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2024-08-16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精选12篇)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1

低年级小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好习惯的养成,这包括学习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家长们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探讨,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达成共识。其中有:

1)孩子就是孩子,理应天真烂漫,千万不要把社会上一些世俗的东西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大人。

2)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大人的事帮着做。

3)让孩子自己来合理地安排时间,家长在旁只作适当的引导。4)现在是二年级了,多看一些课外书,增长一些课外知识。5)密切家校联系,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经常抽时间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学习、思想状况。这次家长会上,我们也让家长了解了今年秋季我们学校正积极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家长们了解到:这次的课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新课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孩子逐渐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家长的观念也要逐渐发生变化,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

苏州市有一位副市长叫朱永新,他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学教授,他主持了一项课题研究叫新教育实验。他主张: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我们以此和各位家长共勉。

为了更好地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我要求孩子早上不能迟到,来了以后都有小朋友会主动打扫教室和领早读,每天孩子一到校,总是自觉地拿出书包里的东西,书放在右边,作业本放在左边,中间放铅笔盒。每次做作业,总是拿出一支铅笔、橡皮、尺。每次离开教室上其他课,总是把桌上收得干干净净,把椅子塞好。减少磨蹭的机会,基本做到有条有理。把这些具体地要求落实下去的开始,我曾经担心孩子是否能做到的,事实证明孩子做得很棒。在家访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孩子在家里也能做好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接下来,我就谈谈语文学习的要求。语文能力主要指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听不仅指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包括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接受或筛选有用信息。现在这方面的训练,课堂的训练是占了很大比重的,班上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做到认真听别人发言,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要补充我不同意他的观点等类似的自主开头。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做得是不够的。现在的孩子很会说,有时说出的话也有一定的深度。每天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跟孩子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仅增进感情,也是训练说话的好机会。最好让孩子说完整、有条理。在课堂上,孩子说的能力也很重要。一年多的训练,本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是很棒的,许多课程诸如艺术啊,语文啊的开课选班时总喜欢挑选我们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愿意说,敢说,并且表述作到清楚完整。至于我的语文课,许多老师来听课,给我最大的评价就是你们的孩子真是会说的,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找来读一读。要说出精彩的话来,除了必要的生活经验,还需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到二年级结束,孩子的阅读量为5万字。现在我要求孩子每天都保持读书,至少短短的文章你要给我读一篇,这个读一定要读出声音来,读一遍跟读三遍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至少读了一篇文章应该知道一个词语,这是很重要的。我发现,班上很多孩子很喜欢读书,课外知识很丰富。怎样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最近我到图书馆借了书,孩子们津津乐道,很是有兴趣,可惜这种书图书馆比较少,当我要去借第三套时,居然告诉我没有了,所以推荐给大家一套丛书,秦文君的。孩子们估计会比较喜欢,而且我认为要是在班级里掀起了看书热的话,这对孩子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极其有帮助的。另外一个,假如你有时间,假如你也喜欢读书,我建议你与孩子一起读,然后进行分享,当然这个建立在您有时间的基础上。这也是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的一种方法。班里的李兰亭和高正雄就很高兴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妈妈也喜欢看我们的书,她说好玩死了。孩子说这话是兴奋的,是开心的。因为她妈妈和自己读一样的书,并且觉得有意思。另外呢,孩子多简短的文章,应该指导其读出感情来,这样阅读效果会更好。关于写,主要是指写好字和写好话。现在班里孩子的字总体来讲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写字的姿势还得进一步提高。作到一拳一尺与一寸。又得感谢大家,每次批回作,我都能看到你们督促孩子的身影。至于写话,那么我现在对班里同学的要求是能将一副画面的内容用一段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并写出来。写话应该跟学生的阅读有关。多读一定会写得很美。现在我们固定每天有一本课外阅读的练习册,批阅的感觉觉得孩子们的进步很大。因为要学习,有考试,不免有作业。现阶段,常规作业有抄写默写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读课外书。这些一定要过关。还是真诚地希望各位及时地与我们联系、沟通。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2

