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第9册教案

2024-08-01

岭南版美术第9册教案(通用4篇)

岭南版美术第9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

二、欣赏课件

1、设问、激趣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

五、课后延伸 教学后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了解了民居的特点,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第2课 走进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建筑的多样性,能用语言简单评述现代建筑的特点。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现代建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经典建筑的造型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建筑与科技的联系。

教学准备有关现代建筑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现代建筑艺术的视觉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居的特点,你觉得它们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建筑的特点。

二、欣赏课件:观赏有关现代建筑的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对现代建筑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提出问题:

1、你认识这些建筑吗?

2、你知道这些建筑穿的是什么“衣服”吗?

3、漫步空间的世界

4、走近大师—贝津铭

三、学生表现

画一画:我也要做建筑设计师,比一比谁设计的未来建筑更漂亮。

四、作业要求

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典型的现代建筑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能选择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自己想像的现代建筑。

教学后记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通过现代建筑的欣赏,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课后的作业完成效果好,能设计出各种属于自己的未来建筑。

第3课 肚子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和关注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

能运用夸张变形、组合的形式来表达对事物内在本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唤起记忆、触觉感官体验学会观察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通过作品的对比欣赏和故事情节的构思,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描绘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画面装饰。教学难点

能对事物内在本质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小木偶的故事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活动一:讲童话故事

2、小组活动二――(欣赏观察比较)

3、小组活动三――(情感体验活动)

4、小组活动四――合作绘画游戏

三. 评一评――哪编的故事最好,哪组画得最好,为什么? 四.老师作点评并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想像力,也使学生在合作接力绘画中,体验沟通和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第4课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空间,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的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童话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广为流传,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这个童话故事。

二、提出问题

1、假如你变大或变小了,你周围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提示:如站在高楼上看地面,游览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

2、角色游戏――让学生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能否把自己想像的《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描述出来?

三、欣赏作品

四、布置活动要求

五、作业点评

六、课后延伸 课后找寻有关的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想像力,在作业的完成中能注意到人物变大或变小后的周围环境变化,能表现出一定的情节关系。

第5课 缤纷的色彩乐园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学会用原色调配间色和复色,并能区别其色相。

教学重点:学会用原色调配间色和复色。教学难点;间色和复色调配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展示三原色、间色、复色挂图,边说明边演示:

1出示红、黄、蓝的色纸卡片与水颜料,认识色相。提问、说明什么是三原色?

2、用水颜料混合物出间色橙、绿、紫、再出示色纸卡片,认识间色色相。

3、用水颜料混合:

三、让学生从实景图片和美术作品中区别哪些是原色、间色、复色。

四、学生作调配原色,间色、复色的练习。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三原色,并学会用三原色调配间色和复色。

第6课 有趣的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在水墨游戏中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画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教学难点掌握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一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画一画――各种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画游戏(用墨、用彩色均可,注意养成良好的作画卫生习惯)。

3、体验――画在普通纸上有什么效果?为什么?(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4、比一比――谁画的线条各类多?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学难点)

5、想一想:各种不同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思维拓展,产生联想)

三、讲评、小结

评一评――谁画的水墨效果好,他是怎么画出来的?让画得好的同学谈谈作画的感想。

四.老师作点评并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绘画方法――中国画的特点,初步了解了中国画的工具特点,体验到了中国画的水墨情趣,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7课 可爱的水墨昆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点、线、色组成丰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能掌握粗细、干湿、浓淡的对比画法,能运用积墨法。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野趣》和学生作品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的变化。在水墨游戏中体验积墨法的独特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继续体验水墨画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墨色表现不同昆虫的形态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昆虫的课件,布置学生注意观察小昆虫的的特点,让从欣赏中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评述

提供大师、小朋友的昆虫水墨画。

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画家比较擅长画昆虫,他们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分析昆虫的结构,注意一些细节。

3、老师作示范

4、学生动手绘画:

三、讲评过程

教学后记: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能用水墨来表现各种小昆虫。

第8课 现在、未来的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色彩画出自己的形象;通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规律;在综合运用创作中掌握夸张变形的手法。

教学重点

(1)认识人物脸型、发型、五官及表情的神态特征;(2)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现在或未来自己的形象。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观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以夸张变形或生动写实的手法画出自己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谈谈自己将来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比较

观察小时候的照片,通过镜子比较现在的我与以前有哪些变化。(1)脸型、发型、五官的变化;(2)身体上的变化;(3)服饰方面的变化。

2、欣赏与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3、探讨与尝试

(1)尝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现在或未来的形象:

(2)能否学学大师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呢?

(3)小组讨论用其他绘画工具、材料来表现的可能性(电脑绘画、图像处理软件等)。

4、创作与评价

三、讲评、小结

四.学生互评,老师作点评并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课堂上了解了什么是人文,能学着关爱自己、尊重别人的个性,体现艺术与人文关怀精神的密切关系;

第9课 我的好邻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学习选材和搭配色彩的知识;尝试运用卡纸、粘贴和添画的形式建造“高楼”,并能把邻居“安排”进去。学习界纸刀的安全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观察,课堂中能讲述邻里之间的故事;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能发挥想像与创作的思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立体的“高楼”。在创作中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和邻居的关系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理解“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讲讲你和你邻居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习,展开活动

2、制作和装饰

小组成员分配工作,合作完成一座立体的纸“楼房”,并把画好的邻居作品粘贴进去。

三、欣赏与整理 方案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活动。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十分钟左右,布置学生将小组完成的作品放置在讲台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活动,建议采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同时结合小组互评与教师总评的评价方式。

方案二:游戏活动

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游戏活动情景进行游戏,如果教师实施课程的班级较大,可采取在各个小组选择部分学生在讲台上活动。

第10课 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与人动物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2)能够运用泥塑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泥塑作品的美。在资料交流中感受动物的性格特点。在创作中激发想像力的塑造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动物朋友。

教学难点

有关塑造小动物的技能,特别是夸张形体和添加细部。作品完成的清洁整理工作。

教学准备 橡皮泥等软性材料,硬质材料如空饮料罐、饮料盒、椰子壳等;报纸。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按照教学建议中“探秘与体验”的活动环节操作或以“动物王国”动物联欢会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扮演“动物”的游戏导课。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发现

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师提供或学生提供)和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概括归纳动物的形象特征,为后期的造型活动做好准备。

2、探讨与想像

3、合作及创作

讨论:个人创作,准备塑造自己喜欢的哪个动物?小组合作,准备塑造哪些动物,如何分工合作?

