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2024-05-23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精选8篇)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篇1

1、坚定教师成长的理论与信念,强化教师主动成长的意识与态度,形成教师持续成长的恒心与习惯。

2、认识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认同“网络学习+自主研修+校本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善于借助远程培训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了解研修课程的结构特征,熟悉研修课程的内容特色,掌握研修课程的学习方法。

4、确立教师智慧成长的理性认识,感悟教师智慧成长的典型案例,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的实践探索。

5、提升行动研究的认识程度、设计水平和实践成效。

6、通过学习,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基本概念和常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7、更新教师原有认知理念,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达到悦纳自己,健康生活的目的,增强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8、通过学习与交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全体教师掌握调适自身心理困惑的技能技巧,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9、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出现心理困惑时的自我调节意识和求助意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

10、通过学习,强化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二、学习时间:

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分散上网进行学习。网上学习时间包括上网学习时间、上传学习资料的时间、参加教学辅导时间、网络读书活动时间及撰写读书心得、撰写研修博文、进行答疑时间以及参与课程论坛及交流讨论时间等。网上学习时间要达到22学时以上。

三、具体措施:

1、领会课程大纲。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总体框架、内容构成、基本特征、知识重点、各项要求。

2、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记好学习笔记,写好读书心得。

3、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4、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完成各阶段的课程学习作业,注重作业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5、强化问题意识。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体现“问题为本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不断谋求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6、链接岗位实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链接到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引领实践,行动丰富实践,反思完善实践。

7、注重合作学习。建立起教师同伴间互助学习、集体研修、思维碰撞、合作生成的良好意识和机制,注意把握好合作中的倾听与表达、求同与存异。

8、集成研修成果。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累积原始记载,丰富过程素材,浓缩反思体验,表达研修成果,促进培训资源的集成和拓展、培训绩效的提升和彰显。

教师个人网络培训研修计划5

通过实施对教师素质又有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新课改,提高教师素质,又重新提了日程,随着课程改革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师现有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立足岗位,以集体备课。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为业务学习载体,脚踏实地抓好教师业务学习,作为教师我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目标:

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对自己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规划: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的研究成果。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化要落实到学的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读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完成自己应该写的教育教学论文。

4、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学习内容:

根据自身情况,我主要将学习内容分为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三大板块。本学期,在教学方面将围绕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性”开展自学和研究课,而在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方面,也要有一些有益的自学活动。

三、具体措施:

1、了解教师个人学习的制度。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的改革与要求。

2、大胆尝试,创新,使教育教学有新的突破。强化学习,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及评论员文章。

3、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读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完成自己应该写的教育教学论文。

4、通过个人自学保证教师的自学效率,在自学过程中,针对工作实际,要坚持以自修为主,转变观念;以过程为主,提高能力;以实践为主,开展创新;找出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符合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的做法,用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明确自我前进的方向。

四、具体方案:

1、充分利用学校订购的教学刊物进行研究,寻求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反思和随笔,记录自己每一天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

2、充分发挥网上资源共享的优势,经常上网学习,在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交流自己的体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按照学校提出的读书指导意见,认真学习教育家的书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新理念》等专业书籍,每学期至少读2本书,做到边读书,边反思。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篇2

随着信息时代号角的吹响,传统的教师培训也逐步融入了发展无边界的赛博空间。我国的网络研修,自本世纪初在华夏教育界的土壤中扎根之后,它已从教师个体或团体自发地在网络上开展研修活动,发展为由教育部门有组织有规划地大规模开展;从关注网络设备及资源的硬件建设,到关注网络研修的本身及其可持续性。教师作为网络研修的主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来促进教师群体之间,以及教师群体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互动,以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互动”是网络研修所有活动的核心,也是信息技术催生的网络教育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术语。社会心理学家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互动。教师们正是通过研修平台来与同行及专家的交流互动,来实现知识和意义的重构,最终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在近三年成功实施小学班主任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大规模网络研修活动。在2010年全国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万名小学班主任参与该项目。研修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思阶段,各参训学员通过学习平台来进行案例式课程研修以及完成研修日志和研修作业;而后则可通过班级沙龙等来实现班级内参训学员间的互动;并且各不同班级能够互相访问,来达成全国各省市十万名参训学员的跨班跨省交流互动。第二阶段为知行阶段,在保持学思阶段的各项研修活动的同时,通过建立各自的网络班级,与全国班主任教师同行、本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家校互动,在实践中反思所学的案例课程。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作为国培计划的一部分,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实施,且规模大、影响广,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因此,本研究选择该项目基于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互动情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课程留言区的留言贴、班级沙龙的讨论贴,以及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家校互动贴。具体情况为:其一,共随机选取了课程留言贴共200条;其二,选取了该项目一百个班级的共200篇班级沙龙主贴,每个班级抽取2篇(随机抽取一篇置顶贴和一篇非置顶贴);其三,三人行网络班级则从每省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随机抽取了54个网络班级,每班从论坛随机选取2篇主贴。

