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19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通用14篇)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定义、名词术语和工作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我们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加之大多数中职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如果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极易使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课程的学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为有效的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的关键。而形象问题教学法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工具,也是现阶段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最可行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就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提高《机械基础》教学效果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借此机会与同行交流探讨。

从事机械理论教学的老师都知道,渐开线齿廓是《机械基础》的教学难点章节,特别是渐开线齿廓形成的过程,而突破难点的解决方案有很多,其中可能效果最好的是借助多媒体,如FLASH制作的动画来实现,而这些都需要用到投影仪,公开课使用投影仪现在很普遍,而在每个教学班都使用,大多数中职学校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条件。那如何能利用现有条件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下面就以渐开线齿廓为例加以阐述。

一、利用简单教具和学具进行形象问题教学

1、课前准备

利用简单教具和学具进行形象问题教学,一般需要课前准备。(1)、学生学具准备

一般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在校生,课前制作学具准备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就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渐开线齿廓教学课之前一课,可让学生准备胶带纸,因学生平时都喜欢用胶带纸当橡皮使用,身边一般都有,购买也很便宜。

(2)、教师教具准备

准备三角板,一段铁丝,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和两段绳子,条件好的圆盘可用木制,也可就地取材如用蛋糕盒子圆形泡沫底,绳子最好不同颜色。

2、课堂授课

教师在复习提问后可提出第一个形象问题,利用讲台上一个圆盘,一段绳子和三角板,是否可以知道圆盘的准确的周长?请学生上讲台示范不同的方案,教师总结出最佳方案,即让圆盘放在水平的讲台上,绳子紧贴讲台沿着圆盘绕一圈并作记号,然后绷直绳子量取。

紧接着提出第二个形象问题,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段直线(选直线比选曲线更容易使学生理解纯滚动的概念),问如何只利用这个圆盘测出这段曲线长度?经过学生讨论很快得出结果,让圆盘沿着黑板上的线滚动,然后滚过的圈数乘圆盘的周长,但滚动时要注意圆盘与黑板之间不存在相对滑动,从而提出纯滚动的概念,进而由教师给出渐开线的定义,即动直线(发生线)沿着一固定不动的圆(基圆)作纯滚动时动直线上任一点的轨迹。接着老师让绳子均匀绕着圆盘几圈,同时让绳头栓一粉笔。然后用力拽着粉笔绕着圆盘展开,在黑板上很自然的留下一段曲线,接着提问这段曲线是不是就是渐开线? 让学生利用胶带纸作图模拟老师的方法作图。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发现绕着圆盘展开而绷直的线就是发生线,圆盘就是基圆,而拽着粉笔绕着圆盘展开的过程就是纯滚动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黑板上的这段曲线就是渐开线。这样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渐开线形成的这个教学难点,为下一步讲解渐开线的六个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得六个性质的讲解更形象生动。

二、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形象问题教学。如讲解渐开线上各点曲率半径时,可提出麦哲伦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但你在海边却都能看见海天成一直线,这是为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人相对地球的半径非常渺小,即地球的半径相对人来说无穷大。这样讲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远离基圆时渐开线曲率半径也越大,渐开线越趋于平直。讲解压力角时,教师可提问,怎样推桌子省力,是水平推还时斜向下推省力?学生讨论后回答,水平推省力。接着很容易分析出压力角越小越省力,压力角为0时有害分力也为0,故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选最靠近基圆的一段。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这个难点很形象的迎刃而解了。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2

机械基础教学中,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探究问题、独立思考为途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最终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项就是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分组时尽量让实力相当六个人为一个小组,然后,在小组内部选一个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再为学生科学布置项目任务,例如,布置学生对棘轮的机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步骤是:首先,找一张大白纸,将棘轮的各个零件画出来,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零件的尺寸大小和比例,在白纸上画出其中的图形。棘轮的尺寸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设计,如果学生自己设计的尺寸难以正常运作,那就说明该同学的设计是不对的,应该进行调整,重新对结构进行设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零件的尺寸,除此之外,其他因素也应该考虑到范围内。当棘轮的设计合理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剪子将白纸上画出的图形剪下来,并将这些图形进行组装。最后,每一个小组要在自己小组内部选择一个最佳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由于棘轮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大家在零件组装的时候有些摸不清头绪,因此教师应该花几分钟为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机械的实践理论。项目任务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项目教学的计划实施

由于机械基础教学的内容繁杂,比较抽象,并且机构原理图片较多,因此很多学生对其学习兴趣较低,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机械基础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说只有教师设置的项目任务难度适中时,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因此,教师要科学设置项目的计划与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连贯性。如果一个学习任务轻松完成,又有新任务等待进行,学生的思维就会紧紧地跟随内容的变化,积极自主地投入其中。反之,如果项目任务太难,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操作时举步维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影响学生对机械基础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项目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通过项目教学任务的科学设置以及教师的鼓励,学生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一些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向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学习,大家都忙着积极地完成项目任务,原来在课堂上呼呼大睡的学生也开始认真学习起来,学习欲望非常强烈,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活动氛围十分热烈,达到了项目教学的真正目的。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应来回地巡视,如果有学生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从而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教学效率。

三、项目教学的评价和交流

在机械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中,教学评价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全面公平地对学生的任务作品进行评价,分析项目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例如,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选择一个最好的作品,作品看起来不但要美观,还应该设计合理,能够正常地运作。经过选拔,班长用透明胶带将自己小组推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全班的学生。经过比对,黑板上粘贴的每一个作品设计都各有不同,通过全班学生的评价,分析作品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教师再以专业的角度对每一个作品进行专业的点评,点评既要包括作品的外观评价,又要重视作品设计的合理性,最后选择一个综合性最佳的作品。对于获奖的小组,教师应该进行表扬,对于一些没有获奖的小组,教师也应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之后,教师应该对其工作的原理进行着重的讲解,由于学生自己亲手操作过一次,所以学习原理的过程也会非常轻松,最后教师再根据活动提出几项关键性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完善教学。

总而言之,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项目教学科学地应用其中,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广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工程机械技术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2]王冬梅,黄蓓.浅析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2).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3

[摘 要]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实践性强,理论方法抽象,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差,这一直困扰着广大制图教师。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和网络资源库,在课内外实施形象教学法,能在快速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形象教学法;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9-02

一、 形象教学法在制图教学中的意义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实践性强,理论方法抽象,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差,这一直困扰着广大制图教师。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制图课涵盖了机械专业多领域的内容,但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此时学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铺垫和积累;二是空间想象力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过程,造成学生对制图课的评价是“抽象难懂,没兴趣”,专业课教师及企业也一致反映学生做完设计后不能正确表达。

