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养成教育案例

2024-06-05

初中生养成教育案例(共8篇)

初中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1

玉琳中学

刘峰斌

本班学生xx,男, xx 岁,平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各种活动不愿意参加。

评析:

在现在的家庭里,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然而孩子对家长、对他人往往是漠不关心,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照顾、被保护、被宠爱,因而变得冷漠、孤独、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侯炳豪就是这样一个心里只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为习惯导致他心中无他人,将来走向社会也不可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共事。

方法:.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要让学生知道人总是要长大的,只有在与人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再者,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处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真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我就让他担任小组长,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使他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引导孩子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

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如:班上 xx同学病了,大家纷纷打电话表示慰问,并捎上一只大苹果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她,这样不仅给xx同学带去了温暖和友谊,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知道怎样与人和眭相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案例:

xxx、男、xx岁、x年级学生。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星期天作业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的;常与父母撒谎,作业做完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措施: 针对该生的习惯,我采取优等生每人轮流一周,逐渐培养各方面的习惯.使他周周或月月有进步。

评析:

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他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为此我特别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产生影响。

方法:

1.让孩子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随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

试论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玉琳中学

刘峰斌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尽涉及到每个学生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一现实,道德教育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人们的道德水准不可能超越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觉悟水平上,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逐步提高。

二、养成教育的途经 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追去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通过榜样感召

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五六十年代作为传统思想教育重要标志的“榜样 教育”曾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保尔、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曾影响了整代人的精神风貌。教育榜样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的理论原因就是榜样与偶像的完整结合与和协统一。一些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对榜样教育存在有抵触,他们坦言“榜样没有用”或“我们不要榜样”,说明我们在榜样教育方面存在未被重视的教育“盲点”。

3.加强教师身教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深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使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敬爱哦于的同步性。

5.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6.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

7.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三、注重过程,确保落实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一是制作大型宣传牌,将学校校训、培养目标等内容书写其上,时时警示学生。二是将各阶段学校重点工作凝练成标语书写张挂于教学楼前;三是更新文化阅览橱窗,同时展出多种报纸;四是对寝室、饮食文化实施规范管理,有机渗透精神文明建设;五是组建校园广播站,开辟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语角等专向播音,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抑制和约束。

2.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3.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晨会和周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说理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

4.以早操、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5.每年新学期对新生进行军训,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分享:

初中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2

“少若成天性, 习惯成天然”, 要告诉学生凡事要从细节入手, 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 耐心、细心地去观察、去实践。

一、教育案例

李强是二年级很帅气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 白白的皮肤, 浓浓的眉毛, 高高的鼻梁。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 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 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的, 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常与父母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老师没布置”。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 早早地溜走;有时还有小朋友反映他有乱拿其他小朋友东西的现象。记得有一个周末, 我布置了一张语文单元测试卷, 我特意走到他跟前:星期一你能给老师一个惊喜吗?他拍着胸脯说:“我一定能完成任务。”还伸出小拇指和我拉钩钩。我趁机把他夸奖了一番。等到星期一早上我检查作业时, 他称书包丢了。我让他姐姐陪她一块儿回家找, 过了好久还是空手而归, 我就亲自和他一起找, 结果在他床底下找到了, 试卷一字未写。

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 因此我在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 以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 初步归纳出如下原因。

李强的妈妈常年在外务工, 他爸爸既当爹又当妈, 加上他爸爸又是一个生活懒散的人, 经常早出晚归, 就连他们每天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都无法满足, 和父母沟通交流几乎没有, 家里既潮湿又阴暗, 孩子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 思维活跃, 口头表达能力差, 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 把铅笔和其他学习用品丢弃, 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因此老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产生的影响。从上学期到这学期, 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 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育方法

(一) 方法指导, 同学互助结对子。

首先, 针对学生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问题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 记下各科作业, 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学生每做完一门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袋子中。