一、教师要怀揣爱心,做最好的教师

夸美纽斯曾说:“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学生”。教师要想妥善处理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消除偏见,旧事不提,注重激励。以自己的言行展示良好的典范,真诚欣赏学生,触动其心弦。“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被赏识是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品行障碍学生虽然存在诸多缺点,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寻找他们身上的亮点,适时地当面当众表达欣赏赞美之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之精神振奋,它不仅为品行障碍学生指引了航道,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希望之光。对品行障碍学生的教育,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孩子,使其不端行为得到矫正。夏丐尊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池,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能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消除品行障碍,摆脱孤独阴影,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自尊和生活的乐趣,进而端正行为,焕发精神,奋发向上。作为班主任,更应时时关注品行障碍学生,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二、家长要有现代理念,做最好的家长

1.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坦诚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想法解释给孩子听,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和蔼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父母的。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陪孩子、多了解孩子,与孩子、老师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

2.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和朋友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以平等的身份、亲和的态度去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决定。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后果可控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与教训,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心意。

3.发怒时请静一静。在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的心境平静不下来的时候,请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跟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等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人无完人,家长要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胜心切了,甚至常常拿连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随性、固执等现象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有所期望,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现状及实际情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三、孩子要天天进步,做最好的自己

有品行障碍的孩子大多都经常走神,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常常沉迷于空想,言行往往有悖常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孩子要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要相信自己,树立信心。首先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刚开始计划目标不要定的太多太高,然后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定时定量、专心致志地去身体力行,只要每天坚持保证,持之以恒,一定会有进步。每天应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争取每天都进步一点,做今天最好的自己,你会发现明天的自己可能会更好。

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 篇3

林崇德教授1996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中撰文提出了“教育双主体论”。他认为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然而,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除了以上的双主体外还应加一主体,家长的关心,爱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起着主体作用。即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把这三者称为教育的主体。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就像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学校的时期,是其智慧、情感思维、意志走向成熟,并实现社会化的最关键时期。而在家里,家长就像他们的镜子一样,家长的一言一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以及家长的一句玩笑话,都可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

因此我们要搞好教育,不能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我的个性分割开来,在教育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进行谋合,达成一种共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在她的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开设了英语课,她为了将孩子带入学英语的“门”,在孩子每天去上学的时候,她就这样对孩子说:“宝贝去学校要好好的学,妈妈小时侯也很想上学就是因为家里穷,没把学上完就退学了,妈妈现在很想学英语,你到学校要跟老师好好的学,回来教妈妈好吗?”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在学校认认真真听课、学习,回家后模仿老师的样子,一个字母,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教她的妈妈,妈妈也很认真的学习着宝宝所教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在此以后的日子里,在宝宝的心里就有了一个任务。我要好好的学,回去还要教妈妈呢!从此他为了这样的一个“任务”。而认真的努力的学习。久而久之她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窍门。在中考时她以县前十名的成绩进入了重点高中,而英语这科成绩为140多分(总分150)。由此事实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需要教师,学生的培养,家长所起的作也是功不可没。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讲的话要认真听取,不要轻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一次事是在说谎,作为家长也信以为真,那么孩子就有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等。当你对孩子的话产生怀疑时,最好的方法是与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教训孩子将他们还没有萌芽的坏“念头”给“泯灭”了。

我曾经碰到这样的一位学生,该生上课经常睡觉,我下去用书轻轻的拍了一下他,叫他站起来,到了下课后,我问上课为什么睡觉?他满不在乎的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都在思考的话:“老师你管我干什么?连我的父母都不管我了。”“孩子是父母的宝,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管他呢?”后来我才知道该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他与6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他的父母每月只会往家里寄钱,对他的学习情况从来不闻不问。学校老师不要说跟家长见面了,就连电话联系都很困难。所以家长朋友们,请你在忙碌的时候,抽点时间给你的孩子吧!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抚。不要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就只是老师的事了,您的帮助、支持、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4

1.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上半学期的几次考试向家长做个总结,然后重点总结本次期中考试情况,逐题分析学生们每一题的失分情况,向家长分享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了解每个学生哪方面该提升,如何提升。

