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2024-08-21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精选8篇)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篇1

如何才能做一个与家长‚沟通无障碍‛、‚接触零距离‛的老师呢?我想离不开这几个要素:真诚、勤勉、谦虚。

一、以真诚的言行打动家长的心灵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伙人‛,只有取得他们的合作,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我们应当有效地与家长合作,产生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切不可把家长变成与我们对立的宿敌,彼此推卸教育责任,这不仅是不称职的班主任行为,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我们做老师的都受过专业训练,素质相对较高,群体形象较好。可是我们的家长却形形色色,来自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在他们之中可能有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有公务繁忙的机关干部,有忙于生意的公司老板,有本本分分的普通工人,还有可能有为生计奔波的下岗、失业者,对待不同的家长,我们应该保持不变的是‚真诚‛两个字。

这儿有一份老师写给所有家长的公开信,现截取片段:

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每对父母的希望,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我们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因为我们的责任心、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质量。我们一定回殚精竭虑为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在小学毕业前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共同努力。我们也欢迎每一位家长提出宝贵意见(写在反面,更欢迎长篇高论),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因为‚凡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等候市我们追求的‛。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可以读出老师的真诚,读出老师对家长的理解,也读出老师对家长发出的共同教育的呼唤。我想为人父母者读后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真诚必须体现在与家长接触时的一言一行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些面带微笑的家长客客气气地、比较拘谨地与老师交谈。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家长们坐在办公室里神情自若地和老师面谈呢?一位朋友这样对我说:‚进办公室,大多是因为孩子犯了错,给老师‘请’去的。心里自然是有些忐忑。有时老师的一两句诸如‘希望你们家长多管管孩子,尽到责任’的话让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好歹在单位也算个头……真有点抬不起头来。‛原来,家长们普遍感到老师在与自己接触时有些:‚居高临下‛,‚理直气壮‛,自己自然是‚甘拜下风‛、‚理屈词穷‛。如果我们能够在家长来访或邀请他们面谈时能够做到态度真诚谦和,我想家长们必定不回再视到学校为难堪的事了。

真诚还应体现在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撒谎能够。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相互联结的感情纽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是家长的敏感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真诚面有分寸的评价就是特别重要。值得主义哦的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对孩子的评价首先肯定、赞赏,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而且应该真诚地充满对学生进步的欣慰以及对学生过失的谅解。谈学生缺点时注意方式,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学生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这样。家长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切与帮助。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老师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往往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干扰别人‛、‚影响秩序‛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造成家长误会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另外教师与家长交谈时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也不要随意将对方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使家长产生心里负担。

当然真诚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应用心地渗透在与家长接触的每一个细节中:见面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起身点头的姿态,一句真诚地‚你好‛,一个简单的请坐的手势,均能让心情忐忑的家长平静下来。加入学生在校发生了意外或与旁人发生了纠纷矛盾,有些心疼孩子的家长会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遇到这种情况,真诚与谦和依然是教师解决问题的良方;心平气和地接待,耐心地倾听,客观公正地描述事实,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等肯定会使家长的怒火平息几分。

二、以勤勉的工作作风让家长满意

‚认真负责‛这是家长们普遍对孩子老师的基本的要求与期望。每一个老师应当竭力树立勤勉认真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勤勉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要亲力亲为,认真做到最好。在与家长的联系接触中,我们也要将、勤勉注入。

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不是出于偶然的需要,或是某个孩子出现问题才联系,而应当是经常性的。教师要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尤为要注重个别沟通,例如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就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孩子在校、在家情况。有时家长工作繁忙,教师还可利用家访、电话、便条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过切记不要动辄请家长到校。交谈前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在交谈中,通常教师要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学习、常规等方面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让家长谈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问题以及对学校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每次谈话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谈话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集中讨论学生发展的某方面问题。这些可使教师与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关系与习惯,拉近亲师的距离,使家长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诚意与工作的勤勉,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取得共识,形成共同语言,最终达到亲师沟通。

三、以谦虚的品质赢得家长的尊重

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时时处处以谦虚的品质展现自己良好的师德素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所当然地比我们更熟悉自己的孩子,因此时常向家长请教,学习教育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等,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在沟通中,教师还应当耐心地倾听家长的批评意见,即使家长的批评是错误的,教师也应委婉地向家长说明,这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能唤起家长的敬重和反省。

亲师沟通是一门艺术,‚零距离接触‛是我们教师追求的良好亲师关系所要达到的境界,只要我们以真诚为先,以勤勉为重,以谦虚相佐,我们必定能实现与家长的心灵相通,实现沟通‚零距离‛!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后进生的影响过程中的不良和不当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转化后进生就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着手。那么,如何有效地与后进生家长沟通和交流呢?

