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培训总结

2024-05-16

全科医学培训总结(精选8篇)

全科医学培训总结 篇1

中心今年开展四期全科医学实践培训工作,培训班培训对象市五县一区社区医务人员,为医疗、护理两个专业,全科医师培训4期、社区护理培训4期,共培训全科医师87 人,全科护士20人,认真完成所学课时,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均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培训工作中心高度重视,对培训场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具体问题都做好了 充分的准备。担任本次培训班授课任务的师资都是经省培训取得带教老师均资质,以及临床医生大力配合,包括中医康复科的医师积极支持带教工作,并承担着授课任务,教 学,他们临床经验丰富。经过我们的多方协调,医生们的积极配合,确保了第四期培训工作 增加色彩,学员受益非浅。

通过培训工作,学员们普遍反映获得了“双丰收”。一是更新了通过本次培训自己 的全科医学观念,了解到全科医学动态的最新进展,对‘六位一体’,九项公共卫生的具 体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实,尤其是对如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 挥什么样的作用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二是学员们与我 中心医师们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授课过程中把自己的名片、自己 科室的专业特长等资料都发给了每一位学员,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多想多问,解决不了的,可以打电话向老师咨询,各专业的老师一定会无私 的进行帮助。

四期培训班结束后,我们根据学员反馈做了评估分析,为以后实践基地积累了经验,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基层医师对专科专病诊断治疗新标准了解程度不够,一些 医学理论亟待更新。在课程设置上把慢性病的管理,老年人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 育,妇女保健,计划免疫作为培训重点,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 管理等,在课程内容上,要贴近基层的实际工作特点,重点培训他们实际工作技能,让学员们学成后能对今后的工作中有指导意义,另外医院感染的监控、抗生素的合理 应用、各种操作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如何避免基层医院的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的 处理等也都应作为以后培训的重点。

眉山市全科医学培训站实践基地

东坡区苏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零一一年六月

全科医学培训总结 篇2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指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临床执业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培训, 对在职人员进行全科医学转型培训。我校作为潮州市全科医学岗位理论培训基地, 根据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大纲要求, 参照广东省其他城市全科医学教育岗位培训方案, 聘请高素质临床和预防医学 (即公共卫生) 专业教师参与全科医学理论教学。笔者作为一名预防医学专业教师, 参与了多期潮州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班教学工作, 现结合教学经验, 就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1 存在问题

目前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主要存在问题有: (1) 以预防保健工作为重点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过于关注临床而轻视预防, 带教教师多为专科医师, 带教以讲授治疗方法为主, 不利于全科医师培养。 (2) 岗位培训缺乏针对性, 偏重理论教学而对社区实际需求考虑不足, 不能满足学员日常工作需要。 (3) 一些学员参加培训以获得证书为目的, 影响教育和培训工作展开。

2 教学改革建议

2.1 帮助学员明确目标, 转变医学思维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在职临床执业医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学习, 属于转型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员学习目标不明确, 将此种培训当成专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要培养合格全科医学人才,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 转变医学思维。

2.1.1 树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目的是让学员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熟悉全科医学诊疗思维模式, 提高其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使其能够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达到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岗位要求。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学员原是专科医师, 习惯采用生物医学模式制订治疗方案。但随着疾病病因、病程的多样化, 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显现, 加之全科医师在社区工作面对的多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 而这些疾病仅靠生物医学模式很难解决。为此, 教师应帮助学员构建现代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而非以疾病为中心。

2.1.2 明确重点, 培养全科医学思维

教师应向学员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居民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 是以预防为导向、家庭为单位的卫生服务。为此, 学员应重视预防医学、保健学、家庭医学知识学习, 培养全科医学思维。

2.1.3 树立循证医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循证医学作为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2 精选教学内容, 满足社区卫生工作实际需求

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共600学时, 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满足学员学习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求, 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

2.2.1 加强临床预防医学教育

根据全科医师主要承担一级预防和部分二级预防服务工作的特点, 笔者精选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预防接种、健康危险因素评估、人群周期性健康检查、高危人群筛查、社区常见病预防和干预方法 (如社区慢性病营养学知识、平衡膳食原则、运动指导、行为指导) 等内容进行具体讲授。

2.2.2 让学员掌握社区各类调查、分析方法

以统计学、流行病学内容为主线, 按实用性原则, 安排社区卫生服务资料收集方法、统计与分析技术、社区卫生诊断常用调查方法、社区常见病筛查和普查方法、社区营养调查与评价方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动态管理方法等内容。

2.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2.3.1 提倡“接力式”教学

社区常见疾病处理中, 全科医学强调医生进行连续性健康管理。因专业教师专长不同, 建议教师开展“接力式教学, 如讲授高血压时, 先由预防医学教师讲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评估、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再由临床医师讲解疾病诊断治疗、患者病情自我监控, 最后再由预防医学教师讲解高血压非药物治疗。该教学方法遵循了现代医学模式,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科医学理念, 但应注意各专业教师间的教学衔接。

2.3.2 充分利用多媒体, 提高学习效率, 扩展教学空间

根据学员特点,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鼓励学员与教师建立网上联系平台, 便于交流及讨论。