目前,机械图的二维表达在我国的制造业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即使在技术先进的大型国企,虽然三维设计-三维制造占据了主流,但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二维图纸的识图能力仍是三维设计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二维表达能力依旧是制图课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形象教学法”,即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实物、图像直观地表现出来,以增强内容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教学法建立在“体-图”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它改变了传统教学 “图-体”的方式,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下,接受理论,得到启发,效果显著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二维和三维的转换,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逐步建立起机件的虚幻影像,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将空间结构展示给学生,但这只是把静态的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效果不好。课堂上的形象教学法是建立在Pro/ENGINEER的基础上,实时进行建模,可使复杂形体的形成过程直观化、形象化,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空间结构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一)三维建模

1.基本体。基本体是构形零件的基础,在讲述基本体分类时,通过平面“拉伸”演示棱柱的形成过程,通过素线“旋转”演示回转体的形成过程。在课程伊始就引入ProE,其目的是尽早让学生建立实体建模的概念,为零件的构形设计奠定基础。生成基本体后,将面融入其中,可大大降低其抽象性。引导学生观察立体的表面,总结出各种位置平面,并在三视图中找到其对应投影,最后提炼出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共性。表面取点是基本体投影中的难点,在空间想象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将表面上点的空间位置与视图中的投影位置对应起来。此时可以利用软件中提供的front、top和left三个不同视图方向,边操作边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建立了三维和二维之间的对应关系。

2.截交线和相贯线。截交线和相贯线复杂且形状多变,学生普遍认为这是制图的一大难点,由体到图的形象教学法在这个知识点上的优势最为显著。首先是截交线,利用ProE中“去除材料”对基本体进行截切,通过改变创建辅助基准面时的角度或位移参数,可以得到各种形状的截交线,在线框显示模式下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它在三视图中的投影,先接受现实,再通过表面取点进行理论求解,学生就易于理解;对于相贯线,如正交两圆柱,通过变化其中一个圆柱的直径,在线框模式下让学生观察两圆柱的直径差对相贯线形状和方向的影响,对其变化趋势加深印象,然后引导学生首先观察柱面有积聚性时相贯线的投影确实是圆,再观察柱面无积聚性时相贯线的投影形状,学生对理论的求解结果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3.线面分析法读图。线面分析法读图是又一大难点,用不同位置的平面从不同方向对长方体进行切割,产生的交线会围成多个形状复杂的表面,致使切割体的形状异常的抽象难懂。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两个视图想象这些复杂表面围成的空间结构,再补画第三视图,这种逆向思维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利用ProE演示长方体的切割过程,学生可动态观察到每切一刀会产生什么样的交线,它对上一刀所得交线的影响,以及这些交线构成的新表面的形状和位置。再从三个方向观察这些表面的投影,通过由体到图的正向思维过程,学生就容易将复杂切割体的三维和二维联系起来,这可以大大降低线面分析法的抽象性。

4.剖视图。在机件的表达方法中,对剖开之后的形状,学生一般能想象其大概的轮廓,但一些细部结构,如剖切平面后面的可见轮廓总被忽略,因此所画剖视图中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错误。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讲授剖视图画法之前对多个形体(课前准备好)进行剖切演示,让学生直观观察到零件剖开之后剖切区域的形状,以及剖切面后面的轮廓,学生有了形状的积累之后再学习画法,不论是学习效率还是学习效果都会有所提高。

5.尺寸标注。学生对组合体尺寸标注中的“完整性”总是把握不好,错误集中在几个方面:(1)少尺寸;(2)多尺寸,不该标注的位置(如截交线、相贯线等)标尺寸;(3)定位尺寸的基准选择不合理。为此,在掌握国标关于尺寸标注的规定后,教师在ProE中一步步演示组合体的建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建模过程中来。首先是基本体的定形尺寸:在二维草图阶段,引导学生考虑每个图元需要怎样的尺寸才能将其绘制出来,再加上拉伸的高度尺寸,这样学生对基本体的定形尺寸个数就清楚了;接下来是基本体之间的定位尺寸:在创建了作为基准的基本体后,创建下一个基本体时要先创建辅助基准面,此时引导学生考虑基准面的创建需要什么参数(这就是两个基本体之间的定位尺寸);遇到基本体的挖切,引导学生考虑下刀的位置(即截平面的定位尺寸),一旦切割之后学生会注意到交线是自动产生的,其形状和大小完全取决于截平面的位置。这样学生就深刻理解了只要正确标注了截平面的定位尺寸,截交线的尺寸标注就属于多余尺寸。这个演示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会增加学时,而效果却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三维装配

画装配图和读装配图对学生来说都有较大难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画装配图时,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只能通过装配示意图来讲解,对于没有任何工程实训的学生来说,这无异于纸上谈兵;模型教具所起的辅助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这一部分如果讲解不透彻就会导致学生在确定表达方案时无从下手,装配图的画法也会错误百出。读图时,简单部件尚可处理得当,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部件,学生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另外,一些箱体类复杂零件的结构想象也不全面。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利用ProE中的装配模块,将事先建模的各零件逐一调入并按一定的约束方式进行装配,接下来将装配体通过“视图分解”并“编辑位置”,可以生成部件爆炸图,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部件的组成及各零件的形状。再进入机构界面,添加伺服电机,选择主动件的轴线作为运动轴,设置电机的转速,单击“机构分析”工具,接受默认设置,单件“运行”按钮,即可观察部件的运动仿真。通过软件的模拟装配和运动仿真,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深刻理解,为画图和读图奠定基础。

(三)加工视频

绘图建模只适用于几何模型,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制图教学的另外一项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制图课的服务对象是产品设计和制造,而金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安排在制图课之后,现场教学因为场地、资金、及教辅人员等问题,目前也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这样学生的课程目标不明确,导致不能学以致用。在课件中适当穿插一些短小的加工视频,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矛盾,模拟现场教学。另外视频可以使学生对表面粗糙度等加工信息有深刻的印象,这是静态二维图和软件建模无法比拟的,这还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在课外教学中的应用

要想能正确运用视图来表达设计结果,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辅以大量的课外自学和练习。为弥补课外教师面对面辅导的缺失,我们逐渐完善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学生可通过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完成课前的自学和课后的练习。资源库中的三维模型库可以补充课堂内建模数量的不足,让学生尽量多地积累各种形状,充实头脑,提升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维动画库,能演示部件的装拆过程,模拟部件工作原理;视频库,可以使学生在接触零件加工方法的同时,对各种机加工设备有所接触和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解决了制图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问题。

四、结语

采取课堂与网络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形象教学法贯穿于制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对制图课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还需要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资源库,并进一步解决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库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使学生受益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美平.论形象教学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68-69.