一、了解后进生的家庭

与后进生家长沟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后进生,并全面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后进生的方式,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要沟通就必须了解‚家‛。了解‚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后进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二是了解后进生本人对‚家‛的看法,尤其是后进生对父母教育的态度和教育方法的看法。这样与家长沟通时便有针对性,能够做到因‚家‛施‚通‛。

二、选择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教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主要表现为双方的言语交流,以及交流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而与后进生的家长沟通,更加要求交流双方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任何情绪化的交流都无助于对后进生的成因的客观分析。另一方面,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是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地转化后进生,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前提是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对转化孩子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必须选择最佳时机,也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工作中的思维定势,不仅要看到后进生的‚后进点‛,更要看到后进生的‚先进点‛,善于捕捉‚闪光点‛,并把这些做成材料,既要反映后进生‚后进‛、‚需教‛的一面,又要反映后进生‚先进‛、‚可教‛的一面,以便更好地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也能对后进生起到激励作用。当然,并不排斥在后进生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时进行与家长即时沟通。

三、选择交流的非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不仅能补充语言之不足,协助人们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表情‛的作用。通常人们只把‚表情‛理解为面部表情,事实上,人们各种态度变化,语调特征也都是丰富的表情。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表情‛。可见,情感交流的作用甚至远远大于语言交流。因而,我们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应做到和颜悦色,目光专注,聚精会神,言语恳切;而不能面无表情,神情游移,看墙壁,摸桌子等。

2、隐蔽动机的影响。当说服者提出的主张与其自身利益完全相反时,他的见解最容易被接受,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使家长明白,我们提出的主张并不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而是为他们的利益着想。

四、把握交流的语言艺术

与家长交流最终还是离不开语言。因此,必须十分讲究语言的艺术。

1、注意运用幽默暗示。有位名家曾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与家长交流中,采用适当的幽默暗示,能收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幽默暗示的方法很多,我们常运用的有:一是类比暗示。即用一种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暗示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是侧击暗示。即对家长中存在的问题不直接点出来,而从侧面敲击一下使其注意。

2、要注意句式的选择,语气的运用。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句式,表达的言辞效果是不同的,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在用于表述和询问时,语气舒缓,听起来入耳些。祈使句和反问句一般要少用和不用,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命令式和训责的语气,听起来让人难易接受。

五、交流时做到‚四忌‛

一忌‚独白‛。与家长沟通是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流是双向的,不仅与家长交流,有时还可以让后进生参与交谈。‚独白‛只能堵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二忌‚揭短‛。后进生有许多‚后进点‛,如果在介绍后进生的情况时过多关注其‚后进点‛,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对孩子感到‚不可救药‛,对转化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该采取客观和婉转的表达方式。

三忌‚教训‛。与家长交流是为了取得家长对后进生的支持和配合,将其不良表现一味归结于家长或后进生,而‚教训‛家长和后进生,只能扩大家长或后进生与自已的心理距离。若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教师和学校产生反感;而对孩子苛求的家长,则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四忌‚就事谈事‛。交流中的就事谈事,不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作全面分析,不给家长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意义是不大的。

总之,在与家长交流中,最为重要的还是一个‚情‛字。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与家长交流,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语评。都会关闭沟通之门,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我们只有象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那样怀着真诚的心,尊重家长,不发火,不质问,和颜悦色,平易可亲,用饱含知识的营养,甜美的语音启迪感化家长,才能使家长亲近和信任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教。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也是最多的就是老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了。那么如何和家长沟通,全力作好班主任工作,我谈一谈我的一点看法。

转眼间,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耕耘了15个年头了,从一个曾经和家长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的教师到现在成为一个家长认可的教师,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记得一次和李校长聊天的时候,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对家长来说,只有你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的孩子,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你的关怀,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能顺利地展开。你的班级才能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的确,家长最喜欢听什么?看什么?当然是他的孩子的情况了,如果我们每次看到家长都能把他们孩子的近期情况说一说,那无疑会让家长认为我们在每时每刻都关心着他们的孩子。有的老师认为,他那孩子一点优点也没有,让我说什么呀!是啊,每个家长都愿意听到好话,那么我们不妨“坏话反着说”。我总结了一点我自己在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和家长沟通的一点做法。推心置腹法。

我们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家长,在他们眼里他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最可爱的,最招人喜欢的。他们不能忍受别人对他们孩子的一点批评。那么,当这些孩子违犯了纪律或成绩不高时,我通常采取的就是推心置腹法,就是让这些家长感觉他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是恨铁不成钢。举个例子,我班的佟子涵,长的帅、机灵,前一段的校园文化节被选拔走模特的一个小男孩,看外表,一点毛病没有,但就是爱说爱闹爱打架,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后数几名,一年级时找过家长,但家长认为人家孩子就是好,这些毛病都是小的缘故,长大自然会好。我看说了几次没用,就放弃了。可等到二年级,看这孩子越来越不象话了,于是我就改变策略了。我借接我女儿的机会,和那孩子的二叔说我真为这孩子着急啊,多好的一个孩子,你说他爸妈怎么不怎么管他呢?大概是我比较真诚,第二天佟子涵的妈妈就来找我了,我把我的想法说了,他妈妈非常感激,我们还约定建立一个家校联系手册,把佟子涵每天的情况互相写下来,以方便我们的联系和沟通。就这样,眼看着佟子涵一天天进步了,他妈妈也在联系册中,非常真诚地写道:王老师,你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就是等孩子大了,就什么都晚了。现在我们已经记了半学期的有关佟子涵的家校记录,虽然,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记这些东西花费了我很多的精力,但看到孩子的进步,我还是感觉非常值得。我和他妈妈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老师比较熟悉的家长。比如:我们班有几个我初中同学的孩子,以前关系就挺好。当他们的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时,我常常见面直接就说:喂,咱那孩子得管管啦,学习成绩下来了。或者是,这段太捣乱了,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你们没工夫管了?我可拿棒子凿啦!听到的家长哈哈大笑,往往回答:凿吧,就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吧。当然,开门见山也不能总说坏话,偶尔也要表扬几句。暗示法