2.英语老师发言,徐老师跟各位家长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有关于幸福家庭话题的简短讲座,得到的反响还不错,之后徐老师简单总结了本次期中测试学生们的考试情况以及如果提高学生们成绩的情况。

3.科学老师发言,孙老师对学生们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做了简单的总结,然后跟家长沟通学生在家庭里如何学习以及课后作业情况。

4.数学老师发言,吴老师也是就着本次期中考试情况跟家长做了分析,找出学生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后如何提高成绩的问题。

5.班主任总结:感谢各位家长莅临本次家长会,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通过家长们与各班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沟通,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向家长介绍了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对期中测试情况及近两个月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向家长进行了反馈,并对后半学期家校配合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本次家长会,使各位家长及时了解了自己孩子开学以来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了子女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增强了家长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这必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活动也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本次家长会到会人很齐,从这一点上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说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都在努力。家长会的气氛热烈、内容充实。本次家长会,收效很大,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师也更详细地了解了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更有利于今后工作。

教师家长会总结报告 篇5

孩子们经过小班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以后,比以前懂事多了,作息时间有规律了,吃饭不用喂了,会唱歌了,对自己着装更加注重整洁了,每天会自己穿衣。穿鞋、刷牙、开阔了知识面,会讲普通话了等等,总之,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次家长会提供了一次家园交流的机会,互相学习的机会。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工作、家园配合工作方面,都会有一个好的突破、更大的进步。

通过这次家长会,给我们增添了信心,制定了工作的目标。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使家长更系统的了解了我们的工作,使家长意识到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和同年龄段孩子的差异。活动结束时,许多家长纷纷向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相信有了家长朋友们的感谢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会更加顺利的进行。

期末总结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篇6

我是一(4)班的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的工作。一(4)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女生21人,男生31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最近的男女生比例已经有点不均衡了,呵呵。不过,我很喜欢男生多的班级,这样的班级更加的活泼、外向。在我们班现在有哪些班干部呢。我可以为家长们做一次对一个班集体的了解。在小学里有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还有就是中队长,进入一年级,小朋友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以后伴随他们的还有少先队这个组织,也就是说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组织就是大队部。因此我们班还会有中队长、小队长,还有各科课代表,各个委员等。在这里主要是想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学习与成长。可以适当得以此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或者设为一个目标。这样的班集体设置应该会持续到学生的高中,甚至是大学。

接下来,我就谈谈家长比较关心的孩子的考试成绩问题。学校一般会有两次考试,一次是期中测试,还有一次就是期末测试。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的这两次考试成绩就是他们给你们交的结果,或者可以说是交的差。不过,在这里我有两点建议提给大家,希望也能与大家引起共鸣。

在学校,我们主要是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除了教学知识以外,培养这项能力应该是主要目的。现在所说的终身教育就是指每个人活到老,学到老。那我的建议是什么呢?有的家长可能习惯说:宝宝,只要你考到了两给一百分,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等等这样的物质奖励。其实,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看,他会把结果看的比过程更重要。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奖励,而是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自信心。就像我与某位家长曾经交流过:她说,孩子的数学成绩似乎不理想,很笨,学得不好。我说:一是因为这张试卷上面的题目类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难度较大。一年级孩子也是刚刚接触这么多的题目,解题与读题能力还需要渐渐培养;二是我认为一张试卷并不能代替这位学生的数学掌握能力,让他去买水果或者算一些家常的算是他还是比较好得。很高兴,这位家长也告诉我是算得还不错。这也是我建议的第二点:请不要用一张试卷去简易的衡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果。毕竟,我们大人考试的时候也未免会有失手的时候,呵呵。