2.3.3 模拟社区工作情境, 调动学员积极性

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模拟社区工作情境开展教学。如家庭评估中, 让学员扮演患者自画家庭图或以医生身份绘制家系图;模拟家访工作情境, 讨论家访工作程序、注意事项、人际沟通要求;模拟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这些方法有效调动了学员参与积极性, 增强了教学效果。

2.4 科学的考核方式

为保证培训质量, 应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学员进行考核。笔者建议, 基础知识用传统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对方法学内容的考核则应贴近工作实际, 以书写调查报告、见习作业、健康教育体会等方式进行。另外, 学员课堂表现、参与积极性也可作为考核内容。

通过上述改革, 学员能在短期培训中强化全科医学思维, 掌握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 社区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全科医学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探索与实践;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42-02

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方案有利于促进住院医师的道德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医疗、教学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强化了全科医师的核心能力,有助于更好地为社区培养适宜的高素质全科医师。

1 我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实施方案的培训现状

全科医生(General Doctor)作为当今医学界内极其重要的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在多个方面的素质能力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其工作中的职业操守、个人的人文素养、学识学科的综合、实际工作实践的能力与技能等等,这些要素在全科医生这类复合型医学人才身上有机融合。通过我国国内外全科医生医学组织的研究与调查,进行大量的全科医生的培养,对于国家有效的防控重大疾病能起着直接性作用,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根本与关键所在。

现今在我国国内,培养全科医生的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原本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同时符合转岗条件的执业医生参加转岗培训,然后进入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在这些医院内的专科之间轮转;另一種模式是首先通过5年的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并且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学专科教育。

1.1第一种模式的特点是周期较短、投入成本不大,因此成为我国国内目前全科医生最初阶段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只适合现阶段的培养方式具有着很大的缺陷,只能暂时适用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如今,在我国国内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内,其分科主要以疾病类型为中心进行划分,例如眼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等等,而全科医生的治疗对象是整体性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思维上的矛盾,难以相符合;其次,我国国内现有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方向向着更为细化的分科进行发展,例如在肾脏内科当中还细化分科为免疫性肾病、肾脏病例等等,这种发展思路具有窄而深的特点,而全科医生的特点是宽而厚,二者发展的思路相违背。除此之外,在专科医学中,通常使用的高精医学技术难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不具有与全科医生的实际性意义相符合。与此同时,能够进入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生在各种专科科室之间轮转学习,表面上这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上没有达到全科医生自身学习的要求与目标,这种轮转的学习方式使得全科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而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即使顺利完成轮转学习的指标也只能够使名不副实,脱离了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的根本目标。

1.2第二种模式属于一种国家规划层面的顶层学习计划,可以从根本性改变我国现今的全科医生学历普遍较低下、教育不系统化的情况,具有长远性、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以及战略性。但是,因为我国目前阶段的实践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不理想、职称晋升等现实性问题导致真正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全科医生极少愿意选择下基层进行医疗服务。至少在现今的阶段,这种8年正规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尚未存在成为培养全科医生主要模式的条件。

2 如何建立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培养方案

2.1在建立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以急诊医学教研室为依托

开展全科医学教学活动首当其中的就是建立全科医学教研室,这是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的核心所在。在建立全科医学教研室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国外成功的例子,以急诊医学教研室作为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依托。根据上述全科医学与急诊医学所存在的共同点,全科医学教研室以急诊医学教研室作为依托的方式不仅容易被国内的医院所接受,而且也符合物质客观发展规律,具有现实性意义。

2.2从思维体系和理论体系角度出发,实现全医生的思维体系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在我们临床的工作当中应当要求在诊断的过程中着重因果关系,通过症状的鉴别来对病患者实行诊断与治疗,避免误诊与漏诊。另一方面,针对全科医生思维狭窄的个人弊端,可以注重培养全科医生正确全面的临床思维,拓展其医学知识面。

2.3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体系的构建

在上述全科医学与急诊医学存在着多方面共同点的基础上,同时区别于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有效融合二者,方可培养出真正的全科医生。第一点,全科医生应当掌握慢性疾病的管理与康复理疗,实现病患者的双向转诊。其中,康复理疗的管理学习活动已经涉及了社区慢性疾病的大部分类型,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专科轮转上的时间,而且使得全科医生的慢性疾病管理与康复理疗得到更集中的开展。第二点是预防保健,这项工作属于全科医生其中一项的核心工作。

2.4开展循证全科医疗实践和教学

必须重视提高全科医生全科医疗临床思维,提高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全科医生实践循症全科医学,从未为集成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疗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明确临床研究的核心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或去学习资源来未解决问题寻找有利的证据,并且把评价的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生物学理论以及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相结合。

全科医学培养模式是我国当今全科医学发展现阶段的主要手段,并不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我们必须更多的结合实践,探讨现阶段更有效更长远的全科医学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何坪,李曼霞,罗森林,董蜀荣,陈祖禹. 重庆市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评估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13)

[2]刘向红. 社区全科医生最需要的教学与培训[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01)

[3]朱滨海,沈历宗,王哲,虞海平,赵沛,汤杨,洪新建,陈亦江. 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框架初探[J]. 中国医院. 2009(11)

[4]徐腾达,Veronica Pei,于学忠,Jeffery Smith,马遂,王仲. 急诊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培训课程的标准化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12)

