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24-05-05

让批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共11篇)

让批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化要求,还列出了推荐篇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受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举步维艰。农村学生很少家中有课外书,学校图书室书籍陈旧,数量有限,而我们生活的社区又没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收集资料、拓展阅读等活动可以说只是公开课上的理念体现,只是语文教学形式上的点缀,能做得到的学生为数极少。教师指导的时间没有保证,指导的行为时断时续,缺乏跟踪、激励、反馈。这一切,都使得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开展仍处于一种自发、盲目、低效的现状,学生的阅读活动无法由课内逐步向课外过渡。因此,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的农村小学学生及家长明白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让书成为农村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转变课外阅读的观念加强课外阅读的认识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首先,农村小学要转变办学思路,要以正在实施的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全新的办学理念让学校快速发展、让学生快乐学习。要努力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统筹城市优质资源支援农村教育。加快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订阅各种有益书籍、报刊和杂志,使学生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可供借阅。

其次,针对农村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教师培训、教研,加大农村教师对优质语文学习资源的整合力度。在课外阅读方面,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外读本是闲书”的观点;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和要求,给予学生方法指导;推荐高质量读物,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开设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举办“读书节”、“书香校园”

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阅读的乐趣。

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激励,改变唯分数评价教师、学生的体制,也是有效地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构建教育部门的支持平台,促进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

当前全社会大喊素质教育,但它依然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这是因为 教育行政部门仍热衷于学校的升学指标,把学生分数、升学人数作为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甚至与校长和教师的晋职挂钩,迫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片面追求分数,干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阅读的时间极少。因此,笔者认为教育部门迫切的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针对农村地区教育理念滞后、课程结构单一的现状,要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准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控制各科作业量,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将阅览课、阅读欣赏课列入课程表,纳入教学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加快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图书室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扩充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场所。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图书室建设,每年都设立图书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学校购置图书、添置图书架、阅览桌等配套设施,同时还要出台政策,使学校图书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网络是一个无限延伸、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如文质兼美的诗歌、奇趣盎然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以及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读物都可在网络上获取。还有动画、视频、优秀的影视剧作也是重要的非传统课外阅读材料。同时,利用校园网络还可以构建一种“网上协作学习模式”。如利用BBS这个平台,建立课外阅读技能导航区、美文推荐区、辩论区、经验交流区等,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切磋、沟通更为便捷快速。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具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不仅很好的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三)转变家长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课外阅读环境

有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不重视子女的课外阅读,家长在子女身上看重的就是考试成绩。于是,孩子的课外读物被当作“闲书”遭禁,与功课相关的教辅资料、习题集成了支配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另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孩子的父母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放任状态,缺乏监督,这极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唤起家长重视课外阅读的意识,努力寻求家长支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首先,要求家长要树立长远眼光,切忌压制子女的课外阅读。农村学生家长应根据实际经济条件,适当为孩子订购一些具有很强知识性、趣味性的报刊和文学著作来满足他们对阅读的渴望,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鉴于农村地区家庭藏书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文化生活欠缺,鼓励家庭之间相互交换课外阅读资料,达到资源共享,充分提高书籍的使用效率,为提高学生阅读品位的开辟新的途径。

其次,家长应认识到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为子女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使他们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一种活泼好讲、追求上进的人格,唤起他们摄取课外知识的动机。有条件的可以和子女一起阅读,哪怕自己的知识水平很低,也应作一番陪读,因为“身教重于言传”。

综上所述,只有将学校、教育部门、家庭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才能走出课外阅读的困境,才能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带来的深情启迪和乐趣。

当前,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且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作为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二、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保证课外阅读的进行

(一)保证读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对于家长,教师经常鼓励他们定期为孩子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作为学校,要不断补充图书室的藏书,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应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应多阅读简短的拼音读物,以注音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增加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成语故事、科普读物等,重在逐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高年级学生由于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应该适当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阅读一些程度适合的名著,积累一定数量的名人诗文,并学习做读书笔记。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还积极发动学生开展“献一读百”活动,在班级创建起了自己的班级图书角。“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教师发动同学把自己家中的书拿出来,集中在班上的图书角,同学之间可以交换看。为了打消家长以及孩子担心书借阅后不见了或损坏了的顾虑,我们教师可把同学们带回来的书按“书本小主人姓名、书目、价格”一一登记造册,并推荐责任心强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实行借书登记、还书签名、损坏赔偿的办法,以保证图书的正常、长时使用。这样图书角的藏书逐渐丰富起来:优秀习作、寓言童话、谚语名言、百科知识、人物传记,甚至还有了一些名著,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可以到图书角去借阅书籍,进行阅读。有时,老师配合教学活动,再去学校阅览室集体借阅一些主题集中的书,或给同学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建议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自己再不断购买一些好书。另外,我们还鼓励同学们自己订阅有关报刊,这样就有规律地、源源不断地有新的书源来充实课外阅读的内容,书源不足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同时各班级之间还可以进行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慢慢地,班级的阅读氛围也就形成了。

(二)保证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我们教师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每天中午的11:30——12:00为课外阅读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教师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平时,我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及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也可到图书角借阅)。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就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这一“特别法”,得到了学生的大力赞成,班内阅读热情空前高涨。)。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并布置每天30分钟的阅读作业,由家长完成课外阅读评价卡的填写。

为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我们教师还应和家长同步要求,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当然,对于看电视也不能搞一刀切。即该看的、好的节目鼓励看,如“科技博览”、“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少儿天地”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可以有选择性地辅导孩子收看。对于那些无教育意义、对孩子身心成长无益的泛滥节日,或者不适合少儿看的电视连续剧,则坚决杜绝,挤出时间让其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纯粹玩电脑游戏更是和家长共同阻止,绝不妥协。