其次, 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 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 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 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 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孩子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 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他做作业, 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予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 并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他基本能按时交作业, 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 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 就有其他小朋友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二) 及时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孩子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 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 我和家长联系, 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 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 然后和家长一起制订了一些方案。如:1.家长要从我做起, 为孩子树立榜样形象, 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家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 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要满足孩子最起码的生活要求。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 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 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和我联系, 以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 就要先沟通, 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 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个人卫生方面教育, 自己的事自己做。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 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 及时和家长沟通, 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完成, 不让他有撒谎的空间。

(三) 付出师爱, 做好榜样。

教师应“以人为本”, 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 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 用情去感化他, 用理去说服他, 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老师要身体力行, 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 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 讲错的知识, 说错的话, 在学生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学生的事, 一定办到, 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 学生就会模仿, 并下定决心去做好。老师要把一句轻轻的赞美、一个美丽的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传送给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增强老师的威信, 正所谓“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三、教育效果

(一) 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 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 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 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二) 按时值日, 其中有几次还发现他在下雨天撑着伞到操场捡垃圾, 这件事我也给予了及时的表扬。

(三) 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有小朋友反映有失窃的事情。

(四) 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 这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尤其在语文方面提高很明显。2011年在县成绩检测中他的语文还得了80分。我班的语文成绩人均83.87, 居全县首位。

四、教育启示

教师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它非一朝一夕, 也非自然形成, 它要求我们做到:

(一) 耐心地引导, 长期地训练, 但决不能随意批评指责, 伤学生自尊心。

切忌“恨铁不成钢, 操之过急”。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 寻找原因, 因人开“方”, 以情感人, 以情促行。

(二) 典型开路。

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 尤其是身边的榜样。我们可以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 为同学们树立榜样。这些经验很贴近大家的实际。光有典型还不够, 还要落实。

(三) 个别指导。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 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对这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 我们要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 促使他们舒展心灵, 尽展潜能。对于外向型学生, 着重引导他们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 遇到问题刨根究底, 务求彻底弄懂。对于内向型学生, 着重引导打破封闭的学习习惯, 敢于提出疑问, 敢于与同学合作学习。同时,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不良习惯, 提出“专心听讲”, “善做笔记”, “书写整洁”, 等等。

(四) 家校互动。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 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很关心, 他们对子女的指导主要是:一是盯着子女做好作业, 二是每次考试后, 询问分数。但是对关系成绩好差的学习习惯不大关心, 或不懂得如何指导。为此, 我就向家长提出“不在于学生学习时坐了多久, 而在于效果有多大”。同时, 介绍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使家长明白如何指导子女学习, 心中有个谱。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需要长期训练, 不断巩固,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养成。

养成教育活动案例 篇3

六年级学生

二、活动目标

1. 结合学生交往中的生活体验,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诚信的形式,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

2. 让学生体会“我失信于人、别人失信于我”时的感受,对自己不诚实的行为感到内疚和不安。

3. 使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为以后品德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三、活动准备

1. 学生制作信任卡。

2. 学生收集生活中与诚信有关的资料。

3. 准备守信于人及失信于人的小故事。

4. 师生共同收集一些与诚信有关的格言警句。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演讲故事

1. 教师演讲故事《失信的商人》。

2. 学生演讲自己搜集的有关诚信的故事。

3. 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我们经常会被诚信的行为所感动,又为不诚信的行为而气愤。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生活中的交往,共同感受交往中的诚信。

活动一设计意图: 以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诚信的认识。

活动二:你是我信任的人

1. 引导学生思考: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哪些人是你信任的人?想想信任的理由,并举例写出与他们交往中值得你信任的事例。

2.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例)

事例一:我信任我的妈妈,她说话算数。上学期她说,只要我的学习成绩有进步,暑假就带我去北京旅游。假期里,她真的带我去北京了。

事例二:我信任我的好朋友王欣欣,她无论是借书还是借钱,都会按时还我。所以当她向我借其他东西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借给她。

3. 打开准备的信任卡

写一写:我所信任的人的姓名;信任他(她)的原因;交往中的事例。(课件出示表格)