在班级还经常有这样一些家长,孩子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家长也是看见你就没什么说的甚至有点躲着你。这时,我往往采取暗示法,借别人之口来转达我对他们孩子的看法。比如:大扫除时,许多家长都来了,其中就有这些不爱和老师沟通的家长,那我就趁着别的家长打听自己孩子的工夫,偶尔插几句,故意大声地夸一夸他们的孩子,也就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挺关心他们孩子的,往往这时候,你的话刚出口,他们就会凑过来,向你了解一些情况了。尤其是稍差的孩子的家长,平时总觉得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给老师填麻烦,所以,不好意思和老师沟通,这时你无形当中就给了他们一个和你沟通的机会。有时候,就算这些家长不在,你对他们的孩子的看法也会被其他的家长在闲聊时及时地传达给他们。

其他的还有什么旁敲侧击法等,其实,不管什么方法都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也就是所有的方法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之上,只有让他们感觉到他和他的孩子都被重视着,他才会支持你,帮助你,协助你,你的班级才会蒸蒸日上。

和家长沟通还要别怕耽误时间,别怕花电话费。一次,我发现我班许东昊上课总是斜着眼睛看黑板,我下课就给他妈妈打电话,我说是不是该带孩子看看眼睛啊,他妈妈说,我儿子眼睛挺好的,我说去看看吧,也不搭啥。结果,检查之后,孩子两个眼睛分别是0.3和0.4。医生说还能调整。他妈妈别提多感激了,连着来学校两趟,就是自责和感谢我。其实多小的一件事啊,却让我因为得到的感激而快乐了好几天。这样让我快乐的事还有很多,都是我和家长在共同教育孩子当中获得的,我和我的家长已经变成了朋友的关系,他们乐于把孩子的趣事和丑事和我共享,甚至是家里的事也爱和我商量,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人生当中的一笔财富。

我想和家长沟通的方法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每个老师处理的都不尽相同,但我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寻最合适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说句心里话,班主任的工作实在是辛苦的很,并且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情的重复。但是我热爱我的这份职业,我在这个岗位上,一直以自己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奉献着,品尝着这其中的苦和乐。班主任是学生、学校、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是沟通的纽带。班主任的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最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学习等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要及时的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特别是需要家长配合时,也要给家长布置安排落实一些事情,要家校联合,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对每位学生家长,可以定期互通电话,欢迎其不定期来校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介绍在家情况,以便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因为不同的家长对学校教育及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不同,尤其是现在孩子娇生惯养,溺爱等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难题,更应该引起广大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高度重视,平时的沟通和接待都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

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其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我班一位学生家长,和他的几次交流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家长,无论是谈到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考后的试卷分析,甚至连某些学科当中的具体问题,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应如实的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有利于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教育。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在我班上有位男生学习习惯较差,几乎每天的作业都做不全。我和他的家长联系,发现家长并不着急,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们的教子观:我们家很讲求民主和自立。孩子的事情我们不想过多地干涉,他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得让他懂得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于是饶有兴趣地和他们聊民主教育观,以及孩子自立能力差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等,但在此基础上我又耐心地和他们讲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告诉他们在中学阶段我们的确要培养孩子独立走路的能力,但我们还不能全部放手,得有个“帮扶”的过程,特别是你们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目前都还有待提高,希望他能在我们的共同帮助下,早日自觉、自主地学习。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

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

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青年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班是提高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老师啊,我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换意见,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做父母的实在不好意思来找你啊。”我是一直不赞同父母这么说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初中的学习习惯没养好,也可能是其他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的身上也同样有很多可爱之处,例如在学校的运动会他就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我们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 我们要以理服人。青年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青年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总之,在与家长谈情况沟通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社会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反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作为班主任,如何协调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通道,如何编织好学校、家庭、社会共育英才这一网络,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就是“家长”,他们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作为一名新时代班主任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与家长的理解和沟通,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水平。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学会角色转换,体会家长的心情,做到相互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教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园的保教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家里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珍爱,爷爷奶奶的宠爱、溺爱。从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因为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养方式,所以家长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家长提醒老师午睡时一定将孩子的棉袄脱掉,有的家长则叮嘱老师千万不能给孩子脱棉袄;甚至有的家长要求老师顺从孩子原有的生活习惯,不管这种习惯是否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更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受各种功利性教育的影响,关注的是孩子学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认为玩和游戏都是浪费时间,是老师对孩子极不负责,如果老师希望帮忙搜集资料或者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教具时,他们常常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甚至不予理睬。倘若孩子在园磕着碰着了,有些家长当面就给老师难堪,认为“我花钱将孩子送给你,孩子就不能有丝毫闪失。”许多老师抱怨现在不光孩子难带,家长也越来越难伺候了;许多老师感叹家长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老师,无法与家长正常交流和沟通。家长工作难做,许多老师感到很无奈。“家园合作共担教育重任”成了一句空话。

《纲要》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如何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机制是关键。在建立这种和谐的互动机制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尤为重要。

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交流和沟通,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份温暖与关爱,生活就多了一缕阳光。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与同仁交流,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沟通更有效。