[2] 裴善报.基于Solidworks 的机械制图教学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22):433-435.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4

1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来说,其具有枯燥难学、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特点。它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机械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恰恰就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这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互动性教学模式很好的弥补了这些缺陷。互动性教学能够巧妙地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与运用。比如在学习和阅读《数控车床操作指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掌握和学习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堂的另一个缺陷是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的调动与互动。使得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密联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互动性学习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较为详细和直观的了解机械的构造与课程特点。了解过课程的特点后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与运用。互动性学习的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主动学习的方法与规律。

综上所述,互动性学习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机械基础课程枯燥无味的特点,并且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更加容易解决与掌握。

2如何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程因其课程特点本身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做出改变,那么目前的课程现状就很难得到突破。互动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突破现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就互动性教学模式如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如何应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1教师应适应形势,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跟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与新的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那样的课堂死板沉闷,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与兴趣。所以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质与核心理念。这样便能更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学会善于总结教学方法和规律,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差异性的体现。

2.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辅助。并且能够有效的表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效果。比如采用互问互答的问答模式,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进行了互动,并且充分的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与活跃。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引导和组织活动秩序。在学习《数控机床操作说明》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问答学习,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不懂不明白的提问教师,教师及时作出解答。这一套活动组织程序就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对教学模型,并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属于机械基础课程的模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理解和把握整体与局部使得抽象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解决。

3结语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企业形象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平面设计所必备的市场调查、视觉识别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走到工作岗位能独当一面。正因为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像是一个工作任务,所以特别适合项目教学法去实施它。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项目”为主线穿插到课程中,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说能力、实践能力等。老师则要求有完成项目的引导能力、组织能力、把控能力、鼓励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以听为主转变为以实践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是完成一个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程序是:确定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应用。

三、项目教学模式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1.确定任务

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即综合分析教学知识点和教学技能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然后让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任务。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有标志设计、标准字设计、标准色设计、字体设计、辅助图形设计;应用部分有吉祥物设计、广告设计、向导设计。然而这整个教学内容刚好像是一项任务,可以布置为自创品牌并为企业设计一套完整的VI。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各组自由讨论。确定品牌名字、品牌从事行业、品牌文化内涵等。

2.制訂计划

制订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并设计出本组的工作计划,例如各组员中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哪些任务。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假设一组为4位学生,那么A同学负责标志设计、负责标准字设计和字体设计,B同学负责辅助图形设计和吉祥物设计,C同学负责衍生产品设计(广告牌、服装、文具用品等),D同学负责导向设计(路牌、路标、地图、紧急疏散图等)。制订计划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组长的组织能力。老师起主导作用,巡回检查,发现学生问题并向该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实施计划

无论是确定任务还是制订计划,最终目的都是要实施计划。所有小组都按照已计划好的开始实施。在整个项目中,由于整套视觉识别系统风格必须统一,造成了只有A同学完成任务后,B同学才好进行任务。这就有可能引发出一个问题,即一个同学在做任务而其他同学无事可干。这时候老师要起调节督促作用,要求A同学在做任务时,其他人员必须帮忙查询资料并给予建议,同组同学必须充分沟通。如果发现有不积极的组,可要求每组上交各组员的建议以及哪一条建议有被采纳。实施计划的过程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老师应该具备引导能力、督促能力、调节能力。

4.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对项目的质量有重大意义。评估的步骤可以先由各组学生派代表上台演说,再由各组同学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做出评价。这个步骤能考核学生的演讲能力、交流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老师通过以上步骤能考察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完全掌握以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5.结果应用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本文从图示教学法的.定义入手,结合具体实例,详细探讨这一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图示法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作 者:陈涛  作者单位: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晋江,36225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图示法   应用   教学效果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7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现状的分析, 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从近几年我校高考成绩上看分层次教学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下面, 我就对如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基础情况分析并进行学生分层

1.初中文化课基础的差异。每年我校秋招对口升学班的学生有的参加过中考, 有的未参加过中考, 极少数学生中考成绩在400分以上;还有一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只有200分左右, 尤其数学基础很差, 对于学习《机械基础》课非常困难;剩余一部分学生初中都没毕业, 文化课基础只有小学水平。

2.学习目标的差异。极少数学生学习有毅力, 恳钻研奔着本科而学习;大多数学生是奔着中专毕业证而来, 学习积极性极差。

因此, 我按实际情况把所教班级学生先分A、B、C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 互相流动。

A层:学生起点较低, 从落实双基为主, 采取各种措施夯实基础,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层:学生基础知识还可以, 要求按部就班地学好教材, 适当加大容量和难度, 培养自学能力。

C层: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 接受能力强, 潜力大。平时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 努力挖掘潜力。

二、“分层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一) 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层次化

把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分清层次后, 教师应依据《机械基础》课本的知识结构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差异, 分别制定教学目标。A层学生能熟记、理解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来夯实基础;B层学生适当加大容量和难度、培养自学能力;C层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和教师一起研究高考大纲和高考指南, 争取在对口招生考试中专业课理论考试机械基础部分的成绩达到140分以上 (机械专业理论课试题总分240分) 。例如, 学习“齿轮传动失效形式”时, 教师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概念, 要求B组学生理解失效的形成过程, 要求C组学生会从理论上推导出失效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二) 将课堂组织教学层次化

每节课要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的具体做法是:帮助A层学生感性了解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理解概念的一些基本属性;引导B层学生从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出发, 归纳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内涵和外延并会判断该概念与另一些事物、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对C层学生则鼓励、诱导他们学会去分析、归纳、掌握生成概念的基本方法。

例如, 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 我出示了以下一组问题: (1) 铰链四杆机构如何定义? (2) 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些运动特点?” (3)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是如何判定的?” (4) 已知AB=30, BC=50, CD=40, AD=55, 分别以AB、BC、CD、AD为机架, 各获得何种机构? (5) 作出机构的极位夹角和摆角, 指出死点与急回的存在条件?我鼓励A层学生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定义和分析其运动特点, B层学生总结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如何判定并根据实例进行判定, C层学生在具体图形中找到极位夹角和死点的位置。通过如此分层组织教学, 学生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这一节内容的知识点, 还激发起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与此同时, 在学习新知识的灵活运用时, 教师也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在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的教学中, 学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各自的应用后, 教师可先让C层学生找到曲柄存在的条件和克服死点的方法, 再让B层学生找到曲柄摇杆机构有死点和急回特性的条件, 最后让A层学生总结所学机构哪些有急回特性哪些有死点。这样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三) 将课后作业分层布置。