4. 指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信任卡,并把信任卡交给所信任的同学,让被信任的同学也说一说自己收到卡片的感受。

活动二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信任这个同学,另一方面使收到卡片的学生产生被信任的感动,使学生知道,诚实守信是赢得别人信任的关键。

活动三:我和承诺有个约会

1. 谈话提问: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人被人信任,愿意交往。然而生活中也有一些不诚实守信的人,当我们遇到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 辨析学生在生活中常出现的两个事例(课件出示),让学生角色扮演。

事例一:

于小飞:王子玉,把这本故事书借给我看看好吗?我明天一定还给你。

王子玉:于小飞,把我的书还给我吧!

于小飞:我还没看完呢,过几天再还给你!

事例二:

李琳:张天明,明天上午9点,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好吗?

张天明:好吧,明天见!

张天明妈:天明,姥姥来电话说想你了,今天我带你去看姥姥。

张天明:我已经跟同学约好去动物园了,怎么办呢?那还是去姥姥家吧。

3. 小组讨论评议汇报

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参考(课件出示):

(1)于小飞失信于王子玉,王子玉当时的感受会是怎么样呢?如果我是于小飞,会怎么做?

(2)如果自己是李琳,会怎么看待张天明?如果你是张天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什么想法?

4. 教师小结

当你和别人交往时,别人不诚实守信,失信于你时,你会不高兴,也许不愿意和他交往;同样,当别人和你交往时,你不诚实守信,失信于别人,别人也会不高兴,也许不愿意和你交往。所以我们在交往中一定要诚信。

活动三设计意图:这两个事例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辨析意在唤起学生自己相似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共鸣,进一步感受交往中的诚信。

活动四:诚信格言

1. 课件出示相关诚信格言,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收集的。

2. 学生每个人选择一句警示自己的诚信格言抄写到书本上,也可以是自己收集的。

3. 教师总结

诚信是做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注意要做到诚实守信,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

初中生养成教育案例 篇4

1、让他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家长和同学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也可以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

4、善于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问题的教师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能把有趣的和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散开来。而不是让学生重复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篇5

韦宁

梁侦晨,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跟幼儿园老师了解,该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把脚放在椅子上;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是阳奉阴违,父母面前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

评析:

通过我对李子阳家长的了解,此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级语文书上的很多的知识,故此上了一年级以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根本就满足不了他的兴趣和求知欲。孩子觉得课堂上没有意思,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就随之产生了。当然在这个孩子身上也有一些多动症的特征,如: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他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他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4、当然了教育不是万能的,低年级孩子的自制力差,还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的提醒和监督,在各方面的监督下,孩子能够学会克制自己。

5、树立榜样,给孩子学习的方向。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形成正面的竞争风气,有助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学校生活,他已经成长为一个遵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学生。他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练字上,短短的两个月,这个孩子不仅可以坐的住,而且还能写一手很好的字了,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才会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待之。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他们接受不了。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刘兴起 篇6

刘兴起

案例背景:

“以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是:尊重儿童,相信儿童,促进儿童主动学习。教师要从每个儿童身上找到其闪光点,继而因人施教,帮助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新理念的启示下,在班级里竞选“班级之星”活动中,我以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人,为他们提供“敢想、敢做、敢说”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竞选中增长自信,更让他们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案例

1、最乖的“班级之星”

每周五下午,我班孩子要进行本周的“班级之星”评选。经过孩子们讨论,大家总结出一套都认为客观、公平的竞选细则:一周内得到五角星最多的人,或者没有因为大错误被批评过的人。在此条件下由学生提名并详细说明提名理由,然后大家进行投票表决。每周的“班级之星”有资格参选每月的“班级之星”月冠军。