截止时间为2010年11月2日。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质的分类中的量的测量,兼具量与质的研究特征。笔者对“知行中国”网络研修活动的互动记录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总结,依据互动层次标准和互动程度编码方案对其进行分析。

(一)互动层数的判断标准

根据李克东教授所提出关于博文深度交流的标准,访客与作者之间的回复循环要到三次以上才是深度交流,由此得出依据回复层数来判定互动深度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二)互动内容深度的评价标准

关于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的内容分析框架已有十几种,其中较为经典的有Stacey的协作学习框架;Henri的五维分析模型;以及Gunawardena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五阶段互动分析模型。笔者在综合比较了现有的互动模型之后,参考选用表2的编码方案。

三、统计与分析

(一)互动层数

网络研修平台中的留言及回复是描述受训学员学习过程中互动行为最基本的单元。笔者就以研修平台的每一篇主贴作为分析单元,通过分析各个主贴的跟贴回复层数来评判互动程度。

1. 课程留言贴

依据网络统计数据所显示,每个专题的课程留言贴数量平均有15万条之多,多者有20余万条,而受训学员人数为10万人,则人均留言1.5条。并且普遍出现个人留言数有十余条之多,说明研修课程所采用的案例式专题能够引起受训学员的共鸣,使学员能够积极互动。但是遗憾的是,授课的专家及特级教师均没有给予回复,互动层数仅为一层。这也是客观原因所致,项目另有组织集中答疑时间,所以课程留言区只有学员留言。因此,根据互动层数评判标准,课程留言贴100%均为浅层互动。

2. 班级沙龙评论贴

在抽取的200篇沙龙主贴中,有9篇的回贴数(即评论)超过300条,56篇的回贴数在30条以上,无回贴数的主贴则有45篇。笔者发现,回贴数高的主贴一般为顶置的精华贴,而超过300条回复的则一般为推荐到研修网首页的精彩沙龙贴,从一方面也印证了马太效应。比如:《弱智学生的教育问题》这篇精彩沙龙评论贴,阅读数有410次,而评论数高居336条之多。这9篇精彩沙龙贴的互动层数均超过了三层,而达到二层互动的主贴则有72篇,其余119篇则仅有访客回复,互动层数为一层。因此,根据互动层数评判标准,在班级沙龙贴中,深度互动达14.5%,中度互动达36%,而浅度互动则为49.5%,其中还有22.5%的主贴互动层数为0,没有与访客产生思想共鸣。

3. 三人行网络班级家校互动贴

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是此次网络研修的第二阶段,起步时间较晚,从所抽取的54个网络班级中发现,只有11%的主贴达到中度互动,而且89%的浅度互动中还包含57%的零互动。说明目前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整体还处于浅度互动中。

(二)互动内容深度

依据互动程度编码方案,我们将抽取的课程留言贴、班级沙龙评论贴和三人行网络班级家校互动贴综合处理,逐条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回复评论共3728条,剔除21条与主题无关的无效回复,如拉票消息类。其余3708条回复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得知,41.1%(1525条)回复集中在浅层互动,其内容主要是,用“敬佩”、“赞”、“学习了”等语言赞扬作者的文笔好、内容精彩;或者摘录主贴中的某些事例或词句,并表示这些词句写得非常好,正如自己所想等等;有563个回复属于浅层领会(S3),主要表现在简单地评价了主贴的观点或者其他人的留言。有的访客阅读主贴之后,对主题或所描述的场景产生了浅层的共鸣。