在每节课课堂教学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必须布置课后作业。具体做法是把课后作业分成三个层次。例如, 在学习完液压基本概述一节内容后, A层学生完成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液压系统的组成;B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液压传动和机械传动的区别;C组学生完成液压千斤顶的相关计算题。这样让课后作业分层, 可让每一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都有所收获, 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 课余时间分层辅导。

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内, 还体现在课堂外。课外辅导也要分层辅导。具体做法是:通过对A层学生在知识、方法上的个别辅导, 帮助掌握基本的知识点;通过引导B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提高B层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C层学生共同研究高考指南和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增强了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各取所需, 学有所得:A层学生学会了基础知识;B层学生学会了利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有了自学的能力;C层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知识点去研究灵活的知识。我校近几年的对口升学班的机械专业理论考试成绩, C层学生都在220分以上, B层学生能达到190分, A层学生能达到170分以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理论基础课, 在高考试题中占大约50%的比例。而加入我校机械专业对口班的学生, 初中文化课基础较差。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机械专业理论课的高考成绩?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现状的分析, 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从近几年我校高考成绩上看, 分层次教学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基础课,学生,分层分析,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沈晓玲, 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S1) .

[2]项筱洁.《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6) .

[3]徐成福, 林远艳, 吕勇.浅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7) .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协作学习 机构分析 团队协作

在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基础一直是机械类专业课改的重点。这些年的课改证明:分组协作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笔者将协作学习理论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

一、协作学习及其特点

1.协作学习

许多院校统计,学生上课期问手机流量消耗惊人。一旦教师授课较为无趣,他们便将注意力转向网络。因而改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已经迫在眉睫。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教学中都用到了协作学习,我国在推行新课改之后,协作学习方式也提上日程。由于它能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回课堂,所以现如今,它已成为高职类院校的重要教学方式。

2.基于协作理论的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理论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协作、课后总结三部分,重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协作的学习过程。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图1所示: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有所改变,教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起到的是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协作学习的中心,教师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引导学生协作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的能力。

(1)创建小组。教学研究证实,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协作。所以在课程开始前,创建小组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分组需要注意学生的规模、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而问题。经过多年的企业调查发现,规模为2~4人的学习小组是最有效的协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2)课前准备。课前教师需做足功课,创立教学情境,分解任务,上传后通知学生到网站下载资源。本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依赖的特点,提供视频、动画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投入到课前预习中去。

(3)课堂协作。在课堂协作环节,教师作为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监控者,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和答疑解惑。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共享学习资源。在此环节,需要学生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

(4)课后总结和评价。课后总结和评价是传统教学容易忽略的环节,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此环节,教师需用好评价和激励机制。具体方法如下:将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纳入到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每次任务结束都要评出优秀组,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主要以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基于协作理论的教学实践

(1)功能简介。机械设计基础在实施时,主要建立的模块有:学生分组及权限管理模块、任务分配模块、资源库模块、评价模块、总结模块等。创建的表格主要有:分组及权限表、教师任务分解表、学生分工表、评分标准表、总结表等。界而如图2所示。

(2)“项目二:上料机构的实现方式”教学案例。以项目二为例,来简单说明教学实践过程。

第一步,创建小组。将学习小组分为4人一组,每班可分7~8组。

第_步,课前准备。在课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将问题“上料机构的实现方式有哪些”上传到网站。在此期问,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然后到网站下载资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步,课堂协作。

首先,任务分析(1课时)。本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学生可以想到的方案有: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等。教师会通过生活中的机器:螺旋送料机、牛头刨床等,引导学生想到其他实现方式:导杆机构、螺旋机构、齿轮机构等。

其次,任务分配(1课时)。从每种机构的优缺点、制作实物的难度和本校的实训条件,在课堂上讨论出7种方案。

课后,教师将7种任务上传到“任务分配”模块,由每组自由选择任务,然后教师明确任务。

再次,机房仿真(4课时)。每组成员,画山方案图,方案通过后,在机房画山仿真图,验证本组方案的可行性。

要求:用Pro/E_维模型绘制。按实际定义各构件的约束关系,并进行运动仿真,如图3所示。

最后,到实训基地制作实物(8课时)。此环节是学生最有兴趣的,教师需要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把握好实训进度。

第四步,课后总结和评价。在此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好各自的任务总结和PPT,组织学生进行答辩。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评价是以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评分标准可在网站下载“评分标准表”。教师对评山的优秀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学生在整个过程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

三、经验总结

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如下。

第一,在第一轮实施时,因为所用的表格众多,不但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大量的表格打印,也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在后儿轮实施时,大多数表格都采用由学生网上填写的形式,不再打印。

第二,避免“搭便车”现象。虽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但个体在整个任务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所以做好学生的个人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人应有的技能。许多新思想都是在交流时,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的。因此,只有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9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级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学好这门“工程语言 ”,学生才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着重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机械制图 三视图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讲授的知识点多、细、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笔者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1.分析教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六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及标注尺寸。

任务目标: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根据学生特点及知识储备,确定任务项目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物体上顶点、棱线、表面的投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正六棱柱的形体结构比较简单、常见、易懂,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以满足其成就感和求知欲。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基本几何体并不陌生,教师要理清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

3.确定具体任务目标

任务1:课前制作正六棱柱,加深学生对正六棱柱形体结构的认识。

任务2:分析正六棱柱结构特点。

任务3: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

任务4:在三视图正确地标注正六棱柱的尺寸。

二、任务实施

1.任务引导

课前展示正六棱柱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课前完成制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制作的模型来讲解正六棱柱的概念,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习中见过哪些外形是六棱柱的物体,或含有六棱柱结构的物体。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正六棱柱的结构特点,即:两底面是全等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是全等的矩形,且都与底面垂直;六条棱线等高,且与底面垂直。在分析时,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对学生分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课堂任务,突破难点、重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些错误会让学生的探索更加深入,此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任务演示

教师合理摆放正六棱柱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围成正六棱柱的各个平面的种类名称,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要注意分析两个底面和六个侧面的投影,特别注意分析形体上的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分析时要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物体棱线的投影和物体表面投影的有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最后,学生动手尝试三视图的草图绘制。

3.任务执行

演示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演示来进行三视图的绘制及标注尺寸,尤其注意左视图和俯视图要符合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往学生绘制时往往使其宽度等于主视图的“长”,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析出长和宽,即:长等于正六边形的对角距,宽等于对边距,两者是不相等的。教师要特别强调,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三、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推荐优秀的绘制图形让大家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根据整个过程的实施和结果,总结该次课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及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次课程虽然内容简单,却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总之,任务驱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相结合,学生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摘要:基于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内容,该文首先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案例,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097-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但是因为全国各地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开设存在差异,所以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良莠不齐。同时,学生在中学和小学阶段所开展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一般重视操作而轻视理论,多数高校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一部分常用计算机软件,但是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却是知之甚少。基于以上问题,高校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操作与理论的高度统一,便成为了他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1.1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