(三)推荐读物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分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

4.每逢假期岁未,以《给家长一封信》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

(四)改善阅读环境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而应由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环境。作为老师,我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格言,开辟“读写园地”;作为学校,应该努力地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有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在家庭中,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有一张专用的小桌子,那是最起码的。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更不能在隔壁房间玩麻将、打牌等,最好是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哪怕自己的文化水平很低,也应作一番陪读,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注意家校联系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教育不是阳春白雪,她需要降低门槛。脱离家长的教学活动是孤独的,教师需要与家长对话、沟通,同时在理念上起到引领作用。诚然,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缺少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不太可能在教育理念上与教师并行。但家长在其他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又恰恰是我们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教师不应把家长“排除”在外,必须与家长主动交流、沟通,取得共识,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在课外阅读的进行中,我们更不能缺少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学生在校的课余时间毕竟有限,课外阅读的成功仅仅依靠学生在校时间显然不足,学生的大多数课外阅读都是在家庭中开展的,大量阅读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假如这一活动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课外阅读将会成“无源之水”,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在活动的作用。

在实际活动的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其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农村孩子的家长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教师不妨从思想意识方面入手,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举行关于“阅读意义”的主题讲座,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博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使家长认识到正确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同时,在得到家长认同的基础上向他们建议,不仅要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更要重视、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和孩子逛逛书店,多为他们购买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图书,使自己的孩子不仅吃好、玩好,还要精神生活好,做知识面宽、学识渊博的小博士。久而久之,家长也就成为了课外阅读的支持者与组织者。

(二)联系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

鼓励家长力所能及地为孩子购买有益的书籍,同时在家中给孩子一个宽松安静的阅读环境(即“四个一”:一间书房、一个书柜、一张书桌、一盏台灯)。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扰,让孩子精心地读、美美地读;更不能在隔壁房间打牌、看电视等。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和孩子同读一本书”,每次阅读后及时指导孩子填写好课外阅读记录卡,营造家庭书香氛围。

在实际的操作活动过程中,我还经常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对话,以时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家访、电话、校访,同时还专门在家校联系本上留下一块与家长交换课外阅读意见的“栏目”,以便家长在上面写上建议或困惑,我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及阅读情况等。同时对家长的建议或困惑,我也及时予以回复。如:家长——我的儿子不喜欢看名著怎么办?老师——先找些他喜欢的书给他看,再慢慢引导。这个问题较复杂,能否到校和我面谈。

让批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2

镜头一:人满为患的书店、图书馆阅览室

在兰州市西北书城新华书店青少年读物区, 记者看到这样的一幕:书架前围挤着很多选书的学生, 席地而坐, 捧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 他一早就过来了, 外面天气这么热, 自己在书店里看看书, 感觉挺好的。他还从家里带了些零食, 就当中午的午饭了。面对这样的小顾客, 新华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有很多人是冲着书店的环境来的, 这里安静, 夏天又有空调, 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来这里一边避暑, 一边读书。”在兰州市纸中城邦图书广场的少儿读物书架前, 上小学四年级的陈敏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拿着一本漫画书读着, 除了偶尔为路过的其他人让一下过道, 眼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本书。“爸爸、妈妈不是加班, 就是有什么应酬, 没时间陪我。在书店里既能避暑又能读到好书, 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呢?”纸中城邦图书广场的一名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有的就像上班一样, 早来的就找个小凳子, 拿本自己喜欢的书读, 很多人一坐就是半天。”

在兰州市图书馆自习室记者看到, 自习室内读者满满当当, 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对此现象, 一位馆员解释说, 可能一部分学生感觉家里压力大, 太闹, 另一部分学生感觉家里环境太过安逸, 所以就会选择到这里, 再加之和同学结伴, 也能对学习问题进行讨论, 而且还可以劳逸结合。但对于图书馆有限的空间, 一位家长反映说, 孩子能够坚持学习本是件好事, 但没地方去大大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甘肃省图书馆三楼的一角, 记者看到一位学生模样的男孩捧着一本雨果的《悲惨的世界》安静地阅读着, “每周末我都会来这看免费书, 今天阅览室人太多了。”他说,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太少, 而且内容比较单一, 在这里不但书的种类繁多, 而且有许多新书上架, 可以大饱眼福。一边吹免费的空调, 一边博览群书, 何乐而不为呢?”

镜头二:熙熙攘攘的卡通漫画区

虽然现在很多书店内儿童读物琳琅满目, 但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一些日本、欧美的卡通、漫画类图书, 有些漫画书有时会被一人“霸占”, 其他人则一册难求。在西北书城新华书店, 记者随处可见一些学生捧着日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 卡通漫画区更是拥挤不堪, 而与之相邻的青少年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世界经典名著图书区则少人问津。记者好不容易看见一位家长拿起了一本《三国演义》让女儿看, 女孩却摇了摇头, 这位家长只好无奈地把书放下。

“孙悟空、三国的故事从小就开始看, 现在根本没兴趣了。”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张宇说, “家长买的书不是教辅书就是科普书,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阔知识面, 可这些书看起来太枯燥了。我喜欢看漫画书, 但家长认为漫画书与学习无关, 从来不主动买, 只能是自己用压岁钱来买。”据新华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一般稍小的孩子比较喜欢看卡通、漫画及侦探类的书, 像《蓝精灵》、《老夫子》、《哆啦A梦》等就有一批铁杆“粉丝”。虽然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一些学生必读的经典名著一度销量不错, 但是很多学生是在老师、家长强烈要求下被迫阅读的, 能够静下心来读名著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这其中学习紧张、没时间阅读是一个原因, 不爱读也是一个原因。他们觉得课本学习本身就很累了, 只想读一些轻松的书。