44.1%(1630条)的回复处于中度互动。其中有729条评论体现了访客将个人看法与主贴的观点做了简单对照,或者比较详细的与作者分享自己对主贴所描述事件、观点的感受。并且有901条回复中有访客在阅读完全文之后归纳了文章的要点,整合了个人对主贴的写作和作者的评价,说明该访客在理解了主贴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客观地评价主贴及作者。

深度互动的回复数为553条,占总数的14.9%。有189条评论内容显示访客质疑博文中某些观点,与作者商榷和推敲各自看法。这说明参与者能认真仔细阅读主贴,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并且有216条回复中表现出访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搜集的事实性信息提出详细的观点、看法和建议。而另有148条回复反映访客运用了批判性思维对主贴进行反思,将观点与现实紧密联系,并迁移到实际情况中,或者与作者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看法。这些回复通常引起两层以上的回复循环,并致力于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者从多角度论证某个观点。

(三)互动层数与互动内容深度的关系

在互动层数为两层以上的回复中有86%的交互内容达到中度互动程度,当主贴作者提出既具有实践意义又能引起访客深思的话题之后,往往能够引起众多访客的共鸣,而访客的具有深度的回复,往往又能引起其他访者或者作者本身的再思考,这就形成了就某话题的深度互动。例如:《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弱智学生的教育问题》、《忙而不乱有啥法》、《三人行,怎么样才行》等沙龙贴,访客与作者就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沙龙贴的回复数均在300次,循环层数也远远超过了3层。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网络研修日志及研修沙龙的文章阅读点击率和评论的次数非常高,群体间互动程度整体上已达到中等互动水平。与其他的教育博客或教育论坛相比,“知行中国”的整体互动水平确实令人欣慰。

但不尽人意之处也仍然存在:现象一,存在“作弊”现象,笔者发现有不少回复的内容完全雷同,另有“拉票”者,直接把自己主贴的网址发在对方的评论框内,希望更多人访问评论自己的贴子,但是却不对对方的贴子进行任何相关回复;现象二,存在“惰性”元素,一些班级沙龙的回复率极低,存在满眼的零回复现象,甚至连一篇置顶的文章都没有;现象三,出现“三人行,行不通”现象,有不少农村地区的教师发出无力建设三人行网络班级的感叹,偏远农村计算机和宽带普及率低,无法使用网络与学生和家长互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导向,消除形式主义

此次研修项目制订有完善的个人及学校、地区的考核任务,以对研修结果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却有少数学员却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行动,为了拼凑数量而不顾质量甚至不顾诚信地去完成,这就失去了网络研修的本真意义。需要对受训学员进行正确的观念导向,增加其内部动机,不至于在外部动机的驱使下使网络研修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协调能力

每个班级都配备有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调动整个班级的研修热情,敦促班级成员课程及作业的及时完成。那么出现整班沙龙零回复的现象,可能需要个别指导教师的注意了。所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协调能力也是当务之急,另外可以适当地增加指导教师的名额,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为完善。

(三)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建设

全国范围的网络研修,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让交通不便或者缺乏跨区域研修经费的农村教师得到最优质的培训。然而,现实却是往往最需要进行网络研修的教师却因为学校缺少机房或者宽带不畅等硬件问题拖延了他们与其他发达地区同事们的互动交流,也直接影响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农村家庭有条件拥有计算机和宽带的情况也还是少数。那么只有大力普及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设备,才能让我们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项目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辛敏娜.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理念及派别之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 2000,(1):27.

[2]李克东.李克东淡“李克东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8.

[3]严亚利,黎加厚.教师在线交流与深度互动的能力评估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

[4]熊才平,杨薇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4):82-83.

[5]胡小勇,徐旭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3.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体系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以“国培计划”农村中初中地理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2014年“国培计划”云南省项目招(邀)标公告》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着重探讨“国培计划”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考核等方面,结合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体系,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计划、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能力、构建合作共同体、形成区域辐射”的整体目标思路,通过研修,使参加培训的来自曲靖市七县一市两区的50名教师 对象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学员设计并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农村初中地理发展的实际,主动思考,形成相应的研究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培训院校曲靖师范学院通过承担培训,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理念,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培养和培训水平。

二、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试行)》,以及《云南省2014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初中地理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初中地理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初中地理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三、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要求,培训时间共计90天;地点:曲靖师范学院古城校区,培训主题确定为更新初中地理 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有效推进初中地理的课程改革。同时,基于国培的 《课程标准》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5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为此,按照《“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部分模块体系如下表:

四、培训形式

所有置换脱产的初中地理参训学员学习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安排30天,在曲靖师范学院学习,以改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第二阶段安排30天,到曲靖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高的曲靖市一中中、曲靖市麒麟区七中跟岗研修,反思研究;第三阶段安排20天,返岗与顶岗师范生根据各自所在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如:如何自制初中地理教具、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初中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等,共同撰写问题的解决方案;第四阶段安排10天,回到高校交流研讨,展示交流后,修改完善所写的案例,以进一步学习提升。在学员返岗后,利用“曲师网”及其他网络手段(qq、微信等)进行为期半年的网络研修社区跟踪辅导,以利于学员所做的主题研究能得到专家的指导。

为了很好的完成每个阶段的培训任务,整个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主要通过三个工作室来实现,主体人员均为课程专家、首席教师、参训学员、本地一线教师、“影子教师”。

同时,为了保障以上工作的有效完成,整个培训运用所建立的网络研修平台,让初中地理学员自进入培训阶段开始,进入“曲师网”网络研修个人空间,通过该平台构建初中地理网络研修社区。在该社区,通过资源共享、理论研习、课例研修、监控评价4大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和培训后跟踪指导工作。

初中地理网络研修社区主要从实践活动技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与教学技能提高三大主题实施混合式研修,该社区的建立贯穿集中培训阶段、返岗实践阶段及训后跟踪指导阶段。在集中培训阶段开始建立研修网络,以种子教师的研修方式带动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所建立的研修网络,曲靖师院对培训后学员的返岗实践指导,同时,以主题研究、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跟踪指导,时间半年。在训后跟踪指导阶段,依托于教师工作坊,进行训后跟踪远程指导,跟踪指导时间为半年。学员可就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线上求助,必要时工作坊教师可亲临现场调研并解决问题,与学员一起共同开展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引领初中地理教师组建跨校、跨区域学习共同体,围绕本地优质资源开发,设计行动研究课题,开展跨校协作研修活动。同时,把qq、微信作为辅助平台来促进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交流。

五、培训考核

(一)针对初中地理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1.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10%)

(3)跟岗研修(30%)

(4)与定岗学生撰写问题解决案例(20%)

(5)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1)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2)病假在4天以内,每天扣4分;

(3)事假1天,扣2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1)一份课堂观察报告;

(2)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地理教学模型;

(3)完成一次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的优质公开课,配上课件及教案。

3.跟岗研修

跟岗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

(2)完成1次说课交流,并上交说课稿;

(3)完成1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4)观摩不少于4节示范课并上交观摩课时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4.与顶岗学生联系交流并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

1)每周必须与下去顶岗上课的实习生联系一到二次,联系方式或是通过电话或是通过邮件或是通过QQ,于第二周上交联系情况,尤其说明对定岗实习生教学情况的指导、生活指导及相关的班级管理的指导情况。

2)与顶岗学生根据教学实际,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

根据教学实际,返岗初中地理学员与顶岗师范生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撰写问题解决案例。所撰写的问题解决案例在第四阶段回到曲靖师院交流研讨,并修改完善案例,最后以教师行动研究报告形式上交。

5.培训反思

学员要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培训反思,内容包含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包括学员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及实践参与;也包括学员与顶岗学生联系情况,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情况,并总结通过培训对个人的提升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结论: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初中地理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做好准备。

当然,任何一种培训体系的构建,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反复修正、补充、完善,才能更具科学性、可行性。本文就所做工作作为探讨,以期为逐步完善国培初中地理置换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篇4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更是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氛围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比起以前课堂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形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次阿勒泰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培训中我一方面深深的感觉到信息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综合运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因此,此次的学习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实践教学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应用,恰好使语