创作:按照制作步骤,先塑出大体形状,再将主要牲捏塑出来,注意适当夸张其牲,然后添加细部,再整理制作完成。

三、讲评、小结

评价:教师评,学生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第11课 我们的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常见的乐器。运用搓、捏、压、贴等泥塑立体造型技能。能运用粗细对比的方法塑造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简练、概括、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在资料交流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乐器的造型美,乐手、歌手的动态美,音乐会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构、添加和创作。

教学难点

乐手的动态特征,乐器的外形特征,二者的合理驵构。如何添加细部。教学准备 橡皮泥等软性材料,硬质材料如牙签、小木棍、小铁丝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以一段气势磅礴的乐曲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与感 受

2、探讨与想像

3、合作及创作

小组合作:(1)准备怎么做,塑造哪些乐手及乐器,如何分工合作?(2)音乐会上各位演奏家、指挥家、乐手、歌唱家的位置如何摆放?

创作:(1)按照制作步骤,先塑出大体形状,再将主要特征捏塑出来,注意适当夸张其牲,然后添加细部,再整理制作完成。

(2)注意乐器的造型特征,乐手的动态特征。(3)小组内各同学所塑造的乐手的大小高矮要一致。

三、讲评与共享 欣赏:创设“我们的音乐会”的情境,大家一起欣赏。

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乐器的造型,指挥家、歌唱家、乐手的动态和音乐会的气氛)。

第12课 刮 大 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刮大风时各种物体的表现方法;(2)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刮大风的情境;(2)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谜语导入新课:猜一猜“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感觉得到”,猜一自然现象。——风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

通过风扇等道具模仿自然界的风,引导学生体验刮风时的感受,以及观察人物的表情及动态。引导学生理解小博士的话。面的变化。

2、活动二

引导小组交流收信的资料及图片,设问:你们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从小关心自然,关心生活以及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3、活动三:欣赏与感受

4、活动四:创作与评价

小组讨论后以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的形式进行风的记忆想像画创作构思。

三、展示与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评一评:谁的作品最能表现刮大风的情景? 通过自评、他评,鼓励自信,培养个性。

教学后记:课后让学生把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3课 雨来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一些表现雨中情景的儿童画;(2)学习“先画主体后添背景”的构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下雨时周围情景的变化,能够抓住下雨时环境和人物的动态。(2)体验雨中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应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进行记忆或想像创作。教学难点:结合真实的雨中情景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欣赏课本范例,设问:

1、这几幅画表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2、下雨时人们用什么雨具?动态如何?

3、你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吗?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

活动二:组织学生分组讲一讲自己有关“雨”的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可进行表演。活动三 :学习绘画步骤: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说出步骤,小组分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下雨的场景。

三、展示与讲评,学生作品展示; 评一评:谁的作品最能表现刮大风的情景? 通过自评、他评,鼓励自信,培养个性。

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课后尝试用深蓝色或黑色的纸,运用尖物刮划纸面的方法,制造雨天的特殊效果。

第14课 奇特的热带植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及相关的科学知识;(2)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大胆地创新表现;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并从中了解相关植物知识体验自然生态之美;(2)引导学生到植物园观察与写生,以不同视角去表现; 教学重点:围绕热带植物不同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绘画表现。

教学难点:怎样以“热带植物形态、纹理的装饰与构成”表现画面的层次。

教学准备:整理本校的植物园,收信有关热带植物的图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利用图片或媒体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热带植物,并说说它们奇特在哪里?(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像什么?扁的像什么?高的像什么?矮的像什么?叶像什么?茎像什么?花有何特别?)以仙人掌为例,比较与其他植物有何不同?它们生存的土壤环境如何?

活动二:通过欣赏,你们能联想到什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活动三:欣赏课本学生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如果我来表现,又该如何去表现呢?

活动四:指导学生绘画合作表现。

三、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集体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养个性。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想像力丰富,画出了一些充满想像力的画,展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他评和自评。

第15课 家乡的山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与比较,能用语言评述摄影作品及大师、农民画家的作品;

(2)能应用重叠组合的方法构成画面,并能初步掌握同类勾搭运用和应用遮挡手法表现山林的空间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乡山林资料收集进行欣赏、感受、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2)在探讨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表现重叠的山林。

教学难点:应用同类色及遮挡手法来表现山林的空间层次。

教学准备:大自然中的山林录像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交流、探索、评述

2、方法、构成、探索

3、自主、合作、表现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共同欣赏。(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教师奖励。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知道了山林与人类的关系,在绘画表现上还不能完全掌握遮挡手法表现大面积的山林,今后要在多欣赏的前提下提高。

第17课 鱼儿鱼儿告诉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种鱼儿的不同特征和本领并能根据鱼儿的启示运用自然形、几何形变化组合及对称均衡的组织原理进行仿生产品设计。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各种鱼儿特征和本领的观察,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和美好,从小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习惯,养成敢于想像、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受鱼儿的启示,进行仿生产品设计。

教学难点:发挥独特的想像,能根据鱼儿的不同功能来设计产品的功能。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课堂发展

1、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分小组阅读教材,理解仿生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发展:教师提问学生:

(1)现代飞机和飞鱼、鲨鱼和潜水艇的外形和功能有什么地方相像呢?