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指的是构建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为网络教学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必要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诸如国际教育开源软件Moodle、sakai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教育开源软件“清华教育在线”等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国内教育软件“清华教育在线”系列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在全国超过300所高校当中投入使用。

1.2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高校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能够展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存储空间与多样化交流方式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极强的信息存储能力,教师可以上传大量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关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下载和使用。同时,在网络平台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站内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交流,便于学生和老师开展对该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合理使用以上功能,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2)学生的学习组织安排更加自由化

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不会受到时间因素、地域因素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练习、学习自测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3)教师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发放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为学生进行针对性作业布置等,同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带的统计与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课时选择情况、网络教学平台登录情况、日常作业成绩、所学习的知识章节、自测成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加方便的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并由此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和难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4)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学习状况、专业需求、学习水平开展分批次的教学活动。科学运用自主教学模式、探究学习模式等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独立探究学习,并对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按照课程安排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教师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实验和网络教学的系统化整合。三者之间相互补充,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操作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2.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例谈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需要参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性学习。教师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选择性。

2.1专题材料的提供

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当中所要求的内容、教学进度、作业布置等方面的要求之外,教师还必须要按照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自身专业有关联性的教学材料。对于每个专题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软件、教程、自测、练习等方面的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整体浏览相关材料,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还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帮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设计任务作业

上文讲到,高校新生因为在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上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作业或任务布置的过程中需要有层次性。比如教师在作业的安排上,可以分成基础作业、拓展作业两种层次。其中,基础作业涵盖绝大多数知识点,并且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合理的结合。该类型作业主要是让班级当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理论有深入的认识,作业安排量适中;拓展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征所布置的开放性作业。

在教学阶段,以医学院校为例,教师根据医学专业的特征,选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涉及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计算?C的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如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可能需要针对病例开展数据分析处理,所以在针对Excel的操作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相关素材进行演示,如公式的应用,数据图表化处理、数据分析等进行多次演练和讲解。

又如在针对Flash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MRI扫描图、心脏循环系统、红细胞运动以及膝跳反射等医学常见生理现象动画的制作,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使用Flash的有关理论与技巧。

教师在针对学生Dreamweaver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案例“健康从心开始”网页的制作作为考试内容。就学生对网站的日常维护、超链接的使用、网页的制作、视频材料的添加、?W页的布局设计等方面对学生开展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能够独立制作出一个主题网站。教师在全班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凭借网络平台观察学生的网页制作情况,并及时记录学生在此次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一次检测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将计算机课程和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在自己所学习的技能专业当中,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巧。

2.3组织开展专题讨论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互动性和交流性强的特征,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就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发起讨论和交流,实现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这一优势,能够有效处理当前高校课堂当中所普遍存在的大班级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被严重压缩的问题。

2.4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成果检测

在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针对考试部分的设计工作效果始终不是很好,对考试内容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对知识点的考试,无法对学生的未来职业有所帮助。而是用网络平台这一媒介,便能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过程中有效融合学生自身专业,让教师为学生进行考试题目的量身定做。这样不但有效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了考察,而且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对自己今后职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种考试一般要求学生必须要规定的时间当中在课堂内完成,按照学生的整体操作状况进行评分,让学生更加注重职业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

2.5成果展示评价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网络教学平台还有一个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统计。因此,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这一功能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肯定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并要求学生对作品开展互评。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

3.结束语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教学法 应用

[Abstract] the paper done a helpful study on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lied to “basic mechanical design”curriculum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s

[Key words] basic mechanical project-based teaching application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构成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与通用机械装备、冶炼机械设备等专业课的桥梁,它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为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日后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该课程理论抽象,内容程序性强、教材涉及的关系多、门类多、要求多、公式多、图标多;本校的教学方式仍属于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每学期期末的课程设计中,多数学生表现出对所学过的知识模糊不清、难以把握计算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的特点。

所谓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1]。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 项目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应用

2.1项目的制定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的确定要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找到合适本校的办校目标、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有技术含量的,符合社会用工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学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工作,学起来更有针对性[2,3]。针对本校的办学理念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内容设计成以下几个项目:

表1 项目列表

此教学项目的设计与本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复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

2.2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上述的项目列表中,项目1是一个综合项目,完成此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几乎贯穿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笔者设计此项目并把它放在第一个的位置,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将此项目布置下去,并将此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罗列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学习,汲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项目2至项目7的内容都是围绕项目1设计,且所有相关知识点项目的设计有合理的顺序和衔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展开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如在讲授带传动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带传动,包括选择带型、根数,确定带长等,学生在学完带传动所有知识点后就可以参与项目4的设计,及时的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锻炼。

2.3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及时的答辩和教师及时的点评总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每一个项目训练,对自己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提高。

3 结论及展望

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使用项目教学法90%以上的学生具有积极性。

当然,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法也不可能摒弃,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构合理、和谐统一,不至于产生理论和实践的倾斜。

参考文献:

[1]朱明星.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08,(115).

[2]马兆允.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08,(184).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视频教学,机械设计基础,应用

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 它是一种职业技术性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实用型的职业性人才为主, 主要培养目标是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来观察、分析、解决生产一线中一般的技术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 重点突出它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因此, 搞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 对该专业高职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 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是一门包容了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性课程。但在几乎所有学校、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 因为严重缺乏视频录像、实物图片等影像资料, 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但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大多只有文本和图形等简单信息。其多数情况下只限于代替黑板和挂图, 其核心功能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笔者经过调查发现, 教学影像资料的缺乏, 除制作条件和制作能力有限以外, 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学校之间、同一学校相关学科之间缺乏交流, 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 以知识点为单位制作视频资料具有很多优点:一是给教师更大的自由空间, 教师可以将视频资料作为素材, 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进度去编写课件并组织教学;二是视频素材与教材的版本之间没有关系, 无论教材版本如何变化, 视频资料都不过时。

1 视频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为视频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习者的学习是整个教学的中心和主体, 通过视频教学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很好地应用建构主义为学习者设计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场景, 使学习者能身临其境。

2 视频教学的重要性

人对于知识的获取85%来自于视觉, 10%来自于听觉, 5%来自于其他, 可见视觉材料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知识是知识保留率最高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应尽量提供面对“真实情境”的“思考、讨论和实践”的学习过程。如何使知识的获取和保留最大化呢?视频教学就是这种学习过程的最佳选择。教与学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进行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建构的,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教学是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