接下来,我再厚此薄彼的继续与大家交流另一个问题:如何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子,几代同堂,不免多受于宠爱。在我近两年教学低年级中,也渐渐发现,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事的家长越来越少,大多恨不得什么都包办了。所以,我很大声的告诉学生:请你们动脑筋,自己做,自己去想,即使做错了,我也不会责怪。因为这是他自己做到的,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好习惯就值得表扬。当然,大家也许现在还有一个最想要交流的话题就是我们家长在家里讲什么就是不听,还是老师讲得有用,一句话可以顶得上十句话。呵呵。后来,经过我的观察,我总结出一句话:欣赏与理解会让您的孩子更听话,更出色。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的向导,所以老师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而且可以在一个群体中确认他们言行的对错、优秀与一般。所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一个这样的群体里。那家长如何对孩子有权威性呢?首先要身正其行。想要孩子怎么做,你也要这样做到。比如你答应好孩子的事情,应尽可能的兑现你的承诺,这样你才能获得孩子对你的信任。当然作为老师,我也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样。其次,欣赏与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你们的爱。从儿童的心理特征看,家长越是批判、挖苦、责怪他们,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越是会往你期待的相反方向执行。这就是我们平常说得“听不进去,说了等于白说,还越说越笨等。孩子如果对你有抵触不满或任性表现,可能家长需要思考反省一下了,呵呵。请你们试着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也会变得更茁壮优秀。这是一位特级教师多年的教学心得:欣赏与理解,让孩子成长地更优秀!作为老师,我也不断的去追求这样的教学思想境界。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7

一、研究视角

(一)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进程

国外学者大多是通过实证研究, 探讨了小学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价值;提出了不同的沟通方式与策略;指出影响沟通的障碍。国外关于家校沟通、家校合作的研究十分成熟和完善, 文献资料丰富。在国外研究中, 美国是典型代表。19世纪20年代, 美国政府认识到全国性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了“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政策, 并开始建立公立学校, 教育因此迅速发展。[2]许多资料表明, 国外对于家校沟通的研究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先行于我国, 也十分重视家校沟通在教育平台所起的作用。

我国家校合作与沟通起步较晚, 上个世纪中后期许多教育学者及部分学校开始意识到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开始支持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及教学管理中来。至二十世纪末期, 家校合作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及推广, 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而小学家校沟通作为基础家校沟通, 对学生后期教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家校合作的研究在中国取得一定的成就,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 国外先进家校合作理念引入, 我国家校合作起步较晚, 因此在发展初期从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引入成熟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 为发展我国家校合作提供成功案例并做出指导;其次, 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中小学家校沟通进行多角度研究, 例如将较为成熟的家校沟通理论进行阐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的家校沟通合作现状, 并提出其存在的不足, 进而提出通过学校及家庭改进沟通合作方式、社会媒体对家校沟通理念的推广及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支持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3]

结合国内外文献发现, 以往研究大多参考了Hargie人际沟通互动模式中影响沟通的因素, 根据沟通的概念, 采用了理论推导的方式, 将教师与家长沟通分为沟通心理、沟通能力、沟通情境三个维度, 而这些维度的研究往往针对幼儿园、中小学、高中的资深教师。[4]对于国内刚刚步入小学的新任教师, 却没有相关的资料和建议, 而适用于其他主体的方法经验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小学新任教师。所以, 我们有必要关注小学新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解决现存的问题。

(二)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倡导学校建立家长学校, 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校形成合力, 开展教育。至目前, 大部分学校会在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 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成果, 家长主要是参与听课、参加家长会、翻阅学生本学期作业、观摩学生活动与学校联欢等等。这些合作活动便于家长了解学校与教师, 了解班级与学生, 增进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也能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形成家校之间的良性循环, 对于加强家校合作有着积极的意义。[5]但这些形式的家校合作方式在使用时往往趋于单向性, 家长的参与基本停留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层次, 尚未达到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的层次, 家长始终只是聆听者, 使本应该双向交流的平台却单向化, 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中来。

“以人为本”是我们现代教育应该坚持的理念。学校一言堂的现象在中国教育界存在了许多年, 这一现象完全违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因此, 学校要摒弃陈旧观念, 把家长当作平等的合作伙伴和得力助手, 接受家长的监督和管理。学校也应确保家长对自己孩子有一定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 并能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向教师表明自己的意见, 与教师一起交流合作, 相互配合, 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展。