全科医学社区培训住宿管理制度 篇4

为了给社区实习学员营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使学员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不准在学员宿舍会客或留宿人员。

2、做好宿舍卫生,每日需有人打扫,要本着干净、文雅、舒适、优美的原则进行布置。

3、宿舍是学员集体生活的地方,必须讲究文明住宿,应保持安静,任何人不得在楼道、宿舍打架、斗殴、集众赌博;不准在楼内踢球,大声喧哗等。

5、自觉遵守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就寝,特殊情况晚归宿舍者,要向办公室登记,方可入楼。

6、爱护公物,不损坏基地的公共物品。

全科医学培训总结 篇5

2007第001号

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各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分中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和《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管理,根据《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对象及资格审定

(一)招生对象

1、乡镇、街道卫生院中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个体开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3、县及县以上医院中从事全科医疗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二)学员资格审定

1、各市分中心应根据《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对报名学员进行资格审定,及时将招收学员有关材料报送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建档,建档后不得随意增减或变更学员姓名。

2、新学员必须按要求分别向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分中心或指定的教学点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向分中心办理请假手续,无故逾期不办理手续者,依照放弃培训资格处理。

3、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需填写“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登记表”一式二份,登记表分别留存各市分中心、教学点。学员名单和学员信息电子版应按规定报送省中心。

二、教学管理

(一)、教学形式

1、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制为半脱产班1年,业余班2年。一年制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二年制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4年(脱产班另定)。

2、一年制培训于每年一月份招生,二年制培训于每年六月份招生。

3、培训采取以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按计划进行社区实践。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

各市分中心业务上接受省中心指导,培训实行省中心、市分中心、县教学点三级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县市(市、区),经省中心同意,可探索省、县二级办学管理模式。

1、省中心承担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培训计划制定,指导分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负责全省学员的培训考核,承担开展全省的骨干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等任务。

2、分中心接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负责本市学员招生、培训、社区培训基地建设,以及承担考务管理等工作。

3、教学点和社区实践基地在分中心的指导下,承担理论课和社区实践的教学任务。

4、分中心应加强教学点管理,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各教学点应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并实施教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培训中须注重教学质量。教学点应重视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应配备专职班主任,负责学员的考勤、生活管理及与学员所在单位的联系。

5、分中心应依照省中心制定的《浙江省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浙江省全科医学临床与社区培训基地评估手册》、《浙江省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设立本市社区实践基地。

6、教学点、社区实践基地(医院)、社区实践带教老师应根据《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大纲》所规定的具体内容组织并实施社区实践的教学,对社区实践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7、学员应严格按照《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大纲》和《浙江省全科医师社区实践考核手册》进行社区实践,社区实践一般不得请假,遇特殊情况必须向分中心提出书面请假,并由分中心安排补足社区实践时间。社区实践未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时间者,须重新安排社区实践。

(三)、考试管理

1、考点设立实行审批制度。由省中心统一编排试场和发放制作准考证。考试形式、考试时间、统考命题、评分标准、分数线由省中心确定。

2、分中心应严格按照省中心下发的《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管理办法》、《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考生守则》、《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考试实施程序及监考人员守则》、《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试卷管理规定》、《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卷装订密封要求》、《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卷验收要点》等相关规定组织考试。

3、实施考教分离。命题教师不承担培训教学工作,不参加组卷。

4、学员应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每门课

程面授缺课累计超过课时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

之一)者,取消该课程考试资格。

(四)、成绩记载

1、学员考试成绩由省中心统一公布。分中心应将学员考核成绩分别记入“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登记表”和《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践手册》。

2、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3、考后一个月公布考试成绩,学员可登陆http:// /网站查询,如对公布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由分中心统一向省中心提出查分书面报告,逾期一律不予查分。

(五)补考、缓考

1、课程考试不合格者,必须参加下一年级同一课程考试。允许有二次补考机会,补考课程应在学习期限内完成。

2、补考成绩最高记为60分。考试作弊、旷考者成绩作0分计,补考由本人提出申请,报分中心和省中心审核批准后,方可参加补考。

3、学员特殊原因申请缓考,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有关证明材料,报省中心批准。缓考视同补考,安排与补考同时进行,按实际成绩计分。

4、旷考,学员本人又未提出补考申请,作自动退学处理。

三、学籍变动、毕业、结业

(一)、分中心每学期应对学员的学籍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分别于每次考试前一个月将学员学籍变更情况上报省中心。

(二)、学员在学习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发给培训合格证书。成绩不合格者,发给培训成绩证明。

四、本办法由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负责解释,自下文之日起开始实行。

抄报: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

抄送:各地市卫生局

全科培训—重点总结 篇6

2.以病人为中心的应诊过程与任务:现患问题、慢性活动性问题、机会性预防、遵医行为 3.病例早期肝癌患者有严重的(疾病),他自己无明显不适(病患),未就诊别人不知情无人知道他(患病),他也不视为病人,出现症状(病患)确诊为肝癌(疾病)那么他就(患病)了 4.相比之下全科医学为医疗艺术水平

5.评估方法对疼痛的评估是过去2周(应为4周)

6.家系图绘制原则子女年龄顺序从左到右,家系图常见标志是人工流产 7.评价家庭外资源选Map图

8.一级预防 地方病 职业病 传染病 9.二级预防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10.哪个不是筛选原则疾病自然史不清楚