3 视频教学的特性

3.1 视频教学具有情境性。

教学是使学者认知实践和知识升华的过程, 视频知识融入在认知、情感、文化中, 使教学更具示范性和指导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创设需要的教学情境, 教学视频可通过图像、语音及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和完成教学活动。

3.2 视频教学具有真实性。

从认知论来看, 人类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总是从直观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真实情境对于学习者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具有真实性, 这样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在真实的活动中进行,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视频教学具有超文本性。

对于某一个学习内容的学习应该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次进行, 知识的表征是多维度、嵌套、递进的。教学视频案例的超文本性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非线性的信息组织和知识集。

3.4 视频教学具有启发性。

视频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在视频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单元教学目标的理解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下面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齿轮加工方法和减速器加工的视频为例, 谈谈视频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3.4.1

我们知道现在的高职学生缺乏工程知识, 上课时如果老师还是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齿轮加工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为了让真实的生产环境“搬入课堂”, 笔者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的视频教学内容。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在课堂上使用较短的视频资料组织教学, 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课前课后去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 课前学生应作好预习, 对于视频的内容和相关知识作以了解, 同时教师也因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 (备学生) 。上课时教师可先将内容呈现, 并结合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点提出问题, 内容以教学视频案例为主, 然后按教学顺序将学生分组, 播放教学视频片断,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 组长汇报, 教师点评。通过这样的视频教学不仅可使同学们学到生产实践中齿轮的各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 (铣齿、插齿、滚齿、拉齿、磨齿、剃齿等等) 、加工齿轮的机床类型、加工齿轮的刀具、夹具以及机床的运动过程等。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3.4.2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本中的知识较偏理论基础, 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 虽然教师上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但这些还是停留在仿真或模型层面,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实拍了部分减速器的视频做教学用, 包括从减速器的装吊、加工和装配, 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 这样对其后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也大有帮助。

4 结语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13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提出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定的改进思路.

作 者:吕岚 Lv Lan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5(12)分类号:G633.67 TP34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案例教学法 组织

形象问题教学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篇14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对于每个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学习生涯中有本必备的工具书,就是法国钢琴教育家哈农所著的60首钢琴练指法。不论是刚刚踏入音乐殿堂的钢琴初学者,或者掌握一定技巧的钢琴专业学生,甚至潇洒驰骋于演奏舞台上的钢琴家们,都曾得益于这本钢琴练指法。

关键词:《哈农钢琴练指法》;基础教学;指法;练习方法

“Hanon Practicing Piano Fingering” in the Piano Teaching of Basic

Abstract: For each of the people who are studying piano, this study has an essential career tool, that is, French piano written by educators for 60 han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 piano fingering.Regardless of the music halls are now at the start of the piano for beginners, or master the skills of a small outcrop must foot piano major students, and even casual surf in concert pianist on the stage who have benefited from practicing the piano fingering.Key words: “Hanon practicing piano fingering”;basic teaching;fingering;practice methods

如今,学习钢琴是如此普遍,但是由于功底不够,人们弹钢琴时经常动作不合规范或方法错误,凡在弹奏有点难度的经过音群时,总是左手生涩,第4指和第5指几乎不起作用,由于缺乏特别的练习,它们总比其他手指弱。在遇到八度进行、震音或颤音时往往十分勉强、疲劳,这样的演奏就毫无表现力。我们可以通过60首《钢琴练习指法》等作品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可以碰到全部类型的难点,我们将它们加以编排为在前一段练习累了的手指在这一段能得到休息。通过这种组合,人们就可以不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费气力,轻松地克服技巧难点。这本书的对象是所有学钢琴的人。学习大约一年后,就能有很大成效。对程度较高的人来说,练习后不久,就会觉得手指和手腕不再僵硬,对最困难的技巧也能应付自如。

一、《哈农钢琴练指法》概述

1、哈农简介

夏尔·路易· 哈农(Charles—Louis Hanon),1819年7月2日生于法国敦刻尔克附近的雷恩居尔,1900年3月19日卒于海上布伦城。哈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管风琴师、钢琴师及钢琴教育家。哈农从小受到教堂音乐方面的训练,以后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并担任合唱指导,教授钢琴和声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哈农一生的作品不多,最著名的有60首进阶练习曲,取名《琴艺渊薮》(LePianiste-Virtnose)。本书曾荣获1878年世界博览会的银奖,以后相继在法国、美国及俄国出版。这是一部切于实用、效果良好的钢琴练习曲,常被世界各国的钢琴教师作为供学生日常练习的教材,和车尔尼、克拉莫等人的练习曲同享盛誉。有人估计,《琴艺渊薮》经过将近100年的教学实践,将在21世纪继续发挥培育英才的作用。现在,哈农与他的这本书已成了同义语,练习哈农已风行于全世界,它甚至被改编成吉他、手风琴等练习的版本。这本书涉及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了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颤音、六度、八度等基本技巧的练习。它能够使手指轻巧敏捷、灵活、独立、结实有力、平均发展,还能使手腕放松平稳、自然柔顺、富有弹性。

2、《哈农钢琴练指法》介绍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在每一部分的开始都用简洁的文字标明其目的性和练习要领,每一篇的开始也注明需强调练习的指法,使练习者能有的放矢。第一部分20条,是使手指灵活、无拘束、坚强有力、动作平稳、用力均匀的准备练习;第二部分23条,是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为专门练习打好指法基础的高级练习;第三部17条,是为克服技术上重大困难所必须的专门练习。由易及难,弹奏中遇到三大部分由简到繁的技巧问题能得到相应的解决,使练习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钢琴的触键方法(如手的形状、手指距离键盘的高度与角度、触键的力度与速度等)直接影响钢琴弹奏的音色。赵晓生教授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主张:“在学琴的初中级阶段,什么都要‘中规中矩’,严格要求,例如,手指要站稳,掌心要拱起,手腕要放平,肘部要与键盘大致持平„„”。初学者与上述要求会有一定距离,因而导致生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表现为:关节打不开;手指抬指不够高,立不起来;手指下键速度不够快;手掌缺少支撑;指尖(尤其是3,4指之间)粘连,手指运动肌肉不能及时放松;借助掌、腕、臂的帮助去压琴键,因而造成弹出的音色缺少颗粒感,缺少表现力。那么如何解决因生理紧张而造成的上述问题,更好得达到“中规中矩”的要求呢?认真踏实地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它会给你很好的答案。《哈农》的优势在于有助于固定手型,培养正确的演奏姿势, 《哈农》属于模进型的练习,每个音型、动作重复多次,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手部的动作上,有意识去控制、强化,使之成为习惯。它还可以使五指平衡发展,增强关节的独立、灵活能力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较多使用的是1、2、3指,而且右手的活动多于左手,造成4、5 指独立较差,能力不平衡,双手的力度速度在初期也会有很大区别。《哈农》练指法特别强调了4、5 指的练习,而且是左右手同步的弹奏,这样不仅缩小了双手及手指之间能力的差别,并且在每一个手指都做独立运动时,提高了掌关节独立和灵活能力,为演奏速度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哈农的基本练习方法