(2)吸尘器的设计仿照了鳐鱼的哪些功能呢?搅拌机的设计又仿照了章鱼的哪些功能呢?

3、启发思考:教师再出示一些鱼的图片,启发思考:你能根据哪种鱼来设计一种产品呢?

4、设计创作:轻声播放音乐,布置学生进行设计比赛,提出作业要求,讲明注意事项,看谁是最动脑筋的“小设计师”。

三、反思评价

四、课后延伸,把你的设计告诉爸爸妈妈,并与爸爸妈妈一起修改作品。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仿照不同鱼儿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一种日常用品或机械,结构细节描绘生动,初步建立了设计意识。

第18课 奇妙的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模仿它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过程与方法:

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像。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建筑物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欣赏课文中提供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学生自己收集的建筑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对照:哪一些建筑更独特,更具美感?独特在哪里?

2、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的?假设自己是建筑师,你准备设计一组怎么样的建筑物?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联想:

3、做一做

三、反思评价

1、作品展示:大家把画好的作品集中起来,互相欣赏。

2、自我评价:你设计了什么样的建筑物?是怎样想出来的?

3、他人评价: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较有创意地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独特而美观的建筑。

第19课 漂亮的“高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剪、镂、贴”的技能。运用对比色、间色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活动中感受各种纸材的质感。在“操作活动”中探讨“剪、镂、贴”的技能。在“摆、拼、组”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纸材和方法,进行高楼的“形与色”的设计与立体制作。教学难点

(1)对剪、切、划线、折、镂空、粘贴、组合、堆砌等技能的学习;(2)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及课本图例,回忆砌积木的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探究高楼的制作方法(小组探究)。设问:范例中的高楼大厦是由哪些材料制作出来的?由哪些几何形组成的?你能说说它们的制作方法吗?你能有更好的想法吗?

3、引导学习制作高楼的方法,示范“挖、剪、贴、组合”等,着重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

4、制作高楼的实践活动(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

5、成果分享:

三、展示评价,小组自评、互评后选派学生作导游介绍“新城区”的风光。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充分想得到废物利用,做出了一些造型美观的高楼大厦,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增强的学生的设计意识。

第20课 我们心中的校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平面图表现方式,学习简单的效果图表现方法;能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能综合运用找到的材料与同学合作完成“未来的校园”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设计前进行预先准备各种材料。在探究和实践中发展设计思维,在参与“展示”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平面图表现到立体造型的兴趣,感受材质的特性。教学难点:校园模型的选材构思方法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结合学校等级评,估开展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2、看一看:课本的校园规划平面图以及学生作品。说一说:校园设计的特点,引出小博士的话。

3、做一做:小组探讨设计平面图的方法并设计出“心中的校园”蓝图。

(1)策划阶段:欣赏课本图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利用已有的设计图的局部或整体,讨论如何使用现有的材料。

(2)完善阶段:师生共同完善与确定方案。开展别开生面的“学校校园环境竞标会”。(3)实施阶段:小组分工合作运用综合材料,制作心中理想的校园模型(可以是校园内的一个分区)。

岭南版美术第9册教案 篇2

广州白云区金桂园小学

月华容收藏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美术作品种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

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课前准备:

准备人物情感的图片、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艺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二、欣赏活动

1.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流民图》

A. 谈谈对《流民图》的第一印象或总体印象。

B.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与人物画技法的简要介绍。

C.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场景气氛。

D.画家和画家的创作动机介绍。

E.对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龄、性别、衣着、道具等方面的分析。

F.作品中人物造型、肢体动作、五官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G.作品如何通过人物情感的表达来解释作品的主题。

2.活动二:观察与思考——《说唱俑》赏析

A.作品第艺术形式与诞生年代。

B.人物身份、动态分析。

C.作品人物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是通过那些造型要素来表现情感的?

D.用对比手法谈谈对《说唱俑》与《流民图》的不同观感。

3.活动三:体验与评价

A.举例说明美术作品通过那些方面来表现情感?

B.用恰当词汇表达欣赏某幅人物作品的感受,如欢乐、悲伤、轻松„„

C.画出生活中人物某种情感的头像,或临摹他人作品。

三、板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流民图》

《说唱俑》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作品的感受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课前准备:

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二、欣赏活动

1.活动一: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手执鹅毛笔的人士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神情专注,突出了写信的主题。周围的人各具情态,有的冷静,有的蔑视,有的微笑,由的捧腹,有的忘形„„把各种人物的情感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

细节观赏启示1: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睿智的头脑。

细节观赏启示2: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2.活动二: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

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外国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中间的长者,步履沉重,低头沉思,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右一中年男子,挺胸而立,神情悲愤,毫不畏惧。左一举手的义民,仿佛在谴责上帝未能主持正义而愤愤不平,细节观赏启示1: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

细节观赏启示2: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教学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作品的感受。

3、浩气长存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能欣赏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纪念历史任务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联系的可行性。

课前准备:

相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课前预习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简单说说辛亥革命,你知道多少辛亥革命中的革命领导人或英雄烈士?

有谁参观过纪念辛亥革命的有关建筑或展览,能说说吗?

这些建筑有什么艺术特征?

当时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事件时发生在我们的家乡?

二、欣赏

1.观察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拱门牌坊与七十二烈士墓》:

a.你看到了什么?

b.该建筑主要是用什么材料来建成的?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

c.纪念性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而建?

d.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2.欣赏中山纪念堂与南京中山陵有何感想?他们的建筑有何异同?