一、“理解”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爱让沟通有良好的基础

“当一位母亲将刚满3岁的孩子第一次交给老师手里的那一刹那,伴着孩子的哭声,她的心有些酸有些痛,当她离去的时候,她的心还留在孩子的身上。一整天她都会惦记:孩子还会哭多久,在家里都是喂饭的,午饭能吃得饱吗?午睡时都要拍着、搂着,还要摸着妈妈的眼睛,老师会哄吗?不是这位母亲不相信老师,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正是因为爱,母亲才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她)适应集体生活,期盼他(她)茁壮成长。我也是母亲,我懂得这份爱的重量……今天,让我们为孩子成功地迈出人生第一步而喝彩,为我们伟大的母爱而鼓掌!”在每次小班家长会上,我都会用这些充满理解和感情、善解人意的话来打动家长,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掌声。无需我表白自己将如何精心照顾每一位幼儿,浓浓的爱心和彼此的理解已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正是因为有了爱,有了相互的理解,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使家长对教师充满信任,从而为今后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基础。

二、灵活运用进退策略,爱让沟通更有力量

(一)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家长的意见与幼儿园要求产生较大分歧而又难以协调时,我采取“退一步”的策略,通过不断的沟通使家长逐步转变态度。崎崎是后来插到我班的。入园后家长以孩子患有鼻炎为由,提出不让孩子在幼儿园午睡的要求,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家长还是坚持中午接孩子回家。一时难以协调好,我们只好暂时让步,但是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我们协商午餐后由传达室的人照看孩子,家长到传达室接孩子。有一次,崎崎的爸爸延误了接孩子的时间,孩子在传达室哭了起来,老师并不知道。崎崎的爸爸来到后,抱起孩子冲进教室,对着我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你们老师也太没爱心了,孩子满脸的鼻涕眼泪孤单单地站在那心里多害怕,你知道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吗?”此时我虽然可以说出许多理由,但我并没有跟崎崎的父亲争辩。安抚了孩子之后,我对崎崎的父亲说“让我们共同想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吧!我也是爱崎崎的!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受委屈。”我宽容的态度,也让崎崎的父亲消了气。事后我积极主动与崎崎的妈妈交流,让她了解集体生活对培养孩子的重要性,了解在集体生活中怎样帮助孩子拥有快乐健康的心理特征。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崎崎的家长主动提出以后不再接孩子回家了。以真挚的爱和宽容的心,退一步,消除了家长的疑虑,改变了家长的态度,也进一步融洽了家园关系。

(二)以爱为本,“进一步”合情合理

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在对待孩子之间冲突的问题上,家长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对某些情绪易激动、争强好胜的家长,我采取“进一步”的策略,尽快平息事态。浩浩是个好动的孩子,喜欢玩一些打打闹闹的游戏,同伴有时会受到他的攻击。一天早上,天天的妈妈怒气冲冲地来找老师:“我要看看谁是浩浩,他为啥欺负我家天天,我也来教训教训他!”担心情绪激动的天天妈妈有过激的言行,我赶快前进一步挡在了她的前面,诚恳但很坚决地说:“有话好好说,教训我可以,但是不能教训孩子,班上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我爱他们,我有责任保护他们。”理直气壮地“进一步”,使天天的妈妈感到心理上的震慑,同时我对天天的妈妈好言相劝,很快使她的情绪平静下来。事后天天的妈妈也觉得自己的行为太冲动,考虑问题太偏激。我们又心平气和地交流了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问题,让她相信老师会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她感受到了老师是爱每一个孩子的,包括她家天天。是爱教会我们如何化解矛盾,关键时刻的“进一步”既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又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更和谐。

三、常怀感恩的心,爱的行动让沟通更美丽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珍惜你的拥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你便成了佛。”说起感恩,有人会想到:子女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感激教师的教育之恩……其实常怀感恩的心付出就会有回报。棒棒的爸爸妈妈都在南京工作,平时都是他的奶奶接送。奶奶来自农村,也不识字,每当布置收集材料、制作学具时,因为没有家长的帮助,棒棒无法完成,我就义不容辞地尽力帮助他。每次开家长会,棒棒的奶奶都会发自肺腑地说:“老师真够辛苦的,这么多孩子,要吃要喝要上课,老师多不容易啊……”许多家长在她的影响下,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莫大的谅解和大力的支持。凡凡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孩子。上小班时,他常将大便弄在身上,每次都是老师帮助孩子换洗干净。与家长交流时,家长只是不好意思的笑笑,对老师的付出也没说一句感谢的话。然而当我从另一个角度反思时,心里却充满了内疚。孩子常将大便弄在身上,是我们工作的疏忽和失误,我们给孩子换洗衣服,是对自己工作失误的一种弥补,为何还要家长感谢呢?有一天凡凡的爸爸带来了一些副食品对我说:“凡凡给老师和小朋友添麻烦了。将这些东西送给小朋友吃吧!”在我将这些食品发给孩子们的时候,我的心头涌起了无比幸福的感觉。孩子的笑脸如同灿烂的阳光,时时温暖着我的心。因为有了这些孩子、这些家长,我那平淡的工作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在取得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的同时,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充分挖掘他们的优势就好。倩倩的妈妈会做衣服,主动帮孩子制作“小医院”里的白大褂,布娃娃的小衣服;媛媛的妈妈经营服装,经常送来一沓一沓的硬纸卡制作学具;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拎来各种农作物丰富我们的自然角…… 家长们各尽所能,为丰富孩子们的园内生活在真诚地付出,我们对家长的支持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对待孩子的言行更加充满爱心。其实,家长们的行动又何尝不是感恩心的具体表现啊!常怀感恩的心,爱的行动让沟通更美丽。