镜头三:让学生无奈的“课外书”

“爸爸出差了, 不然我根本出不来。爸爸只要见我一有空, 就会让我看作文书, 其他书都不允许看。我觉得应该再给我一点时间看看体育、军事类的书, 来拓宽我的知识面, 我也应该有一些选择权和决定权。我最想在周末, 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书, 可不现实啊!父母对于自己每天学习的要求是按时间来计算的, 而不是按学习量来计算, 也就是说, 规定10点睡觉, 10点前都必须学习, 即使你速度快, 提前温习完当天的功课, 只要时间还没到, 就得继续做教辅上的参考习题。当然, 我有时也会关上房门偷偷地看课外书, 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看的书, 就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 并且能够抢在他们进来察看之前将书藏起来。”在纸中城邦图书广场, 正在读《现代武器》的铮铮对记者说了上述一番话。

在甘肃省书刊批发市场的门口, 记者遇到了“采购”完毕的刘霞,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两本好书, 一本是《优化设计》, 另一本是《三点一测》, 我要谢谢我的妈妈。我会把两本书上的题做完, 开发我的智力, 增长我的见识。”在妈妈一转身时, 小女孩却悄悄地说道:“对不起, 这是被迫的。”

镜头四: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的阅读习惯

在西北书城新华书店, 记者问一位家长为孩子选择图书有什么标准时, 他告诉记者, 没什么标准, 孩子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另一位家长则抱怨说:“现在的很多书花里胡哨的, 家长看都看不明白, 孩子能学到什么知识呢?可偏偏这些书孩子喜欢看, 有时家长就只能迁就一下。现在最担心的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书让孩子陷进去不能自拔。”

对此, 兰州市某高校出版社一位姓王的编辑告诉记者说, 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 虚高的书价、低劣的纸质、注水的内容, 使读者买不起贵书, 选不出好书。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保证图书的质量, 提升书籍的品位, 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而通过出版社联合新华书店、图书馆组织专家举办读书讲座, 向学生推荐好书,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在倡导青少年阅读的同时, 社会也有责任营造一个培养高质量阅读习惯的氛围。

一位李姓家长认为,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光靠学校还远远不够, 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如果家长喜欢阅读, 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 如果家庭能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 制定出一定时期的阅读计划,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这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他对记者说:“我儿子今年正读初一。5岁左右他开始读《哈利波特》, 至今读了无数遍, 几乎能背下来了。基本上我们每三个星期会带他去图书馆找10本书, 完全由他自选。在家里, 我和他妈妈则和他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看着他的兴趣慢慢演化, 从科幻、神怪之类渐渐朝‘人间烟火’靠近, 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 虽然总体来说, 现在的学生阅读面比较广, 但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 一位无锡来兰出差的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学生存在猎奇心理, 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对经典名著他们能说出千好万好, 实际上却并不“感冒”;有的学生则沉迷于漫画书, 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计划。学生的阅读面广一些, 这对于他们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增强大有好处。只读教辅书, 特别是作文选, 虽然上面有很好的范文, 但看多了只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写出的东西千篇一律, 多读些名著则会对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现在很多图书存在着“语法不通”的问题, 其读者也多是不成熟人群。如果没有老师、家长的引导, 很容易出现问题。

兰州市某小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老师可以在每个班级里单独设立一个“图书角”, 在那里陈列一些内容较好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书籍, 并逐步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老师可以带班上的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去, 向他们介绍图书馆里都有些什么书, 并且推荐他们可以借阅哪些书, 也可以让图书管理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老师最好从文本入手, 因为文本是教学的基础。但仅靠文本是不够的, 老师自己应该多读书, 然后把自己读书的一些感受和读书有关的一些文章介绍给学生, 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老师应做学生的向导, 多介绍一些书目给学生, 或者做一些书籍的简介, 让学生挑选自己想读的书。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语文老师可以每周设置大阅读课, 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还要和其他老师及家长做好沟通, 让大家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相互之间密切配合, 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一条通道。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如浏览法、精读法、朗读法、笔记法等等, 还要鼓励学生写好读书随想、笔记之类。总之, 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一位退休老教师对记者如此说道。

让批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3

关键词:批注;有效;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批注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可以尝试教给学生。

一、读前指导批注

通常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要布置预习,学生也早已习惯这种学习方法,因此在预习时,他们都清楚教师的要求,就是读课文时要做圈点和批注。详细的说,可以注释生词、难字的音义,品味遣词造句的特色,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简评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揣摩文本的表现手法。在品评、鉴赏甚至质疑中使阅读渐入佳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有了批注这个环节,就是对文本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自学,把自己的理解、情感、质疑融入其中,那么,再听听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开始,可能有的学生不会批注,那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圈点勾画,也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把一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优美句子做个标志就可以了。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等到学生熟悉一些再來完成复杂的分析和表达,这样可以循序渐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展示批注

有了预习的环节,学生对文章可以说是已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与老师、同学沟通、探讨,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以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的读书动笔为例,笔者以为不妨加进下面这些旁批:

在第一段“但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旁边可相应批注:开篇点题,直接阐明观点态度。第三段“第一要敬业”(批注:提出分论点,层次清晰)。“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批注:作者先阐述什么叫“敬”,引用朱熹的名言,紧接着配上自己的通俗解释。然后顺理成章的论述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第三段后面课文:“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批注:作者以“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种人为例,极具代表性,说服力很强。指出无论什么职业,只要认真去做,专心致志,做到圆满,其劳动价值是等同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上述批注中对几个段落内容和作用的概括,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尤其是能帮助学生发现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批注是一种双向的参与,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讨论,虽然是一种静态的讨论,却也融入了双方碰撞的思想。在碰撞中,读者的思维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入,阅读的体验也势必来得更深刻。

三、课后交流批注

教师的示范只是给学生一个方向上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可以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批注的具体内容。有的学生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优美的句子,有的学生是从情感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有的学生是从情节上分析作品的内涵,还有的学生是从人物形象上探究文章的主旨……批注各有千秋又有一定的共性。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没有领会的内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批注首先可以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细心,要用脑思考,从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其次,可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及时标记下来。再次,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并且由此有所发现、创造。

不同文体的课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批注时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小说,要突出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的批注;议论文,要突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批注;写景散文,宜多用概括式和赏析式,从景物的特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所抒发的感情等方面入手,兼顾批注语言的优美,力求和写景散文本身的语言美一致、和谐起来。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适当批注,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和品位的提升。相信,批注会成为学生阅读的一种习惯和定势,那么,在学生阅读的路上定会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作文 篇4

赞叹林语堂先生语言的尖锐和思想的深邃。这本书中写到很多个国家,目前我对外国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知识、旅游或摄影类图书,我想,将来若有机会,一定会出国看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初次接触林语堂先生的文章,读来有点艰难晦涩,思想层次太高了,理解起来有点费力。但很有兴趣,有一种不断汲取知识的渴望激励我不断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我一直想做到的,我知道,对于爱读书之人,阅读是一种快乐,但要使之变成习惯可不容易。因此,我也鼓励着身边的同学,越忙越要抽出时间阅读,哪怕每天牺牲一点课间休息时间,鲁迅先生不是说了嘛,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高中生学业压力大,特别是高三学生,很少时间看课外书,虽然每周都有自由阅读课,但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课下就必须依靠我们自觉了!坚持每天阅读一点点,日积月累,收获会越来越大:一方面,通过阅读收集大量素材,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学会一题多解;此外,阅读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休息时间可以看看篇幅短小的文章。

每个人阅读的方式可能不一样,对此没必要强求统一,现在有很多人关注“如何高效阅读”,对“高效”的理解失之偏颇,以为读得快就算高效,殊不知,囫囵吞枣不仅不消化,养成坏习惯后还难以改正。所以,要么不读,要读就好好读,切不可走马观花!

阅读一篇文章,思考之后概括出主要观点,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在开头提到的《英国人与中国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际上是民主政体;英国善于做事,不善于命名;英国人更富有丈夫气息,而中国人较富女人气息。林语堂先生幽默而睿智地总结了英国人与中国人的区别。

对于外国的宗教、神学、民族历史,我不太理解,兴趣也淡薄一些,但如有必要,我会尝试阅读。太过宏观抽象的东西往往不太好理解,因为一方面我们本身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思想层次没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是,通过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思想境界是可以提升的,我坚信这一点。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 篇5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年5月7日,还记得我们学校的五月教育主题吗?对,是我快乐阅读。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古人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见阅读有多重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证明,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丰盈思想,滋养心灵,温暖生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可以超越时空,把最优秀的人和思想带到我们面前,可以让我们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长远,想得更深入。关于阅读的意义,老舍先生有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不读书的人就好比是睁眼的瞎子……一读书啊就戴上了眼镜,眼看得远了,心里也透亮了。”

记得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是靠阅读强国的,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匈牙利。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们国家每45.9万人才有一座图书馆,中国人每人年均购书量不足5本。

当下,读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统计,全球阅读量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64本。犹太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呢?这跟犹太民族把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有关。每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给他读书,读完一段,就让他舔一下蜂蜜。当孩子稍大一点,母亲就在书上滴一点蜂蜜,孩子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舔蜂蜜。从小孩子就知道:书甜如蜜。甚至,犹太人的墓地里也常常放有书本,他们相信,死人也需要在夜深人静时爬起来阅读的。这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就是说,生命有限,但学无止境。就连犹太乞丐也是书不离手,即使在乞讨时,他们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不用说衣食无忧的人了。

事实证明,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者没有一个不是热爱阅读的人。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读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习惯持续他一生。

书就是了解世界宽度和深度的望远镜,是伴我们起舞的红裙。同学们,我们这个年龄正是处在阅读的最佳年龄段,我们学校拥有藏书数万卷的图书室,全天对外开放。利用这良好的阅读条件,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这样的习惯会让我们每个人进步。让我们国家强大,让我们民族兴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阅读成为学习的助推器。请每位同学谨记: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世界上最营养的精神品是书籍,世界上最智慧的活动是读书活动。阅读带给我们不仅仅是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那么作为民安路小学的学生,我们怎么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

1.定时读书。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午餐、晚餐后和睡觉前阅读的习惯,那么就拥有每天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随身携带书籍。不论到哪里,都带上本书,每天出门,都检查一下,是否带了书。让书在书包里陪伴着,带到学校,带到食堂以及其它地方。例如看电影时,如果需要花时间等待,就带上书,阅读吧,那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3.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在家里,找个放着一张舒适的椅子的角落,拿本好书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扰。为避免分心,应该远离电视,音乐,电脑。

4.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如果真想多读书,就要减少耗在看电视,上网方面的时间,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比较困难。但是,在电视网络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钟,都能用在读书上,这会带来好几小时读书的时间。