3.观赏建筑浮雕作品《武昌起义》的艺术美,并从中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欣赏感受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艺术美设计理念。

5.欣赏了解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深刻含义。

三、表现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纪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四、小结

学生互相评价。

课后反思: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感受到历史革命人物的英雄气概,并能尝试绘画。

4、烽火岁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2.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和王和平的想法。

教学难点:

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相关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或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活动一: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第欣赏。

A.欣赏油画《淮海大战》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月,国民党何基沣、张克侠率部队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圩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百韬。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邓小平为数极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的第十二兵团。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推却。12月1日,敌弃徐州往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律明,击毙邱清泉,李尔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史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是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勇猛及雷霆万钧之势的歼敌大场面,从中体会人民解放战争的强大力量与正义的伸张。

画面构图饱满,动感强烈,表现了人民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柯勒惠支的版画《战场》的造型表现如何?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欣赏感悟悲壮的“人性美”:从反面揭露战争的残酷,以版画技法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与场景,虚实结合,突出重点,表现了一种悲壮的人性美。

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品压抑、沉闷,埋藏着一股仇恨的力量,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抒发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感受学生作品

1: 以手绘线描图象的具象表达能力,直接生动地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动感画面。

2: 从头脑中虚拟出对战争的印象,以点、线、面、色彩等构成元素,组成立起破碎、动荡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朦胧的、伤感的美。

3: 分别用不同的才智、色彩,不同的构思和手法来表现战争题材。

活动二:

以不同材质、不同形式和手法完成一幅作业,其中线描形式较为简易,手工制作形式易于操作,色彩画形式易于通过色彩表达感情。

或以连环画形式来表现一些战争的场面,以宣传画,文字、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

作业要求:

基本能画出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战争场面。最好能抓住人物动态特征,把握战争场景气氛来表现画面。

活动三:

战争题材美术作业的评价

以自评、他评等方式开展评价活动,还可以把好作业保留下来,以便和下一课作业结合,办一个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业展览。

课后反思:

能在欣赏中感受到画总战士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5、我们爱和平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

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在体验和创作的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身边的社会与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课前准备:

发明应战争的图片和影视片段及表现和平环境的图片。

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

导入:

播放战争电影片断喝图片,感受战争场景的残酷、悲惨,再观察和平年代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提出问题: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珍惜和平?

学生思考,联系自己收集的新闻图片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说出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想。

讲授新课:

1.欣赏范例作品,蒋介作品的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探讨哪些是与和平主题相关的事物,及其在画面中的象征性。

和平的面容:

感受线描装饰手法:线描形式表现的妇女面容与鸽子,表达了人类与和平相通相容。作品线条流畅,简洁而有装饰味。

儿童与鸽子:

感受对角构图手法:以中国画形式表现的儿童与鸽子,表达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作品用对角线构图,平衡中有动感。

和平少女:

以雕塑形式表现的少女与鸽子表达了和平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安康。作品构图饱满,有慎明李的血肉之躯显示了高超的写实手法。

愿世界人民都如此鸟:

感受国画写意手法:齐白石的大写意鸽子笔墨简练,设色单纯,是意象的表达、和平的象征。画面以醒目的书法题款突出作品主题,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

2.画家简介:

齐璜(1863--1957),字濒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别号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

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潘鹤,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曾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和广东分会副主席。曾参加石雕《和平少女》的设计和制作。铜雕《开荒牛》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质奖。有《潘鹤雕塑作品选集》、《潘鹤水彩纪游》。

3.教师布置作业与巡回指导:

能简单描绘或以线描形式表现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业评价

作业能否传达热爱和平的意愿?

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美感如何?

课后反思:

能以各种形式为主题表达对和平的理解,画面构图较完整,主体突出。

6、做个胸卡送老人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2.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3.通过作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4.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

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教学难点:

制作什么样的胸卡才能让爷爷奶奶喜欢。

课前准备:

1.准备各种胸卡的样本、相关图片。

2.准备与胸卡有关的相关故事及显示案例。

3.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吊绳及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做一张别致的胸卡送给爷爷、奶奶吧,感谢他们大半辈子的辛劳;让他们多一些安全感,能够自在地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变迁。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赞同。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银发浪潮”带来的挑战,让老年人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sp;“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一群妇女儿童、老公公老婆婆。有的老人快80岁了还得下地干活,真难啊!”提起老龄化,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黄龙县八家梁村党支书乔占山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没有别的养老保障,就得靠自己种田。“子女要是在外头挣钱多,老人还能少辛苦点,农忙时雇个人;要不然,什么农活都得干。”

城市里的老人同样有难处。“我身边就有不少‘空巢老人’。即使有退休金、衣食无忧,但孤独和失落总是困扰着他们。老龄化问题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矿业公司孔令宏说。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2020年将占17.2%。“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而且是‘未富先老’。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刘豫阳这样认为。她说,老年人为社会作出过贡献,他们大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工资低,如今又面临诸多困难,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

2.讲述、感悟。

分组谈谈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事,进而了解老人的生活所需,所好,老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情况等等,从而感悟个人胸卡的重要性。

3.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式各样的胸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从中领悟胸卡的造型元素,足以胸卡制作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的技能要领,明白胸卡的设计内容、方法等。

4.尝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情表现。制作时注意胸卡设计美观实用的特点。

能恰当的选材,工具的正确使用,操劳过程中画、剪、刻、折叠、切割、粘贴等手艺的灵活运用。

三、小结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

我知道手工制作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课后反思:

通过做胸卡,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之情,渗透人类社会知识,引领学生知道关爱社会、关爱生活。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习近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

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8、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

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

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

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

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线条表现:用细而尖的线条表现尖利、刚硬的刺。用有区别的点与波浪线条表现粗糙的墙和木材表面。用有序而松散的线条表现毛茸茸的表面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课后反思:

能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9、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

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表现感受: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五、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课后反思:

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线条与色彩,由于通过大量的欣赏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10、变幻的色彩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推移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推移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教学重点:

运用色彩推移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教学难点:

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推移方法去设计。

课前准备: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意义

热情、艳丽、兴奋、喜庆、高贵、奋进、血液、注目、火焰、恐怖

光明、温暖、愉快、激烈、活跃、甜美 阳光、食欲、妒嫉、疑惑

明朗、希望、贵重、愉悦、黄金、收获 华丽、富丽、警惕、猜疑

绿

活力、舒适、和平、新鲜、青春、温和、和平、春天、无知、平凡

清泉、凉爽、安宁、秀气、高洁、沉静、清淡、轻柔、淡漠、酸涩

冷静、深远、透明、开朗、理智、天空、海洋、智慧、严厉、凄凉

高贵、庄严、神秘、豪华、思念、温柔、女性、朝霞、忏悔、悲哀

纯洁、洁净、明朗、透明、纯真、简洁、白银、清爽、投降、失败

阴天、烟雾、随便、沉着、平易、暧昧、抑郁、普通、消极、失望

黑夜、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压抑、消极、沉没、悲感、死亡

色调的意义

相同色相的颜色在变化时,可看到变淡、变灰、变深时不同效果。

亮色调 明快、纯粹、高贵、浪漫、鲜明、昂贵、光辉、华丽、新鲜、魅力

鲜色调 新鲜、艳丽、热闹、华美、活泼、外向、兴奋、热情、刺激、浪漫

深色调 奥秘、深沉、高深、理智、高尚、深邃、简朴、传统、忧郁、无聊

暗色调 坚硬、持重、刚毅、朴素、坚强、沉着、刚正、无私、消极、沉默

灰色调 稳重、质朴、老成、消极、成熟、平淡、含蓄、沉着、顺服、中庸

色彩三要素、色调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即指各种色彩的相貌,也是区别各种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色相由光的波长决定。一般是以色相环上的纯色为准。通常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40色等色组成。培养识别色相的能力,是准确表现色彩的关键。

2、明度

明度又称亮度、光度、深浅度。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物体都存在着色彩的明暗状态。一般说来,色彩浅其明度就高,色彩深明度就低一些,见表5-1

服装设计中,服色的明暗差别是配色的关键。明度差别大小,在色彩学中称明度对比。

3、纯度

纯度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也称饱和度,即指不搀杂黑、白、灰的颜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加入其他色越多,纯度越低。人眼对色彩纯度的感觉能力较强。

色调

制色彩外观的重要与基本倾向。色调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而决定。

从色相方面来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等。

从色彩的明度来分,有明色调、灰色调、暗色调等。把明度与色相结合起来,又有对比强烈色调、柔和色调、明快色调等。

从色彩的纯度来分,有清色调(纯色加白或加黑)、浊色调(纯色加灰)。把纯度与明度结合起来,有分明清色调、中清色调、暗清色调。

三、欣赏课本范画,表现。

装饰画

太阳是由红到黄的色相推移构成;“伞形树”是由紫到白的明度退役构成;“铅笔形塔”身世由黄道率的色相退役构成;大地主要由“黄—橙—红—紫”的色相推移构成,其纯度也从高到低起了变化。

感受学生作品:

有平面装饰、立体装饰,单独或综合地运用了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等原理和手法。

四、表现

自己设计作品,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设计。

五、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能掌握色彩推移的三种方式,运用色彩推移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11、重复与渐变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重点:

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

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渐变是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驶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

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表现: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装饰手提袋。注意选好骨骼,截取基本型。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与渐变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能运用所学的重复和渐变的知识设计所需图案,今后还要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象,养成勤于观察、敢于表现、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

12、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线材

教材分析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重要部分。本课是用平常的细线按照某种规律缠绕在底板上,设计出具有韵律感的平面构成的作品。在平面构成中,线构成属线材工艺范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时可以看到这种线材构成的形式,如课本列出的照片,把细竹枝捆扎在一起,再以螺旋状扭转散开竖放在地,就会出现这种具有韵律感的构成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不少新型建筑物前面也安置上用金属线材造成的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物成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和现代感。

右下图是三件学生作品,是根据课文提出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形象。图1底板是深蓝色的圆形,使用单纯的橙色(浅色)线绕成,因有交叉重叠,所产生的色彩及肌理变化与底板形成强烈对比。图2是四边形浅色底板,用两种色相深浅不同的色线交织而成,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图3是在三角形底板上用色线绕成,绕线法不同便构成另一种形式。三件作品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绕线法:

圆形各点间的连接;

四边形对边上点的连接;

三角形邻边各点的连接;

只要顺着直线看去,很容易找出相对连接的两个点。制作步骤向我们清楚地说明了整个伤口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只要精心细致地工作,便可设计出美丽的线构成。

教学目的

通过线构成的制作使学生认识到,用常见的普通的线材料可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的造型原理和方法,并给以心灵手巧的训练。

作业要求

每人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线构成两件(一件用单色线,另一件用两种色浅)。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示范教具(或选用优秀学生作品)。

教师统一准备学生作业用具:稍厚的咭纸两小块(不同颜色),色线三至五种(采用稍粗的缝衣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线构成的范作,结合课本图例,说明什么是线的构成,指出其装饰作用。出示学生作品,诱发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发现

讨论制作方法:先把剪好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几何图形贴在黑板上,是什么几何形(底板的纸材要较硬,经得住线的拉扯而不变形)。然后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图演示制作过程: 剪一小块几何形,在相对的边上分出数量相等的小格,格数要多,距离不能太宽,剪刀剪的深度要统一.将两边的小格找出相应的点,从相反方向绕线.拉线时应从最靠近边的点开始.同时介绍课本提出的三种常见的绕线法.线的粗细要适中,线与底板的色彩关系也要考虑.线头、线尾要固定,把线拉紧在剪出的缺口处即可,最好能一次完成。若反复拉、更改多了,会把缺口拉松,这样完成的构成也变得不精巧了。此外,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洁。