1、有分寸地把握高抬指练习

哈农在这本教材的第一条练习曲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高高地并正确地抬起手指,每音都要弹得很清楚。”的确,高抬指练习能够增强手指的控制力,能让习琴者的每个手指都学会在琴键上“正确的走路”,有助于培养手指的独立性、爆发力等,但高抬指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1.抬高手指是要求手指从指根抬高动作大幅度的关节运动,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它是靠手前臂的肌肉拉紧手背的肌腱作出的运动,会让手背、手臂产生紧张,易使肌肉疲劳。2.抬高手指增加了手和键盘之间的距离,手指运动的距离越长就意味着时间需要越多,速度越慢,如需要演奏快速而很弱的音乐时,高抬指就很难适应。3.高抬指因为强调快抬指快下键的爆发力,其从头到尾使用的都是一样的音色,这样的练习势必会造成单一一样的力度和一样的风格的明亮又坚硬的声音,但这种音色只能在很小一部分音乐或音乐中的部分起作用。我们不能过分的长时间地提倡高抬指练习,但也不能偏激地反对它。

2、重视第二部分练习

《哈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训练手指有力、独立、平均。第二部分的技术是音阶,包括各种大小调音阶,主和弦琶音、属七琶音、减七琶音。第三部分是艰深技术的技巧练习,练习《哈农》时,大部分习琴者对后两部分练习却重视不够。第二部分的音阶、琶音技术是钢琴最基本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在练这一部分时要注意三方面:

1、要很好地练习换指,主要是大拇指的换指,练习大拇指灵活的左右活动,大指要主动,手腕要配合。

2、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乐理的角度理解大、小调构成各有特色,要了解最基本的音程单位,了解大、小调是分别以怎样的大、小二度,以怎样的顺序排列构成,要做到练习每条音阶时都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弹什么。

3、要注意音阶、琶音、半音阶的指法规律,在弹音阶时,大指放在换黑键之前的白键上,半音阶指用很多,几乎隔一个手指就要用,对大指要求很高,如果有一点不灵活或别扭,就会影响其流利性,半音阶的这种指法书上标记了两种,一种是一指、二指轮换;一种是一指、三指轮换,这两者可任选其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第二部分的练习,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部分练习和第二部分练习有选择性的同时进行。

3、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换练习顺序

《哈农》的第三部分共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手指有力腕部放松的练习,第二类是双三度练习,第三类是八度练习,第四类是颤音的练习,但《哈农》在编第三部分练习时并不是按这种分类来编写的,因此在练习这部分时,可适当根据调整练习顺序,并可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加强某一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包括(NO.47.44.48.45),第二类(NO50.52)的双三度练习是钢琴技术中比较难比较重要技术,需要专门持久的练习。练习双三度时要注意两个要点:

1、双三度下键盘要整齐,重量使用平均;

2、手腕放松,双音连贯, NO.50是双三度的预备练习, NO.52是平分双三度音阶;第三类,八度练习(NO.4956.51.53.57.58)要求手架子要撑好。从,NO.49—NO.56—NO.51—NO.53—NO.57 —NO.58,分别为八度预备练习——分解八度——双八度——双手平分八度大小调音阶——双手八度分解琶音——八度保持住,中间加伴奏音型。这样的排列顺序有一个由简至难的递进关系,练习时可作为一定参照;第四类颤音练习(NO46.54.55.59.60),单颤音——平行三度音颤音——三重颤音——六度颤音直至最后最难的NO.60条震音,可循序渐进练习,效果会更好。

三、《哈农》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哈农》一共有60条,每一条都对手指非常有针对性,我们把它运用到中国的钢琴教学中,是否真的非常合适?作为钢琴教师总会让一些初学者来弹奏《哈农》,但却没有考虑到年龄、手指、节奏感、旋律感等一些基本因素,是不是初学钢琴的人都要照模照样一个音不差地练习此书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孩子们开始学琴后很快接触到《哈农钢琴练指法》,书中的每一首曲子都非常有侧重点,一个音级一个音级的向上或向下进行,只要弹过一遍,就能马上背出来,便于记忆。但是它形式太过于规整,往往学生弹多了就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这个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它的枯燥甚至让孩子对钢琴产生了反感和厌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这对于学琴的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让《哈农》变的充满趣味性,变枯燥为有趣,使钢琴教学更有创意,更加有趣。

四、《哈农》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

关于《哈农》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之前已经有不少前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吴元教授针对《钢琴哈农练指法》出了一套教学讲解光盘,上海音乐学院陈音桦的《孩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子们的哈农》,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辛笛老师的《爵士哈农:爵士乐音阶与键盘和声》以及隆翔的《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在他们的基础上,我结合了自己在平时所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了《哈农》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

1、改变节奏

这是最简单的变化,改变原来的节奏既可以使初学者疲劳的手指得到瞬间的休息,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各种节奏的感受能力。(1)四慢四快和四快四慢。

慢的时候可以注意四个手指弹得非常有力,快的时候又可以照顾到它的灵活性,并且也使得它原有的四二拍变成了四四拍,加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在这基础上还可以变成两慢两快,这相对于四慢四快节奏变化更快了,手的触键感觉也更灵敏了。节奏也从四二拍变成了八六拍,使得旋律轻巧活泼。(2)加入前后附点或者三连音等节奏。(3)创造节奏。

前面的两种节奏变化都是经常碰到,教师可以把它们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来所弹过曲子中的节奏,发挥他们的自我创新能力。节奏对于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的变化丰富了原本干瘪的《哈农》,让练习曲变的轻快多彩。

2、结合多种奏法

有很多学生在弹《哈农》时手比较僵硬,而《哈农》要求手型固定,反而会使他们感觉到更加僵硬。通过改变奏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解放手腕、放松胳膊有很好的效果。主要奏法有以下几种:(1)断奏法。

我们可以把连奏与断奏相结合,比如四连四断,两连两断等等,让学生体会连奏与断奏的不同之处。(2)落滚奏法。《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落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连音,这对改变手僵硬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3)两手分工合作。

可以不改变节奏,只是让两手的奏法不同,比如可以一个手断奏,一个手连奏,这样会比两手单一的奏法来得有趣,也更增加了难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节奏变化和奏法变化加以综合,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花样,在练手指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3、对弱指进行强化训练