同学们:民安路小学是我们的新家园。三年多来,全体民小人怀着初心,信念执着,脚踏实地,栉风沐雨,开拓进取,向着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创办皖北品牌名校的目标有力前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教育的新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太和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这些荣誉的背后,除了强师重教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有你们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们。当我聚集一个个故事,无不为爱读书的你们所感动。

晨读:听!朗朗书声是校园最动听的音乐,清晨,最迷人的情景就是坐姿端正,认真朗读的你们,激情洋溢的朗读使你们享受着文化的熏陶。

午读:午后的一段时光非常自由而美好,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你们享受阅读的身影!多么美丽,瞧,那是几个女孩子树下读书的身影,多么陶醉!操场上,几个小男孩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书中的故事!笑得多甜!请再把视线转向学校图书室吧!信步来到这儿,总会发现自主阅读的你们的倩影,几位小小图书管理员,把图书整理完毕后,徜徉在书海里。

下午的大阅读:按照学校教务处的合理分配,每天由我校3到4个班级开展大阅读,下午三节课的时光,你们可以尽情徜徉在书海中,每个周二,当我带着我班的孩子们陶醉在书中时,我常常情不自禁的笑,孩子们太可爱了:故事情节特有趣孙宇同学忘情地笑了!刘功灿同学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张榆彤和刘津汝在美文欣赏;马可涵和杜依依在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阳光姐姐”系列丛书是她们的最爱!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丰盈了心灵,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书香的浸润,便有了一篇篇优质的红领巾广播稿被播出,更有了一篇篇佳作被荣获一等奖、特等奖,并在全国各地刊登。厉害了,亲爱的民安路小学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希望不要忘记,你们对阅读的喜爱来自于你们老师的积极引导,谆谆教诲。美丽的民安路小学有着一批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在崔校长的带领下,20--年春天,我校成立了“岳红青年教师读书工作室”。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他们既读理论书籍,也读业务书籍。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确立了大阅读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读书氛围。老师们一篇篇教学论文被发表,一堂堂好课美名扬,这难道不是书香的浸润?厉害了,美丽的民安路小学的老师们!

再看看我们的崔校长吧!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不论业务多么繁忙,崔校长总要挤出时间读书,读得更多的是教育教学专著,他常常边读边批注,在他读过的每一页书上都会看到密密麻麻的批注,随时写下感悟,往往一本书都被他读厚了。崔校长不仅爱读书,勤钻研,而且擅长于笔耕,静静地深夜,多少次,崔校长在写文章,在构思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在构思每一次的教师综合素养会,他的文笔排比气势多么有力量。每一句都经过了润色,文质兼美。家长听了受感动,老师听了受益非浅,鼓励着青年教师们飞快地成长。你们知道吗?目前崔校长已经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数十本了呢!上周崔校长看到校园月季花怒放,豪情写下一首赞歌。孩子们大声告诉我,想听一听崔校长写的诗歌吗?

月季月季,花开四季,月季月季,多彩美丽。

月季月季,团结相依,月季月季,蓬勃生机。

月季月季,竞相追梦,月季月季,芳香馥郁。

月季月季,月月喜气,月季月季,带来好运,相伴师生,万事如意。

孩子们,我们的校园不仅有月季花竞相开放,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儿绽放,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你们愿用诗一样的语言像崔校长一样赞美它们吗?

爱读书的你们最可爱,爱读书的老师最美丽!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反映的,只是我们师生读书时的一个侧面,还有更多更值得我们感动的关于读书的故事,等待你们去歌颂。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成长的。愿书香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灵!

同学们,阅读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而深邃;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行动变得理智而富有创新;唯有读书才能使我们充满力量;唯有读书才能点亮我们的人生。读书吧,这是理想的召唤,这是我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同学们,阅读吧,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说: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必定是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校园。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伏魔正道-实验小学要打造“书画校园书香校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让我们的校园有书香气,老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希望每天早上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有人坐在书屋前、倚在小树旁、坐在草坪上、坐在长凳上,品味着文字的美妙。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陶冶、一种人生、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高雅、儒雅、文雅”。

今天首先要跟同学们讲讲读书的目的:读书是一种文化,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有了灵气才会有自己独特灵动的美。同学们,你能背诵100首诗、熟读成诵100篇美文,写作文时就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会为写作文而烦恼。

其次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阅读,需边读边思。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应当思索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化为己用。

最后是读书的态度,坚持阅读,就是坚持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优势,它会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平等的观点去看待所读的书,与书的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或赞赏、或称奇、或意会、或困惑、或质疑、或建议,这样读书最为舒适、惬意。因为读书应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

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而我要说,一书一世界。

“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个朋友。”“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时,告诉做人要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知道了诗人王昌龄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从名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中想到了我们要向梅和竹一样,有顽强不屈的气概,也要有谦虚的美德。

同学们,在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请读一本好书,好好读一本书吧!