今天,由孩子们提名的“班级之星”候选人有童海赫、梁悦琪、胡彪,经过第一轮投票后,童海赫被淘汰,梁悦琪和胡彪的票数相同。在第二轮投票时,不论投谁的票都需要说出具体的理由,投梁悦开春票的人说的理由全部都是“她很乖的”“很守纪律的”;投胡彪票的幼儿都说“他很聪明,很会动脑筋”,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胡彪获胜,仅仅多出一票。梁有些懊恼,但没说什么,倒是那些投童海赫票的同学很不服气,都在相互嘀咕:“从来不回答老师提问的人能当班级之星?”,“就是嘛,他从来不举手的”,“可是她的选票真的是多一票啊”,“如果我可以投两票就好了”。

投胡彪票的幼儿高兴得又说又笑,相互庆祝,胡彪依旧一言不发,也没有兴奋的表情。案例

2、牛影哭了

又是一个周五,又到了评选“班级之星”的日子。今天幼儿推举的候选人是牟冉和牛影,推选理由几乎相同,两人都是做事认真,动脑筋积极,本周得到很多次表扬。可能由于上周的落选,今天的牛影看上去十分紧张。开始投票了,牛影闭上了眼睛,双手抱着脑袋低着头,当宣布牟冉的得票是9票时,牛影抬起了头,因为他能算出,全班22人,除去被评选的两人,还剩下20人,牟冉得到9票,他就有获胜的希望了,很可能是11票。他睁大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小朋友一个个数的数下去,最终宣布:“牛影11票”时,牛影哭了,哭得很伤心。牟冉笑笑说:“没关系,我下次再争取,一定会赢的!”

牛影哭着说:“我争取了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我告诉自己不要犯错误,这样就不会受批评了,我终于赢了,累死啦。”

案例

3、拉票电话

今天是周四,晚上8:50我的手机响了,是牛影的妈妈。她说:“明天应该是班级之星月冠军的评选日期,能否增加才艺表演,让牛影弹钢琴,帮助她竞选拉票,也让她得到锻炼,增加胆量。”我说:“竞选规则是学生当初定好的,我不能独自改动,你的建议很好,明天我向小朋友提出建议,看看能否在月冠军竞选时增加才艺表演,只要孩子们同意,就算承认了这条新规则。”

牛影妈妈说:“你们这么看重小孩子的意见啊?还要他们认可?” “这当然,他们是班级的小主人嘛,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当然应该听他们的。何况迄今为止所有的班级之星都是孩子们自己选的,老师没插手。”

“那如果孩子们评选出来的人不是老师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呢?你们也不作暗示?”

“老实说,有几次选出的班级之星确实不能让我满意,但这反映了孩子的眼光,也反映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和人缘关系,细细琢磨会有答案的。当然,我们会在平时作好主流方向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辨别是非。”

“哦,原来你们是这样的。案例分析:

班级之星的评选,告诉了我许多平时不被自己重视的信息:

1、竞选活动的公平性

让孩子自己当家作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评选规则是他们自己制订的,他们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更具有说服力;由他们自己选出的班级之星会在同伴中更有威信。

2、竞选活动的触动性

从牛影的泪水中,我看到了孩子为成功付出的艰辛努力;从牟冉的笑容中我找到了可贵的豁达和自信;从家长的建议中我知道了评选过程不仅仅只是孩子在参与,评选结果也不仅仅只是孩子的荣誉;从“老迟到”的改变中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督促一个人。案例反思:

第一次评选的结果至今让我难忘,选出了一位“最乖的”孩子,这所谓的“乖”就代表好吗?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讽刺小品:三名选手参加智力竞赛,两名积极竟答的选手被倒扣分数,在赛场上一言不发打瞌睡的选手最终获得冠军。被自己制订的规则套住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老师。显然,最终的结果有些无可奈何,一部分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作为教师,我们当然也已经意识到了。

家长主动要求让孩子展示才艺以助拉票,其实家长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班级之星的名号,而是这位家长注意到了自己孩子的弱点,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是一个锻炼人的舞台。

虽然规则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商量制订的,但他们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却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这里面有师长们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更要有对正确是非观的正面的、积极的强化,这样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服众的规则,这就是“熏”。其次,在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班级之星”的评选无疑是检验的标准,衡量的标尺。幼儿为了争取评上这个光荣称号,必须严格遵循各项好习惯的要求,告戒自己注意自身言行,形成这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过程中受 “熏”。策略:

1、为鼓励更多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更多他们建立自信,班级之星的评选可以多设奖项,拟定设立“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等。

2、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发现、学习同伴的长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3、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帮助家长了解评选背后的教育目的,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案例:李,男,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就是写了也是应付了事。

评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贷。采取措施:

1、对于好动、经常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应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李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潜在的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及时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学习起来也带劲了。但由于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训练的时间还不够长,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反复。但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他的进步。

3、引导李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 “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耍时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习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学生杨冉,刚升入三年级时以语文、数学两科61分的最差成绩冠以“后进生”头衔。他衣着不整,少言寡语,不合群,又不遵守纪律,是班上的老大难。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学习不认真,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他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教育措施:在平日学习中,注重保护其积极性树立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上多关心,让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班级舆论、荣誉感、凝聚力,对约束学生行为,激励学生进步,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有作用。

一次,杨冉同学课上突然呕吐住进了医院。在他住院的一个月中,全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伸出了热情温暖之手。有的送作业,有的补课,有的捐钱帮他付药费,„„在他最需要支持之时,集体支持了他;在他软弱退缩的之时,集体给了他信心;在他最痛苦之时,集体温暖了他;在他最困难之时,集体帮助了他。

案例反思:他开始热爱这个集体了,关心这个大家庭了。他变了,确实变了。杨冉同学在成功中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感受到同学们的友爱,这都为他上进的动力。经过努力与帮助,他无论在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大进步,终于走出了问题生行列。如今,担任班中数学课代表的职务。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材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给予的不能只是指责和批评,更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认可,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充满爱心,让阳光撒满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细想一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习惯有待于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督促,让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做到不断引导,用我们的细心和智慧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情景再现:

语文课上,我们正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在我布置完朗读任务之后,大家都投入到忙碌的准备过程中。一会儿,朗读开始了,只见杨阳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读完后,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她读得太好听了!真像可爱的小松鼠!接着班级里不约而同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有学生说:“是啊,我们还没听够呢!”„„一时间学生的兴致大增,又有几位学生轮流展示了自己的朗读。站在一旁的我,惊讶之余更多的却是暗喜。

事件分析:

随时评价小伙伴的朗读,是我在语文教课教学过程中,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经验而采用的学生互评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我自己来评价学生,然后就鼓励学生今后如何去更好的朗读。孩子们好像兴致不高,我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有待改变,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有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所以,我在朗读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小伙伴互相评价”。

最初,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不太适应,因为有许多的顾虑,有的胆小不敢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有的不好意思评价别人,„„。于是我运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每节上课时不断的、及时的进行提示和鼓励,又用“小红旗”的标志在收获园里进行奖励,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培养了参与精神和审美意识及情趣,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一段时间以后,我的提示和鼓励逐渐减少,但参与的学生却越发增多,课堂中的掌声也此起彼伏,直至这节课。完全没有教师的提示,而我甚至也忘了这一点,但是“展示自我”已无法阻挡的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自信勇敢、互学互竟、互励共进的好习惯。

事件反思:

在开头的一幕发生之后,暗喜之余,我并没有松懈,我觉得我更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让这种好习惯不断发扬下去。所以在开头的那一场景出现之后,我及时的奖励了这位第一个展示自我的同学,在下位学生展示之后,我也加入到掌声之中,并在评价时把学生引向合理、正确、全面的角度上,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赢得掌声,都体会成功。

细想一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习惯有待于养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督促,让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做到不断引导,用我们的细心和智慧让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基。

三年级养成教育案例

刘兴起

一个人学业的失败不是一个小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失去信心。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责无旁殆。

案例:李*,女,七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听讲不专心,小动作特别多,随便说话现象较严重经常与同桌或前后桌打闹、嬉笑。