三、学生作业:每人精心制作两件形状、绕法都不同的构成。

四、教师辅导:注意制作的精细、准确。

五、讲评:抓住制作及效果两方面给予评价。

第一课时:立体构成 教材分析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形式之一,插接造型是立体构成形式的一种。本课的插接是以硬纸片材料作造型练习,通过学习插接造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使学生初步接触构成艺术,认识到美术表现形式除了具象还可以抽象。

本课选取的美国艺术家丁劳的现代雕塑作品《聚焦点》(左图),就是采用插接造型的形式创作的。几块不同形状而色彩鲜艳的片状材料互相交叉穿插,形成一座很有现代感的艺术品,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十分协调。右上图的学生作品也属同一形式,随意剪成的几块硬纸片,交接在一起,组成比较美的造型。右中、下图是两种不同的插接方法的分解示意图,请注意每块纸片的插口或插片的高低与长度要吻合,插接后,作品基底保持平正,并能站稳,这是关键之处,而各块纸片的形状既可相同,也可不一样,但应注意其参差错落的变化。课本展示的学生作品分别采用了相同开头形状纸片和不同形状纸片的插接构成,具有

新颖的造型效果。

本课作业可让学生任意发挥,插接造型要注意高低、长短、曲直等对比,也可以利用色彩对比使造型更美。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养成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作业要求

完成一座能站得稳,美观而和谐统一的插接造型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几件插接造型作品及几块已剪好的插接硬纸片供演示之用。

学生作业用品:硬纸片、剪刀或界纸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谈论好看与否。

二、讲新课: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很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根据课本内容范围说明插接造型的制作步骤,先设计插接造型的基本部件,插口与插片要互相吻合,基本部件可随意增减。出示插接硬片给学生看,然后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两款示范作品分解开来,着重讲清纸片形状的设计(见教材分析),并作插接演示。

三、学生作业:每人制作一件插接造型。要求插片有三片以上,教师辅导时应留意上列要求,发现有误,及时纠正。

四、讲评:让学生观赏作业后,以这种造型发表观感,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养成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

13、生动的纸造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浮雕”是雕塑的一种,并能够区分几种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

2.运用剪贴、卷曲、折叠、雕空及压线屈折等技巧制成纸浮雕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纸张的特性,增强对雕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纸浮雕的五种基本造型方法塑型,并能对其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发挥纸张的特性,做出多样化的“浮雕”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的演示、作品范例、剪刀、胶水、美工刀、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 教授雕塑的基本知识,引出课题

1.看图片,猜一猜(游戏)导入新课

幻灯1,显示多张雕塑的图片,请学生猜哪些是圆雕,哪些是浮雕?

2.指导区别浮雕和圆雕

圆雕是立体的,可以从四面八方看

浮雕是平面的,表面有凹凸感,只能从正面看,是雕塑中的半立体作品。

3.了解浮雕制品的材料(金属、塑胶、石料、木、纸„„)

同学们说得真好,在那么多的材料中,老师最喜欢用纸来做浮雕,因为这种材料制作时最方便,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4.出示课题:纸浮雕

二.教授新课

1.欣赏台湾著名插画艺术家的纸雕作品《十二生肖》和《虎姑婆》

2.教授5种制作纸浮雕的方法

①媒体演示“剪贴法、卷曲法、折叠法、雕空法及压线曲折法”的基本造型

②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介绍

③教师具体介绍雕空法和压线曲折法

实物投影仪演示方法完成后的效果,教师引导提问:是什么方法令平面突起呢?

④教师演示过程,并出示用这两种方法制作完成的作品,学生交流讨论

⑤教师出示用综合法完成的作品,学生交流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a.学生准备彩色纸,定出作品主题

b.多所学的5种方法综合运用、做出凹凸效果

c.小组成员集中作品,进行拼帖,并命名

d.小组代表交流

三.学生在规定的五段音乐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A 安全使用工具

B 合理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 C 找出满意构图再拼

四.学生代表交流小组作品,教师讲评,并及时鼓励

五.学生最后完成“我学会了”和“自我评估表”

教学反思: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纸工制作的奇妙之处,了解到纸工制作的基本早些能够技法,今后还需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别致的灯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别致的灯是纸立体构成——柱体设计的练习,是用剪、切、折手法造型。用一张较厚实的纸作不同方式的切割(直纸、斜线、曲线等),然后按照一定方式卷接,会产生意想不到、奇妙多变的艺术效果,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装饰物。讲授本课的设计制作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立体造型设计能力和工艺制作水平。

三例不同构成形式的学生作品,都是用切折的加工手法制作的。上图的两例是折线式设计,卷接后改变了原来的平面形式,产生了变化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设计制作需要学生将线进行细致、严格、等分、工整、划一的切割以及精确的卷接。下图是将切割后的上部柱面向内弯转卷接而成,取得弯曲、密集的形态体量变化的美感,这是两类不同的剪切、卷接形式,作业时学生不应拘泥于以上两种,在掌握剪切和卷接方法后,多动脑筋,设计展开

图,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有特点的柱式立体纸工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立体纸工,运用剪切卷接的造型手法,制作出多变的柱体纸工,培养他们现代设计意识和严格、精巧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基本的立体造型技术,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灯饰。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恰当地把不同形体进行组合,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灯饰。

作业要求

运用剪、切、折方法,制作出一件柱式立体造型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的范品两三件及课堂演示用品(展示图),界刀,直尺,铅笔。

学生作业用品:

色咭纸两块(规格约30CMX20CM)、铅笔(削尖)、直尺、界刀、粘合剂(白乳胶、浆糊等)、小铁夹。

教学过程:第一节

一、复习提问:

前一课学习用纸制作浮雕。用什么手法使平面的纸产生凹凸的立体感?出示范品,指出这是用纸制作的纸工柱体设计。

板书课题:立体纸工(制作)