文学科教学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不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而语文教材在容量上是有限的,很难达到承载社会万象的目的。而在传统的课程观中由于过分强调“以本为本”的思想,认为语文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使学生的眼光被锁在语文课本这一狭小的空间里,这对于学生开拓眼界,促进人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形成了极大的阻碍,因而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中的重要一项就是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充了语文学习资源。它能提供语文学习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文本、图象、声音、视频、动画等。学习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或者网络上的资源,建立资源库,为运用语文信息,再创信息提供了资源保障。这就解决了目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积累过少,“无米下锅”的窘态。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课堂上,学生不再被“一块黑板,几行字”所限制,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文本、图象、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演示,将客观的世界,甚至抽象的世界得到模拟和再现。学生在形象、生动、逼真的情景中学习,自然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自身知识的构建,为开拓思维提升认识,奠定了基础。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了学生学习语文时提供了更丰富开阔的想象空间。多媒体丰富、逼真的信息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量的获取,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延伸。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形象,多姿多彩的自然,曲折跌宕的情节,生活中每一个切身的经历都会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中出现。学生在此领悟自然与社会,去感知人间美好与虔诚、真情、真爱、真生活自然的流露出来,学生的天然潜能被释放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追求卓越的空间,使学生在创新的路上坚定向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是不胜枚举的,但在实际应用时并非多多益善。作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信息技术只是语文教学手段,并且只是辅助手段。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每节课必用。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要能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总结 篇5

通过学习本次远程教学课程,收获颇多。根据修改后融合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现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总结如下:

一、学习动作更加容易:

以前的动作技术学习是由体育教师进行示范讲解,不同的教师教授动作肯定有自己的习惯,造成学生间的动作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不同性。而改由学生统一观看视频然后再进行练习,由于观看的动作更加标准,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堂实际效果,也提升了教学进度。

二、增强了课堂学习气氛: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听到了音乐伴奏或语音讲解,这无形中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也增加了有别于体育教师的另外一种声音,使学生在保持课堂欣喜感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更方便小组内彼此成员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在遇到有难度的动作学习时,可以随时回放,甚至慢放,深入细致学习教学内容,这个是体育教师不能做到同时满足不同小组进行回放学习的缺憾。

教师培训研修计划 篇6

3、教学能力方面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一种强加式的管理,培养学生自己管自己的能力。

多听校内、校外的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以“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总之,我作为教师已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我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教师培训计划篇三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教委有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学校党政十分重视党员和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特制定本计划,以实现教师德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总体要求,坚持德育教育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推进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推进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组织学习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实现由提高法制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从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的转变。完善师德师风的建设制度、相关条例,加强全员管理、科学管理,形成教职员良好的师德行为。加强《齐家中心小学教师考评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真正使制度条例通过教职员的行为表现出来,使师德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2、继续开展学习民主法治理论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增强宪法意识,紧密结合“以德治国”公民道德建设和师德规范进行教师道德建设,发挥教师的自我教育管理的潜能,使全体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坚持树立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联系实际进行宣讲。深入开展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核心的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开展听讲座、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教职员的师德水平。

3、通过师德建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师德素质有较大提高,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德风气。

三、活动方案

1、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一项核心的工作,应把它放在首位来抓。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教导主任亲自负责的师德领导小组,保证师德建设的组织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墙报、标语等媒体,大力宣传“为师就应重师德,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师者,人之楷模也”,这个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用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感染人、陶冶人。

3、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教师行为十不准》等内容。做到授课要有讲稿或教案,教师学习要有学习笔记,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在教师办公室张贴《规范》、《准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教师增强自身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4、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大讨论,提高全体教师对人生观的认识,掀起一个“铸师魂、正师风、树形象、展风采”的师德建设新高潮。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1)、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时机,广泛开展铸师魂、塑师德教育活动。并通过“爱事业、爱学生、爱学校”的大讨论,掀起师德建设高潮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2)、树立本校的师德典型,做好典型引路,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演讲会,征文,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组织领导:

师德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朱明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 篇7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网络研修让教师幸福成长 篇8

一、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为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是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做人。但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是一个内心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的人,其课堂必须充满着激情和诗意。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积极宣传主流思想。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而教师也需要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达到教育的有效性。

2.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课堂不再只是教师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从而教师必须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因此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来适应教学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

3.为适应新课改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粉笔、录音机等老套的教学媒体的使用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教学配套设施中较为落后的一种。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文本的解读、课程资源的建构、开发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改变、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和发展。

二、对网络研修的认识、实践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培训的实效性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逐渐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从时代的高度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育部也早就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建设,积极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媒体的优势。

传统培训模式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培训,培训的成本也偏高,教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不强。网络研修则可以弥补教师研修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依托网络来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