二、结论与反思

对新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虽然国外对于新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专业发展体系比国内相对系统, 但仍然存在问题, 它们多在认识程度、沟通能力、沟通情境三大维度上研究成熟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而对新任教师与家长沟通在这三个维度上研究甚少, 在专业发展中提到的与家长沟通内容较少, 现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小学成熟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所提出的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往往更适合优质小学的成熟型教师, 相关研究缺乏优质小学和普通小学与家长沟通的对比研究, 不利于普通小学借鉴优质小学的经验。

三、研究展望

浅议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情感关系 篇8

关键词:信任;沟通;互动;情感

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师是岸上的纤夫,家长是各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纤夫和舵手共同的责任。

笔者认为,看着身边逐渐长大的学生,心理、身体各自也随之开始变化。不再愿意接受别人的支配,不愿意一味地听指挥受束缚。相反,开始有了逆反心理,而且喜欢照着自己思路、想法去做,即使错了,也不后悔。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想法,喜欢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作为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存在于“发号施令”的旧模式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提高素质,老师要先提高素质。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的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要让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走向社会,成为普通人的居多,是小草就让其点缀大地,是大树就让其成为栋梁。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水平,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并不现实。

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和理解家长、进行有效、和谐的合作呢?比如,我在假期布置了作业,就是“亲子活动”,形式、内容不定,目的是让学生与家长多一些接触、了解和相互关心,这样就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也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使我们双方紧密结合,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决定这三角关系的纽带离不开情感。

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情感起着联系作用。情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我们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黄色钥匙,掌握了它,就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新桥梁,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差距。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所以,只有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感化学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是孩子最迫切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爱能够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父母亲的轻轻的微笑、一句夸奖、一次拥抱、一次抚摸都能使孩子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情感是相互的,当你付出了,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学生有着敏感的心灵、细腻的想象,他在活动参与中,在平等交往与对话中,在感受到被人赏识中,在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关爱。在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中,学生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

总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学生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主体,他们需要后两者的指引、教导。其中,这既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与齐心协助,同时又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只有三者形成一种默契,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好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9

家长会总结

为了及时地将学生升入初二一个学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加强学校跟家长的沟通联系,更好的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学习、思想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组织,我们2012年1月15日在本班教室举行了家长会,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次家长会一是向家长汇报班级基本情况,二是宣读期末成绩,三、为家长支招——如何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度过,四、需要家校共同督促的几件事情,五、与任课老师面对面,大家相互交流。

这次家长会召开的情况来看,家长出席率有较大提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父母双方都在努力,家长很认真听会,这说明许多家长渴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他人成功教育经验的认可。大多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会后,还有很多家长主动留下来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收获。

1、让教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教师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处理。通过交流,发现有些孩子经常上网,放学回家较晚,交友问题等对孩子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需要家长与老师经常联系,无论哪一方发现了问题,都应该及时与另一方取得联系,及时将事情处理好,让孩子的不良习惯在萌芽中破灭。

2、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让家长们学习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使自己在管理孩子时,能够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法处理不同的事件。

3、让家长及早认识目前中考形势严峻,及早抓好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单词抽写、听力训练,历史、生物会考在即,家长坚持抽背孩子。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作业检查(抽背、认真程度),孩子的学习不会落后。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重视学习,孩子才会重视,所以多抽时间与精力管孩子。

4、关于孩子上网和孩子青春期的话题,通过会上为家长支招和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家长应该注意多观察,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排除孩子的困惑,保证孩子的心理正常发展。

二、反思:

孩子的学习与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深深知道,父母看紧一些,孩子成绩就能提高,但由于父母工作忙,有心却无力,或者不能坚持,导致大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差,不会学习,主动意识也差,尤其周末作业更差,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正确引导。家长们对新形式下的教育是很关心的,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做为教师有很多地方离他们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有的家长要求教师对孩子能不能相隔几天,就将孩子这段时间的行为、思想等向家长进行反馈;有的家长要求教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能不能标准有所差异;有的家长要求教师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提出了“教师的话比家长的话好用”的观点等。