谢谢大家!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3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当我们点数四季更替,记录成长历程时,是否察觉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当我们乘着人生的列车,急速向前奔跑时,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书,引领我们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历史的风云画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渊博的大师。我庆幸我们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是的,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阅读而发展,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需要,应该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说到阅读,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特殊的节日——“4月23日,世界阅读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辞世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静静阅读,把青春装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据调查:世界各国年平均阅读量,日本人为4本,韩国人为7本,法国人为11本,中国人为0.7本。“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全国有阅读“习惯”的人大概只占5%,且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英国人55本和美国的50本。

重视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应当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阅读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据说,犹太人在刚开始教孩子阅读的时候,会放一罐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书中自有甜如蜜”,这样的引导将会成为孩子不断学习,勇于求知的动力所在。

然而,我国全民阅读的氛围并不容乐观。走进书店,你会发现80%的书籍都是中小学教辅,真正的经典好书却往往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家庭的藏书与阅读了。可见我们整个民族的阅读层次是很低的,长此以往我们将拿什么来立足于世界之颠呢?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不应该沉思吗?让我们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勤奋阅读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认识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办法仍是——阅读。

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阅读,就有可能。你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不阅读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热爱阅读的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为此,我代表六(3)班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走进伴你终生读书的学校——图书馆,借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开始阅读;请不要将书籍卖做废纸,请捐出身边闲置的书籍给需要的人和图书馆,传递爱心,传承知识;每天,请关闭电视、网络一小时,在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共享阅读的乐趣;从今天开始,确立一种信仰:“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

同学们,读书吧!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习惯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点燃读书的激情,让这种读书的好习惯熏陶我们身边的每一株幼苗,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而努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4

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们,读书是成长的基石,读书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伟人都是勤奋读书的楷模。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鲁迅少年时,冬天晚上读书冷,就把辣椒放在口中嚼,用辣椒驱寒,坚持读书。世纪老人冰心曾教导我们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界文学巨匠。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是他们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又善于思考的结果。希望同学们向这些伟人学习,趁着少年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为自己的人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议:

1.制订一份个人读书计划,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平时写好读书笔记或心得,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位;

4.积极参加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积极到图书室借书,主动为班级图书角捐献好书,让大家都有好书可读;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态的平和,精神的慰藉。经典诗句,让我们充满智慧;童话故事,让我们浮想联翩;历史巨著,让我们博古知今;科普书籍,让我们思维缜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希望大家与好书为友,以读书为乐。行动起来吧,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浓浓的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5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同学都知道马克思、爱因斯坦吧,他们是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应该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去读书。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人们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华文明悠久绵远,足以见证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民族。早在几年前,我们学校就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我们开设了校本诵读课程,为大家创造了优美的阅读环境。我们中的很多同学也爱读书,读名著,丰富了思想,开阔了眼界;读美文,感受着文字的生动音符……同学们在一篇篇优美的诗歌中流连忘返,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心潮澎湃……这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储备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之作,必将成为引领成长的指明灯,在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要说: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伴随着校园“读书活动”,一同将读书进行到底!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让“书香”成为学校的品牌,愿读书之风在新区二小常驻。最后,我们一起来个约定:以后,大家见面不要再问:你吃饭了吗?而要问:今天你读书了吗?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6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诚信考试深入学生心中》。

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了所有老师的共识。为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浓郁的班级书香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和老师都行走在溢满书香的道路上。团委学生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要有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走入“书香”境地。班级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班的书香氛围营造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

1、教室布置书香气。黑板报是主要阵地,每期围绕读书内容而变化样式,如“读书格言”、“好书推荐”、“诗歌园”、“学生园地”等栏目。同时让墙壁也说话,在教室的四面墙壁上贴上学生自做的阅读记录卡、书友队自制的特色读书卡片及以“书香”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读书风采照片等内容。这样的布置营造了一种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想读书的氛围。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让学生花少钱也可读很多的书,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识,我号召每个学生积极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图书角内贴上班级读书计划,书目名称,借阅制度,借阅本。

3、保障读书时间。为了保证学生读书时间,让每次上课前学生都能准时坐在教室里静静地阅读,做到自主阅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每个学期的班工作计划中都要围绕读书主题安排班班读书活动,如美文诵读竞赛、故事会、赛诗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每周举办诵读竞赛与故事会,活动中分别评选出“诵读之星”和“演讲之星”。

2、写读书笔记:提倡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用于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文段,读完一本书则写写读后感。

3、携手共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建设书香班级的同时,我班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的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三、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走在书香之路上学生是幸福与快乐的,为引领学生走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学生会提出如下建议:

1、每个学期语文老师上好一两堂阅读指导课、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及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交流课上,让学生对读过的故事进行“讲一讲”、“演一演”、“评一评”。

2、教会学生读什么书。书籍浩如烟海,让学生全部读,显然不可能;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读书立志,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在书香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第二次月考,自古以来,诚信是做人之本,在考试中最被强调的就是诚信二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之本。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应是每个学习者所遵守的准则。诚信是一种自尊、自重、自爱,真实的自我、坦荡的自我、诚信的自我是一种光荣。“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让竞争在平等、公平、和谐中展开,让一切的付出和回报都真实、纯净。希望同学们用扎实的知识,良好的品格,求真的态度向老师、向父母、向同学、更向自己交上一份真实的答卷。我想,当我们能坦然地运用诚信的尺度来衡量自身时,我们的生活才更真实,我们的微笑才会更灿烂。同学们,做到诚信考试,让诚信为我们的人生划上绚烂的一笔,最后,我衷心的预祝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7

一、感知文本,学会阅读

阅读是对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的积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听了清华大学附中王君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她把文本处理为经典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性文本、通用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等六种类型,大有见地。文本阅读必须以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为前提,不同类型的文本,要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为文本阅读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技巧,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以达到自主高效的阅读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读后教,让学生在 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感知文本。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反复地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悲剧 “悲”在何处?“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尔后,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感悟文体的能力, 更使他们养成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二、自主体味,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升,是良好语感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 围,教给学生 阅读的方 法,让学生 “潜心会文”,体味书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 趣呢?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强调“自由思想”,自由读书,处处给予学生自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中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过程,在对话场景中展开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例如,学习韩愈的《马说》一文后,我先给学生呈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然后展开对话:假如韩愈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提出哪些问题?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就“如何选拔人才”为主题展开人才观的辩论。学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辩论有理有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从触摸语言开始的,至感受运用语言而终。而这种语言活动与学生心理活动是同步的。“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去而生灵光。”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会发出火花,情感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得到升华。