1.网络研修的优势

①网络研修促进教师学习的便利。早在几年前,许多地方就尝试探讨运用网络技术搭建平台开展教师网络研修。这种方式很受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欢迎,他们在网上学习研究,交流教学体会和方法。因此网络使教师的学习更加便捷。教师通过网络通古今、晓天地,博览群书,实现学习的最大范围化和最大限度化。

②网络研修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在网络上通过上传或下载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和其他教师互为学习利用。或者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动态的交流,用帖子的形式在网上贴出来,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教学成果,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③网络研修实现研修空间的利益最大化。由于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因此教师在平时忙于工作的间隙随时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查阅资料。特别是语、数、外等工作量大的教师,完全可以避开繁忙的工作时间,利用晚上等休息时间充分接受信息,并消化吸收。其产生的效益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

④网络研修节约教学成本。网络,只是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在开通网络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学习。能够把许多不认识的教学同仁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互相促进。这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次重复使用。

2.网络研修的实践

①网络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研讨,必须要有满足人们网络交流的各种各样的软件平台。以2010年江苏省初中学科网络研修为例,它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基础,建立学习平台,设置课程资源管理、作业、课程讨论、QQ在线答疑、学习管理等,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学习方案。网络平台的使用,既使教师研修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选择性和平等性,它也使教师研修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课程讨论、QQ群等成为教师活跃的舞台。笔者所在学校的参训教师也利用学校的“青城居”QQ群,在网络上随时互通有无,或对某个问题进行几个小时的真切探讨,讨论的激烈程度是平时面对面讨论所不及的,连平时一贯不参与讨论的教师也在群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很多教师推开这扇大门,走进教研的殿堂,思考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②网络研修成果的展示。研修能随时随地让教师捕捉到最新的教育思想,收集到最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在网络上能足不出户地看到很多精彩的教学案例,听到很多实在的课堂实录及讲座。例如:各种年会课或观摩课等,许多无法现场观摩的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利用网络手段上传的各种录像课、专家评课,可以聆听专家的重要指导,欣赏上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从教师的精彩设计和学生的各种表现中静思教学的精妙,领悟教学的真谛,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

nlc202309041643

网络研修任务一般以作业的形式出现。例如,完成一篇教学反思这个作业,不但自己需要上传一篇,更要对其他教师上传的反思进行点评。这样,通过对作业的评定和反馈,能督促自己认真汲取教师们的经验,不断提高研修的效率。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都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让教师们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自我反思并完成研修任务。如学校提倡每个备课组将每学期的周周清作业、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教师的科研论文等自己上传至学校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库,每学期进行统计考核。同时也方便任课教师上网查阅,从中汲取精华。教师可以在许多教育网站上注册后,进行学习,下载一些符合课改要求的学习资料,自己也可以上传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或者文章,获取点数后为以后的研修打下基础,积累经验。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展示,既提出要求,又提供服务,很好地促进教师研修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3.网络研修的模式

①任务的驱动模式。即要带着任务去研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总是在“教”与“学”、“问”与“答”的交互式中生成的。教师在研修过程中一定要带着目的去研修,要把研修和自我发展融为一体,从自身需求出发来完成研修任务。

②问题驱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会有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地困扰着教师的教学。例如,江苏教师学科网络培训中,一大批教师都是带着问题在网络上研修的,“古文教学有何妙招?”“期中考试将近,如何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语文默写,你有妙招吗?”“您在现实教育中用哪些惩戒措施?”“透视名师课堂,哪些细节成就了课堂的精彩?”等等,这些讨论,都是精华,都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的,人人能发现,人人能研究。或许从中你就获得了有益的招数,找到了自己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差距。

三、网络研修的反思

我们也清醒意识到,网络研修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网络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的配置还需要合理化和多样化。但不能否认,网络研修为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交流、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这里,让每一位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平等、民主、对话、合作的讨论氛围相当浓烈;这里,实现了问题的多点求解、观点的广泛碰撞;这里,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欣赏,而是有目的地研读,有思考过程的参与,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要留下足迹、留下思考。

开放的网络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网络研修也将成为教师日后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网络研修,使教师学习的背景更为广阔;网络研修,使教师的学习方法更为多样;网络研修,使教师的学习效率更为有效。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能力的提升,使网络研修更加趋于日常化,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接受源源不断的活水补给。

总之,网络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和幸福成长的阶梯。

上一篇:王金战:这样学习才高效下一篇:班主任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