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原来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深感自己教育学生的方法过于简单:多采用压制,缺乏进行正面的引导;多严格要求,而很少注意要求的落实情况;多反复教育,而很少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今后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一定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陈开玉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10

刘俊生

为期一天的培训会议于今天结束了,我怀着学习的心态聆听了专家和前辈教师们的心理学指导以及工作经验分享,真的是受益匪浅。这次培训给自己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的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10月20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心理学专家金琰老师的演讲“素质教育从回家开始”。金琰老师从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入手分析,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以及在每个阶段,家长、教师的态度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金琰老师为大家分析了学生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变化,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果很好的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其行为动机,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金琰老师的演讲,我感受到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定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心理学知识为辅助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还听了四位优秀骨干班主任代表所作的典型发言,四位优秀班主任从自身的班主任工作谈起,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在平时工作中的经验,并且探讨了好的管理方法。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敬业和责任。刘菊香老师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学问,先学做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把学生的做人问题放到首位,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他的班级管理中,他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三步到位组建班委体系,逐步确立班级领导核心,全面落实值日班长制度,确保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同时,黄老师很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滨海一中的xx老师给大家讲了“班级管理中的几个度”,教给了大家如何赏罚学生,如何得到学生的认可,又是如何与家长做好沟通。

四位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也坚定了我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接着我们听了两位班主任老师的心理讲座,分别是杨桂晔老师的“班主任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和王兆勇老师的“师生心灵沟通”。尤其是王兆勇老师的心理讲座让大家耳目一新,津津乐道。他以幽默的语言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给大家讲解了师生如何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文教科还为我们安排了两节“家长课程”的听课,让我明白了如何上好一节好的“家长课程”。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班级工作管理中经常碰到不同的学生,如果运用积极地心理学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体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人格。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点智慧,我们的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将更加轻松,更加有吸引力。

2011年家长课程骨干教师

刘俊生

昌乐外国语学校 2011.10.20

家长课程培训总结

刘俊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家长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提高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变幼儿园单向宣传为家园双向沟通,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

一、首先,要善于发现家长的教育需求,了解他们最关心、最困惑、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为了提高家长工作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家长问卷》首先了解了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家长的现实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在调查事我们发现家长因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教育观念,方法上的差异,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针对这一点,我们先从整体上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育儿观,然后对不同层次家长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指导。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指导方式吸引家长参与。

首先,教育要认真备课,熟悉牵手两代课程的内容和教育理念。在家长的指导方式上,我们一改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被动局面,以茶语会的形式邀请家长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而教师则以主持人的身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引导家长各抒己见,互相倾听,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双方沟通。

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把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活动情况全方位地向家长开放。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了解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正确认识幼儿园的教育,正确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等同时对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幼儿园教育配合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安排每周五为园长接待日,通过园长接待日,加强了园领导和家长的情感沟通,使园领导及时了解家长的心理倾向,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总之,开展家长工作,不仅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完园教育的和谐一致,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还为幼儿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反思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11

当天的升旗过程令全体师生倍感温暖。六(1)班全体孩子动情地朗诵了一首歌颂教师的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很多孩子被感动得哭了;为全校老师献上了一支鲜花,送花的时候,老师们鼻子发酸,很多老师说接受了一次特别的教育。

通过班主任的讲述,我才知晓更多“升旗”背后的故事。

整个升旗活动都是由孩子们自己策划的,诗歌朗诵、献花都是孩子们的主意。

诗歌是孩子们自己写的。他们开始找了一首诗,全班朗诵,发现没有感情,于是着手自己写诗。为了写这首诗,班长发动全班孩子撰写、筛选、修改,请教同年级“写作高手”及语文老师,六易其稿而成。孩子们集体而写的诗歌,有了情感加温,朗诵起来自然真切、动人,所以能感染现场的许多人。

鲜花是孩子们自己挣钱买的。最初很多孩子准备掏零花钱买花,但经过商议,集体决定用班级“义卖”挣的钱买花更合适。虽然只能为每位老师献一支花,但意义深刻。

献花过程是孩子们精心设计的。孩子们商议:给教师献花,不能简单地赠送,要借这次机会,叙述与老师之间动人的故事瞬间,表达真诚的祝福,创造情感纽带,让“送花行动”具有教育意义。因此,献花的过程令很多教师“倍受教育”。