11.临床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关系错误的是服务对象完全不同 12.必需氨基酸成人不需要组氨酸

13.营养素是为维持机体生存与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劳动,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能为机体消化吸收,并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物质 14.谷类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赖氨酸

15.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l粮谷类食品薯类 16.必需脂肪酸含量高是植物油 17.维生素A主要来源是肝

18.长期食用精面粉引起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 19.常吃玉米无其他主食缺乏烟酸引起硬皮病 20.小白菜在制作过程中易损失维生素C 21.蔬菜水果缺乏维生素D 22.铁在动物肝脏 23.锌在海产品 贝类

24.供热比糖:脂肪;蛋白质 4:9:4 25.预防碘缺乏吃碘盐

2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年龄 健康型年龄从小到大

一般危险型年龄从大到小

危险型年龄从大到小 27.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28.成人Fat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能的20% 到 25%

29.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0.为了保证研究结果能够回答研究目的中提出的问题,使用的人、财、物时间较少,结果可靠,应该做好的首要工作是科研设计

31.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惟病率 32.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

33.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流行

34.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大流行 35.现况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包括观察某疗法的远期疗效 36.属于分析流行病学的是病例对照研究 37.属于描述流行病学的是现况调查

3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比值比OR 39.定群研究又称为队列研究

40.根据有无暴露某因素史分组的研究是队列研究

41.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相对危险度

42.在一种分析性研究中,计算了RR值可说明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该指标为相对危险度 43.衡量某疾病的原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归因危险度

44.某小学有大批的学生发生不明原因的腹泻,为了寻找病因及流行的线索首先应进行的研究是现况调查研究,通过第一步的研究,结果提示大批学生的腹泻可能与饮用了厂生产的饮料有关,下一步最好采取病例对照研究 45.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保护率 46.实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效果指数

47.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未服药组和服药组观察人数、未发病人数、发病率,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做结论

48.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49.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指实际无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 50.统计学中所说的样本是指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1.下列资料属等级资料的是病人的病情分级

5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四分位数间距指标较好

53.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部和近似正态分部资料的特征 54.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50%

55.若X服从以μ,δ为均数和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等于μ+1.64δ 56.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

57.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X≠μ,该差别被称为抽样误差

58.经过统计得到㎡>㎡0.05结果,正确的结论是P<0.05,拒绝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9.据下表资料,如果服用两药后的血压下降值服从正态分布,能否认为服用这两种降压药后,两血压下降值总体平均数相等,服两药后血压下降的mmhg值需要作两样本比较的双侧,检验才能定

60.为研究45岁以上的男性中体重指数≥25者是否糖尿病患病率高,某医生共调查了9550人,其中≥25者有2110人,糖尿病患病人数为226人,<25者7440人,其中糖尿病患病人数310人,问≥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于<25者,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和备选假设分别是HO:π1=π2,H1:π1>π2,若进行μ检验公式为P1-P2/Sp

61.欲用统计图比较1994-2003年城市和农村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选用何种统计图最为合适:线图

62.图示对比不同职业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的高低,应绘制直条图

1.精神养生的概念: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调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

2.精神养生的核心要素:善良、宽容、乐观、淡泊

3.调志摄神的基本原则:和喜怒、去忧愁、节思虑、防惊恐

4.调志摄神的方法:以情制情、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

5.起居调理包括:建立合理作息制度、劳逸适度,勿过劳、生活方式多样化、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小便通畅

6.睡眠的养生作用:促进发育、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预防疾病、有利于皮肤美容 7.孕妇睡姿:左侧卧,有利于胎儿发育生长,可以大大减少妊娠并发症

婴幼儿睡姿:大人帮助经常变换体位左右侧位和仰卧,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不能俯卧位

老年人以右侧卧位为好,心衰及咳喘发作病人采用半侧位或半坐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胸腔积液患者取患侧卧位避免影响建侧肺呼吸功能,肺心病患者不宜采用左侧位和俯卧位,以防心脏负荷过大。8.体质概念: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及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9.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同种相似性、相对稳定性以及阶段变动性 10.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年龄阶段、膳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状态、疾病与药物因素 11.常见体质:阴阳平和质(是人体生理功能比较协调的体质)偏阳质(指机体功能偏于亢奋和多动等特性)偏阴质(指机体阳气偏于不足,偏衰、多静等特征的体质)12.气虚体质: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

血虚体质:面色苍白无华、视物不明、头晕眼花、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失眠多梦、舌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则闭经

阴虚体质: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阳虚体质:形体肥胖、畏寒怕冷、面色萎黄、大便溏泄、精神萎靡、舌淡有齿痕少苔、脉沉细、不耐春夏、多喜热饮

阳盛体质:形体壮实、声高气粗、面色红赤、喜凉怕热、大便恶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 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身体沉重、精神倦怠、懒动嗜睡、口中粘腻或有便溏、舌体较胖、舌苔黄腻

气郁体质:性情抑郁、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胁肋胀满、易于激动、时或忧郁寡欢、胸部满闷、时欲太息、咽中如有异物感、脉多弦