三、结合实际,开发校本阅读课程

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自主地阅读,因此,只有开发高质量的校本阅读课程,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阅读。学校应有计划地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开发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校本阅读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校结合实际,编写了《中学汉字识记手册》和《经典阅读》校本教材,每周安排不少于两学时的课外阅读课,或到阅览室自主阅读, 或在教室内由老师指导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课外阅读,让阅读回归常态

只在课堂上学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层面上讲,学好语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中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走进书本,痛痛快快地 阅读。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景,自在自主的阅读心境,感受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点。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生活是语 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在其他文学作品中鉴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强调学生多读书,每学期我都给学 生制定阅 读计划,每学期读 三本自己 喜欢的书,一部名著,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实践证明,积极有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驱力,让阅读回归常态,成为学生的习惯,并逐步变成他的成长自觉,阅读才会成为人文的阅读,思想的阅读,生命的阅读。

摘要:阅读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学生会读,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能力,才能主动地获得知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单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8

[关键词]方法兴趣课程开发常态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15

在当下提倡突出文本特质和教学个性化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形式多样,手法层出不穷,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一些教师对文本的分析较少回到文本的呈现艺术上来,有关思想的东西全部被抽空,丢掉了灵魂,迷失了对语文的敬畏。如何在改变中不放弃对自然阅读、常态阅读的追求,成了一个难题。

一、感知文本,学会阅读

阅读是对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的积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听了清华大学附中王君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她把文本处理为经典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性文本、通用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等六种类型,大有见地。文本阅读必须以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为前提,不同类型的文本,要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为文本阅读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技巧,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以达到自主高效的阅读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读后教,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感知文本。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反复地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悲剧“悲”在何处?“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尔后,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感悟文体的能力,更使他们养成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二、自主体味,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升,是良好语感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潜心会文”,体味书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强调“自由思想”,自由读书,处处给予学生自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中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过程,在对话场景中展开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例如,学习韩愈的《马说》一文后,我先给学生呈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然后展开对话:假如韩愈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提出哪些问题?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就“如何选拔人才”为主题展开人才观的辩论。学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辩论有理有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从触摸语言开始的,至感受运用语言而终。而这种语言活动与学生心理活动是同步的。“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去而生灵光。”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会发出火花,情感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得到升华。

三、结合实际,开发校本阅读课程

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自主地阅读,因此,只有开发高质量的校本阅读课程,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阅读。学校应有计划地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开发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校本阅读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校结合实际,编写了《中学汉字识记手册》和《经典阅读》校本教材,每周安排不少于两学时的课外阅读课,或到阅览室自主阅读,或在教室内由老师指导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课外阅读,让阅读回归常态

只在课堂上学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层面上讲,学好语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中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走进书本,痛痛快快地阅读。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景,自在自主的阅读心境,感受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点。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生活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在其他文学作品中鉴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强调学生多读书,每学期我都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学期读三本自己喜欢的书,一部名著,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实践证明,积极有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驱力,让阅读回归常态,成为学生的习惯,并逐步变成他的成长自觉,阅读才会成为人文的阅读,思想的阅读,生命的阅读。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广播稿 篇9

女:有一种力量,让成长充满审美。

男:有一种力量,让青春刚柔并济。

女:有一种力量,让梦想不再遥远。

男:相信阅读,相信文学的力量。

女:大家好,我们校园七彩树如约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播音员郭艺琳

男:我是播音员王子阳

女:作为学生,读书是我们学习中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而就是这件事情,却让我们的老师头疼,家长头疼。

男:是呀,在我们身边,不爱读书的同学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他们不喜欢读书,不习惯读书。

女:今天我们七彩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文章《让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底色。作家三毛说:“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至更心安理得。”我喜欢这句话,这便是精神食粮对一个作家的意义,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又怎能不把就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男:我们都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未必能够改变你的命运,但读书却实实在在地能够改变你的命运。所谓读书改变命运,不是你只要读书就能够改变命运,而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博览群书,像蜜蜂那样采吮书中百花精髓,滋养你的灵魂,开启你的心智。完善你的人格;长知识,增阅历,以培养你的才能。日以渐染,使你走出蒙昧,脱离低级趣味而志存高远,文质彬彬。随着人格品位的提升,你的人生轨迹自然会得以改变。

女:同样一本书,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正所谓“一千个人的心里,住着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即便是我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阅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如清人涨潮在《幽梦影》里所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男:而我们正直与如夏花般蓬勃开放生长的年龄。我们的心智正处于情感,道德。审美。智慧的缔造。也是阅读最重要的年龄。正如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仿佛就在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女:读经典诗文,能让你的心灵永不枯竭;读中外名著,能让你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读伟人传记,能让你从伟人不屈不挠的奋斗过程中汲取崇高的`人生哲理,读……

男:作家三毛在《关于读书》中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女:也就是说,我们从优美的,诗意的,感动我们心灵的文学佳篇中,感悟着道德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力量。

男:生活是广阔的,但并非处处都开满鲜花,更不能指望处处都是林荫道,有的地方是崎岖陡峭的小路,有的地方更是荆棘丛生。所以“打开窗户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文学的气息。”走进书中,去品味文字的芳香,去接触那蕴藏在文学的巨大力量,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从书籍中重拾信心,从书籍中不断成长。

男: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天空中不会再有乌云。路途中不会再有险峻的山峰和湍急的河流,满山的花朵正在等待你。生活中不会再有伤心与后悔,快乐会充斥你的心田。