四、家园合作,爱使沟通成为多赢

《纲要》里指出:教师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强调只有教师具备接纳家长的积极态度,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才可能畅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双方才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才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合力。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我总是以谦逊的态度给予热情的帮助和积极的指导。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我总是尽可能地寓教于乐,让家长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对教育孩子的认识和实作能力。面对孩子在家长面前任性发脾气,不愿捡起摔在地上的玩具时,我会灵活运用孩子具有“泛灵”心理的特性,几句话孩子就会乖乖地送玩具回家。这时家长会无比感慨地说:“还是你们老师有办法,得跟你们好好学几招!”面对家长教孩子数数、计算遇到的困惑,在开放日时,我以游戏形式组织孩子学习数的形成。观摩活动后家长豁然开朗,明白了孩子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比口头背数重要,理解了教育应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发展规律。通过沟通,我们的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许的同时,也唤起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主动参与我们的教育管理,为我们积极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有的家长带来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让孩子大开眼界;有的家长带来各种道具和孩子共同游戏,孩子玩得热火朝天。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认真的态度、奔放热情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思想。肖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另外,我们还应借助于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等方式方法,让沟通更合理更有效。教师与家长交流时的体态动作、语音语调都会影响家长对信息的接受和选择;教师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应根据沟通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并要配合有效的非言语沟通技能,使沟通发挥最大效果。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时,应做到及时、全面、经常化,以正面引导为主,先报喜后报忧,避免当众指出孩子的错误和缺点等等,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篇2

所谓沟通, 是指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协调、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 是人与人相互取得联系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 是指教师善于沟通、协调学校及校外各种关系的能力。要想在和谐的氛围中生活、工作, 教师就要学会善于与人交往, 倾听各方面意见, 善于缓和矛盾, 解决冲突, 使教学工作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达到相互协调。

一、畅通师生的交流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只有加强与学生沟通, 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 学其道”。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 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 要常常与学生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强化育人效能,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关爱的目光。教师的目光是一种信任和力量。课堂上,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你要给予欣赏的目光;办公室里, 当学生求助问题时, 你要给予鼓励的目光;校园里, 当学生向你打招呼时, 你要给予温暖的目光。

2.情感的交流。每天早上的晨会课, 是老师和学生的一次情感沟通。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谈谈日常的行为习惯, 通过讲故事, 进行思想品德宣传教育, 这样潜移默化的交流和影响, 定能收到实效。

3.轻松的聊天。课间, 教师可以和学生聊聊天, 说说假期里的趣闻, 调节气氛, 融洽感情。这样的沟通, 不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而且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

二、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样, 教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 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因此,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家长的沟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电话联系。与家长联系, 是我们教师的一项日常工作。可是, 我们常常会发现, 有些家长害怕接老师电话, 甚至拒接电话, 导致有些工作无法开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因为我们只有当有事的时候才和家长联系, 并且一定是不好的事才和家长联系。久而久之, 家长就条件反射般地害怕接到老师电话。

其实, 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 只要教师爱学生, 一切为学生着想;只要教师以诚相待, 对家长多一分尊重和理解, 就一定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 而最终家长将对教师理解、放心。

2.家长会交流。教师可以尝试无论是同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的家长交流, 都可以从正面表扬入手, 即使是说缺点, 也要让家长感觉不是在批评自己的孩子, 而是在为孩子着想。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 同时要把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重点放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每次家长会, 教师可以结合平时自己的教育经验, 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科学教育方法。家长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很多迷茫, 非常乐意和老师探讨交流这些教育经验。家长从老师那里获取有效的经验, 使得他们更加信任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3.家访面谈。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而家访是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基本途径。

家访时, 教师语言简明, 言辞不能过激, 面对有问题的学生家长时, 更不能对家长怒气冲天, 也不能用训斥的口吻与家长沟通谈话。教师根据不同的家庭环境类型,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 有些家长文化程度很高, 有自己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访时教师可以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 认真倾听家长的看法, 了解情况, 和家长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对一些护短的家长, 家访时可以先肯定孩子的进步, 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 再提出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这样, 家长在心理上有个缓冲, 比较能接受。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 篇3

一、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本义是通过交流,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以便双方能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照理说,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本应是家长所热烈欢迎的,也倍加重视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家长都“害怕”与老师交流,也尽量回避与老师交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长们如此排斥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教师把“沟通经”念歪了,每次家校沟通都是千篇一律地历数学生的错误,然后再对家长进行一番问责(孩子表现得这么差,家长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自己平时都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竟然还不知……)。如此一来,这种沟通也就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事后告状会”和“家长批斗会”了……面对老师的训斥和指责,家长要么是愤而离开,回家拿孩子撒气;要么就是满脸赔笑、低声下气地进行一番解释、“认错”。如此“沟通”,又有哪位家长会乐于参与呢?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更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所以,要想让家校沟通取得理想效果,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沟通观:“请家长”的目的不是要批评家长抑或指责家长,而是要与家长互通消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摆在与家长平等的位置上,把家长看作是教育教学中的协作者,心态平和地与家长交流,并最终达成一致,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

二、沟通之前班主任要充分“备课”

与家长沟通的本意是通过家校互动,让学校教育有目的地向家庭延伸,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因此,要想让沟通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就必须提前做好功课:

1.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在校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爱好,健康状况;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班主任都做了哪些工作,又都收到了什么效果;在目前的教育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等,都要了然于胸。只有这样,在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并能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沟通的诚心。只要家长感受到我们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的孩子,就会在内心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进而迅速、有效地缩短心理距离,在随后的交谈中他们自然就会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沟通并积极合作。

2.深入了解学生家长,科学制订沟通方案。沟通之道贵在“知彼”。很多时候,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顺,并不是因为沟通技巧不过关,也不是家长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而是教师对家长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在沟通中也难免就会出现一些“摩擦”:例如一些问题孩子家长很反感老师因为孩子“违纪”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很丢脸,而班主任却总是喜欢把沟通地点选在学校。再如,一些家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而很多班主任却总是喜欢在家长繁忙的工作时间要求家长到校“协商”。试想,如此情景下的沟通又怎会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与家长沟通之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家长职业、特点、联系方式、工作状态等。然后根据对方的心理特点、工作特点,选择合适地点、恰当时间与家长“预约”;在预约时,班主任要将自己想谈的主题告知家长,让家长有所准备。如此,家长自然就不会对老师的“沟通”有排斥情绪了,从而愉快接受你的“邀请”并积极合作。

三、沟通中要讲究交流的艺术和策略

一个班级学生数少则三四十,多则五六十。班级中的家长又往往有着有不同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加之每个家长的脾气和处事方式亦各不相同,如何让班级的家长都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不是容易的事。为此,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和技法。

1.尊重家长——顺利沟通的前提。尽管在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要想得到家长的尊重、支持,就必须以一种诚心诚意的态度尊重所有的学生家长,这是教师与家长能否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家长应邀到校沟通,教师最好到学校门口迎接;家长到校后,教师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并且在交谈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不能以领导者、专家自居,居高临下地教训家长,更不能责怪家长,而是要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除此也应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家长、贴近生活的日常和社会用语(避免使用家长不甚了解的教育教学专用术语),要让家长一听就懂,这样家长就会切实感觉到老师的亲切、随和、热情。

2、“哪壶先开提哪壶”——高效沟通的保障。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在所有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儿女都是最可爱的,哪怕是老师眼中“最差”的孩子,在家长眼中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与老师交流,家长最喜欢也最想听的事情,莫过于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喜讯了,而家长们最反感也是最不希望听到的就是老师们恨铁不成钢地数落孩子的缺点。所以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切不可一上手就“挑刺”,张口闭口就是埋怨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如此势必会严重挫伤家长的自尊心,甚至还会引起家长强烈的不满,个别家长可能还会倒打一耙,“我们孩子在家可是很乖的,也从不这样!怎么到了学校,就变坏了,你们老师是怎么教育的?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反倒还要责怪我们家长,没那么容易……”结果学生家长就会与教师互相抱怨,个别家长还会对老师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不仅有违教育初衷,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有经验的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投家长所好,“哪壶先开提哪壶”:先是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表扬孩子的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然后再用诚恳和委婉的口气指出孩子客观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从家长心理易于接受的角度去引导家长分析问题,让家长认识到:如果孩子能克服这些问题的话,那就将会有更大和更好的发展。如此家长必然会乐于与班主任沟通,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

至于沟通渠道,还有电话沟通、网络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等等。沟通是一门艺术,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的,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与家长沟通,都必须以人为本,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打开家长的“心门”,进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话 篇4

5.你的形象时刻影响着孩子们,促使孩子们不断进步。

6.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7.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8.从你对孩子的要求严格看,你对孩子的爱太多。我和孩子都很爱你。

9.当你青丝变白发,你的桃李已满天下。亲爱的老师,向你道声辛苦了。

10.你很关爱学生!不但教给学生如何求知,还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感谢你。

11.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节日愉快。

12.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13.胡老师以“爱心、耐心、苦心”去换得他们的真心,深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14.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感受汇成同一首歌:“老师,我们爱您。”

15.高山在欢呼,流水在歌唱;太阳在欢笑,小草在舞蹈:赞美您,为人师表,劳苦功高。

16.这是我们买给您的礼物,谢谢您,老师。没有您无私的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功。

17.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18.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19.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20.亲爱的老师:感谢您用心血和汗水为我做的.一切,您的美好身影在学生心中永远不会磨灭。

家长怎样和老师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难题,不知道如何和老师沟通。当今的很多老师常常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更甚者把家长当成学生一样来教育。其实难沟通,问题的症结不在家长,而在老师。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宠坏了一批老师。按常理来说,为人师表,应该有着儒雅之气和中庸的性格。

而现在很多老师,我认为非常不幸,我常常看到他们世俗、势力和小市民的形象。所以给人距离感很难沟通,当然也有不错的老师。其实人与人之间沟通应该是很简单和愉快的事。

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更应该是,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小孩,他们是所有人的希望。如果每个老师都能把自己当做祖国的园丁,那么这个交流应该是非常简单的。这里我给您的建议是,把老师当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带着任何负担去和他交流,像正常谈话一样就可以了。毕竟我们都是平等的。语气要平和不要过于谦卑。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5