瘀血体质:共性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刺痛、肿块、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瘀血在心见胸痛咳血,阻于胃肠见呕血、便血,阻于肝见胁痛痞块,阻于胞宫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关系: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14.保健灸法古代医家称之为逆灸 15.最早论及元气的医籍是东汉的《难经》

16.东汉王充提出元气自然论,撰写了著名《论衡》

17.17世纪法国哲学家雷奈-笛卡尔提出物体和心灵是二部分 18.16世纪英国杰出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经验论和归纳法是近代生物医学的认识工具 19.拉美特旦撰写《人是机器》 20.爱因斯坦主张物理学机械论和还原论 21.医学理论的经验层次起着基础的作用,哲学层次则起着启发或助发现的作用 22.疾患-诊断疾病的基础,疾病-一种概念,是理解以上事实的一种概念上的工具,是一种解释模型 23.中医全科医学人体的整体性包括生理上的整体联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诊断上的整体审查,治疗上的整体调节,预防保健上的全面调养 24.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 25.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26.医患关系的企业模式的伦理学义务只是好的企业和好的用户 27.医患关系家长主义模型视医患关系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长为了子女的利益可以不考虑子女的决定,或代替子女作出决定 28.家长主义的缺点破坏了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和对患者的价值观考虑,忽视了境遇及其在医学和伦理决策中的作用,把患者所有的价值特别是个人生活价值取向全都包含在医疗价值之内 29.医患关系的契约模式通过契约形式把对交易双方的要求明确起来,它具有企业模式的所有特点 30.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型:信托关系 31.社区的基本概念: 1881年是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认为社区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历史共同体,是血缘共同体和地缘共同体的结合,《社区与社会》首次使用社区概念,标志者社区理论的诞生 32.有两个幻灯片人物是吴文藻指导学生致力于中国本土的社区研究,费孝通等人将community译成社区被援用至今 33.社区的共性包括:共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等 34.卫生部提出我国社区的三个类型:以街道为基本单位城市社区,以乡镇为基本单位的农村社区,以城乡结合的小城镇为基本单位的城镇社区 35.社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6.社区健康问题特征:多处于早期未分化阶段,生物、心理、社会问题交错,慢性病以稳定期为主,以疾患为基础,具有明显隐蔽性 37.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应把整个社区视为一个照顾者 38.社区诊断的主要方法明确社区诊断的目标,收集目标社区的资料,社区调查,确定要解决社区卫生问题优先顺序,考虑干预的可行性

康复医学评定 1.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前屈0-180°后伸0-50°外展0-180°内收0内旋外旋0-90° 2.肘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屈曲0-145°伸展0-5°旋前90°旋后90° 3.腕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背伸0-90°掌屈0-70°桡偏0-25°尺偏0-55° 4.髋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屈曲125°后伸15°外展0-45°内收0-45° 5.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屈曲0-150°过伸0°

6.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背伸0-20°跖(zhi)屈0-45° 7.手法肌力检查法:lovertt的6级分法0-5级

8.MMT代表徒手肌力测定分6级(中枢神经系统病损不适用MMT法)9.阻力如何施加:力量施加在关节的远端,持续力量 10.患者初次就诊做评定从3级开始 11.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下肢长度的原因,关节挛缩强直,负重引起疼痛,痉挛性瘫痪,小脑疾患与基底节疾患,下动力神经元病损 12.异常姿势和步态: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醉酒步态见小脑疾患酒精中毒,慌张步态见震颤性麻痹,共济失调步态见小脑病变,跨阈(yu)步态见腓神经麻痹足下垂者,剪刀步态见脑瘫与截瘫病人 13.日常生活运动用ADL表示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必需反复进行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包括进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行走等基本的动作和技巧,即以衣、食、住、行、个人卫生。14.常用的ADL评定法如Barthel指数 15.痴呆的筛查用MMSE(简易神经量表)16.失语分3类,运动性失语(自己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感觉性失语(自己可以流利说话,但不能听见别人说话,无法正常回答)混合性失语 17.现代康复医学之父美国医学家爱德华-腊斯克 18.对康复医学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有三个重要阶段:战争伤残,流行病学,和平时期 19.(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标志着康复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惜从此建立 20.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21.现代康复的概念: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者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在拟定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有残疾人及其家属和所在社区的参加)22.中医康复学的服务对象: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急性伤病患者,年老体弱者 23.残疾的概念: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24.残疾人的概念: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5.致残原因分析:原发性残疾、继发性残疾 26.残疾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预防致残伤病的发生)二级预防(预防伤病发展造成残疾)三级预防(预防早期残疾发展成为严重残疾)27.残疾的分类:残损(是指疾病或外伤引起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的丧失或异常)残疾(又称个体能力障碍、残弱、失能,是指由于残损使个体行为能力受限或缺乏,患者不能正常范围内,按正常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又称社会能力障碍,为参与受限,是指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妨碍了个体应当进行的正常社会活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28.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一眼为准。29.言语残疾注意3岁以下不定残 30.言语残疾分类: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口吃 31.以下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 前半部者,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5厘米者,小于70度的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柱侧凸 32.智力残疾的分级按智力商数及社会适应行为划分 33.智力商数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得到的智龄与实际年龄的百分比即IQ