女: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这无论对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还是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都有一种莫大的收获。读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它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迪和教诲,在吸收和积累知识的同时,使我们能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更好的指导我们学习。让我们尽早的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男: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播音,我们希望更多地同学都加入热爱读书的行列里来,让阅读变成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女:时光积累经验,阅读塑造成长。今天我们的播音到此结束,感谢收听,再见。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的讲话 篇10

家里的这些书令我爱不释手。在记忆中,我的家搬过了好几次,但是家中必备的家具书柜是一定要有的。现在我的家中就有四个大书柜,里面分类摆满了书。每天我放学回家的时候,一看到屋子里的书,就感到房间里恬静而雅致,可谓书香扑鼻。

爷爷曾经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奶奶也曾指点我,书中自有颜如玉;爸爸和妈妈一有时间就带我去书城和图书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书山学海的魅力。

现在的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订书,更增添了买书的乐趣。我深深地懂得,书籍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它把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摘到树顶诱人的果实,我们就得用梯子爬得更高!

读书除了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在多读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把书分类,对不懂的问题要马上提出来,并加以解决。

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11

【关键词】阅读数学阅读习惯培养

一、 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及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在六年级200名学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基本反映了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想法和做法,具体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家藏书量大约有多少?数学读物呢?

据调查统计,50%的学生家中藏书达到了500册以上,但数学读物仅有几本与教材配套的教辅书,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外读本几乎为“零”。

问题二:每周你都能利用时间阅读《小学生数学报》吗?你有边阅读边写写画画的习惯吗?

《小学生数学报》几乎人手一份,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完成报纸上老师布置的习题,主动阅读其他内容的只有15%,边阅读边分析的只有5%。

问题三:你是否乐意通过阅读了解更有趣的数学,拓宽自己的视野?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数学阅读来了解更有趣的数学,还有20%的学生因为大量枯燥的数学题对数学产生了反感和厌恶情绪,阅读的愿望不够强烈。

纵观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阅读领域接触很少。一方面,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学好数学会解题就行了,实质上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还可以,但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原因在于数学阅读能力缺失,不能正确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不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我们的数学教学本身缺乏对数学阅读的要求和引导,除了数学教材,教师很少给学生推荐数学读本。

二、 如何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所以,数学和语文一样,也需要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放眼未来,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学知识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将阅读引进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 丰富阅读资源,提高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萌发对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阅读。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双管齐下。

1. 重视课内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阅读数学书的时间,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图表等都是重要的阅读内容,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推敲。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课上不妨渗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材料,让学生读一读。

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笔者播放视频动画《埃及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奇观》。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大约有40层楼房那么高。金字塔建成后,埃及有个法老想要知道金字塔的确切高度,当时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谁也不知道该怎样测量。一天,一个叫泰勒斯的聪明学者对法老说,他有办法测量出塔的高度。泰勒斯做了一个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很多长度不同的竹竿插在地上,竹竿由矮到高,它们的影子也由短变长,记录数据:

竿高(M)246810…影长(M)12345…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竿高和相对应影长的比值不变,也就是竿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交流:这个重要的发现帮他解决了难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学生畅所欲言,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而且能真切体会到数学的神奇魅力,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 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低年级可以读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益智故事,如《马小跳玩数学》《数学小眼睛》《数学智斗记》《数学城历险记》,还可以读一些中外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故事,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陈景润等,这样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中高年段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读一些数学史、课外趣题、中外经典数学问题,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或疑惑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以读促思,以读促说,以读促学。

(二)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阅读材料比较抽象概括,学生阅读时有一定难度,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因此必要的方法指导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

1. 设计提纲,降低思维坡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尝试“问题导学”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给学生提供导读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材料:

(1) 举例说说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想办法剪一个圆形纸片。

(2) 将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后打开,观察折痕,你有什么发现?这个点叫什么?用哪个字母表示?

(3) 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4) 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标注圆心,再分别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学生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培养了学生阅读时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

2. 突出比较,把握问题本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信息,有的知识点是经过高度浓缩概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在读中感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们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我们应让学生读一读,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通过对“同时”“相同”等词语的深入研究,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3. 加强联系,建构知识体系。数学知识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串联,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如给出条件“杨树有10棵,柳树有8棵”,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读了这个信息能想到哪些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1) 杨树比柳树多2棵,柳树比杨树少2棵;

(2) 杨树与柳树棵树的比是5 ∶4,柳树与杨树棵树的比是4 ∶5;

(3) 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5/4,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4/5;

(4) 杨树比柳树多1/4,柳树比杨树少1/5。

这样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感知层面,而是透过文字挖掘更深层次内容,既沟通了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 分享阅读收获,激发持久动力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共同提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 开辟数学读书角。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氛围,我们不妨将教室的一角装饰成“数学阅读角”,学生可以将购买的数学书籍放在读书架上,班级内流动阅读;开设“好书推荐”栏目,推荐最新的数学科普类读物,扩大阅读面。

2. 举办读书报告会。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读书卡,让学生记录下阅读书目和体会最深的一段内容,写一些读书心得,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的收获。

3. 展览数学手抄报。学生将阅读文本后的反思及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学习经验交流等收集整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手抄报,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内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每月选择好的手抄报贴在墙上展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4. 评选阅读之星。开学初由学生自主制定评比标准,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每周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做出评价。同时,笔者结合各种竞赛活动,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形成个人阅读小档案。学期末对照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综合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班级的阅读明星、进步之星,举行颁奖仪式,给予奖励,激励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上一篇:送课下乡活动下一篇:电焊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