意识到亲子阅读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到现在我们都一直坚持做到亲子阅读——睡前故事,平时想看书,他会自己一个人看,但睡前对他而言是不一样的,约定每天晚上8:30之前我会和孩子在他的房间里享受着睡前短而轻松的时间。如果孩子接下来还需要睡前这样和我们一起阅读的话,我会一直做下去,而且会很乐意的继续。其实,这么多年来,已经不可缺少这一时段的甜美时光,一到时间就会迫不及待的去享受。一起阅读是有时我讲给他听,有时他会讲给我听,而且尽量的做到根据故事的情节有感情的阅读,从中也一起学到很多……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书,胡铭基也一样,他第一次去图书馆,会挑动画片《奥特曼》的书,我们虽然不喜欢这类的书,但没反对,还是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们也会帮他挑选一些好的适合他阅读的绘本。

这样我们尊重了他的选择,他也会乐意接受我们给他挑选的书,等时间长了,他慢慢知道,原来好书不只是他想的那么少,而是很多。他就会喜欢上书给他带来的乐趣,喜欢的书,他会看好多遍都不厌。记得一本《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胡铭基很喜欢也很佩服小皮斯凯,小皮斯凯的聪明、能干,勇敢的性格对他也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他真正做到了自己单独睡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尽量去做,经常帮家里人做点家务事……还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提姆与莎兰》等都是他喜欢的,从中也学到了怎么去关心和深爱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平时在生活中也经常体现出来……慢慢的他对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会去尝试不同类型的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世界地图》《粪便古比讲述的故事》……而且都会很开心的与我们交流。

好奇其实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只不过每个孩子对学每个事物产生的兴趣不同而已,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认真的解答。这也许是从很小时就鼓励他多问为什么,不知道的话,就查明了告诉他。查询工具主要是书籍和互联网,让他渐渐地把好奇转为好学,并享受吸取知识的过程。家里还有本《给男孩的危险手册》的书其实他也很喜欢,只不过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慢慢阅读学习,因此,只有我们大人先看了再讲述给他听。亲子阅读其实不能局限于和孩子同时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是一家人先后读完一本书后再慢慢地讨论和享受其中的情节。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篇6

与顾客的沟通不应是死板的公事公办,而应尽量人情味浓一些,先做朋友,后做生意,相逢便是朋友,何必强求合作。有歌曲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对于会议营销来说尤其如此。销售的关系说白了先是人际关系,所以,如何与顾客做朋友,以诚相待很重要。

会议营销的基础是要建立顾客档案,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顾客档案主要是个人的志趣、爱好、重要的纪念日等。建立顾客档案,与顾客成为朋友不是以金钱为手段,是靠人情打动,人都是讲感情的。一纸贺卡、一句祝福更让人激动不已,所以人情味在,心诚不在礼重。真正成了朋友,认可了你本人,自然也就容易认可你的产品。营销员在销售时总是很想急于成交,有时顾客有不同的意见一时很难接受,左解释右解释,非要顾客接受不可的架势,反而容易导致顾客的反感,只有让顾客在接受你的服务和企业后,购买产品也就会水到渠成。

二、沟通的技巧——真情感动

销售不仅仅是交易,更是业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双向交流,也是双方的情感交流。销售就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让顾客正确去购买,去消费。不仅满足了顾客的实际需求,也实现了销售的目标。

1.销售的沟通技巧:观察顾客类型,确定讲解方案

做好汉字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篇7

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时代, 在生活中随处能见到各种文字信息,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汉字, 促进学生对汉字高水平的理解。

要使学生达到对汉字高水平的理解, 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汉字的规律和儿童认知的规律, 然后根据汉字的不同采取合理的呈现方法。

一、汉字的规律

1. 造字规律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 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 文字中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理解, 是一种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法则, 赋予汉字内部结构以理据性。独体字由几笔几画构成, 合体字由什么偏旁部件构成, 都有其内在的道理或依据。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根据汉字的规律做了编排。如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2”《口耳目》一课中就图文并茂地出现了“口、耳、目、羊、鸟、兔”等12个象形字, 体现了汉字因形赋义的规律;“识字 (二) 4”《日月明》一课以儿歌的形式集中呈现了“明、灭、众、休”等13个会意字, 这些字以不同的义符为组合在一起, 表示合成的意义。又如占汉字80%的形声字, 声符表示读音, 义符表示意义, 形与音具有必然的联系。一年级教材的《语文园地》中多次集中呈现同偏旁的字, 如“口字旁”的字有“呢、啊、吗、吧、听、唱、响”等, 这些字以共同的义符“口”为中心构成系统;又如“有水把茶泡, 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 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 有火放鞭炮。”中“泡、饱、跑、抱、袍、炮”等字以共同的声符“包”为中心构成系统, 它们的韵母都是“ɑo”。

2. 演变规律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 字形由繁变简, 字音和字义在不断演变, 理据性也在不断地被削弱, “它不再像汉字产生时那样体现‘六书’的规律性, 而是为追求书写之迅速等实用性而不惜破坏‘六书’的规律性。”著名语言学家苏培成又以“又、二、小、鱼”四部字作为代表, 通过考察后推测, 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为50%。如“奂、舆、丞”等字都有像两手相拱之形的“”, 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痕迹了。

二、儿童认知的规律

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 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 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 还没有形成精确的分辨能力。如果学生对字的理解不够, 学的字多了, 就容易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小学生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有一定的规律性, 有字音相同而产生的误写, 如“艰苦”误写成“坚苦”;有字形相近而产生的误写, 如“折”和“拆”;也有多笔少画而出现的错字, 如“德”字右边少写中间一横, “武”字多写了一撇等。