“老师,我以前不喜欢数学,自从您教了我们一周的数学课以后,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慢慢地就喜欢上数学课了!我的成绩也进步很大。谢谢您,老师……”这位只是帮助同事代了几节课的老师感叹,“真没想到我在孩子心中有这样的分量”。

“老师,虽然我还不认识您,但自从看到您第一眼起,我就感觉您很温柔,很有耐心,您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这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事后哽咽地说:“我没想到能得到孩子这样的鼓励,我一定要努力做个好老师。”

一次升旗,引领学生尊师重教的同时,也激荡起教师内心反省的涟漪,砥砺他们的心灵。孩子们纯真的情愫,可以让成人世故的心灵经受洗礼,促进老师不断反思、改进、完善日常的教育行为。

教学相长。学生资源,也可以用来教育教师。

因此,升旗仪式上,可以让孩子拥抱自己喜欢的老师;因此,大课间集合,让老师们也列队站在中央,让孩子们向老师看齐;因此,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可以让孩子来检查评价;因此,当孩子不小心冒犯了某位老师,动员孩子主动向老师道歉,电话或书信说明缘由……

小学生教师家长会总结 篇12

班建武:出现这样极端的事情令人非常痛心。在痛心之余, 需要我们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事情。对于这一问题, 网上已经有很多解读。但是我想, 对于这一问题的反思, 一方面需要考虑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及文化特点, 另一方面也需要着重审查当前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现状。就心理文化层面而言,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其突出的心理诉求就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不断追问。甚至我们可以说, 青春期青少年的诸多行为与现象, 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身份认同的需要。在这一问题上, 成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看到了青少年的行为或者其他外在的表征, 如发型、着装等, 而没有看到他们这些外在表征背后所蕴涵的这种自我同一性的诉求。从表面上看, 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集中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面, 如学业、发型等, 但是, 这种冲突的实质却是两代人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看法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说是本质上的, 不如说是表达方式上的。不管哪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是, 在满足这种需要的途径和形式方面, 不同时期的青少年则会受到社会变迁的重要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社会对个体追求和表达自我的空间以及方式的开放和宽容程度。总体而言, 当下青少年的这种身份认同空间与文化资源已经较其父辈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从积极的角度看, 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 成人过去赖以社会化和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文化资源与当下青少年身份认同的文化资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就导致成人与儿童在身份认同上的冲突, 实际上反映的是以成人为代表的传统、现代文化与以青少年为代表的后现代文化之间在自我、个性等问题上的文化冲突。因此, 这些极端事件的产生, 其主要直接原因是青少年的心理诉求问题, 而深层原因则是在当前我国价值多元社会背景下, 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

《中国教师》:我们注意到有的中小学生自杀是因为不愿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那么学校和教师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尊重学生?

班建武: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 应该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细节当中。当前社会是一个规则的社会, 制度化生活已经构成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难想象生活在一个没有规矩、没有制度的社会中。但是, 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就是, 任何制度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 在尊重学生这一问题上,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要完成的最前提性的工作就是要从根本上明确制度本身的目的诉求。在这方面, 最主要的就是赋予学校制度以人性的价值尺度。具体而言, 学校制度的存在, 是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这是核心目的。其次, 在具体表达形式和执行手段方面, 既要坚持制度的正义美德, 也要体现学校制度的伦理关怀。学校制度不同于其他制度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制度本身具有教育性, 衡量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有效性, 不是考查其在行为层面约束和控制了多少学生, 而是这些制度对学生的发展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 尊重学生的学校制度, 首先就必须是一种人性的制度。如果这个方向发生了问题, 那么, 制度制定得越精巧, 其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越大。据报道有个山东女孩因为不愿意按照学校的规定剪头发而跳楼自杀。这所学校在执著于这样一条校规的时候, 到底执著的是什么东西?如果缺乏这种反思, 那么, 有时候我们就会为了制度而制度, 而忽视了制度制定本身的目的。只有在目的层面来反思制度的制定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从策略上进一步优化制度的设计, 比如让学生参与制度设计等。

《中国教师:》如果中小学生拒不执行学校的规定, 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应该如何沟通配合, 以避免类似山东小女孩跳楼的悲剧再次发生?