评析: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缺乏对自尊自律的认识。通过家长也了解到,该生在家写作业时也是小动作不断,话特别多。由于自己纪律差,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经常和周围同学发生发生摩擦,甚至在课堂上与同学吵闹,影响大家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学生打断课堂秩序时教师简洁而及时的纠正才是有效的。针对该生的表现,我进行了以下做法:

首先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谈话和思想教育,指出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鼓励其树立信心,该掉坏的学习习惯,做个受人尊敬的好学生。

其次,发现闪光点即使是一点点好优点也及时表扬。使其在全体同学面前树立威信,找到尊严。再者,与家长及时联系,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表现,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另外,我还利用学习小组通过学习行为互助的方式,督促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该生进步明显,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刘兴起

案例:

小林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林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初探 篇7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是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要遵循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在七年级阶段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中, 注意掌握原则, 探索新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针对关键时期, 从一点一滴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具有很强的惯性, 像转动的车轮一样, 要短时间内改变是很难的。天真无邪、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直言不讳, 性子野、自制力差、习惯差等是初中农村新生的行为表现, 七年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对学生进行明礼诚信,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等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严格要求七年级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课精心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塘二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让学生牢记中学生行为规范及我校对学生的行为要求, 学校政教处在新学年的第二周进行检查, 班主任是否落实, 效果如何, 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总结, 对成果显著的班级和个人实行奖励等, 让教育落到实处;班规制定要求全班学生参与, 细化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措施及奖惩方案等, 让新生更直观地认识中学生的行为规范, 如我校七1班的班规规定:上课说活、搞小动作等违纪的同学, 要当一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 体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主人翁精神;班主任还通过黑板报、小抄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活动, 其实就是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 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就是建立在平平常常的教育活动中。

2 强化训练实效, 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抓起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 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 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农村初中新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若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辅助。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 “撤点合并”的教育资源整合已实施多年, 我校招生范围的农村小学从17间减到4间, “一校一习惯”局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七年级新生的行为规范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 但是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 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 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指引新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我校通过组织校会、级会等集会不断对新生进行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通过在教学楼、宿舍楼挂宣传牌营造校园氛围;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青年节”举行学雷锋活动, 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以班级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 比如“养成文明规范行为, 做二中小主人”文艺演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专题讲座, 开展了“我是小发明家”科技活动, “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我眼中的校规”演讲比赛, “我成长, 我快乐”绘画比赛;还有广播操比赛, 体艺术节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明察暗访严格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 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一帮一”共同进步, 通过“文明班级评比”、“你追我赶争第一”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兴趣;学校通过校园网先后播放过《交通安全》、《健康教育》、《自我保护》、《东方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等专题片, 并开展相关讨论、点评;2005年, 我校成立了“中学生小记者站”为行为规范教育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 小记者们在辅导员的引导下, 聚焦校园中的先进人物, 好人好事, 树立起校园中的各种榜样。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 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 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我们既有阶段性, 又有侧重面, 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 我们都有一个侧重。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 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如:遇到老师同学问好;对于一些较难改正, 顽固性的坏行为, 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如:固执、倔强等一些本性的行为等, 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个反复抓, 抓反复的过程。近年来, 我校新生都来自于教育薄弱的农村小学, 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努力发挥班会课的阵地作用, 采取系统教育和阶段强化双管齐下, 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一方面, 分层次细化行为规范教育要点, 将一学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段, 划分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庭中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大块, 每一块又分为: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体锻卫生和劳动习惯三方面, 确立了具体主题班会课, 根据不同要求, 循序渐进, 形成了分层要求的系统目标, 在班会中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训练。另一方面, 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整体行为规范薄弱环节, 确定阶段要点加以强化训练。如学校新添了花草树木, 就强化进行爱护花草树木教育训练;开学初强化课堂、课间等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开始在校就餐, 就强化进行用餐文明和节俭教育;学年中段, 当新生开始熟悉校规, 对自己要求放松时, 强化学校常规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等等, 这样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3 事半功倍效果, 从构建“家校”德育网络抓起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农村初中新生对中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不适应, 建立“家校”德育网络, 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开展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提高教育效果;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 我们成立新塘二中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会议, 及时交流, 出谋献策, 结合实际共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每学期举行一次初一级家长会, 探讨新生的养成教育成效;要求七年级每一位班主任每年对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少于1次的家访, 加强与家长沟通等。构建“家校”德育网络, 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 就能达成一个共识, 目标一致, 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培养, 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到知行合一, 又能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 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 已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都让他们获益匪浅, 成功的几率当然也是相当高, 我们必须重视养成教育。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本文对农村初中新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探究, 我们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入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经过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 加强家校联系, 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新生,养成教育,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引领宽容发展——谈如何抓好初一学生的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 2010, (03)

