛毛虫,只要你够努力够坚持,终会拥有你的大千世界!那么就让我们用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充满自信和激情的演讲,来表明我们的信心吧!

【课件展示】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五、作业设计

1.阅读丘吉尔名言,并做摘抄: 悲观主义者在每个机会里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里看到机会。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热情!我从不担心行动,只担心没有任何行动!永不,永不,永不屈服!

上一篇:it月度工作报告下一篇: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