康复治疗技术 1.2.3.4.运动强度常用心率来确定

适宜运度强度可用靶心率来控制 运动频度每周锻炼3-4次

孕妇饮食禁忌活血类食物(桃仁山楂蟹爪),滑利类食物(冬葵叶 马齿苋 慈姑 薏苡仁 荸荠)大辛大热类食物(肉桂 干姜 花椒 辣椒 胡椒 大蒜 羊肉 雀肉 鳗鱼)酒类饮料其他食物(昆布 麦芽 槐花 鳖肉)

5.什么叫无障碍:就是设法打破行动不便者与健全人之间活动和交往的藩篱,使他们也能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发挥作用,简言之,提供条件使任何人都能去任何地方,无障碍针对不仅仅是残疾人 6.物质环境的无障碍:残疾人的主要障碍有行走、手臂、视觉、和听觉四个方面,除经过必要辅助训练和自主设备的弥补外,为使残疾人在城市环境中通行便捷和安全,还需要在有关设施的设计上予以配合

7.信息与交流的无障碍:要求所有公共传媒做到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要配字幕和解说或有电视手语以及盲人有声读物

社区常见病康复-脑卒中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食盐过多、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增多症、血脂过高、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口服避孕药、家族倾向、年龄与性别 2.短暂性脑缺血TIA史是脑卒中严重的危险因素

3.TIA的表现:一过性黑蒙,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轻瘫,失语,偏盲、复视,一般意识清醒、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反复多次发作

1.2.3.4.回归社区背景:①人口老龄化;②疾病谱、死亡普改变;③卫生经费压力增加;④医学模式改变; 地区人口≥60岁达到总人口10﹪为老龄化,≥65岁达到本地区总人口7﹪为老龄化;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 缩写GP;

世界家庭医师协会wold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lleges academies of family physicians 缩写WONCA;

5.健身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攥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6.全科医学的主要特征①整体医学观;②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③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预防为导向等独特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技术为居民提供服务;④讲究好的成本—效果⑤高度重视医患关系,强调团队合作

7.全科医学基本特征——照顾①人性化;②综合性;③连续性;④协调性;⑤可及性;⑥以家庭为单位;⑦以社区为范围;⑧以预防为导向;⑨团队合作; 8.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9.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①生物遗传占15﹪;②医疗卫生服务占8﹪;③行为生活方式60﹪;④环境17﹪(自然社会10﹪,教育就业7﹪),最主要是行为生活方式;

10.疾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性教育,健康教育,早孕吃叶酸,婚姻健康讲座,普及优生知识,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两CA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机会性筛查,体检,自我检查,肿瘤);三级预防

11.临床预防服务的特点①医生为主体;②适宜于临床环境;③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健康人和无症状的病人;④是一种针对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活周期个性化的防治结合的预防保健服务;⑤主要针对慢性病的临床个体化的预防;⑥强调社会、家庭、病人共同参与;⑦更注重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⑧是以个人主动负则为主的预防; 12.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①病人教育(一级);②预防接种(一级);③筛查(二级);④个案发现(二级);⑤化学预防(早孕叶酸一级);⑥健康危险因素评估;⑦周期性健康体检;

13.筛查的原则①当地重大的公卫问题;②有有效的疗法;③清楚自然史;④费用低廉;⑤有适宜的筛查技术且安全、方便、易行、经济、易接受;⑥有复查和治疗的机构与设备; 14.全科医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诊疗整体和家庭观念

15.医学理论四个层次①经验层次②具体医学理论层次③一般医学理论层次④哲学观点层次 16.家庭的定义家庭是通过生物学关系、情感关系、法律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群体 17.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丁克家庭 18.扩展家庭:2对或2对以上的夫妇加未婚子女

19.主干家庭:由1对已婚子女同其父母、未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20.联合家庭:由至少2对或2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1.家庭的内部结构分:权力结构,沟通类型,角色特点,价值观点

22.家庭权力结构分:传统权威型,工具权威型,分享权威型,情感权威型

23.中医养生的传统概念:保养身心以益寿延年,侍奉父母以颐养天年,在古代文献有养形养性摄生厚生等,与西方摄生法不同,health preservation 24.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谈饮食,意大利的萨勒诺——养生训,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论养生

25.中医养生学的原则:厚德养生,中庸和谐,切合日用,持之以恒 26.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27.饮食养生的作用: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促进健康

28.饮食养生的原则:合理调配,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适温),饮食卫生(新鲜、熟食、宜忌、三因制宜)

29.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30.那些食品不是药食同源的:人参、熟地、生地 31.可通便的食物有哪些:玉米,红薯,燕麦,菠菜 32.可止泻的食物有哪些: 33.可催奶的食物:豆腐 34.可安胎的食物:

35.养生方的组方原则:动静结合、补泻结合、寒温适中 36.养生膏方的分类:清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蜜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素膏(由中草药组成,四季均可服用),荤膏(加入动物胶或动物药,冬季服用)37.胶类分: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鳖甲胶

38.临终关怀的四大理念: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39.年龄的表示法:时序年龄(法律、日历),生物(生理)年龄,心理年龄

40.易伤食生积:脾胃虚弱是易生积滞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和火不暖土是易生积滞重要原因,牙齿松动、喜静少动也促进积滞的产生