三、做好儿童与汉字之间的“沟通”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字, 正确使用汉字阅读和写作, 并爱上我们祖国的文字呢?汉字的字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后, 有的汉字的形音义已经没有了内在联系, 因此很难有普遍合适的方法, 教师应该在对所教的生字做具体的分析后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死记硬背

母语学习具有习得性, 一些字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习得了字的音和义, 还有模糊的字形, 对于这些字, 如果字的笔画少, 学生容易识记, 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解释, 那样反而会把学生弄糊涂, 只要学生能死记硬背, 不写错字形就行了, 有时候死记硬背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有过精彩的描述:“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 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 没有教师, 没有语法教科书, 没有字典, 只是不断的听取, 记住, 分析, 比较, 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 到得两三岁, 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 而且能够说了, 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 更喜欢陪客, 那大目的, 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 但也为了爱热闹, 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 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 该问, 或可取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3”《在家里》中有句子:“爸爸妈妈笑了, 我也笑了。”“也”是生字。在汉字中, 一般认为, “也”与“它”古时同字, 甲骨文作“”, 模拟蛇形, 是“蛇”的本字。在文言文中, “也”假借为语气词, 在现代汉语中为副词。那么, “也”应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在本课中, “也”是要求会认的字, 读准字音, 在单独出现或在不同句子中出现, 也能读出, 就达到要求。如果它是要求会写的字, 在这基础上, 能按正确的笔顺默写就行了。至于其他的, 都不应该作为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字理教学

母语是人成长的智慧的源头, 母语是温暖的、可亲的。学生在母语的环境中识字, 怎么可能离开汉字产生的源头呢?教师在一些具有理据性的汉字教学中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索文字的源头, 找到汉字的根, 在探索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高水平的理解, 还能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弗洛登塔尔认为:“教材是教法的颠倒。”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过程, 而只是简单的背诵、记忆、练习, 则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仅仅出于“事实性理解”水平。例如在识字教学中, 对于“采”字的认识, 如果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上下结构, 爪字头”, 那么他获得的知识仅仅是“事实性知识”, 认的字多了, 就可能写别字。

如果学生能进一步分析, “采”字可以分为两个部件:“爫”和“木”,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可以认识到这个字像一个人用手去采摘树上果子或树叶的样子, 本意是摘取, 可以组成词语采花、采茶等, 这时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就达到了“方法性水平”。“采”字还可以加上形旁“彡、足、艹、目”等, 组成其他形声字“彩、踩、菜、睬”, 学生理解了这些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来龙去脉, 就能根据语言环境来选择不同的字, 写别字和写作时突然想不出字的情况就会少得多。

在此基础上, 学生还能根据“爫”进一步找出跟手有关的字时, 那么学生就达到了“主体性水平”。在汉字中, 跟手有关的部件有“爫、爪、扌、、又、彐”, 它们都是象形字“手”字的变形, 意思都跟手有关, 如“举”字, 下面的“”是手字“”, 中间的部分“”是一个有脚的桌子, 上面的部分“”是桌子上放的东西。这样,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反思“创造”出来的, 达到了“主体性水平”。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 往往停留在“事实性理解”上, 我们必须辨别学生理解所达到的程度, 设计恰当的活动, 和学生一起探索语言文字的起源, 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3. 其他有效的方法

方法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 一切有效、高效地实现目标的方法, 就是好的方法。有一些字既没有字理性, 笔画又多, 如果死记硬背容易遗忘, 可以通过熟字的添笔画、减笔画、换偏旁、猜谜语、编儿歌等方法来学习。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下册《两只小狮子》中生字“滚”, 笔画多, 结构复杂。我在教这个字时, 根据“滚”的字理, 做了一个能活动的生字卡片, 一边说顺口溜“衣字上下分开, 公字悄悄进来, 加上三点水旁, 水就马上煮开”, 一边利用活动生字卡片展示。这样, 学生在跟老师读顺口溜, 看生字卡片变形的同时, 就清楚地知道了组成“滚”字的部件是三个:氵、衣、公, 识记起来简单清晰。

家长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引导 篇8

给微信群一个交流条约并及时公告。在建立微信群后,要第一时间发布公告提出要求:家长的话题不要涉及别人家孩子。千万不要在群里指名批评某位孩子并要求其家长督促改正。孩子之间有任何问题,家长都要私下与教师交流,如果真的想与对方家长沟通一下,也要私下进行;而如果沟通中出现障碍,应及时中止,并将沟通结果反馈给教师,交由教师处理。

及时制止矛盾苗头并私下进行劝导。当个别家长不顾公告内容,执意将孩子间的问题拿到群里来说时,教师应该及时在群里重新发布一遍条约内容。一般来说,在教师出面的情况下,家长之间会结束纷争,转而私下沟通。教师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家长之间的矛盾,过后应主动打电话给双方,进行适当沟通,避免矛盾扩大化。

坚决执行条约规定并给予其他沟通渠道。当个别家长执意不顾教师的劝告,非得在群里挑起事端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执行条约规定,必要时,将该家长“踢”出微信群。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矛盾扩大化,所以教师需要再次电话与被“踢”家长沟通一下,沟通的内容包括矛盾将会以什么方式解决,以后的家校沟通将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等。

上一篇:学术研究情况下一篇:小区绿化养护报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