班建武:代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冲突是时代性的, 也是发展性的, 关键是我们对待这些冲突的立场和态度。我想, 在这一问题上, 需要我们注意的几点是:第一, 要尊重。尊重是一切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前提, 没有这一前提, 任何对话和沟通将无法进行。因此, 在代际冲突发生时, 成人至少不能从人格层面对青少年进行否定和批判。第二, 要理解。理解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代际之间的诸多冲突, 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解造成的。对于成人而言, 理解当代青少年学生尤其需要把握这样几点:首先要理解青少年的表里不一。青少年就其外在表现形式来看, 往往与成人大相径庭, 而这也往往是引发代际冲突的直接原因。但是, 就其内在诉求而言, 当代青少年所认同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导的价值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我们的若干次关于青少年的调查都发现, 在青少年偶像追星的背后, 他们所认同的不仅仅是这些明星闪亮的外表, 更是这些明星的才华、人品及其奋斗历程。其次, 既要看到青少年物质丰裕的一面, 也要看到其精神追求的困惑与贫乏。我们对当代青少年的认识, 往往看到了他们物质生活上的相对丰裕, 却忽视了在这些相对丰裕的物质生活背后, 青少年学生们在精神追求方面的无奈与困惑。总的来说, 当代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上的郁闷主要来自于两种文化的控制。一种是所谓的主导文化, 强调对学生统一化、模式化塑造, 希望每个学生都千人一面。这实际上与学生追求个性的天性格格不入。另一种是大众文化。表面上看, 大众文化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追求的天性, 但是, 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 其根本诉求是通过各种工业文化去激发和制造个体的种种消费欲望。在这种情况下, 青少年通过大众文化所谋求的所谓的个性只能是一种“伪个性”。为了从这种“伪个性”中突围出来, 他们又不得不通过消费各种商业化的符号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 青少年的这种自我认同永远是处在一种“在路上”的断裂与迷茫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当前有那么多的青少年的口头禅中充斥着“郁闷”“无聊”“没劲”的重要原因。这些需要我们去关注, 但是, 我们却把重点放在了对其行为的控制方面, 这样一种解决之道是治标不治本的, 甚至适得其反。第三, 要以一种发展的立场看待青少年当中的种种问题。青少年当中的很多问题, 大多源于一种青春期的冲动。过了这一阶段, 一些问题会自然解决。另外, 如果我们以一种未来是不确定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青少年的话, 或许当前他们当中所出现的所谓的问题, 恰恰预示着一种新的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对青少年当中的问题, 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能一棍子打死。实际上, 任何一代青少年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总是面临着各种非议, 但是历史证明, 青年总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对于当代青少年, 我们需要保持这样一种尊重、理解与发展的态度。

《中国教师》:当对学校或家长的要求不满意时, 中小学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呢?

班建武:理性、合法地表达自我的利益诉求, 是当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青少年学生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公民行动能力。在这方面, 需要学校教育给予必要的支持:一是在意识层面, 必须帮助学生具备正确的公民权利意识, 这需要在相应的课程建设方面有所体现;二是在行动层面, 必须为学生有效表达自我利益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比如, 建立学生意见表达信箱, 开展学生自治团体建设等。

《中国教师》:如果中小学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有抵触情绪, 家长应该如何与老师配合来正确地引导他们?

班建武:当具体的规章制度受到学生集体抵制的时候, 成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重新检视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价值性问题。重点是要寻找出学生抵制的核心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 成人需要能够从文化、代际关系、发展等维度深入把握抵制的实质。为此, 需要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真诚沟通、辩论与协商, 不能够单向度的以成人权威的姿态去控制、压迫、强制学生被动接受。

《中国教师》:家长应该怎么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情绪?

上一篇:以旅行为题的800字作文下一篇:以幸福为主题的优美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