41.合理用药的三大要素:安全、有效、经济

全科医学培训总结 篇7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培训

全科医学概念自80年代末开始引入我国后,引起政府及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011年国务院发表《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011]23号,随着人口结构变迁和医疗改革的推进,国内全科医学教育在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健康因素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要求。与之相关的学科建设正在蓬勃兴起。

1 我国的全科医学培养现状

80年代中期我国全科医学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早在1984年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医院就率先进行了防保体制改革,提供合理家庭病床服务,在居民社区建立起全科医疗站。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我校自1993年9月建立了黑龙江省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隶属于佳木斯大学。2000年以后,先后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临床检验、康复医学、护理医学等专业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学时为20学时。近年来,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已有近100个城市开展了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各地还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需求,基层医院的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教育资源,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科学管理、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

2 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改进措施

2.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全科医学培训的效果。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虽早,但仍未建立一支完全正规的全科医学培训师资队伍,由其他专科医生承担培训也是权宜之计。专科医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往往不自觉地就会传授生物医学的诊疗模式,难以全面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这与全科医学的整体观是不一致的。因此有必要培养一批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又具有全科医学思想的师资力量。在培训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临床培训基地的医师参加全科医学培训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触和学习全科医学的新知识和新理论的过程,经过全科医学培训是可以逐步达到合格标准的。

2.2 培训教材建设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教材内容应围绕培训大纲展开,体现针对性、实用性、理论性、系统性的原则,应该在讲解全科医学实用技术,注重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根据当地全科医疗的实践、深入浅出地叙述全科医学基本的理论及知识。我校培训教材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该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特色。教材应注意与专科的区分。体现“六位一体”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增加一系列相关的课程。(2)实用性原则。全科医学教授的应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一定要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内容应贴近实际,能更好满足健康需要。(3)发展的原则。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应该及时反映全科医学的发展,及各学科及全科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4)精选性原则。由于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时间较短,因此字数不宜太多。(5)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要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学员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要鼓励教师根据培训目的与要求并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的全科医学培训的参考教材。

2.3 教学方法的应用

2.3.1 讲授法。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种方法是我国各级教育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尽管目前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讲授法目前仍占据主要地位,可以使学生对全科医学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2.3.2 案例讨论。

在全科医学培训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案例,涉及全科医学方面的知识、理论、概念以及与专科医疗相区别的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说服力及科学性的案例,使学员能够建立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扩大知识外延,具备解决可能面临复杂环境而产生的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它的教学法主要内容:①案例+问题+独立思考+讨论式教学;②临床基础知识及方法教学;③全科医学思维培养教学。

2.3.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准备解决问题的知识,查阅知识、获取信息,在小组讨论会上讲解分析,人人是质疑者,人人也是解疑者。在热烈讨论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热情和兴趣空前高涨,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3.4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资源与信息共享,借助角色扮演,摆脱了令人厌烦的单纯说教。既表达了教师的思想,又令学生心服口服,使学生能够有一种切身实际体会,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

2.3.5 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整个过程围绕着精心挑选的问题进行,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甚至查阅课外资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始终是一种良好地学习方式。就全科医学而言,PBL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2.4 教学设施

严格来讲,全科医学的教学基地应该是一个网络系统[1]。全科医学的教学要建立一个不同于一般专科医疗临床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它要有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和设施的教学基地,而且还要有社区实习基地。这个网络系统可以通过远程图像信息传输终端,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个诊室与学校教室的电视相连接。

全科医学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2]。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起步晚、水平低、缺少经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各省的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加强对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的统一管理,使全科医学人才培训中心越办越规范,真正成为全科医学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3]。因此,综合考虑、结合实际、科学安排、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使我校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尽快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

参考文献

[1]王文新,杨小平.对建立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10):784-786

[2]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全科医学的蹒跚20年 篇8

“为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系建设,经2011年5月9日医学部第11次部务办公会讨论,决定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5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大会上如此宣告。这个致力于创造世界一流医学教育事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开始以系的规格组建全科医学学科。

自从首都医科大学1989年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到现在,全科医学的概念引进中国大陆已经有20多年了,然而进展并不如意。在5月11日上午举行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大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于鲁明就认为“全科医生现在非常模糊”,在他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全科医生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全科医生应该承担的,全科医生该在哪个岗位参加工作,等等。现年50岁的于鲁明已在卫生系统工作了20多年,他对全科医生定位的困惑,正是全科医学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不过,全科医学的理念已经广为接受,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的成立就打破了“北医不做全科医学”的成见。“我们现在认识到(全科医学)确实不是一个高低贵贱的区别,而是一个分工,是专科分工里面另外一个重要的专科。”在5月11日上午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表示,“我们不是只定位于所谓的精英教育。”

此种转变并非易事,与会者皆称“意义重大”。而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已启动20多年,眼下各地纷纷提出要探索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和双向转诊。这期间,全科医学走过了怎样的20年?