三四指和四五指是我们10个手指中比较弱的,对他们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可以使不灵活的三四五指得到强化,从而更加有力灵活。在《哈农》中,每一条曲子的侧重点都会写在开头,如书本第5条,主要是练1-2-3-4-5个手指,并且在曲子最后又说明该曲是右手第四和第五指弹奏颤音的预备练习,这样就让学生和教师非常明确地了解练每首曲子的目的所在,也会有针对性。比如上面是一条练习曲的右手部分,我们反复训练右手四五指,强化了原本不灵活的手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对弱指进行强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在乐曲中碰到类似的情况能自如的弹奏下来,提高基本功以及技巧。

4、移调练习

《哈农》中的练习曲都是在白键上训练的,移调后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到黑键的练习,并且大指和小指也将接触到黑键。一般初学者手指触到黑键就会感到站立不稳,有滑落感,这样就增加了练习曲的难度。为了更好地适应黑键,可以把原来的调移到其他的调上,这样既锻炼了手指触键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音阶结构、调性概念的认识。这个练习可以由浅入深,逐渐增加难度,刚开始可以只有一个黑键(如F,G大调),一直到最后五个黑键(降D、降G、B大调)为止,这对即兴伴奏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哈农》第一条,移调后就使原本一条练习曲变成了12个不同的调。

移调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练习,在作移调练习之前,教师可以把《哈农》39条十二大音阶和十二小音阶作为铺垫,只有熟练了这24个调,学生才有能力进行移调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练习。大小调的全半音关系(或者通俗的说就是每个调的调号由来)对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在弹奏中思路清晰,而不是仅仅按照书本把每一个音弹下来而已,这也丰富了他们的乐理知识。

5、音阶练习的变化

音阶练习在钢琴上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移调练习中已经讲到了音阶,大小调音阶的规律其实就是音阶的构成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音阶对于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指法,尤其是换指穿指。虽然音阶有24个调,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种指法来记。12个大调分为7个白键大调(C、D、E、F、G、A、B)和5个黑键大调(降D、降E、降G、降A、降B)两组,而12个小调为一组,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得音阶指法有规律可寻。

通常我们在音阶练习中的形式是非常单一的,两只手一起上行一起下行,或者稍作些改动,两手不同方向,即一手上行一手下行,两手正好相反,这也是最普遍的音阶变化。音阶的变化练习,既得到了本来练习音阶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有利于双手的配合及协调,一条简单的音阶能用几种方法来弹奏,可以让学生对节奏感变化的反应得到锻炼。

6、音色、力度以及情感的变化

之前注重的只是弹法和技巧等,但缺少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起伏、对比这些因素。如今社会重视的是综合性人才,学习钢琴不单是为了有高超的技巧,感受音乐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千个弹奏者就会有一千首不同演奏风格、不同音乐情绪的《哈农》”,同样一首哈农练习曲,不一样的人弹出来感觉就完全不同,这与每个人的音乐感觉是有密切关系的。那么怎么样能在练习《哈农》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呢?这就需要从音色、力度等方面入手。

在《哈农》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强弱记号、力度记号,甚至于表情记号,它重视的仅仅是手指的练习,这样的练习虽然有效,但是太过于机械化和片面性。在练《哈农》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曲子中加入适当的力度、强弱等记号,用不同的力度变化,《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表情变化来练习同一首曲子中。比如:在每小节里(共两拍),第一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用“强”的力度,后一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则相反可用“弱”的力度来进行对比,这个变化是在一小节内就必须完成,对学生的反应能力是一个考验;上行采用ff的力度,而下行则采用pp的力度,学生要一次性从ff的力度跳跃到pp的力度;针对每一行来进行力度变化,第一行用pp,第二行用p,第三行用mp,依次递增mf—f—ff这样的练习对于第2种练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力度的不同层次有很好的把握,在一开始就要控制好pp的力度,然后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体现出每一层的力度变化;每一行进行渐强或渐弱;上行渐强,下行渐弱;左右手分工合作,采用相反的力度,这是力度练习中最困难的,锻炼了两手对力度的不同控制,对乐曲主旋律的突出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在赋格中,这点特别重要。

《哈农》的六种不同练习方法是我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和自己的实践中产生的。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穿插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创新出更多的变化来。

五、《哈农》入乡随俗,与时俱进

《哈农钢琴练指法》作为一本外国人编写的教材运用到中国的钢琴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又能够入乡随俗,融入到中国的音乐教育中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弹奏中国作品。现在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很喜欢弹奏中国乐曲,让《哈农》入乡随俗是很有必要的。隆翔老师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就是这样一本很好的教材,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为哈农式的民族调式基础练指曲,作者把外国的《哈农钢琴练指法》融入到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大大推广了民族音乐。如果说隆翔老师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是《哈农》在空间上的变化,那么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辛笛老师编写的《爵士哈农:爵士乐音阶与键盘和声》则是体现在时间上的变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再是拘泥于传统的东西,包括在音乐上也是如此,很多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西方古典音乐或是中华民族音乐,又或者是流行通俗音乐,而是对新鲜的爵 士音乐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爵士哈农:爵士乐音阶与键盘和声》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类似于传统的《哈农》,首先是从爵士音阶与和弦开始,然后是爵士音阶大全,它基 《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本包括除传统大小调之外的各种常见的爵士乐音阶,这些基本练习有助于爵士乐爱好者很好的入门,从基本练习开始,提高技巧性,可以称的上是一本“现代版的哈农”。如果让学琴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哈农》的话,八成以上的人会选择用“枯燥”、“乏味”、“机械”、“无趣”等这些词,然而《哈农》的变化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闪光点,使它变枯燥为有趣,也让更多的学琴者喜欢上它,更有兴趣去练习。如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这不单单体现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在钢琴教学中也是应该有所体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只局限于“照搬照抄”教材、机械性地教授学生,而是要敢于变化、勇于创新,让它们无论是在地域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真正做到“入乡随俗,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更多学琴的孩子学在玩中、玩中带学,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整个社会教育的目的,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初衷!

结束语

基本功的练习是非常的重要,而《哈农》又是基本功练习常选用的教材,它虽然属于解决钢琴技术困难而写下的练匀曲集,但它同时也能使练习者得到钢琴表现,音程听辩、钢琴音乐思维、学生意志力、创造性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因此练习《哈农》,不仅要求正确地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以长远的眼光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以期获得更多的训练价值。《哈农钢琴练指法》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哈农钢琴练指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国际文化出版社 [3]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 [4] 黄因.哈农教学指导[M].湖南文艺出版社

[5] 隆翔.中国少数民族钢琴通俗曲及调式基础练指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6]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7] 司徒壁春.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松树的启示作文四年级下一篇:研修工作坊个人总结及心得