二、讲新课: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灯饰,感受美化生活的学习目标。

对比观察比较两组灯饰:感受不同造型的灯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

指导学生观赏丰富变化的立体纸工(教师的范品,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其奇妙多变的艺术美。

说明这种立体纸工可以面面观,与纸浮雕对比,使学生认识这种柱体是圆雕的一种。提问:用什么方法才能制作也这种立体纸工?(答案:方法很简单,用卷接法。)

解设计制作步骤:用一张平面的纸能制成柱体吗?在纸平面上画上曲线、弧线、折线、并用割、切、折的加工方法制作及卷接后,便产生多变的立体纸工(如课本中的图例及教师的示范作品)。

学生参照课本的展开图或随意设计简单的展开图,尝试制图及用刀切割成型的方法。设计纸工制作稿时,凡要切割的,用实线,要折的,用虚线。使用界刀进行切割时,应注意这些线,要紧靠直尺,沿线切割,收刀位置要同位,不要把纸条切断,手指按尺时要注意安全。

讲述设计方法(讲演结合):

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展开图,准确地在纸上画出间距相等而又平行的折线、弧线,并用虚、实线明示加工的方法,然后按图加工。

强调说明在设计时要注意纸片边缘连接都要吻合,最好在平等线外留出粘合的接口,卷接时要注意切割出来的纸条不能在拼接时重叠——将切割好的展开图卷接成型时,认真观看接口的情况。

在接口涂上粘合剂,然后卷接,用小铁夹在两端夹牢,待牢固后再除下夹子。

三、学生作业:本课完成设计柱体展开图。

第二节

一、检查设计展开图的情况,教师作点评。

学生继续制作。要求学生用割、切、折、卷的方法精心按图制作,因为艺术效果有一半是来自制作工艺的精致程度的。

二、讲评:

1.掌握加工手法情况。

2.设计能力。

3.艺术效果。

课后反思:

通过欣赏和制作,增强了学生对灯的认识和感受。

15、手拉手的动物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具准备:

多种手拉手的动物、幻灯片、卡纸、剪刀、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按顺序插合。

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课后反思:

了解到动物的群居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16、彩车大巡游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二、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三、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训练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与创造,养成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教学难点:

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师用具:

电教媒体,教学课件,汽车范作,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用具:

自备的制作汽车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种蔬菜、瓜果,橡胶泥,剪刀,小刀,钻子,牙签,旧鞋,袜子,玩具赛车车轮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

(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板书设计:

选材:巧妙

外型:美观

课后反思:

岭南版美术第9册教案 篇3

—牌篇

第9棋牌乐——牌篇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9棋牌乐——牌篇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9棋牌乐——牌篇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9棋牌乐——牌篇

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组织教学

导人新

提问: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讨论与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http://anxue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例如:ble,ge,后展示

第9册美术教案 篇4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经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是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 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方法,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教学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出示教师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一起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五、课后延伸: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

板书:表现手法:油画、雕塑、版画、剪纸国画、水彩画等

教后记:

第2课 画人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发型、五官、脸型、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教学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板书:画人像

二、新课(课中研讨)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

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课后延伸: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人物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可以进一步写生。教后记: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基本原理和规律,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描绘五官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尺子、铅笔、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课中研讨)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课后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自创一贴画,注意透视关系的把握。板书:视平线

消失点 教后记: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

1、《出示溪山行旅图》:(1)画上画的什么?(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二、课中研讨

1、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2、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1)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2)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四:作品展示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2.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五.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通过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件物品。教后记:

第5课 偶戏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特色。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课前准备:

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学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1)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1)提线偶(2)扙头偶(3)布袋偶(4)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

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3)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课后继续设计制作小偶人。板书:

要求:方法简单、材料方便、形象突出、简洁夸张 教后记:

第6课 提线纸偶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应用纸等材料制作纸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用制作提线纸偶编故事并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

教学难点:形象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绳线、彩纸、铅画纸、木偶戏录象片段等。学具:剪刀、胶水、绳、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录象

(1)戏中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演这部戏需要些什么?(背景、简单的道具、配音等)

2、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提线纸偶。板书:提线纸偶。

二、讲授新课

1、师拿出一件自制提线纸偶的作品:(1)师演示,并配音

(2)分析一下,这个纸偶是如何动起来的?系线彻关键点在哪里? 师:再拿出一些范作,分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3)问: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纸偶动起来? 2.师:知盗纸偶的做法,那么你们准备做什么纸偶呢?(可自由讨论)

3、合作编故事,并进行角色分工。

(1)主要人物的制作。(2)背景的制作。(3)必要道具。(4)配音设计 第二课时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巩固复习前课知识,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二、小组合作:分工制作纸偶.背景.道具等。

三、表演展示:

1、作品展示并介绍人物及合作人员

2、小组表演

3、其他小组评价

4、师简要小结

5、评最佳表演小组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教后记:

第7课 动物的脸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性。

2、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般方法

3、抓动物的长相特征以墨点、线、面(块)来表现。

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

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教学准备: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课中研讨)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

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

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猫头鹰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板书: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教后记:

第8课 有趣的汉字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结合四年级学过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水墨游戏的延续课程。了解汉字的的起源、演变过程,通过对比欣赏掌握汉字的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能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变化方法,体验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汉字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展开联想,大胆地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来。

学习材料: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组织教学 导入:中国地大物博,在文化领域中就文字来说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文字有百变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

二、新授(课中研讨)

1、媒体出示远、近代的汉字——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根据考证,他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汉字。在未出现汉字之前先民以多种记事方法来交流和传达如:八卦、结绳,可以读的图画原始人常利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云南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岩画、彩陶缸上的图画)至今仍有生命的图画文字——纳西文<东巴经>