[2]徐景荣.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成效[J].吉林教育, 2010, (09)

[3]蒋军利.浅谈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5)

[4]杨俊仙.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创新学校德育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 2006, (01)

[5]杨东升.抓行为规范促养成教育[J].教育革新, 2007, (02)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养成教育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即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一课程标准跟以往的相比,显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仅规定了阅读的总量,还对分段阅读目标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做出了提示。

然而,不管是大城市学校的调查,还是城乡一级学校的调查,无论是外校的调查,还是本校的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都显示: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学生的影响,课业的增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渐行渐远。调查中显示:学生阅读时间少,氛围差;阅读没有深度,目的呈功利性;阅读内容单一,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坚持长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走出死角,才会让学生腹有诗书,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诱惑”学生读课外书,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文中冰心通过回忆自己年幼、年少、中年时的读书经历,给青少年朋友提出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希望。学习这篇文章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好时机。学生刚上初中,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教师讲的话、提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响应,都想着给教师留下好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必读书目,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杂志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字以上,并能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每一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犹太人家庭中引导孩子读书的故事: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其用意是犹太家长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要多读书。可见犹太人爱书如命。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多读书分不开。又如,中国孩子李路珂的读书故事:多年前,出生在一般家庭的15岁的李路珂考上清华大学,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用看待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的孩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是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介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魏老师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就领着学生把课文学完了,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的学习活动。他这种做法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成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

以上的读书好处帮助学生解决了成绩与阅读关系的问题,也让学生放下了“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包袱。“诱惑”学生阅读,还可以阅读的好文字“相诱”,以阅读的有趣情节“相诱”,以成功人士的阅读经历“相诱”,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精力也旺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大部分学生常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为消磨时间而进行浅阅读;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的阅读功利心太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见效果,教师、家长往往不再坚持,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能体现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投入的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如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图书室),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他们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做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互相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点评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阅读的良好态度已初步形成,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做好阅读计划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寓言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具体书目进行阅读。在初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学《山中避雨》时,就让学生看丰子恺的《缘缘堂》;教学《风筝》时,推荐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科学》《国家地理》《军事武器》《意林》《小小说选刊》等。

向学生推荐了书目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份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做计划,阅读就会随意,随意的态度就会造成阅读可能流于形式。让他们自己或是阅读小组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小组定期向教师汇报阅读情况。教师也要勤于过问,了解在阅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作深层的阅读。

四、引导学生组成高效的阅读小组

初中生喜欢在活动中竞比,喜欢交流。阅读小组是一个学生竞比、交流的平台。竞比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所以,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组员之间往往是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情况,个性的互补可以发挥小集体的相互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小组定时交流阅读过的书目、内容、感受等,达到互相介绍好书、阅读争论、共同认识提高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生1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1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1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3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做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评赏。把这项工作当做阅读的“基本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引导、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很少动笔,有时只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去阅读。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记下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时的感受,记下自己的读书体验,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养成教育必须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时间的实施过程,语文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团结起来,从学生入学的七年级开始,就要想办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先是教师个人在班级中营造阅读氛围,然后才能形成整个班级、整个年级的阅读氛围,再形成一所学校的阅读氛围。坚持三年的课外阅读养成教育,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的知识到九年级时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一届届坚持下去,就会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让学生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上一篇:济南市竣工验收备案表下一篇:远东集团供应商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