通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的名字是从香港来的,我们跟着香港走。”62岁的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顾湲是最早将全科医学引进大陆的学者,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所谓全科医生就是能够代表医生的原始状态,生活在老百姓中间,他是老百姓的一分子,并在别人有病痛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

这种能够从事多种医疗服务的医生,被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称之为general practitioner,即通科医生,简称为GP。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又相继成立了通科医生的全国性组织。美国与加拿大,则希望通科医生能以一个新的面貌出现于公众的视野之中,遂将通科医生更名为“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1969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家庭医学学会(ABFP),并成为美国医学会的第20个专业委员会,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

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医生收入特别高的香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医生来此开业,因而竞争非常激烈。顾湲说,这些来开业的通科医生大都是在大学毕业后训练了7年的医生,水平很高,当时香港人想,既然英国不改GP的名称,香港也不能改,那就把中文名称翻译得更好听一些,改成“全科医生”了,“这意思是只要病人需要我们都做,我们不做医院做的事情,那些高精尖的我们不做。”顾湲说。

1986年起,香港全科医学院的李仲贤和时任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主席的拉惹古玛(Rajakumar)等人,先后访问北京并介绍全科医学,顾湲一路陪同。“他们觉得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基层医疗发源地是中国,是受了中国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启发,但是中国后来反而落后了,这样国外的同行觉得很遗憾,所以他们希望把这个专业学科引进到中国,而且认为对20世纪后半叶21世纪的人口谱系更合适。”回忆起当初引进全科概念时,顾湲承认当时医学界的大部分人和行政领导人并不认可,“觉得太超前了,国外的家庭医生是很贵的,只有富人才请得起家庭医生,他们认为30年之后再说吧,我们的GDP还那么落后。”

不过,来京推广全科医学的人们最终在首都医科大学遇到了知音,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成立,并于当年11月在WONCA支持下举办了北京第一届全科医学国际会议。

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家庭医生是方向

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全科医学院更名为香港家庭医学院。“当时我们被问到改不改名,我们说不改名。”顾湲解释说:“一个原因是政府刚刚接受全科的概念马上改名不太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也还没有做到家庭医生的高度,家庭医生真的是能够陪着家人走到底,能够给全家人做守门人的,保险业都得认可,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然而,顾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全科”这个概念很容易引起误解,全科医生不是万金油,而是要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要在临床之外还得根据需要做预防、康复、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比‘全科要宽得多,所以我想这个名字早晚都得改。”

在顾湲以及当年一起投身于全科医学的人们看来,家庭医生的档次非常高,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他们要学习刻苦并且终生不断地接受教育,每隔五六年就得重新考试,要跟上医学发展做合格的守门人,要能真正跟专科医生平起平坐,对各个专科都要懂,能够回答居民的各种问题,还得在需要的时候知道往哪里的专科转诊,还要能够监督别人的服务。

曾经在文革时期做过赤脚医生的顾湲相信,老百姓永远都需要这种贴近的服务。引进全科医学概念后,她和同事们利用一切机会普及全科理念,还做了许多试点。“我们每周有4天在下面,结果两三年之内我们培养的那些试点都火得不得了。”顾湲说:“那些试点的医生收入很快提高,他们特别高兴、特别愿意学习,我也很欣慰,给老百姓做了好事也给医护人员做了好事。”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的试点,到1996年时已经在20多个省市地区相继开启,部分省市还分别成立了全科医学分会。

来自学界和基层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获得中央层面的支持,这一年,中央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09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中国老年人口的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要在“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30万其实还是远远不够。”在引进全科医学20多年后,顾湲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并不满意,她认为现在的政策并没有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对病人进行从生到死的家庭医生式的管理,也难以吸引更多的从业者,“也许五六年之后,随着医疗保险的推进,就能够真正下来一批高素质的主治医一级的医生,他们很容易把自己转变成家庭医生。”★

美国的家庭医学(全科医学)

1969年2月8日,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家庭医学为一个主要的资格证书委员会, 以此为标志,家庭医学在美国正式被确认为一个专业。

在此前10年,美国的不少医学院及社区中心设立了家庭和社区医学系。在美国家庭医生协会成立10年后,他们共颁发了2.8万张毕业证书。到上世纪80年代, 全美国136所医学院中83%以上设有家庭医学系,全美有317所医院作为家庭医师进修基地。医学生毕业后有21%选择并接受了家庭医疗住院医师训练。现在,家庭医学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的医学分支。

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是一个民间组织, 像其他所有的医学专业委员会一样, 其目的是组织专业考试以考评从业者在家庭医学这个领域的专业能力, 并根据考试成绩颁发专业资格证书。作为标准, 一个家庭医师应该经过3 年标准化的家庭医学实习后,掌握标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ABFP认证的医师被称为“有资格证书的医师”。

按照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ABFP)的解释,家庭医学是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和综合性卫生保健的医学专业。它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和心理行为科学等多个专业, 其范围涵盖了所有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 以及各种疾病。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名称。全科医生、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这些名称在一些欧洲国家被认可, 这是因为这些名称可以清楚地与当地的专科医生、专科医疗区分。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之所以称全科医生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为家庭医学, 则是强调其不仅对患者本人,而且还要对患者家庭负责。1991年,世界家庭医学会组织称,全科医生一词与家庭医生完全同义, 只是顾及欧洲国家的习惯而使用“全科”的概念, 同时也由于在这些欧洲发达国家解决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社会共同性的问题已获成效, 医疗卫生保健已经明显转为以身心健康和个人、家庭及社区保健为中心的卫生服务。

上一篇:高中数学点典型例题下一篇:农村劳务经纪人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