2、小结: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

3、书上P16 马字形体的演变(形象——抽象变化)

4、赏析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字体如:会意字、象形字等了解更多汉字变化的方法

5、欣赏学生们的优秀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来表现出汉字的有趣的

6、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出有趣的汉字

7、学生作业: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三、展评学生作业:

介绍一下作画过程及演变方法

四、小结延伸:

有趣的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后记:

第9课 飞天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情意: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教学准备: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精彩两分钟展示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怎样画人在天上飞?或是你见到画人飞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学生发言,请一名学生到黑板画一画。3.教师谈话导入,敦煌飞天作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人画的飞人与古代飞天的表现方法作以比较。

二、欣赏感受飞天(课中研讨)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

2.学生介绍收集飞天相关材料 3.教师介绍飞天:(课件展示)A.飞天的来历。

B.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C.飞天的风格特征。教学意图: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飞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识的好习惯。

三、欣赏探究飞天

1.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 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怎样表现。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

四、实践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教师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飞天的动态,线条的美感及动感。

五、展示小结: 课堂小结,评价。

延伸:课后自己可以进一步搜集敦煌彩塑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提出要求本节课继续创作飞天作品,板书课题。

2.欣赏上节课学生的飞天作业,找出造型等方面的不足。教学意图: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造型能力。

二、发展阶段:

1.启发谈话:比较范画和作品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谈谈感受。2.继续欣赏飞天的动势美感,理解怎样用线条去表现。3.示范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学会用曲线,尽量用优美的线条表现出飞天的动态美及动感。

三、创作表现: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

四、展示拓展: 1.展评学生作品。

2.拓展:展示刮画表现的飞天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尝试。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延伸:展示刮画表现的飞天作品,引导学生课后尝试。教后记: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学会色彩的调配,用原色调配间色。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进行创作。教学准备:教师:色相环、民间工艺品、课件等 学生: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精彩两面分钟展示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课中研讨)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

五、小结

延伸:世界上的色彩多么丰富啊!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色彩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吗? 教后记:

第11课.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教学重点: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教学准备: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建议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五)、小结,课后拓展。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上一节课中的成功及不足的作品,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做的尽可能好。

(二)、新授

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讨论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你想怎样画?

1、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用尺子将每个图形分割成均匀的几份。

3、用色彩调成不同深浅的明度细心填入。

4、画好底色。

(三)、学生绘制练习

(四)、作业交流展出

(五)、小结学生说说通过色彩的明度的认识和绘画练习,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学会用色彩的明度渐变绘制了一幅怎样的装饰画。

(六)、总结延伸

教后记:

第12课.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 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3课.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教学重点: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 木材 铁 布 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 ②尺寸 ③选材 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集体讨论:选材 造型 创意

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 鼓励

六、总结全课 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七、布置下节课内容 教后记:

第14课.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学会观察、学会体验。

教学重点: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教学难点: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具准备: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让学生体验并感受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二、作业

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学生作业,师指导

三、展评

四、总结全课 教后记:

第15课.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课前准备:紫沙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教后记:

第16课.唱起来 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教后记:

第17课.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教学目标:

1、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2、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教学难点: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课前准备:电脑教室、绘画软件(Adobe photoshop)教学过程:

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控机)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人像作品

2、提问:看完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

1)打开photoshop软件→新建文件→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完成人像线描并命名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过扫描仪命名保存在文件夹里,再打开后使用。)2)打开文件夹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选择颜色为其着色后保存。

3)选中画面,打开滤镜,进入纹理处理效果进行变化。或选择滤镜工具中的其他方法进行图象的特殊效果处理。(教师可多演示几种,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光效果、图章效果、铜版雕刻效果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并保存,再打开进行图象处理。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教后记:

第18课.献出你的爱心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为了配合新年设计制作一张贺年卡送给山区孩子。同学的制作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运用学过的色彩几实用美术、公寓制作的有关知识和激发,设计贺卡送给山区小朋友,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表达同学们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

二、教学重点

爱心卡的种类及设计要点。

三、教学难点

爱心卡上的文字及折法的选择于纹法的安排。

四、教学理念

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等。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情况和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书中的照片,提问:你见过这张照片吗?在那见过?你知道他的来历吗?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孩子和她一样,因为贫穷不能上学,他们贫穷、落后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我们一样。今天就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份真挚的情意。

3、板书课题: 献出你的爱心

三、讲授新课:

1、介绍希望工程:

2、小组交流课前调查了解有关遍地区的小朋友学习生活的情况。谈谈自己在查找资料的体会。

教后记:

第19课.小花铲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利用废旧塑料瓶设计制作小花铲,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思、加工能力,训练他们使用剪子的技巧。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感受制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用废塑料瓶制作小花铲,造型要简练,并充分利用瓶子的形状。教学难点 :利用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

教学方法 :资料调查法、欣赏分析法、游戏法、自主研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欣赏评价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塑料瓶、剪子、课件、小装饰、小花铲的成品和半成品。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调整 课前准备 :

1、调查废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及它的的潜在利用价值。

2、把调查资料以图画或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课前调查、记录。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桌上的用具安排。摆放好用具。

二、导入

1、乱扔废塑料瓶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2、废塑料瓶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什么? 学生发表。(如:污染环境„„)学生思考后发言。

三、新授 观察,小花铲如何制作的?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观察、分析:外形与瓶子接近,要有手柄,要有突出的部分用来铲土。注意要安全使用剪子。可能会剪不动,可以用刀子割。

四、实践 请你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尝试制作。

五、小结 点评作业 表扬有创意、造型简练的作品。

六、拓展 塑料瓶子还能做什么用?你还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学生发言。板书设计 小花铲 铲土的部分 造型简练 组成部分 制作要求 手柄 充分利用形状

上一篇:世界艾滋病日祝福语下一篇:秋韵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